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12篇)
1.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一
感恩教师节,关注教师身体健康
今天是教师节,全天下老师的节日,作为辛勤的园丁,他们的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辛苦的,他们长期伏案工作,讲课时间又长,因此容易被一些长期形成的职业病盯上,因此在教师节的时候,希望广大教师关注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那么教师最容易得哪些职业病呢? 1 咽喉炎
老师上课首先就要讲话,嗓子几乎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生命,一节课下来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因此教师容易成为嗓音障碍的人群。而且吸入写字时候的粉笔末等也对咽喉有很大伤害,咽喉炎就成为了一线教职工多发的职业病,该病虽不像其它重症那样凶险,但是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这或许也是大部分教师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教师们要注意保养嗓子,注意不要用嗓时间过长,要适当的让嗓子得到休息。多喝水,保持湿润。尽量避免接触有污染的环境,保持周围空气清洁卫生,尤其是男教师尽量不要抽烟,注意休息。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习惯。避免该类疾病的困扰。颈椎疾病
老师长期伏案批改作业,备案讲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犯肩颈痛甚至是颈椎病,多数颈椎病患者开始症状比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影响工作,有损身体健康。因此要注意活动筋骨,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活动肩颈,平时节假日可以多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缓解肌肉疲劳。
3下肢静脉曲张 由于长期站着讲课,很多教师也会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困扰,正所谓久立伤骨,长时间的站立造成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长时间不能回流,都积在下肢的静脉里,造成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的还会引起静脉曲张。腿变黑,出现湿疹、溃疡等。因此广大教师要注意多活动下肢,来回走路,活动关节,让腿可以适当放松,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由于职业性质,他们的身体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注意保养,定期体检,调整身心健康。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他们为培养祖国人才可谓是不辞辛劳,在此,优博瑞吉跟天下所有学子们的心情一样,在教师节的时候共同关注所有老师的健康,让辛苦忙碌的他们感受到温暖。
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二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
1.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相处时间长达七八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 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 反之亦然。
2.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 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 学生也会受影响, 如果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学习效率不高, 效果不佳, 长此以往, 会导致心理问题, 甚至疾病。相反, 教师心态健康向上, 生活态度积极, 教学积极, 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生也会同样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3.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 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 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 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 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 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 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 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 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 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 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 以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 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 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4.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是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 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 很容易模仿别人, 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 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教师情绪好不好, 喜不喜欢工作, 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 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 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 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 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要求教师博览群书, 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 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指向标,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校长就要立足于现实,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我们的经验, 校长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注重引导, 让磨难变成乐趣
当你把工作当做乐趣来做时, 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时, 你每天的上班都变成了痛苦。人生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心理来把握的, 就像大山中的回音, 你喊快乐, 它也回你快乐, 你喊痛苦, 它就应你痛苦。
关于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如用理情治疗技术“ABC”理论来引导教师: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 可以是一件事, 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C是指个人情绪反应, 这个反应可能是适当的, 也可能是不适当的。理情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他的不适当信念, 而不是改变事件A。基于此, 校长可以利用开会、平时和教师交谈等多种形式, 逐步让教师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 对某一事实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判, 力争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 创造环境, 给教师一份温馨
环境能改造人, 环境能陶冶人, 什么样的环境培育出什么样的人。首先, 校长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要真诚地面对教师, 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和你的管理思想溶为一体。其次, 要创造物质环境。当了教师就预示着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生活在校园这个环境中, 校园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场地。试想如果校园破破烂烂, 坑坑洼洼, 教师还会有好心情吗?相反, 如果把校园打扮得像花园, 给教师安排一定的锻炼或娱乐场地, 他们走进校园就有一种愉悦感, 踏上社会有自豪感, 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此外, 校内人际环境也很重要, 特别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引导得好, 教师就会心情舒畅。因此, 校长在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 更要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 通过营造环境, 给教师带来一份温馨。
3. 给予机会, 在工作中找乐趣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 向上的, 富有理性的, 具有建设性的, 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 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曾说过: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心理的成长和健康的潜能是个体生来就有的, 我们的潜能能否实现, 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 这些力量促使或阻止自我实现。作为校长, 要设法创造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功, 获得自信。比如,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 让他们在获奖中产生自信;组织校内各种评优活动, 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每位教师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都能抬起头来。各校的情况不同, 提供的机会也不同。评优时要多考虑“中间层”。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没有什么名利可图, 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 在成功中感受到他人的尊重, 他人的尊重是教师最大的满足。多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 这样可以使大多数教师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把繁重的任务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4. 树立形象, 用言行感化教师
校长是教师的直接领导, 和教师接触时间长, 教师受其影响很大。当校长的应树立的意识是:我是教师的坚强后盾, 我是可以信任的;切不能树立威严的形象。前者带给教师的是安全, 是亲切;后者带给教师的是恐惧, 是压抑。因此, 校长要给教师以笑脸, 要关心教师疾苦, 要言而有信。这样的做法绝不会影响校长的威信, 相反还能提高管理的质量, 更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另外, 从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考虑, 校长切不可以经常用诸如“下岗”之类的高压来管理教师, 这样会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可终日, 加重心理负担。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三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要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另外还包括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教师的压力从何而来?
第一,来自学生的压力。
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尽管高校扩招,高考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教师出于职业责任感,心中始终挂念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来自自我发展的压力。
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该能力比发展其他能力更为迫切)。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则是重要的压力源。
第三,来自家长需求的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迫切,可是由于教育子女的知识欠缺,可能使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于是家长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表现为对学校工作的过于关心,有的把孩子的学习好坏、品德优劣归咎于教师,这样势必对教师造成心理压力。教师的压力不单单来自上述三个方面,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身体等各个方面。
4.共同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篇四
摘要:
现代社会,农村教师都面临着诸多压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应激性和发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偏僻,收入的低微,工作压力巨大,让教师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压力的关键,此外还需要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理解,此外教师本身应该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步伐。关键词: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压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最近对一千多名教师所做的健康调查表明:近70%的教师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而这些压力已经对工作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其中,48%的人认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0%的人认为导致对工作缺乏兴趣,42%认为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40%的人导致消极情趣产生,而在环境相对闭塞,工作繁重,工资收入低微,生存状态困难的农村教师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更为沉重,它不仅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这数据和现象,如何看待和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以下谈几点:
1、农村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1.1、教师压力的来源
1.1.1、不完善的教育机制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尽管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现实的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有许多地方仍旧以升学率和分数来作衡量学校办学优劣,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并以学生学习成绩给教师排列名次,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师饭碗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为学生分数忙得团团转,考试名是考学生,实更注重考教师。“分分分----教师的命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压力可想而知。再者,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大,虽然农村教师待遇低,但仍有许多人向往,这对称职的农村教师造成巨大竞争压力。
1.1.2、来自学校、家庭的繁重工作压力
目前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普遍很重,很多村级小学还采取“包班”甚至“复式班”,每周课时普遍达成16到达20之间,有些甚至达到28课时以上。教师既要备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试,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校表,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工作之繁重难以想象,再者,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仍旧是农村家庭成员,家里家外,上有老下有小,单依靠低微工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自然要回家做农活增加收入,上课时拿粉笔,业余,拿犁头。一身扮演教师、农民双重角色,你说,累不累?
1.1.3、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
当今,由于科技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也相应不断发展,社会也需要教师顺着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农村各种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面对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全新要求,许多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而又手足无策,颇有“跟不上形势,技不如人”之感,生怕有朝一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感觉压力重重,再有,教师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其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想管好每会学生,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心思,倘若有些不慎,学生一旦有问题,教师就都要负责任,教师心中要时刻记住: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就是上帝,再有,另一子种说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如何轻松了得?.更甚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盼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求教师的工作尽善尽美,他们教师的水平总存迟疑,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无数挑剔眼光中,他们把常人的欲望,情感需求压抑心底,在学生面前尽可保持平静,耐心,积极心态,这种职业的反常使人压抑更让教师感觉压力重重。
2、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2.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2、焦虑。
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2.3、抑郁。
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2.4、嫉妒心理。
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2.5、失落心理。
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2.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2.6.1、态度上的变化。
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6.2、行为上的变化。
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3、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3.1、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3.2、有利于教书育人。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3.3、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4、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4.1、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4.2、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4.3、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4.4、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4.5、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4.6、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5、农村教师心理压力缓解建议与策略
那么,如何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呢,笔者从客观因素和教师本人谈几点建议和缓解策略:
5.1、学校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关键
教师失衡的经济心态、严重的自卑感、突出的嫉妒心、普遍的抑郁、焦虑情绪归结起来就是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共同起作用所致,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力。
5.1.1、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软环境,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要切切实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善管理观念,学校领导应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制度上,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不要搞幕后交易。二是硬环境,如拿出必要的资金,购臵健身娱乐设备、器材,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5.1.2、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学校应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有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使教师之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5.1.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专人负责教师心理问题,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
设立“心理氧吧”,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工作上也要给与照顾。对有心理需求的教师开展咨询,直接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帮助教师坦然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疏通心结。
5.2、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给予他们人文关怀。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时甚至最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他们是教师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生活困境身感失落,国家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关注教师的生活方式,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而不是仅仅给已承受很大的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要求。在给教师带花环同时,也应考虑教师的饥寒冷暖;在让教师把爱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同样需要社会对自身切实关爱。只有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教师的生活压力才能有效缓解。
5.3、给教师适当减负,让教师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现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给学生减负,殊不知,要减负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每天都忙个不停,是否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做不可呢?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教师在一定时间必须布臵一定作业量,辅导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致使许多教师做这些只为了应付检查,严重加重教师的负担。学校中诸如此类的无效劳动远远不止如此,所以,呼吁社会应多给教师人文关怀,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自己需要做的必要事,多给他们有“我的教育我做主”的机会,5.4、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站,给教师“病”有所医。
教育中,学生心里有“病”由教师来医,但是当教师有病时又找谁医呢/?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给这些为了教育事业累得一身心病的教师提供病有所医的场所——教师心理咨询室。这样,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保障…..6、农村教师又将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呢?
6.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生目标
俗话说:“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教师面对压力,应该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与其“喊冤叫屈”,不如“迎难而上”把压力化为动力,把一切困难看成施展才华,磨练自己的机会。另外,教师应该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向学生奉献一颗爱心,对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将是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于学生,我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要心中还拥有爱,工作再多,再苦都不觉累。
6.2、学会适当放松与发泄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身心疲惫,烦闷不安,恐惧忧虑时,我们理应适当学会放松,比如,找人聊天,听轻音乐,唱歌,画画或冥想等。
6.3、多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理调解师。当你心情不好时,不妨臵身于生机盎然的山林原野,呼吸清新空气,去河边走走,聆听自然天籁之音。一株草,一朵花,一滴水散发的生机和活力,就是医治你心理压力的良药,它们会使你的压力和烦恼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6.4、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理导师
面对巨大的压力,求人不如求己,教师应有调控自己心态的能力与技巧,比如,如何学会放松自己,可通过深呼吸,微笑,朗读方式得到效果。多用右脑,如听音乐,写书法,画画等可以增加人的幸福快乐感,所以,这些都要靠教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才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快乐幸福!
6.5、教师要学会快乐的享受每一天。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著名作家福楼拜说:“快乐好似生命的温度计,快乐多,生命的乐趣也更多。”所以教师要学会快乐。只有你快乐了,学生也才会快乐,教育教学才唤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教师要学会珍惜现所拥有,学会感恩面临所有,善于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在善于发现美好中,不仅对自己对别人,特别是对学生,要怀有一颗宽容心,爱护的心,只有这样才赢得自己的快乐和孩子们的快乐。压力就会在你充满爱的激情和快乐中退避三分,变得无影无踪。
总之,只要社会对农村教师多献出一点爱,只要他们不断学习并完善自我,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就如逆水行舟,愈战愈勇,有进无退。农村教育将会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5.关注教师:“园丁”的心理压力 篇五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共性因素,又有特性因素;既有内部压力,又有外部压力;既有宏观方面,又有微观方面。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理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属弱型的人,他们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身体过于矮小、长相较差等会使教师产生自卑、封锁等心理问题。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
临床发现,多数身体健康不佳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支气管哮踹、消化性溃疡、呕吐、心动过速、头疼等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环境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的和物质的环境。研究表明,在高响度的噪音条件下,教师的视感受性降低,并伴有情绪烦躁、激动易怒的不良心理反应;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工作也会使教师视感受性降低,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懑、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
二是社会环境,主要有:
第一、有形的压力——制度与现实的碰撞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诸如职称评定、骨干评选、教师聘任、考核排序、按绩取酬、末位淘汰等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很难避免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心态不平等。从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教师处于焦虑和危机之中。
第二、无形的枷锁——升学率的重负
6.关注“语言暴力”后教师们的心理 篇六
;在教师队伍中,完全不关心学生、个人素质低下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老师是有事业心、愿意把孩子教好的。而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在原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虽然老师要为他们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负责,但是什么东西驱使着老师们,让他们表现得如此狰狞可怕呢?这个责任又应该谁来负呢? 陈伟认为,在教师队伍中,完全不关心学生、个人素质低下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老师是有事业心、愿意把孩子教好的。而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去年对某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陈伟认为,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老师们在学生面前表露出的暴力倾向,是他们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转移着自己的这些心理情绪。但这些情绪连作为成人的教师们都承担不起,那些心灵更加脆弱的孩子们如何承受得起呢? 须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巨大压力是罪魁祸首 一位30多岁的教师反映,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 北京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老师、教育法学博士王辉认为,老师的问题不仅与教师素质有关,也的确与教育制度本身有关。比如班级的设置方面,人数过多,老师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据了解,中关村一小、二小每个班的学生都在60人左右。“其实最好是一个班20个学生”。“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一位小学班主任说。陈伟说,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据陈伟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的竞争,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第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他们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第三,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在为那些“语言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应当知道,其实教师也是需要社会来关心的。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是有几个学校建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呢? 对此,陈伟说,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同警察一样,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老师的素质是低吗 对于教育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少人归结为老师的素质问题。对此,王辉认为,一方面,确有一部分老师素质有待提高,这应该追究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正因为管理不到位,使素质低下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在目前的教师资格认定中,只有对学历的硬性要求,不少人士也在呼吁,应该建立更为严格的从业资格规定,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所有人的从教生涯都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但目前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国家有计划准备在三五年内实现教师的层层培训。但目前不少培训已经演变成了拿文凭和学历的教育,而且都是一些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课程。
7.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七
一、“听课率”与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 更加强调课堂上应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怎样的课才是优秀课?不同的专家学者会有不同的标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一节精彩高效的课, 至少是能吸引学生的, 学生课堂上的听课率应该是高的, 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叶澜教授说:“至少要学到东西, 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 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优秀的课会吸引学生, 课堂听课率自然是高的, 由此可见,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率高低, 是检测出一堂课是否优秀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提高课堂听课率,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要提高课堂“听课率”, 教师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和能力, 对学生学情进行更有效的分析, 进行更有效的课前准备、课中落实和课后反思,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以此更快捷高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听课率”产生于课堂, 便于教师关注和提升
提升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 不过每位教师的课堂效率提升最终还是依靠教师本人, 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立足于教师自己。而且, 对于日常工作琐碎繁忙的一线教师来说, 方便、快捷的方式是最受用的。
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 只要认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率, 对于每节课的课堂效果, 通常是“心中有数”的。学生的听课率高低是教师授课效果高低的最直接显性的表现, 教师可以透过听课率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 或作为评价一节课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都有听课率, 也是教师应关注的教学常规, 所以通过提高听课率来促进课堂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是基于教学常规的, 无论是个人或者同伴互助, 都是易于操作、可行和高效的。
三、“听课率”密切关系学情,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学情”顾名思义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生的年龄、学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水平能力、学习基础等。
学情与教师教学是息息相关的, 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风向标。教师需要关注学情, 分析学情, 利用学情, 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从而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只有不断地从学生的学情中进行反思, 才能发现不足, 拾遗补缺, 厚积薄发, 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能力[1]。
教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和掌握学情, 通过课堂听课率获得是直接和快捷的一种方法。比如, 小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和环节, 会自然表现出认真聆听、积极参与的态度, 这个时候听课率是高的,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规律, 逐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投其所好”, 因材施教, 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和默契度。有了这一基础,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又比如, 通过听课率, 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状态。如果太难或太容易, 学生会表现出不难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 导致听课率低, 此时, 教师应该不断调整方式方法, 从听课率的起伏中获得最佳策略, 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
四、“听课率”可检验教学效果, 推动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往往能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方案, 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 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切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水平、处理能力、自我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学前了解。然而, 要检测出教学设计是否真正优秀或者要进一步对其优化, 则要通过课堂实施效果来验证。关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 学生的接受情况———“听课率”如何, 是其中一种很好的验证方法。即便教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 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 但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 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听课率低下, 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个人的“独角戏”, 教学效果当然也会是低效的。而且,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活泼、好奇灵动的小学生, 在落实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时, 或多或少总会有即兴生成的教学情况, 真实的课堂一定会有生成, 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会把握好稍纵即逝的生成, 立刻对预设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一节课, 学生课堂听课率高的话, 表明课前的教学设计通常是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反之, 设计者就要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使得教学内容能高效实施, 达到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 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为六年级学生授课前, 精心预设关于“中西方节日”的主题教学内容。为了更清晰展现中西方节日的异同, 特意设计了一个对照表, 她认为通过一目了然的比对, 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会更深刻。她打算在课堂上逐步呈现出各种节日后, 与学生一起归纳。课堂上, 学生对教学话题非常感兴趣, 大家都很兴奋, 并且能保注意力集中,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整节课的听课率很高。接近课堂尾声时, 教师把表格呈现出来, 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根据前面所学节日进行填表, 归纳出各种节日的时间、特点等。任务提出来后, 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教师很满意, 打算“乘胜追击”, 马上巩固效果, 她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马上把表格内容背下来, 并以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 此时她感觉到学生似乎没能领悟自己的要求, 很多学生对各种节日的庆祝方式、特点继续悄悄而兴奋地讨论, 意犹未尽。教师意识到此时布置这样的教学任务, 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记忆, 尽管是用这群学生平常喜爱的比赛方式开展。因此, 她马上调整策略, 仍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的形式进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节日, 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然后台下的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特点。由于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场反映和听课率, 并注意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适时调整了策略, 选择了更优化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教学, 所以课堂效果非常好。
五、“听课率”贯穿教学全程, 有助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 以自评为主, 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决策和因此产生的结果进行思考和研究, 对自己在教学课程执行的情况,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整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管理, 不断革新, 从而使自己更优秀, 使课堂效率更高[2]。
六、“听课率”信息收集, 提高同伴互助效率
教师的课堂反思要基于对课堂实施情况、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回顾和分析。信息的收集可以是自助或同伴互助, 即教师除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外, 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记录和描述收集相关情况。例如可以使用针对性的表格记录每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率, 会更容易和更有效地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我设计的表格如下:
根据表格信息,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进行提高。
“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础业务之一, 同伴之间的听课、观课是常有之事, 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听课率”的信息收集, 课后的研讨主题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利于提高同伴之间的互助效率。
当然, 由于各种原因, 教师对听课率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要避免片面认为热热闹闹的课堂就是学生参与率高、听课率高, 课堂效果就好。教师要正确、客观地对待听课率, 把握内涵, 进行归因、分析, 为提升课堂效率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数据, 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
摘要:“听课率”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概率, 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态的一种综合表现, 是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直接态度表白。它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信息依据。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听课率”不容忽视。通过对提高“课堂听课率”方法的探究, 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和能力, 对学生学情进行更有效的分析, 进行更有效的课前准备、课中落实和课后反思,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更快捷、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听课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小萍.准确把握学情, 促进学生发展[EB].三门教育网, 2013-05-06.
8.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篇八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71-02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全面深化,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心理素质已深受各方面的重视。自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备受重视。但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健是教师。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前不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他们的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另据国外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病的占10%,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
这样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近期公布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调查报告表明,教师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职业行为问题,是造成学生心理伤害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障碍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难以想象,一个在这样大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心理疾病的群体,如何培养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下一代。
二、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问题
在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今天,教育教学的评估管理体系被蒙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评估重现象不重人: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内部管理。各种考试、竞赛、考核、评估频繁。大量的作业批改,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却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教师们忍辱负重面对一切不公正对待和评说,心理压力沉重。
(二)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形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些教师力不从心,心理疲倦感油然而升。各个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使得学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还要忙于充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三)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
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如果关系长期恶化,教师心情必然沉重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现在,教师普遍反映人际关系难处,据调查,某校45人,88.9%的教师认为最困难的是人际关系。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或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容易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四)教师所处的艰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任何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首先是要满足生理需要,其次是要满足安全需要,包括心理安全。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满足自己的这些基本需要。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过多地强调奉献和责任,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对他们关爱不够。由于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一些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不高,生活条件与工作环境相当艰苦,教师和奉献与报酬之间反差很大。
三、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
由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所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而,教师应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压力应对策略,维护心理健康。俞国良先生综合国内外研究,认为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方法有放松技巧、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松技巧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包括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方法、户外活动以及培养业余的兴趣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时间管理技巧可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能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如绝对化要求、完美主义、夸大后果等)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
(二)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
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地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且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遭遇挫折后应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是非标准。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的安全感。
(三)改进教师的人际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是改善教育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人生关怀,为教师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际环境。首先,社会大环境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全社会都要共同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为教师创建一个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此,社会各界都要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其次,学校小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直接、最重要的工作场所,这个小环境顺心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努力优化校内人际环境,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呵护与慰藉。使他们身心愉快地投入工作。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生命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儿童,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这需要我们全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胡艳,宋彦,不堪重负的中小学教师[J],中国教师,2006,(3)
[2]吴萍,李明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9)
[3]田青,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4]高琼,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2007,(36)
[5]邹菊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7,(8)
9.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九
习惯1: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会严重损伤人的肠胃,进而影响人的健康,使人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甚至导致早衰。德国的研究人员在对7000多人的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40%。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2.5岁。而德国另一项针对80岁~90岁长寿老年人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长寿老人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温馨提醒:早餐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可口、开胃,增进食欲,并且应保证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要知道不同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所引起的血糖反应也不相同。因此,提醒广大教师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
习惯2:吃得过快
进食速度太快,会加重人的肠胃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肥胖。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午餐都是在办公室里匆忙解决的。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从而加重肠胃负担。
温馨提醒:教师吃饭时应当尽可能地慢一些,就算是工作很繁忙,也不应牺牲自己吃饭的时间。要知道,健康的身体才是工作的本钱。
习惯3:暴食晚餐
对于不少教师而言,晚餐才是他们一天的正餐。老师们往往是早餐要看“表”,午餐要看“活”,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真正放松下来稳坐在餐桌前,美美地大吃一顿。这样的做法对健康极为不利。研究发现,早餐、午餐凑合,晚餐又吃得太丰盛的人,久而久之极易造成肥胖。
温馨提醒:科学的进食规律应该是:第一、晚餐要素吃。晚餐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第二、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不超过全日膳食总热量的三分之一。
习惯4:嗜饮咖啡
很多教师都习惯用喝一杯咖啡的方式来提神醒脑。研究表明,过量喝咖啡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降低受孕率、易患心脏病等等。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每天喝5杯或者更多咖啡,其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不喝咖啡者高出两倍,且嗜咖啡年限越长,饮量越多,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越大。
温馨提醒:就算是很疲倦没有精神,教师也不能依靠咖啡来提神醒脑。这时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放下工作,充分休息,同时还应注意到户外多锻炼一下身体。
习惯5:餐后吸烟
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殊不知此时吸烟的中毒量往往大于平时吸十支烟。原来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也大大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也就进入了“最佳状态”,因而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时更容易进入人体。
温馨提醒:作为教师,戒烟,于己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于人,戒烟既能防止他人受“二次吸烟”之害,还为学生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习惯6:水果当饭
很多教师由于饮食不规律而出现消化不良、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等一系列疾病,此时确实需要水果中的营养物质来化解。但是,水果不能当主食。因为水果中虽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分,但却缺少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某些微量元素。
温馨提醒:长期用水果当主食。会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时间一长,营养就会失衡,甚至引发疾病。
习惯7:喝久泡茶
很多老师采用保温杯泡茶,殊不知这样做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使茶叶大量渗出鞣酸和茶碱,不利于人体健康。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茶香油和多种维生素等物质,一般用80℃左右的水冲泡最为适宜,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滚烫的热水中,就如同用水煎煮一样,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遭到严重的破坏,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
温馨提醒:喝茶有利于健康,不过应当现泡现喝,尤其不能用保温杯泡茶,有喝久泡之茶的教师应当改掉这一坏习惯!
习惯8:饮水不足
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所以常常忘记喝水,这就很容易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体内水分减少,就会导致血液浓缩及黏稠度增大,非常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不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影响肾脏代谢的功能。
10.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十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要不怎么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干预的措施,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一、做好心理健康的途径拓展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二、做好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个人更理性地看待工作和生活,更平和地处理各种问题,使职业生涯更充实和有实效,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的开发阶段,个人可以对自己的潜能进行科学测评,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制定出方向、目标、时间和方法,使其具备可操作性。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为了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进行职业生涯年检。
1.学校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具有终身可供发挥的价值,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使教师的教育生涯规划服从和服务于教育发展目标,同时通过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和超越。
2.学校应参与制订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分阶段实现创造条件,协助教师了解自己,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3.学校应参与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年检,针对外界和组织的变化,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弥补薄弱环节,引导员工适应变化,使员工的职业之树长青,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
三、改变个体自身,以枯竭为契机,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职业枯竭的防治主要还是要依靠个人自身的力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情商,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要理解别人的情绪、接受别人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为应对职业压力练好“内功”,在工作场所将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本身分开,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根据Hobfoll的资源守恒理论,当工作所需的资源消耗率高于补充率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当职业枯竭发生时,个体往往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除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能外,更要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增加工作的乐趣。再次,职业压力产生的同时也伴随着职业机遇,当克服了压力、突破职业心理极限时,往往使职业生涯产生质的飞跃,使个人站在更高的职业起点,这将更好地避免职业枯竭。
四、以正确方法应对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当今社会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么渊博、地位有多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是进步的原动力,应该积极运用而不是消极回避。认识到了压力的必然性,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处理压力,而不是消极否认压力的存在,以更拼命的工作来掩饰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要掌握必要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如: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通过合理利用时间来缓解工作压力;正确处理工作与休闲的关系,珍惜个人时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通过旅行、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进行自我调节;向亲友、心理医生倾诉工作中的烦闷,特别是不能将消极情感闷在心里,要通过平衡心态来避免钻牛角尖,并可以在亲友的建议下确定更现实的目标,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利用好婚姻和家庭这个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和释放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11.关注民办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篇十一
76%的民办学校教师觉得压力比较大,甚至很大。有4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水平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82%的教师认为在民办学校工作成就感低甚至没有成就感。86%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82%的教师感觉压力来自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81%的教师觉得在民办学校不快乐。多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宁愿自己默默承受,致使压力堆积在心,而最终通过其他主观症状表现出来。比如有相当部分教师反映睡眠不好。民办学校与教师间松散的聘任关系、学校与教师间不平等的地位,使得教师无法与学校的命运休戚与共。许多教师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甚至有教师感觉未来是毫无希望的。
问卷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嫉妒、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职业倦怠,还有说不出原因的身体不适、心情烦躁、无法入睡等。
在民办学校工作8年的小高老师,由于自己是非师范毕业,虽然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但进入公办校的大门是空中楼阁,为了实现当老师的梦想进人了民办学校,做了一名数学教师。这8年他更换了4所学校,原因是被解聘或自己炒学校,他感觉民办学校的商业气息太浓厚,急功近利,教师之间竞争大,除了升学率的竞争之外,工资待遇的竞争也非常大。特别对于那些较优秀的民办教师,往往都会选择待遇更优厚的学校。因此容易造成学校教师流动性大。也许正验证了“穷则思变”这句话。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教师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他觉得现在主要的心理困惑是学校生源问题,学校除了实验班,其他班的学生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每个班级里又有较多的,顽劣的、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从而会影响普通班级教师的成就感,甚至产生倦怠。并且长期教普通班级,虽然教学能力肯定是不断提高,但从专业上来说,挑战越来越小,专业水平会处于倒退状态,民办学校给教师提供成长学习的机会不多,会使很多教师专业知识搁浅。
现在小高老师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还带2个班级的数学课,感觉压力很大,且无处宣泄。民办学校的班主任,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从管理上来说,出现任何小事情都是班主任的责任,学生找,家长找,学校领导找;从成绩上来说,不单单要顾好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还要兼顾班级的总体成绩,必须牺牲自己的时间,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得民心的班主任还好,至少还有一些成就感,会有一些学生的体谅,不得民心的班主任,就会出现有苦说不出,无处宣泄情绪的状态。
毕业班教师的压力巨大。从民办学校办学效益来看,主要是靠升学率来打响招牌。因此,从董事会到总校,再到学部校长室,再到教务处,再到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压力一级下到一级。每位老师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且越临近中考,压力越大,每个人都在挖空心思地提高学生成绩。为了保住饭碗他不敢有一点松懈。现在感觉脱发十分的严重。每天回家就呼呼大睡,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放几天假,让自己的心灵去旅行。
做了几天的班主任他感觉家长对待老师的尊重程度不是很高,在家长的眼里,我花了高价钱把孩子送过来,你们老师就应该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好。在董事长眼里,你们是我花钱雇佣来的,你们就得为家长和学生们服务好。如果家长和学生反应不好。很可能就要被炒鱿鱼,没有一点改正和提升的机会。
民办学校福利没有公办学校好,也没有公办学校稳定,民办教师没有在编教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很多时候,在民办教师之间存在的竞争也就更大,小高老师以前很关注教育局面向社会招考的信息,但现在他对这个政策已彻底没有什么幻想了,统招的师范毕业生都无法正常地安排呢。3年中这个学校教师跟走马灯似的来去,有的新教师还没有叫上名字,不知道哪天就消失了。他经常感叹人情淡漠。
民办学校教师对待心理健康要学会“自助”。教师要多学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关注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就应该考虑适当增加休息,或者听听轻音乐,唱唱欢快的歌曲;或者找朋友聊聊,说说开心的话;或者抽空散散步,随时排解自己郁闷的情绪。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工作、生活中,要注重过程,淡化功利,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克服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困扰。要敢于正视现实,万事看开些,让人生的那枚硬币一直正面朝上,多给自己快乐心情。凡事成也积极,败也积极,始终积极。遭遇挫折时,转移注意点,与名人、美文交流。不妨读读林肯、居里夫人等伟大人物的传记等。当我们和他们交流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挫折是微不足道的了。当然,其他一些积极娱乐性的书,也同样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办学者对教师的关心要做“细”,树立起民主、平等观点。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努力改善干群关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有效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教育管理者要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这是理解教师的前提和搞好领导与群众关系的基础。只有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达到激励人的行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目的。
办学者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周围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包括周围主观的人际关系等。在一个清洁整齐、舒适安全、文明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必然会感到工作轻松愉快;在一个团结互助、协调和谐、平等相待的集体环境中,一定会感到心情舒畅,情绪高涨。因此,学校领导者要千方百计地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娱乐、工作环境,利用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让教师的心情在活动中得到放松,借活动为教师创造交流机会,增强教师的协作精神。
合理客观地评价教师。要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对教师的工作成绩与差距,要及时肯定、鼓励或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使其处在较好的激励状态。在教师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合理分配的原则,个人的工资、奖金要尽量与其承担的职务、责任、工作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运用经济手段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运用有效激励调动教师积极性。运用强化激励技术,满足人们的需要。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挖掘其闪光点,诱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正确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双重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口服心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运用关怀激励技术,实施感情投资,对教师自身始料未及的某种需求。领导者能超前给予考虑并实施感情投资,能更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感情共鸣。特别是在教师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发生不幸时,领导者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安慰。运用关怀激励技术,要努力做到把握时机、雪中送炭;体察细微,以心换心;择其重点,超前实施。从而与教师建立起牢固的感情纽带。
1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 篇十二
在一般人想象中, 教师职业是一个既清闲又稳定的工作, 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11年, 哈尔滨市道外区进修学校师训部在进行全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过程中, 发现很多学校都有1~2名教师由于患有精神疾病, 而无法正常工作, 这已经是病态, 而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群有着不同经历, 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禀赋、能力, 不同气质、性格, 不同意志情感, 不同思想行为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阶段, 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好奇性, 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些使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要求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因此, 在一部分教师中很容易产生“教育难搞, 学生难教”的紧张心情。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 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2.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 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的蔚然兴起, 也要求教师变革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
3.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不足, 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不少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严重, 有的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新的竞聘制度带来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 长期处于难以摆脱的、甚至时时被强化的心理压力之中。
4.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适应。目前, 我们的教育体制已进入全面改革:一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 而不少教师由于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 在不同程度上一时难以适应, 因而心理的焦虑、困惑日益增多;另一方面, 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成绩取报酬等, 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此外, 有位老师认为, 近年来不断课改和更新教材, 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 不懂电脑、不懂外语的老师难以适应, 就会积压心理疾患。
5.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 免不了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 可是, 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 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 导致恶劣情绪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另外, 在教师这个职业里, 女性已顶“大半边天”, 在城市中的学校里女教师的比例已达60%, 而农村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绝大多数女教师一身兼任多个社会角色, 是教师, 还是母亲、妻子、女儿, 女教师大多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的双重重担, 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身心之累。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与改善
1.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
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此, 许多心理学专家呼吁, 应开设针对教师职业心理的培训课程,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在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 就曾提出中学教师不但要接受心理培训, 还要定期考试, 持“心理健康证”上岗,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011年以来, 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学校相继为教师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或聘请高校教授、心理咨询专家做顾问, 或从在职教师中挑选具有专业学历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兼职心理医生,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接待心理咨询等, 为老师排解心理压力。但许多受访教师认为, 心理咨询效果有限。全国政协委员张皎认为, “单纯依靠心理咨询还不够, 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 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2.减轻教师过重的压力
应试教育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 也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冯增俊认为, 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 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和继续教育内容。关键还是要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 让老师们找回职业幸福感, 关心教师生活, 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注重感情投资,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都不失为好的着力点。置身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中, 教师才会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
3.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首先, 教师应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纯洁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等心理素质。教师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能够克服, 对突发事件能够冷静、沉着地思考, 客观公正地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是衡量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教师纯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心理基础。教师的情绪 能直接感染学生, 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
其次, 积极交流, 疏导情绪, 培养爱好, 缓解压力。话不说不明, 理不说不清。在一个学校, 尤其是比较大的学校, 一个人与同事, 与领导总会发生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这些事情有的是误会, 有的是误传, 有的甚至是好事者的挑拨, 有的是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处理不太妥当等原因造成的。这些事情处理不好长期积聚在心理, 造成压抑、郁闷的心理;对于那些脾气比较暴躁的老师来说就很容易发生冲突, 给感情上、心理上、工作上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优化教师人际关系】推荐阅读:
202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关注乡村教师08-04
关注员工的心理收入09-15
关注心理健康的主题的活动策划09-10
关注男性健康 创建幸福家庭08-09
教师“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主题演讲稿-用心做事08-05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读后感08-04
绩效考核-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09-18
关注不被关注的心灵——王瑛08-25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08-29
心理健康教师案例题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