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4-11-13

社区治理新格局(精选7篇)

1.社区治理新格局 篇一

深化“政社互动”实践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太仓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政社互动”实践,着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政社互动”项目获评“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一、加快政府角色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向基层放权,做到不越位。严格规范行政事项进入社区,通过制定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管理事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两份清单”,让基层更加聚焦服务功能,更加专注自身事务。基层的社区书记感慨地说:“‘政社互动’真正使基层从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到能够沉下心来办理社区事务,有更多的精力深入群众、贴近老百姓,为他们服务了”。二是管好该管的事,做到不缺位。政府集中精力发展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我市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群众在基本医保报销后,超额部分还可再享受补偿,实际补偿可达90%,形成了“普惠+特惠”的医保新模式,“大病医疗保险”被纳入国家医改新政。在大走访中了解到,有些群众因慢性病产生的门诊费用负担也较重,于是我们将门诊也纳入“大病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展了“特惠”范围。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做到不错位。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来承担,我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已拓展到包括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养老助残等领域261个子项目。比如,太仓老龄化率近30%,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去年近2万名老人享受了超过60万小时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

二、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坚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一是优化社区服务供给。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着力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促进城乡社区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全科社工”、一窗受理等制度,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组织开展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居民议事会,通过居民议事协商,解决了小区物业、环境卫生及动迁安置等方面的治理难题。比如,我市城厢镇电站村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村里召集做过木工、泥瓦匠的几位村民组成一支“泥腿子监工队”,全程监督安置房的建设和分房,消除了村民对安置房建设质量的担忧,村民们普遍表示,“自己看着砌房子,放心!”。三是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制定出台“十不规范”等制度,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争当模范表率。像我市庆丰村设立的“公德评议团”,定期评选群众中的好人好事,评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周边村民产生了积极影响,庆丰村的文明事越评越多,不良风气越评越少。举办“家在太仓”“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等主题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文明家庭创建、“邻里文化节”,发展“银色年华”、爱心服务社等社区志愿服务,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我们把社会组织当成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一是培育组织添活力。设立了全省首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出台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具有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推动社会组织广泛融入社会治理。连续6年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公益微创投”活动,资助280个社会组织540个公益创投项目。目前,我市万人(户籍)拥有社会组织18家,涌现出了瑞恩、德颐善、义工联等深受群众欢迎的社会组织,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二是专业帮扶解难题。“连心家园”是我市关爱失独家庭的一个专业性社会组织,他们设计“同伴陪伴”服务项目,组织专业社工开展心理慰藉,打开了全市220多位失独父母紧闭的心灵,“连心家园”已成为全省关爱失独家庭社会组织的统一品牌。此外,我市还有“光辉社区矫正事务所”“启航青少年事务中心”“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等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品牌,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凝聚合力促和谐。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设立“乡贤议事厅”,让民间的贤达、能人、公益领袖成为矛盾调解主力军,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调解员队伍和“老娘舅”“闵阿姨”等特色品牌工作室,用柔性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矛盾调处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成立了“红袖章”“手牵手平安联盟”等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组织,通过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来实现群众“再组织化”,形成了“共创、共建、共担、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社区治理新格局 篇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社会体育情绪

我国乡村社区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对象和基本单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治理是通过解决乡村社区体育面临的问题, 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动态过程。乡村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与治理, 它把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诸元素都统摄进来, 以更广泛、更宏大的视野观察农村体育生活。因此, 深入分析和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现状, 必须深入分析其内隐的社会体育情绪以及它外在的行为表现。

一、乡村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情绪的概念分析

乡村社区体育是以乡村社区内村民为主要对象开展的体育, 其中包含有乡村学校体育、乡村家庭体育、乡村老年体育等方面, 是在一定乡村社区地域内进行的体育行为的总称。最近我国乡村社区体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国各省区也都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社区体育典型村, 它们以“新”为特征, 在社区住宅建立生态社区体育设施、服务设施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等, 成为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典范。如北京的韩村河、江苏江阴的华西村、黑龙江省尚志市的元宝村。我国在乡村社区体育方面能形成这种快速发展的火热局面, 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以及乡村居民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

农村社会体育情绪指的是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广大农民对乡村社区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态度及其体验。农村社会体育情绪可分为积极社会体育情绪和消极社会体育情绪。积极社会体育情绪, 又可称为正向社会体育情绪, 是农民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一种心态。消极社会体育情绪则表示农民群众对自己所处的社区体育地位, 以及对整个社会体育普遍持某中悲观的看法和态度。消极社会体育情绪又可分为逆向社会体育情绪、中性社会体育情绪和异向社会体育情绪。下面就与此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它们来透视和解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社会体育情绪基础。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社会体育情绪与乡村社区体育类型

乡村社区体育的主要社会群体的社会体育情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社会体育情绪基础。由于受不同体育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地区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人们在同一事物、同一情景面前, 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体育情绪。因此, 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体育文化传统的村庄会出现不尽相同的社会体育情绪。我们根据乡村社区体育记忆强弱和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二维因素, 对乡村社区体育理想类型做了划分, 将当前我国乡村社区体育分为四大类。依据其分析框架。我们从文章的研究主旨和叙述方面考虑, 用“社会体育情绪记忆”替代乡村社区体育记忆, 着重分析四类乡村社区体育的主要社会体育情绪状态。乡村社区体育类型如图1所示。

1、积极社会体育情绪为主的乡村社区体育

在D类村庄中, 一是古老的或历史的社会体育情绪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家庭的教化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这里, 人们遵循的不是现代化社会体育法理权威, 而是世代相传的体育礼俗。村中享有声望的长者往往被视为公正和传统记忆化身, 他们的社会体育情绪左右着全村的社会体育情绪。二是农业之外的其他产品甚为发达, 经济社会文化程度高, 具有建立起强有力的现代关联的能力。这样, 村民体育生活在既浸润历史传统又享受现代民族体育文化的情景里, 有着较强的内聚力。因此, D类村庄村民的社会体育情绪以积极社会体育情绪为主。这种情绪下的乡村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治理最容易打开局面, 实现既定目标, 乡村社区体育的未来发展亦最具有预见性。

2、极易催生逆向社会体育情绪的乡村社区体育

A类村庄处于同一传统体育文化和价值观当中, 社会体育情绪记忆较强, 情绪认同较高, 因而较容易形成一致趋向。但由于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不高, 多数农民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生活自给自足, 很少能够承受过重的负担。因此, 国家在这里过度强调乡村社区发展与体育治理时, 就不能不留意这样的情况;农民会联合起来对抗乡村党政机关。在社会体育情绪激化的情况下, 甚至可能爆发群体性抗争行为。这些村庄面对乡村政权的失范行为能够迅速产生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地方权威, 村民的不满体育情绪也将很快地聚集在这些权威周围。在经过情绪传染与社会的渲染之后, 在诱发性事件的指导下, 逆向社会体育情绪必然爆发。但在较长的时间内, 这类村庄依然是平静的, 农民的体育生活秩序井然。

3、中性社会体育情绪普遍化的乡村社区体育

B类村庄社会体育情绪记忆较弱, 传统力量大多丧失殆尽, 加之农业生产仍未人们经济生活的主导, 社会经济分化不够, 村庄中少有让村民趋附的传统化身和力量, 也缺乏足够吸引人的经济能人和政治权威, 因而村庄社会关联度较低。原子化的村民不大与社会体育发生关系, 完全自我隔绝, 对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和国家政策毫不关心, 这属于中性社会体育情绪普遍征服的乡村。受它的影响, 乡村社区体育人际关系冷漠, 党和政府的动员能力减弱, 政策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支持, 各项举措无人关心。并且中性社会体育情绪不具有使村庄成员组织起来一致行动的力量, 它的存在只表明村民个体拥有相同的心理倾向。对于农民利益的体育文化公益事业、公共体育基础建设往往较少人参与和关注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如何动员、组织这些受中性社会体育情绪支配的村民就成了乡镇文化体育部门和热心农村社区体育研究学者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4、异向社会体育情绪步步为营的乡村社区体育

用“步步为营”来形容, 不仅表示C类村庄被异向社会体育情绪所吞噬正在进行, 而且描述了同类社会体育情绪在更多的村庄蔓延的事实。C类村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市场经济的启动。乡村中工矿、商业等新经济发达, 农业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济社会分化明显。当村民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时, 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在精神上的贫困。传统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情绪记忆载体的丢失, 使他们无所适从, 加上国家在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农民基本上没有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于是这些丧失体育文化家园的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寄托。异向社会体育情绪正是在这种村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类村庄中, 异向社会体育情绪的直接体现是建国后曾一度销声匿迹的封建迷信沉渣泛起, 吸毒、贩毒、嫖娼、卖淫、赌博、地下赌彩等现象日涟横行;不少以前不信教的农民开始痴迷宗教, 虔诚于教会。这些一向被认为腐朽、堕落, 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 在村庄中成了人们精神投报的对象, 人们竞相追逐, 乐此不疲, 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可想而知。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困境;以异向社会体育情绪为例

我国的农村社区体育将何去何从呢?由上文图矢量方向可以预测, 我国乡村社会体育情绪记忆将越来越弱, 而经济社会分化则由低度向高度进一步递升。乡村社会体育情绪是不是会从积极社会体育情绪、逆向社会体育情绪和中性社会体育情绪这三类向异向社会体育情绪嬗变, 村庄类型将由D、A和B类向C类转变。从我们的观察和掌握的材料来看, 乡村社区体育确实有这种转变的趋势。我们认为应该把关注的焦点转向社会体育情绪步步为营的村庄。而解读这类乡村社区体育的特征, 即能领略异向社会体育情绪的原貌, 同时又能感触到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在遭遇异向社会体育情绪步步为营的村庄时所面临的困境。 (1) 盲动性。异向社会体育情绪的盲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多数村民不能形成自我的主见, 对事物和行为缺乏确定的预期, 只能在情绪心理和行为上依从, 模拟他人, 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 在村庄某些群体中, 人们可以用“表情投票”来迫使他人依从群体的情绪和行为。这一情况, 在一些邪教组织、地下教会、黑恶势力及其他非法组织盛行的村庄比较普遍。 (2) 抗变性。异向社会体育情绪的抗变性首先表现在习惯上。在异向社会体育情绪步步为营的村庄, 异向社会体育情绪已成为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许多行为、话语, 以及其他方方面面, 无不体现这种消极情绪对人们的影响。 (3) 泛众性。这里泛众性指的是异向社会体育情绪通过广撒网式的传递, 全面罗织, 把村庄的各色人等, 全部囊括在自己的情绪氛围里。这个特征与异向社会体育情绪具有极大的隐蔽性、诱惑性和欺骗性相关。

四、结语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社会体育情绪的分析, 我们大致勾勒出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社会体育情绪基础的一幅粗略图景。这个图景依据不同村庄主要社会群体的社会体育情绪, 把我国乡村社区体育划分为四类理想类型, 叙述了乡村社区体育发展与治理在各类型村庄中的遭遇。不同社会体育情绪基础的村庄, 展现了形态各异的乡村社区体育治理。鉴于当前我国乡村体育发展与治理的种种困境, 我们主张, 治理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村民和作为民主化治理对象的村委会, 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家和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完善上, 只有通过政府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 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社区体育发展善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宁, 周廷。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10) :1-6

[2]党玮玺, 张学忠。社会转型时期甘肃省农村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20 (3) :39-41

[3]任保国, 李建臣。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研究, 2006 (4) :42-44

[4]李继伟。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与和谐乡村社区体育的构建问题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6, 27 (4) :42-46

3.延展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 篇三

打基础是为了建高楼。在今年8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如何进一步发掘各国比较优势,推动沿途“供给侧”改革,激活全球增长新动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的着眼点。

“一带一路”建设历经三年布局,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中国设立的与“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国际产能合作基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

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资企业对“一带一路”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近150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18%。“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对华投资超过82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5%。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一带一路”的感召力、吸引力和生命力受到各方点赞。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深耕细作、扎实推进的新阶段。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开放程度不一、文化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不仅考验大国智慧,更需要各方风雨同舟、携手并进。

谋求共享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这个初衷得到各国广泛理解、认同并形成共同体意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顺利的关键。为此,需要成员各方继续加强交流,并在具体制度、法律法规层面尤其是双边和多边协议上做足功课。对中国来说,更要大力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系统深入地辨析这些国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进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发展。在当前规划布局初步成型的情况下,可以率先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收获项目,用实际项目、精品案例,赢得沿线国家、企业和民众对“共享共赢”理念更广泛的认同。

互联互通依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先导。数据显示,目前沿线国家中有9个与中国实现了铁路联通、28个与中国有直航城市、58个与中国实现了海路联通,互联互通网络初步成型。下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从全局角度加强沿线基础设施的布局设计和规划对接,与全球交通运输网络实现联通与对接,探索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规则或协调合作机制,并创新投资运营模式,让更多沿线国家和投资机构、企业参与其中。

4.社区治理新格局 篇四

推动形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指出,城市建设要更多采用

“绣花”功夫。XX省公安厅交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公安部重庆会议和“6·14”会议 部署,坚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控大减量”总体要求,强化 六项举措,建立“六大体系”,推动形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治理新格局。2018 年XX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较上年下降 32%,其中城市道路较大事故起数下降 40%。今年上半年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 36%,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党政主导,建立责任监管体系 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听取专题汇报,实 地督导检查。XX省公安厅交管部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从

“单打独斗”走向综合治理,不断提升话语权与主导权。

做实“一个平台”。XX省警方提请省政府建立道路交

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公安和交通运输的副省长任召集人,在省公安厅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强化对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市、区、镇三级政府参照省级架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城市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和社

91-

区交通安全工作站建设,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压实“两项责任”。XX省警方报请省政府出台两份制

度性文件,《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各级政府属地 管理责任和 12 个职能部门监管责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实施办法》规定对形势严峻的地区实行

“戴帽”治理,实施后对 5 个地区挂牌整治,强力推动当地形势实现好转。

落实“三项考核”。XX省警方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开展为期 3 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此项工作纳入省 政府省级考核项目。借力安全生产和综治(平安建设)考核,省级交通安全项目考核比例权重分别达 15%、3.6%,广州等地所占安全生产考核比例达到 20%。

除患在前,建立源头防治体系 XX省公安交管部门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上求突破,更加注重对重点对象风险隐患的提前介入和主动干预。

重点企业进行“画像分析”。他们建立重点运输企业监 管平台,对名下机动车检验、报废、违法处理和驾驶人审验、换证等指标进行“画像分析”,主动向 8387 家企业推送交通安全定制“体检”报告,实行分级预警管理,解决企业被动掌握安全管理基础数据难题,逐步实现监管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重点车辆加强动态监控。他们紧抓重点车辆源头管理关键,研发重点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监管平台和手持检测设备,92-

开展行驶记录仪专项检查,打击屏蔽、篡改行驶记录仪数据,定期抄告车辆违法行为,全省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规范安装率由 2%提升至 87%。

同时,XX省公安交管部门对重点路段实施分类治理,重点推进事故深度调查。去年以来,开展事故深度调查和责任倒查 1363 起,对 641 名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或行政责任。

紧盯路面,建立秩序整治体系 XX省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为主攻 点,以深化勤务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城市交通秩序 好转。

常态化打击酒驾醉驾。由XX省公安厅党委部署开展多 警种联合打击行动,变“交警动”为“全警动”。摒弃“一 阵风”“运动式”做法,将周末夜查延伸到“5+2”、下半 夜,建立天天有行动、周周有重点的城市常态严管机制,2018 年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 11.3 万起,同比上升 49%,涉酒驾醉驾较大事故同比下降 65%。

精准化治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XX省警方对 10 个 摩托车事故多发县区挂牌整治,属地交警、巡警、派出所联 动治理,严查严处无牌无证、不戴头盔等突出违法行为。积 极治理城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顽疾,推广汕头人 脸识别建档、观看教育片、体验协助执法、签写保证书、亲 人送头盔“五部曲”执法教育模式,推出外卖行业人员“一 人一箱一码”管理和“刷脸”执法等新举措,精准管控重点

93-

人群。

规范化推进勤务机制改革。XX省警方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广州“125”、深圳“全业务中心化”现代警务机制,指导珠三角其他城市加快建立“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机制。

擦亮铁骑品牌,打造以广州、深圳、东莞为样板的城市铁骑勤务模式,分类推进超大城市勤务全能型和特大城市执法尖刀型两类铁骑队伍建设。

科技赋能,建立智慧交管体系 XX省交管局着力对标“数字政府”和公安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智慧新警务”“智慧新交管”建设。

从传统指挥向智能指挥转型升级。建立“总队—支队— 大队”三级联动指挥体系,总队和广州、深圳、珠海等支队率先启用新一代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实现指挥全方位调度、通行全天候监测、信息多渠道共享,为应急保障和事故救援提供有力支撑。

从传统研判向智能研判转型升级。XX省交管局建成省 级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汇聚跨警种、跨部门 的城市交通基础数据 1800 亿条,创新推出“态势分析”“全 息档案”“多维画像”“数据魔方”四大特色功能,开展“滴 灌行动”,获评公安部畅通大数据服务基层工作全国交警系统、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一等奖。

从传统应用向智能应用转型升级。XX省交管局为全省 88%以上的交警配发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上线“移动鹰眼”

94-

“移动查验”“交通态势”等交管专业应用,实现数据从云端到实战终端的双向互动。统一为全省交警提供数据建模工具,基层民警自建交通安全预警模型 1264 个,通过模型应 用实现主动分析、提前预警,全省 8 类重点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隐患总量分别减少 41%和 66%。

立体宣教,建立文明交通体系 XX省交管局打造多方参与、立体传播格局,推动城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强、做大、做精、做准。他们做“强” 节假日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大”交通安全宣传主阵地,做“精”新媒体交通安全宣传,做“准”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提示。

5.社区治理新格局 篇五

一、案例背景

随着城市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组织构成多样、形式不一,居民成分复杂、需求多元的现状,成为了制约社区党建工作和治理水平提升的“瓶颈”。

xx市xx社区面积不到x.x平方公里,却有居民xxxx余户,常住人口xxxxx人,辖区虽小但人口密度大,多数老旧楼院、筒子楼、平房和少量中高档商品楼并存,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多,下岗人员、困难户、弱势群体更多。

近年来,该社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内资源和力量,在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共建单位、小区居民中遴选出一批党员担任“红色管家”,构建起用党旗引领“管家”、用“管家”联动党员、靠党员推动服务、让服务温暖邻里的新格局,社区呈现出共驻共享、共建共治的生动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感悟红色情怀,解决好为啥管的问题。

社区是党在城市的执政之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在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为强化党员特别是群众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致力为民服务的自觉性,该社区将“红色管家”的支部建在小区里,以联合党支部为中心,把“红色管家”的学习教育纳入到社区党建范围里,通过常态化组织主题教育、理论辅导、政策解读、典型学习等党建活动,每周一次党课、每月一次宣讲、每季一次竞赛,不断提高“红色管家”的政治思想觉悟,让为民服务、为党分忧成为他们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二)扎根红色沃土,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

“红色管家”以“丰富居民日常生活-引导居民协商共治-营造和谐温馨小区”为服务思路,涵盖了六大服务功能:维修维护类(亮化、硬化、绿化、美化)、爱心帮扶类(救助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信息咨询类(提供金融、教育、医疗、法律、旅游等方面咨询)、文化娱乐类(传承国学文化、开放乒乓球室、图书室等文娱场所)、应急处理类(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矛盾调处类(调解邻里矛盾纠纷)。通过宣传栏公示,列出小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让居民可按图索骥,轻轻松松享受各类便捷服务,增强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了老旧小区物业定向提升、回迁小区物业规范提升、标准小区物业精准提升、新建小区智慧提升。

(三)打造红色方阵,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

在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小区业主之中成立“红色管家”党支部,凝聚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共建单位、小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议,明晰各方责任,搭建沟通平台,强化监管落实,实现同向发力、共同促进。通过党建引领各方联动,将日常服务和主题服务相结合,有针对性的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卫生保健、文化科技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层层传递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打通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的微循环。“红色管家”以其自身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号召力广泛集聚共建单位、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优秀人才,通过党建项目认领,多方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势,用“零距离”服务温暖人心。

(四)建强红色阵地,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

以“适度规模、便于服务、全面覆盖”为原则,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负责制的组织设置,将“红色管家”支部建在小区上,深化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四方联动”机制,建立“x+N”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居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向上对接社区资源,向下团结小区居民,通过“问题收集、统筹协调、资源融合、群众评议”这一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服务提供在家门口、力量凝聚在家门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思想上“引”,工作上“推”,方法上“教”,经验上“传”,形象上“带”等做法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小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加大物业服务领域党建工作力度,把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把物业服务人员中的党员变成党在小区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队队员,激发小区党建“新活力”。

(五)形成红色闭环,解决好管长远的问题。

制度是管长远的。为将“红色管家”打造成为一支能打硬仗、作风优良的战斗队,它们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建立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制定了成员准入、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对拟成为“红色管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和公示,无异议方可进入“红色管家”数据库。定期组织成员参与共建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适应流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对成员定期进行考核,从参与活动积极度、效果、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打分,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与此同时,“红色管家”也成为了成员特别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助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三、成效

一是强化了党的自身建设,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明显。“红色管家”为小区治理所做的努力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各类志愿服务也获得居民们的交口称赞,“有事就找党员”已经成为小区居民遇到困难时的共识。“红色管家”模式,将基层党建工作下沉到最底层,真正实现基层党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到了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平米,彻底打通了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的微循环,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党员的认同感显著提升。

二是明确了议事制度规范,社区生机活力得以焕发。在“红色管家”的带动下,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各方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充分利用“五事三会”制度,加强沟通协调,让居民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在自治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红色管家”协调卫生保洁、补种绿地、翻新路面、安装健身器材等工作,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

三是促进了邻里关系和睦,社风民风更加昂扬向上。“红色管家”定期开展各类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大集,居民通过参与小区活动,增进了邻里间的交流,居民群众在享受便利服务的同时也乐于发挥自身价值。自从推行“红色管家”机制以来,诸多单位、企业、个人纷纷慕名而来,主动要求认领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参与基层党建活动。在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中,社会风气和群众精神状态明显向好。

四、经验与启示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把社区各方力量凝聚起来;社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带动广大居民形成联动效应,也离不开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让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领域由传统领域不断向“两新”组织以及流动群体等领域拓展,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有效提升组织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党始终不渝的追求。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牢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把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大家才能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

6.社区治理新格局 篇六

努力构筑农村社区团建工作新格局

共青团xx市委

xx市地处鲁东南,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06万,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全市共有基层团组织2677个,团员3.36万名,团青比例25.8%。

按照团省委统一部署,我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团委被确定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土墙社区团委成立于2008年1月,指导、协调西土墙、东土墙、王家屯、小庄子、许家庄、横沟子6个行政村和土墙工业园所属16家企业的团建工作,共有非学生团员青年1200余人。在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共青团十六大会议精神,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党建带团建”;突出两项工作重点:“社区团组织建设和服务青少年”;统筹三类资源:“人才资源、团建阵地和工作机制”;实现四项提高:即“实现社区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无缝隙覆盖、提高社区团组织的活力、提高农村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

(一)加强土墙社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我们把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作为巩固和拓展土墙社区团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和载体建设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七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记 1

录、有成效,推动试点社区团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轨道。一是统筹整合社区内的优秀青年人才资源,以社区团委的整体力量推动区域内团建工作的开展。为增强社区团建工作力量,土墙社区团委还组建了四支“队伍”: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优秀青年组成青年志愿者队伍,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技培训、法律宣传、文化交流、扶贫帮困等服务活动;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五老”志愿者队伍,定期在社区开展“老少共建”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志愿服务活动;聘请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组成社会指导员队伍,以外部的力量助推社区团委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统筹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团建工作规范运行。针对土墙社区团建的实际,重点建立健全了联系协调、监督保障和教育培训三项工作机制,社区团委每半月召开一次由各村和驻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确定社区团建阶段性工作,确保把团建工作与社区其他工作一起落到实处,并对社区内各村、单位团组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对社区内各村、单位团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抓好社区内团干部、青年及志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二)建立城乡联合团组织,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团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城乡联合团组织建设部署和规划,根据“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团组织与外围农村团组织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功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我们引导福田汽车厂团委与土墙社区团委进行城乡联建。成立后的联合团组织在龙都街道团工委的领导下,对所联合的社区及村居团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重点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青少年活动等方式,倡树文明新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已联合开展活 2

动30余场次。

(三)加强社区青年创业示范工业园建设。土墙社区团委依靠区位优势和二三产业较为发达的产业优势,整合社区内的项目资源和优秀青年人才资源,建立了青春创业示范工业园,并同步成立工业园团总支,有力促进了广大青年创业就业,较好地发挥出他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截至目前,占地600亩的工业园,已入驻企业36家,已有26家陆续投产,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二、深入探索实践,强化服务青年载体建设

(一)整合资源,统筹团建阵地,建设“青年之家”。土墙社区

与福田汽车团委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室、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等服务场所比较健全,为社区团建及城乡联建工作提供了良好阵地。我们在土墙社区建立“青年之家”,全天候对广大青少年青年开放。今年以来,围绕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土墙社区团委联合福田汽车团委,依托社区文体活动室等资源,开展体育比赛、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主题歌咏比赛等20多场次,丰富了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搭建成才桥梁。社区团委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置服务窗口,为有就业、创业等方面需求的青年提供就业信息、信贷联系服务。一是加强创业、就业指导。社区团委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注重加强与劳动、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单位的联系交流,建立了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贩运、餐饮娱乐等行业的青春创业项目信息库。聘请了6名青年企业家担任青年创业导师,加强了对青年创业、就业的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社区团委加强与工业园团总支、福田汽车团委以及各村团支部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 3

求和青年就业需求,及时搭建供需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青年就业。两年来,社区团委共采集青年创业、就业信息300多条,发布用工信息130多条,有360名青年顺利实现创业、就业。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区团校、青春创业示范工业园以及城乡联建团组织等教育载体,先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6期、青年技术比武3期,参训青年1200多人,有900多名青年获得了相应的技工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年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创业就业技能。三是提供创业服务。社区团委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联系协调作用,广泛联系有实力的青年企业家入园办厂,并帮助搞好市场分析、项目规划、资金信贷支持以及招工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既促进了工业园的发展壮大,又保证了青年创业、就业的成果。去年以来,社区团委通过社区金融服务站共为中小企业协调办理信贷资金7000多万元,吸引5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工业园。已安排青年劳动力800多名,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青春创业示范工业园辐射带动起交通运输、配套加工、餐饮娱乐等230人的“青年小老板”队伍,形成了“青年组织当参谋、青春创业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统筹活动载体,拓展社区团组织活动空间。土墙社区团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立足青少年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加强社区团委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文艺演出、义诊、培训班、服务孤寡老人、环保宣传、图书赠阅、法律咨询、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义务传授技术和信息、救助困难家庭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二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组织青少年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知识、安全法律知识,并定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适时组织开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活动;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定期到五保户家中清 4

扫卫生,拆洗被褥等。三是加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立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联络点,组织“五老”志愿者们到学校和幼儿园担任校外辅导员,到田间地头传授农业知识,为中学孩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其中身体状况较好的6名老同志主动承担起为社区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义务,深受家长欢迎。四是利用社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为社区青少年和居民义务提供微机培训、专题讲座等服务,开展“1+1结对”活动,把社区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青少年绿色网吧”。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针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工作困难,例如农村社区活动经费偏少;农村团干部大多是兼职,甚至身兼数职,缺乏精力;工业园区流动青年人数较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结合实际,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社区团组织和城乡联合团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坚持党建带团建,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团组织和城乡联建团组织制度建设,加强社区团干部和团员青年队伍建设,以重大节庆活动为抓手,通过城乡联合等方式搞好团的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活动。

二是继续加强社区团组织服务青年能力。把服务青少年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使团的工作贴近青年、走进青年;加强思想引导,特别是多关注并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团员青年的科技培训、就业创业意识培训力度,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为青年就业创业给予各方面支持。

7.探索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篇七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创新;网格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9-003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层社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城乡社区内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公众诉求也日趋多元化,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日益迫切。北蔡镇地处上海浦东新区的西南端,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高,社会管理难度大,尤其是一些突出矛盾和疑难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北蔡镇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对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展,搭建起基层社区治理的总体框架,并按照流程制定了配套工作机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使之行之有效。如今,居住在浦东北蔡镇的人,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最近不少违章搭建被拆除,占道经营、乱设摊的现象少了,街面也更加有序,这些其实都得益于北蔡镇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索创新。

一、在管理主体和管理内容上,实现从单一管理向综合治理拓展

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北蔡镇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镇域内征地、撤队、动迁任务十分繁重,面临违法搭建、环境卫生、外来人口管理、消防安全等多方面的疑难问题和突出矛盾。特别是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等顽症痼疾难以清除,新的问题增长点层出不穷,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单靠某一部门或某一组织的力量很难处置。这就需要探索一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在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转变。不仅要整合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构成综合管理服务主体,而且还要改变基层政府条块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同的职能部门形成工作网络,通过搭建信息互通的交流合作平台,合理利用各类有效资源,形成工作上的合力,把问题有效地遏制在萌芽状态。

因此,北蔡镇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原则,并注重与派出所警务区的对接,将全镇区域范围划分为3个网格,进行实体化运作。不仅成立了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还下设指挥中心,负责日常指挥、协调和监督,逐步建立起“一个平台、一支队伍、四级管理”的综合治理架构,对辖区内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收集、分流、处置、监督、评估、考核,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一个平台。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是一个信息收集、中转、下派的平台,负责指导、督察、协调、考核网格工作,指挥重大事件的处置。

一支队伍。北蔡镇有一支联勤联动执法队伍,这支队伍由公安、城管、交警、工商、安监、消防、食药监、房办、规土等专业人员组成。通过整合区域内各方力量,共同构成综合管理服务主体,通过日常值守、联勤联动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承担镇域内的社情民意研判、城市管理协调、市民热线服务、应急事务管理、日常运行值守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四级管理。由镇级、中心级、网格级、单元级组成管理架构。镇(一级)层面设有领导小组,指导指挥中心工作,研处重大事件,保障网格管理的人财物等;中心(二级)即指挥中心,接受发现信息,指挥网格行动,调动综合管理队伍,协调联合整治;网格(三级)即全镇三个网格内的综合管理队伍,对网格内重点区域实施管理,进行实体化运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单元(四级)即网格内的居村委、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掌握所辖区域内的情况,积极发挥自治功能,需要网格力量时,将情况上报网格指挥中心。

北蔡镇“一个平台、一支队伍、四级管理”的治理构架,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人员配备到位,网格辖区内的公安、城管等执法力量下移,逐步减少了部门之间推诿的现象,居村委工作得到有力支撑。通过在网格内实施边巡逻、边发现、边整治的工作模式,实现信息收集、联合执法、联动联治的快速处置态势,努力将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单元内,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从社区治理的内容来看,北蔡镇从注重“物”的管理向“人”的服务转变,逐步把环境、治安与人口等管理内容全面整合起来,实实在在地了解民生民情,化解落实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实际问题,确保条块职能的有机衔接和管理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北蔡镇将网格功能不断拓展,从城市管理向社区服务、政府咨询等方面拓展。不仅将家政咨询、心理咨询等纳入网格管理服务,还将重点推进网上易生活导引系统、健康E北蔡便民项目的实施。

二、在管理方法上,实现从“事后介入”向“事前掌控”转变

北蔡镇通过探索创新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搭建“一个平台、一支队伍、四级管理”的组织架构,镇网格指挥中心是组织协调中心,3个单元网格作为工作支撑,掌握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主动权,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关口下移,各部门改变了过去“遇到问题被动介入”的现象。镇域内各单元网格从源头抓起,通过日常联系和走访,主动发现、收集各类信息,了解群众需求,将服务送上门,从“事后介入”转变为“事前掌控”,尽可能地减少或防止社会矛盾重复和问题的发生。

日常网格巡逻队伍以公安派出所和城管分队为主,每天进入网格内开展定时、定点、定责的“三定巡逻”,并与居村委、企事业单位等网格单元配合,共同做好街面秩序、设施保护、交通安全等方面问题的发现、劝导和信息上报工作。其他联动部门确定固定的联络员,需共同进行现场处置的,无条件及时响应,也可根据自己的职能或工作需要提出联合巡查请求,各网格积极给予安排,确保工作开展。此外,还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特保机动大队,平时在街面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到网格,或根据中心任务,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在网格成立前,社区管理处置案卷来源比较单一,以自主发现、上级交办、群众投诉为主,且发现问题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实施网格化模式后,网格平台与镇指挥中心平台无缝对接,各类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网格中城管、民警及各协管成员、辖区内网格单元(居村委)、物业以及居民、志愿者都是网格信息员,在日常巡逻、检查、督查中组成一张环环相扣的信息网,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并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和评议,这也正是网格化模式所要实现的“联勤联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长效管理”目标。指挥中心信息员进行动态掌握、案卷登记、问题处置、结案上报等各项事务。所有网格案卷由指挥中心信息员进行分类登记,然后由网格长分片派单,片区责任队员处理后再由指挥中心统一回复、结案、上报、归档,使网格案卷复查、核查、督查都能够做到快速索引、及时调阅。居民发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反映给居委、网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把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共治有效地衔接起来。

三、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从“传统化”向“网络化”转变

北蔡镇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和手段,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使监督和处置相分离,主动发现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置,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统筹网格内、网格之间的信息和管理服务资源,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改变了以往社区内行政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等问题。在实现社区服务工作联动的过程中,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如第一网格管理的镇中心社区,曾经出现少数民族摊主乱设摊的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既要考虑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问题,又要兼顾民族感情。另外,中心社区人流量大、居民维权意识强,地域性特色给处理此类问题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不影响社会稳定和减少矛盾的前提下解决占道设摊顽症,第一网格经过排摸、劝解、沟通后,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然后与第二网格以及相关部门横向联动,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安排车辆将摊点搬迁至非中心地区的设摊疏导点,既给居民提供了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也避免了新矛盾的发生。

网格运作通过统一的系统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地获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再由系统信息平台下达指令派遣网格队员赶赴现场处置并做出反馈,必要时给予回访,在规定的处置时间段内进行有效处置。基地电台、执勤对讲机、职能网络移动终端(PDA)等专用设备都被用于网格化联动,使受理、处置过程更加规范、高效。实践中,北蔡镇还多次与电信等部门商量研讨,从智慧管理与服务的角度,不断优化完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技术与手段。

目前网格化模式已经开始在北蔡镇全面推进,逐步被群众接受,工作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改变了以往单一部门办理、各方推诿扯皮的现象,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北蔡镇有个老式小区,小区内私家车不断增加,居民停车位严重不足。为了抢车位,很多居民私自安装各种形状的地桩锁,造成居民之间矛盾激化,甚至发生居民被地桩锁绊倒导致骨折的事件,居委和物业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于是,小区所属的网格队伍积极协调,组织由房管牵头,城管、公安、市政等单位参与的联合执法行动,成功拆除了所有私装的地桩锁,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的难题。

四、在管理机制上,实现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北蔡镇网格指挥中心作为组织协调的核心,负责日常指挥、协调、监督,针对区域内群众关心的问题,整合各类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形成了发现、处置、联动、督办、反馈的一整套运作机制。

发现:村居委、企事业单位负责单元级发现;巡逻队员负责网格级发现;指挥中心依托上级派单、上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北蔡市民热线以及北蔡门户网站投诉等,负责中心级发现。

处置:单元级、网格级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对不能处理的逐级上报;指挥中心发现的问题一般派单给网格处理,对网格不能处理的,由中心协调相关条线和执法队伍共同处理。

联动:在网格层面,各条线队员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进行网格级联动处理;当网格力量不足时,指挥中心协调进行镇级联动。

督办:四级管理中,上级负责对下级定期检查,对限期办理的任务进行督办。网格内各条线队员对其他条线工作,具有监督责任。

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对网格中各单位、任务责任人的履职情况,逐级进行考核。

在这些机制中,处置和考核作为关键环节尤为重要。为此,北蔡镇在处置环节上予以分类细化,对于单元网格(居村)可以通过自治共治程序处置的事项,在党支部、居(村)委的主持下自行处置,需要网格支撑的事项,由3个网格给予支持处理;网格作为处置主体的事项,由网格长、常务副网格长协调网格内的各支队伍,发挥联勤联动、综合整治的作用;若网格力量不足或有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联合行动时,由网络指挥中心发挥核心作用,协调3个网格和机动队员迅速响应联动。在考核环节上,则力求客观公正。网格中各单位、任务责任人的履职情况,是年度考核和作风评议的重要依据。镇指挥中心负责对各网格工作的考核,内容覆盖网格巡查管理所有内容,并对各条线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派单完成情况及配合程度进行考核;各网格长负责对网格内的问题发现、快速处置、及时上报和有效反馈的考核,每月定期汇总问题、解决情况等内容,形成案卷,既对相关责任人起到了监督约束的作用,也使网格考核变得公开透明。此外,北蔡镇还引入了第三方评议制度,请人大代表、市民巡访团共同参与考核。

在实际运行中,各网格还根据需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不断加强机制建设,把处置率、及时率、结案率和满意率作为自身考核监督的核心指标。如,第三网格建立了“队员出勤时间制度”、“网格队员案例讨论会议制度”、“居(村)委定期联系制度”等。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将不同的部门及人员进行科学整合,及时有效地收集各类信息,获取管理成效的最大化。网格化模式作为北蔡镇基层社区治理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其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成效中不断得以体现。它以区域内的问题为导向,打破了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间的壁垒,进一步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通过网格中反映出的问题,完善资源整合、协同机制,推进服务中心下移、条块管理结合,从而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同时,对网格中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能更好地掌握辖区内群众的需求和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强这类问题的研究和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性依据。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上一篇:中国农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建设贷款管理办法(失效)下一篇:书院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