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2024-10-24

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共13篇)

1.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篇一

去儿童福利院感想

这是一个我们未曾关注过的“世界”。

第一次到福利院,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这么多被抛弃的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第一次和这些儿童零距离接触,亲眼所见的一切,福利院,给我的印象就是收留社会上那些无助的孩子,当我第一次去那边时,我看到那些孩子,当时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感觉,同情.埋怨,埋怨那些父母是多么的残忍,抛弃自己的孩子,这也能反映社会阴暗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对他们的同情,他们大多数是残疾儿童,在生活上难免会有众多的不便,作为他们的哥哥,我更该给予他们无私的关爱,一句“哥哥”,是他们对我这个陌生男生的称赞,内心却是无比的开心

以前都没有想过,也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群需要我们去关心爱护的人,以前总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当他们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心被震撼了,看到这么多孩子,每一个或多或少有生理缺陷或疾病。看那一张张的面孔,内心很沉重,一种心酸涌上心头。在那里,虽然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专人护理,但是,那始终不是自己的家,不能像其它的同龄人,得到父母的疼爱。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园内的一些问题:首先,孩子们普遍缺乏爱心.当我们拿出随身携带的糖果时,他们往往会成包地抢去,而且极少与其它小朋友分享.其次,孩子们大多是独来独往,极少与其它小朋友共同玩耍,个别小朋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感,总是躲在角落等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并紧紧抱住自己的物品。

他们的这种行为,让我们除了心酸外还是心酸。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着很多企业里的人为这些孩子送来爱心,我真的很开心,真心的祝愿他们节日快乐。

作为一个学药学的大学生,我好想研制药物替他们摆脱痛苦,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节,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美好的事物,因为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爱的气息。如果说太阳的第一缕光线能给予人们希望,那它的持续照耀就能让人倍感温暖。人,就是这般的感性,在优越的环境也不能将一颗冰冷的心解冻,唯有人间的真情最动人,那温度足以燃烧整个宇宙。你的心暖了,何时不是春天呢? 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对他们更多的关爱。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篇二

一、跟随儿童的眼光发现世界

学习环境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仅是从教师讲授中传递知识,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 也是学校的教学。幼儿的学习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 因而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必须从幼儿自身的经验出发。幼儿园的墙面环境, 则恰好可以作为幼儿自身经验的展示、总结和记录。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创设是幼儿早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主题墙饰的设计最初, 要以儿童的眼光为标准, 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

1. 孩子的主张。

墙饰的主题来源实际上是要解决主题墙饰做什么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悟到, 一切要跟随儿童的眼光发现世界。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 聆听儿童的语言, 并学习如何与儿童进行对话, 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知道坚持自己的主张。

2. 知识的延伸。

由于主题教育课程的活动特点, 在新的一周活动的开始, 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 让孩子自己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主题墙饰就成为一种很好的知识平台, 让孩子们去了解知识, 掌握知识点甚至可以有更多的衍生以致无限的扩大直至延伸到孩子愿意探索的范围。

3. 成果的展示。

在墙饰的主题选择上, 我们强调它的主动权要把握在孩子们的手上, 既然是天天能够看到的一种物体, 孩子们的作品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一个选择的标准。在这里我们指向的孩子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作品展示, 它应该包括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孩子的心理体验和活动的成果展示, 不在于完美, 而在于儿童的需要。只有当墙面展示及时反应儿童的兴趣点, 符合儿童的学习水平时, 儿童才会关注墙面展示的内容。墙面环境的内容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儿童的情绪体验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 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动机。

二、跟随儿童的行为探索世界

确定好主题后, 在墙饰的制作过程中, 要以儿童的需要为需要, 也就是说跟随儿童的行为探索世界, 教师的教育技巧在于观察和说明, 帮助孩子弄懂他们想知道的事物并进行合理的呈现。然后像电影倒带一样真实地记录下值得记录的场景, 从而引发孩子的共鸣。

1. 活动前———记录幼儿的未知好奇。

在制作过程中, 一开始是有计划而没有规划, 或完全由孩子们的一个小发现引起, 我们主张真实地呈现孩子的需要。在主题墙饰中可以轻易地感受孩子们探索的步伐。

2. 活动中———记录幼儿的所做所想。

墙面展示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 展示的过程是非常灵活的, 关键在于幼儿愿意接受哪种形式的墙面。动态的墙面形式更容易吸引幼儿。墙面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连环故事的形式, 也可以和游戏结合起来。只有幼儿全感官参与回应墙面展示时, 效果才最好, 我们要鼓励幼儿对墙面进行摸、听、看、闻, 甚至是尝, 引发他们的思考。

3. 活动后———记录幼儿的奇思妙想。

主题墙饰的强大功能在于它可以代表孩子与大众对话, 这里的墙饰空间是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片天地。由于年龄的限制, 孩子们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向所有的人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跟随儿童的思维了解世界

有计划、有目的、有意图地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 使之成为幼儿“无声的教材”, 幼儿的“第三位教师”。

1. 儿童活动展示的空间。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强调墙饰的记录作用。由于儿童在幼儿园期间不能使用文字进行记录, 那主题墙饰正好把他们在一个阶段感兴趣的活动记录下来。我们认为可以将活动过程、活动的创意、活动的作品进行很好的整合, 运用一定的构图原理在一定面积进行展示。

2. 家长老师联系的平台。

墙饰是亲子交流、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幼儿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与孩子一同制作主题墙饰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为下一阶段做好铺垫。在观赏主题墙饰的过程中增加师生接触的频率, 无形中加深师生感情。主题墙饰还可以让家长很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所思所想, 了解自己孩子的活动情况, 对教师的工作有所肯定, 从而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3. 儿童教师对话的场所。

主题墙饰最直接的成效是促进儿童与材料之间的交流。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因为获得了材料与环境的有力支撑, 所以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他们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 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进行交流和研究, 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主题墙饰也促进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 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 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于是安慰他人、自律自我以及自我悦纳的种种体验也就产生了。

3.照料儿童,爸爸去哪儿了 篇三

2015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233个地(市)、321个县(市、区),1560个乡(镇、街道)的1624个村(居),设计样本量为32500个家庭。

今年的报告,作为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全面展现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第二期研究报告,其中,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中国家庭关系有哪些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老龄化对中国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挑战?都是值得我们今年特别关注的。

照料儿童 爸爸去哪儿了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0至5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农村祖父母照顾的比例高于城镇;城镇外祖父母和父母双方照顾的比例均高于农村。但父母双方共同照料的只占7.5%。在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父亲角色发挥不足。

近6个月以来,0至5岁儿童在家日常教育承担人与日常生活照料人基本一致,主要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再次是父母双方。母亲承担日常教育的比例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祖父母承担教育的比例农村家庭高于城镇家庭,父母双方承担教育的比例只占11.7%,城镇家庭高于农村家庭。

0至5岁儿童中,22.4%的儿童与父亲平均每周见面次数为0;14.4%的儿童与母亲平均每周见面次数为0,农村高于城镇。母亲每天的陪伴时间在1小时及以下的比例只相当于父亲的1/2,而陪伴时间在4小时及以上的比例是父亲的两倍。总体来说,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于父亲。

此外,调查显示,0至3岁儿童早教活动的参与率为46.7%,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是最受欢迎的早教形式。

独居老人 占老年人总数10%

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

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居住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同子女住在一起。随着年龄增长,名下有房产的老人比例降低。82.4%的60至64岁老年人(或配偶)有房产,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重降低至43.9%,且这一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原因或为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把房子交给子女换得子女养老。

家庭人口以2人或3人为主

调查对家庭、家庭户和户概念进行了界定。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家庭户主要包括依托亲属关系而共同居住的人,成员之间关系密切。户人口则包括调查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其中,农村家庭平均规模为3.56人,城镇家庭平均规模为3.07人;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02人,其中,农村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4人,城镇家庭户平均规模为2.84人;户平均规模仅有2.72人,其中,农村户平均规模为2.79人,城镇户平均规模为2.63人。

家庭人口数量和户人口数量均以2人和3人为主。家庭规模中,2人和3人家庭分别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9%和31.7%;4人和5人家庭位列其后,分别占21.0%和11.5%;1人家庭居第五位,占6.4%,6人家庭居第六位,占5.3%,7人及以上家庭占2.2%。调查结果显示,2至3人的小型家庭已成为家庭主流,4至6人的家庭比例低于小型家庭,单人居住的情况也占一定比例。

流动家庭成为重要形态

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导,核心家庭(以夫妻、子女为核心的家庭)占64.3%,直系家庭占26.2%,单人家庭占6.5%,联合家庭占1.4%,其他家庭占1.6%。

流动家庭已成为我国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态,户主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流动家庭,占比17.2%。在流动家庭中,2人户中夫妻共同流动占81.7%,3人户中夫妻携子女共同流动占84.7%,流动家庭平均户规模为2.59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

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留守妇女占农村已婚妇女的6.1%,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随年龄增加,家庭空巢率呈下降趋势。

女性未就业者比例为15.9%

本次调查的16至59岁家庭人口中,就业比例为81.3%,退休者比例为3.6%,在学者比例为4.6%,未就业者比例为10.5%。全国非农业就业比例为53.0%,务农比例为28.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城镇还是农村,非农就业比例均高于务农比例。女性未就业者比例为15.9%,高于男性未就业者(4.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未就业者比例为13.2%,高于居住于农村的未就业者比例(8.8%)。

接受调查的16至59岁成年人中,除了未找工作者,失业率为4.8%。女性失业率为5.5%,高于男性(4.3%);农村失业率为5.4%,高于城镇失业率(4.2%)。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本次调查结果接近。

nlc202309020552

在婚家庭中,夫妻双方均有工作(或退休)的家庭占77.6%,夫妻双方均没有工作的家庭占3.9%,18.5%为夫妻一方有工作(或退休)。

31.9%的老年人2013年曾从事过有收入的劳动,男性老年人比例40.5%高于女性23.8%;农村老年人比例42.2%高于城镇12.8%。

>>>相关链接

此次调查对象涉及全国31个省的三万多个家庭,18万人口。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表示,为了了解包括计划生育家庭在内的各类家庭及其成员在经济、社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去年组织开展了“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

调查的主要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家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现在是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是主体,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同时,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断地涌现;

二是家庭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和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相差19倍左右;

三是家庭养老需求和医养结合的需求比较强烈。现在家里的老人养老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老年人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特别是对社会化需求比较强烈;

四是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比较有限。父亲在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五是计划生育家庭和非计划生育家庭比较而言,总体来讲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非计划生育家庭,比如经济发展方面、健康管理、代际互动等方面都明显有优势;

六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据了解当前的流动家庭接近于20%,也产生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七是城乡针对家庭的社区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农村社区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比例明显低于城市社区,基础卫生设施亟待改进。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介绍,目前我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是人口发展的常态化特征,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了流动人口总数2.53亿,我们国家现在不到6个人中就有1人是在流动的。由于人口流动产生了几类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等。这次调查重点关注了这些家庭的发展状况差别。现在人口流动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同时人口流动也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有调查数据表明。

王海东指出,调查数据表明,夫妻共同抚养、教育儿童的比例比较低,这个时候最需要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特别是父亲的作用。流动人口当中有一些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亲子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当前流动人口比较多、流动家庭将近20%的情况下,父亲的作用、角色发挥是不足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座学校,这个环节的教育非常重要。新家庭计划针对家庭的科学育儿,怎么做好父亲、怎么扮演好父亲的角色都有专门的培训,相信会对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发挥作用,会对家庭育儿有所支持和帮助。

关于失独家庭,王海东表示,他们面临一些特殊困难,据了解主要在生活照料、大病治疗、养老保障、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面临突出困难和问题。

4.去福利院儿童策划书 篇四

活动背景

在雷锋月之际,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响应同学们的心声,“走向社会,奉献爱心,做名合格大学生”的口号。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将定期在福利院开展活动,将爱心无限传递和奉献。

二活动主题:情系贫困小伙伴——赴福利院帮助贫困儿童 三: 活动意义

福利院志愿者的开展,让我们在行动上与孩子用心沟通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那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心,镇江市儿童福利院也给我们的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不仅是锻炼我们,更是全方面为孩子们的成长设身处地的考虑,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在关爱中成长。我们将“爱”的火炬在即将到来的寒冷的冬季里传递,更好的实现我们志愿服务的意义,从而为我们志愿者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 主办单位

镇江市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 活动负责人:

周明明

六: 活动时间,地点

2010年3月16日,镇江市儿童福利院

七: 活动过程

1.前期准备

①与福利院有关负责人联系,定好时间。

②挑选有意参加的志愿者,并对其开会,进行分工。③为儿童们准备小礼物

2.活动流程:①负责人将志愿者进行分组,定好时间,到福利院进行鉴定,活动时间具体待定

②志愿者将在福利院陪同孩子学习,玩耍、讲故事,帮助保育人员照看好每一位孩子;

③与福利院负责人多沟通交流,商讨以后开展活动的事宜,并记录他们对志愿者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反馈,并拍照纪念整个过程;(带相机)3.后期总结:整理活动记录,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效果,让每一位志愿者写一份活动总结,并评出优秀志愿者。

八:活动经费预算

志愿者统一帽子(八顶)志愿者统一绶带(八条)

(以上均由机械工程学院团委提供)

具体所需食品:

各类水果共计50元

5.去福利院作文 篇五

上个星期五徐老师把我们几个选中去福利院的同学集中起来说:“下个星期一下午你们几个去福利院的同学记住到了那里要听老师的话,不要瞎跑。”我们齐声答应:“知道了!”我心里高兴极了,就在这时徐老师又加强了语调说:“还要大家带些衣服之类的东西要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回来之后每人要写篇作文。”我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好的!”星期日我让妈妈准备好旧衣服在家盼望星期一快点到来,到了晚上我早早地上床睡觉。终于到了星期一,上午最后一节课时徐老师通知我们去福利院的同学下午要穿校服。

到了下午,我穿好校服带上旧衣服来到学校,上完一节课后徐老师一声令下我飞快地拿着旧衣服进行整队出发。我和大家一样蹦蹦跳跳走出学校大门上了brt。到了青年路站,我们下了车向东走去,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个妇幼保健院,我问张玉洁:“我们要要就是这个妇幼保健院?”她说了声:“不知道。”我们跟着老师继续向前走,发现在妇幼保健院旁边就是福利院了。我们在福利院门口拍了张合影,接着我们进入院内,来到一栋楼的一楼。有一位阿姨走出来与徐老师说了几句并让我们进去了。到了里面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大多数是五六岁的,最大的也只有七八岁。阿姨对我们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简单介绍一些。”她向我介绍了只有三岁的娃娃,他是因有脑萎缩被抛弃的;还有一个名叫红红的小女孩因有几根筋弯了就被家人放弃。。。。。。这些孩子太可怜了。

我在回学校的路上,就在想,我们真幸运,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这样棒的身体、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一定要珍惜,要认认真真好好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爸爸妈妈。

6.去儿童公园玩作文 篇六

经过慢长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儿童公园,我们买了门票,就立刻冲进了儿童公园。走啊走啊我们来到了峡谷漂流,这里有许多橡皮船,我和表姐决定去冒一次险,与是我们俩买了票就冲进了10号橡皮船,还有一位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终于我们坐的船慢慢的开始漂了,一开始我们就漂进了一个山洞,那个山洞里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过了一会橡皮船就开始撞山洞的岩壁。每撞一次,都要转一圈。然后我们漂出了山洞。这里的水流的很急,水深90米至100米。忽然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大水坑,船经过水坑时,我心想:难道我的生命就要在这里结束。忽然一阵大浪涌进了船里,吓的大家都惊叫了起来,最后我们终于平安的回到了终点。

我们离开了峡谷漂流。

又来到了神舟冲浪,我,妹妹还有表姐买了票就坐上神舟冲浪机,冲浪机一上一下吓得我直叫停,冲到一半然后就停了。

我们又来到趣味钓鱼馆,爸爸和妈妈钓鱼比赛,然后爸爸钓了一条鱼,妈妈钓了四条鱼,妈妈赢了。

7.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篇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而农村人口又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1.3%。许多农村的家长为了生活, 抛家弃子到外地打工, 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的亲戚, 造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母爱, 让孩子成了可怜而又可气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了“第一个教师”的陪伴、教育, 他们在品德、心理健康方面可能会存在比其他孩子更多、更突出的问题。如果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那留守儿童就是急需阳光、急需营养、急需栽培的花朵。

因此, 要给予留守孩子多点爱心、多点真情、多点耐心。只有每个教师都真情付出, 关爱留守学生, 真正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才能让留守儿童在班级和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的温情、同学间的手足亲情, 让他们也能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一、倾注真情, 给留守儿童一片蓝天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 是爱的前提。学生报名注册时, 我让他们填好注册表, 里面的内容包括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的其他成员等等。然后用最短的时间熟记特殊家庭的学生, 特别是留守儿童。并且及时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 详细、准确地了解孩子信息。根据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 在班上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 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重视,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一个女生入学时身体瘦小, 头发乱蓬蓬的, 衣服又旧又脏, 脚上穿一双拖鞋, 十三岁的人长得却还没有十岁的人高。中午我打电话给她的父母, 交谈后才知道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 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了, 把她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只能让她吃饱穿暖, 其他事情的就没有能力管了。上课当天下午,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的爱人帮她洗头, 并把她盖住眼睛的刘海修短, 教会她洗衣服, 让她的小组成员帮助她、提醒她、监督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尽管她的衣服还是很旧, 但干净整洁。课堂上她那灵动的大眼睛闪呀闪的, 教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都很照顾这个可爱的“小妹妹”。

二、抓住闪光点, 解开心结

留守儿童身上确实有很多毛病, 但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的发光点。班上有个学生谢某, 这个学期从父母工作的广东回到我们学校读书, 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没有父母的管束, 一段时间后, 该生由刚回来的活泼开朗变了一个样, 情绪暴躁, 爱发脾气, 甚至违反学校纪律。一次下自修后, 他向我请假说要回家, 我没有批准, 他就硬从校门口挤了出去。晚睡时, 我查夜没有看到他, 问其他同学, 大家也说没有见到他。然后我到保安室得到证实他出去了, 就马上打电话到他家, 才知道他已安全回到家并睡觉了, 所以我没有让他奶奶叫醒他。第二天一起床, 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 在他家, 在他奶奶和我面前, 他跟我说了要回家的原因:由于从来没有在校住宿过, 他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 而且家里就他奶奶和几个弟妹, 他不放心, 所以他想回家睡。听了以后, 我首先肯定了他想照顾奶奶的孝心, 同时也跟他说明了学校的制度。他奶奶也叫他不用担心, 并跟他说, 做一个守纪的学生, 把学习搞好, 就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好的负责……从这以后, 他有什么问题都会跟我沟通, 而且还发挥他的专长, 成了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也常动员其他同学到他家, 帮他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抓住契机,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曾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 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感受到爱, 首先要让学生会爱人———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现在的孩子, 把长辈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把父母的妥协当作爱的标准, 大人们稍有不随自己的意, 就乱发脾气。特别是留守儿童, 觉得父母外出打工亏欠了自己, 因此总是对父母提这样那样无理的要求, 而没有想过父母的辛劳付出, 都是为了自己。因此, 我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让学生在课前读感恩故事。

例如, 让学生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 我发现两个小时的晚会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很多学生都是眼含热泪看完晚会的。一个父亲在外打工的学生后来说: “以前我认为我爸爸到外面去打工, 是因为不愿意在家种地, 不愿意管我们兄弟姐妹, 所以爸爸每次打电话回来, 我都不接。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在外面辛苦地工作, 都是为了我们, 以后爸爸打电话回来, 我一定要接听, 并且我要对爸爸说‘爸爸, 您辛苦了’……”一个学生写到“看了高雨欣的事迹,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不仅不理解父母的不易, 还经常顶撞父母, 当父母教我要孝顺爷爷奶奶时, 我总是说, 你们为什么不在家照顾他们?从今往后, 我一定要多向高雨欣学习, 多理解父母, 孝敬爷爷奶奶, 让爸爸妈妈放心。”让学生学会爱人,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帮自己做了事, 哪怕是帮你捡起书本, 帮你拿教具, 都要及时的说声谢谢, 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发芽, 让感恩的花朵在学生的行动中绽放。

四、细致入微, 解决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 学校的很多事情又必须要父母处理, 所以我经常主动联系他们的父母, 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告诉他们, 并时时提醒他们, 不管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学生申请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时, 需要户主的身份证复印件, 留守儿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跟家长联系, 让他们把身份证复印件发送到我的邮箱, 并帮大家打印出来。虽然是举手之劳, 却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难题, 虽然是小事, 却在行动上感动了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关爱。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更认真、更努力了, 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感谢父母对他们的疼爱, 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8.自闭症儿童如何去合群? 篇八

在早期阶段,给予奖励是必要的。

强调“双赢”的重要性,通过协作来解决社会性冲突。帮助这些孩子练习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并解释给别人听。提供一些简单的可选择的办法,如轮流、寻求帮助、交换任务、再交换回来、交换伙伴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龄孩子解决很多社会性问题。

视觉功能较好的孩子,可以从挂图或者口袋里的便携卡片中得到关于不同情况的提示。

找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或青少年,让他们在现实活动中“保护”孩子,这样做也可以促进其技能的发展。这个保护者可以提醒孩子使用策略去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开始与其他孩子进行社会性互动,帮助他们将注意力维持在活动上,指出哪些情境可以使用先前学习到的策略或规则。最初可以使用视觉的、言语的或触觉的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慢慢取消这些提示。

提供学习或练习游戏技能的机会。容易分心或信息超载的孩子,一般在小组或者一对一的游戏中表现较好。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好参与不同的活动:较大的孩子参加益智性的,较小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要太在乎找到“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游戏中找到特定的伙伴。

对于游戏的训练,最好是请一个有趣的、有责任心的、年龄稍大的孩子或十几岁的青少年,每周一至两个小时。作为协调者,他们可以提供结构化的互动,以及轮流和社会交流的模型。他们可能比同龄的孩子更耐心、更灵活,比成年人更有趣、更像同龄人。

9.去儿童游乐场_ 篇九

船上有一个枪,可以瞄准喷泉射击。对准了,一按枪上的红按钮,喷泉就喷水了。今天我是小枪手,由我瞄准喷泉打枪。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了,这可是新春第一次呀。

我们先坐船。妈妈和爸爸换着开,妈妈开船时轮子转得快,爸爸是慢悠悠地转。船上有一个枪,可以瞄准喷泉射击。对准了,一按枪上的红按钮,喷泉就喷水了。今天我是小枪手,由我瞄准喷泉打枪。有时打喷泉,喷出的清水洒到别人身上,妈妈就说:“哟,真不好意思,喷着你们啦。”好像还有一条船总想碰我们,妈妈说:“你们可不能光顾自己高兴,把别人的船碰歪了,吓着小孩多不好呀。”我在船上只专心打枪,玩得真开心!

上了岸,我们又去玩骑动物。那里的小马呀,小鹿呀,猴子拉车呀,都在转圈圈。我喜欢小鹿,就骑上了。小鹿驭着我一上一下起伏,感觉真爽快。爸爸说:“你看,含芝坐在小鹿上,像个快乐的小公主。”可以骑两回,第二回我还是选择小鹿,因为我太喜欢小鹿了。

接着,我和爸爸妈妈到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看谁功夫高,打掉就拿走。”我们停下来,爸爸用像蒜的包包瞄准打了一只老鼠,还有一只坐着的狗,老鼠和狗掉下来了,那人把老鼠和坐着的狗捡起来,给了我们。妈妈也用像蒜的.包包打了一只老鼠和一只蓝色小兔子,老鼠和小兔子掉下来了,那人把兔子和老鼠捡起来,给了我们。不过,可不是免费的哟。因为打下来的小动物多,我太小,拿不完,妈妈就把那只兔子给我,其它的他们拿着。

回到家,我把小狗、小兔子和两只小老鼠摆成了一排,我觉得它们当了我的小伙伴,变得神气了。

10.去儿童公园玩初中作文 篇十

星期天我、弟弟和爸爸一起去儿童公园玩,我以为里面的人很少,一进公园看到有稻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都在玩。第一个我们玩的是小火车,我们坐在第一位,爸爸在小火车没开之间还给我们拍了一张照,我们看到了摩天轮上坐着小朋友。第二个是旋转木马,我弟弟挑了最大的那匹马坐上去,我坐在弟弟的旁边,木马开始转了,爸爸差点摔跤了。第三个我们玩的是飞机,爸爸说:“坐一次。”我们就坐在飞机上,飞机开了,我弟弟说:“一直按上升到最高为止。”飞机慢慢开始上升,但后来弟弟却害怕了,忙说:“往下往下。”第四个我们玩的是碰碰车,爸爸说:“他和弟弟坐一辆,让我自己一辆。”后来教练过来教我怎么开碰碰车,教练说:“一直踩油门等到撞到旁边后就一直把方向盘往右转,踩着油门。”可是我撞垤墙后还是手忙脚乱的,后来教练过来说:“让这位大哥哥陪你一起开吧!”大哥哥的技术比我好多了,我们就去撞其他开碰碰车的人,可好玩了。第五个我们玩的是喂金鱼,旁边的叔叔说:“一包两元,三包五元。”爸爸说:“买三包吧!”弟弟扔的很快,马上就把一半的鱼饵扔完了,我却只扔了三四颗。弟弟说:“你太慢了。”全部扔完后洗了一下手,爸爸说:“我们回家去了。”儿童公园真好玩,我们玩得头上满头大汗。

11.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篇十一

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是展示中国民族形象的重要途径

中国图书“走出去”对于提高中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学习外国文化,这一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赞许。同样,世界其他国家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中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版权输出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儿童科普图书肩负着向未成年人普及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使命,对科学性和知识性的要求较高。儿童科普图书版权输出,事关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以当前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例,引进版科普图书已占据我国主要的科普图书市场。如此大量、长期引进欧美童书,从长远角度看不但会对中国童书的长期发展造成损害,也会对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威胁。因为这样会使儿童在阅读童书过程中接触过多的欧美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类似于把早期教育的主导权让位于西方文化。而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必然有其世代绵延的独立精神和价值体系,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因此,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实际形势,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在当今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情况下,把握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主体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的恰当尺度,乃是命运攸关的迫切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发展本土原创图书,培育本土文化,并实现童书“走出去”,不但会推动中国童书出版的进步,还可以实现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儿童科普图书要“走出去”,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原有文本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优秀的原创儿童科普图书将民族文化、现代生活内涵与童心童趣融为一炉,将深奥复杂的科学知识与中国儿童的审美接受有机地融为一体,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这样才能具备“走出去”的底气和底蕴。这些原创精品的成功制作与大量推出,至少必须满足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必须出现一大批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儿童科普作家与作品,这其中必然包括一批即使在国际上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真正影响力的名家和原创精品;二是要有一大批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精神、专业知识与高品位的出版人,提升出版与世界接轨的意识,通过他们的积极推动将政府、市场、民众联结起来,才能真正搭建起中国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的文化桥梁。

儿童科普图书“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走出去”不仅仅是走出国门,更应该思考的是走进去。一旦“走出去”,就意味着要融入国际社会,因此我们要主动去熟悉当地社会的规则,同时运用这些规则来办自己的事。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把带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原创文化传输给国外民众,另一方面要从合作模式、营销方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而以这两条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的儿童科普图书,我们发现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1. 本土原创儿童科普总体特色不够鲜明。虽然我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较多,国家也一直在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营造鼓励原创科普图书创作、出版的环境和氛围,但客观上讲,目前我国儿童科普图书出版与国外相比差距相当大。比如叙述方式上,我国儿童科普图书往往沦为科学论文的通俗版,专业术语运用较多,而且重在灌输知识、讲明道理,习惯于问答式模式,而不重视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进而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版面设计上,一般编排形式较为固定,较少出现震撼性设计和出人意料的文图设置,文字较多,图片不够精美等。如此一来,读者自然更容易选择活泼、符合孩子阅读心理的引进版儿童科普图书。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图书市场还是小读者、家长的需求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先不说每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的急剧增长,就从阅读习惯上来说,读者的口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现在的读者还习惯接受《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学普及性读物,需要系统地补足科学文化知识,10年后读者的科学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思维也更为活跃,他们更习惯于轻阅读;科普创作也逐渐由严肃的科学知识通俗化,转变为类似科学松鼠会那样,“科学如果总是让公众敬而远之,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就不能让科学好听、好看、好玩,像电影、音乐那样流行起来”。厌倦了板着面孔搞科学,一种以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普及为目的,以通俗幽默又不失准确为写作方法的科普创作方法逐步深入人心。

尽管如此,相对庞大的读者群和图书市场来说,我国原创儿童科普图书的精品依然稀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科普专业团队太过薄弱有很大关系。就科研学者来讲,一是本身就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科普创作与科研本身是两码事,科普创作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需要文学创作水平,或者需要另一套思维;三是国家对于专业人员进行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项目有大量基金资助,科普创作的资助则相对较少;四是科普不算研究成果,学界普遍认为科普是不务正业。既然专家参与度低,则市场当然只能拱手让给非专业人士。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科普书特别是儿童科普图书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却大都被同质化的低水平科普作品占据。

以儿童科普图书的主力军——百科类科普读物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百科类科普读物同质化现象严重、跟风重复的弊端,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儿童百科。这些大部头的儿童百科号称知识全面、体系严密,但内容重复,汇编成分多,原创的、反映新知识的少,而且往往是成人百科的简写版和通俗版。近年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大多是图片较以前精美,文字依然冰冷。加之营销得当,这类儿童百科因其看起来分量足、知识全、价格低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要求,因而始终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即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出版发展程度并不高,导致我国在科学技术普及领域方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那么,如何将我国特有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推广到世界上,把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西方的先进理念融合到原创作品中并显示出差异性和中国特色,特别是在题材选择、结构方式、绘画表现元素等多方面努力探索,在创作实践中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表现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情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不懈的努力。

2. 与国际接轨。海外市场更注重针对性和本土化、市场化。首先,中国儿童科普图书只有在保证文化品质的前提下,顾及对方的欣赏阅读习惯,才能更加容易“走出去”。除了国外市场较为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我们也要考虑增加时代元素,因为西方人非常关注当今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即使是商业化的操作过程,也要注意突出中国特色,把住中国文化的根。

此外,中国图书一旦进入海外,无论从语言、作者、题材方面,还是营销推广方面,都属于小众市场,应考虑小众市场的脆弱性,顾及经营和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迅速把握市场机遇,形成合力,快速形成开拓海外市场的冲击力。特别是要在现有基础上突破行政范围和合作层次,侧重市场需求,形成规模化,才能使“走出去”实至名归。

12.去儿童公园玩作文300字 篇十二

今天,我和我的妹妹宣宣去儿童公园玩。就连昨晩我都兴奋的不得了,我们到了公园门口就飞快地跑到过去,跑到门口爸爸高兴地说:“不要跑太快,我们进去得付他一块钱。”我们去把钱给了那位叔叔,我们走进了公园。

我们玩的第一个就是高架飞机。我和妹妹都是最怕拐弯的。因为拐弯那里像我们要掉下去一样,后来我们就不怕了。第二个是蛙跳,可好玩了。我可是跳的很高的,我的头都快要碰到黑布了。但是跳的那么高的时候我都要吓死了。第三个是飞快汽车,刚开始时可怕极了。它会往后退还会向前进到中间的时候开的飞快我和宣宣都吓到时了。第四个是很刺激的游戏。我们刚坐下来就飞的很快。我对妹妹说“你怕不怕。”妹妹低声说:“我不怕。”我看看妹妹都要哭了,安慰她说:“别哭了,玩好了姐姐带你去买尖叫喝。”她就不哭泣了,因为她很喜欢喝尖叫。我们玩的第五个是海盗船。妹妹和她的爸爸坐中间,我和我的爸爸坐在最头上。玩好了,我们一共玩十几样游戏。

今天我们玩的很开心!

13.去儿童福利院心得体会 篇十三

关键词:儿童绘本 特点 《母鸡萝丝去散步》

绘本这一名词源自日本,是日文对西方“picture book图画书的翻译。在我国,绘本这一名词概念专指“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是一种文学与绘画结合之后产生的跨媒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一本绘本的完整结构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内文和封底。封面是一本绘本的外部呈现部分,往往是编书者精心设计的。一般除了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等这些文字之外,还设置切合绘本故事氛围的封面颜色,和绘本故事相关的图画。环衬,是封面和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因为两页相环联的形式,所以叫环衬,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蝴蝶页”。扉页又叫书名页,一般在前环衬之后一页,简单附上绘本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除此之外,有些绘本的扉页还会有与故事相关的简单图画。扉页之后就进入正文部分了。正文部分是文字和图画的合奏。篇幅在十几页到二十几页不等。绘本的封底大多比较简单,没有修饰或者有简单的图案,整个故事落下帷幕。一本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正如一出完整戏剧的片头、幕布、内容演出、和谢幕。每一部分都有它的意义。

近几年,国内引入大量的绘本,与绘本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特点有关。儿童绘本切合儿童的阅读需求,文字简洁灵动,图画精美,情节充满趣味性,图文配合巧妙,富于想象的空间,受到儿童、成人和教育者广泛喜爱。

一.绘本的儿童性

儿童绘本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群体的书。作为一个具有特定主流读者群体的艺术形式,所针对的对象尚处于文字阅读水平、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初级发展阶段,审美也具有儿童特有的特征,所以其创作要经过严格考虑。

文字上,儿童的文字阅读处于萌芽阶段,这使得儿童难于接受丰富的文字语汇,所以要通过简单词汇,简单句子搭建一个富有想象空白点和表意张力的空间。有些绘本甚至没有文字,整本书通过图画叙事。英国著名画家Pat Hutchins的这本经典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浅白简单,不足百字,“母鸡萝丝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1]理解起来很轻松。

图画上,儿童的思维的具象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儿童敏感于通过视觉信息捕获和理解绘本故事,图画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具有单凭文字难以企及的效果。这就要求绘本的图画要具有较强的叙事表意水平,以其直观和形象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故事。而且在审美上,图画的色彩线条等也契合儿童审美特征,多色彩鲜亮,对比明显,轮廓线条分明。《母鸡》中,图画中情节巧妙,狐狸在不同场景下多次偷袭。图画色彩鲜亮,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充满阳光和装饰画意味,线条图案简单而不失美感。

同时,内容充满趣味性。这种趣味性的特征也使得绘本不仅为儿童广泛喜爱,许多成人也乐于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绘本的画面直观生动、幽默风趣,文字优美流畅,常用逆向思维来编织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画面中情节生动且幽默风趣,文字简约优美,以趣味化的儿童视角来编织故事。”[2]《母鸡》中,狐狸眼神狡猾,暗中偷袭,却接二连三地狼狈的情状引人捧腹不止。狐狸摔倒时惊起的小青蛙和吓跑的小老鼠,招来的成群蜜蜂也使得故事趣味十足。

二.插图的叙事功能

“绘本里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来表记的文章,另一个是绘画。实际上,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3]

这里的绘画所指的就是插图,它是儿童绘本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叙事功能是绘本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插图中也存在着一个叙述者”,“插图的叙述有它本身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是文字所无法涵盖和取代的。画家通过这些个性和特点来展现文字所讲述的故事在视觉中进行的故事面貌。”[4]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识字量和词汇量限制,书面语言理解力较基础较薄弱,故事曲折而又趣味横生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情绪以及心理活动常常很难通过文字传达给儿童。此外,由于版面的限制,大量文字进行详细刻画和描绘也不现实。图画则可发挥其特长,在传达和丰富故事内容,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氛围等方面,更为形象直观,丰富生动地叙述,引起小读者的兴趣。

《母鸡》中的一幅幅图画呈现出正文表达的萝丝散步的故事,图画生动连贯地展现了狐狸追捕母鸡屡屡不能得逞的搞笑情节。第一次偷袭踩中钉耙被拍晕,第二次偷袭跌入池塘惊起两只小青蛙,发动第三次偷袭栽入干草堆,第四次偷袭惨被磨坊的整袋面粉砸中,最后一次偷袭撞翻成片蜂箱,被大片蜜蜂追得狼狈不堪,逃之夭夭。萝丝毫不知情地散完步回家了。整个过程中,她昂首挺胸,气定神闲,悠闲自在,而锲而不舍的狐狸,眼神贪婪而身形狼狈,两个主角形象间互相生发而更加出彩。故事情节紧张,却趣味十足,除了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也在于整本绘本的画面色彩鲜亮明媚,线条简单,为整个故事笼罩上了轻松明快的氛围,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

三.文字的简洁性和跳跃性

作为绘本里的另一个语言系统,绘本的文字有着的自身特点。儿童绘本中的文字语言具有简洁性,口语化,多用基本常用词汇,句式简单灵活,极少涉及对情节和人物的细微描述。也因此具有跳跃性。文字不能单独承担叙事的任务,我们通过文字的阅读是得不到故事的全貌的,需要图画来生发它的空白,丰富它的内容。而无字绘本全部依靠图画表达叙事。《母鸡》中,文字简洁到不足百字,可见一斑。

四.图文共叙模式

绘本中,图画与文字暗含相互生发、共同叙述的逻辑关系,是通过图像与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日本绘本研究者松居直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形象表示插图读物与绘本间不同的图文关系:图+文=插图读物,图×文=绘本。[5]图文共叙在儿童绘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母鸡萝丝去散步》中,从简略的文字中,读者只能了解到母鸡萝丝散步在农场转了个圈的画面,但通过图文的结合,便得到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五.提供想象的基础和空白

“绘本是有很大的宽阔度和自由度的艺术形式。”[6]对创作者来说是,对阅读者来说,更是。绘本中简洁文字提供的广阔空间,插图埋下的故事悬念和空白,提供给人想象的自由,这是儿童自由猜想,想象能力发挥的绝佳之处,同时,也是大人、教育者运用儿童读绘本引导孩子语文素养发展的生长点。

绘本的文字作者只提供梗概而不提供详细的情节,文字给出的空白是图画和读者想象力发挥的空间,读者结合图画和自己的理解使故事完整化、具体化,从而完成对故事的阅读。而无字绘本没有文字的限制,儿童可以更加自如地用想象。绘本的这种生发性也是教师逐渐喜欢用儿童绘本作为多元解读的教学素材的原因。

绘本中的插图既连贯又富有跳跃性,这中间的悬念和空白给儿童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给出了广阔空间。也是教学中应用绘本的生发点。这本绘本的图画紧紧围绕狐狸紧跟母鸡萝丝,及偷袭落败的情节;而落败后的沮丧与懊恼,不服气继续跟踪,最后猎物回到家狐狸的反应等等情节省略在画面之外,这些空白可以让小读者自己尽情想象和发挥。

六.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

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是儿童绘本的特色。虽然儿童可以自己理解文字和图画。但正如松居先生所说“自己阅读时,语言和绘画之间怎么着也有一道沟壑。因为会出现时间的落差,所以很难将二者融为一体。但是,别人读给自己听的时候,当场就能将二者合一”儿童眼睛看着绘本的图画,同时,“用耳朵听来的语言,不断地使画活动起来,形成更为广阔的世界”[7]。

绘本的画面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快,故事轻松幽默。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着人生的哲理,因而意蕴深远而丰厚,可以把很多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来。而因此得到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像《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蕴含着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朴素道理。父母和孩子在亲子阅读中享受温馨的时光,对儿童和父母都是很有意义。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有着自身儿童性、图文共叙、富于想象空间、亲子阅读等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对于儿童的语文素养、综合素养具有独具优势的特性。儿童绘本吸引着儿童,也吸引着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它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美)佩特·哈群斯.上谊出版部译.母鸡萝丝去散步[M].明天出版社,2009(1)

[2]肖建霞.论绘本阅读与幼儿成长[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下半月,2009.

[3](日)松居直.绘本觉醒之时[A].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朱自强译.绘本之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9-10

[4]谢芳群.文字和图画中的叙事者[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65

[5](日)松居直.日本图画书的历程[J].幼儿读物研究,1992.

[6](日)柳田邦男.将体验普遍化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朱自强译.绘本之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144

[7](日)松居直.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朱自强译.绘本之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39-40

本论文作为2016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下师范生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实践”的研究成果,桂师院〔教字〕4号文件。

上一篇:建工系统2012年人才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作文 对话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