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2024-08-23

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精选10篇)

1.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篇一

巴尔扎克作为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高老头》这一著作中他对当时社会的金钱统治和人们的拜金主义给予了真切的重现和鄙夷。

其中的主要人物我认为有三个:

一是如题目所提到的高老头,这个为了女儿而倾尽所有,但是在临终前贫困潦倒的他却没能见上两个女儿一面。

二是贯彻整个小说的线索人物拉斯蒂涅,他是一个来自外省的大学生,家境贫寒的他看到巴黎的繁华不禁加剧了他想向上爬想受人尊敬和赞美的欲望,他在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高贵的女人间徘徊暧昧最后经历高老头的死时看清了这些虚荣。

三是逃犯沃特汉(当然这也是他为了掩人耳目所用的假名),他受这个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满足,他擅长法律手底下有一批爪牙,他看透了这个社会,他从不出卖别人,却最终还是败给了金钱,他被捕的时候沃盖公寓的人们都同情他憎恶出卖他的米索诺老小姐。

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也敌不过金钱。在那充斥着铜臭味的灯红酒绿中,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渴望看见真实有人宁愿接受蒙蔽,有人羡慕未来可见的富贵有人怀念过去的纯真……在当时的社会里,仿佛都是靡丽的不真实,人性的真善美也被遮蔽。

看见高老头最后的结局,有些为他难过,忙碌了一生心里只惦记着两个女儿,在他眼里女儿是天使是一切,可是在死神到来之时,他那可爱的美丽的高贵的天使们哪去了?她们还在为了钱财为了自己而迟迟不愿来见她们亲爱的父亲尽心尽责的父亲最后一面!在我们现在看来,她们的那种行为是会受到我们甚至整个社会的谴责。可是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人们反而会摒弃那可怜的糟老头,他已经一无所有了。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首先是来自对这个人外表的看法,这种看法甚至很难改变。就像是沃盖太太对于高老头的看法。起初的好感到最后的不近人情,只是因为金钱的缘故。

那些在金钱中沉浮的人,攀比着嫉妒着,这个社会仿佛就是一个大锅炉,里面到处都是人性的丑陋。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有所图的,拉斯蒂涅对于索菲娜和泰伊菲是这样的,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高老头是这样的,沃特汉对拉斯蒂涅也是这样的。在当时似乎无钱不生活,什么道德什么法律都统统抛在脑后。

想出人头地也好,想获得他人的尊重爱慕钦佩也罢,金钱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像高老头的那种近乎病态的父爱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就像他在临死时所说的:“是我放纵我的女儿们把我踩在脚下的。”还有“写信告诉她们,我有好几百万财产留给她们哩!我发誓,这是真的。她们因为贪财还是会来的。为了见到她们,我宁愿受骗。我想见女儿!”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卑微啊。对于这样的用金钱来维系的亲情我觉得真可悲。

这一切对比现在的社会人心,我觉得有种从黑暗中看见光明的感觉。

2.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篇二

《高老头》的结构是简单的。作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欧也纳,如何用各种在我闻所未闻、在巴黎司空见惯的伎俩爬上上流社会;二是老面条商,即高老头如何因溺爱女儿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欧也纳的战略极为简单:依靠远亲的显赫抬升自己,依靠父母的积蓄打扮体面,于是便可以出入交际场所,争取一门能带来好运的亲事或私情。用我们的眼光看,这是场丢人的征途。但在欧也纳看来,这是最道德的办法。理由很简单:第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能在发达后回报;第二,在巴黎平步青云是所有年轻人的愿望;第三,他的另一个备选计划更是有谋财害命之嫌的——所以,这“不道德”从何说起呢?

但这真的就合理了吗?如果欧也纳将自己视为一个花花公子,自然合理。但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文化的人,那就不对了。首先,在价值观上,之所以人人企图混进上层,是因为对物质与名誉的贪求。人为何如此看重名利呢?一方面,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老派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交融产生的灾难;另一方面,是信仰缺失,内地人常诋毁巴黎人没道德、没信仰是有道理的,但却没察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整个西欧已经落入错误循环。当一个民族高估了宗教,而宗教最终随新时代降临而崩溃,那“唯利是图”就成为了信仰。从皇帝到农民,一致的“唯利是图”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加强了“唯利是图”。如此循环往复,一错再错,便形成了剥削的、卑鄙的社会。同时,打倒特权阶级、建立共和国的运动自1789年开始,在法国闹了一个世纪。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却因进展缓慢甚至多次倒退浇灭了人民尤其是青年心中的火焰。人民错误地认为解放斗争是一场战争就解决得了的,但事实是进步道路永远是坎坷的。于是他们放弃坚守人文主义、唯物主义道德。所以,人民怎可解放?人们以什么为信仰?人们怎么不卑鄙?

讲到鄙,高老头似乎具有双重人格——发国难财的资本家,或慈父。他大概在大革命后的饥荒中抬升粮价发了财——这是很资本主义、很“商业”的行为。而他对于女儿,却是另一个极端——要什么给什么,不注重教育,不注重精神。女儿忘恩负义,其中一个被丈夫骗取财产后与欧也纳成婚——结局还算好;另一个却因出轨导致负债,最后不了了之。老头自己在发现无计可施后含恨而死。

高老头是太没有信仰,又太没有理智了。缺乏教育,导致了他的最大错误——没有对人性透彻认识。他错看了巴黎人,没认出那自私、冷血的嘴脸;他错看了儿女,没认出那无良、轻薄的心;他错看了自己,没认出那教子无方、逃避现实的自己。在深层上,他是笃信金钱的,与上文提到的心灰意冷的法国人一样。他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当那少有的父爱渴望一点心灵上的、精神上的慰藉,他又怎能得到?他可从未将这些东西带给女儿啊,又怎么能奢望她们回报呢?

3.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篇三

我的压抑来自于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小说写于一八三四年九月法国正是混乱时期,波旁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初期,从作者对统治阶级卑鄙丑陋行径上的细致描述,展现给读者一个暗无天日浑浊不堪的社会。

高老头从最初的贩卖挂面到之后当上了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有穷人变为富人,在思想上是很空虚的,他时时都在想着跻身于上流社会,他仍然想着赚取更多的金钱,他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从小就对女儿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不惜花费巨资,一方面说明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另一方面,他也是有所图的,等到她们长大了,又给每人八十万法朗的陪嫁,嫁给社会上的体面人物。他将大女儿许配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族夫人;将小女儿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当了资本家太太,从而踏进了达宫贵人家的门坎;可是女儿们并没有像高老头所期望的那样能够给他一个能够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也没有给自我脸上增光,反而变本加厉的继续对高老头不停的索取,直到把它榨干。

对于那个住在伏盖公寓的高老头,从最初的上等房间转而换了一套次等的房间,然后焕到最差的低等房间连烤火的木柴都没有,这么一个孤孤单单的老头让人觉得可怜,他没有家人吗?为什么没有人照看这样一位老人?曾一度成为人们的谈资。之后看到两位贵夫人来访,从起初人们对高老头的猜测,到最终证实两位漂亮的贵妇人就是他的女儿。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拉斯蒂涅看到他把自我的镀金餐具转换成一张欠条还给女儿。当所有体面一点的东西荡然无存的时候,客房里的人们不再尊重他,只呼其高老头。高老头的可悲之处在于它始终用一颗善良,纯朴的心来应对女儿阴险和虚伪,到死都不改变,让人觉得可气。

两个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再次高老头要钱的时候,是她们没有想到吗?还是根本不在乎把高老头榨干。在精神上和金钱上一无所有的时候,高老头中风发作,要了他的老命。临死之前,他仍然梦想着能见他的宝贝女儿最终一面,这个愚蠢的高老头没能如愿,他只在一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虽然在他临死前能够意识到“钱能够买到一切,甚至能买到女儿。”为时已晚也。临死前的高老头仍挣扎着说“我祝福她们,祝福她们”一个把爱建筑在金钱之上的父亲,只懂得用金钱去不断维持这种父爱。看到那里,我仍然只能感觉到深深的压抑。

4.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以上 篇四

高老头出身贫寒,后因承包军队粮食而发了大财。他很爱自己的两个女儿,总是尽量满足她们的愿望。她们长大后,高老头用几百万的嫁妆把她们嫁给了社会上层阶级的贵族子弟,希望她们过上好日子。但她们却不断榨取父亲的钱财。最终高老头穷困潦倒,死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他的女儿们却因一场舞会而不肯为老人送终……

“高老头”的父爱,他与女儿们之间的“亲情”,是爱吗?我很怀疑。就算是爱,那也是一种变味的爱,一种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爱。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仅仅停留在物质上。他认为满足她们的愿望就是一种爱。殊不知这是一种害,会让她们体会到挥霍。奢侈的快感,却没体验过劳动的艰辛。高老头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让自己的掌上明珠不像自己年轻时那样受苦。但他付出爱的方向错了,他应该拿自己的财富去投资女儿的教育,让她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几门语言或几种乐器。这样,就算今后高老头离开了她们,她们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可惜,高老头不明白,他的两个心肝儿也不明白,最终,高老头痛苦。绝望地离开了人世……

这样一部小说让我对爱的理解更深刻了。爱不是娇惯,不是溺爱。爱是把目光投向未来,为孩子的前途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后去自力更生,打拼事业,创造自己的辉煌!

5.再探巴尔扎克《高老头》人物形象 篇五

张甚09汉语言文学三班

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开头部分,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巴尔扎克所关注的焦点之

一。本文试从文本内容与作者生的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相联系的角度诠释作品人物形象的意义与内涵。

关键词:《高老头》 ;巴尔扎克;社会哲学;女性

写于一八三四年的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其内容展示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社会中贵族、平民的生活本相,有力批判了巴黎上层贵族奢侈浮夸的生活作风,引出对金钱、亲情等问题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作品塑造的高里奥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学术界目前对于《高老头》的研究大部分都沿着传统路线,即从文本和作家艺术创作风格关系的角度研究文本。但笔者以为,巴尔扎克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很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对于人物形象的体会和理解,而这种体会又是与巴尔扎克本人的经历以及他当时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因此本文试图从作家本位与作品本位之间找出固有联系,从二者的作用关系上阐释作品人物形象,进而展示巴尔扎克创作这部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从宏观上讲,众所周知,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七九九年,写这部作品时是三十五岁。这一时期,巴尔扎克的主要女性支持者由德.贝尔尼太太变为德.贝尔尼太太和韩斯卡夫人以及聚尔玛卡罗三人,新的倾慕者为巴尔扎克新的创作动力和灵感的同时也在交往中不自觉加深了作者对于社会的认识,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与韩斯卡夫人的书信交往内容中。相比较于德.贝尔尼太太对于巴尔扎克创作的“慈爱”的指导,韩斯卡夫人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认识更能站在社会层面上,也相对较为严格,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定位不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是巴尔扎克和韩斯卡夫人书信交往的初期,而最初韩斯卡夫人便是以倾慕者身份定位的,而非德.贝尔尼夫人的情人身份。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这部小说意义重大,因为 1

同等重要的女性的不同身份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有了多重性格样式。我们在他的很多作品的人物形象中(不只是女性形象)都可以找到这两个人的影子。相比于巴尔扎克同一时期创作的两部作品《塞拉菲塔》和《金发女郎》,三部小说各自呈现了作者作者三种不同的观念,也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既向往奢侈的上层生活又不愿为追求名誉而牺牲尊严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隐含在了对上层生活的描述和对不同特征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据统计,小说中占了篇幅的人物形象不下于10个,其中尤以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德.薄赛昂子爵夫人等人最为主要。下面笔者将从两个角度分别谈谈自己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理解。

一、对于现实社会哲学的思考、审视和无奈

我们主要谈四个人物:拉斯蒂涅、伏脱冷、高老头和薄赛昂子爵夫人。首先看拉斯蒂涅,作品中他的活动是主要线索,而他个人也是作者思想倾向的最主要承载者。小说开篇,年轻的穷大学生初到巴黎不久,便对财富、尊严、女人等上层贵族生活起了兴趣,同时他分别遇到了自己所渴望的女人的父亲——高里奥,教他用残酷手段取得财富和地位的伏脱冷以及好不容易攀来的贵族远亲德.薄赛昂子爵夫人。三个人或用行动或用言语向他展示了要成为上层贵族的不同方式。在这里,巴尔扎克其实和我们一样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即拉斯蒂涅应该走什么路?三个人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又代表着他们各自所信仰的社会哲学。

相比较而言,从某个角度说,高里奥不自觉中为拉斯蒂涅提供的道路与子爵夫人给他的指示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暗中追求德尔菲娜,充当她的情妇来取得上位的。就其方式来说,二者也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通过相对平稳的不流血的方式完成目的。但如果我们从各自目的的角度看,二者实质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分解开来,高老头为拉斯蒂涅谋上位是为了满足他变异的父爱的私心,出于这一目的,他对拉斯蒂涅百般讨好,实质上是利用拉斯蒂涅来争取女儿的爱。在与高老头为邻和与德尔菲娜的交往中,高里奥对于女儿近乎疯狂的爱使拉斯蒂涅将他作为爱的化身,这一点可以在小说的最后得到印证。德.薄赛昂子爵夫人之所以为拉斯蒂涅谋上位的原因有二:1.子爵夫人对于远房表弟的同情与认可。这主要是由于她的人格原因(这一点在前文叙述的拉斯蒂涅的姑妈的信和对拉斯蒂涅的外在条件和机智能力的描述中已有交代)另外还由于子爵夫人在与拉斯蒂涅的接触中感受到并认可他优秀的个人质量,并认为这种质量是上层社会中少有的。(这点可以从她在告别舞会上与拉斯蒂涅的谈话中看出)2.出于自身的囧境,想以拉斯蒂涅的上位消磨代替掉自己的挫败感。这一点我们从拉斯蒂涅第一次拜见她时的那段谈话中经分析便可得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与高里奥相比,子爵夫人对于拉斯蒂涅的帮助少了许多功利主义色彩,但也不是完全出于同情与欣赏,这一点上又与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帮助有相似之处。

如果说,我们认为高里奥为拉斯蒂涅提供的是一条和平的图景式道路,子爵夫人为他指出的是一条和平的现实性道路,那么伏脱冷为他提供的则是一条暴力的现实性道路。我们可以在文本中读到伏脱冷对于社会的认识,如:“你要在巴黎显露头角,就得有三匹马、两架车,白天用轻便的双轮车,晚上坐四轮轿车。”等等,这些话巴尔扎克在实质上是认同的,我们参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这一时期正是巴尔扎克开始大肆花钱应酬,讲究排场的时候。

伏脱冷和子爵夫人的说法,总结起来即争取在上流社会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本和残酷手段。在巴尔扎克看来,前一部分(物质资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后一点(残酷手段)则存在疑惑,在这种疑惑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即上文提到的疑问。我们来看巴尔扎克的个人经历,不难看出这个疑惑是必然的。巴尔扎克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成年之后又以作品创作为主,接触社会不多,成名之后来自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冲击使他加深了对财富地位向往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上位手段的疑惑,这种疑惑实质上是思想上完成对已有倾向认同前的犹豫和挣扎。我们知道,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为作家的思想结晶,其阐释过程也就是作家的思考过程。随着《高老头》创作的进展我们看到,巴尔扎克的这种面对现实的社会生存倾向越来越明显,他越来越相信只有通过追求奢华,并坐拥奢华才能向上层社会发起冲击。在这一点上,他比斯丹达尔更加明确。相比于巴尔扎克,斯丹达尔的《红与黑》阐释了与《高老头》近乎相同的社会生存哲学,而斯丹达尔将主人公于连的结局归于死亡,说明在创作过程中,斯丹达尔终究没有认同那种社会生存观,而巴尔扎克无论是在《高老头》还是在其后期的作品《贝姨》里都是基本认同的,但同时,在基本认同中,出于对天性良知的思考和对社会生活中极端差异的对比,作者还是部分保留了对于这种生存观的质疑。总结起来,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基本认同(拉斯蒂涅最后向巴黎上层社会“宣战”)之上又有自

觉抵触的部分(书中暗含的思考和批判),这些给作者带来了对社会生存的疑惑和无奈,虽然这种疑惑越来越少,但究其始终一直存在。

二、对女性形象的不自觉认同

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谈的是德尔菲娜、阿娜斯达琪和德.薄赛昂夫人三位女性形象。可以说,在塑造这三位女性形象时,巴尔扎克在对她们各自缺点进行揭露讽刺的同时也给她们很大程度上的同情,这无不显示了巴尔扎克在文本创作时对女性形象的偏爱和不自觉的认同。具体来说,首先是德尔菲娜,她是令拉斯蒂涅一见倾心的银行家太太,也是高老头的二女儿。她是高里奥的掌上明珠,她向往登上子爵夫人的厅堂,同时也因婚姻不幸而寂寞空虚。虽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太太,她渴望金钱和富贵生活,并不时榨取高老头的财产,但与文本中大多数形象相比,她有着些许天真,是少有的对其他人(除情人)有“爱的表现”的人;与姐姐莱斯多夫人相比,她是时常将爱表达给父亲的。这一点拉斯蒂涅一开始便已经认同。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巴尔扎克给予德尔菲娜讽刺的同时也保留了她人性的闪光点,可以说是暗含了对她的赞赏。至于阿娜斯达琪,我们认为作者对她则是暗含了对她的同情。小说最后在高里奥临死之时,拉斯蒂涅第二次去莱斯多公寓时看到莱斯多夫人,这一段文字将因受到精神打击的她描写的尤为可怜。再往后,在高老头昏迷之后,姗姗来迟的阿娜斯达琪在道出了自己对于父亲的愧疚,表达自己对于父亲由衷的爱时,也得到了拉斯蒂涅和读者的理解。笔者以为,作者通过她的这番话想要向读者说明,作为一个贵族夫人,即使有对父亲强烈的感情也不能脱离她所在的群体,只能服从于既定的社会规则,表现对父亲的冷漠。因此,从这个角度,与其说作者批判的是阿娜斯达琪,不如说批判的是她背后的社会阶级固化的体制。

与德尔菲娜和阿娜斯达琪相比,德.薄赛昂子爵夫人是一个较为中性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些许德.贝尔尼夫人的影子。她以自己的社交地位有力提携了拉斯蒂涅并给他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就像是现实中巴尔扎克对于德.贝尔尼夫人的感激一样,文中拉斯蒂涅对于她怀有的更多的是感激。

以上所说的作者在文本中在刻画女性形象时一定程度上暗含的或赞赏,或同情,或感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巴尔扎克的个人成长经历。我们知道,从小母爱的缺失(母亲更多是爱她的私生子,即巴尔扎克的弟弟)和妹妹无微不至的关

爱使巴尔扎克心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圣洁的特点。此外,成年之后给予巴尔扎克热忱帮助的“导师兼情人”德.贝尔尼夫人和在这一时期以开始发展的韩斯卡夫人也使巴尔扎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一步美化,使巴尔扎克在创作时,更愿意将笔下的女性看作主题的承载者而不是直接批判对象,彰显她们的闪光点,给予她们同情,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对于女性形象的不自觉认同的观念。

6.读高老头有感1000字 篇六

当他们被潭水湮没,也将是潭水的毁灭。——题记

一:爱的毁灭

我喜欢鲍塞昂子爵夫人。尽管在评论家们的眼中,她是一个利用拉斯蒂涅报仇的心机妇人,他们将她批驳的一无是处。可是无论是第几遍重读《高老头》,我都震撼于这样一个面对爱情如此奋不顾身,如此英勇的女子。在一场场每天都会发生,又每天都会破碎的巴黎式爱情里,多少人是为了在上流社会挣得一席之地,多少人是垂涎于她们的财富,又有多少人甚至只是为了在于同伴闲聊时有炫耀的资本。他们,她们,彼此相视,不过是一张请帖,一只钱囊,一件装饰。

只有她是在爱。她赤诚地,毫无保留的爱着潘多,就像一个小女孩儿,而不是一个熟读了巴黎法的贵妇。她醉心于潘多的每一点温柔,也能由于恋爱中的敏感而捕捉到潘多与她相处时的如坐针毡。她的机敏,智慧在这时都不可用了,她观察到了潘多的一切变化,但她拒绝往她所恐惧的地方思考,她拒绝听取朋友们告诉她的潘多与另一位富有小姐的婚讯。鲍塞昂夫人一厢情愿地为自己编制了骗局:潘多是爱我的,他不会离我而去。

在巴黎,这样一份爱,多么荒唐,多么不伦不类呵!人们窃窃私语,偷笑,品尝这位尊贵夫人的痛苦。是的,一个把感情统统倾泄出来的人,跟一个把钱统统花光的人一样不可原谅,这就是巴黎的信条!

潘多结婚的那天,繁华的巴黎在她心中已是一片荒凉。她告别了子爵夫人的身份,换上素色的衣裙,永远地离开这片使她心碎的泥潭。

真爱是罪。她怀着这份爱,迎来的是心的崩溃。

也许潘多也有着对她的那么一点真心,但面对巨额陪嫁,真心又算得了什么呢?

爱,终会毁灭,在金钱的浪涌下。

二:善的毁灭

伏脱冷是魔鬼的使者,被派来引诱拉斯蒂涅这一洁白的羔羊。

而拉斯蒂涅似乎经受住了他的诱惑。几番徘徊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苔尔菲娜,而拒绝了对他有意的并且有丰厚财产的塔勒费小姐。他也曾被金钱蒙住眼睛,但好在他的良知还不曾消弥,他知道那财产背后是她兄弟的鲜血。他始终敬爱高老头。在饭桌上众房客以老人家取笑时,他帮这可怜老人维护尊严。高老头病入膏肓,身无分文时,他的两个亲生女儿甚至完全抛弃了他。她们穿着父亲用生命换来的钱制的华贵舞裙,翩翩起舞,忘记了她们在死神手中挣扎的爸爸。只有他和同学皮安训陪高老头走完最后一程。

与周围人的丑恶相比,他是善良的。

但他真的善良吗?

别忘了,他结识苔尔菲娜的原本目的是为了她丈夫的财富,他在权贵中周旋是为了一飞冲天,更快的成名,做官,发达。

7.捆树枝的老头作文1000字 篇七

作为一名准大学生,高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长的有些枯燥,安逸的日子过得太多了连辛苦都变得值得好奇,于是我和身为老总的父亲说要去工地历练历练并许下了不怕累的承诺。“小老总!”包工头笑着跑向我,“你就跟着他捆树枝,累了就去项目部吹吹空调,对了,安全帽要带好!要不然你爸……嘿嘿”他边说边将自己头上的安全帽套在了我头上。包工头走后,老头看向我,脸上的表情由之前的木讷变得开朗起来,露出几颗被烟熏黑的牙齿。阳光下,我看清楚了老头的脸,那是一张被岁月之刃眷顾的脸,黢黑的底色上是沟渠般的褶皱,眼睛因为笑容而挤成一条缝。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笑,就像他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大学生会来工地一样。“小娃娃,和我来。”老头重新“启动”了他的推车,推车上柏树的针状叶互相摩擦着,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他一颤一颤地走向那个属于他的“私人场所”——一片柏树林。

刚修剪完的柏树下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枝桠,我们的任务是把这些树枝捆成几摞,因为刚下过雨,密匝匝的叶子上挂满了水珠,树枝的茎干上糊着黏乎乎一层黑浆。老头不嫌脏,也不怕树枝上扎人的小刺,左手抓起一根顶粗的树枝,右手捏一条麻绳,单膝跪在树枝上,将枝条的弹性束缚住,然后双手翻花似的一捣鼓,一摞树枝就捆完了。他见我盯着树枝上黑乎乎的浆不敢下手,他笑了,又露出那几颗和树干一样黑的牙。

他取下自己的手套,将上面可见的木渣和泥土掸干净,递到了我的手上。“谢谢!”我近乎本能地说出,没想到老头却显得有些局促,大概是太久没有人和他说过这两个字了。“今……今年多大了?”老头于“谢谢”二字无法接上来,只得换个话题。“十八。刚考完大学。”我将手挣扎进那双认不出原来是何颜色的黑手套中。“唔。我儿子高二,明年也要考大学哩!”老头一提到儿子就充满了干劲,又捆好了一摞。

老头的岁数完全无法将其称为老头,他才五十出头,因为经常在工地干粗活,又天生是副黑皮囊,所以显得老了。“学这些粗活到北大用吗?”老头自认为讲了个笑话,自己笑得合不拢嘴,“你们年轻人在电脑前几个钟头就能转好几百,学这些干什么?”老头的笑声停了会儿。“就体验下。”我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来体验辛苦的目的。“哦。就体验下。就体验下……”老头的声音一句比一句轻,后面似乎是在喃喃自语。老头蹲下点了支烟继续说,“你们要去学技术,别干我们这个,这些粗活是我们这些人干的,我们这些人是干这个的……干了一辈子了。”老头又咧开嘴笑了,不过这声笑似乎混着十几年的烟味。那一刻,从老头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绝望,我知道这种绝望是因为连自己都歧视自己。我累了,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回家吹空调、喝饮料,老头累了呢?怕会丢了这份饭碗。所以他不敢喊累。

8.高老头读后感800字 篇八

伟大的父爱在金钱下是那般一文不值。

在那个年代,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只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的感情。

对于金钱所腐蚀的父爱,剩下些什么?叹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我未尝想过,在金钱与父爱的抉择中她们毅然选择的是金钱。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高老头的财物被榨干,终被抛弃,落得家破人亡。原来,金钱下的溺爱如此令人心碎。

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一味的顺从只是悄然的放纵,换回的也终究只是背叛。

高老头依旧坚持着,坚持一如既往爱着她们,没有理由,也不存在是否值得,也许,在他心中,这便是爱。

故事发生在过去,而却影响着未来。

放眼看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同样是爱,诠释在不同的年代,又有何差异?同样是子女,接受着相同的呵护,又有何分别?同样是父母,给予这无私的关怀,又何异于高老头的“执迷不悟”?

人们常说,这是社会风气的产物。是呵,社会源于人,用于人,归根到底这依然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性在某个方面的缺失,才是导致一切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曾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金某出生在一个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家庭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了万贯家财,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去玩都驾车。家庭的富有,使金某从小娇生惯养,同时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性格。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并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的月开销是两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读后感《高老头读后感800字》。没有钱,便找父母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一次,她撒谎买东西,向父亲开口要钱,父亲顺手便给了她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足足有两万多块,不到两个月,她便花得精光。母亲多次为此训斥她,她变因此怀恨在心。可后来要不到钱了,她竟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将母亲砸死。

直到现在,我仍心有余悸。作为子女,对养育自己十多年的母亲是如何下的了手?人性真的缺失到了如此地步么?我想这便是悲哀的“高老头”在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吧?

也许大家都在感慨当今社会的美好,社会的进步。可有谁思忖过,为何这样的现代化社会所发生的惨剧比那最混乱最黑暗的旧社会更可怕?

我想,社会,这两个普通的字眼,不该是那黑暗的替罪羊,是那悲惨的垫脚石!

还记得那年我七岁。周末如往常一样,去姥姥家看望。也许小孩子毕竟幼稚,我匆匆吃完午饭,赶着下楼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当时一楼有位爷爷,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了许多花卉,那时又恰值春季,可谓“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儿鲜艳得刺眼,早已无心再游戏的我,凑到花儿边,感受着淡淡的花香,细数泥土的芬芳。

不知为何,占有欲疯狂充斥着我的内心。心头几番波澜,终究没有战胜心中那个贪婪的恶魔。不再犹豫,不再胆怯,我不以为然地伸出了双手,托住那最耀眼的一朵,一点一点地用力,生怕触破花儿那层薄薄的肌肤。看着花蕊渐渐脱落,丝丝喜悦挣扎在“罪恶”的双手中,伴随着最后一缕花丝的断裂。

蹑手蹑脚回到家,怎料这异常的举动更像是欲盖弥彰。迫于母亲的严厉,几番回避后,还是一五一十道出了整件事。本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却被母亲片刻的沉默所取代。她起身拉我,随后便往那位爷爷家走去。我当时真想双脚灌满铅,不再有片刻的移动。但对于母亲的坚决,怎样赖着不走都显得无济于事。她轻敲开那为爷爷家门,把事情完完整整说给了他听。我一直没抬头,我呆呆望着手心间散落的花粉,不知为何,心中竟还有点点窃喜!?一番交涉,母亲让我想爷爷认了错。我没想到,爷爷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轻轻笑了笑,便转身进屋了。

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一路上,母亲对我说了好多,我不停点着自己的小脑袋,其实心里想的,还是那花儿妖娆的身子。我只依稀记得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诚实,要有有责任心;不可贪,不可虚。

后知后觉,我才明了,这句话的意味深长。比起“高老头”的儿女们,我是幸运的。当我在走向歧路的前奏里,被母亲的孜孜教诲唤醒。而没有被一味的溺爱,一味的纵容,落得愈发堕落,愈发沉沦。

也许,这是爱。

爱与被爱,始终微妙地并行着。错误的给予,将永远无法收获真切。当爱与被爱真正协调统一时,你才会明了亲情的滋长.何苦握住不放,而一味放纵换得曲终人散的惆怅?

9.高老头读后感600字 篇九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时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

高老头临死想见女儿一面却感动不了她们的冰冷心肠,使他悟出了金钱社会的残酷无情:钱可以买到一切。高老头死后,他两个女儿甚至连见都没见他一面,巴尔扎克用他辛辣的笔把这两个女人卑鄙的心理,虚伪的面孔,毫无人性的心肠揭露地淋漓尽致。这是显示的社会,也是金钱的社会。巴尔扎克仅仅是从一个级小的事例和角度来看这个社会。放眼看来,无处不是为了钱财而攀龙附凤的人,无处不是为了权利出卖金钱的人,无处不是为了地位舍弃人间最珍贵的亲情的人。

钱不是万能的,它知识满足人物质需要的工具,它所能换来的,只是物质上的充裕,而真正精神上的需要,钱是不可能给予的。人生活在世上,不仅需要物质上的 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钱作为一种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如果一旦我们成了钱的奴隶,那么后果将是我们为了金钱,为了利益,而放弃人格,放弃无价的原本珍贵纯真的东西,只会落得满身铜臭,让人唾弃的下场,并不否认钱的重要,也不是贬责那些有钱人,而是金钱远比那些人世间亲情友情来的重要,为了金钱而放弃亲情友情的人就真正不值得了。

10.读巴尔扎克《高老头》有感 篇十

文章开头为我们介绍了十九世纪巴黎的沃盖公寓中住的一群神秘的来路不明的人,其中有狠毒的阴谋家伏特冷,他是一个逃犯,他鼓励欧也纳按他的计划去骗取一个无知少女的嫁妆钱。他充满野心,为了金钱可以杀人,不择手段。但是尽管他说的再多也没能打动这个大学生的心。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所爱。不过作者正是通过这个蛮横无理,人见人厌的人口中表达了对虚伪万恶的资产阶级无情的批判,在这样的社会里只有有钱才是硬道理,什么感情都见鬼去吧。可惜最后他被同住了那么久的旅客出卖了,即使被抓的最后他依然保持那拽拽的姿态,还对他的计划耿耿于怀。他的被捕证明了超群的“胆量与智谋都斗不过金钱,也认证了他自己一直奉行的普通人之间的拜金原则。他有很多经典的语句比如他说:人总喜欢小小的抗拒一下,对自己的良心有个交代,替以后的不正当行为找个开脱的理由……

这篇小说是以大学生欧也纳的逐渐堕落为主线,但是主要表现的是高老头悲惨的命运。欧也纳一开始是一个努力的贫穷法学大学生,但是在那个浮华的巴黎社会他逐渐学习到了很多社会的东西。不同的人教会他不同的东西。首先他是通过姑姑的一封介绍信满怀希望的攀上所谓的上流社会。他认了特·鲍赛昂太太为表姐,一心希望她的提携把他带进上流社会。可是其实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们过着的都是极其混乱的感情以及金钱生活。大家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根本不能指望谁对谁付出真心。大家只是利用的关系,所以这条路定然行不通。在舞会上,他认识了高老头的大女儿特·纽沁根太太。表姐告诉了他关于高老头与他两个女儿的故事,正如她所说:“这社会太卑鄙……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的快。你得不留情的打击人家,叫人家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精皮力竭,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高峰……”她最后也只落得个被男人玩弄的下场,选择了隐退。证明了“高贵的门第,真挚的爱情”都斗不过金钱。这使他目睹了即便在人情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后来他真正所爱的是高老头的二女儿,但斐纳,一个爱钱的银行家的老婆。他因为这个女人和高老头有了更多的交流。他看到了一个为女儿操心极度的老父亲,对待两个女儿到了极其溺爱的程度。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女儿为了诈骗父亲的钱直到把身无分文的老父亲逼死却连一点女儿的孝道都没有尽到。高老头死了,欧也纳把他送葬,在高老头埋葬的那一刻,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高老头的惨死证明了“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这使他更加清楚的看到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拜金主义原则不仅盛行与整个巴黎社会,甚至都渗透到了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巴尔扎克《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推荐阅读:

上一篇:商场迎国庆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