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语文笔记

2024-07-07

怎样做语文笔记(通用9篇)

1.怎样做语文笔记 篇一

高中语文笔记内容:提要、标疑.

即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提示课文或段落、或句子的要点.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疑问.一是阅读者自己尚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可在旁打一 问号,再寻找时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有关书籍解疑.

特别是学文言文,要记的东西多, 高中学生做好语文书头笔记,使之养成习惯,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不可估量。

高中语文笔记内容:记相关、划重点.

就是用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法,补充记录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即用直线、水浪曲线或圆圈划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散文中表文眼的句子,议论文中表明 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单元知识短文中的一些要点.还有,注释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该划出来,以便引起重视.

2.怎样做语文笔记 篇二

一、拥有扎实的文化底蕴

一手好字, 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 这些都是基本素养, 但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更重要的还是技能性的素养。掌握这些技能是必需的, 但仅有这些又是不够的。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 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文化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仅仅靠记背显然是不够的。一个好的老师, 不仅要有必要的积累, 更要注意多读书, 读好书, 养成爱书、读书、藏书的习惯。要在读书中品味汉民族语言独特的韵味, 在读书中感悟思想的光辉, 在读书中体验丰富的情感, 在读书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他对言语的品味、感受和把握, 是会通过他的教学直接传达给孩子的。在孩子语言的启蒙阶段, 给他一个扎实的文化基础尤其重要。因此, 教师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对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打下一个良好的文化底子, 以便自觉培育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小学课堂中, 我经常看到教师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活跃的现象。一些比较年轻的教师, 跟学生有一种很好的亲和力, 形象也好, 普通话又标准, 具备了非常好的自身条件。但他 (她) 对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有误解, 认为多用多媒体, 或者是唱唱、跳跳、做做游戏就是新课程的课堂。他们把很多的精力花在对自我形象的设计上, 去刻意地向节目主持人靠拢, 而没有把工夫花在读书、扩大视野、注重积累这些方面。

二、带着问题去读书

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去读书是很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去发现问题, 通过有目的地阅读, 丰富自己的知识, 再运用获得的新知识解决问题, 这对每个教师来说, 都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前两年,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一位老师围绕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做了一次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 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汉字的理解程度不够, 建议老师们读点文字学的书籍, 还给老师们开了书目。刚开始, 老师们觉得汉字很枯燥, 要读那些文字学的书很没意思。后来在工作中逐渐发现, 有一点文字学功底对教学汉字非常有好处。比如教孩子认识春天的“春”字, 《说文解字》里讲, “春”是草木萌生之态。看那个篆字, 就是一条地平线, 地平线上面有刚出头的小草, 于是大家理解了, 在春阳的照耀下, 草刚刚发芽的那个状态、那个季节就叫“春”。老师对这个字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再读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瞧去, 田野里、园子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他们就很容易感受到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后来, 他们在上课时就自觉地选用了一些甲骨文、篆字, 把这些字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给孩子展示, 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 很多老师说, 开始对汉字没感觉, 现在快成了汉字迷了, 特别喜欢去读解释汉字的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通过读书学习, 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增强了, 对汉字的理解深刻了, 对汉字的领悟更深了, 对母语的情感也就更深厚了。老师对汉语言文字有了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就会比较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关注孩子们在读什么, 跟孩子一起读书。对老师来说这也是一条提升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扩展他们的视野的重要途径。

三、做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语文老师在读书当中, 在生活当中, 应该要培养一些生活的情趣。语文老师要把生活当成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享受。有的老师会唱歌, 会画画, 有一两种爱好, 这种生活状态就是很好的, 教师拥有多种兴趣爱好, 就奠定了富有诗意的人生。

四、关注每一个细节

作为语文老师, 最应注意的一点, 是要对孩子有爱心。你的爱心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细节上。有的时候, 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 一句与孩子的对话都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给学生的一个无声的奖励, 比现在我们课堂上流行的“你真棒”、“你真优秀”要有用得多。

五、拥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 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 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 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象》、《琥珀》里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里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里有动物知识;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 仅靠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3.今天我们该怎样做语文教师 篇三

多年来,尽管我对语文教学一直潜心于实践,执着于探索,并发表了多篇语文教学实践方面的文章,但我仍然感到对传承母语教学有一种责任的缺失和内疚:我为高中生写不好请假条而扼腕,我为高中生错字连篇的作文而喟叹,我为高中生草率的书写而痛心,我更为高中生对课堂问题吃力的表达而汗颜。尤其当笔者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的消息时,当天晚上我真的失眠了。接着,我又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家学校已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的信息时,我的心真的很沉很沉,一连数日,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当我拿起语文课本去上课时,直觉得脸上热辣辣的,总会禁不住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怎么了?12年的基础教育怎么了?教育部为何要如此倡议?中小学语文能力偏低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究竟又在哪里?困惑中,我在我的教育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12年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学好语文,学生到了大学想通过一门必修课就能得到提高,这可能吗?作为每一位有责任意识的语文教师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中国语文的信息时,难道我们没有任何触动?没有任何思考?回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何学习语文问题,我们是否征求过学生的意见?我们是否开过学生座谈会?我们是否做过学生问卷调查?如果我们做了10年、20年的语文教师,从未和自己的学生交流过、探讨过、研究过语文学习,只是一味地灌输,一味地我行我素,那么,我们是否认识到我们这样做只是把学生视为完成教学计划的工具?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高控制、高秩序的语文课堂模式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磨灭学生的个性?当我们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这样扪心自问:我这一届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学生到底说的怎样?写的怎样?是否比上届学生又有提高?当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们是否主动听一听我们当年的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该如何评价?又有何建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假如我们当了一辈子语文教师,从未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考过,评价过,总结过,我们是否觉得有误人之嫌?

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目共睹: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就开始了应试教育,不少孩子就已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中,教师更是考啥教啥,不考不教,学生是考啥学啥,不考不学,对语文枯燥无味的肢解已使学生对语文课心生厌倦。而学生到了高中,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自然是备受冷落,许多学生对语文早已丧失应有的敬重与兴趣,就好像一个人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很难救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高中三年,学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题海里,即使是早读,有几个学生还读语文的?又有几个学生喜欢作文的?课堂上,有几个愿意发言的?又有几个能够从容、流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难怪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被采访的大学生或许多明星们,又有几人的表达使人满意的?一位高一新生开学不到一周就写来心理咨询信,他说:“小学语文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无休止地做题,初中语文老师更是把我们赶入题海里不让喘气,而高中语文老师第一节语文课就给我们每人发了厚厚的一大本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并要求我们每天开始做题。我对语文学习本来就没有一点兴趣,面对老师的要求,我一下懵了,天那,高中语文课还未上,就叫做题,这难道就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我实在不明白,语文能力的提高难道是我们做题能够做出来的吗?说句心里话,我虽然上高中了,可我还读不好课文,初中三年我几乎未读过语文,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我对作文更是怕得要命,初中三年我也很少写过作文,偶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脸总是憋得通红也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看来,我12年的语文算是白学了。”

可以设想,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该是怎样的语文水平?能否靠选修一门必修语文课就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写道:“小学没有办好,怎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能有好大学?”事实上,小学、初中语文没学好,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很难提高了[主要是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何况是到了大学里?试想,如果高中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没有,又怎能去欣赏或感受大学语文?

众所周知,今天的语文成为教得最多而效率较低的一门学科。笔者曾在一次语文学习座谈会上对我的学生说过:我们完全可以自主有效地学习语文,而且会学得很好,我们学习语文之所以低效,就是因为语文教师把你们能够自主学习的东西,还要大量地教给你们,比如字词句、写作意图,比如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等,要知道,我们学习语文低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变为缺少整体灵魂的离散的知识点,或“考点”来教,就在于我们把考试作为唯一的目的,就在于老师不能依靠你们的本能而去教你们本能就会的东西。因此,我还多次告诉我的学生,只要你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喜欢多动笔记点什么,或写点什么,即使取消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照样会提升,而且会提升得更好。可以这样说,谁把语文当作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谁的语文能力就不会真正提高。

记得我的05届学生刚进入高三,学校就每人发了540多页的大16开本语文复习资料。我掂量着沉甸甸的资料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本语文复习资料是我们8个月的学习任务,需要250多个课时才能完成,如果我们按照每分钟阅读300字计算,那么,一节课可以阅读13500字的作品,加上晚自习我们每周是8节课,每月32节,就可以阅读432000字的东西,如果我们按照8个月的学习任务计算,300万字的书我们至少可以阅读13部,13部书与一本资料,大家不妨掂量掂量,讨论讨论,看看我们该怎样面对这本资料。

教室里先是沉默,嗣后同学们讨论热烈,绝大部分同学一致认为,一本资料需要耗掉250多个课时,实在没有必要。但也有部分同学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为了能够考出好成绩,还是按部就班进行。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对复习资料的处理不必一刀切,老师也不必面面俱到,每周用3课时重点点拨即可,其余时间可以上阅读课,由老师统一安排学习内容,或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灵活安排。

为了满足学生阅读课的要求,我利用每周的另外几个课时,向学生重点推荐了林清玄、张晓风、余光中、刘墉等人的经典散文,还遴选了《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大报副刊文章。每节课阅读2至3篇散文,学生读读、议议、评评、写写。每周要求学生交送一篇读书随笔。在高三的8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在课堂平均阅读300篇文章,平均练笔2万余字。05年高考揭晓,我带的两个班学生语文成绩十分喜人,学生高兴地对我说:“高三增加的阅读课,不仅使我们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高考考出了好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名人的经典文章,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调适了心态,缓解了压力,又陶冶了情操,给我们以高尚的人格、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淡定读书,练达性灵,让学生心灵饱满,让生活洋溢活力,让生命充盈生动,让人生写满精彩,这才是语文教师的真正使命。最近,我在自己的教育日记里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师的天职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而教师自身就必须养成“抛书便觉心无着,此生原为读书来”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把写作和说话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与追求,而教师自身就必须是能说善写的行家里手;语文教师应该以提升师生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旨归,共同创造有价值的生命活动,而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得失,不戚戚于困顿,而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视界;语文教师的价值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注人、关注人生、关注生活的教育,而教师自身就必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因此,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要关注人的教育。比如,我讲《游褒禅山记》,就十分注重心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讲《祝福》,不仅使学生认识吃人的封建礼教,更要让学生认识现实,关注当前不可忽视的老年问题;我讲《装在套子里的人》,重在引导学生摆脱制约或影响人成长的种种套子,如情感套子,网络套子,自卑套子,嫉妒套子等等。结合教材,我不仅讲孔子的轻松愉快,讲孟子的“凡事紧张”,讲庄子的超脱旷达,我还讲述那些脚踏厚土,志在云峰,厚德载物,勇于创新的当代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我讲俞敏洪的新东方,我讲29岁的“大中华人才发展基金”董事局主席邹莎,我讲一位22岁辞去百万年薪的剑桥博士生——夏杨的“另类”思维与“非常”行动,我讲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才深层感悟到:只有做一个有灵魂的语文教师,才能给学生以灵魂和梦想;只有做一个有思想高度的语文教师,才能激励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做一个心存理想,独守崇高的语文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头枕自信,为梦执著;只有做一个站得直的语文教师,才能给学生以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只有做一个大写的语文教师,才能震撼和感染学生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只有做一个灵魂投入、让岁月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心灵向上,笑傲人生;只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语文教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人生的美好。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思考过,努力过,追求过?我们是否在切切实实为纯洁祖国的文字,为丰富祖国的文化,为提高我们的母语水平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专家呼吁:大学语文的讲授“不能重蹈中学时代枯燥识记的覆辙”。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敢于不再“重蹈”这一“覆辙”,勇于开创自己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4.怎样做读书笔记 篇四

临清市尚店镇联校东白中心校林国栋

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或书刊的内容,加深记忆,还可以作为资料,便于以后借鉴、查阅。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在书上做记号或批注。这种方法最简便,但只限于在读自己的书时使用。做记号,一般是画线、点着重号或写上问号、感叹号之类,表示警句、重点疑问、赞赏等。某种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每个人可以自己规定,但应坚持使用,有一定的规律。

第二种,摘录原文。就是把自己需要的句子、段落、公式等原文抄在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摘录一定要忠于原文,就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不能动。摘录原文必须注明具体出处。摘录原文是练习写读书笔记的基本功。

第三种,写提纲,写摘要。这比做记号、做批注、摘录原文要难一点了。提纲摘要,要求用自己的话(或原文上的话),把书或文章的要点一条条简明扼要地记下来。提纲、摘要都应简明,但提纲更加简单,它只留文字的脉络,摘要就得有一些重要资料。

第四种,写心得。就是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体会、感想、心得等写下来,也叫读后感。经常练习写读后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书心得的写法较灵活,但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电话号码:***

5.怎样做读书笔记 论文 篇五

李彩云

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帮助我们洞悉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由此可见读书意义的重要。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许多同学在课余和书本交上了朋友。可惜,有不少同学阅读书籍,往往只追求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许多精彩描写,往往一跳而过。如此读法,尽管书读得很多,却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书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材料,提高认知水平。因此,读书笔记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收获,这对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那么,我们语文教师该怎样辅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呢?我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

一、体会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让学生愿写

1、明白做读书笔记的必要性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 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教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明白,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勤做读书笔记,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 提高写作能力;而且作读书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可锻炼人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用名人与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动力。我就曾经不止一次地给同学们讲过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与读书笔记的故事。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记忆力惊人,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写下心得。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每读一书,都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他在清华大学读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钱钟书先生在50年的研究生涯中,记下了7万多页的读书笔记。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作笔记就更为必要了。同学们听了老先生与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后,很受鼓舞,有不少同学主动做

起了读书笔记。

3、教师以身作则

要培养学生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即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写采用批注式笔记,或者写在摘抄本上。

二、掌握作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会写

想做读书笔记的问题解决了,但只有会写读书笔记,并让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充满趣味,适合学生特点,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了解读书笔记的基本类型和写法

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少看课外书,更不懂怎样做读书笔记。因此为了让学生会掌握读书笔记的写法,我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讲授常见读书笔记的类型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概念和读书笔记范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各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2.结合课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内做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把读书笔记的指导与课本学习结合进行,从指导学生课内做读书笔记开始。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词句用的比较好?让学生把好的词、句、段找出来,让他们分析:这些词句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好在哪里?集中讨论分析过后,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地动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下来。抄录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分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慢慢的,学生可以从中摸索到一些阅读感悟的方法,慢慢的,他们也可以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读书笔记的质量就逐渐提高了。

3、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创新,鼓励学生尝试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新模式。读书笔记传统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但这些形式都太过成人化,不受中学生喜欢,多数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即使记笔记,也多是摘录一些词语、句子。而且,记下以后,自己也基本上不能用,久而久之,单一的读书笔记样式一定会削弱同学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兴趣,甚至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美国的教育专家告诫说,千万不要只是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您可以要求您的学生照着下面的方案让他的读书笔记变得生动起来。以下就是初中学生可以尝试的读书笔记的新形式:

(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5)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为图画或图表配上相关的信息。

(6)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7)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没趣,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8)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或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注意:字数在250~300字)

这样的形式,可以让读书笔记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同时,也降低了难度。当然,这些形式还主要适合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逐渐鼓励学生去尝试、摸索出更多适合中学生的读书笔记新模样。

三、坚持展示读书笔记的风采—使学生乐写

1、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批阅。首先,语文老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批阅,批阅要当面批,并把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建议。其次,老师要把班级最好的读书笔记和差一点的读书笔记拿出来和学生进行讨论好在那里差在那里,并要求学生要扬长避短。

2、每天利用小黑板做“台历式”笔记。指导班上书写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好句子,如: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小黑板”。这样做,既让学生随意的积累了语言,又营造了热爱学习,勤做笔记的氛围。

3、开展手抄小报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一人自办,也可以多人合办。要求学生把课内或课外阅读中认为最有用的内容汇编在手抄小报上(这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约定一个时间,把办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参观,让学生投票评选最佳小报。

4、开展语言积累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勤做读书笔记,教师可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这项开放性的竞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愉悦。

5、定期开展读书笔记的展示与交流,互相观摹学习,取长补短,这时,你会发现不少同学的读书笔记或者内容新颖,或者标题醒目;或者编排精美;或者图文并茂。这时,应该及时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评议、交流、展览,以鼓励其他同学也积极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同时,生动活泼的读书笔记形式在交流中也可

以不断发展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新形式。

6、在班里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比赛。读同一篇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读书笔记最好,并及时进行表彰,以促进其他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好词好句展示会。比谁自己读书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多和好。

7、在班里举行摘录笔记比赛。比谁的摘录最认真,字写的最端正。

6.《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篇六

假期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每一个案例,我都认真去读,甚至有的案例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曾亲身体验到,当看到专家们的点评,我时而惭愧,时而自豪。惭愧的是没有按照专家学者那样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看问题,可以说没有科学头脑。自豪的是,偶尔也会和专家的思想火花碰撞,感觉自己在成长着。

书中有一个案例《善待“老鼠屎”》这个案例主要讲的是对待差生的一个问题。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老师因为考核,平均分、及格率……直接挂钩,因此对班里的差生开始埋怨,把“老鼠屎”当成自己的出气桶。对他们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老鼠屎”的存在,有的老师觉得老鼠屎会搅混“班级”这锅粥。歧视他们,学生们也和老师一样开始排斥这些“老鼠屎”。看了这个案例,我一下想到我班里的张,每次考试,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他都给班级拉后腿。为此,我也头疼的不得了,想了一切办法和家长沟通,争取把成绩提高上去。可是每次都让我失望。虽然我失望,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对他仍然有期待。因为他学习不好,班级的学生总是欺负他,有一次,班里的顾骂他傻,他也不敢告诉我,后来我想了想,他不告诉我的原因一是害怕顾再找他麻烦,二是他已经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学习本来就不好,学生总欺负他,老师也不会向着自己。通过调查我知道学生欺负张之后,我在班里教育了他们,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怎样做人的课。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去欺负别人,例如张,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他身上有很多优点,说到这,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老师他干值日很认真;老师他很有礼貌;老师他爱帮助同学,有一次,咱班同学文具盒掉在了地上,他主动帮助捡起来……”是啊,这些都是他的优点,我们看在眼里,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偏偏扯住人家小辫子不放,学习总是倒数第一,总给班级拉分。这些话语去侮辱他呢?难道你们没想过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为什么要拿别人的弱点来当笑料?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同学们,我们学过这篇课文,难道文章的内涵我们不记得了吗?希望你们大家好好反省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尊重别人。我和同学的谈话足足一节课,虽然这节课没有讲课,但是我觉得自己讲了,而且是很精彩的一节人生课。我想每个同学都能去反思,而张对我更是感激不尽,他总是来亲近我,和我说说话,因为在他的眼里我是一名正义的老师,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公平。在我这里,他能得到快乐,不压抑。虽然每次考试他都给我班里拉分,我也很生气,但是我从来没侮辱过他,我总是在为他加油、呐喊。他也总是和我保证“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不让你失望!”这点保证就够了,这是孩子的真心话,他也努力去做了,所以我对他没有任何埋怨,我也相信他一定能把成绩提高上来,因为有我和同学们对他的帮助,鼓励,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他的成绩也是在不断的提高,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们也为他高兴。真的希望我们当老师的善待“老鼠屎”、珍惜“老鼠屎”、改造“老鼠屎”,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让我们给学生多点人文关怀,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虽然这本书读完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读完,里面鲜明的案例,还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让我一辈子去读,去体会,也让我不得不一次次的问自己,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7.教给孩子该怎样做 篇七

一天, 我正在办公室里写材料, 一个小女孩无声无息地走进来, 径直向着临桌老师的座位走去。当她伸手在桌上翻找的时候, 我喊住了她:“孩子, 你忘记了什么?”她翻然醒悟, “啊, 我忘了敲门。”“还有吗?”她瞪着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我, 迷惑地摇了摇头。“孩子, 你应该在敲门之后, 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来, 然后告诉我你要做什么, 再次得到我的允许之后再去做这件事。”她恍然大悟, 赶紧说明了理由, 我表扬了她聪明懂事。可是, 她找完老师要的东西之后回头就走, 我再次喊住了她, 问她这回又忘记了什么, “老师再见!”她不好意思的笑着说, 我也报以微笑, 说了句:“再见, 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不一会儿, 她再次返回, 轻轻地敲着门, 望着我, 得到了我的允许, 她主动告诉我刚才帮老师找的材料不对, 需要重新找, 我便和她一起找了起来, 找到后, 她拿好材料清晰地说了声“老师再见!”转身就走, 我第三次喊住了她, 问她, 我帮她找到了东西, 她还应该怎样说?这会儿, 她立即报以清晰的回答:“谢谢老师, 老师再见!”我欣慰地笑了, 并称赞她说:“你真是个文明可爱的好孩子!”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高兴地走了。

也许,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此类细小的事情;也许, 我们或因为忙碌, 或因为懒惰, 或因为事情太小而忽视了教育。或者直接批评, 或者只纠正一次, 正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或者, 我们丢掉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反过来埋怨孩子怎么不知道敲门吗?怎么就做了这个那个而对身边的老师、长辈熟视无睹?想来,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 我们大人知道的礼节也许很简单, 但没有人告诉过他们, 订正过他们, 严格要求过他们, 因此, 他们不知道, 或者没有这样良好的习惯。所以, 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能只用简单的批评和责令来教他们, 要用真心去手把手地教他们, 用恒心去反反复复地帮他们, 用耐心去帮助他们在反复的遗忘和错误中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教育生活化, 人性化, 点点滴滴, 流淌在生活里, 温润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让教育的痕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清晰看得见。

8.怎样做语文笔记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做笔记;高段生;间接知识

做笔记有以下几点功能:记录老师思路,用作课下复习;记录课堂重点,用作学习资料;记录不懂问题,课下答疑;记录自己的理解,转化成自我资源等。所以笔记是有个人特色的。好的笔记,他人能一目了然。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有助于日后的学习。而高段学生在此方面,有一些经验和理解,在教学指导方面比较容易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录间接知识,补充直接知识

学生学习或者说教学就是一个传播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直接从事物身上学习,而是通过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来获得间接知识。所以其知识需要大脑的理解和记忆,很容易忘记,更需要不断地重复。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对老师刚刚讲过的问题,还是容易忘记,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更需要做笔记。要帮助高段学生明确这一点,提高学生对笔记的认识。然后在实际的做笔记过程中,对这些间接知识能够及时记录,防止忘记。在笔记中,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做一个联系,形成记忆环。忘记间接知识时,还能依靠直接知识来推得或者是回忆。课堂中,学生在学习间接知识时,一定会有一些直接知识的闪光点,关键是抓住这些闪光点,形成关联记忆,使得笔记更加完整,而且记忆起来也较为容易。例如,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可能会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这几篇同样主题的文章,就可以在笔记上记录前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本篇文章,显得笔记比较充实。

二、课上简单记,课后要补充

课堂笔记是辅助上课和课下复习的一个工具,但不是主要的课堂任务,课堂还是需要认真听讲,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如果一味地记笔记,就会成为“低头族”,即使记得再详细,对老师所讲内容不理解,也是毫无意义的。高段学生在学习意识和习惯上比较好,但是错误地认为笔记做得详细,说明课堂有认真听讲,其实两者并不等价。老师要指导学生课上简单记笔记,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符号,记录老师所说的一些重点,然后趁课堂记忆还比较深刻时,对笔记进行及时的补充。这样的效果要优于课堂的完全记录,还是一遍很好的复习,有利于巩固记忆。在培养“简单记”的习惯时,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记笔记的风格。有一些来不及整理的内容,可以留下空格,课后自行补上。

三、整理笔记,由薄变厚再变薄

做课堂笔记不仅是为了之后的总复习,更是平时进行小结和巩固时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加入笔记当中。因此在笔记的初期,其内容逐渐增多,其厚度逐渐变厚。关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布置笔记任务,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整理和丰富自己的笔记,一遍不够,可以两遍、三遍。在最后的复习中,笔记内容定会有所重复,或者是一些为非重点的拓展内容,那么就可以“摘除”,笔记内容逐渐突出重点,则其厚度是逐渐变薄的。整理笔记是很重要的过程,说明笔记在发挥一遍又一遍的作用,其思维有巩固,也有创新,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日后的学习。高段生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计划能力和评估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而老师需要对此做好监督和指导,定期检查。

四、批改笔记,做积极的评价

笔记不仅是个人的学习工具,也是可以传阅的学习资料。而且由老师统一进行检查,能够保证学生平时记笔记的认真程度,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更多做笔记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作为其他人的榜样。在班内传阅,还能让做笔记的学生有种自豪感,也利于激励其他学生。比如,一位学生用彩色的笔标注重点和易错点,就是一个不错的小习惯,能清楚点出课堂的重点,也使得笔记更加清晰、好看。同时,在批改学生的笔记时,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一些优点,给出一些正面的评价,然后再去指出不足。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不会“自暴自弃”。

总之,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需要笔记的辅助,而老师在培养高段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时,也要考虑他们自身的意愿,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通过监督、评价、选优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同时课堂的实时指导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国林.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

[2]黄慧.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0).

9.中学生怎样做读书笔记 篇九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下面举一个关于说明寓言的摘录笔记的例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 1

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以詹天佑为榜样,长大了也为祖国争光。

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既要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要叙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其结果,文章内容显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决心书”。

由此可见,写读后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怎样做好读书笔记

(1)要反复思考后再记要记下一个问题,必须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反复的思考,让所学到的东西,在自己头脑里成为“会发酵”的知识,然后再记下来才有价值。不动脑筋,不经消化,一味抄书,抄得再多也是徒劳。

(2)要眼看手动重点记这就是说,对自己的书文,要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划线条、写评语、做批注等。可在最重要的关键字句上做记号,也可归纳出最重要的短句,把它写在所阅读书籍的上下左右或有关空隙中。这样在再次重读复习时,不用细读原文,只要看到这几个字或短句,就可以想到全页写的是什么。

(3)要用小本子记实践证明,用大本子做读书笔记不方便整理和携带。因此,做读书笔记要用小本子,一文写一张,最好是用活页的卡片作笔记效果更佳,不仅便于携带和整理,而且方便存放。

(4)要记得少而精笔记内容要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要记得精当,不要什么都记,每条笔记的字数不要太多,但笔记的条数可记得多一些,孤立的一小条,看不出学问,许多条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专题,成为一篇论文。

(5)要加快笔记速度笔记的速度,在读者的思考活动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尽管你头脑里的思考活动多么快速灵活,但如果写字速度太慢,那么很多想

法就往往无法整理出来,如果笔记速度快了,读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许多科学家、学者、作家都深受记笔记的益处。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中学时期有一本147页的大笔记本,内容包罗万象,有名作家的思想言论,有史地知识,有他自己的作文,有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族的风土人情。列宁读书时,在字里行间都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页空白处,往往写有评语。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曾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谈到:“读书应作有心人,要善于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资料,把它们写成日记。”他在积累资料中,经常把一些警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他经常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空闲,就翻阅笔记本上记录的资料,进行思考。

蒋明谦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他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善于做笔记。他曾说过:“我认为要学好一门课,真正能掌握这门学科的内容,就需要把几种教材编写体系的异同和重点搞清楚,并选择一种教材的骨架为中心,把具体的事例都穿插进去,摆到适当的地位,写出一套自己编制的笔记。在上初中的三年中,我就这样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笔记都修改过或重写了一遍。它花去了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这套笔记对我考取几个大学预科以及后来顺利地考入本科起了很大作用。”有一次他在写植物笔记时,看到一本教科书在第一页开始就讲南瓜,他感到非常惊异,于是找来好几本生物学课本来对照,也没有找到一本是从南瓜或其他个别物种讲起的。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等原因,不妨从采用以下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1.抄录式笔记摘录图书、报刊、教材中与自己兴趣和学习关系密切的章节、段落。有的可以抄录对问题的论证和结论,帮助自己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重要公式的论证。有的可简明扼要地抄录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中心思想和重要的公式图表、实验方法、实例等。

2.摘要式笔记在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书或原文顺序简明扼要地摘录其要点。可以把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结论、重要公式、实验结果等,按照原文顺序将它的要点摘录下来。

3.台历式笔记同学们可以利用台历,把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箴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台历上。这些台历上的只言片语经过日积月累,汇聚起来却如同珍宝。台历笔记还可用来自我督促检查学习情况,哪天记了,哪天没记,一目了然。

4.提纲式笔记 用纲要的形式抄录和用自己的话结合的方式,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将文章中的大小标题作提纲,标题之下罗列讨论的内容,这种笔记条理清楚、内容扼要,简单易行。经常编写读书提纲可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批注式笔记在书中划出精彩、生动、意义深刻、关键性的词句、段落,在正文旁注明符号,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这样能起到提醒注意,指明思考重点和方向的作用;三言两语,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便于查找;边读边划,边写边想,理解更加深入。这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复习,比较适合于中学生使用。

6.质疑式笔记阅读中的重点难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同学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先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难题”成为读书的“拦路虎”而读不下去的现象,也可以避免马虎从事,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地读过去,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老师加以解答,这种方法对于培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7.心得式笔记这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读书后的感受、认识、体会、启发以及收获的一种笔记。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确有所得,受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

8.综述式笔记 读过几本或几篇同一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在综述中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综述各种观点和思想,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做笔记的方法。中学生在广泛涉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写些综述式笔记,对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各种读书笔记都需要不断温习、补充和提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隔一些时候再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一方面能够巩固和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做笔记的水平和能力。

读书笔记的概念及实例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好处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

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

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读书笔记的实例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实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听了以后,不免会

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

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了生命的乐趣。如果你是海伦,给你三天时间,你会去干什么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动力与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颗又阴又暗,又冷又湿的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活着,生不如死,还是早一点儿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的做法与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而且,正是这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毕业与美国哈佛大学,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啊。但是,毕竟,这惊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与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别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伦可以创造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全靠她有着一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自己那颗炽热的心,用自己那伟大的爱,去拥抱美好、充满生机的世界,以惊人的毅力与困难作战,终于,她战胜了生命的挑战,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有了信心与希望,走出了寂静与黑暗。最后,她又把那双慈爱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伦从又瞎又聋的女孩成了举世文明的作家,经历多少坎坷啊,可她从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去战胜它,跨过它。一个又瞎又聋的人能做到,更何况我们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人,没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学很自卑,说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天才,也没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决心学习,有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岖,就看你有没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脚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

读《童年》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上一篇: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网络题目下一篇: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