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通用8篇)
1.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一
调研文章写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调研文章的特点
同样是文章,调研文章比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别之处,其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文学作品要求长篇累犊、形象思维、故事编选、“时空交叉”、渲染夸张、含蓄朦胧、文字激扬、“十年磨剑”;而调研文章则大异其趣,讲究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言之有据、朴实无华、表达清晰、鲜明突出、用词精炼、行文迅速。一句话,文学作品着眼于文艺性,而调研作品则强调政治性。撰写调研文章,如无若干年的面壁之功,是难望有成的。一篇调研文章可能不过短短千字,但内中所凝的政治素养、分析水平、判断能力、文字功底等则决非短期之功。诗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演员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具体说,其特点:
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
二是针对性。这是调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文章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四是系统性。调查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会造成说理不严密、根据不充分、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研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总的来说,调研文章就是要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二、文以载道凸显思想
既然是撰写文章,行义是否流畅漂亮当然重要。然而,就调研文章而言,这还不是最重要之处。宋朝的周敦颐曰:“文所以载道也。”说的是文章毕竟只是思想的载体,其好坏优劣主要不在于文章是否字字珠玑,而是在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文佳但意拙者,乃文章之下品。
所谓调研文章中的“思想正确”,说到底,一是指所列的情况客观、准确,二是指所做的分析和判断正确,三是指所提的政策建议妥当。以上三者是调研文章之本,如再加上表述清晰,这就是一篇上乘之作。反之,即使文章写得可圈可点,但掌握的情况不准,判断偏差,建议不当,那就是本末倒置,全盘皆废了。
三、文无定法量体裁衣
撰写调研文章本无固定模式,一切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此之谓:“文无定法,量体裁衣。”文章的形式要服从文章的内容。硬按一定的模子去套,势必八股老套,千人一面,应该说是文章的忌讳。调查研究门类繁多,表现各异:既有揭示问题调研(也叫专题调研),也有综合调研;既有理论研究调研,也有实际建议调研;既有历史情况调研也有总结经验调研,等等。
如此纷杂多样的体裁,决定了文章的写法必然是“多元化”,而试图用一种模式去套,就是“刻舟求剑”了。即使是某一种调研,文章写法也是各有千秋。总之,也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体裁。进一步说,不管是什么体裁,我们在“量体裁衣”时仍有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需要我们把握,这就是:文章总需有导语有结语,总需有材料有观点,总需有分析有判断,总需文有见地、引人入胜。这或许是当今我们撰写调研文章不是“起承转合” 的“起承转合” 吧。
四、开门见山 “直抒胸意”
撰写调研文章,不能用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而是应如周恩来总理所强调的那样,文章必须“开门见山”。
中国古代南朝梁国时有位著名的作家名叫江淹。他写过一篇《别赋》脍炙人口。这篇抒情小赋的特点就是开门见山,首句即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了全文的基调。江淹少年时驰名遐迩,晚年才思减退,世称“江郎才尽”。
文章要写得“开门见山”,不只是讲究文风,而是涉及调研为谁服务的大问题。我们撰写调研文章,读者群主要是市委、人大及政府等几个班子主要领导,他们公务繁忙,需读的材料太多,无暇详细过目,文章如不“开门见山”,漏阅就很难免,而一旦漏阅,再好的文章也一概付诸东流了。
文章如何才能写得“开门见山” 呢?办法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点至关紧要,那就是:把文章的导语写好。在首段的有限篇幅里,把文章的主要信息、立论大意和核心观点尽可能地提炼囊括其中。导语写好了,也就大功告成一半了。
五、短小精悍简为尽境
大家知道,短篇小说最难写。调研文章只要不是空洞无物,长些倒也无妨,但我认为一般仍以短小精悍为宜。不要以为文章短不够味,实际上短而精悍,最容易看。唐朝著名诗人兼散文家刘禹锡所著的“陋室铭”,寥寥81字,以山水开头,以孔子云作结,有隐寓,有用典,写尽了“陋室”的淡雅之色和蓬勃之景,可谓是文章短小精悍的顶极之作。毛泽东在1946
年4月所做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也只以仅400字的短小篇幅,简要精辟地揭示了当时国际形势的实质,批判了弥漫一时的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的悲观论调,并正确指出了世界人民斗争的方向,同样堪称是调研文章中文短而意长的楷模。文章短小而又能言之务尽确属不易,但也非无要诀可循。一要务求思路清楚。文章本是表达思想的,思路清楚了,文章自然就简练流畅,行云流水,反之势必就罗唆重复,不得要领。二要务求构思严谨。调研文章不是散文,不能兴致所至,挥洒随意。调研文章的败笔是,终其篇而不知所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落笔前下一番构思功夫,是使文章精要的根本办法。三要务求文字精练。简繁得当,达到多一字或少一字均不足以言志的境界。
六、朴实无华讲究用字
调研文章无疑应是“以意为之主”,然而也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以文远”,文采斐然总是好的。只是我们的调研文风提倡朴实无华,理解起来,文采斐然应是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调研文章当然讲究用字,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甚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文学作品着意于堆砌华丽辞藻,而调研文章的文字则以准确取胜。在朴实无华的文风下讲究用字,无非是两条:一要掌握分寸,二求言简意赅。而这两条真要做起来都不易。所谓“掌握分寸”,主要指在遣辞造句时字斟句酌,注意掌握政策,并选用适当的辞汇准确地表达所拟表达的思想,既不过之,也无不及。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在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是易一字而精神出的佳例。而“言简意赅”,其意则是文字精练,字少义多。撰写调研文章,锤炼文字颇为重要。鲁迅的名作《秋夜》在开头写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共28字,是文学佳品。但若写成调研文章,8字足矣,即:“后院墙外植两枣树”。锤炼文字也要防止过分修辞,如若“以词害意”,反就弄巧成拙了。
七、挤尽水分杜绝废话
撰写调研文章,毋忘挤尽水分,杜绝废话。调研文章不是宣传文章,不需要长篇的说理鼓动,也非小说散文,用不着累牍的铺垫渲染。撰文的目的只是在向决策层反映情况、提供看法和陈述建议,而不是供一般读者做茶余饭后的陶冶和消遣。文章的可读性也仅仅在于情况准确、文有见地和建议得当,不在乎词藻是否华丽,花絮是否有趣。一句话,调研文章的特点就是“干”,它容不得半点的水分和废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说,重复的语言不写,不必要的形容词不加,避免“一个孤人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的重叠废话。
八、逻辑缜密表述清晰
在我看来,调研有三要素:准确、清晰、速度。对一篇调研文章而言,表述清晰是至关重要的。如若表述不清,即使情况准确和看法精辟,文章的价值也就难免大打折扣。表述清晰当然有赖文字功夫,学会并注意逻辑缜密却是做到表述清晰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文学作品不同,调研文章强调逻辑思维。调研工作者应学点逻辑学,自觉地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和构思文章。逻辑缜密了,表述也就随之清晰了,而一旦表述清晰了,一篇调研佳文也就脱颖而出了。调研文章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应有呼应,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保持头尾一致,避免自相予盾。
九、文章浓郁鲜明为上
调研文章应是一壶郁烈的浓茶,不能写成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文章浓郁,也需烹煮有方,而“鲜明”二字,正是最佳的配方。文章写得“鲜明”了,读起来也就有味了。首先须是观点鲜明。也就是说,立论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观点鲜明了,整篇文章也就活了。古人云:“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其次则是文字鲜明。文字是“衣着”,鲜明的观点尚需用鲜明的文字来表达。“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再有就是善于选用一些使文章得以鲜明突出的表达方式。总要设法使读者对你所要表述的最重要的情况和最核心的观点一目了然。在这方面,文章的标题点得醒目,文章的导语写得精要,再加上使用一些诸如“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强调的是……”等等吸引读者注意的表达方式,都能收到文章因此得以“鲜明” 的效果。
十、选好角度突出重点
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什么都涉及了,但又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是作者的尴尬,也是读者的不幸。文章写得平铺直叙,可归咎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应是不懂得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章一旦选好了角度,就自然峰峦起伏,重点突出了。选角度不易,选对角度更难。研究某个问题,可写的角度必然很多,什么角度都写,势必平铺直叙,而选错了角度写,也会徒劳无功。所以不妨说,角度选对了,调研也就完成了一半了。选择角度,也应有法:一是选择所研究课题的精华部分。二是选择关乎某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三是选择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是售精品的“专卖店”,而不是卖零星碎物的“杂货铺”。
十一、“文不厌新” 贵有新意
“文情不厌新”。文有“新意”,主要指要力求“四新”,即:新问题、新情况、新见解、新语言。时代在迅猛发展,形势在千变万化,知识在不断更新,读者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形势逼人,调研文章如不刻求“四新”,而是自困在“老生常谈”中打转,是很难受欢迎的。文有“新意”,其切人点须是文章要富有想象力。富有想象力的调研文章能为决策层提供可贵的真知灼见。文有“新意”,也就要敢于树一家之言,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结果只能是政策调研做低水平的重复,很难写出有富有新意和启迪的文章来。
十二、文需推敲反复修改
一篇调研佳作不可能一笔落成,总需认真修改,方能掷地有声。修改什么?如何修改?文章草成,可推敲之处应该很多,但重点应推敲文章的立论是否站得住脚,推敲文中的关键字句是否恰如其分,推敲所提的政策建议是否切实稳妥。文经推敲,总有可修改之处,就应不惜删改,甚至否定自己已有的观点。
十三、撰文迅速反映及时
调研文章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撰文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情况、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了。有人说,调研文章是“短、平、快”。我认为,这个“快”应体现在调研的全过程,从材料收集,到分析综合,再到构思撰写,都应“快”字当头。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要抓好“四快”:苗头抓
得快;报刊材料和“活”材料收集得快;分析研究得快;调研文章出手得快。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e79ec301000b7x)
2.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二
抓主要矛盾, 是从严治警的一条重要经验。要使部队建设有长足发展, 就必须在解决重点、难点、弱点问题上下功夫, 切实找准从严治警的着力点。
(一) 从思想教育严起, 用从严治警的指示精神统一官兵思想。
当前, 一些同志对从严治警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不能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 有的仅仅把从严治警看成是单纯的行政管理, 看成是带兵管兵的事情, 或者看作防事故、防案件, 并且由此把从严治警看成是业务部门的事, 这种对从严治警狭隘理解, 影响了从严治警落实效果。治军须治人, 治人先治心。落实从严治警, 必须从源头抓起, 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为先。
(二) 从处理敏感、棘手问题严起, 在解决重点问题、攻克顽症上下功夫。
有的单位之所以对一些敏感、棘手问题严不起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私心作怪, 怕得罪人的思想在部队占了上风。有的担心处理严了, 会砸了单位的牌子, 影响班子政绩, 影响个人进步;有的受“多栽花少种刺”等处事哲学影响, 只要不出什么大事, 睁只眼闭只眼, 明哲保身, 从而影响了从严治警的落实。
(三) 从落实制度规定严起, 保证从严治警的要求落到实处。
江主席指出:“现在部队中有些松散现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条令条例不严。有些事故、案件的发生, 也同规章制度不落实密切相关。”治军从严与否, 就是看贯彻条令条例的力度。“令严方可肃兵威”, 如果不能让条令条例真正成为“铁律”, 从严治警就是一句空话。从严治警, 必须维护条令条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执行纪律要做到铁面无私, 人人平等, 当奖必赏, 该罚必究, 罚不避轻, 赏必兑现, 奖众所褒, 惩众所指。凡是发生了事故和违纪的问题, 要查明事实, 分清责任, 该政纪处理的就要政纪处理, 该党纪处理的就党纪处理, 该经济赔偿的就经济赔偿, 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 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特别是对顶风违纪的, 要敢于碰硬, 敢于较真, 及时整治, 一抓到底;对于模范执行条令条例的人和单位, 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真正做到奖一个, 振奋士气, 惩一个, 教育一片。
二、坚持综合治理, 创新机制方法, 切实增强从严治警的效果
(一) 在方法上多种并举, 结合渗透。
落实从严治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抓哪一点不行, 光靠哪一方不行, 只用一种手段方法不行, 必须集情、理、法、行于一身, 融训、管、教、养为一体。从严治警虽然关系到许多因素, 但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是抓好人,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循序渐进的正规训练和坚持不懈地自觉养成等多种手段、多种途径, 才能提高落实质量。要从思想教育入手, 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从严治警的经常性基础工作来抓;要强化训管结合的思想, 把严格训练与严格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把经常性管理融于严格的军事训练之中;要引导部队注重持久养成, 一点一滴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 使从严治警落实到部队各项工作、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去。
(二) 在形式上多管齐下, 健全机制。
提高从严治警落实质量, 必须依靠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教育机制。提高官兵“法”的意识、“法”的观念, 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建立教育机制, 就是要把法纪教育长期化、制度化, 定期组织法规制度学习、宣传, 使部队官兵熟知有关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提高法律水平, 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为依法从严治警打下基础。二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是确保从严治警落实的关键, 当前部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权责不对等、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导致管理者责任心和履职能力不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就是要使部队管理责任具体化、清楚化和规范化, 逐步实现部队管理由“权力主导型”向“责任主导型”的转变。三是建立执法督察机制, 执法监督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 部队管理工作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地执法监督手段, 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通过加强执法监督、增强执法监督、增强执法公开性, 以实现执法公正的目标。
(三) 在力量上多方配合, 齐抓共管。
从严治警, 涉及到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建设的各个方面。在落实工作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地展开, 把从严治警作为应尽之责, 积极主动地抓渗透、抓结合、抓贯穿。做到职责上分, 思想上合;具体工作上分, 整体计划上合;业务工作上分, 根本目标上合。从严治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富内容, 必须树立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大力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对部队建设负责的精神, 把心思放在一心一意谋打赢、实实在在抓建设上。
摘要:从严治警是武警部队加强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我们认为, 高标准落实从严治警, 关键要在管理实践中准确地把握“严”、科学地运用“严”、积极地贯彻“严”, 真正严到点子上、严出效果来。
3.落实装备法规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三
关键词:装备,法规
装备法规,是指由军队统率机关依据宪法、军事法律的有关条款,为规范装备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准则性文件的统称[1]。它是调整军队内部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有关装备管理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军队各级机关和部队进行装备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在落实装备法规,实现依法管装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如下问题。
1 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工作针对性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对策,研究提高装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创新发展高技术装备保障新机制,跟上装备发展步伐,使装备法规的内容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 加强法规教育,树立法规意识
通过教育和养成,培养和提高官兵在动用装备时自觉遵守装备法规意识,把按照装备法规管理装备变成部队官兵的一种自觉行动。
2.1 以人为本,增强意识
为了保证装备法规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必须加强法规教育,增强广大官兵依法管装的意识,自觉地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促使装备管理法制化、正规化水平的提高。坚持依法治装、依法管装,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因为对装备的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操作装备的是战士,对各级领导而言做好装备管理工作,并不是直接操作装备,而是管好下属官兵,教育、检查、指导他们按操作规程操作装备,按保养规范保养装备。因此一定要提高官兵的法规意识,做到自觉运用法规使用和管理装备,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管理装备。
2.2 教育经常,熟悉法规
加强装备法规的学习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法规教育,使一切与装备法规实施有关的人员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规意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维护法制尊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制教育,使有关人员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装备管理的法规,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在管理工作中,用有关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要注意应用一切宣传手段,开辟固定的节目或专栏,宣传管理法规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学习法规和制度,领悟其内涵,执法才能自觉,工作才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通过经常有力的法规教育,使干部战士熟悉装备法规的基本内容,牢记本级部门职责,懂得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标准是什么,自觉用法规和制度规范装备管理工作。普法教育要坚持制度化、经常化,把掌握装备法规,具备依法治装观念作为各级官兵的必备素质,作为应当履行的义务。
3 落实法规制度,提高依法管装水平
一个部(分)队装备能否做到依法管装,与首长、机关是否思想重视,率先垂范关系很大。
3.1 领导重视,带头守法
全体装备管理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对装备法规制度要有全面了解,对重点内容要牢记熟记,对涉及本职业务的内容,要学懂弄通,做到问不倒、考不住,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不断提高装备管理水平。
3.2 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在装备管理过程中,对处理违反装备法规的人和事时,应以事实为根据,以装备法规为准绳,严格执法,铁面无私,不管当事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都必须依法追究责任,真正做到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着眼点都是为了教育本人,教育群众,更好地推动装备法规的实施。
4 强化监督,保证实效
要保持部队依法管装经常化、制度化,必须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4.1 健全机制,形成闭环
各级领导、机关要强化所属单位落实依法管装、依法治装情况的检查监督,在装备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形成闭环。如果只提要求不检查、不监督、不讲评,在管理学上就形不成闭环,就会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导致人们对装备机关、装备法规缺乏信任。因此,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装备机关应注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4.2 多种方式,齐抓共管
通常落实装备法规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
党组织监督。党组织的监督是最有权威、最有力量、最为重要的监督。
行政监督。实施行政监督主要表现为军队装备机关内部的监督,主要是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区域管辖权而形成的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它一方面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监督,一方面表现为自下而上的监督。
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群众监督是同破坏装备法规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开展群众监督,能够激发广大官兵的主人翁责任感,使装备法规的实施充满生机和活力。
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保证法规实施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装备工作涉及大量经费、物资的使用管理。装备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必须自觉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4.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四
工作总结,是我们工作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文体。从定义上讲,它对过去一个阶段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将丰富的感受及片断、零碎的大量地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肯定成绩、找准问题、得出经验、找出教训、认识规律、明确方向,这就是“工作总结”。
我们经常听领导说“总结一下工作”,那总结到底有什么特点?工作总结与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研究文章相比,有自身的不同点和区别点。主要是:(1)在内容上,不是写现在,而是写过去。就是对己经做过的工作,干过的事情,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回顾分析、归纳提炼。(2)在目的上,不是预测情况、研究问题,而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昨天、看今天、指导明天。总结过去的工作不是目的,而在于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向上汇报情况,对下指导工作,以利于促进部队建设发展。(3)在对象上,不是写群众,而是写党委、领导和机关在指导思想、领导方法、工作作
—1— 风等方面,有什么经验和教训。(4)在范畴上,不是纪实,而是提炼、综合、升华。就是对以往的工作情况作本质的分析,把零碎的系统化,把表面的实质化,把感性的理性化。(5)在写法上,不是我说你怎么样,而是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提高。因此,只能写全,只能写实;而不能写窄,不能写虚。
工作总结按主体来分,可分为单位工作总结和个人工作总结;按时间分,有全年、半年或阶段的;其中单位工作总结按性质分,又可分为综合的和专题的两种,所谓综合总结,是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整修工作情况所进行的总结,内容包括成绩、经验、收获、缺点、问题、教训,还有体会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这种文体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
总结入门容易,认真学习潜心揣摩进步也不难,但真正要写好,客观的反应、指导工作也还是比较难,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今天,我和大家从全面总结的基本写作架构、撰写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交流,意在抛砖引玉,指出门径,让大家有一个系统的直观认识。
第一部分,全面总结的基本要素
—2— 分为标题、导语(前言)、主要工作和成绩、经验和体会、存在问题、今后打算、落款七个部分
(一)标题 通常有两种写法。
公文式:由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体名称组成。如《步兵第XX师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二日工作总结》。
正副标题式。正标题概括总结内容,副标题标明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文体名称。如《统一认识、把握重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步兵第XX师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二日工作总结》
(二)导语
全面总结的开头一般有段话,从全面着眼,以浓缩的文字,概括和交代全篇的主要内容。一个好的导语,既有起首开篇的作用,又有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通常有四个内容:①说明总结的目的、意义;②开展工作的背影、环境、基础等工作的基本条件;③概述工作的基本情况(成绩、经验、突出的缺点、教训)等;④对工作的总体评价。这些内容要简明扼要,其要诀:概其大略,择其精要,即提纲挈领,高度凝练,切忌拖沓。
(三)主要工作和成绩
—3— 这一部分具体说明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绩,它是总结的基础,经验的提练要以它为基础,存在的问题以它作反衬,今后打算又以它为参照。写作时,注意写主要成绩,每项成绩最好能用一个个“观点”统领,配以序号,观点下面叙述具体内容时还可以归纳一个个小标题置于行首。通常采取用“做法+效果”的两句式,要注意前后的逻辑关系。
(四)经验和体会
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总结中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这就与专题经验总结有所区分。第二,它通常是以体会的形式出现,呈现出一种观念的形态。第三,经验的提炼常与成绩呼应,很多情形下,它是成绩的升华,也是成绩的说明。经验提炼是一种从工作成绩中引发的思考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意义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来自于本单位的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深化,使思考呈现理性化,使经验更加全面和深刻。
(五)存在问题
主要写不足,要把问题找准,分析深刻,切中要害。分析时既要找主观又要找客观。
(六)今后打算
—4— 这部分是根据新形势,针对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完成的措施。根据需要,决定详略。这部分的写作,要处理好指导思想与工作任务的关系。一般来说,工作指导思想是“纲”,工作任务的安排、落实是“目”。纲举目张,工作的指导思想统率、驾驭工作任务。打算不宜过长,突出重点。
(七)落款
正文结束后,右尾部署单位名称和成文日期。如标题中已出现单位名称,只署成文日期。
第二部分,工作总结的撰写过程
刚才讲了总结的基本要素,那到底怎样写呢?对我们初学者来讲,我想分成动笔前和成文阶段两部分来讲:
(一)动笔前的准备
工作总结动笔前的准备分为直接准备和间接准备两种。直接准备是以某一次具体总结活动为目的的准备;间接准备是不以某一次具体的总结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譬如平时的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广泛地搜集资料,等等,都属于间接准备。工作总结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建立在素材充分的基础上,包括材料收集和分析,收集材料就是掌握素材,比较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
—5— 及重要思想观点等。收集材料有三个途径:
一是深入部队,多获得第一手现实材料。多到部队、官兵中,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织中掌握情况。但不能带主观臆断去找片面的材料,要全面客观。
二是广开“材”源,积累第二手材料。关注报纸、文件、会议材料、信息、简报等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分门别类收藏。
三是有备无患,储备基础材料。积累一些与工作总结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律、规章、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部队官兵的精辟议论,作为总结的观点和依托、引证。
下面讲讲写作前的直接准备。
首先,深入实际全面掌握情况。需要总结的工作,往往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工作过程。比如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总结,或是全年工作的总结,都有一个时间或过程的界限,对这个界限内的工作情况应该了解清楚,既要掌握全面情况,又要掌握重点情况。
其次,学习理论掌握政策依据。写总结是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去叙述、分析、判断客观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
—6— 第三,分析研究决定材料取舍。
分析材料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材料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改造,做到既看到成绩,又有不足,既有表面,又有内在,既有支流,又有主流。
(二)成文阶段的写作
把握三个环节:精心提练主题、构建框架结构、熟悉表达技巧。
1、精心提练主题。动笔前,我们手头会有许多资料,但在没有确立主题前,这些材料都是零散的、片断的、互相之间缺少关联。而主题的形成和确立,会把这些材料有机地凝聚起来,形成文章。主题是总结的灵魂,是统帅。古人讲“意犹帅也”,这个“意”,决定了材料的取舍、详略,决定了结构的划分与顺序。深化主题注意三点:
一是要突出中心环节。总结的对象由于期限长、头绪多、纷纭复杂,如果一味贪多求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会使现象掩盖本质,材料湮没观点,总结就成了流水帐。因此,在评价工作和、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是用好一分为二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
—7— 题,避免极端化、绝对化、片面化。在提出问题、提练观点时,既看到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既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将来会产生的影响。
三是避旧求新。避旧,即避免旧道理、旧办法、旧表述。所旧道理,就是陈言、常言、空言,了无新意,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旧办法,就是一成不变的做法,墨守成规,没有随时代变化、形势的发展而更新。
2、构建框架结构。讲白了,就是列提纲。
围绕主题列提纲是很重要的环节。常说:列好提纲材料基本就写出来了。我们在撰写总结时,不能一见到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总结起草,首先要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光注重装修,房子质量不行。我们常说的材料不行要重来,往往是框架出了问题。
结构是言之有序,既构思、谋篇。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意即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通常有三种
—8— 结构形式:
一是纵贯式结构,又称纵式结构。表现为三种形式:(1)以时间为序。把整个工作过程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划分若干阶段,然后分别介绍各阶段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从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展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这类总结所依据的逻辑性。这种结构,脉络清晰,前后连贯,容易操作,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的工作总结,如基层总结或专项工作总结。
(2)按人们思想认识的发展顺序依次展开。这种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工作情况、归纳成绩做法、指出存在问题,回答“是什么”;第二部分对工作成败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形成经验,引出教训,回答“为什么”;第三部分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筹划今后工作,回答“怎么办”。这类总结按照人的思维认识规律,由浅入深,步步展开,综合性总结或专项经验总结常采用。
(3)以工作阶段或活动开展的步骤为顺序安排层次。即把工作的重点步骤或重大环节分成独立的内容,写出每个步骤的工作重点,适用于专项工作总结。
二是并列式结构,又称模式结构。有两个形式:(1)以工作特点为序。在一项工作中,提练出几个显
—9— 著的特点,然后按照特点的逻辑先后,安排文章的顺序。用特点和规律总结工作,可以使总结更深刻,给人的启迪更大。但这种模式对撰写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整个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归纳、提练出工作特点(思想观点),否则会让人感到空洞。
(2)以问题以序。将工作中容易出现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出来,再将每个问题与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采用做法加体会的方式来写。划分问题的标准,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可以是一种事物存在的几种形式,也可以是一个部门的几类典型,相互间有着内在联系,形成条理性。这种结构在专题工作总结中运用较多,是总结某项具体工作,或总结某项活动、教育比较好的方式。
三是综合式结构。将上述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来安排文章层次结构。
3、熟悉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熟能生巧。如果说刚才讲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主题确立、构思、谋篇、框架搭建属于战略范畴,那表达技巧就属于战术范畴。大家可能有自己的体会,我有三点建议:
—10— 一是精心制作好标题。一套好的标题对总结来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标题要统驭全文的小标题,各部分的小标题要紧紧为说明、论证大标题服务,遥相呼应,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制作标题时,不能刻意“对仗”,要先讲准,再求工整。
二是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重点怎么确定?一般来说,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一般情况的人和事,起决定作用的方法与措施,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教训,都就应该突出的重点。
三是语言准确简洁,文字生动活泼。工作总结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在语言运用上必须符合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准确、简明、庄重、朴实,不能采用一些文学修辞手法对工作过程和情况进行渲染、描写,更不能适用形容词或空发抒情性议论,写得花里胡哨、不伦不类。写作中,忌“大体上”、“基本上”、“一般说”、“可能是”等模棱两可的语言,也要慎用“最”、“极”、“非常”等副词,要避免用晦涩难懂、生编硬造的词,尽量使用材料语言、规范语言,包括正确使用标点标号(切忌不能用“火星文”)。
第三部分,撰写总结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说实话,写总结一类材料是艰苦细致的“文字活”,往
—11— 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对于撰写者的思维视角、逻辑推理、文字表达、工作作风都有极大的促进提高作用,要做到“三不怕”:
一不怕“接活”。一个单位不是人人都能写总结,也不是人人写的总结都好。领导把总结交给你写,就是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就是证明你能基本完成任务,不要有负重感而要有使命感。切忌两种心态:一是心恐慌。因为平时缺少积累,暂时赋予任务后找不到目标,从内心就抵制,找材料东拼西凑、看问题蜻蜓点水、动笔时乱抄一气,写好后匆匆上交应付了事;二是低层次。我就尽我的水平写,反正我也不是领导,有你们把关,不行就重来。构建共框架时只见石头不见山头,只问水流不见源头,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和教训,下步的打算分析得都很浅。
二不怕“客观”。总结的内容一定要实在,材料一定要真实。有的人在写总结时,总想廉价送赞歌,把有进步说成大进步,把取得了成绩说成取得显著成绩,把个别说成普遍,把过去的说成现在的,把别人的说成自己的,把下级的说成上级的,把集体的说成个人的,好像不把成绩人为的“膨化”一下都不好意思。但对缺点却装聋作哑,一漏再漏,一缩再缩,甚至只字不提,或把问题说成经验。
—12— 总结对所下的结论必须准确、必须符合实际,不能按个人的主观想象,更不能凭个人的感情。尤其要注意,在肯定现在时,不要不恰当地否定过去;在写问题时,不要违背实际,大加渲染,搞危言耸听。总结的特点是实而不华,表述直而不论,观点新而不怪,结构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单位的工作不是几个秀才写出来的,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干出来的,干才是总结的基础,实绩是总结的核心。
三不怕“批评”。写总结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有的人往往觉得初稿完了后就大功告成,洋洋得意,自己的是“一字千金”,别人只能看不能动。殊不知,“一成文章半成改”,好的总结都是一遍遍改出来。怎么改呢?简单归纳为十六个字“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紧贴主题。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单位实际。增删材料,就是累赘的,要删减;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调整结构。就是将层次段落不清楚、联结不紧凑、交代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加以调整、修改。润色语言。一是消肿,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刪掉;二是发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分;三是选择更优美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
—13— 进行加工润色。
修改总结要集体会诊,不能“闭门造车”。初稿完成后,要找几个熟悉情况的同志集体修改,主动谈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被别人否定,有时争论一个小时也改不了几个字,但道理越辨越明,由争论到统一的过程,是提高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也是总结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
5.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五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全军仅有的五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我是**大学理学院***。解放军**大学是全军综合性重点大学,她担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大学理学院专门负责全大学所有一二年级基础教育集中学员的培养和管理。成立四年来,在各种重大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2000级学员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创纪录地达到了90.04%; 2001级学院CET-4通过率87.6%,在去年底进行的CET-4考试中,我们2002级学员又取得了一次性通过率92%的优异成绩,其中最高分达到了98.5分,创历史新高。成绩的取得与我们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施教密不可分,可以说我们在学员的整体素质的培养上是相当成功的。
今天,结合我们教育管理的经验,主要想和大家谈谈青年大学生学习成才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
(一)入学时的状况,心里反映,心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二)自我与母校的联系(即关系)
1、母校的声誉对我们的影响。
2、我们的声誉对母校的影响。
3、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农民、工人、干部),即自己对家庭的影响。
二、如何正确对待学习(目标、勤奋、努力)
我想信大家求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道德修养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使得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有一个尽可能高的起点,找到一份尽可能满意而有前途的职业。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到这里来学习的目的。那么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基础和前提。
(一)干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学习更是如此。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太大——不行,太小——更不行。
平衡
(二)有了目标,要有各阶段的计划。
近——远——长远——目标
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家庭事业
(三)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积累——发明、创造——是实现目标的可靠工具和手段——。
所以要勤奋、努力、没有任何捷径。
(四)而我们所学专业的特点:
1、金融计算机
2、金融英语
3、法律英语
1〉技术干部、面广、公务员、全国性而发展到全世界。
A、金融全国性——世界性。
B、法律、国际官司逐年增多。(水果汁官司。小商品打火机官司——世界销量第一)
2〉技术性强。——知识要扎实,国际方面的事不代表你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
3〉荣耀。
正因为我们的前途充满竞争和艰险,有困难,也有希望,所以我要送大家两句话以共勉:
学习状态决定生存状态,就业压力就是成才压力。
成才压力又为学习的动力。
大学四年是学习知识、储备能力的黄金时期。今天你学到了多少,储备了多少,就意味着你将来能够贡献多少、收获多少。现代社会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但是,我要强调大学四年中学到的东西将是你人生最厚实最牢固的基础。大学毕业以前我们绝大多数靠的是家庭的支持,是纯消费者,还不需要我们自己为了生计而奔波,而大学毕业以后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开始独立的生活,你的生存状态取决于你的素质、能力,而归根到底是你大学四年中学到了什么,做了哪些准备,也就是说你的专业学的怎么样,英语、计算机等等达到了那种水平,有几个资格证书,有什么样的处事待人能力。实际上,就是要看你大学四年中的学习状态如何。良好的学习状态使你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很大程度影响了你的生存状态。
强大的就业压力就是我们要学习成才的源动力。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我想重复一句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讲的学习成才是广义的,但无论你要在哪一方面出成果,前期的投入和付出肯定和收获成正比。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学习时条件稍艰苦一点,干扰因素少一些,对学生的约束多一点的确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我们部队院校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得益于严格的管理和纯净的学习生活环境。人总是贪图安逸的,有句话形容人的这种心理说:“人总是站着就想坐着,坐着就想靠着,靠着就想躺着,躺着就要睡着。”细细品味,的确很有意思,有同学抱怨过学校的条件不好,但什么地方学习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为什么每到考试前大家总是争着抢着去自习室占位子?还不是因为最佳的学习场所是教室,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仅此而已。但是惟有在这么干净简单的教室里、课桌上,我们才能真正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概念、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学习不需要什么太好的条件,“一种环境、一种气氛、一份压力”就足够了。相信很多同学考过CET-
4、6级,考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过每学期的结业考试,或者说我们基本都参加过高考,那么哪一次不是需要我们全力投入付出精力去认真对待呢?恐怕就差仿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了。很多学校把CET-4与学位挂钩,那么大家会很认真地对待这一考试,任何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都离不开多记多背词汇,这是一个苦差事,必须长期坚持,没有勤奋、刻苦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而良好的学习基础正是通过每一次这样的努力奋斗点滴积累而成。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个道理。
三、如何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大家要清楚: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不是要做考试的奴隶。
我们是为了求取知识而学!
是为了求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学。
所以学习是快乐的,否则是痛苦的。
(一)要充分认识考试是一种手段。什么手段?
是一个督促我们系统复习、消化、再消化,最后达到吸收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复习的时间——考试阶段这个可贵的时间——重在复习。
(三)认真对待考试,因为考试是检测自己的科学知识多少的方法,对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反映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多少及有多少真本领。
(四)对考试不应有其他的想法,那是不可取的近路,而是死路一条。
你正确对待了,你努力了,假如60分差一点,老师自有解决的办法。
否则,后果不可想象。
特别是我们——专业性质:都是较为严肃的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
四、如何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大家知道:表扬与批评是一个目的——激发动力、调动积极性。好的更好,差的也变好——好——优
(一)受到表扬了——应冷静,查找不足的方面,加以改正,争取更大成绩。——好上加好。而不能——自以为人人不如你——产生傲气从而退步,是不可取的。
(二)受到批评了——不能灰心丧气,要有勇气——查找你的优势——发挥,将错的地方毫不客气地改正。这样进步就明显了,成绩就更明显了。决不能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
(三)表扬与批评须掌握的方法(每个人都一样,都应有一套好的方法)(镜子、扫帚)
1、领导与被领导,上对下,下对上。
2、同学之间
3、朋友之间。
要把握对象而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力度,分寸严而有度
2、场合(人的多少)
3、时机(早、晚)
五、如何正确对待环境
对环境的认识、标准(标准不一样)
总体来说:环境创造人,同时人可以改造环境。
如革命老前辈(那个年代造就了一大批英雄和伟人)。而这些英雄和伟人,经过奋斗、牺牲,创造了一个新中国。
从近的说:我们身边的环境
1、卫生(内、外)——我们来学习参观。
2、生活秩序:要相互之间共同营造一个小天地。
一个团结的集体,互相关爱的集体与一个互相勾心斗角,小孩拉二胡产生的效果能一样吗?
3、学习风气。(比、学、赶、帮)
以上这些环境,可以创造我们这一代,可以塑造这一代。
六、国家、社会需要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电大教育是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与一般普高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起点低,但不是说我们就真的机会少、成功率低。起点低,我们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追赶;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就要在求学期间储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此,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优秀的师资力量。
(一)只要我们以客观实际的心态看待就业,我们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要清醒的认识,要从入学时就有思想准备,以免期望值太高受到挫折时失望就越大;一方面,对电大生就业的优势要明确,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从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电大教育因为在培养目标上,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就业需要培养各种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更讲求按适应岗位职业能力来确定,突出能力培养,十分强调实践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学历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教育制度。这些特色,决定了电大培养的人才比普通高校全日制的大学毕业生更具有实用性、技能性、兼容性的特点。因此将更受中小企业、单位的欢迎。又由于电大生是从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来的,具有完整的高中基础文化,不论数、理、化,还是外语、语文基础,比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甚至是普高大专毕业生要高出许多,自然也会比大、中专生、高职生更受社会的欢迎。只要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就小了许多。
(二)要学会尽可能地表现自我,敢于自我推荐。肯定自我,发挥优势,不自卑,不自傲,注重平时积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我们在大学四年中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目标。要成就大事就必须有定力和动力,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到达生命、事业的颠峰!
(三)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为什么大学生找到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这么难?我先举一个例子。一位私营企业老总谈起招大学生对我说过:我怕了,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他怕什么?老总说应届生:一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办不好:有一次,让一个大学生去买箱复印纸,结果他给搬回来是25块钱一包的,好像还很有功劳,说,搬得辛苦,累得要命,想早点回家。没等同意,下午找个理由就溜了。实际上,买个复印纸打电话多比较几家,人家就会送上门来,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搬,而且只有16块一包,他还要称功劳,溜了,而我还要付他一天100元的工资。二是素质比不上中专生和大专生:不敬业,素质差,完全比不上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什么?因为中专生觉得有个工作很不易,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工作。许多到我公司来工作的大学生,刚开始,我非常看好,尽心尽力教他们怎么为人处世,可惜他们好像觉得社会是他们的,动辄就说某个人现在有百万年薪。几个月后,我想让他们担任某个重要岗位的职务锻炼一下时,他们就跑来对我说要加薪。你懂什么?这两三个月我白白在养你,到现在,想培养你一下,你却给我来这一套。你懂什么?制作表格,你比不上中专生文员;谈判,你不给我砸客户就是谢天谢地了;操作,你把操作成本抬得太高,客户一样会失去很多;人际交往,你不如街上的大妈。结论:我的公司坚决不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这位老板的做法看起来有些偏激,却值得求职的大学生们思索一番。
一位企业资深招聘主管对我说:“首先是一些大学生的观念。有的大学生认为,我接受了几年的高校教育,手里有了一纸学历,我就具有了某种身份,我就该做“白领”,我就该走上管理岗位。事实上,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还应该是普通的劳动者,不同的是大家受过专门教育,素质高,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其次是大学生的‘流行病’——‘眼高手低’。许多企业都会主动放弃一些大学生,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眼高手低’以及技术能力的不完备……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再加上适应能力不强,创新思维不强,时间久了,企业只能放弃他。再次是懒。现在的大学生特爱评论,爱发表意见,可是,却不屑于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去干。更令用人企业不能接受的是,有些大学生学会了“浮夸”,本人的实际能力与简历上所写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就让人对他们的评价大打了折扣。
现在,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录用标准,首先,是这个学生的专业知识,但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再接下来,就要看这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潜力,对于各用人单位来讲,复合型人才正在成为新宠。
大学生也应该是普通劳动者;高校的产品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至此,我们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对自己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了完整的认知——专业突出的复合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注意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大学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不仅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人的能动性是很大的,既然我们是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那么哪些素质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或者说需要发展培养的?先来看看
一些知名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xx汽车工业集团;选拔学生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社会实践丰富;三是最好是学生党员或是学生干部;四是有良好的外语功底,不少学生必须精通二门外语;
xx建工集团:首先要有吃苦精神;其次是专业对口、素质好;再次是组织能力强、实践丰富。
联想集团:坚持两大标准“选才”,一是对公司核心价值的认同;二是“人岗匹配”,即能否适应岗位的需求;
xx制药:七大核心能力——创新、团队协作、领导艺术、顾客为本、变革发展、沟通技巧、注重实效。
xx银行xx分行:英语、计算机、活动能力突出;
IBM:第一个是pride(自豪感),第二个是innovation(创新),第三个是flexibility(灵活性),第四个是高绩效文化(贡献及工作热情);
英特尔公司:除了专业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外,“学习能力”与“团队精神”是非常看重的因素。
西门子:“诚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人标准。
以上企业的选才标准应该可以成为今天众多企业用人的主要标准了。那么,面对如此挑剔的人才要求,我们作何感慨?又应当如何反应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由内至外的塑造自身形象,锻炼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前面我提到了大学四年是学习知识、储备能力的黄金时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说的是“储备能力”而非“储备知识”。因为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前是说大学里面学的东西毕业三、四年就要过期,而现在许多学科毕业
一、两年就面临过时,信息技术更是每三、四个月就会更新。如此迅速的发展对我们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和积累的,不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造能力上。大学四年学什么?学习“再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今后我们面对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和任职环境都是我们从没体验过经历过的,对一切新的东西接收快、消化快、会钻研、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这就是我们要具有的能力。社会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那么只有你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青年学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磨练毅力和忍耐力,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感。每个人都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辉煌的成就,但是真正站在顶峰的总是少数人,因此成功感总是相对的。人生难免有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必须做到:一是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模式:集中精力去干你手头的事并尽力干出最好的结果;当在这个问题上无进展时,要有一种补偿能力,开辟新的领域;当你处在下滑阶段时,一定要稳住。一个人受挫之后,通常情绪恶劣,产生烦恼和失望,容易意气用事,导致意识模糊,从而受到新的挫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受挫时一定要保持沉着和理智,即“平常心”。因为有竞争就有胜败,无论如何都要输得起。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只要有勇气,跌倒了还可以再爬起来。
同时,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还要求有良好的形象、气质。简单点说就是要求“形象健康、气质大方、举止得体”。(商务礼仪)我想这是每一个用人单位选人时要考察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企业肯定是要形象、气质、举止都大方得体的学生。因为这也有助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有报道说,大学周围的理发店一到毕业招聘时总是有许多男生去把头发剪短,女生去把烫过的头发拉直,不管男女生都去把曾经五颜六色的头发染回黑色,部分学生读书期间就去上形体课、去学习自我形象设计等等。这都是因为大家很清楚一点,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员工不是前卫怪异,而是形象健康大方,朴素、自然。所以,我们要在读书期间就注意培养和造就自身良好的形象。首先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一切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也是造就良好形象的基础。学校的生活很有规律,大家要利用好,安排好专门的时间用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一旦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你将很难再有这样纯粹而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就丧失了最佳的锻炼的时期。然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塑造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学会用形体语言表现我们的成熟、自信和教养。无论什么地方、任何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以貌取人”,不是说你要长得多好看,而是要通过你的形象让人感到信任和有积极向上的感觉。
现代用人单位看重的还有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是同等重要。日本大型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好的关心自己。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学生应着力培养在学校内部、所在班级、住宿寝室等身边环境里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优秀,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大学生就是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和用人单位“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在寻找与确定人生目标的同时,在通过学习成才的过程中,积极地做更多的积累,自觉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约束自己。最具体地说,首先我们要积极完成课业,其次是要求自己具备一些实现任何目标都需要的基本功,如英语、电脑、写作等;再次,还要具备一些这样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沟通、学会自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调节等等。
以前,大学生只占全国人口的4%,大家被称为“天之骄子”,可是现在不同了,同学们时刻都会考虑自己的出路,大家要面对理想和现实中的种种落差。但是,我认为作为大学生,作为一个读书人,没有什么比读书、学习、上进更能解决这些烦恼的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时代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我们去中流击水,让我们去创造明天,我想信大家的前途灿烂辉煌!
下面进入第二个内容——集体交流
6.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六
1、要构筑合理的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学习型科室、学习型车间、学习型班组等各类学习型组织,构筑纵横交错、上下结合的学习组织网络。同时,要综合运用理论研讨班、学习小组、专题讲座等各种学习媒介和载体,不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要灌输先进的学习理念。首先,不应该把学习与生活、工作孤立起来,而应该将三者结合起来,达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其次学习是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过程,是伴随人的一生的需要;学习更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被动的概念,而是每个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自觉行动与内在需要。因此,企业中的广大员工要强化“终身学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意识,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要在实践中学,经常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提炼,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的深度和成效。
3、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确立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把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实施的措施,包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以及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等给广大员工宣讲清楚,并形成努力追求美好愿景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合力。因此,无论是企业目标还是个人目标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应该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
4、要有丰富的学习内容。我们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大业务培训的内容,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外语等现代专业知识学习。要擅于向一切学习,但不是学习一切。就是说要懂得取舍,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能学,什么不能学都要有清醒认识。
5、要抓好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监督制度等,激发广大员工不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紧迫感。要建立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学习体制。一方面用来激励并保障广大员工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培训帮助广大员工进行学习,改善他们的心智模式。
7.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篇七
一是要克服“重经济利益轻政治影响”倾向, 切实打牢警政警民团结的政治基础
在有市场经济体制下, 价值规律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明显增强, 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因素越发明显, 利益得失对人际关系的制约作用也日益突出, 容易产生“交换关系”和“功利关系”。警政警民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和污染。比如, 一些单位在警民共建上, 就存在着有利就建, 无利不建的倾向;在处理警民纠纷上, 斤斤计较谁吃了亏, 谁占了光;在支援新农村建设上, 喜欢从事那些出风头有实惠的活动, 对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不愿参加。这种只重经济利益忽视政治影响的倾向, 不仅容易使警地警民之间的关系商品化、庸俗化、利益化, 而且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声誉,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警政警民团结, 必须加以克服和引导。
要多从政治的角度观察和处理警政警民关系问题。当前, 警地关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 人们物质利益观增强, 警民之间容易产生新的利益冲突;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制, 落实优抚政策出现新的难度等等。应当看到, 警政警民关系从根本上说, 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政治信念和理想追求基础上的政治关系, 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 警政警民关系只有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 才会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语言。因此, 在新形势下, 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处理警民之间的一般经济利益关系, 更要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保持警地关系的纯洁性, 避免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对警政警民关系方面的问题, 不能就事论事, 或者仅凭个人感情、局部利益得失去观察和处理, 应该从政治角度, 从全局高度去认识、理解, 多讲共同的政治基础, 多讲服从服务国家建设大局, 只有这样, 才能扩大我们的视野, 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二是要克服“重警政交往轻警民关系”倾向, 切实把密切警政警民关系重点放在基层群众
近年来, 有些单位在工作指导上, 存在着重警政交往、轻警民关系的倾向, 片面认为警政关系好了, 警民关系自然就会好;有的认为与群众接触麻烦多, 靠群众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等等。因而在实际工作中, 强调警政关系多, 警民关系讲得少;领导和机关的精力相当一部分用在警政交往上, 对于警民关系的协调则明显不足。要克服这种倾向, 很重要的是必须把密切警政警民关系的重点放在基层, 放在群众, 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 使部队和基层群众关系融洽, 从而带动整个警政警民的团结。
首先, 要坚持拥政爱民一起抓, 警政团结是实现警地团结的重要一环, 也是带动和促进警民团结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警民团结是警政团结的社会基础, 是实现警政团结的基石, 两者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不可否认, 市场经济条件下, 部队有很多困难和实际问题必须通过地方政府来解决, 加强与政府的交往是必要的, 但不能顾此失波, “只进衙门口, 不登百姓门”。近年来, 一些基层单位之所以与驻地群众发生矛盾和纠纷, 很大程度上与只重视警政交往而忽视基层警民关系有关。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坚持拥政和爱民一起抓。
其次, 要切实做好“家门口”的群众工作。实践告诉我们, 警地之间的社会联系, 经常地、大量地、直接地表现为“家门口”的警民关系, 只有把“家门口”的警政警民关系搞好了, 驻地小环境就能得到优化, 警政警民团结就有坚实的墓础。
再次, 要切实预防和正确处理警民纠纷。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早做工作, 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及时消除警民关系的隐患。二要多从部队自身找原因。三要重视对警民纠纷的处理。一旦发生警民纠纷, 不能久拖不决, 更不能护短推诿, 要及时靠上去, 积极开展工作, 寻求解决方法, 力求双方满意。
三是要克服“重警民共建轻部队自建”倾向, 切实把促进警地双方共赢作为一致目标
警民共建活动的开展, 不仅密切了警政警民关系, 增强了警政警民团结, 而且在许多领域还产生出强大的综合效应。但也应看到, 有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警民共建轻部队自建”的倾向, 有的共建中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 缺乏向人民群众学习、促进部队自身建设的自觉性;有的抱着“我帮你建”的态度, 不善于在共建中取长补短;还有的在支援地方公益活动、参加社会执勤、配合公安干警执行任务以及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等与地方接触较多的活动中, 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 , 一遇情况不缺乏主动的沟通协调, 容易引起警民纠纷。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要教育部队在警民共建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要持之以恒地用实际行动塑造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在双拥共建中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
8.强化纪委监督应把握的三个问题 篇八
关键词:纪委;监督;同级党委
一、明确监督职责,厘清关系
根据党章规定,纪委的有两项主要职责:一是监督职责,“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其重点是“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二是协助职责,“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其核心是当好参谋助手,提出工作建议、协助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目前党的各级纪委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下开展工作的,双重职责决定了纪委与党委的双重关系。履行监督职责,使纪委与党委之间形成了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其监督权力来自于党的代表大会的授予。各级纪委由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领导,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授权履行监督职责,并对同级党的代表大會负责。所以在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纪委首先必须接受上级纪委的领导,对上级纪委负责。由于纪委的主职是监督,就决定了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协助职责来说,纪委要协助同级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反腐败工作,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自然要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这就又产生了党委对纪委的领导关系。但必须说明,这种领导关系不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纪委不是党委的下级,也不是党委内部的职能部门,而是履行对包括同级党委在内的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监督职责的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因此党委对纪委的领导不是全面领导,仅是特定领域内的专项工作的领导。党委不能分配纪委做该专项工作以外的工作,即党委对纪委的领导不能超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范畴。一句话概括就是,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是全面的,协助党委工作仅仅是专项的,履行监督职责时受上级纪委领导,履行协助职责时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明确了纪委职责,厘清了上述关系,说明了纪委监督的权力来源,破解难题就有了突破口,进一步扎实开展党的纪检工作也就有了目标方向。
二、优化领导体制,强化监督职能
党的纪检工作实行双重领导体制是十二大党章明确规定的,自确立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基本符合党情国情的。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问题,可以看到这一体制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制度的优越性很难更好的发挥。就纪委来说,同级监督忌讳多,大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很难监督别人,这些年发生的一把手腐败问题,很少有同级纪委主动报告的。有的纪委领导甚至对反映党委领导干部问题的同志说:你不要讲了,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原因在于纪委从组织人事关系,到事权、财权等各方面利益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里。各级纪委实际上仍是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上级纪委的领导作用非常有限,书记、副书记和所有工作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隶属于同级党委和所在单位,对同级党委的监督顾虑太多,因此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开展。
从上述现实问题出发,习主席曾在中纪委三次全会时提出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必须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在今年的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因此笔者认为要强化纪委的监督职能,加强党内监督核心是改革组织人事体制,改变组织人事关系,确保纪委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落地见效。同时纪委书记和副书记的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他们的组织人事关系仍隶属于同级党委和所在单位,仍然会有所顾虑,而且纪委的工作不仅仅是书记、副书记们的,其他全体工作人员的考察方式,组织人事关系如果不变,纪委仍难以高效开展工作,更好履行监督职责,所以必须彻底改变目前纪检工作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
三、完善制度,规范监督
领导体制的改革为加强纪委监督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但是仅此还不够,还需长效的制度机制做支撑。组织和制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保证着纪检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各级党委及其成员都是不同于普通党员的领导干部,习主席多次强调看住“关键少数”,对他们的监督既重要又特殊,必须制定专门的监督规范,让纪委在履职时既理直气壮又不越权脱轨。
就监督权力而言,纪委对党委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受限制的监督,它不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的监督甚至不是同一级别组织之间的监督。在行政级别上纪委比同级党委低半级,在特定工作上要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在此体制下,如果缺乏刚性的规定,必然会陷入柔性监督的状态里。
就监督方式而言,现行的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都是参与式监督,这种监督有利有弊,纪委参加党委决策的整个过程,有助于过程把关,防患于未然,但也容易把监督者与决策者、执行者混为一体,这也是监督之大忌;如不参与决策,以第三者的身份开展监督,有助于公正性,发现问题可以理智气壮的纠正甚至查处,但毕竟问题错误已经发生无法挽回损失。党委的决策对本单位的影响是重大的,所以有必要加强过程监督,更要强调防患于未然。因此建议应针对纪委在对党委监督时拥有哪些权力,如何行使这些权力以及监督方式等方面做出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
【发展商业地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推荐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10-09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09-27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08-20
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思考06-26
商业银行发展建议06-16
商业银行发展趋势09-13
大数据应用于商业发展06-16
商业银行现状与发展08-04
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分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