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连贯

2024-10-07

语篇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连贯(4篇)

1.语篇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连贯 篇一

语篇连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学习每一篇课文,使这一学习过程也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课堂讲授应包括对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介绍、语篇结构的分析及文章中其它细节部分衔接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对课文中难句、语法、词汇的局部讲解.

作 者:杨柳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篇   连贯   英语课堂   衔接  

 

2.语篇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连贯 篇二

【关键词】英汉文学翻译 衔接手段 语篇连贯

一、引言

英汉文学翻译在译介西方文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在进行英汉文学翻译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这一问题。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1976:4)这样说道,“语篇中某一元素的解释需要借助于另一元素时,衔接就产生了。其中一个元素对于另一个具有预设作用,也就是说,如若不借助于前者,后者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解码或得到正确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衔接关系:而这两个元素,预设者和被预设者,就有了被整合成为一个语篇的可能。”在这里,所谓对于另一元素具有预设作用其实就是语篇的衔接手段。汉英两种语言都会借助于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照应等衔接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连贯,然而,在具体每一种衔接手段的使用上又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英汉文学翻译中,从衔接手段的角度来看,要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汉语译文的语篇连贯。

二、从衔接手段的角度看英汉文学翻译策略

译言网的古登堡计划是一个长期翻译项目,旨在向国内翻译引介西方著作,其中英美文学著作占据了很大的比重。2012年笔者成功聘为该项目《遗忘的星球》一书的译者。在翻译该作品的过程中,笔者对于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特别加以关注,根据英文原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以下翻译策略。

1.减译法。在“指称”这一衔接手段的使用方面,汉语指称词不及英语丰富,往往省略主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减译法,即省略主语的翻译方法。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翻译实例加以验证。

例(1):原文:The giant creature rocketed upward with Burl clinging to his spear.He held fast with an agonized strength.His mount rose from the blackness of the ground into the many times more terrifying blackness of the air.It rose up and up.If Burl could have screamed,he would have done so,but he could not cry out.He could only hold fast,glassy-eyed.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Chapter 7,para14

译文:这个巨兽带着长矛连同伯尔像火箭一样腾空而起。伯尔痛苦地死死抓住长矛。他被那巨兽携带着从黑漆漆的地面飞入更加恐怖、黑暗的空中。那巨兽一直在上升,上升。如果伯尔能够惊声尖叫的话,也许*早就那么做了,但他却喊不出来。伯尔目光呆滞,他所能做的只能是抓紧长矛。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page 152:

请看例(1)中所选英文段落和汉语译文的黑体字部分。在原文中,Burl....he,but he....主语Burl及其人称照应词he一共出现了三次,但在汉语译文只采用了“伯尔”和“他”两个词,主语省略了一次,用*代替,但是整个句子的意思并未改变。

例(2)原文:It was a tiny beetle no more than eight inches long—a sexton or burying-beetle.Drawing near Saya's body it scurried onto her flesh.It went from end to end of her figure in a sort of feverish haste.Then it dived into the ground beneath her shoulder,casting back a little shower of hastily-dug dirt as it disappeared.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Chapter 7,para14

译文:原来是一只不足八英寸长的小甲壳虫——专司挖土埋葬死尸、打理墓穴之职的甲壳虫。它爬近塞娅,急匆匆扑向她的肉体,*极度兴奋地在她的头和脚之间来回奔波,像是患上热病一般,然后*又潜入塞娅肩膀下的泥土中,将挖出的泥土快速掷出,像是撒下了一阵尘雨一般,然后自己消失在土坑中。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page 162

在例 (2)的英文原文中一连用了三个分句:It scurried onto......it went from.....Then it.....,在每个句子中,都使用了一个人称照应代词“It”,It共连用了三次,而在其对应的汉语译文中,我们只用了一个主语“他”字,后面使用了一连串的谓语动作,这些动作的主语都被省略掉了,这些表动作的词汇共享一个主语“他”,几个谓语部分你连着我,我连着他,如同接竹竿一般,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主语清晰、意思完整的长句。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在进行英汉文学翻译的过程中,采取省略主语翻译方法,即“减译法”,既可以使译文完整表达源语的意思,忠实于源语,又符合汉语语言“意合”的特点,不影响译文的连贯。

2.衔接手段对等翻译法。在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方面,汉英两种语言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对应,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衔接手段对等翻译法。请看下文分句替代的译例:

例(3):原文:If Burl could have screamed,he would have done so,but he could not cry out.He could only hold fast,glassy-eyed.(分句替代)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chapter7:para14

译文:如果伯尔能够惊声尖叫的话,他也许早就那么做了,但他却喊不出来。他只能目光呆滞,搂紧长矛。(分句替代)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page152:para3

在例(3)中,源语done so属于分句替代,译为“那么做”,可以视为汉语中分句替代的例子。在这一译例中,英汉两种语篇都是连贯的。

3.衔接手段转换翻译法。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方式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下文的英语的“名词性替代”这一衔接方式在翻译成汉语时则无法找到同样的名词性替代。此时,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译文的连贯,又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的呢?请看例(4)是如何处理的:

例(4):原文:Red puffballs did not burst at night.They would not burst anyhow,except at one certain season of their growth.But Burl and his folk had so far encountered the over-hasty ones,bursting earlier than most.(名词性替代)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chapter 7:para31

译文:在晚上,红色的马勃菌不会散播孢子。除了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某个季节以外,无论如何它们都不会散播孢子。但到目前为止,伯尔和他的伙伴们已经遇到了那些提早成熟、散播孢子也比其大多数同类都更早一些的马勃菌。(词汇衔接)

--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page 156:para1

在例(4)中,英文原文中词汇ones属于“名词性替代”这一衔接方式,翻译成了“马勃菌”一词,属于词汇衔接。像这样,在英汉文学翻译中,我们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衔接方式,将某一衔接方式翻译成另外一种衔接方式的方法,叫做衔接方式转换翻译法。

4.增译法。在英语中,有些名词属于某一组词汇的上义词,属于词汇衔接,但由于跟一系列语义丰富的不及物动词连用,这一上义词所涵盖的下义词迅速鲜活起来,在将其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若将该上义词与各个动词联系起来,逐一具体化,译文才更能体现原文的意思,也才更加连贯,如例(5)所示:

例(5):原文:All the thousand-and-one forms of insect life flew and crawled and swam and dived where the people of the rafts could see them.(词汇衔接)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chapter 8:para24

译文:凡是筏子上的族人们所能看到之处,到处都是昆虫,其类型之多,数以千计:有的在天空翩翩起舞,有的在地面爬行,有的在水里游泳,有的潜入水中.(名词替代)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page 184:para 3

在例(5)中,insect life属于词汇衔接,由于该词与flew,crawled,swam,dived这样四个语义丰富的不及物动词连用,insect life 所指的内容便可以具体化为“飞舞的昆虫”、“爬行的昆虫”、“游泳的昆虫”和“潜水的昆虫”,由于译文必须出现“飞舞”、“爬行”、“游泳”和“潜水”四个词汇,为了避免语义重复,也为了形成排比句式,我们将insect life翻译为四个“有的”。这样,虽然词汇衔接的本质未变,但是译文的词汇明显增加了,所以,我们称之为“增译法”。

三、结语

从上文可知,英汉文学翻译时,我们不一定非要使译文的衔接手段与原文一一对应。相反,根据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使用特点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减译法、衔接手段对等翻译法和衔接手段转换翻译法和增译法等方法,只要译文能够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并能保持连贯,我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就是切实可行的。

注释:

译言古登堡计划,古登堡计划是一项全球范围内的协作计划,负责提供版权过期的公版书。1971年7月由伊利诺依州大学学生哈特(Hart)建立,是世界上第一所数字图书馆。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德国15世纪的印刷商约翰内斯·古登堡,这位出版商通过推广使用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机的革命,使得更多的书籍传递到更多读者手中——古登堡计划的意义也因此不言而喻。在英语世界国家,这项计划的主要工作是依靠志愿者将版权已经失效的纸本书电子化,开放公版书的大目录,供世界各地的读者阅读。这笔公共精神财富由纸质书变成电子书与世界共享,传递到中国的时候,再由译言网和翻译爱好者们在网络间完成选择、策划与协作翻译,最终变成另一种语言的电子书甚至再次成为纸质印刷品传递到中国读者手中。详情请参考译言网,网址为 http://www.yeeyan.org/,《遗忘的星球》是译言网古登堡计划的一个翻译项目,是一片科幻英文小说,笔者参与了该小说的翻译。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M.A.K.& Hasan,R.Language,Context,and Text[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Leinster,M.The Forgotten Planet.[EB/OL].http://www.gutenberg.org/files/41637/41637-h/41637-h.htm,2015-06-07.

[5]穆雷·伦斯特.遗忘的星球[M].应雨桦译.[EB/OL].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837163/,2015-06-07.

作者简介:

3.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 篇三

摘要: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话语不连贯而引起的误解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探究语篇连贯现象,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歧义和误解。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结构层次、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地分析,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一系列认知过程,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语篇;连贯;语篇分析教学 引言

现代语篇分析最早应追溯到二十世纪语言学的重要学派——布拉格学派。他们把话语、语篇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许多在现代语篇分析中占重要地位的概念和思想——主位与述位、已知信息与新信息、语境与语篇等,同时强调句子是整个篇章的一部分,句子分析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不断流动的语篇(姜望琪,2008)。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西方语言学家开始了对语篇连贯问题更广泛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连贯性往往被视为语篇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连贯与认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语篇连贯性进行概括性论述,进而探讨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2 语篇与连贯

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黄国文,1988),既可单句,亦可长句,既可口语,亦可书面语,但逻辑结构须严密、语义要连贯。这种连贯表现为语言结构、语言的组成成分关系以及语言结构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换言之,语篇连贯的实现取决于语篇构成成分之间语义或功能上的联系。

一般地,对连贯理论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把它看作社会现象,一是把它视为心理现象。Halliday & Hasan(1976)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把语言使用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然而他们提出的五种衔接纽带——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却无法解释某些缺乏这些衔接手段但连贯的语篇。Givon(1955)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连贯的本质和实现手段,认为语篇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external text)的连贯,而是能生成、能储存、能提取的内在语篇(mental text)的心理连贯,是受话人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协调以达到彼

此理解的主观行为(朱永生、严世清,2001)。Reinhart 则提出了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explicit and implicit coherence)。显性连贯通过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而实现,是语言内部的衔接,与读者和作者双方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隐性连贯隐藏于语篇的深层,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来实现语篇的文理通顺。在命题与命题之间缺乏明显连接的情况下,读者需要利用语用和其它有效手段推导出其中的隐性连接意义,从而建立语篇连贯。这一过程必须依赖于读者把新信息与大脑中已存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相关联,以语篇的结构、语境、衔接手段等提示激活已有知识,并运用各种策略建立、修改命题直至构建出完整连贯的心理表征,从而正确地理解语篇。基于连贯理论的语篇分析教学的实现途径

语篇分析,又名话语分析,是借助对语篇表层结构特征(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深层结构特征(语义关联、逻辑关联)的描述和解释,寻找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内在规律性,并探讨语篇的各种功能特征(朱颖、马静,2007)。语篇分析教学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其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既重视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又强调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对篇章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一系列认知过程。3.1 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

宏观结构通常是指语篇整体的语义功能的总体连贯,属于语篇的高层次语义结构。宏观结构分析是对人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的假设性论述,主要涉及对语篇的体裁分析、连贯推理的分析等,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超结构(superstructure)与意图,进而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1)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从宏观层面探讨语篇模式的理论构架和普遍特征。语篇体裁是高度抽象化的篇章模式, 它能体现出表达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体裁就不一样,其认知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无论语篇模式是什么形式,都必须是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符合逻辑的有机整体。

语篇体裁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记叙文多注重事件经历,其教学应在指导学生把握叙事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组织和发

展语篇的;议论文强调逻辑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技巧,按照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递进层次,分析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文注重条理性,教学既要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又要注意事实和数据,掌握作者用以说明的角度和方法。

鉴于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不同的侧重点,语篇分析教学应施予不同的方法。在体裁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上展开分析,从写作和修辞上进行体会,或者跳出课文的框架,从世界观上进行探讨,进而对作者的笔调、语气、修辞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研究(赵崇华,2000)。

(2)连贯推理分析

一般地说,推理指以若干命题为前提得到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认识活动(徐盛桓,2005)。任何话语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个词项的意义总和,作者的交际意图往往会超出他所表达的字面意义。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文本语言不断激活读者的已有知识框架,形成有机的心理图式,从而作出不同的语义推理的过程(熊学亮,1999)。语义推理中读者凭作者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读者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来理解信息(新信息),并作出预测、推理和解释。

请看下面的例子:

“星期六下午你来参加音乐会吗?”圣诞节刚过,克莱拉就问他。“我答应要去威利农场”。他(保罗)回答。(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Chapter X)克莱拉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提议,她期待对方做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而从字面意义上看,保罗的回答和克莱拉的问题并不相关。如何理解保罗,需要克莱拉根据当时的语境再结合自己的认知环境进行推理,提出“保罗必须去威利农场”的语境假设,并从中推断出“他不能参加音乐会”的语境暗含。这一语境暗含是以新旧两种信息为前提得出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从而实现了交际双方心理互动上的一种无形的连贯(姜菲、董洪学,2008)。

在语篇阅读中,推理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无论是对字词的理解还是对语篇的理解,都需要借助推理来完成。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重视对词语语义演变的认知过程的分析,正

确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内涵,获得作者意图传达的全部真实信息,以实现双方话语的连贯。3.2 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结构涉及的是句内和句际的意义关联,也称语义功能的局部连贯(inter-sentential-relations)。微观结构分析从句子层面出发,寻找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极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的延伸和扩展,揭示语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训练学生对语篇进行连贯分析的能力。

(1)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是话语的基础,主位结构体现谋篇意义。一般来说,在篇章中,主位即在语境中自然存在的内容,它提供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即作者要传递的新信息。“一段篇章构成的过程正是作者运用语言手段,以已知信息为出发点,引出未知信息来阐述、说明已知信息,推动信息传递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述位对主位进行阐发的过程。”(徐盛桓,1985)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讲话者需要对主位做连续的选择。主位述位推进就是指话语主位的选择和排序,它们互相之间的平行连接和上下层次,以及它们跟上一级篇章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之间的关系,跟整个篇章的关系,跟环境的关系。主位推进可以看成故事情节的脉络。按照Danes(Dokulil & Danes 1958/2004)的分法,有三种主位推进模式: ①简单线性主位推进,即

以及对语篇所衔接的语义或内容的深层理解。

(2)衔接手段分析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存在于语篇内部的、使其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Halliday & Hasan, 1976)。衔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是语言表层的、形式上的连接,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包括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手段是语篇中的纽带,在语篇的构建中起着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手段则通过同义、反义、上下文、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的语义连贯。隐性衔接通常是指语篇的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属于语言深层的意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语篇的隐性衔接将那些没有言明但却隐含在语篇之中的言外之意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意义。语篇借助各种衔接手段获得连贯性,通过逻辑和语义上的顺畅实现文理通顺。

请看下面的例句:

Jackson is a good office worker,but he is a bad husband.这句话使用了三种衔接手段:①he指代Jackson,产生了前后两句的照应关系;②反义词good和bad具有同现意义关系(指文中的一个词的对象一定有另一个与之相搭配的词出现,形成衔接,构成意义上的联系),具有在同一语义场共现的特点。③连词but连接前后两句,所表达的转折意义与反义词同现加强了语义间的对应关系。

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语篇。衔接关系产生的连续性是语义的连续性,所以衔接手段在理解语篇过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各种不同的衔接链,以便正确地理解语篇。4 结语

阅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解释并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语篇阅读教学应强调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强调语篇意义的绵延,以及从动态的语篇中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对语篇体裁框架、连贯推理的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宏观把握语篇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的能力,以及有效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综合语篇内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

语篇的微观分析,引导学生找准语篇结构中的主位—述位、信息流程、衔接手段,培养其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 ] Dokulil, M.&F.Dane 1958/2004.On the so-called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A].Reprinted in P.Luelsdorff et al.(eds.).2004.Praguiana 1945-1990[C].21-38.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 ] Holliday 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 3 ] 姜望琪.现代语篇分析的萌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188-195.[ 4 ]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5 ]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67-186.[ 6 ] 朱颖,马静.学术语篇引言的体裁分析[C].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60.[ 7 ] 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42-44 [ 8 ]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10-15 [ 9 ] 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 10] 姜菲,董洪学.从关联理论视角看交际中话语连贯的实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75-78.[11 ] 徐盛桓.再论主位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Languag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rent theory

Xu Xing-fa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404000,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relations, misunderstanding is extremely common because of the incoherent words.So inquiring coherent phenomenon is helpful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Discourse analysis teaching based on cohesion theory studies the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4.语篇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连贯 篇四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以篇章衔接连贯理论为基础,从篇章衔接和整体连贯两大方面对学生英语写作进行错误分析,以期对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 者:池丽霞 王晶晶 作者单位:池丽霞(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王晶晶(华北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上一篇:处理投诉优秀案例下一篇:生命的颜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