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2024-06-18

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共12篇)

1.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一

今年暑假,由于身体不适,学校没有安排我外出学习培训,一直在家静休。静休生闲,同事一句话提醒了我,不妨利用此机会读一些教育理论。于是,我有机会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读完之后,收获颇丰,感触良深。

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是一位母亲在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源自内心的问话。这句话敲打着我的心灵。是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一直觉得,我还缺少些什么。即使在我进行本科自学深造时,我感觉我那个空缺还没有被填补。今天,从肖川先生的《序言》中我高兴地发现,我找到了答案。我缺少的正是当前教师普遍缺少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肖川在给我们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

“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多读教育名著。不光要读,还要品,要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指导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学生读书后思维异常活跃,上课时那咄咄逼人的追问可曾让你汗颜?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书读得太少了。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注意,学生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而,我们只知道争取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遮目树叶。

于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即使在当今极为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中,对待每一名学生也应像龙应台女士一样,用坚定执著耐心的赏识目光回应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那穿透时空的疑虑的眼神:“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2.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二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教学评价, 应走向多元化, 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而且更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 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 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评价, 我们有话要说?

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到每天的课堂上, 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如何评价一节科学课的成功与否成了一线的教师关注的焦点。依据科学课程标准, 我们认为科学教学评价急需要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课堂真正的关注学生了吗?

如学生分小组活动时, 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 小组学习的进程出现差异,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教师的想法可能就是:哎呀, 超出我的预料了, 可能驾驭不了, 这会影响后续的教学环节的正常展开。所以往往避重就轻, 绕开超出自己课前预料的问题, 继续按部就班地照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实际上, 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 应该想到的是学生在做什么, 他们学习得怎样了, 他们需要什么, 我要想办法提供帮助。把关注的焦点放到学生身上, 深入学生的讨论中,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以便安排后续活动的教学。

评价科学课堂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 我们应该看教师在上课时, 能否为学生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 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能否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2.教师是直接“给”的, 还是“引导”?

“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 而“导”能激活活的源泉, 关键在于怎么引导。新课程需要更多的精彩的回答从学生嘴里说出。不能回避, 经过引导学生也不一定能说出, 但是, 经过引导和没经过引导, 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 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思考, 哪怕是一分钟也是有效的。这是“引导”的价值。在科学课堂中, 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直接出示答案, 创造足够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探究, 让他们自行去获取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而不是学习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科学、是否有效?

现在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如, 学生讨论, 教师一声令下, 学生都动起嘴来, 课堂上一片“嗡嗡”声, 十分热闹, 但仔细观察一下, 学生的嘴都在动,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教师喊“停”, 教室里安静下来。这样的小组学习中, 学生间的相互配合, 分工和个人责任这些基本要素完全不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被抹杀了。

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教师还可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 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 那么在团体性的争论中, 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这样小组合作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 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 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4.教学能否做到“一英寸宽, 一英里深”?

现在有的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贪多求全, 恨不得在一节课的40分钟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一节课下来, 老师和学生都很辛苦, 紧赶慢赶, 生怕这节课任务完不成, 求大求全, 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 草草收场。

减少一个活动或某些环节, 把一部分做透了, 做细了, 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上的, 学生就能体验探究的全部过程, 反而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一节好的科学课应能做到“一英寸宽, 一英里深”。

5.“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了没有?

新课程表面上是难度降低了, 但对教师的来说, 实际上是变难了, 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这种角色的变化, 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了更专业化的要求。

只要是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应创造充分的探究机会和条件, 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就像一个“导演”, 让“小演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演好戏”, 并在“演戏”过程中得到发展, 内化科学素养。

评价, 我们关注什么?

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强调以人为本, 越来越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内容、方法及手段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标的科学化

评价必须服从课程的特点, 小学科学评价必须要符合小学科学的课程宗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多元主体中, 我们尤其重视同学间的互评。因为学生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 大部分时间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的, 同学间应该是彼此最了解的。他们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鼓励的作用是非常具有实效性的, 如在教学“电”单元时, 在小组完成各种研究电路的活动中, 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 这时, 同伴评价及其影响力对于促进和帮助全体学生完成研究活动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评价内容涉及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大板块。在科学知识板块里, 既要考察学生对必要的科学概念的掌握与理解, 又要检查学生对常见科学事实的理解;在过程与方法板块里, 既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的考核, 还要注意检查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习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板块里, 侧重考察学生对待科学知识、对待科学探究及与人合作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4.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教学“工具和机械”单元时, 我们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工具和机械的结构与功能时, 就常常利用嵌入式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单元后评价可以和单元前评价相对照, 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进步。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上面, 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反省自己的学习。另外, 解决问题、实验、作品展示、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的附加评价可以给不同学习类型的孩子更多地展示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5.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师评价方面包括书面考核、作业检查、案例记载、成果展示、课堂抽查等方法。在同学互评方面采用小组互评的方法, 主要运用于各个单元学习结束时, 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 相互评价。

同时, 我们采用学生自我激励的方法, 让学生评价和思考其科学理解能力。自我评价理解力是自我启发式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反思明确了他们应学习些什么, 由此开始把学习中的外部期望化为内在动力。

评价, 我们该怎么做?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指出,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评价, 急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 用智慧诠释着评价的真正含义, 不断尝试新的评价方式: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即时性评价中搜集情况和表现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课堂观察不是日常用语中所说的“用眼睛看”, 而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关注评价对象的表现, 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的过程。课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双边活动, 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教学目标, 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观察时, 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更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 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2.拓展活动

“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我们应重视教学活动的拓展, 让学生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日常生活中。

3.阶段测试

测试评价是教学评价中一个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科学课的测试较之其他学科有自己的特殊性, 创设新情境, 运用口试、笔试或现场答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测试已是大势所趋。如“动物”单元, 学生对蜗牛非常感兴趣, 教师以此为突破口, 激励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想知道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有的想了解蜗牛是怎样爬行的?有的想探究蜗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还是有害?……接下来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问题, 通过网上书刊收集资料、观察、记录、找规律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得出结论, 完成研究小报告。

4、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对学生进行的科学学习发展状况的评价。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成长的脚印”, 如代表性的作业、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小报告、科学幻想画等。也可以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挑战性问题、最喜欢的一本科学书等。在成长记录中还可以存放自己的评价、互相评价、合作性评价、家长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

3.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三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评价 多元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从而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状态。初中体育教学中,评价往往容易为教师所忽视,这与体育教学不太重视评价有关,也与体育教师自身对评价的理解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释义

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评价而言的,多元评价的指向是多方面的,相对于传统的一元评价而言,多元评价更强调从不维度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多元评价往往是非判断性的,是不以好坏、优劣评价学生的。因此多元评价往往更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高,多元评价的背景下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的要求提出,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体育训练与文化学科的学习不同,体能的训练,技能的形成,都是实实在在的训练的结果,靠嘴皮子描述是没有用的,说得再好跑的速度不够就等于零。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要通过评价去激发学生的训练动力,去让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识。

其二,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内在需要。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存在内驱力的,但在机械任务的影响之下,这种内驱力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弱化,因而学生的内在需要就不容易得到满足。比如说在“跑”的教学中,学生是很想跑快的,可是如果教师的评价老是停留在“你怎么跑不快”的思维水平上,那学生就永远不可能真的愿意去跑,也很难真正跑得快。

其三,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当“体育”变成“体育与健康”的时候,体育教学的内涵就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能从健康促进的角度予以评价,则体育教学就有了新的内涵。

从以上三点分析来看,多元评价不仅是指向体育学习本身的,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品质的,通过评价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学习,是体育多元评价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多元评价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多元评价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这里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示例一:一次跑的教学观摩中,教师让一位学生做跑的动作的示范,该生示范非常到位,示范完毕之后,教师给出的评价是:“这个学生的演示非常到位,大家鼓掌表示感谢!同学们看懂了吗?跑的动作要领就要跟他一样!”然后学生鼓掌,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后面的评课过程中,不少同行也认为这个评价非常具有激励性,是一次成功的评价。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显然过于肤浅:首先,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非常到位”这样的评价不具有明确性,学生听起来根本不知道具体指哪些地方到位;至少问学生懂了吗?估计没有学生说不懂的,毕竟是公开课,知道要配合教师;而“跑的动作要跟他一样”这样的评价,更是不合体育教学的规则,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于像跑这样的动作要领的掌握,往往都是在对动作的细化当中完成的,是在具体的要求下形成的,因此针对动作技能的评价,一定要准确化、精细化。

示例二:在一次笔者开设的观摩课上,也是教学生短跑的起跑。课堂上有两个学生表现出同样的不足:抢跑!当两个学生在公开课上表现出同样的缺点时,一般教师可能会暗地里责怪这些孩子,可是笔者却看出了这两个孩子出错的原因。于是给予他们分别的指导:一是让其中一个学生不要紧张,按照刚刚教的节奏跑就行;二是对另外一个学生强调预备跑的时候,身体重心要控制好,尤其是在“各就位”命令发出之后,身体不要过于前倾。这两个指导都是分别进行的,观摩的教师只看到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但具体交流的内容却不知道,用后来交流的话说,只看到笔者“拍了拍学生的肩膀”,然后这两个学生抢跑的现象就没有了。在交流的时候,笔者也提到这个问题,并阐述了笔者的思路:第一个孩子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他对发令员的命令过于敏感,而第二个孩子是因为纯粹的跑的技术的问题而出错。在笔者观察了两个孩子两次出错之后判断了原因,并分别进行了指导。而事实也证实,笔者这样的面对面的评价是有效的。

三、多元评价是指向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本身只具有促进学生成長的意义,这是笔者研究多元评价形成的一个重要认识。之所以坚持多元评价,实际上也是因为看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相同现象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的情形(如上面例子中的情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给予评价。

教学中常常讲究“因材施教”,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因材施评”也很重要,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性,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真正的成长需要,这是体育教师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黄晟. 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反思性评价引导的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88-89.

4.理论与实践——零售学读书笔记 篇四

《哈佛商学院案例精选集·实务系列》之一的《零售学》中主要介绍了零售业中的7个案例,它立足于实践,又寓理论于实践,揭示了当代零售业发展中独特而现实的问题。我认为7则案例中最值得引人思考的是史泰博和好市多。

美国最成功的零售企业之一的斯塔斯普公司,也就是我们所知晓的史泰博(Staples)。我觉得这个公司之所以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创始人施滕贝格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嗅觉。他在参加一家零售商店时,仅在几分钟之内就得出“这家店不可能在美国生存”的结论,与此同时,他发现店里有一类商品脱销了,而这就是他后来的主营产品——办公用品。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发现,造就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办公用品零售连锁企业,史泰博。在发现这个“市场漏洞”以后,施滕贝格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首先,他询问了身边一些小公司的人,发觉他们对办公用品的价格情况知之甚少,几乎所有人对价格都没有什么概念,而这些恰恰是办公用品的主要顾客群之一。其次,他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证实大经销商往往不在意小宗生意。大公司采购办公用品时可以从经销商那里拿到折扣高达50%的商品,而小公司能拿到折扣为10%的商品就已经感到很幸运了,因为通常它们都是按全价购买的。而这一点,我觉得正是其他企业不能成为“史泰博”的根本原因。零售,就是零碎地出售。那些经销商一味地寻求大客户而怠慢小客户,所能获取的仅仅是眼前短暂的利润,因为市场最基本的构成者不是那些大客户,而是无数个小客户,而且在市场上占多数的是小客户,而不是大客户,况且大客户不正是很多个小客户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吗?意识到小企业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现实情况是小企业又难以买到便宜的办公用品和设备,施滕贝格心中形成“用玩具反斗城的方式销售办公用品设设备”的战略计划。当然,此后施滕贝格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慎重地进行了多次调查,确定了创办办公用品折扣连锁商店的切实可行性,才和盟友一起开始艰辛的创业之路。

我觉得史泰博的案例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完美诠释,传统的办公产品销售模式使得小客户们不得不花费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办公用品,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史泰博的诞生,无疑是小客户们的福音。

事实上,每一个品牌,无论大小先后,都是把利益寄托在顾客身上,只有把

自身和顾客紧密联系起来,获得顾客的忠诚,才能历久不衰。比如说,会员制仓储零售商之王——好市多。

作为一家会员仓储商店,好市多只接受会员的消费,因此顾客只有缴纳了一定的会费才能进来购物。而会费,也象征着好市多与会员之间的一种承诺。我觉得好市多能够成为“沃尔玛唯一害怕的公司”,甚至是自如地应对市场的新挑战,其原因还应当归结于这种坚定不移的承诺。如:1.5美元一只热狗加一瓶苏打水的原则23年来都没有变过。好市多公司深知与顾客紧密结盟是公司的责任,由此,显示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忠诚于顾客的许诺。它承诺向会员提供最优价值的商品,价廉的基础上保证物美,即便是买进卖出之间的毛利润为0,这一原则也从未被抛弃。在21世纪这个残酷无情、追求效率的时代,好市多的买手满世界地寻找最划算的货物,不管它们是美国最有保障的工人制造的,还是其它国家的低工资工人制造的,只为了保证对顾客的承诺:最优价值的商品。20多年来高达84.5%的会员重复申请率以及它的良好口碑就是铁铮铮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种承诺的保障,会员们几乎是“奴隶”般忠诚于好市多,据报道,好市多的会员平均每年去店里消费22次,而且每次的消费金额都出人意料的高。好市多还非常注重与会员的关系,顾客的每一条抱怨和建议都记录在案并及时解决,甚至还被用来指导销售策略的制定。会员和公司之间的良好承诺关系同时也是好市多应对市场新挑战的有力武器。好市多深知,忠诚会员的名录是一个天然市场,在推出“执行会员”这一全新的服务模式时,好市多采取了“物超所值”和“免费试用”等策略。好市多的金卡会员享受了汽车、房屋保险、抵押服务、房地产服务、长途电话服务、账单和表格印制、信用处理、健康保险等很多项服务。当一个一般会员想成为高级会员时,好市多可以让他先试用服务一段时间,再做最后决定。

5.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五

学习学校管理理论与时间,学到了以下信息: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由学校管理总论、人的管理、事的管理三个部分组成。学校管理总论部分包括“管理和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学校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学及其研究”四章,分别讨论了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基础知识,影响学校管理的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学校管理中表现出的政治取向、效率取向、人文取向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学科的发展概况、研究机构及学术载体等问题。

人的管理部分包括“校长的塑造与管理”、“教师的发展与管理”、“学生的培养与管理”三章,分别讨论了校长及其他学校领导者的地位与作用、职责与素质、专业发展与制度管理,教师工作的特点与管理理念、教师的地位作用与职责素质、教师的聘任、评价与培养,学生成长的特点、教育理念及行为养成、学生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学生常规管理及组织管理等内容。

6.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六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在高校、企业和社会得到大力推进。大学作为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应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模式是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学业评价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评价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0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038―03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得以在全社会扎实地推进。就高等学校而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化教学改革以构建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其中,学业评价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出口”的重要一环,其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直接的导向价值和牵引作用。

一、问题提出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表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创业元年”“创业最好的时代”也从这一年开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多达785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数的95%以上。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就业压力再次加大。“毕业即失业”成为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问题,创业教育因此受到高校的重视,创业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力争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有明显增长”,同时指出要采取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等措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学业评价提出了多元化要求

学业评价是指以教育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收集、汇总学生的学业信息,综合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变化进行客观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过程。高校学生的学业评价是对学生通过学习所学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的考查,在高校综合素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权重,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本科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标准就是通过课程考核,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会导致一些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进而无法顺利毕业的情况。

二、研究述评

(一)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目前的学业评价存在评价功能缺少激励、评价内容偏于理论、评价标准忽略个性、评价方式忽略过程等问题。针对于高校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学业评价体系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素质评价被淡化和忽略。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是绝大多数高校目前的学业评价方式,其本意在于增强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这一方式存在平时作业监督困难、测试公平难保证、教师工作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二)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理论的探索

在学业评价方面,学者对学业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评价观念方面的研究注重评价中的人的因素,主张高校学业评价从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从知识本位走向生命本位。评价内容方面,通常学业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创新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将其区分为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自主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以及抽象度较高的课程论文和概念图法等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学业评价方法。关于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形成了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评价结果的利用等重要思想和实践。

(三)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实践的研究

关于高校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方式改革、采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开发学业评价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这些研究主张根据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实际运用;搭建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系统,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融入学业评价之中。

(四)研究述评

既有的研究涉及到了高校学业评价的现状、问题、方案、指标体系和实践等方方面面,但多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和探讨,针对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微观分析和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经济社会对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据此就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三、多元化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学业评价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该理论主张“智能本位评价”,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本文对学生学业评价的重点聚焦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方面,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对本科生进行学业评价。这四个维度是问题研究能力、学术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个维度分别对应不同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即研究型、学术型、应用型和创业型。

(二)多元化论文写作形式的要求及规范

1.研究型论文

所谓研究型论文即通常意义上的传统型学位论文,学生按照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着眼于所学专业的前沿领域,深入研究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然后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考核的重点是文献综述的完整性、论文结构的严谨性和研究方法的适切性,鼓励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模型构建,答辩教师依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水平和答辩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2.学术型论文

学术型论文是指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和研究后,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创新性,在北大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SCI期刊或EI源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字数不少于5000字的学术论文。该考核方式是针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专业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的学生。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发表期刊的级别认定,若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直接认定为学院优秀毕业论文。采取这一考核形式的学生可免于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应用型论文

应用型论文是指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针对实习单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提出被实习单位认可或采纳的改进建议或方案。该形式考核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生活和细致的问题思考能力。采取此种论文写作形式的学生需要根据建议或方案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将有关建议和方案以及实施情况纳入实习报告中。答辩教师依据毕业实习报告和答辩进行成绩评定。

4.创业型论文

该形式的考核重点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分为两种:

(1)创业项目策划书/商业计划书。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撰写一份创业项目策划书或商业计划书,突出创新和创业的特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专门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视学生参赛获奖等级和企业采纳情况,对其进行成绩评定。

(2)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在校期间参与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的学生,可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作为取得学位证书的方式。视学生比赛等级和所获奖项进行成绩评定。

四、推进多元化学业评价的思考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2015届1300名毕业生选取不同的论文写作形式作为自己的学士学位获取途径。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凭借自己的特长选取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调动了论文写作积极性,同时鼓励创业的创业型论文也受到一大批学生的青睐。

学业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改革只是学业评价的一个方面。论文写作关系到学位的授予,所以,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应继续坚持多元化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推进多元化学业评价的实践和尝试。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细化各写作形式的具体要求,规范各写作形式的最终评价程序和方式。以往高校沿用的就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然后参加毕业答辩的方式作为能否获得学位证书的重要条件,这一方式显然已经无法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而旨在引导学生培养问题研究能力、学术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元化论文写作形式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其次,应树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唯学历教学和理论教学为尊,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业精神,鼓励创新实践活动。学业评价改革只有贯穿到学生学业的全过程中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因此,应该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落实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第三,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不能仅仅依靠创业型论文的撰写来完成,还要贯穿到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一方面不同的课程也应该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即做到课程评价和学业评价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学校还需开展鼓励创新、创业、参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实现学业评价与校园活动的有效互动。

7.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七

多元智能理论是人文科学领域关于人类认知本质的最新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多年来在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和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 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材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写出来的, 且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或从实际出发来获得结论的。把生活经验生物化、生物问题生活化, 不仅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更有利于学生学好生物并发展多种智能, 最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二、优化设计生物学课堂教学, 提供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的平台

1.提供生活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发展自我认识智能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学习生物, 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走入社会调查, 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要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可组织学生对食品进行分类, 同时组织学生到一些餐馆观察被送上餐桌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形态特点, 运用生物知识推测哪些是国家保护动物, 从而举报餐馆的违法行为。这个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训练其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同时促使学生去观察生活。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活动更好地体现教科书编者所要传递的教育思想, 另一面这些活动避免了单调的说教式教学。而且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 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 更能从生活中体会生物学科。其教育意义远胜课堂说教式教学。而帮助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能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和决策, 促进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

2.提供课堂学生话语平台, 让学生在解说中, 发展语言智能

生物教学中对于图表的分析, 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先预习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去讲述。在学习“生物的进化”时, 课前先请学生收集生物进化有关的资料, 课堂上分别请三位同学对拉马克用进废退、达尔文进化论、神创论等学说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进化理论的认识, 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知识来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比如:猫和兔子的眼睛生长的部位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简单的一个问题, 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观点, 既发展了语言智能, 又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3.提供探究学习平台,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 发展人际关系智能

新教材绝大数是探究式实验, 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 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即学会分析。“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实验, 它要求实验的变量只有一个, 即光线, 但实际操作可能会出现其他变量, 如土壤铺得厚薄不同, 有的同学可能在实验过程中移动了一下盒子或把盖子动了一下, 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结论与假设的结果不同, 但并不能因此而说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没有影响, 而是要具体地分析:变量是不是只有一个, 你有没有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另一个变量。通过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任何一点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分析还能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转化为理论认识, 为以后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打下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就是指小组内的学生本具有不同的突出各方面智能, 从而在进行学习时, 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 挖掘出更多的潜在智能这样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 在学习知识中发展了人际关系智能。学生在多种情境中, 用眼、用手、用脑积极合作地去探索新知识的同时, 人际关系智能得到了发展。

4.提供活动教学平台,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肢体、空间等智能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人的天性, 我们可借助这一特点, 以学习绪论中生物的基本特征为载体, 尽力发展肢体、空间等智能。初步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生物。引入时从观察入手, 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如人与课桌上存在区别, 提出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基本概念。把已准备好的含羞草让学生用手去接触发现叶子闭合引出应激性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用手去接触仙人掌的叶刺引出生物的适应性。加强感知, 促进肢体、空间智能的发展。如在“基因分离规律”研究性状分离中, 教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黑白象棋放在黑袋子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机会去摸两颗然后记录各自两颗棋的黑白组合并统计计算出黑黑、黑白、白白组合的比例。在探究光合作用这个实验中, 教材上建议的实验材料是天竺葵, 由于这种植物许多学校很少,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试验, 最后可采用菊花的幼嫩叶子, 效果非常好。这样, 既可让每个学生动脑又动手, 又可用触觉体验, 使学生在模拟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肢体智能。

三、反思

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新课标、新教材, 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组成, 随时注意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报道和生活中生物现象。对学生来说, 既能学到新知识, 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因此, 积极创设生物生活化教学情景发展高中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学生, 积极寻找、提供更多协助学生成长的方式, 实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理念, 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贺燕青.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尝试.中学生物学, 2004, (4) .

8.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八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形成性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

1.引言

自教育部2002年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至今,大学英语教学进入提高与深化阶段,实现了九大重要转变:主体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目标转变:从“获取知识”转向“培养能力”;策略转变: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学什么”、“怎么学”;方式转变: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关系转变:从“一言堂”转向“多边对话”;教师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学习过程指导者和监控者”;学生角色变化:从“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建构者”和“评价者”;学习手段转变:从“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向“多元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转变:从封闭的“象牙塔”转向开放的“社会”。

在此期间,针对学生的测试与评价体系也得到完善。首先是对备受争议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此外,在维持原有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大学英语开始强调过程性评估,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教师对学生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评估等,采取课堂学习活动评比、课外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和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测验等形式”(王守仁,2004)。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颁布之前,评价强调的是语法、阅读、写作。此后,评价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评价方式也从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对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监控和评价。此外,评估的对象由原来单一的学生变为学生和教师。对教师的评估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因此,关注的重点转向学习者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外语教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具有以下五种功能: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估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依据;对管理部门而言,教学评估是改进教学管理的依据;特别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估是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全国各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多元化评价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遇到新的问题。

2.新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影响下,“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是以语言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静态教学模式,“后方法时代”着眼于语言学习认知过程,关注语言知识的建构过程,追求最佳的学习效果,倡导以学习为中心的动态教学模式。

在新型的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体现了对动态教学模式的监控。那么,什么评估形式、如何实施、谁参与评估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估应该占课程总成绩的多少比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评估与课程教学模式如何结合以形成与该门课程相适应的形成性评估体系?对以上问题正确认识,才能避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实践走入误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仅需要传授,更需要学习者自己积极思考和练习,从而将接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形成性评估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转化知识技能的过程性评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形成性评估。Jonassen认为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评价学生怎样建构知识比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更重要。评价应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进步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情况的变化来设计教学,改进和精练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持续进步。Freeman认为学生参评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评判思考和自我监控等高层次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性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Zimmerman 2002:67)。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形成性评价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可概括为三方面:学习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作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学习评价指在教师教学周期结束时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估学生的成绩,做出学业方面的判断,这种评价通常是高风险的,例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在促进学习的评价中,教师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学生给教师反馈以便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这种评价通常是低风险的,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明确自己需努力的地方,例如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作为学习的评价则使用任务或活动让学生进行评估以促进自己和同伴的学习,如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些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来设定自己的个人学习目标。

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从评价结果中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有效地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3.大学英语新型评价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校非英语专业2013级英语教学评价情况进行研究,找出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更加完善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提高今后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

大学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要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对教学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和有效的监控。作为监控手段之一的学习评价,其不仅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设计得当的评价方法,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课程重点及自己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给学生以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好的评价方式能帮助教师尽可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状况、心理需求及其他大量的相关信息。

3.1评价实验方法的选择

本次研究采用实证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证性方法的优点是准确、高效,它以严密的数学方法精确分析所得资料,对评价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同时,它依据客观事实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很强的信度。但是由于量化的方法很难对评价对象内部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因此无法全面反映问题的全貌。人文评价关注的是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重视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因此对实证性评价是有益的补充。但是,其主观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含有评价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因而影响其效度。由于人文性评价方法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常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式。可见在教学评价中,实证性和人文性各有所长,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实证性和人文性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使评价产生积极的作用。

3.2新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

传统的评价只关注分数,新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所以在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学校建立了学生和教师档案袋(portfolio)。学生档案袋有目的地收集能够展示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就的各种活动(Paulson et al 1991),例如:学生课堂上所做的presentation的文字记录、小组活动材料、特色活动(电影配音、微电影、翻译)的获奖证书等。教师档案袋有目的地收集教师的说课记录、教案、教学反思等。但若取消分数和等级又难以体现评价的选拔、区分功能,使学生缺乏对自己合理的定位及前进的目标。要改变一考定论等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就需要将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出勤率、作业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折合为50%,再将期末笔试成绩折合为50%记入总评,从而突出形成性评价,确保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总体分数评定表说明:

(1)本评价方案总体分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形成性评价权重占50%,终结性评价权重占50%。

(2)总评成绩=平时成绩(A+B+C)+期末成绩×50%。

(3)A、B、C项均为100分制。

3.3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2名大学英语教师(每位教师教10个班)和他们所教的586名学生(学生来自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文法学院、经管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师认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虽然大幅度增加了评价的工作量,但教师肯定新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生方面:72%的学生支持采用新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反对以往仅靠期中、期末考试评定英语学习的方式;64%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要教师的监督;但是,只有37%的学生清楚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38%的学生认为同伴评价不应该作为总体评价的一部分,因为学生认为同伴评价主观性较强,评价标准不统一,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4.大学英语新型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方面:新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引入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方面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学生方面:学生反映新的评价体系使他们更明确了如何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他们养成用分数评定学习效果的习惯,形成性评价中的非分数评价方式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认定有些迷茫,特别是同伴评价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鉴于此,教师要在元认知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前瞻性又要顾及现实(王守仁,2008)。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需要根据我国的英语教学和评价的实际情况,依据现代先进的语言教学、学习和评价理论,加紧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刘建达,2015)。标准、统一的评价等级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大学英语评价体系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Jonassen D H.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ic Learning[M].Education Technology,1991b,31(9):28-33.

[2]Freeman M.Peer assessment by groups of group work[J].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95(3):289-300.

[3]Zimmerman,B.J.Become a Self-regulated Learner:An Overview.Theory into Practice[J].2002.41(2),64-97.

[4]崔敏.大学英语教学新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外语,2010(3):8-12.

[5]王笃勤.大学英语评价效度研究[J].中国外语,2010(3):13-19.

[6]黄华.立体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的问题研究[J].中国外语,2010(9):15-20.

[7]张珍珍.二语课程设置和课堂研究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8]陈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演进与变革[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刘萍.形成性评价与语言学习[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4-157.

[11]刘建达.基于标准的外语评价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417-423.

9.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九

要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认真的做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正确道路。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可根据实际删减或增加。这句话说的容易,我们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更要深度吃透文本和挖掘文本。例如Unit 9 What can I do? 《湖南少儿出版社》如果学生的程度一般就以What can I do?You can...。为主来进行处理。如果学生的程度高就可以扩展到PART G What shall we do with…联系生活,告诉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怎么办。如老奶奶过马路,同学生病等。倡导能力所及的见义勇为。这样一堂课学生收获良多。老师也不会觉的无话可说。同时课文PART G得到了深度挖掘,灵活运用了教材。在第二章第七节(鲜明的教学特色)里,看到了刘老师在一堂Read and Write课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 home、room、school、classroom四个单词,内容简单而又枯燥,但刘老师对教材进行整理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们感到很亲切,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让他们参照,可让他们表达,而不像我们平时上课时只用几张图片了事,教学效果相差很大。从课例中可以看到刘老师在备课时的灵活性,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使教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又如通过对邱老师和王老师两堂课例的对比,使我懂得了一堂好课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0.《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篇十

这次读过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后,使我明确了应该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在所有反思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反思是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反思错误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原谅自己,而是要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刚开始,我在上课时,没有按照课堂五个步骤去做做,导致课堂效率低,我尽管反思了,但反思不够。比如真正自学环节,如果学玍没有自学,也就没有什么需求合作的,也不能做到有效展示。课堂效率低。

我一直反思,如果我的学生没有开始学习,我的教学就不能开始,学习始终是学生的事,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助学,而不是替学。我必须警惕我和我的孩子身处课堂心在别处,我的责任是把他们的心思引回到动人的学习中来,各自的眼神可以说明一切。我必须怀着清晰的目标走进课堂。我一定会认真反思,当我犯了错误,我不能再原谅自己,要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11.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10-03

家庭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家庭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笔者发现平时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完成的情况和质量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开展了专题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展专题调查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作业的方方面面,笔者于2013年11月对所任 三年级一个班级全体46名学生进行了“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1.喜欢做作业的占63%。

2.回家后马上写作业占86%。

3.家庭作业独立完成情况:先自己写,遇到不懂的题目再问家长的占74.4%。

4.家庭作业自觉完成情况:自觉写,回家后首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占51.2%,需要家长提醒甚至监督才做作业占37.2%。

5.先自己读题,后做题占60.5%。

(二)家长对孩子的监督情况:

1.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46.5%,经常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27.9%,偶尔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25.6%。

2.孩子做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有家长辅导占90.7%。

3.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每天有家长检查签字的占53.5%,经常有家长检查签字的占39.5%。

4.当孩子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的态度是辅导、督促其完成占69.8%。

5.能给孩子提供安静做作业的环境占95.3%。

6.经常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占81.4%。

7.向老师询问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要求:经常占9.3%,偶尔占62.8%。

8.限制孩子看电视或规定孩子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占74.4%。

9.检查孩子的作业看到写错的地方就叫孩子改正,看到字写得不好就叫孩子重写占95.3%。

10.通过平时的作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占65.1%。

11.发现孩子作业书写潦草督促孩子重写,把字写好占83.7%。

12.最关心孩子的作业习惯65.1%;最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占34.8%。

(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写家庭作业并能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有先读题再写作业的良好习惯。家长经常检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并关注孩子的书写情况及作业习惯。但是,经常向老师询问孩子做家庭作业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要求家长占的比例比较小。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力量,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主要通过巧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的实践与研究

(一)争星卡——点燃激情的敲门砖

要提高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有主动写好作业的强烈愿望。其次是让家长知道作业的要求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用一张A4纸平均分成4份设计了争星卡,争星卡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详细要求,反面是家长的评分说明和留言。家长留言可以是对孩子完成作业的评语,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也可以是家长和老师的交流等。一张小小的争星卡,却是联系学生、家长、老师的纽带,三方无限沟通的平台。

(卡片正面)

(卡片反面)

备注:1.读题:态度认真,语音清晰填A;基本能把题目读完填B。不读题填C。

2.解题:能通过画图、说数量关系解释题目的意思或讲清楚题目的意思填A;基本能解释题目的意思填B;不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填C。

3.检查情况:写得全对或能检查出错误并订正(要在表中注明检查出几处错误并订正)填A;检查了但是没有检查出错误填B;没有检查填C。

4.书写情况:字体端正、作业整洁、无涂改填A;书写认真,有少部分涂改填B;字体潦草、涂改较多、作业不整洁C。

5.独立完成情况:能独立完成作业填A;先独立完成,遇到不懂的问家长填B;只有家长辅导才能完成填C。

家长留言: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候作业会有一定的书写格式要求或解题方法的重点训练,因此,笔者也会根据教学情况对反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如:

(卡片反面)

老师留言:

同学们,解题的时候请用:已知 ,求 用除法计算。这样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想法。相信你清楚的讲解一定能得到家长的表扬,同学们加油!

例如:20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解题:已知总数是20个,每盘的数量是4个,求有几盘。实际上就是要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

家长留言:

每天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根据“争星卡”正面逐项检查并打等级。第二天,老师根据批改作业的情况结合家长的评分情况在争星卡上打等级。“争星卡”搭建起了学生、家长、老师相互沟通的桥梁,让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但是,要想让争星卡发挥作用,关键的主角是学生。充分点燃学生的“激情”,“争星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笔者制订了争星榜的评比方法:

1.每周评比一次星级作业。五星级奖励100分,四星级奖励90分,三星级奖励80分。

2.每月总评一次。把四个星期的积分进行累加,满320分以上荣登争星榜。

将争星榜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让每一颗星星闪闪发光,让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让争星卡成为点燃激情的敲门砖。

“争星卡”评比的实施,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赞扬。有的家长感叹:“有了争星卡,明确了作业的要求,在家里能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检查、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了。”有的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很紧张,一到检查作业时特别小心,生怕不得星。”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很在乎争星卡,特别珍惜这份荣誉。”……同时,在家长留言处,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鼓励的话语、表扬的欣喜、殷切的期盼……

(二)多元化评价——让激情重新燃烧

完成数学作业情况争星卡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也能从争星卡背面的提示明白孩子写作业的要求以及指导的方向,反响很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积极性减退了,有时会不交争星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不在家或者工作比较忙而没有帮学生填争星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反思,原来是一个月评一次争星榜,学生期待的奖励等待的时间太长,因而会产生倦怠的心理,导致积极性减退。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再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质量有效方法。

1.星级作业由原来一个月评一次改为一个星期评一次,并且每周都要进行总结。学生总是互相影响的,利用班级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端正作业态度,让鼓励、表扬、榜样不断给予学生正能量。

2.评比星级家长,评上星级作业的学生家长评上星级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为登上星级榜而努力。

3.多次评价法。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以往是经过老师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批改作业时一丝不苟地结合实际情况用心撰写评语,但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去思考和改正,以至出现错误的地方下次还会错,形成屡做屡错的“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采用多次评价的做法,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先给出评价,做错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订正,给予改分的机会,完成得好的重新获得星级。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争星,保护争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

4.小组互助。对学生来说,做作业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工作忙而无法辅导作业,导致不能正常交“完成家庭作业争星卡”,久而久之就对星级作业评比失去了信心,影响家庭作业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小组互助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争星。首先在班里成立4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一名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当组长。组长负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组长还可以发动组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了激励小组长真正起到“领导”的作用,笔者还设计了星级学习小组长、星级学习小组的评比,让整个小组在评比中不断成长、成熟。小组互助是一个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能有效提高家庭作业质量。

(三)智慧袋——让激情留有“空白”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加上家长没有办法辅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畏惧的情绪而对家庭作业“望而却步”。为此,笔者在班上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同意了老师的提议:在教室里放有一个袋子,当同学们遇到难题时,可以写纸条提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征集班内同学解答,如果同学解答不了,由老师解答。学生还给这个袋子起了个动听的名字:智慧袋。

“智慧袋”刚刚出炉的第二天早上,就出现了“问题字条”,班上的同学都抢着来解答,整个教室因为激烈的讨论而沸腾。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时,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对敢于提出问题和积极解答问题的同学,老师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接下来又陆陆续续出现了“问题字条”。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上征集学生解答;对个别问题,征集“自愿者”课后“一对一”辅导、讲解。心理学认为:人们在面对不完美或缺陷时,即有“空白”刺激物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发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空白”。“问题字条”是学生敢于质疑,而积极解答的“自愿者”是挑战困难的领头羊,两者的相互交错中,提升了家庭作业的质量。“智慧袋”让学生留有“空白”,留住激情,迸发无限潜能。

通过巧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的研究过程发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热情,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争星卡”在中年段很有效,在学生和家长中呼声也高,但是对高年段的学生吸引力不强;多次评价法、小组互助、智慧袋则中高年段都适用,特别是“智慧袋”对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更能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推行多种评价方法并行,认真考虑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情况、需求、兴趣点调整、完善评价的方法,特别是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智慧袋”的评价方式使之呈阶梯式上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智慧袋”这一平台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家庭书面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一、智能与多元智能

什么是智能?在二十世纪之前,“智能”这个词汇通常用以描述自己或他人智力的本领。上世纪初,比奈提出了智商测试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能的三元理论——人的智能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个体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为智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倡导者加德纳认为,智能不是简单地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不是多数人占中间水平、少数人占两极水平,而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并表现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因此,不存在谁比谁的智能高或低,只会有某方面的强项或弱项。加德纳对于智能的定义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6)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七种智能:1.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可以是对音乐整体、直觉的感知,也可以是对音乐分析、技术上的感知;2.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力量、灵活性、速度、本体感受能力和触觉感受力;3.数学逻辑智能(mathematical-logical intelligence),即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类聚、判别、推理、概括、计算、假设和检验;4.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涵盖了对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敏感程度、学习各种语言以及运用语言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5.空间智能(spacial intelligence),即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空间关系的敏感性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包括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及姿态的敏感性,在不同类别的人际线索间进行区分、采取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包括准确描述自己,了解自己内部的情绪、意图、动机、气质及愿望,自知、自律和自尊的能力。后来,又加入了两项智能: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包括分辨类似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能熟练地在非生命形式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是在直达广袤无垠的宇宙尽头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与存在有关的能力,如,在探索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个人肉体和内心世界的最终命运,被人所爱或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之中获得刻骨铭心的感受时,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沈致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2、313)。

二、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笔者初闻“多元智能”之时,曾经产生过些许怀疑,“难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再是智能高低的标志?”、“怎么智能会有那么多的分类?”……在读了几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之后,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发展绘画和音乐能力跟英语学习能有什么关系?”“这会不会又是一番哗众取宠的言说?”随着对这一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逐渐认识到理论的精髓;在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之后,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并且坚定了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的目标,只关注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来理解,就是英语教学只考虑语言智能,认为其它几项智能的发展与英语的教学毫不相干。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和落后的,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与“以人为本”的时代召唤相抵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其各项智能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智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深入贯彻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界定更为宽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

既然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以语言智能为首的多种智能,那么英语教学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讲授。翻翻如今的英语课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正在日趋走向多元化,说说、唱唱、演演、做做、写写、画画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还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自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如设计海报、手抄小报、制造网页、排演歌舞、表演话剧等。这些多元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实际应用英语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如报刊杂志,录音录像、广播影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内容来拓展英语的教学(参见《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142页)。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改革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英语教学中极为倡导的全身反应法(TPR),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来配合语言智能的发展。交际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中来学习英语,它激发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的运用。情境法则是在模拟情境或真实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发展学生的自然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空间智能等。沉默法要求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沉默时间,让学生多听多思考,培养自我认识智能。暗示法强调和谐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以优美的音乐和图画做伴,在发展语言智能的同时也可提高音乐智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多与他人对话交流,发展其人际关系智能;让方向感较差的学生练习做导游或导购员,发展其空间智能;让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做些听听做做的游戏,锻炼其身体运动智能;让英语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与学习较轻松的学生结伴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智能。除了上述治疗性的方法之外,还有许多促进性的方法,如:教一些好听的歌曲给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或让他们自己改编歌曲;鼓励数学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多阅读科学或推理性的文章;安排自然智能较强的学生做一些有关自然界的调查和探索活动;让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学生做做小报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利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方面的考察,不利于学生们发挥长处和表现最佳水平,“考试往往用来找出人的弱点而非长处”。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是从一元到多元,全面考察学生的各项智能的进步和发展。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即“情景化评估”(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1999:181)。阿姆斯特朗将学习和评价形象地比喻成一枚硬币的两面,强调“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完整性。英语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语言智能的常规书面测试,而应该放眼于学生的多项智能,并且注重在平常的学习和作业中的及时评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用多元智能来完成任务,从而检验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教师对于学生的任务评价可以同学生的作业一道放入学生的作业档案袋,作为学生个人发展过程的详细记录。

例如,在教学完“MY FAMILY”这一单元以后,教师对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用你所愿意的任何方式来向外国朋友介绍你的家人。学生们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任务之后,立即投入到积极的策划和准备之中。老师施加压力:“这次任务的完成结果会被记入成绩”;同时也提供了帮助和建议,促使每一位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一周以后老师收到了形形色色的充满个人灵感和自信的作业:有的学生制作了海报,贴上家人的照片,并且有每个人的资料;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全家福,用英语写了几句简单的介绍;有的学生用歌舞的形式来介绍;有的学生写了英语作文;有的学生制作了家庭网页;还有的学生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来介绍。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慷慨的鼓励,也可以制作一张评估表(如下),对学生作出量化的评定。

三、反思

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英语教学,不仅给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更符合“全人发展”的教育理想,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英语教学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评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语言为中心,兼顾其它智能的协调;当各项智能的发展出现冲突时,应当以语言智能的发展为先。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2.有人觉得多元智能教学就是在每一节课堂上尽量多地唱歌、跳舞、做游戏,这是一种误解。多元智能不是“多元万能”,多元智能的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适时、适量、适合。教师要挖掘多元智能的深层内涵,以指导英语教学。

3.多元智能的教学需要多元智能的教师,教师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多元智能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表现和利用自己的强势智能,及时补充自己的弱势智能,并注意虚心向学生学习。

上一篇:高二家长会演讲稿下一篇:荷马史诗读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