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的叙事作文

2024-10-28

愧疚的叙事作文(共15篇)

1.愧疚的叙事作文 篇一

愧疚小学叙事作文

有一件事,我一直铭刻在心。

天空阴沉沉的,放学后我快步回家。路过天桥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位正在乞讨的小女孩,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凝视着路旁的每一个人,可都无动于衷。她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全身脏兮兮的,还不时有几只苍蝇在周围做伴,看了我几乎都要呕吐。我一扫而过,转过头正准备扭头前进,可当我准备踏出步伐时,一位年幼的小弟弟向那位女孩缓缓走去。那位小弟弟望着那个小女孩,过了一会将手慢慢伸进裤兜,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我当时不屑一顾地想:这位小弟弟在找什么?玩具?钱?还是……他该不会要给那位女孩钱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掏出了仅有的2元钱,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花花的馒头,低下头对那个女孩温和地说:“大姐姐,这些东西可能吃不饱,因为我身上只有那么一点了,但还是希望你不要嫌弃。”那个女孩微微一笑,接过小弟弟递过的东西,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含着泪感激不尽的说:“弟弟,太谢谢你了,你真好。”小弟弟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兴奋的说:“姐姐,不用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说完,向那位女孩挥挥手,蹦蹦跳跳的`走了。就在这是,我心里“咯嚓”一下,小弟弟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想了想,瞬间,我的脸红得像个大苹果,我愧疚极了!我身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队员,可今天……却将这沾满光彩的红领巾抹黑!我一定要配得上飘扬在我胸前的红领巾!我收了收情绪,连忙走上去,掏了掏自己的衣兜,将身上仅有的5元全部给了她——小女孩。小女孩抬起头,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从嘴巴里蹦出三个字:“谢谢你!”我欣慰的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永远都会感动着我,温暖着我。那位小弟弟的品质我永远不会忘记。

2.愧疚的叙事作文 篇二

作文题目蕴含着特定的命题意图, 或暗含做人的道理, 或蕴藏积极的情感, 或指明远大的立志方向。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让文章有意义。笔者所说的“有意义”包含两个方面: (1) 力求意义真、新、深; (2) 要通过某种方式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

如徐州市2008年中考以“成长回眸”为题作文。根据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命题用意:记录成长历程, 展望美好未来。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人、事、物, 我们回眸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让过去的经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最光亮的一笔, 所以写这个题目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积极意义。如我们可以以时间节点为序, 回眸逐渐成长的过程:7岁时, 爱看《西游记》, 孙悟空顶天立地迎难而上;10岁时, 迷上《三国演义》, 学会了坚强;13岁时, 《名人传》让我孤傲的心渐成一泓清泉;今年15岁了, 回眸成长, 懂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你还要在文章中把你所要表达的意义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处, 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 文字不必过多, 但要切中关键之处, 做到锦上添花。

二几种作文形式的审题构思对策

1. 命题作文, 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

示例:《那一刻, 我笑了》

“那一刻”要抓住特定的时间、场景;“我”, 要书写文中的自己;“笑了”表明所写的事情蕴含健康的道理、情趣、智慧等, “我”能心领神会。

生活类选材示例:家中气氛“异样”→父母相互斗气→插叙其中原因→我做“和事佬”:互相尊重, 遇事商量处理→父母和好如初→表扬我长大了, 学会做事→我笑了。那一刻, 就是父母和好并表扬我的一刻。包含三重含义: (1) 相互尊重、理解; (2) 家庭的育人环境应和谐; (2) 在父母的称赞中感受到自己成长起来, 这都是笑的主因。切记:点明或是含蓄点明非常重要, 这是文章的“命门”。

2. 半命题作文, 就需要你有“七十二变”的本领

你要在命题者留下的横线上慎重地填入你将“变化”进去的内容。当然, 你能变得越小越好, “以小见大”吗?

示例:《与____相伴》

审题注意:相伴是一个过程, 可长可短, 可以是一生, 也可能是一段。如与同学相伴只是三年, 但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善于理解他人”的思想却可以终生相伴。这就是审题中的难点部分。

添加词语忌讳“大、空”, 如加入“理解、挫折、母爱、感恩、自然”都太大。我们要通过小添加, 反映上面的大主题, 如《与善良的你相伴》 (写善良的你理解人的事情, 由此引发自己人生如何去对待别人) ;《与30分相伴》 (它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 如何吸取教训) ;《与一碗清汤面相伴》 (母亲每天为我做一碗清汤面→一次特殊的清汤面→感受、理解母爱→自己也做一碗清汤面, 回馈母亲, 懂得感恩。反映“母爱”、“感恩”两个互补的主题) ;《与秋叶相伴》知秋去冬来, 逝者如斯;《与落红相伴》知化泥护花, 鞠躬奉献;《与残荷相伴》乃悟出淤泥不染;《与书香相伴》而明“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千秋远, 立意万代长!

3. 话题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话题作文, 你将获得“天马行空”的机会, 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大胆作文吧!首先你要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示例:以“真情”为话题作文

拟题引导: (1) 添加修饰语:《回味真情》、《窗外, 有真情在等待》、《牵手真情》、《真情, 不差钱》、《忽悠真情, 蹉跎人生》。 (2) 隐含真情:《谢谢你, 我懂了》、《温柔的教诲》、《因为严, 所以爱》、《抓紧·放手》、《白纸红字》 (写给阅卷老师, 表达真挚的感激之情, 可以采用书信体) 、《不能说的秘密》 (真情自在心中) ;《独上西楼》 (李煜的真情) 、《你的香肩扛着谁》 (黛玉的真情) 、《南山种豆, 东篱采菊》 (陶渊明的真情) 。

三落笔前要先“折腾”

把一件事写完整、写生动是学生基本能力的体现。记住:写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要强求“是我亲身经历的”, 要明确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的加工”, 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那么, 一件事情如何展开呢?首先要选择一件事的精彩之处, 细加推敲;其次对于选择好的材料, 要善于“胡思乱想”, 放胆“折腾”。再次, 注意结尾扣题。

例如作文题《凝视你的双眼》, 可这样来打开思路:

第一步:解决“写谁”的问题, 即选材。

生活写实: (1) 熟悉类:父母→亲属→老师→同学→朋友等。 (2) 偶然见到类:商场购物时营业员→走过大街时乞讨者→路遇无助的孩子→街道卖货的人等。

自然写实: (1) 鸟类:麻雀、鹦鹉、八哥等。 (2) 鱼类:常见的金鱼等。 (3) 其他小动物:小狗、小猫、小鸡等。

写虚材料: (1) 历史人物:屈原凝望江水的双眼→王昭君回望故乡的双眼→李清照写菊花诗时的双眼→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双眼。 (2) 文学作品和影视中人物的双眼:黛玉葬花时的双眼→林冲忍辱负重的双眼。

第二步:解决写什么“事情”的问题!解决“为什么凝望” (哪些应详写, 哪些应略写, 人物描写重点刻画什么?)

情节构思:一次考试, 自己没考好向母亲说出实情, 母亲内心的苦痛、酸楚、无奈、无助之情涌满双眼。凝望母亲的双眼, 读懂母亲望子 (女) 成龙 (凤) 的心, 也读懂了母亲的怅惘!作为人子, 面对这双眼睛——愧疚、反省一起涌上心头!母亲为花浇水, 借以鞭策我!凝望母亲的双眼, 我的心也阳光般灿烂起来 (示例也可以写成功后父母“奖励”我的温柔喜悦的眼光) 。

对母亲的动作、神态、外貌要细细刻画, 尤其是眼神要富于变化, 赋予动态感。经典语言: (1) 我知道你没考好! (2) 我清楚你没用功! (3) 我原谅你过去的失败, 希望你从头再来! (4) 花和人一样, 花不浇水, 就会死亡;人不努力, 就会失败!

第三步:解决放在什么“环境”中写的问题。

如开头营造具体环境:春末, 花落, 风轻吹;残阳, 倦鸟, 步徘徊。

母子对话时的景物选择:客厅中久未浇水的几盆海棠花, 耷拉着叶子, 枯萎着花瓣——情景结合, 暗示苦果都是自己没有用功造成的, 为后文写母亲浇花教育我埋下伏笔。

第四步:解决表达什么主题的问题。

主题:母爱、母亲的理解与教育对我激励很大, 我也要奋起, 不负母亲期盼的眼睛。

第五步:解决采用什么结构的问题: (1) 小标题式 (可以直接用诗词做标题, 也可以自己拟, 如:一场考试, 一场寒;一番话语, 一番暖;一双聪慧眼, 一片灿烂天) ; (2) “三”字结构, 按时间发展顺序写作, 可以采用递进结构; (3) 书信类结构; (4) 镜头式结构; (5) 总分总结构; (6) 中心句引领的结构; (7) 悬念设计结构; (8)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创作。

第六步:解决“首、尾或者尾与题目”的照应问题 (精彩的开头与结尾的预设) 。

开头的预设 (首) :春末, 花落, 风轻吹;残阳, 倦鸟, 步徘徊。两种写作内容任选, 用情境引入正文, 先抑, 与后文的主题提升形成对比。

结尾的预设:妈妈, 凝视你的双眼 (扣住文题) , 我知道:春末, 花虽陨落 (扣住开头, 首尾呼应) , 但秋的果实正在含苞 (含蓄地提升主题思想) 。

第七步:解决融入什么样的诗词、名言, 在什么地方融入的问题。但不要牵强, 如:预计融入诗词, 体现没考好的心情: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剪不断, 理还乱;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3.愧疚的叙事作文 篇三

“别管我!”我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冒着倾盆大雨,踏着点点泥浆,脸上的水珠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下午放学,我带着不理想的卷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天黑沉沉的,路旁的野花被无情的风抽打着,就连小鸟也嘲讽我,在头顶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乱叫。

推开沉重的大门,面对含辛茹苦的外公外婆,我无言以对,蹑手蹑脚地走进卧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后,又开始了苦恼。怎么办?要不要告诉外婆?就算不说,外公也会查个水落石出的。说吧,可怎么说得出口。

回想之前,我是多么的懊悔啊!我之前没好好学习,不听外婆的劝告,放了假就去看电视,作业总是拖到很晚才做……想起这些,我是多么追悔莫及!天啊,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唉!

“家雪回来了?”外婆从厨房走进来,依旧乐呵呵地说,“作业写完了吗?快吃饭吧!”“哦。”我轻轻应了一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外公外婆已经坐好,桌上全是我爱吃的菜,外公见我不说话,便问:“怎么不说话?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吗?”细心的外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外公说:“吃饭时说这干嘛!”外公有点儿不愿意了,头扭向一边,不再说话。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后,我再也忍不住了,把分数说了出来。外公一听,可火了:“你说说你,平时只知道看电视,也不多看点儿书,现在考了这么点分,你对的起我们吗?……”没等外公把话说完,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啪、啪、啪”地往下掉。“别管我!”我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此时正是大雨倾盆,外婆在身后喊着什么。

天渐渐黑了,雨渐渐大了。“落汤鸡”似的我,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画面:那一次,外婆担心我怕黑,给我买了一盏会唱歌的灯笼,那灿烂的火光映照着外婆的脸,像盛开的菊花;那一次,外公冒着大雨给我送伞,雨水打湿了外公的裤腿,致使有关节炎的外公腿疼了好多天;那一次,我由于贪玩,忘记了外婆让我给她买药的事,致使外婆半夜发烧被送进了医院,而外婆从没有责怪我……此时,愧疚和风雨交织着,撕扯着我的心。外公骂得对!考这么点儿分确实是我的错,确实对不起他们!

远远地听见外婆叫我的名字,我飞奔过去。

当我跑到外婆面前,在微弱的灯光下,我突然发现,外婆早已昏花的眼睛红红的,不知为我流过多少泪,伤过多少心。快到家时,远远地看见房檐下一个年迈的身影踱来踱去,见到我便拐进了卧室。此时此刻,我才发觉,外公外婆好像又苍老了许多……

4.作文:内心的愧疚 篇四

今天去注册,本想会很开心,可没想到到了放学竟发生那种事。

放学后,我开心的将自行车推出校门。突然听见背后有人叫我,我转身一看,原来是我小学同学——陈雄。

“我的书包也放你那儿,可以吗?”他问。

“不行呀!我篮子已经放满了。”

“真小气!”

我毙了他一眼,说:“艳芳在外面,你看看她有没有地方放。”

陈雄“哦”了一声就走出校门。我推着自行车出去,看见他正和艳芳讲话:

“你可以把我书包带回家吗?”

“不行啊!我自己已经放满了啊!你的放不下。”

“那你后面不是可以。”

……

陈雄立马跑到保安室,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因为天下起了小雨,我叫艳芳赶紧回家。她只是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跟我走了。

陈雄出来看见我们已经走了,气愤的`把书包摔到地下。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

“为什么不等他?我都已经答应他帮他了。”艳芳说。

“你有答应他吗?”我疑惑。

“有,他肯定认为我们耍他。”她低着头皱眉。

“那怎么办?不然再回头帮他?”我心里产生了愧疚。

5.愧疚的泪水作文 篇五

“收废品,旧家电嘞……”远远地传来一声清晰的吆喝,划破了寂静的空气。

“渤涵,快,快去叫一声,让收废品的上来!”接到妈妈的指令,我从沙发里窜出,刚把窗户打开一条缝,一阵寒风铺面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清冷的路上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不多的旧报纸在车里静静地躺着,车龙头上稀稀落落地挂着塑料桶、饮料瓶……车旁一位老人裹着破旧棉大衣,冻得直跺脚。“唉,收废品的,你来一下哟!”我大声喊道。“好好好,马上就到!”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真让人怀疑他那瘦弱的身躯怎会有如此力量。

他一路小跑来到我家。“喏!在这儿,你称称吧!”妈妈将废品全都拾到门外。老人将废品一一分类整理,仔细地将废品压平。看着敞开的大门,我不禁嘟嘴道:“快点啊!冷死了!”他憨憨一笑:“快了,快了。不收拾好,影响环境啊!”很快,门口整洁如新。我从他手里接过钱,赶紧重重地关上了门。

没过多久,敲门声猛地响起。透过猫眼,我发现正是那个收废品的老人,“怎么啦?你又来干什么?”老人又憨憨一笑,仿佛一点没感觉到我语气里的不耐烦,说道:“小朋友,这是刚才你家那旧纸箱中的,都是奖状哟,你看你还需要不?”“啊,奖状?小升初这些可都要派上大用场!”我急忙打开门。老人将一沓整整齐齐的奖状、证书递到我手上,悄悄地离开了。

6.写好叙事作文四步曲 篇六

(1) 主题明确。有了主题以后, 进而才能依据文章中心来选材, 选取恰当的事例。例如, 四年级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 作者把赞扬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作为主题, 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 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 才察觉母亲的身体竟然那么轻, 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 心里很难过, 也很愧疚。于是, 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 “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课文重点叙述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 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这里却是举轻若重, 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从内心深处涌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2) 条理清楚。记叙一件事情, 在选定材料以后, 要把材料排排队, 确定先写什么, 后说什么, 一层意思说完了, 再说另一层意思, 使文章条理清楚, 错落有致。我们可以细心揣摩课文《大江保卫战》的写法。这是一篇通讯, 背景广阔, 人物众多, 充满战斗气息, 既是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真实写照, 也是沿江整个抗洪战斗的缩影。第二段着重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 四百多名官兵齐心协力, 打了一场保卫大堤的大决战, 惊心动魄, 气贯长虹;接着以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作为过渡, 在第四段突出连长黄晓文的典型事迹, 写一个人, 代表的却是整体, 反映了整个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样点面结合, 既有整体的鸟瞰, 又有个体的特写, 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 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

(3) 要素具备。叙事, 还必须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当然, 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六要素, 只要能保持故事的完整性, 把有关情况交代清楚就行了。例如, 《第一次抱母亲》中, 写母亲病了, 住在医院里, 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我”为了配合护士换洗母亲的床单, 而自然地抱起母亲, 接着与母亲、护士的系列对话, 情感发轫, 突发奇想, 抱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很感动, 静静地流下两行热泪。这个故事中, 具备了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但却没有具体的时间, 然而, 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7.愧疚的小学作文 篇七

我心里明白,她望女成凤而又伤她的心的感觉,其实那一句句的`发火,也想在我的心上千刀万剐,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只不过是看在眼里说不出罢了。

这天,我一直在留意妈妈,可这一留意,那种滋味又涌上心头……

眼中的妈妈,一天都在忙活,很少有坐下来过,一天基本上在来回跑,下午还要上班,一走就到晚上9点。回家后,继续上午没干完的活,直到晚上11点,她曾给我说过,我的分数,高兴时会把一切辛苦全抛在脑后;相反,则会心酸。可我给她的呢,确是太多的辛酸,一句句下次再努力,说的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中用。我只想带给妈妈欢乐,因为看见她那一天天在弯曲的背影,一天天花去的白发,和为我付出的一切,只想尽自己的孝心,妈妈不容易。

“我下次会努力的。”我只是想,这一次的承诺,不要再背叛了,我只是想弥补我的一些对妈妈的过错,至少,这是我内心的愧疚……

8.愧疚的滋味作文 篇八

放学天空中下起了大雨,沙沙的雨声仿佛是在嘲笑我,而我就像那路边凋谢的花朵,苍白无力。

我越走越慢,仿佛这条路有十万八千里,真的十分不想回到家,天空布满了乌云,雨水从我身边划过,我的脚步迈得越来越沉重,如丢了魂魄一样。

回到家后,我慢慢地打开门,小心翼翼地行走。妈妈看见我回来了,便开口问我:“你今天应该发试卷了吧?”拿来给我看看,我心里一下就慌了,但妈妈的命令我也不能不听,只能硬着头皮去拿试卷。我慢慢地走过去,忐忑不安地把试卷交到妈妈手里,只见妈妈眉头一皱,神情立马严肃了起来。完蛋了,妈妈一定会大骂我一顿的。我走到了妈妈身边,只见妈妈用手摸了摸我的头,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考试不是只有一次,只要态度端正,下一次再努力就好了。”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阴霾瞬间消失了。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射进了两三方和煦的阳光,窗外的鸟儿在欢乐地歌唱,仿佛在鼓舞我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我的心也一下从低谷上升到了平地,仿佛刚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9.绘本的叙事要素与叙事表现研究 篇九

关键词:整体构思,叙事要素,叙事表现,儿童绘本

儿童在进行绘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同时还能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这一功能普通文字类书籍所不能比拟的。想要设计出优秀的儿童绘本,成功吸引儿童读者进行阅读,并能够完全掌握绘本的叙事要素以及叙事表现,创作者首先就需要对“绘本”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绘本

所谓“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是指以绘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形式。当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时,不仅能够学到知识,同时其多元智能还能得到有效的培养,非常适合儿童进行阅读。

这个书籍形式在19世纪末期出现在西方地区,直到上世纪到传入到我国台湾地区,在内地绘本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实用图画表述事件的方式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无论是在黄河流域出土的笔画以及陶器制品,还是明清西区或是小说木板插画,都是利用图画元素来代替文字的作品。但这些插图并没有从儿童的角度进行叙事,并不适合儿童使用。想要制作出成功的“儿童绘本”,就需要按照对绘本的叙事要素以及叙事表现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绘本叙事要素

(一)绘本文字

文字这种形式并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约束,可以直观的对作者的思想进行表述,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加准确的了解故事的梗概,进而去对故事的脉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找到故事隐藏的含义。

在儿童绘本中,文字要素不仅具有这些基本的特征,同时又有所差别:由于儿童绘本主要是针对儿童读者进行编制的,因此作者往往都会从儿童的思维以及视角入手,撰写出与儿童年龄相符的故事型文字,而且文字通常简单、明了,并不会运用大量的文字篇幅,对整体故事的发展进行交待,只是用文字对故事的概况以及部分场景进行说明,整体绘本结构较为开放,会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作者在进行文字表述时,也会运用大量口语化、适合阅读的文字来进行表述,以便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二)绘本整体构思

绘本整体构思是绘本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构图更是绘本制作的核心工作。在进行绘本构图时,制作者会按照整体的故事构思与风格,来对绘本的图画内容进行确定。并会按照不同的内容,将故事中的背景、人以及物等方面的因素,合理放置在同一画面之中,最终按照统一风格图画组合。在对绘本进行构图时,创作者首先要对绘本的艺术形象进行确定,要对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具体位置进行确认。同时,还要对艺术形象的体积进行正确的处理,要保证既能够突出主角形象,又可以保证整体画面的完整度与协调感,进而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艺术风格等内容完全呈现出来。但在进行儿童绘本造型创作时,作者不应被“儿童”二字所影响而只是使用可爱造型,其实只要整体构思明确且与儿童思想相符,表达孩子天性的各种情感造型都可进行使用。

(三)绘本插图

插图是绘本叙事的关键要素,通过图画这种个性化形式进行的故事叙事,要比文字更加具有视觉感,对儿童的思维能力也能进行有效的锻炼。绘本插图与其他绘画形式并不相同,是以讲述故事为目的进行创作的,创作者会通过画面明暗以及色彩等元素的变化来对人物的心理以及情绪进行描述,叙事风格更加直观,蕴含的信息量也更加饱满。

成功的插图创作不能能够对故事的正文、场景以及整体气氛进行传达,同时还能对人物的性格以及外貌进行全面的刻画,功能较为强大。

三、绘本叙事表现

(一)视点表现

所谓“视点表现”,就是指以故事中某一角色为视点,来带领读者对整篇故事进行阅读,读者会跟随这一视点的移动,不断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探索。

视点具有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画面的代入感以及韵律感,能够通过对视点的合理运用,来对故事进行线性引导,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一般在对绘本故事进行表现时,创作者通常会按照故事情节选择一个角色作为视点,并会根据角色设定,对其视点不断进行移动,并设定疑问引发读者的兴趣。

(二)镜头表现

绘本创作者不仅会使用视点来进行视觉引导,同时还会通过对结构的合理设计来增加画面的动态感。一般在进行儿童绘本构图时,创作者多会使用连续式构图法对整体场景进行构建。他们会按照故事设计,将单一的场景完整的串联起来,这种有机式结构能够将故事的时间以及空间连续性的表达出来,整体故事脉络较为清晰。

例如卡罗琳所创作的儿童绘本《我带月亮去散步》这部作品,就向我们描述了夜晚中的美丽世界。小男孩与月亮是“好朋友”,每晚他们都会一起去进行奇妙的路程,而作者也运用了大量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来对插图画面的场景进行着不断的转变,读者也会在这种变化之中,跟随小男孩一起去对夜晚的世界进行探索。作者通过对空间表情到空间游走的表现切换,让读者对夜晚的世界有了新的认知,也会月亮产生了新的情感,进而培养儿童读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使他们可以更加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三)双线交叉表现

“双线交叉”是指,两条故事主线同时交叉进行故事叙述。当故事一条主线的内容进行一部分之后,并不会继续论述,而是会转换思路对另一条故事主线进行阐述,营造出一种跳跃式的表现形式,会读者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好奇状态,成功激发出读者的阅读意愿。这种场景之间来回转换的方式,能够在清晰表达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实现场景之间的无缝连接。同时采用双线交叉跳接表述的方式,还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因为不同场景的转换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自己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共鸣,这也充分说明了双线交叉表现形式对于读者情绪的控制力。

四、结语

通过本文对儿童绘本的叙事要素与表现形式的介绍,是我们对儿童绘本的优势以及创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创作出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绘本,创作者必须要从儿童的视角入手,对绘本的整体故事内容以及具体的画面内容进行创作,并对文字以及插图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样才能确保儿童绘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绘本的叙事要素[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1:76-78.

[2]徐茵.多维空间的图像叙事--儿童绘本的叙事表现研究[J].装饰,2014,05:131-132.

[3]张静妮.幾米绘本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1.

[4]章蓬霞.现代绘本的形式语言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10.愧疚的作文 篇十

写完后,我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感觉肯定能合格后,收拾好书包,才安心的躺下睡觉,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次一定会得优的。

早晨,我睡得正香,就听见妈妈在喊我:“喜悦,快起床,你写得作文,妈妈看了,思路还可以,只是语句不通顺,妈妈帮你修改了一下,赶快起来再重写一下。”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了写这篇作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熬到大半夜才写完,你一句话,就全给我否定了,真是越想越生气,便气愤地对妈妈说:“我就不重写,我好不容易写得!”妈妈耐着性子对我说:“我读一读修改后的文章,你听一听,觉得好你就改一下,行吗?”我只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听着妈妈因掉牙而漏风的嘴读得文章,虽然语调并不优美,但文章听起来比我写的有很大的进步,但我还是执意不重写。这下,可把妈妈给惹火了,起初是和颜悦色地给我讲道理,见我仍旧无动于衷,便大发雷庭;我仍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不改。心想,:“你能把我怎样?”妈妈见我没有改的意思,真得火了,拿起我的作文见到不通顺的地方就直接给写上了。把我给气急了,冲她大声喊到:“别碰我的东西……”她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拿起本子,毫不留情地将我的作文给撕掉了,边撕边说:“我忍你好久了,每次写作文你都不让我看,还说我啥也不会,我真得以为你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就相信你,可是今天早晨四点多钟,我起来读了读你的作文,并没有进步,也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只希望你的作文越来越好……”我仍不甘败下风,瞪着妈妈,跟她拒理力争。妈妈长期的疾病缠身,加上对我过高的期望,我的不领情,彻底地激怒了她,双手毫不留情地打在了我的身上。我没在吱声,心中充满了怨恨。

无奈,最后我以失败而告终,只好重新抄写。看看表,跟她作战,浪费了十多分钟,已经六点十五了。赶紧写,写完已经六点四十分了,她已经将牛奶和饼干装好放在书包旁边,见我要走,连忙说:“把吃得带着。”我像没听见一样,转身就往外走,她急了,把门一关,说:“不带就不让你去上学!”我只好乖乖地把东西放进书包里,一溜烟地跑到了学校。

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的作文,顺利过关,还得了个优。这是我有史以来得的第一个优。

11.我最愧疚的作文 篇十一

时光倒流到领成绩单那天。

“哎!爸,今天领成绩单,不理想。”我的话还没说完,老爸便插了一句:“回来再说,给,吃早饭的钱。”他一边说一边递给我,我说:“现在不想吃,回来再吃吧!走了。”说完后我走出了门外。

清早,我一个人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次又没考好,风刮了起来,我的头低着,心里想爸妈在外干活,为了我那么累,有想到自己如果没考好,多对不起他们,我的脚步越来越慢,但想到爸爸在家等着,我又加快了脚步。

快到学校了,看着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面带失落的表情,我知道自己惨了,这时天空在我心里下起了小雨,我走到了学校门口,看见班主任拿着成绩单向教学楼走去,我跟在后面,心里很纠结。班主任进了办公室,我停在了门口,心想进去还是不进去,进去有可能暴雨袭来,不进去爸爸会失望,我站在门外思索着。

最后,我走了进去,班主任看着我,没说什么,我拿了一张成绩单,走出了办公室,一个一个的寻找着我的名字,终于找到了,名次表像一个长长的楼梯,我掉了下去,掉到了很深快见底的地方,看到我的分数,我惊呆了,我的天空下起了暴雨,泪水在眼眶中打着转,我抬头望了望天,试图让眼泪回去,我一个人在学校里呆了许久,直到爸爸来学校找我,我把成绩单递给他,他看了没骂我,说:“下次考好些,加油!”我什麽也没说,沉默了许久,我们一起回家了。

那一天,我压抑着,告诉自己不能哭,我强忍着,到了晚上,我拿着成绩单回到房间里,我忍不住哭了,为什么爸爸没骂我,我真对不起他和妈妈,妈妈在外打工,供我上学。想到这些泪水不停的滴着,打湿了我的衣袖,我抬着头,泪水回不去了。

12.愧疚的叙事作文 篇十二

新闻的叙事语言是文字语言,而电影的叙事语言是视听语言。

新闻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文字直白,并且简洁明了地交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也可以这样说,新闻只是需要受众了解这个新闻事件和现象,新闻文字的简洁明了要求新闻写作不能带有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且在情节上来说也最好只有简单的叙述,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并且由于新闻版面篇幅的限制,不能对一些相对次要的东西进行过多的赘述,所以叙事比较抽象,许多内容都需要受众自行想象。

电影是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表达导演所想要表现的东西,把导演想说的话通过镜头告诉观众,让观众自行领略。电影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一个镜头就可以表达出再多的文字也无法描述的东西。“一些大概只占几秒钟的具体景象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使电影在刹那间囊括众多意义,景象也因而有了象征意味”。同时,由于电影视听语言的还原性和逼真性,如前面提到的《盲山》等作品,其真实程度达到90%以上,只是在简单的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节的添加,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获得共鸣,加深观众对电影本身的认可度。

电影改编新闻事件,“它不是简单的‘新闻影像化’,传播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事实,而是电影创作者眼中‘哈姆雷特’,是以艺术化的手段讲述真实故事,具有艺术作品的生动与生命力”。

二、叙事结构

新闻叙事的结构中,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头重脚轻”。标题和导语在一则新闻中是最重要的部分,然后按照发生的重要程度依次往下写,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模式。并且新闻事件是随机发生的,是不可以安排的,所以有很强的偶然性。这也导致了记者在新闻写作的时候只能根据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来描述,不源于记者自身的构想,不能随意安排结构。但随着美国“新新闻主义”的崛起,如今的新闻叙事已经越来越有向“故事化”发展的倾向,打破了原有的“5W”僵化模式,将新闻事件的深刻意义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来,引人入胜,并揭示电影蕴含的深刻哲理。

电影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它需要通过电影本身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也需要有起承转合来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多样化的,如有戏剧冲突结构、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等。

虽然影视作品本身在情节上具有复杂性,然而新闻事件呈现的形式却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合理安排主要内容,进行客观陈述。所以,就目前而言,许多改编自新闻的电影,大多采用比较传统的戏剧冲突结构,在总体的故事安排上比较全面,平淡中稍微加入一些矛盾冲突或者情感纠葛,使其本身的观赏性更强,让原本普通的主人公和生活细节充满了趣味性、戏剧性和可看性。

三、叙事角度

在新闻写作上,由于新闻真实客观的要求,对如何选取叙事角度是很局限的。所以最普遍的方式为:事件本身由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发掘,客观地描述事件的几个主要的要素,最后切换到主人公自己的角度进行主观的描述。也正是使用了这两个观察的角度来对事件进行剖析和认识,从而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例如,在《飞索求学》《谁来保卫可可西里》《马背上的法庭》这些新闻报道中,设置了一个对事件进行报道的人员,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述他的所见所闻。

而电影叙事中,则不存在叙事角度的限制,不同的叙事角度可以让电影产生不一样的情节效果。而且还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时变换和调整叙事角度。

对现有的反映真实事件的电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事件主要进行描述的视角一般是两个:一是延续新闻中的“第三人称”视角,内置一个贯穿全片的人物,以“他”的视角来展开叙事,如《可可西里》中“随队采访的记者”,《马背上的法庭》中的“大学生阿洛”等;二是上帝视角,叙事者无所不知、无处不在,严格把握着故事的发展脉络,如《盲山》《天注定》《落叶归根》等。

四、叙事立场

什么是立场?立场就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叙事立场就是新闻叙述和电影叙事分别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新闻因为其客观真实的要求,它的叙述立场持中立的态度,是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它没有对人物进行塑造,人物是标签化和符号化的。

而电影是艺术,它不需要在原始新闻上保持立场的中立,它需要表现的恰恰是强烈的情感倾向,是情感的架构,是以情动人。

在《马背上的法庭》原始新闻中,并没有一个典型的事件主人公,它是以“法官”这个整体形象作为事件的人物,几乎所有的叙述都是“法官们如何”,叙述语言客观平淡,并没有对在云南山区的“流动法庭”有一个明确的情感立场,是赞扬还是同情,这些并没有评述。而在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将新闻中“法官”的形象具象化,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片,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表达了对偏远地区“流动法庭”法律工作者的敬意,以及对我国法律普及还有漫漫长路的辛酸与无奈。

新闻借助电影影像再次传播,电影也依靠新闻事件帮助人们对现实进行思考。这两种不同媒介的相互交融,给电影观众带来的是更具现实价值的观影体验。从新闻到电影,不仅是把真实的事件加上艺术色彩,同时赋予了艺术相应的真实性,拉近了电影作品与现实的联系。这两种媒介的融合无疑给了电影创作一大丰富资源,也拓宽了电影的题材范围。

摘要:目前,新闻事件和报道的写作已经非常成熟了,虽然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形式存在,但都是以文字稿件为基础。对于电影的改编创作来说,文字新闻比广播和电视新闻更具有改编的潜力和价值。此外,文字新闻和电影在表现手法、叙事、传播模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这为电影的改编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电影改编,新闻事件,叙事

参考文献

[1]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1-22.

[2]李洁.新闻报道电影化改编的传播机制探析[J].大众文艺,2013(21):203-204.

[3]张修智.电影撞新闻——影像中的无冕之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5-37.

13.愧疚的600字作文 篇十三

那是在我四年级的一个黄昏,夕阳掩映在已被它烧红的天空中,如同一个金橘,在红霞的拥抱中缓缓西沉,我和王亚坤边说边笑地走进他家。

“孙欣杰,快来看看这个蚂蚁洞。”王亚坤站在写字台边说道。我大步流星地走向了写字台。我把脑袋凑近一看,呵!还真是一个蚂蚁洞。这个蚂蚁洞有一根手指那么粗,位于窗户外的窗台上。我把头转向王亚坤问道:“怎么,你又想消灭蚂蚁了?”“嗯。”他盯着蚂蚁洞看了一会儿,又把目光转向我。“你最近不是和胡钟扬研制什么炸药吗,来炸一次蚂蚁洞试试?”我看着他,发现他的瞳仁里有两个小光斑在跳动。我笑着说道:“目前炸药还在试验期,你真想试试?”“当然啦。”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药丸,里面是火药粉和石灰粉,一根很细的餐巾纸线从药丸上方的孔中穿了出来—这是导火线。

王亚坤拿来一个打火机。我将“微型炸药”放入蚂蚁洞中,只留了一点导火线在外面。他点燃了导火线,我激动得脸都发红了,激动中微微带着一点紧张。火在慢慢地燃烧,我的.心弦在慢慢地绷紧着,我感到时间仿佛都要凝固了。当火要烧入洞口、进入药丸时,我感到浑身血液沸腾,脸颊像被燃着了一般。可火不偏不倚,刚好在洞口停住了,我的激情顿时全失。“唉,我以后再想办法吧。”我低着头说道。

14.愧疚的小学作文 篇十四

昨天下午放学,还没到家,就看到爸爸的车在门口停着。(每次和别人谈及家人时,总会很自然地称孩子的爷爷为“爸爸”,因为在我心中,他就像自己的亲生父亲。)我赶紧上前,这时,爸爸从车内出来,递给我一个精美的首饰盒,说这是他前几天出差回来时捎带的。我正准备请他进家吃饭,他却说还有事得赶紧回家。望着远去的车影,我忽然间觉得好愧疚:我有多长时间没回去看望老人了?哎!自己对亲情忽略的太多了!

爸爸是一个为人正直、处事豁达 、家庭责任心很强的人,深受人敬重。自从进入这个家,每次无论我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每次无论我有什么失误,他总是说:不要紧,没什么;每次出差,礼物无论大小,他都会给我带些回来。有了孩子以后,又多了一份孩子的。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正因为有了这份亲情,家才成了温暖的港湾。

明天,我一定带上孩子回老家。

15.愧疚的叙事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军事节目,《军情观察室》,叙事文本,战争形象

军事节目通常指军事电视节目,是对利用电视媒体向观众传播有关军事新闻、军事理论和军事态势等的节目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各大卫视有军事节目近14档,占比全部节目的13% ,为近年来收视热度的又一高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央视《防务新观察》、 北京卫视《军情解码》、东方卫视《防务新时空》、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等。凤凰卫视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开播的《军情观察室》信息量大,视角多元,倍受青睐。对于“军事节目热”的奥秘,国内已有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他们或从主持人专业素质的角度评价军事节目的质量,或认为得益于军事节目演播室新技术的运用吸引公众眼球,或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军事节目的运作。本文以《军情观察室》为例, 对军事节目的文本进行叙事话语分析,认为如果我们从叙事学的视角来考察军事节目,从文本分析角度揭示军事节目的内在叙事策略———文本中对战争形象的塑造,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这类节目的特点带来更多的启示。

一、军事节目的叙事文本性质

(一)叙事理论和电视节目的叙事性

叙事学研究说故事的方式,是故事遵循的规则的理论, 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走向成熟的一个文学理论流派。这一派的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讲故事。叙事理论主要研究故事文本中的三个问题:故事、说故事———用什么语言和方式说、故事时间。故事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讲述故事的方式(结构和形式),所以,很多学者借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革命”带来的启示,以及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因素。这里面有俄国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家普罗普关于叙述的规则和方法的理论,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结构分析和罗兰·巴特对流行服饰符码的符号学叙事分析。叙事学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成为分析以小说为代表的虚构叙事作品的重要研究方法。基于对媒介的观察,我们发现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信息也具有虚构性,这为运用叙事理论研究“非虚构性”文本提供了可能。

电视是很好的叙事媒体,其中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电视真人秀等节目可以当作电视叙事作品进行叙事研究。电视军事节目总类繁多,本文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军事类新闻节目(又可细分为消息、评论、专题各类),二是军事教育节目,三是军事文化娱乐节目。这其中不乏可以作为叙事文本理解的,当然电视节目的话语不单指文字,还有电视的声音和影像。

(二)《军情观察室》的叙事文本性质

《军情观察室》的内容经过多次演变,现在每期节目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开篇的主持人对一周军情焦点和头条新闻的概述,接下来是4至5条的“军情叠报”(声音和画面构成) 和“一周军情焦点”(主持人邀请军事专家进行解读和讨论), 最后是“一周军情画面”作为节目的片尾。理论上任何叙事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故事与话语。故事指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而话语是指故事如何说。《军情观察室》节目的素材来源于一个个军事新闻,军事新闻代表了发生的故事,而主持人在对军情的叙述中将原本单一的新闻素材重新整合、联系、 对比,进行解读。声音和影像本来就是电视文本的一部分,为节目的叙事起到推动作用,节目呈现的大量现代化军事武器实战和演习场面,以及主持人刚健的形象与快节奏的解说和现场音响让观众感觉战事一触即发。军事专家对新闻的解读和讨论代表不同的话语的交锋,来自香港的、北京的、台湾的、美国的军事专家的话语有着各自的特点。通过解读而揭示出文本的结构规则正是叙事学研究的目的。经典的叙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虚构叙事作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到新闻叙事之中,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所以不妨对电视军事节目《军情观察室》进行叙事话语分析,探讨其叙事的规律和特点。

二、军事节目的“神话结构”:战争形象的塑造

《军情观察室》作为一档电视军事节目,和其他节目一样具有普遍和特殊性:它由主持人叙述,专家参与评论,每周三播一次约30分钟,同时兼有消息、评论、专题报道和军事知识教育的内容。在对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前,本文将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即叙述结构和新闻叙事学的角度探讨《军情观察室》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类型。

(一)《军情观察室》文本的神话叙事体呈现

所谓神话叙事体,指的是电视节目的内容暗含着某种讲故事的结构,节目内容如何筛选,主持人如何叙事,都要与结构相一致。用普罗普的术语说,记者不过是改变了旧新闻故事中的可变项,如一些具体的地名、人名和一些具体的行动方式,而保留了故事中的常项(即故事功能)。

电视节目吸引受众的方式是简化和暗喻,比如新闻报道春运农民工返乡困难,家中妻小翘首以盼,此时某项好政策出台,某位好心人伸出援手,如雪中送炭,观众为之动容。军事节目也有一套自己的暗喻,《军情观察室》2014年10月1日的一条军情:美军关岛演习,主持人解读认为是针对中国空海一体化,因为有另一条消息显示中国航天处于黄金时代,接下来探讨中美是该相互制约还是相互合作,最后结论: 冲突可以避免,中国应抓住空间领域技术进步快的机遇。当日的另一条军情:中巴海空军开展新合作,解读是旨在威慑印度。节目内容遵循这样的套路:问题的出现(经过新闻素材筛选)→发展(各方解读,大战在即)→解决(引导,以和为贵, 忘战必危)。

再看“一周军情焦点”部分,本部分由主持人和专家连线,就焦点军事新闻进行讨论。连线的专家分别来自台北、香港、北京、美国华盛顿等国家和地区,有的是军事评论员如美国林长盛、香港马鼎盛(马常期担任本节目的军事评论员,每期必有),职业军人如台北李贵发(台军中将)。可以看出几位专家的背景不同,而话语能够代表人的观点,他们的话语是否具有独自的特点呢。下面是2014年10月15日的第三条 “军情焦点”:

画面:中国东风 -31长程战略导弹机动演练,文字标题: 中国战略核盾牌面临美国导弹防御挑战。

主持人:下面有请来自香港和美国的专家为我们分析中美两国的核力量对比。

马鼎盛(香港):有差距,现在中国遭受核威胁可谓腹背受敌,容易陷入被动,怎么办呢,只有靠更加完善的军事训练进行弥补。

林长盛(美国):从量和质上,中国对美国核威慑严重不足。

马:其他“核小国”谁对中国威胁最大?

林:日本最大,其他国家可以不计。

马:核力量不在于数量,关键在毁灭性,政治不等于军事,关键要让敌人怕。

可见专家话语作为节目文本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该节目的叙事结构:问题的出现(美导弹防御威胁中国核盾牌)→ 发展(各方解读“威胁”)→解决(专家1:更多的训练—专家2:中国威慑力不足—专家1:引导,不在多寡,在于使敌人怕)。此种叙事结构使观众在整个过程中受到刺激,热情高涨,参与到节目的叙事中,所谓“兵者,国之大器,不可不察”。 综观上述《军情观察室》两部分的叙事特点,本文认为该节目的内容符合一定的结构,而这个结构是围绕节目中塑造的战争形象展开的。

(二)《军情观察室》对战争形象的塑造

《军情观察室》作为一档军事节目,同时也是凤凰中文台的品牌节目,吸引受众的特点在于其节目内容对于战争形象的塑造,包括对战争爆发可能性的估计,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矛盾与和解,高端武器研制的呈现等。 《军情观察室》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主持人、嘉宾的播报语言都非常大胆,具有很强的煽动性。本文对《军情观察室》两个月的9期的头条新闻统计如下:

2014.10.01:美军关岛演习,针对中国空海一体化结合

2014.10.08:中国雷达足以应付欧美四代机,陆产航母将拥有隐形打击能力

2014.10.15:美专家称:对付中俄只能用核武

2014.10.22:中国将引进苏35,作为过渡机型

2014.10.29:美助台铺路爪雷达,今年几次侦获二炮新导弹,解放军雷达阵反制

2014.11.05:歼10B升级量产,增驻浙鲁辽,对日对朝戒备

2014.11.12:中国:辽鲁闽有10多余条战备高速公路, 河南一处可备降30战机

2014.11.19:解放军东风31B长程导弹频试射,8轴越野车全域隐蔽机动

2014.11.26:解放军新装备入役台海,速度火力优先V S. 美台资讯战优势

这些新闻都极具爆炸性,吸引观众眼球,塑造了战争随时爆发的形象。以2013年3月27日的《军情观察室》一则新闻为例,标题:“中国正研制空天轰炸机,美称在策划模拟战时空袭北京”。内容:中国正在研制可以在大气层飞行,也可以在太空飞行的空天轰炸机,可以装载核弹头巡航导弹,同时也会成为未来的太空和亚轨道飞行的战略轰炸机。空天轰炸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可以像战略核潜艇一样,游走和潜航在太空,可以用于战时任务去打击敌方导弹、卫星、空间站等敌方目标,还可以打击敌方在大气层飞行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预警机制。

综合《军情观察室》新闻标题和内容,可见该节目能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很好的收视率,与其在节目中突出战争形象吸引受众,甚至于使用新奇又近乎“敏感”的话题不无关系。而军事节目中战争形象的塑造与一些主题是分不开的。

三、军事节目中的几种固定主题

(一)大国崛起的主题

大国崛起是军事节目最重要的主题,这里主要是指“中国的崛起”,由于是探讨军事节目的主题,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军事层面的“崛起”,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实力、资源储备、文化实力等将不做讨论。具体指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趋强大,国家在新武器研发逼近欧美,国防战略更积极化,体现更强的军事和政治自信。

《军情观察室》每期都会有大国崛起的主题,如2014年10月1日的节目总共有9条军情,其中5条可以归类为大国崛起的主题。第1条:美军关岛演习,目标是针对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还是说中国的航天工业发展快,处于“黄金时期”,中美到底是应该相互制约还是合作呢?结论是中国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不应冲突。第2条:运20将亮相,突破技术, 中国将再造新型歼击机。第6条:俄海军缺发动机,将购买中国的护卫舰,原因是该种军舰雷达先进,对城市空防重要。除了新闻的内容,专家的话语也体现大国崛起的主题,香港的马鼎盛在解读这一新闻时说,俄买中国军舰,三十年河东河西,说明中国军力突飞猛进,得益于经济、工业的发展。第3条:中国和巴基斯坦海空军合作取得新进展,同时指出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建18处海军基地。

(二)地缘政治的主题

军事节目在新闻的选择过程中具有地缘政治性,指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这就是军事节目中的地缘政治主题。这些主题短期内是固定的,而长久地看它却又是变动不居的,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全球军情的焦点前几年在两伊和中东地区,而今天最焦点的则是东北亚和乌克兰地区。 有学者总结了一段时间内《军情观察室》高频出现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军情观察室》节目中的地缘政治或大国博弈的主题。

图一是《军情观察室》2012年1-8月52期节目的统计, 其中除了中国大陆外共有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现频率最高 (“韩国”应指朝韩两国),这些地方为该节目提供的军情最多。

(三)台湾问题和南海争端主题

台湾问题和南海争端主题其实是指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主题,本身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每期必出现在《军情观察室》的节目中,挑动中国观众的神经。在节目中,诸如:“解放军经略南海,三亚增三水下潜艇基地”,“解放军新装备入役台海,速度火力优先美台”,“解放军明年将建南海航空识别区”等新闻不胜枚举。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和印度有关的军事新闻也在节目中屡屡出现,因为印度和中国长期存在领土争端问题,《军情观察室》关于印度的报道,也可以归为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主题。

(四)“军备竞赛”的主题

《军情观察室》中的“军备竞赛”主题指节目中世界各国新武器研制和使用的关注和解读,这种解读不只有军事科技的角度,更关键的是节目注意叙事的平衡,将某一种新式武器与他国的同类武器进行对比。你有金钟罩,他是否有铁布衫,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竞赛的主题,观众好奇高端军事武器的同时,也关注了其背后大国博弈的政治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角力。看下面几条新闻:“解放军运20将亮相,突破尖端技术”,主持人叙述时加入了运20与欧美国家的大型运输机的对比,同时又说,空军将再造新型歼击机。“美斥1万亿美元, 开发新一代核导弹”,导弹新在哪里,中俄有无可与之匹敌。 “印军试射亚音速导弹,中国雷达可以应付”。

四、《军情观察室》的叙事技巧分析

上文对《军情观察室》节目文本内容的结构做了分析,军事节目的叙事在于文本中的“神话结构”———战争形象的塑造,“战争”这一元素可以看作是新闻的价值,具体归为四类主题。那么新闻在军事节目中是如何被报道的,或者说节目是怎样叙事的,下文将对《军情观察室》的叙事进行分析。

(一)叙述者的角色扮演

1.专家话语有鲜明的立场

《军情观察室》的“一周军情焦点”部分是由主持人和几位专家完成的,主持人就一条军情会分别连线一至两位专家进行对话,也会单独请一位专家解读。本文前面已介绍了专家的身份背景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持不同的见解。2014年10月15日的一条“焦点军情”标题:

“美台频繁军事互动,没重申对台安全承诺,加强军售”。 专家观点:宋兆文(台北):美助台建潜艇,威胁解放军,未来可以与敌人现代化作战。马鼎盛(香港):不在解放军话下,解放军要加强发展,对之敲打,关键在于割断美台联系。

台北方面的专家从台方的立场解读,香港的专家相对兼顾两岸,但还是偏向解放军的立场,不过因为凤凰中文台设在香港,双方还是相对客观。就同样的中国研制新型核武的问题,北京的专家解读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发,技术紧追美俄; 美国的专家会说双方有差距,中方威胁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专家话语各有立场。

2.主持人的全局把握

主持人在文本的叙事环节有主动权,首先他决定一条新闻的不同方面素材的选取,其次军情由哪位专家解读,谁先谁后,这都体现了主持人的角色。主持人开头对新闻的概述是将世界范围内各家媒体的报道作为素材,综合成一条军情,在此过程中,大到新闻素材的选取,小到播报时的语气和停顿都可以影响观众的理解。

专家连线是由主持人发起的,他可以决定本条军情由哪位专家解读,由于专家有不同的立场,所以解读即便是客观的,意义也会不同。笔者还发现,每段讨论不管是哪位专家开始,最后都是由马鼎盛作总结。所以观众总是喜闻乐见以下这些总结,如:中国不打仗,与俄结盟利小弊大;中国在南海步步为营,制造战机光复南沙岛礁;中国应加快投送兵力火力,打赢地面战争,御敌于国门之外。

(二)叙事的动力

如果我们说军事节目可以当作一个叙事文本来理解,那么其中内容的发展必须有内在的动力。军事节目内容中各国的关系基于利益是一种敌我、同盟关系,节目叙述的动力是矛盾和冲突的呈现,分析矛盾,但不能解决矛盾,只能对矛盾进行预判从而引导观众。

《军情观察室》的“军情叠报”部分由主持人播报一家媒体或者整合几家媒体对于一件相关新闻的报道,叙述的逻辑是美国的媒体怎么报道,大陆的怎么报道,台湾媒体怎么报道,韩日又怎么解读。每一个媒体的报道是一个叙事文本,经过节目整合的文本综合了别的文本,其话语变成了某国新武器的研发可与别国的抗衡,某几国的军事演习被指针对某国。和平年代本没有这么多的矛盾和冲突,军事节目关注本国周边,且有利益纠葛的地区或国家并强调一种敌与我关系,强调里面的冲突和矛盾是其叙事的动力。

(三)叙述的节奏

《军情观察室》的声音和影像都讲求快节奏的叙述,声音包括节目的音响和主持人的语言。节目开头和结尾军情画面的音乐,都采用节奏快,动感强能配合节目演播室虚拟的战争场面和武器使用场景。主持人的语速极快和肢体动作丰富甚至夸张,营造了战争随时爆发的氛围。

影像来自于媒体拍摄的与军情相关的军事画面,通常是各国现代化海、陆、空、天部队演练的场景,也讲究快节奏的原则,能清晰听到现场的声音。当然,这些画面产生的问题是:如果语言叙述过长,画面重复播放,同时没有标明画面的来源,真实性无法考证。

五、结语

对于军事节目来说,内容的选择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特点,而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体现了节目传播的效率,决定其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军事节目(以《军情观察室》为例)善于在节目内容中塑造战争形象,营造战争氛围。战争形象的塑造得益于四个固有的主题, 主持人和专家解读“合谋”将几个主题的情节讲述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本叙事的结构性决定了每期节目的素材会变化,但战事紧急的情景不会变,专家话语的立场不会变。 《军情观察室》的成功,说明其奉行的这一策略有可行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固定的套路能否持续受到青睐;过度紧张的战场氛围造成拟态环境,是否无益于社会良性发展; 以及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专家话语的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军事节目的长久发展,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http://military.china.com/fans/news/11139042/20140228/18367632_1.html.

[2] .李岩.媒介批评:话语、范畴、命题、方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琨.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陈龙.媒介批评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建筑工程认识实习心得下一篇:风景这边独好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