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介

2024-08-10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介(共4篇)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介 篇一

乔姆斯基简介

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转换-生成语法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乔姆斯基是美国当代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乔姆斯基的学说不仅在语言学界,而且在哲学界、心理学界等很多领域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人称他为计算机科学的“老祖宗”。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介 篇二

张家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副教授 博士

在执政联盟的巨大政治压力下,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于8月18日宣布辞职。尽管巴基斯坦人民党发言人说“这是所有民主力量的胜利,是贝•布托的胜利,是所有为民主牺牲的人的胜利”,但是,从巴基斯坦政治史来看,这很有可能只是历史的又一次重复而已。

巴基斯坦政治被称为“三A政治”,安拉(Allah)、军队(Army)和美国(America)是影响其政治生活的三大主要因素。但是现在,在宗教方面,由于穆沙拉夫在国内执行了一定程度的世俗化政策,在国际上支持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他已经成为巴宗教极端组织的打击目标;在军队方面,2007年穆沙拉夫辞去军职后,军队已经宣布在穆沙拉夫与反对派的斗争之间保持中立;美国虽然在9.11后选择穆沙拉夫作为反恐盟友,但是在感到他大势已去以后,也决定不卷入这场风波。因此,在今年2月巴基斯坦选举结束、反对派大胜以后,穆沙拉夫的下台,基本上只是一个方式和时间的问题了。

巴基斯坦人做出了新的选择,但并非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而只是想换一个试试。巴基斯坦所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是更换一个总统所能解决的。

第一,巴基斯坦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水平严重失衡。

按常理来说,任何国家都可以找到适于自己的政治模式。但是,巴基斯坦独立后模仿英美建立起一个议会内阁制与三权分立制的混合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远远比单纯的议会内阁制或三权分立制更加难以操作,导致了政治混乱,社会经济停滞不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从来没有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完成了民主政治建设。而巴基斯坦早在建国之初的1956年宪法中,就赋予了公民以普选权。要知道,美国和英国这两个西方民主的发源地,也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才最终实现了普选权。这种超前的政治形态,不仅没有给巴基斯坦带来社会和经济福利,反而造成民选政府的效率低下、秩序混乱和政治腐败。

另外,巴基斯坦的宗教、种族问题严重,相互间冲突频繁。民选政府往往注重各势力之间的平衡与博弈,没有能力完成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改造,反而会为了选举利益而迎合传统的宗教、种族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民主政治其实是披着现代化外衣的宗教、种族和家族政治,既不能改造社会,也不能发展经济,连组织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基本效率也不能提供。结果,往往只有组织严密的军队才能为巴基斯坦提供团结和效率。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巴基斯坦民众甚至会欢迎军事政变了。

第二,民众的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严重不对称。

巴基斯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较落后,但是民众、特别是精英阶层的民主意识,准确地说是权利意识非常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主意识、特别是选举制度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心中,成为巴基斯坦人所遵守的一种基本政治原则。也正因为此,在军人政权之后,总是会出现民选政府的反弹。但是,建立一个现代民主国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现在,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民主选举成为一些政治团体向国家索要利益的手段。在蛋糕做大之前,就争着要把下蛋的鸡分吃了,国家如何能够发展!从日本、韩国的经历看,没有几代人的无私奉献,哪里有发达的经济和成熟的民主。

第三,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之间存在严重矛盾。

曾经有巴基斯坦人用“糟糕的民主胜过很好的独裁”这句英语谚语来表达自己对民主政治的自豪感。这种心态在很多走西方道路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看到。但问题在于:当一个国家的自豪感只存在于政治制度本身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民众基本上只关心政治斗争了。政治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政治导向会使民众将本来可以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源,消耗在对资源的相互争夺之中。所以,在民主政治的形式自由背后,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不自由。当人类连基本物质的匮乏状态都不能摆脱的时候,政治自由是没有丝毫价值的。

戴高乐将军说得好:“任何磨难都改变不了人的秉性,任何危机都改变不了国家的品质。”穆沙拉夫辞职,既改变了不了巴基斯坦的社会状况,也提高不了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主选举,只能实现政府的更迭,并不能在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状况。这其实不是巴基斯坦一个国家的问题。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介 篇三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1avmikhaylovich molotov,1890-1986),苏联国务活动家、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890年3月9日,莫洛托夫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州库卡尔卡镇(今基洛夫州苏维埃茨克镇)的店员家庭。19,进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学习。在进步思想影响下,莫洛托夫投身革命运动,参加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在喀山各学校中组织秘密革命小组,反对沙皇专制制度。19,莫洛托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09-19,莫洛托夫先后担任布尔什维克《火星报》和《真理报》的编辑.撰写出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洛托夫被派往莫斯科,负责重建被破坏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由于奸细告密,莫洛托夫于196月遭到逮捕,被判处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流放三年。一年后,他从流放地逃回彼得格勒。根据列宁的提议,莫洛托夫改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委员。

19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10月12日,彼得格勒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莫洛托夫被选为该委员会委员,参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洛托夫是彼得格勒苏维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夏季,苏维埃俄国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协约国勾结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武装干涉,制造粮食恐慌,企图用饥饿扼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1918-19,莫洛托夫先后任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主席、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驻伏尔加河地区全权代表,领导人民同饥饿作斗争。

1919年底,莫洛托夫调任苏维埃下戈罗州执行委员会主席。194月在俄共(布)第9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9月任顿涅茨州委书记,负责该地区工业的恢复工作。193月,俄共(布)举行第10次代表大会,莫洛托夫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莫洛托夫出任党的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领导职务,主管农业。

1927年-l928年,莫洛托夫兼任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书记。1930年,出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基洛夫被害事件发生之后,莫洛托夫成为三十年代苏联肃反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9年5月,莫洛托夫兼任外交人民委员。当时战争乌云笼罩着欧亚地区,世界大战的危险十分严重。为争取时间,延缓战争的到来,苏联同意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8月23日中午,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到达莫斯科。当晚,莫洛托夫与斯大林同他进行会谈,并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5月,斯大林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侵入苏联。当天中午12时,莫洛托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发表广播讲话,号召全体人民和武装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光荣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勇敢地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从此开始。6月底,苏联政府成立以斯大林为主席、莫洛托夫为副主席的国防委员会。

1941年底到1942年初,苏联军民在莫斯科城下重创德军.击溃德军50个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宣告了法西斯德国“闪电战”的破产,打破了德国武装力量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了争夺战略主动权,巩固和发展反法西斯同盟,苏联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5-6月,莫洛托夫访问伦敦和华盛顿。5月26日,莫洛托夫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伦敦签署《关于在反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仆从国战争中结盟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允给予彼此军事及其它一切援助与支持”,“战后共同行动与合作……互相给予经济援助”,但没有最后确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因为美国当时尚未就此问题表明态度。美英双方商定,莫洛托夫先访问美国,返国时再取道伦敦商讨这个问题。5月29日,莫洛托夫在白宫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及霍普金斯等人,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举行会谈。莫洛托夫说,第二战场问题既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但主要还是政治问题,通过谈判,双方就“1942年在欧洲建立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达成圆满协议”。6月9日。莫洛托夫回到伦敦继续谈判并取得一致意见。会谈公报根据莫洛托夫的建议,也写上了关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业已“达成圆满协议”。苏美、苏英会谈公报在莫洛托夫6月12日抵达莫斯科后发表,进一步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莫洛托夫陪同斯人林参加德黑兰会议,同英美两国首脑丘吉尔及罗斯福会晤。会议最后确定美英军队应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还就战后对德国的安排等问题交换意见。美、英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即将到来,英美与苏联在欧洲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此同时,日本法西斯仍在顽抗,英美希望苏联尽早对日本宣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莫洛托夫及驻美大使葛罗米柯陪同斯大林出席这次会议。雅尔塔会议讨论了苏联对日本作战的可能与前提条件,通过了关于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严惩战犯及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决议规定德国投降后将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在柏林设立由盟国最高司令部代表组成的管制委员会。会议还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这一新的国际组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占柏林。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为了加快结束对日战争和巩固对德战争的胜利,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肃清德国军团主义和纳粹主义,消灭德国垄断组织,惩治战犯,四国共同占领和四国共管柏林,要求赔偿,确定波兰西部边境等决定。莫洛托夫出席了这次会议。7月26日,苏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没有正式答复,仍表示要作战到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通知日本大使:“希特勒德国被击溃和投降后。日本是唯一仍坚持继续战争的大国”,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停远东战争的建议,便失去了基础”,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自己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表彰莫洛托夫在战争期间的工作,苏联政府在11月授予他第3枚列宁勋章。1950年3月,莫洛托夫60岁生日时,苏联政府授予他第4枚列宁勋章。战后,莫洛托夫历任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监察部长等职。1957年6月,莫洛托夫因被指控组织“反党集团”而被撤职。1962年,莫洛托夫退休。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介 篇四

1879年生于德国。苏黎士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伯尔尼国家专利局工作。1905年发表了特殊相对论。以后历任布拉格大学、苏黎士理工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威廉皇家学会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16年完成了一般相对论理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受纳粹迫害,亡命美国。晚年曾带头呼吁反核运动。1955年逝世。

爱因斯坦和核弹政治的瓜葛是众所周知的:他签署了那封著名的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信,说服美国认真考虑他的想法,并且他在战后从事阻止核战争的各项努力。但是,这些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被拖入政界的孤立行动。事实上,爱因斯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踌躇于政治和方程之间。”

爱因斯坦最早从事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他在柏林当教授。由于目睹草菅人命而不胜厌恶,他卷入了反战示威。他拥护国内反抗以及公开鼓励人民拒绝征兵,因而不讨他的同事们喜欢。后来,在战时他又致力于调解和改善国际关系。这也不得人心,而且他的政治态度很快使他难以访问美国,甚至连讲学都有困难。

爱因斯坦第二个伟大的事业是犹太复国主义。虽然他在血统上是犹太人,但他拒绝《圣经》上关于上帝的说法。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期间,他越发看清反犹主义,这导致他逐渐和犹太团体相认同,而后成为一个直言不讳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拥护者。再度不受欢迎也未能阻止他发表自己的主张。他的理论一发表就受到攻击,甚至成立了一个反爱因斯坦的组织。有一个人被定罪为教唆他人去谋杀爱因斯坦(只罚了6美金)。但爱因斯坦是冷静的:当一本书以题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出版时,他反驳道:“如果真是我错了的话,那么一个人反对我就足够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坦正在美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后来纳粹义勇军抄查了他的房子,并没收了他的银行账号。一家柏林报纸的头条写道:“来自爱因斯坦的好消息——他不回来了。”面对著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终于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应该发展自己的核弹。但是,即使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经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

上一篇: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下一篇:成功使者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