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公司

2024-06-18

我心中理想的公司(精选14篇)

1.我心中理想的公司 篇一

我心中的理想社会

罗增法学系刑法学专业硕士4班学号:S1250011

1古代先哲们对理想社会有着不同的描述,如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同样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而言,其心中的理想社会也不一定相同。就笔者而言,理想社会是蕴含并渗透着“实质正义”的社会。这里的实质正义反对空喊口号的平等,反对单单形式上的正义,但也不要求有绝对的平均、绝对的无任何区别的平等。下面笔者将介绍要求社会实质正义的必然性和对实质正义的个人理解。

纵观近代思想潮流的发展,无不贯穿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这些观念是几乎现在每个民主国家的基本或根本原则。这些思想是近代思想革命用来反对封建等级、专制制度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对于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等级专制”到“法律上人人平等”的过渡,我们最终实现了“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或“机会上的平等”,它对人类几百年来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社会发展之后,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平等”在遇到一些社会问题时就变的捉襟见肘了,如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形式公平”不仅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助长了这种不公平现象,最终产生了“形式上公平但实质上不公平”的怪状。正如有些人所言:“我们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打官司,法官并不会因为我是富人而偏袒我,相反也不会因为你是穷人而做出对你的不利判决。”这番话貌似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纵使法官是公正的,即双方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双方财力不同,富人可能请了最好最专业的律师,而穷人可能请不起律师或请了水平一般的律师。在进行辩护时差距就显现出来了,甚至最终有可能影响最终审判结果。就这点而言,富人堂而皇之所谓的公平是真的公平吗?因而可以看出,形式上的公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实质上公正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质正义的出现或是形式正义不断向实质公正的方向发展。在坚持“形式平等、正义”的前提下,不断努力向“实质平等、正义”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现阶段,财富是否均衡是实质正义的直接体现。所以以财富为例,实质正义并不是要求“财富人人平均、每个人吃穿生活都相同”,而是在承认财富不均、人与人的能力不同的前提下,采取各种调控手段,努力使贫富的差距缩小,缓和因贫富产生的矛盾等。让财富的不均不在成为实质不平等的原因,努力使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不患寡,而患不均”所言,社会中每个人财富的多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财富是否均衡。社会成员的财富差距越小,那么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会越少,社会就越和谐、越稳定。以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芬兰为例:“2003年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75万欧元。2002年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4%。2003年全国拥有医生16633人,病床37656张,每千人拥有3.2名医生,7.2张病床;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36辆、电话492部、移动电话909部;人均住房面积36.3平方米。公民法律意识极强,芬兰人犯罪率极低,监狱也非壁垒森严,甚至连武装警卫都没有。”①正如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09.htm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言“刑法频繁总是政府衰落和无能的一种标志”、“在一个政绩良好的国家里,刑法是很少见的”。②在这里“政绩良好”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是属于或趋近于实质正义的。从芬兰的社会来看,正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差距甚微,所以芬兰人的犯罪率非常低、社会十分稳定。这个例子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实质正义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社会,越趋近实质正义,就越趋近稳定、趋近和谐。

一个稳定、和谐的、适合人类生活的社会正是本文“实质正义”最终的目的所在,这样的社会也正是笔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② 参见[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2页

2.我心中理想的公司 篇二

奥康根据自身鞋企特点, 投资600多万元重新改造生产车间, 并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辟了参观通道, 以供来访的中小学生实地参观制鞋的工艺流程、了解关键质量控制工序、产品检验等知识。公司先后制定了适合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教学内容, 并在原有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接待条件, 成立了专门接待小组, 行政管理中心总监潘少宝担任组长, 设立了独立且封闭式的教学场所, 健全安全管理设施, 为中小学质量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2013年6月5日, 奥康联合温州市教育局, 组织温州实验小学学生30余人, 以“我心中的质量”为主题, 到奥康开展了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奥康企业文化馆, 全面了解了奥康的发展历史和质量建设发展过程。随后, 基地负责人在阶梯教室为学生们进行理论授课, 以奥康质量建设经历的“三把火”生动地为小学生讲解了质量的重要性和制鞋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点。在授课结束, 小学生以“我心中的质量”为主题, 先后向老师提出了关于“奥康是如何处理污水?鞋子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鞋子容易开胶?奥康有哪些功能鞋?奥康有哪些控制产品质量的标准?生产鞋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会不会污染空气?”等一系列问题, 气氛异常活跃。在交流环节结束后, 当授课老师问大家有哪些启发时, 来自温州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踊跃地站起来对着话筒说到:我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 专门发明能为人提供健康的鞋子, 而且要卖上好价钱……在场学生听了后都为他鼓掌。据基地负责人表示, 他们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 自己也很受启发, 通过孩子们的提问, 深切感受到企业发展以及基地工作的开展, 还有很多创新空间可以挖掘。

在进入车间参观时, 负责人首先向学生们强调的就是要按照指定参观路线行走, 不可越过警戒线, 确保安全。在一条长80米U字型制鞋流水线上, 展示着一双鞋子制作的全过程。结合鞋子制作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负责人重点强调了每道工序如果做不好, 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质量问题, 很多学生听了后都呼叫着:下次穿鞋再出现质量问题我就可以告诉卖鞋的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孩子们纷纷表示, 实地的感受令他们受益匪浅。

3.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篇三

从小到大一直以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直到自己也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还是这样认为。所以,我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特征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

随着课改的变化,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关于什么是理想课堂,教师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作为教师队伍中一分子的我,也正孜孜不断地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课堂。怎样构筑理想课堂?理想课堂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构筑理想课堂”的一些想法及看法。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同受欢迎的课堂

我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以过去我的老师教我们一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填鸭”大量的教学内容

和补充习题,课堂死板无趣。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好。

直到我第一次观摩市级评优课,这次的观摩对我的触动很大。同样时间的课,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如沐春风,几乎忘了时间的存在。课堂井然有序,学生守纪好学,气氛活跃;还有一位老师上的课效果是这样的:教授内容正确,思路明确。就是课堂沉闷,索然无味,学生厌倦,视下课铃声为一种解脱。课上到一半时,课堂秩序就很混乱了,甚至难以维持纪律,根本谈不上教学。所以,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必须受学生欢迎,也受老师欢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有了上课的动力,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

这次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促使我深刻地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和自

己理想中的课堂教学标准。从那时起,我对理想课堂的定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取而代之的是:有趣味、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结构严谨的课堂教学。

二、理想课堂是有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学方法灵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的课堂。就拿优等生和学困生做对比,我们就不能强迫后者达到前者的水平。前者可以在学会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理解,而后者只要达到预期要完成的教学目的就可以了,之后再慢慢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三、理想课堂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还应该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新课程一个重

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表演和探究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不应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应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的生活空间。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动手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体验、理解和应用过程,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有一位优秀的教师说的很好,她认为在课堂上要做到五个“静、竞、净、径、劲”,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探究,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第一个是安静的“静”。它的含义是“安静、宁静”,是针对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说的。她觉得老师需要静心对一节课进行解读、思考、设计,学生也需要静心的学习、思考、写作业。当然让学生安静并不是要他们像木头桩子似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第二个是竞争的“竞”。它的含义是“竞争与合作”。卢茨安罗·德·科瑞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这说明了什么,无疑,这说明了合作的重要。

第三个是干净的“净”。它的含义是“简约、流畅,清清爽爽。”意思是每一节课都能紧紧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不重复罗嗦,不拖泥带水,尽可能把课设计并上得干净些、简单些、清爽些。

第四个“径”,道路也。意思是一节课教师要给学生什么,给学生什么路走,老师要清清楚楚。如,是一直让他跟随着你走,还是你为他指明一条路,让他自己尝试着去走。

第五个是劲道、后劲的“劲”,它的含义是“有效乃至高效”。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太多的生活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时效率,牢牢抓住课堂40分钟的时效。

四、理想课堂是充分尊重学生需要的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还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课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理想课堂,我们奋力追求的一个教育梦想。为实现这个教育梦想,多少老师一生都在追随:用自己的行动探究着,用自己的示范课阐释着,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

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曾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课堂。虽然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理想的课堂,没有任何废话,只有简便轻松的气息;理想的课堂,不是嘈杂的菜场,而是活跃着智慧的精灵;理想的课堂,不是大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跳跃着哲理的音符;理想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不是敌人,而是双方默契配合的旋律。理想课堂的特点是:真实、和谐、简约、智慧、有效、灵动、人文、充满爱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

让我们一直努力着、求索着、渴盼着、感悟着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理想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我们的理想课堂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殿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理想课堂成为建立师生之间愉快的交流合作的、促进学生灵动思维的形成的平台。

4.我心中理想的教师 篇四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在开学的教师会议上,巩校长向我们推荐了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因此我有幸拜读了此书。其中的第二章节——我心中理想的老师,给我(刘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善于协同各方面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禁按书中所述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显然,我离理想教师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进步。

首先,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设计成功,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不断去撞击成功。而我是被动追求成功,不敢挑战自我。前不久我刚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英语教学大赛,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收获颇多。刚开始,我缺乏自信,以“试试看”的态度参加学校海选,以微弱的优势晋级。后来在学校领导和备课组的同事们“你能行”的鼓励下,我积极备战,克服自己畏难情绪,顺利地完成县里比赛。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缺乏自信,是我不敢挑战自我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设置目标,并且不断地积累知识,总就经验和教训,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其次,理想必须以现实为依托。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就要求我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学习,多读书,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因为读书涵养人的性灵,提升人的修养,亦可使人思维缜密,头脑灵活。另外我还要多向身边有经验老师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过程中的得失与对错,要勤动笔、善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感触,使自己努力靠近优秀教师的行列。

5.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篇五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学校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

大理想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

好习惯的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

体系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

书馆、计算机房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和诗意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谊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

战自我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

魅力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

敬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

精神的教师,26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

自我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

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

折弯腰的教师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

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

—。35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

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

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谊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

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

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

展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

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

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

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

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谊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

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

想的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

精神的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谊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相处、善于

6.我心中理想的作文 篇六

我想当一名军人,是因为受哥哥的感染,因为他也是一名军人。他说:“当一名军人,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听了哥哥说的话,有让我坚定了当军人的决心,还有,我的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的理想和我一样,就是当一名军人,他说:“当一名军人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还说军装穿在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滋味。

我如果真的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军人,那固然更好,如果当不上,那我就会向毛泽东说的那样,为人民服务。我觉得你如果拥有了这样一颗心当不当无所谓。我之所以想当军人,就是因为一个军人可以为人作出贡献,那是最高贵的。

7.我心中理想的数学教学 篇七

一、营造温馨课堂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感染和激励的作用。亲切、和谐的情感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有安全感的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放松,真正地投入到数学思考之中。用真情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温情抚慰学生的心绪,用智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1.情中生智,润物无声。在课堂上,我以目光中的深情,话语中的柔情,带给学生最真切细腻的感受。学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身心完全融入到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之中,思维更加活跃,不断向纵深发展。课堂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手足无措的窘态,这时我总是面带微笑,亲切地望着他,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目光中的信任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当学生自主合作时,我总会深入其中,“慢慢来,换个角度再想想。”“你能帮帮他吗?”“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轻轻的一句话,像潺潺溪水一样慢慢流进学生的心田。

2.智中融情,意蘊深远。看待一节课,不应只看它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手段,更应关注这节课是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课堂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还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

每一节课后,我都要问自己一句:这节课除了知识,学生还有哪些收获?能力有无提高?情感有无升华?我追求开发自由的课堂,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轻松、愉悦地翱翔。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我都会给予慈母般的激励,朋友式的关怀,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加灵活开放。

二、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

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便有了心甘情愿的投入。堆放在抽屉中的公开课教案,记录着我十几年教学生涯的辛苦。书房里的数册教育理论书籍,给了我许多震撼心灵的启示:学生的独特思路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独创意识的体现。

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孕育着未来的发明与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具,引导学生沿圆柱体的高线将侧面剪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认识到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然而,学生小刚却举起手中的纸说:“我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所有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他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上,同桌告诉他:“不对,应该沿着圆柱体的高线剪开,你是斜着剪的。”很多同学也质疑小刚的做法,而我却惊喜地发现这是多么可贵的创造啊。于是,我走过去,举起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给予他热情的鼓励:“这种方法虽然没有沿高线剪,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他的独辟蹊径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接下来,学生开始了更大胆的尝试,他们沿着圆柱体侧面任意一条直线将侧面展开,得到了许多平行四边形。我再次适时点拨:“怎样才能将这些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呢?”学生发现,剪开的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最终转化成长方形。

教育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片段,恰恰是这些小小的片段凝固成永恒的感动。小刚毕业后,一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到:“亲爱的老师,您还记得那节数学课吗?是您激励的语言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这都是因为您曾告诉我们创新是最伟大的科学精神!”

三、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一个重大命题,让数学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为老师,在每节课之前我都要思考,怎样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高耸的旗杆矗立在阳光下,地面折射出旗杆长长的影子,几名升旗手在阳光下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地面上也投下小小的身影。在这熟悉的场景中,蕴涵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问学生:“不测量旗杆,你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中,在对种种设想、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分析后,学生将目光锁定在利用竿高与影长的关系,即比的知识来计算。“竿高和影长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的问题将学生彻底带入了探索的空间,同学们自发组成合作小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测量工具等种种假设,可想而知这些发现是多么令人兴奋而又富有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早已悄悄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中。生活中的数学是最鲜活的,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教学都是苍白无力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难得梅花扑鼻香。”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在数学改革洪流的搏击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也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将始终坚持理念的更新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探索,为理想的数学教学不懈追求、探索与实践。

(责任编辑 史玉英)

8.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八

我家在楼上,想要出去玩,还要上楼下楼,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听到楼下,汽车呜呜开的声音,在楼上邻居间都比较陌生,不经常交往,小伙伴也非常少,关系也不讨太好,这就是我现在家园的状况,我非常不满意,我也实实在想,什么样的家园才是适合我的家园,才是我心目中的家园。

我心中的家园是:一出门都能望见一片片美丽的草原,在一个非常,偏僻又安静的地方,每天早晨一出门都能吸收草原上的芳香,吸收清新的空气,邻居们之间关系要和睦,要经常交往,也要多交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嬉戏,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

我心中的理想家园,爸爸和妈妈,能够体谅自己。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一直也来并不是很好,我一犯错误,我的爸妈,都不能体谅自己,不能和我沟通,因为交流不到一起,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越来越陌生。从而导致了我的家园而不是那么的好。

我遗忘,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可以好起来,亲密起来。了以互相了解互相交流沟通,我相信如果可以,那么,我的家园肯定会好很多的。

总而言之,我心中的理想家园,就是安逸和谐,家庭之间的关系融洽的。

9.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九

走在校园中的林荫道上,两边的樟树浓郁葱茏。林荫道的尽头是蓝白相间的教学楼,迈步上楼,走进教室,来到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教室的前面是一面电子屏幕墙,上课时无需粉笔,写字时,用特制的电子笔在屏幕上轻轻划过,整齐美观的汉字就呈现在屏幕墙上,从此我们可以告别擦黑板时粉笔灰尘满讲台飞的学习生活。讲台是一个电脑操纵平台,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台台的平板电脑,教师上课时通过操纵平台把相关的学习信息提供给同学们,让大家完成预习作业。大家也把自己学习中的成果发给老师,由老师投影在屏幕墙上,任由大家评说。从此同学们免去背着沉沉书包上学的痛苦,可以轻松方便的走在上学的路上。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新科技的影响下也发生变化。

教师更多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课前教师备课时的内容能让学生自学的都通过网络传给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课时,学生参与进入讲授者的角色。每位学生都可以上台讲述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和其它学生在旁适当点评纠正与补充,从此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学得更加专注,更有兴趣去解上课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多,听课效率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让家长参与,大家的学习成果由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来评定,如此既公平公正,又客观全面。同学们学习主动,老师的教学也轻松,家长们也全面解自己的孩子,不会因为学生在学校时间多而减少对孩子的接触,“代沟”也渐渐填平。

10.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 篇十

人要有理想,这是不言而喻的。理想是对人生的目标规划,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理想必须切合实际,无法实现的理想就是幻想。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最好确立不同的目标,共同组成整个人生的理想。好的理想教育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成长方向,遵从孩子的意愿,协助、督促他,通过不懈努力达成人生意愿。然而更多的家长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没有实现的梦想要通过他来实现”,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理想设计的思想根源。

每到升学报考季,家长们(注意,是家长)无一例外地会让孩子报考重点高中(孩子自己一般是没有志愿的),即使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家长也要找到老师、学校,理论、交涉一番。上了高中呢,又都无一例外地希望孩子考取那些知名大学(无论孩子是重点高中的还是普通高中的)。可谓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诸如职业高中、高职之类的学校恐怕是很少有人问津的,普通高中实在是无奈的选择了。似乎进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孩子的人生就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了。于是升入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就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不二理想。

有这样一则报道,大西北某偏远山村的一个学龄男娃,没上过一天学,在家放羊。恰巧被一名记者遇到,记者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娃说:“放更多的羊。”“然后呢?”“卖羊。”“卖了羊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让娃长大后放羊。”这娃的理想固然不够远大,甚至很悲哀,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是非常有可能实现。

可能所有的老师都听过这样的小学低年级课,老师问孩子们长大后做什么,答: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医学家……不一而足,就是没有一个说要做工人、农民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校、社会,都在教育、引导、诱导孩子去设立那些高不可攀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事实上,能成为“家”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多不过百分之五。况且我们的社会是分工协作的社会,大家都去做了“家”,没人做工人、农民,那我们住什么、用什么、吃什么?这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家长们的逻辑是: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会成为“家”,也应该是我的孩子。全然不考虑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能力情况、兴趣爱好情况、个人特长情况。

这也难怪,虽然书本、老师一直说劳动最光荣,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鄙视劳动阶层,孟子不是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吗。看来“治人”才是关键,家长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孩子当领导,做“人上人”。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浮躁,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多数人没能达成自己的理想,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就得过且过,很难把工作做好。这不能不说是理想设计的失误造成的。一个人如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容易出成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那他的幸福指数就高,就很可能有了幸福的人生(只是可能,因为人生的幸福包含很多方面)。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其恶果就是教育目标的功利性。学生求学的目的不在于知识、修养、品德等素养的提升,而在于只是将所学当作谋生的一块垫脚石。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无兴趣、乐趣可言,很少有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君不见自古以来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君不见周末放学在学生的词汇表里叫“胜利大逃亡”吗。看来,学校与监牢无异。这是极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11.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十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天文知识感到了兴趣。随着一天一天的长大和成熟,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它似乎对我产生了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我渴望像前辈们那样从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探索更多的奥秘,揭开众多扑朔迷离的神奇现象,使人类能够对浩瀚的宇宙有更多的了解。我也曾经幻想,到底除了地球以外,在别的星球上还有没有人类,虽然看起来这种幻想有点荒唐,但是如果有机会,换做任何人都会抱着好奇心试着去揭开它。科学家就是这样一个神圣、蕴含真理的职业。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他们其中一员,亲自迎领人类深入了解宇宙,并踏入高科技的殿堂。

当然,实现理想并非易事,这可不是光靠“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必须要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承受得起失败的打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遥远、多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终有一日能圆自己的理想梦。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从小就必须好好学习,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大胆的想象以及积极的进取心,才能得到突破,攀登科学的高峰。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三番五次的去书店购买这方面的书《十万个为什么》《1001个宇宙之谜》……同时心中也产生了无数个问号,这也许就是我爱钻研天文知识的动力,它不断激励着我一路上走来的磕磕碰碰。

12.我心中的理想作文 篇十二

记得才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是一个贪吃的小孩,只要一看见好吃的,口水就止不住地往外冒,而且特别喜欢看那些美食节目,恨不得立刻钻进电视里去吃个痛快!于是我的第一个理想便油然而生——当一个美食家!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可是妈妈说,美食家并不只是吃吃,玩玩,看看而已,还要学会自己做菜,讲究色香味以及营养搭配,要品评和提升别人做出的食物……看来这还是个大学问,没有扎实的功底是成不了美食家的。我现在只能当个小吃货,对于美食文化,再慢慢研究学习吧!

上小学一年级了,我接触的人和事物多了起来,理想也有了变化。首先吸引我的是各位科任老师们!语文课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篇篇课文就像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排排拼音就像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各种算术小游戏,用彩色的折纸剪出各种形状,带领我们走进奇妙的数字王国;美术课上,老师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教我们描绘春、夏、秋、冬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哇!我觉得老师们真是无所不能,太让我羡慕崇拜了!我决定自己将来也要当一名老师,带给别人知识和快乐!当然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现在必需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向着我的目标前进!

等到上二年级,学校组织的一次义捐活动让我有了当一名慈善家的理想,运动会上,我又想当一名强健的体育高手,看见同学生病痛苦的样子,我又想当一名白衣天使……

现在我上三年级了,我的理想更多了:发明家、作家、科学家、航空员、电视节目主持人……

妈妈说,每种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要想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必须从小做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要拥有健康强健的身体和善良感恩的心灵,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

★ 作文我的理想500字

★ 我心中的理想家园小学生作文

★ 理想!作文500字

★ 为了心中的理想作文

★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宇航员

★ 我的理想初三作文500字

★ 初一我的理想作文500字

★ 我的理想500字六年级作文

13.心中有理想 奋进有目标 篇十三

拓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范围,

广泛铺开、全面覆盖

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和活力,为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近年来,刘小伟在广东省科协等上级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不同时期下企业的需求,组织企业围绕“改进、创新”这一主题开展“科技创新QC小组现场质量改进”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各企业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和表彰,目前活动已在广东省光电照明协会、广东省质量协会和广东省家电商会的数千家会员企业开展,并多次主办QCC、六西格玛发表会及品质管理,精益生产等各种高峰论坛及研讨会,在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现场改善、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创新“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形式,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刘小伟充分认识到,新时期“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必须发挥科技人员创新主体作用,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制约,紧紧抓住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前沿技术,引领企业创新方向。因此,他每年深入企业了解生产情况和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在学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为企业介绍专家解决技术难题。2013—2014年,他把TRIZ技术创新方法引入到企业中,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亲自深入企业为科技工作者授课。

截至2014年8月,他已经担任了全省33场技术创新方法培训班的授课老师,还帮助珠海市科协实施了“珠海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了1500多家企业5000多名科技创新人才,在提升企业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效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内容,

硕果累累,成绩显著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开展,为企业技术创新、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企业催生了一批自主创新技术项目和创新骨干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刘小伟一直在企业中热心动员和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到“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动开展“科技创新与QC小组成果发表”活动,促进了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现场改善、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

在刘小伟的精心辅导之下,全省企业400多项质量管理成果获得了省级奖励,30多个QC小组获得了南粤之星杯和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表彰。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技术创新方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帮助企业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资源,解决了一批技术瓶颈难题,申请了一批高含金量的专利,切实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刘小伟的指导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学习创新方法后,将TRIZ理论紧密结合公司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已解决公司13个技术难题,获得重大技术成果,投产使用5项,申请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形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研发速度提高50%以上,解决国际尖端难题3项,产生自主研发的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研发成功新产品65个,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节能环保的燃气具产品。东莞生益科技公司通过应用创新方法,拓宽了研发人员的思路,大幅度提升了研发效率,解决行业科技难题22项,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

践行“讲理想、比贡献”真谛,

追求奉献,不图回报

为了把“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刘小伟经常不辞劳苦亲自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和开展活动,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他经常是在去企业的路上,短短几年间车子的行驶里程已近10万里,凭借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不断扩大“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在协会会员企业中的覆盖面。在他的推动下,“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逐步在省轻工业协会和质量协会的会员企业中开展起来,涌现出立白集团、志高空调、广东万和、东莞泽龙等一批“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企业。

刘小伟正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引领着更多的企业在创新建设与追求卓越品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论在协会担任一把手,还是作为质量部门领导,刘小伟都能够全力配合广东省科协系统开展工作,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讲奉献,不图回报。

作为高级讲师,企业经常邀请他去培训讲学,为了科协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工作能够落实,他从来都是以公益性“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重。

据统计,为配合珠海市委市政府实施的“珠海市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培养工程”,刘小伟亲自担任主讲老师,授课近30次,仅收取适当报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使“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面推进,他深入企业组织召开宣讲会和辅导课程300多场次,从未收取分文报酬,企业老总留他吃饭,他也只是笑一笑说道:“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快乐的源泉。”

由于长期服务企业,废寝忘食,刘小伟得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胃穿孔和关节劳损带来的痛苦,也没有熄灭他服务企业和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决心,他经常带病忍痛坚持授课,学员们看他由于病痛导致冷汗淋漓,都心疼地劝他保重身体,但是他依然默默地奉献自己,燃烧自己,牺牲自己,来点亮南粤大地的创新之光。 责编/杨芳

14.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篇十四

不尽如人意的非语文现象:

1.脱离文本

一教师在执教《小露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目睹小露珠富于生命活力的美,为了让他们感受“闪亮”“透明”“圆润”等特点,他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露珠图片加以展示,又播放了一段某知名导演拍摄的露珠影像。在和谐悦耳的音乐背景下欣赏,真是美轮美奂,亦幻亦真。再看学生反应,有的瞠目结舌作惊讶状,有的交头接耳作交流状,有的齐声惊叹作感慨状„„我不禁窃语:“你想让学生学什么?”“学什么”是语文学习最本质的问题。在设计教学时竟没有深入考虑,而一门心思在搜集课件素材„„静下心来思考,从表面看教学的目的好像达到了,即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露珠的美丽;但如果只是用欣赏课件取代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就如登山一样,是坐观光缆车到达峰顶,却没有自己经过攀爬来得深刻。由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放手让学生独自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给学生扩散思维,放飞想象,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得课堂充满互动生成的活力。要把握好“目的——工具”的关系。高花费、高技术不一定带来学习的高效率。信息技术是个好帮手,但不可无原则、无节制的滥用,否则,具有语文特征的学习活动(语言文字的诵读、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少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就会成为虚幻的“海市蜃楼”。

2.随意拓展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总结全文时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找根吸管喝水多方便。

生:乌鸦还上过狐狸的当,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面的四种意见大加赞赏。

这种开放已经走入了误区。开放性的思维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在于对问题本身的深化与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前三种意见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而后面的几种“创新”意见已经越来越脱离文本承载的教育价值了,而教师却没有及时地进行评价与引导。一篇课文有公认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基本材料,如果教师在肯定文本“动手动脑、实践创造”价值取向的同时,再让孩子发散思维,如让孩子说说“乌鸦要喝水还有别的办法吗”,教学效果会好得多。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3.泛化体验(做人之道)

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略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

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追求读书中的“真情实感”和有见解的感悟与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读书与思考,即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时下,教师似乎不太愿意提及“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更愿意谈论“自读会悟,个体体验”,殊不知,读书理解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否则,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只不过是言不及义的空话,或是人云亦云的套话,或是肤浅片面的白话,缺失了悟性、个性、灵性,也谈不上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没有重点、面面俱到的处处体验也是不足取的。文本的价值总是有些共性的、传统的、经典的东西,为人类所共有,如小说中的重点人物、精彩情节、主要事件,需要老师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感受与分享。读了一句话就要说说体验,读了一段话就要谈谈感悟,势必导致泛滥与流于形式,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再者,课文中存在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意境和情愫,这是语文特有的性质,又何必那么多“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想说点什么”呢?有了感悟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是没有很好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的基础就会动摇。

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上生活,学生的时光也大都在课堂上度过。新课改呼唤“新课堂”。我们要通过构建语文“新课堂”,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味。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旧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传授知识本身无错,但由此而使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的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旧课堂”致力于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新课堂”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学生可听、可说、可乐、可想、可做、可议、可争„„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的“聊天室”。“旧课堂”或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围绕教师转;或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师生双双被动。“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是有意义提升的,是多类型的,是全方位的,是充满情趣的。这种对话不是说教式的,也不是认知式的,而是富于情感和趣味式的。“教育无痕”、“教学无痕”,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教师在对话时起指导作用。教师是编导、向导,是平等中的首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旧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附属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新课堂”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活动的“操作车间”。在“旧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阻碍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新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活动的主要方式:以表演为重点的活动,如编课本剧、语文游艺宫、会话表演等。以搜集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报刊搜集资料、阅读名篇摘录佳句、阅读心得交流、背古诗文比赛、读书报告等。以调查为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设计广告词等。以创作为重点的书面表达类活动,如故事接龙、诗歌创作、写广播稿、写观察日记等。以讨论为重点的口语交际类活动,如短新闻发布会、热门话题讨论会、专题辩论会、即兴对话表演、生活见闻交流等。“新课堂”追求的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的效果。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旧课堂”过分关注知识本身,把知识质量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衡量尺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追求纯粹的知识是不可取的。知识与人文的统一,才能使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新课堂”注重课堂教学中人文知识的传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注重弘扬知识的人文性,注重揭示课文知识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文意蕴。“新课堂”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殿堂”。“旧课堂”思想性太强,政治性太浓,把课堂变相地演化为思想教育场所,政治教育的熔炉。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化。新课堂“文化观”的基本内涵是:关注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了解外国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文化。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旧课堂”的教学资源来源于课文,课堂教学资源贫乏。“新课堂”把课堂当着一个丰富与开放的教育场所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到网络中去查找资料,把虚拟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或说或写或画自己心中的感悟,把心理世界引入课堂。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教师、学生、教材„„反映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镜子”。“旧课堂”恪守的“三中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旧课堂”是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符号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同生活世界有很大距离。语文“新课堂”应着力于3个基本点:①发扬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课堂,要加强语文教学全过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②弘扬语文教学的现实作用。语文教学固然要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但应与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③张扬语文教学的未来价值。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将来”服务。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旧课堂”是一种“你讲我听”、“秩序井然”的课堂。语文“新课堂”教学是一种展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当然,语文课堂像展台,但毕竟不是展览室;学生像推销员,但毕竟不是生意人;作业像作品,但只是习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信息的增值。

理想的课堂需要实践作为桥梁,需要在实践中生成智慧,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的策略。实践才能彰显理想的魅力,在实践中要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目中有人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

体现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

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

2.体现心中有本

语文教学着力点应放在“本”上。这里的“本”一是指语文的本体,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听说读写,是“识、写、读、背、做、说、习”七字经。二是指文本。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我想: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就目前的现状来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不能代替教师个人踏踏实实的钻研。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学生的积极讨论替代学生的个人思考,也不能离开文本作过多的拓展。

3.体现教中有情

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文章不是无情物,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体现“教中有情”的语文课一是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课程广度看,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语文课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既有浓烈的亲情,又有火热的友情;既有澎湃的豪情,又有温润的柔情„„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其次,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此外,教师要具有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善于以情激情。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教师的激情,就是内心对文本的感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外显于他的言行举止,用语言、用表情,用眼神传递给学生,展示一个内心丰富的自我,伴随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4.体现课中有智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智慧。我认为:体现“课中有智”的语文课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里。”同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课堂,展现给我们的实际上是不同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交融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冲突、调适的画面。因此,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之中,师生的心理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所有这一切是教师备课难以面面俱到的,这一切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机智,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灵活准确地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因此,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智慧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的魅力在于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

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我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我渴望我们的语文教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文课应该绽放出教师自己的生命个性,应该体现教师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应该充溢着教师高超的学养和机智;也应该吸引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应该展示每一个学生生命光彩,应该诱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造因子。

5.体现走向生活

大教育观认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倡导:“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认为:“语文即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体现“走向生活”可以主要表现为两大形式:一是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中的生活化: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等。二是以课外为续点实现生活中的语文化。如①日常生活“语文化”——在看报、看电视、听广播、谈产品说明等活动中学用语文。②校园生活“语文化”——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等活动中学用语文。③社会生活“语文化”——在社会调查、参与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学用语文。

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回答的问题。

上一篇:《学习真有趣》教学设计下一篇:银行会计经理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