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行动倡议书

2024-09-23

感恩行动倡议书(精选8篇)

1.感恩行动倡议书 篇一

关于感恩行动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回顾20XX年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是不是感觉特别温暖,特别感动呢?如果你曾被感动过,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请参与到我们的感恩行动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关爱、祖国对我们的呵护;感谢老师为我们导航、学校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感谢父母给我们生命、对我们的养育之情;感谢与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感谢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感谢困难时自我鼓励、成功时自我勉励的我们自己。

寒假就要到来了,请各位同学也为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想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回报他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谢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引导我们成才的`师长、真诚帮助过我们的同学、辛勤培育我们的学校、努力拼搏的我们自己。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发出如下倡议:

1、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贴心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道菜等,和父母说一句心里话,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2、感恩学校或老师:做一件回报学校的事,向老师道一声谢谢,寄一张贺卡,写一封信等;

3、感恩社会:做一次志愿者活动,献一次爱心等;

4、感恩自己:为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为自己做一件事等;

5、你认可的其他形式。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受到了来自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甚至还有很多我们不知名的人的关心和帮助,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也许我们所做的这些并不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言语有尽,感恩无穷……

最后,祝同学们新春快乐,学习进步!

学生工作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恩,与你我同行。

2.感恩行动倡议书 篇二

一、下定决心到灾区去

朱蒙:当获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消息时,你们在什么地方,各自是什么反应?

萧斌臣:地震发生的那一天。我从北京出差到了武汉,得知四川发生地震后第一个反应是给袁亮打电话,他是我在四川的好朋友。袁亮的电话倒是打通了,再打第二个、第三个朋友的电话就不通了,我的心就悬起来了。

袁亮:我当时是在成都的大街上,突然发现车子开不动了,满街的人在狂奔乱跑,后来才知道是四川境内发生地震了。虽然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和家人正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是作为一名记者,职业敏感告诉我,一定要到地震最严重的地方去!要有所作为,救援也罢,采访也好,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萧斌臣:其实他们自己一开始也在逃难,可以说是满街跑。

袁亮:真是满街跑。地震当天我想回家看看情况,路被塞住了,很晚才到的家。因为余震不断,房子不敢住了,全家当晚就“住”在车里,实际上是挤坐在车里。当天晚上就开始下雨,非常大,像是有人从天上往下倒水,连续下了几个晚上。由于余震不断,每个家庭都因陋就简, 制作了地震“警报仪”,比如把瓶子倒立在桌子上,或是在高处放个易拉罐;只要瓶子或易拉罐被晃倒,就拼命往外跑。厕所被看作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我们在里面备了很多干粮、矿泉水、手电筒,以便万一冲不出家门时就躲进去,等待救援。

5月19日晚上最痛苦,电视、广播发布了可能会有强余震的消息,成都全城的人都被疏散到远离高楼大厦的地方。其中让我特别难以忘记的一个场景, 是成都的几条环城路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和车,以及五花八门的帐篷,真有世界末日到了的感觉。

朱蒙:我非常想知道你们为什么决定在第一时间、也就是外界刚刚能够进入灾区的时候就要去采访。

萧斌臣:汶川大地震后,每个人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个人却感到很无助,很无奈;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拿起自己的笔。

5月13日我从武汉回到北京,几天后终于可以接通成都的电话了。我便开始和邢文祥(《烛泪如歌》的另一位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袁亮一起商量进入灾区采访的可能性,并开始准备食品、药品。由于当时除了救援人员之外,很多媒体记者和志愿者都在千方百计往灾区赶,从北京进入灾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们商定让袁亮利用中央媒体驻川记者身份抢先到重灾区采访。这样在我们到达之前,交通没有完全中断的重灾区,袁亮先期都去了,这对我们之后的采访作了很好的铺垫。

至于说到去灾区的动因,其实很简单,在那种情况下,想去为灾区做点什么的人很多,想去采访的人也不少。只是我们下了决心,而且真的去了。

袁亮:我和萧老师、邢老师是多年的好朋友。当他们在电话里告诉我打算亲自深入到灾区时,我马上感到自己变得更坚强、而且有目标了。为正在受难的同胞们做一点事情,尽一份责任,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二、刻骨铭心的经历

朱蒙:能够在那么早的时间赶到灾区实现采访,这中间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吧?

萧斌臣:我们先是商量了一整天,到了第二天凌晨,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方案,但是共识形成了,那就是“闯”,硬闯也要闯进去!

袁亮:想进入重灾区采访的愿望压倒了很多的不安与恐惧,对于眼前可能遇到的危险,瞬间在心里就过去了。像前往采访的路上,由于余震不断,我们的车一边走,山上一边向下掉石头,司机有时不得不停下来,打开车门察看一下险情再往前走。

朱蒙:你们的采访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萧斌臣:这是我二十多年采访生涯中最艰难、最特别、最伤感的一次采访。由于采访对象都是刚刚经历了生死劫难的老师和学生,我们既要了解最真实的素材,又要尽可能减少被采访者内心的伤痛,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比方说采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老师冉红就很痛苦,她在“5·12”这天,同时失去了在同校当教师的丈夫(英雄教师方杰)和在映秀小学读学前班的六岁的儿子,她的儿子的遗体至今也没有找到。整个采访过程中,冉红一直在哭,看着这个瘦小的女教师的肩膀在不断抽动,我们的心也在颤抖,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这种边哭边采访的情景,几乎贯穿了我们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能够在短期里完成这次特殊的采访,还因为我们曾经的教师经历。我自己做了8年中学教师,袁亮也当过老师,后来又在四川的《教育导报》工作了6年,邢文祥现在还是大学老师。原来的生活积淀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采访活动的不足,采访教师有时候就好像是在与我们自己的昨天对话。这个优势使得我们与教师很容易产生情感沟通与共鸣。

袁亮:在绵阳九洲体育馆, 这是一个容纳灾民最多的安置点,教师全都住在地板上,我们就蹲在中间和他们拉家常。我们在谈话中注意尽可能不刺激他们,有几个老师不愿意回忆,我们尽量宽慰他们;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流泪,旁边的人也都落泪。

萧斌臣:在谭千秋所在的汉旺镇采访时遇到了一次余震。我们一起坐在汉旺学校的废墟上,老师们围着我们正接受采访,旁边是一座危楼。突然他们一下子站起来就跑,一边跑一边拉起我喊:“萧老师快跑!”我一时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余震,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们已经在频繁的余震中锻炼出了敏锐的反应能力。

这次采访结束之后,老师们拉住我们,硬留我们吃饭,不吃不答应。结果我们就靠着一面院墙,一起吃了一顿他们用简陋的锅灶做的饭菜。这顿饭吃得提心吊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在吃饭的过程中,再次遭遇强余震,也不知道这顿饭会不会成为“最后的午餐”。

袁亮:映秀是这次汶川地震的震中,也是让许多人谈虎色变的地方,很多朋友劝我们不要到映秀去采访。我们认为,写汶川地震如果不去汶川,我们的良心会永远不安,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一定要去。因为我们自己的轿车底盘低,到映秀时是打“黑车”去的。所谓“黑车”就是没有运营资格的小型面包车,车况虽然很差,但能够应付灾区复杂的路况。

萧斌臣:这也是我这些年来最好的工作状态,每天从12个县市重灾区中选择一个方向去跑,大清早从成都出发,在车上睡觉,到了地方就开始工作,下半夜赶回成都的宾馆,第二天一早再出去。吃的苦比我们预想的要少一些,挨饿也只有在映秀采访的这一天才经历到。除了映秀物资匮乏外,想抓紧时间采访,来不及吃东西也是主要原因。

袁亮:人回到成都完全成了“灰人”。去映秀采访的感受是触目惊心,满眼真是山河破碎的感觉,很多山垮掉了一半,很多山比原来矮了一大截……

萧斌臣:最难受的是陪着漩口中学的老师去凭吊遇难者,上千名遇难者遗体被埋在四个硕大的土堆下。因为买不到鞭炮、蜡烛和纸钱,我们只能从已成废墟的漩口中学的校园采了一束栀子花,聊表我们的无限哀思。

三、一部让人流泪的报告文学

朱蒙:我是在止不住的泪水中读完《烛泪如歌》这本书的。这些老师对生活是如此热爱,对生命是如此虔诚,大自然对人类的打击却是如此猝不及防。

萧斌臣:是的,整个写作过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痛苦的历练。从灾区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日子,我们每天的梦里都是灾区的断垣残壁,写作中也常常是泪流满面。

朱蒙:你们采访内容与书的对接情况是怎样的?有没有隐瞒某些情况,对教师的感人事迹是否有一些演绎?

萧斌臣:我们在采访中获得的素材,大部分都用在了《烛泪如歌》的书稿中。总体来说,我们放得还比较开,没有太多的禁忌和顾虑。当然,对于素材的可靠性,我们也比较注意甄别。比如有的消息只是听人讲,没有办法证实,所以在书中就宁可不用。对于一些敏感话题,以及名噪一时的“范跑跑现象”等,我们都没有回避,并且尽量做到追本溯源,还原真相。

总体上,我们还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表达了出来,基本忠实于事情本身的真实。和新闻记者的观察和表述相比,作家可能更关注细节,关注事件背后的人的灵魂震撼和性格冲突,关注灾难过后人的命运和前途。我们尤其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让经历过和没有经历过这场旷世灾难的人都能看到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朱蒙:撇开自己的身份不谈,你在震区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萧斌臣:灾区的人比我们想象得要坚强。大地震让他们瞬间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但是他们依然是乐观的。经历了这场劫难,很多过去很在意的东西不会看得那么重了,但很多过去被忽视了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怀、责任与奉献重新得到珍视。这种灵魂的碰撞和交流对于作为采访者的我们也是一次净化和洗礼。

朱蒙:你们把那么多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精神的教师形象集中在了一本书内。说实话,这是一本让我永远捧着却又难以捧得起的书,捧着这本书,我似乎在捧着自己胸中那满满的正在溢出的泪水。你愿意从哪些角度来评价自己的这本《烛泪如歌》?

袁亮:写汶川大地震,也许一百部作品也不算多。每一场抗争都惊心动魄,每一个人群都可歌可泣。我们之所以选择为地震中的教师群体塑像,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做过教师(邢文祥教授现在就是教师),所以我们都本能地热爱教师职业,对教师这个群体有感情。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人民教师这个群体的表现确实是感天动地,是他们的行为感染了我们。

萧斌臣: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也可能是唯一一本写汶川地震中的教师群像的报告文学。在《烛泪如歌》中,我们把教师这一群体放在了汶川大地震这个独特的背景之中,努力写出山区教师坚守平凡、坚守清贫、坚守崇高与责任背后中的艰辛、痛苦、眼泪、欢笑、梦想和希冀。这可能是本书能够超越灾难文学的价值所在。一位在教育部工作的朋友说,这本书是进行师德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读本。

当然也有遗憾,主要是受条件限制,没有能采访到更多的人,稿子也写得比较快;对一些重要话题的采访如果范围更宽一些,沉淀的时间更长一些,书稿的深度和震撼力、感染力可能会更强一些。但是我们都想赶快写出来,毕竟资讯发达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匆匆,太容易感动,也太容易淡忘。

朱蒙:经历了这样一次写作,你们现在对教师职业和角色有什么新的认识?

袁亮:教师一般都很有才华,有能力,非常敬业,但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他们被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我们采访中就有一位地理老师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在讲台上、黑板里讲祖国的山水。如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壮烈牺牲的映秀漩口中学教师方杰,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当一个画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连当一个中学美术教师的愿望都成为奢望……

萧斌臣:选择当教师就要牺牲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些山区的教师在经济上尤为清贫。像我们在《烛泪如歌》中写到的钟期勇,他所在的“少华学校”座落在龙门山脉深处,是什邡市最边远的红白镇下属的最边远的学校。大地震发生前,1965年出生的钟期勇作为校长、教师、校工,在这所“两人学校”已经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只有一次动摇过,那是1993年,朋友帮他在成都找了一个月薪优厚还包吃住的工作。钟期勇准备离开时,他教过的学生们都到他家来了,拉着他的衣袖哭着不让他走,家长们也来挽留;后来他也哭,再后来他爱人也哭。钟期勇说,打那之后,他就再没有动摇过……

袁亮:经过这次采访,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感受从来没有这么刻骨铭心。在特殊关头,他们不仅仅是一般的贡献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而是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事足可以证明,中国的教师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值得全社会信赖和尊敬的群体。

四、用个人的责任感唤起全社会的爱心行动

朱蒙:深刻的悲哀常常会无语,真正的悲悯只能是行动。推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烛光行动”的想法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做的?

萧斌臣:我们在采访中遇到的很多事例一直让我们无法释怀。川西山区的很多教师大多属于“半边户”家庭,一些教师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牺牲后,遗属的经济状况极为窘迫,相当一部分家庭成了社会救助的“死角”。在什邡市红白镇采访遇难教师王周明的爱人陈思时,陈思说希望我帮她找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她说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养大周明的孩子。可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给一个只有初中毕业学历还带着孩子的女性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真的很难。我在心里一直觉得欠了她一个债,回到北京好长时间不敢给她打电话,因为没有办法了她这个心愿。于是我们就商量,是不是该发起一个活动,动员全社会有爱心的单位和个人来帮帮他们,这个活动可以做得很大,可以很良性。

说实话,在进入灾区采访的过程中,在遇到家境困难的教师家属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像那些感人的捐赠场面那样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光。因为当时国家的救灾工作做得很好,生活一时不成问题;但是我想他们长远的、深层次的困难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所以,我们希望发起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活动来实施救助,这样我们就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提出建议,提出方案,他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后认可了这个倡议;最后,我们把这个活动定名为“烛光行动”。

袁亮:这之后好长时间里,我们是见面就谈“烛光行动”,和朋友相聚也是开口必谈“烛光行动”。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烛光行动”的倡议已经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毕竟,“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朱蒙:你们对“烛光行动”的开展有怎样的预期?

萧斌臣:我们相信只要把这把火点起来,活动启动了,就会有很多人支持的。事实也是这样,3月份,我们到峨眉山景区采访,在和峨眉山景区的董事长马元祝聊天时谈起“烛光行动”时,这个和我们只见过两面的全国人大代表当即表态,尽管峨眉山去年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损失了两亿多元,但峨眉山人一定要全力支持“烛光行动”。马先生对我们说,“方案你们可以放手整,英雄教师们用他们的生命为灾难中的孩子点亮了烛光,我们也要在峨眉山点亮烛光,告慰英雄教师的在天之灵,让他们走得放心、安心”。

还有一个叫“我是健康快乐虎”的网友,从我的博客上看到“烛光行动”的想法后,一定要把2000元钱先交给我,捐给英雄教师何智霞的女儿,让她能够继续学习钢琴。还是这个网友,春节前后一直在联络网友和朋友、同事,发动他们支持“烛光行动”。

袁亮:尽管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们对“烛光行动”的推进依然充满信心。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社会上有爱心的企业、团体、个人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这个特定的人群上来。

朱蒙:说实话,我读了《烛泪如歌》之后“出不来”了,自己希望能用行动获得某种解脱的同时,如今坐在你们的面前,也希望得到你们的教诲、慰藉、鼓励和引领,甚至想和你们抱头痛哭一场。希望你们永远用自己宽厚而博大的胸怀来包容对教师的理解,也用你们敏感而同情的心一直关注教师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也给那些处于严重困境中的教师点亮一盏永远的烛光。这是不是对你们的要求太高了?

萧斌臣:像我的夫人和女儿帮我们录入书稿时一直是流着眼泪的,有时甚至还要停下来哭一会;出版社的校对告诉我,不论哪次校对他们都流泪不止。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写作技巧,我们只是忠实地记录了地震前后一部分教师生存的真实状况而已。

袁亮:我们曾经是教师,有了这次经历,也接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教育。今后,我们会一直关心这一群体。虽然我们也是很卑微的平凡人,但是有机会我们就会尽力。

《烛泪如歌》阅读链接

本刊编者按:作为一部全景式展现汶川大地震中教师群体形象的长篇报告文学,《烛泪如歌》勾画出了众多由平凡升华为崇高的生命轨迹,引人深思,催人奋发。本刊特此选登一节,以助读者斑窥全貌。

陈思说,我只想有份工作,能够把我和王周明的娃儿带大

陈思告诉我们,王周明遇难后就埋在中学对面的山上,刚开始只有孤伶伶的几座坟,后来整个红白镇遇难的人包括他的学生,都埋到一起来了。陈思说,她有时候也一个人爬上去,陪着王周明坐一下,跟他说会儿话。

陈思说,每次上山就哭一场,不是一上去就哭,而是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想放声大哭。那时,她就对自己说,想哭就哭吧,在自己男人面前哭,不算丢人……

陈思说,下了山,她坚决不哭,回了家,更不哭。没有了王周明,自己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

“我现在只有两个愿望。”陈思说,“第一个愿望是能有一份工作,有份稳定点的收入,好让我把我和王周明的娃儿带大,让她也能读大学,像她爸一样当老师;第二个愿望就是能够梦见王周明一次,我要亲自对他说些话。”

陈思说,王周明都去了两个月了,她一直没有梦到他。有时候,她会在女儿睡着了之后,抱着丈夫的照片在那里坐着,想他,甚至在心里求他,无论如何托个梦给她,可是奇怪得很,这个愿望竟然一直都没实现。

“有一天他的小姨来了。”陈思说,“小姨说她昨天梦见王周明了,王周明交待她,让她帮他把娃儿带好。”

陈思为这件事还生了几天闷气,觉得王周明咋个这样不仗义呢?咋个托付小姨带娃儿,也不托付她呢?后来,陈思说她终于明白了王周明的良苦用心,他是觉得她还这么年轻,不想连累她啊!

陈思说:“王周明的心太细了,死了都这样啊!可是,我咋个会抛下娃儿不管呢?我只想有份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能够把我和王周明的娃儿带大。”

3.感恩在于行动 篇三

俗话说得好:“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连这些小动物都懂得报恩,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于是,我想到了小时候妈妈给我洗脚的场景,那时候,不论我的脚有多臭,多脏,妈妈都会俯下身子用粗糙的手掌给我洗脚。我突然想到:可以给妈妈洗脚啊!于是,我赶紧找来水盆,接上一盆温水,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对,还缺些橘子皮。书上说,橘子皮对身体有好处,如果用它洗脚,可以调节身心。我又急忙剥了几个橘子皮泡到水中。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差“妈妈”了!

我坐在沙发上等妈妈,可直至水渐渐变凉,也没有等到妈妈的身影。我只好重新加入热水,一次,两次……不知怎么,平时没有耐心的我这时竟不厌其烦。我渐渐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突然间,“咯吱”一声把我惊醒了。妈妈回来了,她略带疲惫地走了进来。我赶紧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在冰凉的水中又加入热水。“妈妈,好好坐着,您操劳一天了,现在我给您洗洗脚。”我脱下妈妈洁白的袜子,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上面布满了条条青筋,脚底结着厚厚的茧子。我把妈妈的脚放入水中浸泡了十分钟,用双手轻轻地搓着……不一会儿,干净的水面就蒙上了一层灰色。看着浑浊的水和粗糙的双脚,我知道,这是爱的体现。

我感谢我的妈妈,因為是她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是她培养了我,让我懂得了被爱的滋味。

4.懂得感恩,用行动感恩 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懂得感恩,用行动感恩。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回眸远去的年华与季节轮回的印迹,几多思索,几多感悟;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个人爱心、良心、善心、责任心以及忠心的综合表现。很难想象,一个队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不知报答;对老师、同学没有爱心,不知敬重的人,将来怎能担当起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理应承担的责任?

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感谢他们在我们最痛苦,最无助,最失败时,给我们最温暖的支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伟大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心中有个宁静的居所,有个幸福的源泉。

感恩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知识,引领着我们做“大写的人”。“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的谆谆教诲之无情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懈怠的我们,激励着后退的我们,使我们的理想能在风雨后开出最绚烂的花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受益于他们的恩情,我们更应懂得回报他们。

感恩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是他们让我们由衷的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与真情。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正是他们的帮助才使得我们能够解除困惑,重新燃起斗志。

感恩挫折,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挫折固然痛苦,但他启发了我们乐观,教给了我们坚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总要经历风雨,雨来过,只要我们微笑面对,就会明白“只有经过地狱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挫折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精彩,让我们成长的脚印更加清晰。我们受益于此,也更应感恩于此。

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动物亦如此,那么作为灵长的我们又如何呢?

唯有感恩,我们才能养成良好的品行;唯有感恩,我们才能打开幸福之门;唯有感恩,我们才能增加生命的深度;唯有感恩,我们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5.感恩行动_给父母的感恩信 篇五

给父母的感恩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在很多年以前,你们曾想象过那个牙牙学语的女孩会何时长大?或许是来不及想,因为光阴如梭,弹指间十四载,站在你们面前的,已是一个正在脱胎换骨成长的女生了。然而,成长绝非一日之事,这正是我要感谢你们的,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才让我在这慢慢成长路上不断前行。

爸爸,感谢你这一路的支持与肯定。

人说父爱如日,看见便觉温暖安全;父爱如山,望见便觉宽厚沉稳;父爱如茶,细品方知茶香沁人。的确,很多时候你的关心让人不易察觉,也只你不善言辞,但却是你不断的支持与执着的肯定才让我的每个成长的脚印都闪烁着自信光芒。

“你只要相信自己把词背熟了,还有什么值得紧张的”这是你在我第一次演讲前说的。“不要总是依赖别人的建议,要有自己的主见”这是你在我总是踌躇不定的时候说的。“我们知道你努力了,不怪你”这是你在我初二期中考试失利后说的。但更多时候,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就会觉得我的努力有意义。

妈妈,感谢你这一路的照料与呵护。

人说母爱如月,看见便觉轻柔恬静;母爱如泉,望见便觉清爽怡人;母爱如酒,启瓶便闻芳香扑鼻。

着实,你的关心有时有些啰嗦,也知这都是你千叮咛万嘱咐的爱,但却是因你无微不至的照料与细致贴心的呵护才让我即便身处寒冬也仍有无尽的温暖。

一杯温热的牛奶,驱散了深夜书桌前的困倦,让我倍觉温暖;一筷我爱吃的菜,看似是你的无意之举,却是你无尽的爱;一声“路上小心”,听似平淡,却伴我走过不知多少上学的路。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十四年来的陪伴。你们原谅了我的任性,包容了我的偏执,见证了我的成长。这一切太多太多,千言万语都似无法道尽你们无穷无尽的爱,只能在此说一句:“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你们的女儿 钱梦淑兰

初二四班 钱梦淑兰 2号

亲爱的爸爸您好:

爸爸,您这些天工作顺利吗?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休息。您不是经常跟我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吗?我知道您很不放心我换了新的环境能不能适应?那么,我可以自豪地对您说,您的女儿很棒,她已经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还结识了好多新朋友。我现在认为您和妈妈的选择没

错。谢谢您,爸爸!

爸爸,您说您有两个宝,一个宝是我——开心果,另一个宝——酒。我知道因为工作需要参加应酬,可您喝酒也要节制一点呀!为什么您每次都要喝得醉醺醺的呢?难道酒就有那么香,那么醇吗?爸爸,喝酒伤身。您知道妈妈每天担心什么吗?就是担心您有没有喝醉?爸爸,只有您健健康康的,您的开心果才能

每天开开心心的。

爸爸,我想说,小鸟长大了,总会飞出自己的天空,不可能永远在大鸟的庇护下成长。但我仍要说,爸爸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女儿的拐杖,给我支持,给我方向,给我力量,让我可以走好今后的每一段路。

爸爸,祝您身体健康!女儿永远爱您!

此致

敬礼

亲爱的爸爸: xiao xue 123

您好!工作顺利吗? xiao xue 123

我们只有六个多星期上课时间了,还要复习。今天,有很少的作业,就留了一点时间给您写一封信。马上就要到父亲节了,也没什么特别的礼物,只给您写

一封信。我还有很多心里话对您说: xiao xue 123

还记得那次吗?我们到武汉中山公园玩。到了中午,我胜子饿了,但是爸爸妈妈都想多玩一会儿,出去了又进来买门票别人不是占了便宜吗?就在公园买了一个棒棒糖给我吃,结果吃得两手粘糊糊的。后来我说不想吃了,就顺手把棒棒糖一丢,结果丢到一个小伙子身上,我害怕极了,忙躲藏到妈妈身后„„我后悔我不该乱扔拉圾。但是您并没有责怪我,只是说:“不要紧,人总要犯错,但你

一定要吸取这次教训!” xiao xue 123

我很感动,您居然没有重重地说我。我很感激您。感激您辛勤地生养了我,温和地教育着我

给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巍峨持重。可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大概是因为您老是出差不在家,我对您的了解太少了吧。但是从一件小事上我看到了您对我的浓浓

父爱。51-论文-网-欢迎您

爸爸您是个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人,做事十分认真,故而显得有点暴躁和不通情理。您已是不惑之年,头上已长出根根的白发,前额已留下淡淡的皱纹。从您身上显露出的岁月痕迹可见,您与妈妈操持这个家庭的艰辛。51-论文-网-欢迎您

这些天天气有点冷,再加上我晚上睡觉老是踢被子,容易着凉。您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却不怎么来安慰我,还埋怨我:“怎么现在身体那么差!”

我听后心里十分难过,像刀割一般。51-论文-网-欢迎您

可是,这几天我早上醒来时总是发现身上都盖着被子,也渐渐不再着凉了。我起初以为是晚上妈妈给我盖上被子,对妈妈充满了感激。51-论文-网-欢迎您

但是,经过几天的观察,事实并非如此。有一天,爸爸无意地说了一句:“这几天奇奇睡觉是总是蜷着身子。”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马上想到:“为什么爸爸知道我晚上睡觉的样子,莫非,莫非是他给我盖的被子?”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一事实。一天凌晨四点左右,我强迫自己醒来,故意把被子踢落,准备守株待兔。果真不多时,爸爸探头进来,看到地上的被子和蜷缩的我,马上将我踢落地上的被子捡起来轻轻盖在我身上,又蹑手蹑脚地走出我房间,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生怕吵醒我。51-论文-网-欢迎您

从这件小事,我真正领会到父爱如山的含义,那种发自心底却又深藏不露的父爱。爸爸,您辛苦了!请原谅儿子不懂事,经常与您顶嘴,让您生气。爸爸您是我们家的支柱,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有您、妈妈和我平安在一起,我感到幸福

与满足!

祝:

永远年轻

儿子:奇胜

6.感恩在于行动 篇六

活动背景:

社会背景:感恩的缺失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已经习惯把得到当做理所当然,却不懂得感恩,甚至根本不会感恩。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教会人们感恩,紧迫而重要。

学情背景:初一的学生正逐步从童年走向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且不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就是对父母,他们也未必心存感恩。但是,“孩子都是最善良的”,他们没有感恩,并不是他们不愿感恩,而是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学会感恩,再从感恩父母逐步延伸到感恩老师、学校、他人、社会、自然„„

设计理念:

感恩的内涵无比深刻,感恩的外延无限广阔。

40分钟要做的,应该是竭力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40分钟能做的,是把感恩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而让它生根发芽,至于开花结果,却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浇灌,细心照顾,因此,本次活动只选择了感恩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之本,感恩父母是感恩之本,做好了感恩父母,才能做到更高层次的感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重点

1、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2、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道德规范,并在认知基础上身体力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家长的照片,家长心里话的录音,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整理故事,学唱歌曲。

活动形式:

歌曲欣赏、听故事、诗朗诵、讨论、集体宣誓

活动过程:

一、重温一个经典(5分钟)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地震中的妈妈》(钢琴版.kiss the rain)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卒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姿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但她没有倒下。因为母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的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躯体。于是人们暂时放下了她,走向下一个废墟,去救一息尚存的人。

或许是得到神灵的启示,救援队长忽然想到什么,他迅速地往回跑,竭尽全力地把手伸进那女人身子弯成的苍穹中,他探到了一个软乎乎、暖融融的小生命!那是一个孩子!救护队员们把断壁残砖搬开,从她屈曲的身体下面,抱出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山崩地裂,并不意味着什么。

孩子毫发未损,她一直安详地睡着,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她做体检时,襁褓中却滑出一部手机,上面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师: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都说是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谁敢说,这位母亲的脊梁不是一座大山?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2、学生谈听后感受。

(请两名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设计目的:用经典感人的故事展示母爱的无私、伟大,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目的。

二、再听一首歌曲(2分钟)

师:《地震中的妈妈》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在生死抉择的时候,母亲竭尽全力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虽然没有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其实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包含了浓浓的情意,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同时看一组照片。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同时播放学生家长生活中劳作的照片。教师适时评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听着感人的歌曲,看看自己父亲的照片,唤起学生对家长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刚才对《地震中的妈妈》的感动由远及近,即从为母爱感动到为自己享受的父爱、母爱感动。

三、回首一段往事(10分钟)

师:生活总是用平凡演绎伟大。下面,我们跟随一组平凡的图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伟大。

1、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回忆父母教自己走路、送自己上学、陪自己看病等成长历程。

2、自豪的讲讲父母的故事。设计目的:师生共同寻找生活中平凡而又值得铭记的点滴,抓住感动的瞬间,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聆听父母心声(8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父母的故事,也抒发了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可平日里,我们也许很少和父母交流,我们更多的感受都是父母的唠叨,其实,父母也有很多想说给你听的心里话,想听吗?

播放四位学生家长讲给孩子的心里话。(背景音乐:Tears眼泪(钢琴曲))教师适时点评。

设计目的:让学生听听家长平日烦人的唠叨背后的关爱,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学生在下一环节能发自内心的表达感动,付出行动。

五、付出你的行动(10分钟)

1、闭上眼睛,想想父母,你想对父母说„„

2、说说你感恩父母的具体行动。

3、感恩小故事。

A、《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B、孝顺儿捐肾救母: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4、教师小结感恩父母的一些具体行动。(多媒体展示)生活方面:主动做家务;勤俭节约。

学习方面:努力取得好成绩,和父母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骄傲。思想方面: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顶撞父母;遇到重要事情和父母商量。

5、全班同学一起做出一个承诺。(多媒体展示)

“学习勤奋有上进心,言行文明有感恩心,做事勤恳有责任心,做人踏实有自信心,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6、书写感恩卡 教师下发色卡纸,让学生制作感恩卡,在卡片上写下三件近期能完成的感恩父母的具体事情。

设计目的:将心中的感恩外化为具体的行动,让学生把感恩父母付诸行动,落实到生活中。

六、班主任寄语(2分钟)

父母抚摸我们的头,盼望我们长大,而我们长大又意味着什么?是父母逐渐衰老。

我们该做的,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触摸那粗糙的皱纹间细腻的温暖。

和父母一起用爱构筑一个温馨的家,享受幸福的生活。

七、感恩在继续(2分钟)

1、全班合唱歌曲《让爱住我家》。

2、感恩在继续:

A、利用周末的时间,亲自为父母做一顿饭。

B、给远方的父母打个亲情电话或发一条问候的短信。C、每天都保持最灿烂的笑容。

7.水滴行动项目倡议书 篇七

灾情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大家的心。在伟鸿高端教育专项基金(该基金隶属于民政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公募基金)的倡导下,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组织全体学员企业,发起“水滴行动”,我们坚持践行“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的口号!哪怕我们只是一滴小水滴,哪怕我们只是一瓶饮用水,只要我们汇聚在一起,就是对灾区的支持,就是干涸土地的希望;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兄弟姐妹,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必胜的信念!在3月22日,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举行了抗旱救灾捐款仪式上,众多学员郑重承诺:我们要像水滴一样汇聚到一起,以爱心灌溉西南五省受灾同胞的家园。

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就不再是一滴水,会变成大海,以爱和力量灌溉那些干涸的家园。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爱心水滴,加入这个行列,支持“水滴行动”,共同抗击特大旱灾的挑战,齐心协力再创美好家园。

为此,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求是《小康》杂志社和伟鸿高端教育专项基金共同发起,中国小康网等单位向社会各界联合发出倡议:

希望心怀天下的企业家们拿出社会责任感,奉献真情,参与“水滴行动”。同时邀请您随时关注,对其进行监督,以确保其能落到实处。

我们承诺:捐款绝不仅仅出于一时的冲动和激情,而是将之视作我们终生的使命;

我们保证:捐钱捐物绝不是在做秀,而是要将每一笔款项,每一项捐助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呼吁:中国每一位企业的总裁,都贡献出自身的力量,给灾区人们以希望,扶助他们走完这段艰辛坎坷路。

目前,在伟鸿高端教育专项基金的倡导下,“水滴行动”已在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内如火如荼地展开。现已向灾情严重地区募集了水、牛奶等食品,并陆续组织送往灾区,帮助受灾农户渡过难关。第二批赈灾款也在募集中。同时,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将派出代表组成志愿者,和求是《小康》杂志社的记者一起深入灾区展开救灾和全面采访报道,并且监督保证食品发放的合理有序进行。

中國小康网

2010年3月19日

捐款方法: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

账号:35060188000050322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阳支行

注:捐款者的电话,请务必同时告知,以便共同监督落实款项、公布信息及专款专用。并请在捐款上特别注明 “伟鸿高端教育基金会”。

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联系人:

刘冬 电话:010-62795756

求是《小康》杂志社联系人:

辛颖 电话:010-51266968-652

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

缪力 电话:010-66062935

伟鸿高端教育专项基金:

徐天启电话:01062784812

发起单位:

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班

求是《小康》杂志社

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

伟鸿高端教育专项基金

8.感恩贵在行动 篇八

感恩节后的第二天,我在逛茌平百度帖吧时候看见这么一个帖子“讨论员工应该感恩企业,还是企业应该感恩员工”。

做人不但要有孝心、爱心、事业心,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感恩父母,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恩老师,他们教育了我们;我们感恩朋友,他们在困难时帮助了我们;我们感恩领导,他们培养了我们;我们感恩公司,给了我们施展才能的平台,给了我们稳定的经济收入,使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谈到感恩,他们都会脱口而出“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对公司我们又拿什么报答?你一定会回答“好好工作”。可是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好好工作了吗?当然,很多领导和员工都能够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可有多少人在尽心竭力的工作呢?方永飞老师在演讲中谈到工作就是“为自己做事”,可是有多少人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已经是普遍现象,在一些中层管理者中也存在这种自甘平庸、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领导者要知道“权力来自于公司要用之于公司”,这样才能对得起公司,也不会被公司淘汰。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在经济、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消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已经解释为“无功便是过”,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得人又如何谈感恩公司?那不是空话、大话、假话吗?

更有甚者,在优越的办公环境中不好好工作,整天怨天尤人,不是嫌工作不好,就是说工资不高,不是说领导不重视,就是嫌同事不顺眼,总之,一切不如他意,久而久之,对公司产生一种对立抵触情绪,甚至借题发挥,故意找茬。这些人早已把感恩抛之九霄云外,莫说报恩,简直就是恩大仇深。如果你觉得公司让你不满意你可以炒公司的鱿鱼,扬长而去,另谋高就啊,干嘛在这里委曲求全?你不走,说明你不舍得,那么你就应该扪心自问:公司给了自己工作的机会,你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公司?有什么理由无理取闹,无事生非呢?知恩不报还招惹是非,这是小人之举!

当我们静下心来应该设想一下,我的今天是谁给的?如果离开了公司,我将何去何从?我的生活又将会是什么样?我常说没有豫龙公司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感恩公司,感恩领导。感谢公司给了我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感谢领导给了我重要而神圣的职位,给了我丰厚的工资待遇,也给了我宽敞、优雅的生活空间,我想我该拿什么又能拿出什么回报公司?既不能像对待父母那样去孝敬,也不能像对待老师那样去问候,更不能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帮助,除了努力用心地去工作别无回报之法。公司给了我一切,我将奉送自己的一份热情,一份真诚,一份勤劳和一颗对公司的爱心作为回报,衷心祝愿我们的公司红红火火、蓬蓬勃勃、长长久久地发展、壮大!

感恩意味着自觉,自觉带来了财富

俗话说得好,“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一个企业是否做得够好、够大,关键并不在于它能够凝聚多少财富,而在于它能够凝聚多少人心。一个懂得感恩、自觉承担责任的企业是值得人们敬佩与依赖的,也必将在社会大众的支持中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对于企业而言,感恩精神同样重要。因为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智力资源、劳力资源以及消费市场,企业才得以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顺利成长。因此,企业也要适时地反哺社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建立起良好的“感恩-自觉-财富”价值循环。

以蒙牛为例,感恩文化造就了“蒙牛速度”,让蒙牛集团一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而蒙牛又反过来回报社会、担当责任。有这么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蒙牛集团的惊人变化:它在1999年的销售收入不过是0.37亿元,但到了2003年,这个数额便飙升至40.7亿元,增长了110多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

首先,是感恩文化缔造了这种“蒙牛速度”。蒙牛自诞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强化员工的感恩精神,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创造出了不菲的业绩。业绩生利润,利润促发展,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与机会,从而为更好地服务客户乃至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切源于感恩,又回归到了感恩。这便是蒙牛的“感恩-自觉-财富”价值循环。

牛根生认为,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极目标,而感恩之心是蒙牛文化的灵魂。蒙牛举办感恩节的目的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

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心——牛根生如是说。“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源自对员工的感恩;“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自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源自对客户的感恩;“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源自对股东的感恩;“关注环保,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98%的品牌是文化,98%的矛盾是误会”源自对蒙牛事业整个价值链条之间的相互感恩。

2003年,抗击“非典”中,蒙牛捐款捐奶总计1200万;温情教师节,蒙牛牛奶大派送,向全国17个省市的120余万名教职工赠送牛奶;2008年汶川地震,蒙牛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1010多万元,随后紧急调运20万袋奶粉送达什邡、德阳、绵阳等重灾区„„

在2004年11月的蒙牛感恩节上,牛根生说过这么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亲爱的新员工,当你漫步在绿草如茵的厂区时,你是否想过老员工创业之初的艰辛和内心所承受的风险?面对他们,我们是否应该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尊敬的老员工,你为蒙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你注意过新员工的目光中对你含有多少厚望、感恩和尊敬吗?面对他们,我们是否应该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所有的蒙牛新老员工,当我们专心专注地学习、工作、成长的时候,是否应该向我们的父母、儿女、妻子、丈夫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当蒙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向蒙牛的供应商、经销商及帮助支持蒙牛事业的所有朋友鞠躬致谢?”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而一个懂得感恩的企业必定是成功的。蒙牛集团将感恩精神塑造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其与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了这个感动数亿人、走进千万家的明星品牌。

俗话说得好,“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一个企业是否做得够好、够大,关键并不在于它能够凝聚多少财富,而在于它能够凝聚多少人心。一个懂得感恩、自觉承担责任的企业是值得人们敬佩与依赖的,也必将在社会大众的支持中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企业不必刻意地追逐财富,否则只能原地打转,却一无所获。相反,当企业一心向前进的时候,财富自然会紧紧地跟随着它!

懂得感恩、主动工作,让企业之树常青

企业拥有无数具备感恩之心与主动精神的员工,便如同树苗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泉一般,自然会长盛不衰。

松下幸之助称得上是日本最成功的实业家之一,他只有小学学历,9岁以100日元创立松下集团,使松下最终成为世界三大电器企业之一,松下本人也在日本富豪榜中稳居首位。在日本,他被尊为“经营之神”;在西方社会,他的照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跻身世界级企业管理天才的行列。

20世纪30年代中期,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振奋员工的“松下精神”,松下幸之助专门制作了公司的“社歌”,还制定了“松下七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协调一致、努力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报效。为了使众多的事业部都能贯彻松下幸之助本人的经营理念,松下集团在每年年初进行一次由松下幸之助参加并做训示的“经营方针发表会”。在每个工作场所,实行“朝礼”制度,背诵公司“七精神”,最后还要宣誓:“作为一个产业者,绝不违背自己的本身。”下班前的几分钟,员工还要对照公司的“七精神”检查一天的言行。这种“朝礼”制度,已被日本许多企业所采用。

松下认为:当员工有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当员工达到5万至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还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般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人”,不可以随便裁减。

由于老板对员工心存感激,松下集团的员工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也在企业中寻找到了归属感。这反过来塑造了员工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得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为企业着想、为老板工作,为企业的点滴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种积极进取、自动自发的工作状态影响下,每个员工也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企业犹如一个大家庭,它的兴衰荣辱与其中每个成员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成功了,既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功劳,也离不开普通员工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和企业家,必须具有对员工的感恩心理,真心地感激自己的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的

成功。松下先生对员工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发号施令,而是以“请”的心态,以“万事拜托”的心态,与员工相处,使员工们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同样,员工要学会把工作看成一份礼物,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充满感激之情,积极主动地工作。公司是所有人的公司,也是自己的公司,工作即是老板对自己的知遇、公司给自己的平台。员工只有把自己和企业这个大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赴汤蹈火,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能促进企业的繁荣,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感恩之心与主动精神成就自我的企业的例子在世界范围内俯拾即是:在麦当劳,员工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以大哥、大姐相称,不准加任何头衔,甚至可直呼职员的名字,使员工感到公司有人情味,产生归属感;惠普在优秀员工离职前,会给即将离职的优秀员工开一个欢送会,希望他跟企业是合作伙伴或者再回来;古井贡酒以“塑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赢的群体”为目标,制定了《古井新人标准》,标准的第一条便是:古井人要充满爱心,爱企业,爱顾客,爱同事,爱家庭,爱人如己,自爱自珍„„

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自我驱动力,这话一点都不假。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不会对任何事情马虎,不会对自己的客户敷衍了事,而是对手头的工作充满了热忱与敬畏,自动自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当这种动力来源于内心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怀疑它的有效性与持久性吗?企业拥有无数具备感恩之心与主动精神的员工,便如同树苗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泉一般,自然会长盛不衰。

化感恩为动力

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每名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感谢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不能满足于只知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应该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企业兴衰存亡的责任承担起来,主动去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向前奔跑。

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给予了我们自我实现与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主动补位,填补企业的“责任空白”之外,还应该更进一步地努力,试图让自己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上一篇:晚安心语励志日志下一篇:教代会开幕式发言稿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