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1.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家产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1号文件,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重大,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生,我有责任学习和贯彻好中央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和意见,为此,我选择了以“农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作为切入口,真实地去了解和关注“三农”问题。2012年-----村进行驻点调研,通过走访、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村经济发展现状
距离政府驻地16公里,辖中寨、红场、帮歪、垭口4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全村菜有352户,1451人,是一个景颇族、汉族的杂居区。帮歪村有党员59名,女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11.86%,少数名族党员49名,占党员的83.05%,35岁以下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22.03%,大专以上文凭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3.39%,有入党积极分子8名。全村土地面积37.7平方公里,海拨1514米,平均气温15度,年降水1403.1毫米,适合种植甘蔗、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437亩,人均耕地5.3亩,林地36095.9亩。
通过多年努力,====村的经济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还是落后,贫富差距还是非常之大,也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林地资源得不到科学化利用
帮歪村林地距离村庄比较远,道路崎岖,都是一些狭窄的泥土路,大型交通工具无法进山,雨季也是难上加难。林地中的木材乱砍乱伐严重,卖木材、烧炭等砍伐都是一片片的光,无论大树小树,一片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的树林,瞬间变得光秃秃的,一个个孤伶伶的树桩触目惊心的立在那里,这里雨委雨量充沛,一年之后变成了杂草的海洋,冬天之后,杂草一片金黄,站在杂草里,杂草灰让 1
你无法呼吸,一场野火,这里又变成火的海洋,许许多多的树在烈火中死亡。
2、农民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全村1451中,大学生有11名,高中生有15名,小学生461名,帮歪村民科技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许多村民以前生活在大山里,教育条件差,三十多岁以上的人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大部分村民大字不识几个。二是由于是民族地区,思想比较保守,跟不上新科技的步伐。三是由于资金问题,没有相关有技术人员组织培训或是现场指导,生产经营方式以粗放型为主,许多农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耕作着,饲养着,严重的与社会脱节了。
3、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帮歪村覆盖面积广,尤其是山地面积,耕地主要是山地,虽然多年建设,但基础设施始终不够完善,制约着帮歪村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村寨公路不够完善,多数村民小组还未修通公路,只有一些临时路面。第二,饮水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大部分村民受着缺水之苦,第三,学习教育设施尚未齐备,影响着帮歪教育的发展,导致劳动者素质低下。
4、群众市场经济意识普遍不高
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目前,帮歪村大部分农民市场观念较单薄,不知道怎样融入到当今社会大市场中,有些还仅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生产不成规模,养殖不成规模,产品质量跟不上,不能在市场交易中使自己的产品增值,经济效益低,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考虑,也不知道自己该种植什么,养殖什么而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更高。
5、医疗条件较差,农民健康得不到保障
由于资金问题,帮歪村的医疗设施较差,没有资深的老医生,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疗环境得不到定期消毒,医护人员没有统一的医疗服装,由于工资比较低,医护人员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给村民带来多方面的不便,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必然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三、=====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科学的管理利用林地资源
向全村群众宣传好国家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要求大家认真遵守,有计划的砍伐大树,留下不成材的小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没节制的砍伐树木而烧炭,在被砍光的林地里科学种植核桃树,科学的管理,以便提高农民的收入。
2、推广科技,有计划的发展优质高效产业
加大科学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一主绕,一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通过办科技培训班,办科技讲座,设身处地的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科技技术,二是要加强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在全村逐步形成镇村一体化科技信息网络,提高农民运用科技信息发家致富的本领。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建立“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多种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巩固粮食,甘蔗产业的基础上,提高对畜牧业生产的认识,全面加强对畜牧业工作指导,坚持以种植业为基础,做好畜牧业科技推广,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发展的原则,在现有示范户的基础上,加快对养殖专业户的培训步伐,扩大冬闲田种草面积,促进养牛业,养猪业,养鸡业,养鸭业,养鹅业的发展,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及监测系统,定期开展防疫工作。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培训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理财方面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科学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直接制约着帮歪村的经济发展,只有加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力度,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就帮歪村目前情况看,需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行农田改造,二是进行坡改梯在稳定承包土地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对土地整理的项目,努力把基本农田改造成耕作方便农田或是山地,加大沟渠管道建设,把大山中的泉水聚集,引流,方便人畜饮用。三是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2012年1月,交通运输部召开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公议强调,要支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方针,特别指出农村公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我国将坚持不懈地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并将建设重点逐步转移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地区,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尽早尽快把公路修好,使各个村庄在雨季同样畅通无阻。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吸内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执教,这样才能使帮歪村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够使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五是优化村寨风气,严禁赌博、酗酒、吸毒、传播邪教,相信迷信。六是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房前屋后种植果树,例如坚果树,桃树,橘子树等,公路旁种植风景树提高空气质量,不断创造绿色未来,留给未来一个未来。
4、加大医疗方面的资金投入,管理力度
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医疗设施,力争引进更多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医生到村卫生院工作,以给当地农民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农民的身体素质,以更好地为为农业生产优质的人力资源。
5、发挥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整体发展规划
2012年,云南省会议决定云南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倍增收意见提出四项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把提高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通过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15年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23.5%提高到30%以上。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把提高转移性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此,村两委班子要积极组织村民学习这些政策措施,让村民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呼应国家号召,适时购植农业机器,便更多的劳动力剩余出来,转移到其它行业,全力拓宽村民的经济收入渠道,以带领全村群众走向富裕之路。
2.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1. 传统观念影响土地流转。
吉林调查显示,当前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还不成规模。永吉县岔路河镇恒成号村、下坎村调查,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守地”意识根深蒂固,认为土地是农民立业之本,不愿轻易放弃。特别担心土地流转后找不到新的就业途径,就连饭都吃不上,最多只是请人代耕代种。种粮补贴逐年增加,农民就更看重和珍惜土地,认为土地只要在自己手中,就能享受到国家补贴,不愿流转土地。陕西西安市蓝田县张岭村有耕地2160亩,耕地基本没有流转,经济效益低下。该村90%以上的群众不愿放弃土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有“三怕”,一怕失去耕地承包权,担心将承包地流转出去时间长了要不回来。二怕失业,顾虑在外地打工靠不住、不稳定,以后如果没有工作也没有耕地就完全失业了。三怕丢了国家种粮补贴,因此自己不种也不给别人种。另外,陕西城乡结合部,如西安临潼、长安区,农民随时等待政府拆迁征地发展城镇化建设,参与流转积极性不高。广东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流转存有“后顾之忧”。在许多农民的观念中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不少农民仍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养老、子女上学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土地耕种收益过低让农户陷入土地流转进退两难的境地。河南农民也有“恋土”情结和“失地”担忧顾虑。一方面,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把土地作为一项后勤保障,万一外出创业失败或随着年龄增长不愿漂泊异乡时,还可以回乡务农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因此不愿彻底放弃土地。另一方面,种地对部分农民来说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依赖,长期依赖土地的思想使这部分农民担心失地后无事可做,因而不愿意对外承包耕地,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还有部分农户对外来大户承包商的信誉心存顾虑,怕承包商资金不到位,怕受骗,即使签订了合同也总觉得合同约束力差,保障力度小。
2. 流转规模没有形成。
吉林永吉县农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60656公顷,流转的耕地仅7576公顷,占总面积的12.5%。流转的土地多是1公顷以下,全县10公顷以上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只有18宗,仅占流转总面积的20%。流转的土地期限为5年以内(含5年)的短期承包仅占30%,承包户大多数没有制定长远的耕地规模化经营蓝图。一些大户有承包种植的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一些农户有流转的意愿,却找不到合适的承租人。陕西调查显示,缺乏独立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的供求、价格等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无法发挥效用,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广东调查认为,当前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割过细,农户自发转出耕地普遍规模小、不成片,零星分散,制约了转入方农机使用和科技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现阶段农户间的土地流转,仍以被动式的零星流转为主,土地经营权股份化的股份合作形式仍然只是在小范围进行;以企业、大户为主体开展的规模化租赁受到经营权保护的制约,土地流转一旦有少数农户拒绝流转,规模流转就可能被中止或受到影响,这些都制约着土地的规模流转。广东调查过程中还了解到,各地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依靠农户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缺少统一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平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少而不畅,农民对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往往出现农户有意愿转出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而需要土地的流入方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造成转出转入两头难的尴尬局面。河南调查显示,承包地过于分散,耕作土地形不成规模,不利于土地耕种。
3. 流转行为不规范。
据吉林省调查显示,永吉县流转的土地没有书面协议的占27.5%,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占10%。而签有书面协议的占62.5%。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鉴证及公证机关公证的流转土地不到2/3。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流转双方有确切的保护,所签书面协议条款也多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承租土地上附着物处置、有关赔偿条款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陕西调查显示,一是土地流转手续不健全,口头协议多,规范合同少,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多以“个人诚信”代替书面流转合同,流转双方不主动到集体经济组织和管理机关申报备案,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界定不明确,容易引发土地纠纷;二是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许多农户土地流转是由村委会代替农民签订流转合同,个别街道、村委会为追求经济利益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用行政手段将农户的承包地转租给企业经营,改变了土地的农业用途;三是土地流转价格随意性较大,缺乏完善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没有合理的价格依据和标准,部分土地流转是由村委会以很低的价格作为优惠来吸引招商引资,有些则是直接将农户的土地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提供给企业,造成农民长时间、低价出让土地经营权,没有形成流转价格随市场逐年增加的机制,土地流出户的经济利益难以保障。广东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户缺乏法律意识,绝大多数土地流转不按规范签订合同,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合同,大多只是口头协议。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所签书面合同条款很多都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有关赔偿条款等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土地流转总体上仍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纠纷隐患较多。河南调查显示,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组织和规范。
4. 土地流转后出现的问题。
宁夏调查发现,土地流转后所释放的劳动力没有及时吸纳,造成社会闲散人员增多。土地流转后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产业中脱离出来,成片流转的耕地多是机械作业,吸纳劳动力较少,不能带动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本地劳动力输出较难,有能力的人靠出外打工维持生活,没能力的人坐吃山空。尤其是遇到像2014年这样宏观经济回落造成务工岗位减少,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找不到务工岗位,务工收入大幅度下降,有的根本没有收入,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大量被征用流转的土地闲置,造成优质的耕地荒废。调查中不少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政府协调拆迁或流转的耕地几年没有开发,优质的良田变成荒地。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一个村政府征地4年后仍旧放置不开发,未对村庄带来相关收益,村民在较重的生活压力下复耕的意愿较为强烈。银川市西夏区德林村2014年年初政府出面给某企业征用了400亩耕地,没签协议就禁止村民耕种,甚至有的村民种上了庄稼都给毁了,但是到目前400亩地仍没有开发,不但拆迁款没有得到落实,400亩耕地就这样白白荒废了一年,村民反映强烈。吉林调查显示,土地流转后,土地性质若发生改变、业主租赁期间终止合同(包括破产、拆资)等情况出现后,由于事先没有订立有效补偿协议和补偿标准。往往造成农户利益受损。
二、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1. 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
宁夏调查显示,调查的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一些村子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垃圾清运车辆数量不多,保洁人员以及垃圾桶的配备并未覆盖全部村庄,仅限于重点村镇。加上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各家各户的垃圾都是丢弃在房前屋后或集中堆放村头、村尾、公路边。刮风时垃圾随风飘散,污染范围扩大,严重污染空气,影响生活。生活污水也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就地倾倒排放。重庆丰都县兴龙镇先锋村调查显示,村内垃圾场没有及时覆盖,2个月才覆盖一次,垃圾清运车没有全封闭,运输过程中垃圾渗漏现象严重,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垃圾场流出的污水直接排进村小河沟,污染严重。福建省长汀县石人村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农田、水沟、河流,基本靠蒸发排污,有些排水不畅的农田,水沟变成了臭水塘。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丙麻村的调查显示,农民居住环境要求不高,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对环保投入管理不到位,对生态保护宣传落实不到位。陕西安康调查队选择了居住在堰塘周边的一家农户进行了二次入户调查发现,堰塘周边环境长期缺乏监管,周边部分住户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大量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到堰塘中,夏日腐化严重时,该户只能过一段时间自发集中焚烧一次,造成二次污染。上海城乡结合地区居住环境污染严重,青浦区三仙村的村民反映,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均直接排入就近河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村庄环境,更是严重污染了水体水质。
2. 农业生产污染加重。
河南调查显示,每年夏、秋收种期间,秸秆在田间焚烧,由于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空气污染严重。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逐年下降。重庆调查显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继续造成破坏,而农民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辽宁调查认为家庭养殖缺乏合理引导,大多数中小规模以下的养殖户主要利用自家庭院作为养殖场所,与居民住宅相连,由于气味较重,往往一户养殖全街受扰。福建尤溪县象山村、长汀县石人村、南平市延平区巨口村均反映本村农民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较多使用化肥和农药,塑料农膜覆盖后没有回收,丢弃在田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山西长治调查发现,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因此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对环境造成危害,影响农机耕作、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作物残片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3. 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村环境污染依旧。
重庆在奉节县甲高镇光明村调查,该村煤厂生产产生了大量的煤灰、煤渣,这些垃圾除部分拉走处理外,多数都直接堆放在煤矿周围,对当地的水体、空气和植被造成了严重污染,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嘉兴锦福村的外来人口甚至是本地人口的两倍,人员的聚集除造成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外,更为重要的是新村民环保素质和意识有很大欠缺,乱堆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种废弃物的排放也仍然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较为普遍。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巨口村反映合福高铁穿村而过,在高铁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弃土、弃渣,而施工单位对弃渣场、弃土场挡护工作做得不够到位,产生的泥沙已经对武步溪以及部分农田产生不良影响。山西长治调查发现,当地毗邻大型火电厂和钢铁厂,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安阳村走访调查期间,发现毗邻的漳泽工业园区,地面布满黑灰,汽车过后,道路上烟尘滚滚,路边的树木上也蒙上一层灰尘,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不可小视。安徽合肥南斗村22.5%的被访居民认为企业生产造成污染是造成本村生态环境差的因素,在随机走访的两家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中,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废弃物均有专门厂家定期上门回收,基本不存在污染。但有一家小的木材加工厂,居民反映近期总是产生难闻的气味,气体污染存在隐患。
三、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1. 基层干部发挥带头作用。
大部分村干部思想素质、政治立场、群众威望都比较高,他们既是当地的能人,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在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陕西调查显示,80.5%的群众认为,本村两委会班子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福建浦城县小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性的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成立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干部、乡代表28人组成的“小溪新村建设理事会”,对新村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工作开展保姆式服务,近三年召开会议28次,协调解决73个问题。山西在对8个村80户农民调查中,有9成以上的村民认为班子成员在思想素质、政治立场、群众威望、宣传教育和相关农村政策执行方面表现较好;91.2%的村民认为村干部对村民提出的困难和要求能认真对待、积极解决。吉林洮南市福顺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录柏对新的发展项目和产业先自己干,干好再给群众看,带动100户村民就业。
2. 基层组织后继乏人。
福建浦城县小溪村现有党员、干部33人,平均年龄52岁,50岁以上19人,40岁以下仅9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7人,都没有专业特长。党员中中青年所占比例小,且青年党员大多外出打工。莆田市城厢区下尾村,2013年外出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2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大量优秀青壮年外出,客观上导致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村级后备干部不足,队伍建设后继乏人,制约了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运转质量。吉林长春市净月区玉潭镇东升村,60岁以上的党员占全部党员的27.7%,中青年党员所占比例小,且大多外出打工,党员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不足。村干部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甚至有的是小学文化,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管理能力不强。黑龙江36个调查村中,共有基层党组织46个,共产党员总人数为1537名,其中55周岁以上党员占71%,中青年党员人数偏少而且多数在外地务工,经常不参加支部活动。山西调查显示,干部队伍结构失衡,“三多三少”现象突出。班子成员中,年长的多、年轻的少,男的多、女的少,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能力的青年人,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而且村支两委的报酬较低,基层党组织无法吸收优秀人才,使得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
3. 个别基层组织作用没有发挥。
3.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具体来说即“四创新、四结合、三优化、双百覆盖”的整村推进模式。四创新即创新利益导向机制、创新奖励资助机制、创新项目扶持机制、创新考核评估机制;四结合即把示范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三优化即优化政策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双百覆盖即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达到10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
实现计划生育整村推进,可以有效地把控制人口和农村家庭加快富裕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稳定农村人口、降低生育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计划生育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近日,固原市人口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固原市五县区2011年实施的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标准
调查验收工作具体从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是否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否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是否达到85%以上、项目捆绑落实率是否达到100%、学龄儿童入学率是否达到100%、社会保障情况、村容村貌整洁情况7项主要指标展开,又对每项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
从实际调查验收汇总情况看: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有12个村,占调查总数的63.2%,有一项不合格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1%,有两项不合格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8%。从调查的7项指标情况看: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100%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5%,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8个村,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个村,占调查总数的5.2%;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有1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0%,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不到85%以上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有1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 74%,项目捆绑落实率达不到100%的有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有3个村,占60%。80%~90%的有2个村,占40%);学龄儿童入学率全部达到100%;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村容村貌整洁情况有18个村达到了要求,占调查总数的94.8%。综合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1%。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一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实施有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各县(区)的保障制度有了明显完善。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家庭户的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的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5.2%,但是总体水平还是比未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村要高。
(二)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条件极大改善。各县乡村加强了村居规划建设或改造,达到了户户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厕所,住房基本宽敞明亮。村上有了集中的垃圾处理点,硬化了村道,村容村貌整洁。根据调查显示:村容村貌整洁,达到规范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4.8%,总体情况较好。
(三)社会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一是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项目捆绑落实率有所提高。三是学龄儿童入学率显著,农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县乡村对“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支持力度不够大,整村推进工作相对滞后。根据调查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11%。各县区开展整村推进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资源整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项目户目标人群覆盖率较低,项目捆绑参差不齐,社会各个部门之间有力使不到一处,造成捆绑项目分散,不利于少生快富户持续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总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80%,达不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占调查总数的 74%,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占60%,80%~90%的占40%)。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和项目捆绑落实率都没有达到100%,没有实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
(三)利益导向机制与优惠政策落实上有差距。大多数联系部门缺乏实际调研,项目只停留在有没有上,不能结合少生快富户实际发展需要捆绑项目。致使少生快富户发展致富的步伐不能持续前进。根据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村占调查总数的5.2%。仍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未到达要求。
(四)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薄弱,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纯女户绝育困难,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人群文化水平太低,思想不够开通,生活还较愚昧。根据调查显示: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15%,其中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间隔不够的占调查总数的5%,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超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0% ,超生现象仍未杜绝。
(五)优质服务现状与群众基本需求上有差距。一是基层计生工作服务人员少,力量薄弱,不能及时上门服务,致使部分生活条件较差的妇女不能及时发现诊疗有些疾病,导致绝育手术无法进行。二是工作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人群对政策了解不到位。据实际调查情况看,在没有实施少生快富工程项目目标人群中,因各种疾病而无法做绝育手术的占75%左右,两女户不愿意做绝育手术的占10%左右,等待观望的人群占5%左右,做了扩面后又准备生育的占5%左右,政策没有宣传到位,对政策了解不到位的占5%左右。
nlc202309040425
(六)工作机制不健全。流动人口、下岗职工、非婚生育、人户分离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服务质量以及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转变职能,加快综合改革步伐,建立并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各县乡村领导实重视程度。各县(区)乡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确保推广创建活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在概念定位上要准确。“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具体来说就是以少生快富重点村为对象,以降低生育水平、增加计生户收入为目的,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滚动发展 。
(三)在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 工作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群众观念等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统筹安排,分期分批推进,防止千村一面,千人一方。
(四)工作体制上要务实创新。要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环境整治、生态移民、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为载体,通过资金扶助、项目扶持、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等方面的关怀帮助,最终要形成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内容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机制,以“少生快富”整村推进为内容的资金投入、项目扶持长效机制,以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机制。
(五)工作任务上要明确具体。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在工作标准上要科学。标准太低,反而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标准太高太大,又不容易实现,最终走了过程。因此建议在制定目标任务时,要在改变村容村貌、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设施、群众收入等涉及民生方面设置具体的工作指标,这样既有具体任务,也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验收。
(六)工作措施上要切实可行。做好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一要做到五结合一挂钩,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挂沟。二要做到五保障双推进,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有资金扶助保障、项目扶持保障、养老制度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通过五种保障,起到推进少生快富工程达到项目户全覆盖,项目落实全覆盖的目标。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口计生委)
(编辑 刘可)
4.某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某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月*日―**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 (居),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XX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 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XX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XX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 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 多万元,把XX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XX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 “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XX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5.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管理运行机制)
填报说明:
本问卷主要用于了解各地区乡镇、村图书馆(室)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和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各乡镇、村图书馆(室)的主要负责人填报。
请在空格处填写适当内容,或在相关选项前划“√”,遇有确实不掌握情况的问题,请在相应位置划“×”。
一、基本信息
1.本馆名称:湖北黄石市省(区、市)大冶县(市)还地桥乡镇燎原村图书馆(室)2.服务人口(本乡镇、村常住人口)数量:3145(人)3.建成时间:2010年07月
4.建设主体(主要出资者,可多选): 乡镇政府(村委会)□ 上级政府部门
□ 中小学校(请填写学校名称):□ 企业(请填写企业名称):□ 其他社会组织(请填写社会组织名称):□ 个人
5.有无独立馆舍?
□ 有独立馆舍,建筑面积:(㎡),其中阅览面积:(㎡)
共用,本馆使用面积:60(㎡),其中阅览面积:60(㎡)
6.是否有电子阅览室?是□否 电脑、投影等现代技术设备4(个)年均开展共享工程服务12(次)7.阅览座席数20(个)8.文献资源:
是,通常每周开放(天),每天开放,节假日每天开放 □否,根据需要开放,2013总计开放约(天),共计约(小时)
二、管理运行机制
(一)组织管理
1.上级行政主管单位是:还地桥镇文化站主要职能有(可多选): 制定图书馆业务规划 图书馆事业经费拨款 □ 图书馆人员编制配置 □ 其他
2.上级业务主管单位是:还地桥镇文化站 主要职能有(可多选): 指导图书馆基础业务
集中采购、分类、编目、调配图书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开展图书馆员培训和辅导 □ 统筹安排服务活动
□ 其他
3.图书馆(室)内共有部门1(个),行政部门(个),业务部门1(个)。4.是否定有以下管理制度:
5.是否建成县域总分馆体系?□是否 若是,请继续填写以下小项:
(1)加入总分馆体系的乡镇图书馆(室)数量:(个)(2)加入总分馆体系的村图书馆(室)数量:(个)
(3)县域总分馆体系中,县级总馆为乡镇、村图书馆(室)提供哪些业务支持与辅导?
□ 为分馆统一采购、配送书刊资料 □ 为分馆书刊资料进行统一编目
□ 组织书刊资料在各分馆间定期或不定期地流转、交换 □ 在分馆组织巡回讲座、展览等活动
□ 派专人到分馆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辅导 □ 其他(请注明):
6.是否参与图书馆区域联盟?□是否 若是,请继续填写以下小项:
(1)加入图书馆区域联盟的乡镇图书馆(室)数量:(个)(2)加入图书馆区域联盟的村图书馆(室)数量:(个)(3)加入图书馆区域联盟,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哪些业务合作?
□ 开展馆际文献互借 □ 开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 开展联合编目
□ 开展巡回讲座、展览等活动 □ 其他(请注明):7.是否开展城乡一体化服务建设?□是否 若是,请继续填写以下小项:
(1)图书流通点建设数量:(个)(2)图书服务流通车数量:(辆)(3)是否有开展一卡通服务?□是□否
(二)经费保障
1.各种来源经费(元):
4.是否有专项购书经费?□是否
若是,请继续填写下表中各种来源购书经费的数额(元):
5.是否有免费开放经费?□是否
若有,请继续填写下表中每年经费的数额(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工作人员数量:1(人),其中,男性0(人),女性1(人)。在编人员0(人),劳务派遣人 员0(人),志愿者0(人)2.工作人员:专职人员0(人),兼职人员1(人)3.工作人员学历状况:高中以下人数:(人),大专以上人数(人)4.图书馆(室)图书管理员职称状况:中级职称0(人),初级职称0(人)
5.专职图书管理员工资报酬元/月兼职图书管理员工资报酬元/月
6.图书管理员有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是□否 7.图书馆员在职教育小时/年
6.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调研人: 银达镇人大主席乔兴亮
近年来,银达镇按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全镇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至今年年底,全镇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8363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累计达到1833亩,拱棚面积累计达到了6530亩,设施农业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全面摸清西坝村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掌握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分析设施农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所产生的效益,推动西坝村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本人带领包村干部对西坝村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农户、个别座谈、召开群众会议讨论、村“两委”班子分析论证等相关环节,掌握了当前西坝村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反映出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些主要技术需求、工作思考和政策建议等,现总结如下。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西坝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总农户348户,总人口1273人,劳动力790人,农田灌溉主要用讨赖河水系,没有农用机井,农民收入大部分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二三产业的收入。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5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618元,较上年增加817元,增长12%,村级集体收入3.2万元。
今年以来,西坝村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按照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高效制种、标准化设施养殖、非耕地大棚蔬菜建设“三大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2011年,全村温室拱棚面积达到202亩,制种面积达到 470亩。全村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03970头只,其中牛饲养210头,猪饲养810头,羊饲养6000只,鸡饲养45000只,规模养殖户42户。今年西坝村按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精神,通过政策引导,分层次召开干部群众会议,组织外乡观摩学习和科技讲座等措施,根据群众意愿在村委会南荒滩落实非耕地拱棚小区一个,通过入户宣传发动、效益分析、技术培训等措施,今年落实拱棚40座。该拱棚小区的建设争取政府投资6万元,全部用于购买钢架,村委会垫付1.8万元用于平山修路,平整场地,农户已投资6万多元,用于基础打建和打井等费用,搭建种植后投入将达20多万元。目前已做好了前期搭建工作,春节前将扣棚种植。目前,高效设施农业在西坝不仅初步形成规模,也成为该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和新亮点。
二、设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1、集体经济薄弱,发展设施农业后劲不足
近几年,尽管市区镇各级都加大了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但设施农业需高资金投入,而西坝农民收入相对低,仅靠农民的自筹和上级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支持。由于西坝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投入,所以发展设施农业显得后劲不足。
2、干旱缺水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上,西坝村没有农用机井,主要使用讨赖河水进行农田灌溉,夏灌冬停,而设施农业种植主要在冬季生产,这为发展设施农业带来客观条件上的难度。
3、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市场体系不够健全,有销售信息不灵,卖难的问题存在,制约了设施农业发展
目前,西坝村农民种植的蔬菜主要在酒泉城区销售,而西坝村距酒泉城近20公里,该村没有蔬菜加工企业,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无论是蔬菜生产还是销售上都存在信息不畅通与卖难的问题。
4、自然灾害对设施农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几年来,由于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大风等灾害性气候屡屡发生,全镇每年因灾害性气候为全镇设施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十多万元,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影响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5、农户经营理念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该村设施农业面积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农户经营理念落后,因设施农业种植上积累的经验少,该村设施农业种植能手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匮乏。虽然上级农技部门近几年也注重了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的需求。
针对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积极拓宽解决难题的思路,探索加快发展的举措,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配套,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规划落实。继续把设施农业发展列入镇村两级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跟踪管理和督促落实,做到责任到人。
2、立足现有基础,推动产业进程。按照产品调优,产业调大,效益调高的要求,凭借现有已形成的产业基础,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推动设施农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
3、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提高调控的协调性,有效性。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建立蔬菜运销组织,努力培育和完善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农户提供较好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为产品的销售,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种植销售成本,增加农户经济效益。
4、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科技服务。要宣传好设施农业在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加强科教兴农。
5、加强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无公害蔬菜。在蔬菜生产上,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加强树立品牌意识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提升经济效益有效手段。农户在蔬菜生产上,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严格按照农药管理使用规则进行蔬菜生产,确保产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6、加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确保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成效,建设和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是关键,根据西坝村水利设施现状, 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新建斗渠2.5公里。
8、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降低劳动强度,并在降低生产成本上狠下功夫。要抓住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帮助种植户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类难点问题。同时,利用现有的自然经济条件新发展一定数量的枸杞等,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西坝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型产业。
7.论坛报告:直播卫星发展情况简介 篇七
一、直播卫星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吕涛介绍, 截至目前, 直播卫星村村通和户户通的用户累计达到了6168万, 其中村村通2039万户, 户户通4029万户。今年共计新增用户2211万, 其中户户通新增2186万户, 村村通新增25万户。
二、农村用户收视特点及环境
谈及我国农民用户的需求, 吕涛表示, 根据调查研究, 鉴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迅速、公共文化生活上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 农民群众渴望看到更丰富的电视节目。而OTT、IPTV在农村地区基础网络普及率低, 捆绑宽带业务收费高, 智能操作水土不服;有线电视收费较高, 农村地区入户率低;境外卫星涉及国家安全, 违法法律规定, 因此直播卫星户户通在我国农村有一定的竞争力, 存在着一定的需求, 农村地区以收看免费的直播卫星节目为主。
三、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
吕涛介绍,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正在着力对农村进行研究, 了解“农村用户想要什么?农村用户需要什么”。目前, 直播卫星户户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各省卫视、以及省级非卫视频道。通过对农村用户的研究, 认为现在农村用户还有两大需求没有满足, 也成为明年主要的工作方向:一是少儿频道。因为在农村地区, 现在是以老人、孩子为主, 年轻人出去打工的比例非常高, 对少儿频道的需求非常强。二是高清频道, 据了解, 农村正在向CRP向平板电视推进的过程, 农村盖新放、结婚都是买平板电视了, 目前在农村还没有人提供高清的节目信号。下一步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计划增加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并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专业化的付费频道, 同时借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东风择机推出购物频道。
四、超级强大的内容分发平台
目前, 中星九号具有不少技术优势, 可进行海陆空多方接入, 为用户提供移动旅行新生活。吕涛介绍, 2015年9月3日, 中国民航乘客在空中利用直播卫星实时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活动的直播节目, 9月18日, 民航机载卫星电视直播接收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近期, 还与中国北车集团完成签约, 联合开发高铁智能移动多媒体服务体系, 解决高铁乘客实时听广播看电视的难题。未来, 还计划依托铁路物流搭建在线网上商城。
五、各类节目覆盖的高效平台
吕涛谈到, 直播卫星是高效、经济、直接入户的节目覆盖高效平台, 未来将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前端具有很强的支撑能力, 包括都硬件设备能力、技术支持能力、长期服务能力, 以及端到端服务能力, 目前共有73套电视节目及50套广播节目通过直播卫星平台播出。
六、长效机制确保长期优质通
8.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摘要:本文研究鄂西恩施自治州巴东县庄屋顶村畜牧业发展状况,介绍当地的地理背景、养殖条件、资金、市场、土地产权、利润等方面,希望能为其它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鄂西恩施;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5-01
一、发展畜牧业的大环境
(一)地理环境适合畜牧业。
庄屋顶村位于恩施最西部,西接重庆市巫山县,北临神农架。庄屋顶村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土地贫瘠,唯有少数两山之间平坦土地可耕种。山地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山势陡峭,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草场。四季气候变化显著,夏凉冬寒,典型山地气候。羊、牛对地形适应性强,具备发展养殖的地理条件。
(二)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大量荒山、草地集中成为可能。
传统农村的所有资源都被分割成小块,无法集中资源进行大规模养殖。伴随城市化进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出现大量荒芜的山地、草地,使得承租土地成为可能。
图1
二、畜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
通过对村里村民的实地调查,发现有许多家庭都是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并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几位专门以畜牧业为产业的户主,畜牧业颇有规模,以师昌民为代表的“兄弟养殖合作社”为其中典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在从事传统农业之时仍然将畜牧业作为副业。徐宗山、马明虎、师昌民、师常华是养殖专业户,完全脱离传统的农业,师昌民、师常华兄弟建立了合作社形式的农业企业。
养殖对象以牛羊为主,尤其是羊最少得有10只,最多的兄弟养殖合作社多达683只,在高海拔地区这个数目很难得,兄弟养殖合作社可算作一个小型农场。以农业为主要业务的家庭的养殖数量与专业养殖户的养殖数量相比悬殊很大,羊的悬殊在68.3倍,牛的悬殊在15.5倍,这是因为牛的养殖周期于羊的周期,养殖成本高于羊的成本,以及草场承载力有限。
三、专业养殖户占有大面积的山地草地
传统的以畜牧业为副业的家庭的养殖场所是自家的自留山、自留地。养殖专业户租赁大量的荒地荒山,集中起来形成很大的养殖区域集中养殖,场地面积多大1500亩以上,其中兄弟养殖合作社达到2700亩,相当于一个中型农场规模。由于规模大,完全可以脱离农业进行纯粹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与管理。
四、财务筹资运用债务杠杆
图2
办理规模化的农场需要大量资金。前期资金积累不足让筹办过程充满风险,所以不得不举债融资。非专职养殖户养殖数量少,不需要举债。专职养殖户不得不筹借大量资金。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一半财务资金靠举债筹集。其初期资金构成如图2。
五、政府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和免税
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建立后,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免费给予检疫。卫生部门上门提供疾病预防和疫苗服务。由于初期没有及时注意卫生防疫,养殖养殖损耗率达70%,打疫苗之后损耗率降到10%,极大地保障了养殖的安全,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健康。
政府为了扶持年轻人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给予免税支持,减轻成本负担,净利润提高,家庭收入增长,对畜牧业发展是很大的激励。
六、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
商品靠市场得以流通和存活。兄弟养殖合作社畜牧产品的销售依赖熟人主动上门重复购买,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意图,仅满足巴东和巫山近距离市场。顾客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时段上门购买。一旦顾客的经济水平下降或者消费欲望萎缩,大量产品积压滞销,财产损失很大。在信息化时代,若不利用现代化手段扩大销售网络,吸引大量潜在客户,多元化销售渠道,兄弟养殖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不会增强。建立现代化的销售网络,维持稳定的客户群,对合作社很关键。
七、土地产权关系不稳定使养殖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个人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权,农民个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合作社租赁的土地是土地使用权,使用权的期限有限,而且合作社租赁土地没有订立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未来出租人随时可能收回出租的土地,届时承租人将不能主张自己的权利。所以,合作社要想办法使土地的使用权期限尽可能延期,并且以合同形式确定权利,否则养殖事业随时都会半途而废。
八、利润空间受产业发展模式影响大
兄弟专业养殖合作社主要依靠绿色放养,主要特色是绿色无污染。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简单、成本低,以家庭为单位就可经营,只需要投入土地租金费用、种羊成本,无税收费用负担,人力资源无需成本支出,估算每年收入结余15万元以上,在当地算富裕之家。但是,相比肉制品加工产业,利润显得很小。就单纯卖羊而言,市场价格波动不大且不高。通过图3的对比可知,若进一步加工卖羊肉,羊肉每单位价格比单纯卖羊单位价格高三倍以上,可见精加工后的利润空间之大。
图3
结语:
从前山地畜牧业只是农业的补充,显得微不足道,现在畜牧业在农村中地位得到提高。发展畜牧业能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丰富农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在山区农村发展畜牧业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比如土地产权问题、启动资金不足、产品销售市场受限、无法发展深加工等等。这些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例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投资肉产品加工产业等,同时农民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现代模式。
特别说明:本文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
徐宗才,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张丹风,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任雅娴,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杜晓聪,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一个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07-20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07-10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19
劳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06-19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31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09-22
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6-27
福建省“农家乐”发展情况调查06-27
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07-03
大方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报告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