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共10篇)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一
《“提升工程”(2014)--远程培训项目》评测试卷
考生姓名:韩必明
交卷时间: 2015-03-19 17:23 考试成绩: 26 考试结果:不合格 判断题(大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2.信息量大既是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的优点,也是其缺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3.“百宝箱”中放置中间层的信封要锁定。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4.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或WEBQUEST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在内容呈现方面,PPT呈现内容可随机书写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6.在ppt演示软件中,先将并列关系的知识点列于一帧中,然后分别通过超连接的形式链接到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帧,这是线性的纵向导航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7.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8.网络学习空间一旦搭建好了就不需要技术团队给予后续的技术支持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9.LAMS是基于web的学习系统,因此不可应用于课堂教学。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0.微课能解决学习者的实际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1.教师应改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由“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2.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3.防护罩也是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4.学习评价,顾名思义,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测量和评估,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具体形式。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5.当教师遇到一个实际上的问题时,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去使用信息技术,这个过程属于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6.建立区域学科工作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信息时代教师发展的需求。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7.教师专业中的“专业”是把所教的“学科专业”,而不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8.在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明确和分析所探究的问题,制定探究方案,然后从多种渠道收集多种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得出适当的结论,最后用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作品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9.iPad本身并不具备拨打普通电话的功能,但支持Facetime视频电话。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单选题(大题总分27分,每题1分,共27小题)20.交互动画、微世界等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什么功能? A.资源获取加工和利用 B.知识创建、展示和演示 C.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 D.交流、通讯、协作 答案:C 解析:
21.计算机安全包括? A.操作安全 B.物理安全 C.病毒防护 D.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
22.目前在视频资源方面困扰部分思想品德教师的问题没有 A.如何找到合适的视频资源 B.如何从网站下载视频资源 C.如何对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剪辑 D.有用的视频资源太少 答案:D 解析:
23.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哪项功能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A.演示功能 B.批注功能 C.交互功能 D.回放功能 答案:C 解析:
24.在数字视频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下述顺序正确的是 A.A/D变换、采样、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B.采样、压缩、A/D变换、存储、解压缩、D/A变换 C.采样、A/D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D.采样、D/A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A/D变换 答案:C 解析:
25.网络学习空间不包括以下哪个模块()A.互动交流 B.休闲娱乐 C.信息与通知 D.分享信息 答案:B 解析:
26.ipad与计算机数据同步的中介是什么 A.safari B.iTunes C.App Store D.iBooks 答案:B 解析:
27.在本课例的教学设计中,除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外,增加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A.学会通过等分圆心角的方法画出正多边形 B.在自由的探索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C.引进便于构造正n边形,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D.展示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体会从有限到无限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28.()是一个小组所有有效行动的总和。A.交流协作 B.分工合作 C.合作学习D.团队配合 答案:D 解析:
29.网络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特点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其中不包括()A.信息良莠不齐 B.形象化的启发性 C.虚拟化的仿真性 D.智能化的交互性 答案:A 解析:
30.()主要指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A.学习差异 B.学习需要 C.异质 D.同质 答案:C 解析:
31.把信息技术作为探索研究工具,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MOVIE”主题的探索,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运用形式 A.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方式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答案:C 解析:
32.()具有直接性、快捷性、情境性、高频性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口头评价 B.书面评价 C.即时评价 D.教师评价 答案:A 解析:
33.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A.分离模式 B.锯齿模式 C.整合模式 D.交替模式 答案:C 解析:
34.下列哪项不属于主题设计的原则 A.主题必须与教师教学实践紧密相关 B.主题有成员共同商讨 C.主题设计一般细节化 D.主题明确聚焦点 答案:B 解析:
35.课件的案例中提到的项目的初衷是 A.提高教学效率 B.提升学生成绩 C.解决教学问题 D.改变教师观念 答案:D 解析:
36.“误码率”显示接收信号的误码情况。如果信号强度足够强,误码率一般为 A.-1 B.0 C.1 D.∞ 答案:B 解析:
37.在几何画板中裁剪选区的快捷键是什么? A.shift+T B.ctrl+U C.shift+U D.ctrl+T 答案:D 解析:
38.教师让学生欣赏毕加索作画经历和他主要作品的视频片断时,主要体现了媒体()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教学作用 B.欣赏审美,陶冶情操教学作用 C.呈现过程,形成表象教学作用 D.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教学作用 答案:B 解析:
39.课程第2节中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小组目标,这是为了 A.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动机
B.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学会学习内容 C.确保小组的凝聚力
D.抓住技能训练的生长点 答案:C 解析:
40.在LAMS中,能够实现学习者即时交流的合作工具是 A.Scribe工具 B.异步聊天工具 C.实时聊天工具 D.Wiki 答案:C 解析:
41.以下属于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为()
A.课前评价原有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B.教学过程中以观察,提问,随机抽取学生检查等方式对进行评价 C.学生期中考试是形成性评价,D.学生期终考试是形成性评价。答案:B 解析:
42.项目学习研究表明,项目学习方式有以下有点
A.增强学习主动性,提升赶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B.增强学习主动性,提升高级思维能力和研究技能 C.提升阅读,促进学术研究、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提高 D.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答案:A 解析:
43.通常、计算机显示器采用的颜色模型是 A.RGB模型 B.CMYB模型 C.Lab模型 D.HSB模型 答案:A 解析:
44.下列数据库属于书目数据库的是 A.SCI B.ISTP C.EI D.图书馆OPEC 答案:D 解析:
45.图像分辩率的单位是()。A.PPI B.DPI C.DDP D.PPD 答案:A 解析:
46.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点,下列哪一个不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策略 A.开放性策略 B.自上而下的策略 C.自下而上的策略 D.情境性策略 答案:C 解析:
多选题(大题总分54分,每题2分,共27小题)47.下面()是投影机的数字信号接口。A.USB接口
B.IEEE1394接口 C.DVI接口 D.HDMI接口 答案:CD 解析:
48.Photoshop中默认情况下只有一个颜色通道的颜色模式包括哪些()A.位图模式 B.灰度模式 C.双色调模式 D.索引模式 答案:ABCD 解析:
49.多媒体发展的趋势是 A.WEB CAI B.ICAI C.VRCAI D.UCAI E.VCAI 答案:ABC 解析:
50.网络违法犯罪的客观社会原因主要有? A.互联网立法的不健全性
B.技术给网络违法犯罪的防治带来挑战 C.网络违法犯罪的侦破困难 D.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 答案:ABCD 解析:
51.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数学工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特点是 A.对数学教学中的几何量实时测量 B.为实现数学结论提供必要数据 C.呈现知识
D.促进知识共享 答案:AB 解析:
52.教学媒体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很多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创设情境 B.授递内容 C.代替教师 D.支持协作 答案:ABD 解析:
53.什么时候需要使用MIDI A.没有足够的硬盘存储波形文件时
B.用音乐伴音,而对音乐质量的要求又不是很高时 C.想连续播放音乐时 D.想音乐质量更好时 答案:AB 解析: 54.Web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层次? A.作为信息资源 B.作为学习资源载体 C.协作学习工具 D.交互式教育应用 答案:ABCD 解析:
55.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等功能
A.个人空间 B.在线交流 C.教师工作坊 D.答疑管理 答案:AC 解析:
56.在基于项目学习中,下列那些是教师的职责? A.监控每日进度 B.监控小组进度
C.确定预期目标和责任 D.要求反馈 答案:BC 解析:
57.常用的三大中文数据库包括 A.百度 B.万方 C.维普 D.CNKI 答案:BCD 解析:
58.下列可以用来下载网络视频资源的软件工具有 A.快车 B.迅雷 C.硕鼠 D.维棠 答案:ABCD 解析:
59.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优势有哪些 A.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B.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 C.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 D.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答案:ABCD 解析:
60.资源保存的方法 A.硬盘保存 B.光盘保存 C.纸质保存
D.教师个人保存 答案:ABCD 解析:
61.教学评价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学评价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臆断
B.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教学评价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找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D.教学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及有关标准对教学活动做出判断的 答案:ABD 解析:
62.网络学习空间能为用户提供何种类型的资源()A.文本 B.图片 C.纸质书 D.视频 答案:ABD 解析:
63.微课的主要特征 A.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B.资源多样情景真实 C.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D.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E.短小精悍用途广泛 答案:ABCDE 解析:
64.数学课堂导入中PPT的优势是什么? A.直观呈现图片,有效激活知识经验 B.为教师课上节省大量时间
C.有效吸引注意力,迅速投入到问题研究中 D.教师讲课的辅助手段 答案:ABC 解析:
65.对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A.基本技能 B.情感技能 C.态度技能 D.综合技能 答案:AD 解析:
66.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 A.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B.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发展 C.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D.教师素质评价的转变 答案:ABC 解析:
67.如何超越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形式? A.以教师实践性发展为今后目标
B.今后研究的问题要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设实践 C.改变理论技术、教学应用等方面的脱节问题 D.打破校本研究的封闭性 答案:ABCD 解析:
68.演示性课件是以图解、动画等形式为主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课件,下列的哪个软件适合制作演示型课件 A.Authorware B.Powerpoint C.Flash D.PhotoShop 答案:ABD 解析:
69.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 A.忽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B.注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C.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 D.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答案:AC 解析:
70.网络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要是因为它的哪些优势()A.丰富的表现能力 B.强大的交互特性 C.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D.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E.良好的启发性作用 答案:ABCDE 解析:
71.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媒体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A.学习内容 B.学习目标 C.学习者特征 D.学习环境 答案:ACD 解析:
72.要求学生网上搜素资料要注意()A.目标要明确 B.建议提供参考网址 C.可在互联网上任意查找 D.可以使用搜索引擎 答案:ABD 解析:
73.每一个学习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一般一个学习小组,要有 A.组长 B.常务组长 C.常务副组长 D.学科组长 答案:BCD 解析:
考试截止时间:2015-12-31 卷面总分值:100分 答题限时:60分钟
共 3大题判断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 单选题总分27分,每题1分,共27小题 多选题总分54分,每题2分,共27小题
在考试截止时间可以重复在线考试,取最高成绩为最终成绩。答题要求判断题判断题,答对得分,答错或不答均不得分。单选题单选题,答对得分,答错或不答均不得分。多选题多选题,答对得分,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2 73
未答题已答题答错题
您的答题数:73 答错分数:74 最终成绩26
2.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二
信息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国家、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带来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改变。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对信息化程度的测评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 (或地区) 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 (或地区) 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程度、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制定进一步的发展战略[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各个专项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设管理的效率。但是,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 虽然在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指标构成方案以及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还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 已有的评价体系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评价, 不具备良好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无论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进展情况的评估, 还是进行信息化规划, 制定信息化政策、策略、规范化体系, 都感到理论依据不足, 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理论
2.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概念
目前, 还没有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概念作出统一的定义。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投入建设资金的效益[2], 本文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定义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 充分开发和利用内部、外部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 从而加速信息传递、缩短响应时间,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
2.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概念
能力成熟度是对能力的度量, 它包括了不同阶段的成熟程度。从低到高, 从不成熟到成熟, 能力成熟度是推动整个过程的关键因素。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即在遵循了一个信息化过程后, 能够得到的预期结果的界限范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成熟度是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衡量, 是对能力的一种衡量。本文希望通过利用能力成熟度, 从纵向上静态覆盖信息化不同阶段的能力成熟度水平, 横向上动态覆盖某一阶段信息化建设与改革的全过程。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评
3.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无论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法人, 还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 都已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仍处于初步阶段,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分偏重技术和硬件。我国信息系统的开发普遍存在重技术 (硬件) , 轻管理 (软件) 的错误倾向, 存在认为有计算机、网络就是信息化的错误理解。
(2) 普遍缺乏整体规划。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并且能够形成协同平台, 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各个参与方能够互联互通互享信息。目前开发的多数信息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 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各个系统的标准和内容不统一, 有时甚至造成重复开发, 既浪费开发成本, 又制约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3) 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充足程度不够。业务流程在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没有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 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 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 (例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 不能算正式的沟通, 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 而且阻碍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连轨的步伐。
3.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评体系构思
本文提出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评体系, 将COBIT (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从业务流程、计算机化和适宜度3方面考虑影响信息化建设因素,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COBIT模型, 将IT过程的成熟度划分为6个级别:不存在级 (0级) 、初始级 (1级) 、可重复级 (2级) 、定义级 (3级) 、管理级 (4级) 、优化级 (5级) , 满分100分, 20分一级, 对信息化能力成熟度进行分级。由于不存在级 (0级) 是组织尚未意识到要进行IT过程管理, 在此不作考虑。
4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参与方众多, 因此在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评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目前国内信息化成熟度测评多以SW-CMM模型为主, 本文选择COBIT模型的主要原因是, 该模型是从组织如何管理信息化项目的角度来分层的, 也就是由用户方来评价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能力, 而不是由软件开发单位, 因此较为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评价多为用户方的特点。希望本文提供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测评体系的构思, 能够为解决现阶段的信息化测评问题提供一个可选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文云, 葛敬民.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研究比较[J].情报理论实践, 2004 (2) .
[2]周月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要点分析[J].才智, 2011 (13) .
[3]艾萍.关于制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水利, 2004 (17) .
[4]陆馨.基于灰色层级分析理论的水利信息化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10.
3.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英语交际能力 应用研究 反拨
一、 研究的必要性
信息网络技术在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高等教育。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范围也随着教育现代化而得到重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准确性,丰富教学手段,而且也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的改革形势下,同时,在多家用人单位的调研反馈中了解到,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过去听说和口语考试一直采用传统分开考核的形式,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把听和说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因此,尝试采用听说和口语两门课程结合起来上机考试,开展整合式的评估,是进一步迎合社会就业需求,优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课题组开展此应用研究,有助于顺应国际趋势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潮流,增强学习者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有助于为测试领域积累理论及实践数据,引发评估模式的变革。
二、 现代信息技术测评模式应用研究的实施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组选取我院英语系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1, 2)班共计100名同学作为实践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试点,2012级同轨授课的商务英语专业(3,4)班98名同学作为对照对象。实验对象均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且较为稳定,此外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比较好,对于机考形式也没有了陌生感,且每位对象的各次成绩均为有效成绩。因此,针对受试者所开展的数据研究更具备稳定性和代表性。
进而课题组还成立了授课实验小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深入访谈法进行初期问卷调查,组建英语交际能力测评机辅测试试题,进行试卷结构及各组成部分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评价试题的测评效果及可靠性。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听说能力单项与合并机考测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原听力能力与口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听说合并机考测试水平也会相对较高。听说能力合并测试与传统单项测试具有等效性,具有进一步的开展测试研究的价值。
三、 反拨效应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前后测情况进行分析,来衡量考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交际能力测评模式对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以及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1.在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传统分项单项测评模式,对期中技能考试、期末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1):
表1 传统测评模式考试成绩结果
班级人数
期中技能考期末考
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
对照班12(3,4)16474.858.31
实验班12(1,2)15873.049.22-1.07
85%77.966.15
98%76.155.59-1.6
100%
98%
2.在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对照班采用传统项单项测评模式,实验班采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并机考测评模式,对期中技能考试、期末考试成绩的进行对照。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都运用传统测评模式,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期中技能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及格率虽有差异,但经方差(Z 测验)分析,Z 值>-1.96,(P=0.05,Z=-1.96),或Z值<1.96,(P=0.05,Z=1.96),差异不显著,表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相当。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Z值均>1.96,(P=0.05,Z=1.96),差异显著。虽然说及格率有所下降,但这与试卷的难度有关。实验表明实验班采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并机考测评模式,无论是期中、期末成绩都比对照班和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能够说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交际能力测评模式对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以及英语教学存在积极的反拨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交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 结语
通过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英语交际能力测评体系,打破传统的纸质测试模式以及听力口语相分离的单项测评模式,孕育完善“颠覆性”的网络机辅测评模式及相应体系,从而有利于丰富高等职业英语教育语言测试领域的研究,优化教学,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育理论观点与理念,以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测评体系改革以及社会变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高丙梁.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114).
[2] 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影响考生评价和考试成绩的因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2).
4.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四
线下实践测评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培计划”—-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培训进程、巧家县教育局《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1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线下实践测评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参加对象
参加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所有参训教师。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线下实践测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严仁晖 副组长:陈先福
成 员:胡家财 陈树奎 张文敏
组长负责制定本校线下实践测评实施方案,督促指导测评工作。
(二)建立提升工程培训管理纸质及电子档案袋,对培训过程资料、尤其是参培教师学员专业成长档案等归档管理。
三、测评内容和方法
线下实践测评包含五项活动。
活动一:完成一次检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专项技能”的巩固与提高。分值20分。
参培教师学员通过复习、练习及反思,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认真消化和吸收,巩固所学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任选学科工具软件,完成技术操作即“信息技术应用专项技能”检测考核。
活动二:完成一次研讨,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训练与达成。分值30分。
组织教师运用《提升工程线下实践测评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重点关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变革、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学生小组学习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环节。
活动三:完成一次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训练与达成。分值40分。
参培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在学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展示活动。课后以本人姓名作文件名向学校提交教学实施方案“资源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及微课、上课视屏片段)。
活动四:完成一次总结,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分值10分。1.结合自己的参培过程、线下实践测评等环节,撰写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反思或感悟。
2.自己制作上交学校微课;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组织的微课程设计大赛,并成功提交微课程作品。
活动五(加分项):完成一次成果展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纵深拓展。分值10分。
1.参培教师学员收集和整理近三年已发表或获奖的信息技术应用课题、论文、课件、资源、参赛课例等资料及其成果证书,提交电子稿或复印件。成果获奖或刊物发表范围应为教育系统或政府部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按4、3、2、1计分,一项作品不重复计分。最多不超过10分。
2.线下实践测评活动可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紧密结合,其成果可相互引用。成果获奖范围应为教育系统或政府部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分别按4、3、2、1计分,一项作品不重复计分。最多不超过10分。
四、测评考核
测评考核分为网络研修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两部分。
(一)网络研修测评
1.网络研修测评由培训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组织实施和测评,总分值100分。
2.参训教师完成网络研修测评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测评结果分数在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二)线下实践测评
1.线下实践测评考核总分值100分,加分项10分,85分(含)以上为优秀,60分至8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我校根据本学区线下实践测评考核方案,具体组织测评考核。
五、结果认定
参培教师学员“远程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测评”两项均为优秀者,测评结果为“优秀”;两项均合格者测评结果为“合格”;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计30学分。有一项不合格者测评结果为“不合格”;成绩不合格者,不发结业证书,不认定学分。
六、活动要求
(一)各教师要高度重视“线下实践测评”活动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全部参与测试工作。
(二)我校建立健全教师提升工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三)活动实施要做到有主题、有方案、有过程、有资料、有测评、有考核、有总结,要有教研意识、成果意识和资源意识,积极上报返岗应用实践优秀成果、资源。
(四)严格考评、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和走过场。
(五)测评结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分别在年终考核教研教改中以2、1.5、1分的分值计入。
5.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五
这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学习,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也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看看外边的世界,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网络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这些数字化设备,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充分利用好“三通一平台”,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们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学习,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6.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1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
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六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
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220xx年12月15日至20日,在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天门152名一线教师来到了湖北省奥林匹克中心,参加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6天,但给我观念带来的冲击、思想带来的变革、能力带来的变化却是无与伦比的。
近年来,我大大小小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了,从最早的幻灯机、录音机、电影机等当时名为电教设备使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到2003年的网络初识培训,再到2006年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使用技术培训,再到20xx年的因特尔培训,及至2018年的微软助学培训,可以说,每次的培训,都见证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次,我又一次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所接触的.内容,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教学方法的革新,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1、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这次培训。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现在,我所在农村学校都普及了班班通,教学点也完成了“教学点数字全覆盖项目”建设,所有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已基本追上了城市学校,这为农村偏远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看看外边的世界,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网络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这些数字化设备,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怕”变为“爱”,由“疏”变为“亲”,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充分利用好“三通一平台”,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们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2、更新了众多的信息理念。
通过肖新国老师的《政策解读》,我了解了国家现在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更了解了传统与现代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现在的工作社会需要的差距。通过彭景老师的《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主题报告》及彭林老师《新技术、新媒体、社会性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在教学中等应用》等,使我的信息理念彻底得到了转变,可以说,这是我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
3、掌握了新技能。
通过张浩老师的《信息化环境的运行和维护》的学习,使我对信息化环境的运行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去,我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作过思考,但通过本次学习,我才发现,信息化环境原来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它的运行与维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作为一个新的兴趣点去钻研它,争取有所收获。
4、巩固和提升了过去有的技能。
回想起2018年参加全省教育装备干部培训时厂家介绍电子白板,自己还觉得很遥远,与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却在短短的两年后就来到了身边,进入了平常课堂中,忽然心里有种害怕的感觉。时代发展太快,自己被世界扔开得原来这么容易!电子白板安装后,由于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上,只能自己按照图标或者说明上说的基本功能去乱摸索,浪费了许多时间,掌握的功能却少之又少,只有许多基本功能投入使用。通过吕立立老师的《电子白板应用技巧与维护》的讲解,使我对目前学校班班通设备中的投影式电子白板及教学点电子白板功能电视的应用技能上了一个大台阶。相信回去后,我一定能使电子白板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更大。当上到孙俊峰老师的《PPT制作与美化》课时,忽然就有了亲切感。从OFFICE97到OFFICE2018,我都接触使用,使用得最得心应手的莫过于2003,由于工作需要,做了许多PPT,现在再重新面对,而且是自己不是太喜欢的2018,倒也有了全新的感触和认识。看到孙老师制作的优美的PPT,忽然才发现,PPT依然强大,如果用心,它并不比FLASH差,甚至更牛!
5、找到了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总是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亲临各位优秀教师身边,聆听他们的教诲。通过王金涛老师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原来学习走进了一个误区,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设备这么齐全,只需身边连一线,何必千里求一信!只要一根线,就可以很容易把各位专家教授请到身边来,想怎么听,想听多久,都非常容易。说起来,只在于自己想不想学,而不是能不能学啊!
6、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这次集中培训时间很短,只有5天,但5天时间,对于一个中小学教师对于学习来说,已经是很奢华的。全省几十万教师,能选多少人来参加培训。全省素质提高工程,每年2万人,做了十年,只做了20万人。而现在要在4年时间完成50万人的培训,那么,大部分的教师只能通过网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来参加这个培训,是万分幸运的人。幸运就意味着责任,做为种子老师,在我们身上,还有肩负有讲授的重任,我们回去后要传帮带,给其他教师讲座,培训。我能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吗?心里真是没底!
另外,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参培人员的关爱,使我们不仅有着舒适的居住环境,食宿非常方便,而且培训地点就在住的地方,这对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
不管如何,培训后回去,我将一是不是断加强自我学习,努力继续提升自己;二是积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提升设备与资源应用的途径与方式;三是扎实开展培训,努力让身边的同事都迅速成为信息化设备应用高手,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教学效益更加显著!
个人建议和意见:
1省、市各级都成立了以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我校也要提高认识,成立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
2制定教师长期培训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制定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课的有效管理制度,让课堂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比例大大提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3一.明白意义
通过这一次培训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这次培训。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像我们这农村小学也全部制成了电子白板,这为农村偏远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看看外边的世界,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互联网+已经是不可逆转了,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会用这些仪器,将电子白板仅当成是以前的投影仪,或干脆就不使用,所以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及时雨,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提高硬件配置的效率,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升了大家电子白板操作的能力,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位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二.明确责任,从教二十多年从最早的幻灯机、多媒体等当时名为电教设备使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到网络初识培训,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使用技术培训,每次的培训,都见证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这一期培训,深深知道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新,所接触的内容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三.拓展见识
原先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本期网络培训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的课堂准备,用信息技术有效呈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学数学的微课设计、等课程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学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以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也正确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我们教师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四.思索实践
学以致用,学以后用,我在学习相应的技术后,在教学量角时,直接将白板中的量角器拿出来进行量角的技术教学,在白板上直接操作,简洁明了.以前需要通过投影仪展示,然后又个别指点,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也不太好.这是通过本期培训带来的直接成果.以后会实践,应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出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范文教师
5.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6.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两则
8.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总结范文
7.浅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评 篇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费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与其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不仅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状态, 而且, 更有利于从微观上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竞争战略, 从而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与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而要全面衡量、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就有必要设计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 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企业, 其技术创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 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谓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依靠新技术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能力, 也就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 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 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实用模式和各阶段包含的关键要素可以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核心能力六个构成要素。
本文参考了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2]和高健博士《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3]等相关著作, 结合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 同时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其中定量指标给出了计算方法, 定性指标以“*”表示。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设计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多层次、复杂的、难以精确化的, 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和综合性, 因此,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和某些实测标志值, 通过模糊变换后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中的综合评价是考虑了多个因素对评价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而进行的总的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因其具有考虑多影响因素、运算过程简单、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等优点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基础之上,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2.1 建立因素集
在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定义主因素层指标集为X={X1, X2, X3, X4, X5, X6}, 定义子因素层指标集为Xk={Xk1, Xk2, Λ, Xknk}, 其中k=1, 2, …, 6, nk表示第k个主因素所包含的子因素的数目。
2.2 建立权重集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 如Delphi法、座谈会法等, 但权重的确定必须客观, 不能是人为、主观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法) 确定主因素层指标集和子因素层指标集的权重的基本步骤是:在因素层次划分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表2所示1~9比例标度进行同层次两两因素间的相对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A, 这一过程由专家来进行。求解矩阵A的特征根方程AW=λmaxW, 其解W (特征向量) 即为同一层次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AHP法得出主因素层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W={w1, w2, w3, w4, w5, w6}, 子因素层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θk={θk1, θk2, Λ, θknk}。
2.3 建立评语集
无论是对一级指标还是二级指标, 其评价集一般设计为: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上述五个评价等级元素构成评价等级集合V, V={V1, V2, V3, V4, V5}。
2.4 建立评价矩阵
设从Xk到V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 其中rij表示子因素层指标Xki对于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rij的值按如下方法确定:由一组评判人员 (一般以20~50 人为宜) 对所调查的因素进行等级评判, 然后对评判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到对于指标Xki有Ti1个V1级评语, Ti2个V2级评语, …, Ti5个V5级评语, 则
2.5 进行第一级模糊评判
先对各子因素层指标Xki的评价矩阵Rk作模糊矩阵运算, 得到主因素层Xk对于评语的隶属向量Bk=θk·Rk= (bk1, bk2bk3, bk4, bk5) , 其中:
2.6 进行第二级模糊评判
由上步中得到的主因素层各指标的隶属向量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即
,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 即得到目标层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
, 其中,
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 令
3 应用举例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根据前面设计的指标体系, 对江西省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其步骤如下:
3.1 请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 用AHP法计算各层次指标, 得到指标的权重集如下:
W= (0.306, 0.239, 0.118, 0.186, 0.106, 0.045) ;
θ1= (0.17, 0.44, 0.39) ;
θ2= (0.291, 0.232, 0.292, 0.14, 0.045) ;
θ3= (0.35, 0.25, 0.10, 0.20, 0.10) ;
θ4= (0.055, 0.564, 0.118, 0.263) ;
θ5= (0.54, 0.16, 0.30) ;
θ6= (0.65, 0.13, 0.22) 。
3.2 请专家组对评价对象对子因素层指标进行评判, 得到模糊矩阵如下:
3.3 进行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B1=θ1·R1= (0.25, 0.4, 0.17, 0.1, 0.1) ;
B2=θ2·R2= (0.25, 0.25, 0.292, 0.15, 0.14) ;
B3=θ3·R3= (0.25, 0.25, 0.35, 0.15, 0.17) ;
B4=θ4·R4= (0.15, 0.35, 0.25, 0.118, 0.2) ;
B5=θ5·R5= (0.25, 0.2, 0.3, 0.2, 0.3) ;
B6=θ6·R6= (0.3, 0.25, 0.22, 0.25, 0.1) 。
3.4 进行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B进行归一化, 得
总之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地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状况, 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创新对策。应当看到, 由于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层次和重点的不同, 所需的指标相应地也会有所差异。在具体问题应用时, 要根据进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出发点、研究目的, 适当调整评价指标, 从反映企业的各种专业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资料中, 尽可能搜集更全面、详尽的信息, 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 运用统计学原理提供的方法整理数据, 以转化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数据, 参照本文中的实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葛新权, 李静文, 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吴贵生.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高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肖玉兰, 吴秋明.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5) :45-46.
8.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八
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9.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九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我们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10.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 篇十
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涉及6个方面的要素: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③信息化应用情况;④信息化人才培养;⑤教育信息信息化管理机制;⑥信息化保障体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整个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十九章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条。由于, 国家官方权威的数据只涉及到“计算机”、“微机室面积”和“语音室面积”3个有关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数据, 本文只能采用“生机比”、“微机室占教学用房面积的比例”和“语音室占教学用房面积的比例”3个指标。
2 地区划分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次研究中, 将我国的31个省市按照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划分的三大经济地带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采用的预测方法为时间序列法中的趋势外推方法。趋势外推法是长期趋势预测的主要方法, 它是根据连续性原理依据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 配合合适的曲线模型对未来趋势进行外推预测的。常用的趋势线模型为:直线模型、二次曲线模型、简单指数曲线模型、修正指数曲线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Gompertz曲线模型和Logistic曲线模型等模型。在本文中, 主要运用到了幂函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曲线模型等模型。利用SPSS 16.0中的曲线估计功能模块对时间序列进行曲线模型的拟合和数据的预测。
3 数据分析与预测结果
3.1 我国各地区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建设现状
通过对《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2003-2010年数据的分析, 得到全国及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情况, 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3.1.1 我国小学整体“生机比”逐年下降, 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差异较大
由表1数据可以看到, 我国小学的计算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全国整体“生机比”由43.6下降到23.4。但是在表2和表3中的“生机比”上, 东、中、西三大区域差异很大, 东部全国小学计算机建设水平最高的。2003年东部区域 “生机比”达到了28.76, 而西部地区在2008年的生机比才达到了34.81。特别是东部地区北京、上海两个城市, 在2003年生机比已经达到了9.587和13.187, 但是在西藏、云南等地, 2003年的生机比高达112.138和160.67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小学在计算机建设上的区域差异较大这一问题。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 生机比只采用2003—2008年的数据
3.1.2 我国小学微机室建设不断增强, 中西两区域发展速度较快
2003年我国小学的微机室占教学用房总面积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全国总体的教学用房与微机室的平均比例为62.4。但是经过6年的发展, 微机室的建设不断增强, 至2010年, 全国总体“比值”为32.1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小学微机室建设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好成绩。在微机室建设水平方面, 东部区域在2003-2010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中部其次, 西部最低。但是对于发展速度而言, 西部区域的发展速度最快, 中部其次, 东部区域的发展速度最慢。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西部区域2010年的“比值”比2003年降低了46个比值, 中部区域降低了34, 而东部区域降低20, 由此看来中西两区域的发展速度较快。
3.1.3 我国小学语音室建设逐步加强, 东部少数地区“比值”回升
从整体的数据来看, 语音室所占教学用房比例远远没有微机室高, 但是经过几年发展, 语音室建设不断加强。2003年, 全国小学的“教学用房与语音室面积之比”为193.99, 发展至2010年“比值”降低为115.83。东部仍然是全国小学语音室建设最好的区域, 但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值得注意的是, 东部区域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比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甚至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东部区域省市的小学“比值”在2007年之后呈上升的趋势。而西部是全国小学语音室建设速度最快的区域, “比值”由2003年的327.8下降到2010年的170.53, 中部区域的发展速度其次, 降低了125个比值。
3.2 发展趋势预测
经过测算, 我国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011-2013年可达到的水平如表4所示。
3.2.1 我国小学的“生机比”呈减小趋势, 东部区域与中西区域之间的差异无明显变化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 全国小学整体的“生机比”在2011-2013年继续呈减小趋势, 由17.83下降到15.51, 东部区域仍处于领先位置。根据表2、表3和预测值, 我国小学“生机比”值呈曲线下降趋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由此可见, 在2003-2006年的发展速度很快, 在以后几年缓慢发展。东、中、西三大区域小学“生机比”明显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区域, 由此来看我国三大区域的小学“生机比”差异较大。由数据可得:2003年中西区域“比值”相差为13, 2008年两大区域的平均生机比值相差不到2, 在2013年的预测值中两区域的生机比值十分接近, 差值大约为1。预测值中东部区域与中西两区域之间的差值始终保持在17左右。
3.2.2 我国小学微机室在教学用房中的比例逐渐增大, 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由表4可知, 全国小学的“教学用房与微机室面积之比”的比值将不断减小, 说明微机室在教学用房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预测在2013年小学的教学用房总面积与微机室总面积的比值降至25.51。由数据可以看到, 三大区域在微机室建设水平上存在差异, 2003年东部和西部相差34个比值。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 三个区域的差异逐渐减小, 2009年东西差距缩小在9个比值左右, 预测在2013年东部与中部将无明显差异, 东西部差异缩小为1个比值左右。
3.2.3 全国小学整体“教学用房与语音室面积之比”比值缓慢下降, 东部区域部分省市出现回升异常
根据预测值, 全国小学整体的“教学用房与语音室面积之比”的比值在2011-2013年继续下降, 预测在2013年比值将下降到106.36, 这说明小学的语音室建设是逐步扩大的。就发展速度而言, 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逐步向全国平均水平靠拢;中部其次, 预测值在2012年之后, 中部区域的语音室建设水平居于全国水平之上, 而东部区域发展最慢, 但是在三个区域中是建设水平最高的。在统计和预测的数据中可以看到, 东部沿海和我国比较发达的省市在语音室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 在2003-2005年间教学用房与微机室面积之比持续降低, 但是在2006年之后保持平稳甚至有些升高, 特别是东部区域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天津几个省市的“比值”在稍微下降之后出现持续回升。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快我国小学计算机建设速度, 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区域间的差距
在整个基础教育计算机建设水平中, 小学建设水平最低。但是在2003-2008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好成绩。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小学“生机比”差异较大, 特别是在西部和东部之间, 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是逐渐减小的, 而两个区域与东部之间的差异却类似于两条平行线。所以在小学的计算机建设上, 应加快全国整体的建设速度, 与此同时应缩小我国中西两个区域和东部区域之间的差异, 建议东部区域建设较好的省市向中西部区域提供建设经验, 指导并帮助较落后的省市提高建设效率, 应该实时监测各个省市乃至地区之间的水平差异, 尽早实现我国各区域小学在计算机建设方面的平衡发展。
4.2 保持全国小学微机室建设趋势, 实时监测微机室利用情况
在微机室建设上, 我国小学的发展趋势较好, 从发展趋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微机室的面积在教学用房面积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但是在2003-2009年, 6年的发展中, 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小。根据预测值, 在2013年三大区域的比值将十分的接近。因此从微机室面积的建设上看, 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是逐步减小的, 甚至到了2013年达到了一定的均衡发展。所以在微机室的建设上应保持这一发展趋势, 在保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的“生机比”建设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深入调查的问题, 应注意到学校的微机室是否真正地被利用了起来。为避免资源浪费, 建议在进行微机室建设的同时应实时监测小学的微机室利用情况。
4.3 实时监测小学语音室建设现状, 指导各地区建设正确发展
在语音室建设上, 从全国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是逐步扩大的, “教学用房与语音室面积之比”的比值随着时间逐步下降。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差异, 在2003年东部区域的建设情况明显优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但是就发展速度而言, 东部区域的发展速度最慢, 中部和西部两地的发展速度相当, 整体的发展趋势而言, 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是逐步减小的。在2005年和2006年之后, 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教学用房与语音室之比”的比值是呈上升趋势的, 而大部分的中西部区域省市的比值是逐年下降的。建议深入调研这一现象, 调查清楚一些城市“教学用房与语音室面积之比”上升的原因。因此在今后语音室建设过程中应实时地监测我国小学语音室的建设现状, 给全国以及其它区域的语音室建设更加准确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摘要:如何有效地实现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2003-2010年期间有关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的分析研究, 简要分析了我国按经济条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异, 并根据现有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小学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最后对未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06-16
西村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08-09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08-09
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07-08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测评09-03
2023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测评07-04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题目10-25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09-18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