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2024-10-01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9篇)

1.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篇一

(鼓励词语:非常好!你真棒!这你都能答出来,可见你聪明勤奋!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鞠躬成九十度:此处应该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或者掌声不响亮,鞠躬到天亮)

(买一盒橙汁和五个杯子或五小盒)

今天我们就从柑橘种植说起。来聊聊身边的人和事。(生产模式和种植技术的创新给罗老伯带来经济效益)

本课就以“制度创新”为视角,来探究新政的成功之道。(看视频和回答问题约3分钟)(展示课标P4)

请同学们用15分钟时间完成“目标导学案”(临近结束时将幻灯片切换至P5)

创新需要具备条件,(将幻灯片切换至P6)请同学分享你的答案: 1933年,罗斯福带着人民的委托,就任美国总统。

他将如何应对危机?(将幻灯片切换至P7)我们来梳理新政的新举措

(将幻灯片切换至P8)不过,治病救人,首先得弄清病因。

请同学来阐述漫画内容;(注意:“是该管管了——说明木桶表达了要求干预的愿望”)请同学回答:胡佛的应对措施?你的建议?(非常棒)还有其他想法吗?(视野很开阔)

总统的新政和我们的思路是一致的吗?我们来梳理自主阅读二的有关问题:(将幻灯片切换至P9)并停留问第一个问:

(将幻灯片切换至P10)

第一:同学,你能列举新政的创新举措吗?(抽最后一排的同学,列举财政金融方面的措施)非常棒!

这就是新政的创新举措(短暂停留后)(将幻灯片切换至P11)

第二:哪些措施是抑制生产和刺激消费的?请同学将你能找到的答案与同学们分享:(将幻灯片切换至P12)

过渡:没有胡佛的旧,如何体现罗斯福的新。请仔细观察左右表格,归纳出新政的创新之处。(学生停留一分钟)

同学,你有发现吗? 现在我们将同学们的发现做出归纳:从形式上讲——;最大区别在于——(将幻灯片切换至P13)

但有人却说新政非但不新,反而守旧?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将幻灯片切换至P14)

罗斯福以创造性的放弃自由放任政策,转而全面干预经济为手段,通过梳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为美国摆脱危机困境指明了方向。

这些措施达到了他预期的成果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分享创新带来的成果(将幻灯片切换至P15)

你们曾经是这样勾画的吗?(展示图片)应该怎么归纳?(找关键词、句、提取中心意思,去除描述性语句)请注意横线。如:

既要抓住关键语句,也要提取补充解释部分的关键词语,如(将幻灯片切换至P16)

请同学将你找的关键句和词语按第一点的模式与大家分享

(学生阅读完以后,强调)这里反复提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幻灯片切换至P17)他是指……,以国家干预为特征;它的出现体现出近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又进行了一次的自我调整。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竞争力增强,迫切需要通过自由竞争打破束缚,所以自由主义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私人垄断组织产生;经济危机说明放纵私人垄断会导致无序竞争,盲目生产,所以需要国家干预。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将幻灯片切换至P18)

新政对美国和整个西方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近年来,西方史学家对新政的又有了不的同认识。

我们一起来进行梳理。(将幻灯片切换至P19)

提问:变化题的答题格式一定要体现变字。常用的格式为从……到…..;由……到……;以前…….现在……;逐渐……

(学生回答变化以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肯定为主流”的原因,一组讨论否定成主流的原因)请相互讨论,指定一个同学将答案收集起来集中回答。

(将幻灯片切换至P20)

由于时间无法提供丰富史料,这里就留给同学们一个课后作业:查阅以下书籍,参考以下角度,谈谈你对新政认识。

最后,我们回到本课主线,(将幻灯片切换至P21)

我们从时代与个人角度,讲述了罗斯福上台的背景;之后,他以新政为口号,从财经、工农社等方面对美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特点,虽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但是美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过程中,无不贯穿着“创新”二字。

(短暂停留后将幻灯片切换至P21)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不竭动力。现在,李老师要征集一男和一女两位同学来朗诵,来作为本课的总结。

创新赋

师:创新者,国之源也。

生:忆往昔,秦皇汉武,何等雄杰;唐宋发明,何等隆盛;明清瓷器,何等绚丽;近让日本为之仰慕,远令英法为之垂涎;吾中华之国威,广播于四海。

师:叹晚清,泱泱大国,沦为鱼肉。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地;十八省之土地财产,以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以为人注籍之奴。吾民族之尊严,已荡然无存。

生:何者?善创新者胜,保守者败,历史之定理。

师:看今朝,峰回路转。中华儿女多才俊,遍撒才智扬国威。神舟飞天,天宫筑梦,与嫦娥赏月,指日可待;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同大圣追逐,已成现实。

合:创新强则国强,创新长久则国运长久。愿吾中国少年,立创新之志,攒进取之心,共筑中国梦,同扬民族威。

2.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篇二

一、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有种种限制,一节课只能选择一到两个探究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碰撞激发学生思维欲望,通过相互学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竞争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起始阶段,探究的主题往往由教师提前准备,经过多年培养后,学生才可能生成问题,并主动合作探究。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呢?通常情况下,选择探究主题是紧扣课程标准的。这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很难。以《罗斯福新政》为例,课程标准的内容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一课的重难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在“摆脱危机困境”中一并讲的,也没有区分特点和影响,要达到课标中“认识”层次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比如国家干预是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调节)的否定吗?罗斯福新政前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二、问题设置层次化,符合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在小组构建上通常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学生的个体特征是明显的,思维能力也有差异。所以探究主题可以分为几个小问题来解决。例如,认识新政的特点,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阅读教材,指出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新政主要涉及哪些领域、调解哪些矛盾?分析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认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发现,政府已经主动干预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基础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干预经济发展的形式是立法并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对新政特点认识的层次要求。

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个问题属于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美国国家课程标准中是作为9-12 年级学生的要求,同时将标准分解为三个层次:学生能够理解新政和罗斯福总统;学生理解新政对工人和劳工运动的影响;学生理解新政的反对声音、新政批评者的替代方案、新政的遗产。美国的课标更加细化且容易操作,我国的课标侧重于新政的遗产,层次较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问题分以下几个层次:

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人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罗斯福至多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及挽救美国传统的私有制度及竞争制度。新政并不是为某一个特殊阶级谋利益,也不是要把资本制度连根掘起,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这是资本主义的还魂剂,不是资本主义的致死药。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

(1)阅读材料:罗斯福新政推行后,对它的评价各异,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这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知道新政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明确对新政认识的方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非彻底推翻。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社会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影响?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明白,罗斯福新政拯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并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3)最后,要求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思考面对危机美国还有哪些选择,其结果会怎样?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明白,法西斯道路只会葬送美国民主制度,新政始终是在宪政框架下运行的,尽管政府的权力有所扩大,但避免了泛滥的个体自由,是资本主义制度重获新生的唯一选择。

三、建立过程控制中的竞争机制与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竞争机制,不仅是小组之间的竞争,还必须有组内竞争。一个探究主题由若干小问题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必须选择一个小问题做答,尽可能多答,形成答案后交给组长进行量化打分。在展示过程中主动发言者、补充发言者适当加分。最后,就又形成个人得分细目和小组得分情况。一学期结束后,小组得分情况和个人得分情况都会很详细,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机制中的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有机结合。对于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我们更多地是肯定,但要注意艺术化,我们往往将成绩归于展示者、发言者,而忽视了这是小组通力合作的结果。笔者认为,智慧的评价应该让每个同学的贡献都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在展示时,要求展示的同学说明,此观点是某某同学提出的,回答时统一用语“:我们小组认为”,“某某同学认为”。这为教师点评,提供了帮助,不仅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评价,还可以对某些有特色的成果给予个体评价。

3.罗斯福新政与英国骚乱 篇三

这一处境导致了他们几乎与生俱来的反社会性。没有工作,无所事事,不知责任感为何物,社会福利又因为财政赤字而面临缩水,他们内心的失落和愤怒是不可遏制的。

有人把矛头指向移民政策。在1983年英国《国籍法》通过之前,任何英国殖民地公民只要能在物理上把自己弄到英国本土,就可以自动成为英国公民,于是大量年轻人涌入英国。他们给英国提供了大量低端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由于白人生育率大幅低于移民,经过数十年的累积,在伦敦贫民区的少数族裔已变成多数。

移民虽然会改变种族结构,却并不必然带来种族冲突。人类有着数千年种族混居历史,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群和谐共处的经验并不少见。然而,走上街头闹事的又的确以有色人种为主。这又如何解释呢?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最近三十年急剧推进的全球化具有两个主要趋势:一是中低端生产向中印等后起国家转移;二是发达国家的高端生产获得了空前的扩张空间。由此,两极分化就难以避免了。在欧洲和美国,金融、互联网、航空航天等行业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高科技和高端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使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职业机会;与之相对,发达国家的中低端生产则持续大量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例如在美国打服务电话,听到的很可能是印度口音的英语。

这样,在新兴国家获得融入全球产业链机会的同时,发达国家的低端劳动力却持续地面临失业的威胁。当然,经济学家们也许会说,既然高端行业需求殷切,他们为什么不去从事高薪职业呢?根据教科书上的理论,他们的确应该这么做。但现实是,职业转换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整条产业链都发生转移,那么这条链上的所有人,几乎都不可能再找到任何机会。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困难,这一状况更为严重。

那么,西方国家的对策是什么呢?既然低端生产者已被全球化淘汰出局,自由贸易的信念又不允许重拾保护主义,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向全球化的受益者征税,然后为失业者提供福利保障,你可以把它视为某种补偿。

然而不幸的是,福利失控了。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融资利率持续超低,中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将自己从出口贸易中赚取的欧元美元又慷慨地借回给发达国家。我们累积了巨额债券,他们则近乎免费享用我们的产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享用一点呢?政府低息融资大派福利,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下是唯一能让所有人满意的安排。

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借钱买和谐的好日子结束了。对于那些吃惯福利的人来说,重新工作已近乎不可能。原来还可以无所事事、寻欢作乐,现在福利被削减,他们自然觉得被社会抛弃了。骚乱只是让问题浮出水面而已。

人可以辛苦工作,但不可以无所事事。无聊也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需要重温罗斯福新政的智慧。1929大萧条爆发后,美国失业率一度高达25%,大量无所事事的人被抛到街头,美国实际上也面临着社会骚乱的危险。此时推出罗斯福新政,其要点无非两个:一是建立社保体系,给民众以安全感;二是大上公共工程,让失业者有事做。有事做,就不会上街闹事。

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些公共工程的效率高低,合用不合用,而是它能提供大量短期工作机会。它首先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其次才是经济问题。美国的运气在于,随后爆发的“二战”,提供了最残酷也最一劳永逸的工作机会——打仗,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4.罗斯福新政历史教案 篇四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新课导入

5.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篇五

一、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产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之一。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一是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取向;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取向;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发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其共同点在于“发现学生”。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权、崔允墎、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和发展,这是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开始。史学界最早做过相关研究的是历史学家赵亚夫教授,他使用的是“实效性”这一概念。早在2000年的小学综合科研究中,他就提出了“三性说”即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认为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效性的前提。在后续的多篇关于历史教学的文章中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征,又加上了具体性,即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针对性、主动性、具体性为前提。而历史教学界正式打出这个旗帜,是在2006年12月由北京石景山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历史课堂研讨会上。自此,在知名教授、大批优秀教研员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带动下,有效教学的概念风靡全国历史教学界,2007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出版由赵亚夫教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历史有效教学问题(主要指中学历史)受到愈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国内学者主要从过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有效教学特征,从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过程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策略上,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结果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生的发展或进步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我个人比较认同某英国学者的看法:一,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的其他更多的内容;二,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乐此不疲地研究那节课的内容;三,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二、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1、本课地位及重难点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必修Ⅱ·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二课,在整个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雅宝完整地执教过两届高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我发现,这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开始第二个学期的历史学科学习之前,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是:对历史教师本身较为认同,对历史学科学习较有兴趣,比较关注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对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信心;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够,比较习惯于在老师的明确指令和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快餐化时代、读图时代,课本知识的阅读尚且囫囵吞枣、断章取义,课外阅读更是不足,阅读面较窄,历史人文知识储备量较小。

3、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新政“新”体现在哪,进而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罗斯福新政前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之处、分析中国的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的作用,联系当今世界经济现状,从经济学角度探寻新政对现世的意义。

6.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篇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年8月6日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回顾历史,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也曾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产销矛盾加剧

B.股票恶性投机 C.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解析 D 做本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词“根本原因”。C项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使产销矛盾加剧,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B项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D项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2.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A 从题干的时间1931年以及美德机器、技术大量提供给苏联可得出答案。

3.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而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解析 D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有关。

4.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解析 D 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经济危机,但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是“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对经济干预,整顿金融业,D项与题意相符。

5.(2013·哈师大附中模拟)西汉宣帝五凤四年,“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B.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苏联农业集体化

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

解析 D 材料中西汉“常平仓”通过控制剩余粮食流通来控制价格,实现粮食市场“平价”的目的,与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控制农业的生产来实现粮食价格的稳定(即平价)的思想一致。

6.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

()

()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解析 A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7.1935年和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许多“立法”违宪,但罗斯福管辖下的行政机关依然我行我素,“新政”措施照行不误。这一事件表明()A.罗斯福总统个人魅力的光芒超越了法律 B.新政得到了美国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C.新政的措施全面解决了美国面临的问题 D.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到一定冲击

解析 D 根据所学美国政权机构实行三权分立,最高法院、国会和总统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材料中法院裁定罗斯福新政“违宪”,但行政机构却不予理睬,表明最高法院对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说明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特殊时期遭到一定冲击。故本题选D项。

8.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 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解析 D 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罗斯福新政的负面影响,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9.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解析 A 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但是,()

()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基本经济理论,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也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

10.二战后60多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物质、文化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政治、社会相对稳定,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其根本原因在于()A.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 C.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D.扩大了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解析 A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并完善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资本主义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1.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希腊目前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下列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A.人民资本主义

C.高福利政策

B.经营者革命 D.企业国有化

()解析 C 人民资本主义是指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都与希腊债务危机无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引发了债务危机。

12.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解析 A 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经济繁荣时期,20世纪70

年代初期,经济进入萧条阶段,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90年代重新进入繁荣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总统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4分)(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10分)(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引人注目的改变”主要指的是什么?这一“改变”之后各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6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由“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和调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影响。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国家

——

干预经济的思想,后面两小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掌握。第(3)问求答项较多,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来回答。

【答案】(1)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由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中央银行权力;管制证券业等。工业方面(核心):制订包括工资、工时、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减耕减产;调整农产品结构;公布《农业调整法》等。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比1979~1980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12

分)(2)里根政府和撒切尔夫人政府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8分)解析 第(1)问比较美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异同,考查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相同点就是共性,不同点就是各自的特点。第(2)问实质考查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

【答案】(1)相同点:都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减少政府开支;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不同点:里根政府强调减税和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夫人政府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推行企业民营化。

7.《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篇七

1. 知识与能力

①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②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

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在谈话、讨论等探索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实质。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回到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提出一个探究思考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要点:金融业方面:银行倒闭,股票崩溃;工业方面: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业方面: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贫困。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情况,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恐惧”,此时的美国已经病得很重了。

2. 讲授新课

(1)新政实施的背景

过渡:美国在这个病重时期迎来了新一轮的总统大选年,在1932年的大选中,罗斯福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击败胡佛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激发兴趣。)罗斯福有什么魅力,让美国人民放弃担任了四年总统的胡佛请一位同学介绍罗斯福。

要点: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称为“新政大夫”。

师总结:很好,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新政智囊团成员,你会建议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2)新政实施内容。

(布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分别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信贷方式进行投资,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被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13500家银行开业,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师:除了金融业外,农业和工业也十分艰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

多媒体展示:工业:企业破产,工人贫困,劳资关系异常紧张;农业: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贫困。

师:请一位智囊团的成员来给我们的工业出谋划策。

要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多媒体展示:第三次"炉边谈话”:“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总结:对不愿意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

师:对农业的调整政策呢?

要点: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师:农业的效果也很明显,1932年,农民现金收入是40亿美元,1935年上升到70亿美元。在大危机过程中,除了工业和农业急需改革外,还有哪一个方面是必须进行改革的。

要点:社会福利方面。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请一位智囊团成员说一下。

要点:对那些青壮年实行“以工代赈”的方式,兴建公共工程,对那些老弱病残则采用救济的方式,并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师:通过改革,效果很明显,生活困难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救济;扩大了就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稳定了社会秩序;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一个是新政的影响。对于它的实质我们通过两段材料加以分析: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要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三:罗斯福实施新政对当时美国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师: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回答。

要点1:直接影响: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经济走出低谷。

要点2:间接影响: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要点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罗斯福,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评价罗斯福。

要点1:不顾个人安危,关注公共安全;

要点2:身残志坚,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参与签署《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维护世界和平。

4. 布置作业

思考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8.《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设计 篇八

本节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3、学情分析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相关内容;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理解新政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新政;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自由放任与罗斯福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想象法、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有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实干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五、教学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六、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学生收集有关罗斯福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那么美国总统胡佛是如何对待这场危机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美国历史上杰出的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改革弊端,实行新政,从而摆脱了危机,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统治趋于稳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罗斯福新政”。

【设计思路】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思考本课的教学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干家罗斯福

教师:结合罗斯福生平资料及教材,介绍:罗斯福生于1882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12年患脊髓灰白质炎,双腿残废,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1928年竞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当时的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1944年再次连任,1945年因脑溢血去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提问学生对罗斯福有何印象?

学生:比较有亲和力,意志力坚强。

教师: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面对危机和胡佛的做法一样吗?

学生:罗斯福就开始了大胆的试验,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政的内容。

二、實施新政

教师:先讲清新政的两个阶段:(1)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2)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然后再引用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新政的内容。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材料2: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问:《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对什么进行调整?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目的:防止盲目竞争

材料3: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4: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问: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是如何调整农业的?根据材料一,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

材料5: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图片: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问:根据课本和提供的材料,在社会福利方面,罗斯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生:(1)举办救济;目的:稳定社会(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稳定社会(3)推行以工代赈;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新政内容: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探究问题一:罗斯福总统为克服危机采取的措施,与以前的政策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

学生: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期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设计思路】本环节补充了几段材料,可以弥补教科书的局限,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法和讨论让学生对新政有了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

三、新政的影响

教师: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逐步走出了噩梦般的经济危机,经济也得到回升。美国人民高高兴兴地唱起了“幸福的日子又来了”的歌谣,庆祝经济危机的过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新政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对新政的影响认识不够全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积极性: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消极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的办法,插手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控制,将混乱的经济纳入到一定的秩序之中,把偏离的路线拉回正常的轨道上。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认识新政的影响,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回答,然后呈现本课框架。

八、教学反思

9.罗斯福新政教案 篇九

篇二: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

院系:文理历史100班 主讲人:曹扶阳 联系方式:61881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效果以及影响。

2、增强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提高掌握、理解、分析、反思历史的能力。

3、提高从历史中探求未来发展航程的能力。“以史为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罗斯福新政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从而切入主题———罗斯福新政。

2、通过提问,逐步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通过讨论的方式,谈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和影响。

4、简单的回顾总结,回答课前思考题,留下课后讨论题,完成教学目标。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让我们了解国家干预经济建设并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也让我们明白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只是经济建设的手段,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教学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效果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教学方法】

1、通过简单的对话,导入讲课主题,并留下思考题。

2、通过板书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提问、设疑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勤于思考的习惯。

4、回答课前思考题,结束教学,并留下课后作业。【教案布局】 首先:指出本节课的课题;

其次:列出提纲,并标明重难点; 再次:分别予以讲解; 最后:总结 【教学媒体与工具】 “人教版”高二上册教材 【课时安排】 20分钟

篇三: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 专题六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吴桥中学 祁秋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可以说是本册书的重点,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重大作用,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在二战中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为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了铺垫。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学情分析】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文科生来说基础较差,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结合学案提纲解决,;而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思路】

本节第一目内容讲述实干家罗斯福,教材内容比较散,通过此目学习把握住新政的含义,并学习罗斯福身上可贵的品质;第二目是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明确罗斯福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危机,通过材料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新政是如何起作用的,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图片与材料,并适当精选一部分课外材料。对于新政的影响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前面已经详细的分析了新政内容,作为总结,学生可以得出部分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三目是新政的结果,学生要分清三个阶段,通过图示加深理解。一定要利用好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标要求 】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1【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总统的图片]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 他就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克服危机,渡过难关。

(二)讲授新课

一、提出问题:联系第一节知识,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危害(2)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失败(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上台————实干家罗斯福(“狮子”和“狐狸”)结合教材和材料认识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并如何让他的国家和人民摆脱危机?116页材料使学生加深理解,作出如下总结:恢复信心,战胜恐惧;大胆实验,坚持不懈;重用人才,确保正确。(通过对这一部分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投影问题:“试验”指什么?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的含义。

二、实施“新政”

带领学生回忆第一节经济危机的表现:金融领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率激增,贫富悬殊严重等等,进而说明罗斯福新政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

1、内容

1金融领域: ○

多媒体显示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在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信用已经崩溃。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从金融领域开始?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问题:政府如何做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恢复银行信用 2农业: ○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让学生理解大危机期间,农民面临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低的问题,罗斯福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减少生产过剩现象。可向学生渗透罗斯福致力于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工业:学生阅读教材○117页第二段思考: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工业?调整了谁与谁之间的矛盾?要达到什

117业第三段,知识链接二和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图片,思考:政府么目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劳资矛盾,企业之间的矛盾,达到减少盲目生产和缓和阶级矛盾的目的。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阅读教材○

为解决失业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目的。在解决失业问题、扩大内需、拉动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新政在当时发挥的作用。5保护劳工权利:根据教材○ 经济发展。

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多媒体显示材料: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 2 117页第四段的内容,学生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这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进而促进者提供救济。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

提问:材料反映的新政内容是什么?目的何在?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问题探究】:盲目扩大生产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新政是如何缓解这一矛盾的?这样让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新政内容,从而巩固对新政的理解。(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思考)a 从减少生产看,减少农产品产量,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b从扩大消费(市场)看,规定最低工资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规定最高工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给农民提供补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行“以工代赈”,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2、特点:

从内容可以看出运用立法、建立相应的行政机构手段应对危机,从而得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新政“新”在: ① 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

② 新的模式: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③ 新的起点: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3、实质:多媒体显示材料: 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部分美国资本家 新政“一视同仁地既为资本家造福也为产业工人造福”。——美共负责人白老德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联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会对比类似事件。

4、评价 争鸣: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史学界的观点却是截然不同:有的完全肯定;有的完全否定;有的认为既不能过分赞誉,也不能过分贬低。你赞同其中哪一种观点?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你的理由。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给予具体引导和帮助。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对各组讨论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多媒体显示积极影响:

a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b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学生结合教材118页资料卡片和119页阅读与思考的材料,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也是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即无法从根本上削除经济危机。

(三)、渡过难关

多媒体显示生产恢复柱图和失业率下降图。提问:“1933年至1940年美国的生产和失业率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新政的影响在教材中已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新政的影响,图表和图片则让学生从中很直观的感受到新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问题探究:新政为什么成功?学生分组讨论 3 新政是“墨索里尼的劳资协会式的国家在美国的翻版”,“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胡佛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经济基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3)政治传统: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他国经验: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 6)群众态度: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7)个人素质: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课堂小结】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危机得以缓和并由此开创了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先练习基础题,再做提高题。【教学反思】

此部分内容初中已经接触过,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初中阶段通史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而且高中知识量大,这是记忆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根据重点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以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本课教学设计从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入手,运用自己的实践知识、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师生交往、学生发展、智慧展现的场所。

【视野拓展】罗斯福的生平:

罗斯福全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他任美国总统期间,实行新政,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领导美国参加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

投影: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罗斯福竞选演说 【视野拓展】 蓝 鹰 运 动(117页知识链接)

上一篇:团队支教总结下一篇: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