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三送工作总结(精选10篇)
1.镇三送工作总结 篇一
古陂镇“三送”组“三送”组重拳出击森林防火工作冬至将至,天干气躁。正值全县防火形势严峻时期,古陂镇“三送”组高度重视,于2011年12月20日召开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专题调度会,古陂镇全体“三送”队员参合。会上李昌盛镇长做重要讲话,传达了中央、省、市、县防火精神,总结了历年防火工作经验。随后对该镇防火工作做了详细布置:一是提高防火意识,防患未然。森林防火的根本是防住人心,增强干部特别是村民群众的防火意识、禁火意识,使之怀有敬畏谨慎之心,才能获得事半功倍和一劳永逸的效果。二是强化防火措施。
(一)全方位宣传到位,全镇成立了5个防火宣传流动车队;每村发放两个防火宣传铜锣;每村必须书写、粘贴宣传标语,宣传到每个村民。
(二)每村必须有20人的防火应急队,能够随叫随到,镇里配备每村20把扑火把,挂村领导要随时抽查应急队运作情况。
(三)划分责任区,各村“三送”干部按责任区负责。
(四)制定巡山排查及值班制度。冬至一周内每天都必须上山排查,晚上值班,全体干部随时待命。三是奖惩分明。对纵火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严肃追求其法律责任,对烧土坑、烧田埂者警告、罚款;出现火情的村级必须负担部分灭火费用;今年古陂镇“三送”组将拿出5000元奖励防火工作先进村。
2.镇三送工作总结 篇二
一、“从群众中来”:思路在“三送”工作中形成
“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思路, 在“三送”工作中萌芽, 在“三送”工作中发展, 在“三送”工作形成, 是在紧密联系和服务群众过程中逐渐探索形成的。
随着“三送”工作的不断深入, 通过到广大农村地区走访和调研, 笔者清醒地认识到, 于都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以古嶂片区为例:该片区贫困人口多, 在册贫困户90户共358人, 占总人口的54.57%;住房条件差, 土坯房82幢90户 (其中无房户2户) , 占全片区总户数的67.7%。其中, 经鉴定为D级危旧土坯房达17幢。面对贫困程度这么深的深山区, 如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笔者认为, 深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区位偏僻, 要实现就地脱贫致富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且不可持续。为此, 笔者认为, 将“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 是今后尝试和探索的方向。
于都县罗坳镇峡山村美如画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于都县委作出了在“三送”工作中强化扶贫攻坚的决策, 研究出台了《关于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中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于都县深山区移民搬迁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要求全县干部借助“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 深入联系贫困乡村、移民安置社区和贫困群众, 帮助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 早日脱贫致富。
二、“到群众中去”:举措在“三送”工作中推进
广大“三送”干部把群众当亲人, 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努力做好感情沟通、政策叠加、全程服务、脱贫致富这四篇文章, 确保移民户“乐意搬、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1. 做好感情沟通这篇文章, 让群众乐意搬。经调查了解, 古嶂片区的群众90% 以上都有移民搬迁的强烈愿望, 但是由于长期的贫穷、落后、闭塞等原因, 群众有各种疙瘩和包袱, 于都县高度重视做好与群众的感情沟通、引导和教育工作。因势利导, 帮群众上好“思想课”, 耐心地帮群众分析, 古嶂靠山不吃山, 靠水不吃水, 靠田不吃田, 建个学校没教师来, 小孩上学两头黑, 有个生老病死, 一医难求。只有移民是长远之计、子孙之福。精打细算, 帮群众上好“经济课”, 给群众掰着手指头算账, 在区位条件那么好的地段建两层半的房子, 政府还能补3万, 银行还能贷5万, 自己只需筹6万。群众逐渐觉得移民经济实惠, 划得来。传递政策, 帮群众上好“信心课”, 告诉群众生产生活不用愁, 移到大桥移民新村或上欧工业园, 进厂打工就更近了, 自己创业做生意有政府协助支持。群众移民的信心树立起来了, 觉得生活有奔头, 纷纷主动要求移民。
2. 做足政策叠加这篇文章, 让群众搬得出。充分考虑深山区群众的特殊情况, 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与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山区移民搬迁的政策叠加, 最大限度地给群众搬迁减轻负担。这一叠加政策, 对于原住房屋是危旧土坯房的群众, 可同时享受深山区移民扶贫政策 (每人补4000元) 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 (每户补1.5万元) , 以五口之家计算, 可一次性至少获3.5万元搬迁安置补贴, 移民户既可以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也可购置一批简易家具, 还可以作为创业、就业启动资金。同时, 为了解决移民搬迁的资金困难, 对选择在园区安置和中心社区安置的农户, 协调金融机构给予按揭贷款, 县财政给予适度贷款贴息, 最大限度减少移民户后顾之忧, 确保他们不因购房而返贫。
3. 做实全程服务这篇文章, 让群众稳得住。镇、村、组和“三送”干部主动协助移民户做好旧房拆除、补助资金申领、土地流转等工作;充分发挥96333信息服务中心作用, 主动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帮助移民群众办好户籍、教育、医疗、计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将移民群众的管理纳入当地村组 (社区) 管理, 解决深山区移民户彼此生疏、水土不服、融入集体难等问题, 让移民户能及早融入迁入地。
4. 做优脱贫致富这篇文章, 让群众富得起。实行分类帮扶、多渠道致富的模式。“三送”干部与移民户结成“对子”, 根据移民户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 扶持创业就业, 增强“造血”功能。围绕园区企业就业需求, 对安置户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和储备式的免费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探索“移民证”社会综合服务制度, 对持有“移民证”的县城自主创业移民户, 可优先申领2—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选择办理城镇居住证或进入圩镇中心村安置的移民户, 其原居住地山林土地 (含复垦的宅基地) 实行统一有偿流转, 其原有的集体资产收益权将予以保护, 切实增加其股金、租金收入。
三、“走群众路线”:成果在“三送”工作中提升
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实事求是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根本要求, 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举措, 扶贫攻坚就难以取得突破。在“三送”工作中, 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民情, 笔者才对于都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有了更深刻的分析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正如群众所盼——“干部应真正地把我们的急事难事记在心、落在行, 才能赢得民心!”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大量走访收集各方面的民情民意, 广泛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 才能形成“三送”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 并在全县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实践。这正应验了一些“三送”干部的切身感悟——“困难在基层, 办法也在基层;千难万难, 用心就不难, 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就不难”。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在“三送”工作中推进扶贫攻坚的根本追求, 才能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出台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正如一些基层老表所叹——“干部送来的不仅是政策、温暖和服务, 更是亲民为民之情。”
专业采果队里的农妇
二是把握规律最根本。于都在“三送”工作中推进扶贫攻坚的探索实践, 之所以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主要是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 顺应了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基本形式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基本要求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正是顺应这一新趋势、新特点, 于都对深山区移民群众采取“工业园区安置、圩镇社区安置、中心村安置”三种安置模式, 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 顺应了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好趋势。随着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 以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的加速实施, 来于都投资兴业的客商、返乡创业人士都十分看好于都。于都顺应发展特点和趋势, 将深山区进城入园移民搬迁户入园安置, 既解决了工业园区产业工人紧缺的问题, 又使移民搬迁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实现就近就业, 脱贫致富。
3.老王“三送”解读 篇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老王》为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精心选择和合理叙写了与三轮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其语言平淡简洁,富有表现力,运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写出了“老王”的不幸和其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以小见大地表达了作者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不幸者”的意愿。
教学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品味语言,概括老王的不幸,感受老王善的品性,探讨杨绛先生复杂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刻画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生成关注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学会平等友善待人的品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调动学生主体阅读、个性阅读的热情,引导他们能够沉入文本做探究,进行创新阅读。其中老王的“三送”是表现老王性格品质关键,更是杨绛愧怍的缘由,深挖并解读之也应该是个性阅读下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杨绛和老王本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杨绛先生出行需要雇用三轮车,而老王是其中一个经常出现在杨绛生活中的三轮车夫。一个坐车消费,一个出力挣钱。但富有爱心、同情心的杨绛先生经常关照又老又丑的老王,能与老王“闲话”,杨绛的女儿还免费送大瓶的鱼肝油给老王治疗夜盲症,等等。这样,身世孤苦,被别人讥笑为“这老光棍”的老王感受到了温暖。于是,真心地将杨绛一家当成真正的朋友,甚至恩人。于是,他的“三送”显现其真性情、好品质。
一、送冰——老实的老王在感激
除去雇佣关系——经常送杨绛之外,送冰可以说是老王表达对杨绛家感激的一件小事。首先,老王是主动请缨,愿意代送,而且车费减半。这里,有同学会误读,老王想揽活,想挣钱。实际上,文章写道:“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这里的时间和动作描写表明老王勤劳和工作认真负责。而“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是怎么回事呢?“送的大一倍”,有的学生认为这说明以前送冰的太狡猾。但是不是杨绛家买了10公斤的冰,那个“前任”只送5公斤的冰过来?按照常理不可能,少这么多,不用掂量,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么,冰怎么“大一倍”了而冰价相等呢?这里有可能是虽然杨绛“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也是没有减半收取给杨绛家送的冰钱,但是他应该是把其中的半价车费钱花在买冰上了。于是,“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这里的老实,是忠厚诚实,但是老王不傻啊!这里,老王已经不把送冰当成简单的一桩生意,而是用行动表达了对杨绛一家的感激。而杨绛只说老王“老实”,没有明确表达出老王在感恩。
二、送人——善良的老王在冒险
文章所描写的时期是个荒唐的时期,是以阶级分好坏人的时期。在《杨绛传》中有这样的文字:“杨绛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后,一度无人敢为她家提供生活服务。家里生活用煤,只能靠自己利用下班时间多次背回家。一位熟识的工人师傅看到后,顶着‘敌我不分的压力,主动为她送煤上门。”而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不是也顶着‘敌我不分的政治压力吗?况且老王是“坚决不肯拿钱”的。至于后面老王“哑着嗓子悄悄问”与“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也不能仅仅从其善良的角度分析,这超越阶级观念的友善,冒着政治斗争风险的行动不只是简单的雇佣和一般的朋友关系。当然,有学生认为,老王不肯拿钱,最后还是拿了钱,拿了钱还表现出不放心,是不是有点虚假啊?这里,老王一方面需要钱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不拿“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的钱,风险将更大。
三、送物——图报的老王在辞路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是老王在临死前一天,“直着脚走路”、样子“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一般来到杨绛家,送上了好香油和大鸡蛋。有学生认为,老王这两样礼物也太轻了吧?学生不知道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像这样的东西都是很难买到的,都是要按人按户口本凭票定量供应——有钱也不易买到的!因此,这里的香油和鸡蛋可以说是大礼,是稀罕物。那么,老王为什么要在临终前来杨绛家送礼呢?这里学生不知道旧时候有“辞路”一说,也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要走动走动,要把自己生前能解的结解开。老王的心结是什么呢?就是感激杨绛一家多年的关照,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杨绛。可是,杨绛还是给了老王钱,老王的知恩图报之举被像一场交易似的处理了。这不是让老王抱憾而终吗?
于是,杨绛在文章中表明自己渐渐明白,“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其原因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对不能理解老王、没有更多关心和帮助老王、没给老王致谢而感到愧疚,而这样的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
语文需要个性阅读。通过老王超越雇佣关系的“三送”,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杨绛的“愧怍”,更能明白关心帮助别人需要平等、尊重,更要注意别人的精神诉求。如此,我们的善意善行才可能无憾而完美。
4.某某镇三访工作的工作总结 篇四
目前,我县正在开展“接访、走访、回访”活动,这是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按照县委和县纪委的工作要求,2011年9月24日xx镇书记xx同志深入xx村进行走访。首先xx书记与XX村的16名党员一对
一、面交面的进行了交谈,了解XX新任村干的履职和各位党员同志对XX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等情况。并随后主持村召开了全体党员座谈会,在会上XX书记再一次听取各位党员、村干对XX村当前的工作和今后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XX书记首先对XX村村干在换届以来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XX村下步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统一思想,增强荣誉感。希望XX村各位党员、村干在思想上要统一,要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切实增强自身荣誉感;二是党员带头,建立示范。XX村的党员和村干部在村级事务和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认真履职,加大宣传。要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四是转化劣势,发挥优势。根据XX村是一类贫困村的实际抢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五是掌握政策,争取主动。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对国家、省、州、县、镇的相关政策要了解和掌握,为加快XX村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六是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力量。村党支部需着力发展年纪青、有文化的党员,为村级干部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5.交河镇三措并举强力推进三秋工作 篇五
为加快“三秋”生产工作进度,确保颗粒归仓和明年夏粮丰收,该镇三措并举,强力推进“三秋”农业生产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镇“三秋”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突出思想发动,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各包片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集中力量,靠前指挥,确保“三秋”质量。二是健全机制,明责加压。下发了《交河镇2012年“三秋”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层层分解,通过完善目标责任制,实现了有目标、有任务、有压力。并实行工作进展日报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抓好农机具的调配和组织管理,做好群众“三秋”服务工作,抓好生产组织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成立了“三秋”生产督导组,深入村庄、农户,对工作进行督导,对秋收、秋种进度和秸秆禁烧等情况进行巡回检查,确保“三秋”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镇三送工作总结 篇六
一是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增加集镇街道清扫频率,加大保洁力度。组织力量对集镇街道区域、背街小巷进行彻底清扫,认真清理死角死面。
二是加大宣传,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把整脏治乱工作引向深入。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标语和赶场天集中宣传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做好“整脏治乱”宣传教育,特别是在校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整脏治乱”内容寓于学生学习生活中,让专项行动走进校园,深入家庭,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师生改陋习、树新风、治脏乱,搞好个人,家庭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7.三送工作总结 篇七
一、实事求是理思路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坚持‘三个结合’,促进农村和谐”的“三送”工作思路。一是结合生态旅游重镇建设促“三送”。重点抓好夏浒核心旅游景区和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限时结案制”,确保旅游开发顺利推进。二是结合石芫――湖江战备公路建设促“三送”。深入公路施工沿线调查走访,宣传有关政策,记好民情台账,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和纠纷。三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促“三送”。组成小分队重点宣传、支持和服务甜叶菊种植、水产品养殖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面对近期持续低温天气,工作组还逐一深入农户,帮助落实防寒抗冻措施,搞好市场销售,确保产业不受损失。
二、强化措施促落实
一是积极营造活动氛围。镇村两级都及时召开了“三送”活动动员大会,宣读活动方案,提出工作要求。通过设置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发放政策简明读本、干部职工大走访等多种形式,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格局,营造了开展“三送”活动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市委召开全会后,该镇编印宣传单10000份,组织干部利用圩日发放至农民手中,及时宣传全会精神和市委决策。定期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到敬老院、乡村、圩镇和集市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积极筹备大米、食用油、被子等物资,大面积走访慰问困难户。通过定期召开招聘会等方式,引导农民到“新海洋精密电子”等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结交农民朋友中,提出“十个一”的工作要求,即开好一个户主会、上好一堂政策宣讲课、记好一本民情日记、解决一件信访问题、建好一本民情台帐、培训一项实用技术、发放一张联系卡、慰问一户以上困难户、扶持一名贫困学生、扶持一项农业产业,以此为载体和切入点,拓展活动内容。三是分类解决实际问题。对发展产业有困难的农户,重点帮助解决发展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难题;对上访户,符合政策要求的,设法帮助解决好,不符合政策的,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困难户,切实帮助安排好生产生活问题。
三、建立机制抓调度
8.镇三送工作总结 篇八
2003年—2006年,是梨林镇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各项改革整体推进、新旧体制转换更替、建设与发展等各种矛盾集中显露、复杂交织的特殊时期。三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
围绕“环境立镇、工业兴镇、农业富镇”三大战略,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导,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确保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三年来工作回顾
三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重大考验;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化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实施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思发展、谋发展,千方百计抓发展,调动力量促发展。2005年,全镇实现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26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17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9040万元,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快、质量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40元;来自畜牧业的人均纯收入和现金收入分别达到900元和2050元。
(二)招商引资力度空前。三年来,我镇坚持把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依托我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法,内引外联,多招并举,强势推进。三年来,全镇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项,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项,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项。时尚地板、源诚皮业、捷瑞工艺品、海天化工、恒兴化工、红源肉制品、塑料包装等一大批合资、合作、独资项目落户梨林。同时,我们也注重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先后完成了荣昌公司1万锭技改项目、鑫兴公司细纱机技改项目、源诚皮业工艺设备技改项目等。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达到2.5亿元,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纺织、皮革、建筑建材、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三年来,我们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典型带动、政策推动等措施,确立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方向,狠抓了蔬菜、食用菌、生态养殖、林果四大板块经济。目前,我镇无公害基地达到4家,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0个;经济作物总面积由4000亩扩大到2005年的9900亩;普通塑料大棚由167座发展到现在的370座;规模养殖区由22个发展到现在的82个,规模饲养量由25万头(匹、只)增加到60万头(匹、只);完成造林绿化2000亩,新植林网65处,植树14.8万株;开发沁河滩区新增良田1200亩;新增沼气池316座;新修硬化渠道3.5万米;完成20个村的农村自来水工程;新修复修30公里长的乡村两级地方道路;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优势。
(四)小城镇面貌逐步显现。我镇立足镇区,全面完成了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城镇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三年来,我们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了镇区一大批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项目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先后实施了梨林一中宿舍楼、绿色文化广场、商贸楼、集贸市场、加油站、卫生院妇幼保健楼、供电所、荣昌宿舍楼、司法所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环境改善的小城镇格局,镇区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五)党建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年来,我们以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大力加强了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了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广泛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年来,我们狠抓了党建阵地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建目标责任制、领导、部门联系农村党建工作和科级领导为基层党组织讲课等制度,做到了组织活动正常化、经常化。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2场(次),参训人数达400余人(次),建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34个(村),为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搭建了平台;发展党员167名,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和党纪、法
律法规教育;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着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严肃党的纪律,认真查处各类违纪违规案件,三年来,共受理举报案件46起,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18起,处理违纪党员16人。
(六)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三年来,我们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科技信息的推广应用,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4期,培训6000人次。农村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2005年“两基”工作通过了省市验收,全镇中小学教学设施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300户,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利益导向作用日益明显,群众执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日趋完善。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卫生院门诊大楼、业务办公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90以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涌现市级文明单位(村)8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5个;顺利完成了“四五”普法工作,全面加强了“严打”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外,民族宗教、工会、妇联、团委、老干部等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三年来的主要经验
一是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梨林镇几年来工作攻坚克难的有效法宝。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大法宝。我镇之所以这几年经济发展、事业兴旺、社会稳定、干群融洽,关键一条是我们重视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教育在先,凡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出台后,都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就政策措施向广大干部群众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以取得干部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支持,确保了我镇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这是梨林镇这几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可以说,这三年是梨林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三年。成绩的取得关键是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积极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这几年我们针对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现状,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提出了“环境立镇、工业兴镇、农业富镇”的工作思路,并加以实施,使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是坚持强化工作制度建设。这是梨林镇这几年工作得以蓬勃发展的保证。三年多来,我镇领导班子能够团结协调、攻坚克难,关键是重视各项制度建设的结果。我镇建立健全了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等制度,使镇村干部在工作上、行为上有章可循。同时不断强化监督机制,从制度上防止干部违规行为的发生,源头上杜绝干部腐败现象,避免了工作上的不协调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面总结过去,审视当前工作,可以看到,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新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财政增收乏力。一方面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紧缩,纺织企业效益欠佳;另一方面是农业税收全部免征。作为我镇税收结构中比重较大的税源优势急剧下降,资金紧缺仍然困扰着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招商引资困难。由于受原有土地规划牵制,目前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直接影响了全镇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制约了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
三是群众观念守旧。在困难比较多的情况下,项目能够成功引进来,十分不易,但面临着群众“惜地”思想的制约,项目推进难、落地难,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较为严峻的问题。
四是社会事业滞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四、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十一五”期间,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五年。我镇党委、政府在未来五年将会站在战略高度,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责任、更加务实的发展理念,居安思危、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为目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环境立镇、工业兴镇、农业富镇”三大战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经济转型步伐,全力打造生态梨林、人文梨林、平安梨林、富裕梨林、和谐梨林,努力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298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0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85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恩格尔系数控制在24.3%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百户电话拥有率达到100%;大学入学率达到25%以上;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8人以上;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1;人口自然增长率4.5‰以下;刑事犯罪率0.1以下;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为实现既定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切实抓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农业区
按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发展壮大畜牧、特色种植等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形成区位特色农业区。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突出抓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建设沿新济路、207国道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围绕奶牛、生猪、蛋鸡三大优势畜禽品种,按照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要求,在全镇推行标准化养殖区和规模养殖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继续领跑全市畜牧养殖业。同时,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扩张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培养企业家队伍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储藏、保鲜、包装和运销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兴镇战略步伐
加快信息化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镇工业布局。“十一五”期间,着重服务好和规划好“三大工业园区、一个商贸市场”。服务好全市沿获轵路,以东江为基点的“东南工业园”建设;以荣昌公司、兴达公司为起点向东延伸,建设“纺织工业园”;沿207国道和新济路两侧用于工业园区建设;以镇区集贸市场为中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场功能,形成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商品集散地。
依托我镇工业现有设备及规模优势,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以项目对接、合资合作方式招商引资,新增4万锭精梳棉纱生产规模,使纺织业总量达到10万锭,形成豫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纺织园;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建成一家年产加工能力2万吨冷鲜肉制品企业;同时,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采取环境招商、政策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等渠道和形式,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创建合作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企业民间资本、外来资金投入工业,争取更多更大规模的项目落户我镇。“十一五”期间,要争取到10—15个较大规模的项目;产值超亿元企业要达到3—5家,以工业化带动我镇经济长足发展。
(三)发挥城镇聚集带动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坚持小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小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2010年,使镇区居民占到全镇总人数的30左右,把梨林镇区建成“都市村庄”,积极申报“中州名镇”和“全省重点小城镇”。
搞好镇区规划、建设和管理。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转。坚持规划先行,多样化发展,突出镇区的经济和文化特色,塑造镇区形象,提高镇区品位。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楼建设、住宅建设和环境建设。完善镇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创新镇区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镇区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建设将统筹安排,分批实施,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要围绕当前群众“医食住行”难问题,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等基础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所有村级道路全部实现水泥(沥青)路面;所有群众要吃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所有村都拥有文化大院、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有线电视覆盖率实现“村村通”;贯彻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条件的村建立连锁超市。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对农村的各类公益事业,通过承包、参股、拍卖等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以实现有效维护和正常运营。
(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办实办好。
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着力做好“两免一补”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学生辍学率。继续加强中小学周边环境治理,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减少危及学校安全的事故发生。支持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综合配套改革,为全镇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治能力;广泛开展卫生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建立完善食品、药品监督供应体系,保证群众用药安全;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切实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覆盖率。
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总量控制在确定目标之内,确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提倡优生优育,明显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二孩政策生育率达到84以上,期内出生二孩率控制在32以下。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抓好防洪、交通、企业安全,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高度重视人大、老干部、共青团、民族宗教、妇联和武装等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先进性。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手段,要坚持用党的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继续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教育,使他们自觉增强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真正树立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新形象。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战斗力。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力度,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实践操作的能力。其次,加强机关内部管理。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进一步理顺各层关系,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执政效率。三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要强化主心骨作用,为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强基础。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要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使广大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探索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切实加强各村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各村党建水平。对个别处于“软、散、瘫”状态的基层党组织,要进行重点整顿,限期改变面貌。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村级管理等各项制度。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好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冶理腐败现象;从严执纪,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严肃党的各项纪律;深入开展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机关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措施,严肃财务管理,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五、工作建议
一、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今后五年创新思路方法,切实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要突破资金和土地这两大项目建设瓶颈,为乡镇招商引资工作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情况上报后的尽快批复,进一步解除外来项目和农业小区规划用地上的后顾之忧。
二、建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充分授权,大胆放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下了很大功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诸如增速慢、乡镇间不平衡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招商条件、宏观环境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的因素。因此,必须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发挥直接参与者的最大潜能,力争用二到三年时间,引来几个行业内地位举足轻重的大企业集团。要通过广泛选拔,集中招聘,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充实人员、壮大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才齐备、个体素质高、能运筹、善攻关、擅交际、懂经济、会算帐、肯吃苦的招商队伍,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真正承担起我市对外招商引资重任。
三、新农村建设应“五个”目标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在新农村的建设上,虽然“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我们不能片面的搞成新村庄建设,只注重农村的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敞,街道是否干净等表面的东西。由于新村庄建设主要是硬件方面的东西,容易“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上应避免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而急功近利,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大拆大建,片面追求“村容整洁”。要把村容建设与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治理村容村貌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五个”目标全面发展。
中共梨林镇委员会
梨林镇人民政府
9.三送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篇九
上湖村“三送”工作情况汇报
赣州农校、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驻全南县龙下乡上湖村“三送”工作队在龙下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赣州市委、全南县委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实施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湖村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把“三送”工作往纵深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2012年上半年开展“三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半年来“三送”干部走村入户、调查了解情况、收集村民诉求,深入到各自的联系户,共走访农户220户,分别入户张贴联系牌、发放联系卡、发放连心册220份,到目前为止收集村民诉求34条,为村民办好事、实事22件、调解矛盾纠纷8起、撰写民情日记300多篇。按照县“三送”工作文件的要求,在公路边新建20米宣传墙,制作宣传长廊,加大宣传力度。4-6月驻点干部每月在点上时间超过20天,做到每月有工作计划,每周研究一次“三送”工作,工作台账、会议记录规范完整,为“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开创了良好局面。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赣州农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校长汤晓军为分管领导、农业工程学科主任郭春贵为队长、保卫科干事王兴旺为队员的“三送”工作队,3月份分管领导与乡村干部一起研究工作方案,4月份协助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工作队员张建华进驻“三送”点,5月份两单位全部领导分两批到“三送”点进行调研、部署今年的“三送”和扶贫开发工作,并走访联系户,深入基层开展“三送”工作。同时,每次校党委会都将“三送”工作列为
重要议题,召开了全校“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动员大会。
(二)发挥单位的人才及资源优势,创特色,树亮点
1、赣州农校“三送”干部发挥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民情家访,产业调研,了解龙下乡上湖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正在落实技术帮扶措施。一是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针对当前农时情况,编印了“农业技术服务简报”,对农业生产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已编印四期,共计400份,发放到村民手中。二是“三送”干部除走村串户外,更多的是经常到田间地头、果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三是,根据农业产业情况,不定期举办脐橙无公害生产、板栗低产园改造、杉苗培育等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一期脐橙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56人,得到培训果农的好评。
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利用单位医疗技术及资源优势为村民开展健康医疗服务。一是6月3日附属医院派出儿科、眼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疼痛科、急诊科的十余名专家为当地150余名村民进行免费义诊,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二是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龙下乡建立了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站,此举一推出颇受龙下乡干部和群众的欢迎和信赖,实现附属医院与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对接,标志着赣州首个乡村卫生院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站诞生,当地群众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市里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更好地缓解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百姓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为3位身患重病村民开通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绿色通道。
(三)结合本村实际,诚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
1、上湖村小学课桌破旧,桌面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和裂
缝,桌子腿也松动摇晃,工作组为村小学购置新课桌15套,赠送书包及学习用品。
2、维修村组道路:2次维修角喊至樟排线400米道路垫砂石;为上仁组至樟排线3.5公里道路垫砂石修路。
3、为村委购置电脑及打印复印机一台。4、2月份慰问困难群众30户,每户现金600元,物资100元。“七一”前夕赣州农校组织党员干部到“三送”点过组织生活,慰问困难党员6人,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
5、争取资金修水陂1处,修水渠300米。
6、协助养猪户钟日清、李美兰等养猪户办理小额贷款及场地审批,请技术员进行生产指导。
7、为2户低保户办理有关低保。
(四)结合上湖村中心工作开展“三送”
1、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高村民的安全感。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调解矛盾纠纷8起,主要涉及山林纠纷及邻里矛盾,及时处理96333转办单2起。
2、协助做好新户型建设,着力打造的新户型农民住宅小区精品示范点,严格按照“六统一”的要求进行建设,为提升全县农村房屋建设水平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积极协助村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好春耕备耕、防涝防旱工作、森林防火工作。
4、协助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筹备活动场所,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开展“三送”工作半年来,我工作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尽管为群众解决了部分困难和问题,但是,仍然还有部分困难和
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1、工作队员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2、有些山林纠纷多年积案,界址不清,矛盾调解难度大。
3、争资争项力度不够,有些项目资金较大,如上仁组至樟排线道路4.5公里硬化;围仔村小组烟筒脚下3公里河床、河堤治理,治理缺乏资金来源。
三、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继续在县委和龙下乡党委的具体领导下,在年初制定的“三送”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常态化、全覆盖要求,进一步抓好“三送”各项工作的落实。
1、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
2、不断提高农村工作经验,提高化解矛盾、协调纠纷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农技服务、医疗服务工作。计划根据各乡镇农业产业情况,我校派出农业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4、按照公开承诺的事项,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国喊至樟排400米道路硬化,修建围仔至岗上桥梁一座。
5、协助做好全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工作,根据本村实际争资争项及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赣州农业学校、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0.三送工作小结 篇十
一、实事求是理思路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坚持‘三个结合’,促进农村和谐”的“三送”工作思路。一是结合生态旅游重镇建设促“三送”。重点抓好夏浒核心旅游景区和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限时结案制”,确保旅游开发顺利推进。二是结合石芫——湖江战备公路建设促“三送”。深入公路施工沿线调查走访,宣传有关政策,记好民情台账,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和纠纷。三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促“三送”。组成小分队重点宣传、支持和服务甜叶菊种植、水产品养殖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面对近期持续低温天气,工作组还逐一深入农户,帮助落实防寒抗冻措施,搞好市场销售,确保产业不受损失。
二、强化措施促落实
一是积极营造活动氛围。镇村两级都及时召开了“三送”活动动员大会,宣读活动方案,提出工作要求。通过设置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发放政策简明读本、干部职工大走访等多种形式,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格局,营造了开展“三送”活动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市委召开全会后,该镇编印宣传单10000份,组织干部利用圩日发放至农民手中,及时宣传全会精神和市委决策。定期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到敬老院、乡村、圩镇和集市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积极筹备大米、食用油、被子等物资,大面积走访慰问困难户。通过定期召开招聘会等方式,引导农民到“新海洋精密电子”等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结交农民朋友中,提出“十个一”的工作要求,即开好一个户主会、上好一堂政策宣讲课、记好一本民情日记、解决一件信访问题、建好一本民情台帐、培训一项实用技术、发放一张联系卡、慰问一户以上困难户、扶持一名贫困学生、扶持一项农业产业,以此为载体和切入点,拓展活动内容。三是分类解决实际问题。对发展产业有困难的农户,重点帮助解决发展资金、技术服务、土地流转等难题;对上访户,符合政策要求的,设法帮助解决好,不符合政策的,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困难户,切实帮助安排好生产生活问题。
三、建立机制抓调度
一是完善工作调度机制。成立“三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镇组织委员牵头负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实行调度工作高位推进,全力做好各项日常调度工作。二是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对宣传市委全会精神、慰问困难户、排查矛盾纠纷、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重点工作,实行全程跟踪,并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每周一调度制度,采取工作组汇报和工作队点评的方式,查缺补漏找问题,确保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要求各小组月初有计划、月末有小结,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对矛盾纠纷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以“重行动、重干劲、重效率”为内容,将各小组工作完成情况,通过led电子显示屏不定期进行通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态势。
四、严明纪律求实效
【镇三送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镇三年工作总结11-12
三送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08-22
公司工会工作总结-企业工作总结07-19
小学支教工作总结-小学支教工作总结07-10
工作总结,自然资源局工作总结08-07
托班月度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09-08
新员工个人转正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07-16
年度对外宣传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07-23
新人培训个人工作总结_培训工作总结07-24
半年销售工作总结与协会财务工作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