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共10篇)
1.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一
班级活动创新经验—— 主题教育与实施的创新理念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快十五年了,对班级活动创新是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有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班主任应从课程的高度和德育功能的视角去体认主题班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具备成功地开展班会的技能,而且要认真地做主题班会的研究,不断提升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创新主题班会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模式,在反思和创新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主题班会是其中最重要形式之一。从实践操作的层面去看,班主任在真正实施班级活动中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就是班级活动与学校教学在时间上的冲突,班级活动常常因时间问题被教学活动挤占。其次,班级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难度。班主任老师要了解主题班会的基本常识,加强对主题班会的个案研究,不断探索新的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模式,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一个老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怎样看待师生关系,怎样与学生交往,怎样设计和实施班级教育活动。而理念的获得又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 过程。任何理念的生成除了离不开教育实践,理论对学习也是一个谁都无法绕开的重要“关卡”。虽然理论学习未必能够直接转化为理念,但是,如果缺少了科学理念的支撑,我们就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主题班会这个具体的教育形式,设计理念的偏差和实施策略的僭越也就不可避免。
比如,如何对待早恋的主题,可以让学生听窗外这首歌,再介绍早恋的案例,从案例中让他们明白中学生为什么早恋,经济不独立,事业没有定行,思想没有成熟,过早恋还会引起心理变态,最后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这个主题中让学生明白学生在初中大好时光就该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光。
一节好的主题班会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的影响?换言之,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中应该着重做好那些方面的准备?这也是使我们在研究和开展主题班会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主题班会通常被认为是班主任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从一个班主任老师提供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洞悉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对班主任工作本身的理解。因此,主题班会也成为各种形式的班主任风采展示和技能大赛的必赛内容。
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有助于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主题班会中的道德灌输。要从观念上彻底摈弃道德“灌输”,真正体现德育过程的主体性。道德的强制与灌输不仅有悖于德育过程的本质,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拒斥与逆反心理,也极易导致学生人格的两面性。德育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调动学生对德育活动过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才能使学校的德育过程成为外在价值引领与学生价值自我建构的统一,实现德育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实质性转变。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有主于我们研究学生态度改变和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唤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是班主任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在班级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老师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使其通过亲身的体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一切教育尝试都是徒劳,都是在“打冷铁”。主题班会如果不能切实改变学生的态度,就很难让学生心悦诚服的从内心去接受主题班会所要传达的观念。
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若要做内容分解和具体化,势必需要进一步聚焦问题。进一步关照教育过程的诸种要素,简言之,主体班会的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我们如何回应和体认德育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如何看待活动的功能和影响机制?怎样看待学生态度和行为改变这三个现实的教育命题。
总之,主题班会的主旨是通过隐性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价值引领对于主题班会来说,无疑是更为明确的教育目标。价值教育又是艰难的。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的网上语录:世界上有最难两件事最难:一件事情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钱包里,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头脑里。网上的语录尽管不乏戏谑、调侃之意,但是,其背后的隐喻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价值教育策略的思考。檀传宝教授曾在他德育的论著中多次提到“德育之重”,“德育之难”。
2.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二
关键词:办学理念,创新,服务三农
大学办学理念是办学治校者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的一种教育理念, 是他们特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
一、大学办学理念的意义
(一) 有利大学确认自己的“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学的“身份”确认就是大学的类型定位。国内那些办得成功的大学, 原因之一即得益于其治校者有适合该校校情的角色定位。然而我国不少高校还缺乏对学校办学条件及办学规律的研究, 确实存在一些学者所批评的问题, 如脱离学校的实际水平和现实条件或举全校之力盲目争上硕士点、博士点, 等等。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细细究之,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办学者不能做出准确的学校角色判断, 从而无法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 有利大学确定自己的目标
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而且是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对大学组织而言, 目标确定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水平定位。水平定位对大学校长治校的实践意义,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一是确定一个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 这不仅为校长提供了一个学校追求卓越的参照目标, 同时也为全校师生树立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向心力的学校精神;二是充分了解学校自身情况, 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才知道为实现目标应该着力于哪些方面;三是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即要抓重点。明智的大学及其校长在设法扩充资源的同时, 应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到最有实力、最有希望、最能体现学术优势的方面。
二、大学发展的基本理念
(一) 校长治校
在办学思想和学校定位的确定过程中, 校长的理念、治校方略和价值观尤为重要。校长需要有先于学校行动的理念, 有让大家认可的发展目标定位和治校方略。一旦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获得认可, 校长还要组织大家齐心协力地实施方案, 进而创造性地在实践中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二) 专家治教
专家治教是指学校的督学及重要业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校长治校理念的指导下以学术理念和发展学术规范为核心、以专业化的水平投身于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这个群体是治教的关键, 其管理水平与学校目标的统一程度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术理念、目标、方略是校长集专家智慧的顶层设计, 而发展学术的规范则需要专家用专业化的措施、专业水平的管理, 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去实施。专家治教一般是通过有为获得权威性, 有为的标准是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服务、以身作则的示范和积极的反馈, 专家治教的作为与不作为通过该校师生的学术规范可以直接得到验证。
(三) 教授治学
在大学中, 教授治学是实现学术繁荣、学术民主和专家治校的基本前提。所谓教授治学, 有三个含义:其一, 教授本人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其二, 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其三, 构建学术队伍, 营造学术传统。一个好的教授必然是本学科 (专业) 的领军人物, 他的特殊价值除本人的学术成果外, 关键在于造就一支优秀的学术团队, 建设优良的学术氛围, 并使之成为无形的力量推动本学科 (专业) 的发展。
(四) 教师治课
教师治课是学校教与学的结合点, 是教师普遍的经常性的本职工作, 是大学治校、治教、治学和治心的最基础环节和支撑平台。制度规范是教师治课的关键。一是必须坚持“助教”制度。“助教”制度是教师培养训练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规范。二是“导师制”。教师治课除本人的天赋外, 是要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因此, 它不仅是教师治课的需要, 同时也是教授治学的基本要求。三是教研室活动制度。教研室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 是教授治学和教师治课的基础平台, 教研室制度同时还是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以及学生评教反馈机制的载体, 教研室制度本身就包含了导师、助教、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的竞争机制和学术骨干的生长机制。
(五) 学生治心
学生治心是大学治理的最终归宿。学生具有双重属性, 从物的属性来说他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对象;从教育过程来说,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时, 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能动地学习。因此专家教授必须用心去治、用情去融、用力去促、用策去谋、用学去养、用术去育, 以此产生学生学习与教师培养的互动, 教学相长, 把教与学的相互对立、矛盾、差异变成最大程度的统一、和谐、顺畅, 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整体优化, 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治心过程到心治的结果, 从而进一步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的创新。
三、北京农学院办学的基本经验
我们把上述基本办学理念与北京农学院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依托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区位优势, 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以及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 特色立校
学校在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学校的“五个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培养适应都市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主, 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不断增强开发创新能力, 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类型定位;以农科为特色, 工、经、管、法、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定位;立足北京, 融入郊区, 服务“三农”, 为北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服务面向定位。
(二) 科教兴村
多年来, 学校始终实施科教兴村战略, 在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等部门及各试点县、乡、村的支持下, 以科普为载体, 以项目为结合点,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推动全市科教兴村工作, 把根深深扎进京郊大地, 让师生的论文在京郊的沃土上开花结果。学校还设置推广教授岗位, 组建固定的推广专家队伍, 用于长期服务新农村建设。同时组建机动专家队伍, 主要完成短期、临时的科教兴农工作。通过科教兴村计划, 学校加快了科技成果在郊区转化, 服务“三农”效益明显, 赢得了郊区人民的广泛赞誉, 得到了北京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 官产学研推五位一体
学校积极探索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模式, 总结了“政府搭台、产业 (企业) 唱戏、学校服务、科技领引、技术推广”的官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几年来学校通过“农业推广项目”、“星火计划”、“科教兴村试点”等活动在郊区建立官产学研用基地进行科技推广工作;同时与京郊区县合作, “丘陵山地大桃优质高产栽培”等10多个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京郊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 使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同时, 每年有数千人次的学生深入农村, 参加科教兴农基地、科普基地的建设之中。广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农村, 极大地调动了勤于实践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日渐浓厚。
(四) 三开办学
1. 开门办学融入京郊。
学校坚持面向京郊、服务“三农”的方针, 把根深深扎进京郊大地。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推广高新技术成果, 为北京郊区村镇和科技园区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为京郊培训农民、干部和技术骨干, 学校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程先进集体”。学校先后培养了1万余名“下得去, 用得上, 干得好, 留得住”的毕业生。服务京郊, 服务“三农”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 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 成为师生不懈的追求。
2. 开发办学与企业联姻。
(1) 校企科研合作。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 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 技术推广, 举办讲座以及共同申报科研项目。 (2) 校企师资互动。学校从基地聘请技术、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职或任客座教授, 参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指导毕业设计等, 各系部派出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 校企之间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3) 校企联合培养。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培养”, 按计划派遣学生到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参加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工作。 (4) 校企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在仪器设备, 实验室设施, 科技情报信息的利用等方面互通有无, 实现资源共享, 使校企双方的信息交流、科研合作、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活动得以深入进行。 (5) 校企文化融通。校企双方联合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双方的联系和文化交流;企业还投入资金建立了特困家庭学生援助基金资助特困学生。
3. 开放办学走向世界。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渠道,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和调整,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国际化程度, 学校成立了国际学院。自2001年以来, 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哈·亚当斯大学合作办学, 还与美国、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总之, 学校秉承“艰苦奋斗, 勤于实践, 崇尚科学, 面向基层”的校训, 坚持“立足北京、融入郊区、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 运用现代办学理念, 初步形成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办学特色, 并将继续坚持以科教兴村为主线, 根扎京郊农村, 心系京郊农民, 情系京郊农业, 为京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王有年, 北京农学院院长、教授, 北京102206)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09) .
[2]王有年.实施科教文主导战略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 (01) .
3.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办学理念 篇三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学校建设方面,可以以知识景观为框架,建构精致的人文景观。如在我校的景观设置中,参考了多所大学的知识氛围构建,打造了八大景观:一场——行知广场、一路——行知大道、一石——天问石、一树——柿树、一渠——半亩方塘、一池——鉴湖、一园——开心农庄、一馆——生活科技馆,并借助新课改的春风,以“学陶师陶”活动为载体,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出“新生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围绕读书活动、阳光体育、艺术生活、科技之光,构建了一个以外在景观塑形象,内在核心铸精魂的新知教学体系。对于师资的整合,我校设立名师研修班,设立了“一道门槛”:必须是区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且近两年来有2篇以上市级获奖论文或者1篇文章发表。具备这些条件,研修班的大门随时敞开,从而吸纳了一批爱读书、有底蕴、想上进的老师。这样做是让走进来的老师,感觉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幸福,收获一种成功的愉悦。
在量化和实效的管理制度下,每位老师每个月都会精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交一篇论文或教育随笔,研修中心也会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指点,然后再根据文章的特点集中投稿。管理实效很快有了分晓——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团队已发表文章32篇,在区级赛课中13人获一等奖,3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区基本功竞赛中有10人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被评为市名优教师,10人被评为区四优教师。
可见,内外双修的校园管理策略,是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感器,能够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二、铸造艺术亮点,开发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门类,在当下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这个方向多加努力,借此开启学生求知的幸福之旅。管理者可以将体育、艺术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结合学校及地域要素,进行管理。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要加强身体锻炼。为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将“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工作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乘着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的东风,着力打造阳光体育之亮点,每天的课间操,师生做广播操、武术操、健美操等,大家乐而不疲,成为师生的向往。
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校本项目。以我校为例,开发了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推铁环等校本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组建健美操团队,并且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小学组团体一等奖,以朴实的功底展示了一所农村小学特有的帅气、智气、神气。
在艺术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狠抓落实,进行基础性的文艺推广和普及。这里要进行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建设,二是加强训练。我校提出了师生“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口号,做到“三固定”,即辅导时间固定、辅导教师固定、辅导教材固定。我们聘请校外人员作指导老师,在去年暑假里就对全体老师进行葫芦丝、陶笛器乐的吹奏培训。开学后,我们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发动他们为孩子配备乐器,督促孩子在家认真练习。一学期下来,中高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吹奏10多首曲子。在学生家长会,学校汇报了特色成果,家长们为之震撼。特别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器乐的演奏展现已是一种规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三、创造科技品牌,营造浓郁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长新,不能发明之则长旧。”为此,学校在新生活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生活科技教育的“三化”追求,即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自然化——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教育;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创造化——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儿童化——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为了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科技场景的创设。开辟了科技种植园,里面有蔬菜、水果、花草……投资建设了新生活教育科技馆,通过科技馆鲜活的示范与体验,让学生了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新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物质科技、空间与宇宙对人类以后生活的影响。学校成立了航模小组、电子百拼小组、陶艺小组、气象观测小组、机器人小组等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活动。如:“许娃乐”——种植园里乐呵呵,“许娃乐”——漫游天宫身为客等。
学校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了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比赛、金钥匙比赛、航模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参赛数量和参赛质量逐年提高,成绩喜人。在2013年江苏省金钥匙知识竞赛中,有5名同学获得了省特等奖,20名同学分获省市一等奖;在省第二届电子百拼竞赛中,有20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总之,要想创新办学理念,就要抓特色,培育亮点,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演绎成一种精神力量,并内化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之奋斗。
4.教育教学办学理念 篇四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上述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一、着力提升校长的品位
校长是学校的表率,他的品质、才华、作风、境界对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会潜移默化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发展自己。有道是:“其身正,不令其行,”校长的一举一动都对教师起着示范性作用。
校长要提升自身的素质,首先应坚持勤奋学习,并做到“高瞻远瞩”。只有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超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够明确目标,奋勇前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是作为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能;身先士卒、敢为人先、廉洁奉公是校长应遵循的准则;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情、学情、不摆架子、与人平等相处是校长治校的基本境界。
二、工作坚持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我注重人的本位作用,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教师、职工、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并乐意全身心地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使全校上下步调一致,使教师自觉认识到,发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既是每位教师工作的权利,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心平气和,处处起到带头作用,我们就能受到教师们的尊敬、爱戴,能直接引发教师自觉主动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创造教师进取的氛围
1、注重师德培养,强化思想氛围
“教之道,德为先”。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培养教师的德行。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师德学习,形成高涨的思想氛围,使教师自觉树立热爱教育,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我们通过知识讲座、学习先进、写心得体会、学习新型的教育理论等方式,激发教师们的斗志,自觉形成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把握、设计自己的人生。
2、突出用心交流,创设民主氛围
“人心顺,心气高”。高度树立民主意识,为教师创设民主氛围,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开设一个学习的大课堂。定期举行教师生活会、经验交流会、校长和教师谈心等活动,成为教师沟通思想、发表见解、交流经验、探讨业务问题的场所、使教师敢说话,敢建议,说话和建议有作用,为此、很多教师能主动在平时向我提出学校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甚至能大胆指出我在工作中的不足。
3、观念引领行动,营造创新氛围
没有不变的教育,恪守经验就意味着落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调整为师心态、转变为师观念、提高为师水平、规范为师行为,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敢于超越。同时大力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课堂观察教学研究深入发展,创设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4、网络强化师资,构建合作氛围
网络拥有巨大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网上进行的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形式 因此,我们借助网络的优势,搭建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形成新的交流共享环境:我们提倡教师将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业务资料建立在学校班班通上,把个人的业务活动与成长经历展现出来,大家可以毫无障碍地互相交流,彼此发现他人的长处,为自己学习借鉴;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实现了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从而形成群体发展的态势。我们注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并注意发挥骨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帮教和辐射作用,抓重点带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
5、科研提升质量,营造研究氛围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要使这教师队伍尽快地磨合成一支富有特色,素质较高,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校长带头学理论,作讲座,写读书笔记、大力营造科研氛围。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钻研教育理论并用于实践,学校开展了教师读写活动,要求教师每年读1-3本教育专著,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教后反思,收集整理,形成观点,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育科研成果喜人。为创设教研氛围,我们还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一节研讨课,一份教学设计,一份试卷分析,一份教学经验总结或班主任工作总结,一篇教研论文)。通过集体备课,主讲教师上课,集中评课等环节,使教师所上的每一节研讨课都有预期的收获。良好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同时,每年举行一次:“校级、乡级和县级教师”评选活动,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了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
6、抓好教学常规,质量塑造形象
教学常规是促进教学稳步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着重抓教学常规的管理、组织、检查来提高教学质量。①管理重在“实”。学校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听随堂课,定期进行知识质量抽查,了解各年级各班科教育教学情况,并要求领导人员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以实现各班、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②组织重在“细”。严格开足、开齐各门科目,严抓了综合学科的教学组织,端正了教师教学思想,消除“主副科”之分的错误观念,严禁随意调课、改课、增减课时。要求每个教师抓好教学的各环节。③检查重在“严”。坚持常规月查制。开学初查计划,每月底查教学实施情况,期中抓整改,期末抓总结。每期末都要针对一期来的常规教学开展情况,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下学期常规教学管理的努力方向。
7、注重环境建设,陶冶道德情操
校园环境是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长期积淀。我们注重育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同时、我们还注意创设人文氛围,团结协作氛围等。从学校的布局,教室办公室的装修,标语名人诗词名画的装贴等方面,体现人性化特点,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会说话,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心齐,泰山移。我注重了不同渠道地为教师创设主动发展的氛围,教师们能自觉地在这个良好氛围中得到锻炼,一股良好的教学风气业已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评价和管理制度,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各类奖励制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脱离了物质谈精神显然是不够实际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人要事业、工作,也要生活。各种奖励制度的设置,就是以人为本的现实体现。对于各类优秀、先进、奖励、。科学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日常行为明确了方向,促进了教师不断向新的级别迈进。
同时,校长要激励教师做事业型教师,让教师把教育当作事业追求,让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工作,而不是迫于情势为谋生需要才工作。教师只有喜欢教育工作,才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才会投入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积极性才会稳定持久,才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在内能
5.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为
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不异地招生;
(二)严格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严格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控制作业量,无乱办班、乱补课行为;
(三)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挖苦歧视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四)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禁止擅立项目收费,杜绝一切代收费行为;
(五)严格规范教育评价行为。杜绝考试给学生排名次,无计划组织各种竞赛,以考试分数高低评价教师、学生。
三、主要措施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中心校组织召开村校长会、教师大会,认真传达省市文件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使广大教师明确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险,是依法治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寻事投入到规范办学行为工作中来。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中心校组织成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村校长、教务主任、学年组长、工会、少先队等人。中心校长及村校长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各校开展自查自纠并写出自查报告上报中心校,对自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整改。
(三)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严格执行下列“四个严控”“四个严禁”实现“两个规范统一“。
四个严控:
1、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6小时(含活动自习,不含午休时间),早晨7.30学生到校,乘坐通勤车辆的学生最早在7.00到校,下午15.30放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2、严控学生作业总量。一年、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60分钟。不准增加作业量的办法惩罚学生,担保教师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
3、严控考试次数。课业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与等级制相结合的办法。不完全实行百分制。
4、严控竞赛和评奖活动。学校不以任何理由和条件强行要求学生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随意停课,不准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商业性庆典活动。
四个严禁:
1、严禁乱办班乱补课。不准任意延长学生上课时间,不准占用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开(来源:好范文 http:///)展活动,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
2、严禁乱订教辅材料。教师不准要求学生统一征订或购买教辅材料,否则视为严重违纪行为。
3、严禁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向家长、学生公布。
4、严禁教师排挤差生,严禁教师体罚、变相体罚、辱骂学生和排挤学生。
两个规范统一:
1、规范教育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主动发展。
2、规范教育行为,把行为统一到依法办学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校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努力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下功夫。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监督。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减负”责任制。要把“减负”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工作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并形成校长负总责、教学副校长协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具体责任落实到人的“减负”工作管理机制。
6.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谢毅斌 李福德
【摘 要】不同的办学理念决定着不同的办学定位,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又会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我校作为去年新加盟的21家试点高校之一,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不断创新”的总要求,在汲取兄弟院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稳步、健康、规范、负责的原则,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一些尚不成熟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关键词】远程教育 理念 定位 实践 思考
从1999年起到现在,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经历了四个不平凡的春秋,为带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大众化和终身化,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校作为2002年加盟的21家试点高校之一,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不断创新”的总要求,在汲取兄弟院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稳步、健康、规范、负责的原则,正式启动了我校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现就我校一年来的远程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办学理念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整合全校优秀资源,以质量为前提,以服务为基础,以育人为核心,满足真知需求而不附会风雅,立足长远发展而不图慕一时“繁荣”。
2.发展、规范、创新三位一体,互为依存,不可偏废。自主办学而不随意办学,用足政策而不滥施权力,遵纪守法而不循规蹈矩,从善如流而不亦步亦趋,跨越发展而不超越阶段。
3.市场属于大家,品牌属于自己;拓展市场须先把握市场,树立品牌须先珍惜品牌。
4.规模与质量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办学权利与办学责任相结合。要做到四结合就须坚持质量优于规模,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教育规律优于市场规律,办学责任优于办学权利。
5.欲入境先问禁、欲游戏先规则、欲快步先稳步、欲创新先规范、欲收获先播种。
6.服务决定高低,中心决定成败,市场决定兴衰。7.学校是旗帜,中心是旗手,行业是纵队。8.明确定位,注重品位,找准价位。
9.注重链条管理,从源头抓起,从苗上扶正,从口上把关,抓好两头,顾好中间。
10.没有办学规模上的大胜小,只有办学质量上的优胜劣;没有办学时间上的先胜后,只有教育生命上的长胜短。坚持稳中求高,主动而不盲动、前进而不冒进。
二、办学定位
按照上述办学理念,我校远程教育的办学定位是:
1.在教育服务对象上: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开展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的学历、非学历教育。
2.在教育服务类型上:从开办远程教育之日起,坚持业余教学,不以任何理由或借口直接或变相招收一名高中起点的全日制学员。
3.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按照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要求,培养网络时代的现代人、学习型社会的求知人、自主学习中的主动人和经贸领域的国际人。
4.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从生源入口、教学实施、学员出口等方面,采取了普教、成教二者居中的原则,即略高于成人、略低于普教。例如:高于当年成考最低录取线10分以上、低于当年高考最低录取线10分以内者,可以提出免试入学申请;英语课程的词汇量设计介乎普教标准和成人标准之间;学位申请时要求必修课成绩70分以上、核心课成绩平均75分以上,英语达到国家要求的大学英语四级或成人三级以上等等。
5.在内部管理系统上:学校成立远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就远程教育的重大举措进行决策;设立直属的远程教育学院,归口管理全校的远程教育日常工作;远程教学纳入学校教学任务的一级管理;对校外中心实行协议合作、点对点垂直领导;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6.在区域服务政策上:坚持发展东部、兼顾中部、倾斜西部,根据校外中心所处省份不同的经济状况、网络环境和服务需求,统一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和教学模式。针对西部时坚持只收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等。
7.在规模发展设计上:根据我校目前及今后的教育承载量,以渐进方式稳步提升规模,第一年即启动规模1-3千人,第二年累计规模6千-1万人,三到五年内常量规模1-3万人。
8.在校内综合定位上:我校远程教育被定格为虚拟空间的对外经贸大学,发展远程的同时带动科研、拉动普教、辐射函授,充分发挥整合全校优秀教育资源、各种教育手段交叉互补、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
结合大学学问本就高深的特点,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让更多具有FAQ(Fair Average Quality)资质的人踮起脚跟也能够得着“葡萄”,我们的学习模式是:网络课堂+网上答疑+课程光盘+教材或导学材料+适量面授+集中考试,弹性学制。最突出的特点是跨越时空限制,个性化地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体会学习的乐趣。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网络课堂。是远程学习最主要的途径。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课、上课、作业、预约考试,进行同学交流、师生交流。同时,远程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加学分制的模式,这更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只要在规定的弹性学制内修满所需要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了。
第二,网上答疑。包括两种:一是平时答疑。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每门课的教师信箱和课程BBS系统随时向老师提交问题,老师在72小时以内给予答复。二是定时答疑。每门课的教师在指定的时间段进行网上答疑,实现从图片到声音到文字的交互。
第三,课程光盘。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尤其是考虑西部地区),同时考虑节省学生的上网费用,每门课在制作网上课件的同时,给每位同学所选的每门课程提供光盘。网络课堂尤其是网络课件(或课程光盘)是考试内容的主要载体。
第四,教材或导学资料。考虑到纸介教材的传统定力,结合课程的必要性,还配备了相应的教材或导学资料。主要用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五,适量面授辅导。主要包括技术导学、方法导学、知识导学。选择远程的学员并非都是计算机高手,网络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必不可少;与人鱼不若与人渔,远程教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至关重要;针对一些公认较难或某些特殊的课程如英语听力等,适量的面授可以弥补网络自身的不足。
第六,网上串讲。期末考试前,每门课程都有老师进行串讲,便于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每门课的知识点。串讲内容同时提供下载。
第七,检测与考试。每门课每个章节的后面都有平时练习或作业,用于学生平时自学自测;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占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集中进行,占70—80%,主要检测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和真正水平。
另外,第二课堂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孕育学校文化的沃土。我院将以“跨越时空,体验真实”为主题,对虚拟校园进行大幅度调整,通过远程英语角、认识贸大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力营造富有euibe特色的远程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氛围。
四、措施保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建院之初,学校召开党委会,学校行政一把手陈准民校长亲任我校远程教育学院院长,亲自主持远程工作会议,亲自进行全校动员。在我校召开的远程工作年会上,校党委书记许其立和主管领导刘亚副校长亲自出席。为确保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启动和顺利推进,陈准民校长及其他校领导以远程教育发动、远程教育运作机制、教学任务下达、远程教育创新为主题,先后四次召开学校行政办公会议。
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亲自点将,成立了由各院系行政一把手组成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各院系分管远程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及教学秘书。
书记、校长和主管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2.严格规范远程办学
(1)启动之初,我校采取了极其慎重的办学态度,确定了“先游戏后规则”的办学思路,制定了一整套相对完整制度保证体系, 起草、修改和制定各类规章制度60多项,整理各类文字资料达200余万字,有效保证了教学、管理秩序的正常进行,避免了违规办学现象的发生。
(2)认真学习教育部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指示,瞄准高端,立足在职(或业余),决不招收一名全日制远程学员。
(3)牢牢控制招生自主权、管理自主权和教学自主权,决不滥招生、滥宣传。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确保在办学模式上决不越雷池半步;
(5)当教育部办学政策发生调整时,及时组织包括各地远程教育中心在内的全体人员进行及时学习、培训和全过程的检查和监督。
3.从源头抓起,从苗上扶正
(1)在专业设置上,我们坚持立足经贸大学优势专业,从优势专业入手,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开设了国际贸易、金融学、法学、商务英语、会计学五个专业,均是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或全国行业系统内居于明显优势或特点的专业。
(2)在远程教学上,我们把远程教学纳入学校一级管理系列,把我校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与校内普通本科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学校科研计划和教学计划中一并实施。
(3)在远程课堂上,我们以远程课件质量为核心,瞄准校内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力争名师课件,采取了“市场机制运作与行政命令相结合”的方法,成立了课件制作评审组,确保课件保质保量完成。决不允许一门劣质课件登入远程课堂。
(4)在教学交互式服务上,以网上平时答疑和定时答疑为重点,公布服务承诺,确保网上每门课程的平时答疑在72小时内回复,定时答疑即时回复,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量面授辅导。
(5)在建立校外远程教育中心过程中,本着办好远程教育的共同目的,与相关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确立了严格的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确立了“边建站边撤站”的原则,对达不到要求的中心坚决砍掉。
五、可喜变化
1.初步形成了一支现代教育先行者的教师队伍。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带来的是一场教育的革命。一年来,我校的远程教育在课件制作、网络答疑方面走过了一条艰难、困惑但最终却是可喜的道路,远程教师经过辛勤的努力和探索,从不习惯到习惯到喜欢,从无处下手到得心应手到爱不释手,从抵触到理解到支持,他们正在迅速成长为对外经贸大学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行者,他们以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令人叫绝的智慧,在虚拟空间塑造着学校的新形象,也铺垫着成就名师的未来,在远程教育领域(甚至包括非典期间的普教空中课堂),他们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师”,已经开始赢得广大同学的普遍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支现代教育先行者队伍,同样将会在本科评估这一中心任务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现代素质和技能的整体提升。
2.远程课件的制作任务开始步入最后攻坚阶段。目前,制作的远程课件已达70门,通过教学模式的有效调整,已基本满足了三个学期的教学需要,课件制作从整体上开始步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远程制作任务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一个“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局面将指日可待,更加优良的远程课堂质量将会在供求的变化中得到常规保障,行政命令将会光荣地过渡到市场竞标。
3.一批精品课件的雏形开始出现。在目前已投入使用的70门课件中,一批课件(如英语系列课件)开始得到广大同学及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比如英语教学课件,我们就是从50名外教中选出2名来作示范朗读,这就满足了层次比较高的学生的要求;同时针对普通学生尤其是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能听外教发音会比较困难,我们就请了2名具有资深国际教育背景的中国教师,按照中国学生能够接受的速度和学习习惯进行双语讲解示范。这样一来,同一门课件的同一个章节,既有原汁原味的外教朗读,又有中国资深教师的双语讲解,还有会发音的词汇表、语音,再有语法、练习和作业,另有答疑信箱和定时答疑系统、期末串讲等等,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4.学生学习的适应性逐步增强。远程教育自主选课、弹性学制、电子课件、网络交互、预约考试等新型学习模式,带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自主权。对于一向习惯于机械学习、被动上课的学员来说,扩大了的学习自主权短时间内又会带来叶公好龙式的惶恐。随着学习技巧培训、答疑辅导、技术答疑的逐步推进,学生已逐渐适应,提问题的积极性和问题质量开始提升,网络课堂的平均点击量开始加大,呈现良好的平稳势头。
7.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七
关键词:治校,文化,办学,理念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交换以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 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交换以后, 每个人便拥有了两种思想”。
一、认识篇
学校呼唤文化回归,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有一个牵引力, 这个牵引力就是文化。学校有了文化, 师生就能时时耳濡目染, 处处潜移默化。当它积淀到一定程度、成为这所学校的精神力量的支撑时, 这所学校的所有人都将被它所同化。各种教育理念就通过文化载体输送到师生的思想之中。从此, 这所学校都能做到与时俱进, 无坚不催, 无往不胜。因此, 我的观点是: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 二流的学校靠制度, 三流的学校靠校长。
二、实践篇
( 一) 定位昭明文化
俗话说, 胜地出英贤。昭明小学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古城襄阳的中心地带, 这里历史上曾出现了两位姓萧的名人: 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之子、皇太子萧统, 一位是大革命时期的萧楚女。皇太子萧统自幼酷爱学习, 博览儒家经典, 擅长诗赋、喜爱收藏, 曾集聚文学之士选文编书, 谥号“昭明”。萧楚女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他曾两次来昭明小学任教, 传播马列主义, 播散革命火种。两位名人的活动轨迹使昭明小学获得了灿烂的文化资源。千百年来, 他们的治学精神和革命意识潜移默化地激励、感染、熏陶着一代又一代昭明小学人, 久而久之便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昭明文化”。
经过深入挖掘、探寻和提炼, 我们把昭明文化的精髓概括为三点: 一是心灵明净, 爱溢天下。二是笃学善思, 厚积簿发; 三是革故鼎新, “见异思迁”。我们认为, 这些精髓对于建设昭明小学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个层面是: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 是求知的圣地, 宁静方能致远。昭明小学师生必须戒除一切浮躁, 由衷地爱育、爱学, 教学方能相长, 相益而得彰。第二个层面: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昭明人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任何急功近利或妄自菲薄都是危险的, 不可取的。第三个层面: 新的教育形势的迅猛变化, 逼迫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进行深层次思考, 迅速变革、敏锐面对; 育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昭明小学师生要有强烈的“革新意识”, “新”字当头, 以“新”立校。做到“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先后确定了昭明小学的核心价值观: 大办负责任的教育; 大办有特色的教育; 大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是: 修大道恩师, 成天下英才。校训是: 博爱、博闻、崇理、崇真。
( 二) 创建人文环境
近年来, 我校累计投资近800余万元用于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 营造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的育人氛围。教学楼上悬挂的校徽、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 营造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环境。校门口是一块耸着昭明小学育人目标的金字标牌。“三个面向”高高耸立教学楼上, “博爱、博闻、崇理、崇真”的八字校训镶嵌在教学楼上, 正成为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行动指南。错落有致的建筑、洁净有序的操场、文明向上的教室、童趣盎然的花草造型、人文思辩的标牌以及激情洋溢的师生, 无不彰显着学校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质。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 不仅体现了绿化、美化、净化、更体现了文化, 体现了教育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让孩子们“睹松竹则思贞操, 临清流则贵廉洁”。近年来, 我校开展了以弘扬“昭明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教室布置大赛。这次活动侧重知识性、教育性、美观性、个性化于一体的布置, 体现本班特色。各班师生围绕“昭明文化”这一主题, 描绘出一幅幅属于自己班级的蓝图, 充分展现班级的个性。学校对各班“班级文化”进行评比, 并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学习这一素质教育成果。
( 三) 开展特色活动
1.“三个一”管理。为了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 学校推出全新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即《昭明小学教学管理一月常规》《昭明小学后勤管理一周常规》《昭明小学少先队管理一日常规》。通过一系列管理模式的建立, 学校加大了对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 使管理更加细化、量化、科学化。
2.“无批评周”活动。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率先推出“无批评周”活动, 学校把每月第二周定为“无批评周”, 要求全体师生在这一周里没有责怪、批评等不和谐的言行。明确倡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观念。
3. 作业的革命。节假日期间, 学校组织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上网的形式了解“昭明文化”的精髓, 完成“萧楚女的革命精神与昭明文化”等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报告。使校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灵, 延伸到每一个假期。同时, 在高年级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自编了《襄阳好风日》《夫人城的故事》, 改编了课文《草船借箭》等, 这些课程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喜学乐学。既丰富了教材, 又培养了学生人文素质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弘扬了传统文化。同时, 也为编写昭明小学校本教材《走进昭明》奠定了基础。
4. 特色评价活动。我们要求老师们树立一种信念: 昭明小学没有后进生! 昭明小学的学生个个皆可教! 人人皆天才! “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我们相信“人人有才”, 承认“人无全才”, 坚持“扬长避短”, 促使“人人成才”。
多年来, 学校全面改革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传统评价机制, 在学生中开展“人人争做明星”活动, 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如讲文明礼貌的学生可获得“礼仪之星”; 热爱体育的学生可获得“体育之星”;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 可获得“学习之星”;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获得“写作之星”; 擅长唱歌跳舞的学生可获得“才艺之星”。评星活动开展以来, 全校100% 的学生都被评为各类“明星”。
评“星”活动,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从不同角度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似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
5. 建设“三香校园”。从2008年开始, 学校以构建“物香校园、书香校园、语香校园”为目标, 大力开展“五名”活动 ( 即诵名诗、读名篇、看名著、赏名曲、唱名歌) , 校园呈现出一派“德馨绿满园, 诗书香满楼”的景象。
学校鼓励教师、学生“读书、读好书、读有思想之书; 做人、做好人、做有智慧之人”, 全力打造书香领导、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长。使每一个进入襄阳市昭明小学工作、学习、生活的老师、学生乃至家长成为充满爱心、知书达礼、教养高贵、胸怀宽广、心灵纯净、学识渊博的具有襄阳市昭明小学特色、襄阳市昭明小学风格、襄阳市昭明小学气派的“昭明人”。
三、体会篇
( 一) 前卫特色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我认为, 学校要办出特色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即校长要有思想、教师要有风格、学生要有个性。而思想、风格、个性源于什么? 源于全体师生员工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用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师生员工是不可战胜的, 诚如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所说: “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 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 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 好也好得有限, 而坏则每况愈下。”
( 二) 儒雅民主的班子风范是学校文化的龙头
我认为, 校级领导要做“专家型”领导, 言行得体、民主宽容。议事决策做到科学民主, 倡导“把心交给老师们”, 上下级之间做到以心换心, 真诚沟通。
( 三) 德高业精的教师群体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建设一流学校必须造就一流教师, 拥有一流教师才能培育一流学生。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 “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 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正是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 才使得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 睿才荟萃, 群星璀璨, 清华也随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大学是这样, 中小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并决定着学校的兴衰。
( 四) 雅致浓郁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沃土
一是物质环境, 包括错落有致的建筑、洁净有序的操场、文明向上的教室等。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 不仅要体现绿化、美化、净化, 更要体现文化, 体现教育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让孩子们“睹松竹则思贞操, 临清流则贵廉洁”; 二是人文环境, 这主要是一种和谐隐含的心态文化, 即师生的行为标准。昭明小学领导干部行为准则是: 前瞻、睿智、全局、博学; 教师言行准则是: 对工作, 一腔热情, 尽心尽力; 对学生, 一颗爱心, 赏识为先; 对家长, 一视同仁, 沟通深入; 对学校, 多予奉献, 体验成功; 对同事, 多看其长, 宽容大度; 对家人, 多用感谢, 享受生活。学生我们也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学校干部、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包括师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模式、校风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等。有了这种人文环境的沃土, 学校文化之花一定会常开。
多年来, 我校以崭新、先进、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为先导, 以构建深邃博大的校园文化为依托, 以“大办负责任的教育、大办有特色的教育、大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总目标, 通过加强学校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学校文化活动的内容, 拓展学校文化活动的领域, 规范学校文化活动的模式, 努力构建具有昭明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 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各项工作实现跨跃式发展, 家长的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度逐步提高。
从思考昭明文化到寻找昭明文化、从提出昭明文化到最后确定昭明文化, 我们经历了一个思想的阵痛过程, 但阵痛过后, 我们收获的是喜悦, 是沉甸甸的果实。因为后来我们发现, 昭明小学取得的一切成绩均源自于这个深邃博大的昭明文化。
8.创新办学理念育“社会中坚” 篇八
千年石城,璀璨华年,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南师附中,一所发展中的百年名校,是江苏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校之一,ISC国际学校联盟成员学校。南师附中作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四大名校之一,承载着南京人乃至众多江苏人的辉煌与梦想。
据该校陈履伟校长介绍,附中的百年历史可以上溯到1902年,国家和民族面临数千年来最危急的时刻.她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在虎踞龙盘的古城金陵应运而生.此后百年,附中十易校名,七迁校址,经历过两江师范附中、南京高等师范附中、东南大学附中、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的变迁;由于战争的炮火,又曾辗转于安徽屯溪、湖南长沙、贵州贵阳。其间名有贵阳国立十四中、青木关中大附中、沙坪坝附中分校、中央大学实验学校;1946年回归南京(鲁迅读书旧址——江南路矿学堂),又经国立中央大学附中、南京大学附中、南京师范学院附中、南京鲁迅中学、再名南京师范学院附中的历程,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至今。2001年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南京师大附中独资创办了南京树人国际学校;2002年,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创办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05年,与建邺区教育局合作创办了公办性质的精品师范初中——南(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它们与附中本部实施教科研一体化管理,共享附中教育集团优质资源;2009年1月,与宿迁市宿迁区联合创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这也标志着百年附中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开展崭新的腾飞。
陈履伟校长说,回首百年,附中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附中的发展也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中,校名校址虽屡经变更,但附中师生始终怀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附中今日的校训是:“爵得菜根,做得大事”,两江师范附中时期(1905-1914)学校即以此训导学生;附中今日的校歌,始创于南京高等师范附中时期(1921-1923),由国学大师柳诒徵作词,歌词中写道:“社会中坚,学校栽成众;秉南雍风,教师承远重。”一百多年来,这样的精神薪火相传,绵延至今,形成了良好的学校风气。
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
2011年元月5日下午2时,南师附中礼堂内座无虚席,江苏省省长助理、南工大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教授正给南师附中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科学启蒙课,演讲主题是膜科学与技术漫谈,在场的数百名学生如痴如醉,之后的提问精彩纷呈。
陈履伟校长说,通过著名高校的品牌专业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可以让在校中学生提前感受到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氛,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陈校长认为南工大的材料学、化学工程,东南大学的生物工程、电子学,南大的大气科学等专业,均属著名大学中优势专业,让学生通过一系列讲座活动,可实现名高中与名高校的“无缝双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一些有创新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的学生走进科学家,这种思维特性的改变无疑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立足课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让学生与教师对话交流,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促进师生情感共鸣,通过规范、有效、创新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志存高远的办学目标
陈履伟校长说,南京师大附中历史上以“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而著称。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附中校友回忆说:附中之为附中,就因为附中的老师不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附中一直致力于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让一流的学生接受一流教师的教导。王瀣、柳诒徵、杨铨、严济慈等著名教授曾在此执教。领先的教育理念加上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畅通的国际考察研究渠道,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群体: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1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人;江苏省、南京市名师5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6人;市学科带头人20人;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2人;在职专职教师中,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约占40%。一大批德才兼备充满睿智的骨干教师,构筑起附中最有创意的教育教学平台,他们耕耘着附中这块充满魅力的土地,勾画着中国基础未来发展的蓝图。——本部锐意实验,是南京师大附中的优良传统。
上世纪的20年代(南京高师附中、东南大学附中时期),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实验“六三三”学制就在全国率先实验影响至今的“六三三”新学制,在中国率先实验中国的“学分制”,实验道尔顿制,推动了全国中学的学制和课程改革。
30年代(中央大学附中期间),著名心理学家艾伟教授在我校开办了中学六年一贯制学习心理实验班。
50年代(南京师院附中),进行高中文理农分科教学实验和四二制试点班教学改革。
60年代(南京师院附中期间),作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试点的四所学校之一,在江苏省教育厅的主持下,进行了旨在推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改革,在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突出能力培养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可贵探索。
80年代(南京师院附中、南京师大附中)以来,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委“七五”、“九五”和国家“八五”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尝试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改革,将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优化学科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旨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技术类课程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交叉,必修科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程模式。
1980年,学校增设选修课程,拉开了学校整整30年校本选修课程的序幕。当年,从高一到高三逐渐开设了英语、文学、计算机、实验化学、生物、音乐欣赏、美术、电工、无线电、历史、天文、地理、经济管理、速记等20多门选修课程,有80%以上学生参加选学,学生可选择的课时占11%。
80年代,学校还开发了课外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形成以运动会、文化节、科技节、合唱节等大型学校活动系列与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活动课程体系,诞生了航模、海模、无线电、生物、历史、文学、摄影、美术、音乐、舞蹈等课外活动小组。
1992年,学校开始的必修课程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校的可选择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约72%,包括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学科,分别按照A、B、C层次研究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
2003年,国家推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也是我校课程改革的新起点。学校根据“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建设课程超市和课程
进入21世纪,附中以建构“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的育人模式”为抓手,优化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学校领导方式,优化教育质量提高的方式,提高学校办学效能,提高学校教育力。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创造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群。
2006年,附中开设了江苏省第一个国际高中文凭(IB)课程实验班,为附中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为培养世界公民提供校本教材,为学生选择国际一流学校提供机会,在附中与世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培养世界公民、国际英才探求一条自己的路。
2007年,学校又成立了中学整体教育实验班,并首届招生,在中国中学基础教育领域中率先进行了课程和学制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期深层矛盾进一步凸现,社会对教育多元解读、有更高期盼的背景之下,“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人格和创造人格的人”,成为“新百年,新附中”的神圣使命。
衷心祝愿南师附中乘着中国基教改革的强劲东风,迈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9.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九
为进一步落实省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新密市《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督查和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以及新密市教体局转发的《新密市小学管理规程》的通知,在此制定我校的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保障我校的办学行为切实落实上级精神,办出让各届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领导,制度有保障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上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建立规范办学行为自查自纠制度,领导、教师包班级制度,签订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教师,定期召开专题办公会和教工大会,及时总结。
二、加大宣传,强化落实
1.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在学校宣传栏内开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专栏”,内容包括国家、省、市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工作交流探讨和典型经验等。向社会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违规办学举报电话及信箱,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违规办学举报电话、信箱在学校宣传栏、教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张贴公布。
2.重建校园文化,坚决摒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各类宣传口号和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站、阅报栏等进行宣传。在师生中组织开展演讲、大讨论等活动。
3.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宣传活动。组织专题素质教育报告会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利用学校开放日,校庆、表彰会、家长会等有利时机,发放宣传单、编印素质教育宣传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向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解读素质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争取形成全社会了解素质教育,关心支持素质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坚持既抓规范办学,又抓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通知》、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新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督查和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在规范办学的同时,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上来。
2.不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统一组织学生自习、辅导、上课、考试、做试卷、讲解试卷等;注重加强对学生节假日(双休日)自主学习、生活的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自主教育活动。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目标。进一步规范教辅资料征订,坚决杜绝违规使用或征订教辅资料现象。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规范作息时间,严格落实课程方案
1.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每天早晨学生7点起床,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10半小时。严格落实学校作息制度,双休日和节假日不组织学生补课或上课,严禁拖堂。
2.按照国家、省定课程方案安排课程;按规定开好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的课程。
3.严格课时规定。课时安排要符合课程方案要求,不随意增减各科课时,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课时。学校及班级、各专用室课程表安排符合规定要求,并抓好落实。
4.体育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上好两操、做好大课间工作,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及活动效果,组织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5.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规范化。
(二)严格按照要求控制作业量
按照省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控制学生家庭作业的分量和难度。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总量不超过1小时,书面家庭作业应分必作和选作,以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
(三)规范考试评价
严格考试管理,除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考试、竞赛及学校自行组织的期中、期末检测以外,不得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不组织周考、月考等任何统一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以等级制体现,不以分数为评价手段,各班各科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给学生排名次。
五、认真加强教师管理
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全体教师要按照课程方案、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注重加强教情、学情、教材及教法等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要做到不向学生推荐任何教辅资料,不搞有偿家教。学校要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4.学校在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师工作考核条例。
10.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十
全面提升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扎赉特旗教育局学校管理经验材料
扎赉特旗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其中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苏木镇中心校8所,旗直小学7所,教学点46个;小学在校生17777人,初中在校生8031人;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985人。
近年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和特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主旋律。
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旗委、旗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超前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面奠基、整体提升的大好势头,全旗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二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三是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管理水平,内涵发展程度差距较大。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局采取了“三大常规、八项严格、五个加强”的强有力措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 1 工作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与同行们汇报交流如下:
一、落实三大常规,加快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目标,几年来,扎赉特旗教育局一手抓“两基”巩固提高,一手抓学校规范化管理,牢固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工作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不断趋于科学规范,促进了全旗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进一步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常规的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三是2005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开学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放假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等三大常规,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开学到放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工作重点、工作细节、工作职责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科学的梳理和归纳,在工作检查指导过程中加大了对“常规”的执行落实力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对“常规”进行了完善。几年的实践证明,“三大常规”的出台和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加快了我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二、落实“八项严格”,采取“三种途径”强化督查“减负”禁止“四超”
自2005年到目前为止,扎赉特旗教育局先后下发《关于继续做好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上述文件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不规范办学行为,旨在着力解决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即学科教学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超标”,加班加点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超时”,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随意增加考试次数的“超量”,任意违背入学条件规定和招生限制范围的“超限”等“四超”问题,并提出了“八严格”要求:一是严格学区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学龄制度;三是严格执行班额限定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学校规模限定制度;五是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六是严格执行借入生免试入学制度;七是严格执行免收费制度;八是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局通过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检查以及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建立了四项制度,形成“减负”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二是加重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四是减轻课业负担的检查制度。
与此同时,我局还通过“三种途径”强化督查,确保“减轻”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二是对各校师生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三是构建社会监督平台,教育局纪检室、督导室、教育股设置并公示了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电子信箱,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一系列措施,使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12月份,我旗音一小、音三小、音三中、音四中、绰勒中心学校参加全盟“规 范办学行为示范校”评比检查,经过学校自评,盟教育局复评,5所中小学均被命名为“全盟规范办学行为示范校”称号,受到盟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三、坚持“五个加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盟教育局下发的《兴安盟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10年2月份下发了《扎赉特旗教育局关于加强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并在局机关专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经过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与各校校长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后提出了“理念支撑、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品牌打造”的校园文化建设16字方针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人际文化”等“五种文化”的具体措施,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全旗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各校的校园文化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这一举措推动了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资源。我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意识,注重考虑如何发挥学校物质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 生的智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旗大部分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师生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天地,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音德尔一小、二小、音六中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板块栏目,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音一中、音二中、绰勒中心学校、音三小、巴达尔胡中心校、巴彦乌兰中学等大部分中小学在教学楼和教室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与效益,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之间,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全旗中小学在制订规章制度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赋予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功效。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局以狠抓德育队伍建设为突出口,建立了培训网络。一是以评选创新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首席班 主任为契机,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班主任素质。近三年来,先后组织30余名班主任人赴北京、呼和、上海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培训;二是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各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三是每年举办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对各校德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全旗各校德育管理工作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如音德尔三中学校建立了《发展性班主任多元评价制度》,充分考虑了班主任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发展时期不同,评价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适应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常规管理能力;对“成长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建设班集体和班级文化的实绩;对“成熟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形成了个人风格;对“专家型”班主任,重点评价科研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发挥。评价力求彰显班主任的个人的风采,每学期期末评选出勤恳敬业的“师德之星”、科学有效的“管理之星”、笔耕不辍的“科研之星”等。音德尔五小还构建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校长室工作职责》、《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师德考核方案》、《备课组工作职责》、《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体卫艺活动奖励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制度》、《升旗制度》、《学生每月之星评比表彰制度》、《星级示范班级评比制度》、《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全旗中小学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并在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及优秀学生颁奖仪式上,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动情动心、催人奋进。三是加强校园活动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征,我们组织全旗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首先,从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及表现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入手,开展好“六大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科技节等“四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技能、规范学生言行、陶治学生情操、展示学生才华、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二是组建舞蹈队、器乐队、合唱队、运动队、文学社、书画社,打造笔墨校园、活力校园、雅韵校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创建和形成各校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如音一小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中,经典美文诵读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同学都登台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气势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音五小的读书交流辩论会精彩纷呈,学生们慷慨激昂、争先恐后,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从行为习惯到理想信念的升华;音三中以舞蹈、剧本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进行创新性的编排,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让人叹 为观止;音六中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资源,将学校有特长的师生调动起来,创造出了以健美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为方队同场活动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使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够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四是以落实《中小学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五是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先进人物进校园、现代科技知识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安全法制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校园”教育活动。六是以建立有效课堂为重点,加强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课堂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动。
其次是在每年3月份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爱做“好人好事”的热情;5月要结合形势开展“献爱心活动”、全旗中小学生球类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德育、文体活动,展现中小学生的助人为乐、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7月份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结伴同行共成长”联谊体验教育活动,使我旗德育管理工作由灌输说服教育向实践体验教育转变。2010年11月,我局被盟委宣传部授予全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12月份,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10月份开展的全旗民族中小学《朦根绰尔杯》母语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了广大蒙古族中小学生“爱祖国,首先爱自己的民族,爱民族,首先爱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才干。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内涵。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抓办学目标的制定,使之成为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抓价值观念的确立,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抓精神作风的形成,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内化、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四抓校园礼仪的普及,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作风的指导下,利用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春节慰问、穿校服、戴校徽、升校旗、挂校标、唱校歌等形式很好地激发和强化了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礼仪规范,使师生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加强人际文化建设,拓展师生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内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影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基于这种认识,我局制定下发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校大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工作中,“爱”是学校精神的最高境界,首先让教师明确爱自己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醒目的校训是对自己无形的鞭策,优美的校歌是自己心灵的和弦;其次让教师明确爱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师德,才会有无私奉献的心灵,才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后让教师明确爱学校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会有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的理解,才会有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推荐阅读:
濮阳市第三中学创新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06-27
实施素质教育管理初探10-09
狠抓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08-23
洋湖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措施09-22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措施08-13
中心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08-23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09-25
幼儿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