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8篇)
1.水稻 篇一
香稻种植合作协议
甲方:海南省农产品运销有限公司 乙方:
经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就香稻种植合作事宜,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与乙方合作种植香稻,由甲方提供土地 亩,以及种子,农药和肥料等农资产品,乙方以劳务管理水稻田与甲方合作种植香稻,负责香稻种植的一切劳务工作(耕地,播种,插秧,施肥,喷药,灌水,除草,收割等劳务工作)。所产生的劳务费用由乙方出资解决。
二,所种植的香稻,生产出来的稻谷(谷子)归甲方所有,乙方不得占为私有。甲方按每公斤成熟湿稻谷补贴人民币贰元给乙方,作为与甲方合作所得的收益金。如香稻亩产量不足250公斤,甲方按亩产量250公斤给乙方计酬。
三,甲方委派技术人员协助乙方管理香稻种植,提供香稻种植的技术指导,乙方必须按甲方技术人员的要求种植香稻,使生产出来的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四,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对所管理的香稻施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如有发现,证据确凿,按每亩香稻田罚款人民币500元计算,作为甲方经济损失赔偿,具体罚款由稻谷收获时,从谷子补贴金中扣除。
五,甲方统一提供农资产品,农资费用由甲方承担,种子使用量:按每亩水稻田使用1.5公斤计算。肥料使用量:化肥按每亩使用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10公斤,农药的使用量视秧苗的为害情情况具体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自行对所管理的水稻使用农药。
六,水稻种植所需的农资产品,在使用时,由甲方统一发放给乙方,乙方必须保证所发放的农资产品,使用在水稻种植生产上,届时,甲方派技术人员指导监督。否则,乙方必须偿还所有的农资费用给予甲方。
七,稻谷成熟时,由甲方统一按排收割,乙方不得自行收割,收割当天,双方过称稻谷数量,开据结算清楚,发稻谷补贴金给予乙方,最迟一周内结清。
八,乙方在香稻种植期间,必须主动积极配合好甲方技术人员管理水稻的种植工作。不得怠工,消极处事,如怠工,不配合,消极处事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乙方必须给予赔偿。
九,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因素导致香稻种植失收,甲乙双方协商处理相关事宜。若人为破坏给水稻种植失收,法律追究人为破坏者,所造成的甲乙双方的经济损失,由人为破坏者来承担,赔偿。甲乙双方都有权力与义务来保护香稻种植生产的顺利进行。
十,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至 年 月 日为止。具有法律效应,受国家法律保护。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十一,本协议终止时,如甲乙双方需要再合作,则另签定协议。十二,本协议未尽事项,甲乙双方协商处理。未能协商处理的,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甲方:海南省农产品运销有限公司 乙方: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2.水稻 篇二
1 面对现状, 正确分析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末宿豫区累计推广插秧机800余台, 大田机插秧达6.67 khm2, 机插秧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制约了水稻机插秧的推广示范和普及应用。
(1) 农民群众特别是乡村干部对水稻机插秧的新机具和新技术认识不足。传统的种植方式根深蒂固, 农村“人均不足一亩田, 手工栽插几十年, 购买机具怕花钱, 育秧机插怕麻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部分乡村干部认识跟不上, 形成了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的瓶颈, 部分乡镇工作滞后, 发展很不平衡, 发展较快的乡镇插秧机购置超百台, 机插面积超万亩, 而个别乡镇推广插秧机寥寥无几, 机插面积微乎其微。
(2) 水稻机插秧推广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干部没有开拓意识, 没有创新精神, 也没有转变工作方式, 习惯于让群众自购自用、自育自栽, 没有典型示范, 没有大户带动, 更没有能人效应, 有的乡镇连一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也没有, 有的虽然有农机合作组织, 但没有行政推动, 没有扶持措施, 农机服务组织只能自寻服务项目, 自找服务对象, 造成经济效益不佳, 使机插秧推广工作受阻。
(3) 水稻机插秧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不到位。机插秧推广工作十年来, 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 补贴标准是机具价格的30%~40%, 加上市、区两级补贴, 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达1.2万元, 农民购机每台仅需支付4 000元左右, 乘坐式插秧机每台补贴2.5万元以上。宿豫区政府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 每年给予插秧机推广配套补贴达60万元以上, 各级财政补贴标准逐年提高, 但仍有些乡镇宣传发动不到位, 政策引导不到位, 地方配套扶持和激励措施不到位, 造成农机大户、种田大户想插无人问, 插秧机推广速度缓慢。
2 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1) 机插秧的优势。与传统手插秧相比有五大优势:一是节省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二是节约水药肥。机插育秧在秧苗期易于集中管理, 可大大节省水药肥的施用量, 提高使用效果。三是省工节本。步进式插秧机1台相当于25个人的插秧量, 乘座式插秧机相当于50~100人的插秧量, 同时比手工栽插每亩节省成本60元以上, 减轻了劳动强度, 节省劳动力。四是高产稳产。采取宽行浅栽, 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 低节位分蘖, 合理控制茎蘖数、成穗数和千粒重, 高产稳产, 比手工栽插每亩可增产50~100 kg。五是实现双赢。无机农户每亩机插只需120元, 不带秧苗机插每亩60元。对于购机户来说, 按每亩纯利60元计算, 步进式插秧机一天工作12小时, 每天可得纯利润720元, 每季按12~15天计算, 一季可赚8 000元左右, 一季就可收回成本;乘座式插秧机一季可收入4.5万元左右。真正做到农民和农机户互利互惠, 实现双赢。
(2) 水稻机插秧是创新栽培技术, 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水稻机插秧是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建国以来, 水稻生产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一是在水稻育秧上经历了从水田育秧到生物能温室育秧和旱育秧两次技术变革, 每次变革都是重大的技术创新, 每次创新都达到推进和提升的效果, 每次提升都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水稻栽插也经历了两次技术创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工栽插, 80年代试行抛秧, 机抛与手抛相结合, 21世纪初试点示范机插秧, 从步进式手扶插秧机逐步向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迈进, 这次水稻栽插技术革命是历史上速度最快、技术含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一次创新, 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的惠民惠农之举。
(3) 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推进水稻机插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该区作为农业大区, 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 而粮食生产则主要以稻麦作物为主, 小麦播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而水稻仅收获实现机械化, 水稻栽插要实现机械化必须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 采取各级政府行政推动, 农业、农机、水利等部门互动, 扶持、补贴、奖励等措施拉动, 市、区、乡、村四级联动, 以农机大户、经营大户、种田大户等能人带动, 组建农机合作社, 农民可以机具入股、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加入农机合作社, 通过农机合作社的有偿服务、集约经营, 使土地适度规模集中, 集约化服务, 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创办二、三产业, 使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推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乘势而上,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
宿豫区水稻机插秧的目标是:2011年新增水稻插秧机400台, 其中高速机20台, 水稻机插面积1.6万hm2, 2012年机插达70%, 到2013年水稻机插率达到85%, 到“十二五”末, 全区水稻种植实现机械化, 为此, 将加大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对插秧机实行配套补贴, 对步进式插秧机除省、市补贴外, 区政府每台再补贴3 000元, 乘座式插秧机每台配套补贴12 000元。二是对2011年连片机插秧133.33 hm2 (2 000亩) 以上的农机合作社及机插秧大户一次性奖励2万元, 对育秧田块1.33 hm2 (20亩) 以上的, 每亩奖励1 400元。三是对机插秧整体推进的村, 每村给予10 000元的奖励, 对整乡推进的乡镇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
(2)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该区将3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宣传月”, 4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推进月”, 5月份定为“水稻机插育秧落实月”, 6月份定为“水稻机插秧突击月”, 集中开展宣传活动, 区电台、电视台、报纸开辟专题、专栏, 重点宣传展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成果和扶持政策。区农机部门将组织3个宣传组, 深入到全区16个乡镇进行宣传, 举办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班, 宣传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利用“科技大蓬车”开展巡回宣传。同时各乡镇利用广播、横幅、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 至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8 000多份。举办粳稻、杂交稻机插秧图片展, 召开插秧机产品推介会, 举办机插技术培训班, 培训农民和农机手1 000人次以上。
(3)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继续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合, 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 采取定点、定人、定责任的办法, 实行水稻机插秧全程指导。一是区农机推广站、区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插秧机手和育秧人员技术培训班。二是“三定”人员直接进驻各示范点, 坚持育、插、管规范化操作, 指导监督到位。三是组织维修队伍在春耕生产前将全区所有插秧机进行一次维护, 对新添置的插秧机及时做好安装与调试, 确保能用得上、插得好。同时, 还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插秧实施关键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机插秧顺利进行。
(4) 加大服务组织培育力度。计划2010年在原有的23个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再发展30个, 进一步规范农机合作社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 积极推广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灌溉、统一收费标准的保姆式、定单式农机作业服务模式, 广泛吸纳农机操作手入社, 为农户提供质量高、价格低、信誉好的机插秧作业服务。同时, 积极组织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机插大户跨村、跨镇、跨区作业, 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 增加农机合作社收入, 增强发展活力, 提高服务水平。
4 分类指导, 强力推进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
区农机局把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局长具体抓, 机插秧工作督查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物资准备及进度督查。为保证水稻机插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建立定期召开机插秧工作调度会制度, 各乡镇农机员每周汇报一次机插秧进展情况, 机插秧工作督查组每旬汇报一次机插秧工作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 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 强力推进机插秧工作。
(1) 对有条件的镇村全面推进。仰化、王官集、关庙、丁嘴等乡镇基础较好, 要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协调解决资金、秧田、用水等机插秧发展瓶颈问题, 发展和培植大户, 将机插面积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 将机械落实到大户, 使大户迅速发展和壮大。经过努力, 建成机插秧示范镇两个, 机插面积均超过万亩, 机插水平达到85%以上;机插秧示范村10个, 机插率均超过90%以上。这些镇村要整体推进, 协调机插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做好统一服务工作。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秧田、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收费。
(2) 对推广机插秧一般的镇村实施稳步发展策略。对机插秧技术推广相对较晚, 大户、面积、技术、市场化运作等处于中游的乡村, 要发现和培育大户, 制订工作计划, 细化目标任务, 组织村组干部、广大农户和农机合作社参观学习运作模式、管理方法, 增强机插秧大户做大做强机插秧的信心和决心, 确保机插面积达到30%以上。
(3) 对刚起步的镇村重在示范。对水稻机插秧刚起步的镇村, 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解决农户的思想认识问题。举办培训班, 全区再培训人员500人次。 (2) 采取现场演示观摩、印发材料、典型介绍、个别走访座谈等形式, 积极寻找和培育大户。 (3) 确保育秧一块、成功一块, 机插一块、示范一片。区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要手把手教会农民掌握整地做畦、播种育秧、秧苗管理、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 (4) 创新工作方法, 改变部分镇村干部和农户原有的思想观念。将单纯的行政包办转变为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4) 规范经营服务, 将机插服务组织迅速做大做强。以仰化镇汤建东、王官集镇卢秀丽等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为典型, 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 不但要在本地站稳脚跟, 而且要积极开展跨区作业, 提高经济收入。
(5) 技术求精与优质服务并重, 促进水稻机插秧工作健康发展。集中全力积极为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从落实秧田和育秧材料抓起, 号召大户多育秧、育好秧, 全区计划育秧200 hm2。二是多方调度资金, 确保购机用款。三是上门维修机械, 确保不误农时。区农机局从推广站和各农机销售公司抽调技术骨干, 组成技术服务小组, 配合生产厂家奔赴各乡镇农机合作社和机插大户家中、田头开展技术服务, 久保田、洋马、富来威、常发等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要积极参与维修调试, 保证插秧机维修及时, 提高单机作业量。四是协调组织村组干部、农户及服务组织搞好大田栽插, 最大限度利用好秧苗, 既要确保栽插密度, 又不浪费和流失秧苗, 尽可能做到本地秧苗插在本地。
3.水稻 篇三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高产;种子选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7
水稻是我國单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各地均有种植的农作物。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环境条件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遇到了瓶颈,人口剧增、可耕地面积不足使水稻供不应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改进水稻培育的方法对水稻高产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因此,改良创新水稻栽培技术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 水稻种子的筛选方法
在选择水稻种植的种子时,必须制订相对完善的种子选择方案,从而确保水稻种植者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种植技术,实现水稻种植产业的优质与高产,从而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目标与要求,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相关技术人员务必重视种子自身质量的筛选,确保水稻种子在种植过程中能够顺利生长,从而实现水稻种植的最终目的[1]。第二,要以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情况为依据,从而有效提高水稻种子的应用价值,从根本上上提高水稻种子的播种率,对于种子的生长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第三,为了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水稻培育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的实际产量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从而显著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1.2 水稻种子的培育技术
科学合理的水稻种子培育技术,会改善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增加最终的产量。在选择种子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务必要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为优先。在确定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后,负责技术研发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确保该品种的水稻适合在该区域种植。在发芽试验以后,主要针对发芽率达到基本要求的种子进行培育(发芽率的要求为85%)。具体方法包括晾晒法与消毒法两种。晾晒法的工作主要是将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不仅可以有效的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还能使种子充分的吸收光照带来的热量,促进水稻种植效果的有效提高。消毒法与晾晒法不同,在晾晒的基础上,将种子放入相关的营养药剂中进行浸泡,从而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2]。在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完结后,相应的技术工作人员便需准备播种工作,从而根据相关部门要求的步骤进行水稻的播种,实现水稻栽培工作的品质与数量双向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稻田间培育的措施
水稻田间培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为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利用率,还对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规范与依据,具体如下。
首先,田间培育制度的制定可以完善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肥料的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施肥的深度主要受插秧时间的影响,因此,插秧时间对于施肥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在水稻进入返青期以后,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施加返青肥,进一步提高肥料的有效使用效率。此外,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营养的合理搭配与供应,是决定其质量与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水稻生长期的肥料供应中,要充分的体现出肥料选择与施加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水稻产量的优质与高产。
其次,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水分供给也是影响其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水稻栽培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3]。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在制定水稻灌溉制度时,要根据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水稻品种的特点来控制灌溉量。此外,为了防止灌溉量过大,导致水涝的产生,可以在水稻灌溉期间,准确地控制灌溉量,以免灌溉量过大导致的秧苗损伤。
最后,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影响其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也不例外。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从事水稻种植生产的技术人员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水稻的品种以及水稻种植区域的特点,提前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健康与高产。
2 改进水稻培育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许多人都认为,水稻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肥料的供应以及秧苗的选取。不可否认,优质的秧苗与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对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水稻培育技术对水稻高产的贡献。由于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耕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因此,通过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水稻的高产,势必会使水稻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品质,还能有效满足社会与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从根本上上提升我国水稻的种植效果,从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而水稻品种的选择的科学性与水稻种植工作的合理性则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另一项因素。
3 结语
在实现水稻种植业优质高产的目标上,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我国水稻种植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因此,在水稻种植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水稻栽培技术作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技术手段,重视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业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的优质与高产。
参考文献
[1]包灵丰,林纲,赵德明,等.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38(2):32-37.
[2]曾小平.基于水稻超高产栽培方法技术分析[J].大科技,2016(30):206-207.
[3]游侠.澜沧县水稻高产创建的成效及发展思考[J].云南农业,2017(1):22-23.
4.水稻直播示范小结 篇四
近年来,传统的催种催收已逐渐淡化,靠精耕细作,增产增收的观念已开始淡薄,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探索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节本增效,稳产高产的新途径,在抓好常规措施的同时,示范推广水稻直播,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示范地点,院子河村二组,户主续立才,面积1.8亩,品种Ⅱ优802,播量3.5斤/亩,播种期4月22日,前茬空田,成熟期9月17日,全生育期148天。
二、主要措施
1、肥料运筹:一是施足底肥,亩施碳铵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二是及时追施分蘖肥,亩追尿素8公斤,三是注意追施穗肥,亩追优质复合肥10公斤。
2、化学除草:亩用一秧田一次净10克.
3、适时晒田:由于基本苗较多,够苗早,晒田时间比大田栽插苗提早10天,于6月20日排田晒田,7月8日复水。
三、产量结构
据调查,亩基本苗9.6万,晒田苗18.2万,最高苗25.6万,有效穂14.2万,每穂总粒163粒、实粒139粒,千粒重28克,理论测产552公斤,实产508公斤。
四、小结
主要优点:一是省工,据测算,亩平节约用工3个,二是省力,直播田既不搞小苗寄插,又不需大田移栽,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三是节本增效,据测算,亩节约投工投资100元左右。
5.水稻培训教案(定稿) 篇五
阳光工程高产创建专项技术水稻种植培训班
教
案
2013.10
提升病虫防控能力
大力推行专业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一、何为专业化统防与绿色防控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实用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农户把责任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承包给服务组织来完成的行为称为专业化统防统治。
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其内涵是保安全、控农药、配套多种新技术应用。
二、为何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一)为什么要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1、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形势的需要
①现时期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达100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达100多种。此外还有农田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也有100多接近200种。
②病虫大发生的频率高。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的出现,许多病虫尤其象稻纵卷叶螟等一些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频率上升。再如前两年,我县乃至整个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就造成了严重减产。只是近两年由于加强预防控制,推行药剂拌种等技术,发生有所缓和。
③外来侵入的危险性(包括检疫性)病虫害种类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内贸及国际贸易增加,境内区域性及处来入侵危险性病虫害种类上升明显。如我省近年新发现的稻水象甲、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扶桑绵粉蚧等,都能带来毁灭性灾害,严重制约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粮食组织统计,世界粮食生产常年损失(病虫草害)在37%以上。
2、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提升病虫防控能力,解决当前病虫防治现存问题的需要
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单打单干,组织化程度低;部分区域劳动力转移快,生产者 劳动能力、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低;施药装备落后,防治效果差,还不时发生生产性中毒事故;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随意增加农药用量,使用效率低,容易造成病虫抗性上升,增加防治难度;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及其包装废弃物对农村环境污染加重。从此可见,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尤为重要。
3、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推广普及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的进一步加快和向现代农业转变,客观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植保社会化服务和病虫防控保障体系,既要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又要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推广普及新技术,最终实现保安全、增效益目的。
(二)为什么还要融合推进绿色防控
大家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阶段在基本温饱解决后,安全、健康就放在首要位置。
1、绿色防控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因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通过推广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绿色农药使用来实现的,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从而能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绿色防控是减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绿色防控主要是通过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实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绿色防控是控制重大病虫为害,保障农产品供给的需要
通过推进绿色防控,有助于提高病虫防控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明确关键防治技术,达到提高防治效果,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的目的。
4、绿色防控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益的迫切需要
单纯依赖化学农药,不仅防治次数多、成本高,还会造成病虫抗性增加,而进一步加大农药使用量,大规模实施绿色防控后,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出售价格,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从上面所讲的几年方面来看,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配套绿色防控技术,是我们践行“公共植保”的具体行动,对促进农业增效、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级不断加强认知,着力推动发展,自觉参与实践,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这一工作顺利、有序发展。
农作物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
与应急处理
一、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
1、除草剂的误用。使用者文化素质偏低,对除草剂性能不了解,无法正确识别除草剂商标,或是错把除草剂当作杀虫、杀菌剂使用,造成误用。
2、经销商不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部分经销商不能给农户提供优质的农药及良好的使用技术指导,造成使用不当。
3、施药器械使用方法不当。大多数农户使用喷雾器没有形成专用习惯,往往使用除草剂后不认真清洗喷雾器或稍微洗洗就用来喷施杀虫或杀菌剂,致使除草剂残留液造成作物局部药害;或者在喷施除草剂过程中,没有很好掌握喷幅,随意性大,造成喷幅重叠,加大了部分作物受药量而造成不均匀药害发生。
4、除草剂用法、用量不当。使用者没有根据作物生理特性选择性购买除草剂,想当然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除草剂加以简单混用,有的甚至还加以杀虫剂、杀菌剂。施药时没有准确计算,随意加大用药量,缩短施药间隔期等不规范的方法,加重了药害的发生,甚至造成后季作物的影响和环境污染。
5、异常的环境条件。不遵照除草剂的使用说明,在温度过低,过高,空气干燥,雨水或露水未干时施药很容易造成除草剂药害。大风天气施药容易造成除草剂漂移而造成敏感作物药害。如百草枯在温度高时施用效果更理想;而大豆除草剂在低温高湿时施用效果更理想,施用水稻除草剂后遇大雨就极易造成水稻除草剂药害,大风天施用大豆除草剂就极易造成禾本科作物受害,特别是在棉田周边大风天施用2.4-D或二甲四氯极易造成棉花药害。
二、除草剂安全使用方法
1、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农药品种,弄清其性能,切忌盲目用药。
2、仔细检查器械,掌握除草剂施用方法和用量。除草器械用后彻底清洗,提倡除草器械专用。
3、选用对口药剂。根据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的生育期生理特性,选择不同除草剂,确定施药时间、方法和用量。
4、保证施药质量。坚持“三看”——看天、看地、看作物,不良天气不宜施用;旱地墒情不足先抗旱再除草,水田要求有适当水层;了解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严格控制药剂量,防止重喷和药液漂移。
三、应急补救
采用冲洗法、解毒法、摘除法等方法处理。
1、反复灌水、洗田、洗苗。水田误用应及时反复灌水洗田洗苗,可以排毒,降低药害,也可将泥浆喷到作物表现上后再清洗,因为除草剂大部分遇土钝化,实际中效果很好。对叶面吸收过多引起的药害应反复喷水洗苗。
2、使用解毒剂解毒。根据药害性质,选用适当解毒剂解毒,一些生长调节剂可作为除草剂的解毒剂,缓解药害程度。如药害发生后喷施芸苔素内酯可缓解药害程度。
3、施用速效肥料,喷施叶面肥。一些作物药害后,及时摘除受害叶片,均施速效人畜尿、尿素、氨基酸液等叶面肥,促根系发育,叶片再生。
4、针对受害田块,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早打顶,重打顶等农艺措施,促余下叶芽发育,长出新枝;水稻受害后立施草木灰等,促稻苗尽快恢复生长。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过去采用的人工除草逐渐被化学除草所代替,除草剂品种由最原始的广谱性灭生性除草剂发展到今天的只针对靶标杂草的选择性除草剂与广谱除草剂并存的时代。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成本。但随着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又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其种类繁多、加之土壤残留,特别是使用不当,造成作物除草剂药害现象日益增多,造成了农业生产损失和使用者之间不必要的纠纷。以下我就常用除草技术及常用除草剂的使用作一个介绍。
一、水稻田化学除草
(一)移栽田
1、采用20%乙.苄可湿性粉剂25-30g或30%丁.苄可湿性粉剂120-150g在移栽后3-7天,(早稻5-7天,晚稻3-5天)结合追肥或拌细沙(土)撒施,禁止用喷雾器直接喷施,施药时保持水深1寸左右,保水5-7天。
2、每亩用30%丁.苄可湿性粉剂150g在移栽前3-5天拌细沙(土)撒施,移栽后15-20天用五氟磺草胺(稻杰)60-80ml喷雾处理,药前排水,药后1-2天内复水,在5-7天内保水1寸左右。
3、移栽后因管水、天气等原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机的,杂草已经现绿,可采用50%二氯喹啉酸50g(杀稗王、快杀稗等)加10%苄嘧磺隆20-30g在移栽后8-15天(早稻10-15天,中晚稻8-12天)兑水30公斤喷雾,注意药前排水,药后1-2天灌水,灌水后5-7天内保水1寸左右。
特别提示:禁止使用含甲磺隆的除草剂产品,小苗、弱苗,漏水田不能施用含乙草胺的品种。施用丁.苄或乙.苄后如果遇大雨,应及时排水保苗,防止田水浸没心叶造成药害。
(二)抛秧田除草
1、采用每亩30%丁.苄可湿150克或50%丙草胺(扫茀特)乳油60毫升+10%苄嘧磺隆可湿粉20-30克在抛秧后5-7天拌追肥或细沙(土)10公斤撒施,保水1寸左右,保水5-7天。
2、错过5-7天最佳防治时机的,采用补救措施。①在抛秧后10-15天,用50%二氯喹啉酸(杀稗王、快杀稗等)50g+10%苄嘧磺隆20-30g或直接用复配剂二氯.苄(秧田清等)60-70g兑水30公斤喷雾;②采用2.5%五氟磺草胺(稻杰)60-80ml抛秧后10-15天喷雾,在稗草3-4叶期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但都要注意药前要排干水,使杂草茎叶充分受害,药后1-2天复水,保水5-7天,保持水深1寸左右。
(稻杰防除对象:稗杂、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鲤肠、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水莎草、牛毛毡。但对千金子无效)。
(三)直播田除草
直播田受杂草危害最严重,杂草种类也最多、发生量大,主要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鲤肠、水莎草、牛毛毡,并且杂草与秧苗几乎同龄,要求除草剂安全性很高。
除草方法:每亩用直播田专用除草剂30%(丙草胺+安全剂)乳油100-120毫升或者40%丙.苄(丙草胺+苄磺隆+安全剂)100-120ml兑水30kg在播种后2-5天喷雾,再在秧苗3-4叶时用稻杰60ml兑水30kg喷雾。药后1-2内灌水,在5-7天内保水1寸左右。
通常情况下,湖区稻田稗草、千金子同时发生严重,采用稻杰与千金乳油(氰氟草酯)悬浮剂混合使用。6%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稻喜)60-80ml兑水20-30kg在稗草3-4叶时茎叶处理喷雾。
二、几种常用除草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丁草胺
丁草胺是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有效防除水田禾本科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严禁用喷雾器兑水喷雾,只能采用毒土法或药肥法撒施,否则会造成严重药害,导致秧苗心叶畸形、扭曲。
②秧苗素质差,施药后大幅降温,灌水过深或田块漏水时会产生药害。③丁草胺对鱼类毒性高,不能在养鱼稻田使用,残药清洗液不能倒入池塘中。
(二)二氯喹啉酸(杀稗王、快杀稗、杀稗枫等)
二氯喹啉酸是防除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对4-7叶期稗草效果突出。水稻根部能将其有效成分分解,因而该除草剂对水稻安全,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刚露芽的水稻对其敏感,因此在水稻种子刚露芽时不能使用,水稻2-3叶期以后,稗草3-4叶期为施药适期,抛秧田有浮秧时不能施用。
②二氯喹啉酸对茄科作物(番茄、烟草、马铃薯、辣椒等),伞形花科作物(胡萝卜、芹菜),锦葵科的棉花,葫芦科的黄瓜、西瓜等,豆科的青豆、紫花苜蓿等,菊科的莴苣,向日葵等旋花科的红薯等作物敏感,在这些作物上不宜使用,在其它作物上应用应防止药液飘移到这些作物上。施用过该药的田块8个月内应避免种植棉花、大豆,第二年不能种植茄子、烟草等,两年后才能种植番茄、胡萝卜和香菜。③要控制在玉米地后期使用,以免引起勾头无法抽雄。
(三)二甲四氯纳盐
二甲四氯纳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其挥发性,作用速度比2,4-D丁酯低且慢,可有效防除水稻、麦田及其它旱地作物三棱草、鸭舌草、野慈菇及其它阔叶杂草,禾本科植物幼苗期很敏感。3-4叶后抗性增强,分蘖末期抗性最强,幼穗分化期敏感性重新上升。水田使用宜在水稻分蘖末期使用。但在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二甲四氯与喷雾器接触部分结合力很强,喷雾器用后应彻底清洗,最好专用。②二甲四氯使用挥发和飘移对双子叶作物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十分敏感,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避开上述作物。
(四)莠去津(阿特拉津)莠去津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可用在玉米、高梁、甘蔗、果园、苗圃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玉米地使用一般在玉米四叶期,稗草等2-3叶期使用,使用中注意以下问题。
①沙质土壤用量要小,粘质土壤用量略大。
②该药残效期长,对某些后茬作物敏感,如小麦、大豆、水稻易造成药害。③该药对桃树很敏感,不宜在桃园使用。④玉米套种大豆时不能使用。
(五)乙草胺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能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通过下胚轴吸收传导。适用于大豆、花生、玉米、油菜、甘蔗、棉花等作物除草,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土壤墒情影响药效。因为干旱影响杂草对药剂的吸收。
②大豆田除草应注意开沟沥水,大豆苗期遇低温、多温,田间长期渍水,乙草胺对大豆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大豆叶皱缩,但是等大豆三片复叶后,可恢复正常生长,但一般对产量无影响。
③水稻秧田,直播田,小苗,弱苗移栽田,不能使用乙草胺及乙草胺复配制剂。④黄瓜、菠菜、小麦、高梁等作物对乙草胺比较敏感,施用乙草胺时应注意避开上述过敏作物。
最后:特别提示:使用草甘磷、农达等灭生性除草剂时,特别是在流水上端使用时,应关注天气,如短时间有大雨时,应小心使用,防止流水冲刷,对下端作物造成药害。
农药安全使用常识
农药具有杀死植物病菌、害虫、杂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和调节植物生长,对确保农业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药又是有毒性的物品,少数是剧毒、高毒危险品。如果使用不当,管理不严,可能会造成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对植物产生药害,污染环境和食品等。为了确保施药人员的安全,避免农药中毒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必要了解和知道一些安全使用农药常识。
一、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配药前。我们要仔细阅读需要使用农药的标签,了解它的成份,毒性和防治 对象,使用剂量与配比,更应注意标签上的警示,对不能混配的农药要单独施用。如石硫合计碱性不能与酸性农药混用,强氯精强氧化剂只能单独使用等。
2、配药时。施药人员要带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配制,不得任意增减,严禁用手直接拌药,药剂要随配随用,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
3、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当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药物造成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
4、配药和拌种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牲畜栏等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5、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手动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
6、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可用牙签、草杆来疏通)。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7、施药中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归纳为“四打”,就是顺风打药,隔行打药、退步打药、早晚打药(中午天气太热不打药)。
8、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
9、尽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按农药标签的使用范围使用。
①剧毒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瓜果、中药材上,不准用于卫生害虫和灭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1997年5月8日国务院令第216号第二十七条有规定。
②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品种,如毒鼠强、甲胺磷等。③其它农药应按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上所批准的作物剂量和方法使用,不得在未经登记的作物上使用。
④禁止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益鸟。
10、用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洁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安全保管,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不准用来盛粮食、油、洒水等食品和饲料。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妥善保管。
二、施药人员的个人防护
1、施药人员应是健康的青壮年,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和农药中毒及其它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进行施药,喷药时不准带小孩到作业地点。
2、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不得饮酒。
3、施药人员打药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戴防毒口罩,带胶皮手套,穿长袖衣,穿长裤,穿鞋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工作后要马上换去工作服,用肥皂洗手、洗脸、洗澡。
4、每天喷药时间不超过4-6小时,连续工作不超过3天,避免在高温时(30℃以上)施药。
5、如操作人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时,应立即撤离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携带农药标签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对症治疗。
三、农药的安全贮存
1、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应根据实际需求量购买农药,避免积压变质和安全隐患。
2、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少量剩余农药应保存在原包装中,密封贮存于阴凉,避光及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妥善保管。不要与食品、粮食、饲料靠近或混放。不要和种子一起存放,因为农药的挥发物有较强的腐蚀性,农药和种子一起存放,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3、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
四、其它注意事项
1、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应收集深埋,不得用作它用或随意丢弃。
2、因农药中毒死亡的禽、畜、鱼严禁食用,其尸体应深埋。
3、注意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和农药残留。
6.各种水稻作文 篇六
我的名字叫“水稻”,南方人都很熟悉我。我盛产于东南沿海地区,是南方人每天不可缺少的主食哦!我在中国出生,后来才到日本、印度去旅游。
我的家族成员可多了,有粳稻,糯稻、籼稻等。各种水稻的生长类型都大致相同,下面就谈谈我的生活状况吧!
我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温度较高的地方,一般在10―20摄氏度,有的地方甚至达30多摄氏度。只要有了足够的热量,才能维持我的生长,但如果温度过低,我也会被冻死。另外我还喜欢潮湿的环境,光和水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我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最适合我生长。我还需要干净、通风的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我会很容易染上病而枯萎,农民伯伯也就不能收获粮食了。
每年的二、三月,农民就开始播种水稻。他们把萌发的谷芽播种在平整的稻田里。等我长到大约20厘米时,人们就把我拔起来,插在糊烂的水田里。经过人们的悉心照料,到夏季7月,我那饱满的`谷粒变成金黄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收割稻谷。南方水稻种植一般两季,收割完早稻,人们又播种晚稻。经过农民的辛勤劳作,在冬季来临之前,我又被收割回家了。
人们把收割回来的稻谷晒干,去壳,后就成了大米。人们用大米来做饭,成为每天不可缺少的主食。也有人把米磨成粉,用来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如粽子、汤圆、年糕等。看,我的用途可大了,人们可离不开我。
7.水稻 篇七
1 提高了水稻单产, 增加了水稻总产量
由于近代育成的水稻品种多数未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推广面积最高年份仅占总面积的3%左右, 对全国水稻生产的影响尚不显著。因此只能以这些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成绩反映其增产效能, 而无法通过全国水稻单产和总产的提高来体现。
全国水稻平均单产的影响因素复杂, 除环境条件外, 农田水利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水平及病虫害等因素都对单产有直接影响。例如,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全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水稻地方良种的评选和系统选种工作, 大批良种在生产上获得大面积推广, 仅南特号一个品种1958~1962年年推广面积即达6000万亩左右, 增产明显。但从1950年直到1963年, 水稻亩产依然徘徊在269~360斤之间, 没有超过20世纪30年代的水平。因此优良品种在水稻生产上的作用不能直接通过全国单产的变化来反映。
要全面准确地分析近代水稻良种对水稻产量增加的影响, 必须掌握各优良品种的亩产量、亩增产数、推广面积, 以及全国或某地区水稻单产、总产的历年数据。但近代的调查、统计工作尚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
同一品种在育种试验中的产量与在大田生产上表现出的产量不会完全相同, 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和土壤条件下产量表现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某一良种的亩产量只能用特定地区的数字来表示。尽管绝对数量不同, 但优良品种的相对增产趋势在条件适宜的不同地区应是一致的。
近代改良稻种的单产平均增加50斤左右, 增产率达10%以上。单产代表的是品种的增产能力, 而增产效果的大小需要根据各品种在大田生产中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来判断。
2 改善了品种特性, 提高了经济效益
中国近代的水稻农家品种大多传承自明清时期,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缺乏科学的选育方法, 不注意选种、留种, 至近代水稻品种不仅产量低下, 而且品质不良, “米粒夹杂, 食味淡泊”。相反, 洋米价格较低, 适口性好, 人民乐于食用, 致使近代洋米进口数量剧增。近代学者对此已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提出水稻育种的目标为:“a.增高产量———增高稻作每亩之产量, 以补救民食之缺乏, 增加农民之收入, 与减低生产之费用。b.改进品质———稻米品质优劣相差甚远, 应设法改良之, 不但使之适口, 并须增进养分, 又国产稻, 制米时易碎, 减少碎米亦应速加注意。c.使品种便于管理———我国之稻秆恒弱, 易于倒伏, 不但谷粒有损, 而对于管理亦感受莫大之困难。故应育成不易倒伏之品种, 又谷粒之自由脱落性亦应改良之。d.育成抵抗病虫害之品种———稻热病与螟虫为我国稻作之两大劲敌, 育成抵抗力强之品种, 亦为改良稻作主要目的之一。上述数项, 为改良稻作之主要目的, 就其中以一、二两项为更重要, 一方面增加产量以裕民食, 一方面改进品质适合需要。”“一般作物育种家, 对于作物育种之目标, 约言之有三。a.增加生产。为初期育种最切要之目标, 在食粮不能自给自足之中国, 尤属极感需要。b.适应环境。按照各地环境, 择定优良品种, 即就作物之遗传性状, 使能适应地方气候、土质, 抵抗虫病, 及栽培习惯等是也。c.改良品质。育种进一步之工作, 则为改良品质, 品质不良, 在市场上地位必属低微。中国所产之丝茶棉毛, 销路日滞, 固因贸易制度不良所致, 然品质本身未经改良, 亦为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近代水稻育种已较为注意品种特性的研究和改良。
3 对现代水稻育种的深远影响
近代在水稻育种理论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众多学者在水稻连锁遗传、主要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水稻开花习性、日照长短与水稻生育关系、抗逆生理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不仅成为现代育种理论发展的基础, 而且对现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主要育种技术上, 近代的丰富成果对20世纪50年代后的水稻育种更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水稻纯系育种技术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经不断改进, 于30年代臻于完善, 成为近代最重要的水稻育种技术。50年代以后, 纯系育种依然是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 而且在主要方法和程序上沿袭了近代技术。据统计, 1949~1979年的30年间, 全国育成水稻品种共508个, 用纯系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种共208个, 占总数的41%;其中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系选品种74个, 20世纪60年代75个, 70年代59个, 分别占各时期品种数的61%、43.4%、27.6%。可见, 纯系育种技术在50年代仍为最主要的育种手段, 此后尽管随着育种科技的进步, 纯系育种的比重有所降低, 但仍是仅次于杂交育种的重要育种技术。
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 30年代通过栽培品种与野生稻的杂交, 育成中山1号等小国第一批杂交品种。从品种数量上看, 除丁颖主持的中山大学农学院育成数种杂交品种外, 近代杂交育种成绩不显。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有关水稻杂交理论和技术的试验与研究, 在亲本选配、开花期调节、去雄与授粉、杂种后代处理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成为现代杂交技术的主体, 并在天然杂交、杂交结实率、亚种间杂交、种间杂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水稻杂交育种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奠定了丰厚基础。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稻, 在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 李先闻等借鉴美国在玉米等作物上杂种优势的利用成效, 提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及“雄蕊不孕”的获得与利用的可能性。
结束语
此外, 近10℃对生物统计方法、田间试验技术等的研究与改进, 使田间试验方法更趋科学、合理, 提高了育种试验的正确性和效率, 促进了育种的规范化, 亦为现代育种试验所沿袭。
参考文献
[1]凌启鸿.关于水稻栽培问题的探讨[J].中国稻米, 1997 (5) .
8.水稻 篇八
一、进口高速插秧机优势
(一)科技含量高
进口高速插秧机都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在插秧机械上,堪称世界领先,其先进性能是当前国产插秧机无法比拟的。
(二)操作简单、设计人性化
如采用组合折叠式快速挂接秧箱;倒退挡自动升降;踏板式行走无级变速;全方位的监控仪表装置等,使驾驶员轻松完成高标准插秧作业。
(三)通过能力强、作业效率高
进口高速插秧机均采用20马力以上发动机,四轮驱动和液压助力转向,耕层在50厘米内均可轻松作业。最高作业速度达到1.6米/秒,每小时实际作业量为8~12亩。
(四)作业标准高、适应性强
进口高速插秧机均采用了秧箱自动平衡装置;根据田面软硬程度设计的油压自动调节装置,高标准组合式压苗器,长带式纵向送秧装置,新型的组合式护苗装置和先进的分插机构等,充分保证了插秧机在高速行进过程中,快速送秧到位,柔和取秧栽植,插直不伤秧的标准。与其他国产型插秧机比较,插秧质量高,伤秧率较低,适应性能好。
(五)调整简单、保养便捷
如横向取秧次数、纵向取秧量、穴距、插深等指标可以随时快速调整到位。保养的部位较少,而且标志明显,易于操作。
二、进口高速插秧机重点突出性能值得借鉴
通过对进口高速插秧机的了解和使用,其先进性和高科技含量,值得国内众多插秧机生产厂商学习和借鉴。只有将这些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消化吸收,用到我们的机械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提高国产水稻栽植机械的水平,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一)行走机构
行走系统的独特设计和较小的转弯半径设计。
优点:进口高速插秧机在较小的转弯半径内也不会搅起泥条,保证了地边的插秧质量;调头时不单边滞动,双轮仍保持驱动状态;行走无级变速,前轮独立减震器,保证了地边调头和直线行走无冲击,操作柔和。
(二)秧箱压杆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秧箱压杆装置制造粗劣、调整困难,有时甚至需要手动折曲压苗。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①有效达到平行挡苗的作用,使秧苗整体标准的平铺在秧箱上。②秧箱角度大,达到65°以上(国产50°),保证了秧片向下的作用力,确保高速作业时秧片纵向送秧到位,确保插秧不空穴。③调整非常简单便捷,只要松动几个蝶形螺母,便可使整机达到标准一致。
(三)纵向送秧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一直延用传统胶带式棘轮推送装置,缺点是:①送秧胶带过短,不能保证纵向送秧准确及时到位。②送秧胶带调整困难,需要同时调整12~16个螺栓才能达到胶带的标准紧度,不能单个调整;更换胶带时,要整体拆卸。所以胶带紧度很难达到统一标准。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送秧装置的优点:①送秧胶带的长度是普型插秧机的2倍,有效提高了秧片与胶带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打滑系数,提高了送秧的准确度。②胶带采用拉簧式张紧装置,实现了自动张紧,免予调整。这项技术措施简化了传统方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值得借鉴。
(四)纵向取秧量调校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秧箱底梁是固定的,不可移动。只能通过调整秧针长度,实现取秧量的变化,要逐个栽植臂进行调节,难度大、准确度较难保证。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只要将栽植臂的回转秧针整机调校到一个标准位置,正常作业时只要扳动控制手柄,实现秧箱底梁的上下移动,便可达到标准的取秧量。
(五)横向取秧量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一般横向取秧次数是固定的,一个行程取秧18次,不能大范围适应秧苗质量的要求。完全靠调整秧针长短来实现取秧量的变化,不但调整困难,而且造成单穴株数不均,大小苗不分。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横向取秧有4个位置供选择,一个行程取秧可以实现18次(15.5毫米)、20次(14毫米)、26次(11毫米)、30次(9毫米)不等,因此大大提高了取秧精度和对秧苗稀疏程度的适应性,提高了作业质量。
(六)秧箱自动平行装置
1. 国产插秧机
基本没有设计此装置,这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突出问题。
2. 进口高速插秧机
①装有平衡触点探测装置,实现电液精准控制秧箱浮动,在高速前进方向作业时,即使田面起伏不平,仍可以确保插深一致。
②拉簧式自动平衡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大型拖拉机整地出现的沟堑,致使插秧机作业时出现横向倾斜,导致插秧深浅不一的问题。
(七)单元离合控制装置
进口高速插秧机设计了单元离合器,驾驶员只要将单元离合器手柄轻松扳到分离位置,便可停止每两行的秧针与送秧皮带的动作,保证了田面插满插严。
(八)栽植工作部件
1. 护苗板和挡苗弹片的作用
主要作用:防止秧针夹带秧苗高速下行时,出现散秧和秧苗飞出。
进口高速插秧机采用的钢片挂胶式护苗板和挡苗弹条,质量非常可靠,保证了作业的高标准。
国产插秧机效仿进口栽植臂,包括秧针的改进,确实大大提高了插秧的质量。但通过对进口高速插秧机的了解和使用,其护苗装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套装置如进行有效模仿和改进,应用在国产插秧机上,相信会很好地解决取秧不利落、伤秧严重、栽秧直立性差等缺点,必将大幅度提高插秧质量,实现整机作业质的飞跃。
2. 秧针的先进性比较
①普通秧针的缺点:属于撕秧;带秧效果差;震动大;易出现散秧。
②整体框架式秧针的优点:属于切秧;切割秧片整齐;带秧效果好;振动小;不易散秧。
3. 护苗装置先进性比较
①普通插秧机护苗装置的缺点:护苗板短,全程护送效果差;前侧无挡苗装置,秧苗下移运送过程中,容易出现秧块前移变形,造成一定程度的散秧。
②进口高速插秧机护苗装置的优点:护苗板长,按秧针运行轨迹全程护送,保证高速插秧时秧苗的直立性和运行的稳定性,确保不伤秧。前侧装有挡苗装置,秧苗高速下移运送过程中,秧块不会改变与秧针的位置,保证不出现前移、不散秧。
三、插秧后大缓苗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秧苗素质
秧龄不够,炼苗不好等,是秧田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二)伤秧
插秧机调整原因造成(不在极限位置装秧;秧针不对中;栽植臂倾斜、取秧姿势不正确等)机械作业正常伤根。
(三)散秧
秧片被秧针取下到栽植田面过程中,由于机械作业冲击、秧苗盘根效果差、送秧装置差等原因,导致秧苗根与盘土松散分离,造成严重散秧,出现大缓苗。
当前造成插秧后大缓苗的主要原因应当是散秧问题,应用高速插秧机或改造国产插秧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