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2024-10-13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1.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本文所举案例是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加入了操作性知识,学习的形式上避免了传授的单一性,呈现出动手的实操性,因而在整个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从讲解到实际操作上把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 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目标指向:少教多学,自能读书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习主体的回归,“让学生自己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趋势。正如叶圣陶所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学法指导的过程。也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减少教师的讲授、指点,逐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范围,通过少教多学,一步一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本身就包含着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的因素。“微课”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好“微课”资源,让学生从接受信息的状态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更高。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咏春的散文名篇,它极力状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之美,赞颂了春天的活力。文章语言清新华美,感情热烈奔放,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围绕“美读颂春”设计了这样一组活动:

1.赏景寻读 。 观看春景 MV,从文中找出和画面相对应的文字,大声朗读。

2.美点品读。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美的文字,在图片库中选出与其最为相配的画面,品味作者的情思之美、用词之妙,并通过朗诵来体会文章的妙处。

3.感情诵读。播放朗读指导微讲座。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充分考虑它的内容、感情、节奏等诸方面要素,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朗诵表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资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春景MV,二是春景图片库,三是朗读指导微讲座。MV的使用目的是激情引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表现美景的文字中去;图片库的使用则是让学生在读文字的基础上去选择图片,其实质是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为进一步品味语言做铺垫;微讲座则旨在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提高其诵读水平。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使用的微视频是教师课前制作的,教师的作用比较外显,但它最终是让学生自己去寻读课文,初步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第二个环节,虽然图片库还是教师准备的,但学生可以在图片库中自由选择,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文字之美的图片,为品味文字做准备,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提升;第三个环节,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考虑内容、情感和节奏等诸多因素,自己练习朗读,自己进行朗诵表演,最终自我评价、自主反思总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说,通过这节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春之美,也不仅是文章的语言之美,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学会了如何用朗读去传达感情,提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出了一大步。

从学力提升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必然指向“自能读书”。在使用“微课”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设计好逐步放手的路径,从教师指点、示范逐步向学生自主学习过渡,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够从叶圣陶所说的“给指点,给讲说”,走向“少指点,少讲说”,乃至“不指点,不讲说”的境界。

二、知识处理:连珠成串,自成体系

传统的课,往往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求“掌握说明的一般方法”“学会品味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等,但这些目标实际上比较虚化。正如李海林教授所言:“在理论内涵上,这些目标性表达都不是教‘这一篇’课文的目标,而是完成多个‘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后才能达到的目标,用一句术语来说,是‘课程目标’。”简而言之,这样的目标是一节课不能承受之重。

“微课”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从知识点、能力点出发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自主选择某个“点”来学习;课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需要复习或查漏补缺的“点”。“微课”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对目标、知识、能力进行分割,从中遴选出比较有价值的“点”来。例如,教学《三峡》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来出发设计一组“微课”:

1.三峡风光之美。图片配乐视频:三峡四季景色的代表性图片,配上文字说明和音乐,让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三峡》文字之美。文字视频1:从山水作偏旁的字看汉字造字法之美;文字视频2:从壮美转向凄美———谈谈《三峡》语言的表现力;文字视频3:《三峡》语言的音韵美。

3.《三峡》构思之美。MV视频:三峡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文字视频:探求三峡先山后水,先夏水、再春冬之水、最后秋水的内在逻辑。

4.《三峡》情操之美。讲座视频:郦道元的生平;文字视频:三峡道路的艰险;思考:什么样的情怀才能造就这样的文字?

这样的一组“微课”,几个“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三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微课”背景下的课堂要比常规课堂教学灵活得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点”毕竟是点,如果学生只能在“点”的层面进行学习,势必会导致知识能力的不系统,对学习材料认识的不全面。所以在“微课”资源开发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地把一个个相关的、类似的“点”串起来,做到“连珠成串”,形成特有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文言文词义的推断”,可以这样来设计几个“点”:1. 组词联想,推断词义;2. 内外迁移,推断词义;3.字形分析,推断词义;4.通假判断,推断词义;5.语境观察,推断词义。每个“点”做一个或几个“微课”,然后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

围绕一个知识点可以做多个“微课”,也可以在一个“微课”中选入多篇课文的内容,将该知识点在不同课文中存在的“点”进行充分展示,连珠成串,让学生充分掌握。例如,设计“小说中的环境”这一“微课”,可以选择这样一些“点”来进行设计:

视频1: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解说:自然环境凸显故乡衰败特征,烘托人物悲凉心境。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故乡》)

解说:自然环境描写,为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提供背景,是作者美好故乡的象征。

视频2: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在烈日和暴雨下》)

解说:自然环境描写,突出天气热得反常,为下文写天气巨变埋下伏笔,预示了车夫祥子拉车的艰难。

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在烈日和暴雨下》)

解说:自然环境描写,表现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描写凸显祥子拉车的痛苦。

视频3:

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变色龙》)

解说:社会环境凸显市场萧条,暗示沙皇统治下的社会毫无生机,为媚上欺下、无耻善变的警官出场做铺垫。

视频4: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孔乙己》)

解说:酒店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提供场景。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

解说:社会环境描写,突出当时社会严重的阶层分化现象,为孔乙己这一特殊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孔乙己》)

解说:社会环境描写,用当时众人对身处社会底层孔乙己的嘲笑,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心灵麻木、冷漠,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根源。

总结:通过打通课内的多篇小说,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单独提取出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微课”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1. 小说中的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 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景,能够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表现人物的心理或性格服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所谓“连珠成串”,首先是要确定采撷哪些“珠”,即有价值的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以一篇课文为范围,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珠”;也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打通若干篇文章,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珠”。其次是要把这些“珠”连缀成一个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系列,可以是一个“微课”,也可以是一个“微课”系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把一个个的“点”融会贯通起来,学到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技能。

三、流程设计: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微课”创始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可从“在哪里挖掘知识”“需要挖些什么”“怎样对学习进行监督”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微课”教学设计策略。他指出了“微课”设计的重要原则:基于问题。

“在哪里挖掘知识”是“微课”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到存在问题的地方去挖掘,课的价值才能得到彰显。一般来说,要综合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本身的问题,从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把最有价值的“点”找出来,通过直观的方式使之形象化,降低学生掌握的难度;二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和智力发展水平上掌握起来有难度的问题,这一类属于“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可以通过“微课”来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学流程设计要充分体现“用‘微课’提出问题”“用‘微课’激发思考”。

例如,《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名篇,该诗歌通过想象牛郎织女逛天街的幸福图景,表达了对自由、光明和幸福的向往。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深入探究:

1.图文视频 :诗内外的牛郎织女 。 视频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诗中的牛郎织女”。视频展示的是牛郎织女牵着孩子提着灯笼在天街上幸福地闲逛,所配文字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二部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视频展示的是王母得知织女下凡成家之后暴怒,勒逼织女返回天宫,牛郎披牛皮追赶,却被王母用簪子划出的银河阻挡,只能徒呼奈何、隔河相望的场景。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用矛盾的场景使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产生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看完视频之后,笔者提问:看了这两段视频,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非常明确地指出,郭沫若笔下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命运截然相反。很快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郭沫若作为一代文豪,当然是知道这个传说的,他为何要反其意而为之呢?至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激发,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图文视频 :灾难深重 ,追求光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查阅了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设计了这样的“微课”视频:

(1)视频:1921-1922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人痛苦的生活场景。

(2)文字:中国人探求救国之道的历程:1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2五四运动震撼着每一个热血的中国青年。从1919年到1920年,全国有数千人赴法勤工俭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他们中有邓小平、周恩来、向警予、陈毅等大批人们熟知的英才。与此同时,日本的崛起,使大批热血青年将目光投向日本,掀起了留日狂潮,其中包括孙中山、黄兴、鲁迅、郭沫若……他们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卷入求学救国的洪流。3用顾城的诗句结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看完之后让学生深入讨论:为什么郭沫若笔下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命运完全不同?

“微课”中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极端黑暗痛苦的年代,了解了当时众多先进的知识分子追求光明、追求救国之道的大背景,然后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引导学生结合郭沫若赴日留学的经历理解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就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现实社会越是“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郭沫若心中对光明的追求就越是热切,他在暗夜里永不放弃对光明的追求就越是可贵!让学生能够由人论文,理解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3.图文视频 :不动笔墨不读书 。

(1)文字:不动笔墨不读书。

(2)视频:1毛主席点评《二十四史》片段;2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片段。

(3)文字:天上的街市充满了光明、自由和幸福,这是郭沫若社会理想的象征,你从诗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郭沫若对理想社会坚信不疑?请你也做一回毛泽东、金圣叹,在郭老的诗篇上留下你的圈点和批注。

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在前两个环节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再次回到诗歌的文字中来,通过圈点,很快就能发现文中的四个“定然”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光明社会一定到来的坚定信念。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和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例子,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使用“圈点批注读书法”的信心。

3.语文教学微课设计的需求 篇三

语文系以语言为表征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倘能将微演讲、微陈述、微小教学片断以视频、音频的形式记录并呈现出来,协助师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也未尝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况且,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完全拒绝新技术新平台的运用,不但难以成行,也完全没有必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微内容,微学习,短小、讲核心、搭配作业、有活动设计、提供材料的微课设计就非常有必要了。本文基于苏版语文必修教材的散文篇幅,谈谈语文教学之微课设计的需求。

一、一课一得的需求。

一些文本在整体感知与熏陶之后,需要教师把文本精致化的内容点染出来,简约的课堂不贪多求滥,一课一得足矣。我们把玩《江南的冬景》,扑面而来的是江南冬景的温情与喜悦。文本以文字入画,以迷人入境,需要感悟的地方当然不止一处,但作为教师,需要点拨学生抓住文本的关节处,那就是文章所展示的画面与洋溢出来的画意。围绕这个点设计微课《<江南的冬景>之画面与画意》,画面之多形态(粗笔勾勒、精笔细描)与多层次(微雨寒村图,层层舒展,美丽多姿);画意由迷人到人迷,先迷作者,再迷读者,读者沿着美丽的文字之路径踱步,赏析迷人的江南冬景,自会人人着迷。我想学生在领悟文本内涵与作者的情怀之后,再通过微课形式重点把玩文本的画面与画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学理解剖的需求。

很多语文人都有慨叹:语文难教!难在哪里?语文老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语文的专业化要复杂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任何学科都得借助于语言才能运作。所以,要说语文学科难,难就难在其内容的包容性。语文教材之包罗万象,一些文本必然涉及到文化、科学等概念,学习文本,须先弄清楚文本的概念,这自然需要与其他学科互动合作。但是,倘若语文课堂的主体定位在讲明白这些文化科学概念,那语文课就失去语文的本真,去种别人的田了。改变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设计微课。譬如,基于文化视角而言,学习《金岳霖先生》,绕不过去的是西南联大、林徽因恋情等背景知识。文本中有一段非常简约而深情的文字: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经查证,其时为1984年,林徽因死于1955年。此时,林徽因已死29年了,金岳霖已90岁高龄,也正是在这一年,金岳霖先生与世长辞,可见,金岳霖先生对林徽因的那份感情,真可谓是至死不渝。有的老师把这些背景知识拿到课堂上来讲,必然会花费很多时间,课堂的结构很可能变得不合理,因为过多的历史故事,语文课变成了历史课了。倘若做成微课形式,让学生课后学习,岂不是两全其美?类似的还有《像山那样思考》,不过是基于科学视角而言,教师设计出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微课给学生课后学习,这样才能帮助与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生态与文明冲突的思辨。

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因材施教的理念,还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微课都可以发挥其特有的教学效能,实现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境界是在恰当的时空下,学习内容给适合的人,微课能做到这一点。散文教学主要是把玩散文之情、景、理、趣、雅,但是,班级、组别、个体之不同,必然造成学情上的差异,这一差异又不能完成整体的学习进程,否则,教学计划会被打乱。怎么办?微课来调节。以《荷塘月色》为例,就文科生而言,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外,还需要延伸阅读,这个任务就可以交给微课,需要教师集纳与提炼余光中等学者对于《荷塘月色》的评价,然后再找一篇余光中先生的文章,如《听听那冷雨》,基于散文语言之雅,探究两篇散文之言语差异与审美趣味。

四、专题学习提升的需求。

苏版教材以专题为板块,同一专题不同文本的重点或难点自然有差异,但是,基于同一专题的不同的文本,既然能放在一起,编者肯定有其恰当的理由。专题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专题作为学习的样例,探究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共性。以苏版必修1“月是故乡明”专题为例。经过研究发现,专题统领下的五篇散文,虽然国别不同,主旨差异,但都与一个现象相关,那就是“离家”!《想北平》是因为离家而想;《我心归去》是因为离家而归;《肖邦故园》是因为离家的肖邦,心脏运回故土,彰显热爱故土的情怀,而使得其故园具有精神价值;《前方》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在路上就是离开家了;《今生今世的证据》正是漂泊在外,离家久远,才有了根的寻找。这样分析之后,微课设计的思路也就出来了:文化视角下的“离家”情结与反思。这样的微课对于提升专题学习高度非常有价值:基于文本,实现了教者、学者、编者的多重对话。

五、试题讲评的需求。

散文阅读训练是高考重头戏之一,打开历届高考试卷,统计一下现代文阅读,肯定是散文阅读测试为最。基于此,散文不能光阅读不训练,这自然牵涉到散文阅读训练的讲评问题了。坦诚地讲,散文阅读训练,乃至整个语文训练的试卷讲评课,适如鸡肋:不讲不行,讲而无趣,很难得到学生共鸣。不过,用微课就不一样了,每次考试之后,备课组集体研讨,挑出年级共性的差错点,合作制作微课。老师再针对班级的共性,自己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相关微课,这样,试卷讲评课就变成了微课的组合课堂。这不单单是课堂形式改变,也是教学理念的变化,从围绕试卷讲评转变为围绕学生备课与上课。

这么看来,语文教学不是需求不需求微课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吸纳与运用微课帮助语文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了。联系课堂实践,语文教学的微课设计主要从下列几个维度介入:endprint

(一)教师设计与学生设计。这是基于对象差异而设计微课,教师立足于教,学生立足于学。不过,教最终还是为了学。因此,微课设计还是应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最佳的做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制作,或者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微课倡导让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反之,学生也可以借助于微课的平台实现自己的学转化为对于伙伴的教。教转化为学是基本需求,学再转化为教则是学的深化。

(二)面向课堂与面向课外。这是基于空间差异而设计微课,面向课堂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面向课外是对于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总体看来,空间差异的微课设计主要存在四种形态:网络在线自主学习型、课堂穿插型、课后查漏补缺型、课前预习型(翻转课堂)。需要强调的是,课程视角下的微课,不论哪种形态,均需要教与学的互动,老师或参与,或指导,或给定方向;不过,最终的落点还是学。

(三)必备素养与兴趣拓展。这是基于内容差异而设计微课,必备素养是语文微课设计的主体,系完成语文学习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兴趣拓展是语文微课设计的深化,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平台。不过,前者细致后者简约;细致处必须明了,简约处留有足够空间。

下面以《老王》这篇案例来说明微课设计的要点。

【设计选点】

学习“一线串珠法”

【设计目标】

以读促写,落点在写。学生通过选取、感悟、归纳、体验的方式,感悟文本结构妙处的同时,学会运用“一线串珠法”写作。

【设计过程】

(一)什么是一线串珠法。

(二)一线串珠法的特点。

(三)运用“一线串珠法”写作。

1、请以“明眸善睐”为题目,运用“一线串珠法”,写不少于三个有关眼睛的片断。要求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至少三个不同的眼神。

2、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意图】阅读和写作是一体的,得法于课内,将阅读中得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更能事半功倍。

(四)温习巩固。

刚才,我们接触到了“一线串珠法”,并且将它运用到了我们的作文中,课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周周记,以“   (填写对象是底层人)”为题,运用“一线串珠法”,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应该说,这个设计的选点是很好的,高中与初中都可以用:初中作为个性化学习的拓展延伸,高中作为文本学习的新落脚点。《老王》是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三一篇重读的文本,高中生再来学习这篇文章,不能走初中文本细读的老路。所以,我觉得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定位为:以读促写,落点在写。老师的设计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援引这个设计案例的时候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为了凸显微课设计的几个关键元素。

总体看来,微课设计首先要找准选点,这个选点唯一的标准就是学情,也就是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来定位。选点定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目标。目标是设计选点与学情之间的桥梁,目标既具有方向性,也需要可操作性。上述案例的目标有两个层次,“以读促写,落点在写”体现方向性,“学生通过选取、感悟、归纳、体验的方式,感悟文本结构妙处的同时,学会运用‘一线串珠法写作”则体现出可操作性。这两者解决了,应该说,语文的微课设计就一半成功了,下面之关键在于设计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考虑教与学的两个因素,只是依据具体的内容,侧重点不一样罢了。严格意义上而言:教要隐身,学要先行;教是指导,学是过程。

4.语文四年级白鹅微课教学设计 篇四

桐梓县官仓镇小关小学

周鑫

【微课目标】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一.课前预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二.课堂教学

1.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读出文中句子来。_____________

2.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

它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步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吃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示:用文中的词语,抽学生写在黑板上,展示时先读写的那些词语,再让学生读出来)3.第三自然段中,如果白鹅会说话,想一想,它会说什么?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篱笆外有人走路,他也要引吭大叫:

(方法提示:上台后小组成员先轮流把第三段读出来,再回答问题,模仿白鹅的神态,看看像不像?)4.作者描写步态时,将鹅与鸭进行比较:一个步态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谁能把鹅与鸭的步态表演出来。

(方法提示:指名学生上台表演,比一比,谁演得像?)

4.老爷”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势的人的称呼,作者为什么尊称鹅为“鹅老爷”呢?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_____________

5.作者说“我们不胜其烦”,鹅“架子十足”是讨厌鹅吗?为什么?

三.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鹅的叫声,音调__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__。鹅的步态_____________。鹅的吃相是_____________。每次下饭都需要三样东西:一样是______,一样是______,一样是_______。先吃一口_________,再喝一口________,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_____________。用“架子十足”“鹅老爷”这些词语,表面上是批评白鹅,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鹅的____________。

四、实践运用

5.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共6篇) 篇五

篇二:小学语文五年级《慈母情深》微课教案--蔡霞 《慈母情深》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2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分配:8分钟

教学方法:录屏型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1.片头:(20秒以内)本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2.了解作者(ppt演示):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3.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词句,体会深情。4..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

结尾:(10秒以内)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谢谢聆听。

篇三: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四: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 小学语文组 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这节微课不仅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题,也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课堂讲解,更为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提供了开放而自由的空间。

(二)微课《查字法》,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二”讲到了部首查字典的知识,这是工具书的使用技能教学,属于教学重点。二年级教师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后,发现二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到查字典的另一种使用方法——音序查字法。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节关于音序查字法的微课呢?

为此,同组教师进行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到音序查字法一般应用在“识字却不知意”或者“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

“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虽然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但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六”就出现了一字多义的题型,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学生写日记时,感知听闻的素材不能用正确的字记录下来,也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经过分析论证,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音序查字法,进行书本外的知识拓展。于是制作了《音序查字法》这节微课,设计思路从学生写日记遇到不会写的字这样一种情境入手,分步介绍这个字所在字典中的音序、音节和检索页,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晓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完微课视频,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从学生课余自学到课堂汇报,这节微课让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不仅有效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

(三)微课《晏子为何使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学文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出国的用意为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

那么,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里?教师通过查找资料,制作了一节微课《晏子为何使楚》。微课中,教师模仿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师的语气,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出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

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单田芳式的评书讲述形式,非常有气势和感染力。教师把微课的观看设在了课前预习的环节,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的另一种品质——爱国。这节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赏析叶圣陶先生的比喻句之妙》,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的准确应用

四年级上册的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名篇,在学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文中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时,有两句话,一句是“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是“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为什么同样是爬山虎的脚,却做了不同的喻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当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时,颜色嫩红、硬度较软、作用是寻墙立足,都与蜗牛的触角颜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叶老给此时的爬山虎的脚作喻非常贴切;当脚巴住墙后,颜色变灰、粘性十足、脚力牢固,可与蛟龙的爪子媲美,因此叶老的这个比喻也非常准确、形象。

探究过后,师生都感到收获巨大,共同制作了一节深度研读文本的微课《赏 析叶圣陶先生的比喻句之妙》,内容从学生质疑入手,分别阐释了两个比喻形成的原因,指导学生感受名家语言文字应用的准确、形象。这节微课是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结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名家写作时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也给学生的习作创作铺垫了准确运用词语的思想根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几节语数学科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上应该重视微课,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利用课外知识拓展、自主质疑探究等方法或途径,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如课前预习、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真正实现微课的“翻转作用”,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五: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乌鸦喝水》微课程设计方案

《乌鸦喝水》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6.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六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

行动负责人:胡佳敏

行动团队:建边农场小学语文组

李凤凌 姜丽梅 齐丽娜 孙姬艳 付紫微 毕波 张秀娟 胡佳敏 付伟 潘玉霞 吴春华 苏玲(微课软件技术指导)所在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建边农场小学

目 录

摘 要 …………………………………………………………………3 第1章 选题的背景………………………………………………………4 1.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背景………………………………………4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5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5 第2章 行动方案研究的理论依据…………………………………………6 2.1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6 2.2 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7 2.3 基于情景学习的教学模式……………………………………………7 2.4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8 第3章 微课设计的行动目标、行动内容

3.1行动目标…………………………………………………………………8 3.2 行动内容 ………………………………………………………………8 第4章 微课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9 4.1行动研究思路……………………………………………………………9 4.2行动研究方法……………………………………………………………9 第5章 微课行动研究步骤…………………………………………………9 第7章.预期行动研究成果…………………………………………………10 参考文献………………………………………………………………………10

摘 要

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过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镜头频繁地从埋头学习的学生切换到激情讲课的教师,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讲授的内容,也无法看到教师的完整板书过程、屏幕展示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录像对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录制这些录像的定位模糊不清,展示教师风采、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多重目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录了那么多录像课例,竟然没有多少是用于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这,有违资源建设的初衷,它是教育资源建设理念滞后的产物!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孕育出来。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

第一章 选题背景

1.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背景

2013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同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全国性的微课大赛。这次爆发,不是偶然的,是一次酝酿了很久终于喷薄而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是教育界专家们敢为先行的结果。早在2010年,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就已经在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

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过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镜头频繁地从埋头学习的学生切换到激情讲课的教师,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讲授的内容,也无法看到教师的完整板书过程、屏幕展示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录像对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录制这些录像的定位模糊不清,展示教师风采、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多重目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录了那么多录像课例,竟然没有多少是用于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这,有违资源建设的初衷,它是教育资源建设理念滞后的产物!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孕育出来。1.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在我校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

A理论认识的意义。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

B学生自学的意义。适合于我校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C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

D优化资源质量的意义。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我校教师可集中精力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

E资源共享的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同伴课相互借鉴学习。

F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此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可以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而不像过去,教材一经改动,配套的教学光盘马上作废,过去,教学资源是被教材版本绑架的。微课,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第二章 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主要包括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2.1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映射真实情境的结构不良问题之中,以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开始进行查询,一直持续到发现正确的方法为止,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PBL”的优点在于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较好的落实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不足在于耗时太多,所学知识难以系统。

2.2 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呈现良构领域的问题或者是某种情景,学生从探究现象开始进行生成性学习,通过特殊了解一般,从而加强学习的迁移效应。案例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知识面窄、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因此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2.3 基于情景学习的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作为工具,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和制造悬念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其他几个程序都可以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情景教学是一种课堂交流活动型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从创设情景开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设计应该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问题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6]。

2.4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是指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一般被称为“协作”(cooperation),在学习中采用这一理念构建学习活动 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

第三章 微课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3.1研究目标:

本课题决定从微课的特点、应用出发进行微课设计策略的研究。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这样的目标:

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微课的应用。教师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发展,一线教师普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大部分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3.2研究内容

A转变教师观念,明析微课概念。破除过去一些过时滞后的做法,不再提倡用满堂录的录像课来作为教学资源。因为这类录像课例,除了展示师生的课堂风采外,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

B通过调查了解,微课设计制作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 C开展微课设计环节研究,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怎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定位?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设计意图? D进行微课制作技术培训。

E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既练兵,也去参加实 战比赛,借此机会促成一批微课高手成长。

F建设我校的微课资源,结合各校同仁已经有的优质资源,推广普及微课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微课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4.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从理清微课概念,走出传统录像课例误区出发。引导教师们认识微课,进而开始微课的设计制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初步预计有如下工作:专题讲座,问卷设计、调查、回收、分析,微课环节设计交流探讨,微课制作技术培训,微课资源库建设等等。4.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学生访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第五章 微课设计行动研究步骤 5.1 课题准备阶段:(2014.9.15-2014.10.15)组建行动研究组,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对于传统录像课例有什么看法等;希望学校在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方面的支持帮助;确定研究方案。

5.2 课题实施阶段:(2014.10-2014.12)1)对前面回收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对微课的认 2)针对前面调查的结果,结合微课发展,开展专题培训。3)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录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使用的培训,解决教师们实现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4)在实战中对微课的环节设计进行研究,发动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微课沙龙,交流各自关于微课的思考。5)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希望能够在教师中间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以及诞生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5.3 课题总结阶段:2015.1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老师们在微课设计、制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取得的成绩,汇编课题研究资料,举行课题结题报告会。

第六章预期研究成果

总结撰写《微课设计注意事项指南》 一批优秀微课课例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行动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7.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探讨 篇七

一、微课的内涵

(一)微课定义

为完成教学目标,设计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以对一节课某部分或某知识点进行集中突破的方式,就是微课,比起一般课程,其教学容量少且时间较短。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通常上,微课视频全长在10分钟以内,良好地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有利于学生全程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2.针对性强。

不同于目标较多、内容复杂的一般教学形式,微课专注于突破某知识点,具较高针对性,内容集中、主题清晰,可实现个性化教学,并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3.观看方式灵活。

音视频是微课的载体,在被上传至网络后,学生可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比较方便。并且,学生可对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任意搜索,并反复观看,针对性强,同时,学生可将其下载至移动设备中进行观看,实现移动学习。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现状

目前,在技工学校中,已经有很多教师将微课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但总体看来,教学收效并不理想,包括:微课教学设计不科学;微课应用限于课上;教学实效不高;微课应用频率不多,等等。经分析,得出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有:语文教学思想守旧;缺乏有效培训;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认识不足等[1]。为此,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掌握应用微课的有效方式。

三、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改善对策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式

1.课前学习。

因对新知识不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往往入手困难,效果不佳,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多缺乏自制力,有些人不进行知识的课前预习,影响了其课堂听课的效果。若将微课应用在新课预习中,则会取得良好收效,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可快速知悉本课知识点、重点,并使一些疑问得到化解,对于较难内容,学生可事先清除一定学习障碍,而简单知识则可在预习中掌握,而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就可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课堂教学高效完成也得到了保证。

2.课堂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较长,若教师仅仅是一味单方面讲课,就会造成学生听课兴趣降低,发生走神等情况,而微课时间比较短,若教师将其穿插在难点、重点讲授环节中,换种形式体现难点、重点知识,可让学生集中精神,并更有兴趣的听课,改善沉闷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可制作专项微课视频,集中讲解本课难点、重点知识,同时,也可在微课中引入一些和本课内容联系较大的影音资料,实现教学有机联系生活,充分活跃教学气氛[2]。

3.课后学习。

进行知识巩固、形成知识体系及升华提高是学生课后学习的目的,于是,针对课后学习环节设计微课时,应保证具一定深度,以实现对本课内容的总结及加深理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互联网优秀共享微课,让学生在学有余力时不断巩固提高。此外,因在教学风格及方法上,不同教师会有所差异,教师可上传不同老师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选择合适教师的微课视频,以全面提高复习效果。

(二)语文微课设计的内容确定方式

1.分析课文重点。

在语文教学时围绕着课文内容展开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了解其行文布局方式,理解文中思想,并培养自身素质,于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当将对课文重点的分析作为主要内容。为此在设计中,教师先应确定恰当内容,有针对性的讲解某一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比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讲解中,让学生体会文章意境、理解作者复杂感情是本课重点,教师可设计声情并茂的微课视频,将文中描述美景展示出来,并配以恰当音乐,让学生对文章艺术风格及思想情感直接感受。

2.突破课文难点。

因语文教学中涉及较复杂而广泛的内容,若仅进行单一课堂讲授收效并不佳,而微课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可将其进行有效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在微课中将散文的理解、议论文的论证展开、演讲稿的生动表达方式的讲解作为微课的重点内容。比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影音、视频资料、生活场景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在有一定情感体验后,再进行话题讨论,教师也可将一些优秀辩论、演讲等视频设计到微课中,并配以点评,让学生在有时间时欣赏,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讲解专项知识。

除了阅读理解文章,语文教学任务还包括修辞、写作等很多专项训练,因存在难度,使得本来基础就较差的技工学校学生对专项学习心存畏惧,学习意愿不强。为有效解决此问题,教师可对声情并茂的微课进行有效运用,以提高教学趣味性,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不再抵触学习,而以积极、轻松的心态接受教学,并快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在做“感恩”有关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将中央电视台“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师”的广告加入微课中,并向学生播放,这样有助于学生酝酿情感,并在作文中将自身情感巧妙表达出来。

四、结论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使用过微课,但因思想过时、缺乏科学方式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使微课教学更具实效,教师应当根据本课要求、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重点突出的微课内容,并选择合适教学环节播放微课,让学生对知识点得以全面、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张雄.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6).

8.初中语文导读微课设计初探 篇八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新型学习方式的不断涌现。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试图将微课技术运用于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之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经典学科教学法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微课促进传统经典语文教学法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法原理赋予微课设计学科教育灵魂。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的导读微课设计呢?

一、自读式导读微课:目标导引与入格训练

所谓自读式,就是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训练目的指向于学生“学会阅读”。在“三式”之中,自读式是基础,也是根本。何以聪教授对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中的“自读式”作这样的评述,“与其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的手段,不如说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读、复读等课型实际上都离不开自读,是自读的一种变式。”①那么,如何进行自读式阅读训练?综观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教学主张,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宏观层面的目标导引;二是微观层面的入格训练。

目标导引 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突出了整体设计策略,从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阶梯性出发,让学生明白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这种做法,有专家称之为“大幅度的目标交底”,即,让学生从初一入学之始,钱梦龙先生就把整个中学阶段以及各年级段的读文训练目标要求明确告知学生,“从‘读懂写了什么到‘读懂为什么这样写诸如此类的阅读要领和训练的步骤,使学生三年早知道,悟到应循之轨,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②由此,我们进行了三大系列的“读文目标交底”微课群的开发:一是根据时段划分的,包括初中阶段、年级段、学期段的读文目标微课;二是根据文体划分的,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读文目标微课;三是根据教学单元划分的读文目标微课。这些微课群,最终相互关联、层层相扣初中语文读文目标体系。这一微课群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通过阶段性语文教学目标叙述,让学生明确语文阅读任务、目标和要求。做到“学习之始,通过目标定方向;学习之中,通过目标寻路径;学习之后,通过目标找差距”,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导、纠偏和激励功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意识与能力。

入格训练 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由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③“自能读书”无疑也是钱梦龙先生“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能读书”呢?钱梦龙先生认为,需要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他说,“一个高效的阅读流程,往往由若干符合认知规律的步骤构成,每一步骤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规格,于是就有了阅读的‘格;‘严而有格的阅读训练,就是使学生一打开文本,就知道应该按照怎样的‘规格去读。比如,阅读从何入手、如何深入文本、如何把握要点、如何质疑问难、如何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等。总之,做到‘思有其序,读有其格。”④据此,入格训练就成为了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入格训练微课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阅读要领。比如,在设计《故乡》一课的自读式导读微课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作品背景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一是认读感知。要求学生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初步的印象,围绕“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在认读感知的同时,通过《汉典》网页,要求学生完成对生字词的注音、注释。二是辨体解题。要求学生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特点进行辨别、判断,并说出理由。三是定向问答。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发问并自答,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第一问是用来回答文本内容的;第二问是回答文本表达方式、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第三问是回答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构思等。四是深思质疑。学生在对文章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通过微课平台的“学习社区”频道发布自己的疑问,引发大家的讨论。

自读式导读微课,一般是安排在课文自读之前观看,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自读的目标要求、基本流程和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读式导读微课:设疑点拨与微课互动

所谓教读式,指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根据钱梦龙先生的观念,“教读的基本方法是随机指点”,“教读的策略是为学生铺设上升的台阶”⑤,“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⑥。因此,教读式阅读训练,必须突出教读与自读的同步、导读的随机生成和教师指导用语的简洁明了等。那么,我们应如何根据这种教读式阅读训练要求进行导读微课的设计呢?

笔者在研读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实录、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微课技术的基础上,对教读式导读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读式导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读,那么,怎样的自读才算得上是让学生学会了呢?笔者认为,学生学会自读,首先能够遵循阅读程序,其次要做到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至于遵循阅读程序,我们可以通过自读入格训练达成;而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⑦因此,在教读训练时,我们要关注学生文本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师生各抒己见、交流研讨、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据此,我们在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关注了设疑点拨和微课互动两个方面。

设疑点拨 在自读式入格训练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了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定向三问”,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三问”作出圆满回答,钱梦龙先生认为,学生只是“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大体上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⑧其言下之意,学生对文本尚没有达到深度解读的程度,还需要学生对文本作出深思质疑,实现从“无疑—有疑—无疑”的阅读“长进”。因此,在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时,我们围绕学生“深思质疑”所产生的疑问定制微课。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自读阶段提出问题,并在微课平台“学习社区”频道中发表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影响阅读深度的共性问题,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由此确立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对这些称呼进行分类,并启发学生“金钱左右着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在教读训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则是将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比如,“我对于勒的称呼和父母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不同?”“我在见到于勒后做了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反映了‘我的心理变化?”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小问题阅读文本。通过这些问题由大化小、形成梯度,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实践表现,通过基于学生自读中疑问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定制并推送班级个性化的导读微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教读式训练中的导读针对性。

微课互动 为了实现教读式导读边教边读、随机指导的功能,我们加强了导读微课的互动性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导读微课,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我们在教读式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嵌入互动性测试、阅读要求提示,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回答问题,一边阅读文本,即时获取教读效果的反馈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微课平台“社区”建设,在微课平台中整合QQ、微信等社交工具,组建“班级学习群”“主题阅读学习圈”等或虚拟、或现实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在线互动和课堂交流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读式导读微课功能的最大化。

三、复读式导读微课:知识整理与成果展示

所谓复读式,即一种基于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通常情况下,就是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某一主题组成“复读单元”,并指导学生读、想、议、练。钱梦龙先生将复读训练的目的分为三类,即:知识归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为此,我们把复读式导读微课设计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整理;一是成果展示。

知识整理 教师根据阅读训练规律,有意识地组建若干“复读单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一阶段阅读训练后的知识整理和归纳,自主建构文本阅读知识体系。从知识整理维度开展复读式导读微课,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三点:一是呼应读文目标。复读式导读微课要与读文目标微课一脉相承,前后响应,以便学生“读后对照目标找差距”,但又要避免与读文目标微课的简单重复;二是构建认知导图。复读是基于复习的,知识整理是复读式阅读训练的核心所在。所以,微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弄明白复读单元内文本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关系。比如,我们将《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三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并以认知导图的方式,形成复读单元内三篇文章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中的对比与分类、归纳与总结,并借助认知导图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督,实现学生自能阅读。三是明晰复读任务。复读不是对先期自读、教读的简单重复。钱梦龙先生认为,复读任务就是要做到既“温故”,又“知新”,“温故”指温习旧课,“知新”指获得单篇阅读时不可能获得的新认识。⑨由于是对“复读单元”的若干篇文章相关内容的比较、提炼,这就要求复读式导读微课要让学生明确复读任务及具体要求,以便学生较好地通过跳读、快读、选读等方式进行复读训练。

成果展示 复读是单元的复习性阅读,与单元学习结束相伴而生的是单元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我们采取了展示性评价策略。即与学生共同设计、录制复读成果展示微课,并上传到微课平台,再现学生在一个“复读单元”中的阅读进程和成长经历,通过阅读训练成果展示,不断丰富拓展性阅读微课资源,不仅为教师学情研究提供依据,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和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微课开发的基本做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内容包括复读单元内的自读入格训练情况、单篇课文教读感悟及单元复读中的总结提炼,突出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想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也是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目标所在。今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现代化升级,同样也较好地践行了现代教育技术“个性化学习”以及“不教之教”的核心理念,实现“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让受教育者依靠自己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⑩的教育追求。笔者坚信,这样的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并渐入佳境。

————————

参考文献

①何以聪:《语文教学论评论集》,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页。

②刘正伟,杨路:《阐释的力量:专业人员介入教学实践考察》,《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9期。

③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学书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4页。

④⑤⑧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⑥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上)》,《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11期。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上一篇: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 简历下一篇:美丽的夏夜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