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精选12篇)
1.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如何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信息、科技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以及社会文化组织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我国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众寄希望于拥有丰富资源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校图书馆,希望高校图书馆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企事业组织以及城市居民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如何使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在保证本校的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有偿或无偿地对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运营管理社会化:运营管理的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终端,与传统运营管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用人机制、薪资支付都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可借鉴企业管理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图书管理员及管理人员,采取有偿服务和绩效薪酬等方式,考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校图书馆运营管理社会化。
2.建设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改变传统面向师生的传统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下积极投入到社会化信息的进程,尽可能地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资金和技术,实现建设力量的多元化和社会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要满足教学与科研的要求,也要考虑社会各界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高校图书馆要本着“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的服务理念,转变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敞开大门,欢迎社会读者,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考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的需求,研究地方企业管理、生产中的应用问题,为地方产业提供技术革新、文化建设等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提供社会调研、资政报告等咨询服务;通过网站、媒体、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降低高校图书馆的准入门槛,使得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的力量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信息反馈的窗口。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
1.按社会化服务内容划分模式:①初级模式是社会化服务基础的服务模式,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借阅服务和借阅证的办理。目前我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校,一般都采取有限制的借阅服务和临时借阅证的办理。②中级模式主要以信息服务为主体,内容包括:馆际互借、文献输出、查引查收、建立专项数据库、电子阅览以及专业素质培训等服务。信息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财务以及信息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按社会化服务方式划分模式:①自建模式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自行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向社会提供服务;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校内外用户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②共建共享模式是一种共赢的服务模式,和企业合作是最常见的方式,企业利用高校的人才专业优势和资源获得所需的科技信息和商务信息,设立商务以及知识产权平台,为企业服务;而高校图书馆通过企业增加了资金来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再者就是与本地公共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实际上是加强了地方图书馆的辐射力。
3.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模式:网络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实现降低成本,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建立图书馆联盟,不断推出有特色的优质的资源,增强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4.个性化服务模式:个性化模服务式可以满足多种人群多样化的需求,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图书馆不同的专业文献资源以及图书馆馆员的专业化的导读服务,提供给不同需求的读者用户,网络数字化资源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且搜索界面复杂,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员为其服务,用户在进入网络数字资源搜寻时,往往是无从下手,图书馆可在网页上为用户设立专门制定用户所需的信息,即可为用户自动提供所需信息,美国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协会所推崇的“的MyLibrary,Mygateway、Mylink”被认为是最值得“关注的个性化服务”.目前我国已有高校图书馆开始为社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1.硬件环境优势:高校图书馆建筑高端大气,配有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和设备、多媒体阅览室、在线咨询技术平台等,室内环境优雅整洁,是读书学习的最佳场所;馆内查询检索方便快速,局域网、WIFI等硬件设施齐全,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硬件优势。
2.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学术研究主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794所,总藏书量超过616亿册。汇集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的文献资源,有高质量的、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文献被搁置,造成了管藏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本校师生读书学习的前提下,考虑对社会公众开放,既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3.人才优势:高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有偿地对社会公众进行讲座,使得社会公众也能享受到高校的人才资源,从不同的角度提高社会大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4.网络优势: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3G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图书馆以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了本馆的信息导航系统和个性化的互联网主页,如果能够整合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这样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因素
1.传统理念问题:相关人士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一个部门,进行社会化服务不符合其工作性质,且国家并没有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的思想还禁锢于传统的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观念,并没有正确认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缺乏承担社会化服务的理念。
2.社会用户管理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并不成熟,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对社会公众开发是否会导致学校的安全问题,校内师生与社会公众服务的分配问题,信息资源保障问题;社会公众身份不易辨别,借阅图书超期不还、损坏图书及图书馆设施赔偿问题,没有一定的制约规则将很难管理。
3.知识产权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社会化的责任,涉及到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时无法可依。
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服务的一个机构,没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理念,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用为基”社会化服务思想。
2.联合社会力量走社会化道路:高校图书馆想实现社会化服务,只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引进外部人才以及社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利用地域优势与企业联合办馆;与公共图书馆联合,公共图书馆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一般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可满足专业性较强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二者“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3.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管理图书馆,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馆藏体系,调整资源结构,提供社会化服务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开展有偿服务,缓解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打破现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奖惩考核和分配制度,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
4.建立相应健全的法律法规: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服务机构,要想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这需要国家、社会、法律机构的协作,制定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规则和章程,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高全民素质。
总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与有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化服务还处于落后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环境,面向社会多层次地敞开服务,逐步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途径,使得高校图书馆早日全面地实现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利香。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4,(5):147-149.[2]叶德莲。试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经济,2014,(380):91,95.[3]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1-33.[4]杨云芳。竞争情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焦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3):68-70.[5]孙娜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5-16.[6]曹红。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谈[J].网络财富,2009,(11):102-103.[7]樊宇。浅议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贵图学刊,2011,(2):55,60.
2.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二
高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1. 高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 全体社会成员都崇尚知识并坚持终身学习, 学习成为贯穿于全社会成员整个生命的任务。而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首先必须有读书学习的场所, 高校图书馆因有丰富的馆藏信息、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浓厚的学习氛围等优势, 成为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最佳的学习场所与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之一。目前,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除了为本校师生服务外, 一般都对外开放, 为社会服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事实上, 我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 均已经开始尝试走向社会, 为社区服务, 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为其他高校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 高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搞好社区建设尤其是社区文化建设,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社区文化建设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础文体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室建设上, 投入、以及利用已有的设施条件组织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推动街道和社区文明建设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却相当落后。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该将其蕴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使图书馆成为根本意义上的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库, 并建立起一个开放的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对知识的渴求。
3. 高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在高校图书馆, 人文精神应一直贯穿图书馆服务的整个服务过程。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 首先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 传递给社区居民温馨、愉悦、快乐的信息, 让居民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 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这是无偿的附加值服务, 是人文精神的一种表现。其次以快速准确的服务, 迅速满足周边居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4.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要创建节约型社会, 首要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目前, 高校图书馆具有专业图书文献、设备等丰厚的资源, 但由于其服务范围局限于学校内部, 各种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大量的文献资源在书库闲置, 其资源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可见, 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同时, 完全有能力兼顾社会公众的需求, 充分利用图书、设备等资源, 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5.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而社区作为基本社会单元在城市文明中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图书馆在发挥自己文献资源优势的同时, 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高知识群体的人力优势, 帮助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引导社区成员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指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另一方面引导社区成员用“法”和“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放有利于公民“终身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 每位公民唯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修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使热爱知识, 热爱学习的社区居民能自由遨游在图书馆的书海中, 并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 启迪社区居民的思想, 净化社区居民的心灵, 使社区居民自觉提高自身素养和不断获得个人进步。
高校图书馆面对社区开放的可行性分析
1. 高校图书馆拥有硬件环境优势
相对于其他类型图书馆来说,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程度较高, 技术能力强, 人员素质佳, 经费投入大。目前, 我国的高校几乎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制作了自己的网页, 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教育科研网 (CERNET) , 高校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经校园网和CERNET、INTERNET互联, 组织成相互交织的信息网络, 从而可以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 高校图书馆拥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1200余所, 拥有文献5亿多册, 文献信息资源占全国图书馆总量40%以上。国家每年都有庞大的资金划拨到高校图书馆用于文献购置, 源源不断的补充国内国外相关学科的最新书籍和刊物, 将当今社会最前沿的知识展示给读者。
3. 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 而且有着庞大的专业人才优势。有资料表明,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图书情报工作人员, 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外, 还有过硬的图书情报专业技能, 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 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较强的外语阅读写作能力, 具备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 与其它类型的图书馆相比, 高校图书馆拥有全校大学生这一可以挖掘的巨大人力资源库。图书馆可以调动馆员积极开展社区用户咨询与信息服务, 也可以组织全校热心读者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来, 深入到社区、单位用户中去, 开展宣传教育和科技知识的传播等工作。
4. 高校图书馆拥有基础设施优势
高校图书馆还有馆舍及其他服务基础设施的优势。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图书馆发生了显著变化。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各高校纷纷新建 (扩建) 规模大、功能先进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环境优雅, 大多数馆在平面布局上, 采用大开间、全通透、开架阅览的模式, 集藏、借、阅、咨、查网络服务于一体。各种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健康而舒适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开展社区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延伸, 是图书馆功能的放大与辐射, 也是响应中央号召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有能力和义务向社会开放, 这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只有面向社区开放, 才能开创图书馆“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工作的新局面, 从而提高学校和图书馆社会地位及降低能耗与成本, 使大学真正从象牙塔走向平民, 成为居民终身教育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丁枝秀.基于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07 (184-185) .
[2]蒋玲.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设社会进程中的角色转变.现代情报, 2008.07 (110-111) .
3.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顶层设计服务体系资源共享服务整合法制建设
分类号G258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收集、保存和组织文献资源,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社会开放的理念,实现和保障社会公众文化教育的权利,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亦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意义、模式与制约因素的理论研究和试行探索一直未曾间断。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经历了30多年的摸索实践,但其边界不清,标准不一,分散割裂的服务现状,与政府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未形成良性运行的机制,缺乏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需要政府和图书馆行业组织通过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将其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努力突破体制障碍,建立职权明晰,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服务格局。
1顶层设计的概念渊源与涵义
1.1顶层设计的概念渊源
顶层设计是来源于系统工程学的一个概念,从工程学视角而言,顶层设计是系统性地考虑工程设计、生产与应用,以确保一项工程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顶层设计被西方国家开始应用于军事、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成为政府统筹政策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顶层设计是指以整体理念和全面视角,统筹各要素和各层次的关系,以实现系统协调运行的思维方法。顶层设计的涵义包括: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设计,设计机构处于管理主体或行业的高层;顶层设计强调整体理念和系统思维,既有整体长远考虑,又有系统性安排,坚持统筹兼顾,理顺要素关系,促进系统协调发展。
1.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的涵义
从顶层设计的涵义来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具有相对性,包括泛顶层设计和相对顶层设计。泛顶层设计主要指国家或图书馆主管部门层面的总体设计,侧重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筹考虑图书馆发展的整体思路、体制机制、政策导向和服务定位,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归根结底是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相对顶层设计主要是指全国性和地方性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对各层级图书馆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业务建设、读者服务和技术应用的指导。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具有不同的层次。泛顶层设计规定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模式和总体部署。相对顶层设计各层面责任主体要按照泛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和总体布局,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统筹规划和工作部署。高校图书馆要有效执行顶层设计分解的工作任务,对社会化服务进行具体安排,加大跨部门、跨系统的合作,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互动,整体推进社会化服务。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的缘由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概括性地提出各类型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公共价值服务公众的回归[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图书馆系统在统筹规划、法规建设、资源整合和服务拓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2.1没有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
图书馆是文化战线不可或缺的力量,亦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分支。无论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还是其它的信息机构和文化机构,其经费来源、队伍素质和服务模式各有特点,各具优劣。不同系统的图书馆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受管理体制、资金来源和服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系统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系统内同质化特征明显,跨系统整合和交互服务十分困难。国家、省部层面虽然对文化、教育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宏观布局,但没有对图书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执行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明确各方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境况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如果要改善当前的服务格局,亟需通过顶层设计,从系统规划着手,理顺关系,促进社会化服务有序推进。
2.2缺乏配套的法规保障与约束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文化教育的权利,宪法第19条、22条、46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事业;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鼓励自学成才[3]。虽然宪法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确立了根本的法律依据,但是,我国尚未制定成文的图书馆法,没有形成图书馆事业整体建设的法律规范。各系统图书馆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条例,主要用于规范和维护本系统的图书馆行为与秩序。由于图书馆法规建设滞后,图书馆与其他组织、读者之间在图书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缺乏法律保障,公民平等、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图书馆法规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缺乏配套的法规保障和约束。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社会化服务虽有表述,但缺乏刚性规定,法律效力较低,可操作性差。
2.3没有形成统筹推进的合力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同系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舍条件、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存在着一定差异。据统计,我国2 286所高校图书馆,藏书总量6.4亿多册[4]。虽然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专业化的人才优势,其综合资源的可用性、真实性、可靠性和持续发展性是数据库商和信息机构无法比拟的,但是,高校图书馆长期固守高教系统,跨系统整合服务困难重重,系统内共建共享进展迟缓,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社会化服务推进乏力,其开放、公益、共享和公平原则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4面临体制与观念障碍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利益诉求难以契合,高校图书馆界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不同,理念不合,意见纷杂。综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困境和图书馆界的疑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着体制障碍和观念障碍,极大地影响图书馆资源分配和服务绩效[5]。常言道,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浮于表层,摇摆不定,陷入就事论事,工作虚化的境地。我们要正视这些障碍,通过顶层设计,对图书馆事业进行系统性、战略性、有序性的综合考量,扫除体制障碍,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好各要素关系,实施均衡发展,让先进的、科学的、开放的服务观念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主导意识。
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顶层设计的策略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领域、多方面、诸环节改革相互配套、协调推进[6]。顶层设计能够系统性地考虑图书馆发展规划,理顺各方关系,整合服务资源,改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图书馆主管单位和行业组织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顶层设计可采用如下策略。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系统性规划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做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改革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保障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普及与共享[8]。国家及相关领域的主管部门对文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将文化教育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性规划,体现了顶层设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图书馆隶属于文化、教育范畴,高校图书馆资源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社会化服务涉及人、财、物等多种因素,牵涉面广,需要政策引导、法规保障和财政支持。国家部委、各省市层面,需要成立省部或省区协调指导工作小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按照顶层设计理念,通过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和规范化建设,整合跨系统图书馆服务资源,强化系统内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理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例如,国家六部委成立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研究如何加强统筹协调,支持省部合作,共同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天津市教委牵头成立了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中心,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跨系统、跨行业图书馆联盟,整合天津市文化、教育、科研系统图书馆资源,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搭建共建共享平台,都是可借鉴的经验[9]。
3.2完善图书馆法规建设,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10]。图书馆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法规。我国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规章都是分散在有关部委规章、地方性条例之中。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1]。《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10条规定: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12]。其中“有条件”“尽可能”“鼓励”等词汇都是柔性表述,没有强制性措施,没有监督与约束条款,给图书馆预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然而对于图书馆主体来说,一方面图书馆无法兑现这些规章中的灵活性规定,另一方面图书馆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难以处罚违反条例中的禁止性行为。我国需要加强图书馆法规建设,从法规范畴进行顶层设计,以调节图书馆的内外关系,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保证、监督和规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
3.3发挥图书馆行业组织的作用,构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体系
国家和各部委从文化教育和公民权利的宏观政策方面对图书馆事业进行顶层设计,主要内容见诸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划之中。根据我国国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推进要注重发挥图书馆行业组织综合协调和统筹规划的作用。首先,各层级图书馆学会和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要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突破社会化服务的观念性障碍。加强图书馆系统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明晰社会化服务的目标、职责、权利、义务和利益分配,形成可持续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牵导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其次,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图书馆联盟,协调跨系统图书馆关系,推进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凝聚服务合力;再次,确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分解工作任务,建立科学的社会化服务评估制度,在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引入主管部门、社会民众、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评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
3.4激发高校图书馆的能动性,落实社会化服务工作任务
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系统的重要分支,其社会化服务的统筹规划、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有赖于顶层设计各层面的共同响应和协同配合,有赖于图书馆界的普遍认同。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单位,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职责,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延伸。高校的工作部署要体现并贯彻国家、省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顶层设计的总体布局。高校图书馆要执行学校的工作部署,落实国家和地区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情报指导委员会的发展规划,发挥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图书馆在办馆模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自主权。例如,清华大学在社会服务总体布局时,成立企业合作委员会,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为国内150多家企业、政府经济和科技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安排图书馆参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工作,开展社会服务[13]。高校图书馆要挖掘社会化服务潜力,既要执行好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分解的工作任务,又要深入分析图书馆服务的规律和变化特征,结合校情和馆情,创新服务形式,科学组织实施,满足不同群体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14]。
4结语
4.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四
在开放中整合资源服务社会-谈高校校园文化资源对市民的共享
本文从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着手,结合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诉求,以及现有面向市民的`文化活动投入的滞后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稀缺,来阐述高校向普通市民开放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对高校自身发展的意义,并对文化资源开放过程中注意事项提出看法,旨在通过高校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文基础.
作 者:刘婧婧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资源 资源共享 市民
5.《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篇五
地点:逸夫馆学术报告厅 时间:每周四下午3点
(1)校外文献资源如何获取?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获取本校未订购的文献资源。(2)馆藏资源与服务概览
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其中重点介绍电子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检索方法。
(3)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文献调研
学术论文选题是指论文要论述的范围或研究方向,决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本讲座结合相关实例,讲述选题的重要性与原则; 选题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选题常见问题。“文献调研”贯穿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本讲座通过检索实例演示的方式,介绍文献调研所涉及的文献资源类型、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以及如何阅读、分析、管理文献等,从而提高文献调研的效率。(4)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与技巧
我们做课题或者写论文的时候,电子资源已经成为我们查找资料的首选。本讲座主要介绍常用电子资源的种类,电子资源的基本及高级检索技术,如: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算符等,以及通过实例的形式介绍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检索策略和技巧。(5)CNKI中国知网平台的使用
采用实例演示的方式详细介绍中国知网平台的检索和使用。(6)百琏云图书馆与超星电子图书
详细介绍百琏云图书馆与超星电子图书的检索和使用。(7)北师大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帮助大家了解并有效利用北师大现有的电子资源。(8)学位论文排版——word2003使用技巧(9)西文电子期刊论文的查找与利用
本讲座为您介绍西文电子期刊获取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实例形式与大家分享检索经验与心得。希望有兴趣者选听本讲座,并积极互动。(10)利用PowerPoint制作优美的演示文稿
帮助大家解决PowerPoint的使用问题,以及了解一些PowerPoint的使用技巧。(11)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技巧 根据高校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或困惑,结合相关实例,概况性讲述学术论文写作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如:学术论文选题(确定研究方向与论文题目)、文献检索技巧与资料整理、确定研究内容与目标、拟定写作题纲、内容(文字)组织、投稿等内容。
(12)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以Google为例
以Google为例,介绍搜索引擎的检索技巧、检索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6.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六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面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作 者:王涛 WANG Tao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 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 年,卷(期):2009 39(4) 分类号:G252.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信息服务7.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数字化内容日益丰富的环境中, 图书馆面临着用户注意力分流问题[1]。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资源的唯一途径。搜索引擎、Andriod应用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 吸引了大批的用户离开图书馆, 转向网络。图书馆要保证资源的利用率, 必须与时俱进, 以馆藏资源为中心, 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的特色和价值, 与网络结合, 为读者获取资源提供更快捷的服务、更有效的资源揭示、更个性化的推荐, 为读者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务, 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新一代的高校读者, 保证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1.1 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对比
网络资源覆盖面广, 涵盖资源包罗万象, 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能及时反映最新消息、最新动态。相比网络资源, 图书馆资源覆盖的范围较小、时效性较差, 但是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强等网络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采购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 吸收专业教师的意见, 接受教学专家的指导, 这使其更能贴近高校读者的需求实际, 更能对高校读者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 能更好地满足高校读者对专业资源的需求, 为高校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2], 更能有效地保障高校读者的学习。
1.2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方法
虽然图书馆的资源更具专业性, 但读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查询书籍和借阅书籍上面, 逐渐转变成为个性化的需求[3]。读者在选取资源时不能快速地进行过滤, 得不到个性需求数据, 这使他们面对冗繁的资源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 为了提高读者的资源利用效率, 必须突破资源过滤的瓶颈, 为读者提供一种高效的资源推荐方法。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很多, 基本上可以归为两大类: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式和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式[4]。以往的资源揭示算法往往都是以读者作为研究的中心, 通过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 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资源推送, 这样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但是这种算法不能保证每一种资源都被涵盖, 导致了某些资源被忽略。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方法, 立足资源本身, 对每一种资源进行运算, 并结合读者的专业、阅读倾向等信息, 形成一种全新的资源揭示方法, 保证每一种资源的推送率。
2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方法详解
2.1 首先要对每种资源进行分析
一种资源的自有属性包括所属分类、作者、出版社和资源上架时间, 以及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流通数据。历史流通数据包括借阅者信息、借阅时间点、借阅评分等信息。资源的所属分类与读者的专业课程挂钩, 建立图书分类—课程对应表, 为不同的图书分类设置不同的权值, 并以此作为推送的主要依据。对于作者与出版社的分析应该与历史流通数据结合起来, 通过对馆藏当前分类的流通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分类作者流通排行表以及出版社流通排行表, 按作者、出版社的排行从高到低设置不同的权值。资源的上架时间决定资源的新旧程度。对于新上架资源, 因其不存在流通历史, 所以在一定的时间段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在资源推荐时单独列出新资源, 以保证新资源的推送。
对历史流通数据的分析首先是对某一资源借阅者信息进行分析, 获取每名借阅者信息的集合, 包括借阅者姓名、专业, 建立资源读者借阅表, 由此可确定此资源的受众分布。然后需要对资源的流通时间分布进行运算, 以1学年作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度量, 学年度借阅量的权值按学年度逐年递增, 从而体现出最近时间段资源使用率越高则越容易被读者喜欢的理念。借阅评分因其可能存在大量资源评分稀疏的情况, 故而需要借助外部数据进行填充, 结合豆瓣和Amazon API的方式获取互联网的资源评分, 对资源进行评分填充, 建立资源评分表。
此外, 还应考虑教师对资源的意见。有些资源是由某课程任课教师指定的必读或者选读参考书目, 此类资源数据享有着对此课程的推荐优先级, 需结合借阅者专业及课程设置信息进行特定推送。
2.2 确定资源关系
对资源的各项属性进行加权求和计算, 生成资源得分表。资源的基本属性中的分类信息决定了得分数值大区间的分布范围。作者、出版社、历史流通数据决定了资源的细节得分, 保证了资源得分分布的合理性。
2.3 对读者进行分析
首先对读者的课程进行分析, 确立读者各学年度所需资源的得分分布区间, 然后生成读者学年度专业资源需求得分分布表。再对资源读者借阅表进行分析, 除去部分专业读者还包括部分兴趣性读者, 记录这些读者的集合, 形成资源兴趣性阅读读者表。
2.4 形成推送
根据读者学年度专业资源需求得分分布表和资源兴趣性阅读读者表, 将资源按照优先级和资源得分分布, 根据学年通过网络、E-mail、Android应用的方式对高校读者进行定期推送。推送原则是专业性资源和兴趣性资源分开, 新资源和教师指定资源单独推荐, 其余资源按得分分布滚动推荐。确保资源既能按读者专业进行推送, 也能按读者借阅情况进行推送, 使其兼顾专业性资源和兴趣性资源双重属性。
3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算法特色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算法从根本上说是突破传统的资源揭示算法, 它从资源的视角出发, 立足每一种资源, 确保了任意一种资源都能够被运算到, 都能够被推广, 避免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推荐算法会忽略部分资源的问题。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算法是图书馆与网络结合的一个全新实践, 一改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的工作方式, 寻找出一条主动服务、实时推送的读者服务的新途径。
面向资源的资源揭示算法把资源和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对资源和读者的知识体系进行绑定, 让读者的知识体系和资源, 让读者的学习进度与资源的推送服务进度按照读者课程的开课时间绑定到一起, 真正体现出资源推送与时俱进, 服务伴随读者成长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面向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推送方法, 进一步深挖宣传推广服务的内涵, 使宣传推广服务更具个性化, 每名读者都有其个性化的推荐资源。取代以往不考虑受众的千篇一律的宣传方法, 兼顾专业性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推荐服务工作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使读者更乐于从图书馆获取资源。
4 结束语
面向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推送方法, 弥补了高校图书馆资源检索不方便、缺乏有效的揭示途径的不足, 充分结合了图书馆收集、整理、加工、获取信息资源的专业优势, 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丰富且符合需求的信息内容。[5]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在发挥自身资源, 更为贴合高校读者实际、更为专业的特长的同时, 与网络信息技术成功地结合起来, 立足资源本身, 形成一种方便、快捷、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机制, 确保图书馆资源长尾的都能有效地为读者进行推送, 为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同时, 专业性资源和兴趣性资源分开推送的方法, 让读者查阅推送更有针对性、更加方便。面向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推送方法将在图书馆资源推送的实践中接受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周军兰.长尾理论与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 (04) :30-33.
[2]孙向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新思考——基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冲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1 (02) :141-142.
[3]张秋彤.数据挖掘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
[4]刘瑜.当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若干模式[J].图书馆杂志, 2010, (03) :38-41.
8.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析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对外开放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它是以知识信息的载体——文献作为连接社会的纽带,与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图书馆是公益事业,而公益事业是为全社会、全体公民服务的,公民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社会应该为公民利用图书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可以使高校图书馆广泛接触社会公众,增强馆员的信息服务意识,高校图书馆也会从服务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满足读者多元化、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通过加强读者与高校图书馆的互动,既能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又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对高校信息化发展、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
1.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机关、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要尽可能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一规程为高等学校图书馆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面向社会服务。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证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社就拥有生存、发展的主动权。高校图书馆培养和吸纳了不少知识广博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应付校园化的服务游刃有余,才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对内和对外服务工作,在做好本校读者服务的前提下,他们为社会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不单是“人尽其才”的问题,社会效益也是值得考虑的。
3.高校图书馆可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区域提供服务
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结构要优于公共图书馆,加上高等学校可借助的人才资源,人才优势比较明显。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己馆藏资源的特色,对区域内读者需求作深入研究,找准定位及切入点,与公共图书馆一起发挥区域整体服务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大学的文化环境能够陶冶人的志趣、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品质和升华人的精神,大学育人和引领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具有社会性和永恒性。如果高校只重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那就会忽视其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这既是认识上的偏差,也是作为上的失职。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1.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的变革来说,首先要从思想观念方面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应该舍弃原先的闭关自守的服务态度,不能再把社会公众拒于千里之外。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大学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是的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从狭窄的范围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延伸,彻底转变重学术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处理好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面向社会广大的公众而非强势群体,并及时获得国家的扶持,这有益于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以说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建立健全各种相关法律法规
2002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中有所提及。该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高校面向社会提供公众图书资源也是其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但是社会却缺乏实现这一功能的相关配置。目前,高校没有适当的公共管理模式来管理外借书籍,而且也没有法律手段来保证外借图书的正常归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破坏学校学术研究的环境,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同时还会给学校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法律层面进行共同的协作。我国须尽快出台一部权威的图书馆法,从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开展成功来看,与其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密不可分的,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是社会化信息服务得以顺利进行的依据。
3.拓展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理念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知识型读者群,更包含了广大的多层次读者群。这就对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来积极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馆员须自觉地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专业人才,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真正从社会化服务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识并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服务功能。
4.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和广度,树立良好形象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但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多种功能并不了解,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并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因素,就是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不善于宣传自己,这种只注重投入和开发而不对外进行宣传和利用的陈旧观念必须改变,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宣传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了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可以采取灵活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图书馆宣传日、读书节、新闻报道、展馆、接待参观、提供咨询服务、有奖征答、赞助公益活动、利用图书馆主页和社会网站进行宣传。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这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只有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步伐,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全社会实现高校的信息资源共享。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审视夺度,在满足了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等需要的前提下,广泛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新社会化服务形式,顺应潮流,服务民生,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新飞跃。
9.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九
一、活动缺陷与不足:
1、同学们没有做好自己的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成果。
2、组织活动的前一晚自习没有事先下通知,而是在活动前下课那段时间下的通知,导致许多同学有事没有参加;
3、与其他活动冲突、与补考时间冲突
二、活动改进:
利用板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文章,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气氛。
三、活动所得:
1、在组织活动之前提前下好通知,组织好人员,了解在活动时缺席人员去向、原因。选择好活动日期尽量不与其他活动冲突。
2、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3、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四、活动结束总结:
10.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十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视障读者;角色定位
摘要:文章介绍了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分析了视障读者阅读的特点,对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进行了角色定位,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最后提出了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7-0068-03
1全民阅读环境下视障读者群体的阅读障碍
1.1视障读者自身身体条件及文化条件的限制
视力上的缺陷导致视障读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视障读者由于自身身体条件所限,独立出行不方便,一般需要他人陪同,因此,他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获取阅读信息存在一定障碍;另一方面,视障读者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文字是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而视障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懂盲文的人比较少,这严重制约了视障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阅读数量。据调查,我国大约有900万盲人,但真正接受盲文教育的仅占3%。可见,真正能够接触到文字阅读信息的盲人数量非常有限,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狭窄[1]。
1.2传统盲文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制约
视障读者在阅读时还受到盲文图书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制约:①我国盲文图书出版事业起步较晚,出版数量有限。相对于普通书刊而言,盲文图书的受众群体比较小,盈利价值不高,因此盲文图书的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和品种上都比不上普通书刊读物。据了解,我国正式公布的公益性盲文出版社仅有一家,自该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的盲文图书甚至不及目前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一年的出版量。②盲文图书因受形式的制约很难普及。一般的盲文图书体积巨大,非常笨重,普通的4卷本图书印刷成盲文可能需要22册甚至更多,导致读者携带不方便。盲文图书的装订形式也十分简易,外表极易被破坏,书脊还未印刷盲文题目,导致读者选书困难,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帮助[2]。③盲文图书的利用率不高。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图书馆盲文书刊的借阅率明显降低。广州图书馆近年来盲文书的购入及借阅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1.3现代数字阅读内容及获取方式的制约
目前,视障读者除通过阅读盲文图书获得信息外,还可以利用数字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但数字资源在信息内容和获取方式上的一些缺陷也同样制约着视障读者的阅读。一方面,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许多不懂盲文的视障读者可以通过键盘和读屏软件等获取信息,而且获取的速度比阅读盲文要快很多。但互联网资源数量庞大且内容繁杂,增加了盲人检索、阅读的难度,而且真正适合盲人阅读的图书非常少。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阅读的普及为视障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视障读者都可以接触到网络或计算机,有的读者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只能实现简单的资源查询,遇到较为复杂的软硬件问题时常常无能为力。
2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角色定位
2.1以人为本,时刻为视障读者服务
以人为本是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应该遵守的基本原?t,也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目标。视障读者作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特殊群体,尽管有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仍然有平等享受社会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应该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体现在很多方面,图书馆可以在阅读环境上尽量为盲人提供舒适便利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设备,当然还可以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3]。
2.2服务多元化,提升读者自身阅读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为了促进视障读者多阅读,图书馆可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让视障读者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实现自主阅读。如:图书馆可以增加盲文藏书量,进一步丰富视障读者的阅读数据库,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为视障读者提供有声读物。为了增强视障读者的阅读能力,图书馆还可以开展盲用电脑培训服务,让视障读者能够通过系统学习独立操作电脑。
2.3加强沟通,丰富读者活动
视障读者属于图书馆的特殊服务对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应该加强与视障读者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都推出了专门针对视障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在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广州图书馆举办了视障读者参观图书馆活动,邀请盲人阅读爱好者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3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3.1收藏盲文书刊,为视障读者提供学习资源
广州图书馆设有专门的视障读者阅览室,为视障读者阅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视障读者阅览室收藏了各种类型的盲文书刊,为视障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首先,广州图书馆提供丰富的盲人在线阅读资源。电子资源相对盲文书刊来说,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广州图书馆在视障读者阅览室为视障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服务,让视障读者享受到更多的阅读资源。同时,为了方便视障读者的在线阅读,图书馆还将电子图书的格式进行了转换,以便读屏软件读取[4]。其次,广州图书馆也非常注重对盲文实体书刊的收藏。虽然数字阅读为视障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方便,但有的视障读者仍然喜欢阅读盲文实体书刊。他们认为电子资源仅靠听力获取信息,留下的印象不是太深刻,而在触摸阅读盲文图书的同时还能进行思考,阅读效果更好。
3.2提供上门服务,为视障读者解决出行困扰
鉴于视障读者出行困难,广州图书馆特地为视障读者提供上门服务。一方面,广州图书馆与邮局进行合作,提供送书上门和上门还书服务。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办理盲人借阅证,视障读者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书刊名称和版本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告知图书馆,由图书馆员在指定日期内送达;视障读者阅读完毕后,再联系馆员上门还书。广州图书馆还与本地的启明学校(盲人学校)合作,每月由高校志愿者为启明学校的视障读者送书。另一方面,广州图书馆还为视障读者提供数字资源的上门服务,如:向盲人读者定期免费赠送刻录的光盘,设计专供盲人使用的局域网阅读网页等[5]。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广州图书馆视障读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3.3举办阅读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施展平台
广州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提高视障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如:广州图书馆与无障碍电影制作组织及志愿者团体进行合作,每月举办一次无障碍电影(口述电影)欣赏会,还专门采用广州本土方言口述电影,让视障读者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图书馆还开展每月一期的盲文图书推荐活动,向视障读者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此外,图书馆还举办了视障读者阅读分享会,视障读者按照季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为了给视障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广州图书馆还携手志愿者为视障读者举办了很多创意性活动。如:在图书馆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广州市盲人诗歌朗诵大赛、盲人散文创作大赛及广州市盲人新年晚会活动中,视障读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广州图书馆开展的“非视觉摄影”读者培训及作品展览活动,为视障读者提供摄影培训和作品展览的机会。从上述活动可以看出,广州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对象也越来越多元化。
3.4加强技术应用,为视障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
为了提高视障读者的数字化阅读能力,广州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计算机网络使用服务,包括视障读者文献资源的查询和下载。此外,图书馆还提供盲文电子文献资源的打印服务,方便读者阅读。
4全民阅读环境下?D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创新
4.1拓展信息内容,丰富盲文阅读
信息资源是开展阅读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无法为读者提供服务。盲文阅读资源相对于普通阅读资源来说,其存储量远远不够。但视障读者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一样的情绪、爱好、追求等,因此在阅读内容上,盲文阅读资源也应该向普通公民阅读读物看齐,让视障读者接触到更加全面和广泛的信息。图书馆应该不断拓展盲文阅读信息的内容,从根本上保障阅读资源的充足供应。
4.2拓展服务方式,丰富资源获取途径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共享网络为视障读者提供信息资源。2016年,广州图书馆与残联合作,对100个视障读者进行了信息
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其中一项调查项目为“您希望从哪个途径获得电子资源”。调查显示,相比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视障读者更倾向于通过共享网络和电子邮件等新型传输方式获取信息(见表2)。未来,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网络信息联盟,建立盲人数字图书馆共享网站,为盲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4.3团结志愿者力量,加强人文关怀
盲人群体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图书馆在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要团结志愿者的力量,为视障读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与志愿者一直以来就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视障读者的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更应该强化这一关系。如:志愿者可以作为临时教师,定期为视障读者开展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培训,帮助视障读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志愿者还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盲人活动的推广策划中,帮助更多的视障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帮助视障读者阅读不仅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团结志愿者力量奉献爱心,不仅能帮助更多的视障读者参与阅读,同时也促进了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养。
5结语
全民阅读环境下,图书馆为视障读者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图书馆只有不断扩展盲文信息资源的内容,拓展服务方式,才能促进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转型。
参考文献:
11.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现状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状况成为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但高校就业信息整合与服务一般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如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等却少有参与。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于为教学科研服务;就业信息整合与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比如,很多高校仅对本校学生公布招聘信息,造成很大的信息浪费。另一方面,就业资源易重复,许多网站都发布相似信息。同时,高校就业网上的信息资源一般都从数据管理层面出发,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读者第一”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进行就业信息整合与服务是“读者第一”的具体展现和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既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又有利于高校和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在做好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延展就业信息整合与服务,整合优化就业信息资源,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的优势
1.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包含大量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等。图书馆可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择业需求,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素质教育等方面系统地推介就业相关的图书、报刊以及就业讲座课件、视频等音像资料[1]。例如《毕业生就业指导报》、《中国大学生就业》等报刊,既有就业指导性文章,又有大量企业介绍和招聘信息。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网络体系和检索平台,建有图书馆网站和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上网查询就业信息;具有较强的联网检索能力,能开展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等信息服务。图书馆可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网站,提供全方位的网上信息查询、指导和网上招聘等。
2.成熟的信息整合技术。高校图书馆对整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比较成熟,从分布式构建技术、互操作技术到知识组织技术、知识处理技术,再到分布式、基于组件的软件技术(Web Services),直至网格技术和语义Web技术,既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又有成功的应用案例[2]。OA资源一站式服务检索和学术信息门户就是数字资源整合的代表。
3.高素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人才
高校图书馆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其中包括受过图情学、计算机学等高等教育并精通信息检索的专业人才,还有各专业毕业的技术人才。他们具有熟练的信息搜集、识别、评价、加工、综合等能力;能就某一专题迅速地组织相关资料,完全能胜任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毕业生培训等工作[3]。此外,这些人才熟悉就业政策,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丰富的就业信息、应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
三、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整合与服务措施
1.广泛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实证研究,全面搜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积极探讨就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理论模型;鉴别就业信息资源,用链接方式在本馆主页上按学科建立目录式的职业资源数据库,建构就业信息整合的共享平台,共享高校间的就业培训、咨询和招聘信息等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密切跟踪就业政策、人才市场供需形势、和历届校友的档案等;及时跟踪和分析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建立全面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掌握毕业生工作状况。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汇总,及时调整馆藏建设和网络数据库建设,为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逐步实现按需招生、按需培养,增强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4]。
2.深入开展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切以毕业生为中心”服务,根据毕业生的习惯、个性等,主动向其提供信息和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紧密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协同开展该工作。①设置就业专题阅览室,主要是陈列与就业相关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等。②开展网络就业指导,在图书馆网页开辟职就业指导专栏,建立和及时更新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毕业生档案库、就业信息数据库及就业指导专题数据库。③举办就业培训专题讲座,比如定期邀请有关学者、教师、长期致力于学生就业的行政干部以及成功就业的校友介绍求职经验,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定期组织就业信息发布会。④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和指导。很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缺乏认识,对自身定位不准和对求职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⑤利用图书馆场馆宣传就业形势,就业理念等。
3.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等。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学生、就业部门的沟通,制订出近期和长远的与就业相符的文献采购计划,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图书馆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将文化作品通过环境熏陶、教育影响和学生的博览群书转化为大学生形成良好修养和人格的动力。如定期开展好书导读、读书征文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推广经典文化作品。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图书馆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在线文献信息检索课、电子资源讲座、信息素养教程等信息素质教育手段,向学生讲授信息咨询介绍、计算机信息检索、信息研究与信息咨询等内容,全面提高毕业生信息素质[5]。③招聘学生助理和志愿者,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图书馆可与校团委等合作,招聘学生助理和志愿者,在保证其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实习证书并直接与奖学金挂钩,既鼓励其学习与就业实践两不误,又能提高其信息采集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彭秀花.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教育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0-221.
[2]冯向春.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1):95-96.
[3]曲奎,齐凤艳.高校图书馆对就业信息的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7,(1):30-32.
[4]黄秋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大学生就业[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3):48-50.
[5]彭萍莉,杨昌俊.论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员信息导航服务[J].现代情报,2007,(9):141-143.
12.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篇十二
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偏低[1]。具体来说,我国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整体比例不高,各省开放情况差异很大,同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还存在着资源限制、服务内容不统一、服务范围狭窄、收费不合理等现象。
1.1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意识有所增强,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讨论已经进行了30年,然而至今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持“开放”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国家税收,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有义务为公众开放。而持“不开放”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本校师生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社会民众的阅读和信息需求不应该让高校图书馆来承担,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法规有明确的规定高校图书馆要对社会开放。
无论双方的争论如何激烈,资源共享必然成为图书馆发展大趋势和终极目标,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向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2008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宣言中强调“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而且在这次年会上还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问题。2012年3 月12 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大会上再次强调:“高校图书馆并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以前只是有条件地接待部分社会读者;加入联盟后,高校图书馆将把接待社会读者的服务进一步制度化,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
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进步,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念,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虽然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普遍偏低,且分歧依然存在,但各高校图书馆的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这种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加,不能不说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道路的一个明显进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脚步仍然很缓慢,思想上仍有一些顾虑,工作开展还没有放开手脚。
1.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逐层深入,但缺乏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也开始逐步向现代化迈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型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卷帙浩繁的纸质资源,还有海量的数字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方式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开展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省市重点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利用自建特色数据库为广州市委市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河南大学科技查新站也为社会机构和个人开展科技查新和企业咨询等服务。
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化服务实践也在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必然会给自身运行带来诸多困难,这无疑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馆的馆舍面积、阅览座位、文献购置经费大都是与在校师生人数相匹配的,社会读者的增加,很容易导致校内外读者争夺资源。基础资源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优质高效的服务了。另外,社会读者的增多必然会增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以及图书馆的管理难度等。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应该是有前提、有限制地开放,而并非毫无约束地“面向所有民众办证开放”。
可见作为依附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图书馆来说,由于资金来源有限,所以拓展社会化服务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随着服务的深入,高校图书馆也不得不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而缺乏了资金的支持,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只能是水月镜花。
1.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范围和项目不断扩展,但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展,服务的项目也在不断丰富。首先是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网络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特色资源等可以供社会读者利用,满足其不同领域的需求。随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也为社会读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有些高校图书馆还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为社会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站,也对社会读者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以满足社会读者深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有的高校图书馆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培训与讲座,为普及知识和提升业务技能等开辟新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必然加重自己资金、人力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而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并没有明确政府条文,因此缺乏强制的约束力,削弱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动力和积极性。2005 年7 月8 号,全国50 多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提出尽最大限度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努力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实现为社会读者服务具有指导意义[3]。但此宣言的作用只是表明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未有具体的战略、政策和计划。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还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宣言承诺中国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开展信息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努力促进全民阅读等等[4]。但只是提出了向社会公众服务应实现的目标,高校图书馆虽然可遵循,但却没有实际可操作性。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把握时代脉搏,转变观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2.1 建立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联盟,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需要优先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求,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多方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立体化、开放式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高校图书馆主要是围绕本校的学科专业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尤其围绕本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而未开设的学科专业其信息资源数量就相对较少,资源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社会各种层次用户的广泛需求。创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联盟,有利于建立统一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和部分开放网络数据库,并上传拥有本校自主产权的电子资源,及时发布公告和导读信息,接受校外用户文献信息查询与网络咨询,加大线上、线下培训校外读者的力度,引导校外用户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之间或者与公共图书馆一定要联合开展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开展社会服务就要面向不同层次的社会用户,其信息需求也必将多种多样,仅靠一两个高校馆资源是无法满足大众需求的。所以,要想开展好社会化服务就必须联合本地区所有高校图书馆,建立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盟,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及服务质量,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另一方面创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还可以让参建的所有成员馆互惠互利,这样既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其他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又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做贡献。
2.2 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动力机制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也必须遵守当下经济社会的运行法则。一味地让高校图书馆无偿为社会服务行不通,也无法调动高校图书馆员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和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也应想方设法来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动力机制。根据目前的形势,可以采用“有偿+政策扶持”模式来补偿高校图书馆的人力和资源损耗。除了对校外人员收取适当的费用外,地方政府也应该根据高校馆服务地方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型图书馆或者数据库供应商建立协作关系,在政策的扶持下共同建立文献信息中心,形成可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满足社会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首先,要加强图书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各种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各方面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和整合,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实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建立起优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要根据地域特点,找准定位及切入点,与公共图书馆一起发挥区域整体服务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力争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科技信息中心,形成产学研一条龙。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构建立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寻求政府大力支持、引入竞争的互动机制、拓宽社会化服务的领域和途径,建立良性互动运行机制,保证公共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2.3 健全和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
要想真正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健全和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校内外读者信息库和信用记录,把社会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的校外接待能力实现对接,只有积极探索高校社会化服务的新途径,才能突破如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瓶颈。
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大力开展调研工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刚性需求。继而以本地区的本科院校图书馆为样本,调研各高校每天入馆读者的实际人数以及其自身的接待能力,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制定合理的开放规模,并力争为校外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根据自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点、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调查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内容、政策和办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高校图书馆还要制定“走出去”的战略,主动出击到本地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物色”对自己文献信息资源有需求的团体用户,为他们提供深层次的情报信息服务,为本地区的政府决策和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高校图书馆还要为入馆借阅的校外读者办理“一卡通”,建立校外读者信息数据库,和门禁实行对接,灵活控制社会读者的入馆人数,另外对校外读者可以实行预约入馆,减少其排队等候的时间。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为社会读者便捷、高效的提供导读和参考咨询、数字文献推送等服务;此外,多方寻求政府有关部门、本省的图书馆学会和本省高校图工委的大力支持,加强协调、优化配置、互通有无,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创新。
在全球信息化一体化的今天,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是当今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客观地说,开展社会化服务并不是高校图书馆自己的事情,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过作为高校图书馆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以积极的姿态引领时代潮流,只要全社会都动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和解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的阻碍和困难,改变如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田瑞.北京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图书馆建设,2012(9).
[3]杨艳君.论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参与[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09(3).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推荐阅读:
有关高校图书资源社会共享的建议07-22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08-23
高校图书馆发展史07-05
谈高校图书馆职业倦怠的抑制与柔性管理-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09-19
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09-23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论述论文10-24
论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11-29
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工作总结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