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精选11篇)
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著名歌唱家刘和刚的《父亲》,感情澎湃,唱出了父爱如山、父子情深。父亲是一部大书,但有些东西,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1 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板书课题)
2、学生介绍朱自清。
3、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二、走进文本,寻觅背影
有感情地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第一次“背影”起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背影”的背景(即家境的悲凉),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三、批文入情,感受父爱(泪光中的背影)
1、你认为文中哪个场景最感人?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
父亲过铁道买要橘子这个场景很感人。的确,文章开头作者所难忘的背影,文章结尾作者读信时在泪光中再现的背影,其实就是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那么这个“背影”写得如此感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绘它呢?
让学生找出句子读。
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示屏幕)。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儿? 哪个词表现了父亲身材的特点?(肥胖)哪个词表现了父亲步履的特点?(蹒跚)
蹒跚是什么意思?——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说明父亲行走不便,但他还要穿过铁道亲自去买橘子,很不容易。“攀”更写出父亲爬的艰难。这些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爱。
“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父亲是3 个肥胖的老人,“探”字很符合人物的物征。
“攀”说明月台高,不容易上去,比如“攀山”。“缩”字说明了父亲腿是悬空的,无处借力。而“倾”字是写父亲身体的动作,让人能想像出父亲很努力的样子。文中一连串的动词如“爬”、“攀”、“缩”、“微倾”都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他坚持自己去买,只想尽心尽力为儿子做点事。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以免儿子心里难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父亲是个胖子,他爬月台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父亲买橘子那样费劲,为什么还坚持自己去,不让儿子去?
3、这段描写除了写父亲的动作,还写了什么?(衣着、外貌)结合文章的内容,你能从父亲的衣着上发现什么吗?
(用了三个“布”字,说明父亲生活很艰苦。从文中哪儿看出父亲生活艰苦?前文说父亲赋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都能证明这一点。
父亲自己穿得很朴素,但给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父亲的衣着描写里还有两个“黑”字,那是因为祖母去4 世,家中光景惨淡,祸不单行。父亲的心情是沉重压抑的。师: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父亲还能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儿子,就更令人感动了。
4、文章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写的那么详细,从这些动词中,你品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这是一个伟大的背影。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这是一个凝铸着父爱深情的背影。)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谁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遍?(带着感动去读)老师给他配点音乐。一生配乐朗读,评点。
5、文中除了对父亲外貌、动作的描写,还有语言描写,跳读课文,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几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情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父亲怕我路上口渴,为我想得很周到。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父亲怕我太伤心给我的宽慰。
小结:这些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修辞,很简短、朴实,但特别感人。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四、流泪满面,回应父爱
同学们读文章时感动了,作者当时也动情了。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动情了呢?(作者流泪了。流下了感动的泪水。)6 找出写作者流泪的句子
背影真切地体现了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是父爱的缩影,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儿子看了父亲的背影,有何反应呢?
1、面对如此伟大、深沉、细致的父爱,作者是什么反应?(流泪、不理解)
2、“我”在文中几次流泪,其原因分别是什么?(四次流泪。第一次流泪:“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流泪:“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感动的眼泪。第三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离别的泪。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的泪)
作者晶莹的泪水中还包含哪些感情?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什么原因?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读父亲的来信,找出信中的矛7 盾,父亲写信的用意是什么?
补充资料: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为什么儿子会两年之久都不去见父亲呢?这得从儿子与父亲在火车站分别后的第六年说起。当时,已经工作的儿子与父亲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产生了矛盾,于是离开家北上工作,并且有两年之久没去见自己的父亲。
小结:这一段写的就是从那次浦口车站分别以后,作者8 看到父亲来信,又回想起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朱自清此时会有强烈的回家看看的心理,而“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父亲则更想看到儿子。但生活就是这样,难以如愿,再多的思念也只能融入晶莹的泪光中。
3、儿子多年后读父亲的信,更理解了父爱。那作者当时与父亲车站送别时他是否理解父亲所做的一切呢?他当时是多大年龄?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
朱自清先生除了被深深感动外,还会有一丝的后悔或遗憾;因为二十岁的他当年并没有很好地理解父爱,还有“暗笑他的迂”等不应有的心理。所以一旦理解之后,定会有自责之意。请找出表现作者自责的词句。
文中还有一些作者的心理描写,请找出来。
这一段共出现过几次“聪明”?请找出来加以理解。明确:共出现两次。
第一次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并不是父亲说话不得体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可是当时作者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想法,自以为是,心里面很内疚,这里的聪明是反语。
第二次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以父亲的经历,他怎么会看不出这种人情事理呢!只是“我”当时9 完全不能领会父爱,这里的聪明也是反语,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
作者当时对于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没必要送我,这也正呼应了刚才所讲的两次聪明的悔恨自责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20岁的儿子,父亲还要如此照料,突出了父爱。
现在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再来感受一下这个伟大而艰难的背影。(播放视频)
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父子说什么?
五、走进生活,品味父爱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
学生发言交流。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对于父母的爱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恩,更要学会回报。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深深祝福,共同朗诵这首《父亲》,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并捎去我们的祝10 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永远健康!永远幸福!起立,齐读。(配乐)
板书:
泪)
背影 朱自清
父亲(背影)儿子(流
思念
疼爱
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二
一、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
(1) 注重可接受性。
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得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学习目标, 进入学习状态。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①让学生感知鸦片及其危害;②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③认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些学习目标无论是从感观还是理性分析的角度, 都利于学生接受。
(2) 重视层次性。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课学习目标中, 从对鸦片及其危害的认知, 到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再到对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的分析, 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构建新知的层次性。
(3) 强调引导性。
每一项学习目标都是学生构建新知的原动力, 设计时应考虑其激趣性、启发性、引导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完成学习构建。
二、优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1) 生活化。
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组具有生活经验的问题, 首先出示“大烟花”标本, 然后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能说一说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对人体有什么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激活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先前经验, 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2) 挑战性。
学生构建新知需要他们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有的学生说因为虎门销烟, 有的学生说英国想侵略中国……教师马上追问:“如果没有虎门销烟, 英国还会发动侵华战争吗?”学生回答:“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于是教师接着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学生答:“牟取暴利”。教师又问:“还有更深刻的理由吗?”学生答:“打开中国市场”。教师接着补充说明:“19世纪上半期, 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 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接着教师又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还会发动鸦片战争吗?请说明理由。”于是一个关于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理性认识在极富挑战性的追问中, 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生成。
(3) 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本课教学中, 对于虎门销烟, 教师提出:“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 会不会破坏环境?”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因人而异的, 因为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不同。所以就出现了海水会污染;在那个时候, 连国家都保不住了, 还谈什么环保;当时人们还没有环保的概念, 林则徐是销烟而不是烧烟, 方法很科学等说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 没有任何包办代替, 让学生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的自主构建。
三、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 当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后, 教师提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一出, 从学生的表情我观察到多数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教师给予及时关注, 调整教学策略, 组织学生联系《南京条约》每一点内容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通过小组合作, 互相启发, 拓展了思路。最后通过全班交流, 进一步归纳出领土、经济主权等的丧失是导致中国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南京条约》危害的理解、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基本知识的构建、基本能力的形成, 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的。
四、引导学生快乐感受学习活动成果
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三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4.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四
选择题
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民主、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达尔文的进化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 )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新青年》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
A.《新民丛报》
B.《新华日报》
C.《民报》
D.《新青年》
填空题
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_____________”的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从_________年起,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和“___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综合题
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回答:
【小题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小题2】你了解陈独秀哪些主要事迹。
【小题3】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叫什么?创办于何时何地?当时年轻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刊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_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材料二:“吾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回答:
【小题1】“共和招牌”的全称是什么?谁在执掌权力?国会大部分议员的出身如何?
【小题2】“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
【小题3】陈独秀要“诚心巩固”的“共和国体”指什么?
【小题4】材料二的局限性在何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
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
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请回答:
【小题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
【小题2】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
【小题3】“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
列举题
5.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五
1.到校 2.乘地铁 3.骑自行车
4.坐父母的车 5.迅速吃早饭 6.早班车
7.带某人到某处 8.公共汽车站 9.步行上学
10.在北美 11.在世界的其他地区 12.依靠。。。决定
13.不是所有的 14.世界各地 15.离开前往
16.少量学生 17.乘校车去上学
Ⅱ。应掌握的句子:
1. 你们如何去上海?我乘飞机去,他坐火车去。
2. 去游泳怎么样?
3. 我通常步行,但有时坐公共汽车。
4. 你需要多长时间到校?步行大约10分钟,乘汽车15 分钟。
5. 建造这座桥工人们将花费一年多的时间。
6. 从地球到月球有多远?大约38万公里远。
7. 我们学校到公园大约7 公里。
8. 他们把李平送到医院。
9. 老师想知道她住的离学校有多远。
10.你对你们镇的交通认为怎么样?
11.小部分学生喜欢在雨天作运动。
12.在中国还要看你住那里
13.在北美地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乘公共汽车上学。
14.在有河流和湖泊的地区,学生们通常乘船上学。
15.那一定要比乘公共汽车有趣的多。
16.在中国,自行车和公共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
17.在日本,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火车和自行车。
18.我有许多信件要写。
19.说汉语人的数量要大于说英语人的数量。
20.他现在一定在学校。
21.他一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22.你住的地方离超市有多远?
23.他生病住院了。
24.别担心,6路车可以带你去火车站。
25.他每天步行去上学。
6.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六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作家的笔下分别描写了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一、教材分析,片段训练感知方法
《白公鹅》、《白鹅》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1)语言风格不同。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2)叙述的语气不同。虽然两位作者都是非常喜欢鹅的,但从叙述中,却能感觉到不同的语气。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如“我们的鹅老爷”,“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这在课文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白鹅》、《白公鹅》读写训练点:
1.《白鹅》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找出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
2.《白公鹅》读写训练点:
白公鹅叫声的想象语言描写。
《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猫》读写训练点:
第一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的猫性格古怪之处。
二、练习写作,大显身手: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同学们,您家里养了什么小动物?你去动物园看过动物吗?请你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
1.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2.想一想:你对小动物的哪些方面感兴趣?《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猫》写的是猫的古怪。你想写小动物的什么特点?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写出小动物的特点,可运用文中积累的词汇。
3.也可以模仿《猫》写,写通过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突出小动物的特点。
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及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分析文章在结够上的特点(C组同学讨论完成)。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4.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二、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三、概述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志趣美。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flash课件。
2.深入了解学生,按2:5:3的比例进行分层分组。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全文仅114个字,就把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使人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及写富春江的诗文。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三、展示地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确浙江省杭州市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地段。明确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作者乘船从富阳至桐庐这一段旅途中所见到的奇山异水。
四、展示分层学习目标。
五、解决翻译课文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六、分层、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C组同学回答)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写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并且环绕“独绝”展开描摹,结构脉络分明。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明确:本文先写水,后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在写景的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明确: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突出水之清。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水之急。
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作者在这里写树之寒,实际上是反衬山之奇。
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突出山之势
⑸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山之音。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突出山之力。
⑺横柯疏条,突出林之密。这几句是补笔,补写群峰中的林深叶茂,突出了作者那种喜不自胜,流连往返的观赏之情。
4.分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信中没有出现人物,可文章又字字不离人物。
展示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内容分析,逐一展现。
七、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尽快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和志趣的句子。分层讨论得出答案。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组)
明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表达出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组)
明确:表达出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A组)
明确:这一句主要写人在奇景中的感受。触景生情,烘托了山水巨大的魅力,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意欲归隐之意。
八、概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
设计说明:各组同学合作讨论,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九、回顾小结,总结主题。(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这篇文章通过对富春江至桐庐这一段山光水色的描绘,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幽深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十、展示课堂练习。(分层练习)
A组:有人根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的特点,拟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水清现游鱼,请你根据“奇山”的特点,对出下联。
B组: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C组: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请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
写“水”的:
十一、展示拓展练习。(分层练习)
A组:解说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风景之地;
B组:改写《与朱元思书》;
C组:用自己的话叙述富春江的美景。
十二、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A组:写一篇游记,文体不限。
B组:仿照本文的结构特点,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八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是数学练习课,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把你知道的和你们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吧。(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里交流)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收获?(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小结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看来大家学得都很认真。那你们想不想挑战自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学会这些知识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课。(课前板书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读课题)
(一)【基础练习】 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二)【提高练习】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一下。
1、教师拍手,请大家口答列式。或跺脚(1)每次拍3下拍4次。(2)每次拍5下拍2次。
2、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大家来当邮递员,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信送回小动物的家里,看看你能不能当一个好的邮递员。为什么3+3+5送不出去?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
课间,有些同学分组跳绳,这里就有数学问题。
1、课本49页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为采集数据)
看图说图意,重点说出“每组有4个小朋友跳绳,有3组,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或者乘法来算都是正确的。”想:每组有()个小朋友跳绳,有()组,就是求()个()相加
2、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4、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同学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盒药的外包装(6粒×2板|每盒),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
5、大屏幕上的应用题。
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了乘法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我们就来一次综合比赛。以列为单位,每人做一道小题,看哪一列在规定时间内题做得最多,对得也最多。哪列就是冠军。准备好了吗?老师发题,宣布开始,师巡视。强调规则。时间到。将题交给老师。比赛后,我们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当裁判,每位一张,咱们一起对答案。
(宣布冠军,师 :同学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学会合作。下课。)
二年二班乘法的初步认识综合比赛
1、看图写算式(1)★★★★★★★
★★★★★★★
()个()
算式是()×()读作()乘()
(2)◆◆◆◆
◆◆◆◆ ◆◆◆◆
()个()
算式是()×()读作()乘()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7+7+7=()×()(2)3+3+3+3+3=()×()(3)8+8+8+8+8+8+8=()×()(4)0+0+0+0=()×()(5)9+9+9+9+9+9=()×()
3、写出乘法算式。
(1)4个2相加_________(2)5个4相加 _________(3)2和7相乘_________(4)3个9相加_________
4、读一读,并列出算式。
(1)3个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和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个因数都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九
()1.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2.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
B.由古代印度人创造
C.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D.由古代埃及人最早创造和使用
()3.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A.洋务运动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4.中国政府一贯以来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合法的宗教信仰在中国都受到保护。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5.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它是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6.某历史网站上谈及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中,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和神学禁锢
C.意大利大批的文化巨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D.文化巨人们反对封建神学的勇气胆识
()7.以下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语句是
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
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C.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
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8.15世纪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西班牙
④葡萄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14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522年前从西班牙启程,探寻世界
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0.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
A.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为限制王权
C.为巩固资产阶级的专政
D.为镇压人民的反抗
()1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欧洲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岛国是
A.芬兰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12.1783年12月,华盛顿在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颁布《权利法案》
D.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3.在美国的某小镇有一块独立战争纪念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个小镇是
A.波士顿
B.来克星顿
C.萨拉托加
D.约克镇
()14.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美国总统竞选制度开始于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
D.北美大陆会议决定
()15.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16.英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
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
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
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
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
()17.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主要理由应是
A.法典是他亲自审定颁布的B.法典是一部最为完整的法律文献
C.法典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
D.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18.法国把7月14日定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攻占巴士底监狱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平息国内叛乱
D.打退外国军队的进攻
()19.下列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电力──水力──蒸汽
B.蒸汽──水力──电力
C.水力──电力──蒸汽
D.水力──蒸汽──电力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叙述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人们坐在家里进行网上冲浪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6分)
(1)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的一段历史进程。
()
(2)A点处,该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3)B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
(4)C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
(5)D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示意图可以反映出该国这次革命的曲折历程。
()22.读下图,回答问题:(5分)
(1)美国国旗中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当时统治这13块殖民地的殖民国家是?(1分)
(2)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颁布于何时,表达了什么思想,它的发表有何意义?(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利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二论述中出现的“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1分)
⑵
根据材料二,恩格斯主要在哪个角度肯定了拿破仑?(1分)
⑶
根据材料三,列宁主要在哪个角度否定了拿破仑?(1分)
⑷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4.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机器是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哪个国家?(2分)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他是哪国人?(2分)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分)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1分)
(5)以上科技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此你有何启示?(1分)
1—5CABDA
6—10ADDBB
11—15CBBCD
16—20BDADB
二、21、√√X√X√
22、(1)英国
(2)《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自由、平等,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23、(1)资产阶级性质
(2)颁布《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3)奴役欧洲其它大国、成为了帝国主义战争
(4)不矛盾,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有双重性质,即有进步性又有侵略性
24、(1)珍妮纺纱机;英国
(2)瓦特;英国
(3)图二(蒸汽机)是图三(火车)的动力机器
(4)发明来源于工匠、技师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练习题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________沿岸,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____________成长起来,有些贵族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被称为________。
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____________,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________同国王展开斗争。
知识点2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查理一世
召开议会________,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议员们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挑起内战查理一世派兵抓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内战
失败经过反复斗争,____________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
被送上断头台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知识点3 《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1689年)
目的为了限制________的权利
颁布机构________
内容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________,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________;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影响英国确立了__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____________,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____________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知识点1 “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1.“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材料中的“新大国”是指()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文艺复兴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2 查理一世命丧断送台
3.“1649年1月30日早晨,在白厅宴会厅前搭起了断头台,他自己走到断头台前,结束了49岁的一生,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上文中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
D.詹姆士二世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苏格兰人民起义
C.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D.宣布成立共和国
知识点3 《权利法案》的颁布
5.张强在看《时代人物周刊》之《夕阳下的国王》时知道了君主制分两种:君主独裁制和君主立宪制。他想了解早期君主立宪制的情况,你认为他应该参考哪国的历史()
A.罗马
B.西班牙
C.意大利
D.英国
6.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其中“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7.“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指的是()
A.议会斗争
B.处死国王
C.王朝复辟
D.宫廷政变
8.认真观察下边这幅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封建王朝实现了短暂的复辟
C.C点处,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该示意图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9.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1688年宫廷政变
B.新航路的开辟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封建王朝复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委托民调公司对一千名十六岁以上的英国民众进行了电话访问,大约78%的人认为英国应该有王室,80%的被访者认为,英国在三十年内应是君主制。问及君主制是否应该在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过世后结束,68%的人表示不同意。
(1)英国目前这种君主立宪制的存在源于英国哪一场革命?
(2)现在的英国女王相对17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有哪些权利受到了限制?(至少说出两项)
(3)如果你是被调查的英国民众当中的一位,请你说一说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1.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追根溯源】
(1)17世纪时,____________王朝的国王宣传“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利是神授予的,不可违抗。资产阶级和________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见证历史】
图一
图二
(2)图一发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后,英国进入什么阶段?这一时期,谁掌握英国政权?
(3)图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此现象与哪一文件有关?之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12.“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参考答案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管理
大西洋 资产阶级 新贵族 封建专制 议会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国王 议会 征税 常备军 君主立宪制 封建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
基础过关
1.B 2.C 3.A 4.A 5.D 6.C
能力提升
7.D 8.D 9.C 10.(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议会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3)答案不统一。示例:①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因为现在英国国王的存在,已经不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构成威胁,而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王室始终象征最高权力,它的存在可以避免党派纷争。②应该废除,因为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没有实权,不能办实事,就像空壳,没有实际意义。(不管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11.(1)斯图亚特 新贵族(2)英国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3)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下,国王“统而不治”的特点;《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
10.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十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3)孢子生在菌褶上(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代的作用。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4.靠孢子繁殖后代。[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板书设计
真菌
一、真菌
1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十一
[测试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2019·泰安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就陪父亲在门槛(kǎn)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xī)盖里半晌都没动。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zhù)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qiàn)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
C.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á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D.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zhōu)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ó)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他兴味盎然地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但当他看到大家应付的表情时,那种失望的感觉在他心里潜滋暗长了。
B.他十分感激那个帮助他的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C.面对欺压与凌辱,勇者拔刀而起,怯者引颈受戮。
D.他这个人一向淡泊名利,为人坦荡如砥。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C.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D.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4.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4分)
A.《背影》——朱自清——中国作家
B.《昆明的雨》——汪曾祺——中国作家
C.《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
D.《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法国哲学家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4分)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适合做家具,__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__________;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__________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
②思考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B.《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是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C.《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7.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句子。(9分)
(1)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____________,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的《采桑子》中静中有动,动中显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8分)
【2020·赤峰】班级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同学们要围绕“诚实守信”办一张手抄报,请你再写出另外两个板块的标题。(4分)
板块一:诚信名言
板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一句。(4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清河中学拟定的一则征稿启事,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三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分)
征稿启事
我校现以“最美教师”为主题向学生征稿。内容要紧扣生活,有真情实感。请同学们记录并发现教师的“美”,踊跃投稿。
征稿截止日期:7月30日。
2021年7月15日
清河中学
修改意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15分)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花”。“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这花并无枝干,如一墩菠菜一样贴地而长,花朵的形状如同一个小绒球,很是好看。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花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小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伏案工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花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花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愉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在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儿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像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看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的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吃饺子、喝酒,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的花让我心情愉悦、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床、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时,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有改动)
10.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花、玉兰花;也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纸花、木花;还指(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女性好友、进城务工的老夫妇等。(4分)
11.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的加点动词中任选一个,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12.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直击中考阅读题。
【2020·南充】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芦苇花的精魂
扶 云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的颜色有些艳,而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待芦苇开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
④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便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我心中不禁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去与寒冬深情地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芦花美。
⑥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一线坚守,妻子得了病,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已经康复。
⑧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苦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有改动)
13.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秋菊?请简要分析。(3分)
1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5.作者为什么要把张定宇比作“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请结合文本分析。
(3分)
16.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7.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空也是富有”的理解。(3分)
18.“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四单元 周周清(二)
一、基础清
1.B(3分)点拨:B项中“纤(qiàn)纤的生灵”应改为“纤(xiān)纤的生灵”。注意“纤”在“纤夫”“纤绳”等词中读“qiàn”。
2.D(3分)点拨:“坦荡如砥”的意思是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C(3分)点拨:A项“肥胖的”后面用顿号;B项“两丈”之后用逗号;D项“滑”“嫩”“鲜”“香”之间用逗号。
4.D(4分)点拨:罗素是英国哲学家。
5.C(4分)
6.A(3分)
二、素养清
7.(1)紧紧靠拢 旁逸斜出(2分)(2)轻舟短棹西湖好(1分)(3)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2分)(4)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4分)
8.(1)示例:诚信故事 践行诚信
(4分)点拨:为手抄报设计板块标题,要与主题“诚实守信”相符合。注意标题表述用四字词语。
(2)示例:诚信是水 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4分)
9.(1)将第三句话中的“记录”与“发现”调换位置。
(2)在正文“踊跃投稿”后添加投稿方式:稿件请送至清河中学校园广播站。
(3)将落款单位和时间调换位置。(每小题1分,共3分)
三、阅读清
(一)10.(1)人们创造出来的花(2分)(2)拥有像花拥一样美丽的心灵的人们(2分)
11.示例一:“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
示例二:“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从窗外进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了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示例三:“栽”字原本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木花当成了真花,因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木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5分)
点拨: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等手法,并指出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2.本文由长寿花开始写起,不仅写了自然界中真实的花,也写了人们创造出来的花,这些花都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而向美的心灵。(6分)
(二)13.把芦苇花与秋菊进行对比,突出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点明了芦苇花带给作者亲切感觉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芦苇花的喜爱。(3分)
14.芦苇花和落日互相点缀,因此芦苇荡是温暖和美丽的,没有人们一般印象中冬天的清冷。(3分)
15.每年三月芦苇要烧做草木灰,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初春挺立的芦苇花展现的是生命的最后抗争;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时间赛跑,就像初春的芦苇花一样;赞美了张定宇坚忍顽强的品质。(3分)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芦苇花和张定宇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分析作答。阅读文章第⑧⑨段可知,张定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与罕见的病魔进行抗争,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而芦苇花要在每年三月烧做草木灰,初春挺立的芦苇花所展现的是其对生命的最后抗争。从中可以看出:芦苇花和张定宇都展现出了对生命的抗争和顽强品质。所以作者说张定宇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
16.像母亲般朴素与柔细,让人感到亲切和慈祥;诠释了“空也是富有”的哲理;表现出在爱中去爱人的人性的甜美;展现出对生命的抗争精神。(意近即可)(3分)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17.芦苇的腹中是空洞的,它怕天太空寂,便捧出自己的花来陪伴天,它的爱是深厚的,因此它的精神是富有的。正如社会中的一些人,虽然身份卑微、物质贫乏,甚至身处逆境,却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精神无比富有。(3分)点拨: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针对题目中“空也是富有”的理解,结合文章中的“芦苇的气质——心那般空,爱是这般厚。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便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可概括出芦苇的爱是深厚的,其表现出的精神是富有的。由此,联想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身份卑微,生活在困境中,却表现出来的是人间大爱的人来阐释作答即可。
四、写作清
18.思路点拨:首先确定文章的立意:话题“了不起”就是文章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找材料。找到什么“了不起”,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写作更容易些。如,朋友的问候和鼓励,让自己敢于正视伤痛,关爱他人的朋友了不起;自己不再害怕黑夜,有了独行的勇气,了不起的自己……接着就是拟标题。可以根据写作内容在话题前后加词形成标题。如,“那朵了不起的花”“了不起的陌生人”等;当然如果作文驾驭得好的话,还可以用线索为标题,如“中国,了不起”等。
例文:
了不起的花
夕阳,染着殷红挂在天边,慢慢下坠,仿佛与一切做着最后的惜别。
我,默默地走在小路上。
这次考试的失败,使原本信心满满的我,一下子跌入谷底,我的心也一直在往下沉。
这种心情一直持续了好几天,连一向粗心的爸爸都发现了我的不正常。
周日的早上,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散心。
下了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忽然间,一丝清香冲入鼻子。
“有花?”
我本能地低下了头。几步之遥,还真有一朵花,一朵开得很烂漫的花。
我走过去,俯下身子——一棵孤独而又高傲的花。
淡淡的黄色,溢出几分生机。可数的花瓣细致地围成一个圆形。中间挺立着一根红色的花蕊——像是黄金镶上了一块红宝石。
一对椭圆的叶,叶子青翠欲滴,将花儿烘托着,衬托得花儿更美了。
花与叶,结合得那么细致,那么和谐。
轻抚它那柔嫩的花瓣,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跳动,我的热血,也在沸腾。没有青草的陪伴,没有蜂蝶的嬉戏,没有悉心的呵护,但它却开得那么富有生机。这样一朵花,真了不起!虽然没有人欣赏,但它依然展示着它独特的美,不招摇,不做作!这样一朵花,太了不起!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即使失败,我们也应该像这朵花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只有这样,人生,才会了不起!
这朵花或许是个火炬手,它握着火炬绽放在路旁,将我已灭的激情重新点燃。我也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人!阵阵寒意袭来,但我的心却充满了温暖,也充满了激情!
一阵风袭来,吹弯了它的腰。我连忙伸出手,护住它。看它从摇晃中平稳下来,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我起身留恋地看了它一眼,挺起身向前走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07-08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08-01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09-04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08-10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08-0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09-0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08-0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