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共8篇)
1.范例教学 篇一
篇一:片段教学教案范例 an english teaching plan1 self-examination: 2 篇二:片段教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篇三: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案例 unit 8 was it in the wardrobe ? 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teaching content: 人教版第五册下学期 unit 8 teaching aims: 知识目标:1.单词 2.句型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important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methods:
1、教师根据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根据part a 的内容,设置chant,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操练与巩固,提高语言运用与交际的能力。teaching aids: appraisal plan: 【教学过程】
stepⅰ.greetings.t: hello, boys and girls.i’m ms zou.glad to meet you.you are so lovely, so handsome.stepⅱ.lead-in 1.look for a present.s1: no, it isn’t.(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t: it’s empty.is it in the desk? is it under the chair? i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s2,s3,s4: is it „?如果学生没有讲到包的位置,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给予暗示。s5: „
t: oh.it’s here.it’s beside the bottle.it’s near the window.it’s a toy.who’s he?(走到学生中间展示玩具柯南)ss: he’s conan.t: conan has magic eyes.use your magic eyes.try your best.you’ll get it.描述玩具柯南,瓶子,窗户的方位关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变更。
t: now, boys and girls.follow me.beside.(教师用手示意玩具柯南与瓶子的方位关系。)ss: beside.t: it’s beside the bottle.ss: it’s beside the bottle.t: near.(教师拿起玩具柯南示意与窗户的方位关系。)ss: near.t: it’s near the window.ss: it’s near the window.t: it’s near the window.(教师拿起瓶子示意与窗户的方位关系。)ss: it’s near the window.[设计意图] 用猜礼物的方式导入课题,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方式简单明快。stepⅲ.presentation 从导入自然过渡新授部分,学生学习单词near, beside.依然通过柯南的图片与物体的方位关系学习句型:a: was it near„? b: yes, it was./no, it wasn’t.a: was it beside„? b: yes, it was./no, it wasn’t..1.learn the new words.t: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教师边板书单词near边带读)near, near.ss: near, near.t: ear, ear.(教师手挡住n带读)ss: ear, ear.t: near, near.ss: near, near.t: beside, beside.(教师边板书单词near边带读)ss: beside, beside.t: i, i(教师手指带读部分)ss: i, i.t: beside, beside.ss: beside, beside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练习。
t: oh, i can see a lovely girl.i am beside the lovely girl.what’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
t: who’s beside „?(教师站在学生旁边。)ss: „is beside ms zou.t: who’s beside „? point and say.ss: „is beside „(学生边说边指向s1旁边的同学)t: who’s near „? point and say.(教师用手势提示near 的范围)s2,s3,s4,s5: „is near„ 2.learn the new sentences.①t: please look at here.there is a sofa.i have a picture of conan.look!where’s it? ss: it’s near the sofa.(如果学生有回答it’s beside the sofa.教师把图片拉近沙发说明it’s beside the sofa.然后拉远说明it’s near the sofa.)t: yes.it’s near the sofa.now, let’s play magic eyes.close your eyes.1,2,3.openyour eyes.where’s it now? ss: it’s on the sofa.t: yes.it’s on the sofa now.where was it just now? was it near the sofa?(教师边板书句子was it near „?边问。)yes, it was./no, it wasn’t.ss: yes, it was.(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然后板书句子yes, it was.)如果有学生用no回答,教师进行过去与现在方位的讲解,结合柯南的图片与沙发的方位关系。t: it’s on the sofa now.it was near the sofa just now.然后再问学生,学生齐答。t: please look at here.there’s a lamp.look where’s it? ss: it’s on the lamp.t: yes, it’s on the lamp.close your eyes.1,2,3.open your eyes.where is it now? ss: it’s beside the lamp.如果学生没有说出it’s beside the lamp.教师提示说出。
t: yes, it’s beside the lamp now.where was it just now? was it beside the lamp? yes, it was./no, it wasn’t.ss: no, it wasn’t.(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然后板书句子no, it wasn’t.)②read the sentences after teacher.(2 times)a: was it near the sofa? b: yes, it was./no, it wasn’t.a: was it beside the lamp? b: yes, it was./no, it wasn’t.[设计意图] 利用导入延伸实际场景,学生看所需描述的对象,学说方位,自然引出新授内容。单词学习结合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学生对新授语言有整体的直观理解和认读。在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直观方位问答中,学生不断输入提问的语言,即本课的新授句型,大大地增加了学生模仿说语言的机会。同时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结合以前所学语言,谈论某种天气适合做的事情,自然将学语言与用语言结合起来。学生增加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量。step ⅳ.practice.t: look!this is my room.oh, my god!where was the television in my room? please guess was it „?(如果学生没有说句子的反应教师再示范说句子。)教师点击鼠标,答案正确。
t:yes, it was.where was the lamp in my room? wa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s1: was it „? t: „(点击鼠标)t: where was the bag in my room? was it „? s2: was it „?(点击鼠标)t: „
[设计意图]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练形式中,愉快、主动地进行模仿及语言的运用。在课件创设的情境帮助下,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意义,同时边学边用,大大的增加了语言的实践量。
stepv summary : step vi homework handwriting unit 6 was it in the wardrobe? 图片a: was it near the sofa? was it beside the lamp? b: yes, it was./ no, it wasn’t.篇四:教学案例片断与反思 让操作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圆锥的体积”教学案例片断与反思
与其它版本的教材一样,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中同样安排了有关“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内容。虽然是非课改年级,但我们一直努力尝试着用课改理念来指导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关系,实现转化,推导公式”,经过思考,我们设想: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下面就是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案例片断: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1:与它的底面积有关。生2:与它的高有关。
(出示一组图片,观察,验证猜想)师(小结):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师:观察一下,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生: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师:猜一猜,这里的圆锥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生: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师:还有其它想法吗? 生:可能是。?? 师:请各小组利用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动手实验,填写表格:学生汇报操作过程,说实验中的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师:(出示一组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这里的圆锥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 吗? 生:好像不是。
师:请你们利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再做一次实验。生再次做实验,完成表格。
汇报实验结果,强化v= sh这一公式中的“等底等高”条件。教后反思:
原来设想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且,实验操作符合学生“爱动”的特点,比单纯看书、听讲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学生兴趣一定很浓厚。谁知,事与愿违,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兴趣状态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了本节课的问题所在:虽然学生一直处于活动之中,但这种实验操作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运用手中的学具,去验证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猜想。至于研究方法的确定、实验材料的选择等都是由教师替学生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师为了得出圆锥体积公式,让学生机械地从事着对课本内容的模拟,而且,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操作的结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压缩了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实验操作中,学生也许理解了数学知识,但却没有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于是我们想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给他们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
经过讨论,我们调整了教学活动方案,下面就是在另一个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的片段。案例片断:揭示学习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想出的方法有:变形成圆柱、长方体,放入水中求上涨的水的体积,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量杯或量筒,等等。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都是把圆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一种更为一般的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你愿意选择哪一种立体图形来作为研究的工具? 生:圆柱体。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和圆锥的共同点很多,都有一个曲面,而且底面都是圆形。生:我猜想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师:请各小组从实验器材(两只圆柱和两只圆锥容器)中选一只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动手实验,记录下各自的发现。汇报操作过程,说实验中的发现。
生1:我们用空圆柱装满米后倒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生2:我们是用空圆锥装满米后倒入空圆柱,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生3:我们的发现和第二组一样。但是,我们只倒了一次,量了一下,发现米的高度正好占圆柱高的,也可以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生4: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生5:我们这一组实验结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生6:?? 师根据这些实验组的汇报,把结论分成两大类: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
2、圆锥体积不是圆柱的。
师:请小组相互间交流一下,找一找结论不一样的原因。
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实验小组互换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生再次汇报交流,经过辨析,得出结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如果不等底不等高,圆锥的体积有可能不是圆柱的。
概括公式v锥= v柱= sh(等底等高)教后反思:
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上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和第一次活动相比,虽是同样经历了“猜想------验证------解释”的知识建构过程,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实验方法是多样的,材料选择是自由的,所以操作探究是主动的,合作交流是投入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认为,只要有实验操作就能实现属于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也就是说,自主探索的过程仅有实验操作是不够的。感悟与探讨:
结合上面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
1、自主探索应该着眼于让学生思考和寻找探索主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这样探索才有比较清晰的探索思路,否则,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糟糕局面。这种思考和寻找显然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一些教师正是为了让探索进入顺畅的“绿色通道”,于是“越俎代庖”,直接给出一种假设,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第一个案例中,学生之所以没有兴趣,正是由于缺少内在的实验动机。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先通过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自由地想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再加以巧妙引导,使学生自然想到选择“圆柱”作为研究工具。由此看出,我们不但要使学生能够进行某种目的和意义的实验操作,还要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这样才真正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
2、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不能让学生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空间。第二个案例中,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记录下自由的发现,所以,在汇报交流时,才有不同实验方法的交流互补(实质上是思维方法的互补),才有对不同实验结果的争辩与质疑。这样,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是实验探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现在不少探究课,学生确实在很认真地展示问题、合作探究,但是对探究出的东西,教师没能让学生再进行进一步的领悟与反思,所以,新课标提出的过程性发展目标实际上还是没能真正实现。上面第一个案例中,学生对v= sh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缺少反思的真正体验,仅仅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实际上是提醒)下完成的。第二个案例,学生因为选择的材料不同,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引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由此激起了自觉的反思,进而激发了下一轮实验探究活动的内在动机。应该说,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反思,这也是一种过程,而且是比单纯的实验操作更有意义的一种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和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统一,它的价值就是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落实学习的主体性,实现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布者:傅美清发布日期:2011-11-10 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与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体现?这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最近,我有机会听了“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现对这个案例,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案例片段一:
一、呈现信息,揭示课题
师说:我从杭州来,给你们提供一个杭州市供水能力发展情况的信息。出示统计数据:1950年 日供水量2万吨 1976年 日供水量36、4万吨 2002年 日供水量140万吨
师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范例教学 篇二
关键词:范例,范例教学,空白,教学空白艺术
范例教学,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前西德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 被理论界视为“二战”后与前苏联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1) ,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颇具影响。范例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一是局限于探讨单个学科领域的时期 (即1957年之前) , 代表人物有海姆佩尔 (Hermann Heimpel) 、埃贝林 (Hans Ebeling) 和瓦根舍因 (Martin Wagenschin) , 著有《示范教学原理》 (1949年) 《岛屿式教育原理》 (1949年、1951年) 和《范例教学原理》 (1950年、1951年) , 主要涉及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二是超越学科教学论范围进入一般教学论境界的时期 (即1957年之后) , 代表人物有克拉夫基 (Wolfgang Klafki) 、德博莱 (J.Derbolav) 、施藤策尔 (Arnold Stenzel) , 先后出版了关于范例教学本质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的系统理论研究著作以及阐明范例教学的教育史背景的系统理论研究著作, 如《基本的教育问题与范例教育》 (克拉夫基, 1959年) , 把范例教学从学科教学论水平提升到关于教学的一般理论的境界。
近年来, 众多国内学者对范例教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备受关注。基于范例教学产生背景与当下我国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教学内容之“繁”、学生负担之“重”等一致性的认识, 以及范例教学理论所涉及的一些主张与教学空白艺术思想的高度吻合, 本文拟对范例教学理论蕴涵的教学空白艺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 以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教学空白艺术是指灵活运用空白, 遵循教学规律以及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范例教学理论的教学空白艺术思想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 (方法) 等几个方面。
一、“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的教学内容观
在《蒂宾根决议》提出范例教学之前, 前西德的教育大发展, 走过的是一条由特殊的困惑导致特殊的抉择的艰苦道路。这就是用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竭力驾驭着日新月异的新内容并追求高质量的道路。[1]范例教学则是用来克服课程庞杂、教材臃肿的教学内容改革抉择的策略。范例教学理论认为, 对于充塞的教学内容是不可以简单地用减法, 即减少教材内容或减少课程来处理,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教学内容在数量上产生变动, 而不能解决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种减法有可能使学生所学的东西变得更加浅薄。对此, 瓦根舍因指出, “假如我们不想使学校在教材中窒息, 并作为‘疲惫的机器’腐败下去, 那么我们……因此需要选材原则, 把教材限制在‘本质’方面。”[2]
所谓限制在“本质”方面的选材原则, 也就是通常人们言及的应具有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观念特征。基本这个概念指的是教学论——设计方面应产生的结构, 即教学内容、问题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法 (课题) 的结构, 通过这种结构应当尽可能在下列两者之间实现协调 (或实现一个协调步骤) , 即在儿童∕青少年的兴趣、问题、理解方式、初步条件为一方面, 与有关教学内容、问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题 (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的、科学的、社会的、政治的实际的课题) 的完善的、分化的、综合的和“客观的”最终结构为另一方面之间的协调。基础这个概念表示“客观”事实和问题的关系同学习主体之间的这种基本关系。换言之, 表明最一般的结构原则和基本经验, 通过这些最一般的结构原则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在当时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历史发展水平上理解并划分人和现实关系的“范围”或“规模”, 比如经济的, 社会的, 政治的, 审美的、精密自然科学的和技术的实际关系等, 并在一定情况下也表明这些范围和规模之间, 即经济、社会和政治之间的一般关系。也就是说, 范例教学内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必将是广泛地交织在一起的个人和社会——政治生存的关键问题。[3]这就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 使学科结构与学习者的思维结构相适应、相统一。而范例就是使两种结构能一致起来的媒介, 即范例是沟通两者的桥梁。范例性的必要的 (不充分的) 基本特点包括彻底性 (集中、选择) 、主动性、吸引人的知识探求 (自发性) 、与发生学方法的关系、期待性的注意力。真正的范例性包括“扩展” (即深入地和迫切地专心于阐明某学科问题以扩展及学科整体) 、学科的“功能目的” (即通过所选的材料学习者可以“彻底性”掌握钻研方式以实现学科特有的某些思想功能) 、取消学科界限、课题 (从学科但不过分地局限于学科的某一个别课题到达整体) 、教材选编 (有一条“历史纽带”把简单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4]
由此不难得出, 基本性的着眼点是学科内容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规律性, 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 力举少而精。少而精相对多而杂来说, 显然是留有“空白”的。基础性的着眼点是学习者的基本经验, 是对学习者的主观性的实际状况的适合性而言的, 即从学习者的基本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的智力发展水平出发, 教给学习者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这促使学习者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相对学习者已有的来说就是“空白”, 且学习者的精神世界相对显现的物质世界来说是潜隐的, 也可以说是“空白”的。范例性更是强调范例的精选, 强调从烦琐不分主次的教学内容中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举一隅能以三隅反的部分, 反对面面俱到。于是舍弃的相对留存的来说是“空白”, 启发的“一般”相对于选取的“特殊”是“空白”, 不断生发的新问题相对提出的问题来说是“空白”, 扩展的学科整体相对学科局部存有“空白”, 扩展的学科相对起始问题所在学科亦是“空白”……因此, 依照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个原则 (1) 精选的具有“继续作用力的”教学内容是很讲究教学空白艺术的。
二、引向“活动着的知识”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范例教学的教学目标, 可以从其基本思想中得以反映, 克拉夫基对之进行了简明清晰的概括。克拉夫基说:“所有范例方法的概念都以以下目标为前提, 即学校或校外机构应帮助学习者获得独立能力、批判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以及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 学习不再被视为现有的知识和固定技巧的传递, 而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辅助。”[5]还说:“对于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 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但可以作为总的思想动机提出而做如下表述:组织教养性的学习, 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 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 (引向胡戈·高迪希概念中的‘活动着的知识’) 。”[3]
“活动着的知识”意思是指可以用来继续进行生产性脑力劳动的知识或认识, 克拉夫基用“范畴的”这个概念来表示这种知识的作用, 并指出“范畴”概念表示包含着两个要素 (指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 相统一的一种教育过程。后来对其进行深化研究提出了“范畴教育”理论。“范畴教育”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使主客观 (学习客体——教材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精神世界) 同时得到开发的教育。说到底, “范例教学”是以达到物质实在与精神实在的开发、人的开发 (即双重开发) 为目标的。
可见, 范例教学“教”和“学”的目标不是获取既定的、固有的知识和技巧, 而是强调更为愿意主动学习的态度, 以及个体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继续学习的能力。这种不满足于本身的更为普遍意义的“活动的”知识、能力、态度, 超越了现有的知识和技巧的有限意义, 对现有的知识和技巧来说是“空白”的, 是无限的, 绝不是复制性的。也就是说, 范例教学是以开放性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的, 这样的教学在各个方面都不是封闭式的、定性的结构, 这样的教学是不带有定势的框框的, 而是非常重视知识的“生产性”功能, 即知识的“再生”的价值, 在“教”和“学”上都留有充足的时空, 最终实现“教为不教”之宗旨。
三、具有“缺漏的勇气”, 使教学达到彻底性的教学过程主张
从教学实践而不是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 人类的教学既不可能穷尽整个精神世界已有的财富, 也不可能完整无遗地帮助学生掌握任何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并发展相适应的能力。[1]因此更不必说能使一个学生去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却与之相违背, 总是追求教学材料的系统性, 总是不折不扣地教, 使学习者陷入一大堆谁都不明白对其发展有何意义的材料中。这样一种系统的教学过程诱使教学达到完美性 (因为这种系统的教学过程要求这么做) , 从而使教学陷入匆忙与不彻底的境地之中。这种教学过程就像垒起了壮观的碎石堆。正是由于它拘泥于系统性, 而埋葬了真正的系统性, 并阻塞了视野。它混淆了教材的系统性与思想的系统性。[2]范例教学主张以彻底性代替肤浅的全面性, 以使学生获得系统性的认识, 而不是记住所谓系统性的知识材料。于是, 范例教学提出了“范例式”的教学, 即采取课题性教学。
“范例式”的教学形式具有“敢于缺漏的勇气”, 即敢于突破原有学科教学依循学科体系顺序的“框限”, 全力以赴地教学有限的课程内容部分, 使教学达到彻底性。也就是说, 让每一个作为范例的个别都成为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 从而实现双重意义。即镜子所反映的不仅是学科的整体——在可能的情况下反映整个精神世界——而且也必须照亮学习者整体 (例如不仅仅是他的智力) 。[2]从具体的组织来看, 施藤策尔的思想基本上概括了其他范例教学论代表提出的各种有关设想。他将其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范例性地阐明“个”; (2) 范例性地阐明“类”; (3) 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4) 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10]这样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意味着个别担负整体、说明整体、照耀整体的使命, 是经由学习者熟悉的内容引起学习者的共鸣, 以激发学习者自发地学习更宽更广更多更深的内容。事实上, 这样的教学过程意义深远, 波恩大学教授德博莱 (J.Derbolav) 有一段精辟的概括:“范例方式的教学, 不仅要为某学科在每个阶段的系统的知识总体, 提供预备性的、要素性的知识, 而且要掌握此种认识的方法和科学方法论, 以及在这种方法论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学意义。”[11]
具有“敢于缺漏勇气”的“范例式”的教学立足点是具有重点性的个别、包含着一般的个别、称之为“使人着迷剂”的个别……这种个别相对整体而言存在“缺漏”, 也就是说存在“空白”。同时, 这种教学是不追求最后结果的完满性的 (指广泛而静止的知识的完满性) , 但却追求根本性了解的不可穷尽性, 即教学的彻底性。她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仅仅视为教学过程的副产品, 根本是为了帮助学习者了解“什么东西能提供一切”而不是了解“所有的一切东西”, 从而力求实现窥一斑见全豹、一沙一世界的理想, 即由个及类、由客观教学内容开拓到学习者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完成。这一斑较之全豹、一沙较之世界、个较之类、客观教学内容较之学习者的精神世界全都存有大量的“空白”的, 而“范例式”教学过程正是一个知晓空白、发现空白、创造性地利用空白的过程。当然, 这样的教学不是止步于知识的, 而是更多地指向方法和方法论意义的, 即授之以渔, 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因此, 反对那种模仿性的作业, 机械性的练习, 而是要求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追求, 以掌握学习策略。这种教学艺术是把已经压缩提炼、远离学习者生活经验的“死”的科学事实重新变成产生该科学事实的“活”的过程, 变成创造和揭示该科学事实的活动。
参考文献
[1][7]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282—283, 281.
[2][8][9] (德)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的概念.引自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145—147, 146—147, 150.
[3][6] (德) 克拉夫基.范例教学[J].徐长根译.李其龙校.外国教育资料, 1988 (1) :41, 33.
[4] (德) 瓦根舍因.关于范例教学原则的说明.引自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167—173.
[5] (德) 克拉夫基.范例教学与学习——联邦德国W·克拉夫基教授在华东师大的讲演之三[J].宫云龙译.李其龙校.外国教育资料, 1987 (2) :46—47.
[10]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23.
3.“活”用范例,“灵”动教学 篇三
一、图片观察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绘画、玩色等美术活动中。
如,在开展的小班美术活动《花儿真好看》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尝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花朵印画,感受花朵组合印画造型的美。
2.运用纸团印画的方式选择不同颜色来创作花园。
3.乐意参加印画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观察到春天到处都开满鲜花,教师结合目标搜集了花园里、花盆里、栅栏里、花篮里各色鲜花的图片,制作成PPT,让孩子对鲜花开放的位置进行充分感知,以便于孩子创作作品。
(1)教师引导孩子欣赏花朵的图片。
(2)孩子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能够结合花朵开放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创作。
(3)孩子的作品丰富,画面美观。
点评:老师的美术活动中,对于图片的选择较为严谨,色彩丰富,易于小班孩子观察与理解,适宜小班孩子的发展。然而,针对小班(下)的15至20分钟的集体活动时间,八幅图片过于多,可再进行删减,以便控制课堂时间。
二、现场示范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手工或美工活动中、不便于孩子直接观察到教师范例的活动中。如,在开展的大班美工活动《复活节的彩蛋》中,教师设定的目标是:
1.欣赏复活节彩蛋蛋壳上点、线、图案的装饰方法,了解彩蛋装饰的多样形式。
2.学习用油性笔在蛋壳上运用点、线、图案的技法装饰彩蛋。
3.感受彩蛋艺术的色彩美。
结合目标,教师除了搜集各种彩色蛋的PPT图片供孩子欣赏,还准备了蛋的轮廓图片,现场进行平面示范,以便孩子观察彩蛋上的各种花纹图案。
(1)教师引导孩子欣赏彩蛋的花纹图案。
(2)在孩子充分感知后,他们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运用点、线、面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品新颖,图案丰富。
(3)孩子在充分的欣赏、感受及理解后,创作出的彩蛋花纹丰富,图案精美。
点评:老师在此次活动中,选用了图片观赏及现场示范两种示范方法。由于考虑到彩蛋是立体形态,不便于孩子观察整体花纹图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又单独在平面进行示范,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然而,此次活动中,也可用视频展示仪在蛋上进行现场示范或是拍一段教师示范的视频进行演示,效果会更显著。
三、实物观察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手工活动中,促进幼儿掌握某种技能、却又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五彩报纸鱼》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能用报纸条沿轮廓线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且能装饰鱼的身体。
2.在线描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拧、团、粘等方法,用点、线、面进行装饰,表现鱼的明显特征。
3.感受动手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在此活动中,教师结合目标运用了实物观察法,直观形象地引导孩子掌握并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拧、团、粘等方法进行作品创作。现场观察、讲解、示范,并能引导孩子举一反三,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1)教师的现场示范,较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
(2)实物的观察及教师的示范为孩子奠定了创作的基础。
(3)孩子的作品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特点。
点评:此次活动中,孩子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很快便能掌握先画,再拧、团、粘的方法制作报纸鱼。教师能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己创作各种形态的鱼。教师的讲解细致、示范严谨,但是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将示范的过程交给孩子,一方面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及时的发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四、视频演示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美术创作活动中。《小神龙俱乐部》中的“艺术畅想”节目受到小朋友们的普遍欢迎,孩子们往往喜欢边看边模仿尼尔叔叔创作各种作品。对于创作型、抽象性的作品,我们通常可以运用视频演示法。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沙画》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不断地尝试创作沙画,感受沙画的美。
2.能够掌握捏、抓、漏、抖等创作技能。
3.体验自主创作,感受创作沙画的乐趣。
教师结合目标,通过摘录网络视频,并分段演示沙画的创作方法,在尝试一观赏一模仿一观察一独自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掌握创作沙画的方法,从而发展孩子的创作能力。
(1)孩子在活动中欣赏沙画视频。
(2)孩子自由创作沙画作品。
(3)孩子在不断地尝试中能够运用捏、漏等技能进行创作。
点评:在此次的沙画活动中并未直接教授创作的方法,而是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掌握抖、捏、漏等技能。在视频演示中,孩子的观察积极性提高,创作欲望强烈,大大提高课堂有效性。可是,在网络搜集的视频教学中,却难以有吻合教学活动的片段,重难点不明显,甚至有难点过多、画面过快等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再运用专业技术进行修改。
五、儿童作品观赏法
此种方法多适用于美工活动及各种创作型美术活动中。在教师对教学活动效果难以预见,或是为进一步发散幼儿思维,达到最佳创作效果时而运用的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时仅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却难以达到教学效果、难以发散孩子的思维,此时需要借助网络上或以往操作过的相关儿童作品成品的,可以运用儿童作品观赏法。
在大班美工活动《图腾柱上的“脸”》中,教师设定的目标为:
1.通过欣赏视频,观察图腾柱上各种脸的造型并探讨出五官的做法。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图腾柱,创造出夸张、变化的脸的形象。
3.对图腾艺术感兴趣,感受原始部落文化的神秘和奇特。
在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图腾柱上的“脸”后,教师结合目标,又提供了网络上已有的儿童作品照片,以发散幼儿思维,易于孩子掌握。
(1)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分析儿童的成品作品。
(2)在观赏儿童作品后,孩子对教师前期的引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及时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已有的经验运用到创作作品中。
(3)儿童作品的呈现为活动中的孩子创作提供有效的引导,孩子在创作中也有所突破。
点评:由于大班孩子对“图腾柱”的接触不多,概念模糊,创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运用二次欣赏——儿童的作品,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作品,便于他们创作。然而,儿童作品的观赏也仅为一个辅助的过程,它的目的明确。所以,教师应把握主、次,将欣赏的图片简化,找重点、化难点,提高课堂有效性。
4.初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范例 篇四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结束了初三的教学任务,又回到了初一。回想过去的三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课,开篇就是典故“烽火戏诸侯”,而后涉及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勾践的“卧薪尝胆”等等,最后再讲“长平之战”时,还有秦和赵反间计的故事。我因此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师生互动,层层剖析,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抓两头,带中间。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与辅导,多提问,多过关。而对于优秀生也不能忽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集中进行辅导和知识清理,他们学习方法好,效率高,但也往往忽视对历史的巩固复习,所以要及时关注他们。对于中等生更是应该对他们的学习乃至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让所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范例五篇【二】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x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学 科 总 结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n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三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
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范例五篇【三】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2班,七年级1、2班共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老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组织和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保持经常听本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遵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历史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基本能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学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长,复习内容较短,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努力就会有效果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出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制作各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强化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取长补短。并且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良好。存在的不足包括:
1,本人存在惰性,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严;
2,辅导不够,应多深入课堂,给学生以指导和辅导。
这些都有待改进。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范例五篇【四】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工作总结《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年中招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中教师历史教学总结范例五篇【五】
本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担负着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学生管理等多项的任务。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只在双休日布置适量作业,作业总是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二、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在学校我又采取让同学教,小组互帮互助的方法,让先进学生带动后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助,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事打材料,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有一篇论文发表。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
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5.片段教学方法文稿范例 篇五
一、理解题意
1.情境导入:同学们,小红同学的奶奶是我们学校手工小组的辅导老师,最近她指导同学们编“中国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请大家看屏幕
2.出示题目: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的丝绳,这里有7.65米的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3.自己看题目,自己默读一遍,想: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4.学生列式。师:谁能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二、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这是一道除数是除法的算式,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
2. 合作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
3.展示:请小组同学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你来,你来,你来,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学生1:化单位为厘米,计算 学生2,用商不变的规律,脱式计算 学生3,书本的的竖式计算。在黑板上逐一写出各种结果。4.汇报
方法一(1),请这个同学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2)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化新为旧)
方法二(1)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看看,第一,对不对,第二,他是怎样想的。
方法三(1)请这个同学介绍一下他的想法?(学生说)
(2)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老师要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变成整数之后,被除数怎样变?为什么?
5.总结比较
(1)这三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评价?
(2)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通常采用方法三来解决,用这个算式计算的时候,你们想想,应该怎样做?
6.考考学生
(1)出一道题,给学生计算(2)请学生编写一道题给同学们做。
三、总结梳理。
1.梳理方法:今天的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2.关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1)学会了****的知识;掌握了用***的方法计算;明白了要善于用“化新为旧”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2)建议:计算的时候要认真,细心;探索新知,要和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和以往的方法联系起来;
主要思路:
6.岳阳楼记教学范例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教学课时:两到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出示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三)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2、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3、解题: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四)朗读课文
1、看画面听读课文。
2、自己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4、词语小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虚词。
5、练习1:朗读节奏划分、骈句的分辨。
(五)研讨释疑
1、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内容,思考讨论: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 “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5)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9)“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10)“进”指什么?“退”指什么?(11)“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3、内容小结、要点勾勒、结构图示;
4、练习2;
(六)归纳总结
1、速读课文,找出成语。
2、分析鉴赏文章写作特色。
3、找出本文的名言警句,重点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七)课堂练习
1、练习3;
7.智能教学系统中范例推理研究 篇七
智能教学系统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 可以模仿人类教学专家的经验、方法来辅助教学,智能教学系统具备领域知识、教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能力以及跟学生交互的能力,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知识掌握状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态地形成教学的交互作用。ITS涉及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多个学科,通过赋予计算机系统以智能,使得计算机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智能计算机教学系统研究的意义在于减轻人类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增进人类对其认知过程的了解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构成
ITS应该具有学科领域知识,能够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知识状态做出教学决策,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发送教学内容。因此,如图1所示ITS系统大致由人机接口、学生模型、教师模型、专家知识库等几大部分构成。教师和学生通过人机接口与系统交互。
学生模型由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数据库和学生学习模型数据库组成,前者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学生认知特征、各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者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抽象出的模型。学生模型负责建立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比较学生行为与专家行为对学生进行智能模拟,包括学生的知识状态、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等。
教师模型充当教师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学生模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表现形式,在适当的时刻呈现给学生,主导系统的运行。教师模块中应包含教学策略推理机和教学策略库。教学策略推理机是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需要使用的策略进行推理,能够快速合理地在根据学科表示的知识库中查找相关信息。教学策略库由教学策略模板和教学策略选用规则构成,教学策略模板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组成,它是由一系列知识点编号组成的关系数据库,教学策略选用规则库由规则编号、学生的水平、思维特征及教学策略模块库名构成。
知识库是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知识点之间不仅有整体与部分的组织关系而且还有时间上的前后关系,是网状结构的,可以用知识点属性数据库、知识点链接数据库和教学材料数据库来表示,它们构成了ITS中的主要知识表示。专家知识库存放教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作为专家能够基于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问题求解知识。
三、范例推理
范例是一段带有上下文信息的知识,该知识表达了推理机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能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基于范例的推理对于问题的求解与基于规则的推理不同,不是从头开始,而是迅速地把事件或问题同以前的经验相联系。基于范例的推理被认为是基于以前的经验的推理,对过去求解结果进行复用,基于范例推理中知识表示是以范例为基础,范例的获取比规则获取要容易,大大简化了知识获取,因为不用再次从头推导,所以提高了对新问题的求解效率。过去求解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可以用来指导当前求解时该怎样走向成功或避开失败,这样可以改善求解的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目前没有或根本不可能可以通过计算推导来解决的问题,基于范例的推理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基于范例的推理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分析输入描述问题或情景,从中识别和抽取检索源范例库的信息;确定范例的索引,根据索引从范例库中检索并选择潜在可用的源范例;进行类比映射,寻找目标范例同源范例之间的对应关系;类比转换,转换源范例中同目标范例相关的信息,以便应用于目标范例的求解过程中,其中可能会修改源范例的求解方案,使之适应于要求解的新问题。如果成功,则创建索引、形成新范例并存储,以便将来解决情景与之相似的问题;若不成功,则首先分析失败的原因,修正解法,重新测试,或转至重新指定索引进行范例检索。
基于范例推理方法的效率和范例表示紧密相关。范例表示涉及这样几个问题:选择什么信息存放在一个范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范例内容描述结构;范例库如何组织和索引。对于那些成千上万、而且十分复杂的范例,组织和索引问题尤其重要。
基于范例推理方法和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相近。碰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是从记忆或范例库中回忆出与当前问题相关的最佳范例。后面所有工作能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阶段得到的范例质量高低,因此这步非常关键,一般来讲,范例匹配不是精确的,只能是部分匹配或近似匹配。因此,它要求有一个相似度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定义得好,会使得检索出的范例十分有用,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后面的过程。
基于范例的推理有两个关键过程:加索引和适应,即当对新经验正确处理过的事例要加入系统的范例库中时,必须为其建立索引以备将来使用;当从范例库中取出范例应用于解决新问题时,范例必须经过加工使其适应于待处理的问题。
四、范例推理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运用
在智能教学系统中,学生模型的建立、教师模型中教学策略的推理、知识库中知识点的表示和推理等可以用到很多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实现,例如:知识发现、归纳学习、模糊推理、概率推理、逻辑推理、范例推理等等,其中,范例推理不仅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且是一条捷径。
用范例推理来建立学生模型,首先要做好范例表示,即:选择学生的哪些基本情况和认知特征作为信息存放在一个范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范例内容描述结构;范例库如何组织和索引。其次,从第一个学生开始,分析输入描述问题或情景,从范例库中检索并选择潜在可用的源范例;当然,对于第一个学生范例库中还没有范例,于是就可以直接创建索引、链接一个模型,并形成新范例并存储,因此从第二个学生开始,范例库中就有范例了,检索并选择潜在可用的源范例,进行类比映射,用一个相似度的评价标准部分匹配或近似匹配,寻找目标范例同源范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次,进行类比转换,转换源范例中同目标范例相关的信息,以便应用于目标范例的求解过程中,其中,可能会修改源范例的求解方案(模型),使之适应于要求解的新问题,也可能直接运用原来的方案。最后,如果修改源范例的求解方案,则创建索引、形成新范例并存储,以便将来解决情景与之相似的问题。若没有找到可用的源范例,则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指定索引、重新指定相似度进行范例检索。或者,直接用其它方法生成链接模型,并形成新范例并存储。
教师模型中教学策略的推理、知识库中知识点的表示和推理可以按照上述步骤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实现求解方案。在基于范例的推理中,范例表示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范例推理的效率;相似度的评价标准也很重要,它影响到能通过检索选择到的匹配的源范例的数量、结果,如果检索后匹配的源范例比较多,那么就可以通过类比剔除一些源范例,或者修改相似度的评价标准,再检索并选择可用的源范例;当然也有可能可用的源范例一个也没有,有两种解决方案,一个是修改相似度,再检索并选择可用的源范例,另一个是通过其他方法生成解决方案,比如通过规则推理、概率推理等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新经验正确处理过的事例要加入系统的范例库中时,必须为其建立索引以备将来使用。也就是说,基于范例的推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特别是刚开始时,范例库中没有源范例,怎么办?一种途径是通过其他方法提供一些方案修改后作为范例存放到范例库中,另一种途径是对第一个案例不是通过范例推理而是通过其他方法找到解决方案,新经验正确处理过的事例要加入系统的范例库中,并建立索引以备将来使用,这样随着范例推理使用得越多,源范例也就越多,范例库就越丰富,系统也就越成熟、完善。
五、范例推理运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基于范例的推理技术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成为智能教学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因为: (1) 基于范例的推理技术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 (2) 基于范例的教学系统在实现上相对容易,因为从范例中提取特征比抽象规则容易得多。 (3) 对于范例的匹配不苛求,寻求的是最近匹配,所以系统使用的过程也是系统完善的过程。人类学习的过程也是逐步求精的过程。 (4) 通过获取新的范例进行学习,系统是开放的。 (5) 比较方便地实现教学系统的解释功能。 (6) 系统具备良好的自适应性,会随着用户的使用而不断完善。 (7) 与教学原理相一致。教学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范例的检索和再使用的过程。 (8) 系统维护费用小。范例推理运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中实现了“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由模仿到创造性地使用的学习”。
摘要:智能教学系统是目前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与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阐述了智能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并对系统基本框架进行了说明, 阐述范例推理的特点和一般过程, 对在智能教学系统构建过程使用范例推理来实现模型构建、教学策略选择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范例推理,人工智能
参考文献
[1]焦加麟, 徐良贤, 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 2003, (8) :49-50.
[2]李静, 周竹荣.智能教学系统新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12) :17.
[3]杨卉, 王陆.智能教学系统中两层动态学生模型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 :72-75.
[4]汪前进.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型[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0) :60-69.
8.语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范例 篇八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在阅读层面的背后,蕴涵着关于写作的真谛。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真挚感情,虽然选材角度很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清新朴质。这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一、取材方面的借鉴
现在的学生自感生活面狭窄,生活空间小,没有多少可写的东西。且看《项脊轩志》的题材,它选取的都是家庭琐事、书斋生活、母子之情、祖孙之情,但都写得真切感人。
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认识:创作的素材其实很多,就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只要用思考的眼光去观察,用多情的心灵去感悟,就一定能发掘到大量可写的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
二、立意方面的借鉴
展现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是人们创作的一个基本途径。当代青少年的情感世界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他们珍视友情乃至渴望爱情,却往往忽视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亲情。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亲情的抒写、赞叹常常显得很肤浅,甚至虚假,立意缺乏深度。而归有光却在文中将母子情、祖孙情、夫妻情写得那样深沉缠绵,感人肺腑。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学生对亲情缺乏体验,情感投入不够。所以,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三、结构方面的借鉴
《项脊轩志》的内在线索是情线——作者对亲人、对生活环境的强烈感情,贯串始终。而学生作文常常无线索可循,结构松散。即使有线索,也往往似有似无,生拉硬扯。所以,可以启发学生在写作时,特别是在写作散文时,落实一个贯串全文的情感寄托物,能使文章结构疏而不散。
四、细节描写借鉴
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的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项脊轩志》就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作者内心的感情。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刻画了听见孩子啼哭而动了怜爱之情的年轻母亲的形象,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扉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明代黄宗羲如此评价此文:“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由此,可以给学生写作方面的启示: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用心去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范例教学】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和说课范例06-29
心怀感恩励志笃学 主题班会 教学范例09-14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范例09-16
中学初二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范例10-04
采购合同范例:医院药品采购协议范例电子版07-29
高考作文范例08-16
文学评论范例09-21
欢迎词范例06-28
外贸佣金合同范例07-11
教师年终总结范例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