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8篇)
1.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一
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鞍山地区铁矿资源情况,分析了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和选矿技术的研究情况,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资源;铁矿石;选矿;利用
0 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5年国内钢产量由1.28亿t增长到3.45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33.91%。而同时期的国内成品铁矿石仅由2.23亿t增长到3.19亿t,平均年增长幅度8.6%,远低于钢铁生产增长速度,已不能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大幅度增加进口铁矿石,来满足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进口铁矿石由2000年的不足0.9亿t增长到2005年的2.75亿t,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1.11%。由于国内对进口铁精矿的强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比2003年上涨90.1%。铁矿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利用好自有铁矿山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鞍山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鞍山地区铁矿资源,近几年广大科技人员综合资源、采矿和选矿因素,对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综合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及降低尾矿品位等工作,取得了较、2铁矿石资源开采的综合技术研究
2.1 依靠数字化矿山技术实现精确采矿
为了改善矿山生产过程的粗放现象,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urpac一大型矿山工程软件。该软件可服务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和生产计划,以及闭坑复垦等整个矿山的循环过程。目前东鞍山铁矿已应用该软件,采用勘探和生产数据相结合的赋值方法,精确地建立了资源模型(实体模型、块模型)和地质数据库,可以掌握精确到3m×3m×3.5m块体的各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的控制条件下,编制科学合理的采掘进度计划以指导日常的矿山生产作业,从而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建立 GPS定位系统,利用其高精度的定位功能,除了能够对采场的移动设备进行实时跟踪调度外,将其与矿山工程软件相结合,实现钻机钻孔的精确定位和挖掘机的定位采掘,使原本因某些因素导致矿岩交接部位的矿石未被回采的现象得到避免或大幅度减少。2.2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矿石回收率
采用Exel导爆管雷管有效地完成分穿分爆工作。该产品具有延时精度高(误差是国内普通导爆雷管的1/10)、机械强度大及使用简便和安全可靠等特点。利用其延时精度高的特性可以在规模较大的爆区实现逐孔起爆,在获得理想爆破质量的同时,可准确控制矿岩的抛移方向,利用该特点在矿岩交界处采取控制爆破,使爆破后矿岩的接触线依然清晰,为矿岩分装、分运创造了条件,进一步降低了矿石的损失贫化,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该技术在弓长岭、齐大山和大孤山铁矿等已普遍推广。同时推广应用磁性矿干选技术,将混入待排弃岩石内的具有一定磁性矿石再回收。在大孤山铁矿现有的胶带排岩系统应用该项技术,每年可回收矿石20万t左右,不但提高了矿石回收率,还可增加销售收入约1200万元/a。该技术投资并不高,一次性投资仅200余万元。2.3 充分发挥间断-连续开拓工艺的优势 间断-连续开拓运输工艺是当前世界比较先进的工艺,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及加大露天采矿深度等方面。大孤山铁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成了当时国内首套半固定式间断-连续开拓运输系统,经过两次下延服务了近20年。齐大山铁矿的间断-连续开拓运输系统建于1997年,主体设备及与其配套设备为国外进口。这两座矿山的间断-连续生产工艺无论是装备水平及使用效果在国内都是比较先进的。大孤山铁矿由于该生产工艺的运用,使露天开采深度达到-414m,比单一汽运或铁运及两者的联合运输方式可多下降100m以上,这意味着露天开采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得以继续发挥。3选矿技术研究
鞍山地区的铁矿具有贫、细、杂的特点,属于难磨难选的贫铁矿石,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针对其工艺矿物学特点,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多年的攻关,研究开发了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选矿新工艺、新药剂及新设备,打破了铁精矿品位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使鞍山地区铁精矿品位平均提高近3个百分点。以前对经济合理精矿品位的评价仅局限于选矿工序,其评价标准是以精矿品位、金属实收率及选矿成本在本工序为最佳,现将炼铁、选矿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通盘考虑,进行系统研究,确保实现炼铁、选矿效益最佳。
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矿新工艺,其核心技术可概括:1)早收早弃工艺技术,通过阶段磨矿与重、磁、反浮选作业段的合理分配及工艺的有机结合,实现3个阶段抛尾、生产两种精矿,最后进入反浮选工序的矿量仅占总矿量的1/3,使总选矿作业流程缩短,减少了磨矿量和药剂消耗量,达到了利用重选降成本和浮选提质量的高质低耗的目的;2)开发出高效、无毒环保的新型选矿药剂。该类型药剂的特点是: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提高精矿品位、保证金属回收率、降低药剂消耗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选矿药剂的研究上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对提高产品质量作出突出贡献;3)针对赤铁矿选矿工艺的特点,研究开发了用于反浮选作业前脱泥工序的脉动立环强磁选机,对回收细粒级弱磁性矿物效果十分明显。上述三项核心技术使选矿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鞍山地区应用选矿提铁降硅新技术先后完成了对齐选厂、弓选厂和东烧厂的工艺技术改造,新建了弓长岭选厂三选车间和胡家庙子选厂;国内其它矿山企业也应用此项技术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如河北的司家营铁矿等。
在进行整体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还努力进行优化选矿工艺流程、降低尾矿品位工作。其主要工作有:优化磨矿结构;实现一扫精自返的研究使浮选作业段的能耗与药耗进一步降低,仅此一项在齐选厂推广年获效益550万元;研究开发出SLon-1500立环脉动中磁机替代筒式中磁机处理扫螺尾矿,由于该选矿设备的场强可调,对于矿石性质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仅此一项年可降低综合尾矿铁品位0.60个百分点,年创效益1230万元;此外,还进行了捕收剂研究开发,从RA-
315、MZ-
21、RA-515到RA-715,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确保了精矿品位由65.5%提高到67.5%以上。
除了优化流程外,并进行简化流程的探讨,如研究复合选矿药剂替代复杂的多种药剂;研究应用大直径螺旋流槽;进行絮凝脱泥工艺的研讨等。
选矿工艺技术进步带来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至2004年末,鞍山地区矿山应用提铁降硅新技术已全部完成了对老选厂的工艺流程改造,2004年矿山供炼铁的综合精矿品位达到67.50%,比200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SiO2含量4.05%,比2000年下降了2.97个百分点,高炉入炉品位达到60%。通过提铁降硅新技术的全面应用,铁前系统年均获经济效益约7亿元;自产的铁精矿以其低 S、P,高品位的优异品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入炉品位的提高和铁前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提升了铁精矿的市场竞争力。4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利用建议
4.1 加快矿山采掘和运输设备大型化步伐
目前,国际上的矿山企业加快整合、重组,大型化、数字化矿山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结世界商品矿主要生产公司的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里奥·廷托(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三大公司建设工作,加快大型化设备应用步伐是其共同特点。从采掘
33设备上看:国外电铲的斗容多在16m以上,常用机型有 P&H2800XPA(20m)、33P&H2800XPB(26.8m)和P8LH2300XPB(21.4m)等。许多矿山的电铲正逐步被液压铲所替代,333机型有 RHl20(13m)、RH200(26m)和Cat5230(16.06m)等。随着大型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日臻完善,采掘设备的大型化必将成为潮流,但国内与之相比差距很大,必须加快采掘设备更新步伐。从运输设备上看:目前国外大型矿用运输的载重量基本在150 t以上,哈默斯利主力车型是Unit Rig Mt4000型(218t电动轮);卡拉加斯(Carajas)铁矿主力车型为Huaiparkl70D(154t电动轮)、Huaipark Dresser850E(218 t电动轮)和Cat793B(218 t机械传动)。运输设备大型化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4.2加快数字化矿山建设步伐
矿山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建立在GPS平台上,采用包括计算机、数字通信、信息和无线电局域网技术等在内的现代技术,对矿山工艺过程和设备等进行优化组合及配置的管理系统。总结国际上应用较广的管理系统(如卡特彼勒公司开发的MineStarhe和 Micronine公司推出的PitRAM),典型的功能有:
——钻机和采装设备及推土机等的跟踪、导航及定位;
——运输车辆等可移动设备的自动调度;
——机况监控;
——经营管理,包括矿山计划、实时产量、设备状况、能源动力、财务成本及人力资源等;
——实时矿石质量及品位的监测和自动调配。
通过上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达到设备、人力资源与生产过程近乎完美的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环节的工作和作业效率。我国矿山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仅在伊敏河煤矿、德兴铜矿和齐大山铁矿等少数矿山初步建立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设备的跟踪、定位和调度,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差距较大。4.3加快选矿厂设备更新步伐
鞍山地区选矿厂破碎工艺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旋回式破碎机;大型的自磨机代替粗、中破碎机;辊压机代替细破机及一段磨矿,使流程进一步缩短,中间产品粒度组成更加合理,磨选设备呈现大型化、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控制工作正在研究中。如何实现工艺技术参数、指标自动显示和取样、在线检测和信息反馈,以达到技术经济指标最优化已成为优先考虑的目标;针对选矿厂普遍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加快了高效浓缩机的应用步伐;研究应用新型高效过滤机、压滤机,提高单机设备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精矿水分。4,4提升铁矿山开发强度
为不断增强鞍山地区自有矿山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抓住机遇,积极扩大规模,为鞍山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
现在鞍山地区周边拥有齐大山、大孤山、东鞍山、眼前山4大铁矿山,矿石保有储量34.36亿t;拥有调选、齐选、大选、东烧厂4座选厂;在辽阳弓长岭拥有露天和井下铁矿各一座,矿石保有储量16.7亿t,拥有一座选矿厂。同时鞍山地区后备矿山资源丰富,现在已纳入规划的后备资源量达43亿t,其中正在建设的胡家庙子矿探明储量达10亿 t以上,拟建的关宝山矿已探明储量达4.49亿t,砬子山矿预计储量可达2亿t以上。
根据鞍山地区矿山的资源情况以及鞍钢生产发展的需要,各老选厂分别进行了扩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齐大山选厂由原来的720万t扩大到900万 t;大孤山选厂由原来的不足700万t扩大到900万t以上;弓长岭选厂三选车间建成后,全厂处理能力已由原来的970多万吨增加到1300万t左右,齐大山铁矿的调选分厂拟由900万t扩建到1200万t。“十一五”期间,鞍山地区矿山铁矿石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t,铁精矿产量达到l 984万t;烧结和球团矿产量分别达到360和850万t。以此规模不算后备资源,当前鞍山地区正开采的矿山保有铁矿石储量可保证开采85年,为打造百年矿山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4.5加快建设节约型矿山企业步伐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已造成部分环境破坏的要尽力恢复。鞍山地区矿山现在每年排弃的废石量达9000多万吨,随着产量规模进一步扩大,排弃量将大幅度增加,对环境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目前鞍山地区矿山每年排放的尾矿量约2400多万吨,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是造成扬尘风沙的重要原因,严重污染环境。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要求,加快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服务结束的排土场和尾矿库进行复垦绿化、植树固沙,昔日寸草不生、沙尘满天的地方已经植被茂盛。
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采场的延深大量的涌水集中到采场底部,需及时排出,过去这部分水全部直接排放,即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要缴纳为数不低的排污费,现在将其中的一部分应用于绿地灌溉和喷洒路面,大幅降低了水费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多年来通过深入开展选矿污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使选厂实现了完全的净化循环利用,选矿水单耗连续几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2.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二
1 基本情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的西北部, 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 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全县土地面积近140×104 hm2, 天然草地面积117.6×104 hm2, 其中可利用草场100.59×104 hm2, 耕地面积0.23×104 hm2, 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 总人口4.6万人, 其中农牧民人口3.69万人。2008年底, 存栏各类牲畜117.51万头 (只) , 其中羊100.22万只, 牛16.48万头。育活仔畜51.95万头 (只) , 繁活率80.76%, 出栏牲畜50.06万头 (只) , 出栏率42.61%, 出售商品畜45.07万头 (只) , 商品率38.35%。可年产肉10 303 t, 其中:羊肉7 436 t, 牛肉2 818 t, 猪肉33 t。年产牛奶9 624 t, 年产羊毛1 306 t, 年产绒40.895 t, 其中山羊绒0.165 t, 牛绒40.73 t, 皮张72 751张, 其中牛皮5 405张, 羊皮64 346张。
2 畜产品开发利用现状
(1) 牛羊肉生产加工。
全县登记注册的牛羊肉屠宰加工企业有7家, 年生产牛羊肉3 030 t, 占全县牛羊肉产量9 340 t的32.5%, 其中羊肉2 996 t, 占全县羊肉产量7 436 t的40.1%。牛肉33.35 t, 占全县牛肉产量2 818 t的1.18%。全年共屠宰牛羊13.34万头 (只) , 占全县商品畜45.07万头 (只) 的29.2%, 其中羊13.3万只, 占全县商品羊的42.04万只的31.64%;牛380头, 占全县商品牛2.97万头的1.28%, 羊肉平均收购价为10.6元/kg, 牛肉平均收购价为11.6元/kg。
(2) 羊毛牛绒。
全县年产羊毛1 306 t, 是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的“西宁大白毛”, 因其毛纤维长、光泽度好、毛色纯白而得名, 祁连县所产西宁大白毛在市场上价格始终高于青海省其它地区藏系羊所产羊毛。近几年羊毛经销主要是祁连县内几家私营企业共同出资组成的联合体进行统一收购, 全部销往河北省。
(3) 乳品及乳制品。
全县年产牛奶9 624 t, 其中加工酥油、曲拉用原奶5 812.4 t, 占总奶产量的60%, 能加工酥油378 560 kg, 市场出售227 136kg, 市场价24元/kg, 农牧民自食151 424 kg, 能加工曲拉454 272 kg, 市场出售272 563.2 kg, 市场价格28元/kg, 农牧民自食181 708.8 kg。农牧民自食原奶964.4 t, 占总产奶量的10%。加工酸奶964.4 t, 占总产奶量的10%, 市场价4元/kg。农牧民向市场提供原奶1 892.8 t, 占总产奶量的20%, 市场价2元/kg。酥油、曲拉主要是以省内外商贩收购贩运销往外地, 酸奶、原奶销售在本县市场。
(4) 牛、羊皮。
全县有羊皮64 346张, 牛皮8 405张 (指农牧民自食、死亡的皮张) , 肉食企业屠宰牛羊皮13.34万张, 皮张经销以甘肃河州地区的商贩收购贩运为主, 少量皮张由河北商人通过屠宰企业收购贩运。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资金短缺是牛羊肉加工企业的通病。
各企业普遍存在露天屠宰、简易工棚剥皮、厂外冲洗副产品的现象, 企业所用设备陈旧落后, 冷库设计不合理, 库温低, 冷冻过程长而达不到速冻要求, 造成牛羊肉色泽不好, 味道不鲜, 系列产品加工没有专用车间, 全部手工操作, 时间过长, 导致肉质变味。个别企业也由于管理不善, 经营思路不明确, 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 银行贷款到期, 企业出现半瘫痪状态。各企业牛羊收购主要靠银行有限贷款, 第一批牛羊收购加工销售等资金回笼后, 再收购牛羊, 使企业因资金短缺、周转慢而导致效益不佳。
(2) 冷库过多, 产量小而分散, 没有整体合力是牛羊肉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祁连县7家牛羊加工企业库容量最大为800 t, 生产能力600 t, 库容量最小的为100 t, 生产能力250 t (一个屠宰季节冷库平均周转1.5~2次, 资金较为宽裕, 经营好的个别企业达到4次) , 各企业由于产量过少, 各自为政, 而外地客户借此压质压价, 造成各企业在牛羊收购季节为抢收资源抬高价格, 销售时为了促销使牛羊肉价格下跌, 陷入廉价销售产品、欠帐销售产品的恶性循环。
(3) 商标过多, 产品过粗, 没有精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是阻碍牛羊肉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祁连县牛羊肉加工企业目前注册使用的牛羊肉商标达4种, 主要产品是牛排、羊排、牛羊肚、羊肉卷、羊前后腿, 产品包装上将鲜肉用无毒塑料包裹装箱, 包装简单, 档次低, 选料加工不精细。大多数企业主要靠牛羊胴体、大件包装和有偿使用西宁和省外名牌商标推向市场, 而自身所使用商标的企业由于产量小, 市场占有率不高, 缺乏竞争力。
(4) 牛羊毛 (绒) 、皮张靠卖原料, 乳及乳制品靠粗加工、分散经营, 农牧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的突出问题。
祁连县羊毛收购联合体虽在羊毛收购、销售上起到了龙头作用, 但仍然存在卖原毛销售渠道单一, 买方压质压价等问题, 同时乳制品没有精细加工, 靠商贩收购贩运, 形不成拳头产品, 没有增值空间, 直接影响到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5) 专业协会体制不健全, 没有发挥到“牵动”作用。
祁连县畜牧业协会现已成立, 并注册登记了祁连藏系商标, 范围涉及牛羊加工、皮张、牛羊毛、牛羊育肥贩运等, 但因编制、经费目前没有落实, 尚未能发挥农牧民经济组织中的“领头羊”和牵动力的作用。
(6) 农牧民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低, 参与市场经济和抗风险能力薄弱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祁连县农牧民参与畜产品经营在这几年有了长足发展, 为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农牧民参与市场、加入各类畜产品经营的意识不强, 只限于家庭小规模牛羊育肥、贩运、小作坊加工等, 形不成整体合力和规模化经营, 更谈不上特色产品。
4 今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走集团化的道路。
积极推行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进程, 提升产业化水平。扶持引导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 加快技术升级, 壮大规模, 增强对畜牧产业的牵引力和竞争开拓能力。要特别注重扶持牛羊肉加工具有祁连特色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具体做法是:一是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 在本县牛羊肉加工企业中选择一家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能带动祁连县牛羊肉特色发展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通过产业化项目扶持、引导, 使年生产能力达到3 000 t以上, 系列产品加工达到30余种, 作为肉食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经此次调研, 拟定青海省祁连山畜产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祁连县祁连山半野生鹿业基地有限公司为祁连县肉食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二是鼓励龙头企业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 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 培育和组建县肉食品集团公司, 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生产经营, 到“十一五”末肉产量达到6 000 t以上。统一品牌, 在加工、包装、销售方面深度开发, 逐步向皮毛、乳品加工多元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壮大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三是通过集团化改造, 逐步对祁连县各乡镇出栏牛羊实行订单收购, 培育和扶持牛羊育肥大户, 重点开发生产当年羔羊肉, 做为祁连县的特色产品, 使企业年屠宰季节从三个月延长到半年, 做到企业内联基地, 外联市场, 促进畜牧业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 发挥综合效益。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政府扶持, 组建“大白毛”加工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通过加工大白毛提高羊毛出售价, 同时生产加工羊毛脂。五是对初级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畜产品价值在原始的初级产品上可以增值几倍、十几倍, 甚至上百倍, 既可以扩大就业, 又可以增加收入。建立乳及乳制品精深加工厂, 将牛奶、酸奶、酥油、曲拉通过精深加工, 以小包装产品和价格优势推向市场。
(2) 做好“祁连藏系”品牌的大文章, 走品牌战略的路子。
以祁连县得天独厚的高原地理特点, 充分利用生长上百种草药的天然草场优势和“净土”优势, 抓住祁连藏系羊、高原牦牛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注册“祁连藏系”商标, 做好“祁连藏系”的大文章, 加强畜产品品牌战略, 推进祁连“绿色畜禽产品”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具体做法是:一是全力打造“祁连藏系”品牌的良好形象, 面向省内外, 加强宣传, 做好“祁连藏系”的包装设计, 利用省州举办的展示会、洽谈会, 将羔羊肉以“祁连藏系”品牌进行包装亮相, 举办各种宣传活动, 使其在省内外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组建的集团公司产品“祁连藏系”品牌推向市场, 从今年起以上选定的两个畜牧企业优先使用“祁连藏系”品牌, 逐步发展成为牛羊肉产品“祁连藏系”品牌, 形成祁连县的拳头产品和新的亮点。三是以“祁连藏系”品牌的发展壮大, 逐步代替祁连县其它牛羊肉商标, 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扩大影响面, 赢得市场好评。
(3) 突出重点, 强化龙头, 发挥农牧民畜产品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作用。
通过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扶持, 突出重点抓好肉食品加工企业改扩建项目, 以此推进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档次, 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以专业大户为核心, 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家庭优势产业, 积极参与市场, 促进农牧区经济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4) 强化服务, 加强管理, 营造畜产品开发良好环境。
3.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三
关键词:柳河县;矿产资源开发;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43-1
1 柳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现状
我县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具有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到2006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34种,矿床、矿点130余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15种。主要是金、铁、煤、石膏、硅石、钾长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炭、矿泉水、陶粒岩、玄武岩、黏土、大理石等,累计查明储量14,300万立方米,保有储量约12360万立方米。全县现有矿山企业59户,甲类矿山15户,乙类矿山44户。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开发矿产资源13 种,主要是金、铁、煤、石膏、石灰石、矿泉水、黏土等。生产矿山66个,省、市两级审批的甲类矿山19户,其中:铁矿7个,煤矿4个,石膏矿3个,金矿1个,硅石矿2个,矿泉水厂2个。县本级审批的矿山47户,其中:石灰石(含玄武岩、花岗岩)29个,黏土(陶土)11个,砂厂7个。从业人数2300多人,矿产品年产量94.3万吨,矿业产值(现价)10,190万元。矿泉水、铁、石灰岩、石膏、泥炭、钾长石等矿产居优势,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2 柳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
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盲目开采,无序竞争;矿山三率低,开采设备落后,技术薄弱,效益低下;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程度低,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矿产品少。
2.2 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现有的各类矿山企业均为小型,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深加工型矿少,多数是以出售矿原矿为主,造成结构不合理,致使优势矿产增产不增收,总体经济效益不高。
2.3 矿山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亟待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泥炭和铁矿石的无序违法开采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严重,恢复治理工作在资金、计划等方面得不到落实。
2.4 矿业市场尚不健全和完善,矿山企业管理落后,经济效益差
目前我县矿业资源开采都是个人开采经营,缺乏长远计划,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不惜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
3 柳河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3.1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严格执行矿山最低标准准入条件,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矿山的采、选、冶加工工艺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降低采矿的销售成本,增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对全县现有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市场化进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从而促进矿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3.2 贯彻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备用金制度,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确保矿山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治理。
3.3 强力资源整合,规范矿权市场建设
针对矿山市场建设点多、面广、形不成规模开发、优势资源矿种储量少的实际,为优化资源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柳河县委、县政府把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纳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对现有资源进行强力整合。
3.4 强化矿法宣传
每年坚持利用法制日、地球日进行集中宣传,增强全县人民依法保护矿产资源意识。县人大定期组织视察组,在全县检查矿法落实情况,落实矿法形成了制度化。
3.5 设立常设组织机构柳河县矿业管理委员会,强化对矿产资源工作领导
履行管理全县辖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等行政职能,建立资源保护监察网络。在全县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建立了动态巡查网络,监管人员队伍覆盖全县矿产资源每个角落,扼制了非法采泥炭、非法采铁矿石等破坏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总之,对全县现有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市场化进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从而促进矿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四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支前模范**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线军工、知青下乡、水利移民,**人民战天斗地,留有众多遗迹,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已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成为**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先后建设了孟良崮(4A)、岱崮地貌中国军工文化园
(4A)、**六姐妹(3A)、大崮保卫战纪念馆(2A)、石龙湾湿地公园(2A)等红色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形象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以孟良崮、岱崮地貌和**六姐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红色旅游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全市红色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周边县区特别是沂南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知名度还不大。孟良崮战役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在省内、国内甚至世界均有一定知名度,但它是作为著名战例举世闻名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加上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档次和品位还不高,知名度还不够大。
二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开发建设力度不大。内部管理方面,孟良崮旅游区现有孟良崮陵园管委会、党教办、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等多个单位管理使用,在开发、投入、建设、宣传、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问题。外部表现方面,近年来投入不足,缺乏旅游新业态,游客参与度不高,坐等游客缺乏宣传,尚未形成完整的孟良崮红色旅游开发格局,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虽然做了一些点上的规划,但是缺少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上存在雷同现象。
四是红色“旅游+”的文章做得不够。红色是**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只有做好红色旅游+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五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强势产品。我县虽有孟良崮、军工文化园、**六姐妹等具有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但还未能开发出高档次的系列产品,红色旅游业仍停留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旅游收入中门票收入比例高,致使旅游产业附加值偏低。
六是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里地方财力有限,近期很难拿出资金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红色旅游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编制统一的红色旅游规划。聘请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全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全县红色资源,形成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避免雷同现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我县红色资源开发给予倾斜,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红色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
5.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五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6.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六
平顶山市盐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本文分析了平顶山市盐矿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盐及盐深加工市场预测,提出了平项山.盐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
作 者:王贵成 作者单位: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河南,平顶山,467000 刊 名:绥化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2) 分类号:F213 关键词:盐矿资源 盐化工 卤水 开发7.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七
1 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夏秋茶品质现状
绿茶滋味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黄酮类)、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咖啡碱、可溶性糖、有机酸等[4]。许多研究发现茶多酚、氨基酸与茶汤的苦涩味级别之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曲线关系,即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升高,茶汤的苦涩味级别提高;而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升高,茶汤苦涩味级别降低,而且茶多酚和氨基酸之间相互不协调的程度越大,苦涩味就越重,故常用氨基酸与茶多酚含量的比值(即酚氨比)来分析绿茶的滋味品质[5]。一般绿茶类与青茶类春茶品质最优,秋茶次之,夏茶最差;红茶类春茶的鲜爽度比夏秋茶好,但其汤色的红艳度、滋味、香气的浓强度不及夏秋茶[6]。由于夏秋茶生长过程中温度高、光照强,茶叶内儿茶素含量高,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含量低,成品茶苦涩味重,香气差,使得夏秋茶品质不高。
1.2 夏秋茶资源加工现状
目前,夏秋茶资源加工主要以传统的大宗茶类为主。夏秋大宗茶主要包括烘青、珠茶、乌龙茶、炒青、蒸青茶等,其中以蒸青茶为主。但近年来,蒸青茶的销量连年逐年呈下降趋势,目前销量只占原来的1/3左右,产品积压严重,而且价格也不断降低,导致经济效益较差。另外,其他几种大宗茶的销路也不畅,价格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夏秋名优茶的销售市场主要以内销为主,与大宗茶的销售形势相比略好,但由于其为手工采摘,劳动力成本较高,再加上其他技术措施的加强,导致夏秋名优茶生产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普遍不高[7,8]。由于以上原因,目前许多产茶区少采甚至不采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为全面提高夏秋茶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夏秋茶的利用,满足消市场的需求,各地都在积极地进行夏秋茶新产品的探索与开发。以节能减耗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9,10,11,12,13,14,15],如机采技术及加工工艺的改进,滴灌、遮荫、施肥等农艺措施等,以提高夏秋茶产品的质量,为茶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奠定基础。目前,从夏秋茶中提取的茶多酚等在抗氧化剂、功能型保健药物及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开始应用[16],开发茶饮料、袋泡茶和晶体茶[1,17],这些快捷、方便、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茶品,且均有较高的附加值,市场前景乐观。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单一且品质差,销路不畅,利润低
夏秋茶的苦涩味比较重,口感差,因此且销售的价格低廉,效益较差,对夏秋茶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夏秋大宗茶主要包括蒸青茶和炒、烘青等绿茶。其中,蒸青茶既没有品牌建设,也未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几乎全部以原料茶出口,品种单一。自2005年以来,夏秋茶的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的出口量与前几年相比,减少幅度达到60%以上,市场前景不容乐观[7],造成了原料库存大量积压,企业亏损,生产设备大量闲置,极大地影响了茶农从事茶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许多茶农只采春茶,放弃夏秋茶,严重浪费了夏秋茶资源。针对以上情况,应该研究出适合制夏秋茶的新型加工工艺,如乌龙茶、花香绿茶、茶饮料等产品,以此解决夏秋茶品种单一的问题。
2.2 易受病虫害危害
夏秋茶的生产期间,由于气温偏高,因此易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由于此期是病虫发生的高峰期,虫口基数大,发生蔓延快,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难度较大,若在用药时茶农用量偏多,极易导致一系列的如农药残留等威胁人类安全的问题,造成夏秋茶中农药残留超标;而如用量不足,则起不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进而影响茶效益。
2.3 采茶工短缺
采工短缺现象是目前严重影响茶叶效益的因素之一,夏秋茶在采摘季节日照强,气温高,手工采摘的劳动强度大,而采摘的费用与春茶采摘的费用一样,对采茶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造成了夏秋茶采摘时的采茶工严重短缺。为此研制适合的机械采摘技术是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3 发展对策
3.1 创新工艺,深度开发夏秋茶资源
应加强对夏秋茶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茶叶生产企业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及时对最新的茶叶市场动态及技术进行了解,并及时推广并示范其研究的茶叶科研新成果;同时,茶生产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应从茶树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创新工艺,开发出夏秋茶新产品,这是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由于夏秋茶的资源充足且价格低廉,可从中提取茶黄素、茶多酚等有效成分进行速溶茶、茶饮料、茶粉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可极大地提高夏秋茶的附加值。
3.2 加强品牌建设
目前,由于许多茶叶生产企业的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只有扩大茶产品的规模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地杜绝茶生产企业间低价竞争等影响茶行业发展的因素,才能将自有品牌做大、做强,以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夏秋茶的正常销售市场[16]。
3.3 推行机械化采摘,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推广茶叶采摘的机械化是降低夏秋茶生产成本和解决夏秋茶鲜叶采摘难等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节省采摘成本,还可以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17]。为确保夏秋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应该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虫害严重非用化学农药防治不可的茶园,应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18]。
3.4 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夏秋茶资源可持续发展
8.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八
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爱河流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58-02
1 爱河流域概况
爱河发源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老木垛岭,由灌水镇汇入旧帽山河后被称为爱河,是鸭绿江下游在我国境内的一条较大支流。流域东部与蒲石河相接,南部联通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部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在丹东市振安区的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全长181.95 km,流域面积5 902 km2。
爱河流域属典型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约8 ℃。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 690 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0 mm。爱河流域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夏季雨量多且集中,6—9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7,8两月的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60%。由于爱河流域比较靠近海洋,所以年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 020.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238.0 mm。流域内最大风速为19.7 m/s,相应风向为SSE;最大冻土深度约140 cm。
2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爱河流域水系发育良好,河道蜿蜒曲折,水量丰沛,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河道平均比降6.2,多年平均地表径流32.08亿m2。流域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 265.78 m2,每667 m2耕地占有的地表水资源量为4 048.76 m2,分别是辽宁省全省平均值的6.9倍和6.3倍。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情況及从属关系见图1。
2.1 爱河干流
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集雨面积较大。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07 m3/s,河道总长191 km,天然落差702 m,可利用落差180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91.00 MW,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48.06 MW。合理规划开发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不仅可为爱河流域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有力支撑,提高附近区域居民经济水平,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1.1 爱河干流中上游 爱河上游河道深切,河床比降较大,河床沙卵石覆盖层浅,降水量大且植被条件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但由于此区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较宽,两岸阶地较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同时又有公路、铁路穿过,因此开发水力资源的难度较大。爱河干流中上游共可开发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为12.18 MW,年发电量0.39亿kW·h。目前已开发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6.95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7.1%;年发电量0.22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6.40%。
2.1.2 爱河干流下游 爱河下游长54 km,是辽宁省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水量极其充沛,而且两岸多石质高山、河道狭窄,开发水力资源的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目前,爱河干流下游选择四级推荐梯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35 MW,年发电量1.03亿kW·h
2.2 爱河主要支流
2.2.1 草河流域 草河是爱河右侧的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2 230 km2,河流蜿蜒曲折,弯曲度较大,水量充沛,开发水能资源的自然条件较好。草河在花家堡子入爱河,河流长124.40 km。根据草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可利用落差281.2 m),结合已开发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预计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 MW,年发电量0.59亿kW·h。目前,草河流域已建电站2座,装机容量3 MW,年发电量0.9亿kW·h。总体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2.2 八道河流域 八道河是爱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950 km2,河流长93 km,在大堡镇北山坝入爱河,河流水量充沛。由于其流域面积较小,因此选择规划的电站规模也相应较小。八道河可开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3.29 MW,年发电量0.5亿kW·h。目前,在八道河5级梯级电站中,只有1座电站已建,装机容量仅为0.65 MW,年发电量0.02亿kW·h。
3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
爱河流域蕴藏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开发将为民生、经济、生态环境等带来显著效益。但就目前开发情况看,总体开发程度较低,未能够充分利用爱河流域水能资源。
爱河流域技术可开发电站44座,装机容量90.8 MW,年发电量2.78亿kW·h。然而,现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电站仅13座,装机容量13.90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30%;年发电量0.43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4%。由此可见,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农村水力资源开发情况见表1。
3.2 缺少龙头水利枢纽工程
爱河流域已开发水电站均为小型水电站,缺少能起到补偿调节作用的龙头水利枢纽工程。多数小型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不利于流域整体开发利用,影响了流域整体效益的发挥。
梯级电站调节能力很小,枯水期发电量显著减少;汛期水量大,弃水量同时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梯级电站水能利用率仅在40%~48%左右,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发电质量较差。
4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建议
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减少开采煤炭和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生态。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在考虑梯级开发的同时,着力考虑龙头水库电站的开发。梯级电站在龙头水库的调节作用下,发电效益将大大提高。目前,爱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因此应在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对爱河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确保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鞍山市中考满分作文-等待春天10-11
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07-27
马鞍山保护湿地策划11-20
马鞍山博望镇政府06-27
鞍山千山北部景区导游词07-10
游马鞍山的作文400字08-09
2021年鞍山中考作文温暖600字08-28
浅谈马鞍山低碳经济08-05
推进唐山市节能减排的对策思考09-01
中山市实习律师考核流程及面试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