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2024-10-15

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精选12篇)

1.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一

运动中人体震动对运动及健康的影响研究

人体在运动中,经常的反复的技术动作要求或非动作技术,导致人体与运动场地、器材、器械相互作用产生人体震动.当震动在一定方向和频率、幅度内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导致人体产生较严重的生理不良反应.某些运动项目的人体震动对视力的影响导致运动者的动作控制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运动中人体震动对运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必须引起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视.

作 者:栗涛 LI Tao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教育系,湖南,怀化,418008刊 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年,卷(期):200629(5)分类号:Q98关键词:人体健康 人体震动 不良反应 视力减弱 动作控制

2.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二

关键词:心脏保护,辅酶Q10,研究

1 研究目的

运动员剧烈的运动会增加机体的氧耗量, 并且会破坏机体内部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 导致骨骼肌及心肌的活性氧生成增加。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是运动时细胞内产生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自由基的产生会对机体的抗氧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 使人体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 使底物或辅助因子的亲和力下降, 酶失活, 进一步导致心肌损伤, 但是这种结构改变引起的酶失活可能是可逆的, 只要增加底物或辅酶的水平就可以使酶重新恢复活性, 那么运动员只要补充适量的辅酶Q10对心脏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中医学院2013级田径队队员为研究对象, 选取40名队员, 按照训练水平的高低分成两组, 一组为给药组, 一组非给药组, 观察两组队员在经过大周期训练中的两个最大量周训练中的血清cTnT和CK浓度变化, 结合大周期训练中摄氧量变化, 对其心脏机能进行评定, 探讨机体CoQ10含量与抗心肌损伤之间的内在机制。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组别0.5mg/kg/d年龄体重运动年限

实验组18.00±1.24y 60.63±2.37Kg 2.25±3.02y

对照组8.00±1.24y 60.63±2.37Kg 2.25±3.02y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搜索中国期刊数据库, 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关于辅酶Q10对运动员心脏保护作用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 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实验法

选择训练量最大的周期为心脏机能测试时期, 训练内容两组一样, 两周的训练强度和负荷一致, 总强度要达到150公里。两组运动员在训练开始前都进行第一次的摄氧量测试, 两周训练结束后在进行一次摄氧量测试, 所有的测试在操场上进行, 开始时的跑步速度为9km/h, 以每分钟0.7km/h递增, 间隔一分钟 (一圈) 对所测试的指标进行测试, 测试的主要指标是:最大摄氧量 (VO2max) 、相对最大摄氧量 (VO2max/Kg) 、氧脉搏 (O2/HR) , 测试所用的仪器是产耶格呼气分析仪, CoQ10云南科技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cTnT试剂为北京泰格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测定方法为电子化学发光测定法ECL, CK试剂为中科院中生公司产品, 仪器为PUS-2018G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3.0对实验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通过文献查明外源补充CoQ10可以有效保护心肌, 避免运动导致的心肌损伤, 提高有氧运动能力。

辅酶Q10, 又叫泛醌 (ubiquinone) , 是脂溶性醌类化合物的一种, 对人体生理和器官系统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故称维生素辅酶Q10或者维生素Q, 辅酶Q10和人体线粒体的内膜结合, 在人体呼吸链中担任载体的作用, 其醌式及侧链异戊烯基结构等特点, 能在呼吸链中成为重要递氢体, 能生成细胞能量, 并且具有控制细胞内氧气流动和抗氧化等性能, Sastry首先用定量的数据证明辅酶Q10在细胞内各部分的分布是:细胞核中占25%-30%, 线粒体中占40%-45%, 微粒体中占15%-20%, 其余占5%-10%, 辅酶Q10能帮助人体代谢, 把食物转化为能量 (ATP) , 使人体充满能量, 然而人体细胞内的线粒体辅酶Q10浓度比较高, 所以心肌细胞需要更多的辅酶Q10。

辅酶 (coenzymeQ, CoQ) 是细胞可自身合成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也是线粒体呼吸链的必需成分。由于CoQ10在线粒体内膜含量的较小改变即可显著影响线粒体呼吸速率, 1957年, 美国的Crane教授在牛心脏线粒体中发现了辅酶Q10;1972年, 意大利的Littarru教授证明缺乏辅酶Q10是引发心脏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在我国, 运动性心肌受损的检测主要是依赖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 (CK-MB) , 受检测指标特异性的影响, 受损骨骼肌CK-MB在酶学的检测中会起到一定得干扰, 心肌受损主要以血清CK-MB含量作为诊断的依据显然是不正确的,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 心肌肌钙蛋白与CK-MB相比较, 它的灵敏性更高, 特异性更强, 从而被确立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与CK-MB的回归性诊断不同 (>6小时) , 心肌肌钙蛋白能迅速检出人体心肌是否损伤, 并能真实的体现出人体心肌受损的全部过程。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对于人体心肌损伤的诊断、监测和预后上均优于CK-MB, 而cTnI成为真正具有心肌特异性的标记 (marker) , 进几十年来, 国外对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主要是针对于长时间、小强度的有氧运动, 以及短时间、大强度重复性的无氧运动, 发现cTnT与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导致人体心肌损伤因素存在联系, 因此心肌肌钙蛋白T (cTnT) 可以作为相对强度的指标和运动量的指标。

在过去人体的心脏机能测试中, 大部分主要依靠心脏超声检查, 几乎都为安静状态下的测试, 不能完全准确的对人体心脏负荷能力恢复做出客观的评定, 研究发现人体摄氧能力变化与心肌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员载氧水平测试主要用途之一就是评定心脏负荷功能, 是运动员心脏负荷的有效辅助指标。

3.2 通过实验说明辅酶Q10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在实验中给予实验组一定量的辅酶Q10, 60mg每次 (CoQ10云南科技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每测试日, 对照组给予复合维生素安慰给药, 每次2片, (百科力康多维片复合, 湖北制药) 。通过对两组受试者的指标测试, 发现, 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说明服用一定量的Q10对于运动员的心脏起到了保护作用。

4 结论

3.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三

【关键词】提高 保证 协调

短跑技术需要运动员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体能,具备高水平的放松能力更有效地发挥运动员最大潜力取得最好的运动成绩。在奔跑中保持高速、高节奏,动作直协调放松,步幅开扩,更好地提高短跑成绩,包括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而良好的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需要放松能力来保证。正如温特所说的:放松训练是通向冠军的必经之路。

一、放松技术在短跑训练的影响和产生的作用

短跑的放松技术是指在短跑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对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合理调节,从而保持快速运动中机体的协调放松,促进体能的合理消耗,优化速度结构,以达到最佳成绩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短跑的放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理素质。尤其是现在的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其途中跑的最高速度已超过了12米/秒,为了合理利用和调动人体的最大机能能力,就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

放松能力能提高爆发力和最大速度。放松可以减少内阻力而集中作用力,使关节活动幅度增大。肌肉只有在放松时才能产生被动拉长,肌肉由于被拉长,才造成跑的技术既要放松协调又要积极用力。如果一根橡皮筋在一定范围内被拉得越长,它收缩的速度也就越大。

放松能提高速度耐力。这是相对于短跑而言的一种耐力练习,短跑放松能力掌握得越好,保持较高速度的时间就越长。目前世界大多数短跑运动员采用的放松协调、大步幅的技术,正代表着现代短跑运动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有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消耗的能量与收缩速度成正比,即肌肉收缩速度增加一倍,其能量消耗和所需的氧就会增加7倍,高频率使神经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难于持久,不利于保持最高速度,100米最高速度只能保持1.5~2秒。而现代短跑技术的特点是在保持较快频率的基础上,以放松协调的动作去获得更大的步幅,达到创造成绩的目的。

放松有利于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生理条件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开始长度拉的越长,收缩时表现的力量越大。收缩时表现的力量越大,可使收缩力量增加,反之肌肉由于处于紧张状态,初长度就越小,收缩力量就小,肌肉放松有利于动用更多数量的肌纤维参加工作,使肌力增加,肌肉放松能力差的人,在运动时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工作。而肌肉放松能力较强的人,在运动时则有90%的纤维参加工作。参加运动的肌纤维越多,肌肉收缩力则越大。反之,肌肉表现出来的收缩力就越小。研究表明,骨肉放松能力弱的人,在活动时,肌肉有60%的肌纤维参与活动,而肌肉放松能力强的人,有90%的肌纤维参与活动,两块同样大小的肌肉,由于放松能力的强弱不同竟使力量差30%。肌肉收缩的初长度与肌肉放松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肌肉越是放松,肌肉就能减少肌肉本身的对抗阻力,就越容易被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越长,则肌肉的力量就越大,反之肌肉越是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就越难以拉长,肌肉初长越短,则肌肉的收容力就越小。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改变发放冲动的强度和频率而影响肌呼,强度大频率快,使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同时兴奋的数目愈多,即参加工作的运动神经元愈多,同是使每一个运动单位能发生更大的紧张,肌肉收容的力量也就愈大。

二、放松技术的训练

(一)节奏训练法

在短跑训练中运动员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良好的动作节奏使跑步技术协调放松,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当运动员按某一规律性的节奏跑动时,使其产生的韵律感,这种感觉既使运动员发挥速度,又相对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合理化。要求运动员在轻拍时全身放松,听到重拍时手臂和大腿用极短的时间摆动和上抬达到动作要求,然后再回到放松状态中,用节奏的强弱、快慢控制运动员肌肉收缩、放松。动作要求脚踝、小腿肌肉放松,小步跑动作轻巧放松,抬腿动作节奏快速有力。这样训练可以很好的让运动员体会放松和紧张的交替,使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高度配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得以按照技术要求协调进行。更好的锻炼肌肉放松与收缩间的爆发力,让运动员在间歇收缩肌肉的过程中体会支撑摆动的爆发力。可以先做30米的一条腿动作,熟练后加入两条腿的动作。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可以加快节奏间隔频率。间歇伸展跳跃就是在间歇收缩跳跃的基础上加入勾脚前踹下压扒地动作。动作要求:大腿前端的动作下压扒地要求前踹动作迅速,直腿支撑快速过渡。练习方法同间歇收缩跳跃。

(二)放松弹性跑训练法

放松弹性跑。采用站立式起跑。足前掌着地且富有弹性:步幅不宜过大,主要是要运动员体会放松技术。体会踝关节的缓冲技术。要求运动员注意技术协调放松,目前从世界短跑运动员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势放松协调大步幅的跑法,因为他们的跑法更能提高短跑能力,如果不积极发展步幅而追求高频率来提高跑速,就要求肌肉在单位时间内做出更快的收缩,但是并不利于成绩的有效提高。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与收缩速度成正比,即肌肉收缩速度增加一倍,其能量消耗和所需的氧就会增加7倍,高频率使神经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难于持久,不利于保持最高速度,100米最高速度只能保持1.5~2秒,而现代短跑技术的特点是在保持较快的频率基础上,以放松协调的动作去获得更大的步幅来达到创造理想成绩的目的。

(三)言語暗示放松法

在训练中,通过语言的暗示让运动员在头脑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想象自己在跑动中肌肉放松的感觉,节奏以及动作的轻松自然,使自己在运动中建立起无形的放松概念,从而掌握放松技术。

短跑是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除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运动员除了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身体素质等条件外,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正确发挥技术的能力。特别是掌握和运用途中跑中的协调放松能力,以便在保持较快的步频基础上发展步幅提高速度。短跑过程中,协调放松技术是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从训练的最初阶段就开始培养,才能避免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并能使肌肉在每一瞬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必要时,最大可能的发挥肌肉的力量。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革. 浅谈运动后的放松训练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4.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四

赛前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良好的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及解决方法,着重分析了影响田径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素质,以便教练员、运动员加以借鉴,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作 者:李强 作者单位:焦作市化工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焦作,4540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82关键词: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因素 赛前心理

5.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五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甚至溺爱,不少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体谅父母、关心他人,礼仪方面的缺失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在班级开展了“诵国学,品礼仪”系列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在诵读经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内涵,获得心灵的启示。

文明礼仪国学经典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崇国学,讲文明,重礼仪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探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开展了“诵国学,品礼仪”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接受国学教育的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在学习研究中实行国学教育

在开学初以《弟子规》为教育读本,扎实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从“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人、余力学文”,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知礼、行礼、守礼。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约束自己,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互尊重,不断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内涵,陶冶良好的性情。

1.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周二、四,我们规定早读时间诵读经典作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这样为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2.背熟。学生朗读熟练后,背诵文章,这样,同学们对这些国学经典作品,才会印象深刻,可以为理解文章的内容打下基础。

3.释义。让学生翻译这些国学经典,独自获得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再次领悟国学其中的道理,查找自己的不足,互相批评纠正,共同确定努力方向。同时,并对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策略,4.运用。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的文明礼仪的小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主题活动中践行国学教育

在学习国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学会感恩”,“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教育。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达到知礼、明礼的教育目的。

1.《弟子规》中的名言警句

学生学习完《弟子规》后,我让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并针对自己一些不良习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粘贴到自己座位显眼的地方,时刻监督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

2.《弟子规》的活动方案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学习完《弟子规》,可以制定出《弟子规》活动方案,把其中的文明礼仪理论知识,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不止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付诸实际行动。同学们在这些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国学的文化氛围。

3.从《弟子规》中感受互助精神

《弟子规》真正的付诸行动后,我们还提倡“推己及人”。让学生之间针对身边同学、好友之间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运用其中的精神,帮助其改正过来。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提高了许多,而且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从《弟子规》中学会感恩

如今,学生却变得越来越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适时引导,教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习《弟子规》后,我要求学生在各个节日时,写出对父母、亲人、朋友、师长的感恩语句,把学生行为习惯由道德境界提升到情感境界。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提出倡议,让学生学会感恩,为父母做一件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会让学生反思,不要只看到朋友对你的伤害,要学会感恩,感恩朋友平时对你的帮助,感恩朋友对你的付出。这样,我们班里的同学和谐了很多,开朗了很多。

5.《弟子规》创新之处

社会发展到今天,说实话,《弟子规》中有一部分内容已不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鼓励学生学习时要客观对待,不必拘泥于形式,重点领会其中的精神。如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女生,学习《弟子规》后,我让大家讨论:现代社会什么样的女孩才是淑女呢?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同学们都摇摇头,给淑女有了新的释义:自尊、自爱、自重、勤学、善思。这些既领悟到了经典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提升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我们坚持“诵国学,讲礼仪”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写心得体会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班里举办“国学经典作品展”,让学生相互观摩,提出自己的小建议。

2.开班会

开展“学习国学经典,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挖掘国学资源,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3.赛“学”会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国学经典作品,编成各种小节目,诵读、故事、话剧、演讲均可。例如,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就利用业余时间,编排了这段经典作品,让我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懂得了礼仪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还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各个班级精心准备,或诗伴舞,或诗奏乐,让我们走进了国学经典的世界,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这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古人,争做新时代的新中职生。

4.“星”光闪耀

为了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我在班级开展了“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在班内划分6个小组,每组8个人,由小组长根据组员日常的学习、课堂表现,推荐一名,然后再互评这6个人,选出一名礼仪之星。当然,我们也请各科教师共同参与活动,专门制定了“礼仪之星”评价表,要求学生、老师公正、公平地填写,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教师从“背经典,读经典,谈经典”开始,让学生不仅“秀外”而且“慧中”,成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人!

参考文献:

[1]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李毓秀.弟子规.人民文学出版社

6.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六

论文关键词:网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 调控

论文摘要:本文拟就网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在比赛中产生消极心理的主要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解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其比赛成绩。

一、网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对于初学者和一般的爱好者来说,不良心态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对网球的陌生或者生疏,步法与欠缺技术,另外也存在遇事急于求成,不能冷静应对的面对。不良心态产生的因素则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重地考虑胜负的前因后果。有的运动员重视比赛的最终结果,只能赢而不能输,得过重,不能够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输赢。所以在比赛中失利时,便焦虑不安,产生过度紧张。

2、应变能力薄弱。赛前没有正确分析双方的实力。比赛一开始,情况与赛前不同,便产生紧张的状态。有些运动员,一般比赛时步法还算稳定,战术水平发挥较好,但一碰上“怪手”、“怪球”,或者对方突然变化路线,便不能迅速适应,诱发了紧张心理。

3、对外界的刺激和干扰过于敏感。大型比赛中,一般观众过多,喝彩与喧哗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还有裁判错判、误判;比赛时间、突发应急事情等等。对此,运动员不能适应,产生更多反应,有的表现得不冷静、沉不住气,甚至伴有急躁情绪等,这些也是造成心理紧张的原因之一。

二、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研究对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直接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1、赛前激动状态。调查显示过分激动的比例为18%,此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为情绪过度激动,经常出现动作失常,而且,体力分配不妥,有的第一轮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也有的甚至在一局结束之后,依然不能平静下来,导致输掉整场比赛。表中数据显示,赛前激动人数比例是78%,分析可以得出,调节运动员赛前激动心理状态是调控对策的重中之重。

2、赛前淡漠状态。调查显示赛前淡漠的状态的比例为13%,这种状态表现为:运动员消极被动,在比赛中会明显体力不支,失误也明显增多,在第一局刚开始不久就被拉大比分,甚至严重的`还在比赛中弃权。另外,也有运动员赛后承认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

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调查显示盲目自信的比例是16%,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比赛一开始就猛冲猛打,恨不得一下子把比分拉开。但一旦出现失误,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册,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比赛连续失败。有的也是因为第二局根本没体力和对方拼打,输的很惨。

上述三种不良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能力发挥有普遍性的消极影响,对比赛的成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一种类型的运动员,他们表现出典型的过度兴奋,,很难以很平和的心态去控制自己的动作,甚至完全失去对动作力量的正确分配和调整能力。第二种类型的运动员,又过于消极,他们经常偏离运动活动的方向,动作缓慢无力,这样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第三种类型的运动员,盲目轻敌,往往因为因准备不够充分而输掉比赛。

三、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首先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比赛既是技术和体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其身体机能技术充分发挥、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2、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运动员对网球运动项目的兴趣甚至比单纯训练其技能更重要。因为,只有队员在一种高昂的情绪下训练才能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所以,一定要在从运动员心理特点出发、示范正确,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经常转换练习和变换活动的肢体部分,在兴趣疲劳出现前转换到另一活动上,使运动神经细胞更替得到休息和恢复,达到训练效果。同时要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这样培养他们对训练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训练的一定效果。

3、针对个别不良心理状态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在比赛中运动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比赛中,如果裁判员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出现误判、漏判,甚至故意偏袒一方的情况,如果运动员事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会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战术的发挥。

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表现往往受心理状态的制约。如果情绪不好,那么熟练的动作也会变得不灵活,肌肉也会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发僵,坚定的信心也可能会动摇,清醒的头脑也会变得混乱。因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还要提升自己个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不断改善自己。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运动技能的考验,还是对其心理机能的考验,因此,运动员要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中强化心理能力的形成。运动员首先要端正比赛动机,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同时,还要训练战术,在瞬息万变的比赛场上,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一己之长攻敌之短,应善于随机应变,根据比赛的形势及时调整战术。

总之,运动员要在实践中把自己培养长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人,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

4、结论

从调查分析来看,赛前心理状态的波动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比赛成绩的评判,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其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是其心理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整。有效的指导运动员在赛前的不良情绪,为比赛做好最佳准备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翔,不良心态在羽毛球运动中的表现及其调节方法[j]、体育科技,(03)

[2]朱振涛,乒乓球业余选手的不良心态及其调节方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2)

7.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七

1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作用

1. 1 抗肿瘤药物 ( antineoplastic) 概念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防止肿瘤细胞的发育、成熟或扩散的药物, 主要包括传统的化疗药物、现代的生物制剂 ( 如分子靶向药物等) 等。

1. 2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概念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指接受某些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 由于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甚至心肌肥厚或心脏扩大的心脏病变。在临床上, 年龄太小或年龄太大的患者, 更容易发生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作用, 但其防治方法, 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2-3]。

1. 3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4-6]

1. 3. 1 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脏: 一些化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心脏, 引起心脏毒性作用。蒽环类药物能够损伤线粒体、影响ATP产生、促进自由基产生和诱导细胞凋亡。蒽环类药物还通过neuregulin1β 信号通路, 引起肌原纤维紊乱。阿霉素通过干扰拓扑异构酶II-β 引起心脏毒性。阿霉素还显著下调心肌中赖氨酸、精氨酸、β-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等氨基酸水平, 可能是其心脏毒性机制之一。紫杉类药物作用于亚细胞器引起心脏毒性, 或大量释放组胺, 导致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5-氟尿嘧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并作用于蛋白激酶C, 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 产生心脏毒性作用。

1.3.2影响凝血系统:一些化疗药物损伤内皮细胞, 激活凝血级联反应, 导致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如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可引起严重的出血和动脉血栓栓塞。烷基化剂、血管生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可引起静脉血栓。顺铂能够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并激活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 导致血栓增加。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或完整性。

1.3.3引起高血压: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抑制一氧化氮 (NO) 合酶活性, 导致NO产生减少, 引起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和血压明显增加。此外, 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下降可能会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 导致高血压风险增加。

1. 3. 4 引起心律失常: 一些化疗药物作用于HERG钾离子通道, 导致钾内流快速下降, 引起QT间期延长。紫杉类药物通过释放组胺或直接作用于浦肯野系统, 产生变时性作用。多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顺铂、依托泊甙或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相关炎症过程引起心房纤颤增加, 这些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1. 4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分类[4]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作用通常有3 种分类方法:

1.4.1根据心脏毒性作用发生的快慢分类: (1) 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作用:肿瘤治疗2周内发生的心脏毒性作用, 如心室复极异常、心电图QT间期改变、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包炎等。 (2) 慢性或迟发性心脏毒性作用:肿瘤治疗结束后1年内 (慢性) 或1年后 (迟发性) 发生的心脏毒性作用, 如无症状的左心功能不全, 可导致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1.4.2根据心脏毒性作用是否可逆分类: (1) Ⅰ型损伤:传统的抑制细胞生长药物, 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紫杉类等, 造成的心肌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 与心源性死亡有关。 (2) Ⅱ型损伤: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特别是调控信号通路的药物, 常引起动脉高血压、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脏衰竭等心血管不良反应, 但这种心脏毒性似乎是可逆的, 与细胞休眠或心肌顿抑有关。

1. 4. 3 根据心脏毒性作用临床表现分类: ( 1) 化疗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和相关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 ( 2) 心肌缺血。 ( 3) 心律失常 ( 尤其是QT间期延长药物诱导的尖端扭转) 。 ( 4) 心包炎。 ( 5) 化疗引起的复极异常。

1. 5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评估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左室射血分数 ( LVEF) 下降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 甚至导致致命性的心力衰竭, 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同位素扫描等检查进行诊断。

目前, 临床上多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 NYHA) 心功能分级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NCI CTCAE) 进行心脏毒性分级的评定。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心肌活检 ( EMB) 、心肌酶谱、血清肌钙蛋白、脑钠肽等, 各有优缺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为目前临床常规检测项目, 但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的LVEF和缩短轴分数 ( FS) 是常用的监测方法, 可以区分危险人群, 对预防心衰有重要意义。EMB是公认的评估药物性心脏毒性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 但考虑其为有创性检查,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2 具有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

2.1常见的具有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常见抗肿瘤药物有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4, 7-8] (见表1) 。虽然联合抗肿瘤治疗可以增强抗肿瘤疗效, 但也会导致心脏毒性增加, 临床上应予充分重视。

2.2药物性心脏毒性相关风险因子药物性心脏毒性相关风险因子主要有药物累积剂量、药物每次治疗剂量、药物给药速度、预先存在的心脏病、有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家族性风险、高血压、糖尿病、纵隔放疗、年龄、女性、联合其他心脏毒性药物等[7]。

3常见抗肿瘤药物对老年人的心脏毒性作用

3.1蒽环类药物以阿霉素、表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常常是一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经典金标准方案。蒽环类药物与其他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多种恶性肿瘤得到缓解及治愈。蒽环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 呈进展性与不可逆性, 没有绝对的安全剂量[9], 因而早期监测和提前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可能与产生的自由基直接有关[10]。

美国心脏协会 (AHA) 推荐, 蒽环类药物治疗时, 要密切监测心功能。监测、防治由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 需要肿瘤科和心血管医生的密切合作, 遵循化疗药物 (尤其是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的监测规范或防治指南。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应密切监测心功能, 及早预防蒽环类心脏毒性。

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策略包括:采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前, 充分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 加强监测心功能, 采用其他剂型 (如脂质体剂型) 等。右丙亚胺 (DEX) 是唯一可以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药物, 目前已在美国、欧盟等临床上广泛应用。

3.2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是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 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收缩能力的下降, 不一定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当曲妥珠单抗停用后, 心脏毒性可以逆转, 可以用常规医疗手段来解救。曲妥珠单抗引起心脏毒性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 其毒性与剂量无关。

在临床试验中, 约有2%~7%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方面的问题, 包括高血压、动脉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或LVEF降低。单药曲妥珠单抗充血性心衰发病率是7%, 与紫杉醇联合时上升到11%, 与蒽环类药物联合时, 发病率最高可达28%。年龄增加或同时使用蒽环类药物, 可使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明显增加, 而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接受过胸壁放疗或既往有心功能异常可增加发生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风险。

患者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心功能障碍应立即采用常规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加以处理, 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 、利尿剂、强心苷等。通过积极的治疗, 大部分心功能障碍的患者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并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对于在接受治疗以前已有心力衰竭症状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风险/利益比以决定是否使用曲妥珠单抗。

3. 3 紫杉类药物 (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紫杉烷类药物 ( 如紫杉醇) 是从红豆杉目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针对实体瘤的化疗药物。大多数情况下, 紫杉醇诱导的心脏毒性主要是亚临床窦性心动过缓 ( 约30% ) , 但紫杉醇可引起伴晕厥的心脏传导阻滞、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以及心肌缺血等[11]。多西紫杉醇的心脏毒性比紫杉醇要小。

3. 4舒尼替尼舒尼替尼是一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细胞癌及胃肠道间质瘤中有明显优势。在临床试验中, 舒尼替尼引起的高血压发生率为5% ~ 24% ( 其中3 级为2% ~8%) [12]。对常规治疗舒尼替尼引起的心力衰竭有效, 但LVEF显著降低的患者, 肿瘤治疗结束后还应密切监测[13]。Chintalgattu等[14]利用小鼠模型, 发现舒尼替尼作用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周细胞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 PDGFR) , 从而引起心脏毒性作用。PDGFR抑制剂CP-673451 能够模拟相似的作用, 沙利度胺则可以防治舒尼替尼的心脏毒性作用。

3. 5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 的单克隆抗体, 目前应用于结直肠癌、肾癌、肺癌、恶性胶质瘤等肿瘤的治疗。贝伐珠单抗与心力衰竭、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或静脉血栓栓塞等相关, 并可诱发严重的高血压。在临床试验中, 大约9. 2% 的患者会发生3 ~ 4 级重度高血压, 而脑病或颅内出血等高血压危象比较罕见。老年人或先前有动脉血栓事件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毒性。贝伐珠单抗可增加化疗相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15]。研究结果提示, 贝伐珠单抗的心脏毒性是可逆的, 若其他药物疗效不佳, 可考虑重新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 但应密切监测心脏毒性。

4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作用的防治

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心脏毒性, 严重影响和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再加上老年肿瘤患者群体的特殊性, 做好抗肿瘤药物对老年人心脏毒性作用的防治至关重要。美国《NCCN老年肿瘤指南》着重阐述了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中国抗癌协会则专门制定了一个《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美国莫菲特肿瘤中心网站 ( http: / /eforms. moffitt. org/crashScore. aspx) 提供了利用老年患者化疗风险评估表 ( CRASH) 进行化疗风险的在线评估。

对于药物性心脏毒性的治疗, Cardi-nale等[16]建议, 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同时进行ACEI治疗, 可明显降低心脏后负荷、收缩期室壁张力, 提高心脏输出量, 还兼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能预防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 影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Seicean等[17]研究发现, 连续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使用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的乳腺癌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Kalam等[18]认为, 预防性应用右丙亚胺、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或血管紧张素拮抗剂, 可降低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Crone等[8]认为, 对于药物性心脏毒作用的治疗, 可用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用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ACEI治疗心肌病, 用ACEI ( 依那普利) 和 β-受体阻滞剂 ( 卡维地洛) 治疗心功能不全, 用华法林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血栓栓塞。Tan等[19]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阿霉素心脏毒性, 发现阿霉素能够引起小鼠心脏中16 种代谢生物标志物升高, 8种代谢生物标志物下降, 中药四逆汤 ( SND) 能够逆转这些代谢生物标志物的改变, 可用于治疗阿霉素心脏毒性。An-dreadou等[20]应用代谢组学方法, 发现阿霉素能够引起大鼠心肌中乙酸和琥珀酸水平增加, 支链氨基酸水平减少, 用橄榄苦苷 ( Oleu) 能够完全逆转这些改变。Cong等[21]应用代谢组学方法, 发现连续应用吡柔比星会导致严重的细胞能量代谢紊乱。Vejpongsa等[22]研究发现, 拓扑异构酶2β ( Top2β) 可以用来预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作用, 抑制或清除Top2β可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作用。Gharanei等[23]研究发现, 阿霉素能显著增加心肌细胞中p-Akt, p-Erk 1/2, p-Drp1和p-p53 表达,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 能够防止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而不影响其抗肿瘤作用。

5 小结

8.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八

【摘 要】随着射箭运动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段提高,我们在针对专项教学训练的同时,却忽略了信号片这样的小件在训练中的重要性,本文就信号片在射箭运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射箭运动;信号片;训练

【中图分类号】 G88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1-01

一、前言

信号片的主要作用就是撒放时机的捕捉。一般使用信号片,人为地设置了一个自我监测的装置,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运动员在拉弓时能确定间的拉距,使发射的箭受弓的弹力相等从而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射箭运动员在射箭初期会按照个人的技术特点确定信号片位置,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按照此动作规范技术规格。有的运动员把信号片视为弓上的附件,而对它的作用却了解慎微,也从未正视信号片的作用,经过我多年的训练经验,就信号片在训练比赛中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谈点己见。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选手何影、胡金海等选手的有关技术环节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信号片与动作的关系,分析比较不同水平选手对使用信号片的过程中,心理定相与信号片关系,信号片与制动时机,制动时机与撒放时机,使用信号片与动作中有关环节的技术特点,寻求形成和高技术动作与发射信号时机以提高环值的必要条件。

三、分析、讨论

1.定向与信号片的分析

正确理解信号片的功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错误理解信号片的使用,就会对运动员起到消极的影响,使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从心理和技术上受其限制,对信号的作用了解少,会使运动员心理平衡受其干扰,造成自信心丧失,技术动作不能正常发挥,受影响严重的运动员箭也射不出去。容易受信号片影响的运动员,一般是因为对信号片的作用认识不清造成的,最常见的是把信号片当作撒放动作的信号,有这种错误的运动员射箭时注意力不集中在技术上,而是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到信号制动上,听到信号就发射控制不住技术,从而被动。由于受被动控制所以在射箭时制动不了信号或动作没做好信号提前制动等类似,这些情况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情绪,使运动员容易产生急躁情绪,造成技术整体感觉不协调,出现失误,同时身体和大脑产生疲劳,严重地影响了技术正常发挥和心理的稳定。因此,一名优秀的射手在训练和比赛中从思想上能清楚地意识到射箭技术是发射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环值的高低,其技术心理表现为:心理稳定,情绪受到良好的控制,对信号制动果断、自然。所以,射手在发射过程中信号片的启动时根据技术发挥来完成的,是在技术与心理默契配合所完成的一种结果。

2.信号片与制动时机的分析

从技术动作整体看,受信号片影响主要是继续用力和撒放动作这一环节。由于等待信号,又怕动作不好信号制动过早,经瞄准后,注意力分散到信号制动上,继续用力时动作就会出现停顿,这时动作出现变形,直线用力遭到破坏,出现前推后松或后拉前缩的现象;由于整个动作用力已被破坏,射出去的箭质量就不高。我们常说:“撒放如画龙点睛。”可见撒放在整个射箭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运动员在动作最佳时作撒放动作将箭射出去,肯定会获得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注意力分散到信号片上,继续用力动作受到影响,使动作出现变形,就会使运动员失掉许多良好的撒放时机,提高不了自己的成绩。所以,信号与制动时机在射箭过程中,兑换值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

3.制动时机与撒放时机的分析

最常见的是运动员动作感觉很好,瞄准又稳定时,却因等待信号而延误撒放时机;再有一种是拉靠时间过长,运动员会说:“体力消耗过多,而制动不了信号片。”这种说法肯定不正确,信号启动不是体力问题,而是取决于心理,由于注意力分散,没能集中在技术的直线用力上是启动不了信号片的主要原因。用力不协调,盼片响,又担心信号启动过早抓不住发射时机,这种矛盾思想使心理压力加大,动作感觉迟缓造成一致性差,这种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对信号片作用没有确立正确的认知所造成的,把信号片限定拉距的作用,混为撒放信号,从而加大了心理负担,破坏了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是技术动作出现一系列不规范问题,而把制动时机单一的作为一种技术性问题,那就会把现代射箭原理造成质的改变。而优秀射手,他从动作本身的感觉上能体会出动作的整体运作,延伸到瞄准,心理定位和信号制动时机都很协调,特别是对信号片的制动时机,在这个阶段中肌肉收缩持续平稳动作沿箭线前后伸展,箭头表现为不明显的匀速后移,瞄准过程短而准确,瞄准区域小而稳定,所以在制动信号时,整体动作协调自然其命中率就高。

信号片的响声是提醒箭已拉到某一设定的长度,启动片响就必须撤放与撒放本身联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运动员听到信号就作撒放动作,是建立在技术、心理从实践中合理运用时的表现,而现在国内射手的情况与世界选手相比在这一环节上有很大差距。假如把信号片和撒放动作分开来考虑,思想重于技术就会有所发挥,就像做短距离撒放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体会动作用力上,对信号片的注意越少,信号片对心理的影响就越小,这样的动作用力流畅,节奏好,撒放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因此,这样做才能发挥出运动员所掌握的技能。

四、结论

信号片的设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首先使运动成绩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但如果信号片的真正作用对运动员的影响认识不到位,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障碍。设置信号片就是为了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将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技术中来,如果过多的去分散注意力,被动使用信号作为撒放动作的技术过程,那就破坏了射箭理论性知识。信号片的影响是存在的,运动员如何减少受信号片的影响是今后提高训练水平的一个突破口。信号片的设置,为射箭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科学的解决好信号片对运动员的影响,会更好、更快的提高运动成绩,为提高队伍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射箭[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射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9.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九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

正常发挥

对策

篮球运动是一个需要身心共同参与的体育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运动员在技术和战术运用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要有高昂的斗志与奋勇拼搏的精神。如果运动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保证,就会出现运动员情绪异常、动作变形、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常现象,从而影响运动员及整个球队的正常发挥。因此教练员在平时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由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日常训练、生活学习、比赛过程(前、中、后)体现出来的双边互动的体育活动。本文就教练员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教练员应如何进行调控的几点对策,希望对喜爱篮球的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平时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分析,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积极性影响、消极性影响和对抗性影响等几个方面。

1.积极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无论是赢球或输球,教练员都保持着必胜或稳定的情绪,而且始终抱着充分信任运动员的态度,控制运动员的情绪,从而会使运动员建立充分的信心,始终按照教练员的意图控制自己情绪、执行战术方针,最终夺取比赛的主动性。

2.消极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教练员对比赛过程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优势情况无居安思危,对劣势情况过分紧张、手足无措,对比赛的指挥、运动员的言语态度和自己的情绪失去了控制。取得优势时,运动员骄傲、轻敌,注重个人表现,不认真对待比赛与对手;处于劣势时,运动员在场上找不到正确的破敌方法,同时受教练员的感染,情绪紧张,阵脚大乱,常常使有利的比赛变得非常被动。

3.对抗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比赛中不论是优势还是劣势,教练员始终不信任运动员,不满意运动员的表现,尤其对运动员偶尔的失误不能正确对待而无故换人,这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而且会促使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与此同时,还会对其他运动员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注意力将不是集中在比赛和对手上,而是关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会招致教练员的责备。这不仅限制了运动员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会严重影响比赛成绩。

二、提高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并产生积极性影响的对策

1、修身养性,师表当先

教练员在比赛中的言行举止是靠日常对自己性格、知识、素质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来体现的,在“六种角色”和“一种类型”的基础上注重为人师表的优先地位。六种角色为:冷静果断、机智勇敢的“军事家”;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幻想家”;科学训练、以人为本的“教育心理学家”;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演说家”;关心体贴、互帮互助的“父母与朋友”;组织有方、系统策划的“行政管理者”。一种类型即兼民主与独断为一体的混合型教练员,这种教练员提倡教练员之间、运动员之间、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是一种民主、竞争的关系,在比赛与日常生活训练中要有严格的要求作保障。

2、点滴积累,尊重情感

教练员在日常生活与训练的实践中,对运动员兼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的特点要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既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去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又要善于与运动员建立形成一种稳固直接的情感联系,在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的前提下“零距离”沟通.同时要有耐心,注重细节,倾听队员的诉说,使运动员真正归属于球队.

3、统领全局,运筹惟握

教练员的临场指挥是在对比赛局势的观察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具体、合理的指导行为。教练员指挥的直接手段是暂停和换人,是在对己方、对方与比赛的实际情况的通盘考虑下统筹规则组织的。暂停的时机一般应考虑比赛进程、本队发挥、队员思想与行为、对方策略与变化以及特殊比赛情况等原因,要求教练员要沉着冷静,留给队员议论的时间,语言简练,一针见血,具体肯定,注意实效;换人的时机主要考虑队员情况、己方改变战术打法、对方换人、重点攻防、保存暂停次数、利用换人传递教练员意图和有意识培养新人等因素,换人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对换下的队员要热情鼓励,不能把换人作为惩罚运动员的手段。指挥是否成功,既要依赖于教练员的经验、学识,更要依赖于教练员的分析和判断,准确的判断分析。

4、情态安稳,指挥若定

教练员是全队的主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若要实现积极影响就要做到:认真观察,冷静思考,抓住战机,果断决策。教练员的言、情、意、行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语言:话语和声音信号,具有指令性、清楚、震撼和醒示作用;手势:手势信号简单、易懂,是在乎时训练中的约定,以便于传递信息;眼神:用眼神传达教练员的想法,使运动员不仅能得到启示还要有所鼓舞,以神表意;情绪与姿态:教练员的情绪与姿态是教练员内心世界的晴雨表,表现了教练员心理的不同想法,但应注意对运动员的不满和自己过于不安的神态表露,要始终镇定自若。

5、正确归因,赏罚有度

教练员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还在于赛后是否对运动员比赛行为做归因,避免归因的错误与偏见,即社会知觉者或观察者(教练员)偏离和系统曲解正确标准的归因过程。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归因是人们对个人或社会行为的原因的分析或推断,其产生原因在于活动者本身,或者在于环境,或两者都是。教练员只有站在客观立场上根据运动员自身、比赛条件、自己指挥等多方面情况做全面系统的归因,并培养运动员自我正确归因的习惯,然后形成沟通,才能形成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正确分析与合理推断.同时结合这种正确的归因要对运动员适当“赏罚”,即在不伤害运动员自尊心的前提下,鼓励与批评适时、适度,避免运动员形成过分骄傲或自卑的心理倾向。

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影响的合理调控是一门重要的篮球教学艺术,而研究提高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并产生积极性影响的对策,有助与一支球队形成稳固的队内人际关系,队员敢打、敢拼、敢于创造,能在集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球队会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对手;反之消极性影响和对抗性影响不论对运动员个性培养,还是球队战术风格形成都有负面效应,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

献] 王新胜、题云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人民体育出版社

10.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十

土壤含水量对桂花幼苗光合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以盆栽桂花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桂花幼苗光合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花幼苗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

作 者:陈洪国 CHENG Hong-guo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湖北咸宁,437000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4(13)分类号:Q945.11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桂花 光合作用 渗透调节物质

11.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十一

【摘要】目的:预防孕妇在怀孕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为了减少胎儿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实现对孕妇本人和胎儿在怀孕期间的安全调理,以提高孕妇的生育质量,优生优育。方法:通过宣传怀孕前相关检查的内容及重要性,收集统计资料;另外对怀孕过程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饮食和日常运动内容和作用的宣传,对体重及其它生理参数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孕妇及胎儿在怀孕期间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结论:孕前检查及怀孕期间孕妇的安全饮食和日常运动是保证孕妇安全生产及胎儿良好发育的重要环节,夫妻双方在孕期都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孕前检查;饮食;运动;调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03-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受外界的影响比以前明显增多。如:汽车尾气、电脑辐射、烟、酒以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等,都极大的影响这适龄生育人群的生育安全和质量。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收入、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孕妇怀孕期间的关怀较之以前明显增高。因为孕妇的生理健康不仅关系着自身,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下一代有个好的健康起点。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加上0~14岁期间出现的先天残疾率共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在我国人群中,先天性智力障碍者已达3000万,且每年以2%的比例增长。我国平均每20分钟就要出生1个先天愚型儿,每6分钟将出生1个神经管畸形儿,每年仅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两亿元。基于以上原因夫妻双方怀孕前的检查有助于减少孕妇怀孕期间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胎儿某些先天性疾病及遗传病症的发病概率。

1 研究对象

随机动员90名22-30岁之间的已婚准备生育夫妇,另外对44名成功受孕妇女进行相关健康及饮食指导。

2 一般资料

相关资料:被调查准备怀孕夫妇90例,年龄段为22-30岁。总共发放的孕前检查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被调查对象的有效例数为90例;同时对其中成功受孕的妇女进行跟踪调查,将以上孕妇分为两组:a、b两组,每组各22人。a组孕妇在不同的怀孕阶段发放孕期不同阶段注意事项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b组孕妇,不做孕期指导,尤其按传统的孕期护理方式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

对以上两组孕妇进行孕期不同阶段的跟踪调查,并对其体重、血压等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且对其生育状况进行统计,产后婴儿及母亲身体状况均良好,其中顺产36人、剖宫产8人。新生儿体重均在2.5kg-4.0kg。其中范围的有40(91%)例,体重于2.5-3.5kg之间,有4(9%)例,体重于3.5-4.0kg。

3 研究工具/方法

3.1研究工具:

血压计、各种血标本的采集、体重计、B超、孕前检查调查表、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宣传表。

3.2研究方法:

数学统计法:对孕前检查调查表中相关内容的完成度进行数学统计。

调查法:对孕妇怀孕的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进行宣讲,并对其不同阶段的饮食和运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

4 研究步骤

首先:对90例准备生育的夫妻双方做怀孕前的各种相关检查宣传及内容指导,发放孕前检查调查表、收集调查表。对不同夫妇的表格内容进行对比。

其次:对44例成功受孕的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对a组孕妇进行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日常运动相关指导,对b组孕妇不做任何指导,作为参照组。再次期间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

最后:对44例孕妇的胎儿出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准备生育夫妇孕前检查完成度调查:

本次被调查准备怀孕夫妇90例,年龄段为22-30岁。总共发放的孕前检查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被调查对象的有效例数为90例。

在表5-1中,经过对90例夫妇的孕前检查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听说过需做孕前检查的夫妇比例比较高,但是在实际中已经做过孕前检查的夫妇比例比较低,仅有27%,而且认为夫妻双方都需做孕前检查的比例有60%,表明我国孕前检查的普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

5.2 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及运动

5.2.1孕期饮食

通过对两组孕妇检查次数、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等方面进行对比,其中经过孕期饮食指导的a组孕妇体重变化较为合理,基本控制在12kg以内;未经过饮食指导的b组,孕妇体重较大,且体重变化范围比较大。

5.2.2孕期运动

经过孕期运动指导的a组在孕期各阶段基本都能坚持日常运动,为接受日常运动指导的b组在不同时期运动人数变化比较大;a组孕妇顺产的人数较多,同时由于日常科学运动a组孕妇在孕期患病的次数较b组低。

通过对上述资料及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准备生育夫妇的孕前检查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孕前检查的关注度较之以前明显增高,但是对男性孕前检查的关注度依然较低,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女性的孕前检查方面。孕前检查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真正能做到孕前检查的人数较少、对孕前检查内容的认知度不够。

随着年轻夫妇的知识面的增长,以及对科学生育的渴望,在了解孕前检查有助于减少因准备怀孕的夫妻双方个人生理、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或流产的概率,同时可与预防产后婴儿某些先天疾病的发生,做到科学、安全的生育,以期实现为优生优育等优点的同时还需关注对男性的孕前体检。生育不仅仅是女性的事情,男性的孕前检查同样应当受到重视。

孕妇的日常饮食和运动是保证胎儿良好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作为胎儿所需营养的唯一来源,根据孕妇在三个时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做到安全、合理的饮食。在孕前期是需要营养的关键,必须做到少食多餐,不能空腹;从孕中期起,孕妇机体代谢加速,糖分利用增加,热量需要比孕早期明显增加,此阶段胎儿生长迅速,补充营养至关重要,着重防贫血、防缺钙;孕后期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钙、铁、锌、硒)。妊娠晚期胎儿牙齿、骨骼钙化需要大量的钙。孕晚期维生素B1不足,会出现类早孕反应,甚至影响产时子宫收缩,导致难产。所以需根据不同的怀孕时期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型及生理上的变化比较明显,孕期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都市女性工作的原因,受外界影响的可能性较多,因此同样需要根据怀孕各时期的特点知道日常运动,以免因为某些小动作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流产等不可预测事情的发生。

6 结论

1.通过对准备生育夫妇进行孕前检查相关指导,提高受孕几率和质量;极大避免怀孕后胎儿先天疾病的发生。

2.孕妇在怀孕期三个不同阶段的饮食指导,增强孕妇及胎儿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如: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满足胎儿良好发育的各种生理需求。能够有效控制孕妇及胎儿的体重,为孕妇的安全生产提供先决条件。

3.日常运动指导减少了孕妇怀孕期间受外界不良影响的概率,增强了孕妇日常活动的安全意识,达到优生优育。同时能够增加孕妇顺产的概率,为孕妇产后迅速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7 建议

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男性孕前检查的宣传力度,增强对孕前孕前检查内容的宣传,尤其是对特殊检查项目的宣传。

2.对进行孕前检查的夫妇给予适当政策上的奖励,提高准备生育夫妇参加孕前检查的积极性。

3.孕妇怀孕期间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生理反应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增强孕妇孕期膳食摄入食物种类多样性,尽量做到营养素摄入均衡。

4.在怀孕期间孕妇应时刻保持适当运动,增强孕妇身体免疫力,努力做到生育和工作两者合理安排,两者兼顾。

参考文献:

[1]熊庆,梁家智,石岗,等.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检测模式[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3):142-144.

[2]魏保生编《妇产科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3]苎斯美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4]张荣梅.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妇幼保健,2004,2(2):25-26

[5]秦新华编《优生优育优教从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6]陆龙勤.孕妇产前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2005,27(2):273

12.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篇十二

关键词:耐力训练,心脏,舒张功能,逐级递增,负荷

心脏活动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心功能的全面评定应当包括心脏收缩和主张功能两方面,心肌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各种因素的干预下,两者的改变方向和程度不一定相同,因此,欲全面评价心脏功能,仅用收缩功能指标来评定是不全面的,心缩功能正常的人,其心功能未必正常,只有将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评定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评价受试者的心功能。

国内外对于心脏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脏收缩功能上,而对心脏舒张功能的研究较少。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下,而过度训练是导致心肌缺氧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表明[1],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其舒张性能的改变较其收缩性能的改变出现早而明显。因此,研究运动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新电机械图,通过比较耐力专项组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在安静和逐级递增负荷中心脏舒张时间间期(DTI)的变化,来探讨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规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受试者为自愿参加测试的60名怀化学院男大学生,分为两组:Ⅰ组为普通大学生组,由30名2006级人体系男生组成;Ⅱ组为体育大学生组,由30名2006级体育系耐力专项男生组成。参加本项实验前所有受试者均经内科检查,排除心脏病和脑、肺、肝、肾等疾病。受试者的身体基本参数如表1。

1.2 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1)MCA-3C多域多维心功能综合测试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带有电脑终端处理系统,可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打印);

(2)LODE功率自行车(美国);

(3)TG-I身高坐高计(北京计算机四厂);

(4)TZ-1型体重秤(北京邮政机械厂)。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在测试前,调试好实验仪器。首先对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要求测试前两天未进行大强度训练、身体机能状态良好,无疲劳或过度疲劳征象,排除心血管疾患。

首先让受试者休息15min,静坐在功率自行车上,用酒精,生理盐水擦拭皮肤,正确放置心电电极,心音传感器和心前区阻抗电极。待图形规则、心率平稳后采集安静坐位数据。之后在功率自行车上完成间断性递增负荷运动,运动负荷从60W开始(转速为60转/分),每级递增30w,每级负荷持续3min,每级负荷后间歇60s并采集数据,超过60s时间数据自动作废,每级递增负荷30w转速不变,直至150W。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数据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对各指标安静值、运动负荷后测试值进行组间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IRT的变化

由表2可见,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IRT小,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IRT的变化都随着负荷的递增降低。在相同负荷时,耐力比对照组IRT稍低,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RFT的变化

由表3可见,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RFT值大(P<0.05),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RFT都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而递减。同级负荷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RFT值大。检查结果,负荷60w、90w、120w时(P<0.01),120w时(P<0.0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同一负荷相邻两组间的比较),以下同。

2.3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S2-F间期的变化

由表4可见,安静时耐力比对照组的S2-F值大(P<0.05),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S2-F值都随负荷的增加而递减,但在完成相同负荷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S2-F大,检测结果,前两级负荷(P<0.05),120w,150w时(P<0.01)。

2.4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SF/RF的变化

由表5可见,安静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值小(P<0.01),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两组受试者的SF/RF值都随负荷的增加而递减,但在完成相同负荷时耐力组比对照组的SF/RF小,检测结果,前三级负荷时,(P<0.05);150w时(P<0.01)。

3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采用心前区阻抗微分图,结合心电图、心音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时间间期(DTI),可以获得多项指标,包括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HR、EMT、EML和MST以及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RFT、SFT、IRP、S2—F和SF/RF。在这里我们只分析反映心脏舒张功能较敏感的指标IRP、RFT、S2—F和SF/RF。

3.1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IRT的变化

IRT是指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的间隔时间,又称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只有心室肌主动扩张而没有心腔内血流充盈。IRT是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取决于等容舒张率:即IRT期间左室压力下降速率。等容舒张率减小时IRT延长,这是决定IRT的重要因素。等容舒张率意味着心室主动舒张的能力。而这种心肌舒张是一个主动耗能的过程。与肌浆网对钙的回收及细胞膜的钠-钙交换机制联系。IRT越长表明心室主动舒张能力越差,反之,心室主动舒张能力越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耐力组的IRT小于对照组,提示安静状态下耐力组的心室主动舒张能力较强,从分子机制看[2],可能是因为耐力组经过长期的耐力训练提高了心舒期心肌SR对Ca2+摄入,使横桥的脱离和松弛增加的结果。相同负荷状态下耐力组IRT值均小于对照组,反映了耐力组受试者左心室主动扩张功能在负荷状态下均强于对照组,说明长期的耐力运动可以增强心室的主动舒张功能。

3.2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RFT的变化

快速充盈期(RFT):指从二尖瓣开放到由快速充盈向缓慢充盈期过渡的时间段,是心室充盈的早期阶段。在此阶段,容量增加速度上升,当充盈率由加速度到减速的转折点便是RFT的终点,心室舒张期充盈总量的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研究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耐力组的RFT显著大于对照组,说明耐力组受试者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增加,RFT相对延长,从而使左心室充盈量增加,搏出量增加,左心室舒张功能增加。其机理是耐力组受试者通过长期的训练增加心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激活容积诱导的压力感受器,可诱导窦性心动过缓。RFT延长可增加左室舒张末容积和每搏量,静息时舒张期时间的延长的意义仅次于训练诱导的心搏徐缓,整个心动周期时间延长,表现为舒张期和收缩期时间均延长,心率降低。

在相同负荷状态下,耐力组的RF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说明在相同运动负荷中耐力组受试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动员能力较对照组强。可能是经过长期的耐力训练耐力组的受试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在负荷的状态下增强的结果,负荷状态下左心室的RFT较长,有利于心室的充盈,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的功能。其机理可能是长期耐力训练可诱导左室腔增大,室壁增厚,有利于相对延长左室舒张充盈间期,从而静息和运动时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增加,心输出量和每搏量增加。

3.3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S2-F的变化

S2-F间期:是从主动脉瓣关闭至左室充盈速度发展到最大值所经历的时间,即IRT与RFT的时间总和。研究资料显示[3]:冠心病病人和正常人的S2-F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指标可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指标。S2-F这一早期舒张阶段是一个伴有能量消耗的主动舒张过程。肌浆网对钙的回收速率及细胞膜的钠钙交换机制是决定早期舒张率的重要因素。左室舒张早期的压力和容量关系,与舒张后期不同。在容量增加的同时,压力却下降,表现为动态的或称主动的舒张,这与经典的“抽吸”理论相符合。S2-F间期的延长则可能意味着这种“抽吸”力量的减弱,充盈速度减小,此时充盈速度发展到峰值所需时间延长。

研究结果显示,在任何状态下耐力组比对照组的S2-F大,这是由于耐力组受试者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增加,从而导致S2-F相对延长的结果。但S2-F/R-R耐力组却比对照组小,这说明排除心率对S2-F的影响因素后,耐力组的S2-F相对减小,说明耐力组受试者经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左心室主动舒张能力增加。原因是心肌的舒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耗能过程,长期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的能量供应,心室壁肥厚,心室腔亦同时扩大,心脏的供能效率提高。其心脏舒张功能亦得到相应提高。

3.4 安静及不同负荷下两组受试者SF/RF的变化

SF/RF:缓慢充盈期和快速充盈期的比值。它反映了在整个心室充盈的过程中,缓慢充盈和快速充盈各占比例的大小,SF/RF增大,说明缓慢充盈所占比例增大,左心室充盈量减少,左心室心肌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SF/RF减小,说明快速充盈所占比例增大,左室充盈量增加,左心室心肌顺应性提高,左心室舒张功能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的SF/RF低。说明经过长期的耐力训练,实验组受试者左心室顺应性提高,左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所占比例增加,左室充盈量增加,从而导致搏出量增加。这也是左室舒张功能对运动出现良性反应的结果。

总之,心脏的舒张功能应与收缩功能匹配,才能保证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维持心输出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递增负荷中,耐力组的心脏舒张能力均强于对照组。且心脏舒张功能在递增负荷中变化较安静状态更明显,说明耐力训练可以增加运动负荷下心脏舒张功能的储备能力。

本研究运用心电机械图测量心脏的舒张时间间期对心脏舒张功能做了初步的研究,限于目前有关心脏舒张功能认识和技术上的局限性,且心脏舒张功能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运动领域。建议对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舒张功能变化规律和机理作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继政,孙飙,牛洁.有氧运动和左室的舒张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38-1139.

[2]郭津含.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新进展[J].心脏杂志,2004,(2):32-34.

上一篇:给实习班主任的评语下一篇: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