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本

2024-10-19

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本(共9篇)

1.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本 篇一

##村扶贫工作汇报

##村位于青龙县东北部,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52户,912口人,共有耕地1492亩,其中90%为坡耕地;山场面积12400亩,其中有林地8500亩,国家公益林面积2500亩。两委班子由3人组成,交叉任职,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5名。

三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在#部长的热情帮助下,我村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富民强村为目标,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立足本村实际,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明显成效。村内水泥硬化道路在4公里的基础上新增了7.7公里,覆盖了全村三条大沟个6个居民小组,720口人的出行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村内劳务输出人数由原来的132人增加到 265人,务工人员也由原来的力工型向技术型转化,工资收入大大提高;对全村15名五保和41户80人的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分别为96%、91%;三年来先后考入大学、中等以上专业学校42人,村民素质有

了较大提高,实现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村,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村;人均收入由2007年底的1090元增加到3000多元,圆满地完成了脱贫任务。

一、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特色经济

在发展经济,促使农民增收上,我们在巩固种植、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培育新的果园基地。实施果树改劣换优级工程230亩,新栽植优质苹果200亩共18000株,板栗310亩共600株,核桃、大扁杏等210亩共400株。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引导、扶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兔、羊等专业户逐步增加,新建10000只肉鸡周转棚一栋,6000只肉鸡规模的两栋,扶贫周转猪51头,周转兔100组,放养柞蚕种180斤,农民增加收入60万元;三是平整荒滩100亩,完成造林180亩,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型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年来,新硬化6个居民小组水泥道路7.7公里,加上原来硬化的4公里,覆盖了全村三条大沟个8个居民小组,720口人的出行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新修1、6组路基3公里,建混合式管路漫水桥4处总长280米,涵桥两座。修护田大坝600延米,河套清淤15000立方米。另外新修2米宽乡村游登山路3500米,在醒目位置设立旅游宣传标志牌,发展农家庄园4户,建停车场一处,为窟窿山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09年,我村被列为第五批文明生态创建村;2011年,我村又被列入二次创建村。在市委和县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包村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尤其是包村领导时部长亲自到村考察、指导创建工作,帮助制定创建规划、谋划发展思路,使我村的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建村部及卫生室8间190平方米,硬化文化广场3320平方米,安装路灯10盏,新增加健身器材20组,体育器材3组,硬化公路及村内街道5.7公里,修文化墙300米,老墙改造400米,建公厕3处,垃圾池4个,铁艺护栏35延米,公开栏25延米,村碑及标志牌2个,修缮学校10间,新增设7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拥有书刊2万册,另外有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少生之家、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十星级文明农户公示栏等各种基础设施。

通过创建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的群众在广场扭起大秧歌、跳起健身舞,农闲时,很多群众到图书室阅读科普知识图书,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年底验收时,我村以绝对优势被评为市级示范村。

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我村在乡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一是乡党委创先争优动员大会结束后,我村召开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动员大会,对整个活动进行了部署,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点燃全民创业激情”作为创争活动的主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之中。要始终站在郝杖子科学发展的角度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正在进行窟窿山旅游开发工作相结合,与全民创业活动相融合,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二是利用黑板、标语、宣传栏、横幅等宣传手段对创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初步做到了创争主体、创争标准、创争步骤三个明确。三是及时召开有老党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干部参加的肯谈会,采纳有利于村内经济发展的合理意见8条,如加大窟窿山旅游开发力度,发展农家游等。

五、2012年工作打算

一是立足自身,大力开发原生态乡村游建设,修筑蓄水塘坝3处,为旅游景色添姿添彩,真正做到有山有水,打造出原滋原味的自然景观,以此来带动我村经济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建设,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标。继续强化“三化建设”和“五乱治理”,继续完善绿化工程,保持创建成果,进一步挖掘死角,做到更加彻底、更加整洁,并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情操。

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使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大力发展种植业,以栽种果树和蔬菜为主发展经济;建立扬水站2处,解决果蔬灌溉问题;打饮水井4眼,重点解决1、2、4、7村民小组饮水问题;修全长6公里的公路,解决1、3、6组三条沟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六、存在困难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村民居住很分散,道路长、角落分散,组级路建设任务艰巨。二是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三是发展意识不够强,安于现状的小农思想依然存在,农民增收缓慢,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单位大力帮扶下,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彻底改变##村的落后面貌,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确立稳定的农民增收项目,使我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以优异的业绩向上级领导和全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本 篇二

新江脐橙园

4月5日, 走进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 春光喜人, 树绿花开。只见村道两旁, 古树苍天, 古榕、桂花、香樟蓊蓊郁郁;农户庭前院后种的蜜梨、甜柚、枣树长势喜人, 村庄四周连片种植着近千余亩纽贺尔脐橙……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色中, 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新画卷。如今的新江村, 因一个生态新村的崛起而更富诗情画意, 更加激荡人心。

据了解, 新江村绿化面积达70% 以上, 人均果园面积1.8亩。为村庄添绿, 让绿色生“金”, 这里诠释了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倾力打造“绿色新村”的全新理念。

筑牢基础搭起“致富台”

自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开展“三送”工作以来, “三送”工作队员积极深入村组、农户, 实地察看新江村残缺的设施、了解村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东街至老头窝小组有十多户果农, 种植了大面积的脐橙, 环境很好, 适合打造农家乐, 但道路却还是烂泥路。

村民介绍, 以前的路非常难走, 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是寸步难行, 人都走不了, 车根本就过不去。很多次都因为道路问题导致丰收的脐橙无人问津。

多少年来, 村民们修路的愿望十分强烈, 但苦于资金无法解决。

带着新江村的情况及群众强烈的愿望和积极性,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队员多次到省、市扶贫和移民办汇报, 争取上级扶持。通过努力, 成功争取到上级将其列为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重点项目, 扶持60万元资金新建东街至老头窝修道路2000多米。

池江镇驻村干部欧阳曦告诉笔者, 根据新江村实际, 驻村“三送”工作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计划总投资100万元, 重点围绕跃进至镇桥岭上路面硬化、七孜岭抽水站流域水渠、修复7·3洪灾陂门和国道塌方处、东街至老头窝路基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项目, 并及时在公开栏向村民公开承诺。目前已投入第一期建设资金10余万元。

年久失修的灵潭组山塘坝得到了修复, 损毁严重的塘埠湾水渠得到了修复, 大屋里路、赖屋环组路道、灵潭里路、中窑组村组路、塘埠湾至七孜岭路共5条泥泞的道路得到了硬化……昔日薄弱的农田灌溉能力得到了加强, 新江村群众交通出行、农资产品的运输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道路通畅了, 村里的人都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状况。在新江村, 除种植脐橙外, 还有搞运输的, 开砖厂的, 全村人都因公路的开通而受益, 改善了生活状况。

发展产业促进富民兴村

建设生态新村, 难点在产业。在开展“三送”工作中,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结合新江村产业多、致富能手多的特点, 优化服务, 从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建设、创新村居管理这三个方面, 开展长效帮扶行动, 将该村努力打造成“创业致富型”示范点。

把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三送”活动的落脚点,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围绕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创优服务, 着力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协调本领高的特色产业带头人。此外, 充分挖掘特色产业延伸效益, 打造了脐橙种植、生猪养殖、肉鸭生产等一批精品农业项目。

“灵潭里社区有62户人家, 其中有56户种植了脐橙, 果园面积从原来的6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188亩, 产量达30多万公斤。”谈及新江村的“生态”发展之路, 村支书张齐波打开了话匣子, “从这里运出的脐橙大多还进入了广东的各大超市, 成为了‘超市贵族’, 仅靠脐橙这一项, 乡亲们人均年收入就增加了不少。”

“看着村里的脐橙产量不断增加, 我就萌发了建果品储藏加工基地的想法。谁知却遇到征地难题。幸亏‘三送’干部及时协调, 这个年储藏加工脐橙1000吨的基地才得以顺利建成。”说起县扶贫和移民办驻新江村“三送”工作队, 灵潭里社区脐橙种植大户刘兴华很是满意, “自从有了这个基地, 自己干事创业的底气也更足了。”

稳定的产业, 是增收致富, 实现小康, 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途径。

张齐波告诉笔者, 目前, 整个新江村果园面积近千亩, 正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户经济发展格局。依托村民盖起的沼气池, 以及在果园中套种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 还形成了“菜—猪—沼—果”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组织的自发形成, 在“三送”干部的帮助下, 新江村组建了果业、生猪、肉鸭等3个协会, 吸纳会员200多户, 联结农户600多户, 人均年增收1800元。

打好生态牌建设幸福乡村

剩余饭菜等易腐垃圾要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 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要回收, 废弃电池、过期药品、废日用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要运送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灵潭里 社区采访时, 一群农村妇女聚在一起聊天, 村民蔡大秀正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向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刚开始搞这个垃圾分类的时候, 群众也不理解, 也有一些矛盾, 觉得搞这个垃圾分类没什么实际用处。”村干部龚恩庭告诉笔者。

为此, “三送”工作队专门邀请环保专家来村里上课, 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同时, 在每家每户门前都装置两个不同用途的垃圾桶, 村里每年还会评选星级环卫户, 渐渐地村民的观念开始转变了。

蔡大秀告诉笔者, 现在村民都会自觉按要求将日常生活、生产垃圾收集分离成沤肥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封存垃圾、焚烧 (填埋) 垃圾五大类, 分别采取作沼气投料 (或沤肥) 、铺路平地、回收利用、集中封存、集中填埋5种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对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 村民只要把分类后的垃圾存放在门前的垃圾桶, 回收员会定期上门收购, 既处理了垃圾也为村民换回了钱。

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 已然在新江村推开。如今的新江村, 庭院里绿树环绕, 小桥下碧水清流, 广场上整洁干净。

3.仁化安岗村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开展 篇三

安岗村是革命老区,全村486户2493人,其中贫困户50户138人,贫困户占全村农户的10.29%。村民以前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水稻为主,以零星养殖猪、鸡及农闲时外出打散工为辅,年人均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自启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安岗村在东莞市虎门镇和韶关市接待办的联合帮扶下,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坚持“行动快、识别准、施策广”,实现责任到点到人、规划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开展。

据了解,东莞市虎门镇和韶关市接待办根据《东莞市新时期帮扶韶关、揭阳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和《关于建立虎门仁化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扶贫工作组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要求,着重从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收入、加强村基础建设、改善民生条件等方面入手开展扶贫工作,并制定了《安崗村精准扶贫2016-2018年三年规划》、《安岗村2016年扶贫计划》,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鼓励养殖五黑鸡,就是两项重要的增收脱贫措施。

为扩大农民的种植收益,扶贫工作组不断寻找可以结合安岗村发展的种植项目,如到仁化县南仁何首乌种植基地、董塘镇贡柑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等调研,积累经验,推进种植项目。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扶贫工作组引进了总投资26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凡口水泥厂部分废弃用地,建设光伏发电站。据介绍,该项目年收益预计30万元,收益期为30年,可解决贫困户家庭及村集体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扶贫工队组和村干部们还奔赴南雄市养老项目示范点调研考察,筹备引进仁化县第一个养老项目。

安岗村扶贫工作组把扶贫工作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帮扶单位和当地政府的精诚协作下,安岗村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4.村扶贫攻坚工作汇报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席家埫村地处土城乡西北部,由席家埫村和十二花村合并而成。东南与本乡高岩村、三岔口村和三涧溪村相连,北面与夷陵区三斗坪镇接壤,西与秭归县茅坪毗邻。平均海拔600米,属高山偏远村。全村版图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3亩,山林面积1031公顷。全村总人口1033人,其中农业劳力470人,60岁以上老人205人,分属六个村民小组。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茶叶,桑蚕和牲猪养殖。xx年村民人均收入4500元。

二、xx年工作进展

我村xx年确定的扶贫攻坚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三大类,全年计划配套资金总额为376万元。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解决村民“出行难”。公路建设根据规划,我村集中力量,按步就班的开展各个项目实施。到xx年10月底为止,分布于一组,二组,三组的3.2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初步验收达到设计标准。以前天晴一路灰,下雨一路泥的情况不复存在,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蔡家洞1.5公里新修公路在完成了三岔口村林地占地协商后,已经按照设计路线开工,毛坯路已完成一半,挡土墙正在加紧施工之中,预计在xx年11月底可以完工,完工之后,将结束蔡家洞自古没有公路,全靠村民肩挑背磨运输物资的历史,可以充分地发挥当地山好、水好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提高村民收入。

(二)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启动,解决村民“用水难”。全村191户安全饮水采用分散式给予工程为主,一户一窖,以每人10立方的容量建设,每立方补助200元。在响水洞修建水泵房一座,用于旱季抽水。集中建设供水设施,包括庙包、毛虎岭、团包三个调节池,每口200立方米,铺设管道6千米。目前土建部分已经在区级公开招标,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完成了选址占地、水电配套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开挖基础和做挡土墙,配套管道设施由区统一招标,所需管道、管件现已配送到村。

(三)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解决村民“住房难”。在逐步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改造方式,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按照农房的危险程度,优先解决村民重建意愿较强且自筹资金到位的农户。同时重点考虑倾斜已倒塌、即将倒塌的自身无建设能力的低保户、五保户等。xx年我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为:C级改造32户,改造内容为更换机瓦,墙面涂白,构件更换,消除隐患。D级重建14户,其中原址重建7户,移址新建7户,现均以完成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农村住宅功能齐全,节能安全,居住舒适。

(四)公共服务设施加速完善,解决为民“服务难”。广播设施完善配套,增加一套发射机、天线,增添了50只喇叭,12只接收机,覆盖面积更广,宣传效果更明显。村级会议室更换了水泥瓦,铝合金门窗,墙面粉刷,吊顶,窗帘,现已具备召开大型会议、组织活动等功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0套住房,目前已经完成选址,准备招标,完成后将作为散养五保户,困难群众以及临时地质灾难救助点综合使用,配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卫生室,卫生室建设达省级标准。在农户集中点修建12个垃圾池,基本消除生活垃圾及其他污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五)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解决村民“增收难”。积极拓宽富民产业,产业调整项目的300亩红花玉兰栽植,由区农林水局委托高农公司在育苗过程中。村委会正在探索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思路,计划通过招商或承包方式,建立合作社,以点带面,形成基地+企业+品牌的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带动全村农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资金到位慢,资金缺口大。目前到账的扶贫资金只有50万,各个渠道的整合资金还未到。二是项目启动慢。安全饮水项目从计划到设计,招标,开工用了7个月的时间,影响了扶贫攻坚进度。

四、xx年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强化道路设施建设,硬化团包至高家山2公里,李家祠堂到黄连埫1.05公里、李家祠堂到王家老屋0.4公里、天坑埫到驼子岭0.4公里、水井坳到瓦屋坪0.5公里,陈家竹林至王家老屋0.3公里,马家坳到桥上1.1公里,共计5.75公里。二是实现危房改造210户,改善村庄面貌。三是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整合茶叶资源,形成规模,建年产干茶吨茶叶加工厂一个,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四是依托小石林和野马峡的自然风光资源,推动特色休闲农家乐餐饮、观光农业、乡村居民养老等项目,带动当地农户以特色方式进行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5.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总结 篇五

尊敬的张市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迎来了各级领导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首先让我代表新河村支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对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2010年,新河村在迎龙市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市交通局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开展了建设扶贫工作,围绕‘生态示范、环境优美、基础先行、产业提质、特色创新、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各项工作出色完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下面,我就新河村建设扶贫工作作个简要汇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六个方面:

一、抓龙头,突出班子队伍建设。我们坚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建设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在提升村级班子能力素质上下功夫。一年来,工作组多次组织村级领导班子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实用技术辅导、促膝交心谈心、外出考察学习,有效提升了村级班子的整体能力,切实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建立和健 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实行了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形成了以村组干部为骨干,以党员为示范,以各项协作为推动力的良好局面,还健全了村级共青团、妇代会、警务站、调解委员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二是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上下功夫。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召开了创先争优动员部署大会,与每位党员签订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实行了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的积极作用,创新了活动载体,活动中,组织了全村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党小组长去北京、天津参观学习考察,瞻仰了毛主席遗体和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系列活动,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上水平,使村级骨干力量开阔了眼界,激活了思维,更新了思想。同时,积极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注重党员发展质量,不追求数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将有文化、热心公众事业、致富能手的优秀青年吸收入党。今年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使党组织不断得以壮大,同时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并致每一位流动党员一封公开信,希望他们能支持家乡的建设。培养了4名后备干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在规范村级管理上下功夫。为确保村级工作开展有序,取得实效,我们和乡党委、政府一道帮助村里规范完善了‚四议两公开‛、村级党员干 部集中学习、合作社管理等规章制度,推进了工作的规范化。

二、强基础,突出生活环境改善。自工作组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等。投入10余万元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治,中心村街道新添70个垃圾桶,对上冲公路、合标公路沿线新建了40个垃圾池,并聘用了两名保洁员,负责全村范围内垃圾清运。2010年,我村继续完成了改水改厕110户,很好的保护了长沙饮水工程的水源水质,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大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村民门前卫生三包制度,促进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投资135多万元,硬化了宽5米,长3.5公里的合石-上冲-标佳的水泥路,于今年11月20日全面竣工,解决了沿线14个村民小组,1800余人行路难的问题,大大改善了交通环境。一年来,我村投入10万元完成了杨家田和王山、江山三座河坝建设,同时投资1万多元对各小组部分路段进行了铺石清整,有效优化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争取了长沙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搞好了规划设计,已报省国土部门审批,有望年底动工,中心村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已搞好了规划设计,年底完成。全村共投入水泥10余吨对各小组水沟水渠进行了修缮。

三、转方式,突出经营模式创新。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产业联合、能人带动为载体的新型生产经营 机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打好了基础。一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我们结合实际村情,推行了以合作社向有地农户按支付租金、实行集约化经营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社按300斤谷子/亩向农户支付年租金,并优先满足租地户用工。2010年,全村土地流转总面积700多亩,涉及农户80余户。二是广泛采取股份合作经营。我们根据村级产业开发的需要,组织农户以土地和投入劳力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和经营,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全村专业合作社已达4个,取得的效果非常良好。三是大力引导创业就业。为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创业,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了种、养殖大户奖励办法。村渔业养殖党员示范户陈冬林是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户,租地30多亩,今年投放鱼苗11万尾,产生经济效益10万元,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年来,村里的烤烟、蔬菜、油茶、渔业养殖等大户共解决300多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

四、壮产业,突出基地示范带动。为保障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目标,工作队坚持把烤烟、无公害蔬菜和小水果、油茶、优质稻五大基地作为产业发展来抓。一是稳定烤烟基地建设。在去年350亩的基础上,通过‚工作组扶持引导,大户开发带动‛的方式,今年栽种烤烟450亩,亩平均产值2800多元,全村烤烟总收入120多万元。二是推进 无公害蔬菜基地。盟友合作社种植蔬菜300多亩,获利40多万元,发社会工资6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蔬菜100多亩,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盟友合作社的努力开拓,闻名全乡,它将成为我村的亮点,全乡的典范。无公害蔬菜基地初具规模。三是打造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今年我村种植优质稻500亩,借助小河大米厂销售优势,粮食价格上涨,优质稻生产今年全面丰收。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四是建好小水果和油茶基地,我村十里香小水果基地发展到600多亩,通过扶贫引导,今年长沙市科技局带领小水果栽培专家刘昆玉到村培训种植技术一天,并现场指导病虫害的防治等。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同时基地内套种西瓜,发展土鸡生猪养殖,成效显著, 300亩油茶林基地已成形,长势喜人。

五、强民风,突出民生民利建设.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提倡晚婚晚育,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宣传,加大了对流动人员的计生管理,顺利地迎接了上级计生部门的检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我村积极宣传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提前完成了任务,使参合率达到了9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我村名列前茅。村务公开工作。我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村务、财务,接受群众监督。中心村建设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 面,我们利用各种宣称方式,让全体村民认识到群防群治的重要性;村成立警务站,淳化了民风,有效地扼制了重大社会治安集案件的发生,保障了我村一方平安稳定。扶贫帮困,持之以恒。我们主动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看望,了解困难,并制定、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解决,同时对村里的弱势群体给以更多的扶持和关爱,如今对多户困难户的房屋进行了整修,通过市安居工程项目,我村已有4户困难户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大大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6月份我村与长沙市东塘街道牛婆塘社区联合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我村部分留守儿童能和在长沙打工的父母团聚,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党的温暖。

六、促和谐,突出文明村居建设。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基础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年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掌握了产业开发的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农民收入,今年创浏阳市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通过扶持表演乐器,成立了新河村中青年军鼓队和一个中西乐队,服务本村的文化宣传,丰富了群众生产之余的精神生活;通过邀请残疾人艺术团和中南林业大学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来村里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学有所乐,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全村呈现出了‚做事挣钱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习增收技能的人多了,上访伸手要钱的人少了‛的喜人局面。

6.村精准扶贫年终工作总结 篇六

一、基本情况

樊马家河村共有3个自然村,分别为樊家河、马家河、呼家老沟。全村共有461户,1448人,党员50人,(男47人,女3人),全村常驻人口77户145人;

总土地面积18500亩,川坝地1500亩,退耕还林4200亩,荒山1148亩,其中,苹果3200亩;

现有贫困户104户317人,其中产业户93户287人,兜底户11户30人;

已脱贫户(享受政策)48户151人,其中产业户47户149人,兜底户1户2人;

在册贫困户48户154人,其中产业户38户126人,兜底户10户28人;

已脱贫户(不享受政策)共8户12人,其中产业户2户2人,兜底户6户10人。移民搬迁44户,危房改造5户。本村村民主要靠发展种植产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工作思路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三、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村上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白宝山牵头,四支队伍积极配合,重点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及贫困户的产业建设,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市委、县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

四是残障、慢性病占比大。村共有五保户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25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82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2018年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是以“党建促脱贫”为主线,巩固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做好问题整改,全面清理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全面肃清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打造一支团结一心,风清气正的党员队伍。

二是在注重物质扶贫的基础上,更加大对精神上的鼓励。扶贫先扶志,“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实现的脱贫,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要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脱贫”,因此扶贫我们应该首先从扶志和智方面着手,确保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三是进一步深化产业富民,推动产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不断扩大养殖、种植规模,继续加大养殖扶贫力度,根据养殖实际需求,给予最大力度扶持,争取每户都有养殖业,全年组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8次,力争年收入8000-10000元,达到种养结合的循环产业链。

四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7.因村施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看建宁 篇七

6月6日, 福建省开始全省工作检查, 看的第一个点就是三明市建宁县的文鑫莲业精准扶贫示范项目。

建宁县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今年初该县出台了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 确定3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跟踪帮扶, 针对1.1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因村施策、一户一法的“造血”式帮扶, 针对6700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输血”式帮扶。

文鑫莲业作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 通过“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方式, 建立莲业种植基地1.6万亩, 带动农户5200多户。同时, 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 辐射带动全县8个乡镇、27个村、104户合作社成员。通过统一销售, 将产生的利润进行二次分红, 入社莲农获得分红2000余元。

今年, 该公司与河东村委会签订共建精准扶贫合同, 精准识别出确需帮扶的15户贫困户, 分别采取教育帮扶、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张英是河东村的特困户, 丈夫突发脑溢血丧失劳动能力, 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文鑫公司为张英安排劳动岗位, 每月工资1700元。

8.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本 篇八

关键词:精准扶贫;困境;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更加深入推进,扶贫进入了新常态。“精准扶贫”一词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从基层落实,都掀起了精准扶贫热潮,这些都体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2013年12月,中办、国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2014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六部委印发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奠定了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中的战略思想。

一、张咀村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贫困区域、贫困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一种扶贫方式,旨在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礼泉县叱干镇张咀村距礼泉县城约35公里,距咸阳市约70公里,属唐昭陵旅游区边沿地带。张咀村总面积16.7平方公里,海拔800-1188米之间,全村总户268户,现有贫困户25户83人。张咀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苹果,主要的品种是秦冠,也有少量的富士。但是大部分的苹果树都存在果树老化的问题,因此产量并不是很高。张咀村2015年度年人均收入2200元,没能达到国家最低收入标准。

通过走访,我认为造成张咀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致贫。张咀村的大部分村民都以种植苹果树、卖苹果为生活来源,产业结构极为单一。一旦当年的收成不好或行情不好,苹果的售价就会被压得很低。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因此,村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收入不能持续稳定的增加。另外,张咀村的果树老化问题比较严重,这是导致苹果产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果树大部分是上个世纪80年代种植的,果树老化问题由来已久。这些都是让村民陷入贫困或使返贫率增高的原因。

(二)因病、无劳动能力致贫。通过走访25家贫困户发现,因为患有身体或精神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有十户,因病致贫的比例很高。因病致贫的家庭家中不仅会缺少原本有的劳动力,而且为了治病还需要持续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有的家庭甚至已经负债。一人有病,全家致贫。贫困户中没有劳动能力的还有孤寡老人和孤儿,他们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全靠政府低保或亲戚朋友的帮助。因病、无劳动能力而导致的贫困是张咀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因学致贫。为了摆脱贫困,父母总是希望子女上更好的学校。虽然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是对于那些不太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教育成本依然很高。张咀村因为子女上学而导致贫困的家庭,家中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他们不仅要支付学费,还要支付生活费交通费等。这些学杂费导致家庭的入不敷出,容易造成贫困。

(四)无技能致贫。经过调查,有些贫困户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其它的脱贫技能,仅仅是靠天吃饭。也因此,他们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比较差,依靠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脱贫致富。还有一些村民的等靠要思想极为严重,不愿意靠自己的劳动能力来赚钱摆脱贫困,只依靠政府救济来维持基本生活,使家庭陷入贫困。

二、张咀村精准扶贫困境分析

(一)观念落后,农户参与度不高。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工作主要是由村里来搞。对于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的农民来说,他们也许并不懂如何参与到精准识别中来,认为贫困户名单主要由村干部决定,不懂如何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力,参与到申请评议中。有的贫困户可能因为经济基础差,人际交往窄,认可度低等原因漏选。这就使得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不一定能照顾到每个贫困村民,摸不清村里的实际贫困家庭,做到扶真贫。

(二)村干部优亲厚友,权力过大。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农村更是如此。在以前的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村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乱结裙带关系,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扣上“贫困”的帽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现象。而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虽然强调民主评议,但是具体的工作还是主要由村干部来进行组织规划,开展工作。在对这25户贫困户的走访过程中,也发现其中包括了村干部的亲戚等身份存疑的贫困户。

在向贫困家庭确定其产业帮扶计划时,还存在村干部的意志凌驾于村民之上的情况。在走访一户贫困家庭并向其确定确定具体的产业帮扶措施时,村民的个人想法被村干部所忽视。村民自己希望种植和养殖的种类与村干部的提议不一致,但最后却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采纳了村干部的建议。

(三)贫困原因复杂,易造成需求错位。在张咀村的25户贫困户中,导致贫困的原因分为好几种,但更多的是复合型贫困。因病致貧或无劳动能力的家庭中可能还有子女需要上学,产业结构单一依靠种苹果维生的家庭往往观念落后,不愿意学习其它脱贫技能。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把输血式扶贫改为造血式扶贫。因此,在帮扶过程中,既要满足其生活扶贫,更要重视产业扶贫。既要解决物质贫困,还要改变其精神贫困。精准帮扶的工作量很大也很复杂,容易造成提供的帮助与贫困户的需求错位的现象。

三、解决张咀村精准扶贫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高村民自主脱贫积极性。对村里的贫困户应该注重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和观念上的普及,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精准识别的工作中来,争取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不漏掉一个真正的贫困户,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二)接受监督,人情化转为制度化。精准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在“阳光”下进行,杜绝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为此,从精准识别工作开始就要从人情化转为制度化,设计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接受检验。应当注重建档立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核实档案中的扶贫对象。为了更加公正的评选出贫困户,可以在精准识别中加入第三方来进行监督,确保村干部不徇私情,评选过程公开透明。

(三)深入调查,对症下药。由于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抓住重点,根据不同扶贫对象的基本面貌和资源禀赋及发展诉求来对症下药、确保贫困户的帮扶效果。对于那些拥有技能的贫困户,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就业,使他们能够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的帮扶,就不能是引导他们就业,而是应该要建立健全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所保障。对于那些思想观念落后、好吃懒做的贫困户,应该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同时再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上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再引导他们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不同的贫困户有着不同的帮扶计划,因此更要注重帮扶计划的合理和统一规划,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做适合自身家庭情况的帮扶计划。(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此文为西藏民族大学2011重点项目“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模式创新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基金编号:XT201608

参考文献:

[1]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04):14-15.

[2]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26-33.

9.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九

2017年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情况

xx镇xx村是我县2017年整村推进脱贫村,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贫困村,我村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现将2017年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幅员面积为7.8平方公里,下辖xx、长昌、罗雅、新序、美荣5个自然村,共16个村民小组,户数为596户,人口2401人,特困人员34户36人,低保户22户33人,党员71名。耕地面积2362亩,家庭承包面积2362亩,水旱田面积1904亩(水田1383亩,旱田521亩),坡地458亩,林地面积8860亩。现拥有:橡胶2816.9亩,槟榔260户、744.8亩,水稻1300亩,花生320亩,瓜菜204亩,番薯80亩,麻竹种植82.05亩,家庭农场23个,鱼塘99户,水面积1150亩。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种养殖业。

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84人,根据2016年入户调查确认情况:因病致贫13户,占19%;因学致贫9户,占13%;缺劳动力致贫16户,占13%;自身发展不足致贫13户,占19%;因残致贫7户,占10%;缺资金13户,占19%,缺技术2户,占3%。

二、整村推进情况

(一)整合多部门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1、县扶贫办:投入116万元为新序村、美荣村建设生产道路总长2.76公里,已于2017年8月份竣工。

2、县文体局:建设了村级文化室、xx自然村的戏台改造和灯光球场建设,总投入42万元。已于2018年2月份竣工。

3、xx镇政府:⑴对5个自然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出动机械对陈年垃圾、破败建筑物、杂草丛进行清理,共投入21.8万元;⑵配备7名村级保洁员,完善了村庄保洁队伍建设;⑶投入2.3万元水泥硬化xx村主道。已于2017年10月份竣工。

4、海南铁路有限公司:⑴建设一间86.5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总投入20万元,已于2018年1月竣工使用。⑵投入20万元为xx村、罗雅村、长昌村安装了56盏路灯。⑶为了完善和改进村庄的巷道、排水排污建设,共投资56万元。已于2018年2月竣工。

5、县林业局:为了加强该村产业发展,该局投入4.8万元购买10000株槟榔苗进行帮扶。已于2017年12月实施。

(二)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建设

1、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长期、中期、短期三种产业相结合摘“穷帽”。扎实做好脱真贫,真脱贫,做到总书记嘱咐的“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制定的长期产业是23户贫困户种植42亩牛大力。今年6月 份镇政府扶持8.4万元给我村23户贫困户购买牛大力种苗,并在两院专家的指导下种植42亩,收成期3—5年,市场价是20元以上/斤。中期产业是镇政府扶持31.2万元和海南铁路公司扶持10.4万元发展“xx灵芝鸡”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是: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我村52户贫困户于6月底加入xx昌明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依托省林科所专家通过三年研发的科研成果,用菌包+巨菌草+木薯片来饲养鸡。合作社社长是我村委会副主任,同时也是党员,以培养致富带头人为抓手,通过镇政府的产业扶持,推动脱贫的步伐。从今年7月份计划养殖三批,第一批养殖850只,销售850只,经营额7万左右,除去成本、人工、运输等费用,纯利润1.78万元左右,52户贫困户得到的第一批分红是约260元/人。第二批养殖1000只,部分已经出栏。第三批的数量正在统计将规划养殖在春节出栏,预计在5000只左右。目前“xx灵芝鸡”产业的客户渠道分别是海口、海南铁路有限公司、定安、中铁丽湖半岛、定安小区等地,预计三批的总营业额达到约50万,总利润达到约15万元。短期产业是“扶贫粽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村11户贫困户在端午节前夕,前往该酒店粽子厂现场观摩学习并参加了绑粽子的技能培训后自产自销,共销售5125个粽子,获得利润2.4万元,除去成本后,这 11个贫困户按劳所得1900元—2400元不等的分红款。在2018年将继续进行这一短期产业,目 前已有2万个粽子的订单预计2018年端午节出售,前期的粽子加工厂设备正在完善。

2、利用部门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1)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扶持26万发展种养殖产业。从2017年3月份开始,海南铁路有限公司帮扶工作队就联合xx村“两委”干部,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了解,做到了精准到户、真正扶贫,此次帮扶,为xx村贫困户共计发放猪苗251只、鹅苗413只、鸭苗500只、鸡苗1900只、饲料195包,价值约26万元。

(2)镇政府帮扶猪饲料600包。为帮扶贫困户发展养猪产业,切实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镇政府扶持我村50户养猪贫困户12包饲料/户,分别是大猪饲料6包和小猪饲料6包,共计600包饲料,价值7.5万元。

⑶依靠专业合作社帮扶发展产业(南华合作社、昌明合作社)。我村贫困户在镇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支持下,持股加入到了南华合作社和昌明合作社发展定安黑猪和xx灵芝鸡产业,引导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共同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互联网+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按股分红或按劳取酬模式,确保贫困户按计划脱贫。一是在今年5月份南华合作社养殖黑猪产业分红仪式上,我村6名贫困户,分别获得半年的投资收益红利,每户均获得900元和600元的首批分红款。二是在11月中旬的xx灵芝 鸡产业贫困户首批分红仪式上,除去成本、人工、运输等费用,纯利润1.78万元,52户贫困户得到的第一批分红是约260元/人。

3、集体经济发展。

⑴镇政府从党建工作经费中扶持2.1万元、中部专项资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中扶持3万元,共计5.1万元为xx村委会出资入股昌明合作社发展“xx灵芝鸡”养殖项目;⑵镇政府从中部专项资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中扶持47万元,扶持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合作发展模式,计划发展规模为:计划新建猪舍30座,每座规格20㎡,总建设面积约600㎡;按每头猪占地1.5㎡计算,600㎡猪舍可养殖400头。项目效益估计年收入可达8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待县农业局审定方可实施。

2017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48920元。⑴xx灵芝鸡在第一批分红的过程中,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1820元;⑵村委会出租林地30亩,年收入900元;⑶新序村出租铺面,年收入4.5万;⑷美荣村出租林地200亩,年租收入1200元。

(三)利用政策帮扶资金,解决“三保障”

1、义务教育扶持。我村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⑴县教育局。2017年春季助学,共帮扶 户 学子共计元;2017年秋季助学,共帮扶 户 学子共计元;⑵海南铁路公司。2017年上半年资助34户74名贫困户孩子共计6.8万元;2017年下半年资助35户73名贫困户孩子6.66万元。

2、危房改造。2017年共帮助20户D级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1户C级危房进行修缮。总争取资金79.86万元。⑴其中13户申请了,住建局3.5万/户、扶贫办1.5万/户危房改造资金,共计55万;⑵2户贫困户申请了住建局统建房,29.9㎡和56.18㎡规格各1间,共计8.56万元;⑶2户贫困户申请了,扶贫办1.5万/户、粤海铁路0.5万/户危房改造资金,共计4万元;⑷3户低保特困户申请了住建局危房改造资金3.5万/户,共计10.5万。⑸1户贫困户申请了,住建局0.8万/户、扶贫办1万/户危房修缮资金,共1.8万.3、基本医疗保障。

一是社会爱心救助。⑴帮助我村贫困户鼻咽癌恶性肿瘤患者吴崇青,在“轻松筹”平台上向社会爱心人士发起了求助,通过这个平台,得到朋好友、学校的捐助2.7万。⑵是帮助我村贫困户吴定耀癫痫病女儿,在“轻松筹”平台、xx党支部、社会爱心人士、本村兄弟姐妹、慈善机构等发动捐款,共计捐款约4.7万。

二是民政医疗、大病救助。2017年共有20名贫困户36人次通过大病救助和民政救助,共计救助166326.59元。

三是帮扶缴交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县财政、卫计委帮助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7人缴交2017合作医疗费和缴交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共计51914元。

三、整村推进成效

1、贫困发生率:2017年年初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62人,年中6月份动态调整脱贫了18户81人、8月份动态调整脱贫了9户37人、剔除2户7人,年底12月份动态调整脱贫23户95人、剔除1户1人。现存贫困户为11户41人,未脱贫的11户均是安全住房无法保障。现我村贫困发生率为1.7%。全村人均年收入6463元。

2、集体经济:2017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48920元。

3、三保障: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为21户危房改造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为所有贫困户申请帮助缴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

4、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群众用电方面实现了户户通电、安全饮水方面基本实现了符合卫生标准饮用水。

5、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56盏路灯安装、琼剧戏台建设、球场建设,其中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正在建设当中。

6、环境综合整治:出动机械对陈年垃圾、破败建筑物、杂草丛进行清理,并且配备7名村级保洁员,完善了村庄保洁队伍建设。

7、村级组织建设:我村管理规范、村务公开,监督机制健全、时时刻刻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上一篇: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几千年凝结下一篇:高石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