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游戏课件

2024-08-24

感统游戏课件(共6篇)

1.感统游戏课件 篇一

(一)泥土游戏 玩法:

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胶布上面,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让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种形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接触时的反应。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孩子的身体接触面更大些。3.可以改用其他接触物,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孩子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父母也可以在户外游戏时,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二)用身体作画 玩法:

1.将大画布或塑胶布铺在地上,涂料散在旁边,孩子可以用跪坐、俯卧或者躺的方式,把这些涂料用手或身体在画布上自由涂画。

2.也可以将画布挂在墙上,孩子可以将涂料抹在身体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体撞擦在画廊上。

3.触觉敏感的孩子开始时会有些紧张,可以鼓励他们从手指开始,逐渐扩大至手腕、手臂、脚掌再到臀部和身体。

4.自闭儿常对某种颜色特别排斥或喜爱,不用紧张,让他们自发地进行调节,慢慢地,他们也会逐渐适应的。

提示:这种游戏不但可以训练触觉,对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塑胶粒游戏

目的:可强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玩法:

1.盆中放进塑胶粒、木屑或纸片,也可以用混杂的方式,让幼儿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推,要避免盒内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情绪。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臀部坐进去,家长要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位的反应。2.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更多的声音,也能增强孩子游玩的兴趣。3.注意强化手指灵活性的引导。

延伸活动:也可以用面粉、纸屑、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以增强孩子对不同物品的适应能力。

(四)抓痒痒 玩法:

1.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家长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触的部位,也需要很强刺激的话,则需改变和适应。

3.可以边做游戏边跟孩子说话或听音乐,安抚他的情绪,以调整触觉对他身体的影响。提示:抓痒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活动兴趣。

(五)麻布刷身 玩法:

1.家长用干麻布以中度力量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

2.对反应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帮助他慢慢适应;对反应迟钝的孩子则可用力些,以活化其神经的触觉接受。

3.可以边做过讲故事或听音乐,使孩子不至于太紧张,并保持轻松快乐的气氛。延伸活动: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扇子、羽毛、电动按摩器等。

(六)冰袋游戏 玩法:

1.用冰袋来“测试”一下孩子的表面肌肤,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孩子有时由于冰袋刺激太强,不愿别人碰他,宁可自己来做,这时,你不妨让他自己先试试看。2.可以换成热水或冷水,看看他的反应。

延伸活动:可以用小石头或细石袋,或各种软硬东西来做“接触”游戏,训练孩子正常的适应能力。

(七)梳头游戏 玩法:

1.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其势梳头。

2.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孩子自己动手,这对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对自身形象的了解都有帮助。

3.可以“发现”孩子特别敏感的部位。延伸活动: 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掌的游戏,以强化孩子的触觉。

(八)吹风机游戏 玩法:

1.先告诉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再用凉风吹这些部位,问问他有什么感觉。2.换成热风,但注意不要灼痛孩子,让孩子讲讲各部位的感受。

3.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肌肉上会有强烈的反应,不要直吹这些部位。4.可以和孩子边做游戏边听音乐,化解他的紧张感。提示:

热风、凉风可以随时切换,并观察孩子的感觉,也可以在皮肤上加上一张薄纸,以减轻风的强度。

(九)戏水 玩法:

1.让孩子在浴盆中戏水。触觉敏感过强的孩子,一般都有怕水的倾向,但水的温度、力量强度变化大,如运用恰当,能较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碍。2.可用莲蓬头喷射孩子身体各部位,也可以让孩子浸泡在浴池中。3.水的温度可用冷、温、热三种,让孩子分别试一试。

延伸法:可以让孩子边戏水边刷身体,效果更佳。戏水游戏也可以作为学习游戏前的准备。

(十)与毛巾共舞 玩法:

1.将孩子包在大毛巾里,采取俯卧姿态,由父母两人各拉毛巾一边,前后甩动。2.孩子也可以采用仰卧姿态,增加不同的感觉和趣味性。3.注意孩子觉得不舒服或害怕时,应立刻中止。延伸活动:

可以在前后摆动之际,引导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或将东西投入指定的箱子内。

(十一)空中飞行 玩法:

1.由父母两人,一人抓住孩子的脚,一人抓住孩子的手,将孩子的身体抬高后进行左右和上下的摇摇和晃动。2.孩子可以分别用仰卧或俯卧的姿势进行游戏。

3.注意孩子肌肉紧张的情况,不宜勉强进行;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应立刻停止。延伸活动:

可以改成父母各握孩子的同侧手和脚,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的摇动。摇动时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或一、二、三的口令来增加趣味性。

(十二)直线运动 玩法:

1.在地上用胶布贴成一直线,让孩子双脚前后相接,先用左脚跟接右脚尖,右脚跟再接左脚尖交互前进。双手摊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2.也可以用脚尖着地前进。前进的路线可以直用转弯、斜角前进或圆弧形前进。延伸活动:

作直线运动时,孩子手上可拿各种东西,例如捧住八分满的水杯,练习如何保持平衡。

1。接球游戏

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宝宝,鼓励他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方法: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然后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宝宝伸手来接球;当宝宝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如果宝宝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宝宝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然后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3。推球回去

经过了几年的研究,北京研发部门终于开发出了一款适合城市宝宝的感统训练器材——宝宝跳跳,说是器材,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款玩具,家长可以放心的让孩子在玩乐之间得到全面的感统训练,这无疑是城市宝宝们的福音。它摆脱了孩子对玩具产生的依赖性,更是在宝宝戏玩之中无形的锻炼了感觉综合能力,不再是传统早教枯燥、高额费用下的可怜宝宝。自己在家,在公园都可以来玩。

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方法: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宝宝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接着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宝宝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宝宝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4.擦背游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适合在洗澡的时候进行。方法:给宝宝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5.呵痒痒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在宝宝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此游戏。

方法:家长用手挠宝宝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宝宝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宝宝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6.刷子脱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训练要求:准备软毛的刷子。

方法:家长用刷子先刷宝宝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宝宝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如果宝宝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宝宝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7.阳光隧道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宝宝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方法:可以先让宝宝在充气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宝宝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如果宝宝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把宝宝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宝宝爬进去拿取食物;或者让宝宝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2.感统游戏课件 篇二

(1) 开发工具:Photoshop, Offi ce 2003。

(2) 运行平台:Wi n d o w s 9 8, Wi n d o w s 2 0 0 0, Windows XP。

二、课件简介

本课件是针对3~4岁幼儿设计的数学游戏课件, 利用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多样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可通过互动游戏等对数字进行感知、认知, 寓教于游戏之中, 把枯燥的数学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 妙趣横生。

三、学习目标

(1) 利用点数的游戏建立实物与数字之间的思维关系。

(2) 通过多种游戏, 认识数字1~5并知道正确排序。

(3) 使得幼儿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乐趣。

四、课件详介

幼儿进入小班年龄阶段后, 数学思维能力开始建立和发展。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过于抽象的东西他们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只有通过游戏的形式, 才能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初步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开始建立简单数量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此, 本课件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帮助幼儿在数学领域中大胆探索与感知。

1. 视频

使用可爱的卡通儿歌短片, 引发幼儿对于数字的兴趣。

2. 音频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各种音效, 在课件中增加了提问、鼓励、奖励、纠正等不同声音效果, 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3. 文字和图片信息

本课件选取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各种卡通形象, 符合幼儿审美, 贴近幼儿生活, 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 为幼儿亲自参与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4. 教学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 (如图1所示) :这是课件的引入, 也是进行超级链接的部分。美丽的小火车会带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孩子们可以点击数字1, 2, 3, 4键, 分别进入看一看 (视频) 、学一学 (学习) 和找一找 (练习) 和说一说 (游戏) 等部分, 非常便捷。

第二部分:为儿歌视频部分, 此页面拥有大家非常熟悉而且生动有趣的Flash《五指歌》视频, 幼儿可感受到欢快上口的数字歌。欣赏完毕后, 可点击“返回”键, 回到数字火车的页面, 重新选择其他游戏活动。

第三部分:进入所选择页面 (如图2所示) , 蓝色的火车头和红红的糖葫芦会引领孩子在数学领域进行感知与学习, 分别点击, 可进入小火车车厢的排序 (如图3所示) 和糖葫芦山楂果的排序 (如图4所示) 学习中, 建立实物到数字的数学逻辑关系, 感知数字代表的意义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此页面有声音提问设置, 幼儿听到问题后进行操作更加有目的性。

第四部分 (如图5所示) :为操作游戏部分, 当幼儿进入选择画面时, 会有好听的声音提醒幼儿:“快来点点我, 一起做游戏吧!”幼儿点击进入游戏模式, 找到要挑选的相应数字, 完成相应内容后, 可点击“返回”键, 回到大森林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游戏。

第五部分:为延伸游戏部分, 共有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 (如图6所示) :数字捉迷藏。1~5这5个数字藏在不同的地方, 作为认识数字的一个补充练习。幼儿在提示下, 能够顺利找到藏起来的数字宝宝, 当宝宝找对并点击后, 会有不同的小动物出现, 并予以掌声作为鼓励。

第二个游戏 (如图7所示) :看看哪个数字宝宝不见了。5个数字宝宝出现在课件中, 每次有一个数字宝宝会消失, 这时候会有声音提示, 请宝宝找出消失的数字, 如果正确, 就会得到掌声作为奖励。图片色彩鲜艳, 使用的.gif格式的图像效果非常引人入胜, 深受孩子喜欢!

五、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方式现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 其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不但直观, 而且互动性强, 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幼儿更加轻松、便捷地投入到数学领域的学习中, 帮助幼儿遨游在数学奇境。此课件可用于教师辅助教学, 也可作为幼儿复习操作材料。

3.感统游戏---森林探险记 篇三

适合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寻宝过程中,体会闯关成功的喜悦,以及收获宝藏的开心。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知识目标:能够灵活地解决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能力目标:促进幼儿前庭平衡能力及稳定性的发展,钻爬能力促进幼儿全身皮肤的触觉训练,活跃大脑神经系统。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自主的顺利通过游戏关卡

活动难点:教具较多,场面易混乱,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有一定要求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音乐、森林装扮PPT(树木若干、花朵若干等)物质准备:宝藏盒子(糖果、卡通玩偶、宝剑、小汽车若干)、平衡木、乒乓球、勺子、障碍物若干、各种动物头饰(小狗、猫、乌龟、大象、小白兔等)。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后面的森林了吗?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好玩的森林寻宝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如果大家都想玩的话,那小朋友们必须要跟着老师做一下热身运动,放松放松身体才能玩游戏。

1、准备活动 播放《健康歌》,幼儿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热身运动。

2.老师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示范动作,并讲解其规则。并告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寻找宝物,并在宝盒里选取一样宝物,不能多拿,不然就取消游戏资格。并在讲解过程中提醒幼儿游戏的安全性,不能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3.让幼儿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游戏。

游戏过程: 1.魔法变变变

师:欢迎小动物们来到森林王国开启寻宝之旅。这就是我们的森林大门,现在让我们喊出我们的魔法口号,大象转转转——变身。游戏开始。给小朋友们分发头饰。2.独自过独木桥-----平衡木

师:接下来,来到我们的第二个环节,独木桥。在这个环节是十分锻炼小动物的平衡能力,以及勇敢。小动物们完成了第二环节。

3.跳跃障碍物-----由材料做成的类似石头的障碍物

师:好的,小动物很厉害的就闯到第三关,这一关比较难,就是传说中的跨越障碍物。需要小动物们很好的弹跳能力,以及果断的起跳决心。

小动物们完成了第三环节。师:不错,小动物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咦,小动物还是很精明的,观察能力很强,找到了宝藏盒,那么我们看看小动物会选择什么样的宝藏呢!很好,宝剑。可以消灭敌人的宝剑。说明小动物很勇敢,敢于同敌人做斗争。

小动物们完成了第四环节。

4.森林出口穿越时光隧道----乒乓球接力

小朋友们,相互配合,用勺子进行乒乓球接力,保证乒乓球不能掉落哟~相信宝贝们可以顺利通过的,祝你们顺利走出森林。师:好的,到啦最后一关时光穿越机,来到了森林出口。小动物完成的寻宝之旅。

师:好的,我们来给小动物们鼓掌祝贺。5.自由活动

小动物们可以自由的根据游戏环节进行活动十分钟。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在柔和的音乐中做放松运动,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活动延伸:让每个小朋友回家之后与父母分享在森林寻宝游戏中找到的宝藏。游戏的注意事项

1.游戏的道具确保安全,没有尖利的棱角。

4.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 篇四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更加有利于被儿童接受。为妈妈们分享适合小朋友的70个感统训练游戏:

1、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臵:

A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 B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

1.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 2.口头指导或提醒。

2.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3.抱球翻滚(5-6)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臵: A滚3-4下;

B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4.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臵:——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 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5.软骨功(5-6)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臵:

A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 B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6.拍气球(4-6)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臵: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臵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 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7.跳跃(3-5)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臵:

A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 B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 C单脚跳;

D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8.鞋子走路(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9.滑雪(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臵:

A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 B双脚踩纸前进; C赤脚踩纸前进; D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

10.运小球(4-5)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臵:

A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

B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 C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

11.打保龄球(3-5)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臵: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

(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

(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

12.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臵:

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

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 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 胜。

帮助给予: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

13.袋鼠跳;(5-6)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臵:

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 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

14.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臵: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 发生。

15.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臵: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16.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臵: A 先熟练双脚跳;

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

1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 2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

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17.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臵:

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 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

18.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臵:

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 到绳子;

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19.照镜子游戏;(4-5)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臵:

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 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

20.单脚向前跳5步;(4-5)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臵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臵:

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 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臵奖励物;

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帮助给予: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21.用脚尖向前行3米;(4-5)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难度设臵: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臵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2.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臵: 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

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23.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臵: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24.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臵:

A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 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

C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25.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臵:

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 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 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帮助给予: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 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26.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臵: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

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 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27.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臵: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 手给予扶持;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28.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臵: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2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难度设臵: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 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30.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难度设臵: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31.转椅游戏;(3-4)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臵: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32.能来回滚动身体;(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 外一端。

难度设臵: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33.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臵: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34.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臵: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 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36、单脚原地跳;(3-4)

37.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臵: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38.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39.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40.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臵及帮助给予:

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

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

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41.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42.双脚原地跳;(3-4)

43.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44.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 圆形橡皮绳。

45.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难度设臵:

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臵,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

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 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帮助给予:

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

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 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 D 撤消所有协助。46.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 来给孩子投。

47.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次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

难度设臵: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

48.扔球3米远;(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49.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

难度设臵:A 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 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 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 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

50、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51.会走S型的线段;(2-3)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 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52.坐在童车上被推,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臵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臵;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53.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臵。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臵: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 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臵(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54.单手扶栏上、下楼梯,两步一级;(2-3)55.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臵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臵: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56.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臵: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57.拉物走2-3米;(2-3)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臵: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的给予: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58.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臵: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 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59.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臵: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60.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地方;(2-3)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臵: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61.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2.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63.擦背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64.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难度设臵: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6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臵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臵: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6.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臵: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67.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臵: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68.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臵: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69.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臵: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70.抓痒;(1-2)

训练目的:触觉刺激,减轻触觉过敏,促使大脑细胞活跃,改善脑细胞之间联系,促进全身趋于平衡。

训练要求:抓挠孩子的脚心,重点是脚心不着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钟,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开始时可每次只挠一下,逐渐地让孩子习惯这样的触觉刺激。

71.按摩穴位(0-1)

训练目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

训练要求:主要按摩的两组穴位:

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内)和中院(位于脐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儿消化系统旺盛,促进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则能行气和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治疗食滞瘀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常见病有良效。

5.高中班会课游戏课件 篇五

1.以1代表左手,2代表右手,3代表左脚,4代表右脚,向左自左向右转一圈,向右自右向左转一圈的讯号来玩,比赛开始之前可以模拟练习

(注意:模拟练习中,只要做出讯号信息的动作就算一次,每人有两次机会练习,到了正式比赛每人只有一次机会)

2.此游戏男生分两个宿舍同时PK,女生分3个宿舍同时PK

3.游戏中,若做错或反应太慢的选手将被淘汰

4.最快而又完成最多的宿舍则胜,反之则败

6.感统游戏课件 篇六

一、游戏性课件的作用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如果对某一数学问题感到好奇就会产生积极主动探究该问题的愿望或意向, 把数学学习看做愉快的体验。但是如果他们对数学问题没有兴趣或好奇心, 那么数学学习将变成艰苦乏味而缓慢的工作。游戏型课件恰恰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的性质, 它不仅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直观形象的外部效果, 更借鉴了电子游戏故事情景设置奇幻、参与挑战富有意义等运行机制, 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新奇而有趣。

2. 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游戏型课件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 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 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 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 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初学者不会感到特别困难, 容易进入游戏状态。当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 此时游戏不再提示面积公式, 游戏难度相对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于初学者, 由于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 第二等级太难使他们无从下手。游戏的第二等级是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学生, 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 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3.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游戏型课件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中, 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还具有以下教育功能。一是, 因为其图、文、声并茂,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空间图形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二是, 一般游戏型课件都将游戏融入健康的故事中, 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类似社会道德的游戏规则, 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非常有益。三是, 游戏型课件因为其趣味性和挑战性, 有益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形成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四是, 有些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必须多人合作才能进行,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轻松愉快游戏, 是设计游戏型课件的基本目的。当学习变成了游戏, 学习过程中记忆、练习等都在游戏中完成, 那么为学习付出的努力将不再是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另外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被游戏的趣味性吸引, 全身心投入游戏中, 主体作用被很好地发挥出来。当然, 对于数学教育来说, 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 但如果在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游戏型课件, 即在教学中掺入游戏的精神, 那么数学教育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二、小学数学游戏型课件的特点

小学数学游戏型课件是小学数学学科游戏型课件, 它是依据小学生心理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以游戏的形式承载教学内容的课件。它除了具备一般游戏型课件教育性、趣味性、健康性、形象性、互动性、开放性、拓展性、生活性等特点, 还因自己的学科特性和教学对象而具有自己特点:

1. 更加强调形象性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这些恰恰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矛盾。这一矛盾就更加要求游戏型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 为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概念与法则等知识, 引导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同时, 这种形象性也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生动起来。

2. 更加注重活泼性

美丽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能够满足小学生视听觉的需要。尤其活泼可爱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使游戏充满童趣, 更是让他们爱不释手。生动活泼是小学生游戏型课件更加重视的一个特性。

3. 更加发挥激励性

游戏型课件还应该提供宽松的气氛和鼓励性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断奋进。学生在游戏中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游戏内容,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每一次进步都得到奖励。学生不但会从不断进步和奖励中获得自我成就感, 而且在取得一点点成功后, 会产生调整难度再试一下得更高分的强烈愿望。

4. 更加接近生活性

数学知识与应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游戏的形式与内容应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他们在玩中体会到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能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同时, 与生活实际接近的学习也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兴趣。

5. 更加提倡简易性

上一篇: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下一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