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共4篇)
1.江苏省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畜牧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各地以政策落实为抓手,把政策落实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现将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落实情况
我省高度重视畜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开展政策落实督导,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1、关于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
我省在2008年9月拟定了能繁母猪补贴实施办法,规定了补贴对象、原则和标准、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核实、补贴资金的发放与工作要求等。按照每头100元的补贴标准,中央财政承担60%、省级财政承担20%、县级财政承担20%。11月,在中央资金还未拨付我省财政时,我省就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开展能繁母猪登记核查工作,对全省能繁母猪数进行摸底,11月底完成了对能繁母猪数量的复核和公示工作。经省农业厅、财政厅汇总审核各地上报的能繁母猪数,2008年全省共登记能繁母猪数172.2万头,比去年增加25.98%。12月,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与省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已全部发放。补贴的实施保护了养殖户的利益,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尤其在生猪价格回落时期,有助于稳定养殖户的情绪,增强养殖户的信心,切实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促进我省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2、关于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
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继续在我省东乡县、上高县、高安市、南昌县、樟树市、余江县、袁州区7个县(市、区)实施,补贴能繁母猪30万头,补贴金额1200万元。项目下达后,我省专门组织召开了生猪良种补贴工作布置会,专题布置此项工作。为确保项目严格按照农业部的总体要求,有序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我省结合各项目县实施方案,制定了《2008年江西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统一规范了项目种公猪精液采购合同;印制了生猪良种补贴精液生产、发放、配种档案及生猪良种补贴母猪基本情况登记卡、生猪良种补贴专台帐等表格。各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宣传;通过政府采购程序,与35家供精单位签订了供精合同,1230头种公猪参与供精;加强了对人工授精员和母猪饲养户的培训,结合项目推动生猪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我省已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7个项目县(市、区)共发放项目精液120万瓶(支),配种母猪30万头;受胎母猪27.83万头,平均受胎率达92.78%。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2008年全面铺开,全省62个县(市、区)共计2.5万头荷斯坦奶牛享受了冻精补贴,覆盖率达到100%,补贴冻精数量5万支,补贴金额75万元。我省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的有关要求,通过招标采购,选择北京奶牛中心和江西省种公牛站两家作为供精单位,12头种公牛作为供精种公牛。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发放优质项目冻精4.52万支,完成奶牛配种2.26万头,占任务数的90.4%,受胎牛1.98万头,受胎率平均为87.86%。配种母牛及犊牛的耳标佩戴率达80%以上。
3、关于生猪和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扶持政策
按照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申报要求,结合我省生猪生产实际,2007年和2008年分别遴选了194个和182个生猪养殖场(小区)实施标准化改造,中央投资每年8800万元。2007年实施的基本完成,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场,2008年安排的养殖场正在抓紧实施,大部分场已先启用自筹资金开工建设。今年根据农业部有关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全省各地组织储备项目申报,提出了储备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申报条件,目前各地正在抓紧组织申报,认真审核把关,近日将上报省农业厅和发改委审定。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在2008年10月,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标准和建设内容,并制定了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和验收评分标准。全省有90个万羽以上蛋鸡场进行了改造,目前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
4、关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459万元,对我省南昌县、新建县、东乡县、新干县、高安市、樟树市、上高县、袁州区等原有8个生猪调出大县及新增的进贤县、丰城市、南康市、余江县等4个县共12个生猪调出大县实施奖励。各项目县按照部里和省里的有关文件要求,合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资金使用方案的批复,修订和完善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项目建设方案和工作操作方案,安排4312万元用于23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场、20个生态养猪小区、4个生猪良种繁育场、2个健康养猪示范园及4户养猪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种猪1.762万头补助622万元,生猪贷款贴息补助396万元,防疫技术服务补助621万元,完善16个猪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补助188万元,生猪生产动态监测补助34.4万元,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助222.6万元及生猪外销奖励、消毒检疫、生产流通环节购置设备等补贴63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生猪饲养水平和良种化水平大幅提升,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猪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5、关于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政策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认真总结2007年、2008年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经验,全力推进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养殖业风险保障体系。2009年1月1日到3月4日,新增参保能繁母猪14.78万头,全省参保母猪达到145.86万头,占全省能繁母猪的84.2%;共计理赔1.42万头,获得能繁母猪赔款金额1218.7万元。奶牛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已有4个市的3793头奶牛参保,共计理赔88头,赔款43.59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全省各地在落实国家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政策比较到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工作经费。畜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对促进我省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落实过程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和经费开支,使原本就困难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更是抓襟见肘。由于缺少工作经费,也一定程度影响到政策执行力度和增加了落实的难度。二是部分政策在操作上有待完善。许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较快、研究方案时间较急、落实抓得较紧,部分政策在操作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能繁母猪补贴,中央财政按各省上年末能繁母猪统计数量拨付资金,将给补贴资金的发放带来缺口;生猪调出大县由中央确定到县,不能充分发挥奖励资金效果;申报项目牵扯多部门时,易造成相互扯皮,只争权利,不担义务的现象。三是畜牧业信贷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难落实到位。金融部门至今也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办法,多数县(市、区)财政没有安排贴息贷款,贷款难仍然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四是基础工作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策落实。部分县市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比较薄弱,统计信息等基础工作落后,一些县“情况不明、底数不清”,降低了政策落实的工作效率。五是部分项目建设效果有待提高。在个别项目建设上,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前期工作不扎实、不按基建项目程序操作、财务管理不规范、配套资金落实不理想等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效果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三、主要措施
畜牧业扶持政策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对广大畜牧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和统一部署,加强部门协调,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保证各项扶持政策顺利落实。
(一)广泛宣传,使扶持政策入场入户
一是通过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平台,对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政策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和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扶持政策。同时,各地将省里制定的补贴标准、有关项目申报条件、良种补贴的精液价格、奖励资金安排等等,通过媒体或公告,告知广大养殖户。
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等开展民间宣传。畜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省养猪行业协会、省奶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多次召开落实扶持政策的座谈会,及时研究落实措施,并利用会刊全方位向全省广大会员宣传。各市、县(区)还利用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使政策信息及时地传到各养殖户。
三是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政策宣传。我省通过积极开展“千名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活动,组织畜牧科技人员与养殖场户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在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活动时,也送政策下乡、送政策入户,广泛宣讲国家扶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国家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建立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规范运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大了与财政、发改、保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建立部门间既分工又合作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避免推诿拖延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严格执行既定的工作方案。针对每项政策不同的内容和要求,省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在各种办法和政策的实施中,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明确的适应对象、补贴标准、资金管理要求,以及有关项目的申报程序和申报条件,严格执行既定的工作方案,保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
三是做好政策落实的前期工作,确保政策的时效性。我省十分重视各项政策落实的时效性,把到位时间和取得效果作为衡量我省政策落实的重要指标。如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中央资金未下达前就开展了能繁母猪登记造册工作,做到底数清查,为政策及时到位,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政策效果
一是将政策落实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把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落实与推动动物标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将母猪登记造册后加施标识,确保不遗漏、不虚报,做到有据可查。
二是组织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实施。在制定管理和方案的同时,还针对奖励资金的使用进行了监督管理,及时整改纠正,对挤占、挪用、截留奖励资金的奖励大县进行限期整改,并将继续对奖励大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奖励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发挥奖励资金政策效果。
三是以良种补贴促进人工授精站建设。各县以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契机,加强了猪人工授精站和服务网点建设,引进更新原种公猪,逐步建立猪人工授精服务网络。省畜牧兽医局制定了《生猪良种补贴供精单位、服务网点和入选种公猪管理办法》,规定了入选的条件和标准。要求各县供精单位与种猪场分开,独立选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添加仪器设备,淘汰更新一批种公猪,满足良种补贴数量和质量的需要。一批新的猪人工授精站正在规划建设,种公猪质量和供精能力有望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
(四)加强督促检查,各项政策及时到位
我省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精心部署、强化督查、狠抓落实、突出效果。
一是坚持上级部门督查与省里督查相结合。省农业厅多次派出督导组深入全省各地进行督查,每次督查都制定了详细的督查方案、督查目标和督查重点,并提出了具体督查要求。同时,坚持督查与自查相结合,要求各地结合上级部门每一次督查,开展自查,对本地政策落实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是注重督查实效。督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坚持单项督查和综合督查相结合,突出督查成效。每次督查都将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督查内容、督查方式、督查要求,督查过程遇到问题时,研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间,及时纠偏。
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中,我省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涉及到资金补贴、项目遴选等方面的要求公示,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省畜牧兽医局在网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并纳入了全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支线电话,省里将对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对投诉举报均督促市、县(区)进行妥善处理,对问题严重的,省里派出专门人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提出处理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江苏省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汇 报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复兴镇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县直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大力帮助、精心指导,积极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政策已落实情况
1、《若干意见》提出的审批权、执法权已依法下放,城管、环保、劳动、安全生产、民政等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执法权委托复习镇依法办理,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2、设立复兴建设环保分局,具体负责镇区规划管理职能,主要负责人按副科高配,并通过选调和招考形式积极配备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3、在“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激励机制,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部分全额返还,镇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用于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县级财政还加大了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财政超收部分和土地净收益全额返还,每年安排200万专项资金支持复兴镇及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4、上级各部门加大投入,给予政策和项目扶持,大力支持试点镇的建设,还给予了大量的指导、督促,省、市发改委、住建厅等部门领导多次到复兴镇指导,给扩权强镇工作给予了极大的促进。
5、省级开发区临江产业园(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4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临江产业园,截至2012年底完成了临江产业园港口大道、明星路和经五路、安置房、污水处理厂、燃气公司、龙华二期的1900多亩征地工作,这为临江产业园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加快了临江产业园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度、推进港口路、明星路、经五路的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燃气项目顺利落户,为皮革城、浙商产业园年内入驻做好准备,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保障。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工作方案,配齐配强镇领导班子,该镇主要负责人享受副县级待遇,党委副书记享受正科级待遇,设立建设环保分局和财政分局,负责人按副科级配置,其他人事政策逐步落实,正在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并通过选调和招考形式积极配备复兴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全力构建好扩权强镇的人才保障体系。
7、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以扩权强镇为契机,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引导了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将镇区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镇户口居民。因临江产业园征地拆迁工作,根据失地农民需要和安置点设置的具体情况,将全面解决好落实好有关人员的户籍问题。逐步放宽复兴镇有合法固定居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待遇,并保留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允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流转。
二、未落实情况
1、需成立担保投资公司或村镇银行,以便增强符合复兴发展实际的特色金融服务。
2、省里切块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未下达到复兴镇,需用地支持政策。
三、意见和建议
1、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努力打破资金瓶颈。随着滨江新城建设和临江产业园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投资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的技术指导,以便增强符合复兴发展实际的特色金融服务。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单一,急需企业和民间投资参与到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否能够借助扩权强镇和试点镇的扶持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保障体系是打破资金瓶颈的重要难题。
2、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土地保障,破除用地瓶颈。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政务新区框架全面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快速拓展。请上级部门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将省里切块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下达到复兴镇,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当然解决用地瓶颈这一难题,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一方面要在2010年投入240万完成土地置换240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土地置换力度,用好用活土地置换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加开发建设土地容量,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努力破除用地瓶颈的难题。
3、加快重大项目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临江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九高速、王家洲码头、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建立强劲的电力能源保障体系,完善镇区内各级输配电网,强化电网区域外连接,提高输电供应可靠性,保障镇域内电力供应,确保输变电容量随着镇区扩展和产业发展而增加。加大投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加快东区和西区的开发利用, 全力推进政务核心区的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了农村人口向镇区转移,稳步壮大了镇域经济;逐步扩展了镇区发展规模,复兴新的城镇框架开始形成。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城乡环境进行整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宿松县人民政府
3.江苏省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县教育局:
根据《龙陵县教育局关于收集上报乡村扶持教育政策措施的通知》(龙教电[2012]24号)文件要求,我校安排专人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平达乡乡村扶持教育政策措施报告如下:
一、相关文件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全县教育工作会召开以来,我乡相继出台了《中共平达乡委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聘任教育监督员的通知》、《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意见》三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学校、教师、家长的职责,聘任了社会教育监督员,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乡级领导挂钩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促进我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二、扶持教育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
1、对学校、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建立评先奖优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 —1—
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的分配原则,做到以岗定薪、薪随岗变、优绩优酬,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建立教学质量奖励机制,从2012年起,乡党委、政府每年将对成绩突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1)中学:一是设立成绩突出奖。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在全县按综合成绩排名前10名的教师进行奖励,1—2名为一等奖,3—5名为二等奖,6—10名为三等奖,奖金九年级分别为800元、600元、400元,七、八年级分别为600元、400元、200元;二是设立进位奖。对中考成绩全市排名设进位奖,当年位次与上年位次相比较,每提升一个位次奖学校10000元,主要用于奖励教师。
(2)小学: 对全乡教师进行奖励,教师奖励根据所在学校区域类别不同分为三类:一类(坝区五完小);二类(章赛小学、安庆小学、橄榄寨小学、小田坝小学、安乐小学、段家坝小学);三类(黄连河小学)。二类学校教师在教学成绩综合评价得分上加5%,三类学校教师在教学成绩综合评价得分上加10%,计入个人总成绩。通过加分后,将全乡同年级、同学科统一为一个类别比较,从高到低择优奖励。奖励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评价方法以学年末教育局的计算方法为准,成绩以学年末全县统测综合评分成绩为准,全乡同级同科目进行比较。
一是设立成绩突出奖。综合评分在全乡前3名的学科,分别给予任课教师奖励:单科综合评价排名第一名奖500元,第二名奖400元,第三名奖300元;二是设立进位奖。以学校综合成绩排名设进位奖,第一名奖学校4000元,其它每进一位奖学校2000元,用于教师奖励。
2、对乡党委、政府挂钩领导、村委班子、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的表彰奖励。乡党委、政府在每年的教育工作会上对抓教育有突出成绩或贡献的挂钩领导、村领导班子成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分别进行表彰奖励。
3、对学生的表彰奖励
凡参加中考的平达中学学籍考生,对取得全县前10名的进行表彰奖励,1至2名奖3000元,3至5名奖2000元,6至10名奖1000元。
(二)聘任教育监督员
在全乡十个村委会聘任热心、关心教育,在本村有一定名望的教育监督员。每个村聘任2人、中学3人,全乡共23人。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须经常到学校调研座谈,了解学校开展工作情况;二是学习和宣传好县委[2012]3号文件精神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三是协助乡纪委、挂钩领导和中心学校监督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四是监督家长是否将适龄儿童准时送入学校。
(三)实行领导挂钩学校制度
实行领导挂村、工作队员驻村制度,动员全乡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切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乡主要领导、挂村领导、工作队员、中心学校校长、村支书及主任缴纳风险抵押金,年底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平达乡中心学校
4.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一、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1997年,我市启动城乡低保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截止2008年底,全市享受低保的总户数为9693户,总人数为14997人,分别占全市总户数的4%、总人数的2.3%。其中城市低保对象为753户1288人,低保人数占全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1%,低保标准为280元/月,人均实际补差135.6/月;农村低保对象为7238户12007人,低保人数占全市农业人口2.2%,低保标准为168元/月,人均实际补差92.54元/月。全市集中供养1702户1702人,其中城镇“三无”人员为40人,农村敬老院“五保”人数为1662人。2008年全年累计低保类救助资金实际支出2491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527万元。整个资金收支情况与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与金华其他周边县市相比中偏下,按照低保标准实行每年自然增长的要求,我市低保工作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目前,全市低保对象情况已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实行了微机联网管理,各乡镇、街道、社区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民政工作助理,工作有人管,已基本达到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要求。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二、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为全市开展低保工作提供了保障。强化了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低保工作格局,解决了涉及低保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诸多保障问题,健全了市、乡镇、街道、社区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2、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低保补助金额及时发放到位。建立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对低保家庭每季复核,及时掌握生活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全市低保对象资金城镇每月、农村每季初足额发放。对全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进行了清理检查并纳入低保范围,保证了农村特困救助户向农村低保户的平稳过渡。
3、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创新机制。实行“两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率先在兰江街道试点“低保申请村民代表签字制度”;实施了民政部门管人头,财政部门管资金,信用联社代发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低保资金方式;加强了对低保户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定期入户检查,有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了对特困低保对象的特别救助;完善了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机制,工作步入规范管理和稳步发展的轨道。
4、严格把关,全程监督,努力实现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充实了低保管理队伍力量,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都有一名专门负责低保工作的民政助理,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管,确保了低保检查入户率和检查质量的落实。低保审批环节制度健全,增强了公信度。适时开展低保核查行动,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坚决予以取消,净化了低保群体;加大了低保监督力度,低保申请、审批
和资金发放按程序运作,安全可靠。
三、低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低保工作的开展,为社会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低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处于低保边缘的群众因不明低保政策而争着要低保,认为低保“含金量”高。甚至有极少数人强要低保,思想工作难做,存在谩骂、侮辱、威胁及殴打低保干部的情况,个别不该吃低保的人吃了低保。
2、工作发展不平衡,救助标准低。虽然各乡镇、街道分担不同比例,但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仍存在一定资金压力,易发生保障不保险的情况,救助补差标准存在“一刀切”,而且补助标准偏低,与实际生活水平、救助对象需求差距较大。存在城市低保明显高于农村的实际,待遇规定不平等。
3、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难以界定。由于存在部分居民的隐性收入不愿如实反映,与子女分户的老人往往以子女无经济能力赡养或不赡养为借口,有些家庭收入不稳定等情况,给低保户的收入界定增加了困难。现在,低保家庭收入的确定不甚科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4、低保覆盖面与资金保证矛盾突出。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规定,我市从2007年起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相应的城乡低保对象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一定时期内,进入低保行列的低保户会越来越多,资金支出增幅大,明显产生资金保障与人数增加失衡的情况。
5、低保工作无专项工作经费,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调研情况反映得知,我市低保工作开展这么多年,至今专项工作经费没有落实,办公条件差、人员少、工作量大,待遇无保障,影响低保管理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同时,还存在“人情低保”、“关系低保”的情况,低保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四、对低保工作的思考和对策
(一)思考
低保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通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低保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在今后能把低保工作切实做好,我认为要“坚持五个必须、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和谐意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必须坚持财政资金分级保障政策,牢固树立民生意识;必须坚持注重队伍建设,依法行政,牢固树立人本意识;必须坚持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细化政策,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全面持续发展,真正把低保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工作逐步协调,使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对策
1、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努力减轻低保工作压力。由于低保政策有一定吸引力,目前,要求低保的对象越来越多。为减轻低保工作压力,政府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以不同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的性质和意义,切实把党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关怀落到实处。
2、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财政和审计部门要依法监督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民政部门要严格程序,把好关口,按政策办事,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杜绝弄虚作假、套取资金、骗取低保等行为的发生,防止低保资金流失。
3、完善制度,促进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市的低保办法,明确措施,强化责任。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上,标准应再明确;在家庭收入界定审核把关上,程序应再规范;在低保补助标准、方法实行动态化的同时,再分类细化,按档次执行,消除“保难、退难”的“两难”现象;在低保工作专项经费保障上,提高待遇,激励奖惩;在特困低保家庭发生重大疾病时给予特别救助,水电气及子女就读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低保审批环节上,进一步规范、严谨、透明,努力促进低保工作协调发展。
4、加强队伍建设,激活工作动力。目前,各乡镇、街道、社区都只有一名专兼职低保工作人员,事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上民政工作年终市里综合考核的分值比较少,极易导致工作虚、浮,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充实队伍力量,提高人员待遇,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努力为低保工作服务。
【江苏省淮安市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父母的心》学案07-29
学习《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情况汇报07-04
中央第七巡视组向江苏省委反馈巡视情况11-19
1--江苏省政府关于支持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88号09-02
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06-19
江苏省绿色学校07-02
江苏省所有高中排名08-03
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08-29
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