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共11篇)
1.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8页信息窗4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积累经验。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三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收集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并了解他们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三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认识了五级船闸、天下第一门,并且从中学习了有关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咱们学习了哪些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找2——3名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学习有关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峡大坝真壮观啊!引来不少游客参观旅游。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共收入52.5万元,阳光旅行社共收入47.6万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你读懂了什么?(找中等生回答,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得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找学困生回答简单的数学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进行板书)(1)山城旅行社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2)山城旅行社和阳光旅行社一共收入多少万元?
(3)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人多少万元?(板书本问题)
(找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提出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如提不出本节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近期学过的内容提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或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前两个问题是我们原来学过的内容,咱们课下自己解决好吗?
(如有说出与本课无关、难度太大的问题,建议学生把它放进问题口袋,留待以后解决。)
(2)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三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出两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三个问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能自己解决吗?它需要几步计算?(自己试一试)
(2)我们能不能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逐步加深难度)咱们在小组内商量商量吧!
(1)出示温馨提示:
①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本组人员积极参与讨论。②想办法分析数量关系。
③想一想,列综合算式时先要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遇到用原来的符号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时,怎么办?
④小组共同完成综合算式,并讲明列式的理由,计算出结果与分部计算的结果比一比,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小组长组织合作探究,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题目的分析,教师参与不同的小组,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及解题方法。)
三、交流汇报,评价质疑
1.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谈话:大部分小组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哪个小组愿意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们解题的乐趣?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析数据的?全班交流。
(大部分小组完成合作后,找不同算法的小组分别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算法及推理过程,并让他们分析数据,阐述算式的含义,以便不同算法的同学理解,同时帮助学困生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生解决问题方法预设:
分步计算或列综合算式解决。综合算式有:
52.5÷7-47.6÷7(52.5-47.6)÷7 =7.5-6.8 =4.9÷7 =0.7 =0.7 2.师生小结。
这样的运算就是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比起来,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特别困难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识中括号。
出示:31.2÷﹝2.6×(3.7-2.5)﹞
(1)谈话:你会计算上面的这个算式吗?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预测:如有学生知道,让他介绍从哪里见到的(课前收集的或家长教的),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如没有,教师直接介绍】(2)介绍中括号的写法读法,明确作用。为什么要用[ ] ?
(引导学生感受到中括号的使用改变了原来先乘除的运算顺序,符合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小结:中括号与小括号有什么区别?(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检验运算顺序。
[113-(34.15+38.25)]÷2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4)学生计算验证结果。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对比算式的不同点,学生总结。(放手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能用小括号解决的问题就不用中括号,理解中括号与小括号的区别)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在学生积极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为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使解决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认识了中括号,知道在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使运算更简洁、合理。
同时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同学们通过线段图、图解分析等方法解决了需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对所学新知概括总结,加深对新知的印象。)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教科书39页自主练习1 6.4÷0.8-1.5×4(1-0.2)÷(1-0.84)0.25×〔(2.8+4.4)÷1.2 〕 〔0.15+(2.4-1.8)〕×20 多媒体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本题意在了解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解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2.教科书39页自主练习2(多媒体出示,学生读题。)
林丽出生是体重是3.25千克,3个月后的体重是7千克。林丽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多少千克?
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对个别学生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综合,教师个别帮助。)
集体交流,帮助出错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3.多媒体出示:
你能利用我们这节课学过的内容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吗?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引导归纳分析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本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意在联系生活实际,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会思考、分析问题。)
4.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在学习知识方面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认真思考,合理利用中括号,并多想一想,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吗?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人多少万元? 52.5÷7-47.6÷7(52.5-47.6)÷7 =7.5-6.8 =4.9÷7 =0.7(万元)=0.7(万元)答: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人0.7万元。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新知的学习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例题先解决两步计算,再解决三步计算,在两步计算中初步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和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加减时,谁在前面先算谁。这样的设计学生易于接受,学起来较轻松。(2)探究新知,感悟分析
每位学生都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感悟分析数据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经历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到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算,最后小组探究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体会正确分析归纳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分层练习,人人发展.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新课展开,层次分明。在习题的设计中,我先出示纯计算的题目,学生感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接着出现和例题相似的练习,学生能根据例题试着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出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利用本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使用建议。
由于本节需学生自己梳理、分析的内容较多,容量有些大,在使用时可以减少部分练习题,较简单的问题放在课下解决。学生同时使用中、小括号列算式有难度,需要小组合作时,课前在小组内编好发言顺序,有次序的发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和中等生共同进步
3.需要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解决需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往往分步计算,对列综合算式感到困难,问题出在哪里?
2.浅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篇二
关键词: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是寓审题、计算、技巧于一体,这三者间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下面就这三者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浅谈一下。审题定向,既通过审题确定题的运算顺序或运算方法,审题为下一步计算作铺垫,为结果正确作保证。如果审题有误,也就是运算顺序错乱,任你计算如何仔细,也不会有正确结果。
譬如,8.7+3.6×4.5÷1.8
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往往会出现下列运算顺序:
①8.7+3.6×4.5÷1.8
=12.3×4.5÷1.8
=55.35÷1.8
≈30.7
②8.7+3.6×4.5÷1.8
=8.7+3.6×1.7
=8.7+6.12
≈14.82
这是因为没有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致使计算结果错误和计算过程发生困难(即除法中商为无限小数),所谓劳而无功,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审题是方向,在计算之前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是结果正确的前提和保证。
贯穿于四则混合运算始终的计算则是核心,这一环一定要谨慎、仔细、步步紧扣,每一步的计算都为下一步的计算做铺垫,若稍有疏忽,将事关全局,因为四则混合运算题的每一步之间联系不可分,若上步计算出错就为下一步计算设障碍(会出现不能约分、数庞大、除不尽的障碍),即使能算出结果,也会因一步不慎而一错到底。
例如,1.8+18÷1.5-0.5×0.3
由于计算不细心,会出现下列过程及结果:
①1.8+18÷1.5-0.5×0.3
=1.8+1.2-0.15
=3-0.15
=2.85
②1.8+18÷1.5-0.5×0.3
=1.8+12-1.5
=13.8-1.5
=12.3
以上错误都出自计算不仔细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计算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核心,是功底所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笔算、口算、心算训练中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的技巧如万绿中一点红,闪现在四则计算中的某一步,计算技巧的灵活应用能展现出你对某题计算方法上的艺术性,它能客观地反映出思维的灵敏度。因此,在四则运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使他们在枯燥乏味的计算中能体会到计算技巧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例如(111+999)÷[56×(-)],若不发现技巧,此题将要进行通分,分数减法、乘法等步骤,较为繁杂,如果计算中采用技巧,此题便是一道轻松的口算题,即在中括号内采用乘法分配率后,差为3,然后1110除以3,结果为370.
计算技巧要靠平时多算、多练,即所谓熟能生巧,例如:-=;÷12.5%=1;+=……让学生掌握技巧,使他们能一眼看出结果,并能在四则运算中加以运用,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三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主动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知道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也同样适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运算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用分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分析分数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和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6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
2.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4课时
第一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例
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教科书第75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板书算式:×18+×18
(+)×18
3.集体交流。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4.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谈话认识运算顺序。
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2.小结运算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明确运算律。
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第76-77页练习十二第6—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进一步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引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要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一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写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评讲。
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验算。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右边三道题,指名板演,评讲。
三、解决问题
.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公式独立进行计算,评讲。
2.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释自己的列式和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解法一:÷(÷4)
解法二:(÷)×4
3.做练习十二的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要求第一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要求第二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做练习十二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怎样思考?请在小组里先交流,再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把(a×)×3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成3a+×3后,再与a+×3进行比较,得出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2a。
四、全课总结
.课题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7题左边三道题和第11题。
第三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学第78-79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能说明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的不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养成主动思考、言必有据、回顾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59”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读题。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59”的含义。59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59是哪个量?
2.画线段图。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提问:你能看着线段图再说说题意吗?
3.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解答并检验。
学生独立解答,一名学生板演。
集体校对,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追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求什么?为什么?
指导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可以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出线段图。
交流解答方法。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求黑兔多少只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集体交流,板书算式、得数,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3.做“练一练”第3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这道题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天用的吨数?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学第79-80页的例
3、“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能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和策略,进一步积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有条理思考和回顾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出示例3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14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14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14,说说24×14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1+14),说说(1+14)的含义,独立解答。
2.提问: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求出结果后要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运来的萝卜比白菜少”这个条件的?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学生尝试画图,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看着线段图想一想,要求运来萝卜多少千克可以先算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提问:你能说说这道题的分析过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先求十月份比九月份多捕的吨数?
比较这里练习的两道题,题里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怎样想,需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1)
教学内容:第81-82页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进一步理清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思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理清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练习
根据下列条件说出单位“1”的量,并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1)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
()○()=皮球的个数
(2)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
()×=()
()○()=实际用水量
三、解决问题
.做练习十三第7题。
指名读题。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已经铺设了”这个条件的?
指出:“已经铺设了”就是指已经铺设了全长的,把全长看作单位“1”的量,和“”对应的是铺设的米数。
引导:你能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指名一人板演画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校对。
追问:请联系线段图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解答时各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默读题目,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找一找,两题里单位“1”的数量各是多少?
引导:这两题可以怎样想呢?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思考的过程。
提问: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做练习十三第10题。
学生默读题目,交流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里哪个是单位“1”的量,“”和“”对应的是是你数量?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4.拓展练习。
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补充条件:
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20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①20×
②20+20×
③20-20×
追问:你是怎样根据算式想到不同条件的?
四、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9、11题。
第六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2)
教学内容:第82-83页练习十三第12-18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解分数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进一步积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这类实际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二、对比练习
.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可以怎样想?
学生集体交流并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追问:这两题都是求的还剩多少米,为什么第(1)题要用两步计算,第(2)题只要一步计算?
再问:你觉得哪一道是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复杂在哪里?
2.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引导:你能根据题意说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请大家根据数量关系想一想,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提问: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2)题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提问:比较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做练习十三第15题。
学生默读题目,并比较两题的区别在哪里。
引导:想一想,条件的含义不同,解题方法怎样呢?思考后完成在作业本上。
提问:两题的解答方法为什么不同?
三、综合应用
.做练习十三第17题。
(1)指名读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2)指名读第(2)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香樟树与银杏棵数的比是7∶9”?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学生回答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追问:28×表示什么?28÷7×9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完成思考题。指名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请你算一算,喜欢跳舞和唱歌的各有多少人。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喜欢跳舞的人数:48×=32(人)
喜欢唱歌的人数:48×=32(人)
引导: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和全班48人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两部分人数合起来会多出20人,说说你的想法。
你想到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有多少人了吗?怎样求?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36)-48=20(人)
说明:本题也可以画出交集图使学生直接观察,求出结果。
2.完成“动手做”。
出示“动手做”的要求。
(1)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指导学生把长和宽增加,提问:长和宽分别增加,各是几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现在的长:6+6×=9(厘米)
现在的宽:4+4×=6(厘米)
让学生画出新的长方形。
引导:怎样求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想办法计算出来。
(2)让学生任意画几个长方形,并把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再算出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交流:你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引导:仔细观察刚才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新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新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原来的。
四、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课堂作业。
4.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四
学校
班级
姓名
脱式计算:
125-25×6
(135+75)÷(14×5)
120-60÷5×5
1024÷16×3
720-720÷15
225-10×(6+13)
330÷(65-50)
19×96-962÷74
(315×40-364)÷7
(135+415)÷5+16
(360-144)÷24×3
(120×2+120)÷9
128-6×8÷16
10000-(59+66)×64
12520÷8×(121÷11)
1200-20×18
240+480÷30×2
164-13×5+85
64×(12+65÷13)5940÷45×(798-616)(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17÷13+36×15
3774÷37×(65+35)
540-(148+47)÷13
(308—308÷28)×11
(10+120÷24)×5
9405-2940÷28×21
148+3328÷64-75
51+(2304-2042)×23
36-720÷(360÷18)
(238+7560÷90)÷14
920-1680÷40÷7
360×24÷32+730
4215+(4361-716)÷81
1080÷(63-54)×80
21×(230-192÷4)
690+47×52-398
5.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篇五
四则运算 韩进忠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1)2×9÷3(2)36-6×5(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42+6×(12-4)=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6+4-2)×3 6×4÷(3-2)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1)看清游戏要求,(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6.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六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 4/7÷2 3/5÷2 6/7÷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三
1、 出示例三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 指导列式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与你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算式及列式依据)
(3) 汇报并板书: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
(4)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不能)
(5)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除数是分数)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3、 探究计算法则:
探究计算2÷2/3
(1) 指导学生画线段示意图: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四、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3=2×1/2×3=2×3/2=3(千米)
简写:2÷2/3=2×3/2=3(千米)
5/6÷5/12=5/6×12/5=2(千米)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 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课堂练习:
四、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7.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七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问题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1.阳阳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6分,语文的分数比数学低,阳阳的数学和语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场某品牌衣服进价240元,加价后销售,元旦促销,再降价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8.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用具:
贴图、投影、练习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投影)
1+4+5=2+7+1=10—4—4
8—1—3=6+4+0=8—0—6=
2、说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
口算(投影)
4+5=9—2=
3+7=10—4=
7—4=3+5=
8—1=7+3=
观察有什么特点。
二、学新知
利用特点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
板书:组合题目
4+5—2=3+7—4=7—4+5=8—1+3=
这些题有什么特点?板书:(加减混合运算)
猜猜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游戏
三、练习
1、口算说出计算过程
7—6+52+6—45+4—75—4+7
2、填空;把横行竖行三个数加起来填在括号里
163
422
315
()
()
9.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九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练习:
(1)88÷2×10+1(2)88÷[2×(10+1)]
2.口算:
3.填空:
4.订正板演题。
提问: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那么运算顺序是什么?(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即二级运算,再算加减法即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脱掉小括号,再脱掉中括号。)
(二)学习新课
1.引出课题。
提问:这两道题与板演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是四则混合运算;不同之处:板演题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讲授新课。
(1)小组讨论: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讨论例题。
①对例1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算式含有两级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试做例1。
用投影仪进行订正,并请有错误的同学找出错误的原因,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②对例2提问: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脱掉小括号,再脱掉中括号。)
试做例2。
用投影仪进行订正,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4)提醒教师注意,学生计算时,要加强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辅导和纠正。
(三)巩固反馈
1.全体齐练基本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同组的两位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完成,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2.游戏练习,提高学生做题兴趣。
游戏方法:一、三、五组同学完成第(1)题,二、四、六组同学完成第(2)题,做完后两人交换检查。如果同组同学做对了,请你画上“√”,如同组同学做错了,你们一起找出错误原因,并且改正过来,看看哪些组完成得快。
3.变式练习。
和是多少?)
②看谁做得快?(很显然,如果用简便方法计算,则会做得又对又快。)所以,应大力表扬用简便方法做得对的同学。
(2)按照下图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根据框图列式计算,可以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成一个综合算式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渗透一些程序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3)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计算出表面积。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先让学生识别图中表示的是什么形状,再想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由于已知数据都是分数,所以要让学生注意检查列式计算,避免错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用投影出示),请熟记下列口诀:
看到四则混合题,找找括号有没有,
先小后中脱掉它,步步认真要仔细。
要是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再加减,
逐步验算要及时,巧妙灵活一定对。
(五)布置作业
第70页第1题,第70页第2题(后两题),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所以,本教案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强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学习新课的过程,着重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取了新知,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0.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十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这一册中口算、笔算、解方程、应用题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表:
单元教学结束期末平均
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小数乘、除法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的)15%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做3题10%以内 小数乘、除
法笔算18%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2.5分做1题15%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2分做1题解方程20%以内 15%以内 应用题25%以内(列算式或方程错误)18%以内(列算式或方程错误)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8课时)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2.解简易方程(1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量一量 找规律(1课时)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9课时)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铺一铺(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11.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十一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0+30-60 8×5×10
20+30÷3 120÷3×5
12×5-40÷2 150-100÷5×4
100×(38-31)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推荐阅读:
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9-29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10-25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教案09-08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练10-06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文具09-05
粤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19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1-1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案设计09-0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