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小学作文

2024-06-25

关于数学小学作文(精选10篇)

1.关于数学小学作文 篇一

这几天,钱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快一步算出一些题目的结果,教我们除、乘法的简便算法。我心想:竖式计算我也很快。难道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更快捷吗?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认真听钱老师讲课,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要简便运算还要先弄懂乘除法的根据。乘法根据是: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除法根据是: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我来举一个例子说吧:25×16=25×4×4,=100×4,=400。怎么样?这个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还要花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可这个算式如果用简便算法来做的话,很快就可以算出结果来了。在我简便计算刚学不久时,爸爸给我出了一道题,我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是这样计算的:35×12=35×2×6=70×6=420,爸爸听了我的回答,表扬了我。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后面带有5的数,最好找一个和这个数相乘得整十或整百的数来相乘。

2.关于数学小学作文 篇二

一、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1. 提问具有预设性。

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设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 提问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并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时问题,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3. 学生参与提问。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 提问是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缺乏思考价值。

如“这样做对不对”、“大家说是不是”等。

2. 含糊不清。

如一位教师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后,为了引出线段图,问:“借助什么,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场就把学生卡住了。如改成“线段图怎么画?”最后比较得出:“借助于线段图,我们看得更清楚了。”效果会更好。

3. 钻牛角尖。

如“1加2等于几,为什么?”这个穷其究竟的“为什么”,小学生是无法回答的。教师这么问,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改问:“怎么想的?”学生则更好回答。

4. 厚此薄彼。

一些教师为减少“麻烦”,提问只问“尖子生”,板演只叫优等生。

三、改进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1. 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展示灵性,发展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而合理地评价,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2箱牛奶,你会思考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笔者提出两种情境: (1) 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 (2) 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马上回答:“根据调查 (1) 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根据调查 (2) 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1箱需多少钱、买2箱需多少钱。”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

2. 有良好的启发性设计。

教师应在掌握知识结构、知识点的系统性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教师可采用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概括出分析解决间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概括能力。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梯形,找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教师把知识的结构组成一个个指向明确、能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可促使学生有序思考。

3. 抓住时机。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因此在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问后的适当停顿。有专家指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意停顿时间,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问题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取得好的提问效果,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一题多解、多向求解等创新性题目,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问圆的各部分名称,如:什么叫半径?学生就会理解半径的概念,并且能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寻找提问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会自我提问,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成功, 2009.1.

[2]卓双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新课程研究, 2009.6.

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反思 篇三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这些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进行猜测、观察、实验、推理、验证以及交流等。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学活动重要内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综合的发展。通过完成作业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初步的进行实践。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察和检查教学效果提供一个窗口,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手段提供重要的依据。所以,根据新课程理念,科学全面有效的设计数学作业,是广大教师必须已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80-01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量比较大多,设计不科学,起不到应有效果。目前受到升学压力影响,很多小学生作业负担比较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堂作业和课本的习题,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的练习资料上的习题,每天放学后都要拿出至少则一小时,甚至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学生们每天忙于做题,十分忙碌。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如果没有家长的辅导,很多作业根本没法完成。

2、作业的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比较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过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的掌握,作业的设置主要是对于这两项基础素质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布置作业。作业内容单调枯燥,把学生当成了做题的机器,在不断的机械重复的学习过程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作业布置单一,没有层次性。数学作业的布置都是教师统一安排,学生没有选择权。作业只考虑了学生的总体情况,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布置作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优化布置作业的策略

在倡导以人为本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

1、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除了一般性的计算题、应用题和文字题,还应有适当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以及改错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充分的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可以设计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作业,如过关游戏、数学王国、学习乐园等形式的作业。

2、布置探索性的作业,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学生们独立的去完成数学作业也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进行数学学习不仅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还要学生动手实践以及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运用经验。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观察性作业。通过观察可以培养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的理解数学的知识和规律。例如,学习完“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一些物体和图形的形状,能够发现什么?(2)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多进行数学调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完活动课“节约用水”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每月家里和学校的用水,然后依据调查的情况,对合理用水提出科学的建议。(3)实验性作业。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其能力。例如在学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家里消毒液的使用说明,按照适当比例自己配置消毒药水对自家的厨房用品进行消毒。

3、布置作业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对知识进行实践

实际生活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所以,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实际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此来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例如,在讲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的知识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当装修设计师:思考如果家里的地面要重新进行装修,你能提供一个设计方案吗?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可考虑:(1)先量出每间房间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米?接着计算出每间房间的面积?(2)结合家里的收入情况和家庭的爱好,进行材料的选择,计算出装修需要的材料数量以及材料费用开支?(3)要是在客厅和餐厅铺上波罗格木板,需要用要多少木板?

4、布置作业分出层次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以及各种自身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上会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对此,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布置多种层次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与其水平相适应的作业,每个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环境。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必须是富有趣味性,同时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为所有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所有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建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1).

4.关于小学数学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话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顽疾,更新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模式,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提高分析

一、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基本内涵分析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小学阶段的学科而言,其内在逻辑更加清晰、严谨,其知识体系的架构之间彼此镶嵌互为表里,前期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当期能够获益而且为后期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所具有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相契合。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一改往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独霸天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基本数学逻辑思维中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散发着灵性和光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数学”模式是伴随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深化而逐步得到推广和运用。“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新课改的深化助推了“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实践,而“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沿着教育新课改之路走下去。

二、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小学数学中运用“对话数学”教学模式取得了斐然成就,尤其是解决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不够、积极性不强的问题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伴随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许多更加能够与“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相契合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必将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和实践。但是,现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并在融合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教育体制,谈谈我国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使得小学数学“对话数学”的运用措施没有落到实处、落到好处,造成对话教学模式的优势丧失,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此问题的存在尤以老教师最为突出,老教师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手段大多已经固话化,选择的教育工具也就局限于老教师所熟悉的几种,而年纪较小的教师在思维观念上都更加易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没有把握好“对话数学”实践策略的要点和核心思想。“对话数学”模式其核心是让学生和教师在数学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能够发挥出双方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建设性作用,突出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的核心地位。通过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把更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再次,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信息,教材的编制没有与地方实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出版社在编制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在遴选教材的时候往往都将教材是否编制与当地小学数学教育实情相适合考虑进去,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加上信息的采集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教材在编制、采购的过程中不得已与地方上实情存在一些出入。但是教师作为“对话数学”教学理念的实践主体,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可按照当地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让学生能够做到“与数学对话”。

三、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效率分析

(一)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充分挖掘有效的趣味性对话

要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的效率就需要营造相对较为趣味、活泼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打下必要的基础。浓厚而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创设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良好学习教学氛围的保障时,师生之间的精彩绝伦的对话能够顺利开展,不仅可以展示出语言的魅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授长度“千米”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千米的这个长度概念,可以在开场白上下一定的工夫,可以借助于卡通或者学生所熟知的漫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之间经常嬉戏玩耍可以借助于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千米这个基本的长度衡量指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龟兔赛跑?”众学生:“知道。”此时教师就需要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吸引学生主动性基础上,把“龟兔赛跑”故事中有关数学知识“千米”加入其中。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乌龟最后会赢得比赛吗?”学生纷纷各抒己见,课堂很热闹,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契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向课题方向转移,引导学生对“千米”有一个大致的思维轮廓。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急转直下将学生的思维来一个大逆转:“老师认为啊,兔子会失败是因为跑得太快,那么几千米的路程很快就跑完肯定很累,所有才睡着了,大家想想乌龟,乌龟的速度多慢了,所有节省了不少体力,加上一点小小的运气所有乌龟赢得了比赛”,教师在讲述完“龟兔赛跑”故事后可以结合学生和教师自己的生活实践,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充分吸收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实例,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将之融入到“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立足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桎梏,实现教材与“对话数学”教育模式的完美对接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最近几年全面在小学铺开,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在一些极个别领域的改革还不够透彻,教育改革的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其中以教材为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往往取决于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国家未来人才发展战略,出版社在编制教材之处需要结合教育发展的特性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进行,因此使得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往往立足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例如,在讲到“基本的地理海拔高度”时,山区的小孩子对海拔高度的认识就比平原地区的孩子了解得深刻。要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水平需要教师立足于各地的现实情况,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并融合教育发展纲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修订,并派发给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可以专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雄厚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写。以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为例,农村地区教师在改编小学数学教材时需要结合农村地区教育的现状,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掺入其中,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实现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和水平的提高。当然,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效率的提高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改编也需要考虑一些非本地区实践范围内所能及的事物,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空间。对教材进行改编不是为了禁锢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而学生为了促进小学数学“对话数学”实施策略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的优化,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解读,让小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故而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语言逻辑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实践中显得死板而毫无乐趣,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如许多逻辑上的严谨词汇、严苛的思维过程都制约了教师语言逻辑的运用。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母与分子”的教学中“,二分之一”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二分之一”这个数字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在表达过程中教师不能张冠李戴,必须严格按照数学逻辑思维进行“对话数学”的教学。数学知识内在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不应该成为制约教学开展诙谐幽默“对话数学”教学。上例中,教师在教授分子与分母知识环节时,教师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学科的良好经验,如可以采取实验动手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将某一些实验教学事物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辨:分开的部分占总体的多少?各个分开的部分又与总体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既考验教师的智慧,又考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育,让自身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促进“对话数学”实施策略的效率和水平中扮演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宣维键.让对话教学点亮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11).

[2]于雅丽.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

5.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周记 篇五

今天,我妈妈带我和哥哥姐姐去买东西吃,我们看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大大的汉堡包、大筒的可比克薯片,味道鲜美的鸡翅鸡腿和虾条,还有爽口的可乐。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0元、5元、3元、2元、1元、3元。哥哥买了可乐和鸡腿,姐姐买了鸡翅和虾条,我买了汉堡包和可比克薯片。我们三个人捧着自己选来的东西来到收银台前,老板看到我很可爱,就故意问我:“小朋友,你知道这些东西一共多少钱吗?”我毫不示弱,迅速地启动了我的脑子,马上算出了结果:一共是24元。这时候,老板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很了不起,我心里美滋滋的。

6.关于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六

(一)加强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重点了解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的地位和教学建议,使自己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更加得心应手。根据本校数学教师不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比如写业务摘记、写教后记、写总结反思,写案例分析,组织按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讨论等等。以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组织教师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对使用“大纲(试用修订版)”教材的教师,要严格按“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对使用“省版国标实验教材”的教师要指导他们在认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双基是否扎实,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3、在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积极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市“小数会”xxxx年论文评优活动,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落实教学常规

要加强随堂课的质量监控,制订质量监控方案,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前提下,有计划有目的实施随堂课的质量监控,真正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教研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有效的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根据各备课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安排组织,明确分工,做到有重点、有中心。

2、继续以“学会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勤于实践”为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发展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改善教学组织、提升教学水平,把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制定了数学作业格式和批改要求。详细规定了如标题的写法、序号的写法、记分线的写法等等。

(三)推进课题研究

对已立项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继续抓好课题研究过程的落实,在认真做好阶段小结的基础上,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提高研究效益。

(四)加强队伍建设

1、签订帮助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徒合同,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2、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3、聘请专家每周来点评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二、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成绩: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获省优秀课题一等奖

陈静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金岚、金伟平论文“生活、数学教学的源泉”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蒋秋鹃论文“充分利用不同的声音”获省二等奖

蒋秋鹃论文“整合课实现了我的完美追求的初衷”获区一等奖

景丽论文“鱼与熊掌亦可兼得”省小数教育论文二等奖

通过专家的点评,对于发掘课堂教学资源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教师们开始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暴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讨论,获得提高。

不足:

教研组工作力度不够

部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三、我们的反思

怎样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课件的制作,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有时效果不见得好。不管教师是运用实物、投影还是课件、还是游戏等任何形式,只要是效果好的,都值得推广。能否今后在评课中添加一项“教学成本”,即准备的教学具是否容易取得,组织形式是否容易推广,教学步骤是否容易操作而效果不低等等。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关于好课的标准,说法很多。似乎每一年都会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标准。甚至不同的专家说法也不一样。我们学习的课堂常规有很多条,每条都达到也不容易。我们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好课的标准,何不拿出来讨论,形成我们学校公认的好课的标准,而不必人云亦云。

怎样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的积极性最容易在评课后受到打击,能否评课能针对课,而不要去针对人,使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下学期工作思路

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7.关于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思考 篇七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进行合作教学首先应针对学生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合作小组分组时尽量不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而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特点等特点不同混合编组,这样有利于合作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每个学生倾听不同的意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为便于小组角色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可以4-6人为单位分组,人数太少,不利于合作和相互讨论;而人数太多,则不利于管理,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个性的充分展示。各个小组成员间要进行角色分配,如组长、发言人、观察员等,为每个学生分配角色有利于学生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方法,但合作中的角色分工是相对的,并且成员间要定期进行角色轮换,小组形成后要保持一定长的时间。

二、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进行分组,提出任务,明确责任;然后,教师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聆听,去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相互质疑,在互助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和学生同伴交流互助并共同获取认知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新课改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分组解决某个问题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

然而,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并不是舍弃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就只能充当听众,无法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就无需再进行合作讨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使两者成为互补的关系,应从实际教学出发,宜独宜合,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当前,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课内40分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全部问题,掌握全部知识,获得全面理解,而忽视课外合作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反馈评价。事实上,课内合作学习并不是合作学习的全部,课外合作学习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参与探究、动手实践等大有益处。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可设计组织学生课外合作调查十字路口人流量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供交通部门参考设计红绿灯。这样的课外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不过,课外合作学习组织较困难,特别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必须予以保证。总之,课内合作学习应与课外合作学习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五、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倡导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合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是一个抛砖引玉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告诉学生要掌握什么,提供信息、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获得提升。

8.关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探析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一、启发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应用运算符号与数字表达一定情境的能力。比如,对于问题:“一张课桌上有两本书,小红又放上了四本书,那么这张课桌上一共有几本书?”在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应用数学符号和数字进行解决。其中,使用数字“2”表示“两本书”,使用“+”来表示“放上”,再使用数字“4”表示“四本书”,这个情境就可以应用“2+4=?”来表示,从而启发学生應用数学知识将实际生活问题解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问题,能够使得数学问题变得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具体地拟定学生的学习习惯内容。比如,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上课铃响之后,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准备好练习本、笔记本、数学资料等;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结合教学知识等信息资料将预习提纲列出来,找到疑难问题并记录下来;上课的良好习惯:认真地听讲,积极地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将数学笔记做好,力争及时地消化和吸收数学知识;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吃透教材的知识,做好练习题,注重举一反三;改正错题的良好习惯;写作业的良好习惯:确保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应当保证质量;正确地对待教师的评价,及时地将出现的错误改正,并且要好好反省一下。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探究、主动地考虑问题,以及主动地创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在创造、主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励和启发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版,2010(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实验小学)

9.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调研报告 篇九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巩固、强化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摇篮。新课程的家庭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推广的进程中,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过程性教学的大力提倡,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但是由于加强过程教学,增加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常常不得不缩短堂上练习的时间,相对地减少了练习量。为了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深化,教师就在家庭作业上加码。家庭作业就演变为教的强化和补充,学生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压力就疲于应付,不但缺少个性化的思考,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设计活动化的课外作业,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希望通过实情调查,找出原因,并进行反思,进而探讨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对全校4~6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学生问卷主要以班为单位进行发放,共发放学生问卷66张,回收66张,总回收率为100%。家长问卷主要以委托发放的方式,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若干学生,把问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回家让学生进行填写,发放问卷50张,回收问卷48张,总回收率为96%。在老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业是什么呢?他们怎样对待数学作业?

1、学生问卷:

我们一共设计了4大类13个小问题,内容涉及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评价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情况,对数学作业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从数据上看,老师是作业布置的主体,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数学作业量适中且难度并不是大,但由于作业量和作业内容的“一刀切”(统一性),因此,对基础性较好的学生和基础性较差的学生这两类极端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态度和习惯并不好。特别是遇到数学作业不会或完成家庭作业的后的检查上并不乐观。老师是批改数学作业的主角,同伴互批是不起眼的“配角”,因此,说明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还存在不足,这种批改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数学作业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传统型数学作业没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数据显示学生不喜欢的作业有应用题、计算题、试卷、预习、数学摘抄。他们喜欢课外调查、、数学游戏、小制作等有开放性、自主性的数学作业。

2、家长的问卷:家长问卷表我们从家长对作业的关注程度和对学生的帮助两大方面,设计了12个问项:

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帮助,他们只重视孩子作业完成的数量,忽视质量的把关,把分数看得过重,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们认为孩子的作业量过多且形式单一,基本上只有书上现成的题目,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灵性和思维,希望教师多布置一些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但是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并没有很大的信心,过分看重了老师的作用。

四、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五、对家庭作业的探索与改革:

1、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2、让数学家庭作业从形式上充满乐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或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选择、改编或精心设计适合所有学生的各种形式的作业,如操作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收集调查性作业等等,让学生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通过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来完成作业,都认为“自己能行”;使学生在做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能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这样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的情感得到体验。

3、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增加了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

4、作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评价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的最大发展。我校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只关注作业的结果,就是打打“√”、画画圈,写上“优(良、及格)”和时间。虽然也一些用心的老师写上“好”、“真棒”“有进步”等短语表示激励,但这样做法只局限于部分好的作业,而且没有期待性,学生看到不好在哪里。这种规格统一、没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思考作业批改上,如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批、学生批、取抽批、选择批,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免批”名额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在作业的评价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10.关于数学小学作文 篇十

关键词数学日记 作用 内容 基础性日记 应用性日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过去,学生常常觉得数学只在课堂里,这种感觉来自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课内,不重视课外;只重视课本,不重视联系生活的做法。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看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要求学生到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去寻找数学,并把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数学日记是小学生的一种数学书面写作记录,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它可以是某篇文章的阅读笔记,也可以是对一个数学概念的分析或者解释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是快速记下头脑中闪过的想法以及思维片段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日记来获得学生学习的有关信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日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或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兴趣、态度、情感、信心等。

一、数学日记的作用

(一)生活中找数学,感受数学魅力

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

(日记一)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我们多知道些数学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学数学我就觉得方便、轻松多了,比如说到酒店吃饭结帐找钱,我就懂得用减法计算找多少钱;去坐地铁,知道了一个人的车费,就能用乘法来计算三个人的车费一共多少钱。

(日记二)今天下午,我骑着单车,爸爸拿着篮球,准备去附近的篮球场运动一下。到了那里一看,很多大学生在打球,一个空位都没有。爸爸说:“要不我们沿着湖你骑单车我跑步?”我点点头。我们绕一圈大概花了6分钟,这个湖周长大概600米。爸爸问我,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你能绕几圈,合多少米?我坐在湖边想:绕一圈花6分钟,所以一小时能绕10圈。一圈约600米,10圈我用600??0=6000米。我把答案告诉爸爸,爸爸满意地拍着我的头说:ok!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和描述面临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和自然语言去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反思数学学习疑问,培育问题意识

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空间,可以诱发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的发问、猜想、探索和反思,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发展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反思可以是在学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元之前或之后进行。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之前,为了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让学生搜集“爸爸妈妈花在我身上的开支”,同学们看到爸爸妈妈每个月,以至每年花在自己身上一大笔开支,于是开始思索如何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再如,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去春游,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今天我们学校去春游,在吃饭后,我看到了很多装着垃圾的袋子,我去提一下,一袋大约有100克,全班44人,4个人一袋子,就有1100克,全校22个班,就约有24200克,等于24.2千克,全校24.2千克还不算多,如果全国的学生呢?这个数目可大了,所以垃圾应很好地处理才好!“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基础上,要理解知识的内在实质,就必须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在学完某个知识点后,对知识的理解或应用不断地提出质疑和反思,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数学交流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学生把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探究的过程用数学语言写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畅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请看下面两则数学日记:

(日记一)分数的应用——打折,一开学就学习了。当时我只会7折的定义,那就是如果一个物品原价10元,现价7元,就是说此物品是7折。我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实践一次。机会终于来了,星期六我们全家去王府井买衣服,商店里的衣服可真多,叫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要算是打折商品了。妈妈终于选中了一件衣服,原价695元,8.8折卖。我太高兴了,我开始心算,8.8折的意思是原价100元,现价88元。那么妈妈的衣服应付多少钱?那就是(695??8/100)元,式子能列出来,没带笔算不出最后的价钱,心里很难过。还是妈妈心算快,告诉我是611.6元。看来我学习的不过关,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要努力啊!(日记二)今天,数学单元测试卷发下来了,发现我一粗心把数学书厚2厘米写成了2米,这可不得了,因为粗心,一本2厘米厚的书变成了姚明那么高!如果小朋友要看书,就要三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一个站在一个的肩上,才能翻一页书,这多可怕啊!所以单位名称一定不能搞错。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方面:学生的疑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问题解决,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特别是有关于数学家的传记和数学史等。

1.读书日记:主要是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的记录,通常会记录下所读书籍的名称,带有简短的读书笔记。

2.生活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记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有学生发现生产劳动中有数学,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决定卖出一批稻谷,但爸爸不知道是卖稻谷合算,还是卖大米合算,我便为爸爸算了一笔帐。如果卖稻谷,100斤稻谷,按市价可得50元。如果卖大米,100斤稻谷担到碾米厂去碾,可得67斤大米,大米每斤0.8元,67斤大米就有53.6元,除去碾米费两元,还可得51.6元.再加上糠33斤,每斤0.14元,就可得到4.62元,这样把100斤稻谷碾成大米来卖最后可得56.22元。因此还是卖大米合算。爸爸听了,便采纳了我的意见。”

3.思考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者解决问题时进行思考的过程。

4.对话日记:主要记录教师和学生定期谈话的内容。它可以记录学生的疑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5.成长日记:主要记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习情况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打算,平时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来自老师、同学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与反思写出来。

6.“学后记”即是让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之后,将自己(也可以是同学,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地再现出来,然后交给教师批阅,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分享的一种独特、自由开放、用心交流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

三、关注数学活动,写好数学日记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基础性日记

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不是逻辑公式,而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但学生往往不太留意自己的数学事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与地方进行调查、咨询、测量、收集有关数学资料,写好数学基础性日记。

(1)称一称:认识了重量单位之后,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回到家里调查称一称有关物品。如一盅自来水、一杯开水各重几千克,一千粒大米、一百粒花生仁各有多重,一瓶墨水、一个鸡蛋、一支笔各重多少,自己的体重有多少等等。这样,通过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问一问: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捕捉生活实例,看看人们是怎样用数学符号的方式表达现实生活的,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问一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如学号、鞋号、邮政编码、家庭电话号码、住宅楼房及门牌号码等。例如,鹿山路403楼201室,其中“4”表示的是鹿山路由东向西数的第四排,“3”表示的是由这一排由南向北数的第三幢,“2”则表示这幢楼的第二层,“1”表示这一层由南向北数的第一个门。中高年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用更多数字表达生活实例的活动,如小红妈妈的身份证号码等。

(3)算一算: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在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数量关系参与社会调查,例如,在家里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家里的经济收入、支出和节余情况。

(二)学会实践调查,写好应用性日记

由于学生学习了写基础性日记,掌握了一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将课内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把自己实践调查的内容以数学应用为名写成数学日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先进集体先进事迹下一篇:戏剧欣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