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六年级教案

2024-06-30

书法六年级教案(精选6篇)

1.书法六年级教案 篇一

六年级写字课教案

马村小学 常雪妮 2016.3

六年级写字教案

教材简析

九年义务教育陕西省六年制小学《写字》课本是根据教育部1997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和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编写的。

本册钢笔字书,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毛笔字第四册(临帖)要求学生学会正确临帖的方法,掌握教材中楷体字基本的结字原理及要求。充分利用“米口格”这一新的辅助格式,遵照每课“间架结构”的教学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点画,以端正、平稳为主要目的,认真临“像”每一个例字,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汉字笔画、偏旁、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加强书写训练,使学生从描红、仿影到临贴,逐步做到毛笔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的方法。做到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毛笔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结构

(一)钢笔字(1)

教学内容

学习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右宽左中窄”、“左窄中右宽”、“中窄左右宽”等五种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画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 新课

1、本学期我们的写字课和上学期一样,间周上钢笔字课和毛笔字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上钢笔字课。

2、上学期的钢笔字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字的正确写法,这学期我们将着重学习左中右和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字的正确写法。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结构

(一)三、学习新课

1、打开书第一页,指名读“看看”

2、(出示课件“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左中右三部分宽窄基本相等的字,是指这类字左中右三部分的宽度是大致相等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空间也大致相等。大约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但在搭配上还是有区别的,像这个“蝴”字右偏旁起笔就要低于左中部分。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4)指名说书写“柳”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3、(出示课件“撒”)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撒”字,左中右结构。左边和右边较中间部分略窄,中间部分大多在左半格。右边“捺”笔要写得舒展大方。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4)指名说书写“蝌” 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4、左中右结构的字除了“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三种,请各学习小组看书讨论剩下的三类字。

5、出示课件“倾”“假”“狱”

(1)指名说每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相机指导

“倾”:左中部分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右偏旁则独占右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

“假”:在田字格中书写时,中间部分大多占左半格,只是稍微超过竖中线。

“狱”:左边旁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位置:中间部分较矮小,位于竖中线偏左一点,右边部分应写得宽大一些。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中右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2、结构

(二)(2)

教学内容:

学习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略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等四种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人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五种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

搬:右偏旁略低于中偏旁;中间与右边的宽窄几乎相等。

斑 左中右结构,左中右部分基本相等。左偏旁“ ”字的第四笔由“横”变为“提”。中间的“文”中的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啊:左中右结构。左偏旁“口”字较偏上,写时位于横中线的上方;中间部分“ ”较瘦,上部高出左右部分,位于左半个;右边部分“可”相对较宽大,独自占据右半格。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3、打开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练习

出示以下字,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锻 掀 粥 吼 咐 哪

仰 彻 掰 辩 脚 蜘

3结构

(三)(3)

教学内容:

学习钢笔字结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相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结构字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钢笔

教学过程 :

一、细观察、找规律

1、出示上中下结构的例字。

2、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研究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

密 :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相近,但略有些差别,上部的“ ”稍宽一些,要能盖住中下部分,中间部分的“必”形体偏扁,“撇”画要稍长一点,以使下面的“虫”字能够容下。

窝 :上中下结构,上边部分“ ”要写的扁而宽;中间部分“口”字位于横中线上方,形体窄而小;下边部分“内”字独占下半格,形体扁而宽,并且“内”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上开下合。

等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竹字头”形体较小,笔画紧凑;中间部分“土”字扁而宽,第三笔“横”长而舒展,位于横中线上;下边的“寸”长于中上部分,占据下半格,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等。

禁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林”位于上半格,较宽大,第三笔“横”和第八笔“捺”分别向左伸展;中间部分“二”位于横中线下方,扁而长,特别是第二笔的“横”的长度大致等于上边部分,下边部分“小”相对窄小一些。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上下略等,上小下大、上大下小”的字。

二、出示练写的字,自己观察找一找规律。

意 篓 幕 裳 蓝 莫

繁 紫 壶 晕 曼 牵

三、学生按照要求临写以上字。

四、练习,学生根据所写字的规律来练习书写以上钢笔字,教师要巡视指导。

4、结构

(四)(4)教学内容:

学习钢笔字结构

(四)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下半包围,左上半包围、右上半包围”等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勤于练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写有范字的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讨论交流

1、认识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结构特点。

2、说一说,你在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邀 :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占田字格的做左半格和下半格,而且“平捺”要写的舒展;被包围部分“ ”位于田字格的中央偏右,要写的紧凑一些,而且第十三笔“捺”以变为“长点”,要注意把字写的端正。

麻 :左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广”要写的舒展一些,“点”居于竖中线上;被包围的部分“林”字,左边的“木”较窄小,且“捺”已变成了“点”,右边的“木字位于右半格,应写的舒展、大方。

裁 :右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占据田字格的上半格和右半格,写是要注意第四笔“斜钩”的斜度;被包围部分“衣”字较小,位于左下格,且“捺”已变成“长点”。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趣 建 屡 痕 旬 戴 匹 匾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

(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5、结构

(五)(5)

教学内容:

学习钢笔字结构

(五)教学要求:

1、掌握“方正包围,扁款包围、品字形包围”构的字的写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准备:

写有范字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生字认识这几种结构的字)

三、讨论交流

1、让学生先进行“看一看”的教学环节,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包围结构的字要处理好内外关系,做到内外相应,比例协调。

2、议一议:写品字形结构的字要注意三部分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做到重心平稳,把字写的正确、匀称、美观。

3、说一说,你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固 :方正全包围结构,外框是长方形,笔画劲挺饱满,横平竖直。内包“古”字结构要居中,大小与外框适宜,横画与外框的横画平行。

四 :扁宽全包围结构,这类字的外形结构是稍扁略宽,如“

四、田、回”等字。在书写字的外框时,要采取上开下和的构字方法,切忌两竖垂直。

晶 :品字形包围结构。上部一个“日”,下部两个“日”,三个“日”字各不相符。第一个“日”字较大,占据字中间的上方;下部左边的“日”字较小,中间留的空隙要大一些,定位于左边的“日”字成对称状态。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圆 团 田 众 森 淼 叠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

(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6、综合练习(6)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部分的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巩固,进一步形成能书写技能。

2、通过欣赏钢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钢笔书法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书法欣赏使用的作品

教学过程 :

一、指名讲书法家的小故事,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二、练一练:

1、要求学生“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

2、抄写词语:

要求学生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的匀称、端正。指导学生练习本题时要注意:

一、要求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二、要把每个字写的正确、匀称、端正;

三、每个四字词语,字的结构不同,笔画有简有繁,要注意西德大小一致性,使词语从整体上看协调、美观。

3、抄写各种形式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在句中的写法。

4、抄写古诗。

注意:首先看清标点与格式,做到行款整齐,然后,把字写的美观,讲究整体的协调美。

三、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作品。

1、欣赏名家作品。

2、欣赏自己的作品

3、师生进行相互评议。

毛笔字

1、间架结构平正、横断(7)

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平正”和“横断”两条楷字间架结构原则,每条原则选择8个例字加以具体分析和说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正”和“横断”两条楷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

2、正确临写例字。

教具准备

毛笔、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正确的毛笔执笔姿势。

二、学习“平正” 间架结构原则

1、“平正”:所谓平正并不是强求每字的横画必须成水平状,竖画必须笔直,而是要求每一个字应稳定在支点上勿失重心。

2、举例说明“平正”原则,范写

(1)“东”字外形呈上窄下宽之势。两横上长下短,上下对准中心;竖钩在中心稍偏右处起笔,并与撇画起笔处对正、笔直下垂。

(2)“南”字上窄下宽,左竖和横折钩构成字的主架。字要写正,主笔是关键。(3)“西”首横在“米口格”中既要居中,又要稍偏下,以便将“西”字写成扁方形状。

(4)“北”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因而分布竖和竖弯钩时要偏左,并保持相应的平行。

三、学习“横断”间架结构原则

1、“横断”:横断是指字的左右两边横画虽分离,但应相互照应,保持平行,以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2、举例说明“横断”原则,范写

(1)“韩”字左右结构,宽度均等,左边有五笔横画,右边有三笔横画,左右的横画斜度相同;左右两边最下横虽然斜度较大,但也是平行的;左右的竖笔也平行。

(2)“菲”字由上结构和下部的左、右两个结构组成。三个从直线上分割来看,左右对称;“菲”字七横左低右高,角度一致。

(3)“赞”字上部两个“先”的短横、长横都平行

(4)“鼎”字左右结构基本对称,笔画横平竖垂;横与横之间的间距匀称,结构上紧下松。

四、学生练习临帖

间架结构平分、三均(8)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平分”和“三均”两条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提高写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写出了毛笔字,有的同学写得不错,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分”和“三均”。

三、学习“平分”: 1.什么是“平分”?

左右平分的结构,如同两人并立,左右应均并向中心靠,尽量避免宽阔。2.如何达到“平分”?

采取化密为疏、化疏为密的方法,使结构疏密均衡,轻重相当。3.学生观察“鹑”字: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怎样做到“平分”?

4.学生独自观察:航、能、静、鞋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如何做到“平分”?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三均”。6.什么是“三均”?

指左中右三部分合成的字,中间部分要立正,左右务求匀称,力争达到三体为一。

7.观察:“猕”字。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左中右怎样才能达到匀称??

8.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达到匀称?

9.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找出他们的字好在哪里,向他们学习。间架结构 左上平右下平(9)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左上平”和“右下平”两条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提高写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写出了毛笔字,有的同学写得不错,这节课我们我们来学习两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左上平”和“右下平”。

三、学习“左上平”: 1. 什么是“左上平”?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小右大,右结构的重心要左移,与左结构呼应,使左右平齐。

2.如何达到“平齐”?

在写字时,要处理字的大小结构大小不匀的情况。

3.学生观察“埠”字的“提土旁”: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根据“左上平”的原则,左边的结构应该在什么位置?要注意什么? 4. 学生独自观察:现、屿、野、勃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据“左上平”的原则,怎样写?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右下平”。1 什么是“右下平”?

指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左结构大、右结构小,应使小者较矮,与左结构底部平齐。

2.观察:“趴”字。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左右怎样才能达到紧凑、平稳?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达到匀称? 4.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间架结构 中正、竖断(10)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中正”和“竖断”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正”和“竖断”。

三、学习“中正”:

1.什么是“中正”?有什么要求?

要求字的中竖垂直写在正中,上点竖与下竖力求保持中正。2.中正的原则是:让字平稳、端正。

3.上下结构的字,中间部分对准、对齐是写稳字的关键。4.学生观察“京”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根据“中正”的原则,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独自观察:市、字、索、季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据“中正”的原则,怎样写?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竖断”。1.什么是“竖断”?

指汉字中的竖画,被笔画隔开时,保证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斜。2.分析:“卓”字。

这个字上下两竖被“日”字隔开,但笔画仍应上下对准垂直。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寺、责等字,怎样使字平稳? 4. 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正,不歪斜。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的平稳、不歪斜。

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不断努力。间架结构 二段 三段(11)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二段”和“三段”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四条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段”和“三段”。

三、学习“二段”:

1.什么是“二段”?有什么要求?

要求上下结构均分,比较上下的长短,稍加调整,力求上下平稳。2.指导学生观察“贾”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上宽下窄)

写字时,根据“二段”的原则,应该使下部的“贝”不宜宽阔,“西”要宽扁些。

3.学生独自观察:要、票、显、孟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 4.进行交流据“二段”的原则,怎样写? 5.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三段”。1.什么是“三段”?

指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根据字的变化,三个部分的重心应对正。2.分析:“蕉”字。

这个字笔画与上部等宽,下部略宽。

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葱、葛、莫,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临写:

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稳。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议: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励。间架结构 四面合抱 三面合抱(12)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四面合抱”和“三面合抱”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楷体字的间架结构的原则,这节我们接着学习。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四面合抱”和“三面合抱”。

三、学习“四面合抱”:

1.“四面合抱”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四面合抱”也叫全包围。

书写外框时,根据内包的笔画决定外围的高低宽窄。2.指导学生观察“目”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呈长方形)

写字时,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笔画匀称。

内包两个横画空间距离相等。3.学生进行临写“目”字。

4.学生独自观察:固、国、亩、奋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组成部分有什么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三面合抱”。

1.要求包围两边的笔画匀称,被包围的笔画放正,并向框架内靠,内外相称。2.分析:“同”字。

这个字呈长方形。外框笔画挺拔,内包稍靠上些分布笔画。3.学生观察其他各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稳。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间架结构 两面抱左 两面抱右(13)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两面抱左”和“两面抱右”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面抱左”和“两面抱右”。

三、学习“两面抱左”: 1.“两面抱左”有什么要求?

书写时,根据内包笔画的多少决定外框的形状。2.指导学生观察“司”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字时,横折钩的钩脚向字心挑出,笔势向左抱。

内包左边必须宽于边框。3.学生进行临写“司”字。

4.学生独自观察:刁、习两字和“包、句”两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两面抱右”。1.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内、外匀称? 2.分析:“后”字。

这个字结构重心右倾,右边稍宽与左撇对称。3.学生观察:启、扉、历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提示:一定将字要写得平稳。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间架结构 偏侧 偏右(14)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偏侧”和“偏右”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揭示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偏侧”和“偏右”。

三、学习“偏侧”: 1.“偏侧”有什么要求?

书写时,结构倾斜,要求斜中取正,上下照应。2.指导学生观察“乒、乓”两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写好哪一笔呢?

(处理好下部的撇、捺点)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4.学生进行临写“乒、乓”两字。4.学生独自观察:乡、庐、岁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偏右”。1.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屋、屏、肩”字。

这些字左上结构偏左,右下结构必须偏右,并使右边宽与左上结构。3.学生观察:庞、劣、名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间架结构 天覆、地载(15)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天覆”和“地载”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板书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天覆”和“地载”。

三、学习“天覆”:

1.“天覆”指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要求?

指“上广下狭”的字,书写时,须上宽,如戴帽,左右对称,盖住下部。2.指导学生观察“念”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对称安置? 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4.学生进行临写“念”字。4.学生独自观察:夸、苗、室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地载”。

1.指什么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盆”字。

这个字“下广上狭”。书写时,应上窄下宽,力求稳定。3.学生观察:歪、至、黑、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间架结构 俯仰勾 承上(16)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俯仰勾”和“承上”两条楷体字间架结构原则的具体要求,加深理解,并以次为准则,正确临写例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原则,正确临写。

教学构思: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例字,了解原则,学生进行临写。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写毛笔字中,掌握了不少的书写原则,运用得较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条楷体的书写原则。

二、板书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俯仰勾 ”和“承上”。

三、学习“俯仰勾 ”:

1.“俯仰勾 ”指什么结构的字?有什么要求?

指“上盖”和“下腕”钩脚相对应时的书写技巧和要求。

“上盖”要挺拔有力。

“下腕”竖弯钩要宽大、圆浑。2.指导学生观察“冠”字:

这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安置笔画? 3.教师示范,学生观察。4.学生进行临写“冠”字。4.学生独自观察:完、宅、究等字。

找出每个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怎样安排? 5.进行交流。

6.学生进行临写两个字,教师巡视。

四、学习“承上”。

1.指什么结构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求?

怎样使字保持平衡? 2.分析:“义”字。

这个字只有三个笔画构成。书写时,撇、捺相交点要对正上点的重心,保持全字上下稳定。

3.学生观察:父、交、支等字,怎样使字平稳、端正? 4.学生独立观察后,找出特点,进行临写。

五、学生临写:

学生将剩余的每一个字,进行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优:

将自己临写的字进行展示,看谁的字写得平稳、端正。

评出优秀的同学,将作品上墙展示。

11伸缩(17)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伸缩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根据例字讲解:“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 出示例字“降”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出示“戒”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 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写一写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关系。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2疏密(18)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疏密 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3 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 出示例字“臻”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出示“乍”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 小结大小(19)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大小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3 根据例字讲解: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1 出示例字“西”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3 出示“藏”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 小结

2.书法形式基础之我见·六 篇二

大家知道,早期的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文字学所说的“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证明古人认为“文”和“字”有所不同,象形字接近于图画、形声字近于字符的拼接。尽管从甲骨文到金文、六国文字、秦小篆,象形字的比例不断下降,形声字逐步蔚为大宗,但就中国文字的本质来说,象形的意义却是一以贯之;而就书写的基本方式、方法来说,早期文字都是以墨线勾勒、拼接、围合出文字形体,有些类似今天画速写一般,所写的是文字,但过程却更像是动作连续的绘画。事实上,一直到汉代,人们仍将笔画(笔线)称为“画”,“点”这个概念至少要到汉末才出现,“点”与“画”合称为“点画”则更晚了,这说明即使在“点画”萌生的汉隶时代,“画”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画”的方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种高古法则,那么,什么是高古法则呢?这需要从早期的中国绘画、纹饰说起。图一是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的《双鸟羿日纹象牙蝶形器》,画面中刻作的是“双鸟负日图”,很显然,这是一种图腾或族徽。今日的文字学研究者一般认为,图腾和族徽是早期象形文字的重要来源,所谓文字之始,肇自书契,这件作品既有“书”(图画),也有契刻,自然与早期的文字有着某种重大的关联。

进一步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双鸟负日图”的画面主体与器物表面的形状并不吻合,只占据器物的中间地带,除了残缺的上部之外,其他三个边角处都是以纹饰来填补。不过,这些纹饰亦非多余,它们或许象征着环绕于“日鸟”周围的祥云等等,就其意义表达来说,这一部分也是需要的。在此,器物表面的形状、图腾(族徽)、纹饰构成了一种三合一的关系,尤其是纹饰与图腾(族徽)图形必须具备线形风格上的统一性,也可以说,纹饰和图形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整体画面的一个部分,共同以“会意”、象征的方式表达某个具体的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图形叠加、拼接的方式在后来的青铜纹饰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图二、图三分别是商代早期的“人兽母题”铜尊和商代晚期的妇好青铜钺,这两件青铜纹饰都保留了形象的成分如“人兽母题”铜尊的兽首和妇好青铜钺的人头,就像“双鸟负日”一般它们是画面的主角,但周围的纹饰则是与其或相互俯仰、或相互穿插,体现了一种不可须臾或离的整体精神。

进入西周以后,青铜器纹饰的形象成分逐步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比较纯粹的纹饰和逐渐增多的文字——纹饰之文与文字之文的内在一致性成为此时青铜制作的关注重点。因此,上述图形整体化的心理动机也直接影响到此时的文字书写。不过,此时的文字造型已与纹饰造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比如文字比之纹饰更为抽象化,纹饰是成单元组合的而文字则已单独成形,等等这些使得文字造型不得不以单字成型的方式组合篇章,西周金文《史墙盘》即已出现了隐含的方形界格,表明人们已着手考虑赋予每个单字以均匀相等的空间了。虽是如此,甲骨文和金文的“连体”书写,即两个字甚至多个字合为一个造型的书写方式还是经常可见的,如唐兰先生所说,少字数是早期文字书写中最自由的部分,相对应的长篇幅作品则不得不相互牵制、考虑整篇的篇章布局。本文认为,恰恰是这些少字数的“连体”书写蕴含着中国文字书写与远古图腾、青铜纹饰相联系的高古法则,尽管早期文字的造型手法歧义纷杂、远不止这一种,而且这种现象亦非随处可见。

图四、图五分别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多字“连体”的例子。我们的问题是,这种“连体”折射出什么样的心理动机?

回到“双鸟负日图。”按照现代研究者的解析,“双鸟负日图”图形的每一处细节都有其明确的象征意义,前面提到的两件商代青铜纹饰与它有着直接的派生关系。张光直先生认为,这两件商代青铜纹饰扮演了沟通人神的媒介角色,即请神、媚神的工具。纹饰如何请神、媚神呢?以“气”请神、媚神,那些弯曲流转的线条就是“气”走过的路径。因为神是非实体的,也是类似于“气”一般的存在,只有“气”的形式才能与之沟通——纹饰是“气”的象征物。为了强化这一功能,与纹饰相伴的动物浮雕、动物图案也扮演了助推的作用,尤其是那个张开的虎口,它的嘘气成风,某种程度上就是加强“气”的周流,达到“引神”来此的目的——“引神”尚飨、享受青铜器中供奉的牺牲,以尽生人敬神之诚。

张先生的观点并非突兀,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有一段话似乎也是解释这个问题的:“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神本无端”说的是“神”只能以“气”的形式存在,今天的中国人仍然相信神灵、灵魂、鬼魅等等都是“气”状的;“栖形感类”则指早期的那些图腾(族徽)的鸟兽形象、图案是祖先、神明的形象象征物,通过它们的指引,祖先、神明才能感受到生人的崇拜之情,来此享受祭祀、供奉;“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则表明早期图腾(族徽)形象、青铜器上的物象图案都有其严格的理法规定,只有按照理法去做,才能将生人之诚“写”到图腾、青铜之上,“写”即是“画”,图腾、纹饰、与铭文都是生人“尽诚意”的表现。

《画山水序》还说:“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这段话一般理解为艺术创作前的理想状态,类似于唐人虞世南书论所说的“绝虑凝神”,但更像是先民敬神、请神状态的一种自然延伸。宗炳接着说:“峰岫荛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峰岫荛嶷,云林森渺”指的是山水画的画面形象,与本文无涉,可以不谈;“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是说山水画是自然万物和圣贤神思的交融,这里所说的圣贤未必是画家本人,而有可能是某些前代宗师、甚至祖先神灵,所以,宗炳接着说,画家(“我”)没有什么事可以做,唯一能做的只是将前代宗师或祖先神灵的神思畅达地表现出来而已。这一点应该首先考虑,其他的都在其次,因为没有什么比“畅神”更重要了。宗炳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关键词“畅神”,按照前面的背景来理解,这个概念的早期含义就是使“神”愉悦地享受生人的献祭,艺术家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神思——这一后世之意应是由前意衍生出来的。理由是,魏晋道教养生、修炼者普遍相信,人的身体各个内部器官都有具体的神明庇佑(见《黄庭内景经》),艺术创作“畅神”的关键亦在于使体内各器官之神明处于愉悦、舒畅的状态,这一理路与祭神、飨神之“畅神”本无二致。

nlc202309051107

至此,我们将中国早期图腾、纹饰、文字的功能性背景基本梳理清楚了。以此背景观诸图五、图六甲骨文和金文中多字“连体”,可以发现,“气”之弯曲、迂回、周流的特性始终贯穿于线条行进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如同青铜纹饰的行气一般,古人之所以将文字处理成“连体”的形式,主要是考虑其笔线走势、路径的贯通问题以及图形意义上的一致性,即“气脉”和“气脉”图形是其考虑的重点,套用谢赫的观点来说,就是“气韵生动”。“气韵”即是“气运”,在汉儒的词汇表中有“气运”而无“气韵”——“气韵”是个后生词;“生动”就是说“气”之运行轨迹应随处可“生”、不能处于“死位”。这正好补充了宗炳之说的缺项,即“气韵生动”是“畅神”的先决条件,唯有“气”能“运”,且“生动”地“运”,才能与神相接、请神降临,进而使神畅快地享受生人的献祭。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死位”这个概念,“死位”就是影响线条流动性的不必要“节点”,观看上面两图可见,除了笔画交汇处不可避免的焊接之外,在每一处线条的行进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类似后世唐楷横折的“折塔式”造型,或者说这种造型在商周青铜纹饰和金文中比较少见。固然甲骨文、金文以篆引为主、用笔相对简单是一个原因,但些许的笔锋转换在金文中并不少见,如图六《散氏盘》和图七战国楚简中的“挫锋”现象,皆以“一侧笔毫走弧线、一侧笔毫走直线”的使转方式完成,一方面表达了明确的块面造型意识,另一方面又不失整体线条的流动性,即可视为拒绝“死位”之“生”的理念的直接外化,亦可视为与青铜纹饰相类似的“生气”表达的需要。

这一观念对于日后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图八是西汉草书简中的“柳”字,左上角的折笔多取暗转的使转笔法,而右下角的急转则体现了草书的快速追求。同理,图九东汉马圈湾的草书简也是遵从了这一规定,右上、右下的转折处亦无一笔不使转。尽管这些早期的草书并不完全贯气,一些部位仍使用甲骨文以来的线条拼接方式,但其中蕴含的合理性内核却是直接与上述二例相通。图十、图十一是王献之和怀素草书中几个字的组合,在此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将几个字合并为一个完整图形的远古遗影,以及书家对于连续使转的高超运用。等等这些后世的例证,皆证明了以行气、畅神为不二旨归的图形组织原则和以使转为实现之手段的高古法则之在书法史中的一贯性表现,它们代表了中国书法最原始、最本真也是最不可偏离的精神诉求和技巧规定。

当然,如清人刘熙载所说草书不能无折笔,强硬甚至生硬的折笔在后世的草书中还是不停地出现了,其中蕴含的意识并不属于我们所说的高古法则的范畴,下文还要详谈。但不管怎么说,草书乃至于楷书、行书的技法塑造及其背后的理念规定,必须根源于上述的高古法则不仅是书法史念兹在兹的情结,更是本源意义上合诸中国哲学精神、书法技法理念之基本要求的题中之意,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走线贯气、畅神生动这一点上,早期的文字书写也遇到了青铜纹饰中没有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文字造型中经常出现的线段交叉、焊接现象,这是由于中国文字以个体为造型单位,必须通过各种线段的交叉、焊接来“捏合”成一个个独立的文字形体。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文字的笔线运行不可能像青铜纹饰一般平面展开、生气绵延,于是,在考虑笔线行气的同时,古人也不得不以多字造型的协调处理来表达贯气的意识,这就是篇章造型的贯气,套用姜澄清先生的概念来说就是“贯势”:字与字造型上的相互承接或多字连接时左右两侧呈现出相对明显的一致性关系(图十二)。至此,中国书法在贯气问题上就具备了两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是具体笔线的走线方式、方向之应接关系等等的贯气,二是以字为单位的单字造型上相互的贯势。前者是最直接的贯气,后者是以势为气,目的还是为了一个“气”字,“气运生动”是二者的最根本目的。

贯势在后来的书法中在在多有呈现,图十三、图十四分别是王羲之行书和张旭草书的多字连接,可以参看。

贯气、贯势的形式法则是早期中国绘画、文字(书法)本源于祭祀文化之请神、敬神理念而衍生出来的,它们皆偏重于时间性的“气”的表达,相对应,青铜纹饰变换转角的暗示手法、金文的团状笔线构造,在空间性的表达上都有些局限。因此,在走过“书画同源”的商周时代以后,战国成书的《易传·系辞》明确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将图画和文字(书法)的渊源出处解释为两个不一致的地点,这标志着图画与文字(书法)将因空间性表达的不同进展而走出颇有差异的路径。对于文字(书法)来说,“方块字”的观念将在秦篆、汉隶中被强化,成为影响其后两千年书法史的重要理念;而隶书作为书法点画化时代的开端,更将引领书法逐步告别与画相伴的时代,以利于中国哲学之阴阳精神更彻底地贯彻于书法的所有形式之中。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篇章中再详细讨论。

3.六年级上册书法课教案 篇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横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横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横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横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横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三”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长横、短横、凸横、凹横、右尖横、左尖横”。

长横:藏锋在上起笔,向右下斜按,转向右中锋行笔,收笔处稍停,向右上提笔,再向右下斜按笔,回锋收笔。

短横:写法与长横类似,特点是运笔有力、整体饱满。

凸横:一般出现在字的中下部,较长,中锋行笔时运笔稍轻,呈俯势。

凹横:整体饱满有力,中锋行笔时呈仰势,一般出现在字的上部。

右尖横:起笔饱满,中锋行笔时力道渐轻。

左尖横:起笔较轻,中锋行笔时力道渐重,收笔饱满。

4、指导写“

三、天、長、若”四个字。

三:观察用笔的方圆变化及各笔画的位置关系。

天:两横轻生变化明显;撇低捺高。

長:前三横呈斜势,攻横呈俯势,竖提略带弧度。若:草字头不要写得过宽;长横行笔时用笔较轻。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竖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竖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竖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竖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竖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十”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垂露竖、悬针竖、左弧竖、右弧竖、上尖竖、短竖”。

垂露竖:藏锋左上起笔,转向右上稍行,向右下按笔,提笔向下,中锋行笔,收笔处稍停,回锋收笔。

悬针竖:形态饱满,挺拔有力。出锋收笔。

左弧竖:藏锋起笔,向右处方按笔;行笔带有向左的弧度。右弧竖:行笔带有向右的弧度。

上尖竖:藏锋左上起笔,转向下中锋行笔,回笔收笔。

短竖:藏锋左上起笔,向右上稍行,向右下按笔,提笔向下中锋行笔,稍停顿,回锋收笔。

4、指导写“修、師、行、土”四个字。

修:第二竖较长。注意右面部件下方三个点的呼应与排列。

師:左面部件略靠上;右面部件第二竖为悬针竖,挺拔有力。

行:左右两部件高低错落,两竖呈向势。土:竖粗壮有力,两横呈仰俯之势。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知识纵览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撇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撇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撇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撇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撇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人”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直撇、平撇、兰叶撇、弧撇、回锋撇、弯头撇”。

直撇:藏锋起笔,略向右上行笔,向右下按笔,直向左下行笔,撇出。平撇:藏锋起笔,向右下按笔,向左横向撇出。

兰叶撇:露锋起笔,向左下中锋行笔,先按后提,撇开出。撇中间粗,两头细,呈兰叶状。

弧撇:藏锋起笔,向右上稍行,向右下按笔,向左下带弧度行笔,撇出。回锋撇:藏锋左上起笔,转向右上稍行,向右下按笔,提笔向下带弧度中锋行笔,至钩画处稍停顿,向上回锋,调整笔锋向左上出钩。

弯头撇:藏锋起笔,提笔向右上稍行,向右下按笔,向左下中锋行笔,撇出。

4、指导写“者、夫、嚴、威”四个字。

者:撇直且长,下面的“日”可以安排得略靠右,使全字平衡。

夫:弧撇用笔较轻,收笔位置低于右面的斜捺。

嚴:注意三个撇的形态与走向。左面的兰叶撇与上横不要相交,位置略右靠。

威:回锋撇用笔较重,与右面的长横不相连接。被包围的部件要写得稍靠上些。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捺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捺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捺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捺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捺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之”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斜捺、平捺、方头捺、尖头捺、短捺、反捺”。

斜捺:藏锋起笔,向右下渐行渐按,至捺脚和稍停顿,向前右渐提捺出。平捺:藏锋起笔,向右下按笔,提笔平势稍运行后即向右偏下方平缓地边行边按,至捺脚处稍顿,向右渐提捺出。

方头捺:藏锋起笔,稍向下按笔,渐提笔平势稍运行,成方头,向右下平缓地边行按,行笔略带弧度,至捺脚处稍顿,向右渐提捺出。

尖头捺:藏锋起笔,轻按,稍向右行笔后即向右下行笔,略带弧度渐行渐得,至捺脚处稍停顿,向右渐提捺出。

短捺:写法与斜捺相似,只是整体较小。

反捺:藏锋起笔,向右下行笔,渐行渐重,向下按笔,折笔向左上收笔。

4、指导写“舎、入、不、道”四个字。

舎:撇轻捺重;“人”部覆盖全字;“土”的位置稍靠上,使全字紧凑。

入:撇低捺高,撇轻捺重。

不:注意交叉部位笔画的错让。反捺起笔位置略靠下,不要写得过短。

道:注意方头捺的写法。横折折撇用笔较轻,形态较斜。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点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点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点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点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然”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上点、左点、右点、右点(出锋)、左点(出锋)、长点”。

上点:藏锋起笔,转向右上,转向右下,再转向下,向左上回锋收笔。左点:露锋起笔,向左下行笔,向右下按笔,提笔向右上回锋收笔。右点:露锋起笔,向右上行笔,向右下圆转,稍停,回锋向左上收笔。右点(出锋):藏锋起笔,向右稍行笔再向右下按笔,向左上提笔,轻按,向左下出锋。

左点(出锋):藏锋起笔,向左下行笔,向右下按笔,向上提笔,轻按,向右上出锋。

长点:露锋起笔,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末尾转笔,向左上回锋。

4、指导写“梁、必、當(当)、兼”四个字。

梁:注意上下相让、六个点的分布及形态。

必:第三月个点为长点,须注意位置。

當:注意字头左右两点的呼应。第四笔为左点,形态实长,下垂。

兼:字头的两个点出锋呼应。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

横折

竖折

竖弯

撇折

撇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组合的例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如、皆”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提、横折、竖折、竖弯、撇折、撇点”。

提:藏锋起笔,向右下按笔,提笔向右上出锋。

横折:藏锋起笔写横,至折处稍停顿,提笔向右上,再向右下斜按,转向下行笔,收笔处稍停,回锋收笔。

竖折:藏锋起笔写竖,至折处稍停,折笔后提笔向右写横。

竖弯:藏锋起笔向右下按笔,转向下行笔,至转折处向右圆转,向右稍行笔,回锋向左上收笔。

撇折:藏锋起笔写撇,至折处稍停,折笔后提笔向右,渐收力,提笔出锋。

撇点:藏锋起笔向左下写撇,撇终轻折,再向右下写反捺。

4、指导写“琉、皆、如、能”四个字。

琉:提画不要写得过长。注意撇折与竖弯的位置和形态。

皆:竖提较斜而竖折较正;横折转折后行笔带有弧度。

如:注意观察撇点的位置及与其他笔画的交错关系,提的斜度不要写得过大。

能:撇折较大较重,两个竖弯的大小、走向不一致。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七课

横钩

竖钩

弯钩

横折钩

横撇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组合的例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家、来”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横钩、竖钩、弯钩、横折钩、横撇弯钩”。

横钩:藏锋起笔写横,至末端稍停顿,折笔向右下,向左上轻提,按笔,向左下出钩。

竖钩:藏锋起笔写竖,至末端向左上提笔,按笔,向左上方出钩。

弯钩: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向下写弧,向左上轻提,按笔,向左上方出钩,出钩略平。

横折钩:藏锋起笔写横,方折后转向下写竖,至末端向左上提笔,按笔,向左上方出钩。

横撇弯钩:藏锋起笔向右行笔,渐收国,提笔,向右下按笔,折笔后向左下写撇,轻折笔后向右下写弧,写弧时先轻后重,向左上出钩,出钩略平。

4、指导写“守、同、東、響”四个字。

守:横向笔画较轻,“寸”中的右点位置靠左上。

同:注意横折钩转折后笔画的走向;“冂”要为中间的部件留出空间。

東:竖钩挺拔有力,撇捺不宜过长。

響:横撇弯钩运笔流畅,棱角分明。须注意各部分的位置、比例关系,既要写得匀称有致,又要控制好字形,使整体不致过长。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课堂小结 第八课

竖提

斜钩

卧钩

竖弯钩

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基本笔画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基本笔画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基本笔画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柳体基本笔画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基本笔画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组合的例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成、風(风)”字。

2、师小结。

3、指导书写“竖提、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弯钩”。

竖提:藏锋起笔,向右下按笔,提笔向下写竖,力度渐轻,至末端提笔转锋向左下,向右下按笔,向右上方写提。

斜钩:藏锋起笔轻按,适当用力写弧,弧形自然,至末端向左上提笔,轻按,出钩。

卧钩:露锋起笔,向右下行笔渐重,至末端向左上提笔,轻按,出钩。

竖弯钩:藏锋起笔,按笔,提笔向下行笔,圆转,至末端向左提笔,按笔,向上出钩。

横折弯钩:藏锋起笔,按笔,提笔向右上行笔,折笔向下行笔写弯钩。

4、指导写“心、盛、元、風”四个字。

心:注意卧钩的形态以及各个点的位置。

盛:斜钩为“盛”的主笔,要写得有力且突出,注意出钩的方向。元:竖弯钩向右伸展,下部圆润饱满;出钩不宜过大。風:首撇为回锋撇;注意横折弯钩的弯度及出钩方向。

5、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6、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书法活动

四、课堂小结

第九课

字形修长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结构字形修长的形态特点。

2、掌握“事、削、肩、書(书)”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重点:

1、认识柳体结构字形修长的形态特点。

2、掌握“事、削、肩、書(书)”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难点:掌握“事、削、肩、書(书)”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学生的坐姿。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正、事”两个字。

2、师小结:柳体“正”字形较大,挺拔而匀称。柳体“事”字字形瘦长却不松散。

3、师示指导写“事、削、肩、書(书)”四个字。

事:字形整体瘦长,须注意把握笔画的走向及轻重变化。

削:首笔为右点,形态稍长;注意把握竖钩起笔与收笔的写法

肩:首点变为横,长撇为兰叶撇,横折转折处棱角分明。横折钩转折后用笔加重。

書:中竖和直,劲挺,整体横轻竖重,笔画分布均匀。

4、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5、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课

向背分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结构向背分明的形态特点。

2、掌握“張(张)、門(门)、用、清”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重点:

1、认识柳体结构向背分明的形态特点。

2、掌握“張(张)、門(门)、用、清”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难点:掌握“張(张)、門(门)、用、清”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学生的坐姿。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張(张)、門(门)”两个字。

2、师小结。

3、师示指导写“張(张)、門(门)、用、清”四个字。

張:临写时,除了要关注字的整体布势之外,还要关注每一笔的位置与形态。

門:注意控制好笔画的弧度,不可太弯使字绵软无力。

用:中竖不要写得过长,里面的笔画用笔稍轻。

清:注意“氵”的弧形分布及点画呼应。部件“月”取向势。

4、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5、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一课

轻重鲜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结构轻重鲜明的形态特点。

2、掌握“儀(仪)、教、開(开)、駕(驾)”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重点:

1、认识柳体结构轻重鲜明的形态特点。

2、掌握“儀(仪)、教、開(开)、駕(驾)”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难点:掌握“儀(仪)、教、開(开)、駕(驾)”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学生的坐姿。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儀(仪)”字。

2、师小结。柳体“儀”字的第一笔写得较重,而“義”的中下部笔画则较轻较细,整个字看上去十分匀称。

3、师示指导写“儀(仪)、教、開(开)、駕(驾)”四个字。

儀:首撇较重;“義”笔画多,须注意布白均匀,不可写得拥挤杂乱。教:“攵”向左侧部件下方穿插,注意笔画的错让。開:中间的部件用笔较轻,外部笔画用笔稍重。

駕:首笔粗重,下面的部件笔画稍轻;轻重分明,平衡稳定。

4、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5、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

内紧外舒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结构内紧外舒的形态特点。

2、掌握“國(国)、也、摩、辯(辩)”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重点:

1、认识柳体结构内紧外舒的形态特点。

2、掌握“國(国)、也、摩、辯(辩)”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教学难点:掌握“國(国)、也、摩、辯(辩)”四个字的写法,并学会临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学生的坐姿。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國(国)”字。

2、师小结。

3、师示指导写“國(国)、也、摩、辯(辩)”四个字。

國:注意内轻外重,内部的部件要与外框相协调。也:竖向笔画紧收,竖弯钩向右伸展。摩:各部件结合紧凑;“林”的末笔反捺较平且向外伸;弯钩出钩较平,收笔位置与上点的起笔位置相对。

辯:注意部件间笔画的错让。字边缘学的笔画适当伸展,可以让全字显得疏密有致。

4、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5、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

亻部 彳部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常用部件亻、彳部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常用部件亻、彳部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常用部件亻、彳部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常用部件亻、彳部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常用部件亻、彳部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使、作”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写亻部。(亻:撇画要直,用笔较重。在撇中间位置军民一致垂露竖。)

3、观察交流“街、德”两字的特点。

4、指导写彳部。(彳:两撇要有变化,出撇的方向须不同。在第二撇中间或偏下位置写竖,竖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斜度或弧度。)

5、指导书写“使、作、街、德”四个字。

使:“亻”略向右倾斜。右侧部件较宽,撇收捺展。作:左右部件宽度接近。“亻”与“乍”结构相近,都要写端正才好。街:三部分错落有致,中间的部件较窄,各部件间结合紧凑。德:“彳”比右侧部件位置低。须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6、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四课

冫部

氵部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常用部件冫、氵部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常用部件冫、氵部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常用部件冫、氵部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常用部件冫、氵部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常用部件冫、氵部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凉、次”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写冫部。(冫:上面的点要取下坠之势,不出锋。下面的点回锋后从中部出锋。两笔相互呼应。下面的点的出锋要指向右侧部件第一笔的起笔位置。)

3、观察交流“法、浪”两字的特点。

4、指导写氵部。(氵:前两点呈向下之势,下点出锋,出锋位置一般略靠上,三个点呈左弧分布,不可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5、指导书写“凉、次、法、浪”四个字。

凉:右侧部件笔画较多,“冫”应写得稍重些,两笔距离不宜过大。次:右侧部件笔画比较舒展,“冫”两点的距离相对较宽。法:右侧部件的长度小于“氵”,位置略靠上。全字笔画轻重变化鲜明,四个点的写法不可雷同。

浪:右侧部件较长。“氵”要写得紧凑。

6、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知识纵览

四、课堂小结

第十五课

扌部

土部

教学目标:

1、认识柳体常用部件扌、土部的形态特点。

2、掌握柳体常用部件扌、土部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柳体常用部件扌、土部的书写方法临写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柳体常用部件扌、土部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临写好以柳体常用部件扌、土部组合的例字。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新课

1、学生看课本,观察交流“括、拱”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写扌部。(扌:横要短,粗壮;竖钩要有力;提的出锋与上横右端基本对齐。横与提的大部分位于竖钩的左边。整体事左展右收之势。)

3、观察交流“塔、均”两字的特点。

4、指导写土部。(土:横短,竖画有力,一般向右倾斜,提长。有些字中的横可写为右尖横。整体呈左展右收之势。

5、指导书写“括、拱、塔、均”四个字。

括:右面的部件短于“扌”,中间的竖写得近似小撇,以与“扌”相迎。拱:右面的部件位置稍靠上,宽度约为全字的三分之二。塔:右侧部件比较宽大,注意左右两个部件间笔画的错让。

均:右侧部件的两个点均写为短横,横折钩底部弧度较大。注意左右部件间要留有一定距离。

6、学生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7、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评议。

三、学习名作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

书写祝寿辞

教学过程:

一、交流自己收集的祝寿辞

二、对比课本中“比、南、山”这三个字。

三、学生练习临写,师行间巡视辅导

4.学习书法六年级作文 篇四

爸爸很少有时间教我写书法,他给我买了几本《书法练习薄》让我临摹,要求我每天晚饭后写四张,由他检查。

刚开始时,爸爸教我练悬笔,还没几分钟,我的手就酸得受不了,连毛笔也握不住了,真想放弃,可一想起老师给我们讲的王羲之用十八缸水练书法的故事,我就咬紧牙关挺了过去。

有一次,我练得倦了,想早早完成四张的任务,就非常潦草地写完了。爸爸看后,严肃地说:“练字得有耐心。为了交差事而去练,那还不如不练呢!”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再也不敢敷衍了事了。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没什么长进,就赶紧去问班上参加过书法培训,写得一手好字的明明,他说:“我练书法都两年多了。”我听后心想:“自己才练两三个月,当然没长进了,但只要自己努力,两年后肯定能赶上明明的。”于是我继续认真地练习。

一横一竖,一撒一捺,《书法练习薄》临摹了十几个,慢慢地,在我不懈地努力下,我的书法一天天进步;不仅老师和同学夸奖我,连学校“书法橱窗”里都贴上了我的书法作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5.六年级寒假作文:书法 篇五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信念。

听文字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听文字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听文字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还听听文字唱“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执著。就是这样,唯美中透着的信念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愁容。

摸一摸文字编的愁丝,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看一看文字绘的夕阳,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断肠;折一折文字叠的舴艋舟,是“载不动许多愁”的孤舟;听一听文字敲的水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水波;还去看看在“佳节又重阳”之际,“半夜凉初透”之时,比那“黄花瘦”的女子在月下吟诗。就是这样,唯美中的愁容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春秋。

走进文字里染色的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你带路;走进文字里清凉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待你采摘;走进文字里的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献给你丰收的录象;再和文字里的冬亲近亲近,你会发现那一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是那么的亲切。就是这样,唯美中画出的春秋景象让我心动。

永久的心动只是因为文字的意蕴。

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境多么悠远;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色多么壮美;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乐趣多么高雅。又一次,唯美中演绎的意蕴让我心动。

依旧是一张纸,一碟墨,一支笔,一句词,只是读的人变得儒雅,博大,睿智,诗意……

6.书法六年级教案 篇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如饥似渴的动力。如何让学生爱上单调而又枯燥乏味的写字练习,把它当成情趣盎然的乐事呢?

妙方一:观“书”。每一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就如交响乐前奏,能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汉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再现教材的丰富形象,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和书写欲望,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书写效果。比如,课前我精心搜集一些书法碑帖、书法家故事、写字音乐等资料,放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课堂上,当我运用资源库,映示图片,讲述故事、播放音乐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用心欣赏着《草圣张芝临池学书》《王献之研尽十八缸墨汁》《怀素练字写穿木板》等古代书法名家苦练书艺的动画故事,无形中也在名家身上学到了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精神,产生了潜心学习古人刻苦练字的愿望。

妙方二:赏“书”。我还经常在课尾让同学们欣赏一些名家名作,这些作品有的如钢筋铁骨,苍劲有力;有的如行云流水,轻盈舒展;有的清秀隽永,有的圆润有致,同学们从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我调取适当的音乐,通过乐曲旋律的起伏跌宕和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获得更为生动、丰富的感受。例如,我在让学生欣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时,配上一段古筝曲《高山流水》,那自然灵动、一气呵成的天下第一行书,与行云流水般的音乐相互映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让书法的种子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二、 优化指导,奏响习字教学魅力乐章

1. “用心观察室”,把握书写要领。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在教学中,每个字的第一笔都是关键笔,因此第一笔要找准。同时,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它对整个字起着稳定和美化的作用。如“马”字的主笔是竖折折钩,这笔穿越了整个字,贯穿上下,它是较难把握的一笔,这一笔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字的章回结构的匀称协调。为了引导学生看出字的“关键笔”“主心笔”,我让学生观看电子白板课件映示的汉字书写的动态过程,指导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课件提示的结构疏密的特点,以及点画轻重,行笔缓急的各类提示,收到了较好的书写效果。

2. “细心医疗站”,探究美观诀窍。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足以说明汉字的笔画安排,结构排列平整、匀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比如,我班学生书写“亻”总是不理想,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亻”像什么呢?多像一根竹竿上停落着一只昂首远眺的小鸟。你看,这只小鸟停落在直直的竹竿上,显得那么稳健,学生兴趣盎然,书写大有进步。

一个汉字引导学生想象出了一幅有情有景的生动画面。这种训练方式以形象教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宗旨,变汉字形体的抽象性为形象性,别有趣味,学生乐于接受,又能在活动中去认识和体会汉字的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而掌握诀窍,写出美观的字来。

3. “静心描写园”,掌握书写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实际操作”,总结出了一些写字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规律。如我在执教《调皮的钩》一课时,着重指导学生掌握“钩”的不同写法,以及钩在字中的间架结构安排。在“写”字中叫横钩,横钩似鸟把胸瞧;在“心”字里叫卧钩,卧钩弯曲向心挑;在“象”字中叫弯钩,弯钩弯度莫太大;在“成”字中叫斜钩,斜钩弯曲力度小;在“勉”字中叫竖弯钩,竖弯钩取包揽势……这些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把钩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三、 多元评价,撑起写字教学朗朗晴空

当同学们用一双双胖乎乎的小手,写下一个个幼稚的汉字时,最想得到的是教师的评价。如果此时我们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实践证明,表彰成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作业中,我总是尽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笑脸、大拇指、五角星、大苹果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打分,激发学生的写字积极性。同时,不忘语言激励——“你的字有进步了!”“你的字又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小书法家,你的字真棒!”“你的字,老师怎么看,也看不够!”同时,通过同桌评、组内评、自评、教师评、全班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正确的改进意见和友善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 以字育人,一笔一画书写美丽人生

“金砖书法课”是我校的特色教学项目。宽敞明亮的书法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24张特制的金砖书写桌,每张桌子上都安放有两块金砖书写板供学生练习。金砖书写相比纸墨书写,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有着“永久性书写练习纸”之称,不仅保证了初期练习书法时的环保、清洁,而且所用的御窑金砖是“相城十绝”之一,其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在练习书法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到御窑金砖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对于继承传统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写字指导时,我根据汉字的结体规律和美学原则,寻找字形分析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写字规律,鼓励学生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做到互助互让。如我在指导写“坐”字时告诉学生:“坐”字的两个“人”如果不作变化,互不相让,就会影响字形美观。把两个“人”的捺都改成点,字就漂亮了,好比一张课桌坐着两个小朋友,如果大家都注意主动谦让一下,就显得团结了。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集体生活中不能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应该多考虑他人利益,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使空洞的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引导,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

上一篇:村便民服务中心制度下一篇:物业公司工程维修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