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2024-09-07

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一

三年级语文下浙教版《练习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读准多音字。

2、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练习把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4、继续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5、继续培养收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6、熟记名言。

7、练习写好带有“女子旁”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的意思。

2、通过辨析词语来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1、运用编制小报的方法,阅读、收集有关神奇的自然现象的信息。

2、用所给的词语整理句子。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神奇的自然现象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1、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学生交流)

2、除了课文中的这些现象,你还了解到了哪些神奇的自然现象?(学生交流)

3、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编制小报。

说明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既是一次复习也是一次说话练习。这一题是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通过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神秘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让我们惊讶不已。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物,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有趣的头发。

1、学生自由阅读短文,读通顺,然后思考三个练习题。

2、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把短文读通顺了。

3、小组交流思考题。

4、班级交流。

⑴第一题,对头发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去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能把几个方面的了解组织通顺写下来。

⑵第二题,仔细阅读比较这三句句子,试试能不能交换这三个词,体会这三个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说明了什么。

⑶第三题,指导学生查阅字典理解“钧”的意思,从而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

说明

阅读练习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通文章,独立思考文后的练习题。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又练习把自己的思考表达清楚。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有时候,我们理解了一个字的意思,就能理解带有这个字的.词语的意思;同样,我们理解了一个词,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中某个字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理解字词的本领大。

1、学生自己练习后,同桌交流。

2、班级交流。

3、根据不同的解释,为带点字组词。

说明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释为带点字组词,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更全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句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时,还会有不同的读音呢!

1、出示练习一,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组词。(通过组词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寻求读音的规律。)

说明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学生在读准所给句子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后,要求学生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进行组词,通过组词,使学生了解这几个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的读音,并寻求一些读音的规律。如:“几”在“茶几、几乎”中读“jī”,其他都读“jǐ”;“朝”在表示和时间有关的词句中读“zhāo”等。

五、把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理解了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才能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同样,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的连贯通顺,才能让别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出示:盛开着 菊花 千姿百态 公园里 颜色各异 的

⑴复习:把词语整理成句子的步骤 ①读词语,想想讲了什么;②整理成句子;③检查一下是否把所给的词语都用上了,标点是否加了;④读读整理好的句子,是否通顺,适当修改。

⑵学生自己整理。

⑶交流。

2、学生自己完成第二句,然后交流。

3、出示补充句子练习

⑴到处 鸟叫声 春天 听到 可以 早晨 的 都

⑵水池 看见 我们 大大小小 漫山遍野 都是 的

说明

整理句子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语感较差的学生。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整理句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时更要注意提醒学生把整理的句子多读几遍,让学生在读中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了。

六、熟记名言。

1、学生自读名言,选择一句名言说说意思。

2、交流,明白这三句名言都是激励人们与书交朋友,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

3、同桌互读、小组赛读、背诵。

说明

三句名言都是激励人们与书交朋友,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以加深印象,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七、写好“女子旁”的字。

1、复习“女子旁”的笔顺。

2、观察书上的例字,说说“女子旁”的字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及时纠正。

4、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书写,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通过对学生书写的评点,使学生了解到怎样的书写才是规范的,符合书写要求的。

2.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一次常州市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会上, 我校陈明珠老师给来自全市的近四百位代表展示了一堂《标点符号教学:练习6 (处处留心) 》 (作者注:苏教版教材独具匠心, 专门在练习中设计了相应的标点教学内容) , 就此进行了探索。教学中, 陈老师基于交互电子白板,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的过程中, 了解标点, 运用标点, 进而掌握标点, 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很多与会代表由衷地赞叹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竟然能使“标点符号练习”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

反思这节课, 笔者觉得这堂课之所以能够成功,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1. 交互电子白板独特的创设协作课堂环境的功能, 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有“配对游戏”、“小猪闯关”两个游戏。“配对游戏”主要是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常用标点的作用;“小猪闯关”主要是用白板的录像暂停功能、照相功能等, 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用好标点。这两个游戏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也就是要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在白板提供的交互平台上, 师生可以开展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此时此刻, 白板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平台, 更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在本节课中, 师生双方正是充分利用了白板, 不断地操作、游戏、闯关、练习, 最终实现了学生的全员参与,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标点, 更全面了解和初步运用了标点, 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 交互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 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极大地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本节课“小猪闯关”的第二关 (智慧关) ——“为‘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这句话加标点, 使它至少表示两种意思”的教学中, 孩子们的创造力远远超越了我们的预想。孩子们非常踊跃, 纷纷上前点标点:“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陈老师分别用白板的照相功能和橡皮擦功能, 把孩子们的答案一个个排好队留在上面, 展示他们缤纷各异的智慧之果。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个男孩子胸有成竹地走上前, 边加标点边说:“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我们为甲队打败乙队而欢呼, 所以加感叹号。但甲队打败乙队后就一定得冠军了吗?所以加问号。”独到的见解赢得了满场掌声。之所以有这样的精彩, 是因为白板给孩子们提供了互动开放的舞台。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中, 他们的智慧和创造也是无穷无尽的。正如课后很多教师的评价:“标点课上活了!没有电子白板, 没有现代教育技术, 这个练习怎么可能有如此精彩!”

3. 交互电子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使课堂随机教学资源的利用显得灵动而有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由于无法对学生的典型生成资源进行及时直观的呈现, 常常使得教师无法进行适时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书上例段中的转述句——“客人们问他到哪里去了”如何加标点。要使学生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先尝试练习, 教师再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 陈老师积极利用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在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巡视, 发现典型问题及时用手机拍摄下来, 通过手机的蓝牙功能立即上传到白板上, 再通过图形标注库, 将直接对话“客人们问你到哪里去了”与转述的句子进行比较, 并创设对话情境, 分别加上不同的标点引导讨论, 很轻松就突破了这一难点。

就白板的即时生成这一独特功能的实际效益来看, 相对于之前的实物投影, 前者不仅具有及时点评功能, 而且还能将评价的过程记录下来, 既利于上课教师课后反思, 还可作为今后复习时的再生资源, 更是年级组内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绝好范本, 各班级教师都可根据课堂中生成的一份份练习, 全面深入地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找到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经验与策略。

4. 交互电子白板灵活的资源整合功能,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使教学过程富有生机和活力

在本节课中, 陈老师除了自制教学课件外, 最为突出的又一亮点是引进了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中部分内容。这套软件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设计的, 不仅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拓展, 还对教材内容做了极富趣味性的数字化编排, 设计了很多让学生既喜爱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 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教育资源。陈老师在课上多次使用这套软件, 有机适度地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如开始的“配对游戏”, 就是由光盘中的保龄球游戏转化而来的;后面的“小猪闯关”的第一关 (基础关) , 则是光盘中的实际游戏。从课堂实效来看, 这些游戏的引进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课堂教学情境, 反而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实效, 展现了交互电子白板整合资源的巨大魅力。

3.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语文练习课 篇三

一、背景分析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学科。我们对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缺失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且无数老师的教学耕耘中不断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令人不解,可能是矫枉过正,现在的老师很忌讳训练,很轻视练习,似乎训练了,练习了就与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相悖了。实际上语文练习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语文练习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备课的重要内容,而长期以来老师们在练习的教学中投入的关注是有限的,常常

是按部就班,审完题,逐题练,练完讲,讲完算。为了寻求最优化的语文教学,使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真正完美统一,必然要对如何优化语文练习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语文练习教学也必须努力走出目前枯燥无生趣的境地。用趣味盎然的语文练习教学捕获学生的心。

二、教学过程描述

练习教学案例一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2第4题:照样子改写句子):

师:(出示例句)同学们读了这两句话,发现什么了吗?

生:它们都说了爸爸捡到白鸽的事。

生:两句话说得意思是一样的。

师:完全一样吗?再读读。(引导齐读)

生:有点不一样,第一句主要说爸爸捡到的什么……

生:我知道,第二句强调了白鸽是爸爸捡到的。

师:对,它们的意思是基本一样的,但强调的对象是不同的。它们还不同在哪里?

生:第一句话先说爸爸捡到,第二句话先说白鸽,两句话词语顺序不一样。

生:它们表达方法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会读句子。一下就找到了这两句话的联系。这样的句式变化练习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哦!下面我们就来练习。

生:(完成书上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书上三句句子改写情况)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很快就知道转换表达顺序的方法。但是要完全灵活地掌握,靠这样几句例题够不够?

生:不够!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你出几句让我们练习!

师:好是好,但老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生:我们来出题。

师:太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出题,再由你选同学来答。

生:爸爸烧好了饭。

生:饭是爸爸烧好的。

生:小明排好了班级里的桌椅。

生:班级里的桌椅是小明排好的。

生:聂耳谱写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

生: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谱写的。

……

师:除了写人,能不能再扩展一下?比如……

生:小燕子搭好了坚固美观的巢。

生:坚固美观的巢是小燕子搭的。

生:小溪冲刷光滑了边上的石子。

生:边上的石子是小溪冲刷光滑的。

……

自我反思

语文练习一直以来就给人留下了单调、机械、重复等印象,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完成语文练习上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最长的,但其练习的效果好吗?效率又怎样呢?我们一时难以自信回答。要改变关键是教师的语文练习训练有没有“练”到“点子”上。

小学生天性好奇,新鲜的东西才特别受他们的喜爱,在练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尽量设计些有新奇感教学环节,发挥学生主体性,他们就一定愿学、乐做、善练。在以上练习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掌握句式变换时一改老师出题,学生答题的老路子,由学生自主出题,自主答题,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这样一个小小的尝试,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接下来的环节学生们的积极主动,争着出题,抢着答题,一问一答,评评议议,学生真正拥有了整个课堂。在短短几分钟内,同学们完成很多句式练习,这样的练习效率高,效果佳。其间,我注意发挥“导”的作用,如:引导学生朗读辨别两句例句的异同之处,及时点拨出题不要局限在写人上,打开思路,拓展领域……与关键处旁敲侧击,学生们可以说妙句不断,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令我感叹他们真是命题高手呀!

这样的教学环节,不需要花哨,不需要复杂,只需要你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加上一点巧思,一点变化,就一改语文练习简单重复,繁琐单调,互动性差的面貌,给你和你的学生一个惊喜和启示。

练习教学案例二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4第3题: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题对韵歌。

生:(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把这几个对子读准确了?边听边想这其中有什么特点。

生:(指名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

生:我发现有些词语是相反的关系。比如:来和往,密和疏。

生:也不都是相反的,象楼和阁都指的是一种建筑。

生:对,春天和夏天也没有相反关系,只是相关的季节。

……

师:同学们会阅读,会思考,这就叫“对对子”,(板书:对对子)。这些对子读起来都上口入耳,押韵整齐,因为它们都是相反或相对的“对仗”关系。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外搜集到了许多对子,请你拿出你觉得最精彩的来和大家分享。

生:我到杭州西湖楼外楼看到这样的对联: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生:我爸爸教了我一个对子,很长: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我觉得读起来很顺,也好记。

生:我在网上看到写桂林山水的对联: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

生;我的对子不长:“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我很喜欢。

生:我奶奶家客堂间里就有这样的对子: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山远水皆有情。

师:同学们找得对联真精彩,老师也想来交流在沧浪亭记下的对联: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师生继续交流 )

例如: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

师:刚才我们一起读对子,品对联,对对子可是很锻炼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

生:我看到电视里,古时候的老师就会让学生练这个。

师:你很会留意生活的小细节,对对子需要我们做到活学活用,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好处可多了。同学们我们来个对对子擂台,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对对子大王。好吗?

生:好。

师:天对

生:地

师:大陆对

生:长空

师:鸟语对

生:花香

……

师:听好,难的来了。关门——

生:开门

师:好,春雨蒙蒙

生:秋雨潇潇

师:静悄悄

生:乱哄哄

师:高!再试一个

师:狮子林

生:虎丘山

师:妙,妙哉!(生笑)急匆匆

生:慢吞吞

师:……

生:……

师:(表彰对得好的同学)同学们对对对子兴趣这样浓,真好,时间关系有些交流搜集活动我们只能放在课外了。老师在班级里为你们辟出一角,你们可以发表自己搜集到的对子,也可以出对子,请同学来挑战……

自我反思

语文练习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出发,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抑或加强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需精心设计,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更多的时候练习是一种“抛砖引玉”,是为了“举一反三”……“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象以上这一个练习教学案例中,读读背背这些对子简单,但是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从读入手,既而引导分析对子的内在对仗关系,在学生对“对子”的更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来介绍欣赏自己搜集的对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对子精彩纷呈,虽然学生对有些对子语句理解得有限,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已经对这种语言形式充满了兴趣,他们已经领略到了中华汉语言的魅力……同时他们也知道到何处去找,如何去找,相信学生以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会更敏锐的发现类似这样的点滴语文知识。

接着进行对对子游戏,游戏中注意了渐进性,先是复习以前所学的对韵歌,再是新学的对子,再试着练对……学生时不时妙语如珠,令人拍案叫绝。最后,既然要重视课外的延伸,语言的积累,就要安排好学生课外交流展示的阵地,所以作业的布置绝非可有可无,而且要落到实处,才能有助于学生积累兴趣的延续,语言积累习惯的养成。

练习教学案例三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6第6题认识下面这些姓,再背下来。)

师:下面做个小练习,请几个同学上来默写几个词语。

生:……

师:开始,第一个:奚xx第二个:潘xx第三个:平xx第四个:徐xx

(生在台下有的在笑,有的大声指出台上同学的错误……)

师:我们请黑板上这些姓名的主人来纠正批改这次默写。

生:(上台纠正同学写错的姓或名。)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安排这样一次特殊的默写练习?

生:老师想告诉我们,我们不会写同学的名字。

生: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同学了解得太少了,连名字也也不对。

生:可能是告诉我们名字里也有许多生字……

师:你们说得读对,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名字,“名”里包含着长辈对我们期望和祝福,而“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印记,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也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呀!我国的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姓氏。

生:(自由大声读)

师:谁来读准这些姓?

生:(个别读,正音)

师:这些姓氏比较少,我们把它背下来,今后碰到就能读准了。

生:(熟读成诵)

生:(指名试背,齐背)

师:有没有你知道的一些姓这些复姓的人物?

生:我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

生:我知道诗人欧阳修。

生:三国有大将叫夏侯渊

生:我知道写书的司马迁。

师:对,司马迁写下了《史记》。

生:还有司马光砸缸。

……

师:老师给你们留个作业,或者是提个建议吧,你能不能把我们班级35个的同学的姓和名都掌握了,你们可以互相请教,互相介绍呀!好吗?

生:好

自我反思

对于这样一道练习题,是不是就能随便拿来一本语文教辅用书,让学生按着教学进度练,收效当然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练习教学不能一味地注重其巩固、提高的作用,而漠视语文练习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语文练习本身所蕴藏的浸润在语文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所以我首先以轻松有趣的默写同学姓名游戏入手,是为了自然引出对姓氏的认知的渴望,也隐含着“请给你身边人的多一点关注的期望”。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姓氏,说说这些姓氏的异士能人,文豪将领……为了让学生对这些较少见的复姓有更深刻的印象,也隐含着追溯姓氏背后的历史,遥想华夏俊杰,张扬中华精神的希望。互相指导互相介绍彼此的姓名,为了让学生从身边起对百家姓氏有更广泛的认识,也隐含着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时时需学习的理念渗透。

4.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练习(6) 篇四

一、识字与写字

1.看拼音写词语。

bù yóu zì zhǔ mù bù zhuǎn jīnɡ bù lǚ cōnɡ cōnɡ

(不由自主)(目不转睛)(步履匆匆)

lǐ suǒ dānɡ rán ráo yǒu xìnɡ qù bǐnɡ xī nínɡ shãn(理所当然)(饶有兴趣)(屏息凝神)jǐ jīnɡ zhǎn zhuǎn pínɡ ān wú shì(几经辗转)(平安无事)

2.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在()里正确的音节下画“ ”。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xínɡ hánɡ)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

调(tiáo diào)有序!

(2)即使是相背(bēi bâi)而行,假(jiǎ jià)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总要伏下身子背(bēi bâi)老人过去。

3.找出写错的字,改在()里。

狂风爆雨 移值骨髓 美好回亿 深后真挚

山红暴发 夸越海峡 庄重严素 重新站放

(暴)(植)(忆)(厚)(洪)(跨)(肃)(绽)

4.默写《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3年4月20日,北京一个出租车司机等到了一个要去北京南站的客人。这是一段因“非典”恐慌而生意锐减的日子,有客人是求之不得的。

当司机听到这位客人说自己“肺部有感染,打了一个星期点滴都没好,要回老家”时,他做出的选择是:将车停在路旁,锁上客人放行李的后备箱,然后用手机给110、120„„拨电话。客人气急了:“我打车,到站给钱,你管得着我去哪儿吗?”

司机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举国上下都在抗击‘非典’。我今儿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

客人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司机,央求放他走。司机说:“我这是对你负责,你要真是‘非典’就没命了,连别人也连累了。我知道你没钱了,如果医生说你没事,你明天在北京的花费,我都包了!”

在等医疗机构的车来时,天下雨了,司机在雨中淋着,不断劝阻经过的行人绕道而行。整整两个半小时以后医院的车才到,拉上病人走了。司机将出租车彻底消毒后回家已经是凌晨。

这是“非典”恐慌中一个最普通的人的故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呢?是良心,是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也是一个公民的意识。

让我们记住这个司机——北创公司的张四平,今年49岁,在得知那个客人排除了“非典”的嫌疑后,他说:“我觉得对不住人家,我真想向他道歉。”(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里打“√”。

① 连累lěi()lâi(√)② 绕道rǎo()rào(√)(2)读句子,选择说法正确的,在()打“√”。

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呢?是良心,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是一个公民的意识。

① 反问句()② 设问句(√)③ 疑问句()(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地写出来。

北京一个出租车司机得知客人有患上“非典”的嫌疑时,极力阻止他回家,让医院把他拉走的事。

(4)你喜欢这位出租车司机吗?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再写下来。

答:喜欢。(只要回答出喜欢的理由,合理即可,如有公民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受)

三、习作

5.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6课件 篇五

教学内容:《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辨析多音字,从而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增加积累。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折。

学习重难点:辨析多音字;指导说清楚制作过程。教学准备:准备好小制作的材料。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辨析多音字,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2)说说本题的要求。

2、我的十分钟

(1)出示黑板,学生自由认读“发人深省、丢三落

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2)查字典对照自己有无读错音的,并了解这些字的另外读音与意思。(3)给多音字组词:

省shěng()落luõ()间 jiān()xǐng()là()jiàn()cān()cī()参cēn()差 chà()shēn()chāi()

3、练习2(1)自由读读这句话。(2)指名读,试一试。(3)正音,齐读。

(4)各人想想“称、兴”的另外读音并试着组词。不知道的可以查字典。(5)指名说一说读音、组词。

4、练习3(1)自由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2)同桌互相读读。(3)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印、即、郎”(1)指名读读这三个字。

(2)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写字时的共同点。(3)指名说一说。(4)教师小结并范写。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在写得时候要注意左高右低。(5)学生描红临写。(6)展示、评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读读背背,增加积累,了解大概意思;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尤其要指导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叙述清楚自己的制作过程。

一、读读背背

(一)成语:

1、学生借助字典自由读读。

2、指名读。

3、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风—雨)

4、再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5、我的十分钟

6、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

2)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成语的意思。3)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没有理解的成语。4)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5)、师相机指导,小结并简述成语的大概意思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未风先雨:比喻事情还未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6)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7)展示背诵

(二)古诗《竹石》

1、出示图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石)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

2、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郑夔,也就是郑板桥看到这幅画后喜爱至极,当即题诗一首,(出示诗《竹石》)因此我们通常把这类诗称为“题画诗”。

3、生借助字典读读这首诗。

4、指名读读。

5、图文对照,再读诗句,初步体会诗意。

6、师生讨论对诗的理解。

7、指导朗读。

8、自由练习背诵。

9、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收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6.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汉字。

yán liào wén dàn hòu()好()()黄()的

2.本文从()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分别是()、()、()、()、()。3.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1.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写一写。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甜 粮食 加紧 油亮亮 杨树 丰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这篇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如果我是秋雨,我准备给__________带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颜料 闻 淡 厚

2.五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许多好闻的气味 金色的小喇叭 一首歌 3.略

第二课时 1.略 2.略

7.语文教学的课堂练习设计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练习,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范围广, 头绪多, 稍有懈怠, 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巩固已教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 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因之, 中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应特别注重下面四个方面:

一.实用性

课堂练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应该切实掌握的知识, 内容上应该浓缩, 力求精粹;分量上应该控制, 力求实用。切忌主次不分, 陷入题海之中, 更不可“抓了芝麻, 丢了西瓜”, 枉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做无用功。所以, 练习的设计, 即拟题的范围可包括: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有特色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能够体现一般规律的结构特色;新出现 (或用法有了变化)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有特殊表达功能的特殊句式的句子;在语法、修辞、逻辑方面富有典范性的句段;之前未曾学习过而又必须了解的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在知识排队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 将上述内容分别以不同形式配置在练习中, 使学生练得实, 学得实。

二.灵活性

课堂练习, 切忌变成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 而应该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逐步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境地。为此, 所拟课堂练习题一定要灵活多变。具体方式有:

变换形式。同一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由于形式改变, 解题思路也随之变更, 这就增强了思考性;另外, 形式一变,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 从而激起思考的兴趣。

改变语境。语言现象千变万化, 语言单位的组合也错综复杂, 尽管如此, 其组合必须尊循一定的规律, 方可传递出一个准确无误的意思。基于此, 可用改变语言环境的方法拟题。如就课文中的词语可重新编写一段文字, 将这些词语有机地组合进去, 或填空, 或选择, 或解释。

对照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理、辨别正误优劣的有效手段。比较的过程, 也是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在拟题时, 可用的方法有:本体比较, 如在同一篇课文中, 开头与结尾比较, 前后不同结构方法比较, 描写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等比较;异文比较, 可选择同类题材, 但文体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加以比较;假设比较, 可就一句、一段文字进行假设修改 (调、换、删、补) , 让学生比较, 在比较中使学生从“不应该那么写”中学会“应该这样写”, 这是一种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综合整理。教师讲析课文, 通常都是一节一段地分解进行, 然后总体归纳, 也就是从局部到整体。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师讲解完毕, 可以设计综合整理题, 让学生自己动脑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进行归纳。从教师的化整为零, 到学生的化零为整, 同样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拓展延伸。教师讲授的知识, 毕竟是沧海一粟, 大量的知识有待于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 我们要通过课堂练习, 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设计一些内容超出课本范围, 而学生通过努力又能解答的题目, 以培养学生自求自得的本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分解性。教材中附有的“研讨与练习”具体体现了每一课的教学要求, 提示了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但它往往比较大、比较粗。为了突出重点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可将题目进行分解, 大题化小, 粗题化细。当然, 这个“化”绝非将原题简单分解, 而是要研究命题者的意图, 吃透题目的实质, 再结合教学中学生的实际, 重新设计出具体的习题。

四.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观点分析, 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完全集中到要做的题目上去,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能动地、创造地去解题。同时, 也要防止将那些低级的、庸俗的材料塞到练习中去。那么, 如何使课堂练习带有趣味性?其一, 使文字叙述尽量生动活泼;其二, 出题形式应尽量新颖别致;其三, 尽量穿插一些故事情节;其四, 尽量多结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8.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八

第一部分:

1、填空:

⑴冰心,原名,现代著名,著有、等。

⑵泰戈尔,著名诗人,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妄弃()

馨香()

晨诗()

凝注()

悠远()

3、请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词。③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一诗中,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

5、《纸船》的开头用词语“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面对纸船遭遇的“不测”,诗人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诗人希望纸船最终到达的地方是哪儿?

7、诗中的神来之笔“纸船入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它”指什么?怎样理解“爱和悲哀”?“归”到“哪儿去”? 第二部分:

(一)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8~14题

母亲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在我游戏中间

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8、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为什么又强调自己忘不了母亲的歌调,气息和眼光?

9、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 ⑴ ⑵ ⑶

10、怎样理解“歌调在玩具上回旋”?

11、“庙里晨祷的馨香”怎么能吹来母亲的气息?

12、我为什么“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13、从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你能谈谈你印象中母亲对你的关切、对你的爱吗?

14、《纸船》和《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

(二)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摘自冰心《繁星》)15.这三节诗诗人用了

的修辞手法。

16.这三节诗之间按内容来看是

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是暗指。

17.诗歌要求语言精炼,诗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 特征,用

、、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18.“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9.这三节诗的寓意是什么? 《诗两首》答案

1、⑴谢婉莹、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⑵印度、《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2、略

3、①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③庙里|晨诗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④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

4、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颂歌。(意近即可)

5、表现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6、诗人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纸船,希望纸船能载着诗人的思念到达母亲的心口。

7、略

8、正话反说,强调母亲的难忘。

9、①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②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③我远望时母亲对我的凝注。

10、略

11、略

12、母爱是广博的,它充满着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意近即可)

13、关键是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9.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九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趣味性的数学课堂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练习,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

例如: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为了巩固知识点,我把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找门牌号码”游戏:森林里建好了新房子,小动物们都将有自己的家。这不,一大早,小兔就来参观自己的新家,可它到了小区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自己的家。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可它只知道自己家的门牌号是102号。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家吗?这样,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二、设计实践性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各种操作性、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运用知识,并且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例如:学习“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李叔叔新买了一间门面房,已知它的长为25米,宽为4.5米,现在要对这间门面房进行装潢,按3:7分成生活房间和经营房间不等的两间。已知大理石单价为每平方米45元,实木面积为每平方米250元。采用哪种方式装潢既经济实惠又实用?”让学生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这样,设计实践性练习既可以巩固知识点,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的课堂练习方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练习中的“开放性”资源,引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开放性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使练习成为展现学生个性的阵地、思维碰撞的舞台。

例如:“在倒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4×( )=2.5×( )=( )×( )=1。这里,学生不仅要用到了倒数的知识,还联系了前面分数乘法、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最后一个算式更具开放性,可以填无数个答案。这样设计练习,不仅巩固了倒数意义,深化了对倒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对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课堂练习,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

四、设计生活性练习,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让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例如:在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做一次小小会计员,让学生去银行去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并为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最佳的储蓄方案。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和反复比较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加强了对学生节约金钱的教育,从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财意识,实现了教学和育人的统一。

五、设计层次性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课程学习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0.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

2、爬山虎的脚指的是( )

A、茎。B、叶。C、茎上的卷须。

3、课文从( )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B、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D、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行的。

E、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

4、“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作者经过( )观察,终于发现了爬山虎的特点,并按顺序把它描写下来。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用“——”画出短文中的动词。

2、“一把”表示( ),意思是( )。

3、写出反义词。弯曲——( ),紧——( )

4、“一脚一脚”让我们体会到( )。

(二)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短文主要写的是( )。

2、第一句话写了( );第二句话写了( );第三句话写了( );第四句话是对前三句话的( )。

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11.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41分)

1.(6分)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崇高________

真挚________

凄凉________

沉静________

孤寂________

朦胧________

2.(6分)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乐道

狂风________

________

德________望________

3.(9分)添枝加叶(扩充词语)。

________的怀念

________的感情

________的条件

________的工程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回击

________的敬意

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的思念

4.(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小城

________的敬意

________的爱慕

________的灵魂

________的天色

________的梦境

5.(8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涤

黑——________——________     民——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     会——________——________

6.(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崇高——________

灵巧——________

强烈——________

增添——________

7.(6分)默读课文《怀念母亲》,并填空。

作者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在异国他乡,对于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从来也没有________,一直________他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8.(3分)换部首成新字,并组词。

根________

地________

说________

9.(3分)换部首成新字,并组词。

待________

城________

孤________

10.(4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散________文(sǎn

sàn)

沮丧________(sānɡ

sànɡ)

浓________淡(nónɡ

nònɡ)

类似________(sì

shì)

11.(10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风________号

________

________如洗

________人________笑

牙牙________

________

可见________

________

12.(8分)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怀念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他在北京大学里被称为“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________,对祖**亲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

13.(4分)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敬意

________的爱慕

________的薄暗   ________的心潮

14.(5分)句子加工

①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缩写句子)

②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改为反问句)

③对母亲的思念我都记写在日记里了。(“被”字句)

④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用上划线词,仿写句子)

⑤我的希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了。(修改并句)

15.(5分)按要求,摘抄句子。

摘抄《怀念母亲》中描写作者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16.(8分)辨字组词

班________

廷________

挚________

幻________

斑________

延________

擎________

幼________

17.(5分)用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你能够写出多少呢?拿起手中的笔,在下面写一写吧!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想起来的最多。

18.(8分)你能照样子写吗?

设(设计)

没(没有)

阻________

控________

挚________

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9.(5分)摘抄课文《怀念母亲》中的四字词语,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20.(6分)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________

真挚________

忍耐________

反义词:沮丧________

怀念________

甜蜜________

21.(10分)给形近字组词

崇________     孤________     魂________     渐________    欧________

祟________     狐________     魄________     惭________    殴________

22.(12分)填字释义。

________不安席:________

________不下咽:________

________来入梦:________

________望灰天:________

终天之________:________

可见一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3分)

23.(5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_____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_____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_____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________母亲。

赡养

侍奉 迎养

世界上________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________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虽然

无论 不但

但是

而且

(2)本文所说的“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________

(3)本文中的母亲有哪些特点?

________

24.(18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__      清晰________    特别________

(2)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3)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4)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41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3分)

12."6+1"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课前预习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 事先有准备就能获得成功, 不然就会失败。对于语文学习而言, 每位老师都知道预习是十分重要的, 预习主要就是让学生阅读文本, 遇到难字生词查工具书解决;查阅资料熟悉作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依标 (纲) 自学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我一般用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 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 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 达到什么能力。当然学习目标的拟定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可测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书》这一课时我拟定的学习目标如下:1、能顺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2、能疏通文意。3、说说文章画面的精美。4、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就具体、可测。

其次出示学习提纲。这个提纲很关键, 是教师备课时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列出的具体问题或内容, 提纲的设置必须具体、细化、可操作。例如在赏析《行道树》时我拟定的学习提纲如下: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看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2、作者写行道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你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 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4、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行道树一样。这样就将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串联成一个个问题, 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去获取新知。

三、互动交流

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习提纲, 对学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 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如果预习目标涉及的内容较多, 我则给每小组分配任务, 组员再分工合作。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一课时, 因为这是一篇较长的文言文, 所以仅仅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就比较困难, 因此, 我就给各小组分配了任务, 要求第一组翻译第一段, 第二、三组翻译第二段, 第四、五、六组翻译第三段, 这样学生完成起来就容易了, 也为后面的展示做好了准备。当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 我则在小组中穿梭, 或是询问学生的进展、或是征集学生的展示方法、或是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小组展示

作为语文课而言, 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有歌曲展示 (例如赏析《背影》这一课时, 目标中要求学生搜集歌颂父亲的诗词歌曲, 展示课上有同学就唱了歌曲《我的老父亲》, 让我记忆犹新) 、有课本剧表演 (例如赏析《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有书面展示 (主要在旁边悬挂的小黑板上展示) 。即将展示时我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分给各组, 如果展示的内容较少, 那么我就要求不同的组展示相同的内容, 如果展示内容较多, 我就要求一组展示一方面的内容或几方面的内容。例如前面举到的例子《答谢中书书》, 这么简单简短的一篇文言文所涉及的四个目标各组都得展示。当然各组任务尽可能地均衡, 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根据内容的难易来确定。我分配好任务后组长按内容的难、中、易派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一般分配原则:学困生和中等生展示字词 (字词及重要内容的展示一般展示在本组的小黑板上) 、作者简介等比较简单的问题;优等生一般是讲解、分析、点评别人的回答。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组内成员如有展示不当, 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当学生重点展示不理想, 或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 我则统一引导讲解。

五、质疑探究

当其它组员对某组成员的展示、讲解有不同意见时, 我就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大胆讲解自己的看法, 由我来画龙点睛, 实时点拨, 统一意见。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生成性的问题, 教师往往不可预料,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要下功夫挖掘文本, 掌握驾驭课堂的本领。

六、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 以便确切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每节课我一般根据学生展示不理想的内容和重难点来设计不同类的检测题, 考查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检测形式也灵活多样, 我一般让组长检测组内成员基础知识, 我则检查能力提升题, 或者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组内出题互考。若检测效果不理想, 就针对出错的题目再进行讨论交流、讲解点评, 直到彻底懂了为止。

从六环节中也可见老师的“导”是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条主线, 是“路标”也是“引桥”。

13.《练习6》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本次的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同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正巧,这几天我们班有好几个学生都发热请假在家,所以我就以此为契机,创设情境,展开口语交际的学习。我先这样导入:“宋莹莹、樊佳妮、吴磊这几天生病没有来,你们想不想去看望他们呀?”孩子们都说想,那我们今天就来练一练。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孩子们都愿意打开话匣子,上台来表演。我想孩子们都有过看望病人的经历,所以我就让学生先表演起来,然后在师生的共同评价中,我再慢慢渗透注意点,纠正一些错误的言行,在实践中学习效果会更好。在表演中,我让孩子们帮我把祝福带给这些生病的同学,可是有些孩子在表演时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我就让他再来一次,在反复实践中孩子们终于学会了看望病人和转告别人的话。

这样结合身边资源,直接介入真实的交际环境,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学生们面对自己的同伴,表现得非常主动,参与交际的愿望强,也加深了班级中孩子们的友谊。

14.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四

(1)(凉爽)的秋风(辽阔)的塞北(美丽)的江南(2)(爬)椰树(骑)牦牛(看)杏花

六、照样子组词,再写一句话。

例:岛(小岛)我在小岛上发现了许多昆虫。骄()塞()

七、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骏马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2)杏花(在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3)(骄阳似火,椰树仍挺立在)海岛上。

15.语文练习6课程教学设计 篇十五

1 “智慧 1+6”实践的目标

“智慧1+6”课堂教学模式中的“1”即为“一对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6”为探究习得教学模式六个步骤:创设情境, 引出话题;推送任务, 自主探究;总结梳理, 诊断教学;学习巩固, 实施测评;迁移运用, 展示成果;提炼升华, 总结反思。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一是立足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 探索“智慧1+6”语文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及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二是利用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三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促使教师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掌握电子书包在中小学应用中的模式、应用成效及影响因素, 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 “智慧 1+6”模式形成过程及成效

2.1 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 1+6”教学模式

本研究构建的“智慧1+6”——探究习得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阅读、归纳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获得情感体验, 奠定良好的语感基础。同时, 能进一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可通过实时测评掌握学生的获得程度。在大量的补充阅读中, 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也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2.2 “智慧 1+6”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过程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信任》为例。上课时, 教师可先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展示自己参加农家乐采摘的照片, 引出课文的学习,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后, 推送学习任务——将文章描写的采摘活动和你参加的采摘活动一一比较, 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并整理成文字, 上传, 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 师生互相补充, 促进生成。接着通过教师端发布问答题:“告示板将我们带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以“课后第二题”检测并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情况, 从而明确信任别人是一种快乐,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它是相互的。然后, 教师拓展阅读《一颗螺丝》并根据小检测进行交流, 形成自读成果。最后教师?布置综合性作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美好感觉。可以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上传给教师或是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中, 供同学互相交流。

2.3 “智慧 1+6”在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和实验教师不断进行交谈, 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变化, 了解了学生对“智慧1 + 6”这种课堂模式的喜爱程度。

语文教师提到“目前电子书包的介入, 无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独立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引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 学生更活跃了, 阅读的兴趣更高了, 大家都专注地阅读自己‘书包’上的拓展资料, 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我们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 在电子书包阅读课上拓展过《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资料, 刚好选的这个拓展资料在期末检测的时候涉及了, 学生当时就特别的欣喜, 全班都作对了这道题, 其正确率远远高于平行班。”

语文教研组长也提到:“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很少, 是因为他们总在猜测老师心中的正确答案, 显然学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独立理解。使用“智慧1+6”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后, 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充分的自我阅读之后,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活跃多了。其次, 小学生热衷于表现自己, 在“推送任务”以及“实时测评”环节中, 学生尤为兴奋,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自己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因此思维更加活跃, 注意力更加集中, 课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3 结语

电子书包所构建的“智慧1+6”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智慧教室”项目试点时间周期短、新产品也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 试验学科成绩的提升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我们正在开展第二阶段的试点研究, 希望通过继续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1+6”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搭建多媒体“智慧教室”, 运用准实验研究法, 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问卷及访谈调查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1+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篇:荒山绿化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