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2024-10-19

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精选8篇)

1.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一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县医保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现行医疗体制、政府财政状况以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工参与统筹面较小,社会化程度不高

按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将从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向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最后拓展到农村群众,但就目前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统筹的情况来看,财政供给人员全部参与医保统筹,上划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参保比例为56.8%,县烟草公司和供电公司直接没有参与。全县没有一家集体企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更不用说。由于参与统筹面较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的抗支付风险能力较弱,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难以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医保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多种原因导致公共财政实现基本保障支付风险加大

一是职工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现,参保人员中危重病人逐年增加,职工住院费用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退休人员住院人数增多、住院费用加大,2005年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住院人数超过住院人员总数的40%,住院发生费用和报销的费用则超过50%;二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受利益驱使导致无病查病、小病大治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三是同类药品五花八门,政府对药品价格难以实现宏观管理;四是对参保人员监督不力,导致利用医保卡进行挂靠或冒名住院看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的规定,属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是参保对象本人使用,但如果监督不力,一张医保卡全家都可以住院看病的话,财政对医保支付的风险状况显而易见;五是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割,转化为财政对医保统筹的支付风险;六是医保工作管理各环节人、财、物的投入也转化为财政的支付风险。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职工个人出了钱,报销比例也降低了,但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支付却依然居高不下,按3%配套,财政每年要拿出720万元,按5%配套则每年要支付近1200万元,而医保启动以前每年公费医疗报销费用不到400万元,与医保启动前的公费医疗相比,财政负担有增无减。

(三)医保用药价格偏高,医院药品价格和市场药品价格混乱,难以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利益

此次民主评议,调研组选择40种医保和非医保常规用药进行了抽样对比调查,具有完全可比性的十一种。通过对比,多数医保定点药店药品价格比平价药房药品价格高30%以上,最高的悬殊20倍,如50粒装的哈药总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平价药房的价格仅为每盒4元5角,但到了医保药店价格则是每盒9元,而到了医院则变成了每盒15元7角;免可球蛋白平价药房的售价仅为每支3元5角,但到了医院则成了每支21元;输液用的环丙沙星针剂在普通药店售价每支为1元6角,但到了医院则变成了每支16元。一些所谓的新、奇、特药的药品价差则更大,而且同一种药在不同的医保购药点和医院价格不统一,同一定点单位医保消费与普通消费价格也不统一,导致药品价格混乱。出现这种药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类药品生产厂地太多,批号太多,剂量标准不一,进药渠道不一,导致药品价格失控;二是医药不分的医疗体制,部分医生就药处方而不是就病处方,导致一些所谓新特药价格居高不下;三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药品价格剔除流通环节价格因素外,还要进入医院的运行成本,这也是导致药品价格上涨和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五是药品种类繁多,物价局、卫生局、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对医药监督管理职能交叉,导致医药监督管理存在盲区;六是定点医疗机构把医保的基本设施投入转化为广大参保对象的消费成本,从而导致在同一个机构同样的药出现医保划价与个人自费不同的价格。

(四)住院报销比例太低,参保人员不堪重负

2005年全年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住院人数为477人,发生住院费用为461万元,但报销费用仅为226万元,报销比例只是48.6%,2006年1月至9月报销比例虽有所上升,但报销比例仍不足57%。某乡镇一男教师住院花去3000多元,经过多方周折才报销51元,按他的说法是反赔了本。某乡镇一女教师,跑几趟才找着领导签字住院,住院花去1800多元,但只报销了几十元钱。退休人员公费医疗时报销比例多在90%以上,但实行医保后报销比例多在60%以下。一退休干部住院花费2100多元,只报销了770元,报销比例不足40%;另一退休干部做喉癌切除术,花去48000多元,但只报销了22000元。导致住院报销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县级财政紧张,财政统筹属于低标准配套,按国家规定财政配套部分为职工工资的5%至8%,但我县在刚启动医保时,财政配套仅为3%,由于配套比例低,考虑到支付风险问题,设定的报销比例总体偏低。二是不管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住院,医院都要收取一定数额的“起付金”,医保条例中这种规定的初衷,是限制小病大看、小病住院,但对于真正得病需要住院的人来说,却是增加了个人负担的比重。三是主治医生对医保用药目录不熟悉,非目录类药用得较多,导致个人承担费用增加。四是个别医生热衷于所谓新药的使用,而多数新药都没有进入医保用药目录(我县启动医保时所用的医保用药目录是1998年版的,很多新药显然不在目录之列),个人负担部分自然增加。2006年开始使用2005年版的医保目录,这一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报销比例有所上升,但就是这个新目录中许多所谓新药也没有列入,有的药仅改了一下药名价格就升几倍,所以新医保用药目录也只能在短期内适用。五是住院检查费、护理费及其它杂费项目繁多,这些费用中很多是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很低的,所以个人承担的费用也就增加了。六是很多大病患者不熟悉医保政策,不知道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职工医疗互助三级赔付的方法来弥补个人承担的费用。

(五)医保启动较晚,整体推进步伐缓慢

镇雄县是全国最后一家启动医保的县,由于启动较晚,启动的基础条件薄弱,工作中以下问题在所难免:一是虽然搭建了机构,但人员依靠临时抽调组合,医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新抽调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医保工作的要求;二是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点多面广战线长,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监控环节力量比较薄弱,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医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保信息网底建设缓慢,二十八个乡镇中正常启动基本医疗保险的只有三个;四是医保定点单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由于财政配套比例较低,只能是低标准启动,可能是考虑到财政的支付风险问题,条例的制定相对保守,报销比例偏低,导致“两低一高”现象存在,即:财政配套基数低、个人住院报销比例低、财政配套用于医保的统筹基金滚存基数高(配套一年基本上可运行三年),由于“两低一高”现象的存在,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未能较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保障作用;六是财政配套资金尤其是个人自筹基金到帐相对迟缓,有的单位甚至直接不交。个人自筹基金到帐迟缓一方面是因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参与医保单位职工自筹部分扣缴形式不一,在征缴形式上,有的单位如乡镇医院和学校采取的是年终一次性扣缴,县直参保对象由财政代扣,乡镇又是由地税部门代扣。由于征缴形式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基本医疗保险的正常运作。

(六)现行医保中一些限定条件,影响医保工作的健康运行

一是医保用药目录和一些其它可报销项目制定周期太长,2005年前一直沿用的是1998年制定的标准,直到2006年才开始启用新的医保用药目录,现在医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报销目录一定就是多年,显然不符合科学的医疗发展观,导致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医药、医技的发展步伐;二是全国的医保都设置一定程度上的住院“起付金”,这种费用的设置基本上按照城镇居民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设置,这种设置对限制小病住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设置受利益的驱使,给医院小病大看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住院与否不在职工个人的意见,而取决于医院医生的建议,这样一来,一些医院为了让参保职工到医院花费到“起付金”标准以上,不需要住院的也要求参保对象住院,所以一个小感冒看上几千元的例子屡见不鲜;三是国家对甲、乙类药品划分不尽合理。一些医生最常用的常规退热、消炎药,却被划为乙类药品;一些列为甲类的抗生素,医生听都没有听说;医生比较熟悉的一些抗生素却被划为乙类。价格便宜的国产麻醉药也分出了甲、乙类,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口服型和针剂被划为不同的报销类别,不利于医生因人施药,及时治疗;四是不同梯次的报销比例不同,鼓励病人向高梯次迈进,有些病人病都看好了,为了增加报销比例抓药也抓到上一个高比例的报销梯次。五是对乡镇医院限定住院金额为不超过3000元,因为这个限定一些乡镇医院就可以处理的病人只得转往县级以上医院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已经参与的医院反映医保经营情况还不够运行成本,没有参加的医院总体持观望态度,使得乡镇医院没有参与医保的积极性。

(七)具体操作有诸多不便

一是报帐、转院手续烦琐。住院必须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在城区的还相对方便,但对乡下的教师和医生要到县城找局领导签字后住院确实很难。报帐要经过初审、复审、审批三关,对因无法确诊的患者要求转院的,还要求本人提出申请后经主治医生、医务科、医保科、医保中心批准后方可转出。二是结帐程序不便于快捷操作。现有的医保出院费结算程序让操作人员无法做到快捷方便。据调查,每个病人结帐最快的要40分钟,复杂的要半天时间。三是对参加医保的病人硬性规定诊疗地点,不利于患者及时治疗。比如一个可以享受医保的参保对象,工作和居住地是乡镇,因为该乡镇没有启动医保,该职工突然得了急性病,如果非要到医保指定医院才能住院,显然偏离实际。

(八)医保指定医疗单位工作难度加大,多数医院对启动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

表面上看,医保启动最大受益者是医院,但医疗改革给患者提供了看病时“货比三家”的条件,对医疗单位(医院)来说,则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医保配套服务方面,给医疗单位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与难度。一是经济负担增加。一个普通的医保定点医院,实行医保至少专门增设一个科室,新增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除新增人员经费外,每月还要增加与医保中心的电脑联网费近150元。二是工作量增加。实行医保后,从医生到一般工作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需加强医保知识的学习。药品、特检、特治、一次性医用材料、腹腔镜手术费、服务设施等有1000多个品种或项目都需要不同人员掌握,最多的一个项目需分类三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单位的工作量。三是扩大医保就诊网点难度较大。一万多元一台的读卡机以及每月上百元的网络使用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诊网点的铺开,而且医保网络管理在农行、电信、市医保中心之间出现推诿扯皮,导致网络服务不正常,调研组调研三个启动医保服务的乡镇,三个乡镇曾因网络问题终止了医保服务一个月左右。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县大部分乡镇医院未启动医保服务,部分乡镇买了机器、签了协议也没有启动。

就我县启动医保服务的三个县级医院来看,南方医院刚启动,基本上没有发生医保经营额。县医院在医保启动投入方面注入资金80万元,医保经营额只占经营总额的6.6%。中医院投入医保启动金4.5万元,医保经营额只占整个经营额的2%,乡镇医院的医保收入更少。

与医院相比,医保购药点在医保方面的经营占总经营额的比例也不大,定点药店对医保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九)基本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

医保工作条例只发到单位,调研和走访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单位都没有组织对医保工作条例进行系统学习和宣传,参保人员对医保工作条例的知晓率很低,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基本了解医保政策的人不足30%,甚至有的连单位领导对医保工作也不熟悉,医保工作已经启动了近两年,但到如今仍有十多个乡镇和部门未到医保中心核定参保人数,有的单位发生了人事变动也不向医保中心申报,给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由于对医保知识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使许多参保人员不了解在新制度下如何看病就医,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如:有的参保病人不知道个人帐户怎样使用、不了解什么是“起付金”,以及分段自付等知识,由于不熟悉医保运行程序甚至经常造成医保中心、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的不理解和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的开展。

(十)相关制度改革衔接配套程度不够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赖于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的配套改革。目前,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给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十一)行业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行业作风的好坏,体现一项工作开展的成败。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普遍反映的问题,除了政策因素、体制因素、财力不济等原因之外,行业工作作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健康推进。一是个别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待于进一步增强,客观上讲,医保中心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工作中难以面面俱到,但个别工作人员面对参保对象的咨询,缺乏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和思想工作,从而导致参保对象和医保中心之间思想上的摩擦和工作上的隔阂;二是参保对象在住院过程中,处方中的可报销部分和不可报销部分透明度不高,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障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三是受利益的驱使,个别医生在看病时的医疗建议和医疗检查偏离患者住院看病的实际,如大量非医保目录新药的使用、动辄全身检查和一些特殊理疗、特殊护理等导致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的增加;四是主治医生、医保登记窗口、药房之间沟通协调较差,给患者带来不便;五是极个别定点药店利用刷卡之便,截取参保对象个人帐户上的专用基金,部分参保对象反映个人基金帐上的金额无故减少,还有药品包装量不足,甚至还有药房工作人员擅自提高药价等;六是在刷卡购药中,定点药店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存在以目录外药换目录内药,以卡刷化妆品、日用品、炊具等,甚至据反映有以卡刷现金的,医保个人帐户没有发挥医疗保障作用。

(十二)部门之间协调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医保起步较晚,部门之间职能还没有完全理顺,按职能医保基金由地方税务局征缴,财政负责对医保资金的使用监管,医保中心只是服务机构,但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工作都由医保中心一肩挑,由于医保中心人员本身就很少,既要监管又要服务,导致两方面工作都出现薄弱环节;二是药品监督局、物价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对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药品流通环节秩序混乱;三是参保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理解、支持不够,积极性不高,多数部门处于被动参与,一些福利较好的单位如电力公司、烟草公司等则直接不愿参与,给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推进造成一定的难度;四是大病统筹、职工医疗互助等基本医疗保险的配套项目启动步伐迟缓,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险资源的有效整合;五是社会各界对基本医疗保险普遍持负面态度,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反映的情况,不满意率达到48%以上,没有形成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全面铺开的外部环境。

(十三)医保个人帐户透明度不高,个人帐户作用未能较好发挥

一是将基金配套到参保对象个人帐户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职工对个人帐户上的基金流动过程难以了解,该到帐的钱到还是没到,是单位的问题还是医保中心的问题,都不知道。二是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参保对象个人帐户的资金状况看不见收支的过程,一方面参保对象对个人帐户上的资金情况持怀疑态度,同时也给一些中间环节以可乘之机。三是多数乡镇没有医保“两定”机构,乡镇参保对象要到县城才能刷卡消费,省、市两级“两定”机构又没有完全实现联网,在省、市定居的退休职工则更不方便,不得不借出差之机或者托人一次性消费,医保基金未体现其医疗保障作用。四是刷卡购药价格高出现金购药价格15%以上,不少参保对象对卡的使用持观望态度。

(十四)医保基础设施薄弱,难以保证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医保中心虽为正科级单位,但仍挂靠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没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保障如交通等基础设施,而医保工作又是一项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工作,尤其是对上级联网和县内乡镇定点医院实施有效的监督、服务职能等工作开展相对不便;二是信息网底建设脆弱,目前只有三个乡镇开展医保服务,而且也是时断时续,县内医保服务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医保工作开展相对比较缓慢,市医保中心对网络建设是要钱、要权,但在服务环节上则是互相推诿扯皮,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向高水平层次迈进;三是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昭通市医保中心服务参保对象为14000人,工作人员为22人,而镇雄县医保中心服务参保对象为18000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仅有8人。而且镇雄更多的医保参保对象在农村,仅凭现有的工作人员,在扩大覆盖、强化监督、完善服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对医保工作的建议

医疗保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此,根据走访座谈及调研情况,结合国内国际的一些医保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医改进程

1、建立由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参保单位、参保人代表等组成的听证会制度,使医保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透明,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以有效降低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方便参保对象、便于基本医疗保险操作为切入点,抓紧搞好现行医保条例的修订工作,使条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加快医疗、药品改革步伐,使医保、医疗、药品三套改革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国家已经由卫生部门牵头形成了十一个部委参加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新的医改方案有望于明年出台,同时,云南省将在五十二个县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新增财政预算3亿元全面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我县应超前思考,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4、认真学习其它地方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践,适时调整医保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体系,使医疗保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5、完善药品采购制度,遏制药品流通环节的不正之风。

6、建立健全医保、医疗、药品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坚持“广覆盖”原则,扩大医保覆盖面

7、切实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变消极参保为积极参保,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程度。

8、明确扩面责任,由政府出面与医保工作人员签订扩面任务书、责任状等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推动扩面工作。

9、将扩面的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吸引个体劳动者主动参保。

10、认真研究解决并轨职工、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医保接续问题,做到不断保、不停保。

(三)以实现基本保障为目标,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管理力度

11、提高财政统筹的配套比例,切实解决个人帐户基金太少,住院报销比例太低的问题。

12、建立社会捐赠机制,利用社会慈善捐赠和企业赞助等办法来扩大医保基金的积累。

13、建立医保监管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医保经办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保工作的重要性,通力合作,加强对医保基金收缴、使用的监管。在各项基金以收定支的原则下,分别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帐户、大病互助基金帐户。各项基金收支分别记帐,并按政策规定划定各项基金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专款专用,不相互挤占,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对医保基金的收缴和使用要力求做到底数清、责任明,杜绝挤占、挪用现象。

14、建立和完善特殊病种和困难群体医疗保证金制度,缓解特殊病种病人无力垫付医疗费用的实际困难。

(四)管好“两定”机构,切实降低参保对象个人承担费用

15、在同一辖区内统一“两定”机构药品价格,严厉打击刷卡消费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透明的医保环境。

16、建立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考核机制,如民意调查末位淘汰制、投诉调查暂停营业制等监管机制,促使各定点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7、稳步推进专家审核、问诊制度,规范医患双方就医就诊行为,减少不合理医药医疗费用。

18、实行义务社会监督员制度,对医、患、保三方实施全方位实时监督,发现问题随时通报,限时整改,严厉查处。

19、完善大病统筹、职工医疗互助制度,切实降低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

20、大病统筹和职工医疗互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归口管理,取消门坎费,改定额管理为总额管理,确定个人承担费用的最高比例或不同病种的最大基数(此为江苏无锡市医保模式),缓解参保对象医疗费用的个人承受压力。

(五)加强医保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医保服务质量

21、调整充实医保中心工作力量,确保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22、加强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医保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3、加强医保信息网底建设,强化对“两定”机构的监控,方便乡镇辖区参保对象的看病住院。

24、完善医保个案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医保行业的不正之风。

25、强化医保软件建设,规范和简化审批报销流程,缩短报销周期,解决患者报销难的问题。

26、拓展医保服务网点,建议逐步吸纳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医保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这样既缓解了医院压力,节省了医疗开支,又方便了参保患者就近就医。

27、加强医保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医保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完善医保信息网络平台,为参保对象提供知情服务和透明服务。

28、着力改善医保中心交通、办公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医保中心的服务能力建设。

(六)全面统筹兼顾,努力使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向纵深推进

29、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医保中心、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等基本医疗保险相关部门以及医保参与统筹单位的职能和责任,充分发挥部门在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联动作用。

30、适当调高乡镇医院住院限额,建议从3000元调为6000元,并完善医保网络服务,增强乡镇医院参与医保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医保药店的设立向乡镇推进,方便广大基层参保对象个人医保消费。

32、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为广大参保对象提供货比三家的服务,进一步缓解医、患、保三方的矛盾。

33、建议政府出面,进一步理顺医保网络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责成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必须全部进入医保服务,解决基层广大参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

34、按照基本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必须全部参与医保统筹的强制性政策措施,并稳步推动医保向集体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广大农村群众方向纵深推进。

35、按照医保“基本保障”的要求,围绕住院报销比例、医保药品价格、特殊病患个人承受能力、财政统筹金的支付风险等方面因素,建立和完善医保运行分析机制,增强政府在医保的投入、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基本保障能力。

36、开设政府“零利润”指定药房和医院,引导医保“两定”机构的健康有序运行,营造良好的医保服务环境和服务氛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医保药价偏高问题,建议由政府出面开设“零利润”医保专用药店。目前,这类非盈利性的药店在沈阳、大连、青岛等很多城市都已开设,如大连市政府与美罗、海王两大药品集团联合开设了200个“零利润”连锁药店,全市低保户可凭低保证享受优惠购药政策。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指定部分医院为“零利润”医保专门医院,为参保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37、加大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的宣传工作,增强对大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险赔付、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职工医疗互助赔付三级赔付能力,有效降低财政统筹的支付风险和大病患者个人承担比例。

38、完善医保巡回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医保运行行为。

39、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向社区和广大农村稳步推进。

40、积极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货币化政策,根据不同年龄由财政或单位直接量化到个人工资中,并不断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与个人保障相结合、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美国模式)。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12年,指导招商引资企业签约234户次、创建各级守重企业54户次

2.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二

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一) 地方政府盲目竞争, 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普遍资金缺乏,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地方的利益以及政绩, 经常出现盲目和恶性竞争的情况, 竞相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 造成了很多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甚至一度出现了投资热。很多地方政府在吸引来外资后, 缺乏相应的制度和量化考核机制, 外资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很低, 很多引进的项目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不匹配, 这种引进的外资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促进作用, 反而因为重复投资和建设给相关产业带来产能过剩,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 中国经济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

(二) 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从现有形势看, 绝大多数地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 都是由地方政府唱主角, 集中优势力量大范围开展招商引资。许多地方政府甚至直接策划、组织、承办、参加各种大中型招商引资活动, 大多数招商活动的主办单位都是各级政府, 参会单位也多为下级政府和部门, 招商项目的洽谈工作也大部分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进行, 而那些具有直接评判资质能力和选择权的企业、真正拥有招商项目或拟定被投资项目却一直无法直接参与其中。

(三) 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落后。

招商引资的方式滞后, 工作着力点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目前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信息发布会和参加经贸洽谈会等传统方式招商, 真正把握招商引资内在规律的新型招商方式运用不够,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十五”规划项目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明显不足。由于招商的特殊性, 很多地方政府害怕走出去, 又请不进来, 方式单一, 很难吸引大项目, 小项目往往又不符合环保、规划等各项要求, 浪费了现有的资源。另外, 在招商引资的宣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虽然各乡镇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但多数由于财力有限, 勉强维持招商引资工作运转, 没有能力和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宣传。多数乡镇没有宣传网站和手册, 宣传渠道和信息来源都很狭窄, 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不起来。

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应对措施

(一) 加强立法, 规范竞争。

在资金都紧缺的情况下, 各地区政府为了完成相关经济指标,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自行制定了某些与国家政策相违背的优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够严格, 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惩戒有关。所以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首先必须要严格执行和规范法规政策,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其次, 这里所说的立法也包括在对外资投资之后的监管、监督和管制, 政府在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大政策方针和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 以及地方政府的小方针及发展方向, 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利益, 从而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坚决杜绝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等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招商行为, 地方政府也应该通过人大立法来坚决控制地方引进高污染和高能耗项目。

(二) 加强政府职责转变, 建立服务型政府。

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坚决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是“万能”的理念, 重新定位政府经济管理角色。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 发挥政府该发挥的作用, 关键看政府职能定位正确与否。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这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必须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的审批事项。落实到招商引资工作中, 就是要从直接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监督、管理、政策制定和服务上来?熏为企业招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 还招商引资的市场化。

(三) 拓宽工作思路, 创新招商方式。

3.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三

摘 要:目前各大汽车品牌都反馈车辆存在启动困难问题,尤其是自然吸气式发动机,且解决此类问题非常有难度,下面我们对启动困难问题进行一下探讨,启动困难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冷车启动困难问题,另一类是热车启动困难问题,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一例热机启动困难的案例论证以上观点。

关键词:热机;启动困难;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TM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90-21 试验

1.1 实验材料

存在热机启动困难问题故障车一台,自制带线性氧传感器安装孔的进气歧管工装、线性氧传感器和空燃比分析仪、装有INCA程序的笔记本电脑一台,ETAS590、油压

1.2 实验分析

1.2.1 现象确认

原车状态下热车启动故障验证22次,故障再现3次,故障现象都是拖动时间较长,分别是:1.17s/1.77s/1.37s,然后发动机突然启动,采集的数据曲线如图1所示,正常的启动如图2所示,拖动时间为0.5s左右。

验证方法:车辆行驶10min后,熄火放置10~40min,每次启动前,先取出喷油器,用录像机记录3s的喷油以及用内窥镜观察启动喷油,然后把喷油器再装回到发动机上,发动机运行5~10min,熄火10~40min,再次启动前如上面的操作执行。

验证结论:用此方法一共做了154次验证,通过回放录像观察以及内窥镜观察,没有发现喷油过程中有气阻。

1.2.2 排气侧空燃比情况的排查

通过对故障车辆采集的数据(约171个)进行排查,发现排气歧管中的空燃比升高与启动困难没有必然联系。排气侧空燃比升高的原因是排气管中进入了氧气,进入的途径有两个,其一,停机时进气门与排气门有重合角,同时打开,造成进气侧的氧气与排气管中废气对流,导致排气侧空燃比升高,进气歧管中氧气含量减少,此情况会导致启动困难;其二,高转速运转的情况下突然松油门并熄火,在降速过程中,标定策略控制喷油停止,由于发动机仍在运转,因此将没有燃烧的氧气吸到排气管内,造成排气侧空燃比暂时升高,当转速降下来后,恢复喷油,排气侧空燃比恢复到正常的1左右。

1.2.3 进气歧管中废气验证

验证方法:在故障车的进气歧管上安装线氧传感器,并且断开与进气歧管相连的PCV阀、碳罐控制阀、真空助力,VVT控制阀,车辆行驶10min后,熄火放置10~40min,熄火放置期间采集进、排气空燃比,每次启动前再次采集进气、排气的空燃比数值、启动时间、过冲转速等数据。

验证过程:按上面的方法进行了95次验证,故障再现12次,故障率为12%,其中11次故障再现时,进气侧空燃比在2.27~3.24之间(正常进气侧空燃比为6~15),排气侧空燃比只有1次升高为3.39(停车一夜),由此发现:进气侧空燃比在3.3以下与启动困难故障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性,验证过程中进气侧空燃比下降到3.5以下时,进行了两次发动机拆解检查,其中一次,一缸进/排气门有重合角,另一次,四缸进/排气门有重合角,用强光照射可以看到,气门的微小缝隙,见图3,发动机熄火时用内窥镜对进气门附近观察发现,偶尔会见到有气体从进气门溢出,见图4。

1.2.4 进气歧管内的废气来源分析

对熄火时,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正常情况下钥匙打到KEY OFF,转速下降,进气空燃比迅速上升至15~16,然后非常缓慢地下降,一般在0.5小时下降到11左右,1小时下降到9~10之间,之后稳定或非常缓慢下降;故障发生前,发动机熄火瞬间进气空燃比迅速上升到15左右,接着快速下降,约15秒下降至4.7左右,然后进入缓慢下降阶段,当下降到3以下,就会出现启动困难故障。

从数据上看,关闭钥匙后,节气门开度从4%下降到2%,歧管压力由350kPa下降到310kPa,并持续了0.82s,从曲轴转速下降开始至进气歧管压力上升到大气压力用了3.2s,此时进气歧管会吸入各个方向的空气,包括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如果此时进/排气门有重合角,废气流速大于新鲜空气从节气门进入的流速,进气歧管内就会吸入大量废气,如果新鲜空气从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的流速大于废气进入歧管的流速,进气歧管内就会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

1.2.5 废气对启动影响的模拟试验

将其他车辆怠速的废气接入故障车的空滤,并观察进气的空燃比变化,当空燃比降低到3以下时,停止废气接入,稳定20分钟,然后启动车辆,同时采集启动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废气是导致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

1.2.6 电路方面对启动影响的排查

故障车试车时出现了一次故障,这次起动机拖动时间为24s,检查电瓶电压正常,随后用示波仪连接点火线路和喷油线路继续测量,发现出现启动困难现象时示波仪记录的点火和喷油信号正常,说明此问题与喷油和点火电路方面的控制没有关系。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启动时的喷油情况进行观察,说明该车启动困难原因与油路中的气阻关系非常小。

通过用示波仪确认出现启动困难现象时的点火信号和喷油信号正常,此问题喷油和点火电路方面的控制没有关系。

该车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进气歧管内存有废气,导致启动困难,废气浓度及容量与起动机拖动时间的长短成比例。

通过切断PCV/碳罐阀/真空助力管的验证,证明产生废气的原因是发动机停机时,偶尔停在某个缸的进/排气门重合角上,导致燃烧后的废气进入进气歧管。

通过废气模拟试验进一步证明废气是导致该车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

3 应对措施

3.1 更改ECU的标定数据

实现关闭钥匙后,节气门开度从2%更改为7.2%,更改熄火标定的验证,原标定数据:歧管压力由330kPa开始上升到大气压力用了3.28s,更改标定后,歧管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力的时间为0.88s,较原标定减少了2.4s,也就是说,新鲜空气比原来标定提早了2.4s灌入了进气歧管,减少了废气进入的时间(或者说是容积)。

3.2 对策验证

验证方法:车辆行驶10min后,熄火放置10~40min,熄火放置期间采集进、排气空燃比,每次启动前再次采集进气、排气的空燃比数值、启动时间、过冲转速等数据。

验证结论:通过54次启动试验,故障没有再现,对策有效。

3.3 总结

把启动时的节气门开度调整到80%,使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进气歧管,减少换气时间,该标定数据比原标定在启动时间上减少0.49s。结论是将火后节气门开度更改至7.2%的方案已完成63次验证,无启动困难现象。

参 考 文 献

[1] 张西振,韩梅主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秀贞主编.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四

一、农村基层组织缺人才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近几年来,我乡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村干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要求,村干学历低、年龄偏大,后继无人问题较为突出。全乡现有村干部36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16人占44.4%,46岁以上的村干21人占58.3%。村干部工作缺少吸引力,学历高的以及发展农村经济有致富门路的不愿到村任干部。部分在职村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少创新精神,缺少工作动力。究其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工作难做。大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营收入少,甚至无村营收入,村级负债严重,高负债村无钱修桥铺路、无钱扶贫济困、无钱偿还债务,甚至村干工资都难以兑付,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二是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钱,下面一根针,有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在基层吃苦几十年,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在政治上没有盼头,至多干到村支部书记,很难再提升;事业上缺成就,有些年青村干部,尤其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村官,怀着一腔抱负,想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收钱、调解纠纷等琐事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去实现自己干事业的心愿。三是村干待遇低,在经济上没有奔头,村干报酬少的仅有8000多元。上述因素造成一些村干部心理失衡,不愿干、不真干、不实干。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吸引力。对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及养老保险、村干部的培训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大胆提拔使用农村的能人。将一批年富力强、开拓进取、怀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乐富民之举的私营业主提拔到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岗位上,同时,进一步处理好村干部经济待遇问题。并提高村干部养老统筹标准,使他们老有所养。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提高村干素质。乡党委负责对其他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致富、带富的本领。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确保后继有人。进一步完善村级后备人才库,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农民党员经纪人、企业职工、各类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退伍专业军入、入党积极分子等,充实进村级后备人才库,并对他们加强培训,落实专人正常帮带。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资金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投入难。由于税改后筹资筹劳数额少,农村基层特别是村级集体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形成的农村道路、桥梁、水渠闸急待修理。

二是乡村两级债务清偿难,占用农业投入资金。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支缺口较大,全乡有1/3的村当年管理资金收不抵支,而且还面临着繁重的债务化解难题。打多数村缺少可以盘活的集体资产,通过发展经济化解债务还需一个过程,不少地方化债无门。乡级财政运转也十分艰难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难。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与“一事一议”的规范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少地方由于议事内容、议事条件、农民民主议事素质等方面的制约,无法与规定程序操作,影响议事效果。

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阶段性成果,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及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难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1、加大上级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在村级经济尚不发达且无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村级组织既要确保正常运转,化解各类债务,又要进行农村基础建设,自我调节能力十分脆弱,难度很大。建议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足额到位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划出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村内农业基础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今后应着重向村级组织倾斜,向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倾斜。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已成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上级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是筹资筹劳标准不能降低。二是简化筹资筹劳程序,实行标准控制,民主议决,限额使用,规范收取。三是强化征收手段。

3、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订具体的优惠政策。如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项目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明确具体的扶持措施。

三、农民增收缺门路

从当前情况看,农民增收难,关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在生产环节增收空间不大。二是致富信息传递不畅,把握不准。农村现有的为农服务机构、农业信息网络等,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存在明显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信息传递的不畅,影响了市场对农业结构的引导作用。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在其他产业方面的增收渠道不畅。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但绝大多数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名无实,致使农民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为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突出问题,采取综合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普遍增长、持续增长、加速增长。

第一,努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水平,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线来抓。

要调整发展目标,使农业发展向“保安全、保稳定、保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的“三保一增”转变。实践证明,只有安全的食品,才有广阔的市场;只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此,在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注重于农产品的优质化、安全化、高效化,以此来促进我县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化,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

第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当前要立足我乡实际,制定富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同时要狠抓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不断强化服务,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搞好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跟踪服务、后勤服务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四,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

5.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五

市长莫恭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年初部署的一项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对于加快和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现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市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打一场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要求,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

为确保大排查工作任务的完成,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做好做实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一是对现有产业进行大排查,立即整顿完善。二是强化责任,对存在的环境风险及安全隐患,要根据职责分工迅速整改。三是创新思路,探索构建长效机制。坚持环境优先、安全生产优先,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引入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在产业引进、规划布局和工艺管理等方面全面把关。尤其要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对影响、危害水源地环境的企业或养殖产业,要坚决清理、搬迁或关闭;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收集率。四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任务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宣传动员到位、督查问责到位。

6.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六

(庆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745100)

【摘要】

文明县称号,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开展创建文明县活动,是促进城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作载体。通过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全县人民形成和保持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建设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形成政府亲民、市民拥政的良好互动局面。因此,建设文明县既关系城市未来的发展,更关系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重点以庆城县为例,就文明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神文明创建

一、庆城县创建文明县工作概况

近年来,庆城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建设省级文明县奋斗目标,以提高全民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突出特色,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县乡村三级整体联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全 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和要求,以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为内容,制订出台了《庆城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庆城县创建文明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召开了全县创建文明县动员大会,分解布置了各乡镇和单位部门在创建文明县工作中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创建省级

文明县、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目标。创建工作表现在: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创建工作,下发通知文件、安排部署工作、抽调工作人员、安排创建经费、创造办公条件,使创建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二是以打攻坚战的精神,广泛收集信息,规范创建资料。启动各个单位部门的力量,广泛收集整理创建资料,积极作好省、市测评组的考核检查准备。三是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讲报告、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各类宣传活动;四是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大力开展创建活动。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结对共建”的思路,大力开展以“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等为载体的城乡文明共建结对活动。在“窗口”行业和社会服务部门,广泛开展创“四优”(优美环境、优雅言行、优质服务、优良秩序)活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窗口形象,带头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文明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树立起大家的创建意识。

二、文明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在创建文明县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甘肃省文明县测评细则》的标准和要求还相差甚远,在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

1、城市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在文明县创建工作中,加强了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使城市环境卫生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县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创建文明县中还仅仅是初步的、最基础的、是不系统和完善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还亟待解决。一是少数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责权不统一,长效机制较差,偏重于突出性工作。二是在城市综合监管执法工作中,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乡镇及社区之间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划分不够科学,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够清晰,存在管理分散、不到位和“不作为”现象。三是在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较弱,社区服务发育不够,功能不强,基础设施薄弱,市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够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还没

有充分发挥起来,城管工作与社区工作在衔接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和长效稳定机制。

2、缺乏创建意识。一是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开展创建文明县决定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足,采取应付式开展创建工作,没有把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与本单位部门的工作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创建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二是少数单位部门没有很好的抓自身创建,对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持消极态度,认为是多事、无利可图,增加额外工作负担。三是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些单位部门在抓创建工作中重在应付检查,遇到检查时突击一阵,过后又松懈下来,存在抓抓停停、时松时紧的现象,四是没有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氛围。

3、交通秩序和市容卫生状况不够理想。一是城市的交通秩序规范程度不高,基础设施缺乏,警示标志少。冲红灯、乱占道、乱调头、乱停乱放等交通违章行 为依然存在。二是占道经营、乱摆摊点,流浪乞讨等影响市容秩序的现象和破坏 公共绿地、乱踏草坪、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街道次干道、街村结 合部道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清扫保洁机制,部分市场卫生较差,城市依然存在卫 生死角,尤其是背街小港、建设区和城乡结合部较为严重。

4、社会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治安问题依然突出。因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安置、违章建筑强制拆除、农村山林水事纠纷等情况,常引发群众上访事件。明抢暗盗、暴力犯罪、涉恶势力、黄赌毒等危害社会的安全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

5、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管理向思想道德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拓展的力 度不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市民的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还普遍比较淡薄,部分人还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不良行为还依然存在。

6、常态化的市民素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抓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合力不足。很多单位只注重教育职工做好“单位人”,而忽视了八小时之外的教育,形成了单位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社区教育覆盖面不够广泛,教育的渠道、内容、师资、教材资料远不能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外来人口还没有完全纳入教育的范 围。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仍然是创建工作的“短项”,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

7、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8、区域化文明创建体系尚未形成。有些行业仍然习惯于垂直管理,对当地的创建工作不够配合、不够支持,乡镇、街道和社区对这些单位缺乏制约的办法。个体、民营、股份制等新型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对滞后,在动员机制、组织机制、推进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相对于日益繁重的属地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各单位部门、行业窗口的文明办、以及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量明显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推进创建文明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创建文明县是一项系统工程,联系领域宽,涉及范围广,包含内容多,标准要求高,实际工作量大。各单位部门、行业窗口、乡镇社区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调动全部的力量和资源,构建起高效有序的创建工作体系,用《测评细则》指导创建,用科学管理强化创建。

一要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素质。认真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要突出三个“重”字。一是重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宣传资料等工具,在全县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二是重载体。要精心设计一些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如开展“春蕾计划”“送温暖”“手拉手”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使广大群众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三是重实践。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活动;开展“告别不文明言行,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认真搞好道德体系建设,重点在学校搞好师德建设;在商店搞好商德建设;在医院搞好医德建设;在党政机关搞好公仆道德建设;在乡村搞好乡规民约建设。通过道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德意识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要大力加强城市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是要加快完善各项规划。要用现代的理念、艺术的观点、审美的视角,狠抓旅游城市规划。二是要

加快道路建设,构筑现代文明旅游县的基本框架。三是要尽量加快建设一批与文明县创建达标有关的项目。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功能会展中心、体育场等工程建设。

三要大力开展“四大整治”,美化城市形象。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是文明县的重要标志。要在进一步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整治”的硬仗。一是整治交通秩序。要实行建管并举,集中整治。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开展交通秩序整顿。进一步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管理,规范城区信号灯、交通标志线。并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合理规划好城区停车场,解决“停车难” 的问题。加强交通规则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二是整治城区环境。城镇要围绕垃圾处理、马路摊贩(菜场)、车辆维修、广告设置、店门招牌、饮食卫生、餐饮业排污、流浪乞讨、人行道重复开挖等问题进行整治。以主要道路、繁华地段、车站、城郊结合部为重点,要向居民社区小街小巷延伸。要以创建文明街、文明路、“样板”路为目标,组织机关单位参与街路共建活动。三是整治治安秩序。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庆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治安乱点,坚决打击抢劫盗窃和扫除“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空气,创建安全环境。四是整治违章建筑。要继续下决心,动真格,真正做到拆违还路、拆违还绿、拆违还景。要坚持突出重点,城乡联动,依法办事,敢于碰硬,分批拆除各类违章建筑。

四要大力开展文明社区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创建水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创建文明县工作的细胞工程。要坚持以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村道、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重点要在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文化、加强社区管理上下功夫。乡镇要抽调精干力量,加强社区建设管理,要制订好创建规划。有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扩大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创建水平。在突出抓好文明社区创建的同时,要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要以开展“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等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

高服务质量,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从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入手,不断创新创建载体,拓展创建范围,改进管理方法,努力创建一批高水准、有特色的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要以“三优一满意”为目标,扩大创建覆盖面,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

五要完善创建文明县投入保障机制。把创建文明县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费 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精神文明建设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创建文明县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加大对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基层社区的投入倾斜,特别要加强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建立创建文明县奖惩机制,对在创建文明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创建文明县工作中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爆光和通报批评。

作者:

齐保存男庆城县文明办庆城县文明办主任3229536

7.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七

关键词:《国家赔偿法》,特点,困扰,问题研究

一、国家赔偿法实施中存在的困扰

(一) 国家赔偿的性质影响着国家赔偿的到位程度

国家赔偿是体现国家责任的承担, 是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目前, 国际上对国家责任的承担基本上已有共识, 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国家对赔偿责任的性质定位却不尽相同, 国家采取不同的赔偿性质, 决定国家对责任的承担程度, 对公民权益的保护限度。目前, 关于国家赔偿的性质,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观点, 一是国家赔偿具有惩罚性;二是国家赔偿具有赔偿性;三是国家赔偿具有补偿性和抚慰性。不同的国家赔偿性质决定了国家赔偿的到位程度。

1.惩罚性

采用这种观点的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对受害人造成损害, 由国家对受害人进行超出损害的赔偿, 这种国家赔偿性质通常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存在过错为前提。这种国家赔偿体现了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罚性, 只不过由国家来承担而已。持这种观点的国家, 往往是那些在刑法上也同样采用了惩罚性质的国家。

2.赔偿性

采用这种观点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只要对受害人造成损害, 国家就要给予相应的赔偿, 体现的是“有损有赔”, “损多少赔多少”的国家赔偿精神, 是国家赔偿的理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民法上的赔偿原则, 但完全采用这种观点的国家并不多见。

3.补偿性和抚慰性

采用这种观点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 给受害人造成损害,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性质往往与所发生的损害不是完全对应的, 而且不需要以违法行为的存在为前提, 只要发生了损害即使是合法的, 也纳入国家赔偿的范畴, 只不过这种赔偿体现更多的是补偿抚慰的性质。

从上述对国家赔偿的性质分析中, 可以看出国家赔偿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国家赔偿的范围、标准、方式等诸多方面。我国的国家赔偿法采取的性质是以赔偿性为主, 兼具补偿性和抚慰性, 不具有惩罚性。明晰了我国国家赔偿的性质, 那么实践中会遇到什么困惑呢?主要表现是赔偿金数额的确认上, 换句话说国家赔偿既要符合规定, 又可以协商来确定, 必然会出现国家赔偿的不统一性, 需要进行更为具体规范的调整。我国民法意义上赔偿范围相应要宽一些, 它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直接损失, 还包括民事行为引起的可计算、可预测的实际损失, 而国家赔偿难以实现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标准, 这与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远不及民法上的赔偿范围。

(二) 行政赔偿的存在局限性

新的《国家赔偿法》仍然采用“不违不赔”的赔偿原则, 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 因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给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造成损害, 由国家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

1.引起国家赔偿的具体行政行为比较有限

众所周知, 现行的《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都是指向具体行政行为, 作为影响面较大的抽象行政行为没有实行国家赔偿。就具体行政行为而言, 也不是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后果都能引起国家赔偿, 比如说行政许可行为, 在医疗卫生、药品经营、规划建设等方面, 行政机关在发放许可证时, 存在违法行为, 导致发放不合法, 造成行政相对人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损害, 其损害结果没有纳入国家赔偿的范畴, 无法通过国家赔偿的方式实现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救济。实践中, 也没有因违法发放有关证明, 而最终由国家来承担相应赔偿一责任的案例, 大多数都是行政相对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通过民事诉讼和民事调解的方式协商处理。

2.公共设施造成的损害应当属于国家赔偿

公有公共设施属于公共物品, 公民使用公共物品所形成的包括损害赔偿在内的关系不是民事关系, 而是社会公共关系, 需要公法予以调整, 其中涉及的损害赔偿关系的调处应当适用国家赔偿法。公有公共设施的损害赔偿是一类特殊的国家赔偿, 其中的逻辑主要建立在公有公共设施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上, 将公有公共设施损害赔偿明确规定进国家赔偿法, 在立法上应当不会有什么障碍。即使国家赔偿法不采用公有公共设施损害赔偿的概念, 基于管理部门责任瑕疵的违法性亦能判定国家赔偿①。

3.行政不作为行为造成重后果的

国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近年来,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事件频发, 大都涉及到政府不作为、拖延行为、监管不力或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生产企业、销售单位自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据民事赔偿制度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但如果像“三鹿毒奶”这样的事件, 到目前为止, 企业仍然无力承担全部赔付责任的情形下, 而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确有疏于监管的情形, 是否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从法理来分析, 行政不作为构成侵权和损害属于违法侵权和损害的范畴, 应当以补充性赔偿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应当将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不作为纳入国家赔偿法的调整范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或者在履行职责时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或者造成公民或组织财产损害的, 受害人应当享有取得相应国家赔偿的权利①。

(三) 刑事赔偿中的存在障碍

1.执法理念上的障碍 (建议中提证据把关同步录音)

“以捕代侦”观念根深蒂固。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无论是公安机关, 还是检察机关在侦查活动中, 过多地依赖于逮捕这种强制措施。在案件尚未取得较多证据的情况下, 先行逮捕犯罪嫌疑人, 然后再逐渐搜集和补充证据, 逮捕措施渐渐演变成一种取证手段。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 逮捕是最严历的强制措施, 是为了保证诉讼正常进行而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 有明确的适用标准, 是在犯罪事实基本查证的情况下使用的。从法律规定来分析, 逮捕是在侦查工作进行过程中, 犯罪事实基本清楚, 证据搜集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所采取的, 逮捕不能成为我们侦查工作中重要的侦查手段, 而是为了保证侦查的诉讼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保障措施。这就容易造成错捕, 导致国家赔偿。

2.程序性做法不规范

比如在扣押、冻结款物方面, 在高检院三令五申的强调之下, 各地加强了对扣押、冻结款物的规定, 情况有所好转, 特别是在侦查阶段, 诉讼阶段比以前规范了很多, 但是在审判阶段, 特别是审判结束后, 对款物的处理仍然存在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贵重物品都较为重视, 往往价值不大的废旧物品就无人问津了, 如果后期涉及到返还当事人财物时就存在困难。

3.现行考评制度的不合理

当前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都相应地设立了考评制度, 由于这种考评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尤其是与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相冲突, 本来是合法的执法行为, 为了追求考评的结果, 转变为其他的行为, 最终可能产生国家赔偿, 这在案件需要做出实质性或最终的处理阶段时, 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需要做出不起诉决定的。

4.责任追偿的规定不够严格

新的《国家赔偿法》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追偿, 设置了前提条件, 即在国家工作人员有严重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严重后果。这一规定, 从侧面反映了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偿是有限度的, 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追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伴随不文明执法的发生。

二、正确执行国家赔偿法的几点建议

(一) 更新执法观念, 克服“以捕代侦”的思维模式

国家赔偿法在对逮捕羁押赔偿的表述上, 由以过程论的“错误逮捕”改为以结果论的“撤销案件、不起诉、无罪判决”, 即使逮捕是正确的, 只要有法定事项出现也要赔偿。尤其是批捕、侦查、起诉不是同一个机关的情况下, 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容易导致国家赔偿。对于职务犯罪审查逮捕上提一级的措施, 虽有加强逮捕强制措施适用的控制之效, 但也增大了上级检察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风险, 做出逮捕决定的检察机关应对逮捕的风险预测的控制和研究②。加强对案件证据的审查工作, 特别是在批捕阶段, 必须要对案件证据严格把关, 从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全面分析案件。避免人先捕, 证据慢慢来的错误思想, 尽量减少案件的变数, 全面提升批捕案件质量。

(二) 完善侦查取证行为, 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结合“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两个证据规定”,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两个证据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防止和避免有侦查环节出现非法证据等问题, 进一步明确证据标准和取证要求、证据材料的转换、侦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的方法和要求, 强调树立以证据为中心的办案观, 严格按照法律要求, 做到侦查与审查并重, 建立证据审查机制, 提高侦查取证的科技含量, 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③

(三) 多形式的责任管理相结合

国家赔偿其实质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承担, 国家本身不是行为主体, 真正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直接可以引起国家赔偿。因此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十分必要, 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规范与廉洁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相结合, 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管理、责任约束, 从而达到减少国家赔偿的可能性。

注释

1《完善和发展国家赔偿制度基于公民权益救济的立场、赔偿与补偿协调角度》肖金明.

2国家赔偿法修改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 2011.3.23.检察日报.

8.招商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篇八

【关键词】奶牛;养殖;专业户;推广

西藏黄牛形成的历史较早,千百年来受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体型小、生产性能底、成熟晚、抗逆性强的以长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原始地方畜种,历史悠久,在全区家畜结构重的比重占3.79%。主要分布海拔高度3000—4200米,集中分布在3500—4500米高度。西藏黄牛的退化是一个全区性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根据西藏奶牛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已初步形成奶牛协会专业合作社,解决农牧民在奶牛养殖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奶牛协会专业合作社还对奶牛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各项技术服务,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奶牛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发展个体奶牛养殖户初步形成小型规模

“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是中央提出的西藏发展战略定位。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战略定位,决定了特色产业成为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方向。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着重指出,发展农牧业特色产业对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在农业部指导下,西藏编制了《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在2001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援藏工作座谈会上,以援藏项目的形式签订了援藏协议。西藏自治区则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我区不断创新畜牧业工作发展思路,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作为目标任务,强化领导,整合资源,突出壮大奶源基地建设,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推动全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之一,有效促进了全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拉萨、山南、日喀则为中心,小规模散户养殖向专业户发展,重点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奶牛养殖增收致富。为提高奶牛产业的经济效益,自治区相关部门发动黄牛改良户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建奶牛协会,对奶牛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农牧民在生产、销售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依靠科技培养农牧民科技明白人

多年来,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结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科普活动的形式宣传养牛对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向农牧区农牧民提供科普读物和各类科普资料20万余份,对畜牧生产实用技术在全区的应用和辐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全区农牧民群众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达25万余人。

在与国内外科研合作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高度重视与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先后累计接待外国专家和访问学者200余人,先后委派30多人次赴国外有关学院、研究所进行考察学习,启动了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项目的实施为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经济,推进全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3.为农牧民养殖专业户提供有力保障

自治区还将以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为核心,按照“奶牛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为目标,加强奶牛规范管理,完善牲畜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奶牛基地建设,预防奶牛疫病疫情,确保全区奶牛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地市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畜牧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努力开展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加工和秸秆微贮铵化储藏,不断提高饲草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确保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同时,各地区成立了农牧民奶牛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分户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种草、统一销售”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奶牛养殖户,培养奶牛养殖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大大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建立奶牛养殖基地,在政策上要倾斜产业化、支持产业化、帮助产业化、鼓励产业化,相关管理部门要有明确规范的管理体制,明晰的职能和分工,促进奶牛养殖业产业化,从而保障高原奶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科]

【参考文献】

[1]张翠梅.我区畜牧水产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养殖技术顾问,2009,(05).

[2]李成富,郭道英,温寒,李爱芬,姚荣华,张蕾,惠朝俭,刘湍忠.奶牛养殖专业户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兽医学杂志,1996,(02).

[3]闫瑞瑞,辛晓平,杨桂霞,张宝辉,吴宏军.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现状及养殖效益分析.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09,(04).

[4]钟代术,刘代莉.奶牛新养殖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牛业科学,2007,(02).

上一篇:项目验收方案范文下一篇:百货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