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10篇)
1.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一
XXX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历史原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对于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基层组织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凭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做好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强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做好我镇档案的收集、整理、规范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抓好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使我镇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起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镇档案工作
1、建档率达100%,达到省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
2、对重要的涉农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收集和管理。
3、镇档案员开展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
4、档案员开展向农民的现行公开文件查阅服务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5、档案工作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村级档案工作
1、各村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达到市级及以上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即“五有”(有档案室,有档案装具、有管理管理制度,有档案管理责任人,有收集档案、立卷归档。)
2、各行政村要及时建立村委会换届过程中的档案交接制度。
3、各行政村在党务、村务、财务、资产管理、经营承包、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重大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4、保存建村以来的历史档案,并编写《村志》、《组织沿革》和《大事记》。
四、工作方法及步骤
(一)工作方法
我镇采取的工作方法是柏家沟镇档案工作模式,即在镇政府分管领导具体安排下,由镇政府档案员指导帮助各村档案员(会计)整理档案。
(二)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1日至4月25日)。组织召开由镇分管领导参加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专题会议,部署工作,抓好村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下发《行政村档案工作手册》、《法库县行政村材料收集归档范围》和《村级文件材料归档整理方法》。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6日至8月25日).各村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造活动计划,确定本村档案室标准,然后与镇档案室沟通,进行全面组织实施阶段.3、第三阶段:迎接自查阶段(2011年8月26日-10月5日)。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对各村进行抽查;各村自查,自我完善。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县领导小组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申请检查验收。
4、验收阶段(2011年10月6日-10月25日)。接受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验收。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各村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档案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其它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成立冯贝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镇政府副书记王
宇任组长,组织、民政、经管、社保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
(二)落实责任,保证创建。各村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分工,落实责任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要开展档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保证在8月25日前将村级档案全部整理完毕,达到规范化要求。
六、检查验收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镇档案室将对各村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一是检查各单位领导是否将新农村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二是检查新农村档案文件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三是检查新农村档案归档质量、保管和利用情况。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村,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8日
2.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二
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2年年初, 按照区档案局的部署, 我们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取得了初步成效。8月, 长春市乡镇、村档案管理现场观摩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我们办事处召开。与会领导对街道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真正达到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创建标准, 年初, 根据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验收方案的通知》 (吉档联发〔2013〕1号) 精神, 通过找差距, 补不足, 上层次, 使街道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下面按照创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标准, 就创建“示范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为开展档案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 街道领导一直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将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将档案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 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确保了街道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 设置独立的档案库房, 为综合档案室和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 配备了档案工作软件, 增添档案柜、微机、 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的档案装具、设备。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 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分管领导多次调度, 现场办公, 解决档案工作发展和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多次在行政村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部署档案工作, 还亲自深入各行政村现场督促村级档案建档及创建工作的相关事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档案创建工作, 保证了乡镇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巩固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我们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基础较好, 档案门类齐全, 档案数量较多,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档案涉及文书档案、荣誉档案、建设项目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档案、五保供养档案、因灾倒塌房重建档案、因灾损毁房屋补助档案、优抚对象临时救助档案、会计档案、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司法见证、司法调解档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档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档案、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卷宗等16个门类, 共计8546件 (卷) 。大部分档案实现实体集中统一管理, 其他档案在街道站、所分室保管。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 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村级档案管理有了新的突破。针对村级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保管条件较差, 档案资料不多的实际, 我们因地制宜, 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模式, 尝试开展村级档案街道代保管, 即“村档街管村用”。目前, 在23个行政村中, 除了2个行政村具备独立保管条件自行保管外, 其他2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村档街管村用”, 同时制定了《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建立健全了“村档街管村用”的相关制度。“村档街管村用”为村级档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保管条件, 保证了村级档案安全, 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 要求自行保管档案的行政村, 改善保管条件, 提升管理水平。目前街道所属的幸福村和前城村档案室都参加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的创建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保证街道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配置了档案专用软件, 使档案现代化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全街道各门类档案全部实现了档案案卷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部分档案实现全文检索。 建立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五保供养等26个门类民生档案数据库, 库存数据共计7596条。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网三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 (街) 建档用档服务站和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的功效, 积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档案信息、涉农政务信息的查询服务, 开展了对行政、医院、养老、托幼、学校、养殖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街道档案工作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作用。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提升了全街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传播不畅;村级建档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档案资材收集不够全;街道档案综合服务水平有限, 档案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 按照省、 市有关部门的要求, 全面做好街道档案工作, 使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也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本文以奢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建设工作为例, 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3.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三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工程建设,坚持将“双新”工作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大督查事项,纳入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相继下发了《关于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的通知》、《关于创建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县的意见》、《关于全县23家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成员单位职责的意见》等文件。围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充分整合23家成员单位的资源、职能优势,构建了文化促进、富民增收、优质服务、民主管理、综合保障等五个工作体系,科学制定推进措施,细化量化目标任务,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计生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工程的工作体系。
2011年年初,为推动更多的家庭成为富裕家庭、健康家庭、文明家庭和幸福家庭,我县在总结胡寨镇草庙村建立新家庭幸福促进会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县委宣传部等9家单位联合发文,在全县村级普遍设立新家庭幸福促进会。并根据新家庭建设目标任务和服务内容,在村新家庭幸福促进会下成立创业富民组、文化引导组、文明倡导组、健康促进组和便民维权组,简称“一会五组”,成为推动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全新载体。村“一会五组”作为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其成员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中心户、“双新”示范户及致富大户、农村经纪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热心计划生育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志愿者组成。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骨干会员服务流程、工作规范、业务能力的培训,全县培训骨干会员1848人,提高了服务效能。
创业富民组,着力抓好生产帮扶行动。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致富信息引导、致富项目带动、项目资金帮扶等服务,全县建立“基地+计生户”、“公司+计生户”、“农合组织+计生户”、“党员干部+计生户”、“小额贷款+计生户”、“农技专家+计生户”等计生共富联合体5620多个。如张寨镇陈油坊村千亩葡萄园种植基地、胡寨镇草庙村千亩“长茄”种植基地、大屯镇千亩草莓种植基地、龙固镇焦刘村汽车坐垫加工基地等,已成为引领全县农村计生家庭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文化引导组,着力抓好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加强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屋等阵地建设,精心制作入户宣传品,组织“人口文化村村行”,“万套图书、万套光碟进万户”等活动,利用喇叭班、剪纸、武术等民风民俗开展人口文化宣传,将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元素融入民间艺术和群众娱乐活动,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方方面面,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文明倡导组,突出抓好邻里牵手行动、家庭和谐行动和夕阳关怀行动。组织开展向村民身边的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中国好人孙沛丽、刘庆超等同志学习活动,用村民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教育村民。持续开展多届“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评选,创新“邻里牵手”、“情暖夕阳”、 “圆梦行动”等多项关爱活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健康指导组,突出抓好优生促进行动、儿童发展行动、青春健康行动、生殖健康行动。组织“让花季不再迷茫”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我健康 我快乐”生殖健康服务活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优生健康促进等活动,提升群众身心健康水平和家庭幸福指数。
便民维权组,突出抓好生育关怀行动。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便民维权服务等活动,全县有1300户计生困难家庭得到帮扶和救助。
二、创新宣传模式,让婚育新风家喻户晓
我县积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模式,充分利用优秀的民风民俗文化开展人口文化宣传,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加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和人口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婚育新风的宣传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一是利用民风民俗开展人口文化宣传,群众爱看,宣传效果好。县人口计生局联合县文体局,利用农村喇叭班这一平台,借台唱戏,引导群众树立性别平等、优生优育、依法生育等科学文明婚育观。今年以来,全县140余个喇叭班已开展婚育新风宣传100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60万人次,较好地宣传了婚育新风。沛县敬安镇是江苏省民间剪纸、刺绣艺术之乡。2011年7月,县人口计生局邀请该镇剪纸、刺绣的10多位行家里手,制作了“一枝独秀”、“女孩是宝”、“幸福的三口之家”等蕴含婚育新风内涵的精美剪纸、刺绣作品30件,巡回全县15个镇、382个行政村展出,参与群众达50余万人次,群众在欣赏精美民间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新型婚育观念教育。
二是开展“人口文化村村行、婚育新风进万家”品牌宣传活动,让婚育新风进入千家万户。开展“人口文化村村行、婚育新风到万家”宣传服务活动。2011年4月,县人口计生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办、县文体局、县卫生局、团县委和县妇联等7家单位,开展了“人口文化村村行、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服务活动。宣传内容为“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婚婚育观念、4.26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全县五项重点工作等。举办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组织计生宣讲团、文艺演出队、综合服务队和18辆宣传车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宣传服务活动,主在镇集贸市场演出、宣讲,在行政村开展进村入户到人的宣传服务,并力所能及地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女孩家庭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是加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大力开展镇村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屋、人口文化学校、人口文化讲坛的建设,在人口文化园的建设上,确立了每建设一个小区,就融入一个人口文化园,每建设一个新农村,就植入一个人口文化园区的创建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人口文化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人口文化园60多个,人口文化屋400多个,人口文化墙1500多面,人口文化学校400多个,这些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不仅扮靓了新农村、给群众提供了好去处,而且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中接受新型婚育观念教育。
此外,沛县还通过才艺展示、群众评议、专家评审、评比表彰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口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人口文化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了新型婚育观念的传播。
三、深化生育关怀层级,尽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协会会员多、志愿者众的优势,组织协会会员和志愿者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零距离服务”等帮扶活动。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留守人口家庭、空巢家庭和困难计生家庭扶持力度。
安国镇在计生志愿者中开展“代理妈妈、代理爸爸”活动,全镇294名青年计生志愿者与306位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定期上门看望结对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送玩具、送学习用品、辅导功课,与留守儿童一同做游戏、谈心交流等,让结对留守儿童享受到“失去”的父爱母爱。杨屯镇教师志愿者在全镇15个中心幼儿园中建起了“留守女孩乐园”, 配备好的教学娱乐设备,对入园的留守女孩免费延长服务时间、通过给留守女孩辅导功课、讲故事、学唱歌跳舞,让留守女孩愉快成长。五段镇渔民志愿者针对渔民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起了2个水上留守女孩乐园,让渔民的孩子有一个不“流动”的家。大屯镇法律志愿者举办6期未年人保护法和妇女儿童护法知识讲座,提高了留守女孩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打造“阳光少年”。沛城镇医技志愿者,采取走访、说悄悄话、开办讲座、热线电话等形式,与留守女孩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与交流,解留守女孩青春之惑,让158名留守女孩成为“阳光少年”。
县计生协还组织县镇18支计生文艺演出队到留守老人家中现场演出,让留守老人的生活不再空虚和寂寞。开展生产帮扶。每逢春忙秋收,县镇计生部门组织26支抢收抢种突击队,深入全县382个行政村,优先为缺少劳动力的留守老人抢收抢种,并为贫困留守老人送去种子、化肥、农药等,解除留守老人的收种后顾之忧。每逢节假日、计生纪念日和老人节,计生志愿者都及时到留守老人家中看望慰问,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留守老人从心底里感到幸福。
帮助农民工兄弟提高文明素养和就业技能。全县1600多名文明礼仪志愿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走进工厂、工地、码头,向农民工兄弟教文明用语和忌语,优雅大方礼仪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养,而且也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全县200多名法律志愿者开展为农民工兄弟免费法律咨询,免费讨工钱活动。今年以来,已为50多名农民工兄弟讨工钱26.71万元。积极鼓励企业家志愿者开展以“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培训机会和提供生产生活救助”等“四提供”为主要内容的志愿帮助农民工就业救助工程。今年以来,企业家志愿者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468条,提供培训机会3498人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培训1849个。
进一步做大人口计生公益金规模,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助困,为农村计生家庭谋福祉。进一步完善人口公益金制度。在政府出资建立县、镇两级人口公益金50万元和20万元的基础上,广泛动员企业和个人捐资,利用市场化运作推动人口公益事业开展,截至目前,全县企业和个人捐资186万余元,让200多户的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受益。
四、推进世代服务体系转型提升,努力打造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平台
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镇村三级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并把世代服务机构由单纯的技术服务机构,打造成为融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信息管理、行政服务、人员培训和药具发放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实施“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工程”、“优生促进系列工程”“0~3岁优生优育优教工程”、“青春健康教育工程”、“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家庭健康促进工程”等,将服务对象从育龄人群向家庭全体成员拓展,将服务阶段从孕前-围孕期、避孕期向全程服务延伸,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四位一体的优质服务。
今年初,我县还投资100余万元,加强世代服务数字站建设,开发世代服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配备数字化服务设备和世代服务网站建设。县世代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实体机构加虚拟网络和视频媒体的服务构模式,为群众提供在线服务、健康体检、科学普及、预约告知、随访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以信息引导服务过程,以信息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了县世代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五、健全计划生育综合保障体系,农村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我县除认真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外,还把农村一女户和一男户的奖扶年龄分别提前至40周岁和50周岁。2011年,全县享受提前享受奖励扶助920人,提前兑现奖扶金额达55.2万元,使农村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做好免费服务项目。在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中,为农村育龄群众免费开展四项手术服务;在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中,我县为来县世代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已婚妇女提供“一低七免”优惠服务。一低即:低偿自愿治疗;七免即:免费接送、免费午餐、免费检查、免费检验、免费宣传咨询、免费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免费后续服务。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为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服务对象提供价值300元免费检查套餐,并实现了村自查、镇筛查转珍、县优生检查的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体系。
县26家涉农部门制订和完善66条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在孩子入托入学、宅基地划分、技能培训等方面享受优先优惠;特别是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国家普惠政策上对计生家庭优先优惠,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政治上得关心,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得照顾,社会上受尊重。
六、开展创建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是计划生育综合协调、目标管理、科学考评等工作机制健全,人口和计划经费投入到位,“党委政府领导、计生部门主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幸福工程新机制运行良好,并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婚育新风深入人心,关爱女孩氛围浓厚,打击“两非” 案件成效显著,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2011年共查处“两非”案件 74件,其中有1 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有11人被吊销B超上岗证,经济处罚 58.7万元,有效遏制了“两非”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部门、区域协作,以信息化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降低人口出生率。加强卫生、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间人口信息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协作,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两系统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以信息引导服务过程,以信息提升服务质量,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有序开展工作,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显著增强。“诚信阳光计生”示范活动深入推进。
五是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鼓励和支持计生工作人员开展在职再教育和“一证三师”资格认证工作,计生工作人员以人为本,以育龄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从政、优质服务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六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认真落实好国家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的基础上,及时兑现1516名农村年满14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62.8万元,还为年满15~17周岁的独生子女办理了包括人身保障、意外医疗保障、住院医疗保障,参保人数3130人,总金额12.52万元。对2011年新入学的20名贫困大学生给予每人2000元资助金。从县、镇计划生育公益金中拿出18万元,对157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营造了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七是全县评选表彰了1000户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户,开展百名“好媳妇”、百名“好婆婆”、百名“好邻居”评选活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平等民主、关系和谐,与邻里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亲如一家,成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文明富裕、身心健康、和谐幸福”的新家庭。
4.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05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赌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05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文秘杂烩网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赌博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汪洋;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00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05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
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05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06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5.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五
我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先行、整改切入、抓点带面、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基层组织建设五大项目为重点,结合县上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发动群众,整村推进,东川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雏形,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2009全县新农村建设观摩考评中我镇位居第二名。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于我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56亩,绿化生态面积7万余亩,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486户,1879人。2009年东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高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351元)平均水平的24%。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硬化入组路17条5.87千米,入户路260条5430米,修复莆沟水毁水泥路1条1千米,新修祁家沟砂石路1条2千米;新修平板大桥3座(铁中、张塬、浦沟);解决张塬、祁沟等4个组800人饮水问题,修蓄水池,沉淀池4个各74立方米,埋设主管道5500米,新修截渗坝1座,灌溉渠1千米,下水道300米,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1%;实施农网改造4个组,改造线路4千米。
二是民居环境显著改善。我们按照规划先行的方针,严格按照风格一致、色调统一的要求,对330户房屋外墙粉刷搪白,室内墙壁粉白、门窗油染。硬化场院310户22000平方米,修花园60个,改厕172户,364户实现了圈、厕、沼、灶四位一体,危房改造40户,其中危改32户,安居工程8户,实现了
1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全村“脏、乱、差”状况得到治理。
三是主导产业初显规模。主要按照县、镇“一村一品”规划,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养猪示范户32户,养羊示范户2户,全村养猪近4000头,其中,养猪协会会长李文平现存栏良种二元母猪40头,良种公猪2头,商品猪40头,已出售仔猪600头,商品猪40头,全年饲养量达700头。2009年东川村畜牧产值达938.1万元,占到了农业产值的78%。为了更好提升产业化水平,东川村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服务群众,成立了东川村养猪协会,吸纳会员150户,并在协会的帮助下联系相关部门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7次,参加培训农民达1200人次。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会员30户,交纳互助金1.5万元。为了扩大产业规模,镇政府加大了对东川村资金投入,全村共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2户75万元。在抓好畜牧业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行多元化经济,避免单一产业的风险问题,建成经济林园1430亩,其中核桃800亩、板栗330亩、中药材300亩,户均经济林园近3亩;发展劳务输出820人;发展300亩大棚蔬菜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建棚工作,已建成大棚108亩。
四是公益事业得到发展。建成农家超市1处,小型体育场1处,群众娱乐休闲小广场1处,标准化卫生室1处,方便了群众购物、健身、就医、休闲娱乐。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五好班子”、“文明家庭”、“平安创建”等创建活动,改造装修党员活动室1座,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村民议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多项规章制度。
二、具体做法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方配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高度重视,细化落实责任。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年镇村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根据《**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订了《***村示范村建设实施细则》。镇上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任队长,包村领导和分管领导为副队长,涉及的相关部门站办负责为成员的工作队,并在政府设立专门办公室专人办公,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行政领导、有项目实施专业队、有示范基地、有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二是逐级召开会议,尽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板报、宣传牌等宣传主阵地作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专题大讨论,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先后到**龙口镇梁坪村、***三塬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进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广大群众都能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和物资。县新农办已投入水泥1000多吨,卫生局下拨帮扶资金32万元,群众积极响应,自筹砂、石,投工投劳达70万元,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四是加强质量、安全、工程进度等方面管理,确保工程效益。村、组建立专业的施工队进行路面硬化和墙壁粉刷涂白,以保证施工质量。五是狠抓环境整治。坚持从道路、公共场所、群众院落、厕所圈舍等入手,发动群众全面治理“三乱”(即乱堆、乱放、乱占),清理“三堆”(即土堆、粪堆、柴堆)活动,村内面貌焕然一新。六是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程等,成立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了村务正
规化运行的四项制度。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体现和保护,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村内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获得的启示
启示一,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完善产业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规划做到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有近期目标,规划一经制定,要分步实施,严格执行。东川村的建设规划就是在专家指导下,严格根据《丹凤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进行编制,同时按照规划,一项一项狠抓落实。
启示二,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现有发展基础,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城郊村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村,要探索发展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要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下,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要立足区位品牌优势,强化市场观念,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启示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主体,创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决策的主体、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要创新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谁有主动性、积极性,就优先安排给谁,促进新农村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示四,新农村建设要争取项目,多方支持。**我县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县卫生局和县扶贫局在资金上给予
大力支持,部门的大力支持,带动了我镇有关部门和本村投入的积极性,形成了社会各部门、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因此,在以后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各涉农部门和帮扶单位要向上积极争取项目,示范村一定要把争取项目、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联系,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
启示五,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新农村建设发展与我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上、创新精神上和工作作风上。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的永恒动力。
四、下一步打算
6.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六
施工监理修改公告
2018年7月31日在广东省招标投标监管网、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发布的“揭西县金和镇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施工监理招标公告”,因自2018年8月1日起,全国检察机关停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不须对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行贿犯罪查询,现作如下修改:
招标公告中关于要求投标人须提供检察机关出具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现予以删去。
原公告其他内容不变,特此公告。
揭西县金和镇人民政府
7.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七
这次试点, 该市确定了4个乡镇、7个行政村为试点单位, 分别是:雨山区向山镇、花山区霍里镇、金家庄区慈湖乡、当涂县姑孰镇、雨山区向阳村、南庄村、花山区张庄村、金家庄区林里村、当涂县霍村村、黄山村、丹东村。试点工作旨在探索建立以档案综合管理为基础, 以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为保障, 以档案保管利用场所为平台,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 以档案信息服务为平台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和服务新机制, 使乡镇、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目标, 更好地为该市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年初, 马鞍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 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各县区分别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市县区档案部门在各级新农办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 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市档案局多次召集县区档案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乡镇、村档案员进行业务交流, 讨论实施细节, 就相关业务建设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并编印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手册》, 汇编了有关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办法、制度和规范化建设标准, 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 方便各试点单位开展工作;雨山区档案局联合区新农办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 对各试点镇、村档案员进行专题培训;金家庄区档案局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区所有乡镇、村档案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工作的同时, 各级档案部门还多次深入试点镇、村现场指导, 督促各试点单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 全力推进各试点单位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
8.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八
关键词 示范高职 专业调整 网络化培训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北省孝感市,是一所中西部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在区域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服务功能是地方高职院校的责任。几年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示范高职的龙头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服务“三农”,有效推进了区域新农村建设。
一、“三个联动”助推区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区域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三个联动”。一是办学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办学拓展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模式,切实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转岗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为孝感及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输出机电、汽车、医学、建筑、信息、商务等行业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
结构调整升级联动。学校按照“应势而立、适需而调、效益整合”的原则围绕孝感市制造业、汽车业、建筑业、医疗卫生业、旅游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热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对11个专业进行方向调整,初步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体系。针对区域内没有农业高职的实际,申报并开设了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纸浆制作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等四个涉农专业。三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区域就业转型联动。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新增了职业素质、基础能力、求职创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将实践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就业从“统一安排”、“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转型,从重视毕业生就业率量的提高向就业质量提升转变。
(二)政校行企携手合作,中职高职系统培养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探讨目前在政校行企互动合作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与孝南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孝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孝感市卫生局、孝感市物流局等签订了“校政”合作协议,与孝感市建筑协会、孝感市旅游局等签订了“校行”合作协议。学校坚持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统筹解决“用工难”、“就业难”,合力推进工业化、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共赢发展,形成了以“政府推动、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区域联动”为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中高职衔接研究,全面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同专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内容、教学质量评价等相互衔接沟通。提出了中高衔接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设方案(规划)。要求公共基础课程(通用课程)设置体现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更多地体现专业学科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学科发展和专业(专业群)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主要服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构建了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
(三)积极打造职教集团,突出专业品牌建设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医疗卫生行业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申请组建了湖北护理职教集团,区域内所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所加入职教集团。学校以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坚持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为区域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人才。
学校以质量工程为平台,不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共建成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校级重点专业6个,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3个专业进入教育部首批教学资源库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建筑工程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3个专业纳入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基地计划项目,建筑工程管理、药学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通过教育部中期验收。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实用人才
(一)修改完善专业标准,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学校对专业教学进行管理的一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学校按照科学性、发展性、可实施性、规范性的原则,对所有专业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并为行动领域,再按照教学论重构学习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学校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双证书课程和模块课程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实践了“三融四层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三融”,即将文化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四层”,即学校层面探索出反映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概念模式,专业层面探索实践了彰显专业特色、符合专业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层面形成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单元教学层面创新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各专业以“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探索实践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收到明显成效。
(二)“二支三送”扶贫开发,健全“三农”服务网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支教、支农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先后覆盖全市3县3市,11个乡镇19个村。服务到乡镇、到村到户,共提供扶贫开发资金50多万元。学校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学历教育做优,非学历教育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做优学历教育,提高就业稳定率。通过“2+1”学制,促进农村适龄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双证”互通,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就业率和稳定率。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科、教”结合,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全方位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上挂、横联、下辐射”服务网络,实行部门、职校、劳动者三级联动机制,多层次、多渠道为社会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规模,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加强多功能一体化模式建设,推广“教学、生产劳动、科学实验、技术推广、经营服务”一体化模式,不断完善“四个中心”功能,把职业教育做为将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更好的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展能力
(一)继续弘扬区域文化,全面培养职业素养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为已任,把文化建设作为弘扬中华传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来抓,发掘孝感丰厚的孝文化资源,弘扬中华孝文化,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组织、实践、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在职业技能实训中提升思想道德、在思想道德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的模式,建设了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设立了感恩文化基金,建设了20个义工项目,学生在做(义工)中学习,在学(技能)中奉献,涌现了两名“全国十大孝子”、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一名“中华慈孝人物”。“义工行天下”被列为湖北省文明创建十大品牌。学校按照专业化、多样化、普及化和社区化的理念打造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总量达到67个。为贯彻学校“全人教育”工作理念,强化学生社团在专业教学之外的育人功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从日常行为管理入手,通过集体主义观念,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崇高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通过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正确自我评价,了解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下得去”的职业精神;通过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做事细心认真的职业意识;通过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争先进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敢于竞争的职业意识。学校以社会实践为主阵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纪律观念,提升爱岗敬业素质、应变能力、营销能力、合作能力、职业创造能力等。
(二)注重专业引导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专业引导教育。一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要根据技能人才的特点,帮助学生规划合理的、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源设计。新生开学之初,由院部专业团队负责人、辅导员、楚天技能名师、企业老总、优秀毕业生等组成团队,就专业发展概况、企业用人要求以及专业学习方法等进行宣讲。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认清职业。二是引导学生感知企业文化。通过参观企业现场、参与专业入门教育引导学生设计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阶梯。三是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目前,湖北职院有大学生创业团队4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总人数达332人,大学生创业项目达40个,占在校学生总数2.5‰以上。学校被评委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面向区域开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比赛中共获奖70多项,包括全国高职技能大赛2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全国职业护士考试合格率达93.49%、助理会计师合格率达82.6%。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返乡培训、在职职工培训等6万多人次,有效推进了区域新农村建设。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湖北“阿诗玛”扎根乡村的艺术赵家梅,“孝感市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严丽、曹杨等一大批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参考文献:
[1]钟健.高职高专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的现实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2]黄俐丽.高职校企合作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06).
[3]张祖明.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浅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9.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总结 篇九
工作总结
2011我乡新农村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配合扶贫办、城建局、环保局、交通局、文化局、林业局、农牧局、综治办等部门,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任务。
一、公共设施建设
在公共设施建设中,我乡重点突出文化墙、广场、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在大庄村建设以新农村、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文化墙24幅,面积200㎡;在左家村田永组建设以创先争基层党建为主题的文化墙9幅,面积100㎡。同时,为设计1200㎡的大庄感恩广场配置相关体育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通过乡党委、乡政府及各界的努力,2011年规划的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已经或者超额完成。今年在蚂蚱河新村新建村级医疗卫生室一所,使我乡所有行政村均建设完成药品基本完善、人员配置基本齐具的村级卫生室,有力保障了各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解决了边远村组看病难的问题。
3、今年**在左家村、蚂蚱河村分别安设太阳能路灯36盏和26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人民政府协同环保局,在左家村及蚂蚱河村分别绿化达到800㎡和2000㎡;同时,为改善环境卫生,争取县环保局项目支持,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全乡共设置垃圾桶70个,在左家村新建了垃圾集中点2处,并建设了公共卫生间2处。同时,全乡共聘请保洁员8名,负责环境卫生工作。
4、我乡在今年共硬化包括大庄新村、左家村田永组村内道路等村组道路26条,硬化面积共计8200㎡。
二、农户建设
2011我乡在农户建设中围绕农户配套设施圈舍改造、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村容村貌治理三大主题,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完成农户危旧住房改造78户、旧式圈舍拆迁287间,拆迁圈舍面积共计186㎡,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为方便村民通行,结合通乡公路建设,在蚂蚱河村建设便民桥4座,解决了村民过河难、出行难的问题。
2、按照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要求,**政府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开展各项惠民工作,累计建设完成了:硬化院落292,新建围墙260户,新建大门81户,新建沼气池184座,新建卫生厕所266户,新建圈舍700多平方米,配套太阳灶80台。
3、通过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安全饮水率100﹪,新建房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100﹪。在美化环、树立文明新风的同时方便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三、产业发展
1、围绕杨左河蔬菜基地建设,2011新增以架豆王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借助有利的市场行情,努力使群众增产增收。
2、春夏两季实现核桃树高接换优1200亩,11月完成了全乡核桃综合管护工作。同时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套种,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亩,有望成为我乡经济的一大支柱。
3、成立了两当县原野特种养殖合作社,仅2011年就出栏200头生态野猪,目前存栏180头,依靠该合作社带动全乡,开展以农户散养为模式的禽畜养殖,全年新增畜禽2500多只/头。
4、新成立的两当县灵之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种植灵芝40亩,计划投资160万,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100户,两年可实现产值350万。
四、精神文明建设
1、我乡在注重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着重建设了廉政、孝感文化墙500多平方米,对宣传我党政策、树立社会新风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我乡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及挂牌工作。其中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840户、五好文明家庭260户、平安家庭520户。截止现在,全乡未发生一起突发事件,恶性刑事犯罪案件。2、2011年创办党员和农民科技培训36期,结业584人,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种田方式,在群众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好评。组织了2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基层工作培训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10.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 篇十
自加压力 高定目标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加强社区
建设就是搞好城市工作的基础。市中区作为**主城区和老城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市中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社区创建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市中区领导者的面前。
市中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社区建设问题。早在2004年,市中区委、区政府就将建设“和谐社区、卫生城区、平安中区”纳入全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把社区的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社区建设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几年来,市中区的社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明显增强。
2006年,市中区领导干部经过外出考察和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的经验,区委书记**提出了创建全省和谐社区,并在全区迅速启动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2006年底,市中区以96.4分的好成绩通过了省级“和谐社区示范区”的检查验收,并被省政府命名表彰。
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市中区全体干部群众是冷静的,他们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又主动自加压力,2007年,区委、区政府立下了更高的目标——创建国家级和谐社区示范区。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深入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品牌、特色社区,各有关部门扎实地进行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区52个社区中已有39个社区达到星级标准。
总结经验 全面推广
市中区和谐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成功的经验还被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加大经费投入,社区基础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几年来,市中区在财政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1000多万资金着手于社区建设,仅2007年,区财政就投入了150万元用于城西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内锻社区、翔龙社区、大洲广场社区的办公用房购置、建设,全年新增社区办公场地7处。争取到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用于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220万元,用于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其4个社区服务站的建设。2008年又安排社区建设资金200万元对甘泉寺社区办公室、牌楼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牌楼街道4个社区办公室进行装修改造,还投入资金对城区34个社区警务室进行了改造和规范。
——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在全区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服务活动。为每个社区干部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要求每名社区干部每周入户不得少于4个半天,入户居民户数不少于10户,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全区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顺利进行,建立了6个街道志愿者服务窗口和14个示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并大力开展社区居民自助服务和互助服务,在“党建进社区”、“民政进社区”等九进社区的基础上,做好各项工作,使和谐社区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以点带面,建设品牌社区和星级社区。34个城区社区和两个重点场镇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各自的社区品牌,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牌楼街道自创了《社区文化》期刊,黄桷井社区在全市首推“惠民学校”和“爱心书屋”,“大学生进社区”等特色服务。去年3月底,根据《市中区星级和谐社区考核办法》,在全区评出和表彰星级和谐社区39个。其中五星级社区1个,四星级社区8个,三星级社区12个,二星级社区18个。
——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管理工作。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市市中区镇乡街道和责任单位、联系部门社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星级和谐社区考核评分细则》等各种方案,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连续两年,组织举办了全区乡镇(街道)和社区建设责任单位领导及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等参加的社区建设工作培训会、惠民学校经验交流会等,社区干部的素质逐步提高,涌现了一批热爱社区工作、努力钻研社区工作方式方法的干部。
整体推进 确保成功
【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推荐阅读:
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经验材料08-23
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07-21
创建农村学习型党组示范点思考06-20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汇报材料10-13
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实施方案11-18
关于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08-26
企业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工作总结11-12
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总结10-03
乡镇依法行政示范创建年度工作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