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人与自然

2024-09-07

主题 人与自然(精选9篇)

1.主题 人与自然 篇一

大自然是奇妙无比的,它蕴含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大自然的研究当中,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编成了一部部对后人很有影响的书籍。《昆虫记》就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昆虫记》这本书主要记载了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四十多年来不断研究昆虫所得出的结论与体会。书中的那些昆虫们栩栩如生,让读者好像亲眼见到了他们一样。而且其中大部分昆虫都是鲜为人知的,更加的富有新意,让人读完以后回味无穷,实在不失为一部佳作哪!

我们不得不佩服法布尔先生妙笔生花的才华。《昆虫记》不单单是平铺直叙的介绍昆虫,而且是以“我”为人称,用叙事体的手法,以一位观察者的角度来写的,又不缺少亲切感,使读者能够能加侧面的了解他们。

法布尔在介绍每一种小昆虫的时候,首先先介绍他们的肢体、颜色、花纹、形状、特征等外部构造,更好地使读者认识他们,并为下文打好了基础。然后,把他们的生活习性做一简单的阐述。最后,大篇幅的介绍他们捕食、交配、繁殖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并在其中穿插记叙了自己在观察研究中所发生的趣事,更加让文章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不仅仅是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而更多的则是对小昆虫的刮目相看。以前,我对那些不起眼的小昆虫不屑一顾,现在则对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就拿蚂蚁来说吧,他们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他们团结一心,通力合作;他们巧用智慧,机灵伶俐;他们不畏艰辛,全力以赴;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他们懂得分享,懂得谦让;他们诚实守信,不予欺骗;他们舍己为人,以小顾大;他们分工明细,各尽其职……微小的蚂蚁,竟有如此崇高的品质,顽强的精神,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是啊,连人类都望尘莫及,无法做到完全具备的,蚂蚁却做到了。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每一个生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大自然就是这样的丰富多彩。读了《昆虫记》,让我更加懂得爱护昆虫,兴致勃勃的欣赏有趣的昆虫。他们实在是太有趣了!致力于此类事业,真是不亦乐乎那!

2.主题 人与自然 篇二

一、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活动区域的设置与调整

活动区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幼儿活动的需要, 又要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 使之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兼具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的有特色的空间, 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

1.各区角的设置力求温馨、和谐、富有童趣。

在各区设置的初期, 教师往往简单地从利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 不能把复杂多样的结构有效统一起来, 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强调简单的造型, 忽略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 因此不能吸引孩子的眼球, 孩子们不喜欢进入, 更谈不上很好地活动了。鉴于此, 我们的实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查资料、找灵感, 坐下来与孩子交流, 从孩子们身上找答案, 渐渐地, 我们学会研究空间的形状、体积、结构, 把复杂多样的结构统一起来, 师幼齐动手, 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创设出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明快、充满温馨、富有童趣的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场所。孩子们身处其中倍感舒适、自由、轻松和快乐。

2.符合实际, 利用空间, 合理设置。

根据我园实际和小班型的办园特色, 我们主要采用了区隔式空间为主, 开放式空间为辅的设置方式。根据活动的不同类别用桌子、立体橱柜、墙橱、钢琴等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 再利用吊饰、纱帘等将特色区域隔开, 玩具和材料分别固定在各区域内, 游戏时孩子们可根据需要选择区域, 直接作用于材料, 便于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性游戏以及通过操作进行的探索性游戏。

除了区隔式空间设置外, 我们还根据需要设置开放式空间和活动式区域空间, 便于幼儿进行团体规则性游戏、平行游戏、大肌肉运动游戏、联合角色游戏等。

二、幼儿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

1.晨间活动:在早入园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2.上午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根据主题教育目标的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域活动。

3.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进行集中的、专门的、计划性较强的区域活动。通过有目的组织、引导活动, 教师既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完善, 又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 从而全面、系统地完成了教育目标。

4.上、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健康领域区域活动, 有效促进幼儿机体健康、协调发展。

此外, 根据需要, 幼儿的一日活动可随时进行区域活动, 为幼儿提供发展个性、表现自我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空间。

三、幼儿开展活动的材料提供

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 材料是否有意义、具有操作性, 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注重挖掘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多用性, 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1.材料的多样性。

教师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兴趣需要设计多样性的材料, 以体现活动内容的可选择性。这里所说的多样性, 不仅指活动材料要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对于同一学习内容, 教师要考虑怎样通过多样性的材料, 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例如“我和数字宝宝做游戏”活动中, 我们就可以设计不同的区域内容:利用桃核、杏核、胶盖等设计小动物智力棋, 让幼儿练习10以内数量对应;利用废旧化妆品盒、药盒等设计数字智力盒, 引导幼儿进行认读数字游戏;利用酸奶、塑料药丸等设计鸡妈妈生蛋盒, 引导幼儿进行按数取物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既满足了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需求, 又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材料的层次性。

通过研讨与实践发现, 教师设计的材料及其操作方式要有层次性, 以蕴含活动目标的个别差异性。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发展需要, 便于他们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 美工区的剪纸练习, 幼儿可以剪报纸、剪塑纸、剪包装纸;益智区“配对”的练习材料, 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也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既注重了多数幼儿的发展需求, 又关注了个体需要, 真正体现了区域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

3.材料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 选择趣味性强的材料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欲望, 如“有趣的数”活动中, 同时为幼儿提供普通的数字卡片和小动物数字卡片, 相比之下, 幼儿往往对小动物数字卡片感兴趣。同时为幼儿提供普通小动物数字卡片和立体小动物数字卡片, 相比之下, 幼儿往往对立体小动物数字卡片感兴趣。可见, 趣味性强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 激发孩子们的操作兴趣, 增强活动的效果。

4.材料的多用性。

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 首先要了解活动区中每一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在利用这些材料时充分考虑材料的多用性, 如, 在益智区投放各色纸棒可以引导幼儿练习拼摆;和数字结合可以用来点数;大小、粗细、高矮、颜色不同的纸棒可以练习排序、分类、比较高矮、粗细等。一物多用, 既节省材料, 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空间, 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欲望, 延长探究的时间, 增强活动的持久性。

另外, 我们更加注重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的添加、组合、再利用, 把握材料利用的高效性, 这样既利于幼儿开展游戏, 又相应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四、开展主题特色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1.活动的全面性。

我们全面贯彻《纲要》中“以人为本,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宗旨, 以主题活动为主线, 使活动区蕴含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并在实践中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整合;各领域目标有机整合;主题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有机整合, 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区域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活动的生活化、特色化、个性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创设生活化的游戏, 构建能吸引孩子的游戏情境, 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个性发展, 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因此, 我们尝试创设了多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如:

(1) 棋类游戏活动:将枯燥的数学领域知识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各类图文并茂的智力棋 (数字智力棋、动物智力棋、相邻数智力棋、图形棋等) 。

(2) 拼图游戏活动:动物拼图、蔬菜水果拼图、车的拼图、图形拼图、数字拼图等。

(3) 讲述游戏活动:故事屋、故事盒、悄悄屋、手偶、木偶、指偶、立体卡片讲述。

(4) 穿线、拼摆讲述活动:毛线拼摆讲述、按轮廓穿线讲述、无轮廓穿线讲述。

(5) 生活类游戏活动:折叠毛巾、手绢;穿脱衣服、叠被子;穿鞋、系鞋带等。

3.主题阅读之大自然的精灵 篇三

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是让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符号。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黄鹂鸣翠柳,蝴蝶闹杏花,是大自然最美的舞蹈;秋虫吟唱,春鸟和鸣,夏夜蛙鸣,冬晨雀唱,是大自然最美的声音。大自然,因动物的活动而美好,因动物的存在而永恒。

昆虫之美

马 联

在我的印象中,蝴蝶会在春天出现,虽然我并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投胎而来以及为何要降落在我们的视野中。在植物的子房和花蕾间,这些春天的信使翩然来去,旁若无人,不知魏晋。有一些词语肯定是为它们而准备的,比如寂寞、华丽、优雅、醉生梦死。那些花粉做的翅膀,像梦一样易碎,而每一次最轻微的翕动,都足以令我们在今生和前世间轮回一次。

蝴蝶真会在春天出现吗?我已经不太敢肯定。蝴蝶好像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已久,它在工业时代里遥远得如同一个意象——谢谢李元胜,用镜头和文字复苏了我们的梦境和记忆,让这些隐者重新在我们眼前闪动。

按照李元胜在《昆虫之美》一书中的描述,“后来翻阅这些照片,我在空气的光晕中,听到了自己激动的脚步;从草叶的弯曲,发现了自己的呼吸;在扇动的蝶翅上,看到了自己的心跳。”

他亲切地把碧蛾蜡蝉称为法布尔的扇子,把“音乐家”螽斯称为会呼吸的碧玉。在夏天里,他念叨着知了和它的亲戚们,而春天,他则会想念那些在南山上隐居的铁木剑凤蝶,并且以略带悲悯的语气感叹:“再下一场雨,它们的尾突就会消失,最后直至整个身体……”

不是每一个诗人,都能在旧历二月的某一天,感受到来自昆虫世界的神秘召唤。如果他循迹而去,那他就会变身为一个灌木和草丛间的守候者,怀揣古老的符咒,相信草木长青上苍有知。

在热带雨林的早晨,与一只叶蝉的相遇多么奇妙,仿佛是一次漫不经心的邂逅,充满着命运的偶然却又暗含着多少刻骨铭心的期待。刹那间,薄雾轻蒸,光影迷离,时空恍惚,流水无声。镜头的对焦只需要3秒钟,而两个物种间的相互凝视,需要多少默契和缘分?

一只在露珠边缘小憩的象甲稳重得好像一个思想家,而轻盈的猫蛛则以一个诗意梦游者的姿态在自己的丝线上随风荡漾,这些自然界里稍纵即逝的片断,由李元胜湿漉漉的镜头呈现给我们,然后变成我们对于生命的慨叹。

有谁会怀疑昆虫是自然界的造型大师?它们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一件终极作品,羽化、蝶变,直至华彩四射,让其他生命全都黯然失色。我们无法知道,突眼蝇为什么要把眼睛高高举起,犹如一对灯盏;而白天里身形朴素的窗萤,又何以能在夜色中,把自己变成一只剔透的灯笼。当身披织锦的波纹眼蛱蝶在丛林中逡巡时,我的疑惑是,带着如此艳丽的身体飞行,会不会顾影自怜,以至于在片刻眩晕中迷失?这些,李元胜知道。他在《昆虫之美》中告诉我们:“是的,一定有我们所不知的旋律,在大自然中起伏不定,引领着万物生长、繁殖、进化。我们听不到,但是,通过飞舞的昆虫,却能隐约感到那神秘而伟大的乐章。”

我宁愿相信,它们已远非尘世之内的生物。它们在某些瞬间降下高度,与我们片刻凝视,而更多的时候,它们则在溪谷与林地间穿行,在我们所不能抵达的地方回旋,啜饮花露,倏忽来去,朝生暮死,只把灵魂的影子投映在诗人的镜头中。

或许,我们能有幸与它们偶尔相遇,但却无法融入它们生存的天空,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翅膀,而是我们的心灵过于沉重。

(选自《读者》,有改动)

【赏析】

本文是作者读了李元胜《昆虫之美》后写的一篇书评。作者被书中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所震撼,由此生发了联想和感慨撰成此文。文中梦幻般清新优雅的意境,诗一样美妙绝伦的语言,堪称惊艳,让我们感受到了各类昆虫震撼人心的美。

萤之歌

园 静

穿过长廊,攀上石梯,我到了高高的亭楼上。像是到了高高的天庭,山影蒙蒙,树影蒙蒙,皆在亭栏之下。白日里清澈的山泉,此时只闻琤琮的流韵。

清空一碧如洗,圆圆的银月含笑注视着我,似乎就在咫尺。月神,你要对我说些什么?

月华无声地流泻,溪泉淙淙地流泻。

别了,尘寰!我心里说。

恍如星光,恍如烛火,亭下溪畔蓦地有什么东西一闪,随即又不见了。许是梦吧,我眨了眨眼。恍如星光,恍如烛火,溪面上,草丛中,又是一闪。接着,星星点点,这里一闪,那里一闪,明明灭灭,如诗似梦!

是萤!小小的萤,点燃了心灯,穿过每一丛浪花,每一线树影,拨开每一茎草叶,每一片花瓣,找呀,找呀……

溪水淙淙地流。时光无声地流。小小的心形的灯,明明灭灭,找寻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世纪?

或许,一场暴雨之后,那簇落红已随流水远逝,再不回返。或许,山风已将那芳蕊凝成了没有温度的石头,永远唤不醒了。

而它,小小的萤,一闪,一闪,拨开每一茎草叶,每一簇浪花,找得那么执着,那么仔细,那么渺茫,那么炽烈,我几乎听到了它无声的喘息。清清流水是长长的线谱,萤是点点波动的音符。月光下,一曲真纯的找寻之歌燃得如此美丽!

高高的亭栏之上,我似天庭里一颗怡然的星辰。

但此时,我真想化作流星,扑向可爱的萤,撞响一支燃烧的和弦!

nlc202309082129

是的,如果有一颗心在这样找寻着我,如果为了这样的找寻……

(摘自《时文鲜读》,有改动)

【赏析】

《萤之歌》是一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生命激情的短文。它立意深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短章借助于萤火虫这一物象,寄托了一份深远的寓意。在作者笔下,萤火虫是一个渺小而不失高贵的形象,它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的追求与找寻。短章意境优美,语言动人。山影蒙蒙,晴空月华,萤火点点,如诗似梦,短章中流淌的分明是画;或徐或缓的节奏,或长或短的句式,叠词、反复、排偶构成的那种极富节奏感的韵致,又分明是诗;清澈琤琮的流韵,月华无声地流泻,萤是点点波动的音符,分明如一阕流淌的月光小夜曲……

蛙声入梦

包利民

村庄的夏夜,是青蛙的舞台。稻花香里,蛙声一片,永远是田间最动人的声音。

那一年,和叔叔在村南的大草甸上打草,夜里,就睡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南面不远处,就是松花江的大堤,北面便是广阔的大草甸。劳累了一天,在窝棚里躺下,盈耳便是远远近近的蛙鸣,细听之,似可分辨每一只青蛙的声音,稍一分神,便成合唱,震撼着整片草原。会有某个时刻,所有的蛙鸣同时停歇,仿佛约好了般,一片深远的宁静,便从梦里醒来,片刻后,蛙声再起,才又沉沉睡去。那短暂的静,如蛙们换曲的间歇,如一张唱盘两首歌间的空白,缓冲着一种难言的情绪。

或者有月亮的晚上,辗转难眠,便爬上江堤,看月照流水,蛙声依然将我包围。岸边,时常传来蛙跳入水的声音,如曲幕中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半圆的波纹荡漾开去,呼吸着秋草的味道,身心便与蛙鸣月光融为一体。

那时在甸子上放鹅,村里的伙伴们都拿着长长的铁钎,只一会儿工夫,上面便串了许多只青蛙,然后剥了皮,架在火上烧烤,他们吃得不亦乐乎。而我却从未吃过,并不是我觉得残忍,不是觉得不好吃,也不是觉得不该吃,在那个年龄,这些问题还不懂得。只是以为那些见惯了的蹦跳于草丛水塘间的青蛙,再看它们被烤得干巴巴的身躯,怎么也提不起食欲来。那时还担心,这么多的青蛙死于非命,夜里终会一片死寂了吧!可是,每一个夜里,蛙声都会透窗而入,伴我一枕香甜的梦。便也放了心,那么大的草甸,青蛙应该是捕杀不绝的吧!

离开家乡的时候,大草甸还在。后来,多年以后,来到一个山区的城市,周围都是山岭围绕,林木丛生,河流交错,碧草丛生。住在城市的边缘,很有一种乡村的氛围,隐约有了一种在家乡的亲切。初来时满怀希望,隔绝多年的蛙鸣,终于可以再度在梦里唱起。可是却没有。在夏天,在秋天,望向野外的夜里,总会有着手电的光亮闪动。我已经知道,那是捕蛙人。虽然严令不让捕蛙,可在这林区,产的是林蛙,据说味极鲜美,而且价极昂贵,所以禁之不住。所以在那些美丽的夜晚,它们再不敢鸣叫,怕引来杀身之祸。是的,我只愿去想它们不敢叫,却不敢去想,它们已将近灭绝。

也许林蛙不会因捕杀而绝,可是寂静的夜里,想来它们也是数目寥寥。回想故乡的大草甸,那些充耳的千百万只青蛙的合鸣,也只能在梦里出现了,而梦外,是无边的冷清与寂寞。那一年回到故乡,大草甸早已消失,代之的是无际的稻田,农药泛滥。夏夜里,稻香一片,蛙声却是散散落落,不成曲调。我知道,心里的故乡,永远也回不去了。

难道,难道蛙声一片的夜晚,此生再难重逢?重逢的只是往事的喧闹重叠着今日的清冷,童年的那些蛙们,永远在岁月深处唱歌,歌声穿透时光的河流,入我夜夜失落的梦。所以有一天,在野外散步,看见一只青蛙跃出草丛,我跟了它整整一个下午。看它寂寞独行,听它低低鸣叫,竟让久经风尘的我,有了满眼的泪。

(选自《北京晚报》,有改动)

【赏析】

作者在文章开篇回忆少年时聆听蛙鸣的情景,以动写静,描绘出一个安谧动人的场景,表达出对夏夜蛙鸣的喜爱之情。少年时伙伴们捕杀青蛙,已然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但蛙声尚能“伴我一枕香甜的梦”;多年后在城市的边缘,在故乡,虽然渴望蛙声“再度在梦里唱起”,但人们的捕杀,农药的泛滥,却已使青蛙寥若晨星,蛙声散落不成曲调。蛙声只能“入我夜夜失落的梦”了,作者心中那个蛙声四起的故乡“永远也回不去了”。前后两相对比之下,让人触目惊心。而文章最后作者眼泪盈盈地对一只孤独的青蛙“看它寂寞独行,听它低低鸣叫”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人感怀至深。孤独的岂止是青蛙?随着物种的减少,人类不也正在越来越孤独吗?作者怀着真挚的情感,用朴实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然的关爱,表达了一种万物相谐的思想,令人深思。

4.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演讲稿 篇四

第一个方面,人要尊重自己。何为尊重自己?就是将自己的位置找对,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发光发热。这很重要吗?当然!蜀国后主刘禅,将自己该处理的事,一股脑的推给孔明。整天无所事事。导致了蜀国的衰落。吴国的吕蒙曾被人称为吴下阿蒙。为何后来没人如此称呼他?因为他找对了自己的位置!他学习了新的知识啊!唯有尊重自己,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被称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被称为一个有品味的人。

第二方面,人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而且,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尊重他人。打仗时,对一个小卒子都不能不尊重,哪怕你是将军。就像张飞,只因醉酒后打骂小卒而暗中被杀。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一代英雄豪杰化作了孤魂野鬼。由此可见,尊重他人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方面,人要懂得尊重自然。就像《喂,出来》中所写一样,你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会如何对你。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定会得到大自然的恩赐。

5.主题 人与自然 篇五

结合当下疫情大环境和世界地球日主题,龙游县实验小学开展“保护地球”系列活动,实小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争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共建美好的未来!

在此次我们以保护我们母亲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爱护动物、参与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的保护地球行动。孩子们完成一幅幅关于疫情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或绘画,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的家园。接着观看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并完成家庭垃圾分类指南。跟家长一起对家庭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计划和制订实施方案,制订了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便于家庭中开展垃圾分类。

6.主题 人与自然 篇六

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4月16日,位于西安市周至县的锦华苑小区地热井开钻,“感谢大家与我们一起战疫情、保民生、防雾霾、促发展,见证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在周至的地热能源开发迈入新征程。”在当天的开钻仪式上,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献喻在开钻仪式上讲到。据了解,随着该地热井的开钻施工,未来一两年该小区及周边将有1500余户家庭使用该井热源进行取暖。

正如张献喻讲的,今年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绿源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抗疫情、保供暖两手抓,做到了不让疫情踏入半步,百万百姓无一受冻。据初步测算,刚刚过去的采暖季地热供暖可节约燃煤27万吨,减少CO2排放70多万吨,SO21.5万多吨,相当于年植树近300万棵。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宏大的恩赐

地热能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火山爆发、温泉、间隙喷泉及岩石的热传导等形式不断地向地表传送和散化热量。按照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地热资源可以分为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地热资源等三类。

地热资源储量巨大。据科学家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相当于我国煤炭消耗的50%,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相当于我国20煤炭消耗的19%,埋深在4-10km的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据有关科研资料显示,陕西的地热资源在全省广泛分布,单位面积热储量关中盆地位居全国首位,仅关中盆地地热热储的总热量,可供暖面积为8.84亿平方米。

地热能,是有效减少气候污染的新能源

目前,大气污染造成了大家难以躲避的雾霾天,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谁是造成雾霾主要原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多数观点趋向认为燃煤采暖锅炉和散煤燃烧是造成雾霾的重要诱因。据测算,1吨散煤直燃的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工业燃煤经集中减排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十几倍。相较与其他新能源,地热供暖替代的是供暖锅炉的燃煤和直燃的散煤所产生的污染物。

在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资源不受环境影响,热源连续稳定,利用效率高,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平均73%),可作为基础载荷。地热资源CO2减排优势明显。与传统的锅炉供暖相比,基于热泵技术的地热供暖其CO2排放量减少50%;若热泵所耗电力来自清洁能源,则没有CO2排放。

总之,地热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

绿源地热,致力于低碳宜居生活

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从事地热开发专业公司,是自然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地热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分布于陕西、河北(雄安新区)、山东、山西、江苏、天津等地,建成供暖规模5000万平方米。其中在陕地热能开发利用业务覆盖咸阳、西安、西咸新区、宝鸡、渭南等地,形成了中深层、浅层以及余热利用于一体的多种清洁能源互补供热格局。其中咸阳地热供暖面积已占咸阳集中供暖面积的30%,受益人群已达10余万人。武功县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地热能供暖“无烟城”。据悉,地热集中供暖替代燃煤锅炉集中供暖,可节约燃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今年绿源公司在陕地热供暖可节约燃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多万吨,二氧化硫1.5万多吨,相当于年植树近300万棵,为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地热能解决方案。

地热开发迎来发展春天

国家颁布并实施《可再生能源法》,首次强调优先推动地热能的发展,之后又从应对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筑节能、地源热泵系统推广应用等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条例,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中国地热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带动下,各省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内容以推进建筑节能和促进地源热泵的发展为主。其中我省将大气治理列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出台《关于发展地热能供热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关中城镇地区清洁取暖专项行动方案》等多项支持地热能措施,对地热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前,地热能“十四五”规划初稿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业界专家论证意见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总报告的统一思路不断完善。据国家地热能“十四五”规划研究组有关专家介绍,地热能“十四五”规划构想将通过实施“一点、两带、三区、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以此带动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点”是打造雄安新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占领全球行业制高点;“两带”是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两个流域的地热能产业发展潜力带;“三区”是重点发展北方地区的冬季清洁取暖、南方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制冷)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热发电;“国际化”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推进地热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布局与推广,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7.主题 人与自然 篇七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与自然,白鲸,对抗,和谐

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文学研究及创作的重要内容。19世纪的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在其作品《白鲸》中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揭示。在全球化的今天, 《白鲸》在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上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 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

“生态批评”理论可以说最早出现1970年, 那时许多著作开始对生态平衡进行阐述, 还有的作品部分围绕着自然界这一主题;伴随着地球环境被人类逐渐破坏,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变得愈发恶劣起来, 为此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对生态批评这一理论的应用, 以该理论作为主题的文学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开始有了雏形。虽然生态批评的概念存在多个不同的版本, 但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 (Cheryll Glotfelty) 所给出的“生态批评”的定义, 即, 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研究, 并且指出这种批评的前提是物质世界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及相互影响, 从这一角度来看, 人的身体被分为属于文学和大地的两部分, 而卸掉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便是其最为关键的作用[1]。

彻丽尔-格罗特菲尔蒂对生态批评下的这个定义, 从文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 充分揭示了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性, 彻底展示了生态批评的根本特点, 深入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影响, 最终寻找出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 而这也正是这种批评理论的关键任务。《白鲸》这部小说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揭示人类要与大自然学会和谐相处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巨作之一, 解读这部小说, 可以深切地体会出生态批评理论对社会、对人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它通过挖掘最根本的思想原因, 从源头处激发并唤醒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2]。

2 人与自然认识的演变

小说《白鲸》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作为两种力量象征的自然与人类传统观念的反驳。研究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为生态批评范畴, 这一范畴的主旨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是互为异己、彼此矛盾, 还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进行探讨。人与自然认识史中, 两者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的漫长过程。因为远古时期人类认识能力与自身体能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面对大自然时, 人类只有敬畏感, 没有亲切感。人与自然之间, 自然是客体, 人是主体, 两者存在征服关系[3]。到了现代化社会, 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 人类的观念还是未有实质性改变, “人定胜天”与“向自然开战”始终是在对自然关系中人类具有的谬误态度, 所以, 始终将人类置于自然之上, 并以此成为以人类为中心的沙文主义。环境科学家及其他环境保护人士很早就致力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但他们的呼吁总是被淹没在经济发展的火热浪潮以及人类快速增加的各种需求中。随着近些年全球各种环境恶化事件的频频出现, 人们才渐渐警觉醒悟, 生态保护观念开始在整个社会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

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 以其航海经历取材, 就表意而言, 《白鲸》属于海洋探险小说的范畴, 主要描写的是捕鲸船阔德号出海捕鲸复仇的故事, 其真实目的其实是捕杀鲸鱼, 鲸油的猎取是其经济利益所在。然而, 就深层意义而言, 麦尔维尔真正表达的意思是批判人类沙文主义。麦尔维尔将对白鲸的捕杀作为线索, 将社会浓缩成一艘捕鲸船, 为观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类相互冲突的壮烈画卷, 画卷中, 亚哈是人类力量的代表, 而白鲸则是自然力量的代表。两种力量的相互抗衡其实就是人类沙文主义酿造的结果, 即对自身利益的一味追求, 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 原本就已与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相违背, 却在自然惩罚面前不知悔改, 反而变本加厉, 一意孤行[4], 所以, 人类最终还是要承受两种力量抗衡后的悲剧。

之所以人与自然会成为两种抗衡力量, 主要原因有:a.人类有局限性的认识能力;b.人类行事时过于追求自身利益;c.人类在面对惩罚时不知悔改。《白鲸》中, 所有南塔凯特海港的旅店名字, 其实都是对自然的蔑称, 而且旅店的所有器具材料都为鱼骨, 亚哈船长甚至将咬断他腿的那条白鲸叫做背上长着标枪的怪兽。然而, 随着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人类文明, 人类开始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重新认识[5]。在两种力量对抗过程中, 人类可谓遍体鳞伤, 自然已经在无情的惩罚人类。有幸人类开始对其错误行为进行反思, 开始重新认识大自然, 这将为今后人类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人与自然属于同一矛盾体的两方面

由于人与自然具有相互依存性, 因此, 人与自然属于同一矛盾体的两方面。人类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创造是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最终目的, 然而, 征服与改造自然并不只是一方取代另一方, 在这一关系上, 人类一定要理顺两者的不协调性, 以期达到和谐与统一, 使天人合一境界能够真正实现[6]。作者在《白鲸》开端就生动的描绘了捕鲸新手在面对大海时, 内心所汹涌出来的强烈的敬畏感与好奇感:“探险与冒险是深藏在我内心的种子, 只要有水分和土壤存在, 这些种子就会发芽, 生长, 刺激着我向那些神秘物体前进。”和所有捕鲸新手相同, 伊斯梅尔也有着强大的将大海神秘面纱揭开的愿望。在浩瀚的大海面前, 在人类生存心理刺激下, 直视人与自然关系时, 就会感觉到人类的渺小, 像是一粒宇宙尘埃。但是, 人类别无选择地将自己置于宇宙中, 要想让自然变成人类生存的保障, 人类就得想尽一切办法让自然归顺人类, 由此人与自然就成为一种对抗关系。

从相互依存的角度上讲, 人与自然是兄弟关系;从相互征服的角度来看, 人与自然又是对手关系。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 应该是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小说中之所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讨论的核心, 是因为动物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 书中的白鲸是自然力量的象征, 而船长亚哈则是人类欲望征服自然的力量代表。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之间是尖锐的矛盾双方, 这个矛盾集中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剧烈冲突。所以, 从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 亚哈和白鲸起着相互决定的作用。首先, 白鲸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从它身上提炼出来的鲸油可以给人类带来现实利益, 也就决定了捕鲸这种新职业的诞生。

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既有相互斗争性, 同时又有相互依存性, 这种关系在《白鲸》中具体表现是捕鲸的人与海洋相互依存的同时又挑战海洋, 晴空万里, 风平浪静时, 捕鲸者有的躺在海洋的怀中, 认真倾听海浪为他们唱歌, 有的坐在甲板上, 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和大自然赐予他们的所有, 那一刻, 仿佛宇宙是那么宁静与和谐, 生活时那么安详[7]。但是, 就在人们睡意正酣时, 大海突然愤怒起来, 波涛汹涌, 狂风怒吼, 此时的大海就像野兽, 无情地吞没着捕鲸船。不知所措的捕鲸者唯有牢牢拉着船杆, 向上苍求饶, 以使其能够渡过难关。在祈求可以有一线生机的过程中, 船员又谩骂那喜怒无常、变幻莫测的大海, 待到一切归于平静后, 虽然船员们都被大海戏弄得筋疲力尽, 但是这些船员还是未动摇其信念, 那就是, 他们还要征服大海, 征服鲸鱼, 可见人类本性的贪婪一直处于上风, 却将自然的惩罚置于脑后。

再看小说中第六十一章中呈现出的一幅美丽和雅致的画面:“大约八十米外, 一条巨大的抹香鲸在水里打着滚, 就像一艘翻转过来的军舰, 它那宽阔的背脊黑得发亮, 太阳一照就像一面镜子。这大鲸懒懒地在波谷中起伏不定, 不时还悠闲地喷出水雾来, 就像一个肥胖的市民在懒洋洋的午后抽着烟斗似的。”抹香鲸悠闲自得、与世无争地自我沉醉嬉戏, 但是接下来人类的贪欲却破坏了它们的宁静, 毁掉了它们的生命, 一幅极致和谐的画面不复存在, 剩下的只有杀戮和仇恨。众生平等, 既然平等, 就有平等的自卫权, 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人类的美好和谐会被自然毁坏;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同样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原本人与自然属于互为依存关系。人类向自然索取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 可以说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没有自然的供给, 人类就会处于“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的悲惨境地。《白鲸》中的亚哈作为人类代表对财富进行创造与获取的同时, 却将人与自然的依存性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最终还是会付出沉重的代价[8]。亚哈被白鲸咬掉一条腿后, 他用鲸骨作为材料, 为自己做一条能够支撑其活动的假肢,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在惩罚过人类后, 还是会用宽容来接受人类的种种罪行。亚哈船长作为人类代表, 不仅未对鲸鱼存有感恩之情, 反而怪罪自己无法征服那个曾为人类创造很多财富的白鲸;亚哈并未意识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依存性, 而是将仇恨全部发泄在那只咬断他一条腿的白鲸身上。在亚哈的观念中, 若不是白鲸, 他不会走上捕鲸的道路, 而且也不会断腿。所以, 捕杀白鲸可以说成了亚哈生活的全部。

亚哈作为一船之长, 若将捕鲸船视为人类的话, 亚哈船长则是人类中的统治者, 亚哈用意志统治着自己的人民,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想办事, 此时, 亚哈就成为神人, 因为神始终都是正确的。然而, 当亚哈复仇心理到达扭曲程度时, 就会变为一个违背神意的凡人, 所以, 在亚哈身上, 这种双重性格与双重身份被充分暴露出来。他从开始就在为自己挖掘坟墓, 从他捕杀莫比.迪克那一刻开始, 他投的鱼叉越多, 给自己挖的坟墓就越深;最后, 他自己跳了下去, 还连带着好多人一起跳下那个又深又“恐怖”的坟墓。从表面看, 亚哈船长很勇敢, 很令人钦佩, 但实际上, 他那些与白鲸的斗争都是毫无意义的。他的勇敢仅仅是出于他的自私。从这可以看出, 人类对待自然有多凶残,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有多疯狂, 甚至是加倍, 因为无辜之人也必然要受到这种报复的连累, 谁都不能置之事外, 谁都逃脱不了被伤害了的自然的惩罚。

麦尔维尔对亚哈的态度是否定的, 因此在作品中会让亚哈受到自然的惩罚。由此可见, 与其说麦尔维尔的思想与爱默生比较相似, 不如说极为接近于霍桑, 亚哈的悲剧向人们表明了与命运相抗衡的无用功, 超验主义中个人创造自然的思想是不现实的, 此外, 麦尔维尔也告诫读者:亚哈的悲剧其实是人类潜藏于内心的贪婪所导致的, 亚哈狂热征服, 其极端行为注定面临失败的结局, 这也是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失败。白鲸和捕鲸者共同构成了自然与人这种客体与本体的关系。而《白鲸》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多重的矛盾认识进行了完美揭示。

4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属于人类自身意义的胜利

人与自然能否共存是当下人类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当面对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时, 我们会为自然的美而倾倒、赞叹, 震撼于自然的神奇, 但是, 作为人类, 我们不仅不珍惜和感激自然对我们的赏赐, 反而要去征服它, 而且还存在一定胜天的思想, 将人类和自然放在了对立的位置。

尽管《白鲸》的主要冲突是亚哈与白鲸激烈的殊死搏斗, 然而, 麦尔维尔通过小说中的一个主要角色——伊斯梅尔, 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 那就是:伊斯梅尔的存在让麦尔维尔在绝望中有了一丝希望。《白鲸》中的伊斯梅尔在看待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上是既理智又客观的, 最终他还是用和谐的心态承认了自然的不可抗拒性, 伊斯梅尔认为, 只有不断探索自然, 并了解自然的奥秘, 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但是如果一味的索取自然, 进攻自然, 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白鲸》以悲剧作为小说的结果, 通过反面教材的方式告诫人类怎样才能和自然共处, 《白鲸》属于一部对生态主义进行弘扬的反生态力作, 而作者麦尔维尔是行走在时代之前的伟大作家。尽管麦尔维尔从表面向读者展现的是悲观思想意识, 然而, 小说却从反面阐述人与自然的依存性, 《白鲸》让人类明白:人类唯有保持生态平衡, 增强生态意识, 与自然和谐共处, 才能受惠于自然, 自然和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胜者, 两者只有和谐共处, 互相依存, 才能取得共赢, 其终极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宫伟.《白鲸》的生态解读[D].南京:南开大学, 2009.

[2]苏远芸.汪洋大海上的一抹白色——从生态视角解读《白鲸》[J].时代文学, 2011 (19) :142-143.

[3]荆晶.敬畏生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白鲸》[J].文教资料, 2007 (7) :159-160.

[4]刘艳, 叶琳.生态视野下的《白鲸》[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147-148.

[5]吴迪.生态批评视角中的《白鲸》[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123-124.

[6]谢奥.欲望与自然之争:《白鲸》的生态解读[J].南都学坛, 2010 (5) :110-111.

[7]付文中.《古舟子咏》的生态批评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8) :154-155.

8.主题 人与自然 篇八

今天,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并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跃居世界之首。全世界都见证了北京举行的别开生面的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带着真诚的尊重与敬仰,我们注视着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惊人的发展,也就是中国的发展。今天能来到这里我们也非常自豪,并心怀感激。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大都市中,都可见到HANRO 的身影。如今,北京也成为HANRO全球布局中的一员。您可以在全世界最高级的商场中看到HANRO,例如纽约,伦敦,巴黎,罗马,东京,苏黎世还有柏林。除此之外HANRO还在其他30多个国家中有售。例如巴黎老佛爷百货,波道夫·古德曼,和美国的萨克斯第五大道,还有全世界排名第一的伦敦的哈罗兹。世界影坛巨星,例如乔治克鲁尼,莎朗斯通,还有妮可基德曼都是我们的忠实客户。

中国的手工纺织品和其精细的做工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在世界上闻名遐迩。HANRO的历史亦然悠久。在127年前,HANRO在瑞士起源,由两位先生创立。其中一位Handschin先生,另一位是Ronnin先生,HANRO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不断完善工艺和质量。“作为拥有127年的卓越品牌,HANRO不仅继承了欧洲古老的纺织文明精髓,更专注纺织新科技的研发与创新”,这已成为我们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因为“继承”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

9.感恩自然 主题班队会 篇九

(一)“感受自然”

甲: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的巢穴。乙: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

甲: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是我最初的烙印

乙:无论天地万物以何种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身边的一切,甚至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

合:一颗感恩的心

甲:我要感恩,感恩老师授予我知识 乙:我要感恩,感恩祖国给了我幸福的生活

甲:我更要感恩,感恩自然给了地球生灵生息繁衍的一切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的主题班会《感恩自然,和谐共处》

甲: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母亲,它能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听,那是大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幻灯片情境)

乙:这就是我们眼中漂亮、可爱、迷人的自然你们喜欢吗? 看到这样的大自然,你一定有所感触,谁来说一说?(采访)

乙:迷人的四季,美丽的自然,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幸福呀!这充满美丽的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听一听小组的回报吧!

甲:是啊,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它除了给我们瑰丽的美景,还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

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齐心协力来爱护它。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二)感恩自然

甲:谢谢这几位同学的发言。

1、自然环境恶化

甲:我有一个美丽的家,蓝蓝的屋顶,青青的墙,绿绿的地毯,花花的瓦。乙:然而,有人为了眼前的发展,不惜以牺牲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观看《人类的灾难》视频)

甲: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吗?(采访)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远不止如此。下面有请我们的环保百事通(何平浪)。

甲:听了环保百事通的一番介绍,你又想说什么?(采访)

2、诗歌朗诵《绿色家园》

乙:是啊,同学们,绿色在呼唤我们,我们的家园啊,已充满危机!我们的家园啊,已危在旦夕!请听诗朗诵《绿色家园》。当生命的绿色从枝头凋零,当春天的阳光不再明媚和清新,当唯一的源泉从视野里消逝,当最后的城郭被黄沙所掩去。我们的家园啊,已充满危机!我们的家园啊,已危在旦夕!当孩子的目光找不到鸟雀的身影,当城市的喧嚣(xiāo)只剩下机械的噪音,当所有的珍禽都成为书本上的文字,我们将失去那最后的绿色基因!我们的家园啊,已充满危机!我们的家园啊,已危在旦夕!绿色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只有绿色才能够唤醒沉睡的山林。请不要再观望和犹豫,生命原本要靠我们自己来获得延续。众志才能成城,携手才能共进!在生存还是毁灭之间,你的言行将决定你是否获得满分!

(三)“携手共进” 甲:众志才能成城,乙:携手才能共进!

甲:绿色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乙:只有绿色才能够唤醒沉睡的山林!乙:请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甲:一曲悠扬的音乐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乙:更似乎表白了我们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甲: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它赐予我们水、阳光、土地、使我们可以生存在浩瀚的天地间。

乙:若是没有水,人类将会受到渴死的威胁: 甲:若是没有阳光,植物将无法生长,人也无法生存。合:大自然给了我们太多的恩赐。甲:我们该怎样感恩自然?(访问)

同学:我们应该爱护自然环境,多种树,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同学:停止捕捉野生动物的行为,重新恢复生态平衡。同学:不浪费粮食,节约水资源。

乙:这些行动就是我们对大自然最好的感恩。请欣赏《感恩的心》(奏乐)

乙:你感恩自然,自然将赋予你灿烂的的希望。或许你可以为自然插上绿荫,多一份新绿,少一份荒芜;或许你可以维护自然环境,不要让污秽的尘埃侵蚀的美好家园;或许你还可以回收垃圾,是使自然摆脱白色垃圾的污染;或许还可以撰写一篇自然赋,吸引更多的人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畅游在自然那无私的给予之中。徘徊于自然的脚步声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即使卑微如小草,也有小草的芬芳;即使渺小如小水滴,也会全身折射阳光。甲:让我们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重新看待生活,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热爱、感恩大自然吧!让我们一起发出绿色倡议!把感恩自然变为实际行动!乙:

以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以节电为荣——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以节粮为荣——爱惜粮食,传承中华美德。以爱护树木为荣——做绿色使者,植树造林。以保护动物为荣——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以珍惜纸张为荣——小事做起,保护森林资源。„„

(四)班主任讲话(五)

(全体齐呼):弘扬绿色文明,感恩绿色自然,共创绿色家园!

(四)班主任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感恩自然”主题队会开展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还青山一片绿色,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片片绿色,做文明的绿色使者,让我们的生活处处焕出绿色之光,让我们的绿色行动永不停止!

最后,让我们留下铮铮的誓言:

(全体齐呼):弘扬绿色文明,感恩绿色自然,共创绿色家园!

环保百事通:

自从人类在动物中脱颖而出,一直以地球的主人自居,以其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创造了文明与繁荣,同时其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也酿造了痛苦与悲伤,并将地球连同人类自己一步步推向灭亡。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咱们来看看科学统计出的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状况:(幻灯片出示)

损失耕地: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天损失5.76万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土地沙漠化:每分钟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天沙漠化1.58万顷,每年578万公顷; 消失森林:每分钟21公顷森林消失,每天5.5万公顷,每年1100万公顷; 泥沙流失:每分钟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天6900多万吨,每年入海250亿吨;

污水排放: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产生二氧化碳: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1吨多,每天1400多吨,每年产生53.6万吨二氧化碳混入空气;

工业烟尘:每分钟1万多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每天1400多万吨,每年51.1亿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

环境病:每分钟2800人染上各种环境病,每天400万人染上各种环境病,每年1.46亿人; 损失生态价值:每分钟损失近2万美元,每天近600万美元的生态价值,每年2亿多美元; 生物灭绝:每天百余种生物归于灭绝,每年25000种生物归于灭绝。别的不说,单就每天有百余种生物灭绝,就是一道不难计算的“人类末日”方程式,因为到那一天,地球上就灭绝到最后一个物种,这是不难计算的。而那个最后灭绝的物种又只能是人类。

上一篇:车间员工爱岗敬业演讲下一篇:“飞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