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2024-06-28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共8篇)

1.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篇一

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

声明:以上发布的培训信息绝对真实,只为有需求的朋友提供公开课程培训。(有些课程可根椐企业需要做内部培训),只是培训现场收取相应培训费用,认证费用,不会再向朋友收取费用。请各位培训朋友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骗!如有不诚者,请勿联系。

----------------

中层经理全面管理技能实战训练(3天)

【培训时间】11月19-21日、12月16-18日 上海、11月5-7日、12月10-12日 深圳、12月3-5日、XX年1月14-16日 北京

(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四地循环开课)

----------------

【培训费用】3600元/三天(含三天中餐、指定教材、茶点)

【授课方式】内容讲述、案例分析、游戏互动、讨论点评、情景演练

【培训对象】企业副总、各部门经理、主管、各级中层管理人员、新提拔的、从专业人才转型到管理的、晋升到高层管理以及其它预备管理人员

【联系QQ】QQ:1392350188、253117209、1194379213

引言

→ 中层是企业的“中坚”,如何才能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中层的成长是最“坚难”的,如何才能快速的成长?→ 管理需要理论、方法、经验,如何更好的融合、领悟提高?→ 西方管理注重制度、东方管理注重人性,如何协调平衡?

【课程收益】

→ 全面、系统的学习管理的全过程,统一观念、达成共识、激发活力;

→ 良好的处理与上级、下属、其它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处理好工作与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实力;

→ 深入理解领导的管理魅力,快速提高下属的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

→ 学会应用主要的管理工具(头脑风暴、SWOT、pDCA、SMART);

→ 建设高绩效的管理团队、积极、高效、全力配合、发挥全部的团队潜力;

→ 全面激励管理,让下属在工作中发挥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 管理越来越难了,员工太现实,在工资、奖金限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努力的工作。

【课程特色】

→ 理论联系实践:再好的理论,不能实际应用,对企业没有任何作用。本次培训是在训专家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再次上升到理论指导的高度上;→ 操作性强: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归纳大量的管理工具性的

→ 生动活波:理论分析、案例讨论、实例分析、角色扮演、培训游戏、故事描述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提升。

【课程大纲】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

→ 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管理的目的是让别人作事,管理好自己不是好的管理

第二章、如何管理心态

→ 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下属的工作绩效?→ 如何让下属在主动积极,而不是被动消极?

→ 如何让下属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而不是全力应付?→ 如何让下属在工作中全力想办法,而不是推卸责任

→ 合理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的工作;→ 能不能找到一个立杆见影的方法? 现在改变马上就看到效果?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特性

→ 目的性 有效性他人性多样性

第四章、什么样的管理是最适合企业的管理

→ 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

→ 只有找到最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避免管理的盲目性

第五章、管理、组织、领导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 管理者、领导者到底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

→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如何结合?→ 管理者和领导者每天的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 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章、管理角色的认知

→ 每天领导的工作紧张、忙碌、而下属倒是有时间看报纸、喝咖啡

→ 上级经常做了过多下属应该做的事情→ 自己的事情又没有时间做好 导致工作绩效不好、目标无法完成 理解分析 韩非子 : 下君尽已之能

→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第七章、领导力提升的技巧

分析讨论:什么样的领导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一、领导权威的来源

领导力的八个素质特征

1、诚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出发点);

2、专业能力(主要是方向和决策,是领导力的基础);

3、关心、帮助下属(从工作、生活体现是领导力的源泉);

4、宽严相济(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领导力实现的手段);

5、分享成功与失败(是领导力的结果保证);

6、学习提高(是领导力长远体现的根本);

7、精力和热情(是激发下属的发动机);

8、坚持(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基石)

二、领导方式

三、情境领导与四种领导风格

→ 根据被领导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不同的领导风格;→ 告知式 推销式 参与式 授权式;→ 案例分析:

四、如何培养下属

→ 在优秀领导眼中下属个个都是人才,在平庸领导眼中下属个个都是笨蛋

→ 培养下属的最高原则是任用下属的优点,而不是发现下属的缺点→ 如何才能知人善用,如何才能人尽其才?

1、培养下属有什么好处;

2、培养下属的顾虑;

3、培养下属的方法;

4、培养下属的原则;→ 案例分析:如何理解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

五、授权管理

→ 没有授权 就没有领导的良好工作绩效

1、为什么要授权;

2、授权管理的误区是什么;

3、授权管理的原则;

4、授权管理的方法

第八章、管理沟通与关系协调

→ 管理沟通的技巧是中层管理人员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 没有良好顺畅的沟通 就没有良好的工作结果

一、什么是沟通 ?

→ 沟通不是简单的讲话,沟通是相互的理解;→ 有效沟通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原则时间及时性原则主动性原则

二、沟通的特性

→ 双向反馈是沟通的基础;→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方向的沟通模式不同;

→ 美国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日本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中国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与下属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沟通的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三、管理沟通的种类及形式

→ 管理沟通不局限于语言、非语言的沟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会更直接、更快速、更难以作假;→ 案例分析、讨论录像分析

四、沟通的步骤

五、不同沟通风格的管理者分析与应对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决定他的行为方式和作事原则

→ 学会了解自己、认识别人的性格,做到知已知人,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 有方向、讲方法与对方沟通协调

1.分析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2.支配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3.表达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4.和蔼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 案例分析: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的个性与沟通技巧

六、沟通的方向

→ 管理者与上级、同级、下属沟通的技巧

1、沟通的原则;

2、沟通的方法;

3、沟通的障碍

→ 案例讨论:对上级的工作有不同的意见你应该怎么办?→ 案例讨论:上级对你的报告有反对意见 你怎么办?

⊙ 如何「处理下级越级向你汇报」?⊙ 如何「处理部属的过失行为」?

⊙ 如何「处理上司调派自己部属工作的情况」?⊙ 如何「面对有能力但不听话的部属」?

第九章、高绩效团队的建设

一、什么是团队

1、认识团队(1+1=?);

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3、团队行为曲线;→ 讨论:请分析团队与群体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二、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1、明确的目标(目标从哪里来?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如何统一?)

2、相互信任(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建立?)

3、关心、帮助每个人(从哪些方面着手才是最有效的?)

4、沟通良好(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

5、分工与授权(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操作?)

6、合理的激励(没有足够的条件怎么办?)

7、合理、完善的制度(制度目前不合理怎么办?)

8、融洽的团队气氛(用什么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气氛?)

→ 案例分析、讨论:大雁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高绩效团队的成员

1、如何选择团队的成员;

2、团队成员的关系如何协调;

3、如何解决成员的冲突;→ 案例分析、讨论:团队的成员能力不足应该如何处理

四、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流程及阶段

1、团队建设的流程;

2、团队建设的阶段

第十章、激励管理 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

一、激励的误区;

二、激励的四原则

→ 公平原则、系统原则、时机原则、清晰原则

三、激励的方法

1、信任认可-表扬-赏识(如何培养对工作的成就感?)

2、承担责任(为什么要为下属承担责任)

3、关心、帮助团队成员(工作与生活如何协调?)

4、薪水与升迁(物质基础还要有保障)

5、工作兴趣(如何才能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兴趣?)

6、合理的制度(公平、公正、公开)

7、工作气氛(是一种软化剂)

8、企业目标与使命(最终的解决方案)

第十一章、时间管理

一、为什么要管理时间

1、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的必然;

2、从个人来说 个体生命的有限性

二、时间管理的目标:

三、时间管理的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目标管理原则;第二原则:抓住重点原则 “80、20”法则运用;第三原则:工作优先级综合分析

四、时间管理的22个策略

第十二章、目标与计划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二、目标管理在企业的应用;

三、如何制定正确的企业目标;

四、目标与计划的具体操作;

五、目标与计划的控制

1、资源管理;

2、分工协作;

3、目标修正;

4、总结提高

【讲师介绍】---李革增

实战型培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培训讲师;深圳管理咨询协会管理专家;外商投资协会培训专家;中国企业联合会顾问;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美国AITA认证国际职业培训师;欧洲SKp机构高级管理顾问;企业家协会特聘培训讲师;多年从事企业高层管理与咨询工作经验,在德隆集团、深高速、美国“MOTHERS”、众人行管理咨询等大型集团公司及管理顾问公司历任培训经理、行政总监、营销总

2.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篇二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我们将薪酬定义为: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报酬, 用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 (即本薪) 、奖金、津贴、福利、保险五大部分。

2 研究的意义

设计一种适应企业需要的薪酬体系, 重新界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用以强化企业精神,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变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薪酬问题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研究是极不符合新经济下我国企业的。因此, 对此进行研究, 对于企业薪酬体系的管理和设计的研究, 对我国新经济下的薪酬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薪酬体系的实例

当前的企业薪酬体系有许多模式、许多评判标准, 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薪酬评判标准。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历史传统、组织政治、人力资源结构和竞争环境, 使得不能存在一个普遍的管理标准体系适用于所有公司的薪酬体系, 所以只能找一个相对合理的薪酬结构。对此, 利用数学方法来求得各个薪酬评判指标在员工薪酬中所占的合理比例, 使得员工得到合理的薪酬。

例如:某公司第二层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如下:第一层, 总经理;第二层, 副总、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薪级1级薪金3000元、薪级2级2500元、薪级3级2000元;第三层, 技术人员;第四层, 职员。

其中:总薪酬=基础薪酬A+绩效薪酬B+津贴福利C, 即员工实际薪酬=A+B+C。将相关的数据汇总后, 再将政府指导价a, 行业平均价b, 相关行业价c, 加权平均得到M。计算公式:M=a×35%+b×50%+c×15% (为计算方便起见, 我们取三者的比例分别为35%、50%、15%。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 科学合理地选取权重) 。员工实际得到的工资为N, 计算公式:N=A+B+C。我们用员工实际的工资与外部加权平均值M进行比较得到Q, 即:Q=N/M。Q值的大小反映了企业员工工资的相对水平。一般说来Q=l, 说明内部工资水平与外部环境工资水平持平, 能够使员工感到基本满足。Q>l,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Q<1, 此时员工会感到不公平, 工作积极性会下降。值得一提的是, Q值只是企业的参考数值, 并非越大越好, 每一个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现状适时调整。

在此, 对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工资标准进行评价。对于人事经理 (月薪) :政府指导价2000元, 行业平均价2103元, 相关行业价1473.4元。根据计算公式得到M=1972.06元。而第二层管理人员的月薪N为2000-3000元之间。我们以最低N=2000元计算, 容易得出, Q=l.01>l。因此我们说, 这个薪酬体系是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基础上, 通过了薪酬标准的评价模型, 是相对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4 设计企业薪酬体系

4.1 薪酬体系的模型设计

在此模型设计中, 我们把薪酬结构的整个层次分析结构分为三层, 具体建立如图1所示的层次分析结构。

就层次分析结构中各种因素两两进行判断比较, 我们采用德尔菲法所构造判断矩阵如下 (其中, 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构成判断矩阵) 。

(1) 判断矩阵A-C中, C1相对于C2、C3、C4的重要性比值为:1/3、5、5.C2相对于C3、C4的重要性比值为:5、5.C3相对于C4的重要性比值为:1/3。

(2) 判断矩阵C1-P中:P1相对于P2, P3, P4的重要性比值为:1/3、1/5、3。

P2相对于P3, P4的重要性比值为:1/3、3.P3相对于P4的重要性比值为:1/3。

(3) 判断矩阵C2-P中, P2相对于P3、P4的重要性比值都为:1/3.P3相对于P4的重要性比值为:3。

(4) 判断矩阵C3-P中, P1相对于P5、P6的重要性比值为:1/3、5.P5相对于P6的重要性比值为:5。

(5) 判断矩阵C4-P中, P2相对于P3、P5, P6的重要性比值都为:1/3.P3相对于P5、P6的重要性比值都为3.P5相对于P6的重要性比值为:3。

通过计算:各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 故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如下:CR<0.10, 故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由表1可知, 对于建立良好薪酬体系的总目标, 所考虑决定几种薪酬的六个指标的相对优先排序为:P3, P4, P2, P1, P6, P5。企业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灵活地调整各指标的合理比例, 得出较合适的薪酬结构, 这样才能使得岗位薪、实力薪、绩效薪、津贴福利各部分起到应用的激励作用。

4.2 薪酬体系模型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各指标的优劣排列结果来看, 职位与其他几项指标相比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职位的高低不仅仅依据个人在公司的声望、技术能力和处事能力来确定, 学历、工龄和工作绩效也可以作为确定职位的标准。学历则是一个人学识和能力的认证, 越高学历的员工意味着越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所以, 学历在决定薪酬的各指标中所占权重很重要。而工龄的增加意味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丰富, 代表着实力或潜能的提高, 工龄与其他指标相比所占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工作绩效则反映员工个人绩效, 承认个人贡献差异。没有任何两个雇员的绩效完全相同, 也没有任何两个雇员可以把工作做得同样好, 一个设计得很好的薪酬体系应当能够确定员工贡献的界限, 使得员工薪资的多少能反映员工对企业发展贡献大小的差距, 从而增强公司保留有价值员工的吸引力。

由于责任和工作环境在薪酬体系中对员工存在着普遍的约束力, 所以其在决定薪酬的指标中所占比例较小, 这里不赘述。

现在的企业薪酬体系还存在很多弊端。例如, 学历和工龄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实力和能力。评价一个薪酬体系所用的指标并不能过于单一, 这样就把得出的薪酬体系个人主观化了。所以, 评价薪酬体系的指标应多元化。

5 结语

在现代企业的薪酬体系管理中, 岗位薪、实力薪、绩效薪、津贴福利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 才能使得员工对企业制度的公平性产生信服感, 继而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但由于每个企业的文化、规模、战略、环境存在差异, 所以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立良好的薪酬体系。

摘要:薪酬体系在现代企业经营工作中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体系设置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继而也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决定岗位薪、实力薪、绩效薪和津贴福利各指标的权重, 从而得出构成良好薪酬体系要素的合理比例。

关键词:现代企业,薪酬,薪酬结构,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赵静, 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J].山东经济, 2007.

3.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分析 篇三

1.薪酬体系设计目标。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的目标应为:一是吸引和保留企业核心员工;二是激励员工;三是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这意味着设计的薪酬体系,对内要公平合理,不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对外要具有竞争力,同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对内公平合理是薪酬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内部一致性问题,考虑的是员工的投入和产出。投入,是以员工为完成岗位工作所投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作为测量;限酬的依据。产出,是依据员工对公司绩效的贡献和业绩状况支付报酬。就是将员工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与工作相关的能力、知识与薪资挂钩,以促进、激励员工不断培育、开发自己的能力,拓展相关知识,为企业开展人才活用创造条件。对外具有竞争力,是指公司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的薪酬水平的比较,解决的是外部公平的问题。从国际上目前的趋势看,为了使自己的薪酬具有竞争力,大公司多会把薪酬调查所得的趋势线作为制定薪酬水平的依据。使公司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市场平均的薪酬水平。

2.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考虑的因素。根据对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目标的分析,司得出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业绩、生活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关系。其中,前两个是决定因素,后两个是调整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得到确定薪酬的五大指标:工作的价值、员工的价值、人力市场的情况、生活成本、企业的支付能力。工作的价值是指企业中每个岗位的工作价值,即每个岗位间的相对重要性,或每个岗位对公司业绩的相对贡献度,一般是通过工作评估或岗位评估来确定。员工的价值是指员工具备的工作技能和与工作相关的知识,通常根据员工的职务达成能力或职责掌握能力来确定,员工的相对价值确定的手段是绩效考核与技能鉴定。人力市场的情况是指人力市场上各种职种的薪金水平情况,就目前而言,薪金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招聘计划的有效推行,市场薪金水平是通过薪酬调查确定的。生活成本是指员工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生活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规定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费,可作为企业的一个参考。企业的支付能力,一方面受到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的价值、带来的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员工的生产力、公司的资本结构、用于再投资金额、经济状况和竞争能力等,这常常需要员工与公司管理层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

3.激励性薪酬体系方案设计。以基本薪为中心的激励性薪酬体系中,除基本薪外,还包括奖金、以现金发放的补贴,以及福利、保障、股权、期权、有薪假期等,但重点在于基本薪体系的设计。

首先,要展开全面薪资调查,了解市场价位。进行调查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同行业同职位的工资水平;(2)本地区其它企业的工资水平;(3)不同行业同职位的工资水平。企业需要多方位搜集信息,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得到市场上工资水平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间值。

其次,确定基本薪体系。企业应采用职能薪体系,即以岗位为基础和员工的技能为基础并重的基本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相同的投入与产出的员工,不论其年龄大小、工龄长短,其薪资值是一样的。当然,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员工,企业电可考虑在职能薪上以一定的增加率来设定工龄薪。这样,职能薪就可以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异性的价值,如知识、技能、职位应负责任大小、职位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熟练度等,来确定级别薪资形成薪资表。级别薪资确定后,就可以将公司现实的每一员工按其个人特异性套进薪资表中,决定出公司中每一员工的薪资。当然在进行薪资的测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司的支付能力。

第三,确定薪酬体系。基本薪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以基本薪为中心的薪酬体系中其它薪酬形式的确定。薪酬形式的基本组合为:基本薪+奖金+补贴+《劳动法》规定的其它福利形式。当然,企业薪酬体系的具体选择是由企业的薪酬政策确定的,而薪酬政策又是由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的,所以不同企业人薪酬体系内容上是有差别的,是由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定位的不同决定的。

最后,要及时调整工资水平。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工资水平电应不断调整。据调查,在调薪制度上,82%的企业每年调整一次。外资企业比国内其它同类企业在工资水平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它们的工资制度电是在不断调整的。一些企业工资水平低,不是因为企业没钱给员工:,也不是不想给员工,而是由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失职,制度僵硬造成了无法给员工或无法多给员工,导致企业中层骨干的流失,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这必须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薪酬制度创新:股票期权激励

作为对传统年薪制的改进,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把金融市场上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期权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激励机制。同时,它把期望理论的努力——绩效——奖励关系中的绩效变为长期经营绩效,约束了企业经营中的短期行为。

1.股票期权的作用。股票期权(Stock Option)也称认股权证,实际上是一种看涨期权,是指公司给予员工(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权力,期权持有者可以凭权力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3—10年)以一定价格(施权价)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这只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即只有当行使期权时的股票价格高于施权价,有价差收入时,期权持有者才会行权,否则持有者将放弃行权,其本人并无损失。由于在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是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反应,且是股票期权的价值所在,而股票期权至少要在一年后才能实现,所以要求经营者努力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以保持公司股份的长期稳定增长,这样才能取得收益。正是股票期权的上述特点,才使其具有长期激励的功能,较好地解决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2.我国现行的几种期权模式。目前国内各公司进行股票期权激励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流通股模式。这种模式先确定一个提取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股票期权激励基金,然后购买由大股东转让的流通股。这种模式可以避开《公司法》的约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股票来源的问题。(2)非流通股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以非流通股票作为行权的股票来源,由于其价格一般在公司净资产左右,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公司的价值。但是,它不能像真正的股票期权那样对高管人员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3)增发新股模式。这种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模式,通常是在发行新股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将一小部分新股作为公司履行期权的股票来源。这种做法比较规范,但普通的行业获得批准比较困难,而且在股票的定价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3 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设计。首先,公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个提取比例,从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中提取虚拟股票期权奖励基金,作为以后设计虚拟股票期权的基础。提取金额府经过科学的匡算,力求公平合理。其次,确定虚拟股票期权的施权价,可以考虑在虚拟股票期权施权价与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之间制定一个变动系数,使施权价与市价同步变动,从而使虚拟股票期权即使不能上市,一样可以接受市场投资者的价值评价。施权价的制定可以考虑公司的股票市场系数,同时应能够反映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的发展趋势,如各项财务指标的增长情况等。第三,确定分配范围。一般虚拟期权的获得者为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当然对公司的普通员工,如果他们对公司有突出贡献,也可以考虑给予一次性的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期权。第四,设定虚拟股票期权行使条件。一是期权行使的时间,即行权需要一定的等待期,一般应为3—10年,这样才能确保其长期激励作用,避免高管人员的短期行为,同时在行权时,也不允许其一次性行使全部期权,应分批行使。二是行权方式,主要有现金行权和非现金行权。现金行权就是按事前约定的行权价向公司支付现金,购买公司股票;非现金行权就是行权人在行权时将虚拟股票期权出售给公司,以获取行权价与股票市价之间的差价。第五,虚拟股票期权的出售条件。为了预防道德风险和保持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对期权的出售应设置一些条件。如对行权业绩的恰当要求,对期权出售的对象的约定,对出售价格的约定等。

4.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篇四

[论文摘要〕国有企业的薪酬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薪酬水平底,薪酬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等,导致国有企业薪酬不合理。对目前国有企业薪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优化国有企业薪酬设计,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薪酬,是维持和促进企业员工满意并因此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最重要激励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企业薪酬设计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战略执行与企业文化,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国有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做到系统的思考、谨慎的权衡、科学的规划、严格的贯彻。

1.目前国有企业薪酬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位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小

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性重视不够to。员工因为级别不同而获取不同的年底奖金,而级别评定只与学历、职称有关,导致能力强而学历低的核心骨干会从企业流失。

1.2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人与贡献大小联系不紧密,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

1.3薪酬水平偏低

我国等级工资制的框架和工资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确定之后,基本没做过大的调整,更没考虑过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因素。调整工资时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造成职工等级与实际技术等级不匹配。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只注重保障功能,忽视了工资的激励功能。而且为保障职工生活,企业承担多种福利保障责任,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局面

1.4薪酬体系不完善

现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只在基本薪酬方面建立了考核,而在辅助薪酬方面却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即使有考核也是偏资历而轻能力和工作业绩。

2.国有企业薪酬设计产生问题的原因探析

2.1传统薪酬设计都建立在严格的官僚等级基础之上

传统薪酬设计一般表现为职位越高,获得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报酬就裤多。对企业员工相对价值的定位上,就是以管理岗位或“官阶”大小判断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企业内部的管理岗位自然就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在这种以官僚等级制为基础的薪酬制度下,人事大权实际上被职位高的领导者所独揽,导致不能消除在这种体制下所推行的身份界限、编制定额、论资排辈等弊端,不能形成开放的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不利于企业与人才的双向互动。

2.2传统的薪酬激励导向不清

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这种制度在国企改革初期确实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单一的薪酬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如果针对不同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科技研发人员、营销人员采用单一的岗位技能工资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是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2.3企业没有完全的薪酬分配自主权

国有企业对薪酬没有分配的自主权,没有成为分配的主体,职工工资不随经济效益高低而浮动。目前国有企业大部分可供分配的薪酬总额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控制,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指导价格,自主决定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国有企业薪酬设计的改革

3.1根据现行劳动力市场价格重新判定岗位级别

劳动力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和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工资率。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工资纳人市场经济范畴管理,以劳动力市场价格体系及相关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体系作为参照标准,建立企业岗位职务基本工资标准,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这个最重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侧。这样.既可以留住劳动力市场上的紧缺人才,又可以根据市场劳动力价格支付劳动力价格低的职工工资,既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又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岗位工资的级差要实行不等额递进制,因为越高层次岗位的晋升条件越难,且能够晋升到更高层次岗位的员工总是比低层次岗位的人少,其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

3.2进行岗位分析,建立岗位级别体系

首先应该根据公司战略界定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定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指标。企业战略能否得以实现需要有畅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作保证,企业要真正从生产需要、市场开发的实际出发逐步对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定义,对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个岗位定义,以致形成一个最简捷、没有断点的整体业务流程。其次,在准确表述岗位的基础上,评估岗位的相对价值,形成岗位级别体系。通过岗位分析,公司内部的各个岗位被客观的确定下来,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绩效指标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说明。

3.3实行科学的绩效工资

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绩效工资,理论上是具有最大激励性的薪酬模式。既体现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又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企业内部的工资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以工作绩效为主要依据,将个人工资与劳动成果紧密结合。即按绩效付酬,按一岗一薪、同工同酬的原则,工作成果不同,薪酬亦不相同。对于岗位相同而绩效不同,则通过给予不同奖励的办法,实现报酬和绩效挂钩。绩效工资在现实操作中也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首先确定比较公正地考察员工业绩和客观反映员工努力程度的考核体系;其次把个人奖励与团队奖励结合起来,发展以团队业绩为基础的工资体系,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信息共享,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提升;最后,绩效工资体系应体现人才开发的理念,与晋升、培训等个人发展计划相互作用,推动员工素质的提高二

3.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薪酬制度的改革,就是通过提高薪酬标准的同时,建立正常增资机制。企业在具体确定工资总额和工资增长率时,要讲求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首先,进行薪酬调查,取得相关行业、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的资料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能力状况的信息;其次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对岗位劳动四要素作比较系统的分析,严格实行全面考核,主要考核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正确区分劳动差别;最后,综合以上的情况,对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工资晋升条件等事项进行决策,决策前应征求企业工会、职代会及全体职工的意见。

3.5建立以职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体系

所谓职位工资制,是首先对职位本身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赋予任职者与其职位价值相当的薪酬。建立以职位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工作分析,它是薪酬管理的基础;其次,进行职位评价,职位评价是一套“因素提取”并给予评分的职位价值测量工具,旨在解决企业内部公平性问题;最后,建立适合于公司业务要求的内部薪酬结构,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

3.6推行股权激励机制

通过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建立将企业长期发展与经营者利益相挂钩的利益共享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使企业经营者以股东的心态来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真正建立起企业领导承担风险、享受利益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7多样的福利待遇

福利在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积极性方面有比直接增加工资的作用大得多,好的福利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企业在设计和考虑本企业的取口二福利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内容。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取消已存在的福利。以免挫伤员工积极性。

5.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篇五

专业论文

浅谈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因素

浅谈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因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其中的薪酬设计更是被推上话题的尖峰,一套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对于不同体制下的企业,尤其是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 薪酬体系 设计因素

众所周知,薪酬是目前体现分配价值最直接的体现,而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然而薪酬体系设计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文化,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等等,但大体可以分为如下步骤:

1.薪酬调查。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薪酬设计的基础。它可以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和对内公平问题。

2.确定薪酬原则和策略。薪酬原则和策略的确定是薪酬设计后续环节的前提。在充分了解企业目前薪酬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薪酬分配的依据和原则,以此为基础确定企业的有关分配政策与策略,例如不同层次、不同系列人员收入差距的标准,薪酬的构成和各部分的比例等。

3.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薪酬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然后进行岗位职责调查分析;最后完成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4.岗位评价。岗位评价重在解决薪酬对企业内部的公平性问题。通过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

5.薪酬类别的确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当采取不同的薪酬类别。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6.薪酬结构设计。企业在考虑薪酬的构成时,往往综合考虑:一是职位在企业中的层级,二是岗位在企业中的职系,三是岗位员工的技能和资历,四是岗位的绩效,分别对应薪酬结构中的不同部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的管理理念对国内企业是个巨大的冲击,而为了适应不同节奏下的发展,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都呈现出不同的薪酬特点:

1.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得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整体上远落后于非国有企业,尽管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人才竞争的需要,在企业高层和市场营销系统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薪酬,但是在基层员工的薪酬系统和薪酬公平性、激励性以及绩效薪酬等建设上与非国有企业相距甚大。

2.民营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是薪酬激励的发展史。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民营企业的核心人员都是来自于国有企业,在当时薪酬的激励和诱因充当了人们调整的动力因素。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针对岗位付薪,而较少忽略了所从事岗位上人员的能力及绩效,不能满足优秀人才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公平竞争和合理利益追求的欲望。

3.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中国本土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其薪酬管理突出的特点是规范化和严谨性,体系完善,操作严肃,重视人的价值和福利保障,在薪酬水平上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对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和维系能力;但缺点是严谨有余,弹性不足,及时性和灵活性不够,较少关注员工的心理收入。

基于以上,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想设计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薪酬体系,必须关注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薪酬模式的确定

薪酬模式是基于付薪哲学基础上的,目前比较推行的是基于3P的付薪哲学,即岗位(Position)、绩效(Performance)、个人能力(Personality),依岗位付薪是对岗位本身的价值进行薪酬支付,与该岗位的任职者关系不大,任职者的实际能力大小不会影响到该岗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职能。而实际上,不同任职者在同一岗位上所做的贡献确实不同,这就是仅对岗位付薪的弊端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原有的岗位工资中分拆一部分作为绩效工资,将绩效工资模式糅合进来,绩效岗位工资与考核挂钩,这样就合理地区分了不同绩效任职者的岗位贡献,拉开了不同绩效任职者间的薪酬差距,打破传统“吃大锅饭”的局面;组织绩效是需要不断提升的,任职者本身的个人能力,在提高组织绩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故而在基于以上两种付薪哲学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能力工资的结合,这样既可以促成组织绩效的达成,又可以满足个人能力水平较高员工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和公平竞争的心理欲望。

2.薪酬策略的确定

企业不同的薪酬策略将指导企业进行不同的薪酬政策线的制订。

领先型薪酬策略。在设计企业薪酬水平时,预测下一年度市场薪酬变化趋势,以年末的市场薪酬水平作为标准,确定公司全年的薪酬水平。

跟随型薪酬策略。在设计企业薪酬水平时,预测下一年度市场薪酬变化趋势,以年中的市场薪酬水平作为标准,确定公司全年的薪酬水平。

滞后型薪酬策略。在设计企业薪酬水平时,预测下一年度市场薪酬变化趋势,以年初的市场薪酬水平作为标准,确定公司全年的薪酬水平。

3.关键岗位的定位

多数民企公司在薪酬制度多会写上这么一条:以“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适当向经营风险大、责任重大、技术含量高、有定量工作指标的关键岗位和关键员工倾斜。虽然制度有明确的薪酬倾斜原则,也明确了倾斜的对象,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关键岗位定位不清晰、关键岗位激励作用不明显以及忽视了非关键岗位的薪酬定位等问题。关键岗位通常是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企业在实际运用中仅对关键岗位的分配原则作了定义,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并没有很好的区分出关键岗位和非关键岗位,导致部分市场替代性强的岗位也成为关键岗位,企业为此支付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却在员工心中留下了内部不公平的隐患;

为了有效的区分关键岗位,企业应定期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工作。岗位价值评估是综合反映企业内部公平性和均衡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确定岗位等级和岗位薪酬等级的主要途径。俗话说得好“好钢用在刀刃上”,企业只有全面分析岗位,明确界定关键岗位,才能保证薪酬政策对核心岗位的激励作用,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薪酬分配造成的内部不公平,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控制人工成本,具体可参考如下步骤:

确定组织结构。明确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是岗位价值评估的前提条件。组织结构决定了岗位的设置、职责内容以及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进行岗位价值评估时都需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从职能和职权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检讨和诊断分析。

厘清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设置会产生不同的岗位职责,“因人设岗”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中不乏为普遍现象,要想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在一定的发展背景下,这个岗位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另外,对于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来源于人员编制,同一岗位的人员编制不同,工作负荷量和工作强度就会不同。伴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内部人员需求就会增加,容易形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组织系统。因此,合理的人员编制是保持各岗位间工作负荷均衡的因素之一。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简言之就是解决用谁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为什么做(Why)、为谁做(Whom)。收集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查看工作日志等。其中访谈法,因其收集的信息完整性强,易于操作等优点受到多数企业的好评。

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企业对岗位的任职条件、从属关系、职责范围、职权范围及考评标准给予的定义说明,包含了岗位的基础信息。

选取典型评估岗位。企业的岗位数量庞大,每个岗位的性质和价值也各有迥异,并非需要对所有的岗位都进行岗位价值评估,我们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选取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岗位进行评估,其他岗位自然参照并靠即可。

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既领先于国有企业,但又不如外资企业那般的严谨规范,由于体制的不同,所以民营企业的灵活运用空间就会越大,在此种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满足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薪酬体系,对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从业者需要不断发现并完善现有薪酬体系中的不足,把握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环节,以适应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

6.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篇六

【课程背景】

人才因素日益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

人才因素也日益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瓶颈!

企业的竞争,最终都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

万科总裁郁亮说:“过去1000亿发展历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万科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企业。

地产行业是中国人员流动最频繁的行业之一,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吸引、培养、使用和保留卓越人才,如何提供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如何更好地配合公司实现战略目标?【2013年在北京、郑州、广州举办4期】

【课程收益】

剖析房地产行业及人力资源特点,掌握考核及薪酬设计原理,获得实用的体系建立、落地技巧;

结合房地产行业掌握三个(BSC、kpi、360)最实用绩效考核工具及房地产行业应用案例;

掌握地产行业业绩责任书、房地产指标库编制技巧;

打通房地产公司绩效考核工作思路及推进步骤;

掌握四类(岗位绩效制、销售佣金制、年薪制、项目制)典型房地产薪酬设计模式。

【课程对象】

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人力资源负责人、各专业经理、人力专员等)。

【专家导师(拟邀)】

戴老师:房地产人力资源落地实施专家;房地产战略、组织发展专家;将近20年的工作经历,曾任国内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某全球型精细化工集团CEO,某TOP20房地产集团运营副总裁;富力地产(北方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常年管理顾问;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特邀讲师,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MBA特聘导师,北京市经济创新标兵。

企业管理责任体系、人力预警体系理论提出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曾在3年内成功将某企业从千万级带领进入亿万级体量,产能提高5倍,市场占有率进入全球前3位;曾主导某地产标杆在上市辅导期的战略、管控、激励等核心体系设计及落地,该企业两年后顺利上市,企业体量实现了10倍递增,体系沿用至今。

戴老师学贯中西,底蕴丰厚,既能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沿,又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多年来,结合其深厚的职业历练,又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出了自己的原创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完全立足于管理实战,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戴老师的培训逻辑体系严谨,理性而不失幽默,内容新颖而接地气;培训气氛活跃、案例取材经典、分析深刻、而又深入浅出,客户及学员最大的感受是:戴老师的课可以马上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房地产人力资源落地实施专家;曾任职富力地产集团、中国500强集团等多家知名地产企业,历任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落地实施经理、人力资源专业经理、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等职务;致力于房地产行业人力及管理研究10余年,房企人资高管及多家地产集团咨询顾问双重背景。

具备全面的管理视野及地产人力资源实操经验,擅长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及落地实施,曾负责某集团人力资源组织、绩效、薪酬体系重构及负责咨询成果落地实施工作,搭建某知名地产集团招聘培训体系并深化实施,主持某实业集团人力资源整合重组、发展规划及落地实施,负责数家地产企业管理变革并推动落地实施,对人力资源有其独到见解,并在实际操作

中总结提炼出大量适用与地产行业的实用工具方法。

【培训内容】

一、房地产行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1、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2、因果、权变与管理—道与术

3、房地产行业的激荡30年

4、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未来

5、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十项能力

二、房地产行业与考核薪酬

1、从房地产业务特点看绩效考核

2、从房地产业务特点看薪酬激励

三、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

1、人力资源部门与决策层

2、人力资源部门与体系建设

3、人力资源部门与操作过程

四、知名房地产企业文化与其考核理念剖析

1、万科文化与其绩效考核剖析

2、龙湖文化与其绩效考核剖析

3、万达文化与其绩效考核剖析

4、荣盛发展文化与其绩效考核剖析

5、思考:企业文化特点与考核理念

五、BSC工具应用

1、BSC的起源与发展

2、房地产企业BSC应用误区与应用范围

3、房地产典型BSC考核应用案例解析

六、KPI指标工具应用

1、KPI工具应用的几个误区

2、房地产企业岗位KPI提取的方法与技巧

3、房地产企业典型KPI考核案例解析

七、360考核工具及MBO的应用 1、360工具的应用范围与技巧

2、房地产典型360工具应用案例

3、MBO工具在房地产考核中的应用

八、掌握绩效考核工具外的重要技巧

1、考核思想的提炼与借力

2、绩效考核的动员与宣贯

3、绩效考核的渐进与优化

九、典型房地产考核体系设计技巧与要点解析

1、岗位绩效制人员的日常考核-剖析某企业考核管理制度

2、社招人员试用期考核-剖析某企业使用期考核管理制度

3、应届毕业生培养及考核-剖析某企业应届生培养评价制度

4、高管业绩责任书的编制与签订-剖析某企业高管业绩责任书

5、高管述职与述能的魅力-剖析某企业述职报告、某企业述能的技巧与步骤

十、典型房地产绩效考核三步推进思路及步骤

1、考核起步期推进要点

2、集团雏形期推进要点

3、规范管理期推进要点

十一、考核与薪酬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二、薪酬设计的起点---岗位评价技术

1、岗位评价工具的演变与发展

2、岗位评价工具介绍:因素法、对比法、排序法等

3、岗位评价组织技巧

4、因素法岗位评价技术应用与练习(宽带薪酬设计)

十三、房地产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

1、传统三大公平原则解析

2、三大原则之外的实践要点

十四、房地产企业四类典型薪酬模式设计

1、房地产岗位绩效制薪酬设计与案例解析

2、岗位绩效制适用范围

固定与浮动部分设计

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设计

年终奖金的设计

3、房地产佣金制薪酬设计与案例解析

佣金制的适用范围

开发项目佣金的设计

销售佣金制的设计

房地产年薪制薪酬设计与案例解析

年薪制的适用范围

职能年薪制的设计

5、房地产项目管理制薪酬设计与案例解析

项目年薪制与团队激励体制设计

十五、房地产企业各发展阶段薪酬设计要点

1、起步期分析与推进要点

2、雏形期分析与推进要点

3、规范管理期分析与推进要点

十六、绩效与薪酬重构的外力支持

1、管理咨询公司角色与价值

2、选择管理咨询公司的技巧

十七、再看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十项能力

【费用说明】

【主办单位】中房商学院

【培训时间】2015年3月14-15日 昆明(详见报到通知)

【培训费用】328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食宿代订,费用自理。团队报名优惠。

中房商学院是中国房地产智业高端品牌。以“唯有实战,方有实效”的服务理念,服务4000多家房企,培养6万多名房地产精英。业务包括:房地产培训、房地产内训、房地产管理咨询、工程管理、房地产考察、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MBA等。

7.当前企业薪酬体系设计误区探讨 篇七

关键词:岗位价值,薪酬数据,市场数据

薪酬体系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和文化, 系统全面科学的考虑各项因素, 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 从而使员工能够把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薪酬体系的设计应该补充和增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 如人员选拔、培训和绩效评价等。本文详细分析当前我国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误区, 希望可以给广大HR工作者提供参考。

企业薪酬设计中往往存在很多误区, 影响到企业薪酬体系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薪酬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薪酬策略和薪酬水平的确定、岗位价值评估、内外部薪酬调查、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级幅和薪档的设计。在这几个步骤中, 存在着六大误区, 影响到企业整体薪酬体系的有效性。

一、薪酬设计的根本点—薪酬体系设计不用考虑企业发展战略

很多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 往往一开始就陷入到具体的设计细节中去, 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 盲目照搬国外的或者别的企业的薪酬体系。其薪酬体系也许是“先进的”、“时髦的”, 却不一定是“适合的”。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 目的是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水平, 由此决定薪酬策略和水平。如图2所示, 薪酬策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一对应,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薪酬水平领先型、薪酬水平跟随型和人工成本优先型。

采取薪酬水平领先策略的企业一般是在同行业的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 并且外部市场处于扩张期, 有很多的市场机会和成长空间, 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切, 企业自身也处于高速成长期, 薪酬的支付能力也比较强等。而采用薪酬水平跟随策略的企业, 一般都建立或找准了自己的标杆企业,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都向自己的标杆企业看齐, 同样薪酬水平跟标杆企业差不多就行了。采用人工成本优先策略 (也称落后薪酬水平策略) 的企业, 在制定薪酬水平策略时则将重点放在尽可能地节约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成本, 企业的薪酬水平一般也比较低。

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薪酬策略。如果薪酬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匹配, 那么企业的发展就可能与个人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还可能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冲突, 如此一来,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毫无保障。比如说, 一个战略目标为“领先者”的企业采用了“薪酬水平跟随策略”, 那么企业就招聘不到支持其发展的优秀人才, 企业发展战略也就无法实现;同理, 一个采取“保持者”战略的企业若采用“薪酬水平跟随策略”, 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

因此,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状况, 经营战略、企业经济情况等都是不同的, 企业应立足于这些不同点, 以战略的眼光和系统的思路, 通过企业战略分解出企业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 才能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战略化的薪酬体系。

二、薪酬水平的高低—按照行政级别去判断

很多人认为, 级别越高, 工资就应越高, 殊不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岗位价值评估的意义正在于帮助建立起规范的岗位职级结构, 图中按照行政级别排列的职级结构, 例如:第一层为CEO或总裁, 第二层级为副总, 第三层级为各部门经理, 第四层级为普通员工等, 传统意义上会认为普通员工工资肯定低于经理, 行政级别高的岗位, 其工资肯定高于行政级别低的岗位的工资, 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岗位职级高低应根据岗位的价值确立, 如右图所示, 各岗位根据其对企业的价值而付薪, 例如, 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人员工资就可能比经理的工资高, 比如企业的培训师, 一个好的培训师其薪酬甚至可能超过人力资源总监。

但在现实中, 以行政级别定薪的现象还举不胜举,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某企业战略发展部的主要职能包括战略规划、品牌管理和投资项目管理, 因此, 战略发展部即使是普通专员的要求都比较高, 对有些岗位的能力要求甚至超过其他部门的经理。但由于企业固有的行政级别的限制, 使得企业无法为战略发展部的岗位设置很高的薪酬, 因此只能招聘到能力低于岗位要求的人去担任该部门工作, 显然, 企业的战略和品牌管理工作也就达不到相应的水平,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一味按照行政级别去定薪资, 企业不仅招不到关键人才, 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现, 也会导致优秀员工由于晋升通道的限制不得不离开企业, 对企业的招人和留人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外部薪酬数据的处理—薪酬设计只需要简单的对照外部市场数据

薪酬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调查外部市场薪酬数据来确定本企业岗位的薪酬。很多时候我们会通过购买外部薪酬报告的方法实现, 但是要把数据用到企业本身, 还需要作一定的调整。

由于薪酬报告中所使用的外部数据一般都是本行业竞争对手的薪酬数据, 因此,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定位, 对薪酬数据进行一定的调整后再使用, 以适合企业发展目标。例如:某企业定位于该行业国内第三、第四的水平, 即跟随型战略目标。当了解到外部薪酬报告的数据来源都是国际知名或国内顶级企业, 即这份薪酬报告的数据总体上处于整体市场的高端位置后, 企业在设计薪酬曲线策略时, 考虑到薪酬的竞争性和企业目前的薪酬水平, 将薪酬水平定位于:高层薪酬采用薪酬报告数据的50-75分位水平, 中层:25-50分位, 基层:25分位。这个定位在整体市场上基本处于高层:75-90分位, 中层:50-75分位, 基层:50分位, 这个定位就可以保证企业薪酬定位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使企业能招聘到其需要的人才, 又不至于使人力成本过高。若一味照搬外部市场数据, 企业将会盲目的增加许多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一定要谨慎使用外部市场数据。全盘照搬市场数据的表现, 恰恰是企业薪酬设计不满足薪酬的外部公平性和竞争性的表现。

四、岗位工资固浮比的确定—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不考虑岗位的业务特征

岗位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设置比例 (固浮比) 的确定有两个原则:其一、根据岗位绩效变化对组织绩效所产生的可能影响, 影响力越大的岗位越应采用较高的绩效工资比例;其二、根据岗位的弹性, 岗位由于任职者的能力等不同而导致绩效产出的可能差异, 岗位弹性越大越应采用较高的绩效工资比例。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 通常我们会按照两个维度来确定固浮比:一是岗位类别, 如职能、研发、生产、营销等, 二是岗位的职位等级, 如基层、中层和高层。一般而言, 营销类岗位的浮动薪酬比例要高于职能类岗位, 高层岗位浮动薪酬比例高于基层岗位。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过分强调薪酬体系的简单、易操作, 导致所有岗位的薪酬固浮比都一样, 或与岗位的业务特征不一致, 导致或风险加大、员工抱怨增多, 或过于保障、激励作用弱化。

固浮比的设置未考虑到岗位的职位等级和岗位类别的差别。纵向来看, 基层岗位的浮动薪酬普遍高于中层和高层, 企业将过多的绩效压力放在了基层员工身上, 导致基层员工权责之间的严重不对等, 员工怨声载道;横向来看, 高层之间未显示出由于岗位类别的不同造成的浮动薪酬的差别, 营销类高层浮动薪酬居然低于职能类岗位, 过于保障, 激励作用弱化。合理的固浮比设计如右图所示,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浮动薪酬比例逐渐降低, 同时, 合并岗位性质类似的岗位, 如:采购、研发、生产和品保, 确保薪酬固浮比设计的简单性和有效性。

由此, 薪酬设计中几个步骤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在此一一呈现, 每个问题的出现都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但是, 很多企业在薪酬设计方面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企业薪酬体系失效的根本原因。企业HR必须审时度势, 。在薪酬设计中一定要关注到这几个方面, 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保证薪酬设计的“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闫大海.薪酬管理与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

[2] .刘爱军.新手管理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石油企业薪酬体系完善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石油企业;薪酬;对策研究

1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情况简介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吉油集团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机关设在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原市,公司横跨长春、松原、白城3个地区、20个县(区),主要生产作业区域位于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

吉林油田现有员工37805人,有主要专业技术设备6024台(套),总资产83.98亿元。公司下设45个分公司、8个全资(控股)子公司,机关设19个部室,设有14个机关附属中心(室)。共有各类施工作业队伍415个,是一个有着50年奋斗历史的国有大型公司,也是中国石油四大上产油田之一。

2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行的薪酬体系简介

在现行的薪酬体系中,员工的收入构成由工资内收入与工资外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工资内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住房补贴三部分;工资外收入包括通讯费、伙食补助、及其他属于国家规定的工资外收入等三部分。其主要实施情况如下:

2.1 工资内收入

2.1.1 基本工资。员工的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工龄津贴、归并津补贴、关键艰苦岗位津贴、夜班津贴及加班工资等构成。其中岗位工资是员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主要依据岗位重要性及职务等级确定,工龄津贴依据员工工作年限确定,而归并津补贴则依据职务与职称确定。

2.1.2 奖金。奖金的发放按公司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有关政策执行,但由于公司绩效考核主要依据考勤及一些传统的数量考核指标,因此考核制度未能很好地得到贯彻与执行,使得奖金发放出现了平均主义及注重职务与资历等现象。

2.1.3 住房补贴。住房补贴主要按房产管理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由于该标准与员工的实际工资数挂钩,因此职务高、资历老的员工在补贴数额上要远远高于普通员工及年轻员工。

2.2 工资外收入

工资外收入包括通讯费、伙食补助及其他属于国家规定的工资外收入等三部分。通讯费与职务挂钩,职务越高补贴越多;伙食补贴主要考虑职务与岗位性质两个因素,职务越高补贴数目越多,关键艰苦岗位补贴多于普通岗位。

3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3.1 薪酬分配模式不合理

在吉油集团公司现行的薪酬体系中,员工的工作职务以及职级是决定薪酬分配的关键性因素。针对此类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重要性以及工作强度的差别较大,但却由于职级相同便会取得相同的薪酬水平,从而会造成了实际的不公平;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薪酬结构比较简单,公司员工的晋升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职位较低的员工即使表现优秀,也只能够获得本职级相对应的固定岗位薪酬。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相对弱化了薪酬体系本身的激励功能,同时将会造成员工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屡屡发生,长期以往,必将会导致公司大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因此,薪酬分配模式的不合理将会直接造成公司员工的内部矛盾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3.2 薪酬水平偏低

吉油集团公司现行的薪酬体系缺乏均衡性与合理弹性,尤其是公司关键骨干人员的薪酬出现了与外部市场脱轨的迹象。近几年来,公司的员工收入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其他非国有企业骨干员工的薪酬水平相比较而言,现有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这样将会直接导致公司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流失现象。另外,公司薪酬水平與当地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相比较,近年来已逐渐失去整体薪酬水平方面的竞争力现象,这使的公司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导致关键核心人才的流失不断增加,并对未来优秀人才的引进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公司人力方面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3.3 绩效考核不到位

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让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业绩相挂钩,然而,吉油集团公司依旧使用的是以往的绩效考核机制,具体的指标未采取合理的量化,指标的目标值设定主要是在往年的目标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增长比例来计算得出。绩效考核制度缺乏一定的战略导向性,不能够完全且充分地反映出公司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及重点战略举措的充分性。同时绩效评价手段落后。目前吉油集团公司的考核方法大部分只能考核到班组,考核的多是部门,缺乏对岗位任职者个人的考核,无法有效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考核结果往往对于公司以及员工本人都不具有相关的指导意义,很难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现存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得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并未被纳入薪酬分配中作为核心依据。另外,考核结果的优劣未直接与薪酬水平的升降或者职位的调动相关联,出现了倘若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合格,则对应的薪酬水平会只升不降,进而使得薪酬体系考核的初始目标无法得以实现。

3.4 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工资缺乏激励性

目前,吉油集团公司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管理者的基本薪酬是其总薪酬收入中的核心部分,绩效薪酬所占比例不大,有关薪酬水平的提升也是完全依据个人职务晋升从而得以实现。在此薪酬体系之下,很难调动起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公司在选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方面表现出一定弱势地位。针对于技术岗位人员的现行薪酬体系多是将技能薪酬和职务薪酬两者进行结合设定,即按照技术人员负责的技术在部门中具有的重要程度确定其具体的基本薪酬,其薪酬收入会随着职务晋升从而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同管理者的薪酬体系管理办法,技术岗位人员的薪酬收入也具有着明显的按照员工自身的资历,从而进行决定职务级别以及待遇的高低情况,而且薪酬水平的提升与员工职称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不具备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并且极大的挫伤了技术者的工作兴趣,并没有较高的创造力开展技术创新。

3.5 员工薪酬收入缺乏足够的提升空间

在吉油集团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体系中,员工的薪酬主要与个人工龄的年限和个人所在级别全部密切相关。只有通过职位提升,对应员工的工资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导致员工意识到技能水平再突出,但只要处于下层职位,薪酬水平始终无法得到合理改善。这样处于相同的职位中,工作业绩却不能够从根本上影响薪酬,就算员工的业绩突出、表现优秀,也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相关的奖励及补偿,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技术岗位员工的工作热情。

4 完善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薪酬制度的对策

4.1 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模式

薪酬制度体系应当关注到各个职位的具体标准,使其都能够准确无误的反映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员工起到适当的激励效果。具体地,可以针对不同职级的岗位及其工作的特性,设计出与其相对应的薪酬模式。

针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体系制定应当能够体现出长期有效地激励原则,可增加相关的绩效奖金、特殊贡献奖等浮动性薪酬的具体比例,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股权激励为主,进而使得高层管理者的收入与公司总体的收益及风险相挂钩。

针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的薪酬体系制定应当侧重于改善其工作绩效。公司可根据各职位价值及责任大小合理制定不同岗位的薪酬标准,同时还要注重管理及专业人才的培养,防止人才流失,引导员工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针对于普通员工的薪酬体系制定应当侧重于稳定原则。对其薪酬水平可参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经济形势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努力做到逐渐缩减新老员工之间由于资历所导致的收入差异,能够以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强度等要素作为确定收入的主要确定依据。

4.2 合理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

吉油集团公司薪酬水平整體偏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高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这种薪酬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职位评价系统,没有将员工薪酬与职位价值联系起来,所以出现了职位价值与所得薪酬不符的现象,尤其是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因此,吉油集团公司应该建立与职位价值相符的薪酬体系,促进薪酬水平的整体提高。

4.3 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能够正确地评价员工工作业绩,吉油集团公司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不同的岗位特点、职权及承担责任的大小设立具有对应性的考核标准,并且根据工作的需要去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直接与人员的使用及员工的薪酬水平相互挂钩。

吉油集团公司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应以公司总体战略为导向,可采用“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评工具,设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互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互相结合、所有者利益与真实市场导向互相结合的战略考核体系。

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直接与公司对员工的奖惩措施互相紧密结合,推行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4.4 调整工资结构,发挥工资本身所具有的激励作用

吉油集团公司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针对于公司的管理层员工可以实行经营管理目标工资制;在绩效考核范围内设立指标与公司近期所要实现的任务、效益目标和一定的薪酬数量标准,在考核期末时,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度来实现相应的绩效薪酬,进而能够保证公司管理层人员的责任、利益及风险三者相互统一,并且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针对技术岗位人员,要合理的构建出与其工作业绩紧密相关的薪酬制度体系,促进技术人员努力工作,认真负责,使其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4.5 员工薪酬体系实行宽带薪酬化

实行了宽带薪酬体系,公司的员工不会一味的追求职位的升迁从而获得较高的薪酬水平,只需努力根据公司真实所需的知识或技能便能够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报酬,甚至可以拿到与层级更高的岗位一样多或更多的报酬,极大地有利于员工进行自身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每个宽带之中,工资的变化具有很大的浮动,公司员工的实际薪酬水平是由其对公司的实际贡献值在其对应的宽带之中上下波动的。由宽带薪酬制度所计算出的浮动工资能够真实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专注与努力程度。

与此同时,宽带薪酬体系制度应当做到以实际的市场为主要导向,培养员工以工作业绩为主的意识,使得员工从单单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平能够顺利转向为更多的去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自身在市场价值的内外均衡;在宽带薪酬体系中,由于同一层级的最高档和最低档之间的差距较大,从而在进行工资界定时,吉油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意见、建议或根本性决策任务,这将进一步促进不同职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加强完善薪酬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吉油集团公司应当实事求是,结合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特点,不断地去改进并完善现有的薪酬体系,实现员工薪酬水平与绩效结果之间的相互匹配,使其具有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效果,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公司能够健康持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刚.浅谈石油公司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2]于书勇.石油公司薪酬分配的几点思考[J].法治与经济,2010(5).

[3]王文霞.石油公司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化工管理,2014(1).

[4]倪崇科.我国石油公司激励性薪酬制度研究[J].经济师,2009(2).

[5]高玉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及解决思路[J].会计师,2014(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下一篇:组织生活会会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