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团队的学习心得

2024-10-24

淘宝团队的学习心得(共9篇)

1.淘宝团队的学习心得 篇一

淘宝大学学习感想

12月17日,在集团商学院组织下和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很荣幸能前往阿里巴巴参观学习。作为众多网购达人中的一个,作为马云成功背后的男人女人,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体验着阿里给我们带来购物便利,但是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感受他们。这一次,从阿里的企业文化到阿里的管理思维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参观学习后对阿里巴巴的一些感触。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其实我对阿里的企业文化并没有清晰的概念,正如淘宝大学的张必成老师所言,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从来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土巴巴的文字背后有故事,而那些鲜活的故事就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是随着公司的发展长出来的,是把自己“有意思的地方”因势利导,做成的体系结构。我想这样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就是奠定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基石。

阿里巴巴的工作理念也是很独到的,在张老师讲述的一个个案例中听到的多是别具一格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拥有高业绩的人才是大多数企业的追求,但在阿里,如果只是拥有高业绩,那么这类人是阿里永远都要干掉的人群,创业初期也不例外。阿里追求长远的战略目标,所以在高业绩和价值观的选择上,他们更看中的是价值观。一个项目紧张的团队,团队成员却在工作时间打游戏,我想在多数人的管理思维下这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阿里的管理者却因此而花重金采购专业设备组织大家一起参与到比赛,最终成了阿里每年的保留项目,这种逆向的管理思维真是令人瞠目,但却并未因此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反而体现出阿里无微不至的员工关怀!

“宝可不淘,信不能弃。”这句话是金庸大师写给阿里的。天猫,作为阿里巴巴的一项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售假的卖家秉持一种“零容忍”的态度,凡是举报属实阿里会采取严惩卖家的措施。在商言商重信,在张老师的另一个故事中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阿里的一位领导报销应该私人承担火车票的故事简单的一带而过,但是从阿里对这种轻信行为的态度可以看出阿里对失信的“零容忍”。包括马云与Topsales的约定也是一个重信的故事。

这一次阿里之行的所见所闻学习和感触都很多,总结并不够,所见所闻还有很多仍需多思考,很多故事的背后都是我可以去学习和践行的。最后,再次感谢商学院和公司领导的支持,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次外出参观学习。

2.超越,在团队学习的时代! 篇二

特邀嘉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 彼得·圣吉

对话嘉宾 伊士曼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叶 莺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

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

中国企业单靠一个新产品就可滋润三五年的时代,单靠一位创业者的果敢机敏就能走遍天下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当今的竞争,一定是一个团队的竞争、一个系统的竞争、一个持续的竞争。那么,打造学习型组织,能否促成中国企业由个人打拼到团队制胜的转变?能否有效提高企业对多变环境的敏锐反应能力?能否对普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产生实在的变革推动力?对于实践学习型组织,我们的瓶颈是出在“知”,还是“行”?

团队学习中的“无形”力量

杨沛霆:大家越来越认同,未来的竞争就是学习能力的竞争。那么,如何形成学习型组织,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团队,如何领导一个团队,就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今天将围绕这个主题,与彼得·圣吉先生及几位嘉宾一起共同探讨,建立学习型组织行之有效的策略。

叶 莺:彼得·圣吉先生是一个非常受企业界欢迎的学者,同时我觉得《中外管理》在杨总编的领导下,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上,的的确确在一步步地为我们企业界耕耘。

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个说法我是绝对同意的,可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事情是本能性的,是不需要学习的。比如《易经》强调:“易知则易行,简之则易从”,意思就是要简易从事。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的学习型组织当中绝对的灵魂和精华。尤其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不要泯灭上天所赋予我们人性当中最基本的本能和本性,因为这是一个礼物,也是人的一个重要资本。

石滋宜:在台湾,很多企业都非常向往自己的公司能成为学习型组织,但是过了几年,却还是在原地踏步。我在台湾每年教育训练8万人以上,大家感觉非常好,但是最终结果怎么样呢?回去做的连1%都不到。所以我就感觉学习是不能教的。

牛根生:我实际上十几年前就开始在企业中推广建立学习型组织,我尤其同意刚才彼得·圣吉在演讲中所说的“学习要注重内容,不要注重形式”。因为我是这方面的受益者。蒙牛这5年来发展得非常快,就是得益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否则,在蒙牛初创时仅有人均四五百元收入的管理队伍就不会跟着我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所有管理者,一定要记住组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你建立一个学习型的而且能够上下沟通很好的组织,那你完成任务的阻力就小得多,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同时,我感觉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无我和忘我,没有对组织非常深刻的理念,就没有自我超越,也不会理解修身、修心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做事需要学习,做人也需要学习,如果你做人没做好,你做事就不是人事,你连人事都不做了,还能做什么事呢?

刘积仁:东软是软件企业。做软件,就是由一群特别年轻而且需要合作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共同构造一个看不见、但需要整合在一起的产品。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对我们来讲,就变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我觉得学习成本并不大,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学习,也都容易接受这个概念,但是知行合一却非常困难,用所学到的知识来修炼自己,就尤其困难。所以我觉得学习的过程,最主要是实践。另外,有些事情在公司的价值体系中是表现不出来的,比如说:我们看资产负债表,有多少现金,多少资产,这些都是我们企业的价值。但是你的员工有没有激情,有没有创造性,互相是不是信赖,他们之间沟通的效率是不是很高,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知识共享,使得你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往往比我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更为有价值,而这些东西是只有通过我们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沟通才行。

我觉得人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软件企业里面最具挑战的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很多的误解,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思维模式,就是用你自己的判断,去进行一个无法与现实正确衔接的沟通,使得你对别人产生误解。而误解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互不信任、团队精神丧失。

但是,除了修炼很多正确的东西,我们也积累了很多顽固的、不容易被改造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任何一个追求持续性发展,追求公司真正价值的管理者们,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当我们理解了这本书之后,把这样一种概念用到我们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学习型组织的系统视角

杨沛霆:我觉得有一点大家都没有提到,但令我很受启发,这就是《第五项修炼》里面提到的当组织里每个人都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时,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个悲剧。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系统思考,没有从全局整体考虑出发,所以学习是我们的未来,系统思考是我们的未来,我觉得这两句话非常好。

叶 莺:对此,我想谈个问题:我怕蛇,请问如果在生产线上看到了一条蛇,我是应该脱了鞋子,拿着扫把马上打,还是要有系统地组织小组来研究一下:这是美州蛇还是亚洲蛇?有毒还是无毒?如果我脱鞋子打下去以后,会不会影响到生产线的设备?

这不是一个笑话,这是我们所有管理人员所面对的很严重的问题。现实是,你没有时间去系统思考,没有时间去把你的组织学习能力建立起来,但你必须要当机立断!因此,我觉得有很多本能的事情是不能够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是将才,有些人是帅才。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我觉得一定要有人能够把脑袋挺出来,因为他可能会被蛇咬,可至少他可以不让这条蛇在整个工厂里横行。当然这一棍子打完了以后,大家分吃蛇肉的可能性有没有呢,可能会有。

杨沛霆:叶总的这个比喻非常有意思,我也同意人的很多问题是靠直觉的,而不可能有很长的思考过程,决策也是如此。

学习型组织的最高境界

杨沛霆: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实践是管理之本,对实践的总结,尤其对失败的总结,一定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财富。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把自己的智慧给大家来分享的同时,也许会担心失去自己的优势,这样在交流上就成为一个最大的障碍,彼得·圣吉教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彼得·圣吉:我认为一般来说,人们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关键是你的学习环境是否健康,是否有助于建立人们的互信,是不是有这样的土壤,使大家得到保护,或者是让人们能够愿意去帮助别人。

石滋宜:我非常同意彼得所谈到的创造一个彼此互相信赖的环境,这是学习型组织最美的地方。如果达到这种境界,这个问题自然就不是问题了。但问题是怎样建立起相互间的这种信赖的关系。

刘积仁:中国文化中有两个字是不可分开的,叫做“舍得”。按照中国哲学的逻辑,舍了,就得了。但是,我觉得试图让一个组织所有的人都理解这样的环境,都知道互相信赖,都知道给予别人帮助,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有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一定要让那些奉献者得到回报,不能让他吃亏。因此,我认为目前在建立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建立一种强有力的保障制度,要比创造一个可信赖的环境可能作用更大些。

叶 莺:对于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我觉得不是说老板、领导告诉你要学什么,你才去学什么。我们派了很多本地员工,到美国总部去学习,学习完了之后,我们并没有要求这些经理人必须如法炮制,把在美国所学到的搬回来,我要求他们把在美国学到的消化了之后,加上中国本地的东西,再经过一次深化以后,才能够变成一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系统。因为,我们对于中国固有的文化和固有的理念,只要不破坏原则,我们是接纳的。

超越自我与自我超越

杨沛霆:企业界的朋友总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大家天天都在讲“超越自我”,但是就是很难突破,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彼得·圣吉:我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个人的自我超越要真正有意义,应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个人愿景与你所处的环境是否相符?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世界?另外一个就是你的愿景是否与你的工作有关?是否能将愿景实现在你的工作中?我们希望把我们每个人最佳的技能和知识都变成生产力,能够用到工作中。因此我在想到底应创造一个什么环境有利个人愿景的实现,特别是在中国企业中,它意味着什么?个人的超越对人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因此,我倒反而想听听你们各位的意见。

叶 莺:如果总是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我就觉得这个超越自我,本身有一种否定你的昨天来追求一个自己更好的明天的意味。虽然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想当年”的这种情怀,是很多人很难抹掉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角度来谈,不要说“超越自我”,而是说“自我超越”,把自己带上更高的一层楼,所以你才能够看得更远。

但是,这方面我倒觉得彼得先生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和极限,如果让你否定你的过去,而且有一些新的说法,这本身也是一个障碍,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在这里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方法在鞭策你自己,比你的昨天更好?(掌声)我相信你也有想当年的时候,多风光,出这么多书。彼得先生,在《第五项修炼》后,你还能再写出“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修炼吗?(掌声)

彼得·圣吉: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继续学习。我认为前进不必非要否定过去。我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来进行自我思考,然后晚上也坐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我最初学习“忍”,并花了很长时间,我们知道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修炼,你做得越多,你可能就会越来越多地忘记过去。

另外,我觉得人如果能真正地融入到这个世界,这也是一种核心修炼。比如,我在看我的祖国时,好像别人都很恐惧它,一切都好像被政治扭曲了,这是一种很痛苦的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聆听别人,去聆听那些你本不愿意听取的人。

石滋宜:叶总刚才问彼得·圣吉你怎么做到自我超越,我可以说我感觉到了。因为,彼得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听在座两位总裁谈一谈,表示我想倾听,这就是他的修炼,自我的超越。自我超越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传达的,但是可以感觉到的。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角色

杨沛霆:我们中国许多企业都是精英式领导,往往是一个人在主宰着整个企业的命运,在这些问题上,彼得教授有什么看法?

彼得·圣吉:我想知道你们是把自己看成英雄了呢,还是团队的一员呢?作为英雄式的领导人,一旦把你自己看成不可或缺的英雄,我想你就会出问题了。因为,这样会大大限制你的能力。其实,真正的领导人在工作时,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领导别人,因为他们仅仅是在面临很困难的情况下,为集体做一些正确的事情或提供一些重要服务。

我对英雄、领导这些不太感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就是我们现在能够做什么,我们目前能够为整体做什么。

牛根生:我觉得做领导,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爱。如果你的父母亲不爱你,那你很难成为他们的“被领导”。所以,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领导,没办法,不管他们有能力没能力,爸爸妈妈都是领导。如果把这个爱和无私两个都做好了,组织就保证没毛病。

刘积仁:我觉得事实上一个领导人最主要的目标,是帮助你的部下成功,因为你不可能在这个舞台上永远表演下去。如果你能够搭建一个舞台,让你的部下感受到在这个舞台上,他也有机会成功的话,那么你就会自然地形成一个大家认为的领导。在这个方面并不在于说你具备在所有方面的能力,会超越你的部下,我认为很多领导人的能力事实上都没有他的部下好,比如宋江。这个人为什么能领导一百单八将?那里面既有MBA毕业的,也有军事院校毕业的,也有社会闲杂人员,但是他能建立这样一个组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能够使得各个方面的人,感受到他自己的存在和成功,并替天行道。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人可能从中国古代书籍中也能学到一点修炼。

叶 莺:我们都在追寻我们心中的英雄,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一找我们心灵深处所存在的那个“君子”。我相信一个君子型领导,会比英雄更受敬爱。人生短暂,不管我们是做领导也好,做小兵也好,我觉得在任何一个角落,更重要的是要做君子。而君子的修炼是从内到外的。我想每一个管理人只要做一个君子型领导,将不会亏待于我们来到的这个人生。

杨沛霆: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企业界中曾出现不少失败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把自己看成英雄,而且看成超越一切的英雄,这样的心态必然要失败。我曾经问过张瑞敏:你怎么看待你的角色?他说:“别人说当个成功领导就是英雄,其实,英雄不英雄我先不想它,我只想两点:我首先是一个设计师,而且我要不断地改造我的设计——我并不是船长,船长由别人当。其次,我是传教士,我要不断给我的部下宣传我们的正确理念是什么,然后听他们的意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念。”因此,“听”应是我们所有企业家领导者的第一习惯,最重要的习惯,没有这一条什么都谈不到。

最后,我们请彼得·圣吉教授为本次论坛总结一句话。

彼得·圣吉:我想我为什么要最后一个说呢?因为我想倾听。我非常同意杨总编的观点,对我们领导者来说,我们越有权力,我们就越应该倾听。

3.淘宝之售后服务学习心得 篇三

售后服务是店铺信誉的基石,只有做好售后服务,店铺的信誉才会更稳也走的更远。

工作中的人的确是容易出错的,无论他能力多大,经验多丰富都会有出错的可能。其原因就在于要做的事总会有它的具体性而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具体性就很容易找出它的纰漏之出。

所以客服做的事情也是有它的具体性的。虽然要做的工作并没有多么的复杂,但是也会有出错的可能。这一旦出错也就会需要售后服务这一要做的工作了。

这一课题讲师所讲的就是客服面对发货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与补救措施。确实是很受用,尤其是对刚接触淘宝的新手帮助更大。

错发/少发/漏发是所有淘宝店铺都会常见的错误之一。而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先不要着急,并告诉顾客也不要着急,要求顾客拍照,最快速度与仓库快递单据核对重量与数量,有问题要认真真诚的向顾客道歉,承诺最快补发,最后可根据客户来赠送小礼品或者优惠卷。

产品质量问题或者不会使用:1.产品是有一定机率是会有出现小问题的,这个我们需要先道歉然后和客户解释一下这个情况。2.如果产品质量问题比较严重我们承诺包退换给客户。3.如果只是小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话,可以和客户沟通争取小额退款并附上优惠劵。

4.淘宝团队的学习心得 篇四

通过学习《团队协作》这门课,让我学到很多在社会上才能学到的知识。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在工作时的分工与合作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支撑,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撑就很难有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团队精神要想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离不开团队价值趋向的定义,离不开团队荣誉的拥有力和团队成员的战斗力,离不开团队精神要靠一个统一正确的领导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说到团队,就不得不提到合作。世界已从几千年前的刀耕火种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它象一部巨型机器一样,需要在各个部位的协调运转下,才能发展,才能出产品。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直至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及至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足以证明:要想独自一人,信马创天下,单凭个人之力成功,无非痴人说梦,在当今世界上,不懂合作的人,没有团队的人是无法成功的。

俗话说,一根筷子轻轻就可折断,而一把筷子,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折断的。因此,团队的宗旨就是:目标一致,齐心合作,协调努力。我们说“人心聚齐,其利断金”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故事,当大雁扇动双翼时,尾随的同伴可以借力飞行。雁群排成“V”字形飞行时,比孤雁单飞多飞71%的距离。因此,大雁们就相互合作以飞到南方过冬。这告诉我们团队协作可以更容易的到达目标。

所以,我们在进入社会后更要懂什么是团队协作。团队协作的具体表现就是团队精神,在我们工作中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指引,团队离不开一个统一的领导和统一的指挥,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绩的取得,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巨大的作用。在我们不同的历史时期,团队精神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最主要的事,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将要结课的时机,我有太多的感悟要说,但主要的是谢谢刘老师的辛勤授课,让我受益颇多。我不会忘了老师放给我们看的视频,也不会忘了老师教给我们这些知识,我相信我在社会成长中一定会用到他的。

5.团队复制学习心得 篇五

记得有位古人曾经说过,一个做手工或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完成,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今天,我们作为企业的员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工具。

一、激情高涨、二、目标清晰、三、责任感强烈、四、勤奋好学

而通过这五天四夜的学习,我认为我们的工具正在被磨得锋利。学习的第一天,大家的激情就被点燃,从不由自主地掏钱买衣服、到不顾一切地购置各种学习用品,从第一天中午大家还在漫无目的地打牌,到最后一天大家抓紧一切时间来训练,说明激情这东西要靠调动,我们一直都知道调动激情的重要性,但是又一直苦于不知道怎样调动,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建立了自己的团队文化,确定自己团队的目标,我们才能持续长久地调动大家的激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分工明确,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也就是明确自己的责任,杨宗华老师边上课边带我们做游戏,时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说杨宗华老师的课是清创,那么单海洋老师的课就是疗伤,他教会我们怎样去工作,怎样去转动自己的生命之轮。两位老师,一个是一步一步地把我们从麻木状态引导到有感知的境界,另一个个又一步一步地把我们从模糊的认识引导到清晰的分辨中来,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快乐地进行着进化。

五天四夜的学习,结合我自己,也有如下感悟

感悟一:培训原来也可以多样化。以前我们一说到培训,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场景:一个老师在上面讲,或者一个视频在上面放,一群人在下面听,上面的讲师激情澎湃,下面的听众形态各异。虽然我也意识到这种培训方式不对,但一直不得要领,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员工只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让员工参与进来,积极热情地与他们互动,那么培训的效果就会非常明显,现在,我们已经买了相关的培训书籍,我们将把相关的游戏引入到我们的培训中。我们可以不停地变换我们的学习场地,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创新我们的学习课题„„

感悟二:学习需要持久化,事实上,我们从六月起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首先成立了精英班,然后带他们去拓展训练,到七月份,公司又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8月份又组织去巢湖进行“团队复制”学习,到现在为止,每讲到其中一场活动,所有参与的人都心潮澎湃,回味无穷,而这三个月来我也一直是始终处在每一波的高潮之中,情绪激昂,久久不能平复,其实这过程很累,但是我从未被压垮,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一股激情在支撑,让自己毫无疲惫。我想任何一小段的活动都有高潮、都有谷底,但是如果我们称这一谷底还没有到来之际,就开始另一场活动的高潮,那么坚持此起彼伏,大家是不是始终也处于一种亢奋中呢?

感悟三:给出去的,才是自己的。这是我在本次培训中,感悟最深的一句话。自我们精英班成立以来,先后请了汪总、许总等许多内部讲师,他们每个人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有的仅准备课件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他们所学的每一份知识都浓缩提炼出来,再通过短短的几小时传授给更多的人,那份无私,那种大爱,让我及精英班的全体同学们感动,也因此激发了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

同样是学习,精英班有的部门的同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想这与他们的部门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公司的宋经理,经常自己带头来听课,为了保障她们团队的员工不落课,他及时取消她们原定的出差计划,让她们安心地学习。而小王等几位同学终将这份支持化为更努力地学习,继而再更全面地转化到工作中去。

他们都是最高尚的人,为了别人,他们在忘我地奉献,精英班全体学员感谢他们,全公司感谢他们。

而同样是学习,有的学员却表现出举棋不定、坐卧不安,他们犹豫什么?不安什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支持,给压力了。两种态度终将产生两种不样的结果,两种 1 胸怀终将体现不一样的格局。

6.构建新型有效的团队学习模式 篇六

【摘要】 我们党在当今时代的先进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应当体现在善于学习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学习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团队学习;学习型干部;学习模式

一、学习型干部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各种冲突和矛盾引发的危机日趋严重,国家、组织乃至个人发展的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这既提供了依靠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正是这样的时代和背景,各国决策者和政治家对学习的关注不断加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的表率”。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新知识、不注重研究新情况、不注重探索新问题,就无法对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做出有效的应变;就无法对复杂的局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无法对惯性思维的做出创新的突破。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面对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对未来时代所需要的新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学习的楷模,重视学习的问题,带头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地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全社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团队学习是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和与升华

1.个体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

任何形式的学习最终都是个体来完成,这种个性化的行为谁也无法代替。学习不是一个人孤立进行的活动,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得以进行,并相互融合,构成整个社会的融合。学习的主体不仅包括人类个体,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团队、组织乃至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

个体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整和。在团队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由个体组成,但整体的学习状态不等于个体学习的简单相加。在有序化的整体和结构优化的组织中,整体的功能远远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在无序化的整体和结构不良的组织中,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从当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创造出一个作为整体存在的团队学习主体,才能获得个体学习无法比拟的学习效果。个体在团队学习中不断交流与配合,整体搭配行动的能力才得以提高,在增强与组织的一体感中,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创造更高的自我。

2.协作学习在团队学习的运用

学习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学习伙伴。协作学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协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扩展和延伸,但学习的主体还是个体。要使这种偶然的学习行为变为稳定、高水平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形式,这就是不同形式的学习化团队。

在团队中的协作与交往,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种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和碰撞。作为团队整体存在的学习主体,团队中的各成员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关系,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有序化的分工和密切合作中,进入高效率的整体学习状态。团队学习是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系统性整和,学习成效是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无法比拟的。

3.知识共享是团队学习的目的

知识共享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成员以最高的效率,共同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即提升团队学习能力。团队的组合,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相对固定的目标——团队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对稳定的组织关系。为了实现团队目标,我们必须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一种以内部良性竞争为出发点、是个人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支撑点。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的简单累加。

个人的知识必须经过组织提炼才能成为团队知识,这个提炼过程就是知识共享的过程。为了促进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团队学习要强调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不是将已完成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后的文档存档和借阅过程,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组织团队学习,需要不断根据团队目标和人员状况和外部环境而进行的机制创新,转变个人对个人知识的认识偏差---认为个人知识是“私有财产”,引导个人以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为第一行动指南,而把个人知识的主动扩散作为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手段。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要突破“心障”,崇尚互信和无缝配合的一种氛围。

三、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种技术密切联系,并为人类进化和组织进化提供了技术和工具。创建一个以团队和组织为主体的整体,融合五项修炼,对我们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学习化改造,组织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

1.实现“自我超越”,在认知上突破自我

“自我超越”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是学习组织的精神基础,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愿景”实现。“自我超越”可以使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永不懈怠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不仅成就个人且能强化组织。建立学习团队,促使团队整体学习,要使个体在团队中清醒的认识个人理想和目标,清醒的认识自身的发展与使命。实现“自我超越”:

首先,要有信念,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它是学习的原动力,前进的力量。弄清与加深个人愿景,个体才会具备坚实的力量源泉,才不会迷失方向。

其次,注重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世界。组织大范围、高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和学习方式对有关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政党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只有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看清眼前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才能客观看待现实,才能平衡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从而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创造更高的自我。

2.改变“心智模式”,在沟通中超越眼前

心智模式----人在认识过程中的心里图象,通俗的说,就是“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意识决定行为,善于改变“心智模式”,警觉自身的无知、不足和极限,才能超越眼前的利益和困扰去思考和适应复杂竞争局面,以整体、系统的眼光来统观全局。

建立学习团队,促使团队整体学习,要增强个人与组织的一体感,克服“自我防卫”,得到超过各自的个人认识,在团队中快速成长。改变“心智模式”,要学会反省。固有的心智模式影响行为,个体的反思,就是从反省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从自身找原因,检查和修正自己观念和行为。要学会表达。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取得成功需要修炼的很重要的一条。提高表达和沟通的技能,通过深度汇谈,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团队的一份子,要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不故步自封,不保守固执,不排斥信息,与伙伴共享资源,才能广泛地吸取外界的知识和信息,取长补短,改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领导干部面对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替,加强领导干部的知识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每个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素质和对新的工作方式的适应能力,快速掌握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才能促进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

3.建立“共同愿景” ,在信念上增强凝聚合力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它是团队成员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它有3个层次:(1)组织大愿景;(2)团队小愿景;(3)个人愿景。只有将个人愿景汇集起来,才能使共同愿景获得能量,才能朝向个人及团体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前进。建立学习团队,促使团队整体学习,组织要培养、建造目标和价值体系,使个人要拥有一个引导他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契合个人内心的真正愿望,一个能成为组织中成员愿望的愿景。强烈的动机能焕发出个人的进取和创造力,如果个人没有愿景,不仅个人没有创造力,团队也不可能有创造力。

其次,还要将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和观念。散布到团队成员的各项活动中,使原来相互分割甚至对立的活动融合起来,当“共同愿景”成为组织中各成员一种执著的追求和内心一种强烈的信念,真正转化为团队成员的共同行动,将产生出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个人为了愿景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最后,加强领导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只有牢固地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领导干部才能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严格按党章的规定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想方设法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4.学会“系统思考” ,在学习中发展创新

系统思考要求要整体地、动态地、本质地思考问题。就是站在全局的、历史的、发展的高度,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把握。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事业成败都与能否进行系统思考有关。进行系统思考,学习型的个人和学习型的组织才能打好基础,才能产生向上的张力。建立学习团队,促使团队整体学习,要提高整体搭配行动的能力,即训练一种“整体、动态、本质”的搭配能力。进行“系统思考”:

(1)注意整体思考,防止分割思考。看整体要能敏锐察觉属于整体的微妙“搭配”,从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逐渐扩大与周边的一体感。

(2)注意动态思考,防止静止思考。认识到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能从动态发展的各种要素中寻求新得动态平衡。

(3)注意本质思考,防止片面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根本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开阔而前瞻的视野。领导干部只有打破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就能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敢于突破前人、突破常规、突破自己。

7.建立团队学习心得 篇七

-----壤塘县石里乡人民政府乡长 刘辉

这次培训当我听了《团队建设》这堂课后,深受启发,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点心得。

回想我所在的乡---我的团队我的同志我的队友,那些让人不会忘记的脸庞,还清晰的在脑海中浮现,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人员,都是经历了从不太熟悉到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建设这一方。我们三十余人变成了一个小团队。在两年的工作与生活当中,我认为我还没有将他们很好的团结起来,老师讲的几种领导风格,我是属于务实型的,我会慢慢的改变自己。已经找到自己的缺点,我会让自己的缺点变成自己的优点。那么,要把这支团队带领好,我认为应该需要必备的三大因素:

炒菜要先备料,建设团队,必须先掌握团队的要素,团队的要素基本上有四个,目标、关系、规范与领导力。团队的领导者要运用领导力去促使目标趋于一致,建立和谐关系,建立与巩固规范的作用,让一群人从一片散沙,逐渐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的。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团队共

同的愿望与目的,但是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因此要让目标趋于一致,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还是不难的。

关系方面,存在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团队关系的挑战,需要领导者创造环境与机会,协调、沟通、教育,让团队成员从生疏到熟悉,从防卫到开放,从不稳定到很铁,甚至从排斥到接纳、从怀疑到信任,关系愈稳定,愈信赖,组织内耗愈小,团队效能就愈大。

至于团队规范方面,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车子不按照车道驾驶,马路上会一片混乱,组织中缺乏规范更会引起各种不同的问题,不仅会造成困扰、混乱、也会引起猜测、不信任,当然写下制度规矩很容易,如何推行彻底则很困难。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建立合理、有利于组织的规范,并且促使团队成员认同规范,遵从规范。

将以上三种要素有效的运用,并能判断情况,决定何时、何处、针对何人提出何种对策的能力,便是第四要素--领导力,所以领导能力可以说是在动态情况中,运用各种方式,以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良好团队关系,以及树立规范的能力。使用的技巧有沟通、协调、任务分配、目标设定、激励、奖惩等。

8.学习打造团队管理建设的心得体会 篇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只有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让我们的团队成为一支能创造高业绩的团队,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和推动公司的团队建设。通过本次的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思想的震撼和认知的升华,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正确理解团队观念,促进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团队是指: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的一群人,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有: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

9.淘宝团队的学习心得 篇九

关键词:深度学习;团队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5-02

一、引言

湖南省教育厅王健副厅长在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需要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关键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的融合,更为方便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

湖南省教育厅提出“三通两台”,即利用“大学城”网络云平台,集成互联网诸多功能,如:栏目的自由定义、视频文件的发布、资源订阅与推送分享、留言评论群组、网络视频直播、视频互动教室、在线考试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云平台、管理云平台。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学会学习,既能共享资源,更能分享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团队学习的提出更能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如果能在团队学习之初提出深度学习的导向,引导深度思维分析,有目标地设计团队学习目标,最后一定是有所收获的。

在本文中笔者拟从校本实践实例入手,分析基于“大学城”云平台教师团队学习的情况,提出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团队深度学习的理论假设

1.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具有内在的学习倾向,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学会学习,形成新的行为或思维习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所思”,并能“学以致用”的过程。

2.团队学习

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策略,又名团队导向式学习教学,团队学习最先源于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领域。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在现代组织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因此团队学习成为不可缺少的。即如果团队不能学习,组织就不能学习。”他指出团队学习应是建立在共同规则、文化和未来目标之上的,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配合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1]

因此,我们借助云平台,引用小组团队学习的优良模式,促进专业教师团队自身深度学习,进一步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仅从知识取向上,更从生态取向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实例分析

“大学城”云平台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具体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组织、知识的表达和交流传播、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我们可以从四种管理上来划分,如下表所示。

在对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云空间进行检查评估后,学院推荐了多位老师的优秀云空间,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三位教学或项目团队负责教师的空间来进行分析,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位教学或项目负责教师的信息资料文档内涵都较丰富,特别是文学和信息技术这两位负责教师的个人空间在通讯管理方面指数都较高,而这块又是我们制定的评价团队深度学习的一项指标 。

通过深度访谈、在线观察以及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之所以前两位教师的“大学城”空间通讯管理方面指数较高,首先是因为两位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该平台来进行学习项目管理,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学习型组织,而且协作性活动中采用的头脑风暴使小组成员所有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碰撞,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观点和产生创意方案;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会话协商让成员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缺点,让每个学习者能够联系自己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团队学习能够落实到位。

四、基于云平台的教师团队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冗余信息较多,不利于团队成员学习

“大学城”云平台提倡的是“三通”,其中肯定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进行资源的罗列,而没有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相关指导,团队成员就可能会对学习无所适从,丧失学习兴趣。

2.缺乏导向性活动,不利于知识重组

教师团队深度学习是一种目标很明确的导向性活动,通常是针对某一主题或项目而展开。通过小组成员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分解任务以及最后的任务整合,都是一次自我和团队学习的超越。如果缺乏导向性活动,没有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小组成员无法适应这种虚拟空间交流,可能导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受挫,将不利于知识的重组。

3.关注平台建设忽略交流

“大学城”云平台之上各位教师的个人空间和群组社区功能都有很好的技术集成,相关学习工具的使用大家也都很有心得,但是在虚拟社区中很多人还没有建立信任感,往往还不能畅所欲言,坦诚表达、交流不同观点。大多数人关注的重心也只在个人文章上而不是深度交流互动。

五、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善于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

基于云平台的团队学习空间中虽然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但是身处其中的各团队成员都需要通过借助情景之锚固定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平衡各自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如果学习情景没有贴近教学一线或是相关科研项目,感情投入过程中冷漠、厌烦或是无所谓,都不能完成深度交流,使得深度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促使各团队成员能够高效率地学习。

2.开展主题研讨,设计合理任务引发深度思考

教师团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团队进行深度学习的共同目标是在完成某一项目或教科研任务时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各团队构建初期就设计好合理的任务,让各团队成员对研讨的主题能够有问题可谈、有任务可做。对于研讨的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观点经过激烈碰撞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获得解决主题任务的综合经验。高校教师团队可以依托云平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每个团队成员自身的特长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云平台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有效引导深度参与,引发头脑风暴,督促深度学习

在“大学城”云空间的组织管理方面,各级别教学督导人员应该主动参与空间互动,对于各团队的交流应该发表讨论引发深度思考,并及时总结重要结论,用行动参与到网络平台的深度互动中去。

4.从“小团队”展示走向“大社群”积累,促进群体教师团队能力发展

从个人的空间展示到团队的分享交流解决实际的教科研问题,已经大大提高了隐性知识的利用。如果加大传播渠道,将团队社群化,就会进一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和范围上融会贯通,不断传递、持续保留,并能够将学习过程中整合的共识知识应用到教科研实践中去,从而真正达到团队深度学习,更好地进行教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昱.基于ICT的虚拟社区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65-66.

[2]强彦,赵涓涓,张瑞,马言博,刘涛.计算机类专业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0(20):5-7.

[3]段金菊.技术支撑下的团队深度学习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44-48.

[4]G.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编辑:李晓萍)endprint

摘 要:云平台的使用促进了团队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协作,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部分网络学习者仍然处于浅层学习的情况。本文从校本实践实例入手,分析基于“大学城”云平台教师团队学习的情况,提出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团队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5-02

一、引言

湖南省教育厅王健副厅长在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需要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关键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的融合,更为方便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

湖南省教育厅提出“三通两台”,即利用“大学城”网络云平台,集成互联网诸多功能,如:栏目的自由定义、视频文件的发布、资源订阅与推送分享、留言评论群组、网络视频直播、视频互动教室、在线考试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云平台、管理云平台。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学会学习,既能共享资源,更能分享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团队学习的提出更能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如果能在团队学习之初提出深度学习的导向,引导深度思维分析,有目标地设计团队学习目标,最后一定是有所收获的。

在本文中笔者拟从校本实践实例入手,分析基于“大学城”云平台教师团队学习的情况,提出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团队深度学习的理论假设

1.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具有内在的学习倾向,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学会学习,形成新的行为或思维习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所思”,并能“学以致用”的过程。

2.团队学习

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策略,又名团队导向式学习教学,团队学习最先源于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领域。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在现代组织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因此团队学习成为不可缺少的。即如果团队不能学习,组织就不能学习。”他指出团队学习应是建立在共同规则、文化和未来目标之上的,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配合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1]

因此,我们借助云平台,引用小组团队学习的优良模式,促进专业教师团队自身深度学习,进一步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仅从知识取向上,更从生态取向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实例分析

“大学城”云平台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具体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组织、知识的表达和交流传播、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我们可以从四种管理上来划分,如下表所示。

在对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云空间进行检查评估后,学院推荐了多位老师的优秀云空间,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三位教学或项目团队负责教师的空间来进行分析,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位教学或项目负责教师的信息资料文档内涵都较丰富,特别是文学和信息技术这两位负责教师的个人空间在通讯管理方面指数都较高,而这块又是我们制定的评价团队深度学习的一项指标 。

通过深度访谈、在线观察以及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之所以前两位教师的“大学城”空间通讯管理方面指数较高,首先是因为两位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该平台来进行学习项目管理,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学习型组织,而且协作性活动中采用的头脑风暴使小组成员所有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碰撞,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观点和产生创意方案;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会话协商让成员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缺点,让每个学习者能够联系自己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团队学习能够落实到位。

四、基于云平台的教师团队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冗余信息较多,不利于团队成员学习

“大学城”云平台提倡的是“三通”,其中肯定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进行资源的罗列,而没有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相关指导,团队成员就可能会对学习无所适从,丧失学习兴趣。

2.缺乏导向性活动,不利于知识重组

教师团队深度学习是一种目标很明确的导向性活动,通常是针对某一主题或项目而展开。通过小组成员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分解任务以及最后的任务整合,都是一次自我和团队学习的超越。如果缺乏导向性活动,没有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小组成员无法适应这种虚拟空间交流,可能导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受挫,将不利于知识的重组。

3.关注平台建设忽略交流

“大学城”云平台之上各位教师的个人空间和群组社区功能都有很好的技术集成,相关学习工具的使用大家也都很有心得,但是在虚拟社区中很多人还没有建立信任感,往往还不能畅所欲言,坦诚表达、交流不同观点。大多数人关注的重心也只在个人文章上而不是深度交流互动。

五、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善于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

基于云平台的团队学习空间中虽然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但是身处其中的各团队成员都需要通过借助情景之锚固定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平衡各自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如果学习情景没有贴近教学一线或是相关科研项目,感情投入过程中冷漠、厌烦或是无所谓,都不能完成深度交流,使得深度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促使各团队成员能够高效率地学习。

2.开展主题研讨,设计合理任务引发深度思考

教师团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团队进行深度学习的共同目标是在完成某一项目或教科研任务时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各团队构建初期就设计好合理的任务,让各团队成员对研讨的主题能够有问题可谈、有任务可做。对于研讨的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观点经过激烈碰撞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获得解决主题任务的综合经验。高校教师团队可以依托云平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每个团队成员自身的特长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云平台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有效引导深度参与,引发头脑风暴,督促深度学习

在“大学城”云空间的组织管理方面,各级别教学督导人员应该主动参与空间互动,对于各团队的交流应该发表讨论引发深度思考,并及时总结重要结论,用行动参与到网络平台的深度互动中去。

4.从“小团队”展示走向“大社群”积累,促进群体教师团队能力发展

从个人的空间展示到团队的分享交流解决实际的教科研问题,已经大大提高了隐性知识的利用。如果加大传播渠道,将团队社群化,就会进一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和范围上融会贯通,不断传递、持续保留,并能够将学习过程中整合的共识知识应用到教科研实践中去,从而真正达到团队深度学习,更好地进行教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昱.基于ICT的虚拟社区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65-66.

[2]强彦,赵涓涓,张瑞,马言博,刘涛.计算机类专业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0(20):5-7.

[3]段金菊.技术支撑下的团队深度学习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44-48.

[4]G.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编辑:李晓萍)endprint

摘 要:云平台的使用促进了团队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协作,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部分网络学习者仍然处于浅层学习的情况。本文从校本实践实例入手,分析基于“大学城”云平台教师团队学习的情况,提出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团队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5-02

一、引言

湖南省教育厅王健副厅长在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需要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关键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更广泛的社会资源的融合,更为方便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

湖南省教育厅提出“三通两台”,即利用“大学城”网络云平台,集成互联网诸多功能,如:栏目的自由定义、视频文件的发布、资源订阅与推送分享、留言评论群组、网络视频直播、视频互动教室、在线考试等,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资源云平台、管理云平台。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学会学习,既能共享资源,更能分享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团队学习的提出更能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如果能在团队学习之初提出深度学习的导向,引导深度思维分析,有目标地设计团队学习目标,最后一定是有所收获的。

在本文中笔者拟从校本实践实例入手,分析基于“大学城”云平台教师团队学习的情况,提出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团队深度学习的理论假设

1.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具有内在的学习倾向,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学会学习,形成新的行为或思维习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所思”,并能“学以致用”的过程。

2.团队学习

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策略,又名团队导向式学习教学,团队学习最先源于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领域。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在现代组织中,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因此团队学习成为不可缺少的。即如果团队不能学习,组织就不能学习。”他指出团队学习应是建立在共同规则、文化和未来目标之上的,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配合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1]

因此,我们借助云平台,引用小组团队学习的优良模式,促进专业教师团队自身深度学习,进一步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仅从知识取向上,更从生态取向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实例分析

“大学城”云平台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具体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组织、知识的表达和交流传播、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我们可以从四种管理上来划分,如下表所示。

在对于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师云空间进行检查评估后,学院推荐了多位老师的优秀云空间,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三位教学或项目团队负责教师的空间来进行分析,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位教学或项目负责教师的信息资料文档内涵都较丰富,特别是文学和信息技术这两位负责教师的个人空间在通讯管理方面指数都较高,而这块又是我们制定的评价团队深度学习的一项指标 。

通过深度访谈、在线观察以及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之所以前两位教师的“大学城”空间通讯管理方面指数较高,首先是因为两位教师能够合理利用该平台来进行学习项目管理,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学习型组织,而且协作性活动中采用的头脑风暴使小组成员所有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碰撞,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观点和产生创意方案;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会话协商让成员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缺点,让每个学习者能够联系自己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团队学习能够落实到位。

四、基于云平台的教师团队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冗余信息较多,不利于团队成员学习

“大学城”云平台提倡的是“三通”,其中肯定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进行资源的罗列,而没有对资源的利用进行相关指导,团队成员就可能会对学习无所适从,丧失学习兴趣。

2.缺乏导向性活动,不利于知识重组

教师团队深度学习是一种目标很明确的导向性活动,通常是针对某一主题或项目而展开。通过小组成员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分解任务以及最后的任务整合,都是一次自我和团队学习的超越。如果缺乏导向性活动,没有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小组成员无法适应这种虚拟空间交流,可能导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受挫,将不利于知识的重组。

3.关注平台建设忽略交流

“大学城”云平台之上各位教师的个人空间和群组社区功能都有很好的技术集成,相关学习工具的使用大家也都很有心得,但是在虚拟社区中很多人还没有建立信任感,往往还不能畅所欲言,坦诚表达、交流不同观点。大多数人关注的重心也只在个人文章上而不是深度交流互动。

五、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善于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

基于云平台的团队学习空间中虽然有很多丰富的资源,但是身处其中的各团队成员都需要通过借助情景之锚固定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平衡各自微妙的情绪来顺利进行学习。如果学习情景没有贴近教学一线或是相关科研项目,感情投入过程中冷漠、厌烦或是无所谓,都不能完成深度交流,使得深度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积极的学习文化,促使各团队成员能够高效率地学习。

2.开展主题研讨,设计合理任务引发深度思考

教师团队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团队进行深度学习的共同目标是在完成某一项目或教科研任务时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各团队构建初期就设计好合理的任务,让各团队成员对研讨的主题能够有问题可谈、有任务可做。对于研讨的主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观点经过激烈碰撞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获得解决主题任务的综合经验。高校教师团队可以依托云平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每个团队成员自身的特长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云平台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有效引导深度参与,引发头脑风暴,督促深度学习

在“大学城”云空间的组织管理方面,各级别教学督导人员应该主动参与空间互动,对于各团队的交流应该发表讨论引发深度思考,并及时总结重要结论,用行动参与到网络平台的深度互动中去。

4.从“小团队”展示走向“大社群”积累,促进群体教师团队能力发展

从个人的空间展示到团队的分享交流解决实际的教科研问题,已经大大提高了隐性知识的利用。如果加大传播渠道,将团队社群化,就会进一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和范围上融会贯通,不断传递、持续保留,并能够将学习过程中整合的共识知识应用到教科研实践中去,从而真正达到团队深度学习,更好地进行教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昱.基于ICT的虚拟社区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65-66.

[2]强彦,赵涓涓,张瑞,马言博,刘涛.计算机类专业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0(20):5-7.

[3]段金菊.技术支撑下的团队深度学习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44-48.

上一篇:2023云同小学重阳节庆祝活动方案下一篇:签证部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