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主题教育

2024-08-06

勿忘国耻主题教育(精选6篇)

1.勿忘国耻主题教育 篇一

阳谷小学开展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教育

9月18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为增强广大少先队员的爱国热情,提高队员的强化国防建设的意识,孔家庄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大队部通过广播,让学生了解了让中国人民耻辱难忘的岁月,让今天的少先队员不忘那悲惨的历史,激发广大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自强,队员们用强有力的声音,大声疾呼,“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发学习,为国争光”。下午举行了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了解和铭记历史,奋发向上,努力学习,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学生,将来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勿忘国耻主题教育 篇二

据笔者所知, 本学期开学初, 由于2009级新生报到和学校正常的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因此, 为了扩充迎新人手, 一些高校不惜停课, 以便高年级同学“踊跃”加入迎新队伍。而一些本在上课的学生干部更是“当仁不让”地逃课迎新, 使得学校正常的上课秩序遭到破坏。而在迎新过程中, 从新生接站、运送, 到缴费、注册、住宿等一系列手续, 学校更是事无巨细, 每个环节都安排专人陪伴, 可谓是“一条龙服务”。这和一些新生入学时, 大批亲友团全程陪护、忙前忙后的热闹场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诚然, 高校这种大包大揽的迎新方式确实让广大新生感受到了大学的温暖, 但是, 也使他们失去了一次独立体验生活的经历, 失去了一次培养自立精神的机会。根据笔者的观察, 面对迎新师生的热情洋溢, 有的新生无比惊惧, 唯恐上当受骗;有的新生则茫然不知所措, 只是坐等别人为他服务;个别新生甚至认为这种“待遇”理所应当, 而对迎新师生颐指气使。新生到了陌生的环境, 都有适应的过程, 适时适度的帮助可以使他们尽快开启新的生活。但是, 高校过度的包办, 不仅会使迎新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容易滋生新生的依赖心理。

另外, 迎新毕竟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行为, 高校不可能在整个大学的培养过程中, 都对学生给予如此细致入微的服务。须知, 大学生活作为训练人的心智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教育阶段,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教育必不可少。如果忽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依然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在学校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成长”, 那么他们在走向社会后, 就会出现严重的适应性困难, 从而缺乏应有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如此结果, 不仅有悖于高校办学的初衷, 更是社会各界所不乐见的。

3.提高学生素质 勿忘养成教育 篇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习惯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关键时期。据相关资料表明:2.5~3岁,5.5~6岁,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都是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年龄段,有的教育就难以进行,有的才能就无法培养,而一旦抓住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一旦形成,就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一、创设佳境 潜移默化

教育者要创设特定的情景和营造特设氛围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的“小气候”。让学生在这种“小气候”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中去,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体验,从而化为良好的心里和行为走向,以达到教育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1.干净卫生环境的创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院是学生生活的乐园。因此,干净、整洁的教室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的学习环境,卫生、有序的校园就会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而值日劳动正是保证教室干净、校园卫生的有效途径。值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环境和学生身心健康。通过值日劳动可以极大地大调动同学们的劳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其次,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两侧的墙上都挂上名人有关学习的名言,以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第三,充分利用教室后的黑板报,精心设计版面,根据学校每周的教育重点和同学们的学校情况,更新内容。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句话都点亮孩子的未来。同时,教室的窗台上还可以摆放几盆花草,在给教室带来无穷绿意的同时还可以增添勃勃生机。优美、清洁的环境感染学生,置身其中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教室有纪侓,有秩序

初中学生处于特殊时期,性格也级不稳定,而且还有特别顽皮的表现,这就造成班级纪侓极不稳定。对此采用组间评比和学生轮流值日相结合的方式,即可以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约束每个同学的行为,因为违反纪律不再属于个人行为。值周加大监督力度,也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增强主人翁意识。同学们能够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学习,井然的秩序也为班级开展各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3.浓厚学风的促成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学习上缺乏恒心好毅力,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对艰苦朴素的美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愫淡化了,自理,自立能力较差。引导和鼓励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有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后能主动温习功课,在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后,便会做得更好,而有些无事可做的同学也会受到启发而主动学习。同时,对作业的展评,可以鼓励优秀生,鞭策作业差的学生。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也可以促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二、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青少年的心里特征是喜欢模仿,用具体的生动的或演示规范的行为动作,树立榜样和明确的规范让其模仿则可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持之以恒。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教师就要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作业工整,教师的板书每次都要认认真真,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起好带头作用。

三、捧出一颗真心 奉献一颗爱心

“道理不说不明,事理不辩不透。”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但仅仅停留在简单地讲大道理的阶段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有的同学所犯的错误涉及班级,集体的利益便可采用集体说理认识的方式;对于那些偶尔犯错误,自尊心强,好面子的同学,则可以个别谈话教育;而对那些事情影响较大,情节比较复杂的则可以采用个案事例辨析与各种养成教育方法综合运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层层剖析,使其辨析事理。整个教育过程中,只要教育者“捧出一颗真心,奉献一颗爱心”便可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质的飞跃。

4.勿忘国耻主题班会总结 篇四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X月X日,我校组织开展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践行自我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各班活动形式多样,群情激昂。高一、六班全体学生齐唱国歌,用歌声抒发爱国之情;高二、十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就“爱国的实质”展开激烈的讨论,柳明老师叙述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暴行,让同学们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高二、二班通过演讲的形式,呼吁大家不忘历史,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继承先烈们敢于担负天下责任的勇气,保钓岛抵日货,不忘九一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在班会上,老师和同学们还围绕当前的“钓鱼岛事件”展开了讨论,大家明确了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都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理性依法爱国。

通过本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自觉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5.《勿忘国耻 立志报国》主题班会 篇五

2-14-9班 班主任:丁文龙 2014年12月14日

《勿忘国耻 立志报国》主题班会

主题: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目的: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2014年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随着拉动丝带,幕布徐徐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眼前。

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习近平说,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习近平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历史背景: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猛烈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多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活活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又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寒。这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我是中华儿女,我是炎黄子孙,我是民族的希望,我是祖国的栋梁。我要牢记历史,我要奋发图强。灾难唯有进步来补偿,尊严唯有奋发来捍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再创辉煌。汪、许:下面,请班主任作总结。

6.勿忘国耻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篇六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圆明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2、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品味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继续培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片段。

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引导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2、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增强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应课标

1、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1、为什么要勿忘国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在今天生活中如何爱国?

专题一:圆明园的毁灭

专题划分

专题二:最后一分钟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1、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

专题问题设计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我们如何热爱祖国文化。

3、有人说重建圆明园,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 教材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我们当中的哪些同学去过圆明园遗址?请你这位导游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圆明园?

2.你说的对,现在的圆明园就是一片废墟。它以前就是废墟吗?那以前又是什么模样?它是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课文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部分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不要忘了小不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田”,右边“口”,勿颠倒。

注意区别形近字“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之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朗读课文,简介圆明园

教师可以指名学生介绍圆明园,适当时候引出话题和适当补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圆明园简介,让学生更加了解圆明园。)简单的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在朗读中复习上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自学“辉煌”(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请你从2-4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

2.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重点点拨: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2)指导学生明白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小结:圆明园的建筑曾经是如此的辉煌,可后来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那些珍贵文物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在下面的三、学习“毁灭”(第5自然段)

1.教师可播放《圆明园的毁灭》的音频资料,通过上面的画面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满腔愤怒呢?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

四、总结课文,适度拓展

1.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站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它不会说话,却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屈辱的历史。

2.当你站在圆明园的面前,你最想说些什么?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评价要点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厅长XX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讲话稿下一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