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精选13篇)
1.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一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对毕业生要求的角度分析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 课程改革 教学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分配。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状是:理论上,比不上高层教育毕业生,原因生源素质不高,计算机理论要求又太高,比如我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局域网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学生大多数不理解其中的知识;理论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实际动手却做不出什么。什么都知道点儿,却什么都做不出,这是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要确立以“岗位能力本位” 的课程指导思想,即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市场岗位来设定。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课程改革是在必行。
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
1、培养目标改革
培养目标改革 以“岗位能力本位”为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一个大行业,从业的岗位也越分越细,因此计算机专业派出生了多个相关的子专业。
2、课程开设的改革
岗位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开设的课程。但开设的课程不同于原来的“学科本位”而应依据岗位决定的培养目标开设相关的课程。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 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每学期用8至9 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
第一学期,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习惯。建议专业训练内容为,1、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 80 字以上。
2、学习上网,介绍大量的网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用法。
第二学期,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 Internet 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计算硬件组装与维修。
2、网络管理员相关知识。
第三学期,进行办公软件 Office 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office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
2、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四学期,学会通过网络推销自己。建议专业训练的内容:
1、网页设计;
2、QQ空间,博客等的使用推广;
3、寻找目标公司
第五学期,进行办公室文化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各种专业都粗略的训练一周,包涵的科目课程有,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制作,电子商务,多媒体制作,网络工程师等。
第六学期,开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关于教材的使用,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鱼目混珠,让人眼花?t乱,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技术滞后。我们要精心挑选,结合实际适当对教材做一些处理,如删减或添加。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我们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
3、教学模式的改革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 “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 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 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工作,而项目本身是以开发某一 个产品、建设一个工程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真实或模拟环境,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地经历项目的过程。通过完成多个这样的项目训练,学生能够担任计算机行业某个岗位的工作。项目设计是关键。
4、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一、编写校本教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
第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5、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我校目前基本上没有学生评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接受再好也等于0。所以一个好的学生评价系统是真正能上好课的关键。
三、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勿急功近利。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制定出改革的计划、方案。
2、我们的培养目标要紧跟市场走,我们的课程改革注定要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与调整的过程之中。
3、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要要有一桶水。只有我们教师的技术水平,观察市场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2.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二
1 调研
深入与药剂专业合作办学的药品经营企业, 采用书面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 对药品零售、药品配送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调研, 结果见表1、表2。
2 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根据药品营销方向就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结果和全国药剂士资格考试内容、医药购销员考试内容, 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构建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课程体系, 然后再次召开“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根据评价反馈意见, 进行修订和完善。与药品经营企业共建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见图1。
3“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特色
3.1 专业课程与人文社科课程有机结合
在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 开设人文社科课程, 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2]。首先, 开设德育课程,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药剂专业的情感,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 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增强就业竞争力;再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与营销心理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3.2 增设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我们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药剂专业的教学全过程, 第一学期开设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由合作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店长及优秀的培训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并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参观;第二、三学期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见习3个月, 实施“三早”模式培养, 即早接触职业岗位, 早规划职业生涯, 早参加职业社会活动, 让学生及早了解企业及企业文化, 培养其职业素养, 树立职业目标, 做好职业规划, 获得学习动力。
3.3 开设药学服务课程
调研显示, 多数学生会在合作企业的零售药店工作, 该岗位工作为:对患者的专业关怀 (用药指导) , 采购、验收、保管及养护、销售等药学服务[3]。要求学生掌握药品的适应证、功能主治、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药品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的用药知识、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所以在第四学期开设药学服务课程, 并设计药学信息与服务, 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 常见病及慢性病的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常见医疗器械的使用、售后服务与管理等6个教学项目。
3.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在药剂专业教学中, 我们倡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 将岗位的具体工作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 再分解成子任务, 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岗位技能, 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考试, 确定教学内容。如校企合作将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的工作项目确定为市场调研、医药商品营销、医药商品购进、医药商品的陈列保管养护、顾客咨询服务、医药商品推荐、医药商品销售、经济核算8个工作项目;再将8个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 如医药商品营销项目可以分解为策划医药营销方案和实施与管理医药营销方案2个子任务。按照药品市场营销实战要求, 在课程教学中探索实施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模拟表演、企业见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效果较好。
3.5 完善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订单培养教学模式
新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4]。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我们与企业合作, 基于药品经营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第一至四学期与合作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企业主要承担实训教学工作。来自行业的专家、骨干不仅将真实的典型案例带入课堂, 而且指导学生的见习、实习, 真正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4 实践效果
4.1 取得多项教科研成果
3年来, 我校药剂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 在合作企业的鼎力支持、企业专家的参与下, 已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自治区精品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天然药物提取分析技术课程申报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剂学等4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其中2门课程已通过验收;成功申报了“药剂专业 (药品营销方向)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等8项校级课题, 多数已按计划进度完成;编写了《医药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辅导教材》、《药学服务中的人际沟通》等5本校本教材, 并已在学生中试用;药剂专业教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8篇;承办喀什卫生学校、巴州卫生学校药剂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两期。
4.2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2.1 培养模式适合药剂专业学生
实行的“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企业认为该模式不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更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5]。
4.2.2 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理性择业, 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 2%以上, “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 0%以上。毕业生由于专业基础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总之, 只有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才能促进药剂专业长远发展。药剂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需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摘要:面对我校与5家药品经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历史机遇, 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校企合作构建适合药品营销方向的课程体系, 确定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关键词:药剂专业,药品营销,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静之, 孙元曦.药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及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113-114.
[2]魏庆华.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9) :128-129.
[3]郭俐麟.药店岗位能力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7) :114-115.
[4]庞武耀, 甘柯林.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论坛, 2011 (8) :138-139.
3.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三
1.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中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具有实际的会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能够符合当前社会会计职业需要的毕业生。但是,当前我国不少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导致不少中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缺乏实际的会计知识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不强。因此本文拟从加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2.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原则
2.1 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为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职院校应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必须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为原则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标准,只有提高a会计专业课程中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2.2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
就业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与学生的未来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个原则必须贯串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始终,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以后工作中充分发挥功效。在课程的设计安排方面,中职院校应强调课堂与实践的相关性,为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针对性的人才。
2.3 课程设计以实用为原则
会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经济类专业,与其他经济学专业不同的是,会计专业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即不是学会了所有教材内容就可以胜任这个领域今后的工作,这是因为会计专业学习的内容会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其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计算方法等都是不断地更新发展的。通过对比2006年的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与旧的会计准则可知,新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变化竟高达70%左右。由此可见,会计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是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必须要注重的方面。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要保持与会计准则变化发展相一致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技能性的课程,如相关的财经类课程,会计电算化、珠算、点钞、市场营销等。
3.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3.1 提高中职院校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应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课时至少要占据总课时的70%左右,而其中大概50%左右的課时又需要分配给实践性质的课程,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保证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中。第二,为社会培养出实践性的会计人才。在学生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操作过程的期间,通过相应地增加单项模拟实训,比如进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知识等等 。即使是在会计基础教材的教授上,也可以结合真实的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办理流程来具体说明,以达到使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会计知识的目的。
3.2 引入会计案例教学
在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方面,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将书面上的知识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来说明,为学生提供形象而具体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操作的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的营造接近真实的会计运作场景,在高度相似的环境下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遇到真正实践的机会时,也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使学生能够对一些会计的基础概念和定义有更直观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3.3 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对会计技能的考核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在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的基础上,还要改革考核方式,将考试重心偏向于实践考核。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考核与课程设计和调整的对接。会计是一个综合脑力体力的工作,涉及到了广泛的知识面,所以考核除了以结果为标准之外,还应该重视实践过程的评估。除此之外,学生对待会计工作的态度也是要计入考核范围的,例如到课率,按时率等。综上所述,会计实践考试必须包括各个过程的具体考核以及对结果的等级化评定成绩。
3.4 将课程设置与“双证书制度”有机结合
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时,还可以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双证书制度”即给合格毕业的学员颁发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获得相应的中职学历毕业证书之外,学校通过安排相应的课程和考核,毕业生还可以获取其他的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证等。这项制度无疑对增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未来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应抓住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及时的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提高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课程设置上与“双证书制度”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会计案例教学,为学生构建会计实践平台,同时也要注意创新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考核,从而通过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来提高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付荣霞,郭艳峥. 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4) :44-45.
[2] 张利. 论如何培养会计技能型人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8) :28-29.
[3] 胡玲燕. 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1) :90-92.
[4] 李萍. 预算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9,(03):10-12 .
4.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四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文/陈 波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既要顾及中职学生自身素质,更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思路是:改变教学理念、更新传统教材、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发展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专业。计算机的普及虽然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模式,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社会对信息人才的要求之高,传统教学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强调能力培养,否则所教出的学生,第一没有一技之长,第二不能与社会接轨。如同有些毕业生抱怨“学校学的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没有教”。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长此以住,学生被动接受,不积极思考,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我们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地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二、对教材的改革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均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组织统一考试等,从而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方向。相信广大同行还记得《磁盘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组成原理》等课程,存在知识老化、注重理论等问题。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针对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舍弃一些与时代脱节的课程,而多开设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比如,《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
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职计算机教学大都方式单调,师生间的互动不够。一本教材、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唇焦口干;学生却听得无所适从,一无所知。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1.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建立以计算机机房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基于Windows的各类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究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机房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如果学校条件充分,可以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
模式
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均已经到必须改革创新的时候了。它们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更新传统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学得好,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静。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04)。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06)。
[3]张立新。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就业。新锐观点, (10)。
5.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五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今天,社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职院校也不例外,就现阶段而言,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考核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课程考核内容到课程考核方法还存在着不足。本文以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措施提出了几点浅见,以期对实现改革有一定的价值。
一、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的计算机专业的考试内容仍然重在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考核,主要还是依赖于教材所学的内容。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的模式,也是沿用以前的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模式。虽然,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但是,在这个人才饱和的时代却出现了技工荒的令人费解的局面。比如,高薪资却找不到能力强的数控技师的情况经常出现。这说明,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培养目标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都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具体到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而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内容因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故而就出现了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和深刻重视,不然,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有可能走入死胡同。而我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考核决定了具体教学,所以,我们感到,课程考核方法需要改革,而且是势在必行。之所以要重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是因为依靠课程考核模式的转变,来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能力的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两个,那就是课程考核内容改革措施以及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课程考核内容改革措施。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与壮大,在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中职计算机专业所用的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不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果中职的教师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依旧只是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学生所学的内容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没有较大的优势,势必要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管理以岗位课程放开,实行专业的基础统一以及核心精选为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内容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岗位课程的内容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改革,结合现阶段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行业职位的细分,并要根据学生的内在不同的优势,来展开对不同岗位特点和技能的规划,并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对不同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有的学生适合从事文秘工作,那学校就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侧重办公自动化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对这些学生打字速度以及排版技巧的训练。
2.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措施。
以往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一直都是采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核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由此,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第一,采用岗位能力测试法,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上机操作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本节课所需要获得的岗位能力以外,还要让学生填写这节课的收获以及心得,同时,还要对学生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进行填写,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学生薄弱的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第二,采用小组合作测试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把小组合作的课题让学生去设计,如果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制定出合理执行力高的考核标准以及时间期限,在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情况加以评价;第三,因材施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结合他们的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竞争力;第四,采用职场环境测试法,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习的机会,这样就能让学生熟悉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具体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对日后工作的适应能力。总而言之,加速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对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对其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6.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 篇六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
作者:付慧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能看到计算机的影子。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培养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目前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虽然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但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出现这一现象除与学生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关外,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有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应进行优化,本文就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招生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体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所以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应先从动手操作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操作当中。
二、课程设置应与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在当前的计算机工作岗位当中,计算机应用是最低端的,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的优化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课程的设置尽量多地向就业面的大方向靠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普通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胜一筹,就业机会肯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文化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是中职教育的重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课程设置优化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7.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训目标, 这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多年来, 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 立足中等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面向市场办学, 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与企业合作, 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办学道路。
一、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毕业生深受欢迎
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结合专业特点, 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把专业对准职业岗位群, 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 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 删减陈旧的教学内容, 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本着“够用、能用、会用”的原则, 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 采取“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教育培养模式, 突出个性化培养, 实施分层教学, 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企业用人需要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既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需要, 也满足了少数学生升学的愿望, 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由于学校培养目标明确, 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 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强, 教育方法得当, 因而毕业生动手能力大大增强,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南通富士通集团已连续5年到校要毕业生;新长铁路服务公司、如皋九鼎集团、荣盛重工、南通友兰电脑等企业已连续3年到校招聘毕业生, 并把学校确定为首选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除了大部分毕业生已就业外,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实现了升学目标。2008年以来, 共有216名毕业生参加了对口升学考试, 录取率达100%, 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1) 瞄准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学校根据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及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分析和论证, 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积极对专业进行改造, 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2010年1月如皋软件园正式开园, 首期有20家大中型IT企业进驻其中, 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我校计算机专业紧抓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适时和软件园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根据软件园有大量软件外包企业的特点, 对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进行调整, 增设软件外包方面的课程, 并和南通友兰电脑等多家公司联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些举措, 满足了企业发展用人的需要, 突出了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
(2) 根据岗位技能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学校根据培养目标,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本着专业理论知识够用、能用、会用的原则, 注重理论浅化、实验细化、实践强化。调整课程设置, 淡化专业界限, 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课程体系, 构建基础教学平台, 使专业基础一致化, 专业课按用人单位的订单摆头转化, 以满足企业随时用人的需要, 同时也拓宽了毕业生的专业基础, 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
在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教学平台时, 突出能力培养, 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40%∶60%) , 教学内容中删减了陈旧落后的知识, 补充新知识, 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教学内容。例如, 计算机维修专业方向根据就业岗位技术的需要, 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优化, 整合了主板维修, 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维修等课程内容, 使专业教学对接了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实现了专业为行业服务的办学目标。再如, 影视动画专业方向根据数字影视技术发展的实际, 删除教材中老的premiere pro方面的教学内容, 增加了after effects, avid等方面的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8本项目化的校本教材。改革后的课程内容直接服务于职业岗位群, 使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改革, 可行、实用, 针对性强, 效果突出, 保证了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3) 围绕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探索适应项目化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 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加强能力培养、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 积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把案例分析、情境导入、探寻研究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围绕实现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积极进行考试、考核办法的改革。专业课考试由原来的笔试改变为专业技能实际能力考核, 以口试的形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实行, 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质量的提高。
(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认真规划和设计。我们制定了教师队伍长远建设规划, 每年都有实施方案和措施, 并提供经费保证。几年来, 学校开展了校内以老带新、以高级带初级的传、帮、带活动, 使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得以发扬光大。同时, 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在职学习与脱产相结合、学历提高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统一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等各种培养形式, 对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通过这些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双师型”较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8.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浅谈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应用,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急需大量的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则相对滞后,造成了计算机类技工人才的紧缺。如何解决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矛盾,是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就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谈谈自己对该专业改革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首先,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及家长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因此社会上相当部分人士认为没必要再去学习计算机技术,认为自己掌握的那些操作技能就是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事实上,这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在日常生活中地普及,并不是抛弃了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而是对计算机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在社会上还存在着重视普通教育不重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倾向,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紧张且质量不高,文化基础不扎实,在职业学校学习中,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学就开始用上了计算机,而有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后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加之有的学生只把计算机的功能错误地认为就是上网、聊天、打游戏,思想上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不认真,对一些理论和操作掌握不够,三年后,难于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让社会人员对职业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信心。
再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滞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阻碍了该专业发展。在中职学校课程开设过多过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知识脱节,老师一根粉笔只讲理论不注重实践。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实践经验不足,在社会中没有竞争力,专业办不出特色。
二、教学改革构想
(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经过社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再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对专业进行模块划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中心点是一切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经过调研,目前中职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1、计算机硬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2、软件应用及一般程序开发,主要从事程序设计和分析;3、网络搭建及维护,主要从事网络布线和管理。因此针对以上三个方向,学校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所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取消一些与时代发展关系不大和落后于当
前生产技术的课程,以便将有限的时间用于主要课程的教学。按三个专业方向划分专业模块,再根据模块设置课程,由课程定知识点。学生进入学校后,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向,同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就业即上岗,增强了中职学生的信心和竞争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1、教学中应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理解及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实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分层次进行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选择需掌握的知识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任务,这样使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掌握了职业所要求的各种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职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许多教师不够重视,不做或少做实验,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一遇到实物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动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强化基础实验和实训,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推行校企合作机制,进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实践教学课时应达到整个学时的60%以上,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和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目标。
4、加强信息化教学,创建共建共享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现代代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再像以前一张试卷就完成,应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个人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包括实验实训指导老师、企业师傅等)等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安全文明生产等,通过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不足并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其改进。
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形成了戏剧性反差:一边是职校生源严重不足,一边确是社会大呼“高级技工难觅”,职业教育的前途和挑战并存,只有加强教学改革,才能走出困境,为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精英。
参考文献:
[1]汪晓璐.浅谈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9.25.
[2]刘冰.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1997.5.
[3]宋济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变化[J].新课程研究,2013.11.
9.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 篇九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要跟着变。本文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职校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它既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培训为主,时间短暂的培训教育,更不同于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研究创造型的大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是这群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有学习态度上的,也有学习基础上的等等一些先天不足,但我们把学生招进来了,总不得又以他们的这些不足为由再把他们赶出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的去呢?“问去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的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使我们自身血脉贯通,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关系到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更新慢。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中职特色,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也是同一教材;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软件不配套的现象。
3、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违背。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课程单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操作技能模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低下,学生既不能深人理解专业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必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时代所需求的有个性特征、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需要。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让学上接受知识,教学方法简单,有的甚至抱着敷衍的态度,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主体思维缺乏,更谈不上兴趣学习、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一种自我负担。尤其是有些教师没有操作经验,长年从教使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缺少完成关于计算机实际项目的经验,没有相关的企业工程实践,造成教学模式的呆板、老化,不能适应就业发展的目的要求。
4、条件改善难。
一边是计算机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边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如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及时配备,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经常瘫痪无法实现系统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而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维修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5、教学与就业目标的脱节。
在现在的中职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盲目性的教学弊端,培养目标不准确,造成与市场、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形势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中职教学就应
该培养适应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一线技术人才。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没有实现岗位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培养质量不搭调,计算机没有成为学生的一技之长,即使走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全部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技术层面的更高要求。
二、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研究。
1、精讲多练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式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即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老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业,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任务驱动
中职的学生大都有厌学的通病,其表现主要有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上机实习时总喜欢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学生不动起来,教师再急其“朽木不可雕”也都无济于事。怎样才使他们动起来呢?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个很好的方法。它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特征。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交流,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的方式完成任务。它按照实现时间顺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
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活动有了计划,有了步骤,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3、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等科学特点,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学生能到学校学习,其主要还是想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什么目标,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这样,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了优生一定的爬坡度,引导其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满足其求知欲,让其“吃饱喝足”。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了学习的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学生共同进步了饿,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4、目标激励
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校时的短期目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个是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目标——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在校期间的目标,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也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模块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利
用第二课堂时间报考一些像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穿插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活动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另外,利用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讲授某一课程时,时常穿插一些其对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报酬等相应情况的介绍,以及该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发展机遇等,由于学生共同的目标是将来能寻求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教师如此引导,学生必然明白,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使自己将来能有很好的出路,才有称心的就业岗位,自然就会端正了学习态度。
总之,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生必须要把握好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而教师则应该采取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综合能力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万森 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02)。
10.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方向 篇十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该专业的就业职业的选择、工作地点的选择以及公司性质三方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今年的就业趋势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届本专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意向都趋向于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从事金融电信和市场营销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数列其次,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公司的性质没很大的要求,他们往往看中是一份职业的发展空间。当然,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读研继续深造也已经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的大不利形势下,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综上,总体上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数学类,其中数学类共3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数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7位。截止到 12月24日,56115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2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14元,以上工资4114元,0-2年工资3582元,3-5年工资4427元,6-7年工资7697元,8-10年工资1003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朝阳、郑州。
11.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十一
1 目前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总体存在阶段性停留和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内容疏于更新,学生学习局限于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软件的一般性操作,对计算机领域最新知识更新迟缓、对行业软件采用一般性应用要求,从而在应聘岗位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或短期难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同时师资专业程度不够,计算机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既而形成专业课程目标“一刀切”,忽视计算机专业相关联课外知识的拓展,对学生技能训练不能有效指导,这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形成,对中职学生及时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今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专业课程内容要严格遵守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技术要求相结合,尽一切可能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对接,从而达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吻合的目标。
2 课程改革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
在教育环节中,课程设置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改革都将对中职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理念、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革都将影响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变化。所以中职课程改革务必要针对学生特点细化,比如设置硬件维修及网络技术、动画制作及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及广告设计等细化专业,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可实施的任务驱动法,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做到有一技之长。
现今计算机应用正朝着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改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状况是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若使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同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适当缩减文化课程,提高核心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中职人才培养及就业导向特点。2)注重专业岗位能力相关课程设置,岗位定位不准将直接导致课程设置偏差,从而专业特点得不到突出。3)提高相关课程的综合性,缺乏综合知识能力将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工作需求。4)专业名称设置要清晰、规范,采用模糊的专业名称将导致理解偏差且无法有效实施,最终岗位能力培养将无法实现。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得到足够重视,要紧随行业的发展进行调整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具有主动性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蓬勃发展。当然,课程设置与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决策者必需持久准确把握计算机行业发展方向,才能使课程改革与行业发展相同步。
3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关键
从现今中职教学的发展趋势上看,中职教师必须将自身塑造成“双师型”人才,要具有理论传授与实践拓展双重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得以实现,为此,我们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良好心态,养成不断更新知识和努力再学习的工作习惯,并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全方位参与企业实践,才能弥补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其次针对本专业特点,积极采用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探索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因此教师业务水平的再提高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1)完善知识结构
首先,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教育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网络管理等等。基础专业知识是获取本专业其他知识体系的重要保障。同时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多学科技术知识。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等等。
2)突出专业特长
若想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软硬件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利用及再开发能力、多种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教学实践指导能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与检测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达到这些教学能力,并付诸实施,才能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人才。
3)把握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大部分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学习动机、目标、态度不明确,且对自身无法正确评价,做事处世急于求成,期望毕业即就业,找到理想工作,对社会回报期望值偏高。虽然存在诸多教学不利因素,但中职学生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灵活,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较快,适应性强。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4)符合行业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思想品质的培养要符合行业需求,现今计算机行业人才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普遍具有较高行业认同度的核心能力,即基本素养,如自信、挑战精神及与人融洽沟通等能力;二是岗位能力,即通过学习掌握的具体岗位技术操作能力,具备独立工作及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平时教师实践课程中就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行业适应能力,这样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得到更好发挥潜能,在行业中得以适应和生存。
4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保障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加以改革,以适应专业课程发展。
1)利用任务驱动,将教学内容转变任务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探究和实践。
2)合理运用分层教学,依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及兴趣潜力倾向进行分层教学,并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做到发展差异、因材施教。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堂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将教学变成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4)充分利用网络功能,组织教师参与MOOC制作和开发,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学生可以享受课下学习乐趣,同时实现课下自我检测。
12.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 篇十二
课程名称:专业方向综合实训课程编码:0305510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实习时间
第7学期,共2周。一般安排在教学周第11~12周进行。
二、实习地点
校内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三、实习的目的本专业方向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相关知识后,设立的一门综合的实训课程。其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能力。通过实训不仅促进理论环节的学习同时提高实践技能。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
专业方向综合实训-软件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编写代码能力、代码调试能力、测试能力。
教学内容
1、熟练运用一种开发语言,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
2、掌握相应系统软件的安装与配置并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编程。
3、掌握用软件工程的两种以上测试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
具体要求:
1、软件方向综合设计,使学生能学会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设计一个应用软件。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使之对将专业综合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选择一个题目,如:1.**管理或 2.**网的**设计3.**游戏等。
每个题目涉及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的查询、删除、修改、建立索引等。
2、题目选择要有一定规模并按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开发设计软件。如果题目偏大,可以有二个同学分工协同完成。
五、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加强指导并且及时检查和督促。指导教师必须协调好题目分工,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实习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使学生很好的完成任务。
六、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答辩、平时出勤率和技术水平表现的考核综合给出。所占比重分别为:30%+30%+10%+30%。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分。
1.优秀:全部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报告完整叙述清晰准确;对任务清楚明确,回答问题准确;平时出勤率高且技术水平表现优秀。
2.良好:全部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报告完整,叙述正确;对任务清楚明确,回答问题正确;平时出勤率高且技术水平表现较好。
3.中等:全部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报告完、任务完成、回答问题达到要求;平时出勤率较好且技术水平有一定表现。
4.及格:符合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基本完成,考核成绩能达到基本要求。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以不及格论:
(1)不能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2)报告零乱,分析有原则性的错误,考查成绩较差;
(3)请假超过总时间三分之一以上或无故缺勤一天以上;
编写人:李筠 马秀丽 刘念
审核人:姜学军
13.浅谈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 篇十三
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安排上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中职学校为了使毕业生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往往进行模糊化、扩大化处理。如将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制造业、维修业和销售业工作。设置文化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文化课针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课时比重超过1/3;专业课针对机电维修工作岗位,课时比重约占1/3;选修课设置成专门化方向,主要针对钣金、商务等工作岗位及汽车特定技术,课时较少。这种培养模式易造成学生学得广而不精,动手能力不强,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学生入校后,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课程,而是在学校课程表“安排”下学习,即使学生发现学校安排的课程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在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逾越的困难时,也没有另行选择的余地,这时,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选择课程,更不能选择教师,这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教学思路,采用“选择式”教学。“选择式”教学是一种预约式教学模式,由学生先提出学习请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再进行教学安排。“选择式”教学总体上包含设计课程、学生选择课程、根据学生选择作出教学安排等三个环节。
设计课程是“选择式”教学的基础,也是“选择式”教学改革的核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是教学改革成功的第一步。课程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课程的培养目标能满足企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二是课程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三是课程适合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充分了解企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邀请企业的行业专家一起设计。
学生选择课程是“选择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由学校推荐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对学生而言.选择了课程就意味着选择了将来的就业方向,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学生暂时作不出选择,可让学生试选试学,若能适应则继续按照选定的方向和课程学下去,若不能适应就要及时调整,重新选择其他方向和课程。
根据学生的选择作出教学安排是“选择式”教学中最复杂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生对学习课程的选择,综合考虑学校的师资因素和实训设施条件,最终作出一种权衡式的安排,包括学习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安排等,学生在选择学习课程的同时会形成自己一个学期的课程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会形成众多的课程表,教学管理部门要从学生众多的课程表中综合出各教师的个人授课表,达到学生的课程表与教师的授课表相互协调。
“选择式”教学改革实施要点
(一)开发“选择式”学习课程
根据企业岗位设置的特点,中职汽修专业大体上可向学生推荐三个专业学习方向和一个专业延伸学习方向。即机电维修方向、钣金喷漆方向、美容美饰方向和汽车商务方向。机电维修方向主要针对企业的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和电气设备维修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选学者基础比较扎实,知识比较全面,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钣金喷漆方向主要针对企业的车身整形、调漆、喷涂工作岗位,均是汽车维修企业技能型工种,要求选学
者有较好的体能和耐心。美容美饰方向主要针对企业的汽车防护、饰品与附件安装工作岗位,其定位偏向于技能方向,要求选学者有一定的电学基础。汽车商务方向主要针对企业的整车与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理赔、仓库管理等工作岗位.是汽车维修的配套及上游工种,适合性格外向、社交能力强的学生选学。
(二)学习预约
入学预约是指新生入学后,为自己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一般要求学生入学两周后作出决定。学校通过摸底考试、面谈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体格等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选学建议。例如对知识比较全面的学生,建议选择机电维修方向,对知识缺陷比较明显而体格健壮的学生,建议选择钣金喷漆方向,比较瘦小则建议选择美容美饰方向。
学期预约是学生为自己制定未来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是针对教学提出的一项学习约定。除第一学期外,其余学期都要求学生预定,即前一个学期结束时就要递交下个学期的学习预约,包括学习课程、学习内容、时间表、课程表等.使教学管理部门能有足够的整理时间。这种选择能起到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也正是“选择式”教学改革积极的一面。
学习调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预约失败型的,一种是学习不适型的。前者是学习预约与教学安排不能统一,要求学生重新作出选择:后者是学生本身不能适应原来的学习,自己重新作出选择。
(三)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是“选择式”教学改革的最后一道程序,由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学习预约或学习调整作出安排,主要包括编排学生学习班级和安排授课教师两个内容。编排学生学习班级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预约.把一周中在同一时间段选择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授课教师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临时”学习班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班级以小班为宜.如15~20人,最多不超过30人,如超过30人,需增设学习班级,另派授课教师,也可建议学生另选学习时间,增加原被选教师的授课课时,安排授课教师实际上是进行比对和调整,在设置课程时除了把课程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外,还把授课教师确定下来了。因此,教师已有固定的授课表,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是统计选择同一教师的学生人数,判断是否超标,如果超标要及时与教师协商增设班级,增加教师授课课时,并把学生名单交给教师。
(四)教学管理
“选择式”教学以学习课程和教师为中心组成学习班级,学习班级总是一种拆分、组合的不稳定状态,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地调控教学.需要构建一套“以目标管理过程、以过程促成目标”的弹性教学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是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管理体系,是一种由目标调控教学的管理体系,通过设置目标、完成目标、检查效果、反馈信息来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设置包括三个方面,即学历目标、考工目标和就业目标。“选择式”教学改革的条件
(一)师资条件
师资是“选择式”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师资条件,才能顺利地开展“选择式”教学。
首先,教师数量要充足。“选择式”教学采用的是小班制教学,一般在15-20人。因此,师生比例要与此相称。学生有几个学习方向选择,学生会更分散,某些学习班级人数会低于15人,会需要更多的授课教师,要求师生比例更高一些。
其次,教师要具有综合能力。一方面,要求基础课程教师熟悉核心课程,教学要紧密联系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教师要具备“双师”水平.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都要有较高水准,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利用教师资源,要求教师在单、双学期分别承担至少一门课程,有时根据学生学习预约的变化,可能需要一个学期担任两门甚至三门课程,因此,教师要具有从事多学科教学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条件
实训设施是开展“选择式”教学的物质基础,只有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均达到一定条件,才能顺利开展实训教学。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06-23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计算机专业09-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职培训08-23
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11-0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分析08-13
中职计算机工作总结11-2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07-12
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100字)11-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