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环境(共8篇)
1.金融环境 篇一
优化金融环境是充分发挥金融与金融机构作用的需要
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是通过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来体现的,其作用表现在:1、以资本的分配者的身份影响和调节经济,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不仅具有货币的创制、流通、兑换、保管、收付和结算等功能,还逐步成为资本分配的重要工具。金融机构掌握着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金融资本,并且从货币流通的中间人逐步成为一定程度的支配者,甚至成了决定市场经济发展的万能垄断者。2、以其近乎完备的功能和手段影响和调节经济。金融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具有提供交换媒介、筹措和分配资本、转移和分散风险、稳定物价和经济四大功能。其功能的影响和调节的范围,远远超出了货币功能本身,也不等同于货币功能和信用功能的简单相加。3、以其广阔的活动领域和宏大的规模影响和调节经济。如跨国资本流转,已大大超过跨国的商品贸易。再如有的国家,国内所有的金融资产远远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还有,金融市场的周转额超过同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成为现代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所存在的普遍现象。
2.金融环境 篇二
目前, 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缺陷, 造成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金融服务被弱化, 使县域经济得不到有效支持。
(一) 因制度因素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减少, 弱化了金融服务功能。2000年以来,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集约化经营, 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逐年减少, 使县辖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减弱。调查统计, 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由2000年的183个减少到2009年的96个, 减少了87个, 减少了47.5%。到2009年末, 县辖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只有21个, 仅占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的21.8%, 大多分布在县城和矿区。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从2004年的38.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6亿元, 增加59.26亿元, 增长了154%, 县辖金融机构贷款从2004年的19.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0.17亿元, 增加10.71亿元, 增长了55.05%, 增长较为缓慢, 存差不断扩大, 存差从2004年的18.94亿元, 上升到2009年的67.49亿元, 存贷比逐年下降, 存贷款比例已从2004年的50.67%下降到2009年的30.89% (见图1) 。由于农村金融网点迅速减少, 使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率较低。调查统计, 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平均为1/24.3平方公里, 1/1.53万人。
(二) 因制度缺陷, 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并存
目前, 农村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资金需求旺盛,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资金外流严重, 信贷流向、流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 农村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趋势与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1.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 县辖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不断收缩, 县级机构基本上成为上级机构的“储蓄所”, 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通过上划流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调查统计, HB市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逐年增加, 尽管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较以前有所减少, 但到2009年底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占存款比例仍达50%以上。图2是县辖国有商业银行2004—2009年存款余额、上存资金和上存资金比例情况图。
2.邮政储蓄凭借基层网点优势吸收存款上存。邮政储蓄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储蓄网点, 从基层农村吸收存款存入上级邮政部门。调查统计, 2004—2009年, HB市邮政储蓄县及县以下机构吸储余额从4.31亿元增加到了14.16亿元, 占县辖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例从11.22%上升至14.5%。
通过对HB市县辖金融机构调查统计, 2009年县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66万元, 其中, 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28.6万元, 占金融机构存款的29.9%。2009年县辖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1.38亿元, 农村信用社新增存款3.58亿元, 占县辖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31.45%, 虽然, 人民银行以再贷款的方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金返还, 但仍很有限, 可见农村资金流失严重。
3.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 影响了对农村资金的信贷投入。农业是弱质产业, 农业基础还较薄弱, 抗风险能力不足, 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 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投入的风险较大。目前各类农业保险机构还没有在HB市县域得到发展,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 也使农村金融部门在信贷投放中产生较多顾虑。
4.民间借贷活跃, 但缺乏制度规范。长期以来, 由于体制内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造成体制外民间借贷的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市场广阔, 民间中介组织不断出现, 随着民间中介组织的出现, 民间借贷也已从暗处走到明处。调查统计, HB市民间中介组织已从2005年的3家发展到2009年的19家。由于民间借贷没有法律保护和监管制度约束, 导致非法金融的不断出现, 纠纷频发, 矛盾四起, 不仅增加了金融风险, 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据调查, 2005年以来, 淮北市县辖发生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造成群众多次上访和围攻农村信用社事件, 其危害至今难以消除。
二、因金融制度约束, 造成资金供给机构过度审慎行为
(一) 农村资金供给缺乏, 资源不能被合理利用
1.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单一。目前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受资金和风险等因素制约, 其贷款投向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农业领域, 农户小额贷款占绝对比重, 对日益增长的规模农业产业和产业化经营信贷支持不足。调查显示, 2009年HB市县辖农村信用社新增小额农户贷款占新增贷款的53%, 由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微小企业不符合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条件, 不能得到有效信贷支持。经济组织和农村微小企业成为金融支持的“盲点”, 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乏力, 农产品得不到加工升值, 农村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责发挥不充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 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目前仅限于承担国有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其他政策性业务, 如, 对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服务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 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调查统计, 2009年淮北市农发行县级机构贷款余额为4.49亿元, 其中粮食收购贷款为3.55亿元, 占比79%, 可见, 县级农发行政策支农功能较为单一。
(二)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权利集中, 不适应县域经济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强化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营战略, 其业务和机构网点快速从农村地区收缩, 基本取消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这种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县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过于集中, 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的特点;加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失衡, 严重制约了信贷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调查显示, 2009年HB市县域金融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仅为0.49亿元 (不含农发行粮食收购贷款) , 可见, 县域金融机构几乎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因资金缺乏, 使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极为缓慢。通过对县域23家中小企业调查显示, 仅有3家在银行有贷款, 17家仅靠自筹资金和自身积累发展, 4家因设备老化缺乏资金更新处于半停产状态。
三、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 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有效供给
1.构筑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是实现农村资金回流的有效选择。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 一是有利于打破目前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局面, 以便在农村市场上形成一种金融竞争局面, 克服因缺乏竞争可能出现的金融服务低效率;二是可弥补因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从农村大量收缩带来的金融供给不足;三是金融机构多样化, 可转移、分散和降低金融服务风险。如, 可把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综合性地方金融机构、可制定“农村社区再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经济建设等, 以防止农村资金流失, 涵养农村金融资源。
2.拓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在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开发性金融服务, 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迫切需要县级农业发展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 拓展信贷支农领域, 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县级农发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功能, 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同时, 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 开办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础建设和扶贫资金等贷款业务, 把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纳入支持范围, 拓展对农村服务范围。
(二)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国家应尽快建立农村保险机构, 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消除农村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 为加大信贷投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如, 制定“农业保险实施办法”, 为保险业进驻农村市场提供法规基础, 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将国家对农业救济和补贴转化为农业保费的方式。也可建立政策性金融利益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农业投入风险补偿机制, 增加财政部门对三农的直接投入, 通过补偿性财政支出, 引导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 缓解农村信贷资金短缺问题, 可仿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 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利息减免税费, 实行财政贴息政策, 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
摘要:一个地区经济水平是影响当地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 对一个地区金融业本身及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由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 使县辖金融服务弱化, 不利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影响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对HB市县域金融服务现状的调查, 分析目前金融制度缺陷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3.金融与商务经济环境 篇三
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 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
提供一个这样的关于环境的专题,提供那么多在对环境的整合选择中成了赢家的案例,期望给读者一些启迪,如此而已。
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主要靠风险投资;而考察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
——题记
金融支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否形成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征信、担保、贷款到风险防范和分担的"一条龙式"综合金融支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贷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应成为创业者考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的依据。
而商务环境主要考察的是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如员工生活消费水平、房租、水电煤气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 等4个方面。
案例:“上海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较为完善”
案例说明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股份制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与上海交大紧密合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节电产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发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九大系列节电产品,基本可涵盖所有用电领域,可针对各种复杂用电单位提供整体节电改造方案。
案例分析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公司的节电产品在市场上很有销路,然而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无法实施企业扩张计划。但上海众协认为上海的金融支持环境相对于其他城市是比较好的,他们坚信只要产品销路好、市场前景好,总会有风险投资为上海众协注入活力。命运只偏爱有远大目光的人。去年底,国内一家科研投资机构看好"上海众协"的发展前景,注资600万元人民币,双方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合作。虽然与海外风险投资商的出手相比,这个数字有些“小儿科”,但对“上海众协”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据“上海众协”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公司的销售额有望翻一番。
案例启示
上海众协科技发展公司的个案与世界各地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创业者创业的成功与风险投资强有力的支撑密不可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终要靠风险投资。
中国的创业活动很少看到创业资本的部分,中国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的私人股权投资。资金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找良好的金融支持,是企业的生存之需。对创业者而言,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支持环境就是看当地的实施情况。
此外,在商务环境考察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一个城市的税费水平、用地价格、工资水平、生产服务成本等4个方面。以所得税为重点分析上海、深圳、北京3个城市的税收优惠力度。深圳税率为15%,且生产型企业是2免3减半(意思是前两年全部免征后,连续3年减半征收),服务型企业是1免2减半;上海税率为24%(浦东为15%),2免5减半;北京则要在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24%征收,2免3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才为15%,3免3减半。如果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深圳税率降到10%,上海和北京都是减半征收。地方政府由于参与所得税分成,占到40%的比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优惠力度。对于地方所得税部分,深圳是全部免征;上海为3%,获利后2年免征,出口产值比重超过70%全免,高新技术产业5减3免;北京则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全部免征,对生产型企业经营期达到10年的,5免5减半。
北京用地成本比上海要高,但深圳比北京还要高,排在第一位。深圳对出口型企业,减半征收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费,对先进技术企业,减半缴纳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费5年;北京对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75%征收,且减半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四源费”和大市政费;上海则对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年内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费与出让金,且免收购置生产经营用房的交易手续费与产权登记费,部分房产契税还可返还补贴。
从总体上看,深圳的工资水平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北京。由于城市性质不同,不同阶层收入、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在三地排序不尽相同。从阶层收入看,深圳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北京;而白领薪水,上海最高,其次为深圳和北京。从行业角度看,北京非制造业一般员工、高层经理的平均年薪分别比上海高17%和5%;而上海制造业跨国公司一般工人、专业人员和高级经理的平均年薪分别比北京高25%、18%和9%。
生产服务成本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从水电煤气费、办公楼租金、交通通讯费用、消费水平等方面对3个城市进行比较。 水电煤气费用北京比深圳和上海都要高。写字楼租金北京最高,其次为上海和深圳。交通通讯费主要比较汽车购置费、通勤时间和通讯费。上海的汽车购置费和通讯费最高,其次为北京、深圳。但是要看到,北京交通最为拥堵,通勤时间长,电讯服务行业开放最慢,增加了交通通讯成本,与上海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消费水平北京最高,北京的生活指数仅在东京、莫斯科、大阪、香港之后,列全球第五,上海名列全球第11位,深圳为第18位。如北京消费倾向高达90%,远高于上海与深圳。
4.金融环境 篇四
关键词:金融人才;环境;培养
一、金融人才面临的环境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无论是国内金融活动,还是世界金融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金融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内涵日益丰富,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主要表现在:①金融机构中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迅速发展,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制度创新。②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有企业机制转换,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企业个人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企业生产与个人生活消费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日益联系在一起,企业、个人越来越成为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④宏观金融调控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国调控国民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杠杆之一,同时,金融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在加大。客观现实的发展变化,要求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既要熟悉宏观金融理论,也要具备金融市场实际操作与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既要懂理论,更要懂实务;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
其次是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金融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①国外资本流人中国的数量迅速增加。自1993年以来,到去年为止,我国已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首次超过美国。此外,来自国外的间接投资也在迅速增加。②资本外流迅速增加。据统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1998年是1985年的160多倍。同时,由于一部分非法资本外流难以统计,实际资本外流规模远大于此。③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加强,具体表现在:加入 WTO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同时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此外,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逐渐开放,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正不断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的金融实践要求高级金融人才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金融竞争,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与思路
(一)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的货币金融学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起来的。课程设置偏重宏观金融理论,偏重于对宏观金融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市场化,目前,微观金融理论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中的微观经营管理问题,许许多多企业(也包括个人等)微观的投资、融资决策问题,不断增加的金融工具的估值和定价问题等,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少涉及。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学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把宏观金融理论部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二是把微观金融理论部分作为管理学的一部分,强调直接服务于市场和企业。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努力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需求。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及时设置、更新课程,淘汰过时的旧课程,尽量体现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成果,将课程体系的中心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逐渐从以银行为核心转向以资本市场为核心。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着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篇五
6月8日下午,全市金融工作暨金融生态优秀县(市)推进会议在国贸酒店举行。
市委副书记、市长姚林荣,市委常委、副市长徐仲高出席会议。
会上,市人民银行通报了今年我市金融运行情况,市银监办汇报了今年金融风险防控组织工作,市金融办介绍了我市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新办法以及2012年张家港·苏州融资需求汇报会的筹备情况。据悉,今年1~5月,我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融资再创新高;金融创新加快,融资渠道多样;金融机构创利能力保持稳定,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担保和小贷业务发展迅猛,新设机构业务拓展较快。姚林荣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金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血脉和灵魂。今年我市金融机构服务创新不断,银企对接活动成效明显,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显著,但是小型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风险防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他说,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密切关注中央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信号,正确把握国家信贷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对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向上要政策争取
盘子,扩大我市信贷增量;全面推进直接融资,努力优化融资结构。姚林荣强调,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增强一个地区的资金集聚能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他要求金融系统要充分认清当前金融形势,把握发展机遇,突出服务重点,适度让利于企业,做到金融风险早发现、妥善处理、保持稳定,全力以
6.金融环境 篇六
根据AA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意见》(德府发[2005]9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法制建设,推进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调控和监测,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合理配置经济金融资源,优化金融业运行环境,以增强地方经济吸引金融资源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结构调整,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经济金融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净化信用环境。完善信贷征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社会共享。促进辖区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以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政府和优胜银行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细胞建设,力争各项评审(验收)合格率提高到新的水平。
2、深化企业改革,依法保护金融债权。推动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合规合法,有效遏制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发生。
3、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运行秩序规范。宏观政策协调配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严格会计和审计标准,规范中介服务,提高外部监督效率;政、银、企关系进一步融洽;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趋好,金融胜诉案件执行、结案、债权回收率保持较高水平。
4、政府对经济金融的协调、服务能力增强。积极帮助解决涉及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加快解决“两金、三乱”和已行政关闭或撤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历史遗留问题;各级政府承诺兑现的金融债务计划按期落实到位;积极支持并帮助金融机构处置消化不良资产,确保我县金融业改革健康稳步推进。
5、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项信贷投入与全县经济增长相适应,建立功能齐全、服务配套、效益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
6、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灵敏有效。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金融风险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案件得到有效控制,金融同业自律公约健全有效,无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确保不发生挤兑事件和“六类”案件,努力提升金融生态环境的级次。
二、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了“XX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
1、各级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扮演好领导角色。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并将其纳入任期工作目标,实行考评述职;要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为银行提供有效信贷投入奠定良好基础;要以不同方式适时向银行发布和推介有关经济社会信息及优良项目,以便金融企业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并扩大授信范围和额度。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应及时向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及各金融机构通报,征询金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县金融生态办受领导小组委托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负责制定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和远期规划,落实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有关专项活动,搞好调研、协调与服务,做好工作安排和考核。
3、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应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推作用。负责研究制定创建XX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与金融生态办密切配合,对金融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指导意见;要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金融产权制度;要优化金融生态结构,推动金融市场平衡发展。
4、金融部门作为建设金融生态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信贷创新和信贷营销,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要严格遵守《商业银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合法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要积极参与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将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相结合,对企业进行全面公正的信用评价。
5、县级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制定和落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努力构筑和谐稳定诚信的新型关系,在实现经济金融双赢共活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强舆论导向,搞好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关心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严格实施考核。县金融生态办公室要制定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县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三、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协调机制
1、搭建政银协调平台。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金融生态办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县财办、国资监委、人民银行、银监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
2、搭建银企沟通平台。由县金融生态办牵头,会同人民银行、县经济商务局、县国资监委、县规划建设局、县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及时搜集、分析和反馈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筛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不定期举办融资洽谈会、推介会,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满足企业有效信贷资金需求。
3、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县金融生态办要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分析研究金融运行动态,定期通报金融运行的主要情况,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协调解决各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中与企业间存在的问题,加强银企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对金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群访情况,公安、信访等部门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市场化的企业主体。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规范企业改制、破产行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要继续开展企业资信评级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及企业财务人员执行《会计法》的专项培训,会计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详实、有效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和资金需求情况;县经济商务局、县国资监委在对企业的管理指导过程中,要把企业诚信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督促落实。各企业要严格依照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按照真实、合规、透明的要求,主动接受贷款银行的调查、检查。
2、大力开展创评“三信”品牌,创建“诚信社会”活动。由县民政局牵头,人行XX县支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共同探索信用社区建设试点,引导商业银行对社区的金融需求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各社区应配合做好下岗再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查推荐工作,积极开展诚信社区和诚信户的创建和评选活动。县金融生态办牵头,会同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农业部门、信用联社,通过县、乡(镇)政府密切配合,在乡(镇)村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信用环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对信用户、信用村镇的信贷需求给予优先满足。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杜绝行政行为和地方保护对金融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干预,要完善政府自身金融债务的法律手续,制定明确的还款目标和还款计划,取信于金融机构。
3、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人行XX县支行应在加强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社保、城建、民政、邮政、电信、住房公积金、移动、联通、电力、自来水、天然气等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建立“诚信XX”信用信息平台,由县金融生态办会同人民银行、工商、税务、法院、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和依法行政为主的政府信用系统,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的企业信息系统,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为主的个人信息系统,以信用咨询、信用公证、信用担保为主的社会服务系统等四大信用系统,从正面激励和逆向惩戒两方面,推动全社会加速形成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文化。
4、积极探索企业资信评级新方式。探索建立企业资信第三方评级机制,引进国内著名资信评级机构来我县开展资评业务,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应与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签订金融承诺服务协议,并提供优惠服务,切实体现“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原则。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经济和商务局等部门要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审批及企业成长计划等方面,加强对评级结果的运用,鼓励各类社会交易主体充分应用评级产品,发挥资信评级的社会示范作用。
(三)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
1、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人民法院要加强金融案件审判工作,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要采取各种有利于金融债权维护的方式,降低金融维权成本。
2、建立对逃废金融债务的惩戒制度。由监管部门牵头制定逃废债务黑名单的认定办法和惩戒程序,建立金融机构黑名单同业共享信息库和逃废债同业联合制裁制度。由政法部门牵头制定对恶意逃废债企业的限制措施,并对逃废债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依法打击财产转移行为,有效维护金融债权。工商部门要充分运用登记、年检等手段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3、依法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以及各金融机构要与公、检、法机关密切配合,建立长期协作机制。一是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二是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方式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要做好反洗钱工作,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四)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
1、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抓住国家启动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从整体上夯实金融生态根基。
2、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贷风险分散机制。一是由县经济商务局牵头,制定我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方案和措施,推进多元化、商业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制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二是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应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与各类商业性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的协作方式,有效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各银行业机构要加强与担保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协调联动,形成安全有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
3、加强监管,规范中介市场。县财政局、审计局、司法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房管等部门配合县金融生态办,建立对涉及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规范中介市场,规范有关当事人的行为。建立中介机构不良记录信息共享机制,对有不良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定期在金融机构内部通报,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促其退出中介市场。
(五)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1、强化货币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的作用;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结构分析和贷款投向引导;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分析体系,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农业、支柱产业、优势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7.金融环境 篇七
关键词:金融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体分析
现在金融行业在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比较晚,起步比较快,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经济来说,我国的金融经济在发展上还比较落后,因此要对金融行业进行改革,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向着和谐经济的发展模式迈进,这样的金融环境才是我国应该发展的,一定要对金融行业的发展给与足够的重视,金融行业是特殊的经济体,这种特殊的经济体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发展的环境得到保证,才能使金融行业发展得更好。
一、生态环境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金融行业是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国家信贷的主要来源,只有重视金融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建设得更好,提升贷款的使用效率,使贷款更容易被国家利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使金融社会的建设与国际发展的脚步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金融的建设步伐,使金融社会和谐发展,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有助于金融体制的变革。
我国的金融体制建设的比较晚,因为传统的经济体里是没有金融行业的,近三十多年来才开始进行金融经济体的建设,金融环境是比较差的。现在的金融发展中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待完善,但是这些问题造成了金融行业发展的不和谐,很多违法的现象产生,金融体制没有发生作用,只是表面的制度,因此应该对金融体制进行变革,只有金融体制健全,才能使金融业发展的更好,金融环境才能够建设的更完美,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寻,这样的金融体制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正确的体制。
3. 有助于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快速的,但是金融业的环境并不利于金融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快金融行业的环境制度的建立步伐,只有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才能使金融业发展的更加顺利,金融发展的好,金融环境才能够稳定,金融行业应该稳健发展,而不是过度重视发展的脚步,这样金融业的发展是没有实体的,只是一个速度的驱壳,因此,金融业应该稳健发展,保持金融行业的稳定,只有金融行业的发展趋于稳定,国家的经济实体才能够稳定,这样的金融业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更是维护国家稳定的经济后盾。
二、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尽管已经很迅速,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金融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社会是优胜略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要重视金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的解决就会使金融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产生恶性循环,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
1. 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
国家担保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国的担保是形式上的,而没有实际的担保制度对担保进行约束,致使很多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不能及时退出金融市场,限制了金融机构发展的多样性,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果这些发展不好的金融机构不能及时退出金融市场,就会使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从而使金融行业的发展呈现倒退的现象,因此,要重视对金融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视,只有竞争是公平的,才能够给金融工作者信心,金融行业才能发展的更好。
2. 缺乏自我约束的机制。
现在金融的发展都是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的,这样的好处是国家可以为金融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如果这样的行业仅仅依靠国家的信用是无法真正壮大的,金融行业一定要建立属于本行业自己的约束机制,只有对金融行为予以约束,才能使金融行业发展的更好。
3. 缺乏和谐的组织体系。
在新监管格局下,由于缺乏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直接影响了金融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金融系统实质上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三、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构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安排,建立以法律为支撑,以政府为主导,以“一行三会”为主体,以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为基础的组织体系。
1. 加快出台有关金融机构破产等法律。
金融机构破产要建立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破产的成本要由失败金融机构的股东及其相关利益人来承担,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来处置金融机构的破产。
2. 把金融监管的职责引导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轨道上。
一是尽快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把监管主体的职责真正引导到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轨道上来。二是尽快构建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实施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 为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目前,人民银行继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将实现全国联网查询。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客户信用状况,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四、结论
总之,只有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加快金融机构破产法等相关政策出台,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助推金融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蔚.浅谈对金融生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师,2012,(9).
8.金融环境掣肘经济发展 篇八
金融环境决定地方经济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非常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应表现在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广泛意义上讲就是金融行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土壤。包括管理、人文、信用的发展,是综合性的、立体式的。“作为一家银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依靠依附是明显的,在好的环境里,自然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民生银行昆明分行行长谭万刚如是说。
如何界定金融环境的好与否?谭万刚谈及,好的环境首先包括信用环境,即政府的信用环境、信誉环境、诚信的管理环境,个人的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信用环境、企业的信用环境。
管理环境同样有着重要作用,管理环境包括多方面,比如一个政府的法律法规健不健全,是否都按照法律和制度来运行,行业也有自律的管理,如行业协会、商会等的管理措施。管理环境有硬的管理环境,像条约、制度,还有软的管理环境,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诚信和习惯,也就是人文环境的建设。这种管理从信用、从人文进行管理,一个地方的人讲不讲信用,是人文的一种传承。从全球来看,信用高的国度,经济发展必然会较好一些。就拿我国来说,江浙一带从政府到个人,就比较讲信用,而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就较好一些。这跟受道德约束,以及宗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经济发展与金融环境好坏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要想发展金融,难度较大。像海地等发展中国家,其政局不稳定,要想在那里搞金融,就会遭遇诸如政变、政府衍生出新的债务等等困难。从内部来看,一方面要有好的经济容量,另一方面要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跟着政府、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展。清楚看到环境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谭万刚常常在民生银行内部会议上讲,逆势而为是可以,但有好的环境就该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随着GDP和经济容量的增长,这样的发展就比较轻松。在逆势环境中要做到异军突起就比较难,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比较少。这是谭万刚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解。从中国大环境来看,对金融生态城市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苛求越来越大。这样的环境下就高度强调市场行为、市场规则、市场运行要规范。
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各个地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并且均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从整个经济发展来看,各地还是存在差异。客观地讲,中国地大物博,省份也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就注定了会有差异。以云南省为例,历年来,云南不良贷款记录就比较低,在管理环境都一样的情况下,这就充分证明了云南省政府、企业、行业、个人的整体环境是比较好的。从政府角度、个人角度看,云南省的金融环境整体不错。这几年来还是有变化,比如说昆明的土地抵押在银行呼吁的情况下,相关管理制度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政府也呼吁,一是要讲信用,二是政府部门要以项目来吸引信贷资金,云南省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还是比较大,处于大投入阶段,政府也没有强制你要投入那个项目,这样的管理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云南的人文环境,谭万刚个人比较欣赏和认可。他谈及,原来他认为市场经济行为比较充分的地方,相对而言人文环境会比较好,但现在看起来并非如此,例如金融欺诈事件,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并不鲜见。相比之下,以前总是觉得云南发展慢,思路不够活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云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人文环境,通俗的讲就是“说过的话都算数,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行业”。当然,虽然也有极个别诈骗,但很少。
云南人主要有几个比较好的传统,一是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在云南就保留和傳承的比较好,人的包容、平稳、平和的这种心态不会像经济特别发达之后带来对人性的冲击,这是基础条件。第二是云南省资源特征,使人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不会因为贫穷而使人比较急于求成,但发达地区,贫穷可能就会使人无法生存,但这里有各种生活状态并存。第三虽然求发展,有些地方发展不够快,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不太快也不会犯太大的错误,造成太多的资源损耗和浪费,这也能使大的环境比较稳定。还有就是,云南虽然是多民族省份,但每个民族都具有一个比较平和、温和的特点,大家宣扬和传承的文化是一种“宁亏自己,不损别人”的文化。
谭万刚还分析道,就经济生态环境而言,云南的后发优势还是比较明显,虽然总量比长三角、珠三角差距还很大,但是从国家政策的扶持逐步落实到位,加之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就是靠近东南亚的大后方,应该算做是东盟的前沿,祖国的后方,这种优势也得以凸显出来。一季度云南全省GDP增长是超过15%,昆明在15%以上,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因为发展的规律也是这样,纵观美国的发展也不是一开始就一下子富裕起来,也还是有一个过渡时期。中国也是一样,最早是珠三角,中期是长三角,然后就是工业的二次转移,现在发展又转移到西南地区。云南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是劳动力众多,人才回流、资金西迁都为云南带来了很好的发展。这些因素,对云南的金融发展均是利好的。
谭万刚认为在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中,银行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以民生银行昆明分行为例,2005年3月民生银行进驻昆明,目前民生的资产有220个亿、存款是170多个亿、贷款是210多个亿、利润有5个亿左右,人员300多个人,网络发展从原来立足昆明,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玉溪、曲靖、红河以及昆明的郊县等,网络和业务的发展,民生银行这5年里没有一分钱的不良资产,没有一分欠息。谭万刚谦虚地表示,民生银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其控制制度、客户选择、管理等的严谨和缜密,更重要的前提还是云南省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好,这样才能够顺势,做好内部的事。
金融机构“反哺”地方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勇于创新,勇担责任,注重自身良好形象塑造,也能促使该地的金融环境不断优化。
谭万刚表示,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从金融机构自身做起。长期以来银行特别是新兴银行只愿意去做一些大企业、大客户,他们的抗风险能力,管理手段会好一些,大家不太愿意去做一些微小企业,农村金融做的也不是太多,总觉得风险大。这样就将一些有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也会因此而滞后。
谭万刚认为,发展是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是循序渐进。当到了一定时期,大企业已被充分竞争后,那些未涉足的高风险领域,从另一个角度讲,可能恰恰是商业的蓝海。新兴领域机会大、前景好,以民生银行为例,其正逐步涉足农村金融,并间接涉足了农业企业,比如化肥、花卉等涉农企业。谭万刚认为,农业产业优点多,风险分散,它不像大企业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农村的小额贷款就分散在千家万户,比如一个亿的小企业贷款,一家100万,一家50万……风险至少可以分散到一两百家以上的企业。
另外,农村金融也要有择优的原则,要把好的扶持起来,有更快、更好更高的发展,以一好带差,从银行的角度这也是一个原则,这是从农村金融角度自身角度的出发。从外部的生态环境建设来说,有这么几个好的趋向,特别贫穷的时候环境就不会好,但是富裕了以后环境就会有所好转,现在就微小企业、农村金融都是这样,比如农村的养殖户只有做的好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环境也会逐步改善,再比如说在一个村子里谁的信誉不好了都会清清楚楚,所以这样的话,自然的就会进化和淘汰的过程。当然,这一切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倡导、宣传的农村金融环境。这项业务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谭万刚介绍说,民生银行已经在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市场。在开拓中小企业、微小企业业务时,就需要银行有一套好的甄别方法去筛选企业,慢慢养成习惯,不好的企业、不好的环境也就会逐步消失,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银行自身在选择客户的过程中也就起到了净化环境的作用。
从整个发展过程中还要借助一些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建设,比如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可以通过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合来完成,比如一个企业连续三年五年是A级企业,纳税优良,那银行就可以多少贷款支持,制定一个标准,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也可以是多元化的评估,如信用记录年年都很好的,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措施,经过社会的多维度建设是可以在这种新兴领域里面塑造一个良好金融环境。
换一个角度来讲,云南的中小企业,包括农村金融都是很实实在在的,像农村的一些养殖、花卉、生物制药等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也是民生银行的重点,民生銀行在开拓新的领域建立起很多阵地,来开展业务。作为政府倡导的金融生态环境来说,云南从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花了很大力气,一行三局倡导了很多。在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云南政府的重视程度,从客观上讲不亚于一些发达省区。
谭万刚强调说,仅仅有重视是不够的,一些主要的政府部门,一些主要的领导必须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协调。从经济发达的地区来比较,江浙、长三角等地诚信较高,诚信的前提就是人的诚信,更重要的是政府敢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因为他们也遇到特大困难。2008、2009年出口急剧萎缩之后,他们的很多生产型企业对银行的借款也很多,资金也很紧,企业也濒临倒闭的边缘,据了解,江浙、上海、广州等地的政府承担了很大的协调作用,有些涉及几十个亿的资金,多是由当地政府来牵头,大的财团组织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调节,共度难关,政府真正承担起协调、指挥责任,正是有了政府的敢作为,今年外贸出口也逐步回扬,从这个角度,政府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如果遇到一些大的困难,政府应该承担起共渡难关的责任,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此外,银行自身也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本来我们就是一个得益者,也是一个建议者。因为大家都有这个共识,相互间一起去通力合作净化市场,共同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知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这一点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在实践着。包括金融运行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逐层次的宣传。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谭万刚中肯地说,政府部门原来对金融环境这一概念是比较弱的,但经过多年来,云南省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积极开展构建良好金融环境的工作。这也要逐步向一些国有企业,一些事业单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事业单位中的比如教育、卫生虽然是公益部门,但是对金融、经济不了解,管理、运行、成本控制就不会有概念。
【金融环境】推荐阅读:
论金融生态环境评09-08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汇报材料08-15
在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8-29
金融与金融学06-25
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09-23
完善金融制度维护金融安全06-15
EMC金融知识-金融租赁08-26
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08-08
互联网金融培训机构、互联网金融培训平台、互联网金融培训讲座10-02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金融中心复试最新版20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