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2024-10-22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通用11篇)

1.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一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适应不良症”,意义重大。

症状初探:成绩突然“滑坡”——学习适应不良

初一新生小丽,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鼓励下,小丽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初中。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小丽更是信心百倍。然而,期中考试小丽的成绩在班级只有中等水平。她很不服气,暗自发誓一定要赶上去。可是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又退步了许多。现在,小丽经常对着书本发呆,甚至不愿意到学校读书。

“为什么小学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一落千丈?”小丽和父母不止一次这样问。其实,类似小丽的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尽管很努力,却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状态,学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出现学习障碍。

对症下药: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

小学以兴趣教学和形象思维为主,一个知识点会讲多次,通过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教学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思路不同,需要进行全新的适应练习。

首先,学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课堂上的知识有时虽然显得简单,但一定要学会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提前学习,开拓思路,锻炼自己的思维。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初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方法、培养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方法积累对学生高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初中,大家都面临新的学习内容,要调动全部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而不要轻率选择放弃。

教育反思:

由于小学阶段学科门类少,教师多采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陡增,课程设置的变化,班级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已经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难点、重点突破。有些中学教师对小学教材缺少了解、研究,因而寻找不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学生感到知识深奥,难以理解。有些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自身教法的创新,沿用老经验授教新教材,过分强调学生自主适应初中学习,对学生“放手”太快,造成“帮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突然断层。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中学教师应提高衔接意识,主动研究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系统,教学上要多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症状初探:过去总比现在好——环境适应不良 学生小强说:初中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开学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还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如小学时好;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孤单、无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满脑子都是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常常想人要是一直长不大该多好。

小强的心声在初一新生中极具代表性。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 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学生常常将现在的老师同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从而“拒绝”新教师,产生“恋旧”心理。

对症下药:新环境、新起点,需要增强信心和能力

学生严重的恋旧心理,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交往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应怎样克服恋旧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呢?

当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中学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老师可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新老师,我了解”活动,把班级的学生按任课教师的多少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同学分别采访一位教师,事先拟定好采访的提纲,通过采访活动,了解各任课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业余生活,教师的教学理想、教学特长、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等,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

教育反思:

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之说。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然而,有些中学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人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往往会激起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充满着种种好奇与不安。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如果教师在第一次接触新生时,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的长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从而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重逢了久违的老师。

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要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正处在青春转折期的孩子,有的放矢地做好疏导工作。

作家柳青曾所说过:“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中学教师应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不适应的表现,降低不适应的程度,缩短不适应的时间,从而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2.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二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新生适应性教育

初入大学校园, 每位大学生都对大学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 但是真正开始大学生活之后, 他们又会强烈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一般来说,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 如何尽快地适应, 尽快地融入新的环境中, 是大学新生入校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的有效教育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可以帮助新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适应方式, 深入认识自己, 促进心理成长, 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术, 是在团体环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 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对于人的信任感以及归属感的培养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 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 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大学新生适应入学常遇到的问题

大学新生从中学跨入大学, 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 但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内心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一转变的过程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困惑。

1、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

进入大学,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气候、饮食、方言、作息制度与生活习惯都与以前有了明显不同, 入学新鲜感过后, 有的学生会感到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格格不入;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性, 凡是需要自己处理时会感到孤独无助, 等等。

2、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

在中学时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只学习具体的知识, 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复习, 就能达到目的。然而大学学习的内容、范围、性质和教学方法与中学完全不同,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入手, 该怎么学, 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学。

3、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在中学时期, 这些大学新生大部分已经有了自己较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之后, 人际关系好像变得复杂了, 同学之间的交往好像不如中学时代那么融洽, 彼此之间总有种距离感。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 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人际纠纷。

4、新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的尖子生, 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 无形中可能产生了过高的自我评价, 不觉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到了大学之后, 发现自己变得平庸了, 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 于是产生“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强烈反差, 导致失落无奈的情绪。因此, 在大学每个人都会面临对自己重新评价的问题。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的作用

1、有助于新生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

由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时间较长, 严重地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从老师或学长身上, 获得关于适应大学生活的间接经验。而且, 团体辅导活动本身可以激发同学自觉增强适应大学生活的动机, 从而自觉努力地适应大学生活。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因认知等心理因素而产生的问题作用非常显著。

2、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 学习适应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较高的学校效率, 有较大的学习压力等等, 为了解决这几种问题, 我们组织了一些讲座或者活动, 比如大学生学习特点与策略以及学习经验交流等等, 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 大部分更加清楚了大学应有的学习特点以及规律, 不仅明确了学习动机, 并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3、帮助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上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更快、更多认识同班同学的平台, 通过层层递进、反复巩固等方式促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很多同学, 为进一步人际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团体同学与指导者间的一系列互动, 可以更直接、集中的观察、体会人际沟通、人际反应等各种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同学不但可以纠正自己的不适应性行为, 也可以学习基于信任、关爱的心态去理解别人, 从而学习到有效沟通、融洽共处的社交技巧。

4、帮助新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同学了解自我, 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在新生的自我概念中,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是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 重新定位自我是新生适应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适应知识的学习阶段, 通过谈话, 引导新生分析大学生活“三个最”, 即进入大学以来最高兴的、最担心的、最期望的事情。同学们静下心来思考进入大学后的感受及今后学习生活的打算与计划, 明确今后目标;通过开展优点轰炸等活动, 帮助同学了解自己的优点, 体会被他人关注的感觉, 通过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 肯定自己以及充分接纳自己, 从而形成新的自我概念和原则, 并尝试将新形成的概念、原则应用到团体以外的日常生活环境中。

5、促进高凝聚力的大学班集体的形成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团体辅导的部分项目都是要求团队协作完成, 强调团队精神是团体辅导的核心价值, 在很多项目里学生就真正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到这种团队力量。例如说在同舟共济中, 无论是来自团队的支持还是团队中的配合协商, 都显现着团队对于个人的意义。这样不仅同学间能够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而且其中每个有效参与的个体能够体会到自己对于别人是很重要的, 是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够感受出来, 并会拓展到同学今后的生活中, 这种帮助人和承担责任的行为将会加强同学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通过团体辅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身心愉快, 充分享受集体的温暖, 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 团结的集体, 温暖的集体, 从而更加热爱集体。为了密切同学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一些团体辅导活动来为他们架起桥梁, 从而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 增进理解、关怀和友谊, 增强合作意识。从中体会到他们也能当家做主, 感受到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意识, 同时, 团体辅导的部分游戏活动设置了共同目标, 学生必须通过合作、公平、合理、适度竞争才能成功, 大家有了共同目标, 劲往一处使, 无形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王娟, 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9)

[3]、叶玉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 2004 (12)

[4]、陈庆健.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6)

3.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三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高职新生入学初产生的心理困惑

1.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当个体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不愉快的主关感受和体验。高职新生的年龄大都在19、20岁,处于青少年晚期(18-21岁)(Steinberg,1999),青少年晚期是人生中最孤独的时期之一。对于高职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经历过一次相对失败的高考,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来到新的集体中,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往往感到举目无亲,心里的话不知道如何去倾诉,他们非常渴望关心和理解,但又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2.自卑感

对于许多高职新生来说,选择高职院校是不得已之举,高考和升学,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反而成为他们心中的隐痛。面对现实,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带有深深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停留在中学时代,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突出表现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动力不足,对自己的潜力和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相当模糊,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

3.交往困惑

社会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而困扰高职新生的最大问题就是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是高职新生首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渴望与人交往、被接纳、被理解,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常常自视清高,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各人性格气质的差异,羞怯、恐惧‘、嫉妒等心理因素,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

4.集体意识淡漠

刚入学的高职新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和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弱,集体意识淡漠。他们往往沉浸于自己在中学时期的人际圈中,采取过多的个人行动,对于集体活动较少投入极大的热情,班级团结合作意识不强,从而对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在高职新生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均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讲座、播放录像等,学习中以课堂传授为主,时间短,参与人数有限,理论性的知识很难真正融入新生的实际生活中,不能真正达到普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阶段循环往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的成长。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以班级管理为主,注重班风的建设。每个班的人数一般在40—50人左右,平时的上课和集体活动都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是以各个自然班级为团体,而且班级成员在入学时按照专业划分之后,中途几乎都不会有变动,人员相对稳定,适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新生在入学初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我院在09级新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首次尝试了以班级为单位,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可取的,朋辈间的引导与交流,不仅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免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便于活动在新生最真实的表现状态下开展。

1.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通过团体“游戏”的活动形式,促使新生班级中成员尽快相识,初步形成班级、宿舍集体意识,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为个人与班级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心理咨询室于新生人学前拟定并印发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须知》、《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和《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须知》。

2.培训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

由于我院新生的人数多,而专职心理老师人数有限,心理咨询室通过与各系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后确定了培训计划:各系选拔组织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大二学生作为班级团体活动开展的主持人,其中包括各班的助理班主任和全体心理委员,由咨询室老师统一安排接受培训。通过培训,大二学生骨干对团体心理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主持和指导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新生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

为期一周的新生团体心理活动中,各班主持人依据《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了新生入学适应与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活动共分四个阶段,首先,热身阶段一设置破冰游戏(如抓手指)和团队组建活动(如大风吹),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开放心灵做准备;其次,相互认识阶段——设置如生日线、名字串串烧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作为活动主线,各组分别选了组长、取了组名和口号,使得学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初步建立起共同的话题;再次,团体合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沟通。这个阶段是活动的重点,设置了如解手扣、蜈蚣翻身、坐地起立、人椅等活动,要求团体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协作、有效沟通、精诚团结,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和挑战:最后,结束阶段——要求每一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反馈给心理咨询室。这一阶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自己在活动中的认识、体验与成长,而且为今后心理咨询室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4. 反馈活动结果

总的来说,活动的反响很好,从活动结束和新生反馈来的活动感受来看,全体新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是满意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与交流,很多大一新生都表示能够开始积极融入到集体中,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刚入校时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在慢慢消失,期待全新的生活。我们整理了部分新生的感受如下

A:距离的拉近,力量的结合!

B:生活在群体里,友善的交流是人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要珍惜大学生活。

C:活动培养了本来不相识的同学聚成一团,让我们一同欢乐,一起思考,也把我们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D:手拉手,心连心,背靠背,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每个游戏,团结就是力量!

E:这些游戏拉近了彼此的心。希望类

似的集体活动多开展。

F:团结就是力量,拥有这股力量方能走向未来!

G: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团体,谁都不能被落单!

H:美丽的校园,我想,我们选择没有错。我的梦,将在这里——放飞。

I:班里同学的热情,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放轻松,融入这个家庭中,体验在大学中的生活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J:全班成员就像天上飘下的雪花,落下来,聚一起,化成水就会谁都离不开谁。

K:一个集体犹如一片大海,我们个体就犹如一滴水。只有我们融入了集体,才能生存。

L:要记得向集体靠拢,因为这里有爱,有笑声,暖暖的……

M:我在游戏当中知道了同学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与合作中得到加强与升华,从而为我们日后的生活美好打下双赢的基础。

N:“生日线”把我们牵在一起,“大风吹”让我们体验了被拥抱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另一个寂寞的心锁。

O:在游戏中凝聚一份爱,把真实和笑脸——呈现。

P: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有爱的精神。

Q:生活中,一个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你不是惟一,所以需要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帮助、团结。和你身边的人一起,携手共创未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R:我们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相识,由距离到了解,这种转变源自沟通。

S:你没有理由把昨天的黑暗带到你今天的生活中去,今天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充满各种可能使你的生活如你所愿。

T:感动往往来源于一瞬间。

U:家,是每个人用心去构造的,仅仅一个眼神,也是鼓励、温暖。

V:朋友是最好的依靠。

五、反思与探索

1.反思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与常规的理论教学不同,学生在设定的参与式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并在团队主持人的带领下通过交流、分享从而升华为团体共有认知,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更符合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践来看,是适合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由于大一新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所以大都觉得比较新奇,每一位同学都热情参与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更能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灌输教育让学生知道活动的意义。但是,由于我院首次举办这种互助性的大型团体活动,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主持人的培训较为仓促,不少主持人对于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一些游戏的开展较为冷场;由于参与人数过多和场地限制的原因,导致活动有一定的组织难度,使得活动刚开始时现场小有混乱;团体活动忌迟到和早退,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和主持人传达清楚,导致此类现象的发生;游戏活动只是载体,游戏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享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主持人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游戏中,少有与学生交流体会。

2.探索

根据已有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验,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有一些新的探索。

(1)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班级团体是一个自然班级,班级团体可以成为班级成员的支持体,班级团体内的每个成员都能被关注,不会疏远和抛弃班集体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那些过度防御或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起到心理问题及早预防和干预作用。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团体辅导,但是由于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不足,受益的也只能是少部分学生,如果学校的每个班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都能进行团体辅导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指导者,相信既能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也能让学生在整个在校期间随着不同阶段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有针对性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普及。

(2)把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方向

4.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四

伊新华 赵旭艳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朋辈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从朋辈辅导员选拔与配备、培训以及考核与激励三方面提出朋辈辅导员的相关机制,探讨了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高校学生的互助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朋辈辅导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指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大学与高中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普遍出现了学业、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如果高校新生适应阶段的教育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生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探讨新形式下推进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朋辈辅导的理念,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朋辈辅导并取得较好成果,其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学习。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朋辈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

“90后”的大学生大具有鲜明的独生子女特点,自理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协作能力不强,同时,他们身上也具有先进教育的优势,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强等。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早期阶段,一般环境比较陌生,生活环境以及学习任务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摆在眼前,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新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淡化了中学阶段的优越感,甚至出现强烈的失落,进而冲击已形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导致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环境。第二,不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环境的陌生,远离父母的照顾,难以摆脱的依赖心理,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新生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大学阶段的教学形式不同于高中,很多新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学习方法跟不上变化形式,从而出现学习效率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不适应的问题。第三,不适应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大学多元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中学阶段单一的学习型人际关系,有些新生在集体生活中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能适应交往模式和空间的改变,与其他人因习惯差异,兴趣不容,从而交往出现问题。甚至有

[1]

些学生个性强,比较自我为中心,在交往中往往出现孤僻,冷漠等现象。

(二)高校朋辈辅导的含义及优势

朋辈在高校中指年龄相仿的学生。朋辈辅导是学生对学生的辅导,包括学习辅导和情感支持。一般是从高年级学生选拔优秀的学生代表,因为他们与新生年龄相当,所以在生活方式、学习经验和价值观具有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给予引导和教育,以朋友的身份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朋辈辅导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牛津大学。随后,英国的多数高校效仿牛津大学的这种做法并取得成效。中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引进了朋辈辅导这一先进的工作理念,很多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朋辈辅导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任务繁杂,很难满足每一个同学的教育要求。另外,很多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学生不同,很难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上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朋辈辅导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运而生。第一,时效优势。朋辈辅导员与新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相同,联系密切,当问题出[3][2]

现萌芽状态时,朋辈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第二,专业优势。选拔作为朋辈辅导员的学生一般与所辅导的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有共同的专业背景,共同的专业背景可以使得朋辈辅导员和新生在学习经验方面传承,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第三,融合优势。朋辈辅导员选自学生,他们与新生年龄相仿,成长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使得二者有着天然的信任,容易成为朋友。

(三)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作用和意义

朋辈辅导员具有自身显著的优势,作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朋辈辅不仅可以促进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深入化,具体化,而且朋辈辅导员弥补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是专职辅导员的重要补充。作为学生的朋辈辅导员,与新生的成长背景相似,加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相同,每天都能与新生接触,能及时洞察新生的变化,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第二,高校朋辈辅导员作为老师和学生间的纽带和桥梁,既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自律能力,构建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三,朋辈辅导员一般是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新生中

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的骄人成绩更具有感染性,更容易被接收,他们以榜样魅力带动新生们主动、正确地面对自我、面对困难,积极主动地接收适应性教育,增强了入学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高校朋辈辅导的相关机制

(一)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配备

构建完善的高校朋辈辅导员机制,根基是要选拔组建优秀的朋辈辅导员群体。选拔的对象主要是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政治信仰坚定,学习成绩优异,组织管理能力强,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性格开朗,心理健康,善于沟通,同时能够充满兴趣,愿意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服务同学。另外,在配备朋辈辅导员时,应以朋辈辅导员与新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为原则,兼顾便于沟通和联系,注意生活和学习地点不宜太远。

(二)朋辈辅导员的培训

构建完善的朋辈辅导员机制,关键是通过培训,提高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效的开展工作。学校应组织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职辅导到对新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加强朋辈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进朋辈辅导员

[4]的思政工作方法,组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朋辈辅导员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工作的基本技巧,提升工作能力,还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三)朋辈辅导员的考核与激励

朋辈辅导员的考核与激励环节,是完善高校朋辈辅导的重要补充。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与奖惩办法,建立定期的汇报与检查制度。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专职辅导员要详细了解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体会,共同研究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朋辈辅导员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科学的激励办法可以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阶段性评估朋辈辅导的效果,及时表彰表现优秀的朋辈辅导员,从而带动朋辈辅导的整体质量。

总之,朋辈辅导员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的感知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同时,也为朋辈辅导员搭建一个展现和完善自己的平台。

5.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篇五

-——堂邑中学初一新生入学教育纪实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9月11日,堂邑中学邀请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庭张富友庭长为初一新生作“安全法制教育报告”。张庭长通过现身说法,以案释法、以法论事,使学生在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事例中,懂得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遵纪守法、怎样做才安全,筑牢了学校安全第一道防线。听了报告,同学们增强了法制意识,学会了保护自身安全等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会有很多地方不适应,除了功课的增加,关键是意识上一下子还不能适应,因此,及时抓好新生入校后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是今后搞好学校管理、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一步。为此,堂邑中学此前还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强化教育,悉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顺利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9月2日—6日,初一全体新生260余人开始了入校后的第一课——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起点,它不同寻常,它是艰苦、是磨练,它是挑战、是奋斗,它是憧憬、更是希冀。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初一新生。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之旅中,定会乐观向上,勇敢而坚毅。

白天军训,晚自习时间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初中生活专题教育。从集体观念、文明礼貌、劳动卫生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明确要求新生人人都要都能够做一名守纪、刻苦、文明的优秀中学生。同时,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怎样预习、如何听课、记笔记、如何巩固所学知识等等,一开始就注重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把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

9月10日,学校召开初一新生开学典礼,明确提出要在广大学生中扎实开展“三爱”、“三德”、“三生”和“三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塑造形成高尚的个人品德、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自觉懂得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把握生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生健康成长筑根奠基。

6.初一新生入学班会 篇六

[活动过程]

一、学生就座

二、班主任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我叫,(写在黑板上)是你们的班主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什么?(同学们的成长、进步)走到一起来了。先让我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鼓掌),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我们走到一起来,我们共同的名字叫 七年级十二 班。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班风?(学生讨论,以两字词语来表达,教师归纳总结)安静、勤奋、思考、创新。这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的学校初创办于2000年,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相信同学们,在这现代化的校园里一定会学得开心!

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学生。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专门学习的人。

三、完成个性档案

(一)正确认识自我

1.导语: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摸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摸一样的人,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闪光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大家互相学习,不好的习惯一起努力改正。

(二)确定自己的目标,订立自己的方向。

导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面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新学期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四、结束语

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与班级荣辱共存,因而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在初一十二班这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风采,摒弃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与人为善。老师更相信:班集体会因你而自豪,生活会因你而多彩,生命会因你而灿烂。

今后的日子里,也许会有风雨,但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爱自己的父母、朋友,还有深深关爱着你们的老师!

在新的起跑线上,我的祝福,我的关爱将和你们一同出发,燥热的夏季已经过去,在期待与欣喜中,怡人的秋日翩然而至。亲爱的同学们,属于你们自己的生活已经开始,希望你们从这里扬帆远航,让明日的实中因为有你而自豪!

美国有这样一所学校:西 点 军 校

▲美国的将军大多出自此学校 ▲美国的财团经理大多出自此学校 ▲它的淘汰率30% ▲它虽然是军校,但它的学生却是美国 企业最受欢迎的人;原因很简单,因为 知识可以后天学习,但是坚强的意志却 需要不断的磨练 军训能教给我们什么

▲细节决定成败; ▲荣誉原则; ▲善于合作; ▲团队精神; ▲只有第一; ▲不断提升自己; ▲全力以赴; ▲尽职尽责; ▲没有不可能; ▲永不放弃; ▲立即行动。军训班级要求 行动准则: 快静齐 准时 纪律

精神风貌: 包容 友爱 团体 气质 奋斗 奋斗目标: 优胜集体

军训标兵

一、军训纪律

1、每位新生必须参加军训,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特殊情况须家长申请

2、尊重教官,服从管理和指挥;

3、每位新生必须严格遵守军训作息制度

4、精神振作、姿态端正、保持高昂的士气、旺盛斗志;

5、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对体弱的同学更要关爱,共同提高,做到训练生活文明有序;

6、凡在军训期间严重违纪的学生,学校将严肃处理。

二、军训学生注意事项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接受军训。心理疲惫是导致身体疲劳的根本原因。

2、军训过程中,如觉身体不适或状态不佳,应及时向班主任或教官提出,保证必要休息。

3、注意防中暑。军训期间不得在校园穿短裤、背心;休息时减少追逐、跑、跳,以防止产生热量过多。自备常用防中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液等。

4、学生自己备足饮用水,以淡盐水为佳,不要拼命喝白开水,当心水质性中毒。

5、注意饮食和作息。军训体力消耗较大,建议早上吃饱早餐,午、晚餐要适当补充营养。• 军训生活虽然要吃苦受累,但是,我们的 军训生活也会很精彩!我相信,在教官和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团结一致,刻苦 训练,一定会高标准地完成各项训练和学习任务,你们那飒爽的英姿一定会成为校园里 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短暂而紧张的军训生 活也一定会给每一位同学留下难忘而美好的 回忆

一、到校、晨读

1、按时到校,不随便缺课,确因病(事)不能到校者,要由家长给班主任请假。在校请假,应找班主任开请假条,交由政教处老师签字,最后交给传达室人员方能离校。

2、讲好个人卫生,做到衣着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穿高跟鞋、拖鞋,不烫发,不留怪发型。城阳区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3、带齐学习用品,不将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如:漫画书、玩具、手机等。带入课堂。

4、上课时要坐端正,专心听讲,作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完成课堂作业,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5、到校后,要把自行车按指定区域摆放整齐。

6、值日生应提前到校,在早自习前清扫好教室及环境卫生责任区。

7、凡清早踏入办公区、教学区,均要立即进教室晨读,不得在室外逗留。

8、集会时,要整队入场,带队离场,按指定位置入座,不随便说话,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保持会场的安静与整洁,形成并保持良好的会风。

二、放学离校

1、放学铃响,要有次序地排队离校,不拥挤,不抢道。直接回家,不在外逗留。

2、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途中打闹。遇车慢行,不抢道,远离电缆、机械;不损坏公共设施。

3、放学后,各班值日生要做好净场工作,清扫好教室和环境卫生区,关锁好门窗。

军训期间各类先进的评选

1.城阳区实验中学军训优胜班级评分标准

①出勤(20分):参加训练,迟到或早退1人次扣0.5分,无故缺勤1人次扣2分。②训练(60分):根据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精神状态,队列的整齐度,训练效果等进行评分。

③宣传活动(10分):黑板报评比制作及时,以军训活动为主题,体现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版面设计新颖,色彩搭配合理,书写整洁。

④服装(10分):训练期间,无故不按要求着装者,一人次扣1分。备注:(1)对出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的酌情给班级和个人加分;(2)出现违纪行为,造成不良影响,酌情扣除班级和个人分数。2.城阳区实验中学军训会操优胜班级评分标准 ①立正、稍息、跨立(20分):

精神振作、姿态端正,做到“三挺三收”;出、收脚快,方向要正,出脚距离要标准;跨出距离准确,左脚跨出与两手后背协调一致。

②齐步行进与停止(30分):

精神振作,姿态端正,两眼注视前方,腿臂协调,摆臂自然大方,定型定位,步幅步速准确,节奏分明,动作准确,协调一致。

③正步行进于立定(30分):

精神振作,姿态端正,上身正直,微向前倾,节奏分明,摆臂定型定位,步幅、步速准确,动作整齐。

④其他(20分):

指挥位置正确,指令规范、准确;按要求着装,戴帽、衣领、衣服收扎标准统一;队形步伐整齐,口号响亮整齐,全过程身体无摇晃。

3.城阳区实验中学军训优秀标兵评比条件

①积极参加军训,熟练掌握训练科目所要求的要领动作。②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敢顽强,严守纪律。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爱护武器装备和公物。④互帮互助,团结同学,爱护集体荣誉。⑤积极协助教官和班主任完成军训工作。

⑥按时训练,不迟到早退,出勤率达100% 以上。

⑦吃苦耐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官和班主任交办的工作任务。⑧内务卫生优秀,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内容:介绍自己,姓名、爱好、性格、特长等。介绍自己的小学生活,曾担任多什么职务,有过什么奖励,与同学、老师处得如何等。介绍自己的家庭,爸爸、妈妈,以及同住的其他亲戚。说说自己的初中打算,想为班级怎样尽力,想担任什么职务。期望初中的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字数:(400字)的信纸。

2、写家长的材料

写上家庭的详细住址,家庭成员及父母双方的工作单位,详细的联系方式。写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

服装

餐具(就餐秩序)

不带很多现金 相机 教室位置告诉家长

7.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七

新生入学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开始, 大学与中学相比, 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差别,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适应不良, 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行为消极以及学业成绩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即使是在连续的扩招之后, 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中学还是比较优秀的, 进入大学之后的适应不良以及随之而来的学习困难或学业成绩下降, 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败感,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并产生一种心理现象———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 指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 如果屡遭失败, 会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够, 最终产生个体无能为力、动机缺失, 并产生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 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 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 从而放弃努力,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破罐破摔”, 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大学新生在遭遇入学初的适应性困境后,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 就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习任务, 对学习失去信心, 不愿在学习上作出努力。这种失败摧毁的不仅是他们的学业以及对学业的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他们人生的信念也被摧毁。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发现, 许多学习困难学生就是从此放弃学业上的追求, 以极为消极的方式打发时光。

因此, 优化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 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对于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新生适应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大学课堂教学方式适应不良

对于“大学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有很大差别, 感到很不适应”这个问题, 有8.1%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 18.8%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30.4%, “基本不符合”的是29.6%, “很不符合”的是13.1%。也就是说有26.9%的人不能很好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教学方式变化。

中学的教学强调“教会”, 课堂信息量小, 老师对一个问题会“掰开了、揉碎了”, 反复地讲。大学的教学更多强调课堂信息量, 许多内容要靠学生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去融会贯通。中学与大学教学方式的这种反差, 使得不少大学生对大学的课堂教学感到很不适应。多数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学生常常觉得一个问题还没懂, 老师已经讲新问题了, 听课经常是似懂非懂, 半生不熟, 不少新生感到大学的学习较为艰难。

2. 对大学教学管理的适应不良

对于“大学里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 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时间”这个问题, 有5.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 17.4%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不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41.2%, “基本符合”的是27.3%, “很符合”的是8.9%。也就是说自认为能够较好利用“大学里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约是37.2%, 其余63.8%的大学生在利用“大学里自由支配时间”方面存在困难, 其中22.6%的学生困难较大。

对于“每天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明确的学习任务, 学习生活安排有序”这一问题, 有8.6%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 25.5%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不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39.2%, “基本符合”的是19.8%, “很符合”的是6.9%。也就是说自认为能够较好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的学生约是26.8%, 其余73.2%的大学生在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方面存在问题, 其中34%的学生问题较大。

新生在进大学前, 学习几乎是由老师一手包办的, 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有老师替他们安排好了, 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结果的要求都很明确很具体。进入大学后, 每天的学习任务比较笼统, 考试次数锐减, 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 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新生不会自主安排学习任务, 也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面对松散的教学管理和大量的自习时间, 时常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有的误入歧途, 迷上了网络游戏, 有的过多地参与活动而将学习任务一再向后推, 只有到了考试临近, 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学, 往往感到措手不及。也有的尽管忙忙碌碌, 但始终觉得没有成就感。

3. 人生目标的失落

对于“没有明确的目标, 非常茫然”这个问题, 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基本符合”的人分别是17.7%和24.1%, 有32.2%的人“模棱两可”, 18.7%的人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不符合”, 7.3%的人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也就是说有41.8%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对大学新生来说, 在高中阶段, 他们都有非常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考取大学, 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 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学习目标。在这一直观目标的吸引下, 他们有巨大的动力, 夜以继日地学习, 付出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进入大学以后, 曾经的目标已经变为现实, 新的目标没有及时树立, 学生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再加上目前中学教育的弊端影响, 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掠夺性”开发, 在一些老师的有意无意地诱导之下, 几乎所有学生都盼望升入大学后“苦尽甜来”的生活, 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 在学习上不再努力。

4.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的地位变化

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是少数, 在高中时他们是班级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成功和荣誉体验多, 挫折体验少。进入大学以后, 大家水平相差无几, 曾经在学习上“一览众山小”的优势地位不再, 一些好胜心强的学生难免要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

另外, 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三, 考试的密度很大, 基本是“天天有小考, 几天一大考”, 考试成绩及时排名公布, 学生对自己在班级学习成绩中的位置了解得非常及时、准确, 进入大学之后的半年内几乎都不考试, 学生不知道自己在班级的排名, 经常心中忐忑不安。

5. 专业思想不稳定

由于专业选择中父母包办代替等原因, 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对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不是我自愿选择的”这个问题, 分别有9.1%和16.7%的大学生认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或“符合”, 有23%的人认为“模棱两可”, 23%的人认为“基本不符合”, 28.3%的人认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也就是说有25.8%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不是我自愿选择的”, 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有约1/4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专业思想问题。

对于“目前的专业将来不好找工作, 所以想换专业”这个问题, 分别有7.3%和15.0%的大学生认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或“基本符合”, 有21.3%的人认为“模棱两可”, 25.1%的人认为“基本不符合”, 31.2%的人认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其中“很符合”“基本符合”“模棱两可”三者之和是43.6%。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 或多或少地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担忧。

6. 环境综合适应能力差

对于“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这个问题, 有4.8%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不符合”, 有13.4%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不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31.9%, “基本符合”的是34.2%, “很符合”的是15.7%。也就是说有49.9%的人认为自己能够“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而50.1%的人则在大学生活适应过程中存在问题, 其中18.2%的人问题存在的较为严重。

对于“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差距很大, 不太适应”这个问题, 有13.9%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 有24.1%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34%, “基本不符合”的是20%, “很不符合”的是7.9%。也就是说有38%的人存在“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之间有落差的问题。

大多数新生来到大学求学是第一次走出家门, 离开家乡、父母、亲友, 而且现在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日渐增多, 他们在上大学之前生活上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造成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人际协调能力差。步入大学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 缺少独立生活、人际交往等能力, 一时间束手无策, 内心常感到苦闷、孤独, 因此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同学把大学理想化, 想象大学应该像花园一般, 具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等。进入大学后, 实际的大学与想象中的大学往往有一定差距, 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失落感。这些不良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自制能力差

“在家是父母管着, 在学校有老师管着”, 这是许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生活写照, 他们始终是在他人的管制之下消极地完成各种指令, 这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正如一个学生所说:“在他们 (父母、老师) 严密的监控下, 我自己的自制力几乎降到零, 明知道自己该去学习了, 可还是克制不住地继续玩, 玩过之后又感到很内疚。”

对于“感觉自己管不住自己, 变得很懒散”这个问题, 有13.6%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 有28.8%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28.3%, “基本不符合”的是21%, “很不符合”的是8.4%。也就是说有42.3%的大学生“感觉自己管不住自己, 变得很懒散”。

对于“常常不能够处理好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关系”这个问题, 有10.2%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 有23.8%的同学表示与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 “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是32.1%, “基本不符合”的是24.8%, “很不符合”的是9.1%。也就是说有34%的大学生“常常不能够处理好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关系”。

学生的自制能力差, 不能有效抵制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诱惑, 就难以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学习成绩会下降, 多次的失败体验之后, 就会放弃在学习上的努力。

三、优化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建议

学校领导者和全体教师, 要充分认识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 要对新生适应性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 合理安排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时间

新生适应性教育不能停留于入学的几天或几周, 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依据实践经验, 至少应该持续一个教学周期 (一个学期) , 最好是两个教学周期 (两个学期) , 也就是说整个大学一年级都应该视为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可将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归类, 并将过去集中在短时间内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内容, 分散在一年中进行。针对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段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 展开有针对性的集中强化教育活动。

2. 规范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内容

针对新生适应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生适应性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生目标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时树立新的人生目标, 并将人生的大目标化解为大学四年不同时间段的具体目标, 避免目标缺失所导致的失落。

(2) 专业思想教育。正确认识自己所选、所学专业, 发现专业的内在价值, 了解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3) 个人正确的定位教育。对自己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地位有合理期望, 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都曾经是班级中的佼佼者, 大学是“佼佼者”的汇聚之处。对大学生来说追求学业进步是每位学生应有的目标也是责任, 但如果依然执着于排名在班级的某个领先的位置或者入学后马上要达到这个位置, 往往是不现实的。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学业成绩的得失, 学会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 而不仅仅是同学之间进行的横向的比较。

(4) 大学与中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比较与对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与中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并坦然面对自己在大学课堂的听课感受, 但同时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尽快适应大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5) 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大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够自己调控自己的学习, 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6)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业落后或自认为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引导其将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方法不当等自己可控制可改变的因素, 避免将原因归结为缺少相关能力, 能够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7) 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比如对宿舍卫生、作息时间等) 给予高密度的检查、指导、督促, 使学生在离开父母后, 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制度。

(8) 新生心理健康辅导。包括一般的心理健康辅导, 如人际关系辅导、情感辅导等, 也包括特殊群体辅导, 如贫困生心理辅导等。

3. 抓好新生适应性教育任务的落实

新生适应性教育任务的落实, 英国大学的导师制有三点可供我们参考:

第一, 学生一进校就会领取到教学手册, 其中会有专门的章节告诉他们导师的职责以及如何寻求导师的帮助。

第二, 英国大学的导师不是一种职务的称谓, 而指的是老师指导学生的一种责任, 大学中所有教师无论职位高低都有担任导师的义务, 无论是讲师还是教授都会成为学生的导师。导师定期和学生见面, 讨论学术、专业、个人生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第三, 学校高度重视入学新生的教育, 大学将一年级的新生与导师见面作为强制性的规定纳入教学时间表, 第二和第三年, 学生和导师见面就变得比较自由, 学生遇到比较大的问题都会主动找导师商量寻求解决, 导师为学生传道解惑或分享学生的成就。

8.初一新生入学全攻略 篇八

1.角色改变进入中学,就意味着你们不再是小学生了,不能什么都依赖老师和父母。现在的你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权,跟成年人越来越接近了。也许在小学,自己是“老大”,而现在又成了“最小”,因此,角色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重新开始的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真的该好好想想。

2.功课增多小学只有几门课,每天上课节数也不多,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多了好几门功课,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功课换了,内容多了,难度加深了,且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颇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处下口之感。

3.老师放手在小学,老师和学生交往机会很多,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因此,师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初中,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无暇顾及到每个同学,也无法深入细致,面面俱到,你很难体验到小学时的那种“亲密”的师生关系。

4.学法不同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在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设置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你必须改变以往做完作业万事大吉的想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加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5.同学重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本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为此,必须重新选择朋友。那么,怎么选择新朋友?怎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你进入初中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6.习惯改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生活必须有规律,必须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这些种种不同,是否让你感到有些应接不暇呢?你是否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作好了准备,正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呢?下面让我为你支几招,希望能帮助你在初中三年里都能如鱼得水,快乐充实!

第1招:思想不松懈

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初中后,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错了!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初三,就会感觉很吃力,并且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初一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第2招: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有毛躁马虎的毛病,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危害还不是特别大。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但写错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一旦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小学时,大家分别在各个小学,班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不至于影响到你在班里的排名。而到了中学,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不少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就越来越差的原因。

第3招:学会自觉、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师管少了。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地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没有韧性,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和学得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初中难学的学科较多,要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

第4招: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量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在支配时间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做得不好,没有时间概念,经常是想到什么学什么,哪门课有趣就学哪门课,没有通盘考虑。对此,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不妨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个主次,从主到次依次完成。比如,在这节自习课上,可以先用20分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用15分钟做课外习题,剩余的时间去背英语单词。这样依次下来,效率就会很高。

第5招: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时代,所谓朋友,就是能在一道玩耍的伙伴。进入初中以后,面对新同学,大家可不能只满足于选择一道玩耍的玩伴,而要努力寻求特定的朋友——挚友。通过在一起学习或者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了解彼此的心迹,学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忧愁。因此,进入初中之后,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帮助别人,真诚关心同学,如此,你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第6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发现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自己不再像小学时被人关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调整过来。记住,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并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9.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篇九

C.环境适应

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初一新生会对新环境感到短期的孤寂、不自在,甚至有辍学的念头。这些都是正常的、暂时的现象,否则不成其为“新”生。究其因,大都是不适应所造成的,问题在于班主任要设法使新生尽早脱离这种“不适应”。

另外,初一新生同家长的认识一样,希望中学与小学就是不同,人多、房多、校园美,一切的一切都是新的。这种认识是人之常理,允许存在,问题在于学校要尽可能地不使新生失望。

基于此,我认为,学校在开学前要打扫整个学校的.卫生,修理、油漆、粉刷好门窗、墙壁、课桌凳、电器等,布置好教室和学校,做到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绿意融融、?热情洋溢,?迎接新生步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环境中。心理学有“先入为主”、“定势效应”之说,这种“人”和“势”在此便是新生将要适应的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与美的社会环境:在开学典礼上,全校教职工应登台“亮相”,所有出场人员特别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学校要安排专人介绍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成就等,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走访部分教师。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让本班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尽早消除同学间陌生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团结,成为学友。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旨在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角色,尽快改变因陌生感而带来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为在这样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骄傲的自豪感。

初一学生的特点在于一个“新”字,学校和班主任要针对这种“新”及时地、认真地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人、新事、新面貌、新气息,进而顺利地完成初中学段的学习任务。哲人云,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10.初一新生入学自我介绍 篇十

自我介绍一: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樊振宇。在学校里,这是我与大家的第4次见面,想必大家对我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下面我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今年13岁,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我的眉毛又黑又粗,好似两把大扫帚,在圆圆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我生活在一个甜蜜的四口之家中,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在三中工作,也就是我现在所处的学校。我的爸爸同样也是一位老师,在岱岳乡中心校工作,我的姐姐呢,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年在中学读高中一年级。

我生性好动,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我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这一方面的。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也由于开朗活泼的缘故,我很爱笑,一笑起来,那双小小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

各位同学,既然我们分在了一个班级中,就应当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帮助,我的目标是在几年后的中、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为家人争光。可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得付出艰辛的努力,为此,我将坚持不懈。朋友,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呢,你愿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这就是我,一个开朗活泼的男孩,愿为目标而付出努力的人。

自我介绍二:

大家好~我叫XXX(大名),平时大家可以叫我小依(小名),今年刚好14岁了。说道自己的性格,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有的时候很细心,有的时候很粗心.有时候的很暴躁,也有时候的很耐心.(这话打上去很有个性的,挺脱俗的)

我平时最喜欢的事是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拉开窗帘,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塞上耳机,播放自己最喜欢的音乐《XXX》(这里一定要是抒情歌曲),之后握起一枝笔,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心情、体会、经历,那样我会感觉很安逸~~

其实我还有一门“本领”,那便是“P图”,那时一种在网络上已经是十分受欢迎的一门美化照片的技术,如果同学或老师需要,我一定会让他们的照片更加阳光、靓丽~

要说我这人的毛病,那就是“懒”了,因为我一直不喜欢运动,所以体育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新学期我会坚决改掉这个坏毛病。

接下来要进入初中生活了,怎么说呢,心中既有向往又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呵呵~反正都是要面对的,我不如怀揣着一颗乐观的心去接受它吧~~面对这么多的新同学,我很有信心成为他们每一个人的知心朋友~

谢谢~

自我介绍三:

我一直期望的初中生活从今天就要开始了,真希望在新的年纪,新的学校,和各位同学老师们相处融洽,学习愉快。一起度过愉快的3年初中生活。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三个学期我都得了双百分,并且在校都能和各位同学和睦相处,不过也有点小缺点,就是我是一个小动作太多,有时候会影响到其它同学,以后在和大学相处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改正。

我比较喜欢文学还有音乐,曾经也有文章在校刊发表过,课余时间喜欢听听悠闲的音乐。

新的学期里,我愿和大学共同进步,用我们最宝贵的几年时间来完成学业,有困难相互帮助,我一定会第一个上前。请大家监督我。

11.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当前,全国有120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近千万,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随着高职生规模的扩大,高职学生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了出来。调查和经验表明,在高职高专院校,每年秋季新生报到入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不像本科高校的学生那样有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的自信心,也没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入学后出现较为严重的适应问题,严重的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面临入学不久便不得不退学的尴尬。我们把高职院校新生所出现的一系列入学后所表现出的不适应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归纳成为 “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一、高职新生入学后出现的主要适应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群体相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高职生大多是高考中本科院校的落榜生,迫于压力升入高职院校后,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不能适应高职学校学习生活的问题。对于刚入学的高职大学生,研究和他们身上存在的共性特点和入学后凸显出的一些主要问题,对日后利用有效的科学的手段,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心理适应问题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所读学校的不理想、对校园建设的不满、对所读专业的不如意、失落情感心理体验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其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 ,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自卑,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未来没有积极的设想,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比较迷茫。高考失利的心理落差在他们身上挥之不去。

2.学习适应问题

新生入学军训后,便面临学习问题。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大多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不理解、对所学专业前景感到迷茫、对高职院校过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理解或不适应、对专业生疏迷茫和陌生、对教师授课不适应、对自习课或自主学习不适应、对学习方法的迷茫、对图书资料和网路资源的利用困惑等方面。

3.生活和交往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表现在对学校管理作息制度的不适应、食堂生活的不适应、课外活动的不适应、宿舍生活的不如意等方面。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采用较为严格的管理模式,例如早操制度、课间操制度、出入校园请销假制度等,学生尤其对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方式不能适应。交往适应问题表现在:恋爱问题,和新同学、辅导员、任课老师、异性、等群体沟通、交流方面的障碍和困惑问题等。

4.校园环境适应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主要是学生自身的主观适应问题。除了主观因素,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高职院校自身的环境建设就是重要的因素。校园建设不完善、校园学习活动范围较小、学校老化的教学设备、落后的住宿条件、不完备的生活设施、缺乏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等,会使学生感到不能适应这种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高职新生出现入学适应问题的几点原因

高职新生是一个有些相同特点的群体,出现“入学适应问题”是一种常见现象。他们面临着新的同学和老师,他们不愿意或羞于过多地和身边的同学及辅导员老师交流,不能从失落、无助的状态中走出,导致新生问题重重,出现迷茫、厌学、无助、失落、空虚、焦虑等症状。一些心理学专家将此种现象称之为“大一综合症”。那么导致高职入学新生出现这些入学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現实的落差

一些学生在高中时,把大学里的生活想像得异常浪漫,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可一旦进入大学校园,感到大学校园也不过如此,大学生活基本上仍是“三点一线”。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他们理想的本科院校而耿耿于怀,有些甚至在他们没有入学之前就为来不来就读而左右为难,到校报到后,更是陷入无奈和落寞之中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心理困惑,他们便感到失望,不愿或者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长期下去,导致严重的心理落差,如果这种心理落差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将会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是导致高职入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和生活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2.学习目标的丧失

这是许多大学新生入学之后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许多学生在高中时都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可一旦考上大学,目标丧失了,一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对骤然出现的“自主型学习”生活感到不能适应。

在高职高专,其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比较明显的特点,如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比较多,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实训课程,他们对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不能理解,也不能适应。他们对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不知如何支配,便会产生空虚、失落等负面心理,严重的将会发展成心理疾患。 学习目标的丧失是导致新生出现学习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3.优势地位的丧失

一些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尖子碰尖子,成绩一下子排不上号了,也不像在高中那样被老师当做宝贝了,同学们也不再对其刮目相看了,一下子受到多方面的冷落,心理上一时很难适应,许多学生为此陷入苦闷之中不能自拔。 优势地位的丧失会使高职入学新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较差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高职院校新生,大多为高考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自身的适应新学习、新环境的能力不足,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思想不够成熟。他们不像本科生那样拥有较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拥有充足的自信心,这也是导致新生入学后产生不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自身较差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学习、生活、情感交往等各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三、结语

“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高职大学生也不是一走进高职校门就是合格的高职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职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高职学生出现入学适应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使学生顺利地实现从高中或中职到高职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华爱民. 浅析“大一综合症”现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3(3).

[2]黄琼,罗唯.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J].2008(24).

[3]傅佐东,莫玉秀,梁春英.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综述[J].群文天地,2012(1).

[4]周旋.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7).

上一篇: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下一篇:退伍军人欢送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