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国家安全工作总结

2024-08-10

乡镇国家安全工作总结(精选8篇)

1.乡镇国家安全工作总结 篇一

乡镇政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是民胜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州、市会议以及全委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保护生态、依托邛海、发展旅游、促进增收”的重大战略,是事关民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我乡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民胜乡基本概况

民胜乡是XX市最大的彝族聚居乡,位于XX市西北部,距XX市区38公里,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农业乡,乡内地形复杂,沟谷交错;此外,境内寺庙九圣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考古价值,彝族民俗风情颇具地方特色。全乡幅员面积18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8901人,总户数2216户,其中彝族人口占95%以上。201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373万元,201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384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6062元。具有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平均年降水量1004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日照230天。我乡属典型的农业乡,以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种植的农产品主要有烤烟、地膜玉米、脱毒薯等。2011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投入47万资金加大了对野生铁核桃的高枝换种改良及引进优良品种,现已形成3万亩的优质改良核桃的种植规模,目前已有2万亩达到丰产,为达到保护生态、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公司加农户模式,积极组建我乡核桃合作社,我乡的“清弘”牌核桃享誉省内外,为有效的发挥核桃合作社的作用,于2013年8月23日成功举办“中国.西昌民胜首届核桃节”,为我乡发展成5万亩核桃林搭建平台,确保我乡保护生态、农户增收双赢的长效机制。

二、民胜乡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基本情况

创建生态乡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最好平台,是全乡人民的共同心愿。自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点,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以规划为龙头,以优化环境质量为重点,以超常规的执行力为推动,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下大功夫,建设了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工程,为民胜乡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创建乡村联动机制。乡党委、政府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确定了以“凝心聚力谋发展、负重拼搏求突破”为工作主题,深入实施“立足烤烟、发展核桃、畜牧创新”发展战略,以发展服务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事关民胜乡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班子副职和相关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一个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加强乡村联动,上下协作,全面展开创建生态乡镇攻坚战,形成了创建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是创新责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为有效的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把5大类、21个项目考核指标全部细化分解落实到干部、责任村组、单位,领导分组负责。创建工作以条为主统筹协调、规范指导;以块为主解决村民教育、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等问题;以点为主落实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通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网络体系,把创建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重要事项来抓,形成了上下联动、村组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创新宣传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创建。乡党委、政府组织整合宣传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创生态乡镇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XX市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爱我民胜、清洁家园”、“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民胜”等活动,并多次召开民胜乡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动员会、推进会,让村民人人知晓、个个参与。在全乡重点区域、公路沿线、居民区设立创建生态乡镇公益广告宣传牌、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的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政务、村务和组务公开栏、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发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四是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执法抓创建。乡党委、政府努力构建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重点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源监控,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的环境污染防治。

三、民胜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基本成效

(一)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一是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基地的合理布局、分区建设,合理有序地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化,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形成了大水村、长梁村、麻塘村、小沟村、白水村和麻棚村为主的5000多亩烤烟种植区;改良核桃3万余亩。二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鼓励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为农民提供科学、规范的施肥、用药的技术指导。农作物产量、产值明显提高。三是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物活性肥、农家肥使用比例明显提升,农用薄膜和化肥施用量明显下降。四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在近两年内将投入600余万元,完成6个村的烟水管网配套;为提升烤烟生产效益,切实保护生态环境,2008年完成120座烤烟房的“普改密”工程,2010年完成130座密集式烤房的建设,从而使我乡的烟叶烘烤转变为以电煤为主要能源,进一步缓解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明和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要求,我乡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实施了大水村等132户农户“一坝二池五改”工程,对大水村村宅外墙进行了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风貌塑造,并对大水村—柑桠村—核桃村全程共计16公里道路、10条沟渠进行硬化建设(已建成);投资50万元在核桃村修建日处理量为12吨、受益农户18户,受益人口90人的污水处理站,和三个氧化塘,投资6000千元修建3个垃圾池(建设中);投资80万元在核桃村修建休闲文化广场和农业服务中心,对场地周边进行绿化和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已建成),有效的改善了核桃村村民的休闲娱乐环境;投资552万元对麻棚村、长梁村、麻塘村三村共有9.2公里的道路进行硬化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建设中);投资140万元在柑桠村修建生态广场和一个村级卫生室,同时对柑桠村100多米的河堤进行硬化(建设中);投资40万元打造了柑桠村海子山农家乐(已建成);投资30万元对柑桠村入户道路进行硬化(已建成);投资20万元对小沟村和长梁村的村级道路进行维修和扩建,为打造乡村旅游搭建了平台。于2013年对麻塘村进行新农村风貌打造(已建成),共投入资金250万元,受益群众1000多人。为有效的推进生态、创收双赢的长效机制,2014年3月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10万元对核桃进行高枝嫁接,为我乡发展5万亩优质核桃林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治理,美化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村民卫生习惯,定期清除、打扫、定期清运农村垃圾。通过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三是提高乡村人畜饮水和医疗条件,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以上。对9个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改善8901人的安全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状况,安全饮用水率达100%。四是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入600余万元,实施了3个村共16公里的产业通道和农村通达工程。同时,2013年投入近10万元对民胜20多公里的村组道路垮塌路段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五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和文化阵地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认真开展一年一度的文体活动,于2013年10月成功举办民胜首届篮球运动会,为全乡村民休闲娱乐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开展以藏、彝族舞蹈、彝族斗羊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科室、文明村等细胞建设活动。目前,全乡9个村都配备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党员远程教育设备配套齐全,电信、移动遍及全乡,电话普及率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加强生态管理,狠抓生态能源建设。乡党委、政府按照“生态强乡”的发展思路,着眼于让群众喝上干净水的目的,大力实施以水源保护为重点的基础工程,全面整治水环境。推进大水村氧化塘、沼气池、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三结合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工作。通过改水、改厕、改房和充分利用XX市推进农村沼气池的建设,达到处理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杜绝吸血虫病源载体的目的。

(四)大力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提高生态能源使用率。我乡积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是采取政府补助、农户投劳集中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沼气池。全乡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达1287户,使用清洁能源户数占居民户浸透比例达到58.1%。一来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二来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三来减少了农村使用柴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四来为农村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二是完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防止二次污染。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资金5万元,新建垃圾池30口,已完全满足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乡政府投入10万元,购买了5辆垃圾清运车、40个垃圾桶箱和保洁工具,并聘请了10名保洁人员,每天负责建成区的垃圾打扫和清运,垃圾统一收集。

(五)大力实施生态质量调控建设工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开展改水改厕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道路及房前屋后绿化率,打扫好卫生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二是大力抓好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对乡域内4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荒山、荒坡进行了绿化。到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8.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

通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我乡的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污染防治能力有大幅度提高;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其它各指标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要求,社会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到97%。环保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队伍素质、管理制度、监测手段、依法行政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进一步打造生态民胜、提升民胜知名度的最好名片,是惠民工程。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花更大力气,做更实际的工作,努力把民胜乡建设成为“山水田园美、产业特点强、基础设施全、人民群众乐”的新农村。

2.乡镇国家安全工作总结 篇二

1 江宁区乡镇级农机管理服务站现状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大多是20世纪60、70年代的人民公社拖拉机站或机电灌溉排涝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曾为乡镇企业提供过最原始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也为农田基本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就拿江宁区来讲, 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前身是机电管理站, 负责全乡镇的农电、农机、水利管理, 是乡镇政府的左膀右臂, 许多乡镇企业都是机电站创办的, 对乡镇的经济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政治、经济体系改革和条块管理, 农电、水利都和农机进行了分离, 再加上农机管理服务站创办的一些企业也因改革、改制等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农机管理服务站只从事农机方面的管理服务。江宁区撤县设区后, 对部分乡镇进行撤并, 将原来的23个乡镇撤并成10个街道。农机管理服务站也随之进行了大的改革和重组, 成立10个街道农机管理服务站。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 每个街道农机管理服务站的运作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直接隶属街道办事处管理, 有的是农服中心代管。经费来源有的站在编人员工资和基本福利由街道办负责, 有的站是街道办每年拨付一定数额的经费, 还有的站是每年打报告申请数额不等的补助经费。

2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隶属乡镇政府管理, 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主要农机安全监理人员随意更换、调动频繁的问题比较突出, 没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充分考虑农机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新调任的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由于不懂或不熟悉农机安全监理业务, 大多数没有经过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培训, 对群众咨询的问题, 不能及时正确地解答或处理, 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不足

目前, 江宁区多数街道只是解决了农机管理服务站在编人员的工资和基本福利, 其余部分还要靠自己解决。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农机安全检查等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社会公益性工作, 这些工作不但不能收费, 反而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的不足造成有些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即使做了也只是糊糊任务而已。还有一些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是不在编的聘用人员, 工资待遇同在编的相差甚远, 大大影响了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江宁区10个街道农机管理服务站从事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人员有38人, 在他们中只有2人是正规的大中专毕业生,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也只有3人, 其他人员也只有部分人员有初级技术职称或技术工种等级证书, 还有一部分人员什么证书也没有, 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每年都参加市里和区里的一些培训, 但由于培训时间短 (一般2~3天) , 效果不是很明显。

2.4 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一是认为农机安全监理只是针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与其它农业机械无关;二是认为农机安全监理就是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上牌发证、考试、年检年审等工作, 其它工作没必要做;三是认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区县农机安全监理所的事情,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只是帮忙而已。

2.5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法律意识淡薄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 农民总体文化水平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 认为自己买的农业机械只是从事农业生产, 坏了自己修, 有事自己担, 登记上牌没有必要, 特别是农忙季节, 上牌的不上牌, 检验的不检验的机械都要投入作业, 没有区别。另外, 由于农村建房不准建,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业务量大幅度下降, 有些驾驶人认为拖拉机只是自家或帮邻里拖点农用物资或粮食, 不愿参检、参保, 带来一定的事故隐患。

3 做好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三款明确指出:“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 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 明确承担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按照规定职责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3.1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人员是关键因素, 所以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要重视农机安全监理人才的培养, 选用开拓型、实干型、技术型人才, 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岗位工作, 形成强有力的骨干队伍, 逐步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档次和专业知识层面。二是鼓励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参加对口的本科或专科学习,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文化水平, 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等知识更新的培训力度, 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三是要稳定队伍, 乡镇政府不要随意调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 以保持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持续性。

3.2 加大投入, 解决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是认真贯彻《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乡镇政府应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投入, 确保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围绕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实施,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三是乡镇政府要重视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 进一步理顺关系, 将农机管理服务站纳入政府统一管理, 农机管理服务站从事农机管理服务等公益性工作的人员的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由政府统筹安排, 这些人员今后专门从事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不承担其它任务, 确保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更新农机管理业务知识, 以便专心地、更好地搞好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

3.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认识

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农机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农业部的有关规章, 以及省市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文件, 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并根据工作实际, 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厂矿企业、集市、村落、合作社等, 采取举办警示教育学习班、播放农机安全生产录像等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利用“安全生产月”咨询日、科普宣传周活动现场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标语等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知识, 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3.4 开展安全检查,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道路, 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及时纠正违章,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强与公安交通警察、安监等部门的配合, 开展联合检查, 严厉打击“黑机非驾”、“脱检脱保”等违法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共同做好上道路拖拉机的安全监理工作, 构筑源头管理与路面检查紧密配合的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农机年度检验力度, 保证农机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作业, 有效地降低农机事故。

3.5 落实责任制,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力度

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工作年终考核项目。把农机“三率” (农机注册登记率、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农机年检率) 作为安全生产的考核内容, 明确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责任, 落实到人。乡镇农机管理部门摸清本辖区域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底数, 登记造册, 并和驾驶人员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 督促机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注册登记和考试, 领取号牌、行驶证、驾驶证, 按时接受年度检验和定期审验。乡镇政府要定期考核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确保辖区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年检率及驾驶人持证率达到目标考核任务的要求。

摘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是农机化发展的组织基础, 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主要职能之一, 是区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前站, 为区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支持保障。对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结合乡镇实际探讨做好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3.夯实安全基础,创建合格乡镇 篇三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创建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做好创建活动,盐场党政领导层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场党政领导始终坚持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明确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把关爱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明确做好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有效载体。应该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具体怎样重视,怎样抓安全生产工作则无所适从,盐场领导认识到抓好“创建”活动是安全生产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三是明确各级领导是做好“创建”活动的关键。县分管领导、县安委会、安监部门领导多次到盐场指导,并派工作人员具体协助。盐场七次召开专题会议,具体布置“创建”活动,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行政一把手是“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从而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确保“创建”活动的稳步实施

1、成立并配强“创建”活动日常办事机构。盐场安委会着重加大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一方面腾出二间办公室,配齐配强场安全生产办公室专职管理人员5名,“创建”活动办公室挂靠在场安办;另一个方面确保场安全办公室及“创建”活动的办公经费。场部每年拨出安全管理专项经费3万元,做到资金到位,对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安全办公室的专用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给予配齐,对安全办的日常检查用车给予优先安排。

2、建章立制,抓好六项制度。主要有:①场部及工区、行政村、各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③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制度,④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⑤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⑥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并都全部上墙,同时建立了辖区内安全网络建设管理图。九项台帐:①辖区内企业基本台帐,②安全生产会议台帐,③检查台帐,④宣传教育和培训台帐,⑤特种作业人员台帐,⑥特种设备台帐,⑦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台帐,⑧事故处理台帐,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台帐,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基本档案。

3、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提高全场安全责任意识。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上,盐场着重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抓起。首先,抓好中层、基层管理培训,去年8月县安委会组织乡镇场分管领导、村(区)主任安全管理培训,盐场全部参加培训、还派两名中层管理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注册安全主任培训。其次,抓好岗位的技术培训,针对岗位的生产工艺特点,进行专门的培训,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使职工明确必要的生产技能。近两年来,共举办职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600多人次。第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普及三级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入心入脑,增强职工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近两年来共印发宣传材料1000多份,张贴和悬挂横幅标语50多条,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季度防范重特大事故会议制度。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盐场通过积极开展“生产安全月”活动及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以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把开展活动纳入年终安全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中,与经济效益奖金挂钩,以此监督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提高职工防范各类伤害事故的能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第五,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对本场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堤岸等安全基础设施。近两年来共投入360多万元进行改造,同时协调漳浦县晶浦轻化有限公司基建项目落实“三同时”。

三、落实整改,规范有序,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盐场安全生产工作上新台阶

有了健全的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落实是关键。通过开展创建活动,盐场安全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创建活动所起的作用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安全管理格局上,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抓,人人身上有责任”的态势;在安全教育上形成“人人注意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的社会氛围,在安全隐患整改上形成“迅速有力、整改到位、严防死守、确保安全”的反应机制。良好的安全管理格局的形成,和盐场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所遵循的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安全生产基本工作制度和基本台帐的建立,为盐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意识增强、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0月份,盐场受特大降雨影响,七、八两个工区位于海堤岸边,由于雨水无法得到排泄,盐田及生产用电设施大面积受淹,各巴涵洞也存在塌陷的危险,在此情况下,盐场安委会立即启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抗灾抢险,各分设小组立即展开工作,严密监督各危险地段,并立即对各小队的生产用电进行安全处理,做到了财产及人员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在隐患整改上,盐场各个生产单位以前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经过安全员上报单位,单位再上报场安办,场安办再汇总上报场安委会,不仅程序多,而且拖延了整改时间;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有章可循,疏通了安全日常管理的各项信息渠道,真正体现出“人人抓安全,人人有责任”的好氛围;今年7月份,盐场第一区通往旧镇镇道路旁的一根架设高压线电杆被过往车辆倒车撞断,被群众发现后,立即上报场安全办,场安办立即组织电工赶赴现场进行勘察,并拍照建档,由于撞杆车辆已逃,鉴于被撞电杆上架设的是高压线,随时有杆断线落的重大危险,盐场安办一方面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另一方面立即联系一辆吊车及组织本场专业电工对隐患线路进行停电整改,换掉了被撞断的电杆,由于报告及时,整改到位,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把隐患消除,保证了过往人员的安全。

以上事例充分体现了盐场在开展创建安全生产合格乡镇活动上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4.乡镇农机安全工作总结 篇四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书记亲自主抓,农机站具体负责,村四支干部分片包干,按照辖区(村)“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检查的任务层层分解,逐级抓好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大检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农机安全的社会影响,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关心、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农机站人员深入到村、工地、停车场等农机车辆集中地点,进行农机安全常识宣传,同时对车辆的刹车、灯光、安全销、安全链、防护网等安全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及时提醒维修更换,增强安全守法自觉性。

三、突出安全,强化监督

进一步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突出工作重点,结合大检查活动,全面扎实地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在检查中,共路查车辆10多台次,纠正违章1起,清理黑车0台,未参检车辆1台,分别给予了警告、限期拆解报废、补检等相应的处理,同时把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工作相结合,做到农机安全监管业务规范化,办事程序化,证件核发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5.乡镇安全工作汇报 篇五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区西南20公里处,1965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全乡辖28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191个村民组,4.65万人,5.5万亩耕地,乡域国土面积54平方公里。东与**接壤,西邻**县,北靠**区观堂乡并直达325省道,南邻勒马并直达327省道。

二、前段工作总结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乡共有基层党组织32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党员950名,其中农民党员800名。。集镇区内全部通了深水井自来水,安全饮水实现了全覆盖。结合美丽乡村项目申报,在**中心集镇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新规划情况如下:

一是把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全乡“一张蓝图”,工作汇报《乡镇安全工作汇报》。

二是实施“东扩北展”。新规划修道路2条,建公厕8个,可扩大集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 三是对中心集镇区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对各条街下水道、亮化、绿化、垃圾中转站等项目进行高规格规划。

四是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卫生院500多平方米的.病房楼二层主体已封顶,年底可投入使用;为新建小学、初中预留了建设用地100亩。

五是改变现有中心集镇区以商贸为主的聚集模式,通过农产品、建材加工为引领的产业发展,增强中心集镇区的聚集能力,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宜学新型小城镇。

六是严查“双违”建设,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土地存量,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中心集镇区住房方式,不断提高中心集镇区的入住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现全乡已流转土地3200亩。

(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睢阳、整洁村镇”工作,把环境卫生整洁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认真组织,加强宣传,加大投入,紧紧围绕“搞好卫生、美化环境、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是对**集四街环境集中整治,对街道两侧的垃圾杂物、乱搭乱建及其它违法建筑进行清理;在**集四街新建4座公厕。

二是加强对经营秩序的管理,划定黄线规范摊点摆放秩序。

三是安排值班人员每天早上六点上街检查经营秩序,确保整治成果得以长期巩固。

四是投资五十余万元打造了大杨堂村边庄、秦楼村朱庄、蒋桥村闫李楼、大侯村大侯4个试点村。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做好招商引资、信访稳定、“双违”治理、殡改、计划生育、整洁村镇等六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转变转念,创先争优,对区委部署的中心工作要按规定动作不能少,创新措施必须有,努力改变工作落后的局面。

(二)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进**乡“三化”建设。具体是一推二拉三保障。一推是通过开展治理“双违”、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工作把农民推出土地、推出村庄;二拉是拉农民进中心集镇区,增强中心集镇区的集聚力;三保障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各项工作做好保障。

(三)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本着招大不放小的原则,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引进中药材、花生等深加工企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开展好“走出去”招商活动,改“被动坐等信息”为“主动寻找信息”。积极与在外务工、经商、工作的人员取得联系,捕捉各类有价值的招商信息。根据搜集的信息,抓大抓强,大招商招大商,定向招商洽谈意向项目。

6.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篇六

XX镇位于XX省XX西北部,东倚XX和XX河,分别与XX县、XX镇和XXX为界;南邻XXX;西和XXX乡、XXX镇接壤;北同XXX镇毗连。全镇国土面积291.71平方公里,下辖2个社区居委会,24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委员会,199个村民小组,170个自然村。2007年底全镇总人口44529人,11937户,其中农业人口34115人,9334户;城镇人口10414人,2603户,占总人口的22.91%。境内居住着彝、回、苗、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共1224人,占总人口的2.75%,其中彝族1010人,回族174人。

2008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的目标后,我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和谐XX、魅力XX”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立足 生态立镇、绿色兴镇和富民强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主攻重点,一级抓一级,一届接一届,一任接一任,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园林、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考核指标达到了全国生态示范区二类地区标准,实现了 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

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创建。规划是基础、是龙头。为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环境规划,2008年我镇委托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聘请生态环保专家为我镇规划编写组同志进行生态环保知识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专家与群众、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开发保护并重、协调优化、机制创新原则,编写组在反复调研、详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纲和报告书两个环节编写、两次征求意见、两次组织专家审查,2008年9月完成了《XX省XX镇环境规划》。2010年10月根据XX省环境保护厅转发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X环发【2010】89号)由XX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修编。《规划》在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功能分区等各个方面对生态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定位和划分,突出了我镇工、农、林、土地、城镇、文化、旅游等各业的生态特色,明确了3大环境功能区,即白锡腊、黄水箐、汤丹老街等处设立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区;菜园和大坪地社区设立集镇建设区;在其余地区设立农业区。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建设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全市各镇、各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制定了本部门生态建设计划和生态建设目标任务。《规划》是我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符合汤丹实际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从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规划系统、详细地分析了XX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全镇环境综合方案,结合实际,在规划中突出了生态环境、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保护。根据发展需求,在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下,全镇详细建设规划覆盖率已达到100%。把发展生态农业、创绿色品牌、保护自然资源、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完善镇村环保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项目纳入了规划,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全民参与。生态乡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为把全镇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创建工作上来,我镇十分注重创建工作的宣传 和引导,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创建宣传,普及环保生态知识,树立创建先进典型,较好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报道生态乡镇建设情况,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清洁生产方面的知识;在主要交通路口和生态示范点设立环保宣传牌;召开环保大会,邀请专家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给干部群众作环保、生态知识讲座,举办企业负责人环保培训班;在全镇中小学开设环境课程,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结合植树节、爱鸟周、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环保演讲、环保知识竞赛等各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环保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环保“四进”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方式。通过大力宣传,统一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全镇上下参与生态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创建工作积极性和参与能力,营造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个个参与生态乡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二)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形成生态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制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密切协同、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创建和环保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定期在党政联席会上听取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意见方案,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建设动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党委、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两委书记、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全镇生态创建工作,并从成员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创建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处理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调度创建进展落实情况。不论政府换届还是成员调整,始终保持机构不变、人员不减,做到任务有人领、责任有人负,形成生态创建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处处有人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责任考核,狠抓落实。为保证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出台了《汤丹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将生态建设目标纳入全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把环境保护、生态创建、污 染减排等目标任务列入各村(社区)、各部门行政目标考核和重点企业责任书,把生态创建目标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单位,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逐级逐条逐项抓落实,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评考核内容,从而在创建工作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三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抓调研、抓部署、抓考核,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镇人大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汇报,组织环保视察活动;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动科技创建、联合创建、综合创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美化家园等有利于环保和生态的文明活动,建立了城乡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相互协调、有序推进的运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1、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积极发展生态产业

结构偏重、布局分散,是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认真落实调高、调优、调轻措施,坚持以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集约防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性互动。在结构上,一方面大力发展交通、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提升三产比重,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另一方面,强化招商选资,施行分类发展政策,鼓励发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轻污染项目,限制发展化工、冶炼等高污染项目,禁止发展电镀、水泥等污染重、资源条件不允许的项目。控制现有重污染行业及其产品产能,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和准入条件,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在布局上,我们一方面积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鼓励工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为第二产业搭建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镇辖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工业进园入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扶持发展污染小、能耗物耗小、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督促企业落实清洁生产的各项措施,限期实现治理目标。

2、加强重点生态建设和修复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

1.对私挖乱采,过度开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白锡腊、黄水箐、汤丹老街、桃园等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了部分禁采和有效治理。对现有水源保护范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抢救措施。

2.开展中山坡地生态系统改造。对于坡度为15-25度的坡耕地,选择规模成片、交通和水利条件好的进行坡耕地改造。对镇内的荒山荒坡进行水土保持林建设,规划水土保持林9000亩,其中近期造林3000亩,远期造林6000亩。

3.对矿山废弃地生态实施恢复。露天开采区植被恢复:在露天开采区开挖育林通道,育林坑道,育林坑道的布臵按每隔20米开挖1条,坑道截面为1平方米。塌陷区生态治理: 在矿山塌陷区实施封山育林和复垦等措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地点主要为本镇开采区。

3、继续强化工业污染整治

自2008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汤丹镇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建立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制度,实行挂牌督查、限期整治、动态管理。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在达到整治目标前,暂停许可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查确定一批重点监管企业,实行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整治措施,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落实产业政策,坚决取缔、关闭“十六小”、“新六小”企业,淘汰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污染物等不法行为。自2008年以来汤丹镇累计关停了违法排污或重污染企业四家。

严格新建项目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保准入。对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达标排放 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不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许可建设。在生态恢复区、水系源头地区和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严格禁止新建有污染项目。辖区内各企业建设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对不依法执行行政许可程序和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凡属国家明令淘汰或未履行环保手续的建设项目,由镇安全环保站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停。

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

工业经济总量占汤丹镇经济总量“大半壁河山”。汤丹镇通过加快推进污水循环利用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固废暂存、收集和处臵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厂区绿地建设这 “三个加快”使工业经济成为汤丹镇环境保护方面的“排头兵”

首先是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汤丹镇明确;企业投入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必须要建成投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企业排放的废水,必须达到接管标准,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截止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已建成各类配套管网25公里。二是加快推进固废暂存、收集和处臵体系建设。汤丹镇 统一规定主要固体废物合理去向,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所有项目均制定并落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臵计划,并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汤丹镇辖区内现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尾矿库四座;三是加快推进绿地建设。编制绿地建设规划,并纳入集镇绿地系统规划。做好企业绿化工作,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工矿企业,必须规划相应规模的防护林带,并与企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验收

3、以新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汤丹镇以规划编制管理为龙头,完善城镇布局,加紧编制汤丹镇集镇和中心村的规划。结合建设需要及时做好城镇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和工业园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中心村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汤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总体规划正在进行当中;菜园社区已建设了400套廉租房的小区,其余1000套廉租房建设即将启动;汤丹古铜园林文化广场、古铜文化一条街正在规划设计中。汤丹镇进一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提升汤丹工业城镇的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能够切实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镇,推动汤丹工业城镇建设协调发展。

XX镇进一步规范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统规统建,严格 实行规划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在新建道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审批建设农村住宅,擅自建设的,发现一起,拆除一起。镇辖区内的各类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从源头上遏制监违建设的滋生。加强对村镇住宅建设的指导,结合汤丹镇实际,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汤丹大力推广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建设小康住宅,逐步扭转以往杂乱无章的建筑布局,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步实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布局规范、街区美化达标、生活环境清新、文化广场亮丽、配套设施齐全、城镇管理有序,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中心城镇目标。

5、深入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强力推进净化工程。XX镇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保洁”的原则,与沿街商家、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段包干、责任到人;从空中到地面、从主街到小巷、从房前到屋后进行彻底整治,无卫生死角;在沿街商家、住户门前设臵垃圾箱或垃圾桶,严格做到谁的门前脏谁治理,谁的门前乱谁管理;建立起健全流动保洁队伍,及时清扫,长期保洁,做到了街道与小巷一个样、机关与农户一个样;积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治理脏乱差现象,自觉监督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对乱扔垃圾、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贴广告等行为,形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汤丹镇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居委会干部的作用;科学选择垃圾处理场地,建成垃圾池85个、2975立方米。

二是强力推进美化工程。汤丹镇强力整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坚决取缔沿街叫卖、马路市场、无证经营,确保行商归区、坐商归店、农贸归市。规范了城乡街道车辆停放,加强对乡镇临时停车点、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严肃查处乱停乱放和沿街揽客现象。城建办加强对标语、广告、吊牌、灯箱进行规范管理,对陈旧破损的组织相关单位和业主迅速翻新,对违章设臵的强制拆除,坚决清除城镇“牛皮癣”。

汤丹镇切实加强对建筑物和建设工地的规范管理,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乱堆乱码建筑材料,截至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共建成路灯、景观灯、霓虹灯等美化亮化设施80余盏,不断提高城市光亮工程的品味。

三是强力推进绿化工程。集镇是脸面,道路是名片。汤丹镇紧紧围绕“城在林中、路在树中”的目标,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大力开展引绿入镇、植树护路行动,让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绿,加快建设山水生态园林集镇。汤丹镇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全民动手绿化,深入开展绿色城镇、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 高城乡绿化水平,切实抓好干环线和乡村公路绿化,着力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截至至2010年10月,汤丹镇在集镇范围内共栽植乔木千余株,各类园林景观灌木二十余万棵。

四是强力推进素质工程。在创建活动过程中,汤丹镇提出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是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举措和关键所在。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讲文明的荣辱观念,彻底改掉“动脚不动手”的陈规陋习,使卫生意识深入人心,使讲卫生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使爱护环境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并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卫意识和卫生意识,着力营造“千家万户爱卫生、人人参与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6、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将农业的无害化、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促进“三农”增产增收增效,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向绿色生态农业过渡。一是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农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关于“建设高效农业百项工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经济林果种植、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和核桃种植、洋芋种植、规模养殖“三个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以元宝、望厂等村为主的经济林木基地;以石庄、大地坡为主的高山野菜种植基地;以杉木、新寨、竹山等地为主的规模养殖基地。

二是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绿色汤丹”。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核心,突出抓好山区造林、农田林网建设,全面提高绿化造林水平。全镇有林地7497.4公顷,经济灌木林6018.6公顷,总面积达13516公顷。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5.4%建设绿色通道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辖区内交通线路两百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经济林基地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推广林农复合栽培模式。全镇干鲜果经济林基地2万亩,其中果树面积稳定在1万亩。形成了以望厂为主的水蜜桃种植基地,杉木为主的核桃种植基地。建设山区绿化工程。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坡地造林面积5万亩,新寨、新塘、江西、达朵等村的荒山绿化已经初见成效,大大改善了丘陵岗地地区的生态恶化问题。建设新农村绿化工程。坚持以生态型建设为 主,大力发展重点村庄绿化示范,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培植和壮大了金凯丰野菜种植有限公司、新寨养殖合作社等企业。目前,全镇农产品产业化企业 11

家,其带动农户四千余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个,带动农户600多户。

四是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工作。建成绿色食品基地一个、通过无公害基地产地认定 一个,认定面积 300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三个。

五是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近年来,全镇水利累计投入资金2100万元,突出抓好洒海、达朵灌区改造、小清河、黄水箐、达朵流域治理、洼地治理、县乡河道疏浚、山区水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整治村庄河塘1100方,疏浚河道完成土方三多方,修建水窖三千余个。围绕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丘陵山区三大开发重点,全镇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二千余万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立体种植、生物链养殖等生态农业实用 技术,氮肥施用量逐年下降,农业物质消耗得到较好控制,单位面积产出率不断提高。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编制实施《云南省汤丹镇环境规划》,鼓励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绿色消费,通过资源能源串级使用、转化利用等技术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农业、生活“联姻”,推动产业链、产品链的延长和相互链接,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耗,促进增产增收增效,实现节能减排。在农村、农业方面,通过推广高效温室大棚、小型沼气等实用技术,把种植、养殖、农民生活与沼气设施链接,实现了资源能源充分利用;通过“一池三改”技术,实现了农民生活、家庭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取得了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在工业方面十四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淘汰生产线十八条,累计投入资金两亿元,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8、加强农村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作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四创两争”和“六清六建”工作。突出抓好 “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五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实施河道环境整治,清理河道3条,整治村庄河塘800个,完成土方二千四百立方米,农村河道基本达到“底清、面洁、岸净”要求。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自来水普及率98.6%,饮用卫生水4万余人,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4120座,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95.7%。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养殖,推广 “猪-沼-菜”、“猪-沼-果”、“鸡-猪-菜”等生态循环技术。同时,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开、种养结合、农田循环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对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实行以有机肥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源化工程,逐步实现养殖业污染无害化。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完成“一池三改”两千余户,农民生活用上了自产的清洁能源。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全镇5个行政村达到了省、市、区文明村镇标准。3个行政村开展新农村试点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 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获得根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9、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把环保法制工作列为依法治镇重要内容,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出台环保规范文件,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社会环保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整治违法排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环保、经贸办、监察、工商、安监等部门齐抓共管,组织各类环保专项执法活动近二十三次,处理5名违法排污责任人,每年检查企业一百四十多厂次,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企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污染反弹。

三是落实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全镇和重点企业环境安全应急处臵预案,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环境安全措施和管理责任,组织企业环境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全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加大地表水水质、水情巡查监测频次,加强水利、环保等部门之间和上下游地区之间环境信息沟通 传递,及时与上下游地区沟通出入境水质状况,防止发生污染事故,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二、创建成效

经过三年的努力,汤丹镇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82%:70.3%的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2%:91%的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达到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达到9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40公斤/公顷.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了96.3%丘陵区森林覆盖率为45.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到了农产品种植总面积的60.7%。

通过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环境立镇、生态强镇的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得以强化,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一大批生态工程相继建成,有力推动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和经 济社会快速、和谐、可持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好转。汤丹镇坚持把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发展,把生态资源作为“资本”来运作,以生态为载体和依托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其实践充分证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完全可以有机统一,甚至环境效益还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结构渐趋合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通过科学统筹,发展生态经济,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治理,着力把汤丹建成活力之镇、生态之镇、魅力之城、品质之镇,努力实现低碳、生态、绿色发展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汤丹镇正呈现出各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二)社会效益明显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文明程度、思想观念、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 量明显增强,城乡居民自来水、电视普及率大幅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魅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扩大了汤丹的影响力,提高了汤丹的知名度。

(三)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生态创建促进了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环保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科学发展、环保优先、生态文明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生态创建促进了环保效益的提高,城乡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污染防治和“三废”综合利用能力明显增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明显下降,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创建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明显,城乡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分别达到了水域功能区和噪声功能区标准要求。

7.乡镇卫生院麻醉安全探讨 篇七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昌宁县11个乡镇卫生院和15名乡镇麻醉人员。就人员编制、学历结构和仪器设备等作问卷调查。时限为2008年。

2 调查结果

2.1 编制

昌宁县为全国贫困农业县之一, 人口为30多万。11所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 都没有成立麻醉科。各医院有麻醉人员1~2名, 现有的15名麻醉人员中, 男2名, 女13名, 年龄20~38岁, 基础学历均为中专。以护代医6名, 其余均为医士。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2名, 执业医师资格1名。均没有专职巡回护士, 麻醉人员在管理麻醉的同时还要兼做巡回护士工作, 成为差错事故和麻醉安全隐患之一。

2.2 麻醉数量

近年来乡镇卫生院麻醉量呈上升趋势, 特别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以来, 年手术量均超过一百台次。手术范围从阑尾切除、疝修补术等下腹部手术扩展到胆管系统和胃十二指肠等上腹部手术。麻醉方法主要以椎管内麻醉为主, 占90%以上;少部分为神经阻滞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均未能开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方法选择的局限性也是差错事故和麻醉安全隐患之一。

2.3 仪器设备

11所卫生院均配备心电、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护仪。除两家医院有国产麻醉机外, 其余均靠鼻导管给氧。虽然大部分医院有麻醉咽喉镜、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器, 但由于技术欠佳, 不能开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良好的急救工作。也是麻醉安全隐患之一。

3 探讨分析

麻醉安全一直是中外麻醉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麻醉定位为“第二个全球安全的挑战”。瑞典第一代麻醉医师Gordh在98岁时说过, 麻醉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在发达国家一般认为麻醉很安全, 据统计其麻醉相关死亡率低者为1∶185000, 高者为1∶10000。而在发展中国家麻醉相关病死率可能是上述数字100~1000倍, 尤其是在非洲。据报道, 津巴布韦为1∶3000、赞比亚为1∶1900、马拉维为1∶500、多哥为1∶150。因此麻醉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要引起足够重视,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因为乡镇卫生院麻醉安全存在着三大主要安全隐患: (1) 乡镇卫生院都没有成立麻醉科, 没有专职麻醉人员, 有的还要兼做巡回护士工作;麻醉人员业务技术素养普遍较低, 有的存在以护代医等。 (2) 大部分麻醉人员没有掌握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方法选择据有局限性。 (3) 仪器设备单一陈旧或缺乏。我们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2]。

随着社会进步, 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乡镇卫生院如何提高麻醉安全性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人提出: (1) 术前要认真访视患者, 对患者进行评估, 制定麻醉方案, 疑难危重患者要进行术前讨论, 要对困难插管有充分准备。 (2) 麻醉机、监护仪和吸引器要保证性能完好, 不要“带病坚持工作”。 (3) 要配备两名麻醉医师, 尤其是急症患者;更不能一人看两台麻醉等。这些对于各级麻醉医师都非常重要。由于我们长期从事基层临床麻醉工作对乡镇卫生院麻醉工作比较了解, 就如何提高乡镇卫生院麻醉安全性,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出我们的看法, 供探讨[3]。认为: (1) 呼吁各级相关部门和领导一定要重视乡镇卫生院麻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从事麻醉专业人员要有较好的医学基础理论, 并经过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 必须是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 (2) 乡镇卫生院必须要有专职麻醉医师编制, 废除麻醉医师既要做麻醉又要兼巡回的工作状态, 让麻醉医师专心做麻醉专心管麻醉。 (3) 乡镇卫生院必须配备一台功能完好的麻醉机和多参数监护仪。 (4) 县一级的麻醉科可以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 实现麻醉资源共享, 因为县级医院在全县来说技术力量较好。实行县乡两级麻醉医师相互轮换, 县级医院的麻醉医师定期轮换到乡镇医院工作, 乡镇医院的麻醉医师轮换到县级医院工作。 (5) 可以由县卫生局或县医院麻醉科定期组织全县麻醉医师进行短期培训学习, 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一些病案讨论。交流思想, 警钟长鸣, 提高全县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邓硕曾, 宋海波, 刘进.安全是麻醉的永恒主题[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4) :360.

[2]杨小磊, 朱炜成.乡镇卫生院麻醉状况的调查与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 (12) :678.

8.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篇八

关键词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意义重大,确保了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进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原因,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成为农机管理中的首要工作[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相关管理部门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农业机械安全的监督以及有效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这一切工作都以该条例为法律准绳。它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科学合理,安全稳定,和谐持续发展。

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对农机安全认识不足

一是地方政府部门未充分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农机化发展战略中忽略了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从而难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二是未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认为农机监理部门是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部门,与自身无关;三是部分乡镇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牢固,未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且未严格执法,对于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缺乏有效性、权威性。

1.2 农机户不重视农机的使用和保养

农闲时,农用机械大多数闲置下来,在夏季温度高,且多雨、气候潮湿,要确保农机出不现变形损伤、锈斑腐蚀才能继续发挥农机机械性能及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农用机械缺少专门的存放库棚,只能露天停置农机,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还会因长时间经历风吹日晒,缩短机械使用寿命[2]。此外,一些农机具因破旧已达到报废条件,如农用拖拉机,在已不符挂牌规定的情况下,农忙季节仍凑合使用,导致事故隐患增加。

1.3 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

目前,大多数乡镇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且安全监理机构有健全的人员、编制、设施及装备,但缺少专业的监理人员。同时,因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针对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或分散在农业种植户家中的农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如对部分乡镇地区拖拉机的牌证管理率不超过60%。

1.4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用于投入乡镇农机安全监理的经费不足,主要因财政拨款体制混乱、机构级别及性质等多种原因所致。针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应是一种政府行为,由地方政府负责,但实际上却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尤其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在财政全额预算中并没有纳入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相关费用,导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资金短缺,造成养活农机监理人员主要靠收费,形成一种轻监理、重收费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2 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具有数量少、范围小等特点,与省、市、县(区)相比,能直接面向农机驾操人员,管理非常方便,可以说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因此,只有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针对违章行为做到及时督查和纠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有效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此外,为保障农机安全长治久安,应从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创新,实行四级管理网络,即县、镇、村、户共同管理。

2.1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农机生产事故的发生,必然会损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会破坏社会和谐秩序。目前,乡镇农机安全生产仍面临巨大挑战,安全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作为农机监理人员,要充分提高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手头的工作,尽职尽责,始终如一的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2.2 提高农民对农机保养的认识

在农机检修保养工作中,一是做好换油和存放工作。长期使用农机后,应定期更换油底壳内的旧机油和燃油箱内的燃油,待加上新机油和燃油后,空摇转机械数圈后用薄膜覆盖好,同时应停放在专用的库棚,以免遭长期日晒雨淋。二是做好清洗和清除工作。使用农机后,应将其排气管、机体外表的油污、泥土等进行清除;同时,将燃油箱内、排气管内、柴油滤清器内、离合器内、油底壳内、机油滤清器内及空气滤清器内的脏污进行清洗,以免影响到机械的散热和正常运转。三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机械上不站人、机械不载人、不熟悉技术不上机操作及不带速排除故障等。

2.3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要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第一,建立完善对监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有计划地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有关国家政策法规、思想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要出台相应配套的考核办法来对培训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培训工作发挥实效不流于形式。第二,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某个监理员在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等方面均不能达到要求,对其进行待岗学习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工作作风硬,纲纪严明的高效队伍。

2.4 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监理人员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3]。此外,还可以将安全知识以传单、标语、现场会的形式送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1)基层监理人员要多向上级宣传汇报。增加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知,通过了解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及工作区域等增加领导对工作的关注度,使领导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的重大意义。2)加大对农机操作人员和农民的宣传。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惨痛后果。丰富其操作保养农机的专业知识,严禁违章操作,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 结语

总之,机械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农机在农村农业生产、扩大农民收入及乡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各个省市都很重视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提高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既可以促进本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又为整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应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投入更多精力,保障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对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23.

[2]赵富春,陈友发.谈谈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7):16-17.

[3]姜春桃.永吉县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82.

上一篇:镇教办2014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药品销售人员拓展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