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四字成语及释义

2024-09-30

动物的四字成语及释义(共9篇)

1.动物的四字成语及释义 篇一

成语释义300词

1.跋山涉水:

跋:翻。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2.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3.白璧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4.白驹过隙:

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缝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5.百川归海:

川:江河。百川: 指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还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6.百废俱兴:

俱:全部。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景象。

7.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集:聚拢。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交:一齐,同时。

8.百孔千疮:

比喻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

9.百炼成钢:

铁砂经过多次冶炼成为纯钢。比喻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考验,才能成为坚强、有用的人。古为今用: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

10.百思不解:

解:理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11.百无聊赖:

聊赖:凭借,寄托。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指精神空虚没有依托,感觉什么都无意思。12.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回。

13.班门弄斧: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4.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15.半身不遂: 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16.半途而废: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17.包罗万象:

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8.报仇雪恨:

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19.抱恨终天: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20.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21.暴殄(tiǎn)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22.杯盘狼藉:

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23.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24.悲愤填膺:

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25.悲天悯人: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26.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27.背井离乡: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

28.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9.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把事物弄成反的。

30.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31.比肩继踵:

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32.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33.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34.标新立异:

标:检举;立:树立。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35.别出心裁: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36.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精巧的心思。

37.宾至如归:

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38.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39.兵临城下:

临:到达。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40.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41.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42.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比喻不分是非曲直。

43.不共戴天: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44.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45.不寒而栗:

栗:打颤,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6.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远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本佛教用语。

47.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48.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49.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50.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高傲,也不自卑。

51.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52.不可逾越:

逾:超过。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

53.不伦不类: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54.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55.不容置喙:

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嘴。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56.不爽毫发:

爽:差错。毫:细发。没有一点差错。

57.不速之客: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58.不省人事: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59.不言而喻:

喻:明白、知道。不需解释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简单、明了。

60.不易之论:

易:改变。内容正确,不易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61.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62.不足为训:

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63.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64.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65.待人接物:

物:人们、别人。指跟别人往来接触。66.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67.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68.登峰造极: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69.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70.掉以轻心:

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71.东施效颦:

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72.洞若观火:

洞:透彻。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73.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74.多事之秋: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75.咄咄逼人: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76.尔虞我诈:

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防备;诈,欺骗。

77.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8.发号施令:

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79.反唇相稽:

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80.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81.防患未然:

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82.防微杜渐:

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本作“杜渐防萌”。

83.放荡不羁:

羁:约束。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不羁:不受限制、拘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84.匪夷所思:

匪:同非,不是;夷:同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平常的。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85.分道扬镳:

道:道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才力相当,各有千秋。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86.纷至沓来: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因“至”和“来”意思相同,所以也常用作纷来沓至,意思一样。用来形容接连不断纷杂而来。

87.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88.风尘仆仆: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89.风驰电掣: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90.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晦:夜晚.本义:风雨交加使得天色昏暗,就象在夜里一样。

91.风烛残年:

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余剩的年岁。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92.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华等全都显露在外面,显得不成熟、骄傲,甚至盛气凌人。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93.扶贫济困:

扶:帮助。济:救济。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94.浮光掠影: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95.浮想联翩:

联:鸟飞的样子。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指许许多多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想到了许许多多。

96.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7.负隅顽抗:

负:凭借,依仗;隅:靠边沿的地方。顽抗:顽固抵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98.赴汤蹈火:

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99.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100.岌岌可危: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101.济济一堂: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102.既往不咎: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03.寄人篱下:

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04.家给人足:

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05.家徒四壁:

徒: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106.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107.坚持不渝:

渝:改变。坚持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108.监守自盗:

监守:监管;盗:偷窃。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109.兼程并进:

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110.见微知著: 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知:知道。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111.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

112.剑拔弩张: 张:弓上弦,:弓。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比喻书法矫健。

113.鉴貌辨色:

鉴:看。色:指脸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114.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115.交口称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116.矫枉过正:

矫:纠正。枉:弯曲。正:直。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117.解甲归乡 解:通“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118.斤斤计较:

斤斤:看得十分清楚。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119.津津乐道: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120.尽心竭力: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121.近在咫尺:

近在咫尺的意思是说距离非常近通常与得不到连用 有点触手可及但又得不到的意思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形容距离很近。

122.泾渭分明:

泾渭:泾水与渭水(古人认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123.惊涛骇浪: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124.迥然不同:

迥:差得远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似。

125.咎由自取:

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126.举世无双:

双:匹配,举:全。全世界仅仅有一个,多指极其珍贵的东西,形容无人可比。127.拒谏饰非:

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形容拒绝接受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128.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指琴声不和谐,换下琴弦,重新装上。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129.感恩戴德:

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130.刚愎(bì)自用: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131.高风亮节:

风:品德,节:节操。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132.膏粱子弟: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粱,不能写作“梁”。子弟:①弟与子、侄等。与“父兄”相对:子弟亦何预人事。②年轻的一代。与“父老”相对:江东子弟。③弟子;学生:使其子弟为卿。

133.各抒己见:

抒:抒发,发表。己:自己。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见解,想法。

134.功败垂成:

功:成功;败:失败;垂:接近,快要;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135.苟延残喘:

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136.孤陋寡闻: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37.顾此失彼:

彼:那个,哪方面。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138.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39.归真返璞:

璞: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140.诡计多端:

诡:狡诈。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141.含垢忍辱:

忍、含:忍受。垢:指耻辱。形容忍受耻辱。

142.含辛茹苦: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143.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成语,浃:湿透。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144.好高骛远:

好:喜欢;高:过高;骛:追求,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是个贬义词。

145.好逸恶劳:

好:喜爱;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146.鹤发童颜: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47.鸿篇巨制:

鸿:巨,大。制:规模,规格。

148.后顾之忧:

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149.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50.华而不实: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151.化为乌有:

乌有:哪有,何有。乌: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152.化险为夷:

险:艰难险阻;夷:平坦、平安。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153.焕然一新:

焕然: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改变旧面貌,显得很光彩。

154.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也作“豁然大悟”。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155.回天乏术: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156.讳疾忌医: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57.魂不守舍:

舍:住所,人的躯体。亦作“魂不守宅”。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158.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古时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现在已经没有了夫妻、情侣的意思,多指亲人,朋友别离。

159.老骥伏枥:

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160.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161.老态龙钟:

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162.老羞成怒:

老:很,极。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163.礼尚往来: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164.厉兵秣马:

厉:磨。形容做好战斗准备。也作秣马厉兵。

165.良莠不齐:

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166.聊以塞责:

聊:姑且。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167.寥若星辰:

寥:稀疏。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168.鳞次栉比:

比:排列。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69.络绎不绝:

相连续,前后相接;绎:连续不断;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70.落井下石:

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171.屡见不鲜: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

172.拈轻怕重:

拈:用手指拿东西。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指做事选轻松的做,怕做繁重的工作。

173.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不要不顾质量,一味求多。

174.弄巧成拙:

拙:笨。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175.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176.呕心沥血: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 的艰苦。

177.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178.蓬头垢面:

垢:污秽。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179.披荆斩棘:

披:拨开,劈开。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180.否极泰来: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181.评头品足:

品:评论。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182.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83.破绽百出:

绽: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184.人微言轻:

微:职位低下,资历低。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185.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186.日薄西山: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微接近灭亡。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187.如火如荼:

荼: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188.如丧考妣:

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189.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190.再接再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191.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192.沾沾自喜:

沾: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193.崭露头角: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194.昭然若揭:

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用“昭然若揭” 指真相或含义非常明显,显而易见。

195.振振有词:

贬义,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同振振有辞。

196.峥嵘岁月: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197.炙手可热:

炙:烤肉,本成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198.置若罔闻:

罔,没有;置:放,摆;若:好象。意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听后仍然不予理睬。

199.众矢之的:

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200.壮志凌云:

凌:升上。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201.【诲人不倦】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20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203.【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

204.【德高望重】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205.【至圣先师】形容教师德高望重。

206.【不悱不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207.【不愤不启】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208.【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09.【得意门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210.【公门桃李】尊称老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211.【高业弟子】学业优异的学生。

212.【高足弟子】成绩优异的学生。

213.【满城桃李】比喻学生很多。

214.【门墙桃李】称他人的学生。

215.【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216.【门生故吏】指学生和老部下。

217.【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18.【入室弟子】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

219.【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220.【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221.【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222.【桃李门墙】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223.【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224.【悮人子弟】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225.【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226.【宫墙重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227.【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228.【经师人师】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229.【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230.【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231.【老手宿儒】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232.【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233.【良师诤友】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234.【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35.【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36.【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237.【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38.【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239.【圣人无常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240.【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41.【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242.【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243.【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244.【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245.【学无师承】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传授或未经名师传授。多作自谦之辞。

246.【一瓣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47.【一瓣之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4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249.【严师畏友】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250.【研桑心计】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251.【严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252.【一字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253.【一炷心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54.【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255.【谘师访友】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256.【尊师重道】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257.【共枝别干】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258.【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259.【满堂灌】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

260.【苜蓿盘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261.【火传穷薪】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262.【薪传有自】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263.【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264.【衣钵之传】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

265.【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265.【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266.【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6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8.【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269.【冬暖夏凊】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270.【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271.【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272.【冬温夏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73.【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274.【冬箑夏炉】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75.【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276.【火伞高张】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277.【集萤映雪】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278.【祁寒酷暑】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279.【祁寒暑雨】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280.【青衫凉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281.【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82.【盛暑祁寒】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283.【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84.【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285.【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286.【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287.【夏虫不可言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88.【夏虫不可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89.【夏虫不可语寒】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9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91.【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92.【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293.【夏雨雨人】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29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295.【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29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97.【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298.【冬暖夏凊】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299.【冬日黑裘】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

300.【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01.【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302.【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303.【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304.【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305.【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30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307.【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308.【冬箑夏炉】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关于成语“曾经沧海”的释义 篇二

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诗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曾经沧海”即由“曾经沧海难为水”脱胎而来,因此,二者的意义有密切的关联。《离思》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韦丛的思念之情。《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即化用其意。沧海水,天下水之大也;巫山云,天下云之美也。经历过沧海水、看过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美,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后来人们常用“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喻曾经拥有过真挚的爱情,很难再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沧海”既可以比喻真挚的爱情,也可以比喻很大的场面,于是人们也用它比喻阅历丰富,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不放在眼里。在使用中,“曾经沧海难为水”又被人们压缩成“曾经沧海”,但“沧海”的比喻意义未变,既比喻真挚的爱情,也比喻较大的场面,因而,“曾经沧海”和“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意义上是一致的,既可以“比喻曾经拥有过真挚的爱情”,也可以“比喻阅历丰富,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不放在眼里”。

但在具体的应用中,“曾经沧海”的两个意义出现的频率与“曾经沧海难为水”有所不同,后者较多被用作“比喻曾经拥有过真挚的爱情”,而前者更多是被用作“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在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所属的报纸{1}中,共找到46个“曾经沧海”的用例,其中29个意义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其他17

个都用作“比喻曾经拥有过真挚的爱情”,如:

一直以为,现代人的爱情如同哪吒的莲花,或是一场小感冒,败了再开,去去就来。曾经沧海,历尽千帆之后,方喃喃自语:“我已经不会再爱了。”(辛心《爱情是只什么鸟》,《江南时报》2003年8月5日)

人都相信自己的唯一性,相信不管他曾经沧海过多少次,你与他的恋爱,才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恋爱。(《看不惯和看不起》,《京华时报》2003年1月15日第A21版)

曾经沧海的女主角因为害怕心再受伤,毅然选择分手,她宁肯让一段梦幻情事永埋心底或是随风而逝,也不愿面对可能发生的爱情之死。(顾小白《永恒凄美的怅惘》,《京华时报》2002年3月9日第22版)

虽然“曾经沧海”被用于爱情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以上用例也足以说明这种用法依然旺盛地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而《现代汉语词典》却无视这一语言事实,在释义中没有交代这一用法。因此说,《现代汉语词典》有必要对这一成语的释义进行修订,使之真正做到准确。

注 释

3.动物四字成语 篇三

2、五马分尸

3、鸾翔凤翥

4、马仰人翻

5、狐兔之悲

6、味如鸡肋

7、狗仗人势

8、如鸟兽散

9、狗血淋头

10、杀鸡取卵

11、帮虎吃食

12、蛛丝马迹

13、陶犬瓦鸡

14、引鬼上门

15、鸡飞狗走

16、陶犬瓦鸡

17、牝鸡司晨

18、羊入虎群

19、十鼠同穴

20、羊肠鸟道

21、六马仰秣

22、识途老马

23、龙蛇混杂

24、老牛舐犊

25、即鹿无虞

26、兔丝燕麦

27、药店飞龙

28、打狗看主

29、家鸡野鹜

30、横戈跃马

31、争猫丢牛

32、使羊将狼

33、雁杳鱼沉

34、狐凭鼠伏

35、将门虎子

36、悬崖勒马

37、熊心豹胆

38、五鬼闹判

39、声色犬马

4.母亲的成语及释义 篇四

恩同父母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升堂拜母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贤妻良母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曾母投杼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恩逾慈母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父母恩勤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

贤母良妻见“贤妻良母”.

5.邹鲁遗风的成语释义及出处 篇五

邹鲁遗风的成语释义及出处

邹鲁遗风

zōu lǔ yí fēng

【成语释义】

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成语出处】

《梁书·羊侃传》:“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百科

6.数字成语对外汉语释义策略研究 篇六

关键词:数字成语;释义策略;对外汉语教学

数字成语指包含一个或多个数字的成语。作为汉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成语在具有汉语成语一般性的同时,更有其独特性,如数词不同位置的意义区别、数词意义虚化、数字深层文化涵义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根据数字成语本体的特点,结合其构造及组合形式、语义和语用特点,探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数字成语的释义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加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成语,进而促进留学生的词汇学习。以下方法可以作为课堂中讲解数字成语的语义时备选的策略。

一、直接释义法

应用于较为简单的数字成语或包含了一些古汉语较难懂的单音节字的成语。

简单成语如“一落千丈”、“一字不落”可以直接解释为“东西掉落得很深很深”、“一个字都不忘记、不落下”,然后再通过例句和情景操练即可。

对于后者,教师可以对这些字词挑出来单独解释意思,再慢慢引导学生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因为作为古语词的一种,大多成语是单音节的一字一义,对于数词成语内部较难的语素,如“垂涎三尺”中的“涎”表示口水;解释“一丝不苟”时,教师先说明“苟”的意思是粗心大意,然后让学生推测整个成语的意思;同样,“不名一文”先解释“名”和“文”,这两个关键语素搞清楚,学生自然猜出成语的意思“一点儿钱都没有”。这样由点及面讲解可使学生对一些较难语素加深理解,又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联想串联法

应用于几个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的数字成语的释义,也可以是形近的不同成语。

意义相近的如“倒打一耙”与“反咬一口”、“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可先让学生复习较简单的“反咬一口”的意思,再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感知新成语。

意义相反的如:“一步登天”和“一落千丈”可以让学生各自造几个句子来加深理解,还如“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一言不发”和“千言万语”等。

意义相关的如“一目了然”和“一览无余”,可运用其中一个的意思来反推出另一个大体意思,这个工作留给学生抢答或做游戏会起到提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类似的有“一哄而散”和“一哄而上”、“不值一提”与“不值一驳”等。

形近的如“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无所得”、“一无所获”,可让学生相互串联,通过联想记忆它们的意思。又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张一弛”等。

三、文化背景讲解法

应用于不能从字面上很好地理解其意义且有文化渊源的数词成语。

如讲解“黄粱一梦”、“朝三暮四”、“狡兔三窟”等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数字成语时,可通过讲故事方式引入它们的来源,介绍完后再及时总结其意义和用法。这样从其背景或来源出发,结合相应的文化进行讲解操练,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能加深理解。

在讲解含“一”、“三”、“九”等数字的成语时,可从数字本身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一”是“万物之始”,表示整体和统一,因而很多成语含“一”的成语如“一应俱全”、“九九归一”、“一心一意”中“一”表“整体,全部”的意思,“一见如故”、“一挥而就”中“一”表“起始”之意。同样,“三”代表“众多、有成”,如“三省吾身”、“事不过三”、“三纲五常”、“三皇五帝”等;“九”表“尊贵、久远”,例如:“九牛二虎”、“九死一生”、“九五之尊”、“九五之位”等。

四、固定格式法

应用于某些有固定格式并且同一格式中的成语意义相当的数字成语。

根据这类结构的规律,只要将同一结构中的部分语素替换,就可以类推产生许多新成语。总结这些固定格式后,老师可以概括其比较稳定的引申或比喻意义,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扩充学生的词汇数量。

总之,释义应根据数词成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对淡化语法,将数词成语放在句子、语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加以总结、理解。只有在对某个成语的语义、结构、在句中能做什么成分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算真正掌握,才能够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成语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2009(09)129-136.

[2]沈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安徽文学,2010(10)10-13.

[3]马丽娅.对外汉语数字成语教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3(05)32-37.

7.门庭若市成语的释义及造句 篇七

2、原先整天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

3、每逢佳节,他家里总是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4、隔壁那个商店新来一个美女,最近就变的门庭若市了,顾客络绎不绝。

5、他家每天门庭若市,挤满了登门拜访的人。

6、经过他近几年的苦心经营,他的小花店如今已是门庭若市了。

7、退休后,他不甘门可罗雀,又刻苦钻研中医技术,几年下来,他家又门庭若市了。

8、他的早点店每天早上门庭若市,有的人甚至多跑一二条街也要来这儿用餐、化妆。

9、我想你们店里面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门庭若市的就好了。

10、这条商店街显然没落了,昔日店家门庭若市的盛况已不復再。

11、祝你的饭店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12、这家曾经权倾一时,极其富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现如今失势了,门口是如此冷冷清清。

13、今天老奶奶寿诞,贺客川流不息,门庭若市。

14、那些当地的爱慕者把她的家搞得门庭若市。

15、每到市长时间,市民前去提供意见,门庭若市。

16、自从他的父亲当上县长以后,他们家每天都门庭若市。

17、这几天,给老师拜年的人很多,真是门庭若市。

18、春节期间,王教授家里门庭若市,来拜年的同学一拨又一拨。

19、我表哥结婚那天,那场面真可谓是门庭若市。

20、春节期间,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多,可谓门庭若市。

21、这家超市门庭若市,生意非常好。

22、由于高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使得诊所门庭若市。

23、由於高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使得诊所门庭若市。

24、由于刘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使得这家诊所门庭若市。

25、自从办起了免费图书馆,他家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

26、就任时,门庭若市;卸任时,门可罗雀;人情冷暖如此!

27、新年将至,百货公司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28、想当年诗会成立的时候,真是门庭若市,盛况空前。

29、这家储蓄所,营业员对储户热情周到,细大不捐,所以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8.高中的生僻成语典故及释义精选 篇八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9.动物的四字成语及释义 篇九

关键词:动物对举 形式 文化因素 文化观念

引言

人类脱离动物,具有了动物所不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人类与动物彼此依存共生在世界上,生活中始终与动物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的本性也不可能摆脱动物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人类相沿习用保存下来的成语中,必然少不了动物的印记。汉语中动物成语数量巨大,其中大部分是以动物喻人的,汉民族的外在特征、动作行为、生产活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等在动物成语中都有所体现。在这些动物成语中存在一类特殊成语,这类成语中含有两种动物的名称,并且以对举的形式出现,这并不是动物词语的随机选择,而是汉民族传统动物文化观念的映射。

一、成语中动物对举的几种形式

汉语成语语言简练,意义相对凝固。在语言形式上,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因此动物对举也大部分出现在四字成语中。当然也有一些非四字成语中也有动物词语对举的形式,如“前怕狼后怕虎”“驴唇不对马嘴”等,但为数不多,形式上不具有类聚性,故在此不将其作为考察对象,而主要在之后的文化因素上对其进行分析。下面仅分析四字成语中的动物对举形式。四字成语中对举的动物名称常以单字的形式出现,在成语中的位置不定。现将动物名称分别用“A”“B”表示,来观察它们在成语中出现的位置及特点。

(1)动物名称相邻

两种动物名称相邻出现在成语中,以“ABXX”或“XXAB”的形式出现。如:

ABXX式:犬马之劳鸡犬不宁鸦雀无声豺狼成性

狼狈不堪鱼龙混杂鸡犬不留猪狗不如

XXAB式:笔走龙蛇衣冠禽兽投畀豺虎行同狗彘

观察相邻的动物名称 ,“犬”“马”同为人类饲养的动物,“鸦”“雀”同为鸟类,“龙”“蛇”舞动时形状相似。从中可知,相邻的两种动物名称在语义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有些动物对举具有概括的性质,泛指包括“A”“B”在内的这一类事物,如上例中的“鱼龙”泛指所有的好人与坏人,“鸦雀”泛指所有鸟类。

(二)动物名称相隔

两种动物名称相隔出现在成语中,以“AXBX”或“XAXB”的形式出现。如:

AXBX式:狼吞虎咽蚕食鲸吞羊质虎皮雞口牛后

XAXB式:降龙伏虎非驴非马罗雀掘鼠心猿意马

这两类动物名称相隔的成语,因为前两字与后两字分别有一个动物名称,所以此类成语一般为并列结构。“A”“B”可以具有相似相关性,如“狼”“虎”在吞咽上具有相似性,“雀”“鼠”同为较小动物。“A”“B”也可以具有相对相反性,如“蚕”“鲸”吃食物方式完全不同,前者慢,逐渐吃完,后者快,一下吃尽。“羊”“虎”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温顺,后者凶猛。同时“A”“B”以外的其余两字,词性相同,词义相联。如“罗雀掘鼠”中的“罗”“掘”同为动词性的,都是古代捕捉小动物的方式。“鸡口牛后”中的“口”“后”都是名词性的,同为身体的部位。

总体来看,四字成语中“A”“B”出现的位置无论是相邻还是相隔,“A”“B”居前的情况比较多,“ABXX”式成语的数量多于“XXAB”式,“AXBX”式多于“XAXB”式。从“A”“B”两种对举动物之间的关系来看,两者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或者是相似相关,或者为相反相对,毫无关联的两种动物一般不会在同一成语中对举出现。

二、对举的动物词语映射的文化观念

(一)“虎”与其他动物对举

汉语成语中,带“虎”字的成语比较多,与“虎”对举出现在成语中的动物也不少,其中“龙”“狼”“牛”“羊”等都与“虎”对举出现在成语中,下面将分别阐释。

“龙”与“虎”对举源于汉民族对这两种动物的敬畏与崇拜。“龙”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动物,是造福万物的神物,后来“龙”又被神化为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现今汉民族亦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从古至今与龙有关的词语和传说,无不体现着“龙”的威力、神圣以及人们对“龙”的敬畏与崇拜。在汉民族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虎”作为一种勇猛、威武、凶暴的动物,常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被称为“山中之君”“百兽之王”。远古时期一些部落甚至用“虎”作为图腾。这些都反映出远古人类将“虎”神化,对其充满敬畏与崇拜。因此,“虎”与具有君王和权威象征的“龙”具有了相似的文化含义,对举出现在成语中。也正因为这种敬畏与崇拜义,“龙”“虎”对举的成语基本上具有褒义色彩。例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吟虎啸”等,这些成语要么体现非凡的气势,要么喻指才能优异的人物。

(二)“豺”“狼”“狈”“狗”对举

“豺”“狼”对举源于汉民族对这两种动物的厌恶心理。“豺”是古代一种像狼的野兽,性贪暴,常成群侵袭家畜,这一习性与“狼”相似,常给先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豺”“狼”对举,喻指“贪心残暴的恶人”,如“豺狼当道”“豺狼成性”等。同样“狼”“狈”对举也体现汉民族对他们的厌恶、愤恨。《康熙字典》中对“狈”的解释:“‘狈,兽名,狼属也。”“狈”是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依靠狼,前腿趴在狼身上,与狼同时行动。因此“狼”“狈”常对举出现在成语中,比喻“在一起做坏事”,如“狼狈为奸”。因为它们在一起行动受限,“狼”“狈”对举逐渐合并为一个词语,意为“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并有成语“狼狈不堪”。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汉民族将“狗”与“狼”视为同一类,两者在外形、习性上有诸多相似,因此成语中也有“狼”“狗”对举,如“狼心狗肺”等。同时汉民族从很早就开始饲养狗、鸡、猪等家畜家禽,由于这些动物受人支配控制,所以汉民族对他们常有轻视或不以为然的态度。如“狗”“鸡”对举常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如“鸡鸣狗盗”“鸡零狗碎”。“狗”与“猪”对举,形容“人的无耻行为”,如“行同狗彘”“猪狗不如”。此外古代汉民族剥削阶级养狗骑马的生活方式,使得“狗”又可以和“马”对举,如“犬马之劳”“声色犬马”。

从以上的搭配对举可以看出,这些对举形式因为汉民族的善恶美丑观念,而基本上体现出贬义色彩,除“犬马之劳”意为“甘心情愿为人效劳”,但就其中的“犬马”而言,也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或主子的一种自谦,将自己比作“犬马”,可见“犬马”地位和形象的卑微。

(三)“鸦”“雀”“莺”“燕”对举

“鸦”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乌鸦,鸟名,种类很多,身体黑色,嘴大,翼长。”“鸦”在古代具有“不吉祥、忧郁、悲伤”的文化色彩,如唐代李煜“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和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中,“鸦”都具有“孤独、忧郁”的意象。“雀”身体小翅膀长,吃粮食和昆虫,叫声小而杂。泛指小鸟,特指麻雀。对于“鸦”“雀”的叫声,汉民族都不很喜欢,前者声大后者声小,对举后泛指“所有的声音”,如“鸦雀无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十分安静)、“鸦默雀静”。

与“鸦”“雀”不同,“莺”“燕”是汉民族十分喜爱的两种鸟。“莺”即“黄鹂”,一般立春后它就起初鸣叫,叫声婉转清脆,常有“欢乐、生机”的喻义。古代有“两个黄鹂鸣翠柳”“莺歌暖正繁”等詩句,都是对其叫声的肯定。“燕”字中有“北”字,记录着燕子春季北飞,回归故乡的生活习性。“回归故乡”这一特征,使得“燕”在汉民族文化中喻意着“温暖、美好、和谐、自由”,因此,“莺”“燕”两种吉祥之鸟对举出现在成语中,常作为“春天、生机活力”的象征,具有褒义色彩,如“莺歌燕舞”“莺啼燕语”等。

结语

成语中动物词语对举的形式和文化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两相对本身就是汉民族尚偶和对立统一思维观念的体现。除外,“龙”与其他动物词语对举出现时,一般要居于其他动物词之前,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笔走龙蛇”等,都是“龙”置于“凤”“虎”“蛇”之前,虽然也有用“虎跃龙腾”的形式,但那不过是成语的变式,不是成语的常态。这一形式正是汉民族“龙”崇拜文化观念的具体体现,对“龙”的崇拜是任何其他动物无法超越的,同时汉民族有“首位大,首位为尊位”的观念,故此,“龙”与其他动物对举一般置于前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除了成语本身字面意义难懂以外,更难的是蕴含在成语背后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观念,而这些文化观念常与学生的母语文化不同或相悖。因此将动物对举的成语归纳出来,结合汉民族的文化观念意义进行研究,为学生讲授类比和对比的词义猜测方法,将有助于学习者推断成语的褒贬意义,甚至整个成语的含义。语

参考文献

[1]冯寿忠.成语文化及其研究的价值原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1).

上一篇: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调研报告下一篇:梁实秋散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