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班会课(共13篇)
1.我们的班会课 篇一
今天下午,一节班会课就在我们班悄然拉开了帷幕。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伟人周恩来吧!周总理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南京淮安。
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认识了“当天事当天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妙解为难霸道、暗言对人不满的外交周恩来,甘为人民公仆、过清苦生活的大国总理周恩来,这,就是我们的世纪伟人——周恩来。
周总理是一位为人民、为社会着想的好总理,他值得我们学习,他身上具备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良品格,简直就是一位人民模范。就连他去世时,美国总统也为他降下半旗,因为他死时身上没有一分钱,也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把他的一生都倾注于了国家事业上,花尽了他全部的心血。
他的事迹令我万分敬佩,我立志,既然身处在周恩来中队,就要发奋努力,成为像周总理一样的伟人,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2.我们的班会课 篇二
一、班会课的教学内容应突出主题性
主题是班会课的生命力所在。主题班会可以以当前时政为题,以中学生热点问题为题,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与活动,寓教于乐。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不过主题应突出生活化和人文化。
1. 主题应生活化
班会课要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把遥远的、空洞的说教变为现实的行动纲领,使班会课贴近学生生活。如:针对有些学生在桌子上、铅笔盒里、书包上、裤子上到处贴满或挂着影视明星或歌星,我们举办了“偶像与理想”的主题班会;针对课堂上手机铃声响起的现象,我们举办了“手机与学习”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现象,我们举办了“青春期异性好感问题”的主题班会;针对有些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我们举办了“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迟到、抄袭作业、吃零食等现象,我们举办了“习惯决定命运”的主题班会……这样的主题是鲜活的,其实际教育效果是深远的。
2. 主题应人文化
新课程要求“解放”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制约”天性,因此班主任应积极改进班会课,让班会课成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课,使他们在班会课上相互交流、相互对话,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具有人文关怀的班会课能够内化群体的精神、行为、作风等,这就要求班会课的主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如: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们举办了“我爱读书”的主题班会;为了让学生更加珍惜时间,理解人生是没有返程票的旅途,我们举办了“悄悄溜走的童年”的主题班会;每当中央电视台结束了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和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后,我都利用班会课组织收看此类节目让学生了解、学习先进人物;为了帮助学生懂得、理解、感激自己身边无数的爱,我们举办了“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这样的主题班会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有利于建立和谐、人性化的班级体。
二、班会课的教学主体应凸显自主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应该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班会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畅谈个人见解、相互沟通、相互教育的时间与场所,因此班主任不能搞说教,永远当主讲,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既是主持人,也是“演员”,达到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之目的。如:在“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活动准备中,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向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有效信息;布置感恩实践的作业:利用寒假,写一封信给你的家长、老师或同学,写出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同时为你的父母做一件事,并记录过程及你的感想;进行活动的构思并制作课件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并实施的。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组织工作能力,同时这种自我教育,消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多一份亲近感,少一份压迫感,教育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班会课的教学效果应力求优化性
在教育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使教育内容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如:在“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了为本次活动专门设计的心型图案;展示了对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展示了部分同学的全家照、师生照以及同学们之间的生活照;链接到网络上打开CCTV《感动中国》的节目;为小品剧、诗朗诵配乐等等。通过多媒体创设出传统班会活动中不能解决的某些重要场景,从时间、空间上大大提高了一节班会课的容量和质量,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最佳地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
四、班会课的教学模式应追求创新性
要使班会课真正体现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需掌握合理的班会课教学模式,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任何事物,学生必须有切身的体验,才能有深刻的感受,进而才能幡然领悟,从而达到“身体”之后的“力行”。基于上述的认识,我提炼出“活动———体验———感悟———力行”的班会课教学模式。活动、体验———师生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进入问题情境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对问题获得真实感受的体验。感悟———对问题充分认同之后,学生被问题的各种信息深深打动,并产生自己的理解的一种状态。力行———学生在对问题有自己深切的感受和理解之后,产生的一切自觉而为的境界。如:“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在同学之间的感恩互动、师生之间的感恩实践和亲子之间的感恩实践等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自己身边无数的爱,在感悟中学会感恩,健康成长。这种班会课模式形式新、方法活且生活化、人本化,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3.“我们的装扮”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篇三
日期: 2007年11月27日
主题: 我们的装扮——校园流行系列之三
目标:
1. 以班队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着装打扮。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的靓丽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在的“装扮”上。
主持人:班主任
设定目标的依据:
1. 就学生中出现的校园流行时尚,我班曾进行过相关的系列教育活动。系列之一是在七年级时开展的“我与手机”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之二是与全年级同步开展的“我与动漫”主题教育活动。
2. 八年级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身体发育加速,各方面都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性特点,因而心理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常常出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些心理特点在自我形象设计方面表现尤其突出,首先是改变发型,无论男生女生,只要有一个人换了时尚新发型,立即就会有许多同学去模仿。女生会去穿耳洞,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增加一点魅力;男生也开始追求装饰物的搭配,用他们的话来说,让自己更有味道。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装扮问题……
3. 当确定要召开这次主题班会时,首先出现在我脑中的,就是学生的装扮问题。但一想,主题班会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所以决定首先征求学生的意愿。我让38个学生分成7组讨论确定班会的内容,结果有4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选择了同样的主题。例如:①我们长大了,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生都比较关注自己的打扮,因而可以讨论该不该打扮;②可以谈谈我们喜爱的服饰与装饰品;③可以评价一下校园的各种流行风尚;④可以讨论发型问题。看来学生的意愿与我的想法比较接近,多多少少也算是不谋而合,因此我决定举行以学生装扮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4. 最后确立的班会主题虽然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会有话说,也非常想说,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敏感话题,容易触动学生内心的敏感角落。所以,我决定以一种轻松的谈话方式展开班会的进程,真正调动起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内在兴趣,让他们能够说出心里话。
5. 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确实,现在学生的打扮已经超出,甚至有的已经颠覆了我们许多家长、许多老师心目中的原有“规范”,成人们总是在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会打扮成这样?他们的审美趣味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社会变了,我们许多传统的观念也要变。我们不能强制他们按照上一代人的标准去打扮自己,只能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自己的着装打扮既时尚、个性又适宜有度。在此基础上,应启发学生更注重自己内在的“装扮”。
活动过程:
1. 观看视频。在观看基础上讨论并评价中学生流行服装、流行饰品及其流行原因,引导同学们尽量敞开心扉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聆听中进一步发现他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动机。
2. 展示自我。按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装扮”自己并说出理由;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时间和场合里最适合的装扮应该是怎样的?在讨论中感悟适宜、得体、有度的原则。
3. 提升内涵。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拥有最美的青春?怎样才是最美的青春形象?这次班会要引导学生感悟内在美的永恒价值,理解并丰富青春美的内涵。
反思与重建(略)
4.我们的班会作文 篇四
“五月的花是最美的花......”嘹亮的歌声还在教室里回旋,一个“机器人”走上讲台,队员们投去一双双好奇的目光。“机器人”自豪地说:“今天的中队活动由我来主持,根据辅导员金老师的提议,今天活动的内容是:争做一个异想天开的发明家……。
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皱眉考虑,有的朝窗外凝神,有的相互对看......
大家称为“百灵鸟”的小红,跑着跳上讲台。她是学习委员,矮矮的个儿,苹果似的`脸,水灵灵的大眼睛,头上有两个羊角辫儿。她刚开口讲,就笑起来,脸上露出两个酒窝。“每年我家里种上几亩西瓜,成熟季节,一眼望去,田里一片都是大小西瓜。爸爸在采摘时,看看这个,弹弹那个。我发明一个西瓜测熟仪,靠到西瓜,指针就会转动,看所指示的数字就会知道西瓜的成熟。西瓜是圆形的,不好堆放、装运,如果人工培植杂交西瓜成方形,堆放、装运起来就便多了。”我们哈哈大笑,辅导员也咧开了嘴。坐在靠窗口的小祥脸上带着笑容,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红,可能正在设计西瓜测熟仪的构造图吧!或在研究人工培植杂交西瓜的方法吧!
喜爱花零用钱的小刚,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班开展星火小储蓄活动以来,我储蓄的钱最少,我想:雪糕制成半截多味,半截甜。人工培植的甘蔗,半截咸,半截甜,这样既解喝又解馋,就可多节省钱。”说得差点儿滴下了口水。
上课常坐不住的小华,红着脸走上讲台,我想:“设计一种提醒器,安装在凳子上,当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猛地提高座位,使你有所醒悟。” 小林讲:“我奶奶身体太胖,设计一种空气上衣,给它打足空气,奶奶穿上它,走起路来就不吃力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演讲自己的设想,辅导员和我们一样,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微微点头,有时用笔在本子上沙沙录着,大概是把我们想的记下来寄给大科学家吧!也可能把它编成我们班的异想天开专集吧!
“机器人”笑着说:“我机器人想发明一个人工太阳,把它放到天空,让世界没有黑夜、使人们生活、工作都方便,又节省了电。”“机器人”拿下头盔——他不是班长李明吗?
5.《我们的高三》班会课件 篇五
高三(6)班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三学习生活,从而调整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设计:采取教师讲座与学生发言相结合的方式,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入手,畅谈高三生活。
一、高三生活在我们很多同学里,是苦不堪言的。的确,不光你们这么想,老师有时也觉得是这样。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道理:不经过风吹日晒的果实是不甘甜的;没有苦辣的相伴,喜乐也是无味的;人生需要鲜花与掌声,但更需要汗水与历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喜极而泣、苦尽甘来的感觉(就像运动员)。同学们,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样的道理,那就去学会苦中作乐吧!让我们平淡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的自己。
二、教师朗读《感悟高三》的散文:
高三,当你在约定的时间出现的时候,我的灵魂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你,我才可以说真正地活过。
感悟高三,人们会说:高一的生活如刚离树桠的樱桃那样新鲜。我们像刚离巢的鸟儿,双眸张望着已翘首盼望多时的五彩世界,感受着气流贯穿全身;高二则犹如透着阳光的雾霭。我们向往那无限的光明和绚丽,却又迷恋雾的轻忽和湿润,担心前方的火热消融了自己的心态,一颗心是飘忽不定的;高三——刹那间所有的比喻都是显得干涩无力。面对接踵而至的试题,面对不绝耳畔的叮嘱和期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沉重,然而我们的心里却充满了激情。即使书山题海,我们也有理想做帆的豪情;即使屡战屡败,我们也有“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即使路途遥远,我们还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信念。我们正踏上一条莘莘学子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荆剌之路,没有“浪子回头”唯有“破釜沉舟”;我们也正上演一曲汇集芸芸众生悲歌喜泪的人间苦剧,没有无言的空虚,唯有艰苦的奋斗。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在痉挛、冰冷的寒风中埋首书海的火红的笑脸,才有了在昏暗、微弱的路灯下凝神的身影。
感悟高三,尝过孤寂、尝过失败、尝过困苦,才品出了快乐、成功和拼搏的滋味,我们会相信:经过风雨的海燕会更加坚强;我们会懂得:经过霜雪的麦苗会更加茁壮。走过高三,凯旋可品尝它的甘甜,折戟仍可品尝它的芳醇,无论如何,我们愿意去经受生活的波折,去体味这个年龄可能会有的稚嫩的沧桑;去设计构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去孕育和实现自己的希望!
三、学生交流:围绕如何面对高三学习生活,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师小结: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自由,为此高三的生活必然是有压力的,《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的“走红”并不是仅仅是虚幻的理想,而是突现了社会对“许三多”式人物的需求。为实现我们的“理想”,惟有“痛并快乐着”,讲述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结束。
“夕阳西下,在大草原上,一头狮子想: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跑的比羚羊快,这样我就有食物了.在另外某个地方,一头羚羊想: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跑的比狮子快,这样我就不会被吃掉了.所以,在太阳升起的时刻,你要做的就是奔跑.”
6.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班会 篇六
时间:2012年3月30日下午第二节课 地点:二年级(2)教室 主持人:徐英
参加人:本班全体学生 内容:
一、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
1、清明节的起源: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关于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二、节日习俗:
1、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7、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8、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三、我们的节日〃清明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祭扫烈士墓: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四、向学生介绍部分英烈的事迹:
五、小结:
7.一起谈谈班会课的主题 篇七
七嘴八舌
大主题与小主题
曾听过一节廉政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课后,同来的几位老师评价说:“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说不到点子上。”“与学生的关系不大。”“没中心。”这节课只是学生把查找到的毫无关联的资料一件件展示出来而已。“廉洁修身,美丽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的题目,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只能泛泛而谈。因此,我认为,主题班会课的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分为大主题与小主题,一般上级和学校德育工作定的都是大主题,如“弘扬奥运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廉洁修身”“文明礼仪”等。而主题班会课不能只用这个大题目,应必须思考这个大题目都有些什么内涵,然后以某一小点作为切入口,定出主题。如“奥运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有“更快、更高、更强”“讲文明,树新风”“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我设计的“做个自强的好孩子”以“更强”作切入口。当然不可以定出“讲礼貌,迎奥运”“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团结互助,共建和谐”等等取材范围小的主题班会。总之,我们看到大主题后,一定要找出大主题的全部内容,选取最小的切入口,再定出与大主题相应的小主题。
教育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以“做个自强的好孩子”为主题,是因为看到刚离开幼儿园的一年级学生严重依赖父母。早上起床要父母帮忙穿衣服,由父母背着书包送到校门口,放学时又由父母帮着拿书包回家,然后陪着做作业,睡觉前还要父母检查和收拾学习用具。如果家长稍有疏忽,学生就会没依时完成作业,忘记带书或笔。家长特头疼,什么时候孩子才会自己独立起来?早上,每个学生都穿得整整齐齐,可到了中午放学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少学生的鞋带散了,已经踩得变黑了,红领巾也歪了。问:“为什么不绑鞋带?红领巾怎么没戴好?”学生天真活泼地回答:“我不会绑,不会戴,都是妈妈帮我的。”多可怜的一年级学生,多可怜的学生家长!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年级学生很有必要上一节关于自强自立的课。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要学会自立,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要懂得自强。因为少年强则祖国强,少年更强则祖国更强。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黄河清)
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就是按照自己学校的优势特点、地理位置,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事热点,设计符合实际、面向全校的班会主题。如:我校处在国道324线旁边,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是每个学期不可缺少的教育主题;我们学校是文明学校,每个学期都召开“做文明学校的文明学生”主题班会,等等。“特殊性”是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和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主题开展班会课活动,捕捉学生亮点,让每堂班会课都有声有色,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改善班级体面貌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我带的这个班级大多数是学习美术、音乐、体育的艺术生,既要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又要学习艺术专业知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根据这种情况我确定了“鱼和熊掌都要兼得”主题班会。学生谈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发表了看法,经过思考、讨论和我的提示,大家总结出处理矛盾的办法,我再补充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
计划性与偶发性
班主任每个学期要从大局出发,把握时代脉搏,按照校历安排和政教处工作计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兼顾实际,设计出符合教育规律的主题班会计划,并且按要求完成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班会主题并不是能够完全预设的,也要利用生成性资源。比如,国际局势时事变幻莫测,可能对学生有影响;虚拟网络有时是一颗“定时炸弹”,给学生以重磅打击;学生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各种伤害;再加上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不可预测的交通事故、学生意外身亡等等,这些称为“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对学生个体伤害较大,对家庭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对学校声誉和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应通过班会及时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正轨”,提高应变能力,有效保护自己。去年“五一”前夕,我从一班干部处得知,由于某法国超市支持“藏独”,班级有同学计划“五一”期间要抵制该超市。我觉得事态有点严重,就决定召开一个“理性爱国”主题班会,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自主策划、组织、收集信息,全面了解事件,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明确任务,最后做到了理性爱国。汶川大地震后,我校组织教师学生踊跃捐款,同时要求每个班级都必须召开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赏识生命,享受生命。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六中吴勇斌)
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
班会主题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有这样的主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初一级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建立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可开展如“我爱我班”“莫忘国耻,爱我中华”等班会。上了初二,应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开展如“我的学习方法谈”班会。初三,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人格教育,可开展如“少年壮志当凌云”班会。高一级可以“立志、善学”为主题。高二可以“合作、探究”为主题。高三可以“责任、拼搏”为主题。
8.我们的班会课 篇八
--152班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我们的梦想
二、活动目标: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在现实的中学生活中,很多同学却迷茫了,迷失了自己。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失去了学习乃至个人成长方面的动力。通过开展此次班会,旨在让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以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注入更大的学习动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绘制一幅理想蓝图,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以更好的面貌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活动时间:2013年12月2日
四、活动地点:高二152班教室
五、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班会主题设计思想。
2、围绕已定的主题,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3、做好策划,选好两位主持人,五位评委,五位小组长。
4、制作ppt课件,选好背景音乐、歌曲及采集、制作好视频资料。
六、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模仿《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播放“我的梦想”采访视频。
(2)主持人介绍参加本次“寻找最佳梦想”活动的五个小组。
(3)5个小组通过激烈讨论,得出各自小组的最佳梦想,并请代表起来讲
述。
(4)评委离场评议
(5)主持人做现场采访“你的梦想是什么?”
(6)评委分别评价,选出最佳梦想。
(7)特邀评委、副班主任丁国雪做点评,宣布结果。
(8)播放视频:152班各科任老师讲述自己的梦想,对本次活动的寄语。
(9)写下自己的梦想,装入瓶中,我们10年之后聚首再打开。
(10)全班起立,合唱《我们的路》
(11)班主任献词,主持人祝愿大家:树立信心,实现梦想!并宣布班会结束。
9.我们的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篇九
一、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活动形式
竞猜、朗诵、观看视频等
三、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陈诗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由我和魏馨怡为大家主持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民俗风情。
(二)竞猜活动
(魏馨怡)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以后,播放视频。)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下面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
(三)各个节日介绍
1、(陈诗漩)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每年的农
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可热闹了。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穿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写的就是春节的情景。(出示ppt)“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之,在春节家家户户焕然一新,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和它的习俗吗?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2、(魏馨怡)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红包,让我们走进第二个节日——元宵节。北宋欧阳修
有一首诗《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衣衫袖。”多么美的诗句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元宵节人们都在干些什么。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3、(陈诗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转眼我们来打了江南的春天。清明节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日。我们一般都在这个节日里去扫墓,寄托哀思。那么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大屏幕显示资料,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4、(魏馨怡)过完了清明,我们迎来的是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
来的。有古诗为证:唐 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去看看今天的人们是怎样过端午的。
5、(陈诗漩)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由此演化出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七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就与牛郎织女有关。七夕节也
叫乞巧节,古时候的少女特别重视乞巧节,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原因吧。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6、(魏馨怡)“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
心呀。”又到了每年吃月饼的时候了。中秋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我为大家讲讲这个传说。中秋节历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家家都要吃团圆饭,大多数人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回家团圆。当某种原因无法回家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吟诵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些人,对着月亮发出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陈诗漩)前不久,我们刚刚学了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大家跟我一起背一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对,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属于老人的节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它的来历。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四)结束语
10.如何上好说理性的班会课 篇十
一、善于运用故事
借故事讲道理,寓教育于故事,是班会教育中常用的策略,但不少教师讲的故事,要么是一些寓言、童话,真实性小,可信度低,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要么是一些名人的陈年旧事,学生耳熟能详,减少了对学生情感上的冲击力,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班主任能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鲜活而具备较强说服力的故事或凡人凡事,在运用这些故事进行说理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例如在教育学生不要因为他人的打击、否定而放弃自己的目标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女孩从小渴望做一个芭蕾舞演员。有一次一个著名的芭蕾舞演出团到当地去巡演。小女孩无比兴奋,找到团长,问团长自己适不适合做芭蕾舞演员。团长只看了他一眼,很冷漠地说了三个字:你不行。小女孩无比伤心,她太相信权威了。她在想:这个团长只看了我一眼,就说我不行,看来我是不适合做芭蕾舞演员了。于是他放弃了梦想,读书去了,学习去了,生活去了,工作去了,结婚去了。
二十年后,小女孩已经成为一位年轻的妈妈。当年那个芭蕾舞演出团又来演出了。她抵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她去找那个团长问清楚:“为什么只看了我一眼就说我不行呢?”团长的第一句话几乎让她崩溃,团长说:“我对每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这样回答的。”她气疯了,大声责骂团长:“你这个混蛋,我这一生都被你毁了。”团长的第二句话。让这个妇女羞愧地低下头走了。团长说:“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因为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目标。你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打击时,笔者又引用了如下一个真实的故事。
香港现在的行政长官曾荫权读书时有一门功课特别的烂——英语。每次英语考试都是班里垫底的,他的英语老师很有个性,有一次临下课只有5分钟的时候,走到曾荫权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曾同学的试卷打开,吐唾沫,踩两脚,然后走了。
我们无法揣摩当时曾荫权是怎么想的,但5分钟过后,曾荫权站起来,拿着手帕,把试卷上的唾沫擦干净,走了。半年之后,每次英语考试,他都是全班前三名。请问为什么?他说他必须学好英语,要证明给老师看。后来记者采访曾荫权:“你生命中最感谢的是谁?”第一个就是英语老师。他说当时我认为老师在侮辱我,现在我明白了。老师是在激励我、打击我、考验我,使我下定决心学好功课。
可见,失败者把别人的打击转为阻力。成功者把别人的打击转为动力。
你看,这样运用故事来讲道理,是不是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震撼?
二、善于利用数据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能经常获得学生的各种数据,例如与学业成绩有关的数据,教师应结合这些数据,善于从中挖掘可教育的素材,在班会课上进行恰当的引用,以避免苍白无力的说教。
例如进行期中考分析时,为了说明学科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在班会课上引用了两名同学的真实成绩进行比较:
从上述数据来看,A同学没有一个学科进入班级前15名,但总分却上升至13名,这是由于他各个学科比较均衡的结果;B同学有5个学科进入班级前15名,但总分却滑落至23名,原因是各个学科发展极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总成绩的排名。由此可见,科科好,才是真的好,“和谐最无敌”。
班级中诸如此类的数据还很多,只要班主任精心梳理,适当运用,就能起到很好的说理效果。
三、善于引用学生中的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这个榜样就来自身边,相信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教师要善于引用学生中的典型进行说理性教育。
为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笔者在班会课上引用了年级总分第一名的同学的学习时间表来教育学生。
①学习很少熬夜,说明他十分重视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学习的时间越多不等于学习成绩越好,决定成绩的是学习的效率而非时间。
②周六周日并非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说明他讲究劳逸结合,促进学习效率。
③假期没有放下学习,一直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因此功课一直没有拉下。
在这次班会课后不久,笔者发现学生在时间的管理上明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应该说是上述同学的做法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起到了积极的借鉴效果。
四、善于采取多种形式
说理性的班会课不一定非要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其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在进行“感恩”的主题班会时,笔者没有进行过多的说理,而是和学生观看了央视的一期节目《生命的礼赞》,看完以后,学生无不潸然泪下;在进行“复习动员”的主题班会时,笔者会为学生写一些文章,如《尽早准备,全力以赴,打一场漂亮的期末考战役》、《你离成功有多远》等,借助文字性的说理,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复习,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只要形式得当,说理性的班会课会成为学生良性发展的“催化剂”。
11.爱护我们的眼睛主题班会总结 篇十一
班会一开始就有人开始说自己的痛楚。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几点如下:
1.吃热的东西的时候眼镜片会起雾。
2.刚开始戴眼镜的时候,鼻梁会很难受。
3.当低头或捡东西的时候,眼镜会掉。
4.据现代科技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合适方法。
5.近视眼每年都会加深,所以眼镜会越来越重。
我听了之后非常惊讶,于是就想要怎样才能防止近视呢?
我查了一下资料有总结出了几点:
1阅读时间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每一小
时左右休息片刻为佳。
2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课,这
样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而引起疲劳,进而造成成近视。
3看书距离应适中书本与眼睛之间的标准距离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
的高度也应与身体相适应,不可勉强将就。
4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
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为宜。
5睡眠不可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6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
12.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班会教案 篇十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室
20xx年x月x日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端午》唐文秀
《五月五日》梅尧臣
《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13.我们的班会课 篇十三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义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思想、性格是有可塑性的。如果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呼吁不要再让班会形同虚设。
那么,应该如何设计与组织班会呢?
一、巧妙选题
1.主题性
主题是班会的灵魂。从时间的角度上来划分,可以设为月主题和周主题。我校将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那么周主题就紧紧围绕其开展了,可以组织“文明礼仪知多少”“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献上我的爱心”和“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天使”等活动。整个教育活动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又体现了在行为习惯上要求的逐步提高。
主题涉及面要广。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可以从学生的道德品质上进行影响与熏陶,还进行心理上的正确引导,或是能力的培养等。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主题班会:“在课堂上……”(上课的行为习惯),“诚实守信人人夸”(道德品质方面),“宽容让你更快乐”(健康心理方面)。
2.时效性
活动要紧密关注班级的动态,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导向。比如发现学生带化妆品在课间化妆,就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一次“心灵美使你更可爱”的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一个人有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他才是一个真正美丽的人。
3.开放性
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学生生活的环境也不例外,他们也在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我们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是一个大的开放的空间,突破校园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机会。可以就目前社会上的现象展开调查,试着分析,在班级或是全校进行交流与探讨,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社会的辨别能力。
二、形式灵活
灵活的形式会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极大的热情与兴致参与进来。我们可以是辩论会的形式,可以是朗诵式的,也可以是以全班展示型的活动,还可以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我们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参与,不去评定少部分学生的优秀,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的态度,充分地发挥蕴含在每次活动中教育力量。
三、准备充分
在开学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提出的任务与措施,班主任在班级中应要求全体同学针对班会的内容、目的、形式、实施措施等,为开展好全学期的班会献计献策;班委会干部再根据这些意见,收集、整理、制定全学期的班会活动计划,制成统一的安排表。这样全班同学对本学期的活动会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如果临时需要调整的再作重新部署。根据每次的组织形式不同,要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一次成功的班会,有赖于班主任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在开展“妈妈,节日快乐”主题班会时,班上的学生提前两星期就准备好了节目,有的朗诵诗歌、有的演唱歌曲、有的跳舞、还有的表演小品,大家还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了充满创意的祝福卡片、感谢卡片。班会那天,我请来了大家的妈妈。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大家和妈妈说着悄悄话,眼睛湿润了……我想,这样的班会是让人难忘的,是一次灵魂深处的倾诉!
四、氛围和谐
我们理想中的班会应是具有人文性的,师生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共同组织进行着的!列宁说过:“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只有学生理解了你的情感,悦纳了你的情感,你才能引导他们步入真理的殿堂。在班会课中与学生的交流教育,始终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要进行婉转的情感传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讲话的机会,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整个班级的民主氛围浓郁,存小异求大同!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找准自己的位置,以达到奋斗目标。
五、开发资源
做教育的行动者,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教育视角。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社区,开展社区系列活动;或是将家长请进学校,开展家校互动,这样的教育将更具有感染力。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学生进行知识讲座。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仅在学校学习知识,还要懂得什么是尊重、挫折、理解和沟通;希望能够借助家校互动,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交流;希望学生不仅是学校里的同学,也是生活中的朋友。
总之,在班会活动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这样的班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班会应不断吸纳更多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随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投入与参与,我们相信班会将有更深远、更丰富、更宽广的内涵与前景。
【我们的班会课】推荐阅读:
《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心理班会09-24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08-14
即将大学毕业的我们,最后一次班会09-11
《我们的梦》迎新主题班会开场白的主持稿10-27
“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设计07-23
班会演讲稿:遵守校纪校规,美丽我们的人生10-12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07-18
珍爱生命从防火做起,杜绝火患从我们做起---主题班会09-07
《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主持人串词(一、二部分)10-19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