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论文(精选8篇)
1.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一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4.5 周学时:5 课程性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内容:
总论 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 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教学参考书: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开课学期:春季。
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总计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内 容
学 时
理论 10 6 10 3 4 3 4 3 3 2 2 4 6 6 2 4 2 11 3 1 1 90
实践
合计 10 6 10 3 4 3 4 3 3 2 2 4 6 6 2 4 2 11 3 1 1 90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一、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了解 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概况,着重了解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内容】
1.中药及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2.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目的要求】
掌握 道地药材的含义。
了解 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适时采集中药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内容】
1.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2.中药的采集。【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道地药材?
2.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炮制的含义、目的。熟悉 火制法的常用炮制方法。了解 炮制的方法及其作用。【内容】
1.炮制的目的。
2.炮制的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炮制? 2.中药炮制的目的有那些? 3.炮制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熟悉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了解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内容】
1.四气。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五味。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4.归经。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5.毒性。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四气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五味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4.四气、五味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目的要求】
掌握 配伍的含义、目的及药物“七情”的含义。了解 药物“七情”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内容】 1.配伍。
2.七情,药物“七情”含义,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配伍?
2.中药的配伍关系有哪几种? 3.药物“七情”的意义?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 “十八反”、“十九畏”。熟悉 配伍禁忌的含义、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内容】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熟悉 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了解 中药的常用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及服药方法。【内容】
1.中药的用药剂量。2.中药的用法。【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药物、应用、患者三方面对用药剂量的影响?
各 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掌握 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薄荷、蝉蜕、柴胡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使用解表药时的禁忌注意事项;熟悉药物12味:紫苏(附:紫苏梗)、羌活、生姜、白芷、香薷、辛夷、牛蒡子、菊花、桑叶、蔓荆子、升麻、葛根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4味:淡豆豉、浮萍、藁本、苍耳子的功效、主治。【内容】
1.解表药概述:含义、性能特点及分类、适应症、使用注意等。
2.发散风寒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
3.麻黄、桂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麻黄、桂枝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防风、荆芥、羌活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4.发散风热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5.柴胡、薄荷、牛蒡子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防风与荆芥、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熟悉葛根、香薷、细辛、苍耳子、生姜、藁本、辛夷、升麻、蔓荆子等药物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
7.解表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解表药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比较麻黄、桂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防风、荆芥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薄荷、柴胡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九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应用、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4味:芦根、夏枯草、天花粉、决明子、龙胆草、苦参、蒲公英、地丁、青黛、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野菊花、穿心莲、贯众、白花蛇舌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紫草、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9味:淡竹叶、马勃、水牛角、大血藤、重楼、熊胆、马齿苋、秦皮、白鲜皮、白薇的功效。【内容】
1.清热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清热泻火药:生石膏与知母效用比较;芦根与天花粉的比较。3.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效用比较。
4.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湿热病的药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穿心莲、贯众;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药物:蒲公英、地丁、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野菊花、重楼、熊胆、白花蛇舌草;主治咽喉肿痛的药物:射干、山豆根、马勃、板蓝根;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马齿苋。
5.清热凉血药:生地与玄参功效异同;丹皮与赤芍的功用异同。6.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的适应证;青蒿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7.清热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石膏、知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比较银花、连翘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比较生地、玄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青蒿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4味:甘遂、番泻叶、芦荟、巴豆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6味:牵牛子、芫花、商陆、千金子、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
【内容】
1.泻下药概述:泻下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大黄、芒硝的功效、应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3.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4.泻下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泻下药的分类及功效、适应证? 2.比较大黄、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独活、威灵仙、蕲蛇(附:金钱白花蛇)、秦艽、防已、五加皮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0味:川乌(附:草乌)、乌梢蛇、雷公藤、木瓜、蚕沙、伸筋草、桑枝、桑寄生、狗脊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12味:寻骨风、丝瓜络、松节、路路通、海风藤、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千年健、穿山龙、臭梧桐的功效。【内容】
1.祛风湿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蕲蛇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已效用比较。
4.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五加皮有北五加皮、南五加皮的不同品种。5.祛风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祛风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独活、威灵仙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秦艽、防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五加皮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苍术、厚朴、藿香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2味:砂仁、豆蔻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佩兰、草果的功效。【内容】
1.化湿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苍术、厚朴、藿香性能特点及应用。3.化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藿香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木通、茵陈、金钱草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8味:通草、海金沙、瞿麦、扁蓄、猪苓、滑石、石韦、虎杖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4味:冬葵子、萆薢、地肤子、香加皮的功效。【内容】
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木通性能特点及应用。
4.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特点及应用。5.利水渗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茯苓、泽泻、薏苡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车前子、木通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茵陈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3味:花椒、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4味:筚茇、筚澄茄、胡椒、高良姜的功效。【内容】
1.温里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性能特点及应用;附子、肉桂功效、应用的异同。
3.温里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附子、肉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附子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7味:川楝子、沉香、薤白、青皮、乌药、佛手、檀香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8味:柿蒂、荔枝核、青木香、大腹皮、香橼、刀豆、甘松、九香虫的功效。【内容】
1.理气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理气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橘皮、青皮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比较木香、香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山楂、神曲、麦芽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味: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1味:谷芽的功效。【内容】
1.消食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山楂、神曲、麦芽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3.消食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山楂、神曲、麦芽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了解 了解药物5味: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榧子、鹤虱的功效。【内容】
1.驱虫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3.驱虫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小蓟、地榆、三
七、茜草、蒲黄、艾叶、白及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熟悉 熟悉药物6味: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炮姜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6味:苎麻根、降香、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的功效。
【内容】
1.止血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大蓟、小蓟比较。
3.化瘀止血药:三
七、茜草性能特点及应用。4.收敛止血药:白及的性能特点及应用。5.温经止血药:艾叶的性能特点及应用。6.止血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止血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大蓟、小蓟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三七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4.艾叶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川芎、延胡索、丹参、益母草、牛膝、莪术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2味:乳香、姜黄、没药、五灵脂、红花、马钱子、桃仁、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三棱、水蛭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7味:血竭、自然铜、骨碎补、虻虫、苏木、斑蝥、穿山甲的功效。【内容】
1.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乳香、没药比较。
3.活血调经药: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红花、桃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活血疗伤药:马钱子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5.破血消癥药:三棱、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6.活血化瘀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乳香、没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红花、桃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丹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三棱、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半夏、川贝母、浙贝母、桔梗、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3味: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白前、栝楼、竹茹、竹沥、海藻、昆布、款冬花、紫菀、枇把叶、葶苈子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8味:禹白附、皂荚、前胡、天竺黄、马兜铃、白果、海蛤壳、洋金花的功效。【内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温化寒痰药:半夏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栝楼、桔梗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川贝、浙贝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桑白皮、葶苈子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化痰止咳平喘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痰止咳平喘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川贝母、浙贝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半夏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4味:龙骨、磁石、琥珀、远志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合欢皮、夜交藤的功效。【内容】
1.安神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3.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4.安神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安神药的分类及功效? 2.朱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3.酸枣仁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石决明、羚羊角、牛黄、天麻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0味:珍珠母、代赭石、牡蛎、刺蒺藜、罗布麻、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主治。【内容】
1.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龙骨、牡蛎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全蝎、蜈蚣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平肝息风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平肝息风的分类及功效? 2.石决明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3.羚羊角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4.全蝎、蜈蚣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麝香、冰片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1味:苏合香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蟾酥、樟脑的功效。【内容】
1.开窍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麝香、冰片的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3.开窍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麝香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分类、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0味:西洋参、山药、大枣、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蛤蚧、阿胶、何首乌、百合、天冬、石斛、南沙参、枸杞子、黄精、龟甲、鳖甲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12味:太子参、白扁豆、蜂蜜、沙苑子、益智仁、海狗肾、海马、锁阳、龙眼肉、玉竹、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内容】
1.补虚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比较。
3.补阳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杜仲、续断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补阴药:北沙参、麦门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龟甲、鳖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补虚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补虚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杜仲、续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鹿茸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比较当龟甲、鳖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7.比较当北沙参、南沙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7味:麻黄根、浮小麦、诃子、肉豆蔻、莲子、芡实、海螵蛸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7味:糯稻须根、石榴皮、禹余粮、赤石脂、五倍子、覆盆子、金樱子的功效。【内容】
1.收涩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固表止汗药:麻黄根的功效、主治、配伍。
3.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4.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海螵蛸与桑螵蛸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收涩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收涩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海螵蛸、桑螵蛸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五味子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目的要求】
熟悉 熟悉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了解 了解药物3味:常山、瓜蒂、胆矾的功效。【内容】
1.涌吐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常山、瓜蒂、胆矾的功效。3.涌吐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图片、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复习思考题】
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第二十七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硫黄、雄黄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2味:蛇床子、土荆皮的功效。
了解 了解药物3味:蜂房、白矾、大蒜、蟾酥的功效。【内容】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硫黄、雄黄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的用法及用量。
3.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雄黄及硫黄功用异同?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味:升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了解 了解药物5味: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用法用量。【内容】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升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的用法及用量。3.拔毒化腐生肌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升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2.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二
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2004年8月入学的102名四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分成2组,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人。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教学环境
教材均选用中等中医药学专业《中药学》, 由同一教师授课, 且课程时数及课堂教学环境相同。
2.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以中药形象体、标本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 按形态、归经、性味、功效应用展示实物, 并采用4段教学方法 (实物形象体→标本分类归经→性味→功效应用→复习总结) 。对照组则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
2.3 方法分析
2组学生均按学校考试制度按时进行期中、期末考试, 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方式, 均由学校采用题库软件编制, 且充分考虑了各题型及各层次试题的合理性比例, 统一监考。考后由同一教师阅卷, 试卷中学生组别、姓名及学号均被密封, 因此考试成绩区分度好, 客观、全面, 可信度高, 实际有效[2]。对2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要求其对各自教学法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欠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 学生填写问卷后统一收集, 作为教学及学习效果评价资料[3]。采用对比法将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和t检验。
3 结果
3.1 2组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2 2组学生期未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期末考试成绩显示, 实验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3 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 (见表3)
2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满意度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注:u=3.5 484, P<0.01
4 讨论
(1)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 按照教材章节进行讲授, 学生死记硬背, 进行被动的程式化学习, 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表3显示, 对照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 说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不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兴趣低, 学习效果较差。
(2) 直观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 把中药植物形象体及标本带入课堂, 按其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内容形象、具体, 学生学习兴趣高。另外, 教师还组织实验组学生参观中药植物园, 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 并与其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相联系, 加强学生对中药品种的记忆。笔者认为, 采用直观教学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深受学生欢迎。表1、2显示, 不论期中还是期末考试, 实验组学习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表3显示, 实验组教学效果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直观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 通过直观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实物标本, 使学生易于理解。把中药标本带入课堂, 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而牢固的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 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实际有效,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因此, 该教学法具有推广及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冼寒梅.中药学课程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6 (4) :22~24.
[2]唐飞.中等卫校课程综合教学对考试成绩影响的研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 :31~32.
3.中药学专业《药学英语》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 药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42;G2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31-0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教学阶段,并分别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了专业英语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1]。但现在却普遍存在学生只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后,认为英语的学习已完事大吉,对于大学后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普遍重视不够的现象。笔者在多年从事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药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简要做以介绍。
1 教学内容的设置
1.1 注重传统与现代内容的结合
目前笔者采用自编教材进行授课,在教材的编写上,笔者选取了集专业性、科普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考虑到中药学专业的特点,笔者选取的文章将传统中医药学内容与现代药学的内容等相结合:如在中医药部分笔者选取的文章有The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里面重点介绍了Properties and Flavors of Drugs(四气五味),Actions of Lifting、Lowering、Floating and Sinking(升降沉浮)等以及有关The Processing of Drugs(中药炮制)与Dosage Forms of a Prescription(中药剂型)等内容。此外,笔者也选择了有关现代药学的文章,如Determinate Errors(测定误差)、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提取分离方法)、What is pharmacognosy等(什么是生药学)[2]。
1.2 注重实用性
自编教材内容的编写中,将《美国药典》等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使学生既可以接触到严谨、精炼、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同时这部分内容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很好的补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笔者教材的编写和教授过程中,还有关于如何用英语写科研论文,介绍一些固定的格式和写法,有关外文专利知识的介绍以及说明书阅读等内容。
2 教学方法的采用
2.1 专业词汇教学
单词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使用者对于英语的应用程度,药学英语亦如此。专业词汇的学习虽然比较枯燥和单调,但许多药学专业词汇又多是合成词,由词缀、派生、复合等方式组成,通过教授一些构词法,能够帮助同学记忆。例如,pharma-(药的,药学的)是一个常见的词缀,通过它可以构成诸如像pharmaceutic(制药的)、pharmacology(药理学)、pharmacist(药剂师)等专业词汇。通过对构词法的领会,学生可以逐步举一反三,加深对单词的记忆。还可以采用诸如联想记忆法等方法,如physiological(生理的),联想到与此相关的pharmacological(药理的)、pathological(病理的)等词汇[3]。
2.2 开展互动式教学
以往一提到医学英语课,就会想到教师在课堂上逐句翻译课文,一个一个讲解单词,而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而开展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某一内容或章节的基本专业词汇后,由教师提出主题或问题,由多个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围绕主题或问题回答,回答不对或用词不妥的,由别的同学纠正或补充,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或分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教师提出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各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围绕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4]。
2.3 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训练
由于专业英语课的学时数较少,因此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时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靠平时学习积累,流畅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仅靠几篇范例或课文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自学方法上进行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向学生介绍各种常用辞书、词汇习得、记忆技巧、阅读能力练习要旨等,还包括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相关的教科书等。还应根据学习内容相应地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或翻译任务。
除以上几点体会外,笔者认为,除课堂教学外,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必要能力,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艳.医学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医学信息,2007,30(3):403.
[2] 赵向奎.专科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高教论坛,2008,4:130.
[3] 邴照宇.高职药学专业英语实用教学之我见[J].药学教育,2008,24(1):39.
[4] 孙兆姝.浅谈中药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2):177.
(收稿日期:2012-02-17)
4.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四
浦仕彪 张丽娟 张祎(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一直是近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中医药类专业人才,笔者尝试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丰富《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出有益的尝试,并针对PBL 在教学中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克服其弊端加以阐述。
【关键词】PBL 教学;临床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0-02
PBL 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PBL 教学模式特点和临床基础课程《中药学》特点,笔者对《中药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一.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教学部署和临床课堂两个环节进行,教师根据具体章节的药物功效设计问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教学部署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将班级同学平均分组,每组6~8 人,分组时确保每组有一位同学身体正处于疾病状态,如感冒、失眠等,并自愿作为患者参与《中药学》“临床课堂”教学。若没有同学患病,或在学生群体中找不到“志愿患者”,小组可到学校门诊或医院采集病例信息。要求小组成员就“志愿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望、闻、问、切等方式作出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处方分析时应对具体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剂量、使用注意等展开阐述。小组成员就患者具体的疾病信息以及诊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自主学习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讨论,并回答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各小组选一位同学适时记录“临床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摄像记录。
(二)临床课堂
1、第一节段 病例诊断与处方用药,控制时间:40 分钟此节段,组员对组内志愿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方式作出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若患者为门诊或医院病例,组员则对收集到的疾病信息展开同样的分析过程。可通过讨论、查阅医药文献、求助网络等方式完成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记录员适时记录。
2、第二节段 结果展示与分析,控制时间:每组15 分钟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将本组诊断、处方用药等情况向其他组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组员的质疑,汇报组可以组为单位回答他组的疑问,直至所有疑问解答完成。此节段,授课老师可向汇报组提出相关问题,或帮助汇报组解答他组组员不能回答的以及回答不完善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主要知识点的把握。记录员做好记录工作。
3、第三节段 课堂总结教师就本次临床课堂中各组的表现、存在问题等进行认真评述和分析,各临床组总结并记录各组员对本次临床课堂的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汇总后将各组记录存档。
二.教学实施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中药学》是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开展“临床课堂”过程中,《中药学》的重要知识内容可能在“临床”中被淡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中药学》相关内容的设计,突出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作用趋向、剂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内容;处方里出现用药禁忌时应设置问题,使同学深影响。
2、重视临床思维和中医思维的培养。《中药学》课程一般于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在课前教学部署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临床相关知识,“临床课堂”过程中重视学生临床思维和中医思维的培养。
3、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果汇报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的规范与得体,呈现临床的真实性,甚至可以通过此过程培养同学处理医患关系的能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力。
(二)难点
1、《中药学》课程的设置与其它临床课程,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课程是同时开课,甚至更早,给临床课堂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病例的最终诊断、用药无统一标准,这是临床课堂训练学生思维和发挥其能动性的重要方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全面的临床专业知识,对同学错误的诊断、用药给予及时纠正。
3、根据中药的性能和功效,《中药学》教材将具体药物分属于不同的章节,如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有的药物临床应用频率高,一些药物却不常用,要求教师在用药讨论时有所兼顾,确保《中药学》学习的完整性。
三.教学反馈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法的接受程度。临床课题结束时对全体学生发放不记名调查表,从激发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共4 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由低至高为1~ 4 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开展了《中药学》PBL 教学“临床课堂”的108 名学生中,86% 的学生对以上项目评分为4 分,14%评为3 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课堂”对提高《中药学》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亦有不少学生(37%)反应该教学方法在“结果展示与分析”环节时,15 分钟的控制时间过于紧张,不利于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再认识。
四.讨论《中药学》是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其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中药学教学都是采用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全程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主观积极性不强。
现代医学教学之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们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临床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其实已融入了CBS(Case-Based Study,CBS)教学法,但“临床课堂”中的病例和诊疗过程更具真实性,与PBL教学的精髓充分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PBL 教学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1]。但PBL 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准确地掌握知识,这是其明显的缺点[2]。
而CBS 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学讨论为主,要求学生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将病例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通过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及查阅有关资料来分析、解决围绕病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从中获得准确的理论知识[3],因此正好弥补了PBL 教学法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有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热情的能力。所以,教师平时更应该注意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能力。
5.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五
中医药教学一直以来使用的教学方式都为注入式教学,虽然有部分中药学教学也使用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在开展理论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中药的形态、饮片标本以及用药部位等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使用的教学模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仍然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采取灌输式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智力,发挥创造力。这在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今天已经不适合应用,无法为当今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因此教师还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学导式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随着逐步使用被完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体系和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属于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1]。学导式教学法主要是将教学重点从教师单方面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做知识的主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想。
2 注入式教学法和学导式教学法对比
2。1 注入式教学法
高职中药学讲述的知识较为复杂,包括中药材来源、采制、功效、性能及临床应用等。课程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授课,教师对教学进程起到决定性作用,将课题作为载体向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发挥到主体作用,课堂较为沉闷、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将会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产生抵触[2]。由此可见,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对学生中药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岗位素养方面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学生创造思维、主动性的形成。
2。2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主要是将传统的以老师的“教”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主要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究。教师的工作重点也由知识灌输转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中药学问题进行研究、探析,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岗位综合能力。
3 高职中药学教学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措施
3。1 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在应用学导式教学法时,首先应用传统教学法讲解中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中药学基础知识,掌握中药学学习的方法,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中药材来源、采制、功效、性能、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接着由教师选出相应的经典中药材开展学导式教学。具体为:
(1)根据中药学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为学生布置成课后作业或者思考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也可应用校园网或者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资料查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课上时间由学生反馈思考题或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各抒己见,提出中药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解答问题。
(4)授课针对学生课上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总结归纳,对于中药学重难点与现代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实例结合进行讲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3]。
(5)在中药学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授课评价,并查看学生填写的问卷调查判断教师的授课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改进,推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3。2 精讲环节
精讲环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对于中药学的重难点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该环节进行针对性点播,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实际精讲环节中,应注意避免按部就班的讲解,也就是從头到尾一直讲解,这样将无法体现学导式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4]。因此,教师在精讲环节应保证点播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已经掌握、巩固的知识无需在进行讲解,把握好课上的每一分钟,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掌握的和重难点内容,提升整体学习质量,构建高效课堂,使高职中药学课堂更好的建设。
3。3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高职中药学教学应充分考虑课程特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效果等内容选取适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学导式教学法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法,而是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比如对于中药学纲领的学习,包括中药学总论重要的基本理论、概念性知识、各论的章节概述部分等[5],要想更全面、更透彻的讲解,还应使用传统教学法;与学导式教学法相结合,通过讲解各类中药共性、规律以及中药学理论等,使学生对中药学基本方法和技巧更牢固掌握,可将中药学相关者知识作为依托,然后经过自学、研究、分析、总结,加深理解,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 高职中药学学导式教学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进行高职中药学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后可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在课上做到主动发言,并进行集体讨论,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技能和能力[6]。根据教师授课评价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情况、综合技能与素质水平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均有所提升。同時学导式教学法也赢得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有82。31的学生都认为采用学导式教学可帮助其更好的掌握课程重难点,提高学习水平;有94。37%的学生认为采用该种教学方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知识领域得到拓展;有76。5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其对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有84。6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有76。54%的学生认为可将中药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效关联,使各学科的知识内容更具层次性和系统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导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尤其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现当代,更能体现出教学优势。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对高职中医药教学来说,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应重视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高职中医药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盈盈。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34(39):52—53。
[2]丁国瑜。中药实习带教中学导式教学法结合CAI教学的应用解析[J]。母婴世界,2015(04):418—419。
[3]孙健,曹云,柳江帆等。PBL教学模式在中药饮片识别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02):127—128。
[4]付芳,刘芬芬,周步高等。Seminar教学法对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09):1365—1367。
[5]张新渐,黄建民,张尹等。中药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再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0):9—10。
6.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六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2-0110-02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储晓琴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12(5).
[2] 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14(12).
[3] 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3(3).
[4] 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
7.中药学教学论文 篇七
1 加深相关内容把握与理解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对中药学术语进行阐释, 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为准确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高度重视中药学术语的解释, 在整体把握具体内容和词语涉及的前提下, 融合多学科相关知识, 对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从而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1]。以“四气”这一术语为例, 教学者可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寒”“热”“温”“凉”四性为药性;二是温热与寒凉在性质上的显著差异;三是四性之间有程度差异。“四气”是对中药药性特点的阐释, 是指中药在对机体产生作用后, 可产生温、热、寒、凉不同的生物效应, 该性质与药物疗效有关, 而非物理上的“温、热、寒、凉”。温热与寒凉间有着性质差异, 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中, 寒凉为阴, 寒凉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清热, 可治疗阳热之证;温热为阳, 温热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散寒, 可治疗阴寒之证。温、热、寒、凉有着程度差异, 通常来说, 寒性药物比凉性药物的清热力更强, 热性药物比温性药物的散寒力更强。平性指的是寒热不明显的药物, 可能偏温, 也可能偏寒, 故仍属“四气”范畴。此外, 充分掌握各章的基本术语, 也有助于了解每章药物的基本作用特点[2]。在教学时, 可将中医理论与本章内容相结合, 对本章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基本功效进行完整阐述。
2 处理好术语具体描述与抽象概括间的关系
在中医学各门课程中, 中药学是一个重难点, 其内容复杂、繁多, 对于具体的药物, 通常都以具体的病、症、证或病机病因等术语进行描述。将药物治证概括为病因病机, 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药物作用本质, 以便于准确、灵活地选用药物, 然而该描述形式也十分抽象, 且对病、症、证的涵盖较多, 所以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对病因病机进行讲解时, 教学者应将抽象的术语具体化为通俗的描述, 以利于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例如, 在讲解温里药附子时, 教材描述该药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 主治阳虚证。这一概括反映了阳气不足是附子治疗疾病的本质, 但该描述对治证没有具体的描述, 未将具体病变部位与阳气虚统一联系起来, 也缺乏临床症状描述, 所以单凭这一概括, 学习者很难把握附子的治证。因此, 教学者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与药物作用特点相结合, 紧扣教材, 指出阳气虚的病位可在心、脾、肾等部位, 其临床症状复杂[3]。心阳虚, 症状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脾阳虚、脾肾阳虚, 症状多见大便溏泻、脘腹冷痛等;肾阳虚, 则命门火衰, 症状多见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寒宫不孕、阳痿滑精等。再比如:解表药桂枝, 其有温经通脉之功效, 可治寒凝血滞之痛证, 抽象概括为适用于治疗寒邪侵袭致气血不畅出现的疼痛。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应进一步解释桂枝可治疗寒邪客于不同部位引起的疼痛, 比如胃脘疼痛、经行腹痛、风湿痹痛、胸痹疼痛等, 此为异病同治。
在对药物应用进行描述时, 采用具体病、症、证等术语形式能够让学习者对药物应用的感性认识更为直观, 但不少药物所涉及的内容都较多, 该描述方式没有对繁多的治证本质进行概括, 不利于学习者深层次理解、记忆药物的作用特点[4]。例如:清热燥湿药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 可治疗多种湿热证。如果将黄芩的治证具体描述为暑湿、温湿、黄疸、湿热痞满、胸闷呕吐、泻痢等, 虽然描述具体, 便于理解, 却未能反映出这些治证的共同点。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有必要联系中医理论知识, 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 让学习者了解到这些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病证, 其共同本质都为湿热, 同属“湿热证”范畴, 所以可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功效进行治疗。
3 从药性理论出发阐释中药作用及功效特点
药物功效, 是对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术语。深入理解药物功效及功效间的关系, 是中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药学理论中, 药性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其主要包括了升降浮沉、归经、五味、四气等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是理解药物功效术语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要紧密联系药性理论及其他理论对药物功效进行阐释, 从而让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药物作用的本质与内涵。在对某些药物功效进行讲解时, 还有必要与四气理论相联系, 以平肝熄风药羚羊角为例,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在教学时, 应将羚羊角性寒、可清热的特点与明目、熄风功效相联系, 由于羚羊角入肝经, 泄肝热, 故可熄风止痉, 治疗热极生风引起的痉挛抽搐, 却不适宜肝风内动虚证。其明目功效主要与其能清泻肝经火热有关, 故适宜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5]。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中药学术语的解释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 教学者应紧紧围绕中药学术语,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阐述术语内涵, 以便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裴香萍, 王兵, 平莉莉.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4) :67-68.
[2]肖斌, 陶欧, 顾浩, 等.基于功能靶点的中药功效术语规范[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 (3) :252-256.
[3]刘海波, 周家驹.中药功效中名词性术语的现代药理学含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4) :620-627.
[4]徐韩平.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注释[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2) :468-468.
8.提高中药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篇八
关键词:中药学;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中药学作为中医药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品种、功效、应用以及重要基本理论的综合性学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关键。这门基础性学科内容复杂,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中藥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进而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一、传统中药学教学弊端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中药学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传统的授受方式成为教学主导。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厌学等情绪发生。尽管部分学校采用了中药饮片识记教学、PBL教学,但难以普遍展开。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中药知识点非常繁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面面俱到,将知道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这种教学设计实际上不合理的,没有分清主次知识点,缺少知识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学强度,导致知识点掌握不牢,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以闭卷方式为主的考试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考察,很容易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导向,导致学生注重死记硬背,忽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中药学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首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与教学比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品质、性状、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的重要课程,因此,实践课程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利用多种学科资源,加强与中药种植园、教学实验中心、标本陈列室等学科的交流力度,充分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加强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力度,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基础平台。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的开展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次,积极引进案例教学新模式。案例教学是将生活场景具体化、重现化的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融入案例场景中去,通过积极交流或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案例教学方式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促进学校效果的提升。在具体的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积极选择消渴、虚劳、感冒、腹泻、便秘、水肿、疼痛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教师选择并完善案例病例库,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临床案例,选择、检索、最佳的药物,并指导学生对用药方案进行交流讨论,积极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案例教学需要贯穿整个中药学教学始终,开学阶段的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兴趣;期中的案例教学能够保障教学的连续性;而期终的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整理中药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再次,充分利用新型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将教学的简单内容与次要内容,设置为网络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依托网络课件与课程中心,帮助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形之中,教学实效性大大提高。
(二)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纵观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其内容不断更新,新的中药特性逐渐被发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临床用药知识进行活性筛选,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融入教学设计。结合中药学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时安排,对中药学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规划。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将中药学分为四部分:讲授部分,实践部分,案例学习部分以及网络学习部分。将总课时的40%用在讲授部分的教学,通过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将中药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课时的25%用于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方式、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课时的25%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剩下的10%课时用于网络教学或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网络学习。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指导学生整体掌握教学内容,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方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传统的教学方式遏制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因此,必须针对教学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推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案例教学成绩。将两者的分值比例设为3:7。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的综合性评价,更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还需要将学生的课堂表面、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综合性的纳入考评体系中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中药学教学科学、合理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中药学教时效性的重要性以及传统中药学教学弊端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提高中药学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中药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中药学职称论文10-03
中药专业论文06-25
中药饮片市场质量管理探讨论文10-29
中药学求职简历07-25
中药学未来发展趋势07-07
中药学知识一讲义08-02
中药鉴定学辅导:花类中药的鉴定06-21
中药学自我鉴定500字08-21
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08-31
中药川芎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