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

2024-06-20

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精选7篇)

1.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 篇一

做好优秀青年党员的发展,党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学校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这是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发展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吸引力,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人数较少。据~年统计,局党委所辖10个支部仅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平均每个支部不到1名;预备党员18名,其中有4名学生党员,平均每个支部不到2名。而且在这18名预备党员中,多是大埔一小与实验小学的教师居多,其它学校较少甚至多年来没有发展青年党员。由于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不多,所以发展青年教师入党的工作也显得缓慢。有的学校党支部虽然上报的“积极分子”有3—4名,但终究因这些“积极分子”认为入党没有吸引力而不愿入党,加上组织上对其考核不过关,最终没能发展成为党员。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校党支部一两年来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现象。

(二)党员队伍没有生机活力,暮气沉沉,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有的学校党组织工作毫无创新,没有开拓进取精神,死气沉沉,党组织的必要活动有时也无法正常开展,更不用说有什么有意义、形式多样的活动了。目前,教育局党委10个支部共330名党员,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只有76人,占党员总数的23%;而离退休党员有80名,占党员总数的24.2%。有的学校党支部由于缺乏青年党员,队伍有些老化,党员不仅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连党员的义务职责都履行不了,有的甚至交党费也叫人代交。如职业高中10名党员,只有5名是在职的,而且没有35岁以下的党员,其余都是退休的了。这种状况不能不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在群众中特别是青年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不少学校都没有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甚至认为教学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目前,评价一个学校的好与不好,主要是重视教学上的指标,而不太注重党建工作,从而也弱化了党建工作。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教师都热衷于教学研究,注重教学质量,再加上一些学校领导对抓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思想上认识不足,抓党务工作的人员少,并且其他各项事务较多、较忙,从事党务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弱化了学校的党建工作。

(四)文化层次虽然相对较高,但对党的思想认识不足。我们的教师虽然说文化程度相对农村党员来说层次较高,但由于一些学校领导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不抓紧,很少给青年教师上党课,使得青年老师对党的认识较少,所以主动要求入党的就更少。如多数教师普遍认为:党员交党费太高,而又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不像学校工会,每月交些钱还可以搞些活动。又如有些党员同志表现不好,在教育教学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还出现不少党员~的现象,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而支部又没能及时的做好这些党员的思想工作,指正他们的不良行动,这也给其他青年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五)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的原因。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必将受到影响,他们正处于黄金年龄,20来岁,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受党的教育和自身锻炼都比较少,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出现凡事讲“实惠”,容易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

二、加强和改进发展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局党委成立后,要从保证学校党组织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高度,来看待青年教师入党这件大事,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大事抓好。其次,要认识到培养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的重大意义,抓紧发展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改善我局党委党员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今年,在我们党委的重视下,10个支部共有23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1名同志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二)重点实施“推优育苗”工程,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加快发展党员的步伐。一是要结合学校党组织建设,健全学校团的组织,扩大共青团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使团组织真正发挥团结、教育、培养青年的作用。二是要指导学校团组织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的工作。学校团组织要把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把它作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措施来落实,使“推优”工作真正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三是加大选“苗”的力度,学校团组织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结合局里第二批C类骨干教师的培养,及时把一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为“苗子”加以教育培养,努力扩大发展党员的源头。四是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创造一良好的、宽松的育人环境,激励学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成长成才。要结合我县第二批C类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苗子”的党的知识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尽快成熟,争取早日入党。今年我们了送23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县直工委举办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他们都认真地参加了培训,并全部以高分通过培训班的考试。

(三)加强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青年教师的教育,支部是关键,我们要求各党支部要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考察培养工作,并要克服那种只注重发展而轻教育的现象。我们党委成立后,比较重视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及时到各支部进行调研、测评、推荐,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党支部,配好支部书记,选准配齐党支部班子成员。在此过程中注意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办事,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党员当支委,更注重选拔优秀的年轻党员当支委。如大埔一小、柳城中学、实验高中等学校都配有年轻的教师进支委。局党委加强对学校党支部干部的培训工作,今年3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期支委培训班。10个党支部的33名新任支部委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局党委黄盛祥书记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后备干部建设及干部素质等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座辅导;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火姣同志就“发展党员工作”这一问题,着重讲了“推优育苗”工作、发展党员程序

和发展党员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培训,使各支委们不但掌握党务知识,而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成为新形势下的“复合型”教师,为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要抓好党支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要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做工作,不能坐等青年教师找上门。虽然入党是自愿的,但不是等其自然找上门,而应当注重培养。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要重点抓好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教师这一队伍,有计划、有步骤、主动找他们谈话谈心;要突出抓好对青年教师的党的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知识以及业务培训。

(四)改进学校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把党的组织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提高党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学校党支部一是要以课题立项为载体,研究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的新特点和规律,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相结合,在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上从实际出发,力求生动活泼,针对教育特色,讲求实效。党组织对每位青年教师,都要热情关怀,除了经常找他们谈心,还要实行“一帮一”活动。即以一名优秀的老党员教师带一名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对他们进行业务及党的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加强对党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向党靠拢。二要发挥学校党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本学校各项任务的完成。党小组要做好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接受党员的汇报,关心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经常向青年教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决议,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三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发展质量。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发展党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培养与发展的关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把好入口关,决不能降格以求,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各支部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能利用职权搞突击发展、不准以吸引入党为条件搞不正当交易。

(五)针对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工作。要根据青年老师的特点进行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青年教师文化程度较高,在组织党员学习时,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注意邀请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学习中又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用读文件念报纸等形式来进行。如这次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实验高中支部注意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他们更早地了解和掌握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同时,青年教师又有自身的弱点,社会实践少,容易脱离实际;接触国外社会思潮多,容易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因此,党支部要着重加强党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为人民教育服务等党的宗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如组织青年教师深入社会生活,参观学习,通过开阔他们的视野,亲身感受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英明正确,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组织青年教师走访优秀共产党员,向先进人物学习,激励和鼓舞他们不断前进,培养他们自觉奉献教育的精神。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各党支部要加强在党员中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保持学校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精神文明工作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二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教育发展大局,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达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

by 吴顼卮

2.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 篇二

随着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的成立, “本三”学生的培养模式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目前几乎是完全采用了与培养“本二”批次学生相同的模式, 而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教育肯定是问题百出, 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笔者作为一名工程图学教师, 身处在教学改革的一线, 更是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工程图学课程是工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如何针对“本三”学生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更有效、更精彩, 是我们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而在参加今年学校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之后, 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更是有了新的感悟。

1 讲课比赛意义重大

讲课比赛使青年教师明确了讲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是体现自己价值、成就事业、亮丽人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讲不好课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练一手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是每个青年教师的头等大事[1]。讲课比赛对青年教师的锻炼是全方位的, 这种锻炼包括对教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仪态的展现等等。讲课比赛的激烈竞争会促使参赛者精益求精, 认真备课。同时教师们也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射于教育事业[2]。

2 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经历

2014年5月, 苏州理工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拉开了帷幕。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首先在各二级学院之间角逐, 选出10位教师参加决赛。每位参赛教师的讲课时间为30分钟, 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表达、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充分展示。此次比赛与往常的不同之处, 即评委分别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评委由学院领导、督导组专家等组成, 学生评委由各专业共20名学习委员组成。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的评分分别占70%和30%,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决赛产生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4名及若干优胜奖。

本人代表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参加了本次比赛, 讲课内容为工程图学, 参赛的其他教师的讲课内容有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学英语、冶金学、画法几何等。经过激烈的竞争, 我最后获得了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精美的课件、从容而激情的讲解、丰富的信息量使我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得奖是对我的鼓励, 但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次比赛, 更坚定了我积极地探索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信心。

3 讲课比赛给图学课程带来的思考

讲课比赛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展示自己, 并且相互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此次比赛, 我对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有了更多的想法。

3.1 新课的导入很重要

每一堂课, 虽然只有短短45分钟, 但对学生而言, 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堂丰盛的知识盛宴。而其中新课的导入好比一首交响乐的“序曲”, 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简明实用, 且趣味十足。比如, 我讲课比赛的内容是“机件的表达方法—剖视图”这一节, 引入新课时就使用了复习旧课法、自然过渡法和工程实例法三位一体相结合的的方式。

首先, 复习提问:用视图表达机件的时候, 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的轮廓分别用什么线型表示?让一位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要再次表述一遍:用视图表达机件的时候, 对于不可见的内部结构用虚线表达, 对于简单的机件来说, 是能够将其内部结构表达清楚的。但是针对结构更复杂的机件, 能否同样表达清楚呢?这样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列举实例环节。

实例要与工程实际联系, 这样可以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表达出来,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我此次所举的实例是天宫一号的实验舱, 因为非常恰当, 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表述的:大家看到的是天宫一号的实验舱, 应该说它的外形非常简单, 就是由圆锥体和圆锥体结合而成的, 但它的内部结构一定会相当复杂, 如果仍然用虚线表达其内形的话, 势必会出现很多虚线, 图形不够清晰, 不便于看图。如何才能更清晰地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呢?解决办法是剖视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通过生动的工程实例, 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自然。

3.2 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千秋, 前者与学生的沟通性和互动性要好, 后者的直观性更好, 能化抽象为直观, 化枯燥为生动, 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机结合不同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我此次讲课比赛的内容为例, 主要由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习题讲解四个环节组成。针对不同的环节, 合理地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手段。在“复习回顾”的时候, 用PPT的动画演示了某轴承座模型的内外结构, 说明“视图”能够表达这类简单的机件。

在“提出问题的”的时候, 为了说明“视图”在表达复杂机件的时候是“力不从心”的, 需要由“剖视图”来弥足其不足, 插入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的精彩视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有了十足的生气。

在“引入新课”环节, 为了讲清楚剖视图的概念, 我又使用了一个泵盖零件的木模 (该模型前后对称, 且已拆分成两半) , 用木板自制了一个假想的“剖切面”, 演示剖切的过程。这种实物演示, 真实感更强, 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讲解全剖、半剖、局部剖、单一剖、阶梯剖和旋转剖等概念的时候, 更是极大了利用了课件中精美的图片、动画, 使得本来难以想象的空间物体形象逼真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习题讲解”这一环节, 所举例题是将视图改画成剖视图, 如果用黑板板图这种传统的方式的话, 是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我借助了Autocad绘图软件, 即好且快的完成了改画的过程。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计算机绘图的好处, 激发了后期他们学习计算机绘图的热情。

3.3 教学语言要富有艺术性

有人说, 教师是靠“嘴”吃饭的。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有说的能力[3]。而在课堂中, 很多工科类专业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而恰当的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能使课堂更生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提高了素质, 同时还体会到了艺术上的陶冶和享受, 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首先, 要做到语言言简意赅, 不啰嗦, 不拖泥带水。语速和节奏要合理, 做到张弛有度。讲课要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此次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平台, 要求是30分钟的讲课内容, 提前结束或超时都将扣分, 这就要求参赛教师严格把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

除此之外, 教学语言还要富有归纳总结性。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概念的主要特点, 将顺口溜或口诀用于教学中, 这样便于同学们记忆, 更易于吟诵, 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授课过程中, 讲剖视图的概念时, 其形成过程可归纳为“一剖、二移、三投、四画”, 将晦涩冗长的概念简化, 简单明了。在讲全剖、半剖、局部剖的适用场合的时候, 用如下的三句话总结:外形简单用全剖、内外兼顾用半剖, 局部剖最灵活哪里需要哪里剖, 朗朗上口, 好记好用。在讲改画习题的时候, 将较难掌握的改画过程归纳为“四句口诀”, 即:外轮廓不变、粗实线不见、虚线变实线、画上剖面线。学生运用这些口诀, 边做题边背口诀, 这样就能很快掌握此部分的重点。

总之, 语言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这种驾驭语言的能力, 既有先天的因素, 更有后天的习得与长期的“锤炼”。需要教师用心去钻研, 提高自己的功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迪学生的思想,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我有幸参加此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获奖, 对我是肯定和鼓励, 但更是一种鞭策。讲好一堂课还是容易做到的, 但要讲好我职业生涯中的每堂课, 却需要我永葆讲课热情, 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积淀, 不断地创新。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有所收获。我的目标就是, 让自己享受自己的每堂课, 让学生享受你的每堂课。

参考文献

[1]高胜利, 陈三平, 谢钢, 王尧宇.讲课比赛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5) .

[2]黎婉勤.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29 (3) .

3.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 内容体系 自主学习 科学素养 创造性

我是个刚走上讲台的青年化学教师,使用新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近一年,结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品味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再次全面认识新课程教材。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0~84.

[4]魏冰.关于化学课程中“能力培养”[J].化学教育.2004.7.

4.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篇四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同时把自己工作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从12年工作至今已将近四年。我还记得初来时的惶恐与不安,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激动与忐忑。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教学经验得以丰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我觉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不断进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充分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到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不打无准备之仗。经验告诉我们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会不自信,语言也会不怎畅,学生领悟的也就不那么深刻。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我们也应认真研习教材。对于教材,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又要有飞出来的勇气。我们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趁年轻充足“电”、备足“粮”。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水平较高。作为青年教师,每一次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每次学习都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们,老教师不仅仅是同事,更是自己在教学路上的引路人。经常与他们交流,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交流心得,不仅可以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互相探讨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个有心人,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年轻就是资本,然而这种资本很容易受到时间的限制。学习便成了积累资本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学习的途径是很多的。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还可以向我们身边的老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活跃的思想、无限的创造力。“要想给人一勺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话既道出了资本的重要,又提醒我们不断学习,时时充电。此外,我们也应及时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得与失,让自己一步步成长。

三、有爱心、有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与学生相处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可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感到很茫然,不知该怎样做到严爱结合,但是我相信,用心去教是最好的选择。多洞察他们的心理,从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初中阶段的孩子,褪去了小学的稚嫩,但还没有高中生的成熟和稳重。他们个性鲜明,能力也千差万别,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他们,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长处。我很喜欢一句话: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了别人的命运。教师应该就是这样的人。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5.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篇五

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王昭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是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我因为怀抱着对在座的各位的崇拜,终于在去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学教师。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校领导的关怀及各位同事们的友爱。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首先,我在经验上的积累和各方面的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耐心教导和优秀教师们的悉心帮助。还记得第一次杨主任和顾主任说要来班级听课,我忙坏了,准备了许多的内容,可是课堂的效果却是令我终身难忘,有些我自认为简单无比的问题,任凭我如何启发,学生都坚决不开口。课后,我急了,主任们也急了,“你的课堂太像高中课堂了,小学的课堂不是这样的,学生们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负责引导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小学生要从读书的过程中去感悟。”我看着顾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知道他们是对我抱着希望的,这让我自己觉得更加无地自容。很快,他们研究决定,让我跟着杭老师学着上一堂课,他们还要继续来听。我当时真心的特别感动,对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十分的敬佩。在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勉强上完一节 “形似”的小学课堂了,卢校长听完课后在我的笔记上画了一座山,我明白这是领导对我寄于的希望,期待我站到山顶的那一刻,还有主任们听完课后对我的鼓励我铭记在心,这些都成了我发奋的动力。

此后,王主席,杭老师,张老师,还有丁老师等人成了我第一手学习资源,在办公室,在饭堂,在路上,我总是爱黏着她们,对于请教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问长问短。庆幸的是她们都非常乐意帮助我,哪怕我问些超级简单的问题,她们也都十分耐心地教给了我非常可行而又周详的处理办法,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加快脚步的适应工作。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积极汲取周围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些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作为一个新手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我反思和学习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了。

最后,我十分感谢学校常常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每次组织的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都让我觉得十分新鲜,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学校组织的现场评课活动,不仅让我静心地聆听大师们的课堂,也让我在评课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促使自己努力进步。再比如,去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微型课比赛,我认真听完了所有老师的讲课,感悟颇深,取长补短。今年,学校领导决定让我去参加东台市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十分开心,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促进自己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也十分担心,都说教学基本功是青年教师的立足之本,我何德何能代表富安镇的形象去参加。所幸的是,比赛结果没有太过丢人,并且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学会了很多,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也看到了自己和其他优秀青年教师之间的差距。为此,我非常坚定,要更加努力,继续加快自己的成长。

6.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想和教学体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觉得非常紧张,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因为深知由于自己自身能力和经验认识所限这些感想体会可能会很肤浅甚至幼稚,还希望老师们能对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将我的教学感想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教育。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行,教师的生活,教师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一年来,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比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在平时,我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总是弯下腰去捡起来,因为我发现,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之后,也在地上搜索是否有纸屑了。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学生们慢慢地懂得了爱护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上课其间能敢说、能积极说、也乐意去说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在工作中,自己要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以自己的真心换得了学生的诚意。

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努力开创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新局面,使学生真正愿意把心里话给你说,当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你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询问老师学习不懂得地方。总之,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

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这个感悟我在考驾照的过程中有切身体会。因为学车主要是考察人的手、眼、脑、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和应变能力,但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在学员中我可以称为是学困生。所以我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学困生的心里困扰,因为他们也非常想像优等生那样优秀、聪明、受到老师的表扬,但他们由于自身智商或是基础差等原因,总是达不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从而内心在向往着优等生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害怕而又急躁的情绪,久而久之,如果老师不加以关爱和指导的话,他们甚至会自暴自弃。所以,针对学困生,我的做法是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对待学困生最深的体会。

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四、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于是我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我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阅读教学刊物,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经验。所以我积极地听其他老师的课并参与评课,向优秀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特别幸运的是,这里有许多优秀的前辈可以作为我学习的榜样并且他们也很乐意帮助我,例如和我教过同轨班的何希妍老师和张宝锋老师,他们给我提了很多可行性意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然选择了做老师,我就会争取做个好老师,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最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7.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 篇七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遭遇传承危机

(一) 价值认同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进展, 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遭遇越来越严重的价值认同危机, 这种认同危机连带着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因素也被影响, 好比是“孩子和洗澡水一同被倒掉”。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 追求物质富裕成为广大农民的时代梦想, 他们纷纷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 来到了城市, 开始了不依靠土地的生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 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的农民开始了思想的动摇, 他们曾经坚信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先人后己”“舍生取义”等优秀品质, 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一些人不再那么坚定地相信曾经的文化信仰, 开始学会了灵活与变通, 学会了“识时务”, 甚至不惜背叛自己曾经的信仰。更为残酷的是, 在一定时空内, 这些已经动摇传统信仰的人群中, 开始不断有人“出人头地”, 而那些依然坚守传统信仰的人群中, 开始有人渐渐动摇。巨大的现实反差, 促使越来越多曾经坚信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们, 怀疑甚至是反对传统文化的价值, 认为要把它们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客观地讲,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 当中确实有一些内容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但是, 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优秀元素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能够穿越时代的距离熠熠生辉。这一点人们已经逐步有了广泛的共识, 只不过这种共识主要集中在精英阶层和已经逐步认识到现代化负面影响的城市居民中。而且, 这种共识更多是基于对当下许多问题的忧虑而指向未来的。但是, 对于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广大精英流失的农村来说, 传统文化和其中的优秀元素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二) 传承主体危机

文化的传承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代际传承。几千年来, 农民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学校教育,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却没有遭遇实质性的传承断裂, 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代际传承, 即上一代通过口耳相传、村落仪式、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民间艺术等零散又不乏系统、无意却又有意、简单而又深刻的方式, 将祖辈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 一以贯之地传承给下一代, 循环往复。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从基层看上去,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常态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熟悉”社会。[1]

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离开村落、离开昼夜与共的子女, 让本该承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的他们“主体”缺位。即便是有些父母携带孩子一起外出务工, 也难免遭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危机。因为离开了乡土的“土壤”, 伴随着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 本身就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甚至矛盾认识中的他们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 传承内容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的传承可能存在两种极端:一是不加任何的选择与取舍, 一股脑儿地让农村孩子去学, 如现在一些农村学校开展经典诵读, 只是让学生去简单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中庸》《孟子》等传统典籍, 稍好些的就是再加上一些道德说教;二是把上述那些传统典籍完全进行现代化的包装, 不顾时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伦理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差异, 进行“现世”的解读。第一种情况, 掩藏的假设是“传统的都是好的”。这样不考虑当代社会特点、不加批判地传承传统文化难免有失偏颇。第二种情况, 掩藏的假设是“传统的东西加以改造都是可以被现代利用的”。这样不考虑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随意地“嫁接”传统文化难免弄巧成拙。为此, 针对不同学段的农村学生, 选择怎样的传统文化内容, 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一、二年级与八、九年级学生采取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内容的传统文化在农村并不少见。这种不顾学生理解、接受能力, 不加选择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 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优秀传统文化遭遇内容的传承危机。

(四) 传承路径危机

几千年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的传承主要是充满“乡土”气息的路径, 如口耳相传、各种村落仪式、习俗、民间艺术、集体生活、公共活动等。然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大众娱乐享受文化的冲击等, 那些“乡土路径”日渐没落或消亡。与此同时, 诸如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等新的文化传承路径又没有在乡村社会很好地建立起来。就如同河堤一样, 旧的土式河堤被河水冲刷得摇摇欲坠, 新的砖泥式河堤却还没有修建好, 宝贵的水资源不但面临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而且还可能会遭遇决堤的危机。

二、在乡村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时代使命

(一) 教育的文化使命是根本

纵观人类的教育历史, 无论是数百万年的非学校教育, 还是数千年的学校教育, 传递文化无疑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递形式”, 因此, “社会文化, 从总体角度来看, 是‘传’;从个体角度来看, 是‘承’。教育便是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文化传承形式和手段”。[2]

自古以来, 教育都肩负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特别是传承与创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当然有义务、有责任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二) 农村青年教师受教育经历是基础

近几年来, 农村青年教师的初始入职学历基本都在大学专科及以上, 这使得他们具有了较为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这些农村青年教师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年代, 接受了新世纪的高等教育, 赶上了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反思之潮, 他们受过比较正规的高等教育, 经历过城市的现代文明 (高校几乎都建在地级市区) 、理性思考过中华传统文化 (高校一般都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体味过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空间) 。可以说, 他们就是在既有一定传统文化启蒙又有现代文化冲击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文化人。所有这些, 使得当下的农村青年教师身上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传统文化情结。当下农村青年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使得他们能够担当起在乡村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倘若不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再下一代的农村青年教师就更难担此重任了。

(三) 农村青年教师的生活空间是可能

文化传承的方式最根本的还是生活式的。甚至可以说,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生活的方式来传递, 不是只有学校教育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不发达的古代, 传统文化就是通过生活的方式来实现传承的。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空间密切相关, 只有在同一个生活空间内, 彼此才能感受到彼此的生活方式, 而彼此交集的生活方式就是文化传承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形式。

当下农村青年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来自农村, 在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又回到了农村, 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个人生活空间与他们的教育对象———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同构性。即便是那些出身于城市的青年教师, 由于来到了农村学校担任教师, 他们的生活空间也与农村学生交织在一起, 共享一片蓝天与土地。所以, 无论是出身农村还是城市的农村青年教师, 他们的生活空间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有着更多的交集, 他们的生活方式无疑会影响农村学生的生活方式, 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在这样的生活空间内, 以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进行着。

三、农村青年教师在乡村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 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行走”乡里

古人一直强调,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也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怎么说固然很重要, 但是怎么做却更加重要。古人非常看重言行一致。农村青年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讲诚信、守道义, 耐得住落后、守得住清贫的农村青年教师要胜过无数的宣传或说教。

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农村青年教师在思想上能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同的前提又是理解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点在多数农村青年教师身上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受教育经历和人生遭遇, 使得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这就是农村青年教师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就有了践行的可能, 甚至成为必然。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对教育的那份热情与执着, 对农村教育未来的忧患与希望, 对自身使命的认同与担当, 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 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走”乡里的信心。政府和社会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能扑灭他们的希望与信心, 要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而不是任由他们慢慢地走向自我怀疑。

(二) 渗透:让优秀传统文化“弥漫”乡里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人, 只能自己改变自身, 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 那效果就丧失殆尽。而世界状况的改观则视理性在它的范围以及个人在其影响力范围之内所能达到的程度而定。”[3]在雅斯贝尔斯看来, 教育不是教师教给学生什么, 也不是教师直接去改变学生、塑造学生, 而是教师通过自己不断向善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与行为, 来唤醒学生对善和真理的认识与追求。这样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渗透”, 是沁人心脾的教育方式, 而不是容易让人产生反感的灌输或说教方式。

其实, 农村青年教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渗透, 但是这样还不够, 因为践行还只停留在“独善其身”层面, 有意识的“渗透”才是“兼济天下”的境界。农村青年教师要在课堂上、校园里、家访时、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喜爱、执着与追求, 让这种“渗透”像酒精发酵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弥漫”在乡村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弥漫”在尽可能多的乡村社会活动中, 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

(三) 乘势而为: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里

由于村民散落居住的特点和信息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践行与渗透也有其局限性, 即周期长、见效慢、范围小、易干扰。所以,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多措并举, 整合文化传承的传统模式与现代路径, 创新出更加灵活、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与方式是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为此,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教师不能做科技的“奴隶”, 而要做科技的“主人”, 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利用网络、多媒体交互平台、博客、微信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乘势而为,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穿透力, 从而“引领”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2版.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在游戏中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下一篇:雨声和屋顶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