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2024-08-12

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共16篇)

1.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一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6年7月 身    高 175cm

籍    贯 郑州市 居住地 郑州市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求职类型 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 9月至今就读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9月至206月就读于河南省林州市成人中专

至206月就读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三中

实践经历 10月27日至211月2日于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见习一周 2008年10月12日至2008年10月26日于中国一拖(洛阳)集团有限公司见习2006至2007第二学期1-3周及2007至2008第一学期7-10周与校办工厂金工实习(车、铣、刨、磨、锻、钳、钻等)

技能水平熟练掌握autoCAD、Pro/E、UG软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注射机构与设计、热加工工艺基础、冲压与塑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挤压工艺及模具、机械工程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自动编程

自我评价 工作方面: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做事踏实认真

学习方面:刻苦努力

心理方面:遭受挫折失败时,自我调节能力好

求职意向 其他,其他,其他,从事冲压、塑料模具设计或制造方面工作,最好是塑料方面

2.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二

(一) 改革教学模式,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 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为此, 根据高职教育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 在制定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时, 以对准岗位设课程, 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既掌握传统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的方法, 又具有现代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等先进技术, 能从事模具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领域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 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 其职业岗位能力有:模具制造的能力;模具设计的能力;模具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以及模具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核心能力为模具制造能力。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我们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 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 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设计、数控编程与CAM、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Pro/E模具设计、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 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以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制造类课程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这一体系充分考虑了高职模具专业的特点, 反映了模具技术的发展潮流, 同时兼顾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 还专门设计了职业综合能力培训,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就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 模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1.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

(1) 针对专业特点, 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 所以理论教学应力求遵守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据模具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调整课程结构, 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 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 (2)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 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3) 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灌输式”变为现在的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 边讲边练, 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 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 而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如冷冲压模具设计专业课中有关模具结构方面的教学, 学生感到很抽象, 不易理解, 而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起来, 到实训室讲解模具结构, 对照实物讲解疑难结构,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实践巩固理论, 以理论指导实践, 学生不但学会, 而且会学、会用, 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2.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注重实训环节的设置, 除了安排校内实训课之外, 还安排了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训内容, 如每年一个月的轮岗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及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等。通过实习, 使学生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 学习单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细心、认真、严谨、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 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 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学生去企业顶岗上班,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建立综合型实践教学基地。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中心的建成, 既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 也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 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 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把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可以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重要凭证, 也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应鼓励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Pro/E等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摘要:文章根据模具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 探讨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实践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2) .

3.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三

模具专业学习模具CAD/CAM软件应用、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产品成型工艺制定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的使用等。主要在模具生产、设计等岗位工作,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起薪较高,发展前景好。建议空间感强,读图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报读。

模具设计制造行业情况简介

模具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广泛,80%以上的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的零部件,90%以上的塑料制品,90%以上的日用五金及耐用消费品都是采用模具生产。模具生产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工艺方法无可比拟的,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抢占市场以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都具有决定性作用。2015年中国模具产销量已处于国际领先,产业产值突破1.8万亿元,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和出口大国。据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广阔,年增长率约为10%。

广东省是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生产最集中的省份,将在十年之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目前,我省模具企业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约占全国同业的36%。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完成工业产值和出口总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常见专业方向: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管理与技术服务、快速原型设计。

主要就业领域:主要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在产品设计、3D打印、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技术领域,从事产品成型工艺制定、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规划、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快速成型设备操作、产品品质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电切削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

中职衔接专业: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

2016高职自主招生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解读

本科衔接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广东省2016年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相近专业:

560101机械设计与制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56010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560103数控技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高职相近专业:

560104精密机械技术560110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广东省2016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招生专业分布地图: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6年广东省招生情况

1.招生数量

三、部分开设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本情况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

装备制造系成立于2005年,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力量最雄厚的系部之一,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该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09年列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2012年成为学校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2013年承担了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任务;2015年获批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于2016年7月获省优秀试点荣誉;是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专业。2016年该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

2.教学条件

模具专业教学团队于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另外,本专业还聘请了12名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专业拥有包括模具钳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CAD/CAM实验室、模具拆装实训室在内8个实训室,总面积1400 m2,配置了三坐标测量仪、五轴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线切割等总价值1200多万元的设备。完善的实训设备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本专业已引进中山市唯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驻校内构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7000多㎡,可提供实践岗位75个。

3.就业情况

近3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达95%以上。另外,本专业组织学生参加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高职组选拔赛、“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均荣获三等奖。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中山市各镇区的模具制造类企业,主要从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产品结构设计等技术工作,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少数毕业生已发展成为企业的部门经理等。2007届毕业生陈安科成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年薪逾20万元;2009届毕业生范飞自主创业,2015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

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个人简历 篇四

基本信息

姓 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86-2-5                   民 族:汉

户口所在:番禺  目前所在:南沙区

毕业院校: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大专  所修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毕业日期:2008.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钣金结构/钣金工艺

希望地点:番禺

希望工资:月薪[2001—3000]RMB

教育培训经历

2005.9-2008.6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大专

参加社会实践经历

本人精通CAD,UG,POR/E,熟练使用车,铣,钻,加工中心,数控编程.熟悉各种剪.冲.弯产品工艺制作,结构,

在力汇公司期间负责钣金工艺,参与了日立电梯控制柜工艺结构,设计加工各类电气柜,控制柜,制冷设备板金,机电柜,监控柜

计算机能力

良好

自我评价

5.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个人简历表格 篇五

基本简历
姓 名: YJBYS 国籍: 中国 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汕尾 身材: 168 cm 53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机械设计/制图/制造:产品开发、模具工程师、
工作年限: 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X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8 ~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产品开发工程师 
工作描述: ①与客户进行技术协商

 

②把从客户得到的信息反映到相关生产工序中,协助生产提供技术支援.

③根据生产情况决定需外注的部品,并提供外注商相关的技术支援

④对外注商进行管理评价

⑤制作整套模具的加工流程

⑥定制相关的加工工艺

⑦作成相关的模具、电极、治具模型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09-07-01
所学专业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2 2011-03 日本XXXX总部 产品开发技术    
 
语言能力
外语: 日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内容:

 

1. 具有扎实的读图能力

2. 熟悉大型压铸模具构造、加工流程、加工工艺

3. 熟悉绘图设计软件如:CATIA,CAD,PRO-E,MASTERCAM

4. 有一定的`日语会话能力,能与日方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

5. 能熟练运用三次元测量仪和其它测量仪器把握产品情况

6. 擅长对材料入库到产品出荷以及售后质量保证的整个过程的品质管理

7. 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

8. 能熟练应用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详细个人自传
  有四年多的日企工作经验,曾赴日学习其先进技术,对于模具行业较为了解。能独立处理分析解决问题。本人喜欢学习新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在工作的同时,修完本科课程并取得证书。接着又自学了日语,现在已能用日语与日方人员进行基本交流。现希望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6.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六

2007.3-2007.5   在广州建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主要工作是协助员工维护生产线正常运行及维修一些基本机器仪器。其工作经历成为我的毕业论文中唯一的社会实践。

2007.7-2008.2   在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IP充填组担任技术员职位。其主要工作是操作和维修充填机,以及充填机的日保养和大保养。在其工作期间曾荣获饮料生产部优秀员工。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7-07-01
所学专业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0-2004   河源忠信中学

2004-2007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主修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配合、电子电工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编程、模具CAD/CAM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AutoCAD绘图、pro/E零件设计与模具设计、Mastercam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

专业论证:英语二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AutoCAD绘图中级证书、pro/E零件设计与工程图中级证书、数控加工中心操作证书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外向,兴趣广泛;来自广东偏僻的农村,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对新事物接触适应能力强、勇于迎接新挑战。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如: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善于协同“作战”;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相处良好;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7.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七

一、专业建设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 先进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模具行业CAD/CAE/CAM的广泛应用, 显示了以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CAD应用方面, 已经超越了甩掉图版、二维绘图的初级阶段, 3D设计已经达到70%~80%, 并使设计与数控加工实现了无缝结合。CAE技术逐渐成熟, 模拟塑料充填、金属变形, 分析冷却、应力、应变, 预测成形缺陷等。数控机床普遍应用, 保证了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缩短了制造周期,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二) 企业对于模具人才的需求

模具正在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寿命方向发展。随着模具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 模具行业急需大量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 并且掌握CAD/CAE/CAM应用能力和能够操作数控机床的新型模具专业人才。

二、建设目标

实施以“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编写、修订实训教材8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职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创建, 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

三、建设内容

(一)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紧紧依托长三角模具产业群的区域优势, 加强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定单培养等方式创新工学结合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模具生产项目完成人才培养各理论教学环节、操作技能环节和职业素质环节教育, 学生在仿真环境里和真实工作过程中, 担当员工的角色, 针对岗位练技能, 学做练一体化, 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2.

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与本专业教师一起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并共同承担工学结合教学工作。

3.

与模具企业技术人员一起,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常州大学城高职园区模具人才质量标准、人才评价体系。以行业协会为平台, 进行学生及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证、考级工作, 并积极参加行业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二) 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以培养具有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范围内所必需的技能为目标, 开发基于模具设计制造、体现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特点的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将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创新精神、责任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形成模具专业课程标准。

(三) 教材建设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 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经验、要求为依据, 共同编写《模具钳工技能实训》、《模具电加工实习指导》、《模具数控加工实习指导》《模具制造实训指导》等4本模具技术实训教材;修订《冷冲模具设计指导》、《注塑模具设计指导》、《模具CAD/CAM实训指导》、《模具装拆实训指导》等4本已有实训教材;出版《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UG教程》两本“十一五”规划教材。

(四)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现代模具工厂为模板, 引入企业部分产品, 将原校內模具设计、加工、模具成型实训室改建成集模具设计、管理、制造教学、模具设计软件培训及模具设计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真实实训基地。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改革。到2009年, 建成的校外实训基地将达到10个, 其中重点建设6个。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结合、中外合作,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外引1名、内培3名具有较强专业建设与发展前瞻意识、较强规划能力, 专业水平高的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15名担任兼职教师, 专兼职教师达到1:1, 建成4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10名, 形成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职称结构:高级职称50%, 中级职称40%, 初级职称10%, 形成合理的初、中、高级人才梯队。

4.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加大与苏、锡、常乃至长三角地区模具企业的紧密合作。利用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平台, 每年为长三角地区企业提供模具设计与制造三维应用软件培训和其他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2000人次以上。承担企业开发项目, 年科技服务到帐70万元。

5. 带动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

发挥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专业对所在“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全面拉动专业群中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共同发展, 形成群体优势, 做到资源共享, 提高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综合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示范性建设的专业建设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建设目标以及建设内容。

8.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篇八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境;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5-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郭志强(1970-),男,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讲师,工学哲学双学士,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教学。(广东 广州/510310)

模具工业是制造批量化、自动化的产物,单从这一层面说,模具工业是朝阳行业,社会急需大量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作为示范性专业,我们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脚踏实地的建设,不管从教学质量、就业状况、还是学生的自我发展等各方面都应有良好的效果,才配得上“示范”两字。下文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室建设及校企合作四方面谈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问题。

一、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过程重点是以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两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模式的主线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一年级以“四步教学法”为主,重视示范模拟教学,以此规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第二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以“引导文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来自我组织职业活动过程,教师只充当指导辅助的角色。第三步:结合我校实行的“2+1”的“1”,第四学期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步骤综合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改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思路是以“个性发展、共性生长”为主旨,强调既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竞争需要,又满足新生代的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典型模具制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关键技术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素质+技能+拓展”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具体说,模具专业以识别和绘制模具图的能力、确定冲压/注塑工艺以及试模能力、冲件/塑件和模具结构的设计能力、模具拆装和测绘能力、合理安排模具制造加工工艺能力、模具的制作和加工装配能力、模具初步估价能力等七个通过企业调查所需的主要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构建体系,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设置相关课程和训练项目,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以适应其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更新,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随之更新乃至开发。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逐步从以“课程体系”转变为“综合化课程”到彻底打破课程体系到“学习领域”的过渡。

首先,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塑料模具模块》《冷冲压模具模块》《数控加工模块》《模具加工模块》4个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模块式建设,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相应的设计软件、实训设备设施;其次,重点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例如《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优化整合,以模块化的方式配套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训设备。最后,为适应当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尝试性开发两个发展方向——《高速铣加工工艺》及《逆向工程技术》,以适应模具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实验实训室建设

没有与本校的实训设施配套的一体化教学是空谈。所以专业的关键实训室必先建立完善,从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有这条件和能力,据此模具专业建立如下四个专业实训室:

模具CNC实训室及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与数控、机电等专业共享,共计实训面积2000多平方米。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好就业,就业好。

让学生有实习的去处只是权宜之计,解决最基本问题,校企合作要有目的性,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如模具专业短期要建成跟机械加工、模具生产、模具的应用为主的3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这基础上,技术升级,逐步建立跟模具设计、产品开发有关的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此同时,除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计划外,要逐步具体化、制度化:①制定“订单式”的培训计划;②建立“一对一”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③到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开发新工种及其培训计划。

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层面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层面是学习性的合作,如教师到企业学习,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这适合大企业或专业性很强的企业;第二层面是共同开发性的合作,如共同开发某些产品或项目,这适合一般实力的企业;第三层面是指导性的合作,如帮助企业或顾客研发产品或培养员工,这适合小型企业。

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和企业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订单、校企共建实训室、校企文化对接、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已经与东莞劲胜开展“订单”培养;与东莞雅华共建“模具检测技术实训室”,并签订了“企业课堂”合作协议;与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快速制造与精密检测实训中心”,共同开发实训室设备使用手册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操作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庆发等.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模具制造专业简历 篇九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 2009-07-01

所学专业一: 模具制造 所学专业二: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0.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简历 篇十

1988.10-2000.9   广东某市第一机械厂厂长兼书记

1976.1-1988.10   广东某农机一厂工程师、生产技术副厂长

先后当选某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中共某市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表,某市第十届和某市第七届、广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1976-01-01
所学专业一:机械设计制造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1972.9-1976.1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    本科,机械高级工程师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领导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生产条件、降代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营销等,使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年年上新台阶。主持研究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获国家专利,2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纳入“国家星火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先后30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厂长和优秀共产党员,某市第三批优秀中青年专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劳模)、广东省山区建设优秀人才和广东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详细个人自传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机械制造业25年,任国有企业厂长兼书记,任外资电子线材企业总经理2年。一直对企业的人事、财会、技术、业务、生产、品质、物流及行政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熟悉ISO标准和国家政策法规。完全胜任企业厂长或行政、人事、生产经理或相关职位。

11.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磨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实用型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模具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第三大磨具生产国家。磨具工业水平是衡量国家机械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机械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的高职院校要从课程改革入手,积极构建以岗位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体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机构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职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要求高职院校采取“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则需要高职院校深入到企业中,了解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从而制定符合企业岗位的高职学生,实现学生的零就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考取专业的学历证书之外,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要明确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应用能力内容,根据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磨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拓展模块;二是合理调整课程教学课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侧重理论教学,因此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比较多,基于培养学生实践性应用能力的考虑,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安排,增加课程实训、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环节的课时;三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是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灌溉式“模式。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特有过程,在以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职教育体系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增加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磨具设计与制造属于抽象性的知识,虽然通过挂图可以让学生了解磨具的基本结构,但是其却不能准确的反映磨具结构的制作过程,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将磨具动作形象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磨具动作形成立体式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磨具内部结构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三是推行因材施教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这样我们就不可能面临学生基础知识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化的问题,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建立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四、加强校内实训与定岗实习的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磨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在企业所表现的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与企业定岗实习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好,由于磨具设计与制造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而作为企业由于相关设备比较昂贵,因此企业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以来就必须要求校内实训项目要侧重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内容,尽可能实现二者的衔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校内实训与定岗实习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校企之间要加强合作,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

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随着国家 “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行,为适应市场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课程开发应与地方和行业的就业准入制度接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推行 “多证书”。如组织学生参加CAD、UG、数控铣工、模具设计师等相应的社会认证考核,并将相关的职业准入资格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指标,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考试方法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书面考试与答辩考试相结合、结业考试与阶段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技能考核应注重对学生最终作品的考核。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立足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2.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十二

1 工学结合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理念, 常把当前的校企合作等同

起来, 把以往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同起来, 这就犯了固步自封的错误了。

1.1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

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其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 学会怎么处人、处事。因此, 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 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 还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值得强调的是, 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训练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 热爱劳动是无论哪一代人都必须继承的美德。

1.2 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 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

校企合作的要点有四: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 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 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 校企双方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如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等;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 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同时, 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共同制定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制度, 如企业标准引入教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施和运用等;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 如校企双方不仅有由双方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组织的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还要有由第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运作层面的合作小组, 而且要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 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 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 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 真实有效。

1.3 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

在国外, 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即学习中有工作, 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 (Sandwich Education) , 美国的“合作教育” (cooperative Education) , 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 (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 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r-grated Learning)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 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 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还包括专业建设, 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因此, 工学结合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人为本, 这就完全符合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经过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和改革, 基本确立了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业是近几年我省高速发展的一个行业专业,

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化,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如果按照以往的职教思路, 闭门造车, 就会陷入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无法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尴尬境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将学习领域概念引入课程体系中, 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开发的方法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 摒弃以往的以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知识系统的课程体系, 基于生产过程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按照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体系来制订教学大纲并实施教学。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中, 要深入模具企业, 调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 通过校企专家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模式, 将工作过程系统化, 以行动为导向, 认真分析工作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和工作的历史发展等工作要素, 将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与技能集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统一起来, 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制订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案设计时, 根据职业特征, 将岗位工作任务转换到行动领域, 分解出的学习领域为主题学的习单元, 从而设计出学习情境。例如, 根据模具加工环节中的模具设计岗位工作需要, 在对模具设计编程这一行动领域中, 结合模具CAD/CAM编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按照每一学习情境都应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以及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包容关系的要求, 以模具零件加工为载体, 以设计圆筒模具、方盒模具、带圆角方盒模具、带圆孔方盒模具和带侧孔方盒模具和马达盖模具等模具CAD/CAM编程的工作情境, 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模具零件CAD/CAM编程技能。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即便是在车间与教室一体的环境下, 仍不能充分感受到真正的企业氛围。因此, 在教学计划中, 要突破创新, 在大二阶段学习时, 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就要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学校要根据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 让学生在去企业顶岗实习前就完成必要的基础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 学校要和企业沟通, 确定学生在有限的企业顶岗实习时间里有效训练, 在岗位工作中得到技能训练和提升, 真正达到工学结合的学习目标。

3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 构

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 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密不可分, 应该两者兼顾、整体设计。要尤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校企合作的作用, 让企业参与, 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对接等方面。

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 是提供学生“学”与“工”有机结合的大舞台。这个平台把企业的设备、标准、技术力量、需求拿过来, 还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专业优势, 让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作。在实践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往往与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现阶段情况下,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不能提留在和企业搞好关系、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或者是改善学生实习条件和待遇等问题上, 要将重点放在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工作,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课程改革为根本,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考虑聘用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学, 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以工学结合的途径打造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高职毕业生。

摘要: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市属高等职业院校, 在制订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时, 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放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中心地位, 将起到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特色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历 篇十三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8年2月13日

婚姻状况:已婚

身高:163cm

体重:66kg

户籍:福建莆田

现所在地:福建莆田荔城区

毕业学校:厦门理工学院

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年份:20xx年

工作经验:五年以上最高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职

职位类别:

职位名称:自动化机械设计,工装,夹具,治具;

工作地区:福建—莆田城厢区,福建—莆田涵江区,福建—莆田荔城区;

待遇要求:5000—6000元/月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一个月内

技能专长

电脑水平:精通电脑,office办公软件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20xx年9月— 20xx年7月厦门理工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昌河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20xx年8月— 20xx年4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摩托车

担任职位: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QA/QC工程师)

工作描述:负责汽车发动机部件管理和质量检测,图纸审核。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20xx年5月— 4月

公司性质: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所属行业: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工程/机械/能源—机械工程师

工作描述:从事汽车电子配件(倒车雷达,倒车摄像头,后视镜,汽车钥匙)的自动/半自动设备的开发和设计,包括组装机,灌胶,点胶,焊接等设备的设计。流水线上的工装设计,精通气动元器件和电机,单轴机械手的使用。熟练掌握Solidworks CAD pro/e的3D设计和2D工程图。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厦门工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4月— 12月

公司性质:民营/私营公司

所属行业: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工程/机械/能源—机械工程师

工作描述:开发用于生产的非标机械设备,包含测试设备、喷码设备等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从事非标自动设计(组装机,点胶)和工装设计,

精通气动元器件,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滑轨和丝杠等设计不同要求的设备。

14.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十四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佛山身材:185 cm?80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经营/管理类:管理 贸易类 外贸 文教法律类 传媒、广告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2003.9   在校进行金属工艺实习二个月

2003.10  中国移动秦皇岛分公司市场部高校业务调研员

2004.2   在石家庄市为鼎新集团做康师傅绿茶促销

2004.7   在江苏国茂国泰减速机有限公司秦皇岛代理处进行销售、技术实习二个月

2004.10  在校进行电子装配实习二个月

2005.8   在中国第一重型集团公司实习二个月

2005.11  为中华网制作wap业务所需资料

2006.3至今  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精艺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中心冠邦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销售工程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北省燕山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6-07-01
所学专业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学专业二:汽车
受教育培训经历:7月        燕山大学学士学位

4 月      在秦皇岛宏运驾驶学校学习,取得C1型机动车驾驶证;

2012月       全国cad培训燕山大学培训站学习取得Cad国家认证;

大学曾任职务:

2002-2004  担任班长

2002-2003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

2003-2004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体育部部长

2004-2005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及社团联合会主席

获得奖励:

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各一次;

被评为2002-,2004-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被评为燕山大学2003-2004优秀团员;

被评为燕山大学2003-2004优秀学生干部;

被授予燕山大学雷锋国旗班国旗卫士称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计算机水平:

熟悉能熟练地运用维护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

能够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

能够操作使用AUTOCAD,SOLIDWORDKS,PRO/E等制图软件;

熟悉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

2、兴趣爱好:酷爱运动:篮球、游泳、网棒球;喜欢音乐,收集电影海报,电脑游戏,上网。

3、主要优点: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有主见,富有创造力;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15.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十五

我院的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创新设计工作室和制造工作室两部分组成。

创新设计工作室主要由带、带轮、链、齿轮、轴承、轴等标准零部件和减速器、内燃机、颚式粉碎机、牛头刨床等典型机械的结构组成。在该工作室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演示典型机构和零部件。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的方法对机械零部件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典型机构, 并利用现有的实物和模型进行自由搭配, 优选设计方案, 组成新的产品。如现有实物无法满足设计的新产品要求, 可以利用UG、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设计, 并画出三维装配图, 利用软件模拟该产品, 通过测试新产品的使用性能, 判断其优劣性, 改善其性能, 从而设计出一个成熟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普通车铣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特种加工车间、快速成型车间和钳工车间组成, 该工作室可以满足产品制造要求。学生在创新设计工作室完善设计之后, 可以到制作工作室自己动手将设计的产品的各部分零部件加工出来, 最终装配为设计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实行开放式运作, 采用多种运行模式, 在时间安排上, 可以采用集中安排相关课程实验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兴趣小组、创新竞赛、社会服务等。

1. 兴趣小组

学生从兴趣角度出发, 自由组合为各种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自己选题, 进行创新设计。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指导作用。对其中优秀的设计, 教师推荐参加相关的创新设计大赛。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在兴趣小组中给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个人发展空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很多巧妙精美的产品。如看完《达芬奇密码》后, 学生对其中的密码筒感兴趣, 参照影片中的密码筒运动原理, 巧妙的利用典型机械机构设计出新的达芬奇密码筒, 只有当密码筒中字母拼写出规定的词语时, 才能打开密码筒;看到电视中关于诸葛连弩的介绍, 兴趣小组利用机械传动中最简单的四杆机构原理设计出诸葛连弩, 该机构利用四杆机构拉动弓弦, 利用板簧的弹力将弩箭射出, 用很小的力可以实现弩箭的连续发射;看到虎门销烟的神武大炮, 学生感觉特别有气势, 参照其图片, 设计出新的神武大炮并实际加工出来。

2. 创新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定期举办创新设计竞赛, 规定时间, 规定题目, 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方式参赛。创新竞赛的题目大多是仿省设计大赛或者全国设计大赛的题目。在竞赛中学生看到了优势与差距, 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设计制造的兴趣。广大学生在创新设计竞赛的选拔与参与中, 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较高层次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将来工作实践的能力。如在无碳小车的设计中, 要求不采用其他任何动力, 只是利用小车自身所带重物的重力势能驱使小车运动拐弯, 从而走“S”形轨迹避让障碍物。可以采用多种机构实现该功能, 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与制造, 在对每种机构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身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活动, 可以培养和发现一批人才, 实行分层次教育, 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3. 社会服务

根据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优势, 结合本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内容。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农村闲散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 对其进行机械加工能力培训, 实现劳动力转移。二是利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多种机械制造设备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 提供社会服务, 实现共同发展。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学院的设备互惠互利, 对部分要求时间不急、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以让学生加工, 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三是逐步面向社会承接创新设计工作, 逐步创出工作室的品牌, 打出自身的名气。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对多数高职院校而言, 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把握重点, 分清主次, 将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 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16.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十六

关键词: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能力;双元制;校企合作;双师型

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但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应用型上。学生毕业后主要定位于生产第一线,所以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产品构思、设计、规划和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工艺、工装选择、决定和设计的能力,以指导产品生产。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对高校学生显得特别重要。

一、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

从广义来讲,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指动手和操作能力,更是指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来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一)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对必需的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熟练应用,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一般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运用能力

技术运用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最本质的反映,也是实践能力的关键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养成训练”来培养。技术运用能力主要通过对各种技能的掌握来体现。例如,对高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而言,技术运用能力指对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及其工艺编制、对国际上流行的辅助设计和编程软件的熟练运用以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掌握的能力。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试来鉴定,高校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应取得本专业中级技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三)社会发展能力

现今,人们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一生的工作岗位可能多次变化,因此高校学生除了要掌握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是每个社会人应具备的一种核心能力,它是通过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实践教育来实现的,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践、自我生存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社会是实践能力越强,在社会竞争中就越能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开发其创造能力和革新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各国职业教育都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观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从德国创立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美国和加拿大推行的以能力为基础(CBE)的教学模式到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CBET),都体现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上述几种理论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能通过课堂的灌输来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更应重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几种职教模式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纳为:①专业设置以职业实践分析为基础;②实训目标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③课程设置以职业实踐为核心;④教学方法以受训者为中心;⑤考核以职业资格的获得为标准。

模具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毕业生除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等,这些实践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学计划的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并在整个学习期间内逐步培养。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本的培养模式,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模具专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对毕业生而言,较宽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过硬的技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既能胜任当前的职位需要,又能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转变观念,形成坚定共识

由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职业教育近几年才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有关方面也仅在近年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很多年从事教学的老师受过去学科教学的思维定式影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体会和具体操作都存在着不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倾向。制订教学文件时他们总是习惯沿用已经熟悉的学科教育体系,不善于运用创新的思路和贴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方法和手段,这对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不利。所以在职业技术院校中,应转变观念,从聚合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加大创新学习的力度。院、校领导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对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等方面应进行严格审核,始终围绕职业教育的大方向进行改革和创新,上下形成共识,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结构

模具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要坚持学以致用,使教学计划既有科学性又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充分听取校外教学指导委员及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一门或几门能反映该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应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接近1∶1。在多数专业课程中,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的课程,应尽量采用实践与理论讲授各一半或实践内容更多一些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应保持其连续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少到多,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重心,设计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从入校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习、实验,使实践能力保持不断线。在课程结构调整上,提供按职业活动的实践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体现以职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纽带。为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可将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再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基础课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职业技能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按照职业任务要求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关联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打破原学科课程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积极实施课程的综合,对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破除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跨学科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三)构建“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

所谓“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是根据北美国家职业教育CBE理论及DACUM方法的原理,将实践工作中某个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其具体的操作思路为:首先,根据行业人士和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对岗位进行分析,将某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技能),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要求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和组织作用。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四)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场所

笔者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校外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的运作、产品加工及其组织、车间管理以及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从职前的见习。一般来说,工厂企业的设备管理较严,特别是高、精、尖的设备,不可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真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得靠校内的实践场所。加强校内实验室、实习场所、训练中心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校内实训场所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操作氛围,学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学习掌握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训练,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要有明确的定位,集中资金,加大投入。此外,要十分重视和确定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的考核标准,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五)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校企合作首先是设立校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的技术领导、工程师作為委员对学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环节及人才培养的模式等都随时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沟通,共同论证并听取他们对教学的建议,使专业更贴近市场,毕业生能更适应就业岗位。在具体操作上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学校老师经常到企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对办学的资助;另一方面企业回访学校,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技术,并开设先进的技术讲座,使学生能在学校内就接触国际上最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辅助设计软件,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校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向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校企双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让学生进行标准就业实习。实践证明,与企业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保证,没有企业的参与,办学如同闭门造车,不可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六)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

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今后所有新增劳动力都将持证上岗。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模具专业,更应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培训,通过职业资格的考试体系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其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在毕业时达到劳动准入制所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毕业生应达到中级技能等级。以模具专业为例,中级技能主要指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及对数控设备的操作技能,如AutoCAD、Pro/E、UG或CATIA等软件的熟练运用和取得数控机床操作证。中级技能鉴定一般放在第四学期末,也可以放在第五学期末。此时,课程学习结束,即将进行毕业实习,所以将毕业实习与技能等级考试结合起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训练。在职业资格培训期,培训目标、课程(理论与实作)安排、教学方式及考核都要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

(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上一篇:护士节心得_护士节感言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