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课件

2024-08-22

黄河颂课件(共7篇)

1.黄河颂课件 篇一

13《黄河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课堂容量。同时让孩子们在搜集信息的同时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尤其是要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善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要巧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前准备 学生:

①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

②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③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教师:

①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②准备音乐作品《英雄交响曲》。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②、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大家想一想,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里?———→抗日战争———→所谓的民族精神有很多,我想到:1998年的那场大洪灾,这看出中华民族是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那场大水淹没了中国广大地区。但是无数官兵无数群众日以继夜地修筑大堤抵御洪水。记忆最深地是棵小树在洪水里摇摆,一个孩子在上面抓着,抓了一天两夜。最后被解放军战士救了下来。国家领导人在洪水泛滥之际也来到了洪水泛滥之地一位领导人说:中华民族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们民族精神最好体现。

我们就随着《黄河颂》,走进那段悲壮激烈的历史里面去。我们先感受一下。

2、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家看,这就是黄河。(播放黄河颂VCD,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3、大屏幕播放一段黄河的录象,教师配合着朗诵导入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光未然诗存》等。

2、关于作品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3、写作背景:

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话说黄河知识。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回去搜集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不知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四、吟诵黄河诗歌。

1、听《黄河颂》录音

2、①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湃()()狂澜()屏障()

哺育()

体魄()滋长()②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山顶。

(2)澎湃:本课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狂澜:本课指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6)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3、指导起读: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 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 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 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朗诵这首诗应把握住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豪迈、赞美、有激情、有气势。

4、激发朗读:(出示八幅黄河的有关图片,配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感受黄河。第一幅图片是九曲连环的黄河整体图,第二幅是黄河夕照图,第三幅到第八幅是黄河壶口瀑布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师:欣赏黄河的美丽壮观,惊涛澎湃以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黄河的感受。(大家纷纷举手)生:我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黄河掀起的万丈狂澜。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

生:我体会到了黄河那英雄的气魄和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生:我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了胸膛,浑身的热血在沸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5、尝试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在读这些句子时应怎样读?

[通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生读,师巡视指导)

①生1:我认为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诗句是: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生:因为诗人站在高山之巅看黄河,这“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是“望”统领的内容,所以“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读的时候应该把声音拉长一点。

②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掀”字应重读。因为“掀”字不仅写出了黄河奔流的动态:掀起万丈狂澜,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惊人,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黄河奔流的高低起伏。(生齐读)

③生: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应重读

师小结: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师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生读)

生: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师: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第一个“啊!黄河!”的内容?(指名读,生读得舒缓、深沉)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④生:因为诗人从历史贡献这一角度来赞美黄河,既然是摇篮,那么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舒缓与深沉之情。

师:好一个舒缓深沉之情!

师:第二个“啊!黄河!”呢?谁来试一试?

⑤(生读。不等老师问个为什么,他就直接说了:诗人从黄河的地理优势出发把黄河比作巨人,巨人高大威猛,读的时候,应把巨人的伟大坚强读出来)师:你还能为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吗?(生读,读得有声有色,还真有点韵味。生鼓掌鼓励)

⑥(第三个“啊!黄河!”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有许多小手高高举起来了。其中一个学生以饱满激动的感情读完了第三个直接赞颂黄河的内容。他的理由是诗人从黄河的流域宽广:“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来写,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高潮,所以他认为读的时候,感情越读越激昂。)(师及时表扬了他)

⑦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精神,要读的铿锵有力。

6、分角色朗读:师:下面我们分组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由舒缓到激昂的变化。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要求:

人员数量的搭配----自由组合,人数不限,男女不限。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或部分。

朗诵形式------形式不限,在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选定一个组长组织探究、试读并准备发言,谈谈为什么这样设计?

7、全班齐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气氛)

[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8、理清层次:序曲部分:作用朗诵词提纲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主体部分:

(一)望黄河: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二)颂黄河:歌颂换黄河的伟大。①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歌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③歌颂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三)学黄河

五、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精神、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精神:顽强坚韧勇往直前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加,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的法宝。

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五、咏唱黄河歌曲。

六、颂扬黄河精神

(一)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生: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生: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生: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生: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二)查阅资料补充下列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三)阅读诗歌《喊黄河》,体会诗人情感。

喊黄河

那是我浪淘沙、深不可测的虎跳峡呀,千年史书、万代智慧,记载过多少雄文; 珍藏过多少华篇。黄河哟黄河,对你: 每一个沙粒,都是丰富而又流动的情感。

是谁说过,读懂黄河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是谁说过,读懂黄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纵然沦为一个全天下最愚的木讷诗人,今生也要跟你大亲一场; 今世也要跟你梦过一回…… 我看着缓缓流淌的水滴,我问水滴,水滴无痕,汇成溪流; 我问溪流,溪流无悔,注入江河; 哦,我终于懂得了你的伟大无比,正在于你有一个积淀沉疴的气度,你能容纳百川,正在于有一个沉疴的胸怀!耸峙的奇峰,曾经阻挡过你决胜千里的蹄踏,是你挥舞怒涛的巨斧,凿开通往天堑的道路 逶迤的峻岭,曾经阻挡过你震天拍地的嘶鸣,是你扬起飞瀑的利刃劈开锁住关峡的门闸。你以一个拓荒者的魂魄,塑成历史的风景,你以一个拓荒者的气度,挥写历史的丰篇!山,看下去是河,河,站起来是山!

大河为何向东流?

那是与密西西比河忠诚的去握手; 大河为何向东流? 那是莱茵河亲密的呼唤; 大河为何向东流?

那是与尼罗河忘情的去对话…… 黄河选择了大海,那是大海的幸运; 大海接纳了黄河,那是黄河的光荣!哦,就在黄河与全世界的江河纵情狂舞之间

就在全世界的江河与黄河首妊的转速起舞之时;

地球分娩出一个古老而有年轻的巨人 叫:-----中 国!

①摇篮(因为它是从黄河的历史来谈黄河的作用的。我们的文明是从黄河起源的,传统文化中,黄色就是一种比较高贵的颜色。不仅因为黄河的水是黄色的,还有黄色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②屏障(黄河是天险,起了抵御敌人的作用。比如刚才举到的汉代打匈奴的例子。同样,日本侵略的时候,黄河也是天险,它保护了中华民族)③ 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哺育了中华儿女,使中华儿女有坚强的毅力和精神,所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七、课文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诗歌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 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但我还是感到遗憾:不能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乐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另外,小组活动不够充分,团体合作意识不强,这些都有待改进。

资料链接

长江的儿子,黄河的歌手

他的名字,与《黄河大合唱》一起载入我们伟大民族的史册。他的生命,将在千百万人身上延续。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中国中年以上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知识分子,十有八九都知道《黄河大合唱》,都听到过《保卫黄河》的歌声。一听到那高昂激烈的旋律,顿时就会精神振作,热血沸腾。年纪再大一些的,可能还会记得三十年代中期青年男女最爱唱的《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奋斗不歇……”

几十年来,知道诗人光未然名字的人,可能比知道文艺评论家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人张光年名字的人更多些。个中缘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染血的鲜花、咆哮的黄河,曾经如正气磅礴、激越嘹亮的号角,唤起一代一代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筑起抵抗侵略者的血肉长城,挽救濒于危亡的民族,争取祖国的自由和独立。将自己的命运同民族命运溶化在一起的人,自然会对自己的诗人长久地怀有深深的敬意。

其实,作为诗人的光未然,就是作为文艺评论家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人的张光年。

1913年1l月,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打下龙座的第三年,张光年诞生在湖北老河口。汉水从他家乡流向东南,进入长江,成为长江中游的一条重要的支流。这位长江的儿子,从少年时代便受到1925年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浪潮的洗礼。他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走出家乡,沿汉水走向武汉,来到长江身边。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不平凡的时代,是亿万人民觉醒、愤怒、团结、奋斗的伟大时代。滚滚东流的长江用自己丰饶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走向成熟,风云际会的时代锻炼打着青年战士的意志和才华。张光年从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就将自己的生命同全民族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武汉,他当中学教师,从事进步的文学活动和戏剧活动,于1935年写了《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作曲家闫述诗为它安上双翅,使之飞遍大江南北,飞到了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男女的心头。

报国壮志和救亡天职召唤这个长江的儿子奔向血火战斗的前线,张光年迎着抗日烽烟奔向延安。走在黄河岸上,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伟大的黄河,祖国的母亲河,哺育着亿万儿女,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奔腾澎湃,浊浪排空,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冲开一切障碍,排除任何阻挡,汹涌向前,直达大海。这不正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勇敢勤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象征吗?黄河的精魂在年轻的战士心中激荡,孕育成一组诗篇。他同在延安的作曲家冼星海合作,反复切磋修改,终于完成了磅礴雄浑、气壮山河的《黄河大合唱》。这部《黄河大合唱》,既是中华民族战斗的英雄史诗,也是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它反映了民族的觉醒,激励了人民的战斗豪情,堪称现代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四十年代初,张光年奉命去抗战大后方的中心重庆从事文艺运动,又从陕北高原回到长江边。在山城,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屈原》,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气氛下,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反抗强敌、反对投降的不屈意志。在昆明,他参与并组织爱国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编写和出版云南少数民族的长篇叙事《阿细人的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不得不离开昆明到北京。第二年,他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怀着迎接胜利的喜悦,培养新中国需要的青年文艺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张光年走上文艺领导岗位,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繁重工作。他先后担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剧本》月刊主编、《文艺报》主编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务,写得更多的是文艺评论,出版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等书,歌词创作虽然不多,却也献出《三门峡大合唱》、《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激动人心的力作。

十年**之后,年过花甲的张光年重新焕发了青春。面对被林彪、江青一伙摧残得七零八落的文坛艺苑,他以昂扬的斗志和巨大的热情,挑起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重担,团结受到重创的作家队伍,在满目疮痍的道路上艰难前进。他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党组书记、《人民文学》月刊主编,不辞劳瘁辛苦,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文学百花园里的万紫千红。他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的重大政事。他一次次率领作家代表团出访,开展被隔断多年的文学交流,让中国作家了解世界,让世界作家了解中国。

长江和黄河的浪涛仍然一刻不停地在这位老作家心中涌动。如今,张光年已届耄耋之年,但他仍然一如既往,时刻关心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喜怒哀乐,维护着文学事业不受干扰地发展。他经常在会议上、报纸刊物上仗义执言,坚持真理,大声呼吁,辩析是非曲直,毫不顾及个人荣辱。这些年来,他陆续整理出版了《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江海日记》和《光未然脱险记》,不仅是为了记下个人在风风雨雨几十年间的生命踪迹,更为了对中华民族在充满灾难、搏斗、动荡走向清明盛世的二十世纪有一个历史的交代。人们看到的仍是一位百折不回的长江的儿子、黄河的歌手,人们感受到的仍然是一颗跳动着的老革命家的赤子之心。(林碧)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2.《黄河颂》导学案 篇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3.黄河颂 篇三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本诗题目是《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

这首诗分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第节是主体。

朗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可在颂之前,先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是字。这个字一直统领到。

诗歌中“颂黄河”的诗句是哪些?这一层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标志,你能看出来吗?

“颂黄河”部分分几层?分别从什么角度赞颂?

四、再读诗歌,鉴赏主题:

1、在学习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黄河?

2、这首诗表面是颂黄河,但实际是要颂什么?

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你能了解吗?

五、写法鉴赏:

1、诗中出现了几个比喻,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摇篮屏障臂膀

3、你能感觉到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七、课堂反馈:

1、《黄河颂》的作者是品的第二部。

4.黄河颂课堂实录 篇四

一、直接导入:

师: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日战士的光未然路过黄河,目睹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思绪万千,写下一组长诗,当他为同志们朗诵时大家都受到了强烈的鼓舞,作曲家冼星海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部交响乐为长诗谱曲,成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七个乐章,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节选《黄河颂》

二、初读感知,读懂诗意。

师:语文学习其实就四个字——打开书,读!首先,咱们学诗的第一层次就是读懂意思,听清老师的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不会读的、不懂的词句可以标出来在小组里互相帮助一下。生:(自由朗读)

师:这些字的音你能读准吗?(找学困生检查读音)

师:读诗还要读出味道、读出感觉。举个例子,题目“黄河颂”,可以这样读——黄河颂(不带感情、语速很快)还可以这样读——黄河颂,每二种读法,我拉长了“黄河”这个词,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颂”一字要把真心颂扬的感觉送进去。孩子们,请你们全体起立,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朗诵。生:(全体起立,大声朗诵)师:有点感觉没有?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生:我感觉到了作者对黄河的颂扬之情。

师:请你听听老师的朗诵,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触。(教师在《黄河协奏曲》的伴奏下朗诵,课件展示黄河图片)

生:我觉得老师读出了黄河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气势。生:……

三、细致品读,读出诗情。

师:大家都读懂了,但是你们所读出来的还仅仅是个人的感情,下面我们通过细致的品读来读出诗人的情。大家看看,诗人身在何处啊?(高山之巅)他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儿的? 生:(齐读)

师:这一节诗写得非常妙,妙在何处?请大家结合自学提示自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们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

生:“滚滚”一词,既使读者想像到黄河水奔腾而来、波涛汹涌翻滚的形态,又使人联想到那震天撼地的声音,声如惊雷、势如奔马,将黄河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生:我注意到这两节运用了两个“奔”字,写出了黄河水的流速很快。

师:“奔”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写),上面是一个小人,下面是三个脚印,愿意是说人跑得很快。这个“奔”用在这里,是奔腾不息的奔,是狂奔的奔,是奔流的奔。一个字就 把黄河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们想到李白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它震动着、跳跃着,日行千里,注入浩浩大海。生:“掀”是一个动词,换成“涌”就不好,这是近距离特写,在如此浩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个人怎能不觉得渺小呢?

生:“结成九曲连环”这是黄河的全貌,将距离拉远。师:写黄河的全貌,我们读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慢速度。

生:“劈”字,将黄河写成一把利剑,赋予它生命的动感,那是奋勇凶猛,带着风,带着雨,带着雷电,巍巍然从天而降。

师:让我们把感受到的气势送进我们的朗诵中,再读第一节。我们用朗诵进行了解读,再来用文字解读一下。(师生合作完成 “我们的解读”)

啊!黄河!你…… 你…… 你…… 你奔涌出了 不可抵挡的力量!

师:诗人赞颂黄河,仅仅是因为黄河的气势震撼了他吗?让他为之颂扬的还有什么?请大家细读后面的部分,找找其它的原因。生:(默读后几节)

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为什么呢?谁来读读相当的诗句? 生:(朗读)

师:你读得舒缓、绵长。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摇篮”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师:是啊,大家常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带着母亲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的感觉朗诵一下。生:(齐诵)

师:大家一起来完成“我们的解读”。

啊!黄河!

你的身边,有过祖先的脚印: 他们最早走出森林,最早开始耕耘; 你的身边,有过灿烂的文明: 有过……,有过…… 你的身边,有过……:

从远古的黄帝、大禹,到现代的战斗英雄 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变迁!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师:是啊,黄河在作者心目中是巨人,他有坚强的体魄,有铁的臂膀,如果说前面的黄河是母亲河,那么这几节诗中黄河更是父亲河!这里的臂膀指的是什么呢? 生:黄河的支流。

师:同样是写黄河,我们看看刘白羽是怎么写的。(出示链接材料《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个长带有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的。开始我茫然不知这是什么!仔细看时,才知道这是黄河。这苍莽无垠无际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生:(读)比较

生:刘白羽强调的是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而光未然突出的是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护佑。师:这首诗中诗人更多的突出的是黄河父性的一面。生:黄河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师:以黄河这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精神,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象征。这黄河不仅奔腾在华夏大地上,更奔腾在华夏儿女的心中,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四、互文印证,读透诗心

师:这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在战争时期尤为重要,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黄河大合唱》中有一个乐章叫《黄水谣》,老师给大家低声吟唱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你的头脑里想像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来。(吟唱)师:你一定看到了—— 生:(看大屏幕)

师:滚滚黄河边上,头裹白手巾的陕北汉子手拿铁锹,古铜色的臂膀上汗珠闪烁着阳光,他们开河渠、筑堤坊……可是,鬼子来了,一切改变了——黄河依旧滚滚东流,可是那河边的百姓啊,村庄燃起了熊熊大火,到处是断壁残垣啊!孩子们,你看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蘸着你的真情写一写吧。生:(练笔、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有悲悯情怀的孩子啊,是啊,黄河啊,你为何泪眼猩红,咆哮悲伤,日夜倾诉凄凉!作为一句有血性的中国人,孩子们,你甘心做鬼子的奴隶吗?你愿意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吗?如果你是诗人光未然,你站在黄河边上,目睹着人民所受的苦难,你想说什么?

生:中国人绝不允许鬼子这样欺凌!生……

师:让我们看看那些有骨气的中国人!(读朗诵词)

自古以来,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 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江面。你从没看见,敌人的残暴如这般; 也从没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在敌人后面;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让我们带着中国人的血性,再来朗诵诗歌。谁来领读。生:读。

5.黄河颂--说课稿 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易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了解黄河历史,地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

能力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部分。

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突破方法: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达到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播放歌曲《大中国》,激发情感,引发兴趣,教师

课前深入了解关于黄河的相关知识,做好有关准备。

三、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诗歌语言凝练,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结合学情我采用的教法是:

2.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因为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要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

3.说学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本课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4.说教学手段

在本课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

课时安排准备的是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

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颂黄河,感知诗意。(自学指导一)(10分钟)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学生互读互评。

(3)学生齐读、美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初步积淀爱国情感。

(三)研读诗歌。(自学指导二)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出示课件一)(16分钟)

1.《黄河颂》中哪个词是关键?

2.找出“望”字统领的内容。(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3.文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万千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读、体会)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感情?

(针对教学目标,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拔。(5分钟)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把文本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帮助解决。

(五)课堂训练。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出示课件二)。(8分钟)

1.让学生说出与黄河有关的诗歌、成语、俗语、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如今,黄河面临着断流、受污染的危机,针对这种现状,请同学们想想妙招。(这一问题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齐读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黄河骄傲,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努力学习,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七)布置作业。(1分钟)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这道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黄河知识)。

五、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6.黄河颂课后反思 篇六

青海省化隆县巴燕初级中学 张海峰

《黄河颂》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热情奔放的笔调讴歌了黄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奋发前进的力量。上完这篇课文我对这节课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多媒体课件充分辅助教学

1、这节课课件制作上可以称得上是“煞费苦心”,真正实现了音、像、画、声的综合展示,视觉冲击大,给学生以感官上充分的领悟,为达到教学的目的做了必要的铺垫。如,课一开始,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我从网上搜集了《黄河颂》的朗诵词及演唱的MTV视频,点击音乐欣赏,感受澎湃激情。这是一首诗歌,诗歌教学重在朗读,体味感情。制作课件时从网上下载了图片,并输入了诗歌内容,并用超链接播放了网上下载的课文《黄河颂》的MTV作为朗读背景让学生欣赏聆听,展示黄河壮丽的景象,配以音、画、文的综合,让学生听读课文,直观感受黄河之景,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从而发挥想象去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通过让学生观看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影像,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那宏伟的气魄。在富有感情的朗诵中,学生心中充满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其次,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的朗读上。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情感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听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最后利用拓展延伸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在课堂上,同学们表现比较踊跃,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在课堂上展示比较好。在观看完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黄河。”有的说:“我看到了黄河金涛澎湃,我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声。”……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文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地拓宽了、延伸了。

三、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诗等容量很大,怎样能环环相扣呢?关键在于课堂环节的衔接,本节课的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了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朗朗的读书声,踊跃的举手声,勤于思考的智慧声,无不展示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感染,为之感动,一股爱国之情犹如清清的小溪流入心田,所以才有了激情澎湃,所以才有了洋洋洒洒,所以才有了呼之欲出。不足之处:

1、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不足,这批学生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以上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的。

7.何凤仪 黄河颂 篇七

遵化市第三中学 何凤仪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颂读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的伟大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

学生:寻找《黄河大合唱》影视听资料,搜集有关黄河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教学储备】

1、背景资料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作品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每章开头均配有音乐朗诵。《黄河大合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2、题目解读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船夫曲》中作者写道:“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冲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决心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狂lán()屏zhàng()bǔ()育 体pò()澎湃()山diān()浊()流 摇篮()一xiè()万丈 宛()转 bì()膀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3、搜集有关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光化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作品有实际《五月花》

4、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地理知识等资料

地理知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有关黄河的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有关黄河的著名古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的伟大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板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小组个人展示(以竞赛形式)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15分钟)

1、听配乐诗朗诵《黄河颂》,借助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

2、朗读交流

(1)、选几组进行朗读竞赛,同学做朗读点评,注意朗读节奏,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②、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发表意见。(3)、全班学生齐读朗诵词,加深印象

(四)、研讨探究(小组抢答,讨论后明确)(15分钟)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颂”是关键。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

3、朗诵词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概括了全诗的核心内容,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又弘扬中华民族坚强而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4、本诗中,作者借黄河赞美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作者借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有坚强的民族精神,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五)口语交际(5分钟)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找学生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六)课堂练习诗词默写:(中考链接)

(1)、有关黄河的诗句(2)、有关长江的诗句(3)、有关黄河的谚语(4)、啊,黄河,你伟大坚强,。

(5)、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结成九曲连环。

(七)、布臵作业:有感情的朗诵《黄河颂》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颂读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5分钟)

1、《黄河颂》的背诵

2、有关黄河的古诗

3、《黄河颂》选自(),作者(),现代()、()。

二、内容研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得出结论)(15分钟)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这个字统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望”字统领,统领的内容是“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 首先写望黄河。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色彩、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

第二节除了“颂黄河”,还包括什么内容?

明确:第二节有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三部分内容,在颂黄河中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怎么读?

明确:诗人直抒胸臆,以“啊!黄河!”作为领起句,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这三个黄河的英雄气魄。所以,三个词读起来气势要层层递进,把重音放在黄河的重读上。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5、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明确:不是离题,而是一种象征手法,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三、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人做展示,教师明确)(5分)(1)、大量使用比喻、反复修辞方法

比喻: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说。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反复: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感染力,写出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的决心的坚定和心情的迫切。拟人: “你”,直接抒情;(2)、要运用象征手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要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3)注重音韵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4)注意形象刻画。

这首歌词还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黄河滚滚”,“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合作交流(5分钟)

小组交流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五、课堂练习:拓展创新(学写朗诵词):(10分钟)

A:请大家看屏幕,这是《黄河大合唱》里的《保卫黄河》歌词。大家会不会唱呀?(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歌词。)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给学生三分钟让学生学写朗诵词,学生展示 教师下水文:

起来,快起来,热血沸腾的华夏儿女,快站起来吧,在这危难的时刻,让我们铸成新的长城,报着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我们,必将成为保卫黄河,保卫母亲,保卫中华民族的英雄!

六、教师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七、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颂词 象征------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望黄河

歌词 颂黄河 比喻、拟人、反复

学黄河

八、学教反思

九、拓展链接

阅读现代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是一把剪刀

时间是一把剪刀,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匹锦绮,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节一节地剪去,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剪完的时候,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①、第一节把时间比成,生命比作 是,裁剪的结果②第二届将时间比作,生命比作,击落后的结果是(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1)、①、一把剪刀 一匹锦绮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②、一根铁鞭 一树繁花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上一篇: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下一篇:记一位公交志愿者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