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商品质管控方法

2024-10-24

对供应商品质管控方法(共3篇)

1.浅析重点物资供应管控 篇一

关键词:重点物资;供应计划;到货验收

一、概念

重点物资是指变电站建设所需关键物资,包括35kV及以上变压器,110kV及以上GIS组合电器、35kV开关柜、110kV及以上铁塔、110kV及以上电缆、220kV及以上断路器等物资。

重点物资供应管控以物资供应工程项目负责制为基础,以提升重点物资供应效率为目标,对重点物资供应开展前端控制、后端协调相结合,从物资需求计划申报、合同签约履约、合同结算、项目投运与质保各物资供应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全程管理,同时,加强与建设部、设计院等相关部门的横向协同力度,通过工作联系单、协调会等方式,加强重点物资供应信息双向共享。重点物资供应全流程管控的实施不仅将重点物资供应的责任、权利、义务具体落实到相应部门及专责人,也提升了重点物资供应全流程掌控力度,从而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和队伍专业管理能力,全力保障重点物资供应。

二、主要做法

(一)提前介入物资需求计划申报。重点物资供应工作从需求计划抓起,各工程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在需求计划申报阶段与建设施工项目专责人充分沟通,结合基建项目里程碑计划,对重点物资需求情况及全年施工进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依据重点物资生产周期,共同确定重点物资交货时间,保证物资交货期的准确性,为后续重点物资的准确供应创造有利条件。

(二)跟踪招标采购结果,确保合同及时签订。各工程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及时关注招标采购结果,确保合同及时签订。

(三)细化重点物资供应计划管理。合同签订完成后,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定期整理所分管项目的重点物资供应计划,制定重点物资供应履约明细表。项目专责及时将供应计划进行维护,召集建设部门、设计部门召开物资供应协调会,会上物资供应专责人、项目单位专责人充分沟通,依据物资需求计划、合同订单信息、重点物资生产周期确定物资交货期,进行“一次”交货期变更操作。供应计划生效后,各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梳理重点物资供应计划,依据合同签订日期、物资生产周期、合同交货期利用“倒推法”推算重点物资图纸确认日期、最晚图纸确认日期,并填至《重点物资供应履约明细表》发至项目单位,及时督促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进行图纸确认工作,确保图纸确认工作在最晚图纸确认时间前完成并督促供应商制定物资排产计划。建立与供应商、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良好沟通协调机制,跟踪项目施工进度与供应商重点物资生产进度,定期召开物资供应协调会,会上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结合物资实际需求计划及生产进度进行重点物资“二次”交货期变更操作,保证物资供应计划执行顺利。强化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重点物资供应监控预警,加大重点物资催交力度,多方式、多手段进行催交,充分利用电话、催交函、专项约谈、专题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处理重点物资供应问题。

(四)深化落实物资生产与发运管理。项目专责人及时跟踪重点物资生产进度,掌握重点物资生产情况,督促供应商严格按照确定排产计划进行生产,需要进行监造及关键点见证时,积极组织项目需求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出厂试验、关键点见证工作。依据确定交货期,及时进行发货通知的生成、维护、确认,并督促供应商制定相应的运输计划,保证物资准时到达现场。

(五)物资交付与验收管理。重点物资到货后,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组织项目管理部门、施工部门、供应商对到货物资外观、包装进行检查,清点到货数量、检验规格、参数、型号、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完成货物交接与验收工作。根据到货物资情况,及时更新重点物资供应履约明细表,协调解决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到货物资,现场拍照取证并通知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质量问题上报工作。

(六)优化物资结算管理。验收完成后,督促供应商及时办理验收单并及时完成ERP系统中的出入库操作,由专人将到货验收单扫描上传至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同时,项目专责及时在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完成到货验收单评价。到货验收完成后,项目物资供应专责人督促供应商及时将发票提交至省公司,进行物资合同结算工作。项目专责借助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查询供应商合同结算办理情况,对未及时办理结算的供应商,第一时间了解原因并督促办理。

(七)强化投运质保管理。加强供应商在工程项目投运期间重点物资设备安装调试时的售后服务管理,提升各物资供应项目专责在售后服务管理中的主动服务意识,制定售后服务工作联系单,主动联系施工单位搜集需售后服务物资情况,并及时通过电话协调、工作联系单的方式协调供应商前来进行售后服务;同时,在物资投运、质保期到期时项目专责负责打印投运单、质保单,并联系沟通项目管理单位、项目运行单位收集供应商在投运期、质保期间的售后服务情况与产品质量情况,及时完成“一单一评价”中的投运单、质保单评价。

重点物资供应管控措施研究清晰反映了重点物资供应过程中各关键节点,为物资供应项目专责人准确把握重点物资供应各时间节点提供依据,也有效防止了项目单位因未能及时进行图纸确认工作导致供应商无法生产的情况发生,为重点物资的及时准确供应提供保障。

2.对供应商品质管控方法 篇二

针对供应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愈演愈烈的问题,国际上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也越发严格,不仅各国的法规法律不断更新,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也愈加频繁,各大品牌联盟更是形成了逐步淘汰危害物质的承诺。这一切使中国企业对于供应链中有害物质的有效管控成为必须。

“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于危害物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国立法也越来越完善,因此,单纯地对于成品进行检测的方法已经不能应对现实的挑战。”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全球纺织品拓展总部技术总监蒋红博士对记者说,“目前的管控已经渐渐从末端转向源头管控,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就对原材料和化学品进行有效控制,这对企业在相关知识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化学品管控可为企业增加筹码

蒋红博士告诉记者,消费品中现存的有害物质很多。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有害添加剂、残留农药和激素等;电子产品可能含有重金属、六价铬、氟、氯、碘、溴等几十种有毒有害物质;鞋类、服装中可能存在重金属、富马酸二甲酯、有机锡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由于消费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隐形杀手”,全球环保趋势的发展也随之如火如荼。“如今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的基本功能之外,更看重产品安全方面的因素,各国政府、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也纷纷针对纺织品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用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及利益。”蒋红博士语重心长地说。

从蒋红博士那里,记者得知,从2010年开始,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就开始了一系列去“毒”的环保运动。近期,该组织在其官网上最新推出了无“毒”消费品指南的系列专题,其中包括《儿童玩具和婴幼儿用品篇》《厨具及家庭情节用品篇》《个人护理及化妆品篇》及《服饰篇》等多条篇目,从多个方面对消费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化学品及危害做出了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各大品牌厂商对自己产品的规定要严格得多。如果说各国的法律法规对于中国制造是底线,那么只有满足大品牌商的要求,才有机会成为其供应商。“为了保护消费者及自然环境,Adidas、C&A、H&M、李宁、Nike、Pump等多家品牌在2011年共同发布了《2020年危害物质零排放联合路线图》,为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蒋红博士说,“该路线图提出,在2020年之前这些品牌商实现所有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所有排放途径达到危害化学品物质零排放的目标。”

因此,各国立法的日益严格、频繁的非政府组织环保行动,以及各品牌联盟对于供应链中危害物质管控的一系列方案出台,对于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在相关知识和管理当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外贸企业如果要将产品出口到目标国家或地区,就必须积极做好在供应链中应该承担的角色,要不断获取和更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标准和法规。”蒋红说,“另一方面,企业要敢于将产品中所含有的化学品的正确信息向消费者公开,做到诚信才能在供应链中处于被信任的状态。”

在蒋红看来,供应商建立自身的化学品管控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方面,只有建立严格的化学品管控体系,生产中的不确定性才能够降低,从而减少产品的废品率,最终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增加筹码。”蒋红强调,“另一方面,化学品管控本身就是企业质量管控的一部分,这种费用的增加并不是额外的成本增加,而是发现企业自身的纰漏,并及时改善生产状况。”

RISK原则助力疏通供应链

在企业化学品管控体系建立的实践中,企业可以参考各种国际标准、准则及行业标准来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危害品管控体系,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欧洲环境管理和审核体系(EMAS)标准,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等。

事实上,作为领先的第三方机构,SGS在帮助企业建立化学品管控体系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企业可以参考SGS根据管控理论和多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出的RISK原则来建立自身的体系。”蒋红说。

在这里,蒋红所言的RISK原则的四个字母中,R代表法规与要求(Regulation&Requirement),I代表内化与整合(Internalization&Intergration),S代表从源头(Source)开始管控并制定管控目标战略(Strategy),K代表开始行动(Kick-off)、抓住要点(Key Points)与不断改善(Kaizen)。

法规与要求(Regulation&Requirement) 这是指收集、整理并跟踪国际国内主要化学品和危害物质管控法规、生态纺织品法规的要求和更新。“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具体法规的要求并不完全清楚,而各种法规的不断更新及新法规的颁布,更是加大了企业了解和掌握最新法规的难度。”蒋红强调,“企业应借助专业第三方机构,及时、高效地获取各国市场的相关法规,掌握行业动向,更好规避可能因为违反相关法规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内化整合(Internalization&Intergration)就是要把目标市场的主要法规、要求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内部管理管控团队的整理、研究与吸收后,整合为既能满足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又符合供应链具体现实要求的内部化规则。“随着南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对企业战略重要性的增加,企业也需要不断地把新兴市场的法规和要求整合到企业自身的标准中去。”蒋红博士强调,“把各种法规和要求进行整合的好处是使企业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执行生产,避免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一致现象。对所有产品实施同样的危害物质安全标准能够有效降低和规避潜在的违规风险。”

nlc202309030622

从源头(Source)开始管控并制定管控目标战略(Strategy) 蒋红博士指出,仅用“末端治理”的办法无法有效解决供应链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上游管控为主的预防原则要求对生产中涉及的所有组件和工艺都进行先期评估和检测,对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输入流进行检验,只有符合严格的生态和安全标准的材料才可用于生产。”蒋红博士建议,“当科学证据表明一种物质可能危害环境或人类健康,但是其危害的类型或程度尚不明朗的时候,即使目前的认知无法得到这种危害的证据,针对其潜在的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损害,企业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开始行动(Kick-off),抓住管控要点(Key Points),不断改善(Kaizen) “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并不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则对自身危害物质管控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而且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蒋红博士说,“管控的实施可以从一些关键的管控点着手,并通过不断改善达到建立综合而完善的管控体系的目的。”

4C方法?提升供应链管控体系

在RISK原则的基础上,SGS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危害物质管控能力提升的4C方法?。蒋红博士对记者说:“根据这个方法,企业可以从意识(Commitment)、能力(Competence)、关键点管控(Critical Control)和综合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善(Comprehensive Syste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企业意识(Commitment) 在4C方法?中,企业管理层的意识、承诺和支持(Commitment)对危害物质实施管控的有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蒋红博士强调:“管理阶层必须保证危害物质管控目标的建立、可测量性及与企业政策的一致性。在危害物质管控意识方面,企业管理者至少还应该了解各种与生产和产品相关的危害物质的风险和危害,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符合,确保危害物质的信息能够在组织内部得到有效的专递和沟通,并努力使供应链中的化学品在使用和排放信息方面变得透明。”

人员素质的综合提升 4C方法?中的Competence则是指人员素质的综合提升。在SGS这里,企业应该不断提高管控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获得提升:建立化学品管控部门并确定相应的负责人;制定和完善化学品仓库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控人员组要有相关的教育和知识背景;对管控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可涉及各种管控法规和要求的基础、危害物质的分类和评估、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培训、基本的管控手段和工具、各种管控体系如ISO9001、ISO14001及IECQ-HAPM、QC080000等。

关键环节管控 关键点管控(Critical Control) 在4C方法?中显得尤为重要。蒋红向记者阐述道:“关键点的管控,主要包括上游管控、受限物质清单(RSL)的建立和传递、建立测试过程并监控危害物质管控的表现、建立可追溯程序,以及对不符合产品和原料的控制这几部分。”

在关键点管控中,上游管控是指企业应该要求自己的供应商签署满足法规和自己客户要求的符合性声明,同时需要向上游化学品供应商所要质量合格的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针对高风险危害物质的检测报告。

受限物质清单(RSL)可用来减少危险化学品在纺织和服装供应链中的使用。“很多服装品牌都已经公布了自己的RSL,用以确保供应商和经销商、企业内部员工都知道并遵循公司的危害物质管控要求。”蒋红说,“企业需要对供应商提供有关受限物质清单的要求及流程的培训,而供应商也有责任将这些要求传达给自己的供应商,从而贯穿整个供应链。”

在建立测试过程并监控危害物质管控的表现方面,蒋红强调:“要做好这一点,企业就是要完善材料和产品的检验和测试过程,不断对企业及供应链中的危害物质的管控表现进行监控。”

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可追溯程序,在产品出现与危害物质相关的质量问题时,能及时地追溯到该产品的供应商,并通过进一步的追溯找到问题的来源。

关键点管控(Critical Control)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于不符合产品和原料的控制。“企业应当建立明确的程序来处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原料。”蒋红博士告诉记者,“企业应当保证不符合危害物质要求的产品能够被鉴别出来并加以控制,以防止它们被无意地使用或交付。对于检测超标,企业指定的测试实验室都需要向企业的管控团队主动报告。企业应立即叫停所有超标产品的生产,直至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之后,才可以进一步行动。”

“解决方案通常包括超标材料的替换、问题的颜色替换及污染源头的消除等。对于无法进行质量改善的产品,企业应该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销毁或进行相应的符合规范的处理。”蒋红说。

综合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善(Comprehensive Syste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根据4C方法?,此阶段为危害物质管控水平的高级阶段。“此阶段为危害物质管控水平的高级阶段,能到此阶段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管控体系,并能不断借鉴行业最佳实践和经验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管控过程和水平。” 蒋红说,“在建立危害物质管控体系时,企业应能识别和确认与管控目标相关的管控过程,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据了解,除了传统的产品、原材料和环境废水取样测试服务之外,基于4C方法?,SGS开发了针对危害物质管控的培训、在线调研、工厂调研和评估、体系建立等咨询服务,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全面的化学品物质管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识别并解决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化学品安全问题。近期,SGS在香港、上海、青岛等地举办了专门讲解法律法规和检测标准的专业技术讲座,广受业内的欢迎。

“SGS危害物质管控以预防受限物质的引入为核心,而不是仅仅依赖对最终产品的安全监测。”蒋红强调,“SGS能帮助客户实施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受限物质管控,同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培训等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安全。”

不仅如此,SGS还能帮助客户量身定制并实施消费者安全战略,有效地提高生产商的全球竞争能力,帮助他们克服绿色及安全贸易壁垒,使其安全品质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3.对供应商品质管控方法 篇三

关键词:供应室器械;全自动清洗机;多酶液;消毒液

【中圖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20-02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会残留各种污染物质,例如血液、脓液、排泄物等等,导致器械中存在多种有害离子、微生物。有效的清洗方式能够清除微生物和污染物质,并能够为消毒灭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工作在器械清理、消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院在2015年9月-2015年4月间对不同清洗方式在供应室器械中的清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提升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间500件需要清洗的手术器械,将所有器械分为两组,每组250件,实验组器械经过多酶液浸泡初洗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对照组器械在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进行人工清洗。实验组器械包括50把刀柄;80把镊子;70把止血钳;30把手术剪和20个弯盘,其中重度污染的器械有97件,中度污染的器械有108件,轻度污染的器械有45件;对照组同样有50把刀柄;80把镊子;70把止血钳;30把手术剪和20个弯盘,其中重度污染的器械有85件,中度污染的器械有112件,轻度污染的器械有53件,两组器械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1.2.1清洗方法:实验组器械经多酶液浸泡3——5分钟初洗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包裹、最后进行高压灭菌。对照组器械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时间为30min,而后采用清水清洗器械,并使用刷子刷洗,而后进行烘干、上油,将其进行包裹后高压灭菌处理。两组器械在浸泡过程中均要将关节处打开浸泡。

1.2.2测试方法:采用隐血测试法对洗好的器械进行测试,采用A试纸和B试纸分别擦拭清洗后的器械,尤其是器械的关节、缝隙部位,擦拭结束后将试剂滴在两张纸的背面,观察试纸变化情况。

1.3评价指标

1.3.1器械污染情况评价

轻度污染:器械表面有少量血迹或污染物质;中度污染:器械表面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或大量血迹;重度污染:器械表面被污染物质或血迹完全覆盖。

1.3.2隐血测试

试纸呈紫色则为阳性,认为清洗不净;试纸无紫色改变则为隐形。

1.3.3器械清洗效果评价

不干净:器械达到清洗时间后表面依旧存在明显的污渍;干净:器械在清洗后表面无污渍,且器械光亮则视为清洗干净。有效率=干净率。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器械隐血测试结果:实验组阳性器械21件,阳性率为8.4%;对照组阳性器械55件,阳性率为2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器械清洗效果比较:实验组清洗干净的241件,清洗不干净的9件,有效率为9.6%;对照组清洗干净的215件,清洗不干净的35件,有效率为1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的主要工作,手术器械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医疗器械,因此,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严重影响临床治疗[1]。在以往手术器械清洗中主要采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清洗,但含氯的消毒液会腐蚀金属,且其很容易受到有机物的影响,性质非常不稳定[2]。含氯消毒液味道刺鼻,会对清洗人员造成强烈刺激,由于其性质不稳定,在使用前都会采用试纸测试氯的含量,保证清洗效果。多酶清洗剂是一种新的清洗溶剂,其中含有水解蛋白质的酶,能够对器械表面的血液、污渍进行清洗,且效果非常好[3]。由于多酶溶剂中含有丰富的水解蛋白酶,因此能够渗透到器械的关节、卡槽、甚至不同角度的管道中,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以及多糖类物质溶解,且稳定性非常好,不会对金属器械造成刺激,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大大节约人力,流程规范,因此在供应室中使用率非常高[4]。

我院对器械不同的清洗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实验组阳性器械21件,阳性率为8.4%;对照组阳性器械55件,阳性率为22%,实验组清洗干净的241件,清洗不干净的9件,有效率为9.6%;对照组清洗干净的215件,清洗不干净的35件,有效率为1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我院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基本相符[5],进一步证明了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能够有效清除器械表面物质,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医疗器械表面残留的血液、脓液等物质会滋生各种细菌,细菌的保护膜会影响消毒和灭菌的效果,因此在消毒前要对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保证器械无污染物残留[6]。我们认为,手术器械多位利器,且器械上残留的污渍多存在传染性、感染性致病原因,此在器械清洗过程中,清洗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带好手套、防水口罩、眼罩、胶鞋等物品,同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来清洗器械,并要及时清理受到污染的区域。

总的来说,不同的清洗方式会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造成影响,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能够减轻器械隐形阳性率,提升器械清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清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良华.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505-5506.

[2] 耿敏,谢晓燕,亓立红.不同清洗方法对管腔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03:314.

[3] 彭玉龙.不同清洗介质用于医疗器械清洗的效果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8:1122-1124.

[4] 张静,冯秀兰.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01:17-19.

[5] 程礼萍.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03:214-216.

上一篇:小学迎中秋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管理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