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4-10-13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

核心素养为教师指明未来的方向,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科业务精通熟,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争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下面是瑞文小编为各位搜集整理的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二】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三】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2.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二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 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 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 (或认知) 、能力 (或技能) 、态度 (或情意) 等概念的不同在于, 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 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 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 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 既是一种能力训练, 又是文化熏陶, 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 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 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 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 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教学要给学生四个实用的课堂。一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也就是“溶情”, 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 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 “鸟”和“乌”, “喝”和“渴”, 让学生们自己思考, 竟得出了“乌”表示黑色, “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回答;而对于“喝、渴”的区别, 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 而且必须把嘴张大 (形象说明“口”的字形) , 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 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 所以是三点水旁。四是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 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 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学习后, 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在导入新课, 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 要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 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三是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阅读中要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 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 意义内涵, 情感内涵, 在品评要深化理解, 升华认识, 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教学要给学生正确与美妙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正确教学语言, 不能出现病语、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同样, 教学更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美妙语言的教学。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的例子教给学生对美妙语言的感悟与体验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面向生活的教学是结合多向社会生活, 将“时文”作为美妙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 对报纸、杂志、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时新内容选入教学语言的学习中。教师不时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 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语言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语言的美妙。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 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 以读促学, 读中悟写,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自主合作, 积累创新等等小语针对核心素养的教学, 需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要求。

摘要:语文素质培养是小语教学的育人目标,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 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 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G623.5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重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此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其实,最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OECD组织,该组织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社会成员共同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从素养一词中衍生出来的。所谓素养,就是个体面对社会环境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核心素养就是这些素养中最核心的成分。

对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良好的自我概念;将个人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反映到数学课程中,就是具备能解决数学问题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小学生年纪尚浅,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趣味,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用心探索,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他们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对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具有巨大作用。良好的数感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科学的直觉。一个人的数学素养都能从他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中得到体现。据科学发现,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那么他往往能对数字及其运算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利用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及其特点。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增添了不少结合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图,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分一分》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讲台上随意摆放了一些玩具、课本和水果,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摆放东西,好看不好看?”一些学生说这样随意摆放东西显得有些乱。我继续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将这些东西摆放整齐呢?”我选择了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整理,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台下的一些学生还不时提出一些建议。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标准。教学任务在无形中就得到了解决。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生有着旺盛的好奇心,总是爱问为什么,想探索世间万物的奥秘。这种心理特点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主动追求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数学素养。

我在教学苏教版《升与毫升》这部分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森林里动物喝酒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猴子喝了5杯酒还没醉,但是老虎喝了1杯就醉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小猴子的酒量比老虎大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思考是为什么,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我拿出一个大杯子和小杯子,告诉学生小猴子是用小杯子喝酒的,老虎是用大杯子喝酒的。学生一看之后,说大杯子装的酒多,所以老虎一下子就醉了。这时,我为学生导入“容量”这个概念,讲解了“容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之后,我还安排了“动手做”活动,让学生用同一壶水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水,学生发现一壶水只能装满一个大杯子,却能装满好几个小杯子。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21世纪的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维角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提出一些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开放性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 10 棵花,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这样的问题具有生活气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有效措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应有的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4-9,57.

4.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二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5.小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篇五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可编辑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6.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六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体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等。

那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要做到以下:

第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就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和能力,发展智能,是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以创造生动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

第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基础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但任何一种表达方式的习得,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建构的基础之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完成这样的建构。文字语言的表达一般都比较抽象,而图形语言的表达却更直观,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表象。在两种数学语言的相互对比中,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会不断加强,思维的灵活性也会得到了发展。因为学生对图形语言的表达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就能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联想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能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第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时老师不是直接了当地给学生把问题或者是答案说出来,而是慢慢地引导学生去做。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我们要联系实际,创造更多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梁彩云

7.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七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信息时代, 人们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影响到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动筛选所需信息的能力。思维品质主要包括个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文化品格要求个人具备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掌握基本的诚信和礼貌等。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培养核心素养占据着重要地位, 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渗透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 还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良好品德的养成。传统教育以“升学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不够, 小学教育也是如此。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上, 教授相关的英语知识, 重视教材中的内容, 而没有融入核心素养。这不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量较大, 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提高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启发式故事型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 其中包括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最后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陈美惠2014) 。

(一) 利用语音素材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1.创设科学的语言环境

听觉和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语言知识不够丰富, 且信息大多来源于形象逼真的图画, 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有趣的听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新鲜感, 使其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

教师需要在课前计划课堂的教学内容, 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学的机会。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 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Joan Morley 1988) 。例如, 在教授“friendship”时, 教师就可以播放录音, 并且主动提出问题:“Who is your best friend?He/she is a what kind of person?”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利用听的方式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试听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课前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搜集相关的听学素材。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入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Geoff Thompson 1996) 。教师在选取素材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 主动加入语言文化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晨读和晚读时间播放相关学习资料, 给予学生充分的试听机会, 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听读中获取言语感知方法, 提高认知水平。

3.模拟跟读引导学生获取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跟读的方式进行模拟学习, 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学生在跟读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跟随教师规范自己的发音, 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等, 纠正自身的听读错误, 还能够加深了解素材所表达的内容, 体会素材中存在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制订跟读目标, 学生按照目标有阶段性地展开自主阅读, 使跟读更具针对性、效率更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听力素材选取多元化的内容, 同时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策略, 如引导学生重视语句中的重读和停顿点等, 点出部分的信号词, 让学生掌握表示数量、转折和否定等词汇, 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就能够更加连贯, 结合上下文主动跟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获取更加深刻的感悟, 同时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听读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然而,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为了应对各个阶段的考试, 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 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 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营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环境, 在和谐欢快的教学环境中与学生保持交流, 不断进行语言上的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 活跃思维, 进而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 (董春艳2015) 。

(三) 用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比枯燥的对话和课文, 小学生对故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故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 合理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手段之一。

若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 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笔者惯用的方法是用中文讲前半段故事, 让学生补充后半段。

例如, 在讲解一篇英文小故事The Hippo and I时, 笔者先用汉语将故事表达出来:“河马住在动物园里, 我很喜欢它, 所以经常去看它, 它也经常想我。今天是星期天, 天气很好, 我又一次去看它。但是当我离开动物园后, 同学们猜河马做了什么?”故事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更加迫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笔者并没有将故事继续讲下去, 而是要求学生“猜河马做了什么”,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自己设定故事的发展。学生大胆猜想“河马伤心地哭了”“河马长出翅膀飞跑了”“河马学会唱歌”等。这时, 笔者就用英文将这篇文章表达出来:“A hippo lives in the zoo.I like him very much.I often go to see him.He often thinks of me, too.Today is Sunday.It is a fine day.I go to see him again.After I leave the zoo, he follows me to my house.I give him lettuce, cabbages, bananas, apples and other food.He eats them up.When I sing songs, he stays in the pool.He is as quite as a rabbit.In the evening, he jumps onto my bed with me.My mum tells him to go home.He has to pack his bag and go back to the zoo.My mum lets me see him every week.”学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就会知道, 原来河马跟随“我”一起到家里, 和“我”同吃同睡, 最后妈妈要求河马回到动物园。当学习完这个小故事后, 笔者让学生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 模仿当时出现的情境。

故事教学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踊跃了课堂氛围;故事演绎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使得课堂氛围愈加热烈,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 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教材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 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课文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导致学生的理解存在障碍。因此, 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资料, 通过增加课外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 也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狮子王》。通过完整的作品展示, 学生能更熟悉英语的行文方式和措辞;另外,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朋友的帮助以及对大自然的爱护。教师可以通过电影或其他课外阅读,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或电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为有效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同时通过创设科学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亮亮2015)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摘要: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从语音素材、课堂环境、教学方法、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启发式故事型教学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陈美惠.2014.浅谈对小学英语人文性的思考与践行[J].基础教学研究, (9) :30-31.

董春艳.2015.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 (7) .

刘亮亮.2015.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模式探索[J].赤子, (2) .

Joan Morley.1988.当今英语 (外语) 教学发展趋向[J].严彤, 译.国外外语教学, (4) .

8.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微 篇八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三视角;一条主线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2016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加深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

一、从三个视角全面认识核心素养

1.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自二战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当下就是“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因此出现了“21世纪核心素养”概念。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习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为你自己。这虽未冠名“核心素养”,但却是实质的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2.当代国际社会和学者的探索研究。当前有三个方面 :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2-2014年先后发表了3个核心素养主旨报告。特别是在2013年提出七个领域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学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建构了一套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习指标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2014年该组织再次突出可迁移技能,如批判思维、问题解决和冲突解决的能力等。

(2)经合组织(OECD)核心素养研究。1997年,OECD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精神。十余年后的 2012年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四个方面十大核心技能,其中,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最为重要。

(3)学者专家研究。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哈佛大学赖莫斯教授提出,21世纪核心技能包括三大部分:自我技能、人际技能和认知技能。其中自我技能包括开放灵活、好奇心、积极主动、坚持不懈、自我效能等;人际技能包括共情、沟通、团队合作、信任、协商、解决冲突、服务导向、人际互动和领导力等;认知技能包括知识、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分析、逻辑推理、解释、决策、执行功能和创造力等。

3.核心素养研究形成的结论。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发展原动力,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核心。第二,强调真实情景和非常规复杂思维的重要性。应对未来社会需调度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

二、在实践中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培养

作为一种教育目标,核心素养培养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归结为一条主线,就是“为创新而教、为自我技能而教、为人际技能而教和为认知技能而教”。这条主线包含以下核心素养培养实施措施:

1.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首先赋予学生真正平等的地位。因为只有平等,学生才敢于突破教师的权威。第二,改变教书定位,教书育人,从教会知识转变到教会判断选择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改变课堂角色。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想者、实施者、引导者和保证人。最后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发展学生人际技能。

2.解放学生个性,形成强大自我,为此改革教育教学。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六大解放"的主张。一是解放儿童的头脑,即更新学生的观念;二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即动手能力和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三是解放儿童的嘴,即提问和质疑;四是解放儿童的空间,即不局限在课堂中;五是解放儿童的时间,即减负。从无效苦役转向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进而形成创造力;六是解放儿童的眼睛,即教师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陶先生70年前的呐喊,对今天核心素养培养仍然有巨大价值。

3.修正传统的课程设计不足,突出发展学生认知技能。为培养学生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需要转变注重学科知识体系而不注重“真实情景和非常规复杂思维”、不注重“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化”的课程设计状况,给与必要的修正,不断地加强课程的生活化改造。当前由于体系性的实践环节缺失,知识跨学科、跨界能力薄弱,难于有效开展实践与应用课程教学。要积极探索突破。

4.改革评价系统,形成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应以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自我技能提升、人际技能发展和认知技能进步,作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注重知识技能之外更注重创新和综合素质。

5.核心素养养成为习惯。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完全可以習得。核心素养培养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好习惯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习惯。第二、养成数学精神和严谨的实证意识,有量化、逻辑化、递归化和结构化的数学思维习惯。第三、有积极劳动和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以及好奇、想象和合作的习惯。第四、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有自主、乐学、自信和勇毅探究的习惯。第五、有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做出独立判断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靖.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

[2]滕珺. 论21世纪核心素养外国人怎么说 [N].中国教育报,2016(03)04.

[3] 英克尔斯著,曹中德译. 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4] 彭小虎. 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 [J]. 教育科学,2001 (2).

[5]马文利.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3).

彭倩:女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教师

手机号:13545458858 QQ 1045857394 QQ邮箱1045857394@qq.com

9.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九

王老师强调,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具备四种素养:1。政治素养。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2。政策素养。我们要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回望教育;3。专业素养。做好我们学科知识的本职领域,这是我们的基础;4。操作素养。教育学生最好各项实践工作,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回归学以致用的落脚点。而在这四种素养之中,政治素养列居首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得明白,我们为谁培养人,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向心力。

20__年9月10日教师节,_在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以这一政治目标为方向,并且坚实地走好政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把国家政治方向的把控落实到位。因此,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我们要为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国家建设者人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使我们的每一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都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怀“国之大志”,下定决心在教育上下大力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肩负起上述重任,使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呢?王老师指出,我们可以以情境教学为抓手,去落实课程思政与学科素养的有机融合。利用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中自然地、点滴地、逐步地渗透德育的教育,进而落实课程思政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切记起点要高,落点要小,落点要实。即把思政变小,变具体,揉碎在课程的过程之中,从而达到聚沙成塔,使思政的教育水到渠成,达到润物无声,使学生自然的成长。

王老师以几节我们认为不易进行立德树人的课程为实例,具体详细地指导在这些学科如何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到位。比如英语上的《红绿蓝黄》,红可以从我们的国旗引出,这是烈士革命献血所染,自然就能激发爱国情感;黄从国旗上的五星,从家乡金色的麦浪引入,学生会为自己家乡是祖国的粮库而骄傲;蓝则从蓝天引入,蓝天保卫战的环保理念深入学生心中,而蓝色长空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民航飞机、战斗机则给孩子注入了强国强军的理想;绿从_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入,进而拓展到我们新乡的南太行,我们也要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则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10.小学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十

一、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课标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在板书给学生时,做到一笔一画,特别是低年级写字时,每一个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占格,在每次教学时,要尽量留10分钟进行识字写字,只有保证充足的识字写字时间,抓好课上有效的时间,认好字、练好字、学好字。

二、阅读教学重在平时。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侨情做作的腔调。在教学一二年级时,学生们爱唱读,把音拖得长长的,我想,根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学生拖腔怪调的吼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语文教学并不是只把课本的课文会读会背,还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所以,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该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校内、家中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习作教学强调儿童生活实际的连接。《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低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11.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角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除了在学校内负责知识传授之外,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示范性和综合教育性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仅影响着几个学生的前途命运,而且深深带动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进步。教师角色必须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在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中立于不败之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具有教学优势,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加需要从课程设计到文章解读等各方面对学生加以熏陶和教育。尊重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用语文的多种效能价值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书写、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内心,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较为纯粹,是语文德育实施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新课程下的角色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二、思想的转变与行动的改变需要相伴而行

(一)增强对课本文章的审美阅读

新课标下强调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程为例。小学阶段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像我们描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会对美景心驰神往,如痴如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课本语言美和意境美的传递和解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祖国山河美和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增强学生的感悟还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加以记录,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大有帮助。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多向重复的,在多向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升华出新的感悟。

(二)增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互助

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多,很多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缺乏合作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现在放开二胎政策跟这个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合作的能力的引导和提升。对于课本中涉及的一些想一想,做一做的问题,让孩子们动手去实践,相互去帮助,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对于以后成长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养成大有裨益。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终身发展的开放性动态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合作必不可少。

(三)增强学生对父母以及长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都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弱,帮助学生们从接受他人帮助的习惯中释放出来,开朗活泼,尊老爱幼,乐于帮助别人,理解别人。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叛逆思想也开始萌芽,在这一时期注重引导他们用平和的心态与父母沟通和交流,防止在即将到来的青春期阶段出现偏激事件影响自身和他人。

三、小结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素养的渗透过程要缓慢而持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不厌其烦的运用多种方式,综合提升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像个师者,更像一个朋友,大家携手共同探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可以同步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深入持久的坚持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万香.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研究[J].才智,2014(36).

12.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教学注重实效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教师的教是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因此,改变计算教学模式也是迫在眉睫的.

(一)新知讲“理”

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的运算时,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并且理解这种运算的算理,都非常重要,这是学好计算的前提.比如,二年级上册,刚开始接触乘法的时候,学生们多数无法理解,甚至不知道乘法是做什么的,在教学时,以加法为饵,让学生们知道几乘几就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2×3,就是2个3相加的和,即3+3;也可以表示3个2相加的和,即2+2+2.为了计算更加快速才产生了乘法,这样学生们从已有的经验中找到建立了新运算的模型,帮助学生们理解了算理.

(二)旧知重“联”

都知道,计算知识有一定的迁移性和延续性,比如乘法,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接触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三年级上册便在这基础上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时便需要用到乘法的笔算;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又提高了难度;而四年级下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在之前的基础上有了提升.这一个层层递进、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体系不断扩充的过程.既然有联系,那么就有相同点,就有类似的方法,因此,学生就有一定的经验.比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有了很多的乘法笔算的经验,便可以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自主探究.

二、练习注重策略

(一)坚持

学生们理解了算理,学会计算方法还是不够的,计算难在运用.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并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并没有意识到正确的方法或常说的“粗心”.这就需要持久的练习,从练习中不断内化,让计算变成习惯.当然,题海战是不妥的,练习量太大,会让学生倦怠,甚至产生厌烦.因此,练习必须坚持,而且有度,每天保证4至6题,由简单到复杂,既能够让学生练,还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变化

如果每天练习一成不变,也会让学生渐渐倦怠,因此,变化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学习的内容,不断改变练习题型:口算、列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方程等交替出现;不同的运算:加、减、乘、除反复出现;不同的数:整数、小数、分数逐步加入.总之,练习不能单调,也要讲原则:一要先练习新知,并进行一阶段的巩固,慢慢穿插旧知;二是难度从简单到难,有难有易,保证优生不觉得太简单,后进生也能完成一部分.

(三)自主

老师出题既无新意又减少了优生提高的程度,但是,小组出题就不同了.这种作业模式不仅让教师耳目一新,也让学生们特别兴奋.这样,学生成了作业的主人,还能让全班一起完成自己出的题,特别有成就感;教师可以更加轻松,学生们主动布置作业,教师操的心就少了.学生的出题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步提升,慢慢地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无穷的火花,运算能力也是突飞猛进.

三、总结注重发现

当然,有了练习和巩固,也要给学生们进行一些总结.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在计算中你发现过什么,并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总结,让计算变得更简单.

比如,学习9加几的时候,就可让学生发现9加几的特点,个位上比原来会少1并且十位能够进1,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加9的这一位比原来少1,前一位进1.这是比较简单的,再如一个数乘11的简便运算,在我的鼓励下,就有学生写下了《11×几怎么算》的小论文,并发表在报刊上,让她欣喜万分.

这样的积累,让学生如获珍宝,看到特殊的数,便立刻从自己脑中找到对应的办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也能让学生的计算事半功倍.

在这样的坚持下,学生们已经不怕计算,并且爱上了计算,我也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他们运算能力的提升,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而良好的运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运算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在修订过后增加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更是应用广泛.小学数学中计算也是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既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容易失误的部分.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运用计算是数学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计算,扎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3.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十三

通过全员培训的学习,本人切实的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讲课。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道德水准,业务修养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参加本期培训本人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 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 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是要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表现在政治上是一种高度的觉悟,表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现在 工作上是一种良好的姿态。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 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牢记“全局意识”,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调整好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群众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 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

2、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职工、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3、是要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要树立奉献精神,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的思想。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严格要求自己。

4、是要宽宏大量,学会包容。包容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包容是赢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包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别人的过错,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改过,与人相处要学会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做到心理相容。

5、是要注重文明礼仪,增强综合素质。文明礼仪是生活和工作的根基,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防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文明素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 的精神财富。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让文明礼仪成 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6、是要廉洁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廉洁勤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职工中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以内的新春祝福语下一篇:数字成语大全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