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2篇)
1.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一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导致了一场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新的革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将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课堂带来的影响变化是毋庸置疑的。我从以下几点对培训培训中及自己实践课堂的一点感受: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过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的讲授,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知识时代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注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拓宽了时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教育信息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 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 不仅能从书本获取知识,从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中汲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 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教师的“讲”变为“导”。“教”师应该变为“导”师。信息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 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 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 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 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
(2)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 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 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 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
(四)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有一部分教师将由直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为幕后,成为教育软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二、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给学生带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加强:
(一)课堂上学生可以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
在教师作为教学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发现问题,制定研究问题的方向。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从自身内部产生动机(即内部动机),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存在而产生的外部动机。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不像过去只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参与问题产生的过程,只是机械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更为有效。
(二)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我评估。
在一般的教学课件中会给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所给出的教学目标与自己的反馈结果(即自身的学习结果)相比较,找出差距、并且由自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通过自己主动查找差距,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作为当事人对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会更为清楚。
(三)在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
在缺少教师的指导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共同进步。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一位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是有限的,但若综合多数学生的观点与看法,每位学生都会从中学到几倍的知识。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勉励;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不能少,在网络知识庞杂的时代,有些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经常予以指导和帮助,引领学习的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的确确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改进了传统教育中不合适宜的方面,将更新更为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带到了世人面前。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用户人数已达4亿之多,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为教师摆脱了繁忙的教学任务,为学习者摆脱了机械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效率、主动性和能动性。为了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四)在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氛围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乐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体现,是掌握知识的最初开始,“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走上主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等和靠,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大量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电影、录像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的意义。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会很快,记忆效率也会很高。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新颖的手段和高超的技术,解决很多难题,它不仅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文字,还能使课堂变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这一部分内容时,应用对媒体教学软件,并在屏幕上显示我国外交成就和外交行动,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感受领悟我国的外交,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新教育的氛围。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时、牢固、富有成效。它可以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图形、影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合成、链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以景激趣,创境激情,引动激动,导训激活,启思激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动中练、动中习得语言技能,把学习当成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们努力去研究这门技术真正的用途、内涵,用好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我们能利用好这门技术培养出走在社会发展前列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2.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二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影响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他们既要实践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过程, 又要教授学生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学习和探究问题。当信息化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时,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无法满足科技手段下新兴的教育需求。所以, 当教育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时, 教师也应随之完成从传统的技术观望者、使用者, 向教育信息化的设计者、执行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1.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需要
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主要反映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方面。现代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的手段下, 依靠互联网建立起来的资源平台和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系统已走入课堂, 信息课堂超越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化、平面化的局限, 将书本、音频、视频立体地结合在一起, 把师生互动和现代化的人机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潜心钻研教材, 还要了解信息技术, 懂得利用网络, 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和日益丰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在纷杂的信息中, 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网络知识、网络文化, 在更新、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吸收有用的、积极的信息。
3.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式的学习意识在不断增强
如今, 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能接触到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地点不再局限于学校或者公共场所, 很多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 学生的学习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就不能再单一地以教材为主, 而是要以自己的常识为依靠来指导学生。因此, 教师要转变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者, 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教师将成为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环境的创造者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任务,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不仅要组织好教学资源, 设计好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 还要注意激发和调节学生的课堂兴趣和情感表达, 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 并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后期的知识加工、评价和实践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
在教育技术向信息化迈进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起到协调作用, 教师把外部资源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同时也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演”, 但是教师仍然是幕后的设计者、引导者, 教师已变成信息课堂的“导演”或“编排者”。
1.教师向信息课堂的设计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辅助工具的开发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的, 教师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 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性发挥与研究。但是,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还要由原来的技术使用者向信息课堂的设计者进行转变。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的分析,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选取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制作符合自己教学方式的教辅课件, 通过多媒体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师向信息技术的执行者转变
不论教学方式和方法如何更新改变, 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执行者、教育信息化的最终实施者。在过去,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是持观望态度的, 认为它无法取代传统的授课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成熟, 互联网日渐发达, 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和不可替代作用, 开始由观望者向执行者慢慢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直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的认同与实践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3.教师向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转变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的教学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如何解决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都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师不仅要了解信息理念, 使用信息技术, 开发信息资源, 还要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这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个人素养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积极调整思想观念, 提升自我修养, 更快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1.教师要适应教学方式和教学任务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为立体的、多元的教育系统,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资源和各类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任务。
2.教师要适应教学过程中地位和功能的变化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 学生不再是课堂信息的被动接收者, 教师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发生了转变。面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和海量的信息资源, 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是学习者, 教师要从原来的知识信息传递者, 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实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给予学生发挥创造与想象的空间。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教师要成为一个导师, 引导学生去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学习与探究新的知识。
3.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信息能力, 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 一切形式上的变化都是空谈。在拥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 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联系起来, 把有用的信息传授给学生, 并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 教师也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浪潮, 时刻学习最前沿的教育信息理念, 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指导教学实践,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杰, 付丽, 王晓卉.共享与整合: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13.
3.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授课老师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用电子信息化,当然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少不了信息化的使用。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无论对于授课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一、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使得教课老师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思想观念,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广泛,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所以教育信息化的使用对于中小学的师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那么我们需要将教育信息化对于中小学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分开进行讲解。
(一)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授课老师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学校或者授课老师能够知道全国各地的优秀学校或者教师都在进行什么形式的教學或者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教师通过浏览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适合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1.教育信息化在授课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每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信息都可以共享,丰富和增添了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在局限于学校所提供的课本或者教材。有了教育信息化的帮助,学校老师在进行一些抽象原理或者晦涩难懂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声音、图像表达出这些原理或者知识的形成过程,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可以通过图像形象的表达出来。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图表或者是某个现象的形成过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图表或者现象具体的写到黑板上的话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教育信息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的图表和现象形成过程的图或者视频将他们下载下来放入自己的讲义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老师的备课时间大大的降低了,并且对于任课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充实了很多,在授课老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节省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授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授课老师就可以将在备课的过程中节省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制定中小学在每个学习期间的学习进程和学科内容的恰当安排,为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努力。
2.教育信息化在授课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能够将前后讲解的知识点或者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中小学生所学的每个学科中每个单元或者章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有些时候需要用到以前的知识点或者内容,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凭借记忆或者翻阅以前的笔记来联系这两个知识点,这样就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假如使用教育信息化进行中小学课程的教授,那么我们的任课老师在讲到有关联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将以前的课件调出来让同学们复习,这样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的就将相联系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了。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信息化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的,因为以前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实际课堂上听取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使用教育信息化之后学生可以不用非要在实际课堂上学习,他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网上课堂或者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电脑上进行听讲。学生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之后能够随时听讲,遇到不明白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看课件,并且不用与老师必须面对面的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仅方便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也节省了任课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2.教育信息化可以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中小学校推广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使得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为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或者是直观形象的图表,让中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些趣味性。信息化教育不仅仅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还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增添一些视频或者声音片段,这样中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集中精神去听课,多种感官系统一起作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样就能让学生将学习的东西得到更加深刻的记忆。所以对于这种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对其给予极大的重视和研究。
3.教育信息化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由于教育信息化可以将图、表、声音、视频等等各种感觉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仅可以形象生动的解释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让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各个感觉器官去感受学习,从而将这些内容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中。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增强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于相应的学科学习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教育信息化可以增加中小学生和授课老师之间的互动或者交流
现代的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观念认为,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学习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授课老师的教授方式和教授内容为中心,并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作用或者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以后的学习中,老师授课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所以中小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行过程中需要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在接受老师讲解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更好地完善自我。
在一些中学或者小学中老师讲课过程中采用了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这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课老师讲解知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由于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实行能够给待遇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一些帮助和机遇,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中小学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教育信息化给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需要让中小学校改变自己的教学条件和相应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校要想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就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一些多媒体技术。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的教学老师和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使用需要借助一些电子设备并且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这就导致了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不能够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使电子设备的购买费用解决之后,那么以后对于设备的维修费用、保养费用等等各种费用的花销也是很大的,可能对于城市化的学校这些费用是可以承担的,但是对于一些农村的学校或者经济条件的不好的西部地区,这些费用对于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很多中学老师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比较差,更缺乏对新型計算机教学系统和教学软件的学习,甚至有些小学老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够完成,这种现象就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中的顺利实行。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要想在中小学成功应用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也对中小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在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求任课老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实行也需要他们在一定程度对信息技术或者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和掌握。因为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如果学生有听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异议的话,不能够及时地反映给老师,而是需要在课下或者回家之后才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就要求中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熟练的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能够熟练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至于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由于现在我们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有着很多问题,所以要想能够在中小学成功的实行教育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也需要掌握较好的信息技术才行,其中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中的实行能够增强中小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为以后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茹.教育信息化给教师角色带来隐形危机[J].兰州:电化教育研究,2003,4
[2]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电化教育研究[M].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8
4.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四
3.1云计算能节约信息化建设资金地投入。云计算将使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无需大规模的硬件投入,可以通过云端为高等学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计算服务,这使得学校无需经常购买更新基础设施,而改向从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厂商购买相应服务,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约学校地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
3.2云计算可以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学校接入SAAS云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云计算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应用软件。
3.3云计算可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前高校都是从本地来获取计算资源、应用资源和存储资源,云计算的提出,最小化了终端设备的需求,利用云计算,我们可以轻松的获取别人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与别人分享,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为开源软件的推广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与开源软件提倡的软件免费等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开源软件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也完全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将开源软件纳入到教育中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这也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转变。
3.4云计算可以提高教育信息化中个性化网络学习的便捷性。云计算让学生能够方便快速地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个人也将使用更多的是个人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云计算时代!学生可以根据云服务的不同类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来创建不同的学习环境,同时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在高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和服务都是围绕个人,通过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容易地获取我们所需的数据,这样我们就不必再因为大量的数据而烦躁,也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同时云计算智能的数据处理技术、快捷的数据检索、人性化的服务等特点,也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束语
5.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五
一、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较难理解的学科,它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外,还包括了实践的部分,而实践中又包括了实践过程与实践记录。因此,有些学生常常会因为科学学科的复杂性而对科学课程望而却步,而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通过视频的成果演示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与科学理论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利用信息多媒体制作而成的科学教学方案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性。在科学教学中,实物的演示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眼神的交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物演示往往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而信息网络恰恰可以对这一影响进行补充。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而成的科学作品可以由老师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再将制作而成的幻灯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进行播放,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2.信息网络实现了科学创新实践的成果评价,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科学实践的成果评价一般都是由老师进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这种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的方式往往会将学生置于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之外,使学生形成一种与己无关的思想。而信息网络的科学创新成果评价则将学生与家长纳入到了成果评价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三维评价体系。另外,老师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科学实践成果报告与图片上传到信息网络平台中进行展示,并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对科学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经过调查发现,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育更容易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发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科学知识累积量及学习能力呈直线上升趋势。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化繁为简,通常来讲,科学是一门量较大、动手操作性较强,较为复杂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往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学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就科学这门学科来说,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科学教材中编排了许多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的科学问题,而完成这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远远不够。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如:投影仪、录像、广播、幻灯、计算机等),将课堂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及学生实践内容和成果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双向的。只有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完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地利用信息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2.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科学教学相应的硬件支持,导致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也是影响学生失去对科学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硬件支持这两点阻碍因素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和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而信息网络环境下具有操作性强、资源量大、互动性强以及知识范围广等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方式,最大化发掘出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更容易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轻松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封昌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3).
[2]陈鼎明.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J].教学与管理,(33).
6.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六
第一次是语言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为: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7.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探究 篇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 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与资源等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可见,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事关教育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使用工具。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必须引进信息技术, 彻底变革现行教育。
1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创新
当今的教育革命不是一场纯粹的技术革命, 而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 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更新, 最终实现教育整体变革的革命。
在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要优化教学过程, 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信息社会中, 人们对传统的学校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媒体观和教学方法观等有了新的认识。表现为:①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学习, 而且还可以在学校以外的任何地点学习;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启发式教学、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显著提高了实际课堂教学效果;③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 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 并且更趋向多元化。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④教学媒体也由原来的教学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多媒体和网络应用于教育教学,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⑤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 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 着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总之, 只有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 才能真正增强教学效果, 提升教育质量,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 信息技术使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如传统的“预学式”教育模式被新型的“即学式”教育模式所取代。在新的“即学式”教学模式指导下, 学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 通过互联网高效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问题。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双向交互式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变得更生动、更充实, 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因材择学”。同时, 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全方位的教学环境, 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而且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合理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授式变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不仅增加了学习机会,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3 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 实现个性化学习,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 自主式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学习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地点, 提高学习自主性, 提升学习质量。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 而且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促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交流, 使学习向完全个性化的目标靠近。
(2) 协作学习。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由于学习内容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协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共享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且能够彼此协作,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合作、交流, 促进知识的开放与共享, 提高学习效率。
(3) 探究式学习。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工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协作精神,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增强了学生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4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智能化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传授知识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材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不但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 还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因素。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 还包括学习工具、人际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等。网络虚拟学习资源是传统意义上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它更有利于支持学习者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 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也是信息技术支持的终身学习社会, 多媒体和网络为学习提供了智能化、开放式学习环境。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仅来自传统的课本, 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 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将某些知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 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觉器官进行高效的学习。这种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情景, 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5 结语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并促使教学观念发生深刻变革, 有力地提高了传授者传播知识的技能和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 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全面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摘要: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阐述, 说明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EB/OL].http://www.moe.edu.cn.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5) .
[4]熊才平, 何向阳, 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 2012 (6) .
[5]毕春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9) .
8.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一)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人们普遍认识到,在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学校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素养课。在这一阶段,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特的东西来看待的,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将计算机看作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意味着在已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以便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因而,要用计算机来系统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的系统,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调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学习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三)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传递工具的改变,整个信息传递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将改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将使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从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将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克服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因而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成为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在学校中的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也叫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解决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大多以演示为主;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思想政治学习阶段,也叫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阶段,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而且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阶段,也叫IITC(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是更强调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合问题,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较为理想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及教学、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将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和新技术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的出现使知识的联结由线性的变成网状的,由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
四、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极大的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它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教育观念的不断涌现的状况。
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因在形式上具有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写板书,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实现网上学习,实现CAI学习等效果,因此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也成为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尺度。但仅仅用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计算机和网络化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中,有机地结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化以及终身教育的愿望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总之,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应用,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它将会大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王雪.网络与教育[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信息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篇九
一、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1.教育信息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教学信息处理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媒体化、传输网络化,并可逐步实现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
2.教材形态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3.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文本不仅印刷在书本上,而且印刷在磁盘上,学生不仅能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同时也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看到相应的画面,实现了以多媒体力核心的组合教学环境。
4.教学方式、方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1)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考学习资料,采用“解决问题式”、“分组讨论法”等教法及学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2)教学资料共享化
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样就创设了一种师生互惠、互动的教学关系。(3)教学形式开发化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力。(4)教学过程个性化
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既重视教师的“教”法,又重视学生的“学”法。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师生双方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平等地占有资料、交流心得、研讨问题。
三、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1)阅读方式的变革:
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和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变革是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电子书刊”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在电子书刊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传统阅读的材料是文字媒体,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则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计算机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我们不妨举一个实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场变革之意义。自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你若还想简化,则可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信息为止,而计算机绝对会保证“百问不烦”。了解这种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之后,就不难想象图书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模式将要发生的巨大变革了。
2)写作方式的变革:
当代信息技术究竟会给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以为最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写作的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快,更重要的在于功能的扩展使电子写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类耗费在写作中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这是对人类精力乃至生命的节省!一旦扫描输入、语音输入等人机接口技术和机器翻译等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对全社会人力资源的节省和写作效率的提高将更是难以估量的。(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其次是写作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在电子媒体的写作中,符号、图象、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的出现和使用则越来越频繁。这种“多媒体”的写作形式对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现代与未来社会中将越来越重要。与此相适应,图文并茂的写作能力将要从小培养,也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多媒体“脚本”的写作与制作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开设和考核的必修课!
(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电子文本的结构变化给写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变革更加剧烈。传统文章与著作的写作都有固定的线性的文本结构,而电子文本则是灵活多变的网络式超文本结构。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章则需要把每个句子和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并使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通道,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简捷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章数据库”。
(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当超文本、超媒体的电子读物和依*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建立起来的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库出现之后,以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所调阅与组合成的许多文本结构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读者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而支撑这种能力的则是更加灵活、开放也更加复杂、高效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思维!3)计算方式的变革:
(1)从数学计算走向用基二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
(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
(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的计算机仿真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三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在其他学科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并要求各学科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革新原有过时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
10.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篇十
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象、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各种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恰能针对这个认知特点,协助教师创设导入情境,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做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中依靠教师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带来大的帮助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把师生从大量烦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雾淞》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雾淞,对于那种美妙的场景缺管理解,不能体会文章的美感。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雾淞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再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就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11.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38-01
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使学校任意一间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都装网络接口并方便地与Internet相连,各办公室的日常文字处理、教务处排课及学籍管理、成绩统计分析、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等都实行计算机管理,这有效的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信息技术的运用加深了情感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领导与教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用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的沟通。
3、信息技术的运用架起了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的“空中桥梁”。通过学校网站、电子评价平台等,老师和家长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就能深入沟通,交流孩子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家校共同即时关注学生,做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三位一体”,利于孩子的教育。
4、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办学效益得到了升华。信息技术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影响,表现在①宣传办学风格;②展示团队精神;③推广成功经验;④吸收优秀学生。同时,信息技术将学校优秀文化和办学思想进行了延伸:①影响家庭教育。通过网络家长学校,提供一些案例供家长参考和讨论,使家庭教育透过网络得到学校的支持。②促进社区教育。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价值,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③促进教育公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师生推优等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上,通过网站上公示,规范操作程序,实现公平公正。④丰富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网络的道德规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与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为学校的发展、学生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信息技术对师生教与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关系。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生生之间的自由开放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具平等性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过程时,在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增加了交互性的媒体,这就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师与学习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交互性媒体或直接与学习对象建立联系,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扩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2、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更为多样和广阔。学生可以运用网络、音像资料等获取信息,可以将一些无法亲身体验、实践的活动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物质基础。网络技术更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到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4、信息技术应用使班级授课更个性化。教育信息化可以讓教师通过网络来设计课程,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专题讨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让不同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5、信息技术应用使师生评价更系统。信息技术在自我评估中对定量评价能发挥出科学计算的优势,可通过学校网站、博客等记录下的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轨迹,对定性评价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家校互动又可以让家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义务监督员,帮助学校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校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以上都是信息技术给学校的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诸如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学习成长、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
为此,我们可以从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网络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应对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和主编《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 徐士良主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3] 牛忠慈<从中小学网站的使用引发的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6
[4] 刘美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Z1
12.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篇十二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两个转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 现代化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儿童的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儿童美术教学的影响转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使美术教师由“讲”转变为“导”
传统的儿童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讲述课本上的美术知识以及教会孩子绘画一些简单的事物,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与生动, 难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 也要求儿童美术教育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 儿童美术教师在课堂讲授有关美术知识后, 还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引导儿童对美术的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学习, 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有利于儿童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现美术教学由“讲”到“导”的转变。
(二) 使儿童由“听”转变为“学”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学中, 儿童主要是通过听教师讲课来获得相关美术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太过于被动, 并且很难激发儿童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 在学习花朵绘画课程时, 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让孩子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到所画花朵在各个生长时期的不同特征, 激发出孩子们对花朵绘画的学习兴趣, 并主动地学习关于所画花朵的相关美术知识, 实现了孩子从“听”到“学”的转变。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出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让孩子进入一个个童话世界, 从而激发出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绝大多数儿童都对童话故事或者动画故事片有着特殊的偏爱, 相较于静止的图画, 孩子们更加喜欢生动活泼的事物。孩子们的思维常常介于现实和想象世界之间, 这正是孩子们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儿童的世界里, 童话或者动画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富有生命力的, 这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 也会有所体现。例如, 孩子们常常会把太阳用老爷爷的脸部形象表现出来;把植物画的具有人的特征;把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赋予人物形象特征等。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现代教育也深深受到影响。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电脑与多媒体教学措施, 采集丰富的绘画教材的信息资源, 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信息进行整合, 制作出生动的教学材料, 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让孩子们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调动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其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 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相关概念, 则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孩子们理解地更加透彻。例如, 美术教师在教授孩子们绘画树木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中相关参考图片, 那么孩子们则可能会无从下手, 不知道该如何去树立关于一棵树的形象, 但是如果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 让孩子们通过各种电子图片观察各种树木, 如松树、柏树、柳树等, 或者直接播放关于树木的纪录片, 让孩子们透彻了解树木的特征, 激发其想象力, 那孩子们则会更加容易的进行创作, 并从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出儿童对绘画的激情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用音乐做辅助材料, 帮助孩子创造出一个意境, 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用音乐作辅助, 创设出一个情境, 能更有利于儿童想象绘画对象。多媒体美术教学是综合“声”、“乐”、“画”、“色”, 使孩子们在美术教学课堂中能更好地感知事物,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利用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绘画所需的信息资源, 更好地完成绘画作品。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利于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不仅仅有利于孩子们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绘画出多样的作品, 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们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美术教学中帮助孩子对绘画对象进行声色同步、形象直观的了解, 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动画视频, 使孩子通过对绘画对象自主发挥充分想象力, 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
五、结语
科技的不断发展, 把我们带入了信息技术时代。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 现代教育事业也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在儿童美术教育中, 更加需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 使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得到转变, 更好地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利用绘声绘色的美术教学课堂, 激发孩子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使儿童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 在每个行业的各个领域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其普遍。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可以使教学内容简单明了、形象生动的被体现出来, 丰富了教学方式, 使美术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易懂, 有利于儿童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同时,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扩大儿童的视野以及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儿童美术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芳.现代信息技术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1:5.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推荐阅读: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15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11-05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论文10-13
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我国会计的影响10-12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07-13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11-15
音乐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论文09-18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11-06
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07-19
企业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08-04